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老人特徵與行為

第一節 老人特徵及災害弱者之特性

第 一 節 老 人 特 徵 及 災 害 弱 者 之 特 性

一個人進入高齡的階段會產生老化的過程,在身體外表及內部會產生一 些顯著的變化,主要的變化與其相關特徵,可作以下之定義:

壹、老人之定義

老人,不同於其他生命週期的是-這是人類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面之 功能發展趨於緩慢且逐漸衰退的階段,老人只是一「相對」的名詞,不同的 國家、不同的社會文化對於老人的定義都不相同,最常見者就是以「生理年 齡」(chronological age)來加以定義,不僅簡單、明確,更可作為各項政策 制定及執行的依據(鍾佩珍,1995),黃富順(2000)提到在國際上對於老年人年 齡標準有兩種,一種是以六十歲為標準,如中國大陸地區是以六十歲以上稱 之為老人;另一種標準則是以六十五歲為基準,以上則稱為老人,像是英國、

美國、日本及我國。但我國與國際相關數據比較時,則以60 歲為標準(行政 院主計處,2006),在各國的法令都是以六十五歲為年齡區分界線並做為退休 或申請各項社會給付的標準(王國慶,2005)。

依世界衛生組織(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定義:年齡 65 歲以 上稱「高齡者」;而高齡者又可分為三種,前期高齡者(young old)、中期高 齡者(old -old)、後期高齡者(oldest-old),所謂前期高齡者係指 65 歲以上未滿 75 歲者,而中期高齡者為 75 歲以上未滿 85 歲,後期高齡者為 85 歲以上。

依據我國「老人福利法」第二條中對老人之規定,「本法所稱老人,係 指年滿65 歲以上之人」,本研究所指的老人(長者、高齡者)係指老人福利 法所稱之老人。

貳、老人的生理特徵

人的衰老機制實際上從出生就開始,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 生理、心理及生活方式的改變,這些變化將使往日正常環境條件成為他 們發揮行動能力的障礙。

胡仁祿與馬光(1997)於高齡者居住之實質環境研究中,探討有關老 人生理衰退狀況如下:

一、視覺

對刺眼光線、直射光相當敏感,刺眼光線使老人流淚、頭痛、

不舒服。由於水晶體的變厚和變黃,老年人需要20歲人所需光線2-5 倍。水晶球的黃化使對顏色知覺的改變,柔和色對一般人感覺舒服,

老人卻不易辨認。

二、聽覺

高音頻率開始喪失(f、sh、s、ch等),如farm聽成arm;65歲 以上則1000hz以上,與年輕人有顯著的差別,應避免1000hz以上背 景噪音(background noise),以防止聲音的曲解或降低辨識度。

三、觸覺、味覺、嗅覺

由於觸覺神經與末稍神經的退化,老年人透過觸摸、品嚐、聞 味來辨別事物是很緩慢的,在災害發生的情境下容易身處危險。

四、中樞神經系統的變化

老年人中樞神經系統變化原因,主要是由於腦細胞減少所造成 的反應遲鈍,對周遭環境的刺激與改變,較不能做出立即的反應。

五、肌肉骨骼系統的變化

骨骼隨年齡的增長逐步變脆,骨髓的再生機能降低,這正是老 年人摔倒容易發生骨折而不易恢復的原因。

六、對溫濕度、氣候變化的適應力

變化的適應力減弱,且反應更為敏感。

因此老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因為身體結構與生理機能的衰退變化,

在日常空間使用與緊急避難時,均可能發生障礙,如感官機能的老化,

使其產生如行動緩慢、易迷失方向、無法使用複雜的空間環境、無法即 時察覺高低差、無法辨識敲門聲與警報聲之差異、緊急疏散時溝通困難 等;運動機能的老化則造成無法扭轉門把、行進緩慢及困難、突發狀況 造成關節僵硬無法行動、使用樓梯困難、體力無法負擔等;災害發生時,

避難時心臟無法負荷、容易發生休克、虛脫與突發性心悸、睡眠深沈不 易察覺災害發生等,另外使用輪椅的老人可能因空間出口寬度不足及迴 轉空間不夠,而造成避難逃生困難。由於老人的生理機能綜合性隨著年 齡降低,可能造成平日行動不便,甚至緊急避難逃生不利的情形,列表 如下:

表 3- 1 老人生理機能與逃生避難之關係 生理機能

老化類型 造成行動不便原因 造成避難逃生困難情形 感

官 機 能

1.視覺 2.聽覺 3.嗅覺 4.觸覺

1.視域減小

2.視力喪失定向感 3.遠近距離無法判斷 4.光度變化適應力減弱 5.畏懼眩光刺眼

6.無法察覺高頻率聲音 7.無法分辨混合聲音 8.色感降低

9.嗅覺喪失敏銳性 10.觸覺功能遲鈍 11.溫度感覺遲鈍

1.行動緩慢、易迷失方向 2.無法使用複雜的空間環境 3.無法即時察覺高低差 4.無法辨識敲門聲與警報聲 5.緊急疏散時溝通困難

根據學者傅綢妹(1988)指出:Barbara Elliott Spier 曾提到高齡者有四 種特殊的心理發展問題:

一、身體及心智的功能減退。

二、調適因多重失落導致的憂傷或憂鬱情緒。

三、找尋繼續成為生產者的角色。

四、處於被隔離的社會環境中維持自我認同。

高齡者除了生理上之衰老現象外,還會產生心理之障礙現象,主要 包括下列特徵,如焦慮、沮喪、記憶衰退、念舊、孤僻、冷漠、嘮叨及 自我表現等,參見下表。

表 3- 2 老人心理特徵之障礙現象

特徵類別 障礙現象

擔心意外事故,沒有安全感 焦慮 煩惱被侵犯,迫切需要領域感與自尊

有被人忽視的感覺,希望被關懷 沮喪 自人無生命價值希望,再貢獻自己的力量

空間感無法連續容易迷失方向 記憶衰退

缺乏時間感,容易忘記未完成的事物 眷戀熟悉事務,重視與過去之聯結

念舊 拒絕改變自己去適應新的環境

希望獨立自主不受拘束

孤僻 空閒時間長,獨處狀態多

興趣僅限於身邊事務

冷漠 不易擴大與進鄰之交往

和自己相關事物之滿意程度

嘮叨 不便之處,容易經常抱怨

喜歡展示自己過去之得意事物 自我表現

喜歡自我陶醉,不在乎別人之看法

資料來源:黃耀榮(1993),老人安養機構建築規劃設計準則研究。

因此老人使用環境的心理特徵中,多少會造成一些使用環境的障礙 發生,如擔心事故發生、沒有安全感、空間感無法連續、容易失去方向 感等,於災害發生時,將可能造成緊急避難不利情形,如容易放棄避難 逃生、留戀私人物品、避難時間長等,而危害老人自身生命安全,列表 如下:

表 3- 3 老人心理特徵與逃生避難之關係

三、中度障礙,坐輪椅可獨立行動者。

四、重度障礙,長期臥床而無法行動者。

其特性可分為三種:

一、自行避難困難者

患有慢性疾病長年臥病在床高齡者、或因老化致殘而需殘障設 施之重度殘障者、重度智能障礙者、聽覺及視覺雙重障礙者等,需 藉助旁人協助移動,其所需引導避難人力及反應所需時間,均須以 加以考量。

二、可水平移動但無法自行下樓者

由於日常所使用之電梯或電扶梯等垂直動線,由於災害時停電 而無法使用,因此避難時,唯一可用之垂直動線只有樓梯,而能夠 獨自以柺杖或輪椅移動至樓梯口者,雖可自行水平移動,但無法自 行下樓。

三、避難行動遲緩者

年老體衰者、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輕度智能障礙者,雖可自 行避難,然可能由於對於警報音響確認困難、避難動線設計無法指 引、本身行動或反應遲緩,而增加避難時間。

茲綜合生理與心理上的特徵與老人之特性歸納出下列幾點避難設計 與管理時應考量的因素:

一、因身體老化導致行動不便而造成逃生困難之狀況發生。

二、相關機能退化(失智、重聽、身殘等)如導致接收、傳達災情訊息不 易。

三、因生理及心理變化造成長久待在室內不外出,或失智漫遊無自理能 力。

四、夜晚就寢時精神較差、反應時間較長,或搗亂、哀嚎影響他人。

五、文字語言多有障礙,會造成無法辨識避難指示或者是無法有效即時

六、因老化導致活動能力受限,而一些避難器具無法正常使用如緩降機 或救助袋。

七、身體較脆弱等現象,不堪奔波,如果受到傷害其影響會比正常人更 嚴重。

第 二 節 避 難 行 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