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4TEEN》與《6TEEN》的意義追尋

在文檔中 Teenager 的美麗與哀愁 (頁 53-67)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的生命課題雖不盡相同,但是都跳脫不了生死、愛 情、友情、親情及前途等話題,就算再怎麼一帆風順的人生,也難免會碰到一些 坑洞與阻礙,這些挫折與無奈,其實都是成長的印記。

這些對於人生的問題與困惑,在石田衣良的這兩部作品中,雖用輕描淡寫的 方式予以描繪,卻引領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投射自己的情感與經驗。不論你是 在回味那段已走過的青春足跡,或是正值青春年華,在《4TEEN》與《6TEEN》

中,似乎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努力的想要找到一個關於自己和社會的答案,

我們彷彿藉由小說,再次經驗了自己的人生。這樣的閱讀感受,就像安貝托‧艾 柯(Umberto Eco)在《悠遊小說林》(Six Walks In The Fictional Woods)所提到 的「經驗讀者」(empirical reader),他認為:「經驗讀者是你、是我,是每一 個閱讀文本的人,經驗讀者能多角度閱讀書籍,沒有固定法則指示他們如何閱讀,

因為他們常將文本作為裝載自我情感的容器,這情感來自文本之外的世界,也或 者經由文本偶然引發48。」

在《4TEEN》與《6TEEN》中,主角與他的朋友們都因為社會階層及身分的 不同而對人生有不同的解讀,在他們彼此激盪出的故事情節中,探究青春的話題 與青春的意義。

一. 關於生與死

生命是什麼?這是哲學的大命題,也是人類共同的疑惑。對處在青春期的青 少年來說,生命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除非在人生的路途上,他們提前面臨了 生離死別,例如親人或是朋友的離世。

48 安貝托‧艾柯,《悠遊小說林》,(台北:時報文化,2000),頁 14

46

死亡事件,石田衣良在這兩本作品中分別安排了三個,一是《4TEEN》中重 病的赤坂先生,他因為想要一個人安安靜靜的面對死亡,而從醫院偷跑出來,巧 遇哲郎一行人,並和他們一起欣賞生命最後的煙火。

面對瀕死的赤坂先生,哲郎和朋友們意識到:「這個世界也像煙火一樣吧?

某個人消失在世界上,當大家還記得他的名字時,又有新的生命誕生。然後,世 界在喧鬧中,帶著愚蠢繼續運轉。49

雖然他們一直知道早衰症的直人有朝一日會先離他們而去,但是巧遇的赤坂 先生的逝世,則直接讓這群成長中的青少年目睹並體會生命的無常及人類的無能 為力。

除此之外,在《4TEEN》中,阿大無心的過錯導致父親的死亡,也是一個死 亡事件。對阿大而言,父親的死亡並沒有造成太大的生命衝擊,主要是因為阿大 的父親是個有家暴傾向且不顧家的男子。然而,父母死亡對孩子來說,多少都是 一個衝擊:「我爸真的很可惡,人都死了才送我這種禮物,想恨他都沒有那麼容 易。……我第一次發覺,原來我爸已經死了。」阿大再也不掩飾,在我們面前哭 個不停。50

阿大雖然痛恨自己的爸爸,但爸爸的死亡對他來說仍是一個巨大的失落,況 且爸爸依舊有溫柔的一面,而面對這樣的失落事件,朋友的陪伴成了重要的依賴。

因此這些死亡情節的安排,石田都讓這四個朋友相互打氣,一直到《6TEEN》中,

也是如此,而且一次又一次的凸顯朋友作為支持角色的重要性。

在《6TEEN》中,石田衣良安排了關本讓的死亡(關本讓在《4TEEN》中也 一度因為跳樓而差點死掉),不過這次並非自傷行為而是惡性腫瘤。阿讓的突然 重病過世,使得主角哲郎和一起成長的朋友不得不更直接的去思考生命過程必然 要面對的死亡。

49 同註 4,〈煙火大會的夜晚〉,頁 153

50 同註 4,〈天空色的腳踏車〉,頁 203

47

──人的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今天春天我一直在思考的就是所謂人類永遠的謎。……因為對面本 來就沒有人能夠稍微回來露個臉,所以像是人為什麼會死、對面又有什 麼在等著我們,這些問題自然也沒有人可以作證。

──死很像只有一個人加入的手機,雖然想說些什麼,電話卻完全不通。

電子郵件也是有去無回。那就像徹底的虛無,把一切的問題和思念都給 吞噬掉。51

死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昨天還見面的人會忽然不見?為什麼死去的 人就再也無法聯絡?死亡,的確是人生旅程中的重大的失落──所謂的失落,就是 指因死亡因素使個人失去與自己有關係的生命體,且該生命體無法在恢復的失落 經驗。這是一種被剝奪的經驗,凡是我們原先所擁有的,無論是抽象、具體或是 有形、無形的,一旦被非自願或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剝奪,都可稱為失落事件。52因 此,失落除了會帶來悲傷反應外,也會讓人對於自我、生命產生質疑。

對主角哲郎來說,阿讓的突然因病離去,就是一起生命中的失落事件,因為 這一層失落,也迫使他去思考死亡對人生的意義,並藉由克服因朋友離去的悲傷 反應,去反思生命的意義。

根據國內的相關研究,有將近九成的青少年在國、高中時期已有家人、朋友 或寵物死亡的相關經驗,而這些失落所帶來的衝擊,會在每個人身上出現深淺不 同的悲傷反應53。雖然相關學者在一九八○年代早期,開始關注死亡對青少年所 造成的衝擊,然而大多將焦點放在喪親及手足死亡所帶來的哀慟,而忽略了成長

51 同註 8,〈十六歲的訣別〉,頁 265-266

52 轉引自姜秀惠,《青少年經歷失落事件的因應行為與生命意義之相關研究》,(南華大 學生死學研究所,2010),頁 5

53 同上,頁 30

48

階段的朋友離去,對青少年所造成的衝擊其實並不低。因為朋友對成長中的青少 年的重要性並不亞於父母手足,因此朋友的死亡所造成的失落,其實是相當大的。

為了沖淡這股失落朋友的哀傷,作者藉由拍攝紀錄片的情節安排,想要讓死 亡這話題轉移到生命意義的追尋上,於是阿讓對著一起參與紀錄片的朋友說:「其 實我今天的身體狀況也很糟,所以我希望至少能留下這個節目。就算是完全不會 看人臉色的白目,就算是被人欺負的愛現鬼,還是希望能把我活過的這些事情記 錄下來。54

最後,在得知阿讓過世之後,哲郎和他的朋友深刻意識到人真的會這麼「簡 單」就死掉,並在彼此對話的過程中,慢慢淡化悲傷的感受,轉向生死的討論:

──我好怕人死了就什麼也不剩了。……我和在這裡的大家一定也一樣,

總有一天全都會消失的。

──我試著想像十六歲死去這件事。還來不及結婚,還來不及交女朋友,

還來不及從高中畢業,就得跟世界說再見。工作、追尋夢想、還有輸贏 全都不存在了。

——消失也沒有什麼不好啊!不過是我們四個人像這樣聚在一起的瞬間,

在這邊隨便胡扯的話題,還是打從心底恐懼著阿讓的死,一切都會消失 了。

——所謂的生存或許就是如何創造出誰也不知道的時間和經驗,而不是 計較孰優孰劣吧!55

這些關於人生的大哉問,不一定會有的答案,作者也不打算提供任何的答案 或是想法,但因為有朋友的相伴與討論,會讓這沈重的生死與生命意義的話題,

54 同註 8,頁 289

55 同上,頁 297-298

49

變得更容易被接受了些。在石田衣良的作品中,我們其實看不到作者想要給的答 案,卻是接到他發出的球,讓身為讀者的我們和主角們一起去思考面對人生的可 能態度。

二. 關於愛與性

青少年時期是第二性徵開始出現的時期,因此開始對於性產生好奇,也對愛 情充滿憧憬。由性器官成熟所帶來的性的覺醒,也引起青少年性意識的發展,對 描寫青少年的成長小說而言,愛與性,也是永恆的話題。

到底愛與性對成長中的青少年來說具有什麼意義呢?雖然在內分泌及性成熟 的交相影響下,青少年對性與親密關係開始有了興趣與追求,但正也因為其內分 泌與生理發展上並未臻成熟,因此青少年的戀愛情感雖然強烈,但經常是短暫的。

不管是內分泌的影響或是青澀不穩定的愛情經驗,其實,都是帶領青少年逐漸走 向成熟而穩定的情感關係的重要歷程56

對於愛與性,石田衣良在小說中以多元的角度去描寫,不論是同性還是異性 間的愛情,抑或是對性的想像與好奇等,他透過溫柔寬待的情節告訴讀者,這些 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有時候雖然不盡理想,但仍有它美麗的姿態,值得留戀與 鼓勵。

青春期的男生,對性的衝動是直接的。男孩的性衝動一般而言都很強,他們 最初的性經驗都是非常私密的。

早在青春期開始之前,男孩子就對「性」表現出非常的關心,不論是生理發 展以及對於生理的感知等,都在他們的生活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如果要說男女之間的性慾有何差異,最明顯的應該是男性較女性更易於被挑起慾

56 范寶珍,《不同背景及親子互動關係的青少年與愛情態度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2008,頁 13

50

望。57因此書中的四位主角經常談的就是打手槍的次數。

打手槍的情節描述從《4TEEN》的第一篇開始,不停的、間接的出現在文本 中,從他們相約去醫院看因早衰症住院的直人起,話題就不停的圍繞在打手槍的 次數與看色情雜誌上。

「啊!累死人了。一定是我昨天浪費了太多體力。」

阿大擦去臉上的汗。淳看著他。

「打了幾次?」

「七次吧!」

阿大很得意地回答。這個時期,我們班上男生的話題,清一色都是自慰。

次數、時間、配菜、新招數或是創意等等。58

對於國中生來說,自慰不是新鮮事,卻是他們成長重要的話題之一。

除了生理衝動外,對於異性身體的好奇,像是偷看色情影片、雜誌等,也都

除了生理衝動外,對於異性身體的好奇,像是偷看色情影片、雜誌等,也都

在文檔中 Teenager 的美麗與哀愁 (頁 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