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南海議題探討中美兩國之競逐關係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南海議題探討中美兩國之競逐關係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 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指導教授:姜家雄博士. 從南海議題探討中美兩國之競逐關係. 研究生:盧俊明 中華民國一○三年七月.

(2) 摘要 南海爭端近幾年區域緊張情勢不斷升高。中國已將南海列為「核心利益」, 而美國則將南海視為「國家利益」。基此,這顯現中美兩國在南海議題的積極作 為,雙方在其處理南海議題的戰略架構下,兩國主要舉措均在外交與軍事層面上 針鋒相對。外交上中國以「睦鄰外交」,穩定周邊局勢,美國則運用「前沿部署 外交」拉攏東亞各國;兩國對於東協國家的態度將更為重視,亦是雙方外交戰略 的重點所在,渠等均希望藉由東協國家的支持在南海議題上更有話語權。而軍事 上中國以「反介入/區域拒止」的軍事作為防止域外國家介入其主權議題,而美 國研擬「空海一體戰」除運用其強大的軍事科技實力外,欲結合各盟邦的力量, 與其一同牽制中國的軍事行動。 綜上,在中美兩國相互的競逐作為下,佐以米爾斯海默之攻勢現實主義觀點, 檢視中美兩國在南海之未來互動關係。潛在霸權國中國擁有眾多的人口與快速成 長的經濟,並在南海整軍經武,試圖強化與東協甚或是東亞諸國的經貿互賴程度, 且於處理亞洲事務中將美國排除在外,以取代美國擔任亞洲關鍵角色,尤其在南 海的不妥協性,顯現出中國在此區域的主導性。另外,既存霸權國美國面對中國 綜合國力崛起,則扮演「離岸平衡者」,融合「推諉卸責」、「均勢」之概念,拉 攏東協及日本、印度等相關國家,共同制衡南海區域的權力失衡狀態,鞏固霸權 地位。中美雙方皆將南海問題的層級提高,並且均欲爭取南海區域之領導地位, 因此兩國在此區域未來將趨於競爭關係。. 關鍵字:南海爭端、核心利益、重返亞洲、霸權、攻勢現實主義. i.

(3) Abstract The tension caused by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has been rising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listed the South China Sea as her “core interest”, while the U.S. considers the South China Sea as “national interest”. This, shows that both China and the U.S. have been acting aggressively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Both sides, under their own strategic frames in dealing with the issues, square off over each other’s diplomatic and military acts. Diplomatically, China practices “Good Neighboring Diplomacy” to stabilize the relations with her surrounding neighbors, while the U.S. applies “Forward-Deployed Diplomacy” to bring together each country in East Asia to fight against China. The two countries value the attitude of the ASEAN members more than ever, and this is also the main focus of their diplomatic strategies; both desire to have more say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by gaining support from members of the ASEAN. In terms of military operation, China practices “Anti-Access/Area-Denial” to prevent other countries from intervening her sovereignty issues, while the U.S. crafts “Air-Sea Battle”, in which the U.S. applies her devastating military and technology power, and combines the force of each ally to rein China’s military operation. All in all, with the China-U.S. competition as the backdrop, and by referring to John Mearsheimer’s offensive realism,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future Sino-American relat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a, as a potential hegemon, possesses a large population and a fast-growing economy; the state also conducts military operat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ith a view to consolidating the mutual economic and trade dependence of China and the ASEAN, even countries in East Asia. Moreover, China excludes the U.S. from dealing with tasks in Asia for the purpose of replacing the U.S. as the Asia’s key player. China’s intransigenc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particularly ii.

(4) reveals her dominance in the region. Besides, in facing China’s rise in all aspects, the U.S., as the current hegemon, plays the role of “The Off-shore Balancer”. By mixing "Buck-Passing" with "Balancing", the U.S. brings together countries involved in the issue such as the members of ASEAN, Japan, and India to collectively rein the power imbalanc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o as to consolidate her dominance. Both China and the U.S. have raised the level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and have scrambled to gain the dominanc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refore, in the future, the two countries will become more of two competitors in this region.. Keywords: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core interest, return to Asia, hegemon, offensive realism. iii.

(5) 目次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文獻評論.................................................................................................... 5 研究途徑與方法 ..................................................................................... 12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3 章節安排.................................................................................................. 14. 第貳章 南海爭端緣起與發展 .............................................................. 16 第一節 南海地緣價值 ......................................................................................... 16 第二節 南海爭端之發展 ..................................................................................... 24 第三節 域外國家與南海爭端 ............................................................................. 35 第四節 南海議題對區域之影響......................................................................... 47. 第參章 中美兩國之南海政策與戰略佈局 .......................................... 54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中國南海政策之演進 ............................................................................. 54 中國南海戰略佈局 ................................................................................. 66 美國戰略東移之背景 ............................................................................. 76 美國南海戰略佈局 ................................................................................. 90. 第肆章 南海爭端之中美兩國關係 .................................................... 105 第一節 南海爭端之中美兩國競逐作為 .......................................................... 105 第二節 區域國家影響中美兩國在南海競逐之因素 ..................................... 116 第三節 攻勢現實主義與南海議題 .................................................................. 129 第四節 從攻勢現實主義探討南海之中美兩國關係 ..................................... 142. 第伍章 結論 ........................................................................................ 16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61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 165. 參考書目 ................................................................................................ 167. iv.

(6) 圖目次 圖 2–1 南海海域範圍................................................................................. 17 圖 2–2 經南海之主要石油輸送圖............................................................. 23 圖 2–3 經南海之天然氣輸送圖................................................................. 23 圖 2–4 南海各國主權宣示圖..................................................................... 29. v.

(7) 表目次 表 2–1 南沙群島各國據島概況表............................................................. 21 表 2–2 近五年世界前五大石油消費國..................................................... 26 表 4–1 中國國防預算統計表................................................................... 147. vi.

(8)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南海亦稱為「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南海的位置北起廣東、臺灣澎 湖群島,西以中南半島、馬來半島為界,南接印尼加里曼丹島(Kalimantan Island), 東鄰菲律賓島,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1另外,南海臨印度洋之主要出口是 麻六甲海峽(Strait of Malacca)、巽他海峽(Selat Sunda)、龍目海峽(Lombok Strait) 及奧姆拜海峽(Selat Ombai Strait),臨蘇祿海(Sulu Sea)之主要出口是巴拉巴克海 峽(Balabac Strait),臨太平洋之主要出口是巴士海峽(Bashi Channel),臨東海之主 要出口是臺灣海峽。2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掌握東亞與南亞甚至歐洲之重要航道, 使得南海成為一重要的戰略要點。 南海擁有豐富的石油及天然氣,亦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3此外,就所 捕獲的魚群之分佈區域和價值來看,在南海海域中的漁業資源多為跨越多個國家 管轄海域的魚群,或是洄游距離更廣的高度洄游魚群,此廣大的漁場富有高價值 之利益。4基此,南海諸島係西太平洋中最具戰略和經濟價值的群島。南海周邊 國家─中華民國(以下稱臺灣)、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稱中國)、菲律賓、越南、 馬來西亞、汶萊等國因領土主權、領海發生爭議。且涉及國家與主權糾紛最多、 也最複雜,造成國際衝突及危機的潛在風險很高,是東南亞地區不穩定重大因素 之一,故有東南亞的「火藥庫」之稱。5 1. 2 3 4 5. 蕭曦清, 《南海風雲─南沙群島問題的研判與分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9 年), 頁 19。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臺北:國立編譯館,1995 年),頁 1。 毛正氣,〈南海的自然資源與爭奪〉 ,《海軍學術月刊》,第 46 卷第 4 期(2012 年 8 月),頁 17。 王冠雄,《南海諸島爭端與漁業共同合作》(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2 年),頁 22。 〈東南亞國家的「火藥庫」〉 ,文匯報(香港), http://paper.wenweipo.com/2003/11/12/CH0311120011.htm,檢閱 2013 年 8 月 21 日。 1.

(9) 在南海議題上,自 1950 年代中葉以來,中國沿用臺灣所宣稱擁有南海「U 型線內的歷史性水域」6,其與周邊國家─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及越南因島 礁主權爭議而起衝突。為緩和南海緊張情勢,中國與東協成員國就南海問題進行 談判,最後於 2002 年 11 月 4 日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Conduct of Par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OC),稍微降緩緊張情勢,但仍未解決 各國南海主權爭議。7然 2010 年 3 月間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外長楊潔篪與副外 長崔天凱會見美國副國務卿史坦伯格(James Steinberg)和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 高級主任貝德(Jeffrey Bader),轉達中國政府擁有南海主權,並且以「核心利益」 (core interest)字眼,表示南海主權與臺灣、西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定位相同, 只要涉及中國領土主權爭議,堅決不與他國妥協。8 而美國雖為南海爭端之域外國家,然南海海域就美國戰略利益角度而言,其 扼制由波斯灣(Persian Gulf)、印度洋迪耶哥加西亞島(Diego Carsia Island)基地至 關島(Guam)、琉球(Ryukyu)、日本及南韓基地之重要船艦航道。9且以麻六甲海 峽觀之,每年約有 4 萬艘船次通過該海峽。10故南海航道不但攸關美國船艦的通 行利益,更是其掌握各國來往船隻重要的隘口。因此,美國對中國及南海諸島聲 索國之主權本無利害關係,但對於南海的自由航行權確是關切。尤其在 2009 年 3 月初發生美國海軍海洋偵察船「無瑕號」(USNS Impeccable)於中國海南島南方. 6. 「U 型線歷史性的水域」係 1947 年 12 月 1 日中華民國政府在其官方公佈的南海區域地圖上, 正式劃出了一條 U 型的疆界線。四十多年以來,無論是中華民國或是 1949 年以後分裂而成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政府都始終在各自的官方地圖,堅持劃上一條 U 型線,並 且始終稱之為「疆界線」 。關於中華民國(中國)在南海所劃出之 U 型線內水域之法律性質,原 本並無人爭議;其為中國人民與政府歷史上長久使用、管理之水域,然繼 1958 年《聯合國海 洋法》四公約,以及《1982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簽定之後,南海周邊之鄰國基於對南沙、 西沙主權利益的覬覦,乃於近幾年內開始挑戰中國人所主張之「南海 U 型疆界線」之法律意義, 參見王崑義, 〈我國南海歷史性水域法律地位之研究〉 ,我國南海歷史性水域法律地位之研究學 者專家座談會,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辦,1993 年 11 月 30 日,頁 1。 7 陳鴻瑜, 〈美國、中國和東協三方在南海之角力戰〉 , 《遠景基金會季刊》 ,第 12 卷第 1 期(2011 年 1 月),頁 43。 8 〈中國首次向美明確表態:南海是中國核心利益〉 ,中國通訊社(香港),http://www. hkcna.hk/content/2010/0704/59494.shtml,檢閱 2013 年 9 月 1 日;孫國祥, 〈近期南海爭端中權 力與權利之衝撞〉 ,《全球政治評論》 ,第 32 期(2010 年 10 月),頁 13-14。 9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頁 9。 10 蕭曦清,《南海風雲─南沙群島問題的研判與分析》 ,頁 55。 2.

(10) 海域執行軍事偵察任務時,稱遭中國船隻「不當騷擾」後,美國以往所認知的行 駛南海海域之自由航行權已不再是理所當然,這挑戰美國海洋強權的地位。11中 國對南海主權的認知為將此海域納入其內海,屆時將嚴重影響美國之利益。鑑此, 美國向國際社會宣布「重返亞洲」之際,也藉由南海諸島聲索國─越南、菲律賓 分別與中國在南海主權之衝突上找到介入的著力點。美國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於 2010 年 7 月下旬東協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 ARF)上表示, 南海地區的自由航行權和對國際法的尊重,事關美國「國家利益」。 12美國積極 拉攏中國周邊國家實施軍事演習、經濟合作甚至外交互動等,以避免中國挑戰自 身於霸權之地位,進而影響美國的各項利益。 綜上所述,本論文研究動機分為以下二點: 首先,當今國際體系中最受關注的兩個國家,一為美國,其軍事武力得以影 響世界其他國家,且在經濟與文化影響力方面,仍居於世界首位。另一則是中國, 1978 年改革開放後,經濟實力已於 2005 年時超越法國、2006 年超越英國、2007 年超越德國,並且在 2010 年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其政治 與軍事影響力皆有顯著的提升。在美國經濟衰退、財政困難之時,將外交、經濟、 政治等資源投入於亞洲地區,對於各項實力崛起的中國而言,雙方關係會如何發 展即是本論文關切之處。 第二,以歷史水域而論,南海應為中國管轄海域,但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1951 年 9 月所簽訂之《對日和平條約》(Treaty Of Peace With JAPAN),亦稱《舊 金山和約》未指定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之繼承國,及《1982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 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規定公布,再加 上南海周邊國家相繼獨立且國力逐漸提升,自此南海諸島主權爭端不斷。13中國. 11. 12. 13. “China hits out at US on navy row,”BBC News, At: http://news.bbc.co.uk/2/hi/7934138.stm, accessed septemper 1, 2013. 〈南海爭議東盟在中美間迂迴〉,BBC 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09/100925_us_asean_china_southsea.shtml,檢閱 2013 年 9 月 1 日。 沈克勤,《南海諸島主權爭議述評》(臺北:臺灣學生出版社,2009 年),頁 195-199。 3.

(11) 已表示南海諸島主權為其「核心利益」。 14而美國亦表示南海海域之自由航行權 為其「國家利益」。中美兩國皆將南海問題層級提高,進而使筆者檢視中國強勢 的維權作為與美國介入南海爭端後,雙方在外交言論及實際行為的針鋒相對,探 討南海區域的局勢變化。. 二、研究目的 中國現積極提升軍事作戰能力,如生產戰略型潛艦、飛彈驅逐艦、建設大型 海軍基地及航空母艦,尤其在南海區域更是部署許多新制軍事武器裝備,對捍衛 主權更有實力發聲。15美國歐巴馬(Barack H. Obama)政府於 2010 年起陸續宣示其 「重返亞洲」 、 「亞洲再平衡」等戰略概念,美國全面調整其全球戰略部署重心至 亞洲地區,顯見是對中國反守為攻。16此外,南海主權聲索國中部分為東協成員, 現東協經濟力量逐漸提升,其所主導之東亞高峰會(East Asia Summit, EAS)及「東 協區域論壇」等會議,已有中國、美國、日本、印度、俄羅斯等世界強權加入, 大國彼此間皆於此場合爭相發言,故東協政治地位顯不同於以往。17另外,南海 爭端已有日本、印度等亞洲區域強權與美國一同涉入,東協、日本、印度等在南 海的相關作為,將可能影響區域的發展。鑑此,本論文研究重點如后: (一)中美兩國在南海之作為? (二)在南海議題中,中美兩國政策異同之處? (三)在南海爭端上,影響中美兩國之競逐區域因素? (四)中美兩國在南海區域將會朝向合作?或是競爭?抑或是競合併存?且是否 發生衝突?. 14. 15. 16. 17. 〈中國首次向美明確表態:南海是中國核心利益〉 ,中國通訊社(香港),http://www. hkcna.hk/content/2010/0704/59494.shtml,檢閱 2013 年 9 月 1 日。 郭添漢, 〈中共南海軍事戰略意涵的檢視〉 , 《海軍學術雙月刊》 ,第 45 卷第 6 期(2011 年 12 月), 頁 45-48。 張登及, 〈 「再平衡」對美中關係之影響:一個理論與政策的分析〉 , 《遠景基金會季刊》 ,第 14 卷第 2 期(2013 年 4 月),頁 56。 李瓊莉, 〈美國 「重返亞洲」對區域主義之意涵〉 , 《全球政治評論》 ,第 39 期(2012 年),頁 97-100。 4.

(12) 第二節 文獻評論 本論文旨在探討南海爭端中的中美關係,文獻評論先回顧南海主權爭端與中 美兩國之關係等文獻,進而瞭解中美雙方作為在南海的關係變化。. 一、南海與中美兩國之關係 對於南海爭端何以複雜難解眾說紛紜,各聲索國基於自身利益,均有一套利 己的說辭。中國認為南海及其島礁為其固有領土,且有歷史資料得以考證,故領 土擁有權應著無庸議,而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汶萊等國宣稱擁有其島嶼或 專屬經濟海域,實屬非法占領並損害中國的領土主權。但其他聲索國以「先占」 之事實或是引用「國際海洋法」,甚有以「歷史繼承」之論點,反駁南海為中國 「內海」之說。基此,針對南海爭端何以複雜性的成因歸納為四點:首先,《對 日和平條約》中未將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之歸屬明確律定並載於條約。其次, 《1982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公布實施,條約關於島嶼的規定不夠精準,使國家間海域 爭端留下空間。第三,越南與菲律賓實際控制島礁的事實性,越菲兩國擁有島礁 及海域的行政管轄權。第四,美國「重返亞洲」政策對南海的介入,在其理性的 外交與內部戰略考量下,藉南海爭端以維持其霸權地位。18 美國在重返亞洲後,對於南海密切關注,因而中美雙方在南海議題均採積極 主動之作為。對中國而言,基於領土、海洋資源與安全之考量,積極重新展開其 對南海的主權宣示,且未來幾年中國石油依賴度將逐漸成長,必須經過東南亞的 海上航道,中國以武力作後盾,採取強硬的政策宣示,並對南海全境遂行武力投 射能力。另對美國而言,其部隊從西太平洋前往印度洋與波斯灣,必經麻六甲海 峽、巽他海峽、龍目海峽及南沙群島之海上航道的戰略扼制點,確保南海的自由 18. 李潔宇,〈南海主權爭端複雜性成因分析〉 ,《行政管理改革》(北京),第 7 期(2012 年 7 月), 頁 31-34;石華國、蒲瑤,〈南海問題與中國因應之策〉, 《未來與發展》(北京),第 9 期(2010 年),頁 31-35;楊光海, 〈論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國家利益〉 ,《新東方》(海口),第 6 期(2012 ,《新遠見》(北京),第 12 期(2010 年 年),頁 10-16;楊青,〈南海問題的實質和中國的政策〉 12 月),頁 36-42。 5.

(13) 航行權為其首要戰略目標;19故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主要關切點不是美國和中國 可能會衝突,而是聚焦在如麻六甲海峽這樣的扼制點。20此外,美國更為重視的 是短期內中國與某些東協國家的領土與領海爭執,是不可能透過東協所提之機制 獲得解決的,因此主權的爭執仍將造成南海地區軍事衝突的危險;而中國決定在 南海動用軍事力量或許是其對本地區意圖的指標,中國的行為也將對美國的區域 護衛者的角色構成挑戰。而最可能引發中國動武的其中一項議題為南沙群島嶼管 轄權的爭議。 現今中美雙方皆將南海的利益層級提高。2010 年 3 月中國宣佈南海是其「核 心利益」 ;同年 7 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東協區域論壇,公開提出美國在南海的 航行自由為其「國家利益」之後,南海便成為中美兩國的戰略競爭核心議題。21 因此,造就南海爭端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中美兩大國政治的權力競逐、區域結盟 政治的權力擴張,及區域合作機制所彰顯的權力內斂等三種區域過程的交互影響。 22. 此外,在美國宣示「重返亞洲」戰略後,試圖以外交、軍事及經濟等面向,牽. 制中國在南海區域力量的擴張及防範其獨攬其事務的可能發展,積極連結區域內 相關國家利益,衝擊與挑戰中國在區域內的巨大影響力,因此當前南海情勢發展, 受到中美兩國戰略競逐的牽引下,明確顯示出雙方影響下的南海局勢。23此就中 美兩國對南海政策分述如次:. (一)中國與南海爭端. 19. 20 21. 22 23.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Richard Sokolsky、Angel Rabasa、C. R. Neu 合著, 《東南亞在美國對中 共策略中的角色》(The Role of Southeast Asia in US Strategy Toward China) (臺北:國防部史政 編譯局,2001 年 6 月);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Wayne Bert 著《孰者勝出─美國與中國在東南 亞之爭》(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Security A Changing of the Guard?) (臺北: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3 年)。 黃淑芬譯, 〈美重返亞太與中共崛起〉 , 《國防譯粹》 ,第 40 卷第 3 期(2013 年 3 月),頁 85-88。 陳鴻瑜,〈南海爭端的政治與法律面分析〉 ,《全球政治評論》,第 32 期(2011 年),頁 1-6;孫 國祥,〈近期南海爭端中權力與權利之衝撞〉 ,《全球政治評論》 ,第 32 期(2010 年 10 月),頁 13-19;劉復國,〈南海情勢複雜化與我南海戰略的途徑〉 ,《中共研究》 ,第 46 卷第 9 期(2012 年 9 月),頁 79-90。 楊昊、李偉銓, 〈浮現中的南海權力政治邏輯〉 , 《全球政治評論》 ,第 32 期(2011 年),頁 21-32。 參見楊昊、李偉銓, 〈浮現中的南海權力政治邏輯〉 ,頁 21-32;劉復國,〈南海情勢複雜化與 我南海戰略的途徑〉,頁 79-90。 6.

(14) 中國認為南海問題係屬其與爭端國雙方在領土上存在的主權爭議;其南海作 為秉持在「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架構之下一對一解決。而中國為 南海區域重要的大國,亦是一個海洋大國,繁榮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環境、維護 海洋權益,是攸關中國發展極為重要的戰略問題,海洋是國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是戰略生存空間的自然延伸。24中國更認為南海的區域秩序應由其主導,在作為 地區大國和南海的主權國,有意願並有能力主導南海地區秩序的維護;且主張在 雙邊基礎上談判解決南海爭端,與當事各國共同努力,以新安全觀的思想維護地 區和平及秩序,將南海建設成「和平之海」。25 就中國而言,南海爭端核心議題,除主權問題外,油氣資源及通道利益乃為 中國至為關注的重點。26綜上,中國對南海採主動之作為,首先,中國目前處理 南海主權爭議以強化立法與對《海洋法公約》論述,並強調尊重海上航行自由權 與安全的重要性。27中國藉此除能與東協各國共同開發南海,使爭議國與其享有 共同利益,降低南海區域緊張情勢外,最重要的是避免美國、日本等大國利用海 上航行安全為理由,介入南海問題,而使南海爭端議題地區化甚至國際化。28其 二,中國仍強調要有軍事衝突的準備,當領土主權受到威脅時,仍需武力解決。 29. 近期中國不斷部署新型作戰艦艇、海軍航空兵力、發展航空母艦以及興建海軍. 基地,顯示要維護南海利益的決心,除強化自身防衛外更須具備軍事嚇阻能力。 30. 中國對南海具堅定維護主權的立場,及維護自身在南海的各項利益,且軍事武. 力的態度即是備而不用。故中國仍要求與其他聲索國一對一進行談判,並避免域. 24. 25. 26 27. 28. 29. 30. 彭薇, 〈南海國際形勢變革與我國的戰略選擇〉 ,《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石家莊),第 15 卷第 6 期(2013 年 6 月),頁 38-41。 陳彩雲、鄧周平, 〈論南海紛爭的中國對策〉 , 《江蘇科技大學學報》(鎮江),第 11 卷第 3 期(2011 年 9 月),頁 79-84。 謝遊麟,〈析論中共南海政策之戰略意涵〉 ,《中華戰略學刊》,冬季刊(2011 年),頁 22-55。 蘇冠群, 〈中國大陸處理周邊爭議海域的手段轉型〉 , 《展望與探索》 ,第 11 卷第 2 期(2013 年 2 月),頁 37-59。 許釗穎、王志鵬, 〈南海利益再評估─中國觀點〉 , 《全球防衛雜誌》 ,第 347 期(2013 年 7 月), 頁 26-33。 郭添漢,〈中共崛起後的南海戰略〉 ,《海軍學術雙月刊》 ,第 46 卷第 2 期(2011 年 12 月),頁 26-34。 郭添漢,〈中共南海軍事戰略意涵的檢視〉 ,頁 38-49。 7.

(15) 外國家之介入,使南海問題複雜化、國際化。. (二)美國與南海爭端 美國未來十年戰略核心係將亞洲地區作為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心, 31 故擘畫 「重返亞洲」 、 「亞洲再平衡」等政策,藉以鞏固美國在亞洲之領導地位,兩政策 之意涵如次: 首先, 「重返亞洲」政策五大要素:(一)強化與亞洲地區安全盟邦的關係;(二) 加強與印度等新興國家之間的關係;(三)建立全球與區域機制;(四)與中國建立 穩定與建設性的關係;(五)創建區域經濟架構。32 其次,「亞洲再平衡」則有四個層面的意義:(一)軍事部署層面從中東地區 轉移到亞洲地區的再平衡;(二)經貿層面從亞太出口到美國轉移為美國出口到亞 洲的再平衡;(三)東北亞和東南亞區域的再平衡;(四)中東與亞洲地區的再平衡, 並強調美國將致力與中國大陸建立堅強、多面向、廣泛的關係。33 由前述可得,美國在亞洲政策將以外交、軍事及經濟等三個面向作為手段切 入,且將更重視東南亞事務、與新興大國交往,並且和中國建立關係。美國從未 離開過亞洲,何以推動「重返亞洲」戰略,其原因有二:一為因應結束伊拉克和 阿富汗戰場的戰略結構調整;二為因應中國崛起所形成之東亞權力結構變化。34 美國已從「同時打贏兩場戰爭」轉變為「具備打贏一場大規模常規戰爭的能力, 同時又具備嚇阻另一場衝突發生的可能」。352009 年後,美國為重塑對東協之主 導性影響,在其宣示「重返亞洲」政策下,透過南海爭端維持在區域的軍事存在, 31. 32. 33. 34. 35. Hillary Clinton, “America`s Pacific Century,” Foreign Policy, At: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1/10/ 11/americas_pacific_century?page=0,0, accessed October 12, 2013. “Remarks by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Tom Donilon -- As Prepared for Delivery,” The White House, At: 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2/11/15/remarks-national-security-advisor-tom-doni lon-prepared-delivery, accessed October 25, 2013. 〈友好中國,美重新詮釋亞洲戰略〉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ost/1/11880,檢閱日期:2014 年 3 月 22 日。 劉復國,〈奧巴馬連任後的美國亞洲政策動向及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中國評論》,第 180 期 (2012 年 12 月), 頁 47-49。 沈明室,〈美國重返亞太軍事戰略:戰略內涵的觀點〉, 《戰略安全研析》 ,第 83 期(2012 年 3 月),頁 22-32。 8.

(16) 並藉此強化與東協的政治經濟關係。36因此,在美國面臨財政危機後,在「重返 亞洲」戰略執行上,針對南海議題上除高調介入外,持續運用南海周邊國家對中 國軍力擴張的畏懼心理,以排除中國獨佔南海的可能性,以確保美國南海航行自 由權及其國家利益。37由前述論點強調美國除了維護南海這一重要的戰略要點外, 還有在東協的政治及經濟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對中國的牽制,其手段為通過外交、 軍事、經濟等三面向多元方式涉入南海事務。. 二、東協及印度、日本與南海爭端之關係 南海議題除主權聲索國及上述所討論的美國外,尚含有爭端國的東協與其他 域外國家─日本及印度。在南海區域,美國正深化在區域的軍事存在,東協更是 加強軍備建設,尤其是在海軍的發展上,而日本、印度兩國則介入南海爭端,這 些國家之舉措其目標對象均指向中國,中國崛起已造成南海權力失衡,故各國之 作為藉此透過介入南海事務以維持區域和平穩定。38是以,以下就東協、日本及 印度來討論。 首先,就東協部分探討。南海爭端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皆是 現今東協之成員國。在攸關強權戰略利益下,對小型國家而言,多邊組織成為一 個集體發聲的有利管道,故東協在會員國的南海政策中扮演一定角色。39東協對 南海情勢的回應,受制於內部主權聲索國及非主權聲索國之間立場差異;並且各 會員國與中國經貿往來程度不一,對南海問題看法亦未趨於一致,故主權聲索國 透過東協組織影響南海局勢效果有限。40東協對於南海議題應區分為「整體」與 「個別」來分析。就整體而言,南海問題導致各成員國對於中國在爭端作為看法. 36. 37 38. 39 40. Andrew T. H. Tan, “The U.S. and China in the Malay Archipelago,” Aisa-Pacific Review, Vol. 17, No. 2(2010): 26-55. 沈明室,〈美國重返亞太軍事戰略:戰略內涵的觀點〉,頁 22-32。 Chris Rahman, Martin Tsamenyi, “A Strategic Perspective on security and Naval Issu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Ocean Development & International Law, Vol. 41, No.4 (2010): 329. 李瓊莉,〈美國「重返亞洲」對區域主義之意涵〉 ,頁 87-103。 李瓊莉,〈東協對南海情勢的回應與影響〉 ,收錄於《東海及南海爭端與和平展望》,何思慎、 王冠雄主編(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12 年),頁 115-116。 9.

(17) 不一,逐漸成為分裂東協及落實東協共同體建構計畫的挑戰;就個別而論,美國 介入南海議題後,中美兩國在東協的角力即是爭取非聲索國的支持,因而形成新 加坡、印尼、泰國將支持美國,柬埔寨、寮國、緬甸採取中立,越南、菲律賓、 馬來西亞、汶萊期望美國平衡中國在南海的軍事擴張。41鑑此,東協在南海的立 場與態度是否能為一致,或是其主權聲索國能否主導議題,將影響中美兩國在區 域的競逐關係。 其次,分析域外國家─日本、印度部分。現今南海問題已呈現國際化趨勢, 其中美日印等三大國主動介入為其重要關鍵,而此僅探討日印兩國在南海的影響。 日本則鼓動東協中的主權聲索國等4國一同牽制中國,奪取南沙群島;印度在東 進政策架構下與越南簽訂《國防合作協定》,意欲圖謀南海。42日本介入南海問 題的戰略考量:日本為東南亞部分國家重要的投資國、援助國和交易夥伴;日本 政治右傾化的可能性;在美日同盟的框架下與美國一同介入南海事務;謀求政治 大國地位的需要。對日本更重要的意涵為牽制中國在東海爭端的作為。另外,印 度其主要的戰略目的及原因有四:一為實現海洋大國和世界大國的戰略目標;二 為爭奪地緣戰略利益;三為與南海周邊國家聯合牽制中國;四為與美日等國在南 海地區共同圍堵中國。43據此,日印兩國介入的共同目標均針對中國的崛起,故 此兩國在南海議題中仍扮演影響中美雙方在區域競逐的重要角色。. 三、中美兩國互動關係 現今中美兩國互動關係在國際關係各學者的觀察仍存在許多歧異,並有不同 互動關係產生,摘述如次: 首先,美國期待中國提倡「和平崛起」能將其引入國際秩序中,但美國仍防 41. 42. 43. 楊昊, 〈東協主要南海主權聲索國的經略政策〉,收錄於《東海及南海爭端與和平展望》,頁 131-148;林正義, 〈中國、東協、美國在南海安全的角力〉 ,《戰略安全研析》 ,第 64 期(2010 年 8 月),頁 9-12。 鞏建華, 〈南海問題的產生原因、現實狀況和內在特點〉 , 《理論與改革》(成都),第 2 期(2010 年),頁 144-147。 任懷鋒,〈論區域外大國介入與南海地區安全格局變動〉 ,《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南京),第 5 期(2009 年 8 月),頁 61-69。 10.

(18) 範中國崛起挑戰霸權地位,現今美國施政重點依然置於經濟議題,因此美國於許 多方面持續會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中國面對美國「重返亞洲」政策,仍會選擇「談 判代替對抗」之「相互依賴」關係。44 其次,在美國宣示「重返亞洲」政策後,並未在南海爭端議題直接跟中國發 生衝突,則是利用東亞諸國與中國主權及安全議題之關注,藉以箝制中國於區域 間的影響力,故美國希望南海保持一定熱度和身段,不要失控,並鬥而不破。45 再者,中美兩國於南海權力競逐現況,首先善用權力平衡中弱國的槓桿地位, 其次為發揮地緣優勢提升國際地位。46另外,美國重返亞洲在意義上,是為了抗 衡中國,以確保美國於區域地位,兩強對抗形勢形成,未來亞太權力結構有可能 走向「兩極對抗」。47 最後,美國對中國戰略則存在兩面性:一方面試圖牽制、遏制、平衡、防範 中國;一方面尋求中國的合作之競合併存關係。48. 四、綜合評述 承上所述,南海問題原為各爭端國之間對於主權及海域區域之界定不一致而 造成爭端。現中國崛起後,挾著強大經濟的實力,軍事力量進而大幅提升,以致 美國不得不重視亞洲局勢的變化。美國藉著南海爭端議題發揮影響力,議題逐漸 提升為「區域性」 、 「國際性」層級,使中國與各南海聲索國之爭議已不單為主權 問題。故南海問題核心之處在於「既存霸權的美國」與「潛在霸權的中國」雙方 的區域競逐。另外,在文獻中三個面向係為本論文探討之重點。. 44. 45. 46. 47. 48. 趙春山,〈美國調整亞太安全戰略:中共的認知與對策〉 ,《中共研究》 ,第 45 卷第 12 期(2011 年 12 月),頁 73-84。 宋鎮照,〈南海爭端風雲詭譎:中美區域平衡博弈的傑作〉 ,《海峽評論》 ,第 261 期(2012 年 9 月),頁 16-23。 呂兆祥, 〈南海競逐現況研究─以美中越互動觀察分析〉 , 《海軍學術雙月刊》 ,第 47 卷第 4 期 (2013 年 8 月),頁 34-45。 胡敏遠,〈論述美國「重返亞洲」策略的機會與挑戰─權力結構的觀點〉 ,《中華戰略學刊》 , 春季刊(2012 年),頁 11-38。 陳一新,〈歐巴馬第二任期的美國亞太戰略〉 ,《中共研究》 ,第 46 卷第 11 期(2012 年 11 月), 頁 76-101。 11.

(19) 首先,東亞區域除朝鮮半島衝突、中日於東海之「釣魚臺爭議」外,最重要 應為南海爭端,此區域涉及國家眾多、經濟利益最大,並雙方以將南海問題之層 級提升,故南海為中美兩國政策作為競逐之處。 再者,中國為區域強權,現更是潛在霸權,在各項實力崛起的同時,面對霸 權美國介入後,在南海議題中兩國關係是否競爭大於合作或是合作大於競爭,抑 或是競合併存,然而如競爭時是否會發生衝突。 最後,東協包括部分南海主權聲索國,在東協模式架構中,東協與南海更有 直接關係,並為中美兩國在區域競逐之變素。此外,域外國家中除美國外,日本 與印度在亞洲亦為區域強權之一,且對南海均有直接的戰略利益,而在美國重返 亞洲後,日印兩國亦為美國爭取之對象,其目的是牽制中國。鑑此,東協、印度 與日本將可能在中美兩國競逐上形成化學變化。.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一、研究途徑 本論文採歷史研究途徑,從歷史事件及經驗探討南海的爭端影響中美的因素 與行為。其歷史的定義係指該問題發生及演變的沿革,具長時研究的特性,並藉 分析與該問題有關的既存資料,歸納出可供解釋與預測的理論,且歷史研究途徑 強調歷史演變的因果分析與辯證,實為一種因果論理的研究方法。49此外,本論 文亦導入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eimer)的攻勢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理論 架構50,試圖併同歷史研究途徑,解釋中美兩國在南海爭端中的互動關係。在中 國綜合國力快速崛起,南海的維權作為逐漸強勢,與美國宣示亞洲政策後,積極 介入南海爭端之同時,雙方於外交、軍事、經濟等互動作為,進而研究兩國在南 海的競逐是否會發生衝突抑或是趨向合作。 49 50.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洪葉文化出版社,1994 年),頁 244-246。 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002). 12.

(20) 二、研究方法 本論文運用文獻分析法,文獻資料分析是經由「文獻資料」進行研究的方法 51. ,以有系統而客觀的界定、評鑑,並綜括證明方法,以確定過去事件的確實性. 和結論,其目的在於瞭解過去、洞察現在、預測將來。52藉以對文獻資料,包括 官方與學術專論等,蒐集、摘錄、整理歸納進行分析與批判,作為本論文資料來 源與分析的依據,進而客觀研究、證明、界定,並推測未來發展情形。本論文透 過各專書、期刊、報章雜誌、政府出版品、研究報告及網路報導等多元資料來源, 據以彙整、研析與判斷,係因南海議題關乎各聲索國主權及域外國家利益,故部 分學者在論述時皆有本位主義之虞,故本論文採用各方文獻,不預設立場的情況 下進行探討。.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議題範圍 本論文從南海議題就中美兩國於外交、軍事、經濟等面向,探討中美兩國爭 奪南海區域的領導地位。據此,針對兩國在南海議題發展,尤其在東協和域外國 家影響中美兩國因素方面,藉以分析中美雙方未來在南海議題之競逐關係。其研 究範圍含括中美兩國在南海的戰略作為、東協與域外國家在此區域的態度及影響, 及中美在此之權力結構變化,皆為筆者研究之議題。. (二)時間範圍 其研究之時間區分兩方面,本論文因須對各國與南海之關係作一瞭解,故一. 51 52. 葉至誠、葉立誠著,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 年),頁 138。 Ibid., 139-140. 13.

(21) 方面時間溯及至中國、東協國家及域外國家如美國、印度、日本等國家與南海的 淵源。而另一方面時間聚焦於美國 2009 年宣示「重返亞洲」政策後,至 2014 年 5 月止,此期間為本論文研究的重點,即各國針對南海爭端的相關作為,尤其 是中美兩國於南海區域的互動進行探討與分析。.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主要限制因素為南海議題涉及中國敏感主權問題,僅能從期刊、專書 等獲取,對於實際政策內涵通常無法得知。此外,本論文所探討有關美國「重返 亞洲」、「亞洲再平衡」戰略,係從2009年宣示迄今,僅以美國各類官方行為(外 交、軍事、經濟),並藉由相關文獻推測其實際意涵,部分作為仍在研擬階段。 另外,南海議題涉及東協部分成員國,囿於語言限制,除對中、英文文獻易於研 究外,其餘對東南亞各國文獻較不易深入,故本論文以中、英文期刊、論文、官 方聲明、專書等文獻來相互檢證,並期能對中美在南海議題有概括性探討。. 第五節 章節安排 本論文探討南海議題之中美關係,從南海爭端之緣起切入,分析中美兩國南 海戰略佈局,並導入攻勢現實主義之理論架構,進而研究中美兩國競逐之發展,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各章重點概述如下: 第壹章緒論。本章目的是在鋪陳筆者對本論文之研究,區分五節,分別為研 究動機與目的;研究途徑與方法;文獻評論;研究範圍與限制及章節安排等五項。 第貳章南海爭端緣起與發展。本章探討南海之地緣戰略價值,對中國、菲律 賓、越南、馬來西亞及汶萊之相關性,就南海歷來的關鍵衝突事件,探討中國與 各聲索國對主權的聲張與作為,延伸出域外國家與南海爭端之關係,近而討論美 國介入中國與各聲索國南海爭端議題之契機,區分四節,分別為南海地緣價值; 南海爭端之發展;域外國家與南海爭端;南海議題對區域之影響。 第參章中美兩國之南海政策與戰略佈局。本章探討中美兩國各自於南海的戰 14.

(22) 略,瞭解雙方在南海的作為,俾利於下一章節分析南海爭端之中美關係,區分四 節,分別為中國南海政策之演進;中國南海戰略佈局;美國戰略東移之背景;美 國南海戰略佈局。 第肆章南海爭端之中美兩國關係。在中國崛起的同時,美國宣示「重返亞洲」 政策,南海為中美兩國未來競逐的場域。中國是東亞區域的強權,在美國「重返 亞洲」等政策之下,外交、經濟、軍事上的衝突與合作個別面向,延伸中美兩國 在南海議題之關係的變化,本章以攻勢現實主義深究中美兩國之關係發展,區分 四節,分別為南海爭端之中美兩國競逐作為;區域國家影響中美兩國在南海競逐 之因素;攻勢現實主義與南海議題;從攻勢現實主義探討南海之中美兩國關係。 第伍章結論。本章總結各章之未來南海爭端議題之發展方向、中美兩國在南 海議題競逐發展,及筆者研究此議題所獲心得與啟示。最後亦提供後續研究方向 的建議,俾針對南海議題之中美關係有拋磚引玉之效。. 15.

(23) 第貳章. 南海爭端緣起與發展. 在探討中美兩國在南海的關係之前,本章從南海地緣探討南海議題起因。針 對南海爭端的發展歷程及各主權聲索國所持立場,深究中國、越南、菲律賓、汶 萊、馬來西亞等國之間爭議。並探討域外國家─美國、日本及印度與南海爭端的 關係。. 第一節 南海地緣價值 分析南海何以為各國所積極爭取之區域,故就南海之地理環境與天然資源 (石油、天然氣和漁業資源),及其戰略價值作一敘述,使能瞭解南海對各主權聲 索國及域外國家的重要性。. 一、南海地理環境 「南海」位居中國以南,故稱南海。1南海則是個典型的「半閉海」 (semi-enclosed sea),位於南緯 3 度至北緯 25 度與東經 100 至 120 度之間。2其範 圍於臺灣海峽南端和中國東南以南,曾母暗沙以北,印尼納土那群島(Natuna)及 越南南部海岸以東,馬來西亞沙勞越(Sarawak)、北婆羅洲(North Borneo)、汶萊 及菲律賓巴拉望(Palawan)、呂宋島(Luzon)以西,3西方人慣稱此依水域為「南中 國海」 。4南海係從東北向西南走向,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其西北面為亞洲 大陸塊,東南面為數千個大小島嶼。5此水域經由巴士海峽、巴林丹海峽(Balintang Channel)與太平洋相通,經由明答諾海峽(Mindaro Strait)、巴拉巴克海峽(Balabac Strait)與蘇祿海相通,經由臺灣海峽與東海相通,經由麻六甲海峽與安達曼海 1. 2 3 4. 5. 俞寬賜, 《南海諸島領土爭端之經緯與法理─兼論東海釣魚臺列嶼之主權問題》(臺北:國立編 譯館,2000 年),頁 1。 Ibid. 沈克勤,《南海諸島主權爭議述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9 年),頁 21。 蕭曦清, 《南沙風雲─南沙群島問題的研判與分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9 年), 頁 14。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臺北:國立編譯館,1997 年),頁 1。 16.

(24) (Andaman Sea)相通,並經由卡瑞馬塔海峽(Karimata Strait)、蓋斯帕海峽(Gaspar Strait)與爪哇海(Java Sea)相通(如圖 2–1)。6整個南海海面上,諸群島東西距離約 1,300 公里、南北距離約 2,400 公里,涵蓋海域面積約 350 萬平方公里,7依據中 華民國政府內政部 1946 年至 1947 年間所作調查統計,共有 159 個小島或礁嶼, 散佈在南海中。8此海域順時針方向所涵蓋的國家,東有菲律賓,南有印尼及東 印度群島,西南有馬來西亞,西有越南、泰國、緬甸等國,北有中國,東北則有 臺灣,南海面積在全球 54 個大海之中僅次於地中海,其中此海域包括四大群島 ─東沙群島(Patratas Is.)、西沙群島(Paracel Is.)、中沙群島(Macclesfield Bank)及南 沙群島(Spratly Is.)。. 圖 2–1 南海海域範圍 資 料 來 源 : 美 國 能 源 資 訊 署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 , http://www.eia.gov/ countries/regions-topics.cfm?fips=SCS,檢閱日期 2014 年 3 月 11 日。. 二、南海之天然資源 南海是世界主要的沉積盆地之一,且部分具有聚油氣的地質條件,總面積約. 6 7 8. 蕭曦清,《南沙風雲─南沙群島問題的研判與分析》 ,頁 14。 Ibid., 19. Ibid., 18. 17.

(25) 5,000萬公頃,與波斯灣、北海、墨西哥灣等海區並稱世界四大海底儲油區,其 中曾母盆地資源量估計為120億至130億噸,是東南亞油氣主要聚集地,並有「第 二波斯灣」之稱。91988年美國地理學家估計有2.1億至15.8億桶石油在南沙群島; 1989年中國探勘時估計有25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及105億桶的石油。10中國海洋 石油總公司透露,石油地質儲藏量大約230億頓。11天然氣多富集在南海北部陸 坡的臺灣西南海域、東沙群島南部海域與珠江口盆地西南緣。12而臺灣西南海域 天然氣資源量則約有5至2,700億立方公尺;東沙群島與西沙群島之間天然氣資源 量則約有14.7至194億立方公尺;整個南海北部海域天然氣資源量則約有18.5至85 兆立方公尺;南海天然氣資源量概略有3.2至170兆立方公尺。13僅南沙海域可供 開採的石油與油氣至少約有2,000億桶油量,相當於全球殘存油藏的12%以上。14 雖然南海資源議題大多聚焦於石油及天然氣上,然而漁業資源亦是潛在的重要價 值,中國估計在南沙群島擁有14萬噸魚量。15由於在此區域內,富含碳水化合物、 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礦物質等成分的低等植物藻類千種,海洋動物品種繁多, 其中鰺類(scad)、鯖類(mackerel)和鮪類(tuna)皆為重要的商業魚種,由所獲捕的 魚群之分佈區域和價值來看,在南海海域中的漁業資源多為跨越多個國家管轄海 域的魚群,或是洄游距離更廣的高度洄游魚群。16就全球海域生物資源而論,南 海海域可說是極為重要的漁場之一。. 9. 中國海南省地方誌辦公室編, 《海南省誌─西南中沙群島誌》(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8 年), 頁 5-6。 10 Yann huei Song, United States and Territorial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 Study of Ocean Law and Politics (College Park MD: University of Maryland Press, 2002), 19. 11 顧長永,〈中美對峙與南海島嶼主權爭端發展〉, 《全球政治評論》 ,第 32 期(2010 年 10 月), 頁 7。 12 翁子偉、羅聖宗、黃瑞賢、李建鋒, 〈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分佈與資源量概況〉 , 《中國鑛冶工程 學會會刊》 ,第 57 卷第 1 期(2013 年 3 月),頁 68-69。 13 Ibid. 14 蕭曦清,《南沙風雲─南沙群島問題的研判與分析》 ,頁 66。 15 Yann huei Song, United States and Territorial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 Study of Ocean Law and Politics, 22-23. 16 王冠雄,《南海諸島爭端與漁業共同合作》(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2 年),頁 17、22。 18.

(26) 三、南海所屬四大群島 南海島礁主要由四大群島所組成,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 沙群島,相關性質如后: 東沙群島位於北緯 20 度 30 分至 21 度 31 分,東經 116 度至 117 度之間,居 南海的最北端,其中東沙島為東沙群島主要島嶼,實際由臺灣管轄。17 中沙群島位於北緯 15 度 24 分至 16 度 15 分,東經 113 度 40 分至 114 度 57 分之間,居南沙之北,西沙之東南,與西沙群島相去不遠。18中沙群島雖稱群島, 為大部分礁攤均長年覆蓋於海水之下,所屬之黃岩島(Huangyan Island)係唯一高 出水面的島礁。19菲律賓主張依據「鄰近原則」(Principle of Contiguity),及不承 認其為「海島」20,引用國際海洋公法關於 200 海浬專屬經濟區之規定,將黃岩 島劃在其專屬經濟區範圍內,因而中國與菲國雙方曾在此發生衝突,目前中國實 際擁有行政管轄權。 西沙群島位於北緯 15 度 46 分至 17 度 8 分,東經 111 度 11 分至 112 度 54 分之間,居南海中北部。21總面積 56 平方公里,主要由 34 個島嶼、7 個淺灘組 成,分東西東兩群,即東北方宣德群島(Amphitrite Group),及西南方永樂群島 (Crescent Group)。22其中永興島最大,約 1.85 平方公里,扼南海要衝,為通往新 加坡及南亞諸國海空航線必經之地,現為中國南海行政、政治中心。23 南沙群島位於北緯 4 度至 11 度 30 分東經 109 度 30 分至 117 度 50 分之間,. 17 18 19 20. 21 22 23. 蕭曦清,《南沙風雲─南沙群島問題的研判與分析》 ,頁 21。 Ibid., 24. 王冠雄,《南海諸島爭端與漁業共同合作》 ,頁 2。 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 121 條規定之島嶼制度:一、島嶼是四面環水並在高潮時高於水面 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二、除第三項另有規定外,島嶼的領海、鄰接區、專屬經濟海域和 大陸礁層應按照本公約適用於其他陸地領土的規定加以確定;三、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 身經濟生活的岩礁,不應有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參見傅崑成, 〈我國南海歷史性水域法 律地位之研究〉 ,我國南海歷史性水域法律地位之研究學者專家座談會,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 委員會主辦,1993 年 11 月 30 日,頁 43。 沈克勤,《南海諸島主權爭議述評》 ,頁 29。 蕭曦清,《南沙風雲─南沙群島問題的研判與分析》 ,頁 26。 Ibid. 19.

(27) 其居西沙群島東南,居南海中最南端,全部水域面積共 64,976 平方哩,群島所 含島、礁、灘、沙洲、暗沙共 120 餘個。24南沙群島位置東距非屬巴拉望島 400 公里,北距馬尼拉 900 公里,南距婆羅洲 500 公里,西距西貢 800 公里,北距香 港 1,400 公里,中國榆林港 1,100 公里,臺灣高雄港 1,700 公里,南至新加坡 1,500 公里,為西南太平洋最占形勢之群島。25現今臺灣實際管轄太平島,中國擁有永 暑礁等 7 個島礁之管轄權,越南佔有南威島等 27 個島礁,菲律賓佔有中業島等 9 個島礁,馬來西亞則佔有彈丸礁等 5 個島礁,而汶萊宣稱擁有南通礁(未實際佔 領),26各國對於所佔區域不斷強化其軍事設施並派遣軍隊駐守,以宣示為其領土 主權(如表 2–1)。另外,此南沙群島主權爭議涉及國家較多,且為南海問題中最 複雜與最具衝突性的區域,亦是各聲索國與域外國家積極介入地區。. 24 25 26. 蕭曦清,《南沙風雲─南沙群島問題的研判與分析》 ,頁 31。 楊作洲,《南海風雲─海域及相關問題的探討》(臺北:正中書局,1993 年),頁 1-2。 毛正氣, 〈南海的自然資源與爭奪〉 , 《海軍學術月刊》 ,第 46 卷第 4 期(2012 年 8 月),頁 6-10。 20.

(28) 表 2–1 南沙群島各國據島概況表 國別. 越南. 菲律賓. 中國. 馬來西亞. 臺灣. 數量. 27. 9. 7. 5. 1. 南子礁、敦謙沙洲、鴻 庥島、景宏島、南威 島、安波沙洲、染青沙 洲、中礁、畢生礁、柏. 馬歡島、費信 島、中業島、南 鑰島、北子島、 西月島、司令. 永暑礁、華陽 礁、赤瓜礁、 南薰礁、渚碧 礁、東門礁、. 島礁 名稱. 備考. 礁、西礁、日積礁、大 礁、禮樂灘、雙 美濟礁 現礁、無乜礁、東礁、 黃沙洲 六門礁、南華礁、奈羅 礁、舶蘭礁、鬼喊礁、 瓊礁、廣雅礁、蓬勃堡 礁、萬安礁、西衛灘、 李準灘、人駿灘. 彈 丸 礁 、 太平島 光 星 仔 礁、南海 礁、瑜亞 暗沙、簸 箕礁. 汶萊宣稱擁有南沙南部海域之「南通礁」主權,雖未進駐兵力,但已加強軍備、 觀光設施,表達對南沙的關切。. 資料來源: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編, 《中華民國九十三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2004 年 12 月),頁 11。. 四、南海戰略價值 南海所處的地理位置為全球最重要的國際航道之一。其位於太平洋與印度洋 之間的交匯處,為亞洲、美洲、大洋洲、歐洲的海上交通要衝及扼制點。27日本 人認為南海是南洋的心臟。28通常油輪或其他船隻無論向東及向北必定經由南海 所扼制的 3 條主要的航道:麻六甲海峽、巽他海峽、龍目海峽,並為聯繫印度洋、 波斯灣和歐亞大陸的主要通道。其中,麻六甲海峽為全球僅次於英吉利海峽 (English Channel)最忙碌的海峽;巽他海峽為船隻往返非洲最常使用的航道;龍 目海峽及望加錫海峽(Makassar Strait)是澳洲穿越南北半球的主要路線。29東西航 線大型商船皆須經過南海重要海峽航道,其一路線為經麻六甲海峽或印尼的龍目 27 28 29. 中國海南省地方誌辦公室編, 《海南省誌─西南中沙群島誌》 ,頁 187。 楊作洲,《南海風雲─海域及相關問題的探討》,頁 139。 Timo Kivimäki, War or Peac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NIAS Press, 2002), 58. 21.

(29) 海峽及巽他海峽沿中南半島經中沙群島往東北亞;一條則經龍目海峽北上,再經 望加錫海峽、西里伯斯海(Celebes Sea)、菲律賓東海岸至日本。30就海峽重要性 當屬麻六甲海峽為最,每年超過 6 萬至 9 萬 5 千艘船隻經過,擔負著全球三分之 一的貿易量;在能源運輸方面,世界三分之二以上液化石油及天然氣通過此海域, 麻六甲海峽亦為能源生命線,如中國、日本、南韓及臺灣,超過 80%以上能源進 出口皆須經過此海峽與南海使能到達目的地。31 (如圖 2–2、2–3) 南沙群島之曾母暗礁為中心點,在 2,000 公里的圓周以內,東面為菲律賓, 南面的終點為印尼,西南面為馬來西亞,西面的終點為越南、泰國及緬甸,北面 的終點為臺灣。32南沙群島便為此區域之十字路口,並處於新加坡、香港及澳洲 達爾文港(Darwin)三角地帶之中心,並位於東南亞地區的腹地,是周邊國家進入 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咽喉。因此菲律賓前國家安全顧問阿蒙特(Joce Almonte) 曾表示,南海是東南亞海運中心,誰控制了南海,誰就控制南海,誰就基本控制 東南亞諸島,並對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將來起決定性作用。33. 30 31. 32 33. 蕭曦清,《南沙風雲─南沙群島問題的研判與分析》,頁 55-56。 Felipe Umaña,“Transnational Security Threats in the Straits of Malacca,” http://library.fundforpeace.org/library/ ttcvr1213-threatconvergence-malaccastraits-08e.pdf, accessed December 5, 2013. 楊作洲,《南海風雲─海域及相關問題的探討》,頁 140。 Aileen Baviera, “Security Challenges of the Philippine Archipelago,”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1998 (Ins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98), 226. 22.

(30) 圖 2–2 經南海之主要石油輸送圖 資料來源:美國能源資訊署,http://www.eia.gov/ countries/regions-topics. 期 2014 年 3 月 11 日。. cfm?fips=SCS,檢閱日. 圖 2–3 經南海之天然氣輸送圖 資料來源:美國能源資訊署,http://www.eia.gov/ countries/regions- topics. 日期 2014 年 3 月 11 日。. 23. cfm?fips=SCS,檢閱.

(31) 第二節 南海爭端之發展 前一節分析南海地緣的重要性,本節將對南海為何會引起周邊國家爭端進行 深究,藉以得知中國與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在此區域爭端由來。尤其 中國是歷來主權聲索國唯一使用武力方式解決南海主權爭端的國家,在此一背景 因素下,中國在強調南海為其核心利益時,更具嚇阻性意涵。因此,本節區分南 海爭端之緣起及各聲索國對南海的主權聲張來探討。. 一、 南海爭端之緣起 南海爭端緣由歸為四點:一為《舊金山和約》未將南海諸島明確將擁有者載 明。二為《1982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關於島嶼的規定不夠精準。三為越南 與菲律賓實際控制島礁的事實性。四為美國「重返亞洲」政策對南海的介入。就 筆者分析前揭一、二點為其關鍵因素。此外,南海爭端之所以日益嚴重,與區域 富含豐沛之天然資源有關,石油、天然氣均為各國發展之必需品。故本段以天然 油氣資源、海洋法劃分及領土歷史未定論分述之。. (一)天然油氣資源 南海為世界四大海底儲油區之一,其中以南沙群島資源最為豐沛。1968 年 「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Far East, UNECAFE) 成立的「亞洲外島海域礦產資源聯合探勘協調委員 會」(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Offshore Prospecting in Asia, CCOP)所提出之探勘 報告中指出,越南沿岸之鄰近海域、南沙群島東部和南部海域蘊藏著豐富的油氣 資源。341973 年 10 月第 4 次中東戰爭爆發,因而造成油價上漲。第 1 次石油危 機從 1973 年延續至 1974 年,由於當時原油價格曾從 1973 年的每桶不到 3 美元 漲到超過 13 美元。35世界石油危機突顯了石油及天然氣資源的重要性。 34 35. 吳士存,《南沙爭端的起源與發展》(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年),頁 6。 參閱美國能源資訊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 24.

(32) 美國能源資訊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2011 年公布各國在 南海生產油氣估計量,越南每日約生產 30 萬桶石油、3,000 億立方英尺天然氣; 菲律賓每日約生產 2.5 萬桶石油、1,000 億立方英尺天然氣;馬來西亞每日約生 產 50 萬桶石油、1.8 兆立方英尺天然氣;汶萊每日約生產 12 萬桶石油、4 千億 立方英尺天然氣;中國每日約生產 25 萬桶石油、6 千億立方英尺天然氣。36在天 然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南海擁有豐沛的資源,對各方聲索國而言,更具戰略價值, 故使各聲索國更加關切南海諸島「主權」歸屬問題。 1994 年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表示,自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中國首次在年度基礎上成為石油淨進口國。中國隨著改革開放後經濟 快速成長,對於能源需求大增,從 1993 年起,由石油生產國逆轉為石油淨輸入 國,中國超越俄羅斯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進口國。2012 年中國 57% 的石油仰賴進口,預計 2015 年上升到 60%至 70%;另外,在 2009 年中國已成 為第二大的石油消費國僅次於美國,並且其消費量可能到 2030 年成為世界上最 大的石油消費國。(如表 2–2)目前南海海域已發現有 37 個盆地,總面積約 5,000 萬公頃,係中國最大的海洋油氣儲存區,蘊藏油氣資源量約 700 億噸,其中石油 資源量至少為 291 億噸,天然氣資源量至少為 58 萬億立方公尺,中國自 1979 年以來,與 40 多家跨國公司簽訂協議,對南海等海域進行探勘,發現大量油氣 構造;1982 年 2 月中國海洋總公司成立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加速南海油氣勘查 和發展的步伐。372010 年時,中國 52%的石油進口來自中東地區,但能源供應已 朝多元化發展,以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並努力增加南海的石油產量。38. 36. 37 38. http://www.eia.gov/countries/analysisbriefs /South_China_Sea/south_china_sea.pdf,檢閱日期 2014 年 2 月 20 日。 參閱美國能源資訊署,http://www.eia.gov/countries/analysisbriefs/South_ China_Sea/south_china_sea.pdf,檢閱日期 2014 年 2 月 20 日。 中國海南省地方誌辦公室編, 《海南省誌─西南中沙群島誌》 ,頁 181-183。 Leszek Buszynski,“The South China Sea: Oil, Maritime Claims, and U.S.—China Strategic Rivalry”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Spring 2012): 141. 25.

(33) 表 2–2 近五年世界前五大石油消費國(單位:千桶/每日) 美國. 中國. 日本. 印度. 俄羅斯. 2008. 19,497.9641. 7,467.5198. 4,798.1475. 2,863.998. 2,906.0399. 2009. 18,771.4. 8,539.7254. 4,389.8822. 3,112.7361. 2,950.4268. 2010. 19,180.126. 9,330.176. 4,455.4356. 3,255.3912. 2,992.0912. 2011. 18,882.07. 9,852.0804. 4,470.7425. 3,410.5444. 3,115.0286. 2012. 18,490. 10,277. 4,726. 3,622. 3,195. 資料來源:美國能源資訊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http://www.eia.gov/,筆者自 行整理繪製。. 1970 年代開始,南越與北越政府分別於湄公河三角洲及東京灣探勘,過去 的幾十年中,越南已成為東南亞地區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並允許外國企 業的投資和合作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以支持能源產業以助於提高油氣產量。39 此外,該國的經濟快速增長,工業化和出口市場擴大刺激了國內的能源消耗。越 南現為全球第 30 位石油生產國,東南亞國家的第 3 位,2010 年產油約為 1,750 萬噸,其產值占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的 30%,不但賺取豐厚的外匯外,亦支撐越南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每年 7%的增長。40 菲律賓在南海周邊國家中,菲律賓面臨的能源供應問題最為嚴重,菲國總需 求量的 95%仰賴進口。1976 年 6 月 14 日,菲律賓與瑞典 Salem 石油公司共同探 勘南沙群島中的禮樂灘(Reed Bank),至使加入開發南海油氣的行列。其後,菲律 賓陸續與多國跨國石油公司簽署聯合開發南沙群島油氣資源的計畫。41據估計禮 樂灘蘊藏約有 390 萬立方英尺的天然氣,3,500 百萬桶石油及 210 億桶可燃冰, 依菲律賓能源部初估其價值分別為 1,900 萬美元、21 億美元及及 12 億美元;目 39.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頁 34。 〈五國加緊掠奪南海油氣資源〉 ,中國頁岩氣網,http://www.csgcn.com.cn/news/show-10608.html, 檢閱日期:2014 年 3 月 11 日。 41 鞠海龍,〈菲律賓的南海政策:利益驅動的選擇〉 ,《當代亞太》(北京),第 3 期(2012 年),頁 80-81。 40. 26.

(34) 前菲律賓在南海海域開採的石油得以滿足全國 40%的使用。42 2012 年馬來西亞總理曾表示計畫挹注 13 億美元,建造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力爭 2020 年成為亞洲地區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貿易樞紐中心。43馬來西亞在南海 海域開採的油田已逾 18 個、天然氣井已逾 40 座,石油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20%以上,出口石油的 70%來自於南海。44依美國能源資訊署統計數據顯示馬來 西亞已是南海主權聲索國油氣資源產量最高的國家。此外,汶萊面積 5,765 平方 公里的小型國家,於 1984 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因於 1929 年發現石油,轉變了 國家地位,油氣資源為國民收入的最主要來源。汶萊 2012 年 11 月 14 日宣稱, 預計 2035 年其石油產量將由現今 40 萬桶增加至 80 萬桶,屆時將成為亞太地區 主要的產油國及全球最大天然氣產出國之一。45. (二) 海洋法劃分爭議及領土歷史未定論 國際海洋法在聯合國成立後研訂作為步上軌道,1958 年日內瓦召開之第 1 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於同年 4 月 29 日通過領海及鄰接區(毗連區)公約 (Convention on the Territorial Sea and the Contiguous Zone)、公海公約(Convention on the High Seas)、捕魚及養護公海生物資源公約(Convention on Fishing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Living Resources of the High Seas)、大陸礁層(架)公約 (Convention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及 解 決 海 洋 法 爭 端 的 任 擇 議 定 書 (the Optional Protocol of Signature Concerning the Compulsory Settlement of Disputes, OPSD)。相關海洋法幾次修訂直至 1982 年 12 月 10 日通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公約於 1993 年 11 月 16 日由 60 個國家批准,並在 1994 年 11 月 16 日生效。46. 42. 43 44. 45. 46. 陳丙先,〈淺析近年來菲律賓的南海政策〉 ,《梧州學院學報》(梧州),第 22 卷第 5 期(2012 年 10 月),頁 34。 白益民,〈馬來西亞祭出東洋刀〉, 《中國石油石化》(北京),第 24 期(2012 年 12 月),頁 39。 〈南海油氣被掠 南沙無中國油井〉 ,文匯網(香港), http://trans.wenweipo.com/b5/news.wenweipo.com/2012/05/29/IN1205290014.htm,檢閱日期: 2014 年 3 月 20 日。 郭淵, 〈2012-2013 年汶萊南海油氣開採及南海政策〉, 《新東方》(海口),第 3 期(2013 年), 頁 19。 丘宏達著、陳純一修訂,《現代國際法》(臺北:三民書局,2013 年),頁 593-595。 27.

(35)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稱海洋法公約)之生效對於南海周邊局勢起關鍵 性的變化,《海洋法公約》係顧及所有國家主權的情形下,為海洋建立一種法律 秩序,以利國際交通和促進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資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 洋生物資源的養護以及研究、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為宗旨。重要的是《海洋法公 約》直接影響到各國的海洋政策,如漁業、區域內石油探勘與開發、海洋生物資 源保育與管理、航運及海洋環境保護等,甚至對國家海洋國內法,例專屬經濟區 法、領海與毗連區法、大陸礁層法、深海床礦採法及漁業法等有明確規範。《海 洋法公約》所律定之劃分方式使得各南海沿岸國家專屬海域重疊,47不但未能解 決主權爭端議題,反而更加劇中國與其他聲索國之間的衝突。南海爭議由中國、 臺灣、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及汶萊等 6 國宣稱擁有南海諸島全部或是部分主 權,且中國曾與菲律賓、越南因主權爭議發生衝突,為南海爭議種下難解的狀況 (如圖 2–4)。 另 外 , 國 際 法 中 關 於 國 家 領 土 的 取 得 的 方 式 有 割 讓 (cession) 、 先 占 (occupation)、兼併(annexation)、添附(accretion)及時效(prescription)等五種。而南 海部分主權聲索國以「先占」方式宣稱擁有南海部分主權,「先占」係一個國家 意圖將不屬於任何國家主權下的土地,即無主地,置於其主權之下的據為己有之 行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中國始終是唯一擁有南海諸島主權的國家,然日 本對外軍事擴張後,1939 年 4 月 9 日日本正式宣布占領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及 南沙群島,481946 年日本戰敗後,1951 年 9 月 8 日於舊金山和平會議,簽訂《對. 47. 48. 海洋在法律上海洋的管轄區分為幾部分:一、內水(internal water)測算領海基線向陸地一側的 所有水域。二、領海(territorial sea)測算領海基線以外 3 至 12 海浬的海域,但外國船隻有無害 通行權。三、毗連區(contiguous zone,亦稱鄰接區)領海以外的海洋區域,但沿海國為了確保 某些特別利益,可以行使有限的管轄權;毗連區自領海基線起算不得超過 24 海浬。四、專屬 經濟區(exclusive economic zone)領海以外的海洋區域,其經濟資源,包括漁業和海底礦產均為 沿海國所專有並由其管轄,但其他國家在經濟區內及其上空仍有航行與飛行的權利;經濟區 自領海基線起算不得超過 200 海浬。大陸架(continental shelf)沿海國在其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 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底和底土;然從測算領海的基線量起 到大陸邊外緣部到 200 海浬,則得以擴展至 200 海浬,但最多到 350 海浬;大陸架上及其底 土的資源均屬沿岸國所有。六、公海及國家管轄範圍以外的海底區域(Area),參閱丘宏達著、 陳純一修訂,《現代國際法》,頁 590-591。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頁 113。 28.

(36) 日和平條約》,其中第 2 條第 6 款規定敘明日本政府放棄對南沙群島與西沙群島 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49由於前述條款僅規定日本「放棄」對於西沙群 島及南沙群島的權利,而未指明接受該權利之國家,因此其他聲索國認為西沙群 島與南沙群島屬於「無主地」,使得部分聲索國皆據此占有南海部分島嶼。. 圖 2–4 南海各國主權宣示圖 資料來源:美國能源資訊署,http://www.eia.gov/ countries/regions-topics. cfm?fips=SCS,檢閱日 期 2014 年 3 月 11 日。. 二、各聲索國對南海之主權聲張 各主權聲索國─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汶萊對南海均有其主張, 故就渠等主張作一概論。另對南海歷年武力衝突及與域外國家爭議闡述之,其重 點置於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美國爭端關鍵事件中。. (一)中國之主權聲張 中國對於南海主權維護係有其歷史依據的,並為第一個發現並命名南海及其. 49. 〈舊金山和約〉,維基百科網,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8%8A%E9%87%91%E5%B1%B1%E5%92%8C%E7%B4%84, 檢閱日期 2014 年 2 月 7 日。 29.

(37) 島嶼國家。50中國歷代史冊已有詳載,如東漢時期由楊孚撰寫的《異物志》、三 國時期萬震《南州異物志》、康泰《扶南傳》、宋朝周去非《嶺外代答》、趙汝適 《諸番志》 、元朝汪大洲《島夷志略》 、明代顧珍《海槎餘錄》 、黃佐《廣東通志》、 清朝陳傖炯《海國見聞錄》及顧斯綜《南陽蠡測》等書籍;其中所載「崎頭」 、 「漲 海」、「珊瑚洲」 、「千里長沙」及「萬里石塘」等,即為南海各礁。51除書籍記載 南海地理資料外,南海及其附近海域,包括西沙群島,南沙群島長久以來在中國 管理下,自宋朝即派出船艦至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及南沙群島巡弋的記錄。此外, 南海已被記錄於中國的歷代地圖中,自宋代以來,南海為中國海南省管理之下。 52. 中華民國政府於 1911 年正式將南海群島併入廣東省,經由海南島地方政府實. 施行政管理;531935 年中華民國政府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出版《中國南海島嶼國》 , 已確定中國南海最南端的疆域線至北緯 4 度,內政部並於 1947 年公布南海疆界, 印製《南海諸島位置圖》,標明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與南沙群島,在 南海諸島四周畫有十一條斷續疆界線,最南端至北緯 4 度,以示界內屬中國領土, 因此前揭歷史佐證均為中國主權聲索之依據。54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戰敗,中華民國政府遂派出軍艦接收東沙群島、團 沙(南沙)群島、西沙群島及南沙(中沙)群島。55而中共建政後,1949年12月1日, 正式宣布將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併入廣東省,中共外交部長周恩來於1951年8月 發表聲明,指出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為中國不可侵犯的主權。56此後,中國陸續 於1958年9月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領海的聲明》載明東沙群島、西沙群島、. 50. 51 52. 53 54 55 56. Su Hao, “China’s Positions and Interes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 Rational Choices in its Cooperative Policies,” http://csis.org/files/publication/110912_Hao_South_China_Sea.pdf, accessed February 6, 2014. 張維一,《南海資源開發與主權維護》(臺北:財團法人潘氏圖書館,1994 年),頁 21-22。 Su Hao, “China’s Positions and Interes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 Rational Choices in its Cooperative Policies.” 俞寬賜,《南海諸島領土爭端之經緯與法理─兼論東海釣魚臺列嶼之主權問題》 ,頁 15-16。 沈克勤,《南海諸島主權爭議述評》 ,頁 64。 Ibid., 89.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 《南海情勢發展對我國國家安全及外交關係影響》(臺北:中華 民國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1 年),頁 18。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Hence, we have shown the S-duality at the Poisson level for a D3-brane in R-R and NS-NS backgrounds.... Hence, we have shown the S-duality at the Poisson level for a D3-brane in R-R

John studies hard and in 1911 he left the city of Melbourne and went to work in South Australia for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The church wanted to help the sheep farmer s who

中國春秋時期 (The period of Spring and Autumn in China) (770-476BC).. I am from the state of Lu in the Zhou dynasty. I am an official and over 60 years old. Her name is Yan

另外關於前現代的 西藏醫學發展與佛教關係的探討,參考 Gyatso (2015), Being human in a Buddhist world: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medicine in early modern Tibet,

Through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some Chinese Christian intellectuals’ discussion on the indigeniz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how that Chinese

文學賞析能力:形式、節奏的感 悟、從詩歌與政治的關係了解詩 歌的怨刺作用,探討深層的主題

Menou, M.著(2002)。《在國家資訊通訊技術政策中的資訊素養:遺漏的層 面,資訊文化》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Nation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