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5.2 當代正念療法中的「想像」運用

5.2.1 MBSR 系統

(一)正念呼吸

覺知身體上感覺呼吸最明顯的部位,也許是鼻端、頸部、胸部、腹部,任何 地方皆可。當你正常而自然的吸氣時,知道吸氣,呼氣時,知道呼氣。只要 對呼吸保持覺知,吸氣並呼氣。279

在培養培養呼吸時,我們有意地觀照呼吸的感覺,以輕柔的觸感容許注意力 接觸呼吸,彷彿一隻害羞的動物在森林空曠處的樹幹上曬太陽─那樣的溫柔 與興致,不似戀愛中那般神祕。

或者換個意象,容許你的注意力放在呼吸,就像飄落到池塘水面的落葉,然 後停在那裡,隨著呼吸的氣息進出身體,接觸每次完整的吸入,接觸每次完 整的呼出,接觸頂端與底部的暫停,頂峰與低谷,每次呼吸完整擺盪的最高 與最低點。你並沒有思考呼吸或呼吸的感覺,你在感覺呼吸,乘坐呼吸的波 浪,就像一片葉子,或者彷彿坐在海洋或湖面溫柔浪濤上的橡皮艇。你讓自 己完全進入呼吸的感覺,時時刻刻,時時刻刻。280

(二)身體掃描靜觀

我們從左腳的腳趾頭開始,慢慢將注意力移到身體的各部位:左腳掌、左小 腿、左大腿。在全然的覺察中,安住於身體各部位一段時間,領受該部位所 呈現的各種感覺,即便是麻木或沒有感覺,我們都把注意力轉而向內,安於 覺察。通常我們還會搭配呼吸,刻意地把氣息吸入/吐出所專注的部位。掃 描到骨盆時,再將注意力移到右腳的腳趾頭,從那兒慢慢往上到右足,再慢 慢到右腿、右臀、再回到骨盆。從骨盆慢慢往上移,經過腰部、腹部、上背 部、胸部,抵達肩胛骨、腋下、兩肩。

從這裡,我們將所有的注意力同步移到雙手的手指,再慢慢同步移到雙手的 掌心、手背,慢慢地再移到手腕、下手臂、手肘、上手臂,之後移到肩膀。

然後將注意力移到脖子與喉嚨,再往上到臉頰、後腦杓與頭頂。

之後想像你的頭頂有個「小洞」,猶如鯨魚的噴氣孔。吸氣時,想像氣息從 這氣孔進入體內,從頭到腳充滿全身。吐氣時,觀想氣息從腳往上送,週遍 全身後從頭頂氣孔釋放。有時候我們也會覺察裹覆全身的肌膚,觀想、領受 它的呼吸。281

279 Bob Stahl、Elisha Goldstein 著、雷叔雲譯(2012),頁 87。

280 Jon Kabat-Zinn 著、丁凡、江孟蓉、李佳陵、黃淑錦、楊琇玲譯(2014),頁 247。

281 Jon Kabat-Zinn 著、胡君梅、黃小萍譯(2013),頁 114。

106

(三)山之禪

觀想你見過的、聽過的,或可以想像到最美的山,一座會親自對你說話的山 之形象,當你以內心之眼專注此山的形象和感覺時,注意整體形狀,高拔的 山巔,底座植根於地表的岩石中,陡坡和緩坡,也注意無論遠觀或近玩,它 是多麼宏偉,多麼不受動搖,多麼美─從其獨特的形態散發出來的美;同時 也體現了普遍「山性」的概念,超越了某一座特定山峰的形態。

也許你的山有雪在山巔,林在低坡,也許有知名的峰頂,也許是多峰頂或一 片高原,無論它外觀如何,僅僅與山的意象並肩而坐,一同出入息,觀察它,

注意它的特質,看看你能否將山岳帶入身體,然後讓禪坐的身體與內心之眼 裡的山岳合而為一。你的頭部化為峰頂,肩臂化為山側,臀腿紮根於地板的 座墊或椅子,成為堅實的基座。在身體裡體驗,山岳昂揚,有中軸的、高拔 的特質深深植於你的脊柱之內,讓自己成為一座呼吸的山,寂然不動,完全 本來面目─超越語言和思考,一種有中心、根深柢固、不撼搖的存在。

當一天之中太陽橫過天空,而山只是坐在那裡,在山的堅定寂靜中,每一剎 那光影色彩不斷變化,即使是未經訓練的肉眼,也看得出每個鐘點的變化,

讓我們想起莫內的畫作,他在光影色彩時時轉化的大教堂、山光、水色中設 起畫架,一幅幅帆布畫,喚醒了觀賞者的眼睛。當光線變換,夜以繼日,日 以繼夜,山只是坐著,做它自己,在季節推移中,時時刻刻日日的天候變換 中,它靜止不動,以平靜涵容所有變化。

夏天,也許除了山頂或沒有直接日照的陡坡之外,山上沒有雪;秋季,山穿 上耀眼火紅的外衣,冬季覆上雪與冰的外衣。任何季節,它有時包裹在雲霧 裡,披掛著嚴寒的雨,賞山的旅客看不清山的全貌,可能會感到失望,但山 都一樣─無論看得見或看不見、晴陰、酷熱或嚴寒,山只是坐著,做它自己;

有時暴風雨襲擊,大量雪雨無情猛擊,山仍只是坐著,無視這一切。大地回 春,鳥兒又在林梢歌唱,葉兒又冒出新綠,野花鋪滿高地草原低坡,小溪帶 著滿溢山頭融雪的水,無視這一切,山繼續坐著,無論天候、表面發生的事、

外觀的世界如何變換,山皆不被撼動。282

(四)湖之禪

練習在禪修中運用湖的意象,以內心之眼顯現出湖,水體被盛載於盆狀大地 中,在內心之眼和感性的心中注意水會往低處集中,它尋找自己的高度,要 求被盛裝,你運用的湖可深可淺,可藍可碧,可濁可清;無風的日子,湖面 是平滑的,像鏡面,反映出樹木、岩石、天空、雲,暫是托著每一事物,然 而一旦風將湖面激起漣漪,或大至碎浪,清明的反映便不見了,但陽光仍然

282 Jon Kabat-Zinn 著、雷叔雲譯(2008),頁 145-146。

107

在漣漪上閃耀,在波浪上舞動,像閃閃發光的鑽石。夜晚降臨,輪到月光上 場舞動,如果表面平靜,樹木的輪廓和陰影都反映其中。冬季,湖面也許結 冰,但其下充滿動作和生命。

一旦你以內心之眼建立了湖的意象,讓自己在躺臥或安坐時變成一座湖,如 此你的能量被正知、開放性和對自己的慈悲心支托著,一如湖水被包容和接 納的盆狀大地托持著,每一時每一刻與湖的意象一同出入息,感覺水體如你 的身體,開放並接納你的感性心和理性心,反映出所有進來的事物:當倒影 和湖水完全清澈,體驗那完全靜止的時刻;當湖面攪動、刮起浪、翻騰,也 體驗那暫失倒影和深澈的時刻。在這一切變化中,你安住於禪修,僅僅注意 你感性心和理性心上不同的能量運作,飛逝的念頭和感受,衝動和反應,來 來去去,就像漣漪和波浪,注意它們的影響,就像你觀察湖上不同變化的能 量運作:風、浪、光、影、色彩、氣息。283

(五)樹之禪

跟樹木學習立禪再好不過了,靠近一棵樹,以樹姿站立著,寂然不動,凝視 一個方向最好;感覺你的足部長出根,往地底延伸;感覺你的身體輕搖,一 如它向來如此,像樹木在風中搖曳;留在原地不動,與出入息連繫著,啜飲 你面前的一切,不然就閉上雙眼並感受周遭環境,感覺離你最近的樹,聆聽 它,感覺它的存在,用身與心探觸它。

用出入息幫助你停留在此時此刻……感覺自己身體的站立、出入息、存在,

一時又一刻。

當心與身開始暗示自己該繼續向前了,盡量以這樣的姿態再站久一點,記得 這些樹都站立許多年了,幸運的話,也都經歷好幾個人生了。看看它們能否 給你啟發,了解寂靜和連繫的意涵,畢竟,他們用樹根和樹幹連繫大地,用 樹幹和樹枝連繫空氣,用樹葉連繫陽光和風,站立之樹的每一部分都訴說著 連繫。自己實驗一下這樣站著,短時間也成,努力與皮膚上的空氣聯繫起來,

與腳接觸大地的感覺、世界的聲音、光影色彩的舞動、心的舞動都連繫起來。

284

(六)覺察想法與情緒

坐禪時,將注意力帶到想法上,把它視為覺察領域的事件,注意它們如湧泉、

洪流或瀑布生起與消逝。如果可以,留意其內容、它們所帶的情緒電荷〈愉 悅的、不快的或中性的〉即其逐漸消褪與消失的特質,同時盡可能不被捲入 任何想法的內容裡。我們很容易被引導到另一個想法、印象、記憶或想像,

283 Jon Kabat-Zinn 著、雷叔雲譯(2008),頁 149-150。

284 Jon Kabat-Zinn 著、雷叔雲譯(2008),頁 156。

108

一個接一個想法把我們帶走,無法停留在知道的架構上,在這個架構裡我們 帶有某種程度的平靜,了解想法是帶有內容與情緒電荷的事件,允許它們只 是能量,只是心智風景與覺察領域生起、停留與消失的短暫事件。

上述關於這個過程的描述,某種意象可以支持你的練習,只要你不過分仰賴 它,或僅從表面去看它。例如,如果我們把想法與情緒想像成奔流不止的河 流,不管我們是否在禪修,是否在觀察,有時候可將練習想像成坐在河邊,

聆聽著無盡的水花、汨汨流水與漩渦、水流聲、意象與故事,而不是被它們 困住,被河水帶走。我們也可以坐在自己心智之流的河岸傾聽著,了解這心 流及其所包含的,如果我們被困住了,就永遠無所知曉了。這是探索心智本 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方面把心智當成工具,一方面又當成探索的對 象。

另一個有用的意象,便是心智的瀑流,想法與情緒彷彿從高聳的峭壁流瀉而 下,形成奔放的瀑布。想像水花與噴霧形成的水濂之後有個洞穴,而我們安 坐於此,觀看並聆聽想法與情緒之流,或許將其部分視為個別的小水滴,就 好像混亂複雜的水流內分離出來的事件,這些個別事件可以不落入滔滔奔流 中被帶走,可以被觀看、感覺與知道,甚至不被水霧濕透。我們仍然保持愜 意與乾燥,只是在每個心智事件、每個水泡出現、停留與消失時,知道並與 其同在。

另一個意象則是觀看街上絡繹不絕的車輛,彷彿是從一扇窗戶望出去。你的 任務就只是不動感情地注意此刻窗前的車子。因為車子有舊有新,有豪華有 普通,有少見或常見,心智可能會在車子開走後還思索著,揣度它跟另一輛

另一個意象則是觀看街上絡繹不絕的車輛,彷彿是從一扇窗戶望出去。你的 任務就只是不動感情地注意此刻窗前的車子。因為車子有舊有新,有豪華有 普通,有少見或常見,心智可能會在車子開走後還思索著,揣度它跟另一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