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需求與館員使用滿意度評估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需求與館員使用滿意度評估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5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Master’s Thesis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Studi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治 政 大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需求 立 ‧ 國. 學. 與館員使用滿意度評估. ‧. Study on Space Need and Librarian Satisfaction of Technical Services at University Libraries.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 hi. i n U. v. gc 指導教授:王梅玲 教授 Adviser: Dr. Wang, Mei-Ling. 研究生:楊婕 撰 Author: Yang, Chieh. 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六月 June, 2015.

(2) 謝辭 研究所兩年的旅程,讓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個研究人員的辛苦,第一 年進入圖檔所還是一個學習者,第二年開始成為論文的產出者,這個過程 雖然艱辛,但是回首卻發現原來我也可以完成一項屬於我自己的研究,這 一路上有很多給我鼓勵和幫助的人,使我順利的完成這篇論文。 特別感謝我的指導老師-王梅玲老師,讓我在研究所的這條路上有很 多的訓練和建議,不論是鼓勵我投稿和提供撰寫論文的建議,都使我感受 到老師對我的期待和用心;論文的完成也要感謝呈潢老師和寶煖老師的指 教和建議,讓這份研究更加完整,其中特別謝謝呈潢老師的支持,鼓勵我 進入研究所接受淬鍊,使我從中學習和成長。此外,我的父母也在這段時 間裡給了我很多支持,特別是在我遇到挫折想放棄和灰心的時候,鼓勵我 要面對挑戰,勇敢向前。.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很慶幸自己在圖檔所中有很多戰友一起奮鬥,讓我不覺得自己在孤軍 奮戰,能認識你們真好!特別謝謝維均、大白、美智、伃廷常常在我抱怨 的時候當我的垃圾桶,給我鼓勵和安慰,你們是我的支柱;也很謝謝傳萱 助教和明雯助教在忙碌之餘,幫助我們處理論文的瑣事,讓這個過程可以 更順利的完成。. y. Nat. n. er. io. sit. 現在即將畢業,覺得自己可以如此這般順利地走到今天,不是靠著我 一個人的力量,而是因為有眾多愛我的人所給予的鞭策和支持,沒有你們 沒有今天的我,為此也紀念我的哥哥,你永遠是我的目標,更是使我向前 al v i 的動力!感謝每一位曾經幫助過我的人,更替所有正在為論文而努力的人 n Ch engchi U 加油,辛苦耕耘的背後,總會有甜美豐收的果實。 楊婕 2015.7.11. I.

(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4) 摘要 大學圖書館受到數位與網路科技影響,力求轉型以回應使用者的需求, 進而有許多建築空間改革計畫,但大多集中在讀者服務空間,技術服務人 員的工作空間鮮少有相關研究,讀者的使用需求固然重要,但館員作為提 供圖書館服務的重要角色,若沒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則容易影響到工 作的進行。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1)探討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設計與 空間需求的意涵與準則;(2)調查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設計與使用現況; (3)探討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使用與館員滿意度;(4)探討因應數位時代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需求的空間設計的策略。 本研究透過深度訪談及問卷調查探討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館員對於 其工作空間之需求與滿意度,透過與館員的訪談了解需求,並建構四構面 22 項指標,以作為問卷調查之基礎,經過回收問卷之統計分析,獲得以下 幾點結論:(1)技術服務館員對於其工作空間的期望未被滿足;(2)技術服務 館員最重視的項目:安全門的位置、逃生路線的指引與規劃、新館藏購入 有足夠空間可擺放、光線照明、以及資訊化設備符合工作;(3)新館藏購入 時有足夠空間可擺放、通風及隔音設計、規劃資訊設備彈性調整空間、以 及辦公室的指引標示的重要性與滿意度落差較大;(4)目前破切需改善的部 分是辦公室的動線規劃、新館藏購入有足夠空間擺放、以及安全門位置; (5)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使用滿意度構面與指標具可行性;(6)讀者服務 單位與技術服務單位已有融合的趨勢;(7)圖書館面積大小是影響技術服務 館員滿意度的因素;(8)技術服務部門的劃分是影響技術服務館員滿意度的 al v 因素;(9)與張瑪龍的研究比較,發現技術服務館員對於其工作空間仍是不 i n Ch 滿意,且技術服務工作空間真的發生改變;(10)技術服務的工作近幾年增 engchi U 加電子館藏的採購,因此圖書館的暫存空間已不如過去需要較多的空間; (11)大多圖書館將採訪、編目、以及期刊等相關技術服務工作整合為一組; (12)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單位面臨的變革以人力減少和業務量改變為最多。.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針對所獲得之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幾點建議:(1)應重視圖書館安全 性的規劃,以及技術服務館員在資訊化設備的需求;(2)目前大學圖書館技 術服務人員減少,工作空間可為人數改變而進行相關的調整;(3)技術服務 館員工作時,工作空間的走道必須要能讓書車在彼此交會能順利通過;(4) 定期針對圖書館館員工作空間進行內部調整與改善;(5)圖書館空間調整或 是空間改造時,應先調查館員的需求與滿意度。 關鍵字: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需求、館員滿意度 III.

(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n U. v.

(6) Abstract Being affected by digital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university libraries have been largely reformed the architecture space as the transformation to respond to the users’ demands. Nevertheless, research on the working space of technical service personnel is not concentrated as often as readers’ service space.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readers’ use demands, librarians, who play the critical role in the provision of library services, would be easily affected the work because of unfavorable work environment. This study aims to (1) discuss the technical service space desig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the meaning and criteria for spatial demands, (2) investigate the technical service space design and the current use situation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3) explore the use of technical service spac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the librarians’ satisfaction, and (4) discuss the spatial design strategies for the technical service requirement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he digital age..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The demands and satisfaction of technical service librarians with the working space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are investigated with in-depth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Four dimensions including 22 indicators are constructed as the base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the retrieved questionnaires presen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expectation of technical service librarians to the working space is not satisfied. (2) Positions of emergency exits, direction and planning of evacuation routes, adequate space for new collection, illumination, and information equipment v of technical service fitting in with the work a are mostly emphasized items i l the n C h in importance Uand satisfaction appear on librarians. (3) Big differences engchi adequate space for new collection, ventilation and acoustic insulation design, the planning of flexible space for information equipment, and signs for offices. (4) Arrowhead planning of offices, adequate space for new collection, and positions of emergency exits require urgent improvement. (5) The use satisfaction with the technical service space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the indicators are practicable. (6) Readers’ service units and technical service units are gradually integrated. (7) Library area is a factor in technical service librarians’ satisfaction. (8) The division of technical service department is a factor in technical service librarians’ satisfaction. (9) In comparison with Chang Ma-long’s research, technical service librarians are still dissatisfied with the working space, and the technical service working space is really changed. (10) The purchase of electronic collection has reduced the temporary space in libraries for technical services. (11) Most libraries integrate technical services. n. er. io. sit. y. Nat. V.

(7) of acquisitions, cataloging, and periodicals as a set. (12) Technical service unit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encounter the most changes in the reduction of labor and the change of business volume. Aiming at the conclusion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n this study. (1) The safety plan of a library and the technical service librarians’ demands for information equipment should be emphasized. (2) The working space could be adjusted with the decrease of technical service personnel in a university library. (3) The aisles in the working space should allow book carriers smoothly passing when technical service librarians are working. (4) Regular internal adjustment and improvement of working space for librarians is necessary. (5) Librarians’ demands and satisfaction should be investigated before the adjustment of library space or the spatial transformation.. 治 政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ies, Technical Services, 大Space Need, Librarians 立 Satisfaction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8)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研究目的 ........................................................................................... 4 研究問題 ........................................................................................... 4 名詞解釋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大學圖書館建築意涵與標準 ........................................................... 9 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 ..................................................................... 14 技術服務功能與組織 ..................................................................... 18 技術服務的建築與空間相關研究 ................................................. 21 圖書館建築與空間評估 ................................................................. 24. 立. 政 治 大. ‧ 國. ‧. y. sit. n. er. io. 第四章. 研究範圍與限制 ............................................................................. 35 研究設計 ......................................................................................... 35 研究方法 ......................................................................................... 38 研究對象 ......................................................................................... 39 研究工具 ......................................................................................... 41 資料蒐集與分析 ............................................................................. 45 a 研究流程 ......................................................................................... 46 v. Nat.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第七節. 學.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35. i l C n hengchi U 深度訪談結果分析 ............................................................................ 49.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四所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的個案研究 ................................. 49 受訪者基本資料 ............................................................................. 56 技術服務人員工作內容以及空間使用 ......................................... 57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需求 ..................................................... 68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與資訊科技之結合 ............................. 71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滿意度構面與指標的討論 ................. 72. 第五章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 79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基本資料 ......................................................................................... 79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現況分析 ............................................. 82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使用需求與滿意度分析 ..................... 86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滿意度變異數分析 ............................. 96 VII.

(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7 第一節 結論 ............................................................................................... 107 第二節 建議 ............................................................................................... 112 參考文獻..........................................................................................................115 附錄一 全國大專校院名錄 .......................................................................... 123 附錄二 訪談受訪同意書 .............................................................................. 125 附錄三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使用現況深度訪談邀請函 .................. 127 附錄四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館員空間需求與使用滿意度訪談題綱 ...... 129 附錄五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使用與滿意度調查問卷 ...................... 133 附錄六 圖書館技術服務工作與館員空間標準與相關研究參考資料 ...... 13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I. i n U. v.

(10) 表目次 表 2-1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區域 ......................................................17 表 2-2 張瑪龍與陳格理和潘儷文對館員空間規劃之比較.........................23 表 2-3 中原大學圖書館館員辦公室問卷架構 ...........................................28 表 2-4 成功大學圖書館用後評估問卷架構 ...............................................29 表 2-5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館員用後評估問卷架構.........................32 表 2-6 國立中央圖書館用後評估問卷架構 ...............................................33 表 2-7 IFLA 針對各類型圖書館的用後評估問卷大綱 ...............................34 表 3-1 訪談對象分配表 .............................................................................40. 政 治 大. 表 3-2 本研究深度訪談大綱 .....................................................................42. 立. 表 3-3 本研究使用技服空間滿意度之構面與指標 ....................................43. ‧ 國. 學. 表 3-4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需求與館員使用滿意度調查架構表 ......44 表 4-1 四所大學圖書館個案比較表 ..........................................................49. ‧. 表 4-2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部門工作內容 ...............................................55. y. Nat. 表 4-3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區域 ......................................................56. sit. 表 4-4 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56. a. er. io. 表 4-5 受訪者基本資料分析表 ..................................................................57. n. 表 4-6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滿意度構面與指標說明 i v .........................73 l 表 4-7. n U engchi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滿意度構面與指標意見調查統計表 ......75. Ch. 表 4-8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滿意度修正構面與指標.........................76 表 5-1 問卷填答者基本資料分析表 ..........................................................80 表 5-2 問卷填答者的學校類型分析表 ......................................................81 表 5-3 問卷填答者的學校體制分析表 ......................................................81 表 5-4 各校技術服務部門名稱分析表 ......................................................82 表 5-5 大學圖書館總面積大小分析表 ......................................................83 表 5-6 各校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大小分析表 ...........................................83 表 5-7 近三年大學圖書館的改變分析表(複選題) .....................................84 表 5-8 技術服務單位部門規劃分析表 ......................................................85 IX.

(11) 表 5-9 技術服務單位工作區域劃分表(複選題) .........................................85 表 5-10 技術服務館員使用之家具設備分析表(複選題) ............................86 表 5-11 各構面信度分析 ...........................................................................87 表 5-12 空間機能構面之重要性與滿意度平均數分析表 ..........................88 表 5-13 空間配置構面之重要性與滿意度平均數 ......................................89 表 5-14 館員心理與生理構面之重要性與滿意度平均數 ..........................90 表 5-15 安全性與資訊科技應用構面之重要性與滿意度平均數 ...............91 表 5-16 各構面整體平均數分析表 ............................................................93 表 5-17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滿意度落點分析表 ..............................94 表 5-18 整體滿意度評分分析表 ................................................................96. 政 治 大. 表 5-19 綜合大學與科技大學空間機能構面滿意度 ..................................97. 立. 表 5-20 綜合大學與科技大學空間配置構面滿意度 ..................................97. ‧ 國. 學. 表 5-21 綜合大學與科技大學館員心理與生理構面滿意度 .......................98 表 5-22 綜合大學與科技大學安全性與資訊科技應用構面滿意度............98. ‧. 表 5-23 大學圖書館整體面積大小在空間機能構面滿意度 .......................99. sit. y. Nat. 表 5-24 大學圖書館整體面積大小在空間配置構面滿意度 .....................100 表 5-25 大學圖書館整體面積大小在館員心理與生理構面滿意度..........101. io. a. er. 表 5-26 大學圖書館整體面積大小在安全性與資訊科技應用構面滿意度. n. iv ................................................................................................................. 102 l. 表 5-27. n U engchi 館內部門規劃方式在空間機能構面滿意度 ................................103. Ch. 表 5-28 館內部門規劃方式在空間配置構面滿意度 ................................104 表 5-29 館內部門規劃方式在館員心理與生理構面滿意度 .....................105 表 5-30 館內部門規劃方式在安全性與資訊科技應用構面滿意度..........106 表 6-1 本研究之技術樹服務空間使用滿意度構面與指標.......................109. X.

(12) 圖目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37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48 圖 4-1 臺大圖書館組織圖 .............................................................................. 50 圖 4-2 政大圖書館組織圖 .............................................................................. 51 圖 4-3 師大圖書館組織圖 .............................................................................. 53 圖 4-4 清大圖書館組織圖 .............................................................................. 54 圖 4-5 A 館編目組空間配置圖 ....................................................................... 61 圖 4-6 B 館採編組空間配置圖 ....................................................................... 62. 政 治 大. 圖 4-7 C 館期刊組空間配置圖 ....................................................................... 63. 立. 圖 4-8 C 館西編與採訪區空間配置圖 ........................................................... 63. ‧ 國. 學. 圖 4-9 C 館中編區空間配置圖 ....................................................................... 64 圖 4-10 D 館採編組空間配置圖 ..................................................................... 64.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I. i n U. v.

(1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大學圖書館由於受到數位與網路科技影響,力求轉型以回應使用者不 斷改變的需求。近年來,有許多建築空間改革計畫,如資訊共享空間與學 習共享空間均是圖書館創新空間的發展。圖書館的館藏和讀者均會經年累 月的成長,因此也關係到館舍本身是否足夠容納不斷增加的館藏,以及是 否符合讀者的需求。王振鵠(2005)認為一座適合圖書館業務需要的機能性 建築有益於館務的推行;反之,一座不適用的館舍,勢必影響到圖書館的 運作與發展。由此可知,圖書館建築的發展與規劃,是具有其必要性與重 要性。. 治 政 圖書館建築是根據使用者需求來進行設計,不同的使用族群即有不一 大 立 樣的需求,而圖書館的使用族群主要為讀者和館員,讀者對於圖書館建築 ‧. ‧ 國. 學. 的需求是能夠提供閱覽、社交、以及舒適的休息空間;館員對於圖書館建 築的需求則是工作的動線是否符合工作流程、空間是否足夠典藏不斷增加 的館藏資源、以及工作空間是否舒適好用等;即使面對同樣的空間,立場 不同就會有不同的需求和想法,值得我們深入的探討。. n. er. io. sit. y. Nat. 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不斷的進步,圖書館也需隨著時代的改變而進 步。不論是在館藏資源、空間使用、組織部門等均發生改變,在館藏資源 的部分,從早期的紙本資源,到現在加入的電子資源,都是圖書館蒐羅的 al 範圍;在空間使用上,過去多半以典藏空間作為圖書館的革新概念,直至 v i n Ch 近幾年開始重視使用者空間,特別是在大學圖書館中規劃出學習共享空間 U i e h n c g 的概念;在組織部門中,技術服務部門發生的變化最大,因為圖書館的經 費縮減、編目外包、以及電子資源加入,使得圖書館技術服務部門有合併 與新增。 圖書館的工作主要可分成讀者服務與技術服務兩大部分,讀者是圖書 館的主要顧客群,因此在採購館藏、空間使用、推廣活動等都是以讀者運 用的角度去進行規劃設計。陳和琴(2012)提出圖書館技術服務通常被認為 是圖書館得以運作、發揮功能的所有幕後職責或服務,涉及館藏的徵集、 描述、處理與維護以供利用,與讀者多無直接的接觸。去年(2013 年),清 華大學學習資源中心新館落成,其結合了新科技與學習共享空間的概念於 新館中,目的是希望可以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並規劃許多具有特 色之空間,特別是利用聲響作為分區的主軸,讓學生可以兼顧「共學」和 「自學」。為了因應時代的新趨勢,清華大學學習資源中心提供給讀者一 1.

(14) 個與科技結合的共用空間,大學圖書館不在只是典藏圖書資源的地方,也 是可以提供社交的場所。讀者的需求是圖書館未來規劃的主軸,由此可以 看出圖書館讀者服務的部分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許多相關研究也希望能 了解讀者的想法與意見,進而作為圖書館修正與進步的參考。 陳和琴(2012)圖書館技術服務工作主要為採訪、編目、期刊及館藏管 理,其工作內容分別為:(1)採訪組:負責採購圖書館所需的館藏;(2)編目 組:負責將徵集到的館藏加以描述、整理、分類,以便於使用者進行檢索 取用;(3)期刊組:負責期刊之購買、催缺、續訂等作業;(4)館藏管理組: 負責徵集及編目後資料的加工及典藏。由此可看出圖書館作業的工作流程, 首先由採訪組將館藏購入館中,交由編目組將館藏整理分類,並製作索引 檔以便於讀者檢索,最後交由館藏管理單位進行館藏的加工與上架,期刊 組是一個較為特別的部門,可以獨立進行上述之作業流程,但近幾年的部 門改組,有些圖書館將期刊組併入採訪組中,統一進行購置處理。.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網際網路的加入,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讓圖書館使用者對圖書館的 服務有新的需求和期望。圖書館技術服務在近幾年也面臨幾項變革,分別 為:(1)數位出版:圖書館館藏不再限於紙本,還多加入了資料庫及電子館 藏;(2)新時代網路資源環境:圖書館必須要結合資訊與網路通訊科技,來 配合讀者的使用需求;(3)電子資源生命週期;(4)使用者需求發生改變:使 用者喜愛使用 Google 及社群網站來查找資料與進行互動,鮮少實際走進圖 書館中;(5)圖書館核心價值:過去圖書館是以文化典藏為其核心價值,現 今除了文化典藏之外,亦重視資訊服務與資訊素養。由上述可知,圖書館 技術服務漸漸的隨著資訊媒體及通訊設施而發生改變,進而有些圖書館因 al v 為人力的不足,而將編目作業外包給廠商進行處理,以增加工作效率,由 i n Ch 此可知,目前圖書館所面對的挑戰不僅僅是時代進步的改變,亦包括人力 engchi U 不足的難題。. n. er. io. sit. y. Nat. 雖然使用者的需求十分重要,但是館員在圖書館中所扮演的角色仍然 是無可取代的,因此在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中,需要去探討圖書館技術服 務變革之下,館員所需的空間是否亦有所改變;2008 年,香港城市大學圖 書館進行空間上的改造,其中新增資訊共享空間(Information Space)、學習 共享空間(Learning Commons)、多媒體及電子資源中心等,該校在有限的 空間中來調整圖書館的空間規劃,首波變動是將九龍塘總館的館藏由 70 萬減至 60 萬,紙本館藏所佔空間由 45%減至 40%;同時也透過整併櫃台 服務,將館員工作室與櫃台所佔空間由 25%減至 15%,使得整體的學習空 間則由 30%提升至 45%(吳英美、江芳俊、蘇秀娟、陳森豐,2009)。香港 城市大學圖書館將讀者使用空間擴大,增加學習共享空間的設置,並將特 藏品移至其他地方進行保存,且技術服務館員的空間相較於讀者的使用空 2.

(15) 間減少了 10%。在此個案中,可以發現支持圖書館運作的工作人員,其工 作空間並未受到重視,在空間規劃上的優先順序仍會以讀者作為優先考 量。 Edwards 和 Metcalf 認為,許多圖書館撥給工作人員的空間,常在讀者 空間與館藏資料空間飽和之前,先感到不足,而且工作人員常感擁擠,形 成不力於工作的環境(轉引自范豪英,2003)。范豪英(2003)分析圖書館工作 人員空間缺乏或規劃欠妥的原因為:(1)圖書館的建築規劃中,原有的工作 人員空間規劃,因圖書館成長快速,超出預估,以致形成空間不足;(2) 圖書館規劃小組未能掌握實際工作流程與空間需求,以至空間配置欠妥; (3)工作人員空間屬內部使用的範圍,在規劃時遭到過度壓縮;(4)工作空間 不足,影響所及是工作人員,關注者少;(5)自動化作業增加工作人員空間 需求。由此可知,目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空間並未受到重視與關注, 不良的工作環境有可能會影響到技術服務館員的工作表現。因此技術服務 人員工作空間,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江慧娟(2002)研究指出圖書館面臨人事精簡、經費短縮政策,圖書編 目作業多採外包作業,而編目作業外包的主要因素為:(1)改變成本結構、 降低編目成本;(2)人事經費緊縮、人力不足;(3)改善績效解決問題;(4) 市場競爭。另外,陳和琴(2012)也發現圖書館技術服務組織結構的改變, 包含合併採訪、編目及圖書館系統於一個單位;合併採訪與館際互借為一 個單位;合併期刊與電子資源為一個單位;將分館的技術服務統合為單一 集中化的技術服務部等等。新環境下的技術服務部門組織結構時有改變, 常常職位不是撤掉就是新創。圖書館技術服務館員常會被賦予新任務、重 al v 訂工作內容、派調至其他單位等,此外技術服務部門組織再造的情況十分 i n Ch 常見,常新增許多職責,包括數位方案、更多的電子書,特藏編目等。圖 engchi U 書館技術服務部門在數位時代的來臨下,因加入了許多電子資源的元素, 使得技術服務部門不僅在編制上有所調整,連工作項目均發生改變。這些 改變是否對技術服務的空間帶來調整與改變?而館員對於組織改變與資 訊科技的加入是否亦認為在空間也應有所調整?. n. er. io. sit. y. Nat. 就目前的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而言,近幾年尚未有人進行研究及 調查,不論是新館落成或是空間改造,均應對空間的使用情況進行評估, 以做為一種檢討與反省,因此需要透過一套公正且客觀的方式去評估該建 築和空間設計上使否有其不足或是值得改進之處,可以從用後評估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以及滿意度調查,來認識與了解圖書館使用者 對於空間需求是否被滿足?以及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各類型的圖書館具有不同的特色與讀者群,其中大學圖書館是最常與 3.

(16) 研究進行合作,因為大學圖書館的讀者群集中在學生、研究生、以及教師, 經常會有新的研究產出。大學圖書館又稱之為大學的心臟,且其所扮演的 角色是要支援教學與研究,以及協助學生學習;因此本研究將以大學圖書 館作為主要之研究對象。就目前大學圖書館現況而言,多半在技術服務人 員的工作空間鮮少有相關研究,讀者的使用需求固然重要,但館員作為提 供圖書館服務的重要角色,若沒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則會容易影響到 工作的進行。就目前技術服務空間現況而言,是屬於較不受到重視的一環, 且近幾年技術服務組織改變、電子館藏增加、以及資訊科技加入,圖書館 技術服務改變,其空間需求為何?空間使用經驗為何?期望透過本研究來 探討相關的議題,以作為技術服務人員工作空間規劃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治 政 在臺灣與圖書館技術服務人員工作空間之相關研究鮮少,但是近幾年, 大 立 許多大學圖書館在空間上有進行重新規劃及改建,因此圖書館的空間規劃 ‧ 國. 學. 與設計的議題又再度成為大家討論的話題,不僅在讀者的使用空間需要有 其巧思,技術服務人員的工作空間亦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探討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設計與空間需求的意涵與準則。 調查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設計與使用現況。 探討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使用與館員滿意度。 探討因應數位時代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需求的空間設計的策略。 a v. n. er. io. sit. y. Nat. 一、 二、 三、 四、. ‧.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分述如下:. i l C n h e n研究問題 第三節 gchi U. 依據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分別提出以下幾項研究問題: 一、 技術服務部門的工作流程為何?其動線規劃現況為何?技術服務空 間區域為何? 二、 技術服務空間設計的意義與內涵為何?其空間設計的要件為何? 三、 技術服務館員對工作空間需求為何?目前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 的動線規劃是否符合所需?不同區域、學校類型與工作內容的館員 技術服務空間有何不同?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館員對於目前的技術 服務空間是否滿意?滿意度如何? 四、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應如何規劃與設計?其策略為何?. 4.

(17)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Library) 根據我國〈大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標準〉,大學圖書館是以大學校院 教職員生為主要服務對象,負責蒐集教學及研究所需資料,以提供服務對 象圖書資訊服務,支援大學教學研究與推廣服務等活動,並適度開放給社 會大眾使用之設施(教育部,民 97)。 二、圖書館建築(Library Building) 吳可久(2012)界定「圖書館建築」是一種著重圖書館機能與使用性的 建築型態,該建築之主要功能為蒐藏圖書及資訊,並供特定讀者參考利用, 因此圖書館建築是一種適合使用者參與規劃設計的建築型態。. 政 治 大 三、圖書館空間規劃(Library 立 Space Planning). ‧. ‧ 國. 學. 林巧敏(1995)認為圖書館內部空間規劃關係著圖書館整體機能的運作 與功能的發揮,空間規劃的主要考慮因素,包括使用需求、運作流程,以 及良好的空間感。其中使用需求屬靜態因素,即藏書量、讀者人數、館員 人數及基本設備之空間需求。運作流程則屬動態因素,考慮讀者、資料與 館員動線,使讀者、資料與館員能達到相互間最理想的位置關係。而良好 的空間感則可提供開闊愉悅與澄心滌慮的感覺,亦可便於圖書館未來重新 調整空間的配置。. n. Ch. hi. en. er. io. sit. y. Nat. a. 四、圖書館空間設計(Library l Space Design). i n U. v. gc 建築設計階段中,需考量空間中不同使用族群的需求與使用方式。圖 書館空間設計需落實基於人因工程的通用設計,人因工程(Human Factor Engineering)是研究人和機器、環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結合,使設計的機 器和環境系統適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點,達到在生產中提高效率、安全、 健康和舒適目的的一門科學(黃世孟、圖書館建築編輯小組,2013)。Dahlgren、 Eigenbrodt、Latimer 和 Romero(2012)的研究中提到「空間設計」是根據使用 者對於空間的需求進行,因此圖書館需先了解每一空間有哪些使用者,而 使用者的需求為何?該空間可能進行的活動有哪些?該空間需要的大小 為何?和其他空間有沒有關連?這些有關連的空間視需要分離還是連結 在一起?以上全是需要考慮的空間設計項目。本研究定義圖書館空間設計 系主要依據使用者的需求與使用來設計圖書館空間。需從不同空間區域著 手,從一般規劃程序到各相關議題,如燈光、家具、資訊科技需求。圖書 館空間設計最重要的二項品質是功能性和彈性,另外 McDonald(2007)提到 5.

(18) 圖書館在建築規劃的十項原則,分別為:功能性、靈活適用、可及和親合、 多元運用、互動性、適宜研讀、適宜的環境空間配置、安全安穩、效率良 好、適合引進資訊科技。 五、技術服務(Technical Services) 吳瑠璃(1995)認為讀者服務是直接面對讀者的工作,如借還書、參考 諮詢、資訊檢索服務、指導利用圖書館等皆是;技術服務則是幕後的工作, 為讀者服務而做準備,如圖書資料的選擇、採訪、登錄、分類、編目等。 陳和琴(2012)認為資料的徵集、記錄、保存及流通等有關的技術性工作項 目以供顧客利用的服務即稱為技術服務。Evans(2011)主張技術服務的功能 有五項,分別為:確認(Identification)、選擇(Selection)、採訪(Acquisitions)、 組織(Organization)及準備(Preparation)。本研究定義為圖書館為支援讀者服 務、資訊服務與圖書館目標之技術與服務,包括圖書資訊的徵集、描述、 組織、處理與維護、館藏發展、圖書資料採訪、期刊採訪、編目、分類、 Metadata 等,不包括資料保存與維護。 六、技術服務部門(Technical Service Department). 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 廖又生(1995)認為技術服務部門可涵蓋採訪、分類、編目 3 個主要環 節。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技術服務部門不限於採訪組和編目組,亦包括 期刊組、數位典藏組、資訊系統組以及行政組,各圖書館對於上述的部門 會有不同的分配或是名稱,本研究則以此六個部門為主要的研究範圍。 《圖 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中,王梅玲(1995)認為採訪組主要任務除藉由 採購(Order)、交換與贈送(Exchange and Gift)等途徑徵集資料,並有四種重 al v i 要任務:(1)協助選擇圖書資料,(2)分配及控制預算,(3)協調圖書資料的 n Ch engchi U 採購與徵集工作,(4)提供徵集工作相關之資料與消息。編目組的描述是一 般具備三種功能:(1)分類與編目;(2)加工準備資料提供使用;(3)維護卡 片紀錄。期刊組工作包含期刊之採訪、編目、讀者服務與期刊管理等,一 般在圖書館常由採訪組兼負責期刊採訪,編目組兼負責期刊編目,與另設 期刊室專司期刊之陳列與閱覽,也有些圖書館集中所有期刊工作,專設期 刊部門負責所有期刊服務。政大圖書館的數位典藏組掌管數位典藏業務之 規劃與統籌、數位資源專案之開發及執行、數位典藏相關技術應用規劃與 系統管理、數位典藏與特藏推廣以及該校的機構典藏(國立政大圖書館, 2014);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的資訊系統組掌理圖書館資訊業務之規劃與執 行,圖書館自動化系統與線上服務之發展與維護,圖書館相關業務資訊系 統之開發與維護,特色數位資源及數位典藏系統之建置與維護,資訊與網 路設備之管理與維護,資訊教育訓練課程之規劃與執行(王梅玲、謝寶煖, 2014)。將技術服務部門常包括:採訪組、編目組、採編組、期刊組,資料. n. er. io. sit. y. Nat. 6.

(19) 保存與維護部門常隸屬於特藏組。 七、技術服務空間需求(Technical Service Space Need) Dahlgren & Eigenbrode(2012)中提到圖書館中空間需求與分配均有其 特定的功能,圖書館在進行空間翻新或重建時,需考慮未來擴展的可能性, 以及能提供使用者或工作者一個舒適的環境。圖書館的空間需求可以做為 現有空間使否有必要擴建的評鑑標準。若有擴建的必要,首先需考慮原本 的空間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擴增;如果是需要一個新設一個空間,則需 要評估哪一個地方適合進行,因此圖書館空間需求其實即是定義該館的服 務與資源以及未來發展的目標。本研究定義技術服務空間需求係技術服務 館員與工作人員工作時的需求,包括現在工作與未來工作的空間需求,可 做為空間設計與評估現有空間是否充足與工作適合的依據。技術服務空間 需求包括技術服務的空間區域、面積容量大小、位置、動線、家具設備、 資訊科技設備等需求,符合空間設計的功能性、彈性與良好品質原則。.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八、工作空間(Work Space). ‧. 賈馥茗(2000)認為在工作空間指在一個固定位置、站立或坐下工作時 所需要的必然空間。由於工作時常需用若干工具,必須有置放工具之處, 包括在工作空間內,有取用和置放的便利,與工作績效密切相關;同時且 須顧及應用工具者,即工作者的舒適與安全。工作空間含有物理狀況和人 體功能,包括直線長度、體積容量和活動範圍。以用桌椅工作約為例,一 桌一椅所占的空間,和椅子後移時可能需要的空間,都須計算在內。. n. er. io. sit. y. Nat. a. 九、動線(Traffic Pattern) l. Ch. engchi. i n U. v. 動線是指連接個機能空間之路線,由一個服務點移到另一個服務點的 路線,通常區分為讀者、資料及工作人員三種(蔡佳蓉,1997)。本研究則 以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館員所使用之工作空間中,最方便其工作流程進行 之設計。 十、滿意度(Customers Satisfaction) Kotler(1999)認為滿意度是指個人產生的愉悅或失望的程度,來自於對該產 品的特性以及使用結果的知覺與個人所產生的期望。本研究對於滿意度之 定義為技術服務館員對於其工作空間使用後的愉悅及失望程度表現,以及 是否有滿足其工作與對空間需求。. 7.

(20) 十一、用後評估(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用後評估(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是一種探究影響因素的研究,即 藉著使用結果(如使用者的反應)來討論造成現況的各種決策因素(方法、理 念或物件),其研究範圍廣及各種建築物和各類環境(陳格理、吳可久、圖 館建築編輯小組,2013)。陳格理(2012)認為圖書館進行的用後評估可以針 對服務規範、服務條件、服務設施(空間、設備、環境)、設計因素、使用 狀況、管理方式、發展結果等為列為評估主題,以使用者(讀者、館員、訪 客、行政人員)的反應進行評估研究。 十二、使用後評估(Using Evaluation) 使用後評估著重在利用評估準則探究問題的影響和原因,對讀者的服 務工作與讀者的使用行為關係密切,這一向受到圖書資訊學者的重視,其 中包括服務工作、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和服務條件等,而館舍環境的部分 則較少被提及,但仍屬於使用後評估的一部份(陳格理、吳可久、圖館建築 編輯小組,201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8. i n U. v.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探討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設計與規劃的意 義與內涵;調查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的功能、組織、工作流程與動線規劃 的現況;調查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需求與館員的滿意度;探討大學圖 書館技術服務的空間設計與規劃的策略;本章文獻探討將從大學圖書館建 築標準與發展開始談起,第二節將介紹大學圖書館內部空間設計,其中以 技術服務人員工作空間為探討之重點,第三節會介紹數位時代技術服務意 涵與功能,第四節技術服務的建築與空間相關研究,第五節將會介紹用後 評估之意涵與功能,並說明相關的研究。. 第一節 大學圖書館建築意涵與標準.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大學圖書館是大學的心臟,需支援學術研究、教學、學習等諸多項目, 因此其規劃理念與設計亦需隨著使用者的需求而發展進步。圖書館建築是 相當重視「機能性」之建築形態,每一項規劃與設計均有其意義與功能; 圖書館五律中提到「圖書館是一個成長的有機體」,由此可知,在圖書館 的建築規劃中,不能僅著眼當下,而需長遠規劃。以下將分成大學圖書館 建築的意涵及要件、大學圖書館建築發展及大學圖書館建築標準與規劃書 來說明。. sit. y. Nat. er. io. 一、大學圖書館建築的意涵及要件. a. n. v. i l C 隨著時代的需求不同,建築的價值也會有所改變,黃世孟(2013)發現 n hengchi U 傳統概念所謂好的建築是從構造(Construction)、機能(Function)、景觀 (Beauty)三面向來定義。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所謂好的建築則重視技術面 (Technology)、需求面(Human Need)、社會面(Sociology)三面向的定義。吳 可久(2012)對「圖書館建築」之定義為: 「是一種著重機能與使用性的建築 型態,該建築之主要功能為蒐藏圖書及資訊,並供特定讀者參考利用,因 此圖書館建築是一種適合使用者參與規劃設計的建築型態。」圖書館建築 的功能漸漸的朝向多元化和複合化的趨勢,從早期的僅提供龐大藏書的書 架空間,到現今除了典藏空間外,還要創造多處服務讀者的閱讀空間,由 此可知,圖書館建築會因為時代的改變以及使用者的需求而有不同的目標 與定義,就目前的而論,圖書館建築是要能涵蓋多種功能的空間,不必刻 板的限制空間的發展,需要以更開放的眼光來面對圖書館建築的新趨勢。 大學圖書館建築有許多的表現形態,會依據該校圖書館的使命、任務、 及使用者需求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建築方面的標準也會隨著各校的發展來 9.

(22) 制定;唯有在「建築物生命週期」的運行是相同的,任何一棟建築均需歷 經建築策劃、規劃、設計、施工、使用、更新或拆除、再利用的過程。設 計管理(Design management)是指「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策劃、規劃到設 計階段中,為提升建築品質的一切作為;營建管理(Construction management) 的定義與範疇清楚且明確,係指依據建築師完成的建築設計圖發包施工, 營造廠如圖施工、如期完工的一切作為;物業管理(Property management) 的範圍非常廣泛,涉及時間非常漫長(黃世孟,2013)。評鑑圖書館建築的 優劣,需重視建築物生命週期中,最花費成本的物業管理階段。 吳可久(2013)說明大學圖書館建築是重視機能與使用者需求來規劃與 設計,其所構成的要件包括:(1)基本需求:大學圖書館營運基準規定中, 對於大學、獨立學院及專科學校,因應學校功能差異而有不同空間及數量 之規定,其實是反應政府於有限經費資源分配理念下所產生的成果;(2) 位址選擇:大學圖書館建築常座落於校園空間之中心或重要節點位置,選 址考量因素除配合校園環境,尚有空間資源分配競合與決選機制,因此不 同的校園環境會有不同的用地選擇及動線規劃;(3)空間配置:大學圖書館 在空間配置上較公共圖書館具有均質性,人因工程與家具設計配置,也以 標準化及資訊科技之導入與應用為主;(4)用後評估:具體可分為空間別使 用後評估調查,以及內部裝修及家具之評估;(5)空間再造:圖書館的館藏 不斷的增加,藏書的空間也需隨之擴增,因此圖書館建築的更新利用與新 建需求均在此一部分討論;(6)建築構造與設施:大學圖書館著重資訊服務, 在設備自動化、智慧化與節能、網路科技應用與建築智慧化之理念、與節 能科技之導入與綠建築等均納入圖書館設計之中;(7)公共藝術:大學圖書 館建築之公共藝術近年漸獲重視,大學圖書館造型更替與演變則反映社會 al v i 需求與時代風格變遷,而顯得相當多元;(8)營建模式:因圖書館重機能使 n Ch 用,需要「使用參與」 ,因而要求圖書館員參與圖書館建築規劃設計工作, engchi U 建築計畫書與資訊溝通上均需進行規劃。.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二、大學圖書館建築發展 圖書館建築事業之發展,是以讀者對書之使用與管理者對讀者之關係 轉變。溯及上古時代書籍簡略、識字者甚少,圖書館以典藏保護珍貴典籍 為主;然而隨印刷術發展及教育開放,圖書館建築從原本著重收藏圖書之 建築物,逐漸演化成為開放圖書服務及冀求吸引讀者來訪之建築型態。讀 者閱覽書籍方式亦從中世紀修道院避龕式個人座位(Carrel)、誦經臺系統 (Lectern System),因應藏書量增加轉變成為書櫃系統(Stall System),更在 16 世紀有書櫃沿牆擺設之靠牆式系統(Wall System),19 世紀有閉架書庫與 開放閱覽區分開之圖書館,20 世紀則有麥克唐納(A. S. McDonald)提出模 矩化概念,而有連結書價配合柱位而成為藏書單元空間之圖書館型態出現。 10.

(23) 近年來圖書館建築大型化、單一管制口、開架閱覽、研究小間、自動化趨 勢及服務觀念下,對讀者權益有相當程度的提升(林光美、劉雅姿、劉美蘭, 2013)。 1900 年代以前校園中的圖書館、教室和行政中心是共用一棟建築,而 在 1900 年代以後,許多大學開始興建學校圖書館,學校圖書館成為獨立 的建築物,並具有固定的功能(張鼎鍾,民 79 年);1960 年代及 1970 年代 大學圖書館已經到了飽和的狀態,館員們面臨需要將館藏擴充占用到讀者 空間以及加入自動化系統於圖書館中,這樣的變革,使得圖書館的空間需 要進行重新的規劃,以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 大學圖書館建築早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就已受到重視,1960 年代興起 的圖書館建築熱潮,反映出各類型學術機構一時增加人口,造成更多使用 者,更多需求以及有更多研究人員使用的現象,因而必須增加其建築設備。 1976 年歐尼在其有關美國大學圖書館建築文章中,將大學圖書館建築分成 三個階段:(1)肇始階段:1900 年以前,當時圖書館大多與教室、行政部門 或其他單位共用一棟建築物;(2)發展階段:1900 到 1945 年左右,圖書館 成為獨立的建築物,設計上採富有歷史意味的風格,並配合固定的圖書館 功能;(3)戰後(指二次大戰)階段:避開了裝飾及紀念意味濃厚的建築風格, 而偏好富彈性的模矩式建築(張鼎鍾,民 79 年)。.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在 20 世紀初,許多在英國和美國的大學圖書館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 實體空間的部分,需要在不斷增加的館藏量與開放給教師與學生的空間中 取得平衡,但是「館藏淘汰」並非最好的處理方式。1970 年代,1980 年 al 代開始有了資訊科技的加入,例如:微電腦、CD-ROMs、錄影機等,圖書 v i n Ch 館要與科技進行結合成為此階段的焦點,不重視了學生與館員的使用空間。 U i e h n c g 1990 年代,科技不斷的進步,使用者可以透過網路獲取大量的資源,甚至 有人預測圖書館將會消失,這讓館方開始思考圖書館所存在的目的與提供 的服務,而且大學學生的人數不斷的增加,學校的教學方式也發生改變, 使得大學圖書館也需有新的變革,例如:圖書館是一個社交的場所。從 1990 年代的發展,可以看出大學圖書館在這 10 年中會有顯著的發展,大家開 始重視圖書館空間的發展與規劃,因為數位資源的加入,圖書館更要發展 出一個可以吸引學生使用學習的空間,更要與學校各個科系建立密切的關 係,所以有了共享空間的概念,目的就是要提供學生有團體討論的空間 (Sarah Childs, Graham Matthews & Graham Walton, 2013)。 到 20 及 21 世紀,各國大學圖書館也為時代的更替,進行館舍更新; 根據英國大學與國立圖書館協會(Society of College, National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簡稱 SCONUL)圖書館館舍建築資料庫的統計數據,1995 年至 11.

(24) 2006 年間完成的大學圖書館新建、擴建與整建工程計畫數量仍多;美國 Scott Bennett 在 2005 年的報告中,估算過去十年間花費在新建及整建大學 圖書館的費用,每年約有五億美元;法國於 2000 年,完成 30 萬平方公尺 大學圖書館舍;臺灣在 1996 年之後,有多所規模甚大的大學圖書館陸續 竣工啟用,如:淡江大學、交通大學、臺灣大學、成功大學、文化大學、 嘉義大學、中興大學、暨南大學等(范豪英,2007)。 總結而論,大學圖書館是需要隨著時代的腳步發展,並在校園中提供 給教師與學生合適的服務。早期的大學圖書館是典藏為主,現今的圖書館 不能再只是被動的保存館藏,需要主動的提供服務,不僅僅是在讀者使用 的空間範圍有做出改善,技術服務所需的空間也需要有所進步,但多數的 研究均以讀者服務空間或是圖書館典藏空間為研究主題,較少討論到技術 服務的空間規劃與設計。新時代的圖書館技術服務發展出新的編目規則、 採購模式及電腦設備等,都應該被列入大學圖書館空間規劃的討論之中。. 立. 政 治 大. 三、大學圖書館建築標準與計畫書. ‧ 國. 學. ‧. 大學圖書館常座落於校園的主要區位,其規模隨館藏量增加不斷膨脹, 近年更伴隨多元活動與資訊科技應用,而發展出諸多複合化功能。吳明德 指出,館藏是大學圖書館存在的命脈,因此在建築規劃時,館藏空間的規 劃應當視為最重要的項目,而館藏內容的不同亦會影響空間的需求與配置, 所以了解圖書館館藏發展的問題,實有助於大學圖書館建築的規劃。可依 據大學圖書館營運要點<草案>,根據學生人數、教師人數、學系數目等 因素,推算所需的最低標準空間,此外,還必須考量館藏的每年成長率, al 大學圖書館館藏每年成長率應達 3%以上,且預留 30v 年的成長空間是一般 i n Ch 圖書館在規劃空間遵循的原則。大學圖書館閱覽席位的多寡則需考慮讀者 U i e h n c g 類型、館藏設備、教學方法等影響席位使用率的因素。國內「大學暨獨立 學院圖書館標準草案」中建議,閱覽席位與學生人數比,為每三至五位大 學生設一席,每二至三位研究生設一席,並得是需要設置若干研究小間(吳 可久,2013)。. n. er. io. sit. y. Nat. 蔡佳蓉(1997)的研究中提到圖書館的空間可略分為可支配空間及不可 支配空間兩大類;可支配空間又稱機能性空間,乃是配合圖書館使用目的 而設計之空間,如典藏空間、閱覽空間、工作空間、特殊用途空間、會議 空間等。不可支配空間又稱非機能性空間,係指其他非因應圖書館使用目 的之空間,如儲藏室、樓梯、走道、廁所、機電空間,通常以不超過建築 面積的 25%為原則。 目前臺灣有關建築標準,僅有民國 84 年的《公共圖書館建築設備》 12.

(25) 標準之訂定,其內容提及行政與技術服務空間是平均每一人工作空間所需 14 平方公尺,而工作場所數是根據工作內容技工作量而定,其計算公式為: 館員工作場所數×14(平方公尺)。日本建築學會所制定《建築設計資料集成》 (2000)的相關規定中,採編使用面積每工作人員不宜小於 10 平方公尺。加 拿大安大略圖書館在其 Ontario Public Library Guidelines 第五版(2010)中, 有提到館員空間是以總人口數計算,每 2000 位讀者應配有一位館員,平 均每位館員需用到 16.3 平方公尺(175 平方英尺),包括工作站、讀者服務 櫃台、出納區、休憩區、置物區等,其計算公式為:16.3 平方公尺(175 平 方英尺)×(2000/總人口數)。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簡稱 IFLA)(2007)對於館員的工作空間亦有其標準,編目 組及採訪組為以每位全職館員需有 15 平方公尺,庫房則為每位全職館員 需有 15 至 20 平方公尺,多媒體系統的機器及設備是每一台機器需 4 至 7 平方公尺,行政組為每位全職館員需有 10 至 12 平方公尺,工讀生的工作 空間則是每位工讀生需有 5 至 6 平方公尺,公共空間的部分包括廁所、休 息室、員工訓練室,其可分成員工數(包括全職館員數及工讀生數)15 人以 上及 15 人以下,前者為每位員工所需 7 平方公尺,後者為每位員工需 6 平方公尺。由此可知,大學圖書館建築的標準,會因為不同學校圖書館的 使命、任務、及使用者需求而有不同的規劃設計,因此有關大學圖書館建 築相關的標準,均是提出一個參考值,讓各校可以做為制定標準之方向, 並無強制效力。.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io. sit. y. Nat. n. er. 圖書館在進行建築計劃時,需先明確的定位建築的需求與發展,對於 al v 圖書館建築而言,黃世孟(2013)在《圖書館建築》一書中定義的建築計畫 i n Ch 書是指圖書專業者擬向政府機構或民間業主,提出一份建築方案的資料內 engchi U 容;狹義的建築計畫書係建築設計條件書,一般作為公告徵選建築師的書 面資料,內容包含敘明圖書館建築空間(面積)規模、需求空間的設備與用 途、機能、空間布局位置關係、館員與讀者人員動線等注意事項。 圖書館建築計畫書可以作為館方、建築師與設計方的溝通依據,周群 芳(2003)認為一份好的圖書館計畫書,其作用可達到以下四點:(1)館長可 據此,將規劃需求清楚地與相關人員溝通;(2)可鼓勵館員、委員會了解問 題並提出可能解決辦法;(3)圖書館可依據計畫書評估設計成果;(4)圖書館 建築計畫書說明設計範圍和內容,傳達了館員和使用者對圖書館在營運、 管理與服務上的期望,同時提供設計師據以作為規劃的指引。在圖書館建 築規劃階段,計畫書是建築師對圖書館的承諾及目標,亦是圖書館建築所 要遵循的準則。 13.

(26) 第二節 大學圖書館空間設計 建築與空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一棟建築物中包含了許多空間的設 計與規劃,結合了不同的功能與使用目的,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進而滿 足人們各樣的需求。大學圖書館建築中的內部空間設計,也是為了能提供 給讀者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並支援母機構的研究與教學,因此本節將探 討大學圖書館的內部空間規劃與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館員空間。 一、圖書館空間規劃與設計 在《IFLA library building guidelines: Developments and reflections》一 書中,McDonald(2007)提到下列圖書館在建築規劃上應注意的十項原則: (1)功能性好:空間的利用能夠發揮良好效益,不只當前運作良好,而且可 長可久;不但易於使用,而且營運上具有經濟性。(2)靈活適用:具有可以 彈性運用的空間安排,必要時可以容易地進行空間利用的改變。(3)可及和 親合:讓圖書館也能成為一個社交空間,能夠吸引讀者前來,易於使用而 可鼓勵推動使用者獨立地、充分地使用圖書館。(4)多元運用:提供可進行 學習、研究、教學、休閒娛樂等不同使用目的之空間,而且為各種不同型 態的資料媒體,分別打造適用的空間。(5)互動性:需要使圖書館內部的各 種配置與設備,組織良好,以促進使用者與各種服務、相關服務人員、設 備器材等的接觸互動。(6)適宜研讀:高品質的人性化空間與良好的氣氛, 能夠誘發使用者前來的動機,也可以給予使用者各種靈感,是所謂能夠提 供使用者研讀與思考的優質環境。(7)適宜的環境空間配置:為人與電腦設 al 備器材規劃適宜可用而且舒適的空間。(8)安全安穩:不論對人、館藏、設 v i n Ch 備、資料、建築體本身,都需要作可以保障其安全穩妥的規劃。(9)效率良 U i e h n c g 好:空間的利用、人員配置、營運作業等,均應達到高度的經濟效能。(10) 適合引進資訊科技:不論使用者或館內工作人員的工作空間,需要能夠使 其可彈性地納入所需要的資訊科技設備(轉引自洪淑芬,201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Oldenburg(1989)在《The Great Good Place》一書中,提出一個「第三 地」的概念,其表示人們除了在家中與工作之外,還會有第三地是作為社 交的場所。Eigenbrodt (2013)將 Oldenburg 所提出的「第三地」融入圖書館 中,把圖書館作為一個可以讓讀者進行社交的場所,進而提出七個項目作 為圖書館在空間規劃上所需達到的目標,分別為:(1)美好的地方(The Great Good Place);(2)相遇的地方(Meeting Place);(3)神聖的地方(Sacred Space); (4)自治的空間(Communal Space);(5)社交的空間(Societal Space);(6)學習 的空間(Learning Space);(7)實體和數位的空間(Physical and Digital Spaces)。 圖書館的未來發展將是一個多元化的空間整合,不僅限於藏書的理念,也 14.

(27) 將成為讀者可以進行學習、社交、以及體驗數位科技的地方,由此可知, 讀者的空間發生了重大的變革,館員的空間也將隨著時代的變革而有新的 規劃方式。 總結而論,目前不論是何種類型之圖書館,對於館員的工作空間規劃 與設計並未有相關的說明,多半著重在讀者使用的空間,Metcalf(1965)曾 提出圖書館館員工作空間不當處理遠在讀者和資料之上;因此,工作環境 不良有可能會影響到館員工作的效率與表現,時代的演進,除了讀者的空 間需要改進,技術服務的空間也需要有所變革,亦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二、圖書館空間需求 圖書館服務主要可分成讀者服務與技術服務,而讀者服務所需的空間 主要是以使用者為主,有許多的期刊論文在讀者空間有進行探討;而技術 服務的空間則是工作人員使用的空間及圖書典藏的空間,關於前者的相關 研究甚少,後者的討論與分析較多。.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民國 94 年的《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鑑》對於全國大專校院圖書館建築 面積有進行問卷調查,共有 134 所學校回覆,根據其統計結果顯示,在民 國 93 年讀者使用面積占了全館的 48%;書庫區占全館的 37%;館員使用 面積占全館的 8%;會議展覽區占全館 7%。民國 95 年的《中華民國圖書 館年鑑》對於全國大專校院圖書館建築面積有進行問卷調查,共有 150 所 學校回覆,根據其統計結果顯示,在民國 94 年讀者使用面積占了全館的 42.81%;書庫區占全館的 29.29%;館員使用面積占全館的 7.13%;會議展 覽區占全館 6.4%。民國a96 年的《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鑑》對於全國大專校 iv l C 院圖書館建築面積有進行問卷調查,共有 152 所學校回覆,根據其統計結 n h e n g c h i U42.25%;書庫區占全館的 果顯示,在民國 95 年讀者使用面積占了全館的 28.24%;館員使用面積占全館的 7.5%;會議展覽區占全館 5.54%。由此可 知,大專校院圖書館的空間分配主要是以讀者使用及書庫為主,因此在空 間規劃與設計上也著重於這兩部分,館員的使用空間未獲得重視。. n. er. io. sit. y. Nat. 圖書館中空間需求與分配均有其特定的功能,因此若要統一而論是十 分困難的,但圖書館在進行空間翻新或重建時,需考慮未來擴展的可能性, 以及能提供使用者或工作者一個舒適的環境。隨著時代的演進,圖書館不 再只是一個提供與典藏資源的地方,其在資訊科技上遭受極大的挑戰,作 為一個重要的公共空間,因此圖書館也需要隨著時代趨勢而轉型。 Dahlgren、Eigenbrodt、Latimer、以及 Romero (2012)的研究中提到圖 書館的空間需求可以做為現有空間使否有必要擴建的評鑑標準。若有擴建 的必要,首先需考慮原本的空間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擴增;如果是需要 15.

(28) 一個新設一個空間,則需要評估哪一個地方適合進行;不論是哪一種,都 會影響資金的運用。圖書館應該要盡可能的滿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已提 供完善的社會服務,舉例來說,若社區民眾有大量的電腦使用需求,圖書 館則需要規劃一個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電腦使用空間。因此圖書館空間需 求其實即是定義該館的服務與資源以及未來發展的目標。而技術服務的空 間需求包括空間大小、空間配置、動線安排、家具設備與光線、資訊科技 的融入、以及公共空間。 范豪英(2000)的研究提出三個圖書館館員工作空間的問題,其一為工 作人員在普通辦公桌前處理收發、新書加工或寄贈資料打包等業務,桌面 與座椅高低均不合工作需要,以致坐姿不適,站姿不適;其二為工作人員 擠在一間噪雜的辦公室中,有人接聽電話,有人在網路上擬訂購書單,有 人在與廠商面洽,交談要提高分貝才能達到溝通效果,提高音量卻又干擾 其他人工作;其三為工作人員無特定空間可用,盤踞在參考室或期刊是一 隅,進行加工、修補或期刊裝訂的準備工作直接影響到讀者可利用的空間。 由此可以發現,圖書館館員的工作空間仍有許多需要改進與修正的地方, 若希望能有好的工作效率,一個優良的工作空間和環境也是重要的影響因 素。.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Cohen & Cohen (1979)提及有提供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內部空間標準,其. n. er. io. sit. y. Nat. 認為每位工作人員基本的空間需求為 4.65 平方公尺,但若要加上書車、走 道、影印機、掃描機、卡片目錄等的擺放及移動空間,平均工作人員應該 要有 9.29 平方公尺。Metcalf(1965)對館員的工作空間亦有相關的說明,在 技術服務館員工作空間的部分,其認為採訪組館員包括負責選擇、訂購、 al v 平方公尺,主管 驗收、交換贈送的館員,每位工作空間至少 9.290~11.613 i n Ch 則可再增加 2.323~4.645 平方公尺的空間;編目部門以每位館員 11.613 平 engchi U 方公尺為最少,但 13.935 平方公尺較理想,尤其是在常有研究計畫或交換 贈送資料較多的圖書館;此外還需加上分類和整理圖書資料所需的大桌子, 放置參考工具書的書架、終端機、影印機、印卡機等設備所需空間,總括 起來每位館員應有 16.258 平方公尺較充裕,而大學圖書館中常雇用很多工 讀生,每人至少應有 4.645 平方公尺的空間。 張瑪龍(1999)界定館員是指提供館員行政、資料處理及提供讀者服務 所需各種相關作業空間。由於各校分組方式不同,名稱相同之各組作業內 容也可能不同。可彙整成為「技術服務」 、 「讀者服務」 、 「行政」 、 「館員資 訊科技相關空間」四大類組空間:(1)技術服務空間:從事採訪、編目與資 料加工處理及其相關周邊作業之館員空間為主,各館之編目、採購、期刊 三組屬於此類;(2)讀者服務空間:讀者服務作業係直接接觸使用者的各項 活動,包括流通管理、參考與推廣服務、與空間管理三大類;(3)行政空間: 16.

(29) 包括館長、副館長、行政、總務、庶務、會議等空間;(4)館員資訊科技相 關空間:屬於一般讀者無法直接接觸之資訊科技設施及相關作業空間,主 要由電腦主機、檔案空間、電池/不斷電系統、以及資訊管理維修組員空間 組成;由於各館員作業之桌上型個人電腦設備與作業空間緊密結合,故計 入各館員作業空間內。根據上述,技術服務空間範圍包括編目組、採購組、 期刊組以及系統組,前三者均是屬於圖書館技術服務的一環,而系統組主 要是負責全館的自動化系統、機房及電腦設備之維護,因此將此部份歸類 至技術服務當中。 現今是一個資訊化的時代,大多數的圖書館技術服務人員均是使用電 腦及網路進行工作,辦公室中的家具設備均會影響到技術服務人員的工作 效率,目前圖書館中館員的工作空間均會利用屏風或隔板做區隔,製造出 個人的工作空間以便館員進行工作,使得館員有較多的隱私權,並能吸取 部分的噪音,營造出舒適整齊的工作環境。胡歐蘭與陳曉理(1999)的研究 指出不論是讀者服務或是技術服務的家具,均需依照一套選擇原則來進行 購置,分別為:(1)專業實用性:應充分發揮圖書館之各項服務功能;(2) 規格標準化:設備應力求標準化;(3)符合經濟原則:圖書館家具設備應要 耐用堅固,尤以使用頻率高之設備為主,例如:書車;(4)符合人體工學原 則:選用之設備要符合人體工學,設備之布置應考慮延展空間。.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根據資料整理後可以得知技術服務各部門的空間配置分別為:(1)採訪 組:主要處理購書,當紙本館藏購入之後優先進行選書處理的地方,該空 間包括圖書採購區、視聽資料採購區、電子資源採購區、書架書庫、交換 及贈送處理書庫;(2)編目組:主要進行編目和分類,將館藏建置書目紀錄, al v 其空間包括原始編目區、抄錄編目區、館藏加工區、編目工具擺放區、委 i n Ch 外編目區、書庫;(3)期刊組:主要工作室期刊之採訪、編目、讀者服務與 engchi U 期刊管理等,其空間包括期刊採購、期刊編目、書架書庫,參見下表。 表 2-1 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空間區域 技術服務部門 空間範圍 圖書採購區、視聽資料採購區、電子資源採購區、 採訪組 書架書庫、交換及贈送處理書庫、期刊採購 中文編目、西文編目、博碩士論文編目、館藏加 編目組 工區、編目工具區、委外編目區、書庫、目錄 期刊組 期刊採購、期刊編目、書架書庫 公共區域 會議區、參考工具區、影印機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本研究所認定之技術服務部門包括採訪組、編目組、採編組、以及期 17.

(30) 刊組,近幾年加入了數位科技,使得許多人認為圖書館的自動化設備可以 取代人力,因此精簡了技術服務的組織部門,例如採訪與編目的合併,或 是期刊組併入採訪組,早期對於館員們的工作空間規劃與標準,不一定完 全符合現在的需求,因此需要透過進一步的研究與了解來面對此一議題。. 第三節 技術服務功能與組織 圖書館中的工作可區分成讀者服務與技術服務兩部分,讀者服務可說 是圖書館對外的門面,而技術服務則屬於幕後的工作。近幾年科技快速發 展,圖書館為了因應時代的趨勢,不斷的力求創新與改進,不僅僅是在讀 者服務上的追求,圖書館技術服務也跟著有新的改變,因此,本節將以技 術服務為主軸,探討技術服務的意義、技術服務的組織部門、與技術服務 的功能。 一、技術服務的意義.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中,吳瑠璃(1995)認為讀者服務是直 接面對讀者的工作,如借還書、參考諮詢、資訊檢索服務、指導利用圖書 館等皆是;技術服務則是幕後的工作,為讀者服務而做準備,如圖書資料 的選擇、採訪、登錄、分類、編目等。. y. Nat. n. er. io. sit. 技術服務(Technical Services)一詞源自柯尼於 1939 年發表之論文,首 次提及技術服務與技術處理單元須包括採訪與處理功能,進而引發對此的 探討,至 1956 年美國圖書館學會成立資源與技術服務委員會(Resources and al v i Technical Services Division),自此確立技術服務部門的地位,並普遍採用 n Ch 此名詞(王梅玲,1997)。過去有專家學者對技術服務一詞提出不同的看法, engchi U 像是 Tauber(1953)認為技術服務(Technical Services)這個詞彙之所以使用 「技術性(Technical)」稱之,主要是因為某些操作是離開讀者服務櫃台並 且遵照某些規範(Codification)應用技術之故;在 40 年後,Intner 及 Fang 於 1991 年指出 Tauber 的說法不適用於現代圖書館環境,因為讀者服務也會 用到技術、也有某種規範,所以她們認為職責上沒有與讀者大眾進行互動, 為技術服務一個較具辨識性的特徵,另一項特徵為技術服務把焦點放在 「圖書資料」 ,而非「圖書資料的使用者」 ,技術服務關注於圖書資料的準 備、處理、維護及所有相關管理活動(陳和琴,2012)。 總結而論,技術服務即是指圖書館的幕後工作,由館員對於館藏進行 採購、編目、分類、上架等一系列的工作,與讀者的互動較少,此外,因 數位科技的加入,圖書館電腦系統的維護以及數位典藏的建制也屬於技術 服務的範疇。 18.

(31) 二、技術服務的功能 Evans(2011)指出技術服務的功能有九項,包括:(1)識別(Identification), 查找值得收藏的館藏;(2)選擇(Selection),決定館藏的購置;(3)採購 (Acquisitions),徵集館藏;(4)組織(Organization),為館藏編訂索引及編製 目錄以資利用;(5)準備(Preparation),為館藏進行貼標籤及裝訂等圖書加工, 以利儲存及檢索;(6)儲存(Storage),要考慮及計算典藏品的使用年限,讓 使用者和館員可以方便取得資源;(7)解釋(Interpretation),幫助使用者找到 其所需的資源;(8)利用(Utilization),提供空間和設備讓使用者和館員有效 率的使用館藏資源;(9)傳播(Dissemination),建立系統讓使用者可以在館 外使用資源。不過圖書館技術服務的功能主要著重於前五項。 由前述可以了解技術服務十分依賴人力,但自從線上公用目錄出現, 資訊科技以普遍應用於圖書館,圖書館具發生許多技術上之改變(王梅玲, 1994)。李素美(2000)認為在 21 世紀以後,由於 WeB4.0 的興起,促進網路 社群自我意識的快速提升,更為網際網路灌注一股新生的力量。影響圖書 館技術服務發展的最大因素是資訊媒體及通訊技術的轉變,自從網際網路 的興起,筆電及行動裝置(mobile device)的普遍使用,新型資訊格式的推出 及資訊的數位化,引發圖書館使用者新的資訊需求,為了因應新世代的發 展,圖書館技術服務出現了新的發展,例如:讀者主導購書計畫(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簡稱 PDA)、新的圖書館目錄設計、網路整合規模資 源發現服務(Web Scale Discovery Service)、雲端電腦的應用、新的編目規 則、主題分析工具與知識組織系統、合作館藏管理及分散的館藏管理模式 等。.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al. n. v i n Ch 總結而論,早期的圖書館技術服務館員是在後端默默耕耘的人,而新 U i e h n c g 世代的技術服務館員為了順應時代的變革,有了不一樣的意義。像是早期. 圖書的採購是全權由圖書館採編人員處理,現在則提出由讀者來主導的購 書計畫,讓圖書館在購買館藏資源時,有更大的彈性。尤其重要的部份是 在編目規則上的轉變,過去的館藏資源多以紙本為主,但時代與科技的進 步,發展出電子書、電子期刊與資料庫,館藏資源的類型不在侷限於實體 的部分,因此編目規則也須有所更新,進而提出書目記錄功能要件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簡稱 FRBR)的概念及資 源描述與檢索 (Resources Description and Access,簡稱 RDA)。在圖書館學 五律中提到,圖書館是一個成長的有機體,理應順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 進,由圖書館的技術服務發展趨勢來看,圖書館是必須走在前端,並提供 給讀者更優質的服務。. 1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research result indicates that among the three constructs of website service, general service and technical service, website service and general service have shown high

Thus, this study argued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KIBS through evolution of local innovation system first; and then, this study analyzed interaction between technical firms and

In this study the GPS and WiFi are used to construct Space Guidance System for visitors to easily navigate to target.. This study will use 3D technology to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investigate the geometric design of curvic couplings and their formate grinding wheel selection, and discuss the geometric

The prevalence of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is making the study of In-service student satisfaction very important.. This study aims at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 satisfaction

Methodologies used in this study comprise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questionnaires, which investigate customers’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 of servic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whether the service quality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services and whether the

The research works are (1) make out the strategic model, (2) make out the technical code of landfill mining and its reclamation, (3) make out the technical code for surve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