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名詞解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Library)

根據我國〈大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標準〉,大學圖書館是以大學校院 教職員生為主要服務對象,負責蒐集教學及研究所需資料,以提供服務對 象圖書資訊服務,支援大學教學研究與推廣服務等活動,並適度開放給社 會大眾使用之設施(教育部,民 97)。

二、圖書館建築(Library Building)

吳可久(2012)界定「圖書館建築」是一種著重圖書館機能與使用性的 建築型態,該建築之主要功能為蒐藏圖書及資訊,並供特定讀者參考利用,

因此圖書館建築是一種適合使用者參與規劃設計的建築型態。

三、圖書館空間規劃(Library Space Planning)

林巧敏(1995)認為圖書館內部空間規劃關係著圖書館整體機能的運作 與功能的發揮,空間規劃的主要考慮因素,包括使用需求、運作流程,以 及良好的空間感。其中使用需求屬靜態因素,即藏書量、讀者人數、館員 人數及基本設備之空間需求。運作流程則屬動態因素,考慮讀者、資料與 館員動線,使讀者、資料與館員能達到相互間最理想的位置關係。而良好 的空間感則可提供開闊愉悅與澄心滌慮的感覺,亦可便於圖書館未來重新 調整空間的配置。

四、圖書館空間設計(Library Space Design)

建築設計階段中,需考量空間中不同使用族群的需求與使用方式。圖 書館空間設計需落實基於人因工程的通用設計,人因工程(Human Factor Engineering)是研究人和機器、環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結合,使設計的機 器和環境系統適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點,達到在生產中提高效率、安全、

健康和舒適目的的一門科學(黃世孟、圖書館建築編輯小組,2013)。Dahlgren、

Eigenbrodt、Latimer 和 Romero(2012)的研究中提到「空間設計」是根據使用 者對於空間的需求進行,因此圖書館需先了解每一空間有哪些使用者,而 使用者的需求為何?該空間可能進行的活動有哪些?該空間需要的大小 為何?和其他空間有沒有關連?這些有關連的空間視需要分離還是連結 在一起?以上全是需要考慮的空間設計項目。本研究定義圖書館空間設計 系主要依據使用者的需求與使用來設計圖書館空間。需從不同空間區域著 手,從一般規劃程序到各相關議題,如燈光、家具、資訊科技需求。圖書 館空間設計最重要的二項品質是功能性和彈性,另外 McDonald(2007)提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圖書館在建築規劃的十項原則,分別為:功能性、靈活適用、可及和親合、

多元運用、互動性、適宜研讀、適宜的環境空間配置、安全安穩、效率良 好、適合引進資訊科技。

五、技術服務(Technical Services)

吳瑠璃(1995)認為讀者服務是直接面對讀者的工作,如借還書、參考 諮詢、資訊檢索服務、指導利用圖書館等皆是;技術服務則是幕後的工作,

為讀者服務而做準備,如圖書資料的選擇、採訪、登錄、分類、編目等。

陳和琴(2012)認為資料的徵集、記錄、保存及流通等有關的技術性工作項 目以供顧客利用的服務即稱為技術服務。Evans(2011)主張技術服務的功能 有五項,分別為:確認(Identification)、選擇(Selection)、採訪(Acquisitions)、

組織(Organization)及準備(Preparation)。本研究定義為圖書館為支援讀者服 務、資訊服務與圖書館目標之技術與服務,包括圖書資訊的徵集、描述、

組織、處理與維護、館藏發展、圖書資料採訪、期刊採訪、編目、分類、

Metadata 等,不包括資料保存與維護。

六、技術服務部門(Technical Service Department)

廖又生(1995)認為技術服務部門可涵蓋採訪、分類、編目 3 個主要環 節。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技術服務部門不限於採訪組和編目組,亦包括 期刊組、數位典藏組、資訊系統組以及行政組,各圖書館對於上述的部門 會有不同的分配或是名稱,本研究則以此六個部門為主要的研究範圍。《圖 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中,王梅玲(1995)認為採訪組主要任務除藉由 採購(Order)、交換與贈送(Exchange and Gift)等途徑徵集資料,並有四種重 要任務:(1)協助選擇圖書資料,(2)分配及控制預算,(3)協調圖書資料的 採購與徵集工作,(4)提供徵集工作相關之資料與消息。編目組的描述是一 般具備三種功能:(1)分類與編目;(2)加工準備資料提供使用;(3)維護卡 片紀錄。期刊組工作包含期刊之採訪、編目、讀者服務與期刊管理等,一 般在圖書館常由採訪組兼負責期刊採訪,編目組兼負責期刊編目,與另設 期刊室專司期刊之陳列與閱覽,也有些圖書館集中所有期刊工作,專設期 刊部門負責所有期刊服務。政大圖書館的數位典藏組掌管數位典藏業務之 規劃與統籌、數位資源專案之開發及執行、數位典藏相關技術應用規劃與 系統管理、數位典藏與特藏推廣以及該校的機構典藏(國立政大圖書館,

2014);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的資訊系統組掌理圖書館資訊業務之規劃與執 行,圖書館自動化系統與線上服務之發展與維護,圖書館相關業務資訊系 統之開發與維護,特色數位資源及數位典藏系統之建置與維護,資訊與網 路設備之管理與維護,資訊教育訓練課程之規劃與執行(王梅玲、謝寶煖,

2014)。將技術服務部門常包括:採訪組、編目組、採編組、期刊組,資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保存與維護部門常隸屬於特藏組。

七、技術服務空間需求(Technical Service Space Need)

Dahlgren & Eigenbrode(2012)中提到圖書館中空間需求與分配均有其 特定的功能,圖書館在進行空間翻新或重建時,需考慮未來擴展的可能性,

以及能提供使用者或工作者一個舒適的環境。圖書館的空間需求可以做為 現有空間使否有必要擴建的評鑑標準。若有擴建的必要,首先需考慮原本 的空間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擴增;如果是需要一個新設一個空間,則需 要評估哪一個地方適合進行,因此圖書館空間需求其實即是定義該館的服 務與資源以及未來發展的目標。本研究定義技術服務空間需求係技術服務 館員與工作人員工作時的需求,包括現在工作與未來工作的空間需求,可 做為空間設計與評估現有空間是否充足與工作適合的依據。技術服務空間 需求包括技術服務的空間區域、面積容量大小、位置、動線、家具設備、

資訊科技設備等需求,符合空間設計的功能性、彈性與良好品質原則。

八、工作空間(Work Space)

賈馥茗(2000)認為在工作空間指在一個固定位置、站立或坐下工作時 所需要的必然空間。由於工作時常需用若干工具,必須有置放工具之處,

包括在工作空間內,有取用和置放的便利,與工作績效密切相關;同時且 須顧及應用工具者,即工作者的舒適與安全。工作空間含有物理狀況和人 體功能,包括直線長度、體積容量和活動範圍。以用桌椅工作約為例,一 桌一椅所占的空間,和椅子後移時可能需要的空間,都須計算在內。

九、動線(Traffic Pattern)

動線是指連接個機能空間之路線,由一個服務點移到另一個服務點的 路線,通常區分為讀者、資料及工作人員三種(蔡佳蓉,1997)。本研究則 以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館員所使用之工作空間中,最方便其工作流程進行 之設計。

十、滿意度(Customers Satisfaction)

Kotler(1999)認為滿意度是指個人產生的愉悅或失望的程度,來自於對該產 品的特性以及使用結果的知覺與個人所產生的期望。本研究對於滿意度之 定義為技術服務館員對於其工作空間使用後的愉悅及失望程度表現,以及 是否有滿足其工作與對空間需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十一、用後評估(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用後評估(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是一種探究影響因素的研究,即 藉著使用結果(如使用者的反應)來討論造成現況的各種決策因素(方法、理 念或物件),其研究範圍廣及各種建築物和各類環境(陳格理、吳可久、圖 館建築編輯小組,2013)。陳格理(2012)認為圖書館進行的用後評估可以針 對服務規範、服務條件、服務設施(空間、設備、環境)、設計因素、使用 狀況、管理方式、發展結果等為列為評估主題,以使用者(讀者、館員、訪 客、行政人員)的反應進行評估研究。

十二、使用後評估(Using Evaluation)

使用後評估著重在利用評估準則探究問題的影響和原因,對讀者的服 務工作與讀者的使用行為關係密切,這一向受到圖書資訊學者的重視,其 中包括服務工作、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和服務條件等,而館舍環境的部分 則較少被提及,但仍屬於使用後評估的一部份(陳格理、吳可久、圖館建築 編輯小組,20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