• 沒有找到結果。

華語道歉行為之社會語用分析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華語道歉行為之社會語用分析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博士學位學程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詹 惠 珍博士. .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華語道歉行為之社會語用分析. Sociopragmatic Analysis of Apology in Mandarin. ‧. Nat. y. . n. Ch. . e n g c h i. er. io. al. sit. . i n U. 研究生:沈 馥 萱.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一月. v.

(2) 謝辭 在華文所的學習歲月裡,我經歷了苦與樂,亦將此視之為成長的過程。在 此感謝一路上幫助我的老師、同學、以及家人。 首先,這本論文的完成特別感謝詹惠珍老師的指導,從建立我的語言學觀 念、社會語言學的基礎,到進行研究以至完成論文,謝謝詹老師耐心的教導以 及指正。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在老師身邊學習到的生活知識、學術專業以及對 研究的熱忱,這些啟發是我從未想過的,對於未來影響必定深刻。其次,感謝. 政 治 大 意見,使本論文能夠更臻完善。 立. 口試委員曹逢甫老師以及徐嘉慧老師,在論文口試期間提供非常詳實且精辟的. ‧ 國. 學. 另外,感謝研究所求學過程中,我親愛的同學、學姊、學妹們,謝謝你們 讓我體驗了完全不一樣的學生生活。在我低潮時永遠支持我、鼓勵我。 . ‧. 感謝彼得,從指導我考研究所到指引我的論文完成,謝謝你,笑與淚,你. er. io. sit. y. Nat. 都在身邊。 . 最後,僅將此論文獻給我的家人:最親愛的奶奶、爸爸和媽媽、外公和外. n. al. Ch. i n U. 婆。沒有你們的支持,我無法微笑面對每一個難關。 . engchi. v.

(3) 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華語中道歉言語行為的語碼形式之建構方式與使用規範。 本研究以 Searl(1969)的言語行為理論為基礎,配合 Leech(1983)的禮貌原 則、Grice(1975)的合作原則等,分析解釋不同的道歉用語在誠意程度與禮貌 程度上之表現。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以及訪談做為研究工具,有效問卷 總計 48 份,訪談人數 8 人。問卷調查的內容將道歉用語分為四大項目:「核心 詞」、「導語」、「複合詞」(包括核心詞+導語、導語+核心詞、與導語+ 導語)。於情境設計下以「輕微冒犯」以及「嚴重冒犯」作為檢測分類,調查. 政 治 大 調查結果發現,使用者的性別、年齡、和教育程度對道歉用語的擇用不具 立 這些道歉用語誠意程度以及禮貌程度。 . 顯著影響力,但冒犯事件的嚴重程度與道歉用語之間有顯著相關。研究結果歸. ‧ 國. 學. 結如下:(一) 「核心詞」單獨使用時,其誠意程度以及禮貌程度取決於字詞. ‧. 內容的遂行力量(Perlocutionary force),原則上,遂行力量越強,誠意程度與 禮貌程度就越強;反之亦然。但是,道歉用語誠意程度與禮貌程度的表現會搭. y. Nat. sit. 配冒犯情境的嚴重程度,不過低亦不過高。(二)於「複合詞」中,凡是含有. er. io. 「賠償」內容的導語,其誠意程度以及禮貌程度必定大於不含「賠償」內容的. al. n. v i n Ch 以及「雙重導語」)的誠意程度以及禮貌程度皆大於單獨使用「核心詞」或 engchi U. 「複合詞」。(三)於道歉言語行為中,「複合詞」(包含「核心詞+導語」. 「導語」。(四)「核心詞+導語」與「導語+核心詞」在詞序上的不同,就 誠意程度與禮貌程度而言,並無顯著差別。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對華語教學提出相關建議,建議華語教師進行 道歉用語教學時,應教導學生語碼形式與語碼使用功能之間互為搭配的觀念。 課堂中應提供學生道歉行為的社會語用原則,讓學生在進行道歉行為時,能擇 用適當的語碼形式。 關鍵字:道歉、核心詞、導語、複合詞、禮貌程度、誠意程度。    .  . i  .

(4)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目的 ................................................................................................................ 2 1.3 研究議題與假設 ................................................................................................. 2 1.3.1 研究議題 ................................................................................................. 2 1.3.2 研究假設 ................................................................................................ 3 1.4 論文架構 ................................................................................................................. 4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6 . 治 政 2.1.1 Austin and Searl ................................................................................... 6 大 立 ................................................................................................. 7 2.1.2 適當條件 . 2.1 言語行為理論 ....................................................................................................... 6 . ‧ 國. 學. 2.1.3 直接言語行為 ........................................................................................ 8 2.2 交談合作原則 ........................................................................................................ 10 2.3 禮貌原則 ................................................................................................................. 11 . ‧. 2.3.1 面子威脅理論 ........................................................................................ 11 2.3.2 面子滿足行為 ........................................................................................ 13 . y. Nat. sit. 2.3.3 Leech 的禮貌原則 .............................................................................. 13 . er. io. 2.4 言語行為理論、交談合作原則、禮貌原則的互動關係 ...................... 15 2.4.1 適當條件與交談合作原則的關係 ................................................. 15 . n. al. i n U. v. 2.4.2 禮貌原則與交談合作原則的關係 ................................................. 17 . Ch. engchi. 2.5 道歉言語行為 ........................................................................................................ 20 2.5.1 有關道歉言語行為之相關研究 ........................................................ 20 2.5.2 道歉言語行為分類 ................................................................................ 22 2.5.3 道歉核心詞的詞彙 ................................................................................ 22 2.5.4 導語內容的類別 ..................................................................................... 23 2.5.5 道歉內容的結構變化 ........................................................................... 23 2.5.6 言語行為、交談合作原則、 禮貌原則對選擇道歉用語的影響 ................................................... 24 2.6 小結 ........................................................................................................................... 25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 6 3.1 研究對象與取樣方法 ......................................................................................... 26 3.2 研究工具 ................................................................................................................. 26 .  . ii  . .

(5) 3.2.1 初步研究 ................................................................................................ 27 3.2.1.1 問卷設計內容 ...................................................................................... 27 3.2.1.2 初步研究結果 ...................................................................................... 28 3.2.2 正式研究 ................................................................................................ 28 3.2.2.1 問卷設計內容 ...................................................................................... 28 3.2.2.2 問卷調查實施程序 ............................................................................ 28 3.2.2.3 訪談設計與實施 ................................................................................. 28 3.3 資料處理 ................................................................................................................ 28 . 第四章 道歉用語的誠意程度調查結果 . ............................... 3 0 4.1 核心詞單用 .......................................................................................................... 30 4.1.1 核心詞跨冒犯強度的誠意程度比較 ............................................... 31 4.1.2 不同冒犯強度下跨核心詞之間的誠意程度比較 ....................... 32 . 政 治 大 4.2.1「導語」與適當原則、禮貌原則、權力與協和性的關係 ..... 34 立 4.2.2.1「導語」與適當原則的關係 ............................................................ 34 4.2 導語單用 ............................................................................................................... 34 . ‧ 國. 學. 4.2.2.2「導語」與禮貌原則的關係 ............................................................ 36 4.2.2.3「導語」與權力與協和性的關係 .................................................. 38 . ‧. 4.2.2 單用導語跨冒犯強度的誠意程度比較 ........................................... 40 4.2.3 不同冒犯強度下跨導語之間的誠意程度比較 ............................ 41 . y. Nat. 4.2.4「核心詞」與「導語」的誠意程度比較 ....................................... 43 . sit. 4.3 「複合詞」 .......................................................................................................... 45 . er. io. 4.3.1 複合詞(一):「核心詞+導語」 ............................................... 45 . al. v i n Ch 4.3.3「核心詞+導語」vs.「導語+核心詞」 ...................................... 48 U i e h n g c................................................................... 49 4.3.4 複合詞(三):雙重導語 n. 4.3.2 複合詞(二):「導語+核心詞」 ............................................... 46 . 4.3.4.1 雙重導語不同冒犯程度的誠意程度比較 ................................... 49 4.3.4.2 不同冒犯強度下跨雙重導語的誠意程度比較 ......................... 52 4.4 「核心詞+導語」vs.「雙重導語」 ........................................................... 56 4.5 單用「核心詞」、單用「導語」、「複合詞」之跨組比較 .......... 59 4.5.1 跨冒犯強度比較 ...................................................................................... 59 4.5.2 跨詞類組別比較 ...................................................................................... 61 4.6 小節 ......................................................................................................................... 62 . 第五章 道歉用語的禮貌程度調查結果 . .............................. 6 3 5.1 核心詞單用 .......................................................................................................... 63 5.1.1 核心詞跨冒犯強度的禮貌程度比較 ............................................... 63 5.1.2 不同冒犯強度下跨核心詞之間的禮貌程度比較 ....................... 65 .  . iii  .

(6) 5.2 導語單用 ............................................................................................................... 66 5.2.1「導語」與三大原則的關係 ............................................................... 66 5.2.2 導語於不同冒犯強度下的禮貌程度之平均值比較 ................... 67 5.2.3 不同冒犯強度下導語之間的禮貌程度比較 ................................. 68 5.2.4「核心詞」與「導語」的禮貌程度比較 ....................................... 70 5.3 「複合詞」 .......................................................................................................... 71 5.3.1 複合詞(一):「核心詞+導語」 ............................................... 71 5.3.2 複合詞(二):「導語+核心詞」 ............................................... 72 5.3.3「核心詞+導語」vs.「導語+核心詞」 ...................................... 74 5.3.4 複合詞(三):雙重導語 ................................................................... 76 5.3.4.1 雙重導語不同冒犯程度的禮貌程度比較 ................................... 76 5.3.4.2 不同冒犯強度下跨雙重導語的禮貌程度比較 ......................... 79 . 政 治 大 5.5.1 跨冒犯強度比較 立 ...................................................................................... 85 . 5.4 「核心詞+導語」vs.「雙重導語」 ........................................................... 83 5.5 單用「核心詞」、單用「導語」、「複合詞」之跨組比較 ......... 85 . 5.5.2 跨詞類組別比較 ...................................................................................... 87 . ‧ 國. 學. 5.6 小結 ......................................................................................................................... 88 .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8 9 . ‧. 6.1 結論 ......................................................................................................................... 89 . y. Nat. 6.1.1 調查結果概述 ........................................................................................... 89 . sit. 6.1.2 分析與解釋 ................................................................................................ 90 . er. io. 6.2 本研究的限制 ...................................................................................................... 92 . al. v i n C h ...................................................................................... 6.2.2 研究方法的限制 92 U i e h n gc 6.2.3 統計檢定的限制 ...................................................................................... 92 n. 6.2.1 採樣上的限制 ........................................................................................... 92 . 6.3 本研究在華語教學上的建議 ......................................................................... 93 6.4 對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 .................................................................................. 93 . 參考書目 . ................................................................................ 9 4 附錄 ......................................................................................... 9 6 附錄一 ................................................................................................................................................ 96 附錄二 ................................................................................................................................................ 104 附錄三 ................................................................................................................................................ 110    .  . iv  .

(7) 表 次 表 1 核心詞於不同冒犯強度的誠意程度之平均值比較 ..................................... 31 表 2 不同冒犯強度下核心詞之間的誠意程度比較 .............................................. 33 表 3 導語與適當原則的關係 ......................................................................................... 35 表 4 導語與禮貌原則的關係 ......................................................................................... 37 表 5 導語與權力及協和性的關係 ................................................................................ 39 表 6 導語於不同冒犯強度的誠意程度比較 ............................................................. 40 表 7 不同冒犯強度下跨單一導語的誠意程度比較 .............................................. 42 表 8 核心詞與導語之誠意程度比較 ........................................................................... 44 . 政 治 大 表 10 導語+核心詞於不同冒犯強度的誠意程度比較 ......................................... 47 立 表 9 核心詞+導語於不同冒犯強度的誠意程度比較 ......................................... 45 . 表 11 不同冒犯下核心詞與導語詞序的誠意程度比較 ......................................... 48 . ‧ 國. 學. 表 12 雙重導語於不同冒犯強度下的誠意程度之平均值比較 .......................... 50 . ‧. 表 13 輕微冒犯強度下雙重導語的誠意程度比較 .................................................. 53 表 14 嚴重冒犯強度下雙重導語的誠意程度比較 .................................................. 55 . Nat. sit. y. 表 15 不同冒犯強度下跨複合詞組的誠意程度比較 .............................................. 57 . er. io. 表 16 核心詞、導語、複合詞組平均值 ...................................................................... 60 . al. v i n Ch 表 18 核心詞於不同冒犯強度的禮貌程度之平均值比較 e n g c h i U .................................... 64 n. 表 17 跨詞類組別比較 ....................................................................................................... 61 . 表 19 不同冒犯強度下核心詞之間的禮貌程度比較 .............................................. 65 表 20 單一導語跨冒犯強度的禮貌程度比較 ............................................................ 67 表 21 不同冒犯強度下跨單一導語的禮貌程度比較 .............................................. 69 表 22 核心詞與導語之禮貌程度比較 .......................................................................... 70 表 23 核心詞+導語於不同冒犯強度的禮貌程度之平均值比較 ...................... 71 表 24 導語+核心詞於不同冒犯強度的禮貌程度之平均值比較 ...................... 73 表 25 不同冒犯下複合詞組間(核心詞與導語詞序)的禮貌程度比較 ....... 75 表 26 雙重導語於不同冒犯強度下的禮貌程度之平均值比較 .......................... 77 表 27 輕微冒犯強度下雙重導語的禮貌程度比較 .................................................. 80 .  . v  .

(8) 表 28 嚴重冒犯強度下雙重導語的禮貌程度比較 .................................................. 82 表 29 不同冒犯強度下複合詞組間的禮貌程度比較 .............................................. 84 表 30 核心詞、導語、複合詞組之禮貌程度平均值 .............................................. 86 表 31 跨詞類組別比較 ....................................................................................................... 87 .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 Ch. engchi. vi  . i n U. v.

(9) .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華語近年來在世界逐漸占有一席之地,各國人士紛紛開始學習華語,華語. 政 治 大. 教學研究的重要性因此與日俱增。非母語人士學習華語的過程中,除了語言本. 立. 身工具性的學習之外,對於華語文化理解的功能性學習也應多著墨。由於各國. ‧ 國. 學. 學生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免會對華語文化的理解產生跨文化的差異。例如在溝 通的過程當中,人們常常需要進行道歉。在道歉的時候,由於跨文化跨社群採. ‧. 用不同的語用策略造成入碼方式的選擇有所差異,因而產生誤解。例如:有些. y. Nat. 以華語為母語的人士會使用直接了當的方式(例如:對不起、抱歉。)告訴對. io. sit. 方他的歉意,也就是直接言語行為;有些人則會採用間接的方式表達,但是後. n. al. er. 者常使被冒犯者誤以為冒犯者是在迴避、諷刺或開完笑,並非道歉。下面的對 話是很好的例子。 . Ch. engchi. i n U. v. 〈例一〉甲乙相約吃晚餐,但乙遲到了。 甲:你終於到了! 乙:走走走,我請你喝飲料! 從上述的對話可以看出,對於約會遲到這件事情,甲乙雙方在短短兩句對 話中呈現了甲方對於遲到者的不滿以及乙方回應不滿的方式。甲方利用程度副 詞表示乙方遲到,並且在話語中顯露不高興的感覺,因此乙方在回答的時候, 用迴避的方式說「走走走,我請你喝飲料!」間接表示歉意。當雙方都是母語 人士的時候,共享一套文化制約與社會制約的規範,很自然可理解請客喝飲料 的行為就是一種乙方藉以彌補甲方損失的道歉方式,但對於外國學生而言,他 們有可能會誤以為乙方在迴避遲到的事實,不願意向甲方道歉,因而產生誤解。  . 1  .

(10) 從語言教學的角度而言,除了工具性的詞彙及構詞教學能讓學生理解文法 以及句式,同時也要俱備功能性的教學,以避免溝通失敗。由於外籍學生在學 習華語的時候入碼及解碼都遇到困難,因此本研究認為有必要釐清中華文化進 行道歉的語用策略、入碼的方式,以及這些言語行為背後的文化意義。 1.2 研究目的 道歉內容的比較是很普遍的研究議題,因此相關研究很多,對於道歉的言 語行為可分五大類(Olshtain and Cohen,1983)。包括直接道歉語 (illocutionary force indicating device)、解釋原因(an explanation or account)、. 政 治 大. 承認對某事負責(an expression of the speaker’s responsibility)、提出挽救措. 立. 施(an offer of repair)、允諾此類過失以後不再發生(a promise of . ‧ 國. 學. forbearance )。核心詞也有多種分類,其多樣性使得道歉語碼看似紛亂,而且 跨文化對不同語碼類別的擇用方式有很大的差異。另外,以華語的道歉行為為. ‧. 研究主題的文章多偏重探討道歉行為的語言結構,鮮少討論約制道歉行為之入. sit. y. Nat. 碼方式的功能性因素為何。因此,本論文希望將華語中道歉言語行為的形式規. io. al. n. . er. 律與功能策略,做系統性分析,期望能在華語教學時做為參考標準。 . 1.3 研究議題與假設 . Ch. engchi. i n U. v. 1.3.1 研究議題 本研究指定探討下列議題: (1) 核心詞單獨使用時,核心詞的類別是否與道歉的誠意程度與禮貌程度相 關? (2) 導語單獨使用時,導語的類別是否與道歉的誠意程度與禮貌程度相關? (3)在核心詞與導語並用的各種複合形式中是否有誠意程度以及禮貌程度上之 差異? .  . 2  .

(11) (4)在核心詞與導語組合的複合形式與導語的詞序與道歉的誠意強度以及禮貌 程度是否相關? (5) 核心詞單用、導語單用、以及各種複合詞之間,是否有誠意程度或禮貌 程度之差異? (6) 以上議題在不同事件冒犯強度下是否有明顯的區別? (7) 本研究結果是否適合應用在華語教學? 1.3.2 研究假設 根據以上議題,本研究有下列假設: 1. 誠意程度: . 立. 政 治 大. (1) 核心詞單獨使用時,核心詞內容與誠意程度有關。「核心詞」的. ‧ 國. 學. 遂行力量越強,其誠意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 (2) 導語單獨使用時,導語內容與誠意程度有關。「導語」的內容越. ‧. 符合合適條件(Felicity condition),其誠意程度越高;反之亦. sit. y. Nat. 然。 . io. er. (3)複合詞組間有誠意程度上之差異,由強而若依次排序為:提供賠. al. 償>允諾不再犯>無冒犯意圖>能力不足>外來因素。 . n. v i n Ch (4) 核心詞與導語的放置順序會造成誠意程度上之差異。「核心詞+ engchi U 導語」遂行力量較「導語+核心詞」強,因此誠意程度較高。 . (5) 複合詞的誠意程度較單用核心詞或單用導語的誠意程度強。 (6) 複合詞、單用核心詞或單用導語,在嚴重冒犯下誠意程度比輕微 冒犯下的誠意程度強。 (7)本研究結果適合應用在華語教學。 2. 禮貌程度: (1) 核心詞單獨使用時,核心詞內容與禮貌程度有關。「核心詞」的 遂行力量越強,其誠意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  . 3  .

(12) (2) 導語單獨使用時,導語內容與禮貌程度有關。「導語」的內容越 符合合適條件1(Felicity condition),其禮貌程度越高;反之亦 然。 (3)複合詞組間有禮貌程度上之差異,由強而若依次排序為:提供賠 償>允諾不再犯>無冒犯意圖>能力不足>外來因素。 (4) 核心詞與導語的放置順序會造成禮貌程度上之差異。「核心詞+ 導語」遂行力量較「導語+核心詞」強,因此禮貌程度較高。 (5) 複合詞的禮貌程度較單用核心詞或單用導語的禮貌程度強。 (6) 複合詞、單用核心詞或單用導語,在嚴重冒犯下禮貌程度比輕微. 政 治 大. 冒犯下的禮貌程度強。 . 立. (7)本研究結果適合應用在華語教學。 . ‧ 國. ‧. 1.4 論文架構 . 學. . Nat. sit. y. 本論文共有六章,第一章緒論中,說明道歉言語行為的語言功能重要性,. al. er. io. 由於外籍學生學習華語時無法仔細辨別道歉詞語的差異,因此成為研究動機,. n. 本章亦提出研究議題與研究假設。 . Ch. engchi. i n U. v. 第二章為文獻探討,主要分為五個部份,分別為言語行為理論、交談合作 原則、禮貌原則、言語行為理論與交談合作原則及禮貌原則之互動關係、道歉 言語行為、道歉用語及其策略、道歉分類方式的相關理論。 第三章為研究方法,包含初步研究(pilot test)、正式研究、研究工具 (問卷)設計、訪談問題、統計檢定方式等。 第四章與第五章呈現調查結果,第四章討論道歉的誠意程度,第五章討論 道歉的禮貌程度,驗證第一章中的各項假設是否成立,並分析討論各種道歉形 式在誠意程度以及禮貌程度上之表現為何。                                                                                                                 1  感謝口試委員曹逢甫老師指正。    . 4  .

(13) 第六章結語中,將概述本研究的主要發現,並對華語教學提出語言功能教 學建議。最後提出本研究的限制與展望,期望能對未來有志探討「華語道歉言 語行為之功能研究」者提供建議。 . ‧. ‧ 國. 學 y. sit. n. al. er. io.  . 立. 政 治 大. Nat.                                                                                      . Ch. engchi. 5  . i n U. v.

(14)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內容分別究言語行為理論、交談合作原則、禮貌原則、及各項理論之 互動關係、道歉用語分類、道歉策略的相關研究等進行文獻回顧。. 2.1 言語行為理論(Speech Act Theory). 治 政 大 2.1.1 Austin(1962) and Searle(1969) 立 ‧ 國. 學. 1. Austin 言語行為理論. 在 Austin(1962)闡述了他的言語行為理論和行事語言(Performative. ‧. language)的概念,他認為「說了什麼」,其實就是「做了什麼」(Saying is. y. Nat. doing)。例如一句「我承諾 P」(其中 P 是命題內容)是履行承諾,而不是. sit. 一個需要判斷真假的陳述。行事語言不適用真假判斷,只有適當或不適當。. n. al. er. io. 因此 Austin 認為,絕大部份的言辭,是依據自然的反應而產生行動的,意即,. i n U. v. 冒犯者的言說就是「我身在其中、我參與」。Austin 並認為人們在說話時執. Ch. engchi. 行的三種行為包括(1)表意行為2(locutionary act,指說話的發聲、發音、 表意行為,又譯為說話行為)。(2)非表意行為(illocutionary act,指使用 話語的施事意圖,又譯為施事行為)。(3)遂行行為(perlocutionary act, 指說出的話語後產生的效果,又譯為取效行為)。 上述三種行為類別不僅讓單純的語言開始有了不同的意義,而且這三個類 型並不互相衝突,也非互相排擠。.                                                                                                                 本論文中文譯詞採用謝國平老師翻譯用詞。 . 2.  . 6  .

(15) 2. Searle(1969)非表意行為分類 Austin(1962)與 Searl(1969)都對非表意行為(illocutionary acts)進 行分類,二者的分類方式很相似,本論文中以 Searl(1969)做說明。 Searle (1969)在其理論基礎上針對相關論述提出修正。Searle 指出, 任何言語行為都包含命題內容與言外之力(literal force,也就是溝通意圖)。 他又根據說話目的、心裡狀態、說話先決條件、命題內容等條件將言語行為 的動詞分為五類:(1)闡述類 (representatives)指表達一種言語命題內容 的真實或真誠性,如陳述(state)、聲明 (assert)、自稱 (claim)、發誓 (swear)、猜測 (guess)、假設 (hypothesize)。(2)指令類. 政 治 大 求 (request)、建議 (suggest)、命令 (order)。(3)承諾類 立. (directives)冒犯者透過某一種話語、指令以只使被冒犯者去做某事,如請. (commissives)冒犯者承擔某種義務去做某事,這類動詞包含承諾. ‧ 國. 學. (promise)、答應(undertake)、起誓 (vow)。(4)表達類. ‧. (expressives)冒犯者透過話語表達心裡狀態或態度,如道歉 (apologize)、 感謝 (thank)、支持 (sympathize)、同情 (condole)。(5)宣告類. Nat. sit. y. (declarations)冒犯者透過某種話語進行某種宣告,如命名 (name)、提名. al. n. (expressives)的一種。. er. io. (name)、宣判 (sentence)。本論文欲討論的道歉行為即為表達類. Ch. engchi. 2.1.2 適當條件(Felicity Conditions). i n U. v. Searle(1969)指出每一個言語行為都有其適當條件,包括: 命題內容條 件(propositional content condition)、 初步條件(preparatory condition)、誠意 條件(sincerity condition)、 必要條件(essential condition)。根據適當條件, 從承諾的言語行為下可以看出其完整的結構及分析,例句如下: 〈例二〉我答應你,我會幫你付下一期的賬單。 在上例中,命題內容條件為冒犯者必須提出答應的內容。在上述語句中指的是 冒犯者答應被冒犯者,願意幫被冒犯者付下一期賬單;初步條件是冒犯者有能 力去做他答應的事(例如:付對方的賬單),而這件事也是被冒犯者樂於見到.  . 7  .

(16) 的;誠意條件是冒犯者真正打算去做他所答應的事,在上述語句中,冒犯者真 的打算要幫被冒犯者付賬單;必要條件是冒犯者一旦提出答應的語句,就視同 為對自己未來行為的約束,亦即冒犯者未來有義務去完成他答應的事。 在上述語句中,冒犯者的「我」承諾幫被冒犯者付下一期賬單,因此冒犯 者有義務在未來幫被冒犯者付賬單。 在執行適當條件時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為順從適當條件,另一為違反適當 條件。當順從適當條件時,會使用行事動詞(performative verb),如例句中的 「答應」即為行事動詞。違反適當條件時,即有可能會出現說謊、敷衍等情形。 從上述語句為例,當冒犯者並未真心誠意要幫被冒犯者付賬單時,也就是冒犯. 政 治 大. 者違反真誠條件時,這就成為敷衍的表現。. 立. 於道歉行為中,例如道歉者使用「我買一杯賠你」進行道歉,其內容符合. ‧ 國. 學. 適當條件的各項子條件。. 2.1.3 直接言語行為(Direct Speech Act)與間接言語行為(Indirect Speech. ‧. Act). y. Nat. sit. 根據 Searle(1975 ; 1979),在直接言語行為中,冒犯者所表現出的句子直. n. al. er. io. 接以字面意義指涉他/她內心所想,但有時解讀方式卻非直接理解冒犯者的字面. i n U. v. 意義即可。當語言傳遞某一特定語用行為時常同時表達其他語用行為,此情況. Ch. engchi. 即可稱之間接言語行為 (Indirect Speech Act;Searle, 1975;1998)。亦即,單一 言語行為在表達多種功能時,就是間接言語行為。間接言語行為係冒犯者在陳 述或詢問某事時,明知當實情況與命題不符,但卻為冒犯者所作的唯一言語行 為,則被冒犯者應可就此推論該陳述或詢問構成額外非表意行為,因而有學者 認為該類陳述或詢問的言語行為僅為手段,言外之意才是冒犯者真正的意圖。 最經典之例為:「你可以把鹽罐遞過來嗎?(can you pass the salt?)」,此提 問並非詢問被冒犯者是否有能力可以做該行為,而是以間接方式請求被冒犯者 傳遞鹽罐(Searle,1998)。「且你可以…?」(Can you + X)已為一般慣用 詢問他人的間接用法,不須動用長程推論機制,即可明白冒犯者的意圖。 至於被冒犯者如何推論間接言語行為的言外之意,可由〈例三〉說明。.  . 8  .

(17) 〈例三〉[ 本例來源:(1975: 266)] Student X: Let’s go to the movies tonight. Student Y: I have to study for an exam. 學生 X:我們今天晚上一起去看電影吧。 學生 Y:我要念書準備考試。. 第一步:學生 X 向學生 Y 提出一項提議,而學生 Y 也做出一個回應,表明他 必須要準備考試(對話裡的事實)。 第二步:學生 X 假設學生 Y 符合溝通合作原則,顯示學生 Y 的回應是有相關 聯的(根據溝通合作原則)。. 政 治 大 第三步:一個有相關聯的回應必須是接受,拒絕,相反建議或是延續討論。 立. ‧ 國. 學. 第四步:但是學生 Y 的字面表現並不屬於上述任何一種,所以不具有相關聯 (根據推論第一到第三步)。. ‧. 第五步:因此,學生 Y 的回應或許還有言外之意。假設他的回應具有相關性,. sit. y. Nat. 他的言外之意必須與言內之意有所區分(根據推論第二步及第四步)。. io. er. 第六步:大家都知道念書準備考試需要花上一段很長的時間,例如一個晚上; 而看電影通常也要花上一段很長的時間,避如一個晚上(實際背景資. al. n. 訊)。. Ch. engchi. i n U. v. 第七步:因此,學生 Y 大概不能在同一段時間之內同時進行看電影與念書的活 動(根據推論第六步)。 第八步:在接受一項提議的預備條件,是用肯定的話語表明有能力去完成(言 語行為理論)。 第九步:因此,學生 X 知道學生 Y 所回答的話語與他無法答應提議有關(根據 推論第一、第七及第八步)。 第十步:所以,學生 Y 的言外之意應該指的就是拒絕學生 X 的提議(根據推論 第五至第九步)。.  . 9  .

(18) 於道歉行為中,冒犯者可使用「我沒看到你」或「我買杯新的給你」,提 供被冒犯者透過長程推論得到道歉意圖。 2.2 交談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s). 交談合作原則乃由美國哲學家 Grice(1975)所提出,相較於緊扣住冒犯者 的言語行為理論,此原則是由關注人與人的語言溝通互動而生。Grice 認為所有 語言溝通都有溝通的特定目標,雙方必須在一定的共識之下,才能達到該目標。 根據 Grice,這些共識即為合作原則的內容,其中包含四項準則: (ㄧ)量的準則(Quantity maxim):為達成溝通目標之要求,冒犯者給予對. 政 治 大. 方的訊息數量不可過少亦不可超過該要求。. 立. (二)質的準則(Quality maxim):說話內容必須屬實;冒犯者不可提供自. ‧ 國. 學. 己不確定的訊息 。. (三)關係準則(Relation maxim):說話內容必須切題,不可偏離溝通主題。. ‧. (四)方式準則(Manner maxim):說話內容必須避免歧義,避免語意模糊;. Nat. sit. y. 說話內容必須有組織,避免冗贅。. n. al. er. io. Grice 認為,當溝通雙方都遵守交談合作原則的四項準則時,成功溝通效. i n U. v. 率明顯比較高,使用的語言也最合理。然而,實際溝通情況中,人們常違反這. Ch. engchi. 些準則,包括:缺乏意願而終止溝通、缺乏溝通誠意而欺騙對方、為顧及某項 準則而不得以為反另一向準則、有意違反準則且希望對方知曉。在後兩種情況 中,被冒犯者若假定違反準則的冒犯者具有溝通的誠意,被冒犯者就必須從冒 犯者的話語中推測出真正的會話隱涵(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以下列對話為例,可解釋遵守關聯準則和違反關聯準則的回應及原因: 〈例四〉學生甲:晚上一起去逛街吧! 學生乙: 我沒有辦法去。(遵守關聯準則). 我明天有考試。(違反關聯準則) 當學生乙使用違反關聯準則的回應時,由於需要進行推論,因此解碼效率 相形之下會較低。但是,為了維護學生甲不會因為被拒絕而失去「面子」,學.  . 10  .

(19) 生乙選擇使用違反關聯準則的說法。違反合作原則也是前述間接言語行為的表 現之一,由於為維護說話雙方關係而選用間接言語行為進而違反交談合作原則, 是常見的相互關係。 2.3 禮貌原則(Politeness Principles) 由於合作原則本身無法解釋溝通者對其下所包含的準則與執行方法的選擇 方式,禮貌原則可針對此不足提供重要的詮釋。以下將針對 Brown & Levinson (1978)、 施玉惠(1986)與 Leech (1983)的禮貌原則進行回顧與說明。 2.3.1 面子威脅理論 (Face-Threatening Theory). 政 治 大 (1978)提出和禮貌原則互為表裡的面子保全理論(Face-saving theory, 立. 在中華文化中,「面子」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概念。在 Brown 和 Levinson. ‧ 國. 學. 1978)。該理論先假定參與溝通活動的都是據有理性(rationality)能力和面子 (face)的需求。所謂理性能力,是指推理與運用溝通手段的能力;所謂面子,. ‧. 是典型人期望在眾人前形成的個人形象(the public self-image),根據在 Brown 和 Levinson (1978)面子可分為積極面子(positive face)與消極面子. y. Nat. sit. (negative face),積極面子希望受到讚揚、得到認同;消極面子不希望受到壓. n. al. 行為(Face-Threatening Act,以下簡稱 FTA)。. Ch. engchi. er. io. 制與貶抑。在各類言語行為中,可能威脅道各方溝通成員面子的就是面子威脅. i n U. v. Brown 和 Levinson (1978)列出面子威脅度的公式如下: Wx = D(S, H) + P(H, S) + Rx 其中 S 是說話人,H 是聽話人,D 為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P 為相對權 勢(relative power),R 為事件在該文化中該言語行為的強加級別(absolute ranking of imposition),W 為面子威脅行為之大小。亦即: 面子威脅行為的大小 =溝通雙方的社會距離+聽話人相對於說話人的權力差異 +特定文化的威脅度.  . 11  .

(20) Brown 和 Levinson (1978)認為威脅面子的程度越高,冒犯者就必須選用 越禮貌的話語來強加補救自己所造成的威脅,補救策略 ( redressive strategies) 的類別如下: 1. 不使用補救策略,直接實行面子威脅行為 (bald on record without redressive actions):用於緊急事件、面子威脅程度不大、冒犯者的相對 權勢高於被冒犯者,或是可得到第三方支持,因此不必擔心被冒犯者的 威脅亦損害自己面子等情況,都可能不使用補救策略。 2. 積極禮貌策略(positive politeness):以接近為基礎,拉近雙方關係,以 滿足被冒犯者的積極面子需求,諸如尋求一致、雙方假設有共同點、表. 治 政 犯者的興趣等等,都是策略的具體做法。 大 立 3. 消極禮貌策略(negative politeness):以迴避為基礎,避免干涉對方決. 示夥伴關係、提高被冒犯者興趣、注意被冒犯者需求、誇張自己對被冒. ‧ 國. 學. 策權或個人領域,以滿足被冒犯者的消極面子需求,諸如迂迴話語、模 棱兩可、尊重對方避免突出自我等等,皆為具體做法。. ‧. 4. 不公開施行面子威脅行為(off record):此為補救程度較強的策略,冒. sit. y. Nat. 犯者選用此策略時,在相當程度上讓被冒犯者保有選擇的權利,既能避. io. al. er. 免直接損害被冒犯者的面子,又不必對自己施行的面子威脅行為完全負. n. 責,對應實施策略為誇示、暗示、暗喻、反語等,但選用此策略則有溝. Ch. 通目標不成功之風險。. engchi. i n U. v. 5. 不施行面子威脅行為(don’t do the FTA):Brown 和 Levinson(1978) 認為這是最禮貌的策略,完全避免了被冒犯者的面子威脅。但被冒犯者 有可能因此不理解或是忽視冒犯者的意圖,造成溝通失敗。.  . 12  .

(21) 2.3.2 面子滿足行為(Face-satisfying Acts) 施玉惠(1986)提出面子滿足行為(Face-Satisfying Acts)指的是那些可滿 足對方面子要求(face wants)的行為,包括能讓對方感到愉快的言語行為,例 如接受要求或表示稱讚。根據面子滿足行為,禮貌原則有三條: 1. 真誠的施行面子滿足行為。 2. 不施行面子威脅行為。 3. 如果必須施行面子威脅行為,必須將面子威脅行為最小化並以補償行為 來彌補。 例如張三在路上遇到熟識的李四,張三若沒有跟李四打招呼則違反了面子滿足. 政 治 大. 行為的禮貌原則。若張三真心的與李四打招呼即符合面子滿足行為原則;若張. 立. 三不願意與李四打招呼,則他必須不施行面子威脅行為,也就是別被李四看見;. ‧ 國. 學. 若張三不想與李四打招呼但已被李四看見時,張三必須說出補償話語來彌補, 如:「哎呀!剛剛沒瞧見您也在這!」,如此才能符合面子滿足理論第三項原. ‧. 則。. y. Nat. 面子威脅行為與面子滿足行為的不同在於被冒犯者受到不同影響,面子威. io. sit. 脅行為是對被冒犯者造成威脅;面子滿足行為是讓被冒犯者受惠。通常面子滿. n. al. er. 足行為可以直接明白的表達,如:「喝杯茶吧!」;但面子威脅行為在表現時. Ch. i n U. v. 則需謹慎小心,且使用間接言語行為,如:「我可以跟你借點錢嗎?」過於直. engchi. 接,改成「我今天忘了帶錢出門。」用間接言語行為來表示請求借貸,降低面 子威脅行為所造成的傷害。 2.3.3 Leech 的禮貌原則(Politeness principles) Leech (1983)認為,溝通時,若有一方不得不做出競爭或衝突的言語行 為,又不願意失禮時,溝通的和諧度就有賴其對禮貌策略的應用,以降低不禮 貌的程度。根據 Leech,禮貌原則包含六項準則: 1. 圓融準則(Tact maxim) (1)將他人的損失(cost)降到最低 (2)將他人的利益(benefit)提到最高.  . 13  .

(22) 2. 慷慨準則(Generosity maxim) (1)使自身受惠最小 (2)使自身受損最大 3. 讚揚準則(Approbation maxim) (1)盡力降低對他人的貶抑(dispraise) (2)盡力提高對他人的讚揚(praise) 4. 謙虛準則(Modesty maxim) (1)盡力降低對自身的讚揚 (2)盡力提高對自身的貶抑 5. 贊同準則(Agreement maxim). 政 治 大. (1)盡力縮小自身和他人之間看法上的分歧(disagreement). 立. (2)盡力提升自身和他人之間看法上的一致性(agreement). ‧ 國. 學. 6. 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 (1)盡力縮小自身與他人之間的嫌惡(antipathy). ‧. (2)盡力提升自身與他人之間的同情(sympathy). sit. y. Nat. 本論文欲研究之道歉言語行為,將以圓融準則與慷慨準則為主要評判標準。. er. io. 道歉言語行為屬言語行為類別中的一種,同時與溝通合作原則、面子威脅. al. v i n Ch Grice 的合作原則當中關係的準則(Relation e n g cmaxim),由於道歉言語行為在進 hi U n. 理論以及禮貌原則關係密切。在進行以道歉為間接言語行為時,有可能會違反. 行時,冒犯者為顧及某項準則而不得以為反另一向準則、或有意違反準則且希 望被冒犯者知曉。因此,被冒犯者若假定違反準則的冒犯者具有溝通的誠意, 被冒犯者就必須從冒犯者的話語中推測出真正的會話隱涵(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間接言語行為之道歉行為才得以成立(見 p.6 間接言語行為)。 又,道歉言語行為的產生絕大多數是因溝通雙方面子遭受威脅或毀損,而 使用的機制,因此 Brown & Levinson 的面子威脅理論(FTA) 亦為觸發道歉言 語行為的原因之一。同時,因冒犯者造成的冒犯行為使被冒犯者面子遭受威脅, 冒犯者進行道歉時遵守 Leech 的禮貌原則,在圓融準則(Tact maxim)中使被.  . 14  .

(23) 冒犯者的受損程度減至最低,且在謙虛準則(Modesty maxim)中盡力提高自身 貶損,以達到道歉目的。 2.4 言語行為理論、交談合作原則、禮貌原則的互動關係 前述言語行為理論、交談合作原則、以及禮貌原則皆相互影響,由例五可 簡略說明: 〈例五〉(老王看小蔡搬箱子搬得很吃力) 老王:你搬不動這個箱子吧? 為達成禮貌目的,冒犯者以疑問句進行違例,違反適當條件中的初步條件. 政 治 大. (Preparatory Condition)以及交談合作原則中的質量準則(Quality Maxim)。. 立. 被冒犯者其實俱備搬動箱子的能力,但冒犯者基於禮貌,以違例的方式呈現,. ‧ 國. 學. 此為三項理論互相影響的關係。以下分別說明理論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於道歉言 語行為語碼選用的影響。. ‧. 2.4.1 適當條件與交談合作原則的關係. Nat. sit. y. 當一言語行為(Speech Act)被呈現出來,可透過適當條件來辨認該言語行. al. n. 言語行為作為舉例:. er. io. 為是否成立。下列四項分別說明合適條件與交談合作原則的關係,並以「承諾」. Ch. engchi. i n U. v. 1. 命題內容條件(Propositional Condition):意即冒犯者必須提出答應的內 容,同時必須符合交談合作原則當中的數量準則、質量準則、關聯準則、 方式準則。在命題內容條件當中必須符合給予的命題內容所含的訊息在 數量上不會過多或不足、命題內容質量是正確且確定的、命題內容必須 有相關性、命題內容避免歧義即語意模糊。命題內容條件成立,交談合 作原則的準則卻可以違反,範例如下: 〈例六〉(小芬與小王相約看電影,小王爽約) 小王:我答應你下次一定請你吃飯! 由〈例六〉中小王的回答符合命題條件內容,但卻違反交談合作原則的 關聯準則,小王願意請小芬吃飯,但吃飯與看電影並沒有關聯,因此在.  . 15  .

(24) 雙方的基礎共識之下,小芬進行合理的推論,認為小王請吃飯的行為是 補償看電影爽約一事。 2. 初步條件(Preparatory Condition):冒犯者有能力去做他答應的事,而 這件事也是被冒犯者樂於見到的,此條件與交談合作原則中的數量準則、 關聯準則相關。當冒犯者的言語行為符合初步條件時,該言語行為內容 的所給予的資訊數量必定不會過少,且與主題相關。當初步條件成立但 違反交談合作原則時,可見下例: 〈例七〉(小虎鼓勵小文,等小文通過檢定考後小虎願給予奬勵) 小虎:等你考完試我一定帶你去墾丁度假!. 政 治 大 電影、去墾丁度假」這三件事已經造成給予的訊息數量超過正常值,過 立 由〈例七〉小虎的回答符合初步條件,但違反數量原則,「吃大餐、看. ‧ 國. 學. 多的訊息是為了達成鼓勵的目的,且「吃大餐、看電影、去墾丁度假」 與被冒犯者考檢定考並沒有關聯性,但被冒犯者可在經過推論後得知冒. ‧. 犯者給予過量訊息的目的是為了鼓勵考試順利。. y. Nat. 3. 誠意條件(Sincerity Condition)冒犯者真正打算去做他答應的事,此條. io. sit. 件必須同時符合交談合作原則當中的數量準則、質量準則、關聯準則、. n. al. er. 方式準則方能成立。意即冒犯者提出答應的語句內容必須遵守給予的資. i n U. v. 訊數量不可過多亦不可過少、冒犯者必須提供真實的資訊、冒犯者所提. Ch. engchi. 供的資訊必須與主題有所關聯、冒犯者提供的資訊必須語意精準,不可 歧義模糊。當違反誠意條件時,方式準則啓動歧義性字句或語意含糊, 違反準則是因為意有他指,為了進行欺騙、說謊或開玩笑,必須違反此 項準則。 〈例八〉(老王答應介紹女生給小璽認識,但老王並未做到) 老王:我下次一定會安排你跟那位小姐見面! 〈例八〉老王的回答字面上符合誠意條件,語句中答應小璽,符合交談 合作原則的數量與質量準則,但是關聯準則卻未達到,由於給予的承諾 「下次」過於含糊,是因為老王說話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取笑小璽,並非 真心誠意要介紹女生,因此視為違例。.  . 16  .

(25) 4. 必要條件(Essential Condition)冒犯者一旦提出答應的語句,就視同為 對自己未來行為的約束,亦即冒犯者未來有義務去完成他答應的事,此 條件與關聯準則相符。冒犯者給予誠意條件後,會同時符合交談合作原 則當中的關聯準則,意即冒犯者所給予的條件內容必須與談話內容有密 切關聯。 〈例九〉(小張與小李相約看電影,小李遲到了) 小張:電影已經開演十分鐘了。 小李:抱歉抱歉,我們快進去,等一下出來請你吃飯! 透過〈例九〉,小李的道歉回答符合適當條件內容的四項條件,同. 治 政 大 影結束後會請小張吃飯以視為補償。小李的回答於命題內容條件中清楚 立 表明補償的質、量,請吃飯的關聯性是由於看電影遲到所造成,話語中 時也符合交談合作原則的四項準則。小李清楚說明先進場看電影,等電. ‧ 國. 學. 沒有語意不明處。於初步條件當中,小李有能力請小張吃飯,而小張被 小李請也是小張樂於見到的,由於小李遲到。於誠意條件中,小李表明. ‧. 願意以請吃飯作為看電影遲到的補償,小李真誠的希望請小張吃飯,因. sit. y. Nat. 此語句中講明「等一下出來請你吃飯」,符合交談合作原則中質、量、. io. al. er. 與關聯準則。於必要條件中,小李提出答應的語句,就視同為對自己未. n. 來行為的約束,小李未來有義務去完成他答應的事,符合關聯準則。. Ch. engchi. 2.4.2 禮貌原則與交談合作原則的關係. i n U. v. 禮貌原則是對交談合作原則的違例行為作合理解釋,Leech(1983)的禮貌 原則六項準則與交談合作原則的關係如下: 1. 圓融準則(Tact maxim)規範冒犯者將他人的損失降到最低同時將他人 的利益提到最高。為遵守圓融準則,冒犯者會違反交談合作原則的質量 準則(Quality maxim),例如 Leech(1983)提出的例子: 〈例十〉(小黃看到小麗兩手都是東西). 讓我幫你提那些包包吧!.  . 17  .

(26) 由〈例十〉冒犯者表示願意幫被冒犯者提包包,但實際上冒犯者並非必 須幫被冒犯者實行「背包包」這項吃力的工作,經過推論得知冒犯者藉 此表示禮貌,使被冒犯者的利益提到最高。如此違反質量準則,因為冒 犯者的所表示的意圖並非為真心意願,而是出自於禮貌。 2. 慷慨準則(Generosity maxim)規範冒犯者將自身受惠降至最小,並使 自身受損提至最大。此準則以冒犯者為中心,但強度小於圓融準則,遵 行此項準則易違反質量準則(Quality maxim)。 〈例十一〉(小李正在修理櫃子,看見老王的電鑽) 我可以借你電鑽。. 政 治 大 便出借意願與內心意願不符(違反質量準則),冒犯者基於禮貌原則, 立 冒犯者願意借被冒犯者電鑽,使得「出借」物品讓冒犯者受損最大,即. ‧ 國. 學. 依然表示願意出借。. 3. 讚揚準則(Approbation maxim)是盡力降低對他人貶損及盡力提高對他. ‧. sit. Nat. maxim)或關聯準則(Relation maxim)。. y. 人的讚揚。為遵行讚揚準則,有時冒犯者會違反數量準則(Quantity. 〈例十二〉(學生想要申請學術研究工作,請老師寫推薦信). er. io. n. 該生上課出席正常。 a老師: iv l C n hengchi U 老師在推薦信中只提到「該生上課出席正常」,在數量準則中明顯提供 不足量的訊息。由此可以推論,老師為了降低對學生的貶損,因此違反 數量準則,藉以表示禮貌。 4. 謙虛準則(Modesty maxim)盡力降對自身的讚揚以及盡力提高對自身的 貶損。為遵守謙虛準則,冒犯者會違反關聯準則(Relation maxim)或數 量準則(Quantity maxim)。 〈例十三〉(小蔡連續三年獲得最佳員工) 眾人:恭喜小蔡蟬聯寶座! 小蔡:嘴吧這麼甜,不怕蛀牙啊!.  . 18  .

(27) 〈例十三〉中小蔡回答的內容看似與主題毫不相關,違反關聯準則,實 際上是以迴避達到降低對自身的讚揚。小蔡違反關聯準則,目的是為了 達到禮貌原則中的謙虛準則。〈例十三〉說明冒犯者違反關聯準則以便 達到謙遜的目標。 5. 贊同準則(Agreement maxim)是盡力縮小自身和他人之間看法上的分歧 以及盡力提升自身和他人之間看法上的一致。為達到贊同準則,冒犯者 會違反質量準則(Quality maxim)。 〈例十四〉(經理在簡報時名詞定義連續出錯,會後詢問小芬 感想) 小芬:經理解釋得很清楚。. 立. 政 治 大. 〈例十四〉中明明是經理對於名詞解釋出錯,但是小芬基於禮貌原則,. ‧ 國. 學. 小芬表示與經理看法一致。小芬以「經理解釋得很清楚」表示對經理的 認同,實際上由實際背景可知小芬表達的內容與事實相反,因此為達到. ‧. 禮貌原則而違反質量原則。. sit. y. Nat. 6. 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是盡力縮小自身與他人之間的厭惡以及盡. io. er. 力提升自身及他人之間的同情感。為進行同情準則,冒犯者會違反關聯 準則(Relation maxim)。. al. n. v i n Ch 〈例十五〉(小王微積分被當,小李同情小王) engchi U 小李:別喪氣,我知道有一本書很有用,下次帶給 你看。. 小李為了表示同情小王,主動提供解決方法。但小李提到「很有用的書」 與「微積分被當」並沒有直接關聯。.  . 19  .

(28) 2.5 道歉言語行為 2.5.1 有關道歉言語行為之相關研究 關於道歉言語行為的研究相當豐富,各層面皆有。 Bataineh and Batainh (2006)統整了道歉言語行為中已被深入探討的重要類別。 1. 禮貌策略: Brown and Levinson(1978)以面子損益而言,道歉行為的產生雖使被冒 犯者面子得以補償,卻同時威脅冒犯者自身面子。Garcia(1989)透過 母語使用者與非母語使用者研究英語當中道歉的禮貌策略,其中不同文 化背景之溝通模式的不同是造成誤解的主因。Marquez-Reiter(2000)檢. 政 治 大. 測烏拉圭西班牙語母語者、英式英語母語者,不同性別所造成的道歉言. 立. 語策略選擇不同。. 學. ‧ 國. 2. 透過文化規範影響的道歉行為:. Cordella(1990)透過智利西班牙語母語者與澳洲英語母用者進行跨文化. ‧. 道歉言語行為使用研究,發現不同文化對於道歉行為的理解與詮釋在於. sit. y. Nat. 文化價值的差異。Suszcynsa(1999)透過匈牙利語、波蘭語與英語進行. io. er. DCT 檢測,該研究認為跨文化差異的重要性比非母語者的溝通適切性對 於進行道歉行為上更為重要。. al. n. 3. 性別影響:. Ch. engchi. i n U. v. Bataineh and Batainh(2006)透過約旦英語學習者進行測試,發現男女 兩性對於道歉所選擇的言語行為差異甚大。Holmes(1989,1990,1995, 1998)以英語母語使用者為例,在紐西蘭所作的道歉策略研究應該是以 母語者為主最完善的道歉言語行為研究。她收集了母語使用者自然出現 的道歉行為,以及透過性別、社會地位以及社會距離加以分析。她沿用 Brown and Levinson(1978)的理論檢測不同社會情境下道歉策略的差異, 包括強制性(imposition)、權力(power)和距離(distance)。另外, 在 Holmes 的著作中(1990,1998)提到,冒犯者會在嚴重冒犯的情況 下會提供更多的道歉行為,而中等程度的冒犯只採用輕微的道歉行為。 研究結果並且顯示道歉策略在朋友之間為了維護關係比親人或陌生人更.  . 20  .

(29) 為重要。此項結果同時應證了 Wolfson 的鼓突理論(Bulge theory)。 Holmes(1989,1995)也調查道歉策略在不同性別當中的使用方式,她 指出,比起男性,女性會使用更多的道歉言語行為,而道歉的功能形式 也因性別而有所差異。女性會為輕微的冒犯而道歉,男性則傾向對中等 程度的冒犯做道歉。女性的道歉對象通常是女性,男性的道歉對象則是 女性熟識者或是女性陌生人。女性比男性更常為「空間」以及「交談」 的打斷而道歉,同時男性則比女性更常為「時間」的打擾而道歉。 4. 系統性策略所影響的道歉行為: Cohen and Olshtain(1981)主張對於母語使用者以及非母語使用者建構 就道歉言語行為而言的社會文化能力測量標準,該研究以英語母語使用. 政 治 大. 者及希伯來語母語使用者為樣本,研究結果顯示母語使用者對於道歉言. 立. 語行為之結構使用有更高的規律性。Fraser(1981)最早提出系統性分類. ‧ 國. 學. 的道歉策略,為了使道歉行為成功說服被冒犯者,冒犯者必須組合兩種 以上策略使用。. ‧. 5. 表達策略之於母語者與非母語者的差異:. y. Nat. Garcia(1989)透過母語使用者與非母語使用者研究英語當中道歉的禮. io. sit. 貌策略,其中不同文化背景之溝通模式的不同是造成誤解的主因。. n. al. er. Trosborg(1987)對丹麥母語者、英語母語者以及丹麥的英語學習者研. Ch. i n U. v. 究要求、抱怨及道歉三項言語行為。另一母語使用者研究為 Obeng. engchi. (1999)對於 Akan 語言中的道歉策略使用研究,透過母語語料根據社 會變項分析,包含語言結構的正式性、冒犯者與被冒犯者的社會地位以 及冒犯者的社會群組。Obeng 指出 Akan 語言對於道歉言語行為的複雜性, 包括明確性與涵蓄性的組合。Akan 道歉言語行為也可為複合式結構,包 含兩種或以上的涵蓄表達,例如解釋或描述、表明罪惡感、和/或承諾補 償措施等。 6. 關於華語道歉言語行為的研究: 關於華語道歉言語行為的研究,結果則多傾向於性別差異研究(劉, 2008)、認知行為研究(侯,2005;施,2005)以及社會語用研究(陳, 2007;吳,2010)。筆者認為,在道歉策略的分析之下,仍須透過實證.  . 21  .

(30) 教學來驗證前人相關研究結果的可行性。除了前述性別差異、認知行為 以及社會語用等層面切入道歉言語行為,本研究預期分析跨文化道歉擇 用策略,透過擇用策略的分析,在教學上能夠更深入,使語言學習者在 學習華語時,能正確的使用華語。根據李軍(2007)的研究,華語中的 道歉用語分為三種類型:專門道歉詞語、承擔錯誤、補救措施。該研究 以小說文本作為語料分析。本研究認為該研究與真實生活中語境有所出 入,並且在分類上,「核心詞」與「導語」並未區分清楚,因此本研究 將「導語」類型細分成五類,並且配合真實語境的兩種冒犯強度進行檢 測。 2.5.2 道歉言語行為分類. 立. 政 治 大. Goffman (1971)在溝通儀式(interaction ritual)中將道歉視為消極儀式. ‧ 國. 學. (negative ritual)意即一種彌補性的交流,他認為消極儀式是在互補改善 (remedial interchanges)關係時產生道歉及是在此種情況下產生。Goffman 提. ‧. 出道歉有兩種功能性,第一是冒犯者透過道歉希望取得原諒或是同情來終止不 愉快的情境,藉由轉移話題、焦點或是方向改變對話內容的意圖;第二是冒犯. y. Nat. sit. 者意圖透過道歉來回到原來的話題,繼續進行原有的流暢對話,不因中途插進. n. al. er. io. 的冒犯而受影響。例如:甲乙兩人在交談,忽然間對話被甲的手機聲響打斷,. i n U. v. 甲接完電話後向乙說「抱歉,抱歉!」。甲方的道歉除了要取得乙的原諒之外,. Ch. engchi. 還希望可以繼續進行原有的對話,維護或修復雙方之間和諧的關係。 2.5.3 道歉核心詞的詞彙 道歉的動詞除了行事動詞「抱歉」,尚有約定俗成(Conventionalized and idiomatically used)的「對不起」與「不好意思」。另外,與道歉語意字面解釋 相反的「謝謝」,也可成為表道歉意含的詞彙。非行事動詞的部份則包羅萬象, 詞彙選擇因間接言語行為而變化,視當時語境而決定。依照 Olshtain and Cohen (1995)對於行事動詞(Performative verb)的定義,行事動詞為直接道歉語 (illocutionary force indicating device),是最直接了當執行此功能的動詞。.  . 22  .

(31) 2.5.4 導語內容的類別 根據不同的語境,道歉語碼形式的選用順序有所不同,本論文將探討道歉 語碼形式的順序因何種因素造成選用順序以及選用策略。導語可依內容再進一 步分類。根據 Olshtain and Cohen (1995)定義如下: 1. 解釋原因(an explanation or account):以不直接的方式向被冒犯者表示歉意, 透過描述造成冒犯的原因,例如:因為剛剛路上塞車,所以我遲到了。 2. 承認對某事負責(an expression of the speaker’s responsibility):不直接道歉, 且間接承認責任屬於冒犯者,可分成以下四種類型: (1) 接受責怪:都是我不好。. 治 政 大 (2) 陳述自己的不足:我搞錯了、我沒有看見。 立. (3) 同意他人以表示歉意:你是對的!還是你的方法比較好。. ‧ 國. 學. (4) 陳述意圖不足:我沒有這個意思、我不是故意的。. ‧. 3. 提出挽救措施(an offer of repair):不正面道歉的策略,只在實體上受到傷. sit. y. Nat. 害實使用。例如:我會賠你一個新的窗戶。. io. al. er. 4. 允諾此類過失以後不再發生(a promise of forbearance ):這一類的非直接道. n. 歉方式通常用在冒犯者連續性或是時常性的犯錯。例如:我保證下次絕對不 再遲到!. 2.5.5 道歉內容的結構變化. Ch. engchi. i n U. v. 道歉言語行為的成份有兩種:核心詞(Core)、導語(Lead)。這兩種成 份可單獨或組合使用,如下所列: 1. 單用核心詞,例如:不好意思、抱歉、對不起。 2. 導語+核心詞,例如:是我不弄丟文件,真不好意思。 3. 核心詞+後附詞3,例如:不好意思我遲到了,因為路上塞車。                                                                                                                 3先導語與後附語皆為導語,其差異為放置的位置不同,前者在核心詞之前,後. 者在核心詞之後。    . 23  .

(32) 4. 導語+核心詞+導語,例如:我太晚得知這消息,不好意思,因為當天. 已經有約所以無法出席。 5. 雙重導語(不用核心詞),例如:我太晚得知這消息,當天已經有約. 所以無法出席。 6. 沈默(沒有先導語、核心詞、後附詞),以沈默代替任何回應,沒有 解釋亦沒有爭辯。 2.5.6 合適條件、交談合作原則、禮貌原則對選擇道歉用語的影響 道歉用語的形式會因言語行為理論中的合適條件、交談合作原則、以及禮 貌原則而有變化。根據前述道歉的成份有兩項:核心詞、導語。. 治 政 大 道歉言語行為與合適條件的關係,例如道歉詞語中的「提出賠償」,符合 立 合適條件的命題條件、誠意條件、以及初步條件;而「外來因素」違反合適條 ‧ 國. 學. 件中的所有條件。. ‧. 核心詞:核心詞可單獨使用,也可重複多次,在後者的使用狀況中(例如: 「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核心詞的重疊使用違反. Nat. sit. n. al. er. io. 與禮貌程度。. y. 交談合作原則中的數量準則,「對不起」的數量超過一次,以加強道歉的誠意. i n U. v. 導語(出現於核心詞前):提供訊息或解釋原因。使用時違反交談合作原. Ch. engchi. 則,例如:都是她的錯,我明明就把杯子收進櫃子裡,不然怎麼會打破。「都 是她的錯」違反了關聯準則,舉出不相關第三人進入談話內,使得杯子打破看 似變成第三人的過失,以減少自己的過失。為符合謙虛準則,先導語的內容易 強調冒犯者自身的貶損,例如:都是我做不好,才會讓大家進度落後。冒犯者 強調自己的能力不好導致團隊落後,符合謙虛準則。而於同情準則中,為了使 被冒犯者產生同理感(Empathy),冒犯者在先導語中盡力提升被冒犯者的同 情感。例如:昨天我的電腦當機,檔案都損壞了,今天沒辦法給你報告真的很 抱歉。冒犯者藉由外力因素,希望被冒犯者能夠以同理心感受冒犯者所受到的 影響,並且表示同情。.  . 24  .

(33) 在禮貌原則之下,道歉詞語的選用也有遵從使用與違例使用兩種執行方式。 遵從圓融準則時,道歉的後附詞會將被冒犯者的利益提高,例如:「下次一定. 請你吃飯」。在違反圓融準則,意即將被冒犯者的損失提高,並且使冒犯者獲 得利益時,違例現象立即產生。例如:「對不起我遲到了,下次你要早點提醒 我」。此句的「下次你要早點提醒我」為違例使用,以增加對方的負擔(即, 對方要記得提醒自己)來造成自己的利益(即,冒犯者自己不會遲到)。 這種 違例行為說明了兩種可能性,一種是權力(Power)差異很大,權力大的冒犯者 雖然道歉,但同時提高被冒犯者的損失;另一種是親密度(Intimacy)很高,冒 犯者與被冒犯者間相當熟識,可以使用違反禮貌原則來表示歉意並且維持雙方 關係。. 立. 2.6 小結. 政 治 大. ‧ 國. 學. 本研究所討論的道歉言語行為,對於合適條件、禮貌原則、以及權力及協 和性的關係為此:若導語內容越符合合適條件,則其誠意程度及禮貌程度越高,. ‧. 例如:「提出賠償」符合初步條件、誠意條件以及必要條件,其誠意程度以及. sit. y. Nat. 禮貌程度應為最高;反之,「外來因素」違反初步條件以及誠意條件,其禮貌. io. er. 程度以及誠意程度應為最低。導語越符合禮貌原則,其誠意程度及禮貌程度越 高,例如:「提出賠償」符合圓融準則、慷慨準則、贊同準則以及同情準則,. n. al. Ch. i n U. v. 其誠意程度以及禮貌程度應為最高;反之,「外來因素」違反圓融準則、慷慨. engchi. 準則、以及同情準則,其誠意程度以及禮貌程度應為最低。導語與權力及協和 性的關係,若越符合權力及協和性,其誠意程度及禮貌程度越高,例如:「提 出賠償」符合權力及協和性,其誠意程度以及禮貌程度應為最高;反之,「外 來因素」違反權力以及協和性,因此其誠意程度以及禮貌程度應為最低。 本論文欲針對道歉言語行為,觀察交談合作原則或是禮貌原則是否成為控 制因素,影響直接言語行為或間接言語行為?進而影響道歉的分類又或是內容 結構的改變。而在道歉言語行為的分類以及內容結構上,是否又會受到社會文 化因素影響,例如以位階為主的權力關係。華語道歉語用策略以及形式上是否 因為受到面子影響而有所不同,如面子滿足理論屬於中華文化。本論文欲就上 述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分析。  . 25  .

(34)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說明取樣方法、調查工具、以及語料處理的方式。 3.1 研究對象與取樣方法 為了解華語母語使用者對於道歉的語詞擇用,在誠意程度以及禮貌程度上 的差異,本研究以不同年齡(包含 20 歲至 30 歲、31 歲至 50 歲)、不同性別. 政 治 大 (高中職以下)] 等變項,選取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 立. (男性及女性)、不同教育程度[ 高教育成度(大專以上)以及低教育程度. ‧ 國. 學. 問卷受試者為本國母語人士,以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做社會層級分類。 其中,性別分為兩階(男性及女性),年齡分三階層(包含 20 歲至 30 歲、31. ‧. 歲至 50 歲、以及 51 歲以上)。教育程度分為兩階,包括高教育程度(大專以 上)以及低教育程度(高中職以下),共有 12 個細項。受試者來源包含親戚、. y. Nat. sit. 朋友、以及隨機的路人。初步研究之問卷受試者總計 12 人。由於初步研究的問. n. al. er. io. 卷內容與正式問卷的問卷內容幾乎完全一樣,因此,初步研究 12 名受試者的語. i n U. v. 料亦納入正式研究中,與另外 36 名受試者的語料並計算分析,總計 48 人。 3.2 研究工具 . Ch. engchi. 本研究為調查研究,因此含有問卷調查法以及訪談法。初步研究(Pilot test ) 的問卷分為兩次測驗,由於題目數量過於龐大,為減少受試者在測驗過程中無 法真實回答問題,初步研究將問卷題目分為兩卷(A 卷、B 卷)(詳見附件 一),內容共為五部份:第一部份為背景資料:包含性別、年齡、教育程度、 職業、國籍。第二部份為冒犯嚴重程度調查:共 12 題,內容包含輕微冒犯、中 度冒犯以及嚴重冒犯。第三部份為親密程度調查:共 12 題,包含親密程度最高 到親密程度最低之人際關係。由於語言結構部份的題目共有 56 題之多,為了降 低受試者的負擔,其中 A 卷包含第一部份到第四部份,B 卷為第五部份。受試.  . 26  .

(35) 者填寫A卷後,間隔一至二日才進行 B 卷測試。第四部份為道歉詞語之誠意程 度及禮貌程度調查:共 28 題,情境分為兩種,一種為輕微冒犯,另一種為嚴重 冒犯。第五部份同樣為道歉詞語之誠意程度及禮貌程度調查:共 28 題,情境亦 分為輕微冒犯與嚴重冒犯兩種。 3.2.1 初步研究 3.2.1.1 問卷設計內容 於初步研究(Pilot test)中,前述問卷內容五大部份,第一部份為受試者 背景資料,包含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以及國籍。第二部份為冒犯事件 的嚴重程度測試,筆者挑選十二種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冒犯事項,從筆者假. 政 治 大. 設最冒犯程度最輕微的「認錯人」到冒犯程度最嚴重的「婚約毀約」,兩者之. 立. 間含有「打翻水」、「打斷別人說話」、「插隊」、「誤開廁所門」、「不小. ‧ 國. 學. 心把其他人關在陽台/車庫」、「打破商店的商品」、「撞壞別人的汽車」、 「走路撞到人」、「開會遲到」、「自己的狗咬傷別人」,期望透過受試者將. ‧. 不同程度的冒犯事件加以區分。檢測方式以七點制選項(7 代表嚴重程度最重, 4 代表嚴重程度中等,1 代表嚴重程度最低)。 . y. Nat. io. sit. 第三部份為親密程度測試,筆者列舉十二種人際關係,包含「家人」、. n. al. er. 「親戚」、「同學」、「死黨」、「師生」、「同事」、「老闆與員工」、. Ch. i n U. v. 「一般友人」、「兄弟姊妹」、「店員與客人」、「鄰居」以及「陌生人」,. engchi. 期望透過受試者的選擇將親密程度加以分類。檢測方式同樣以七點制選項檢測。 第四部份與第五部份實際上屬於同一部份,檢測內容情境分為兩類:輕 微冒犯以及嚴重冒犯。並且在兩類冒犯程度下皆檢測誠意程度以及禮貌程度的 使用結果。其中含有道歉詞語的四種形式:「核心詞」、「導語+核心詞」、 「核心詞+導語」、「雙重導語」。「核心詞」的類別為:「抱歉」(行事動 詞)。「對不起」與「不好意思」(為約定俗成之道歉用詞)。另外,本研究 根據 Olshtain and Coh en(1995)的分類,將「導語」分為五種:「提供賠償」、 「允諾不再犯」、「無冒犯意圖」、「能力不足」、「外來因素」。於初步測 驗中,先將 A 卷與 B 卷合併(詳見附件二),在輕微冒犯 下,檢測「核心詞」 的誠意程度與禮貌程度(第 2、9、25 題)。「導語」的誠意程度及禮貌程度  . 27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

[r]

發表好歌詞定義 2.教師引導學生 小組討論曲調旋 律與歌詞的對應

說出「 」裡語詞的意思... 第四關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

語文運用 留意錯別字 辨識近義詞及詞語 的感情色彩 認識成語

詞語 詞性 詞解 練習 主題. 人來人往 (短語) 來往的人很多

林語堂《論幽默》中有言: 「滑 稽一詞包括低級的笑談,意 思只是指一個人存心想逗 笑。……幽默一詞指的是『亦 莊亦諧』 ,其存心則在於『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