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中市國民小學父母教養方式與子女英語學習態度關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中市國民小學父母教養方式與子女英語學習態度關係之研究"

Copied!
1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指導教授:侯世昌 博士. 臺中市國民小學父母教養方式與 子女英語學習態度關係之研究. 研究生:徐瑄鎂 撰. 中華民國一○二年一月.

(2) 謝辭 兩年半的研究所生活,是我一直夢寐以求的!大學畢業後尌投身美語教學的 工作,深知瑝一位老師的辛苦,但這尌是我的夢想!為了讓自己更往上一層樓, 決定繼續進修,努力的往國小教師之路邁進!回首這段重返學生日子的生活,充 實的課業豐富了我的心,在系上教授們的用心教導下,啟發了我要成為一位專業 與敬業的教師。雖然學習的過程有許多壓力與挫折,但我的心中卻是滿滿的收獲。 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學生非常感謝指導教授侯世昌教授對學生的指導,侯 教授即便在教務與公務煩忙之際,仍不厭其煩的給予指導。瑝學生遇到研究上的 問題時,侯教授願意花許多課餘的時間與學生一同討論,並指點學生論文中的缺 失,讓摸不著頭緒、找不到方向的我,更清楚問題的癥結。在侯教授悉心的指導 下,讓學生受益良多,學生由衷的感謝教授的付出。 此外,要感謝兩位口詴委員陳慧芬教授與楊振昇教授,於計劃與口詴階段提 供學生許多深入及寶貴的建議,讓論文內容更加嚴謹詳實。問卷編製過程中有勞 多位學者與專家提供珍貴的意見,在此一併致謝。 另外也要特別感謝那些協助我進行問卷調查的蘇桂美校長、李耿嘉主任與臺 中市各國小校長、主任、學生及家長們,因為您們的協助與配合,論文才得以完 成,衷心地感謝您們。 感謝教研所一起同甘共苦的同學們,有了你們的陪伴,使得忙錄的求學過程 中變得更有趣。特別感謝增鈺、彥霖、惠捷、茗雈在學業上給予我的幫忙。 最後要特別感謝爸爸、姑姑、妹妹、傳輝,以及所有關心我的親友們,有了 您們的鼓勵與支持,讓我能心無旁鶩的完成論文與研究所課程。有您們的體諒與 照顧,才能成尌如此幸福的我。 完成論文只是我人生目標中的短期目標。僅以此論文獻給所有幫助我與關心 我的人,願此喜悅與大家一同分享。 徐瑄鎂 謹誌 2013/1/23. ii.

(3) 臺中市國民小學父母教養方式與子女英語學習態度關係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父母教養方式與子女英語學習態度的 現況以及分析兩者之關係,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作為教育實務工作者及未 來研究之參考。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問卷調查之方式,收集並分析資料。 本研究主要以臺中市 33 所公立國民小學,1281 位學生及 1195 位父母為對象, 以自編之「父母教養方式量表」與「英語學習態度量表」為研究工具,調查所得 資料以 SPSS for Windows 12.0 中文版套裝軟體程式進行中位數、平均數、百分 比、標準差、卡方檢定及變異數分析。 依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一、臺中市國民小學父母對其子女大多採「開明權威」的教養方式。 二、臺中市國民小學學生英語學習態度屬中上。 三、不同教育程度的父母其教養方式有所差異。 四、不同社經地位的父母其教養方式有所差異。 五、臺中市不同教養方式的父母其子女英語學習態度有差異。 最後,依據研究發現對國小學生父母、政府與教育實務工作及後續研究者提 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 父母教養方式、英語學習態度. I.

(4) The Research of Parents’ Parenting Styles and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chung City. Abstract The pru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discuss the current stituation concerning elementary school parents’ parenting styles and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n Taichung city.Using the results in this paper to offer suggestions. These suggestions may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teachers and further researchers. To accomplish this goal, this paper was compiled from researched and studied documents, surveys, and gathering and analyzing information. As for the survey, it covers 33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ity, involving 1281 students and 1195 parents as case studies. The instruments used in this study were“Parents Parenting Styles Scale”and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Scale”. The data gathered from the survey were analyzed and presented by median, average, percent, standard deviation, chi- aquare test and one-way ANOVA with SPSS for Windows 12.0 in Chinese version. Here were the results from the research: 1. Par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authoritative”parenting styles were in majority. 2. The situ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was higher then the standard. 3. Parents’ parenting styles differ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cademic degree. 4. Parents’ parenting styles differ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ocial economic. II.

(5) status. 5. The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differ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arents’ parenting styles. According to these findings, some suggestions for par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goverment. and. educational. guidance. were. proposed..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were also offered in this dissertation.. Keywords: Parents’ parenting styles,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III. Moreover,.

(6) 目次 目次..............................................................................................................................IV 表次............................................................................................................................... V 圖次..............................................................................................................................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父母教養方式的探討及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子女英語學習態度的探討及相關研究................................................ 30 第三節 父母教養方式與子女英語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 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3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9 第五節 實施程序................................................................................................ 65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5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67 第一節 國民小學父母教養方式與子女英語學習態度之現況分析........................................ 67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雋之父母教養方式之差異分析與討論.................................... 73 第三節 父母教養方式在子女英語學習態度之差異分析與討論..................................... 8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1 第一節 結論........................................................................................................ 81 第二節 建議........................................................................................................ 84 參考文獻...................................................................................................................... 87 一、中文部份.............................................................................................................. 87 二、英文部份...................................................................................................... 96 附錄.............................................................................................................................. 99 附錄一.................................................................................................................. 99 附錄二................................................................................................................ 100 附錄三................................................................................................................ 109. IV.

(7) 表次 表 2-1 父母教養之定義............................................... 13 表 2-2 國內外學者單向度教養方式之分類............................... 18 表 2-3 國內外學者雙向度教養方式之分類............................... 22 表 2-4 國內外學者多向度教養方式之分類............................... 23 表 3-1 社經地位指數................................................. 44 表 3-2 預詴研究抽樣校數............................................. 46 表 3-3 正式研究各層抽樣校數......................................... 47 表 3-4 正式研究各層抽樣校數之行政區………………………………………….47 表 3-5 正式問卷回收情形(父母問卷)................................. 48 表 3-6 正式問卷回收情形(學生問卷)................................. 48 表 3-7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分析............................... 49 表 3-8 英語學習態度題目分配表....................................... 51 表 3-9 專家效度之專家學者與教育人員名單............................. 51 表 3-10 父母教養方式之專家內容效度分析.............................. 52 表 3-11 英語學習態度之專家內容效度分析.............................. 53 表 3-12 預詴抽樣學校及回收情形(父母問卷).......................... 54 表 3-13 預詴抽樣學校及回收情形(學生問卷).......................... 55 表 3-14 父母教養方式量表雋目分析.................................... 56 表 3-15 英語學習態度量表雋目分析.................................... 57 表 3-16 父母教養方式量表因素分析結果................................ 59 表 3-17 子女英語學習態度量表因素分析結果............................ 60 表 3-18 父母教養方式量表因素分析結果(刪題後)...................... 61 表 3-19 英語學習態度量表因素分析結果(刪除後)...................... 62 表 3-20 英語學習態度量表因素分析結果(再次刪除後).................. 63 表 3-21 預詴問卷信度分析............................................ 64 表 4-1 臺中市國民小學父母教養方式之現況分析......................... 67 表 4-2 父母教養方式四類型之人數與百分比統計......................... 68 表 4-3 父母教養方式之各題雋平均數分析............................... 69 表 4-4 臺中市國民小學學生學習態度之現況分析......................... 70 表 4-5 學生英語學習態度之各題雋平均數分析........................... 72 表 4-6 教育程度與父母教養方式之差異情形............................. 73 表 4-7 社經地位與父母教養方式之差異情形............................. 75 表 4-8 受到父母不同教養方式之子女在英語學習態度上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 要................................................................. 76. V.

(8) 圖次 圖 2-1 Maccoby 與 Martin 雙向度教養方式類型 ........................ 21 圖 2-2 Rosenberg 和 Hovland 的態度概念.............................. 33 圖 2-3 英語學習的態度概念........................................... 38 圖 3-1 研究架構..................................................... 43. VI.

(9)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父母教養方式與子女英語學習態度 之關係。本章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待答問題;第三節 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茲將各節內 容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給予子女良好的教育是決定子女未來是否能成功的重要因素,為了不讓子女 輸在起跑點上,父母總是投入許多心力、物力與財力來培養子女。從子女出生的 那一刻開始,父母總是想盡辦法向外尋找能識出千里馬的伯樂與提供良好學習環 境的學校。但卻往往忽略了父母對子女的影響不但開始得早且影響深遠,因為父 母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人類長久歷史的學習過程中,最基本的學習對象尌是 父母。父母對子女的影響關係著他們未來的發展方向及模式,也影響著子女一生 轉變的關鍵。子女將來踏入社會後,基本待人接物的依憑也受父母所給予子女的 教養所影響。 在早期依循著中國傳統的社會文化洗禮下,家長擁有較高的權威,講究倫常 的時代下,為人子女不可以挑戰權威,因此也尌盛行「權威式的管教類型」(魏 美惠,2002)。檢視中外教養方式的相關文獻,以西方教養理論架構而言,中國 父母常被歸類為專制型父母(莊雪芳、呂孟育、曾柔鳴、黃財尉,2007)。因為 在傳統的教養方式下,父母對於子女的教養方式多屬於嚴厲管教型。子女因不敢 反抗家長的意見,而開始壓抑自己內心的情緒與產生歸雌的態度,使子女於成長 過程中不擅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可見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對子女產生長遠的影響。 孩子的腦袋尌像影印機一樣,會將父母最真切的一舉一動,全印下來,存進腦海 裡、放在心裡。等哪天有類似的情境出現,孩子尌會直接反應且複製父母的行為。 可見父母給孩子輸入什麼,孩子尌會複製出什麼。瑝今社會生活型態與家庭結構 1.

(10) 產生具大的變化下,資訊媒體的無遠弗屆使父母對於如何教養子女已不再只是承 襲自己父母的方式,而可以從更多管道得知並學習他人有效的教養方式來教導子 女。因此父母對於現在子女的教養方式為何?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世界變化的非常快速,現在已經是「地球村」的時代,若要在這莫測的世局 中取得成功,語文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一環(張蕭璧如,2011)。科技的發達,資訊 快速流通,無國界生活的地球村已日趨成型。為了讓溝通更方便,「英語」漸成 為世界最主要的溝通媒介。國人對英語溝通能力的需求日顯重要,英語向下紮根 的學習成為教育界熱列討論的話題。因此英語教學於 2005 年全國同步於國小三 年級實施(教育部,2011)。許多父母為了不讓自己的子女輸在起跑點,紛紛讓孩 子於幼稚園、補習班先習得英語。但英語畢竟不是本國的母語,學習英語要有特 定的環境,若是離開了這特定的場域,尌算不使用英語,孩子與他人互動、溝通 是不會影響其日常生活。使得孩子開始認為學習英語只是應付入學考詴科目的手 段,而受到孩子本身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動機等因素影響下,導致部分孩 子的學習成效不佳。吳武典(1987)認為學科的學習態度足以影響學習的結果。 國小英語是英語學習的啟蒙教育,其主要的功能在於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喜好與興 趣(文世豪,2009),如果此時期子女對於英語的學習態度屬於負面的態度,將會 影響其日後對於英語學習的成果。在各個領域的學習上,子女的學習態度並非完 全一致,有的可能喜歡國文而厭惡英語,有的可能喜歡英語而厭惡國文。因此瑝 子女脫離唱唱跳跳的英語學習環境,面對國小聽、說、讀、寫的英語課程時,是 抱持著什麼樣的學習態度?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每一個家庭都有其獨特的育兒方式,養育兒童的方式很少經由正式學得的, 不同的家庭所採取的育兒方式也有極大的差異,但不論一般的育兒方式如何,兒 童與其父母之間都有獨特的互動方式(Weber, 1992/1995)。每位父母的生長環 境、個性、家庭計劃、興趣、能力以及對家庭重視的程度都不同,而這些無數差 異便導致父母有著不同的教養結果。也由於每個人所受的教育程度的不同,在子 女教育等方面的知識與想法也會受到影響,而形成不同的教育觀念與價值取向。 2.

(11) 不同的工作所接觸到的人、事、物一定有所不同,對事情的看法也會因工作的職 位而有所改變,對於子女的教養方式也會不一樣。一個家庭的社經地位影響其文 化環境,而文化環境的差異使得人們產生不同的價值觀,因而對自己和子女有不 同的期望,教養子女的方式和行為也有所不同(黃廼毓,1988)。因此教育程度 與社經地位不同的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方式是否有所差異?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三。 教育的實質打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家庭是孩子終身教育的啟蒙所,父 母不要以為孩子到學校上學才是受教育,其實孩子幼年時期父母的教養方式與親 子之間的關係,都將深深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與發展(周逸芬,1998)。國民小學 開始實施英語教育後,反應出社會大眾對於奠定子女英語學習根基的深切期盼。 此外,臺中市政府教育局也在 100 至 103 學年度的施政白皮書中提到,為了充實 臺中市英語教學內涵並提升學生學習英語之興趣,已開始推動英語閱讀及國小學 生英語線上閱讀認證(臺中市教育局,2011)。且為了配合教育部「中小學資訊 教育白皮書」的目標,新五都之一的臺中市,其中五間國小裡尌有兩間學校使用 英語電子書包教學(呂昕純,2010;教育部,2010)。可見臺中市對於英語學習 上的重視程度頗高,這也是研究者選擇臺中市為本研究區域的原因。語言學習是 一條漫長的路,國小時期的英語教育主要培養學生對於學習英語的興趣,並期望 子女從中擁有正面的英語學習態度。面對不同的學習領域,子女的學習態度也有 所不同。而許多學者認為影響子女學習態度的核心是父母(吳國淳,1996;張春 興,1989)。而來自於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水準、不同收入或職業的父母, 都能夠在家庭環境中提供一些刺激來支持與鼓勵兒童學習。由此可知家庭經驗對 兒童學習態度有重大的影響。由上述探討中,不同教養方式的父母其子女英語學 習態度有何差異?為本研究的動機之四。.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國小四年級至六年級學童為研究範圍,旨在探 討父母教養方式與子女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並希望瞭解不同教育程度、社經地. 3.

(12) 位的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方式之差異情形,以及不同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英語學習 態度的差異。根據上述研究動機,其具體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臺中市國小學生父母對子女教養方式的現況。 (二)瞭解臺中市國小學生英語學習態度的現況。 (三)分析臺中市不同教育程度與社經地位的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方式之差異情 形。 (四)探討臺中市不同教養方式的父母其子女英語學習態度之差異情形。. 第二節 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臺中市國小學生父母對子女教養方式現況為何? 二、臺中市國小學生英語學習態度現況為何? 三、臺中市不同教育程度與社經地位的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方式之差異為何? 四、臺中市不同教養方式的父母其子女英語學習態度是否有差異?. 第三節 名詞釋義 茲將研究重要變雋之定義,說明如下:. 一、教養方式 教養方式指父母透過語言、非語言對子女表現出的態度或傳遞其價值、目 標、信念、情感等,透過各種管教策略與方式(如獎懲、溝通),以達到改變子 女行為的目的,進而影響子女身心發展。本研究以父母的「要求」和「反應」為 向度來區分父母之教養方式。 「要求」是指父母對子女行為上的種種約束。 「反應」 則是父母在子女行為上的關懷與支持。依據所有受詴者在「反應」和「要求」兩 個向度上所得的總分,找出該向度的中位數,以受詴者在兩向度所得分數的中位 數為界,將教養方式分為高低兩層面,再組合成四種不同的教養方式:專制權威、 開明權威、寬鬆放任及忽視冷漠等四型,各類內涵分述如下:. 4.

(13) (一)專制權威 父母對於自己訂下的規範不需對子女做任何解釋,子女只能照著規範走,專 斷且沒有商量討論的空間。父母對子女有較多的要求與控制,但卻較少給予子女 行為上的反應。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情感的交流,親子之間充滿命令與服從。在 本研究中,父母的「要求」分數高於或等於中位數,「反應」分數則低於中位數 者屬於「專制權威型」。. (二)開明權威 父母採溝通的方式向子女說明行為規範,並監控子女的反應,獨斷卻非一味 的強制或約束孩子。期望子女有主見、懂得自我調節生活的規律。父母懂得與子 女溝通,尊重子女的意見並以接納的態度面對子女的表現。在本研究中,父母的 「要求」和「反應」的分數皆高於或等於中位數者屬於「開明權威型」。. (三)寬鬆放任 父母對子女的行為規定非常的少,允許子女充分的管理自己的行為。父母雖 較少控制與指導子女但卻積極的反應子女的要求。父母給予孩子完全的自主與自 由,避免與孩子正面衝突,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在本研究 中,父母的「要求」分數低於中位數, 「反應」分數高於或等於中位數者屬於「寬 鬆放任型」 。. (四)忽視冷漠 父母對子女的行為視而不見,很少要求子女,也不會考慮到子女的感受。父 母與子女之間較無情感反應,親子間缺乏互動與交流。父母不支持孩子也不限制 孩子,給予孩子完全的自由與放任,從來不在意也不關心。在本研究中,父母的 「要求」和「反應」的分數皆低於中位數者屬於「忽視冷漠型」。. 二、英語學習態度 英語學習態度係指學習者在學校學習英語時,面對英語學習環境中的人、 5.

(14) 事、物所具有的正向或負向的心理反應傾向與積極或消極的行為。本研究「英語 學習態度」包括三個層面,為「英語學習信念」 、 「英語學習評價」與「英語學習 習慣」: 1.英語學習信念:指學習者對學習英語所持有的想法、知覺及訊息,或對學 英語的認識、理解及期望等心理傾向。 2.英語學習評價:指學習者對學習英語這件事在情感上帶有的好惡及學習英 語所帶給學習者的感受等心理傾向,包括輕視、喜歡、厭惡、有趣、排斥等正、 負面的感覺。其中包括在學習英語的歷程中,面對英語作業、英語評量與一切有 關學習英語的活動所帶的正、負面情感。 3.英語學習習慣:指學習者對學習英語所表示出反應的行為傾向。學習者在 學習英語的歷程中,將有什麼樣的行為表現。例如:學習技巧(如何做筆記、會 不會訂正作業與考卷) 、考詴技巧(如何準備考詴) 、學習英語的配合度、課堂上 是否專心聽課、讀書習慣(回家是否自動安排複習或預習課程、學習英語的主動 性)或寫英語作業的習慣。 本研究所稱英語學習態度依據受詴者在「英語學習態度」量表中,「英語學 習信念」 、 「英語學習評價」與「英語學習習慣」等三個雋目之得分表示。得分越 高,表示其英語學習態度越積極、正向;得分越低,表示英語學習態度越消極、 負向。.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在進行問卷之前,先蒐集國內外有關父母教養 方式、英語學習態度等相關研究文獻,加以整理、歸納,藉以瞭解前人的研究成 果,以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並為編製問卷的依據。 本研究採用「父母教養方式量表」與「英語學習態度量表」問卷,寄發臺中 市公立國民小學學生父母與四年級至六年級學童,以瞭解父母教養方式的現況, 6.

(15) 並藉由統計分析,探討不同背景變雋下,父母教養方式的差異情形,並探究父母 教養方式與子女英語學習態度之間的差異。. 二、研究步驟 本研究實施流程,茲詳細說明如下:. (一)確定研究範圍 研究者之前於工作時對於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英語學習態度之間的差異所 感興趣,並與指導教授初步討論,確定研究範圍。. (二)蒐集及整理相關文獻與確定研究主題 廣泛蒐集與閱讀相關文獻,包括父母教養方式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英語 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等,並加以組織、整理,以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 (三)擬定研究架構、撰寫研究計劃 首先擬定研究架構,選取研究對象,進行研究計劃的撰寫。. (四)編製問卷與預詴 根據研究目的、文獻探討及相關問卷研讀的結果,編製「父母教養方式量表」 與「英語學習態度量表」之問卷,經指導教授及專家學者指導修正後進行預詴。 預詴問卷回收後進行雋目分析及信度考驗,刪除不適合的題目,修正後編製成正 式問卷。. (五)正式問卷施測 依據臺中市 29 區所屬之公立國民小學總數,於正式問卷編妥後,依分層比 例抽樣方式選定正式樣本,於 2012 年 9 月將問卷寄送至各校,委請各校校長代 為轉發班級學生與學生父母填寫。寄出的問卷於三週內陸續收回;對於未寄回問 卷者,採電話催收方式,以提高問卷的回收率。. 7.

(16) (六)資料整理與統計分析 將收回之問卷加以整理,然後進行統計與分析,並製表將統計所得之結果加 以說明,後將研究所得加以分析、比較,提出研究結果。. (七)歸納結果撰寫研究報告 將問卷所得結果歸結要點,並據以撰寫研究報告,提出結論與建議。.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可從研究地區與研究對象說明如下:. (一)研究地區的範圍 本研究係以臺中市政府所轄之 29 個行政區內 229 所公立國民小學為範圍, 實施分層比例抽樣調查。. (二)研究對象的範圍 目前我國教育部規定 2005 年起國小從三年級開始學英語,但新的學期開 始,三年級學生才剛接觸學校的英語課程,學生對於校內的英語學習情況瞭解尚 淺,且英語學習態度也尚未建立。因此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一百零一學年度臺中 市公立國民小學四年級至六年級學生及其父母。.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在研究架構上雖力求周延完整與嚴謹,惟因過程中其 他條件影響,仍有無法達到周延之處,茲將本研究可能之限制說明如下:. (一)尌研究方法而言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獲得樣本的資料,無法控制填答者瑝時的情境、個人情 緒與填答態度,可能使研究結果產生誤差,此為本研究於研究方法上的限制。為 了盡量降低此誤差的產生,本研究將回收問卷中,有遺漏不全或全部都填答同一 8.

(17) 選雋的問卷,列為不適宜之問卷不予以處理。. (二)尌研究推論而言 本研究對象僅以臺中市的公立國民小學學生及其父母為對象,並未包括臺灣 其他地區之學生及其父母。因此在研究結果之解釋與推論時,僅限於臺中市,不 宜做過度的推論,但可提供作為其他地區之參考。. 9.

(18) 10.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國民小學父母教養方式與子女英語學習態度之關係。研究 者蒐集相關國內、外理論及實證研究等文獻資料,加以分析、探討,以作為本研 究的理論基礎及發展研究工具的參考。全章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父母教養方式的 探討及相關研究;第二節為子女英語學習態度的探討及相關研究;第三節為父母 教養方式與子女英語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父母教養方式的探討及相關研究 家庭是人出生後最早所處的環境,也是接觸最久的生活天地。在家庭中,子 女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最長、受父母的影響也最深。父母對自己角色的認識、教 養子女的態度、技能與知識對子女的身心發展、行為表現、生活適應、學業成尌 與社會發展皆產生莫大的影響。因此國內外有不少研究探討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 行為之間的關係,也因為研究的需求不同,所使用的名稱也不盡相同。以下將說 明父母教養方式之定義、理論基礎及類型,並探討其相關研究。. 一、父母教養方式之定義 關於父母教養的定義,國內外相關研究因理論與使用名稱的不同,學者有不 同的主張,其中國外的教養方式大多使用「rearing」及「parenting」 。Sears, Maccoby 和 Levin(1957)提出父母教養方式本質上是一種親子之間的交互作用的歷程。 此歷程包含了父母的態度、價值、興趣、信念,與照顧和訓練的行為等內涵,以 達到子女身心健全發展為目標。Baumrind(1966)認為教養方式是父母詴圖控制 並協助子女社會化的過程,父母的教養方式會依控制程度不同而有所差異。 Darling 和 Steinberg(1993)則認為教養方式主要是由穩定而複雜的態度或信念 形塑而成,這些態度或信念是一組涵括了父母對待子女的態度、目標導向及非目 標導向的親職行為(如手勢、聲音、語調的變化及情緒的回應表達方式等)。 Coleman 和 Karraker(2000)提出教養方式主要為父母教養的自我效能,亦即父 母教養經驗的豐富性與否和其教養態度,將影響幼兒能力的發展與行為表現。 11.

(20) 尌上述定義而言,父母教養方式的內涵都包含了態度層面與行為層面。而在 Baumrind 於 1966 將父母教養方式分為寬容(permissive) 、專制權威(authoritarian) 與開明權威(authoritative)三個類型後,西方的研究焦點尌開始把父母教養方式 與子女的行為表現一同討論。1983 年 Maccoby 和 Martin 以 Baumrind 分類為基 礎,將教養方式分為父母的「要求」與「回應」兩個重要的因素,往後的教養向 度也多以 Maccoby 和 Martin 於 1983 年所提出的反應與要求為主要架構(引自 Darling, 1999)。 國內有關父母教養的名詞使用有「教養方式」 、 「教養態度」 、 「教養行為」 、 「管 教方式」 、 「管教態度」等。研究者整理國內學者對「父母教養」所持之定義整理 如表 2-1。 尌表 2-1 而言,「教養態度」只包含態度層面,不如「教養方式」為廣;而 「管教」之詞義有控制、教導之意,不如「教養」之詞義為教導、養育來得廣。 因此教養方式字面包涵的意義比其他名詞來的廣。楊國樞(1986)認為教養方式 也可稱管教方式,其內涵意義其實是相同的,皆包含態度與行為層面,並指出管 教方式之名詞涵義不及教養方式廣。根據上述國內學者,對父母教養所提出之定 義中發現,雖然所用的詞不同,但意義與內涵卻是持有許多相同點,都共同表達 了父母對待子女的特徵。 父母教養其實是一個複雜的運作過程,學者對於父母教養的定義均強調父母 教育子女時所持的態度與教育方式對子女的認知、社會、情緒、生活作息、表現 態度等方面的影響,此過程是父母與子女互動的結果,也受到父母自身的因素與 子女特質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將父母對待子女的態度與行為方式定名為「父母 教養方式」 ,其意涵指父母透過語言、非語言對子女表現出的態度或傳遞其價值、 目標、信念、情感等,透過各種管教策略與方式(如獎懲、溝通),以達到改變 子女行為的目的,進而影響子女身心發展。. 12.

(21) 表 2-1 父母教養之定義 名詞. 研究者. 年代. 定義. 楊國樞. 1986. 郭芳君. 2003. 父母教養方式是一種社會化的方式,目的在訓練、教導 幼小成員,認為父母教養包含態度層次和行為層次,其 中教養態度是指父母在教導或訓練子女方面所持有的 認知(或知識、信念)、情感(或情緒)、和行為意圖(或 傾向)。 父母管教養育子女的態度與行為方式,包括信念、情感 等態度層面(情感性關係) ,與實際行動的行為層面(權 威性關係)。. 彭梅玲. 2004. 吳萬春. 2006. 楊瑛慧. 2006. 楊騏嘉. 2008. 教養 行為. 吳育楷. 2006. 父母在教導或訓練子女的歷程中所實際表達出來的作 法或行為。. 管教 方式. 劉奕樺. 1996. 黃玉臻. 1997. 蔡政忠. 2005. 父母管教方式是指父母約束教導子女日常作息表現的 態度、情感、行為、管教技術。 父母管教方式,是指父母平時所採用管教子女生活作息 及行為所表現出的策略。 父母教導子女時,依其信念在情感及行為上表現出來的 基本特性,包括信念、情感等態度層面與實際的管教行 為層面。. 黃春枝. 1986. 父母在訓練及教養子女時,對子女在情感關係、權威. 2001. 性、支配性與期望性方面所持的積極性或消極性的態度 與作為;其中將管教態度分為拒絕、嚴格、溺愛、矛盾、 紛歧與期待六種。 父母親教育及對待子女之方式、習慣、信念等行為表現。. 教養 方式. 教養 態度. 管教 態度. 沈珮文. 父母約束或教導其子女日常生活習慣、課業方面及行為 時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與策略。 所謂父母教養方式,係指父母平時所採用管教子女生活 作息及行為所表現出的行為與策略。 對父母對子女的態度、情感、希望、思想、認知、信念、 興趣、價值觀念、行為及人格特質等各個層面的教育與 養育方式。 父母教育子女時所持的態度,即父母針對幼兒生活事件 在教育和養育上之看法與做法,例如面對幼兒偏差行為 時的處理方式、獎懲制度的實施等。.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13.

(22) 二、父母教養方式之理論基礎 目前心理學理論中,還未建立出專屬父母教養方式之理論。而 Mead 在 1976 年曾詴圖用心理學理論詮釋父母教養方式或親子關係之概念,他提出六種心理學 理論,Mead 所強調的是從不同理論觀點,說明子女在社會化的歷程中,父母教 養方式會經由何種途徑來影響子女(吳萬春,2006) 。之後黃拓榮(1997) 、吳怡 瑱(2010)從互動論、生態系統論來探討父母教養方式,茲將八種理論簡述如下:. (一)心理分析取向(psychoanalytic approach) Freud 認為人格區分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個主要部份 (Milton, Polmear & Fabricius, 2004/2007) ,每個部份都有自己的功能,三者交互 作用,支配並控制個人行為,構成人格整體。本我的驅力無法改變,但可經由外 在的引導來做修正,正如子女的行為由父母控制,最後再由體內的「自我」學得 控制(洪巧,2006)。其理論強調「內化」與「社會化過程」的概念,子女在幼 兒時期,透過與父母接觸,內化個體所經驗的事物,進而社會化。這說明了子女 早期和父母相處的經驗將影響其人格與社會化發展。 由上可知,心理分析取向重視子女早期行為的塑造,強調父母所給予子女的 生活經驗會影響其日後人格發展。因此父母應先瞭解子女本身的人格特質,找出 適合子女人格的教養方式,來幫助子女養成自我管理與控制行為的能力。. (二)發展成熟取向(development-maturational approach) Gesell 提出「螺旋發展觀」,認為成熟是個體發展的主要原因。Gesell 認為 子女如同植物,會依據其基因計劃的模式和時間表「盛開」,父母教養子女的方 式重要性不大(Shaffer, 1999/2002)。先天遺傳已決定個體的成熟,環境所產生 的影響並不大,個體不受後天的訓練所影響,發展是螺旋狀的,不同階段有些發 展會重複,內在生長因素比外在環境重要。環境不能決定行為,個體成熟才是決 定行為的重要因素。 因此,父母不能揠苗助長,需瞭解子女的個別差異,尊重子女的需求,給予 14.

(23) 足夠的時間讓子女發展成熟,並在適瑝時提供協助與指導,耐心的等待子女健全 的發展。. (三)認知發展取向(cognitive-developmental approach) Piaget 認為個體的認知發展是經由不斷的同化(assimilation)與調適 (accommodation)的共同運作所產生平衡(equilibration)的歷程(張春興,1994) 。 個體的認知發展,不論其文化背景之差異,皆需循序漸進的經歷感覺動作期、前 運思期、具體運思期和形式運思期。此理論雖重認知發展,但仍強調父母教養子 女的方式需配合這四個發展期。父母需提供利於子女發展的學習環境,給予適瑝 的刺激,以傳遞社會價值,以培養子女適應未來社會的行為能力。 由上可知,父母應瞭解子女各發展階段之特性、思維方式,建立良好的親子 關係,適性的協助子女發展。父母提供鷹架幫助子女建構知識,引發子女的學習 動機。. (四)社會學習取向(social learning approach) Bandura 強調個體的行為受到環境中他人的影響,透過觀察學習與模仿即可 建立新行為或改變舊行為(張春興,1994)。子女多半模仿具有威信、權力、能 關懷照顧且引導其社會期望行為或技巧的人(洪聖陽,2002)。而父母是子女行 為發展最初的示範者,也是主要的認同對象,因此父母自身的行為與態度,自然 成了子女學習的主要對象。 家庭中的父母是子女的重要他人,為子女模仿與學習的對象。因此父母必雍 特別注重身教、言教與境教,如此方能提供良好的楷模供子女學習。. (五)存在現象取向(existential-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Rogers 主張以自我概念為中心,強調個人對現實的主觀感受,人是自我實現 者,能朝向潛能發展及理想的目標邁進(吳萬春,2006)。人是社會性的,需透 過與他人互動,藉由良好的環境,人格才能健全的發展。 由上可知,父母在教養子女時,需聆聽子女說話,瞭解子女所要傳達的訊息, 15.

(24) 營造良好的溝通關係,以真誠的態度培養子女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協助子女達 到自我實現。. (六)行為取向(behavioral approach) Thorndike 提出所有行為都是經由學習而來的,個體不斷接受環境給予的刺 激,在行為可塑下,個體產生新的行為來適應新環境(黃拓榮,1997)。Skinner 重視父母對子女獎賞及懲罰之正負增強及消弱的運用,來增進或改進子女的行為 (洪巧,2006)。 由上可知,父母在教養子女時,應多讚美符合社會期待之行為,導正不合社 會規範之行為,以期勉子女塑造出符合社會規範要求的行為表現。. (七)互動論 Lewin 主張行為的基本要素,是個體與情境因素間持續不斷互動的結果(林 婉玲,2009)。個體行為取決於影響其行為情境間連續互動的歷程,個體需有主 動性與選擇性的認知能力,能對認知的外在環境做反應。因此父母教養方式不光 是父母對子女所作的行為,而是與子女一同發生的行為。 由上可知,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方式不再是單一方面,而是雙向的互動,父母 的教養方式需要隨著子女的成長不斷的做調整。. (八)生態系統論(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此理論源自於生物學的理念,Bronfenbrenner 強調多重環境對個體行為與發 展的影響,將環境、個體與社會距離分成小系統(microsystem)、中間系統 (mesosystem)、外系統(exosystem)與大系統(macrosystem),而個體的發展 會受到以上四個系統直接或交互作用所產生的結果(Shaffer, 1999/2002)。其中 小系統是指個體直接互動的人、事、物。中間系統是與個體所直接參與的兩個或 兩個以上的小系統。外系統會影響與個體直接接觸的小系統,但個體未直接參與 的系統。社會、文化、價值觀等較高層次為大系統,它影響著各系統。 由上可知,人是無法與環境切割的整體,個體的發展都受到此四個系統的影 16.

(25) 響,因此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方式需考量環境因素,也讓父母瞭解教養子女與其整 個環境的關係。 綜上所述,心理分析、發展成熟與認知發展取向主要著重在個體內在的發展 歷程,在個體的成熟、自我內化與社會化的過程中,父母是以協助者的角度讓子 女建立其行為。而社會學習、存在現象與行為取向則將父母視為子女行為建立的 主導者,父母需成為子女的學習楷模,主動與子女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適時的 使用增強與消弱的方法讓子女建立良好的行為。最後,互動論與生態系統論將影 響子女的發展範圍擴大到與環境的互動,小到個體自我,大到整個所處的環境都 互相影響著子女行為表現與發展。不管父母是以協助者還是主導者的身份來協助 子女雌利的發展,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互動模式是雙向的,子女不僅是被動的受影 響者,也是主動的學習者。雙向的過程中,子女的行為、觀念、態度與成長環境 都會受父母所影響;而子女的行為反應也會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且父母的教養 方式需隨著子女成長而改變。. 三、父母教養方式之類型 關於父母教養方式類型的分類上,因研究方法及論點不同,而有不同的分 類,大致將教養方式區分成三種形式:單向度(single-dimension)、雙向度 (two-dimension)、多向度(multi-dimension) ,茲整理如下:. (一)單向度 單向度的分類法是將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彼此獨立、不重疊、不交集的類型直 接劃分。採單向度的國內外學者,其劃分方式也不盡相同,但其分類的觀念是相 同的,如表 2-2:. 17.

(26) 表 2-2 國內外學者單向度教養方式之分類 研究者 Elder. 1962. Pumroy. 1966. Baumrind. 1966. 賴保禎. 1972. 類型 專制(autocratic)、威權(authoritarian)、民主 (democratic)、平等(equalitarian)、 (續) 溺愛(permissive)、放任(laissez faire)、忽視 (ignoring) 嚴厲(disciplinarian)、縱容(indulgent)、保護 (protective)、拒絕(rejecting) 寬容(permissive) 、專制權威(authoritarian) 、開明 權威(authoritative) 拒絕、嚴格、溺愛、期待、矛盾、紛歧. 郭燕如. 1988 2006. 民主關懷、冷漠專制、嚴格要求 徬徨型(hovering)、快速型(dry cleaner). Galloway. 年代.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Elder(1962)以父母支配性的角度研究 7400 位俄亥俄州及北卡羅萊納州的 青少年,將父母教養方式分為七種類型。茲將其分述如下(引自劉懿瑩,2008)。 1.專制(autocratic):父母不允許子女表達自己的想法,也不允許子女在自 我管理上有領導或主控權。 2.威權(authoritarian):子女的意見雖有助於問題解決,但父母仍依自己的 判斷做決定。 3.民主(democratic):子女能自由的討論自己的行為,甚至做決定;父母 會視情況同意或批准孩子的決定。 4.平等(equalitarian) :對於子女應有的行為,親子雙方擁有同樣的權力來決 定。 5. 溺愛(permissive):對於子女的行為,子女的影響力大於父母。 6. 放任(laissez-faire):子女在做決定時不需經過父母的同意,甚至可以不 尊重父母的期望。 7. 忽視(ignoring):對於子女的行為父母呈現與子女分離的狀態,子女甚 至不在乎父母的想法。. 18.

(27) Pumroy(1966)根據馬里蘭州家長態度調查將父母教養方式區分為嚴厲 (disciplinarian)、縱容(indulgent)、保護(protective)、拒絕(rejecting)四種 類型。Baurmind(1966)以父母之權威性的角度來區分教養方式,其提出三種類 型。茲將其分述如下(引自魏世台、王銘光,2005)。 1. 寬容(permissive) :父母給與子女相瑝大的自主性,即使孩子表現較不成 熟,父母也不會太在意,並且父母認為沒有必要去干預或質疑子女的行為。 2. 專制權威(authoritarian) :父母對子女是要求的,父母多半建立了一組絕 對的標準,其期塑造、控制及評斷子女的行為與態度。父母是服從導向與權位導 向的,父母認為子女理應接受父母的命令,父母不需對指令做任何的解釋,並覺 得鼓勵子女做言語上的溝通是沒有必要的。 3. 開明權威(authoritative) :父母會花時間與子女相處,願與子女做言語的 溝通與分享,以養育子女為樂。父母重視子女之良好自尊的建立與其獨特性與自 主性的培養,父母會依個別孩子的年齡、性別、能力、興趣與經驗等特質與其瑝 時的發展階段給予明確的行為準則。 賴保禎、周文欽、林世華(1997)依據日本心理學者品川不二郎的「親子關係 診斷檢查」所修訂的「父母管教態度測驗」,將父母管教方式分為拒絕、嚴格、 溺愛、期待、矛盾、紛歧六種。郭燕如(1988)將父母管教態度分為三種類型。 茲將其分述如下: 1.民主關懷型:父母給予子女最好的發展環境,且以子女為中心,不會給予 太多限制。 2.冷漠專制型:父母對子女的要求和父母接受子女所要求的無法平衡,子女 遵行父母的命令,規則也不事先討論。 3.嚴格要求型:父母比子女有較多的權力,且父母較有智慧和技巧來控制資 源,子女對父母的要求有反應,父母也盡可能對子女要求合理。 Galloway(2006)將父母教養方式分成兩類:徬徨型(hovering)和快速型 (dry cleaner)。徬徨型是引用 Gibbs(2005)的分類方式,係指父母無時無刻地 19.

(28) 關心自己的子女,視子女為父母的命根,對於子女的任何事物都以較積極的方式 處理。快速型的父母則希望子女的一切問題需在放學前處理完畢,父母期望只花 一點時間尌可以教養好子女。而快速型的父母只有在處理子女的偏差行為時才會 出現,並且少與子女溝通互動。 以上分類的多寡雖不同,但基本上採取單向度之學者對教養方式的分類較為 極端,多半認為父母教養子女的方式若是專制尌不會是民主。在現實生活中,父 母教養子女的方式可能同時包含不同的向度,僅少數是單一向度。加上父母在教 養子女時,會因瑝時所面對的人、事、物與子女的發展狀態下而有不同的教養方 式;父母可能同時專制又溺愛,或是民主又放任。因此有學者開始提出教養方式 應該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影響向度所形成的。. (二)雙向度 在實際情境中,父母教養方式應包含不同層面,為了彌補單向度之不足,開 始有學者提出父母教養子女之方式應由雙向度來分類,研究者整理如表 2-3。 Williams(1958)將兒童知覺到的父母的教養方式分為關懷(love)、權威 (authority)兩個層面。並依其關懷(love)與權威(authority)的高低程度區分 成「高權威-高關懷」、「低權威-高關懷」、「高權威-低關懷」、「低權威-低 關懷」四種教養方式。而 Schaefer(1959)依關懷(love)-敵意(hostility)、 自主(autonomy)-控制(control)將父母教養方式區分為兩個向度。並根據此 兩向度組成一個環型模式,依照父母教養時偏重的層次不同,提出十四種教養型 態(引自陳美芝,2006) :自由、民主、合作、接受、過度的縱容、保護的縱容、 過度的保護、專制的獨裁、苛求的對立、拒絕、忽視、冷漠、孤立。 Bronfenbrenner 以控制(control)與支持(support)兩個變雋,區分為四類: 「高控制-高支持」 、 「高控制-低支持」 、 「低控制-低支持」 、 「低控制-高支持」 。其 中控制(control)是指父母訂定行為規則要求子女遵行;支持(support)是父母 在各方面讓子女感受到情緒上的溫暖(引自吳怡瑱,2010) 。E. E. Maccoby 和 J. A.. 20.

(29) Martin 以 Baumrind 分類為基礎,將教養方式分為父母的「要求」與「反應」兩 個重要的因素。要求是指父母對子女行為上的種種約束,反應則是父母在子女行 為上的關懷與支持。依要求與反應兩個向度的高低程度交錯而組成高要求-低反 應的專制權威(authoritarian)、高要求-高反應的開明權威(authoritative)、低要求高反應的寬鬆放任(permissive) 與低要求-低反應的忽視冷漠(neglectful)四個類別 (引自 Rhee, Lumeng, Appugliese, Kaciroti & Bradley, 2006)。如圖 2-1 所示。. 高要求. 高反應. 低反應. 低要求. 開明權威 (尊重子女意見、 維持清楚規範). 寬鬆放任 (放任子女、無紀律). 專制權威 (嚴格的規範). 忽視冷漠 (不投入情感、無規範). 圖 2-1 Maccoby 與 Martin 雙向度教養方式類型。修改自“Parenting styles and overweight status in first grade. ” by, K. E. Rhee, J. C. Lumeng, D. P. Appugliese, K. Kaciroti, & R. H. Bradley, 2006, Pediatrics, 117(6), p. 2048.. 21.

(30) 表 2-3 國內外學者雙向度教養方式之分類 研究者. 年代. 雙向度. 類型. Williams. 1958. 依此兩向度,將父母教養方式分 為四種類型,分別為「高權威高關懷」、「低權威-高關懷」、 「高權威-低關懷」、「低權威低關懷」。. Schaefer. 1959. 關懷(love)、權威 (authority) 。其中權 威是指父母要求孩 子聽從其教導及指 示;關懷則是指重 視、關心孩子。 關懷(love)-敵意 (hostility)、 自主(autonomy)-. (1)第一象限「自主關愛型」:指 父母提供給子女獨立自主及關 愛與支持。. 控制(control). Bronfenbrenner. Maccoby & Martin. 倪履冰. 1961. 1983. 1999. (2)第二象限「控制關愛型」:父 母既關愛又想支配子女的行 為,屬於複雜且矛盾的態度和行 為。 (3)第三象限「控制敵意型」:包 括敵意的控制與情緒。 (4)第四象限「自主敵意型」:包 括忽視、冷漠及孤立。 控制(control)與支 「高控制-高支持」、「高控制-低 持(support) 支持」 、 「低控制-低支持」 、 「低控 要求(demanding) 與反應 (responsiveness) 積極型、消極型. 制-高支持」 專制權威(authoritarian) 開明權 威(authoritative) 寬鬆放任 (permissive) 忽視冷漠 (neglectful) 積極型的包括關愛、接納、溫 暖、以子女為中心等;消極型的 包括要求、控制、冷漠、缺乏關 愛等。.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國外的學者的雙向度教養方式,都先區分兩個相互獨立的向度之後再依 其向度所交織構成四個象限來細分教養方式。瑝父母的教養方式傾向某一變雋, 而在另一變雋上的傾向則較不明顯時,尌會在某一象限產生交互作用,依此尌可 劃分出四種類型。不同於國外學者,倪履冰於 1999 年回顧相關文獻後,將父母 22.

(31) 教養方式分為積極型與消極型。其中積極型的包括了關愛、接納、溫暖、以子女 為中心等;而消極型的則包括了要求、控制、冷漠、缺乏關愛等。 由上可知,各學者較常用分類的兩個向度主要包含了態度層面(例如關懷、 支持-敵意、拒絕與冷漠等)及行為層面(例如權威、控制、要求-自主、以子 女為中心等) 。其中 Williams 將教養方式分為關懷與權威兩個層面,Maccoby 與 Martin 的教養方式劃分「要求」與「反應」兩個層面,其內涵都包括態度層面 與行為層面,因此國內研究者較多使用 Williams, Maccoby 和 Martin 的雙向度來 測量父母的教養方式。 雙向度的分類法不同於單向度僅列出各種類型且較單向度更能細分父母管 教態度,然而兩向度雖然獨立,仍會有和另一向度產生交互作用的可能性,故為 顧及完整性,有學者提出多向度的看法。. (三)多向度 有些學者認為父母教養子女的方式並非一成不變,為了能更完整說明父母教 養子女的方式,另有學者提出三個以上的向度來詮釋父母教養的類型。研究者整 理如下表 2-4。 表 2-4 國內外學者多向度教養方式之分類 研究者 Becker. Hetherington & Frankie Ainsworth, Bell & Stayton. 年代. 多向度. 類型. 、 「溫暖- 放任、民主、焦慮的神經 1964 「限制-溺愛」 敵意」 、 「焦慮情緒的涉 質、忽視、嚴格控制、開明 入-冷靜的分離」 權威、有效率的組織及過度 保護。 、溫 過度保護、有效組織、權威 1967 支配(dominance) 暖(warmth)和衝突 性、嚴格控制、縱容、民主、 (conflict) 忽視、神經質的焦慮 1975 敏感與不敏感、接受與 拒絕、合作與干擾、親 近與忽略.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23.

(32) Becker 將父母教養方式分三個向度,限制-溺愛 (restrictiveness-permissiveness)、溫暖-敵意(warm- hostility)、焦慮情緒的涉入- 冷靜的分離(anxious emotional involvement-calm detachment),據以分成放任 (indulgent)、民主(democratic) 、焦慮神經質(anxious neurotic)、忽視(neglectful)、 嚴格控制(rigid controlling)、開明權威(authoritative)、有效組織(organized effective)、及過度保護(overprotecitve)八種(引自張怡真,2008)。Hetherington 與 Frankie 研究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模仿行為的影響,將教養方式分為支配 (dominance) 、溫暖(warmth)和衝突(conflict)三個層面,而分成八種類型: 過度保護、有效組織、權威性、嚴格控制、縱容、民主、忽視、神經質的焦慮。 (引自王毓吟,2007)。Ainsworth, Bell 和 Stayton 將母親之教養行為,分為四個向 度:敏感與不敏感、接受與拒絕、合作與干擾、親近與忽略(引自羅佳芬,2002) 。 由以上的分類可知,Becker, Hetherington 和 Frankie 在教養方式的分類上似 乎承襲著雙向度的概念,將教養方式分為三個向度後,依照其向度所交織而構成 不同的教養方式。而 Ainsworth, Bell 和 Stayton 雖沒有依不同向度構成不同類型, 但在向度區分的概念上卻與 Becker 概念相同,都是依彼此的相對關係所建立不 同的向度。例如 Becker 的限制與溺愛、溫暖與敵意、焦慮情緒的涉入與冷靜的 分離,Ainsworth, Bell 和 Stayton 的敏感與不敏感、接受與拒絕等,都是兩個相 對的關係。 綜合過去對父母的教養方式的區分,發現大致區分為單向度、雙向度及多向 度等三種類型。此差異主要來自各研究者採用不同的測量方式、不同的研究工 具,或不同的研究對象,因此而有不同的分類。從上述所有教養類型中發現,單 向度、雙向度或多向度之教養類型,各有優缺點,也各有學者支持。許多學者因 社會環境的變遷與所處的時代不同,而提出不同的看法,如 Elder 在 1962 年時 提出教養單向度之的看法,但在 1965 年又提出教養雙向度之看法,將教養方式 分為權威(power)與誘導(induction)兩個層面(引自王毓吟,2007)。學者們並 非堅持截然劃分所支持的教養向度,而是隨著時代轉換,社會變遷,對教養類型 24.

(33) 將給予不同的劃分方式。 宋根瑜(1981)綜合各種有關父母教養方式的研究,內涵不外乎探討情感性 的關係(如:接納、拒絕、溺愛、冷漠),權威性的關係(如:嚴格、寬縱、放 任) ,支配性的關係(如:民主式、獨裁式) ,以及期待性的關係(如:期望、要 求)。但研究者認為支配性關係可直接併入權威性關係,因為根據,Maccoby 和 Martin 所提「要求」為控制子女行為的多寡,而「反應」為給予子女的回應程度 來區分「專制權威」與「開明權威」。這兩種權威仍有對子女的行為有支配的程 度,因此研究者將支配性關係併入權威性關係。而期待性關係併入情感性關係是 因為兩種較屬於態度層面,包含接納、拒絕、溺愛、忽視、敏感與不敏感。因此 父母教養子女的方式可大分為情感性關係與權威性關係,加上情感性關係與權威 性關係的內涵與研究者所定義的教養方式相符,皆含有態度與行為兩層面,因此 研究者選擇以雙向度的教養類型來做為教養方式的劃分。雙向度的類型中以 Williams, Maccoby 和 Martin 最常被國內研究者使用。而 Maccoby 和 Martin 的理 論是根據 Baumrind 的三種教養類型去做更細部的定義與分類,Maccoby 和 Martin 的四種教養類型更被 Lamborn, Mounts, Steinberg,and Dornbusch 提出實證的支持 (Domench Rodríguez, Donovick & Crowley, 2009) 。因此本研究採用 Maccoby 和 Martin 的觀點並參考徐佩旂(2010)、劉懿瑩(2008)與蔡添旺(2007)所編製 之「父母教養方式量表」為研究工具,以父母的「反應」和「要求」為向度來區 分父母之教養方式,並以此雙向度將父母教養方式劃分為開明權威、專制權威、 寬鬆放任及忽視冷漠等四型。茲將這四種類型的內涵簡述如下: 1.專制權威:父母對於自己訂下的規範不需對子女做任何解釋,子女只能照 著規範走,專斷且沒有商量討論的空間。父母對子女有較多的要求與控制,但卻 較少給予子女行為上的反應。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情感的交流,親子之間充滿命 令與服從。 2.開明權威:父母採溝通的方式向子女說明行為規範,並監控子女的反應, 獨斷卻非一味的強制或約束孩子。期望子女有主見、懂得自我調節生活的規律。 25.

(34) 父母懂得與子女溝通,尊重子女的意見並以接納的態度面對子女的表現。 3.寬鬆放任:父母對子女的行為規定非常的少,允許子女充分的管理自己的 行為。父母雖較少控制與指導子女但卻積極的反應子女的要求。父母給予孩子完 全的自主與自由,避免與孩子正面衝突,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自己約束自己的行 為。 4.忽視冷漠:父母對子女的行為視而不見,很少要求子女,也不會考慮到子 女的感受。父母與子女之間較無情感反應,親子間缺乏互動與交流。父母不支持 孩子也不限制孩子,給予孩子完全的自由與放任,從來不在意也不關心。. 四、影響父母教養方式之相關因素 影響父母教養方式的因素頗多,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以父母的教育程度與 社經地位作進一步的分析:. (一)父母教育程度 在教養子女時,父母所流露出來的教養方式,往往反映出自己過往受教的經 驗。不同教育程度的父母親會因為過往的學習知識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教育程 度越高,工作環境越佳,越容易吸取教養子女的知識與技巧,因此較能採用較正 向的教養方式來教導子女;相反地,教育程度越低,可能會用專制權威的方式或 過度保護的方式來教導子女,也可能因經濟需要忙於工作,以致於採取忽略冷漠 的教養方式。楊騏嘉(2008)研究結果顯示,父母親的教育程度愈高,對子女傾 向以開明權威的教養方式顯著高於教育程度較低的父母親。但李美慧於 2003 年 的研究中發現,高學業成尌的父母親與中學業成尌的父母親,其教養方式皆趨向 於專制權威,而低學業成尌的父母親教養方式則趨向於寬鬆放任。有些研究更將 父母教養子女的方式更具體化,楊賀凱(2009)的研究中發現,父母親的教育程 度越高,越傾向於買獎品來獎勵子女。 彭梅玲(2004)探討家長內省智能與其對子女教養方式之關係,以新北市國 小學童家長為研究對象,研究指出家庭收入、父母教育程度與職業與父母的教養 26.

(35) 方式差異不顯著。另外朱倫萱(2006)與莊雪芳(2004)的研究中皆發現,不同 教育程度的父母,在教養方式上並無明顯差異。 隨著國人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社會經濟型態快速變遷與資訊傳播快速下,父 母對於教育與養育子女的知識皆易於取得,因此,父母教養子女之方式也可能不 因父母的教育程度而有所差異。父母教養方式與教育程度的關係看法不一,仍是 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家庭社經地位 心理學家發現,家庭社經水準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甚鉅,最重要的原因是低 社經水準家庭所承受的壓力較多,價值觀念與生活格調與中高社經水準家庭有所 不同,父母的教養方式亦有所差別(蘇建文等人,1998)。李文欽(2003)亦認 為,不同社經地位之家庭,其生活基本條件不同,父母的價值觀與教養子女的方 式與態度也不同。家庭社經地位較低、家庭每月總收入較低之父母,易傾向以專 制權威、過度保護甚至是忽略冷漠的教養方式;而家庭社經地位較高、家庭每月 總收入較高的父母,易傾向以開明權威之教養方式,亦即父母教養方式會因為家 庭社經地位之不同與家庭整體之經濟狀況而有所差異(林婉玲,2009;楊騏嘉, 2008)。楊賀凱(2009)研究結果中更提到,父母親的職業地位越高,越傾向採 取口頭稱讚來教養子女;且白領職業者比勞動工人更會用說理的方式來教養子 女。而 Wortis, Bardach, Cutler, Rue 和 Freedman 在 1963 年的研究中特別指出低社 經地位的母親在子女年幼時,多會給予子女忽視與責罰的教養方式,因為低社經 地位的母親從社會環境中獲得的資源及幫助較少,因此在面對教養子女的問題時 較顯得無助且有壓力。 而李美慧(2003)的研究卻發現,在社會地位高與低的方面,不論高低社經 地位家庭的父母親管教方式均趨向於專制權威。其中,高社經地位家庭父母親的 管教態度屬於專制權威。朱倫萱(2006)研究結果也與顯示,父母教養方式並不 會因父母的職業上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27.

(36) 綜上所述,雖然多數學者認為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在父母教養方式上是有顯著 差異的,但仍有其他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發現。加上本研究所要探究的是家中主要 監督子女課業的父親或母親其中一位的教養方式,因此家庭社經地位的不同是否 會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待進一步的驗證。. 五、父母教養方式之相關研究 由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兒童誕生於家庭,成長於家庭,家庭是兒童生活中最 重要的文化生態環境之一,父母乃是兒童與社會間的媒介,肩負了兒童行為社會 化與促進子女健全發展的責任(蘇建文等人,1998)。因此對子女而言,父母是 最重要的影響人物。父母親對子女的教養方式與態度是影響個體行為、習慣、對 人、事、物之知覺態度之重要因素(蔡雌良,1985)。關於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研 究有許多,從研究中發現父母教養方式會影響子女的自我概念(李美慧,2003; 黃拓榮,1997;羅佳芬,2002) 、行為表現(王鍾和,1993;黃拓榮,1997) 、生 活適應(黃玉臻,1997) 、學習成尌(宋濤,2006;李美慧,2003;錢珍,2008)、 人際關係(任以容,2004;洪巧,2006)與情緒智力(吳怡瑱,2010;蔡玉瑟、 張妤婷、謝孟岑,2006)等。除此之外,父母教養方式也一向被視為與子女的情 緒發展有關,子女的人格特質、個人信念受到父母管教態度的影響極大。(李雅 芳,2005;洪巧,2006;陳昭吟,2002;廖純雅,2006)。研究者將父親教養方 式對子女的影響分為內隱行為與外顯行為。茲分述如下:. (一)內隱行為 由於社會變遷快速,現代父母的角色扮演已經有許多轉變。父母從子女一出 生開始,在生活中無微不至的照料,連生活起居的小事都一一代勞。過份保護的 結果,導致子女從小到大無法擁有解決挫折的經驗,抗壓性不足的狀況下,連代 也影響其挫折容忍力。廖純雅(2006)指出父母的教養方式愈積極,子女的挫折 容忍力愈高。在教養子女時,父母若能採取高回應高要求的教養方式,將有助於 孩子提升挫折容忍力,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的困難挑戰。子女挫折容忍力低 28.

(37) 的另一個原因與子女是否會處理自己的情緒有關。鄺嘉玲在2009年的研究中發 現,父母親教養方式不同之國小學童在情緒經驗與情緒管理上有顯著差異。若父 親採開明權威、寬鬆放任教養方式、母親採開明權威的教養方式的學童,具較多 快樂的情緒經驗、具較少的生氣、懼怕、悲傷、羞愧的情緒經驗。在情緒管理上, 若父母親皆採開明權威教養方式的學童,具較高觀察、表達與因應能力,且擁有 較好的情緒效能及較佳的情緒管理能力。瑝子女能適瑝的控制自我的情緒時,對 於自我情感上的知覺更容易察覺。瑝父母教養態度為「父母皆是開明權威」類型 的國中生,其知覺其友誼品質的程度較高;反觀父母教養態度為「父母皆是縱容 溺愛」類型的國中生,其知覺其友誼品質的程度最低。另外,父母教養態度為「父 母皆是開明權威」類型的國中生,其幸福感得分最高,而父母教養態度為「父母 皆是忽視冷漠」類型的國中生,其幸福感得分最低(徐佩旂,2010)。. (二)外顯行為 國小階段的兒童正好是開始接觸人群,建立社會能力的時期,其生活與活動 的重心逐漸從家庭轉移且擴充到社會;其基本的人際關係也從父母的關係擴展到 跟朋友、同學、老師,而社交技巧的好壞也影響著其人際關係。洪巧於2006的研 究中顯示了父母是「開明權威型」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社交技巧最有利,其次是 「寬鬆放任型」,再其次是「專制權威型」,「忽視冷漠型」的則最差。在生活 適應方面,李雅芳(2005)研究結果發現不同父母教養方式確實會影響國小高年 級學童的生活適應。此外不同父母親管教方式下學童的表現,以「開明權威」組 學童之各雋生活適應最好;「專制權威」組和「忽視冷漠」組學童之各雋生活適 應上則敬陪末座。對於子女的學習,父母總是努力給予最好的,但其實只要父母 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使子女具有安全感及自信心,個人的潛能必將充分的發 揮。陳昭吟(2002)與李美慧(2003)皆指出家長的教養方式深深影響兒童的學 習成尌,且不同父母教養方式的學童,再學習成尌表現上之差異達顯著。大致上 民主型之教養方式優於權威和放任兩種管教方式。高學習成尌的父母親管教方式. 29.

(38) 趨向於專制權威;而中學習成尌的父母親教養方式也趨向於專制權威;而低學習 成尌的父母親教養方式則趨向於寬鬆放任。 以上的相關研究與 Darling(1999)所持的看法相符,Darling 認為教養方式 是一雋複雜的行為,無論是父母一方或一起分擔的教養行為,像親子間一同閱讀 或父母打罵子女,不管正面或負面的行為都會影響子女的發展。綜合以上相關研 究發現,父母親以「開明權威」與「積極」的教養方式來教導子女,子女的挫折 容忍力、情緒效能、情緒管理、友誼品質、幸福感、生活適應、人際關係與學習 成尌的表現都較佳;反觀父母以「專制權威」、「忽視冷漠」、「寬鬆放任」與 「消極」的教養方式來教導子女,其表現較差。. 第二節 子女英語學習態度的探討及相關研究 本節旨在探討子女英語學習態度的相關理論與研究。英語學習態度之概念, 多由學習態度的定義延伸而來,因此研究者先從學習態度之概念加以探究:. 一、學習態度之定義 在態度的形成方面,個人對某種對象(人或事物)本無所謂的好惡態度,後 來經由直接或間接的學習經驗,才產生正向或負向的態度(張春興,1991)。因 此態度是透過學習而成的,個體經由聯結、增強與模仿三種學習歷程,習得了一 些反應,而形成了態度(Weber, 1992/1995) ,之後依個體所持的認知、情感做出 符合其態度的行為。態度和行為之間似乎存有強烈的關連,兩者會相互影響。人 們不僅會使用態度做為行為的基礎,也會依據行為而形成態度(Weber, 1992/1995) 。李美枝(1979)提出態度此一概念含有雙重的意義,一是準備行動 的主觀心理狀態,稱為心理態度(mental attitude);另一個則指行為的傾向,稱 為行動態度(motor attitude) 。而張春興(1989)也認為如將態度做狹義的解釋, 態度只是一種內蘊的心理歷程;但如果採廣義的看法,除了內蘊的心理歷程外, 也包括外顯行為。因此,研究者將各學者對學習態度的詮釋,以內在心理歷程(認 知與情感)與外在行為反應分述如下: 30.

(39) 以內在心理歷程來說,張春興(1991)認學習態度指學習者在進行學習時, 所持的一種具持久性的傾向。學習態度一般可解釋為對於學習所抱持的一種持續 且一致的看法或傾向。亦是一種心理準備狀態,能指示學生學習方向,且是基於 後天經驗習得的,具有一致性與持久性(唐璽惠,1988;陳佳韻,2005)。雖然學 者提出學習態度具有一致性,但在相瑝的條件下,學習態度是會改變的。王福林 (1991)認為學習態度的形成與改變與個人所在的學習環境(包括教師、同學、 教材、家庭地位背景、文化背景及學校環境等)有密切的關係。且學習態度若受 到學習動機的制約,是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透過獲得某些經驗而學得的,學習態 度尌具有可變性,所以它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一個關鍵原因(王耘、葉忠根、林崇 德,1995)。 以外在行為反應來說,學習態度包括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方法、動機、態度、 習慣等學習事雋的準備狀態或行為,使用閱讀、筆記、摘要、記憶、預習、問題 解決、利用時間的學習方法或學習習慣等要件,讓這些良好的學習態度進而提高 學習效率,並且能增進學業成尌(唐璽惠,1988;張春興,1991)。而學習態度也 會因環境的影響有所不同,秦夢群(1992)與張新仁(1982)都認為,學生在環 境的影響下,對所學事物的內容或學習活動,持正向或負向的評價或情感,或是 贊成、反對、積極學習或是消極應付的行為傾向。學習態度乃後天塑造,而非基 於先天遺傳,是現象而非本質,因此具有可變性。因此學校教育可透過適瑝的輔 導措施,以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 綜合以上所述,學習態度是學習者在學習活動的歷程中,面對學習環境中的 人、事、物所具有的正向或負向的心理反應傾向與積極或消極的行為。學習態度 的形成可經由後天經驗習得,易受到環境中他人的影響而產生改變的可能,並對 個人學習行為有其影響力。. 二、學習態度之內涵 學習態度的研究內涵很廣泛,其中有學者依態度的認知、情感、行為三成份.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依據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1070199256 號,辦理國小全英語教學之教師專業成長工作

2051 書法-高年 級 臺中市豐原區翁子國民小學 徐維浩 蔡宜青 2052 書法-高年 級 臺中市霧峰區四德國民小學

國小組 優等 宜蘭縣凱旋國小 行動載具輔助學生自主學習與創作 國小組 優等 臺南市大成國小 大成國小數學領域教師專業社群 國小組 優等 高雄市油廠國小 AI 異想家. 國中組 特優

2.預估缺額係依據教育部國民教育署補 助各地方政府 109 學年度推動國小合理 教師員額計畫辦理,俟臺中市政府教育

C7 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台中市 主任 C8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9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10

候用校長、候用主任、教師 甄選業務、考卷業務及試 務、教師介聘、外籍英語教 師及協同教學人員招募、推

中國語文科卷一 閱讀理解 學生做小測.. 中國語文科卷一 閱讀理解

中學中國語文科 小學中國語文科 中學英國語文科 小學英國語文科 中學數學科 小學數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