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攻勢現實主義探討南海之中美兩國關係

在前一節已論述攻勢現實主義的內涵及其理論架構與南海的權力結構,接著 本節將分析攻勢現實主義下的中國崛起與美國所扮演「離岸平衡」者的角色,雙 方互動關係與對理論的反思。

一、攻勢現實主義之中國崛起與美國「離岸平衡」戰略

攻勢現實主義認為在國際體系無政府狀態中,任一國家無法瞭解他國意圖,

生存則為大國的首要追求的目標,因此在理性的思維下必定極力爭取權力極大化,

權力越大也就越安全。在前述邏輯思考下,大國強調的是提升的相對權力,以維 持其霸權地位。

中國自改革開放後,經濟實力不斷提升,2009 年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2010 年 GDP 成長 39 兆 7,900 餘億人民幣,較 2009 年增加百分之 10.3%,並超越日本 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 21 世紀初期已逐漸成為世界表現最亮眼的國家。

中國的崛起其代表意涵在對美國的政治、經濟及軍事上的霸權地位形成威脅。美 國遭逢全球金融風暴後,已逐漸無力主導國際秩序;而中國挾著優勢經濟力量,

積極發展國防武力,並主導許多區域會議,更在領土主權上強硬處理,顯現中國

已具霸權的影子,並致力將美國排除於亞洲事務之外。

美國在二戰後,運用卓越的政治、軍事、經濟實力與價值觀塑造世界秩序,

阻止在歐洲和東亞出現敵對性大國,實現美國對國際體系的支配,維護經濟互賴 作為美國的關鍵安全利益;因此,美國的國際戰略被稱為「掌控優勢」戰略。134 但隨著國際變化,新興國家不斷崛起,尤其是中國的突起,使美國相對優勢國力 亦逐漸衰退。米爾斯海默表示美國身為域外霸權國,是一個維持國際體系現狀的 國家,而扮演「離岸平衡者」的角色,運用「推諉卸責」(Buck-Passing)及「均 勢」(Balancing)的手段,設法平衡任一區域的潛在霸權,以確保美國係唯一的區 域性霸權。135

本段以攻勢現實主義下分析南海爭端之中美兩國之作為。

(一)中國崛起與攻勢現實主義

中國經濟、軍事等方面快速崛起為何使各國有不安定感,此就「中國崛起」

內涵作一探討。學者甘迺迪(Paul Kennedy)認為,要在 21 世紀保有列強地位,必 須具備三項條件:一為能夠為國家利益提供軍事安全保障;二為滿足國民的社會 經濟需求;三為確保經濟持續成長。136另外,甘氏亦表示,一個國家若是經濟發 展緩慢就會使人民感到沮喪,引發不滿情緒;一方面,科技與工業的高速發展對 仍未實現工業化的社會產生的影響更大;而大規模的軍事支出利弊兩面,一則能 為部分特定工業帶來益處,一則會占用其他部門資源並削弱本國經濟面對它國商 業挑戰的應變能力。137如前所述,可以瞭解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戮力在經濟發 展、科技研發及國防武力現代化之間取得平衡,當然經濟發展列為首要目標。以 鄧小平及改革派為首的領導班子掌權後,進一步改革經濟制度,中國在經濟改革 下得以重生,接著而來的是重大轉移,從一套最高度的榨取式經濟制度轉向為比

134 Christopher Layne, “From Preponderance to Offshore Balancing: America’s Future Grand Strateg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2, No.1 (Summer 1997):88.

135 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245.

136 張春柏、陸乃聖譯,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著,《霸權興衰史》(The Rise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 年),頁 523。

137 Ibid., 522.

較廣納性的制度;市場對農業及工業的激勵,繼而引進外來的投資與技術,使中 國邁向經濟快速成長的道路。138《經濟學人》曾指出,英國在 1780 年工業革命 後,歷經 58 年才使個人平均所得增加 1 倍;美國則是從 1839 年歷經 47 年達成 此目標;南韓自 1966 年歷經 11 年;而中國僅歷經 10 年就達到,此顯現中國經 濟發展速度比任一國家更加迅速。139中國致力追求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進而伴 隨著科技及軍事武力質量的提升。學者閻學通就「崛起」之意涵表示,一個大國 的國力快速提升並對世界力量格局、秩序及行為準則產生重大影響的過程,全部 過程完成即是崛起的最終結果。140由此可證,中國綜合國力的崛起與對全球的影 響力,仍在起步且已於崛起過程之中。

攻勢現實主義者認為,國際體系中存在著致力於獲得地區霸權的國家,這種 國家不只具有獲得區域霸權的強烈動機,並亦具有實現這一目標的潛在條件,即 為「潛在霸權」,而這種國家具有強大實力常使其他大國產生恐懼。141本章第三 節已分析中國為區域潛在的霸權142,中國的崛起會使他國覺得擔憂且感到疑慮,

最重要的原因在於軍事力量逐漸強大。威廉與瑪莉學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在 2009 年研究指出,美國學者認為中國軍力增長會危及國際穩定認同與反 對比為 43%:5%,143顯見美國學界普遍認為軍事因素是中國對他國倍感威脅且 不信任的主要因素。在 1981 年 9 月鄧小平即指出:「我軍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 柱石,肩負著保衛社會主義祖國、保衛四化建設的光榮使命。因此,必須把我軍

138 吳國卿、鄧伯宸譯,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 著,《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欲與貧困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新北:衛城出版,2013 年),頁 455。

139 A Survey of the Global Economy, “A Game of International Leapfrog: Countries Worry Too Much about Their Economic Ranking,” The Economist (October 1994): 6-7.

140 閻學通,《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年),頁 139。

141 張國城,〈從現實主義看中國航母的外交和軍事影響〉,《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9 卷第 3 期 (2013 年秋季號),頁 143。

142 參閱第肆章第三節〈攻勢現實主義與南海議題〉,頁 139-142。

143 Richard Jordan, Daniel Maliniak, Amy Oakes, Susan Peterson and Michael J. Tierney, eds., “One Discipline or Many? TRIP Surve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aculty in Ten Countries,” The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At:

http://s3.amazonaws.com/zanran_storage/www.princeton.edu/ContentPages/81772376.pdf, accessed May 5, 2014.

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144在此立基點上,中國解放 軍致力邁向強大及國防現代化軍隊而努力耕耘。歷經多位領導人堅持強軍的構想 下,並依 2012 年「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報告,及 2013 年國家主席習近 平「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之建軍指導下,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已有 卓越的成果,解放軍已更有自信面對周邊局勢快速的變化。受惠經濟發展具有成 效,中國國防預算平均以二位數百分比成長,2013 年中國通過國防預算為 7,201.7 億元人民幣(約 1,163.4 億美元),較 2012 年預算增長 7.4%(2012 年為 6,703.7 億元 人民幣,約 1,064 億美元)(參閱表 4 之 1)。145前述預算將新型戰略裝備採購、後 續保修等所需經費納入,其年度公布預算將無法支應其所需,故研判仍有龐大經 費隱藏於非軍事項下,其實際國防軍費,應為公布金額之 2 至 3 倍左右(約 2,327 至 3,490 億美元),146現今中國預算的規模已達世界第二,如果隱含的國防預算公 佈後,將會縮小與美國國防預算的差距,則是極有可能的。中國軍事快速進步,

體現於近年來中國挾著在國際間的影響力增加,其海軍質與量的提升,解放軍已 執行多次亞丁灣護航任務,並多次在南海實施聯合軍事演習,此表明已有足夠能 力維護其海洋利益。而南海艦隊軍事裝備能量的強化,這與胡錦濤所提及「建設 海洋強國」相呼應,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採取更積極主動的姿態,已不再「韜光養 晦」。因此,近年來中國在南海干擾美國在南海的海洋偵察任務、中國潛艦跟蹤 美軍艦艇、中國艦艇險與美國軍艦發生擦撞等,這皆是中國將要主控南海局勢的 作為。

攻勢現實主義闡述,大國軍事權力的基礎在於陸軍的規模、實力及得以相互 配合的海、空軍力量;並如上所述,要建立龐大的軍隊必須立基於厚實的經濟實 力。因而中國是最具資格得以在綜合國力超越美國的國家。米氏認為美國對中國 的擔憂,其因在於中國擁有眾多的人口與快速成長的經濟,前述事實將是中國凌

144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頁 395。

145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 102 年國防報告書》,頁 43。

146 Ibid., 45.

駕於美國之上且成為霸權的條件。147故中國將是美國在 20 世紀面臨任一潛在霸 權還要強大且更危險。有鑒於此,米氏表示富強的中國不會是一個維持現狀的大 國,而會是個決心要獲得地區霸權意圖明確的國家。148承上所言,中國宣布南海 為其「核心利益」後,其欲將掌握南海議題的主導性,而不願域外國家涉入其中。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並積極在南海整軍經武,與不斷高唱「和平發展」之論調明顯 相去甚遠。中國崛起後,已改變南海區域的權力結構,並運用其經濟實力在東亞 區域論壇、東亞高峰會等重要亞洲國際性會議發揮影響力,中國除了想主導東亞 高峰會,也傾向將美國排除於外,顯示其政治力量。因為南海主權爭端,東協各 國看到中國軍事武力的強勢作為,使東協成員對中國疑懼升高,而讓美國與俄羅 斯加入東亞峰會。雖然中國意圖失敗,但其之舉措明顯利用自身優勢也就是強大 的潛在權力,欲將美國排除在亞洲事務之外,由此證明中國有意爭取南海區域的 領導地位。在軍事層面上,中國解放軍積極走出去,無論在聯合軍事演習、打擊 海盜、人道救援抑或是救災等,皆充份展現改革開放所帶來國防現代化,且足以 與美國相抗衡的自信。習近平於 2014 年 5 月在上海所舉行的「亞洲相互協作與 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高峰會」中指出:「亞洲的事情要靠亞洲人民辦;亞洲的問 題,要靠亞洲人民來處理;亞洲的安全,要靠亞洲人民來維護。亞洲人民有能力、

有智慧通過加強合作,來實現亞洲和平穩定。」亦表示:「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 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 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149這言論暗指域外霸權不要干涉亞洲事務,並在

有智慧通過加強合作,來實現亞洲和平穩定。」亦表示:「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 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 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149這言論暗指域外霸權不要干涉亞洲事務,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