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論網路新聞搜尋引擎的合理使用-以Google News美國版的著作權法相關爭議為中心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論網路新聞搜尋引擎的合理使用-以Google News美國版的著作權法相關爭議為中心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9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碩士論文. 治 政 論網路新聞搜尋引擎的合理使用─ 大 立 ‧. ‧ 國. 學. 以 Google News 美國版的著作權法相關爭議為中心.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指導教授: 李治安. i n U. v. 博士. 研究生: 林佩蓉 撰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五月.

(2) 第一章 緒論.................................................................................................................. 3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3 一、Google News 與新聞媒體:盟友或敵人? .............................................. 3 二、利用他人著作的賺錢藝術:正當?合法? ............................................... 4 第二節 研究方法.................................................................................................. 6 一、文獻比較法............................................................................................ 6 二、實務歸納法............................................................................................ 6 第二章 網路新聞的崛起與其廣告效益...................................................................... 7 第一節 網際網路對新聞媒體的影響.................................................................. 7 一、網路新聞的定義.................................................................................... 7 二、苟延殘喘的新聞報業............................................................................ 8 三、可攜帶的個人化參與式新聞................................................................ 9 第二節 網路新聞的經濟態度............................................................................ 11 一、網上付費機制...................................................................................... 11 二、讀者對於付費網站的使用意願.......................................................... 12 三、讀者對於付款計畫的態度.................................................................. 13 四、讀者點閱廣告的頻率.......................................................................... 15 五、主宰資訊的十大網路新聞媒體.......................................................... 16 六、2009 年 十大新聞網站....................................................................... 17 七、匯集、整合他人著作的吸金大法...................................................... 18 第三章 Google News 的著作權侵害爭議 ................................................................. 20 第一節 Google News 的經營模式與發展歷程 ................................................. 20 一、Google News 的創立與技術說明 ....................................................... 20 二、Google News 的功能與用戶化 ........................................................... 20 三、Google News 的新聞檔案搜尋與免費首次點選 ............................... 21 四、Google News 的新聞著作來源 ........................................................... 21 五、Google News 搜尋新聞著作來源的標準 ........................................... 23 六、Google News: 測試版賺不了錢......................................................... 23 七、Google News 提供廣告服務的負面影響 ........................................... 25 八、廣告讓 Google News 獲利匪淺 .......................................................... 26 第二節 Google News 掀起另一場數位著作權戰爭 .......................................... 28 一、Google News 迫使傳統新聞媒體轉型 ............................................... 28 二、Google News 與新聞媒體間的紛爭與判決 ....................................... 29 第三節 Google News 對於網站付費機制、合作關係以及與出版商合作的看 法.......................................................................................................................... 32 一、Google 和網站付費機制並不相互排斥 ............................................. 32 二、Google 處理免費/付費新聞著作的方式 ............................................ 34 三、拒絕納入 Google News 不等於同拒絕納入 Google 搜尋網站 ........ 3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 i n U. v.

(3) 四、Google News 對於媒體抨擊的反駁 ................................................... 35 五、Google News & 著作人的契約關係.................................................. 36 第四章 Google News 適用合理使用原則的相關爭議 ............................................. 38 第一節 Google News 與新聞媒體間的公平競爭、公平分享? ....................... 38 一、Google 的重要財源:未授權著作 ........................................................ 38 二、新聞媒體眼中的合理使用.................................................................. 39 第二節 著作權與數位化科技............................................................................ 41 一、著作權的定義...................................................................................... 41 二、著作權系統中重要區別的崩解.......................................................... 43 三、依賴複製的科技異軍突起.................................................................. 46 第三節 不合理使用─Google News 真的侵害了著作權? ............................... 51 一、合理使用原則的由來.......................................................................... 51 二、合理使用原則的判斷標準.................................................................. 52 三、合理使用原則的實際效果.................................................................. 61 四、主張合理使用:權利?抗辯?.......................................................... 63 五、合理使用原則的經濟價值.................................................................. 64 六、關於合理使用的國際公約規定.......................................................... 66 七、合理使用原則的國際性影響.............................................................. 68 八、刊登廣告,Google News 改變合理使用分析? ................................. 71 第五章 結論─數位時代下,著作權的末日? .......................................................... 77 第一節 Google 為什麼是贏家 ........................................................................... 77 第二節 合理使用的命運.................................................................................... 80 附錄.............................................................................................................................. 84 一、圖表目錄...................................................................................................... 84 (一)圖目錄.............................................................................................. 84 (二)表目錄.............................................................................................. 84 二、參考文獻資料.............................................................................................. 84 (一)中文部分.......................................................................................... 84 (二)英文部分.......................................................................................... 8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 i n U. v.

(4)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網際網路在許多方面皆改變了大眾的讀報方式:不僅僅是因為 Google News 一類的新聞搜尋引擎,提供讀者多樣化且一次性的即時整合型閱覽,現今多數的 網路使用者,也已養成從數個不同網頁中選擇所需資訊來瀏覽或進行研究、調查 的習慣。然而,隨著報紙印刷發行量的銳減、新聞網站的流量不如預期,新聞媒. 治 政 自西元 2009 年起在 Google News 美國版刊登廣告,會不會成為壓垮傳統新聞媒 大 立 體的最後一根稻草?而 Google 的這項舉措是否動搖其利用他人著作內容賺錢的 體出版商對於搜尋引擎憑藉他人著作獲取暴利的手法感到越來越挫敗。Google. ‧ 國. 學. 正當性?可符合美國著作權法的合理使用原則? 均是本文所要探討的課題。. ‧. 一、Google News 與新聞媒體:盟友或敵人?. y. Nat. io. sit. 美國蘋果公司的 iPad 於西元 2010 年初發表之後就一直話題不斷。而個人基. n. al. er. 於好奇,某天在 Google News 台灣版網站上輸入關鍵字「iPad」,接著,電腦螢. i n U. v. 幕上便出現七八個搜尋結果。個人點選了其中的這個新聞標題─「iPad 打亂日本. Ch. engchi. 出版業生態」,於是又被連結到由聯合新聞網提供該全文的網頁,進而得知 iPad 可能迫使日本兩百一十億美元的出版市場重擬定價機制。 按照 Google 的說法,每個月有超過十億像個人一樣的讀者們,透過網路連 結,從不同型態的 Google 網站來到報紙網站。而這些流量不分晝夜,或多、或 少,區域性或國際性地供給新聞媒體主要的歲入來源─廣告利潤。除此之外, Google News 以挖掘更多資訊、更深入內容的方式增加讀者閱覽的廣度、層次與 頻率,在某種程度上確實讓新聞資訊變得更為流通與有趣。換句話說,Google 對於新聞媒體的好處就是帶給它們流量,而流量的保持或增加有助於新聞內容的 提升。這番說辭對於小型的報業而言也許特別的中肯,畢竟少了 Google News 的加持,會造訪它們網站的讀者肯定為數不多:當一件區域性的重大事件發生, 3.

(5) 小型報業的新聞訊息剎那之間可能會成為 Google News 首頁的頭條。 儘管搜尋引擎帶給讀者的利多有目共睹,而不可否認地,它也帶給新聞媒體 產業一定的收益,部分新聞媒體出版商仍對 Google News 懷恨在心。說到底,根 本的問題就在於,出版商不覺得透過 Google News 連結其網頁的點閱率如同 Google 自己所辯稱的那麼高。因此,它們可以從讀者閱覽新聞報導所賺取的額 外廣告歲收,並不足以彌補它們因為讀者不直接上其網站所流失的獲利。事實 上,大約只有百分之十的讀者會點選 Google News 搜尋結果中的原始資料來源。 多數讀者僅看一看 Google News 呈現的簡短摘要或者標題而已,極少數會想要去 探究全文。這意味即便新聞媒體的內容被利用了,它們並無任何獲利可言。況且,. 治 政 大 被連結到廣告最多的新聞網站首頁,結果,新聞媒體還是賺不了什麼錢。 立 一直以來,新聞媒體都不樂見 Google 在其一般網站的搜尋結果旁刊登廣告 縱使讀者點選原始資料來源,一般也只會被連結到顯示特定報導的網頁,而不是. ‧ 國. 學. 的事實,因為這等於讓 Google 白白地直接獨占所有的廣告獲利。如今 Google News 美國版在經過六年的測試階段,終究宣告開始刊登廣告,這無疑讓新聞媒. ‧. 體的營運雪上加霜,而新聞媒體憤慨不平的情緒也將再度被挑起。到底新聞媒體. sit. y. Nat. 的未來該何去何從?是要再接再厲地訴諸法律,以解決 Google 對它們造成不可言. n. a. l C 二、利用他人著作的賺錢藝術:正當?合法?. hengchi. er. io. 喻的傷害?還是為求生存繼續忍氣吞聲,和搶奪自己利益的敵人結為盟友?. i n U. v. 每個人都希望可以不花錢就閱覽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資訊,九零年代以後 出生、習慣閱覽數位化資訊的年輕一輩讀者,對於特定新聞網站或報紙更沒有什 麼忠誠度可言。聰明的網路業者如 Google 早已嗅出在這些人性特點與時代潮流 變遷背後所隱藏的龐大商機,於是替大眾打造了一個能即時匯集並整合全世界所 有訊息的網路搜尋引擎。 現今網路上的新聞類搜尋引擎很多,例如由媒體巨擘經營的 Yahoo、以和讀 者交流為基礎的 Digg、請來專業編輯挑選標題的 Drudge Report,以及其他像是 Huffington Post 以及 Daily Beast 等在原始報導或評論旁提供彙整好了的訊息。然 而,Google News 和這些搜尋引擎的經營態度完全不同,它是在不以授權為前提 4.

(6) 的情況下,藉由數學演算法以及機器人排除程式,任意地把從他人新聞網站抓取 到的新聞標題或摘要放上自己的網頁。Google 堅稱,它所吸引到的流量與所提 供的廣告服務可以迎合所有的經營模式─不管新聞媒體選擇將它們的著作交由 Google 來「打理」 ,還是選擇在它們自己的網站上發表著作內容;不論是仰賴廣 告歲收支撐營運,或者以訂閱為主要營收基礎的新聞媒體。然而,它的這些主張 卻受到各方質疑,而這最主要的原因便是 Google 和一般大眾一樣,只想透過網 路之便,免費地利用新聞媒體的著作內容。針對這一點,新聞媒體不是沒有採行 網上付費機制以求自救,但是享受免費閱覽慣了的讀者似乎並不買單。而採取法 律行動來表達抗議的話,又幾乎告不倒以擴大資訊交換網絡為主要訴求的. 治 政 大 截至目前為止,我國尚未有新聞媒體控訴 Google,不過,近年倒是發生過 立 幾個 P2P 業者侵害著作權的案例(板橋地方法院民國 98 年度重易字第 4 號刑事判 Google。. ‧ 國. 學. 決)。其中,景昌資訊科技就其所開發的中文介面 Foxy 軟體,提供免費下載服務, 網友使用 Foxy 軟體時,會自動被連結到 Foxy 官方網站首頁,這一來增加了該網. ‧. 站的流量,也有利於其對外招攬廣告業務藉以獲利。而由於每天使用 Foxy 程式. sit. y. Nat. 大量下載音樂、電影等未授權檔案的網友約有四十萬人之多,音樂、電影市場受. er. io. 到嚴重衝擊。板橋地方法院已於西元 2010 年 3 月中就這個案子,做出 Foxy(景. al. 昌科技)與其李姓負責人因違反著作權法皆被判侵權有罪的一審判決。若拿 Foxy. n. v i n Ch 案與 Google News 的爭議比較,會發現兩者侵害著作權的手法很類似,例如一樣 engchi U 是免費利用他人著作,也一樣是藉由流量的增加來擴充廣告營收。兩者唯一不同 之處就在於擷取他人著作內容的技術:前者是透過下載軟體,後者則是透過機器 人自動選取程式。事實上,美國著作權法的合理使用原則不但允許搜尋引擎呈現. 著作的摘要、標題與連結,更重要的是,該原則還保護所謂具有轉換性的著作內 容,好比透過 Google 的檢索系統而產生更容易被發現的著作全文。 雖然 Google 仗著數位科技的魔法將它的搜尋、檢索變成屬於經過轉換的利 用行為,從而符合合理使用,規避掉法律的有責性。但它在 Google News 刊登廣 告,很明顯地是基於商業性用途利用他人著作,有違反美國著作權法合理使用原 則第一項要素的規定─利用著作的目的須是非營利的教育目的─之虞。當利用行 為具轉換性,但利用目地卻有營利性質時,究竟該如何適用與解釋合理使用原則? 5.

(7) 尤其在美國以資本主義為導向的市場機制裡,受到大眾支持、青睞的數位科技(網 路搜尋引擎)總容易在法律規範中獲得解套,而擴張解釋或鬆綁法條的結果是否 已讓著作權法形同虛設?本文將就 Google News 刊登廣告所引發的爭議,從網路 新聞的發展、Google 的經營模式以及合理使用原則的規範目的等面向,鎖定美 國著作權法,來探討網路搜尋引擎截取他人著作內容的合法性,以及數位時代下 合理使用原則的未來命運。.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政 治 大. 本論文就探討 Google News 刊登廣告所衍生的著作權侵害相關爭議,採行以. 立. 下的研究方法:. ‧ 國. 學. 一、文獻比較法. ‧. 法學界與新聞界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專業領域,而在各該領域裡互相就新聞與. sit. y. Nat. 法律加以結合的分析研究並不多。本論文集結學術期刊與論文、主管機關的函令. io. er. 解釋、新聞報導、調查報告數據以及關於數位著作權的出版品,分別從新聞專業 與著作權法的立論基礎,歸納分析學者與實務對於網路搜尋引擎和合理使用原則. n. al. Ch. 的闡釋,以為釐清問題的參考。. engchi. i n U. v. 二、實務歸納法 美國法院判決通常是解決著作權侵權爭議的最主要方式,而由於美國是不成 文法國家,加上合理使用原則的不確定法律概念,著作權侵害的裁判依據還是必 需回歸到判決先例。因此,法院在面對關於合理使用原則適用的問題時,就爭議 事實的分析及法理的推論,所提出爭議解決的判決,是本文研究的重要依據。另 外,針對具爭議性或代表性的法院判決,可以凸顯法律實務與新聞實務見解的差 異。. 6.

(8) 第二章 網路新聞的崛起與其廣告效益 第一節 網際網路對新聞媒體的影響 每一種型態的媒體都有屬於它的戰爭。在靠聽收音機接收訊息的年代裡發生 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越戰是美國境內由電視轉播的第一個戰爭;西元 1990 年開 始的波斯灣戰爭見證二十四小時有線電視新聞的竄起;落後報紙、電視許久才出 現的網際網路則是報導伊拉克戰爭的主要新聞來源。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以及. 治 政 網站新聞得以二十世紀以來的新寵兒之姿,將其它新聞媒體狠狠甩在後頭。美國 大 立 哥倫比亞大學於西元 2004 年提出的「卓越新聞計畫」 ,早已分析媒體未來的發展. 它那容量廣大、富彈性、立即性、多樣化、綜合化以及互動性的迷人優點,促使. ‧ 國. 學. 趨勢: 1. 1. 日益增多的新聞媒體平台,將搶食逐漸萎縮的新聞消費者。. ‧. 2. 在新投資及資訊革新上偏向新聞的分送,而較少在新聞的採集。. sit. y. Nat. 3. 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把未經仔細審核的資訊充當完成品發布。. io. er. 4. 新聞製作標準各異,即使在同一個新聞機構意不盡相同。. 5. 不在吸引新讀者的建設上投資,傳統新聞媒體的長遠發展將出現問題。. al. n. v i n 媒體匯流趨勢勢在必行,對新聞從業人員的威脅也不如幾年前想像的大。 Ch engchi U 最大的問題不在技術,而在於經濟。. 6. 7.. 8. 不當操控媒體和公眾的人獲利最大。. 一、網路新聞的定義 網路新聞是以印刷刊物網路版的形態,或獨立於印刷刊物網路版本之外,存 在於全球資訊網或者網際網路的報紙。既然是新聞,不管是以甚麼樣的形式傳播 給大眾,其前提是報導的內涵除了要能夠吸引讀者的興趣或注意之外,還必須具 備及時性、區域性與規模性等要素,才符合所謂狹義的新聞。反過來說,倘若把 新聞廣義地定義為「傳遞給大眾的有益知識」或者「事件的報導」,那麼早期的 1. 陳萬達,網路新聞學,威仕曼文化事業,頁 2,(2007 年)。 7.

(9)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Newsgroups以及現今的部落格、Facebook所提供的 訊息,也可以稱得上是網路新聞。 2藉由網際網路,傳統報業打敗廣播新聞,以 更即時的方式呈現突發新聞事件。有了網際網路的加持,老字號報業的響亮品 牌、對於讀者的公信力,以及與廣告商間的緊密關係,因此得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增加在激烈競爭環境中存活下去的機會。 3而從印刷前進網際網路也有助於生 產成本的減少。當專業新聞記者從部落格得到許多好處,編輯人員卻發現網路新 聞經常游走法律邊緣的潛在問題。 4 網路新聞在某種程度來說好比報紙的複製 品,因此,也必須和一般報業一樣,受到關於自由、隱私與著作權一類的法律規 範。 5. 二、苟延殘喘的新聞報業. 立. 政 治 大. 在早晨喝杯咖啡讀報紙,聽上去是似乎是個還不錯的點子,不過,讀報紙這. ‧ 國. 學. 檔事對於出生在數位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可能會嫌麻煩也覺得不夠經濟,就好像 要一個五十多歲的大嬸對著電腦螢幕看新聞,恐怕也是有點格格不入。報業為什. ‧. 麼沒落? 一方面是因為讀者的革命:在搜尋網站上輸入幾個關鍵字,數以千計的. sit. y. Nat. 多樣化搜尋結果立刻到手;在線上觀賞新聞影片例如透過Youtube或者以手機查. io. er. 看新聞訊息,沒有時間上或空間上的限制,便利性十足;每三人當中,有一人至 少一星期會去瀏覽一次的部落格已成為目前新聞來源的主力。6另 一方面則因為. al. n. v i n 廣告的革命:數位廣告每年抽掉報紙、雜誌好幾十億美元的銀根。在由數位科技 Ch engchi U 領軍的全面衝擊之下,報業的發行量銳減(每天平均的讀報率從西元 1990 年的百 分之五十八點七,跌到西元 2008 年的百分之四十三點一), 7佔多數報業總收益 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廣告歲入也直直落(從過去平均一年五百億美元,驟降到二 零零九年不到三百億美元的地步) 。8以往,最依賴報紙版面來行銷的百貨公司以 2. 吳永乾,網路新聞的問題與自律,月旦法學 71 期,頁 106,(2001 年)。 Herre Van Oostendorp, Chrisof Van Nimwegen, Locating Information in an Online Newspaper,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4 (1), (1998). 4 Mcadams Melinda, Inviting an Newspaper, Interpersonal Computing and Technology, 3 (3): 64-90, (1995). 5 Hsiang Iris Chyi and George Sylvie, Competing with Whom? Where? And How? A Structural of the Electronic Newspaper Market,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 11 (2): 1-18, 1998. 6 Ken Doctor, Newsonomics, St. Martin’s Press, LLC, p38, 2010. 7 Doug Anderson, Is The Great American Newspaper Dead? Nielsenwire, 2009. http://blog.nielsen.com/nielsenwire/media_entertainment/is-the-great-american-newspaper-dead/. 8 Donica Mensing, Online Revenue Business Model Has Changed Since 1996, Newspaper Research 3. 8.

(10) 及超級市場,在產業合併的壓力下,已經沒辦法再大手筆地灑錢刊廣告。 9一些 原本是報業老主顧的傳統廣告商,例如汽車業、人力公司,也從印刷市場撤離之 後轉移到以新媒體平台為主的行銷。近年來,報業因不堪財務負荷,倒閉的倒閉、 破產的破產,尤其在美國,還出現了嚴重的解雇潮─自西元二零零一年起,整個 產業已經裁掉了五分之一的新聞從業人員。於是,全球許多報業,包括知名的洛 杉磯時報、華爾街郵報、紐約時報以及今日美國報等,為了不被這殘酷的新媒體 市場淘汰,紛紛架設新聞網站以迎合它們的讀者。有些業者意識到印刷報業已凋 零的事實,開始只經營以網站為基礎的電子報,像是英國的Southport Reporter, 以 及美國的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 10 其中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在經過一百四. 治 政 大 當西元二零零八年發生的金融海嘯捲走大量獲利,各界關於報業萎縮的爭論 立 ─究竟報業是遭遇週期性的經濟蕭條低點,還是新銳科技淘汰了報紙過時的傳播 十九年的打拼後,於西元 2009 年停止印刷發行,走入純網路新聞的行列。. ‧ 國. 學. 型態─越演越烈。而受到景氣低迷的影響,曾經一度給報業帶來一道曙光的新聞 網站,到頭來只能勉強收支打平,報業原本懷抱靠著新聞網站支撐營運的夢想也. ‧. 就此破滅。 11. y. Nat. er. io. sit. 三、可攜帶的個人化參與式新聞. 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一項報告,有高達百分之九十. al. n. v i n 二的美國人利用多種平台來獲取每天的新聞資訊。其中百分之五十九的美國人 Ch engchi U (十個美國人當中有六個人)每天會從網路與非網路來源讀取新聞。事實上,五花 八門的新聞內容已進入物競天擇的時代,大眾得自己編輯。讀者現在已經成為自 己的消息守門人,新聞世界不再是一個有柵欄圍牆的社區。 12此外,不斷推陳出 新的傳播科技,包括網路出版軟體以及移動式設備技術,也賦與一般大眾擁有比 傳統媒體更立即觀察與傳佈訊息的潛力。現在是由專業的業餘讀者來提供訊息內. Journal, 2007. 9 James A. Maccaro, Newspaper Sector Faces A Dangerous Decline of Advertiser Demand, Wall Street Cosmos Industry Report: Newspaper Publishing, 2006. http://www.wallstreetcosmos.com/newspaper_industry_report.html. 10 SeattlePl.com 11 Stephanie Clifford, Newspaper’s Revenue Is Stalling, The New York Times, 2008. http://www.nytimes.com/2008/10/13/business/media/13adco.html?_r=1&src=linkedin. 12 Ken Doctor, Newsonomics, St. Martin’s Press, LLC, p12, 2010. 9.

(11) 容。在多重平臺的新媒體環境中,新聞變成了可攜帶、可參與的,並個人化的資 訊: 13 1.可攜帶的新聞:百分之三十三的手機持有人透過手機擷取新聞。 2.個人化新聞:百分之二十八的網友為了搜集新聞以及特別感興趣的議題架設個 人網站或部落格。 3.參與式新聞:百分之三十七的網友會自己攥寫新聞稿、評論新聞,或者透過社 會媒體網站像是 Facebook 與 Twitter 來散播新聞。 除此之外,一般大眾仍透過傳統電子郵件的方式來過濾、接觸和回應新聞資訊(百 分之七十五從轉寄來的電子郵件獲取新聞資訊,百分之五十二會與他人分享新聞. 治 政 大 這些像是從蜂巢裡湧出來的大批業餘網路新聞工作者,熱衷於當個替新聞媒 立 體開疆闢土的志工:透過網際網路與新銳科技,在開放發表的網站或者在部落 網站的連結)。. ‧ 國. 學. 格、Typepad、Wordpress,創作、分享、散佈新聞訊息。 14部落客與其他業餘新 聞工作者有時搶先一步發佈主流新聞媒體的最新消息,針對該消息內容還會揪出. ‧. 錯誤,簡直比專業的還行。而撰寫這些原始新聞著作的人也不甘示弱,以提供豐. sit. y. Nat. 富的資訊與對立的觀點來為自己的著作背書,反擊回去。這一來一往之間不但增. er. io. 添閱讀新聞過程的樂趣,同時刺激了讀者的探究新聞事實的好奇心理。更重要的. al. 是,部落格或者開放發表的網站以比新聞媒體更迅速、更便宜甚至免費的方式提. n. v i n Ch 大眾所需的資訊。於是,漸漸地,大眾養成上網瀏覽新聞資訊的習慣,而這反映 engchi U 出大眾對於非主流新聞媒體的信任持續呈正比增加。. 眼看網路新聞的竄起與讀者的流失,雖然部分傳統新聞媒體感到恐懼與不確 定性,許多新聞媒體基於維護其在業界領先地位的目的,開始在自己的新聞網站 上仿效開放發表的策略方式、增加部落格創作在其網站內容的比重。 15例如,英 國 衛 報 集 團 (Guardian) 在 其 網 站 開 闢 部 落 格 天 地 , 英 國 廣 播 公 司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的新聞網站開始張貼讀者的照片,還有其他新聞網站主 13. Kinsten Purcell, Lee Rainie, Amy Mitchell, Toom Rosenstiel, Kenny Olmstead, Understanding the Participatory News Consumer,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 2010. http://pewinternet.org/Reports/2010/Online-News.aspx. 14 J.D. Blogging as a Form of Journalism, Online Journalism Review, April 29, 2002. http://www.ojr.org/ojr/wrokplace/1017958873.php. 15 Wendland Mike, Developing the Internet Community, Poynter.org, (2002). http://www.poynter.org/web/010502mike.htm. 10.

(12) 動徵求讀者投稿、引用部落個內容,甚至是從部落客當中挖腳人才。換句話說, 多數主流新聞媒體樂於利用「經濟實惠」 、 「隨手可得」的讀者創作來迎戰委靡的 市場。因此,隨著大眾轉而傾向參與式的網站新聞,加上主流新聞媒體網站改採 互動式的經營型態,新聞媒體的大環境已發生變動。網際網路在地方及國家電視 新聞頻道之後,已竄升到最受歡迎新聞平臺的第三位,成功地擠下所有的新聞報 業與廣播業。. 第二節 網路新聞的經濟態度. 政 治 大 與網際網路的平台的歲收雙雙下滑,新聞媒體急於找個新的營運模式來獲利。究 立. 當今網路新聞面臨最大的難題就在於如何讓讀者就新聞內容付費。由於傳統. 竟新的廣告方案有哪些? 讀者對於這些廣告選項會有什麼反應? 又讀者是不是. ‧ 國. 學. 可以接受網上付費機制呢?一項調查報告顯示, 16不論網上付費機制還是線上刊. ‧. 登廣告的前景都令人堪慮。當多數受訪者被問到關於付費瀏覽網路新聞資訊的看 法,即便是那些成天掛在線上的網路激情份子,也僅有五分之一的人願意付費,. y. Nat. sit. 而這個數據還並不包括對新聞資訊完全漠不關心的族群。同時,絕大多數會瀏覽. 一、網上付費機制. al. n. 上的廣告。. er. io. 網路新聞的讀者,十個人裡面有八個表示,他們基本上根本不去理會刊登在網路. Ch. engchi. i n U. v. 網路新聞最大的矛盾之處也許就在於免費這件事情本身。17拜數位科技發達 所賜,網路上多的是不需付費的替代方案。若某個新聞網站要求付費才可以使用 其服務,對於多數讀者而言,索性摸摸鼻子再找另一個提供相類似服務,但卻完 全免費的新聞網站,沒甚麼大不了的。這樣的事實對於企圖仰賴網路經營獲取利 潤的新聞媒體來說,雖然很殘忍。然而,網路新聞既然一開始不以收費為主要訴 求,那麼,在把讀者的胃口養大以後.其實媒體就新聞內容,便沒有甚麼可以再 16. The state of the News Media 2010, The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 and the 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 Http://www.stateofthemedia.org/2010/specialreports-economic-attitudes.php. 17 華爾街日報踩剎車,天下終究沒有白吃的午餐? MMDays-網路、資訊、觀察、生活,(2008 年, 1 月 26 日 )。http://mmdays.com/2008/01/26/wsj-hit-the-break/. 11.

(13) 和讀者討價還價的空間了。因此,傳統新聞媒體的困境也許並不是在於報紙發行 量的銳減,而在於無法跟上時代腳步,有效地應用網路新媒體。說穿了,面對新 媒體環境,多數新聞媒體是不知道該怎麼玩,而就算玩了也玩的不開心:通常只 就少部分內容開放一定期限內的免費閱覽、封鎖網站回應功能、不提供RSS訂閱 等等。網站上的每一個字彷彿都是新聞媒體的心頭肉,讀者每多瞄一眼內容它們 的心就多被啃食一口,痛啊。 在物競天擇的時代裡,不是光靠內容好就可以生存得下去。新聞媒體除了要 懂的怎麼去適應網路運作的方式,還要比他人更善加利用科技、知道如何發揮網 路新聞閱讀與回應的社交本質、如何將本身提供的消息內容鎖定特定觀眾,以及. 政 治 大 二、讀者對於付費網站的使用意願 立. 如何銷售與新聞相關的廣告。18當在這些部分全部勝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贏家。. ‧ 國. 學. 現今有將近百分之七十一的網路使用者,從網路上讀取新聞相關資訊。19多 數這些網路新聞消費者在網路上到處走走看看,不特別留戀某一個主要固定的網. ‧. 站,只有百分之三十五會去特別青睞某一個網站。在這些會特別青睞某個網站的. sit. y. Nat. 消費者當中,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每天至少一次會上該網站去轉轉。但即便是這. io. er. 些最死忠的網路新聞消費者,一旦提到錢的問題,也僅僅百分之十八的少數願意 就網路新聞內容付費,而有百分之八十二的多數表示會尋找其他不收費的網站。. al. n. v i n 因此,可想而知,那些不會固定瀏覽某個特定網站的消費者,就更不可能願意付 Ch engchi U 費讀取新聞內容了:只有少得可憐的百分之七願意付費。若照這些數據來看,新 聞媒體要在其網站上執行付費機制顯然是困難重重。 20 事實是,將近三分之二的網路新聞消費者不會青睞某個特定網站。而這就像. 是一把拳頭,重重地揮上新聞媒體的臉龐。對於已經擔心品牌問題的媒體來說, 這無疑不是一件好消息,而對於那些連消費者也記不牢的新聞品牌而言,問題就 更嚴重了。因為新聞媒體以前只需在任何平台上建立一個自己的品牌,現在則尾 18. Ken Doctor, Newsonomics, St. Martin’s Press, LLC, p40, (2010). Donica Mensing, Online Revenue Business Model Has Changed Since 1996,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2007). 20 Nic Covey, Changing Model: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Paying For Content Online, Nielsenwire, (2010). http://blog.nielsen.com/nielsenwire/global/changing-models-a-global-perspective-on-paying-for-conten t-online/ 19. 12.

(14) 隨消費者多重使用媒體平台(報紙、廣播、電視與網路)的腳步,必須處理更為棘 手的複合式狀況。. 3. 15. 繼續使用付費網站 尋找其他不付費網站 不知道. 立. 政 治 大. 圖一 讀者願意付費給自己所青睞的新聞網站嗎?. 學. ‧ 國. 82. 資料來源: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 and the 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 (Journalism.org). ‧ y. Nat. er. io. sit. 三、讀者對於付款計畫的態度. al. n. v i n Ch 針對這樣的問題:倘若無論如何都必須付費給自己所青睞的新聞網站,得以讀取 engchi U. 有證據顯示,網路微會計系統在市場運作得比單次點選付費系統來的成功。. 該網站所有新聞內容的一次性訂閱,亦或只就有興趣的文章為單次性的給付,哪 一種付費方式比較好?百分之五十四有特定青睞網站的讀者,選擇一次繳費的訂 閱,而百分之二十四的讀者選擇單次點選付費。假如多數讀者傾向以訂閱為付費 方式,那麼,在這樣一個資訊加速崩解的網路世界裡,新聞媒體所需考量的是, 如何在技術上與商業上克服讓讀者陷入多重訂閱關係的窘境? 這些資料暴露了 網路新聞先天上的缺失: 針對同一則新聞,總是有一個以上的媒體會去引用它, 但是讀者卻沒有因為新聞出處的不同,而支付差異金額。換言之,如果在紐約時 報網站上必須付費才能閱覽其報導,讀者會毫不猶豫地尋找可以提供該報導基本 相關訊息的其他新聞來源。畢竟,需要付費的新聞在廣度上、深度上,都與免費. 13.

(15) 的資料差別不大(就算免費的內容品質稍差,但也還可以接受),精打細算的讀者 不太可能放著免費的東西不拿,而選擇需要給錢的代價。而這也就是為什麼讀者 會上部落格或者去利用如 Google 一類的搜尋引擎找新聞。因此,執意推行付費 機制的新聞媒體,看樣子,還得先突破現在多數讀者不情願付費的僵局,才有落 實他們計畫的餘地。 不管是在甚麼領域裡,享受免費和便利的同時,通常意味著在其它方面必須 付出代價─對於某商品或服務的品質有一定程度的讓步。21一則精闢、豐富的好 新聞,正因為專業,所以需要投注人力、時間和金錢去創作,這可能是免費的資 訊所難以去強調或者取代的。新聞媒體基於相信其新聞的獨一無二,而好東西總. 治 政 大 聞的品質。然而,消息經濟的時代,顛覆了新聞媒體企圖以販售資訊獲利的觀念。 立 在網路經濟模式趨向間接式、分散式的情勢下, 營收已不直接來自於新聞的銷售, 會有人願意掏錢出來購買的理由,所以期望透過網上付費機制,來持續維護其新. ‧ 國. 學. 而是來自於與該新聞相關的附屬資訊或是廣告,Google News在搜尋結果旁刊登 廣告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 根據Outsell的研究報告,22百分之四十四的Google News讀者最多只是瀏覽其. sit. y. Nat. 網站上的新聞標題與摘要,而沒有點進該新聞裡去看內容。這意謂讀者可能從來. n. al. er. io. 沒有讀取過一則完整的新聞報導。. Ch. engchi. 21. i n U. v. Alex Iskold, The Danger of Free, ReadWriteWeb, (2008). http://www.readwriteweb.com/archives/the_danger_of_free.php. 22 Herre Van Oostendorp, Chrisof Van Nimwegen, Locating Information in an Online Newspaper,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4 (1), (1998).. 14.

(16) 60. 50. 40. 30. 20. 10. 0 訂閱. 每次點選付費. 兩者皆非. 政 治 大. 圖二 讀者對於付款計畫的態度 資料來源: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 and the 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 (Journalism.org). 立. ‧ 國. 學. 四、讀者點閱廣告的頻率. ‧. 讀者對於網路上廣告的立場也是相當複雜。整整有高達百分之八十一的網路. y. Nat. io. sit. 新聞消費者完全不介意媒體在網站上刊登廣告,因為有了廣告的贊助,他們才有. n. al. er. 免費的新聞可以看。這其中有百分之四十二從未點選過廣告,另外有百分之三十. i n U. v. 七的人幾乎很少點選廣告。不過,調查也顯示,對網路重度成癮的新聞消費者以. Ch. engchi. 及最常掛在網路上的年輕人,最可能去點閱廣告,但點閱的比率仍就偏低。百分 之二十一的網路新聞消費者至少有時候會去點選廣告。廣告點閱率會隨著上網頻 率的拉長而增加:百分之二十八每天有上網習慣的消費者會點選廣告,而當消費 者是每天閱覽至少六個網站的族群,這數據上揚來到百分三十七。. 23. 總而言之,新聞資訊的價值很薄。網路廣告的生態系統截至目前為止,沒有 辦法生產足夠的錢來支撐傳統媒體的營運開銷。 24因此,網路新聞要蛻變成一個 有盈利的企業,除非網路新聞使用者必須改變他們的消費態度,不然就是新聞媒 體本身需要更加把勁:開發針對特定族群的新聞、新型態的廣告方式,例如地區 23. Nic Covey, What’s Your Online Content Worth? Global Consumer Say: It Depends, Nielsenwire, (2010). 24 Ken Doctor, Newsonomics, St. Martin’s Press, LLC, p124, (2010). 15.

(17) 性的搜尋,或者新型態的歲入來源,像是網上零售。新聞媒體把希望寄託在沒辦 法於網路上或於網上付費機制裡運作的傳統廣告方式,將只會阻斷流量,拖累整 個公司的經營。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立 從來沒有. 幾乎很少. 學. 0. ‧ 國. 5. 政 治 大 有時候. 偶爾. 圖三 讀者點閱廣告的頻率. ‧. 資料來源: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 and the 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 (Journalism.org). sit. y. Nat. io. n. al. er. 五、主宰資訊的十大網路新聞媒體. i n U. v. 由一長串網站與資訊內容堆疊出來的網路新聞世界裡,首要新聞網站是一手. Ch. engchi. 遮天的主宰者。尼爾森(Nielsen)的一項調查報告指出,25在四千六百多個與新聞資 訊相關網站中,名列前百分之七的網站匯集了百分之八十的總流量。若排除不提 供新聞只提供一般性資訊的政府與諮詢網站而僅就新聞網站來看,其結果也是一 樣。能夠每個月平均吸引五十萬以上人次流量的網站,就是最受歡迎新聞網站排 行榜上的那前百分之十。而擁有流量上的絕對優勢,就等於掌握全面性的影響力。 儘管每年都會有新成立的網站擠進排行榜,特定族群支持的複合式媒體(同 時經營多樣平台的媒體)仍是主要流量結構中的基礎。在前一百九十九名網站當 中,有百分之六十七屬於複合是媒體(占了百分之六十六的流量),剩下的百分之 三十三則是只經營網路的媒體(有百分之三十四的流量)。此外,頂端新聞媒體網 25. Nielsen Analysis, (2009). http://www.stateofthemedia.org/2010/specialreprrt_nielsen.php. 16.

(18) 站中的百分之二十七是搜尋引擎,其中少數搜尋引擎還是最受歡迎網站排行榜上 的常客。前六大新聞網站就有四個是純粹的搜尋網站(Google News 與 Yahoo),或 者是具強烈搜尋引擎基因,外加些許編輯、創作的網站(MSNBC 與 AOL)。然而, 最受歡迎的新聞網站排行榜中有搜尋引擎網站的事實,對傳統新聞媒體的打擊很 大。因為搜尋引擎的壯大意味著,新聞媒體的報導內容只是讀者一長列搜尋結果 裡,毫不起眼的其中一件日用品,而不是打著品牌形象由一組專業新聞工作人員 共同努力完成的傑作。 在最大型的新聞網站當中,搜尋引擎與新聞創作媒體各自不同的使命是流量 分布情形的最佳證明。讀者在新聞創作媒體網站例如 CNN、紐約時報上所花費. 治 政 大 在新聞創作媒體網站上瀏覽的網頁也比較多。然而,就現有調查數據,仍無法確 立 切分析出哪一種型態的網站其讀者回流率比較高。 學. 六、2009 年 十大新聞網站. 2009 年十大新聞網站排行榜. n. al. Ch. y. Hitwise. sit. io. Yahoo. News MSNBC Digital Network AOL News CNN. Com NYTimes. com Google News Fox News ABCNEWS Washingtonpost.com USATODAY.com.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Yahoo. News CNN. com MSNBC Digital Network Google News Fox News Drudgereport.com NYTimes. com USATODAY.com People.com AOL News. engchi. er. Nat.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表一 Nielsen. ‧. ‧ 國. 的時間,比他們停留在搜尋網站上的時間,平均每人多出一分鐘以上,而且他們. i n U. v. 資料來源: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 and the 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 (Journalism.org). 在尼爾森前十大新聞網站排行榜裡,清一色是大眾所耳熟能詳且於市場上 立足超過十年之久的大品牌。這前十大網站全部都著重於國際性與國家性的新 聞,其中位居榜首的 Yahoo News 包含了三個有線網(MSNBC Digital Network、 CNN.com、FoxNews.com),兩個電視網(ABC、CBS─MSNBC Digital Network 的分 支),以及英國新聞網站 BBC.com(這裡的數據引反映美國讀者)。在所有的十大網 17.

(19) 站中除了 Google News 之外,都在一定程度上創作或編輯自己的新聞內容。而部 分新聞創作媒體,例如 MSNBC Digital Network,其編輯美聯社新聞或是其它外來 資訊的部分,比自己創作的報導還來的多。 尼爾森的排行榜與 Hitwise 的排行結果之所以有些微的不同,主要是因為他 們研究方法並不完全一樣。Hitwise 追蹤到網路服務提供者的程度,而尼爾森則 創立讀者專門審查小組。此外,由於這兩個研究機構對於新聞網站的定義有基本 上的認知差異,尼爾森採集的新聞網站也比 Hiwise 多出許多。然而,不管是尼 爾森的還是 Hitwise 的研究報告都顯示,在前幾名網站之後的流量大幅滑落。事 實上,光是前八大新聞網站每個月平均就匯集了超過一千萬人次的流量(從西元. 治 政 大 人的吸晴實力也凸顯網路新聞消費者在線上到處走走逛逛的現象,不過消費者們 立 走通常的不遠,大概只是兩到五的網站之間的瀏覽。 七、匯集、整合他人著作的吸金大法. 學. ‧ 國. 2009 年 9 月到 11 月),而第一名與第八名的流量相差了三千萬。這前幾大網站驚. ‧. 網際網路加乘新銳科技所作用過後的威力,席捲全球新聞媒體產業,也「洗」. sit. y. Nat. 捲讀者的大腦。在數位世界裡,讀者觀念已經改變,凡與過時扯上關係的資訊一. io. er. 律淘汰。讀者現在貪圖的是立即、便利、經濟、多量並多樣的新聞資訊。要同時 滿足讀者這所有的需求,資訊就得有效地匯集與整合。換句話說,新聞內容優不. al. n. v i n 如被找得到來的好,而份量更是越多越好。因此,能夠在幾秒鐘之內提供「讓你 Ch engchi U 一次看個夠」免費內容的整合型新媒體平台,無疑會獲得讀者們最多的掌聲。早. 在幾年前,例如Facebook與Youtube等整合型網站,就是因為懂得彙整資料並運 用各種不同的廣告手法而狠狠撈了一筆。如同美國網站發行人亞利安納哈芬頓說 的:「這就像是在抱怨車子跑的比馬快一樣。歷史在在顯示,新技術會打破舊有 方式。就算你用力許願,也無法讓網際網路和它帶來的經濟消失。」 26 說到整合型網站的第一把交椅,非Google莫屬。西元 2010 年 1 月份剛出爐 的Hitwise最新資料顯示,Google獨占百分之七十二點二五的美國搜尋市場。27除. 26. Ken Doctor, Newsonomics, St. Martin’s Press, LLC, p132, (2010). Big Continues to See Growth to Verticals, Hitwise, (2010). http://www.hitwise.com/us/press-center/press-reless/search-enginedec2009/. 27. 18.

(20) 此之外,Outsell二零零一開春年度報告也預測, 28當網路新聞網站像個大磁鐵般 地不斷把多數消費者給吸了過去,美國報業的發行量將持續驟降,而Google這一 類的搜尋引擎對於報紙與網站新聞的讀者也將造成更深遠的影響。截至目前為 止,已經有百分之五十七的網路新聞消費者利用數位資料。在這當中有百分之三 十一的消費者會上搜尋網站,百分之八青睞新聞網站,剩下的百分之十八則利用 其他網站尋找新聞資訊。報告強調,在所有搜尋引擎當中,就屬Google對於報業 的殺傷力最大。因為Google雖然把部分流量導向報業的網站,但它卻帶走更豐沛 的盈利。事實上,百分之四十四利用Google News的消費者根本不會去連結報紙 網站。於是,整合他人著作內容的網站比被整合的新聞媒體明顯賺得多。這符合. 治 政 大 下一個章節,本文將從 Google News 的經營理念與對於網上付費機制的態度 立 等面向來還原 Google 是如何演變成為一個新聞媒體口中的殺千刀。. 公平正義嗎? Google與新聞媒體之間的衝突就此展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8. i n U. v. Outsell Report Shows Nearly Half of News Users Bypass Newspaper Sites in Favor of Google, (2010). http://www.outsellinc.com/store/products/886?refid=pr886. 19.

(21) 第三章 Google News 的著作權侵害爭議 第一節 Google News 的經營模式與發展歷程 一、Google News 的創立與技術說明 Google News是由Google的首席研究員Krishna Bharat於西元 2001 年所研發 出來的新聞自動聚集服務網站。29其排列故事的原始點子來自於Google的網頁排. 政 治 大. 列程式(PageRank)。Google News最大的特色在於沒有任何人員參與Google News. 立. 首頁與新聞著作的創作與編輯,而以數學演算法以及機器人排除程式來執行自動. ‧ 國. 學. 化的新聞篩選機制,進而提供讀者最受歡迎的新聞著作。截至西元 2008 年 7 月 31 號為止,Google News在全球總共有四十個地區以十九種語言提供不同版本的. ‧. 新聞聚集服務,而且其版圖仍在持續擴充中。目前Google News支援包括英文、. y. Nat. 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葡萄牙文、中文(繁體和簡體)、日文、韓. sit. 文、荷蘭文、阿拉伯文、希伯來文、挪威、捷克、瑞典、希臘、印度、泰米爾文、. n. al. er. io. 泰盧固文、土耳其文、波蘭文以及馬拉雅拉姆文等語言。 30Google News提供過. i n U. v. 去三十天內來自各種不同網站的新聞著作,其中以支援英文的版本所涵蓋的新聞. Ch. engchi. 著作來源範圍最廣,大約有四千五百個網站,其他語言版本涵蓋範圍則比較少。 在Google News的首頁上可以看到一篇文章大約前兩百個字的內容,以及一個從 該文章連接到更多內容的網頁去的連結點。從Google News連結過去的網頁上的 文章可能需要訂閱,需要訂閱的文章會在該文章摘要中標示出來。 31. 二、Google News 的功能與用戶化. 29. Cecilia Kang, My Chat with Google News’ Founder Krishna Bharat with Video, 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 22, 2010). 30 Google News,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Google_News. 31 Staci D. Kramer, @ASNE: Google’s Schmidt: We Have A Business Model Problem, Not A News Problem, paidContent.Org (The Economics of Content), (April 11, 2010). http://paidcontent.org/article/419-asne-googles-schmidt-we-have-a-business-model-problem-not-a-new s-probl/. 20.

(22) Google News提供搜尋,也提供以出版的日期、時間類型化搜尋結果的選擇, 或者將搜尋結果組合起來。 32讀者可以透過申請Google News快訊,要求Google News以email的方式提醒各種關鍵字的議題。因此,每當符合讀者需求的新聞著 作上傳網站,Google News就會發email通知讀者。RSS以及Atom feeds也有提醒 關鍵字議題的服務。此外,透過以JavaScript為基礎的拖曳與放掉(drag and drop) 介面,讀者可訂做搜尋結果所顯示的部分、這些部份在網頁上的位置以及閱覽新 聞著作的數量。如此以來,讀者可以將源自Google News不同版本的新聞著作結 合起來以組成一個個人化網頁。自西元 2005 年 11 月起,這項服務已經與Google 搜尋歷史的服務整合在一起。Google News在差不多要脫離測試版的時候,於其. 治 政 大 著作的功能(假如讀者有註冊Google搜尋歷史的服務)。 立. 網站上增加了一項依據讀者的Google News搜尋歷史以及文章擊點率來顯示新聞. ‧. ‧ 國. 學. 三、Google News 的新聞檔案搜尋與免費首次點選. 西元 2006 年 6 月 6 日,Google News 擴充業務,新增新聞檔案搜索的功能,. y. Nat. 為讀者提供可以追溯到兩百多年前的歷史檔案來源。讀者可以就此功能中的時間. io. sit. 線視圖,選擇不同年份的新聞著作來閱覽。到了西元 2008 年 9 月 8 號,Google. n. al. er. News 進一步更新新聞檔案搜索的功能,開始提供從掃描的報紙中檢索新聞著作. Ch. i n U. v. 的服務。因此自西元 2008 年起,紐約時報自西元 1851 年創立以來的所有新聞著. engchi. 作,都可以透過 Google News 搜尋到。另一方面,Google News 自西元 2008 年 以來所運行的免費首次點選,也於西元 2009 年出現了變化。西元 2009 年 12 月 1 號,Google News 宣布啟用網站付費機制,即讀者必須付費才得以閱覽新聞著 作全文。. 四、Google News 的新聞著作來源 作為一個新聞聚集服務網站,Google News以自己研發的軟體,決定從其檢 索到的網路資料來源中要顯示哪些新聞著作給讀者,然而,Google News的新聞. 32. Steve Nelson, An Introduction to Google’s Analytics, Switch I.T., (April, 2006). 21.

(23) 著作來源不涉入人工編輯的堅持,卻引來許多爭議。例如,讀者認為Google News 所納入的新聞著作來源沒有甚麼價值,而沒有被Google News納入的新聞著作來 源,相反地,卻受到讀者的青睞。 33 Google News新聞著作來源的實際名單並沒有對外公布,因此,在缺乏此名 單的情形下,許多獨立網站都各自以其方式來確認Google News的新聞著作來 源,以下就以圖表的方式說明。 34 2007 年 Google News 最常檢索的前二十六名人氣網站 排名 1. 新聞來源 紐約時報. 立. 彭博資訊. 學. 洛杉磯時報. 6. 路透社. 7. 福布斯. 8. 怪獸與 Critics.com Guardian.co.uk. Nat. 5. io. 9 10. al. n. 11. 美國之音 國際先驅論壇報. ‧. ‧ 國. 4. y. 3. 治 華盛頓郵報 政 大 休士頓紀事. sit. 2. er. 表二. i n U. v. 13. C h 波士頓環球報 engchi 芝加哥論壇報. 14. BBC 新聞. 15. 舊金山紀事報. 16.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 17. 時報在線. 18. 新華. 19. 華爾街日報. 20. 今日美國. 12. 33. 詳見以下 Google News 搜尋新聞著作來源的標準。 Most Popular Sites on Google News, CyberJournalist.net. (2006). http://www.cyberjournalist.net/news/003923.php.. 34. 22.

(24) 21. 福克斯新聞. 22. CNN 有線電視新聞網. 23. 西雅圖郵訊報. 24. MSNBC 新聞. 25. ABC 新聞. 26. 印度時報 資料來源: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 五、Google News 搜尋新聞著作來源的標準. Google News的主要訴求之一,是期望透過其平台提供讀者多元化的資訊來. 政 治 大. 源,但由於Google News包羅萬象的搜尋內容中,引進白人優越主義的National. 立. Vanguard以及帶有嚴重歧視猶太人色彩的Jihad Unspun網站新聞,因此招來許多. ‧ 國. 學. 批評者質疑: Google到底是採用甚麼樣的標準在搜尋著作來源? Advance.net的總 裁傑夫表示:「我們要求主流新聞的透明度,但是,我們要得到Google News的透. ‧. 明度卻相當困難。」傑夫並進一步要求Google發佈其新聞來源名單,並建立一個. sit. y. Nat. 可以讓讀者加以質疑新聞來源或給予建議的管道。 35雖然Google News對於著作. io. er. 來源的篩選持有包括像是必須確保著作出版需經過編輯等的指導原則,Google 並沒有將指導原則公諸於世,僅強調Google News上的著作來源不具任何政治觀. n. al. Ch. i n U. v. 點與意識形態,而其多元化的搜尋結果,只是為了提供讀者不同新聞媒體就同一 件新聞議題的不同觀點。. engchi. 六、Google News: 測試版賺不了錢 Google News於西元 2002 年 4 月以測試版的形式初出與世人見面。Google News的啟用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雅虎新聞網Yahoo News以及提供微軟 MSN網路服務新聞來源的MSNBC等網路新聞業者皆嚴陣以待。不過,Google經 營Google News的方式和它的競爭對手很不一樣。Google以為,與其像CNN、Yahoo. 35. 郭和杰,Google 新聞選用爭議浮上檯面,ZDNet.com.tw,(4 月 16 日 2010 年)。 http://www.zdnet.com.tw/news/software/0,2000085678,20097705,00.htm。 23.

(25) News或MSNBC一般,每年被迫規劃好幾百萬的預算以獲得即時新聞的授權,以 及僱請記者和編輯等人事費用,選擇一種便宜的經營模式才是更聰明的做法。於 是Google News採用數學演算以及機器人排除程式等技術,提供自動化的新聞搜 尋服務。36數學演算與機器人排除程式的原理是以高速電腦光束電流,瀏覽七千 多份資訊,從中決定哪些是最相關的著作。接著,程式會以新聞連結與新聞圖片 的方式,為特定議題快取不同來源的著作標題以及其第一個段落,並將它們全部 放在同一網頁上。著作標題扮演著對外連結的角色,一旦讀者點選某著作標題, 讀者會被直接帶到該著作出版者的網頁。事實上,若撇開小毛病---像是當讀者的 電腦當機,導致Google News網頁上顯示圖文不搭的結果,或者Google News意外. 治 政 大 報攤瀏覽新聞標題、摘要以及攝影圖片,然後選取想要閱讀的著作內容,也許就 立 沒甚麼大不同了。 地遺漏重大的即時新聞---以及搜尋結果良莠不齊的因素,使用Google News與在. ‧ 國. 學. Google News在正式啟動之後,仗著它那簡單明瞭的操作界面以及現有的搜 尋引擎流量,在短短時間內便吸引一批忠實使用者,估計每月有六百萬讀者造訪. ‧. 其網頁。這股紅不讓的氣勢不但成功地讓Google News挺進全球十大新聞網站之. sit. y. Nat. 列,也導致其他網路新聞業者的高階主管們忍不住想仿效Google News所採用的. er. io. 經營模式,把預算砍到見骨為止! 然而,Google卻有著像數學演算程式一般複雜. al. 的問題困擾著它,而那就是Google沒辦法靠Google News測試版賺錢。當Yahoo. n. v i n Ch News以及MSNBC每年賺進千萬美元收入,且業績持續成長的同時,Google News engchi U 直到西元 2004 年為止,卻仍處於測試版的階段。 Google News之所以長期維持 37. 在測試版階段,是因為Google News每一次的檢索與快取,不是遭到著作出版者 封鎖與Google News的連結,就是面臨如洪水猛獸般,來自報業法律部門要求其 停止與克制(cease-and-desist)截取資訊的抗議信函。這些信函不外乎爭辯合理使 用範圍不包含抄襲著作的標題與主要段落。然而,即使Google News測試版不但 沒有替Google帶來進帳,還讓Google惹了一身腥,Google的處境似乎不容易搏得 同情。西元 2004 年 4 月,Google的律師寄了一封要求停止與克制信函,給一位英. 36. Mary Hodder, Zhanna Shamis, Diana Stepner, Heuristic Evaluation for Google News Beta, (May 12, 2003). 37 Stephen Shankland, Google Brings Chrome Beta to Mac, Linux, CentNews, (December, 8, 2009). http://news.cnet.com/8301-30685_3-10411398-264.html. 24.

(26) 國電腦工程師朱利安,因為朱利安創造了customized RSS feeds from Google News。38諷刺的是,律師在這封信函裡告訴朱利安,Google不允許網路達人在他 們自己的網站上顯現Google News的著作標題。Google News於西元 2006 年 1 月 23 號脫離測試版階段。. 七、Google News 提供廣告服務的負面影響 西元 2009 年 2 月,Google News決定在其搜尋結果中提供廣告服務的消息, 引來各界沸沸揚揚地討論。回想當初Google啟用Google News時,除了新聞媒體 之外,多數人都認為Google終於創了一番沒有銅臭味的事業。然而,隨著新聞產. 政 治 大. 業近期內發行量與流量皆出現萎縮現象,Google News終於還是選擇在其網頁上. 立. 提供廣告服務。Google表示,提供廣告服務只是過渡時期的做法,其目的是為了. ‧ 國. 學. 在Google News上介紹付費的著作來源。只是這麼做為Google帶來的壞處可能遠 多於好處。 39首先,Google忘了Google News的所有新聞著作來源是一些主要新. ‧. 聞媒體,因此,Google極有可能因為在他人所有的著作旁刊登廣告而挨告。此外,. y. Nat. Google News儼然已經取代其新聞著作來源出版者的網站的事實,也讓一般新聞. io. sit. 媒體與Google間原本已存在的緊張關係更加緊張,其結果將導致新聞媒體再度依. n. al. er. 法律途徑尋求解決之道。其次,Google News所刊登的廣告與其搜尋的結果是不. Ch. i n U. v. 是具有關聯性也是一個問題。贊助商在Google News上刊登廣告不完全為了增加. engchi. 讀者的點選率,更多贊助商期望得到廣告效益是該公司或企業的影響力。因此, 問題就來了。據Edelman Digital的一篇文章「Google News提供廣告服務使其成為 仲介人力資源的平台」 ,有眼尖的讀者檢舉Google News上的部分連結贊助商製造 假消息。這當中一則謠言就是美國總統歐巴馬死了! 雖然該廣告已經被拿下,製 造假消息的結果導致Google News的搜尋結果失去公正性與準確性。 40 另外,在Google News上刊登廣告的容易度也遭到質疑。美國一位傳記作家,. 38. Adam L. Penenberg, Google News: Beta Not Make Money, WIRED, (September,29,2004). http://www.wired.com/culture/lifestyle/news/2004/09/65106. 39 Chris Matyszczyk, What does Google Really Know About Advertising? CnetNews, (March, 21, 2010). http://news.cnet.com/8301-17852_3-10469735-71.html. 40 Macro Persuasion, Ads in Google News Turn it into a PR Playground, (February, 25, 2009). http://www.micropersuasion.com/2009/02/ads-in-google-news-turn-it-into-a-pr-playground.html. 25.

(27) 也是無黨派教育與政策研究組織Aspen Institute的總裁華特艾薩克森指出,Google 允許廣告在其網站上到處流竄。 41 也就是說,只要在Google廣告服務網刊登廣 告,該廣告就會在Google的所有網站上出現。Google這樣的做法當然就又要被一 般新聞媒體認為是利用他們的著作,讓Google News賺取現成的利潤。最後, Google News就新聞著作來源所採取的重量不重質政策,終究會流失掉專業客 群。華爾街日報總編輯羅伯湯瑪森指出,許多專業的讀者在乎的是新聞著作來源 的品質而不是其量的多少,因此,Google News在提供廣告服務的同時,並不去 區分其所檢索新聞著作的品質,肯定錯失部分讀者對於其網站的支持。. 八、廣告讓 Google News 獲利匪淺. 立. 政 治 大. 姑且不論Google News未經授權利用他人新聞著作、照片的是非對錯,Google. ‧ 國. 學. News確實靠著其檢索來的新聞資料狠狠撈了一大筆。以下提供幾項參考數據: 42 (一)一千六百五十多萬美元,相當於五十一億多台幣。. ‧. 這項非常驚人的數據是Google西元 2007 年的歲收總額,而且還創下百分之. y. Nat. 六十八的高成長率。那麼Google在隔年全球遭逢金融海嘯時又表現得如何? 答案. io. sit. 是比預期的好。Google 2008 年歲收雖僅成長百分之三十六,但總歲入仍來到兩. n. al. er. 百一十七億多美元的鉅額。至於 2009 年Google的歲入則有兩百三十六億多美. Ch. i n U. v. 元,成長率為百分之九。(如前所述,業績成長率下滑是Google決定在Google News. engchi. 提供廣告服務的主要理由。) 相較於美國報紙產業的廣告歲入嚴重縮水,Google 於西元 2008 年的廣告年所得為兩百一十四億多美元,而西元 2009 年更有將近兩 百三十億美元的歲入。(Google百分之九十九的歲入來自於廣告收益。)。當然, 並不是說每一間報社虧損的理由都賴到Google的頭上去,但若合理推論,就會發 現事實上原本花錢在報紙上刊登的廣告,現在已把資金轉而投注在Google網站上 了。 43. 41. SEOTOPS,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Google News Ads, (February, 28, 2009). http://www.seotops.com/the-negative-effects-of-google-news-ads_954/. 42 Ken Doctor, Google and Newspapers: Fair Play, Fair Share and Fair Use, Content Bridges, (April, 8,2009). 43 Mike Swift, Google Revenue Jumps 23 Percent, MercuryNews.com, (April 15, 2010). http://www.mercurynews.com/business-headlines/ci_14892020. 26.

(28) (二)2002 年啟動的 Google News,新手表現亮眼。 Nielsen 的一份資料顯示,目前暫居美國受歡迎網站第六名的 Google News, 每個月有超過六百萬人次的流量。因此,Google News 能為 Google 賺進多少的 廣告歲入不免令人好奇。據 Nielsen2009 年 2 月份的一項數據,雖然 Google News 的流量不多僅占 Google 所有網站的不到百分之十,Google News,緊追搜尋、地 圖、圖片搜尋、Gmail、帳戶以及工具列之後,仍名列整個 Google 體系的第七名。 但若以讀者在網站上所花費的時間來看,Google News 只落後 Gmail(平均每人花 費兩小時四十八分鐘二十七秒)以及搜尋(平均每人花二十九分鐘十六秒),以每位 讀者平均花十六分鐘四十四秒的時間在 Google News 上的成績,穩坐第三名。. 治 政 大 Google 建立了一個多元目的的搜尋引擎王國,其網絡裡的各個服務系統相 立 互連結,就這樣創造了兩百多億美元的財富。因此,很明顯地,當讀者進入 Google (三)Google News 為 Google 帶來不少商業價值。. ‧ 國. 學. News,然後點選該網站上 Google 的其他連結,Google 就有利潤進帳。至於 Google News 到底可以為 Google 帶來多少利潤?Google 謙虛地表尚未計算出來。不過,. ‧. 假設 Google 搜尋或地圖或者是影片百分之二十的流量來自於 Google News,那. sit. y. Nat. 麼根據傳統網站經濟學的分析,流量的源頭網站(referring site)應該可以獲得一些. al. er. io. 經濟利益,亦即從終點網站(landing site)的廣告利潤中分享一部分歲收。. n. (四)現在 Google 三分之二的歲收來自 Google 自己所有的網站;不到三分之一. Ch. 的歲收來自 Google 的合作夥伴。. engchi. i n U. v. 將近七年前,這些數據是相反過來的。曾經「我們不是終點入口」的 Google, 已經蛻變成一個從自己所有網站上賺取更多歲收,而讓其合夥人分到更少利潤的 終極入口。 (五)Google 的銷售成本少的誇張。 針對這點,新聞工作者,也是美國聯邦媒體出版商主席約翰巴特爾(John Battelle)指出,應該不到百分之十。44當然,Google的銷售成本很少,因為除了與 之有授權協議的新聞媒體,Google不支付促使該企業之所以能夠蓬勃生輝的資料 來源任何一分錢。 44. John Battelle, The Search: How Google and Its Rivals Rewrote the Rules of Business and Transformed Our Culture, Nicholas Brearley Publishing, (2005). 27.

(29) 把上述數據加總起來看的話,其實就不難發現 Google 確實從它所聚集、搜 尋以及顯示出來的著作當中獲取相當不對稱的利益。以 Google News 來說,其提 供檢索著作摘要的服務,原本只是為了要促進公眾交流,卻導致預想不到的結果 (由 Google 收割著作摘要的利益成果)---賦予 Google 龐大商機並且剝奪著作創作 人或出版人賴以生存的氧氣。 表三 Google2007-2009 年的所得表 (以千為單位) 整年度. 2009. 收益. 2007. 2008. 2009. 歲入. 16,593,986. 21,295,550. 23,650,563. 5,508,990. 年成長率. 56%. 31%. 9%. 季成長率. NA. NA. 10,624,705. 年成長率 季成長率. 第四季. 5,522,897. 5,944,851. 6,673,825. 6%. 3%. 7%. 17%. NA. -3%. 0%. 8%. 12%. 14,413,826. 15,722,486. 3,692,823. 3,652,628. 3,955,731. 4,421,304. 68%. 36%. 9%. 9%. 3%. 8%. 16%. NA. NA. NA. -3%. -1%. 8%. 12%. 6,714,688. 7,166,318. 1,638,042. 1,683,500. 1,800,890. 2,043,886. 7%. -3%. 2%. 7%. 21%. 3%. 7%. 13%. y. io. Sites. al. 39%. 季成長率. NA. NA. 廣告總歲入. 16,412,643. 年成長率. 56%. n. 年成長率. 16%. Ch. engchi. sit. 5,787,983. er. Network Web. Nat. Google. 政 治 大. ‧. ‧ 國. Web Sites. 第二季. 學. Google. 第三季. 立. 第一季. i n U. v. NA. -3%. 21,128,514. 22,888,804. 5,330,865. 5,336,128. 5,756,621. 6,465,190. 29%. 8%. 5%. 3%. 8%. 17%. 資料來源: Google 年度財報表 http://investor.google.com/financial/tables.html. 第二節 Google News 掀起另一場數位著作權戰爭 一、Google News 迫使傳統新聞媒體轉型 美國史丹佛法學院教授保羅.高斯坦曾說,數位格式為創造力與經濟提供了. 28.

(30) 三項有利的優勢:不失真的精確、壓縮性與可供拓展的適應性。45八零年代早期至 九零年代晚近,隨著所有表現形態數位化,這世界宣告著數位時代已經來臨,而 因數位時代興起的網際網路,更讓音樂創作者、文字工作者、駭客、知是份子以 及企業的決策者等社會各階層人士,張開雙手擁抱數位科技的無窮變化潛力。正 因為透過網路可以零距離零時差地與世界分享思想、資訊、表現、真實與虛偽, 廣大民眾視網路活動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紛紛醉心於它絕對便利性的魅 力。這其中,不可否認,已有相當大一部分的讀者仰賴網路搜尋作為閱讀新聞的 管道,意味像Google News這一類新聞搜尋服務網站已有相當程度地吸走一般新 聞媒體的流量。面對這來勢洶洶的威脅,未能即時回應讀者這種閱覽習慣轉變的. 政 治 大. 新聞媒體,被迫開始重新思考新聞傳播的目的與策略。. 立. 二、Google News 與新聞媒體間的紛爭與判決. ‧ 國. 學. 擁有華爾街日報、紐約日報、英國The Time以及太陽報的媒體大亨-新聞集. ‧. 團總裁魯柏梅鐸-率先決定,2010 夏季之前他的新聞網站將全部開始收費! 其. y. Nat. 實,魯柏一直以來對於像Google這種整合資訊的搜尋引擎公司相當不滿,過去. io. sit. 一、兩年間,魯柏更經常在各種訪談中砲轟Google News偷他公司的著作來賺錢:. n. al. er. 「難道我們還要繼續讓Google偷走我們的版權內容嗎?不只Google,還有其它的. Ch. i n U. v. 新聞網站,雅虎不也是嗎?如果你的品牌價值夠強,例如紐約時報,你就應該對. engchi. Google說不,不要讓你的內容出現在Google的搜尋結果頁面上。」46不過像Google 這樣擁有千萬美元資產的搜尋引擎鉅子,顯然沒把媒體大亨僅止於言語上的叫囂 當回事,依然免費檢索新聞集團的著作。面對旗下事業屢屢遭逢重大虧損的危 機,加上Google News依然故我的挑釁行徑,魯柏再也按耐不住怒火,終於在 2009 年底展開反擊,宣稱他的新聞網站將全面開始收費,同時,也考慮將封鎖 Google。 47魯柏這般豁出去的決定,對媒體界投下了震撼彈,畢竟網路時代哪來 45. Siva Vaidhyanathan, Copyright and Copywrongs: The Ri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How It Threatens Creativity, New York University, p221, (2003). 46 Cory Doctorow, Rupert Murdoch Vows to Take All of Newscorp’s Websites out of Google, Abolish Fair Use, Tear Heads of off Adorable Baby Animals, boingboing.net, (November 8, 2009). http://boingboing.net/2009/11/08/rupert-murdoch-vows.html. 47 Dan Lewis, Google and News Corp Do The Fair Use Hokey Pokey, Center Networks, (December 2, 2009). http://www.centernetworks.com/google-newscorp. 29.

(31) 收費這回事? 況且魯柏旗下WSJ.com的流量中有百分之二十五來自Google,倘若 封鎖Google,就等於自廢武功放棄百分之二十五的流量,更無異是自殺行為。48 然而,魯柏強調,讀者透過Google News或Microsoft等搜尋引擎,免費閱覽原本 需先訂閱才能閱覽的著作,大大剝削了廣告商的利潤,因此,新聞集團寧可冒著 減少其網站流量的風險也要落實收費機制,以確保每分錢都是進入自己的口袋。 除了揚言要收費,要把Google封鎖,魯柏還有另一項更勁爆的主張,那就是 合理使用原則違法! 魯柏深信合理使用原則將在法院裡受到挑戰,最終被宣告禁 止援用。 49事實上,魯柏並不是第一個對於Google News適用合理使用原則提出 疑義的新聞媒體業者。早在 2005 年,法新社就曾以Google News未經授權使用其. 治 政 大 美元的賠償金。 由於通訊社的主要營收來自於新聞的授權,不像一般新聞網站 立 靠著廣告收入維生,因此,Google所抱持「節錄與連結新聞著作符合合理使用, 著作內容,違反著作權合理使用原則,向Google提出訴訟,要求一千七百五十萬 50. ‧ 國. 學. 並可為新聞著作來源帶來流量,進而增加廣告收益」的看法,得不到通訊社業者 認同,反而導致其本身與通訊社之間的關係持續緊張。Google與法新社的這場訴. ‧. 訟後來在經過雙方將近兩年的纏鬥,於 2007 年以和解收場。法新社與Google達. sit. y. Nat. 成協議,同意Google News檢索其新聞著作與攝影圖片,不過協議中並沒有透露. er. io. 進一步的財務詳細資料。. al. 除了法新社之外,擁有一百六十年歷史的老字號新聞媒體美聯社,也一樣與. n. v i n Ch Google就合理使用的適用問題交過手。一直以來,美聯社認為搜尋引擎網站仗著 engchi U 法律歪理榨取他們的工作成果,對於就著作權的侵權行為深惡痛絕。2006 年, Google在美聯社強勢主導下,曾與其簽署一份協議,同意就使用到美聯社新聞著 作與圖片的部分支付費用,但支付金額保密,因此究竟Google是以固定費用或者 依照流量計算應支付的金額不得而知。 51僅管與Google與Yahoo等新聞整合網站 48. Duncan Riley, Epic Win: News Corp likely to Remove Content from Google, The Inquisitor, (November, 8 2009). 49 Emma Barnett, Rupert Murdoch Could Ban Google Access to His Newspapers’ Content, Telegraph.co.uk, (November 9, 2009). http://www.telegraph.co.uk/technology/google/6530983/Rupert-Murdoch-could-ban-Google-access-tohis-newspapers-content.html. 50 Danny Sullivan, AFP & Google Settle over Google News Copyright Case, Search Engine Land, (April 6, 2007). http://searchengineland.com/afp-google-settle-over-google-news-copyright-case-10926. 51 Caroline McCarthy, Google 與美聯社達成授權協議,ZDNet.com.tw, (August 4, 2006). http://www.zdnet.com.tw/news/software/0,2000085678,20108386,00.htm. 30.

(32) 間的授權協議陸續到了手,美聯社的打擊侵權的決心可從沒鬆懈過。2009 年, 美聯社預告將針對其網站上的新聞著作,研發一套版權管理與追蹤系統,同時也 將不惜降低百分之二十的訂閱費用招攬客群。預估這個舉動將讓美聯社 2010 年 的營收大幅減少三千五百萬美元。Google與美聯社之間的合作關係,到了 2010 年出現變數。在 2 月份美聯社所公布授權利用其新聞著作的續約對象名單中,意 外地沒有Google。有媒體揣測Google與美聯社就新合約的協商很有可能破局。 Google在 2009 年 12 月,移除其網站上來自美聯社的著作內容。另外,Google 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不會在網站上增加美聯社的新聞著作。若將這些事件串連 起來,其實也就不難看出兩方僵持的端倪。 52. 治 政 大 功地躲過法律訴訟的拖累,然而,Google並不是每一次都有這樣的好運。 Google 立 News於 2003 年正式在比利時啟用,不過其未經授權免費轉載新聞媒體著作、照. 在法新社與美聯社的案例中,Google或施展和解招術或與他方簽署協議,成. ‧ 國. 學. 片的行為,在當時立刻引來比利時新聞媒體一陣撻伐。 53 代表比利時十七家德 文、法文報社的報紙發行組織Copiepress於 2006 年控告Google侵害著作權,同年. ‧. 在比利時法院獲得勝訴判決。此案後來雖上訴到比利時高等法院,不過比利時高. sit. y. Nat. 等法院維持原判決的看法---裁定Google不得在比利時的Google News與Google搜. er. io. 尋網站上,檢索截取自比利時當地法語報紙及德語報紙的文章段落---,僅減少. al. Google若不遵從判決內容將被處以的罰緩,從每天的一百三十萬美元降低到三萬. n. v i n Ch 兩千五百美元。 Copiepress提出的主要主張---Google在其網站上儲存不同來源的 engchi U 各篇新聞著作,讀者即使已經無法在原始出處閱覽,也照樣可以透過Google擷取. 相關資訊,違反著作權合理使用原則,也侵害比利時新聞媒體據有資料庫的權利 ---顯然得到比利時法院的採納。Google在這場官司中吃了敗仗,一方面,讓其他 一些也因搜尋引擎網站飽受悶虧的新聞媒體蠢蠢欲動,伺機向Google提出訴訟。 另一方面,則令Google面臨歐洲其他國家法院受到此判決影響的危機,可能對 Google的業務帶來連鎖性的衝擊。Google堅稱Google News檢索、儲存著作的做 法屬於合理使用範圍,已決定提出上訴。雖然說在訴訟中取得暫時的勝利,不代 52. 陳曉莉,美聯社與 Yahoo 內容合作續約,Google 暫無下文,iThome, (February 2, 2010).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59419. 53 Philippe Laurent, Google News banned by Brussels High Court – Copiepresse SCRL v. Google Inc. – Prohibitory injunction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High Court of Brussels, Computer Law and Science Report 23, 82-85, (2007).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這篇文章只涵蓋這塊有趣的領域之一小部分。 如果你想多學些, 可用 google 搜尋下列關鍵 字 : prime number, prime number theorem, Fermat primes, Mersenne primes, Sophie

•  要使⽤用 Google Classroom, 學校必須先成功申請使⽤用 Google Apps for

Google Image Search... Youtube

•  要使⽤用 Google Classroom, 學校必須先成功申請使⽤用 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 •  Google Classroom 並不是⼀一個全功能的 LMS,

哈瑞斯女士說,假如 Google 光是簡單地撤 出中國,外界會認為他們拋棄中國用戶; G oogle 是盡了很大的努力,來保證搜索內容

嗚呼!仲以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與桓公處幾年矣,亦知桓公之為人

• 活動內容包括:專題展覽(網 上虛擬版) 、教學簡報、教 學工作紙(中國文化線上體驗 習作Google Form) 、紀念禮

李天民 電腦, 通識 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 建立及管理 Google AppScript, Google Class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