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歐洲科學危機與超驗現象學》中的科學哲學: 胡賽爾論自然的數理化與科學的本性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歐洲科學危機與超驗現象學》中的科學哲學: 胡賽爾論自然的數理化與科學的本性"

Copied!
8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歐洲科學危機與超驗現象學》中的科學哲學: 胡賽爾論自然的數理化與科學的本性 Philosophy of Science of The 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s and 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y: Edmund Husserl’s reflection on Mathematization of nature and Essence of science. 研究生:呂佳駿撰 指導教授:游淙祺博士. 中華民國 九十八 年 八月 1.

(2) 誌謝 剛正要進入寫論文的狀態中,論文就得繳交了,意猶未盡之時,三年的碩士班生 涯正式劃下句點。回顧哲研所生涯,形式上與客觀上,似是紮實之三年,但實質 上,總計僅有一年半多,這是為什麼呢? 還記得大三時只因看了,一本有關康德的書,一張招生海報,在成大這個毫 無哲學的空間裡,我選擇了繼續唸哲學所,現在想想,這除了天真以外,還帶點 點莫名其妙,然而也因為莫名其妙,使得哲學不久就成為我的好朋友。 進哲研所的頭半年,哲學是我的朋友,在所上漫無目的的聽課,散漫閱讀, 星巴客的飲料,與各種奇異的想像,構成了我的碩一的「周遭世界」,在滿足根 莖邏輯的前提下,聽那些我從未聽聞過的語言,一種「外國語」 , 「異托邦」真是 人生一大享受,隨然和小k從沒熟過,也放棄了鑽研「德勒茲的科學哲學」的念 頭(德勒茲在何謂哲學中關於數理邏輯的討論,真的不是胡扯嗎?),但小 K 的法 國哲學的「強度」,確實將我從某種慣性中拉走,在過去,我往往以自己抵抗臺 灣之公民規訓之姿而自得其樂,然而後來發現,這種反動仍是被收編與編碼在其 體制內,根本無逾越什麼,在這情況下,這一門課可以說為一種單面人 (one-dimensional),偏執狂,自閉等症狀施打了疫苗;而往後接觸的現象學,更 可以說以智潤情,而不淪為某種精神分裂的狀態中。我想,若說書寫真是「打開 一種空間」,「劃出某種距離」,那麼我想這種效果絕不是僅存在於由「語言所構 築的平面」當中。 只不過,哲學作為一種「賭注」,做為「擲骰子」的效應,不久果然就在我 身上發生了,彷彿卡到陰般,一堆狗屁事件上門, 「亂迷」 ,外加自身人格與情感 上的不穩定,不成熟,至始我無法提起精神與哲學細細交談,惡性循環下,最終, 我遠離了哲學,然而,哲學做為一個被我賦義之陌生人,卻沒離我沒有越來越遠, 反而越發龐大起來,它彷彿是歐威爾筆下的「老大哥」(big brother) 。 在碩一下開始,我逐漸由哲學中逃逸,最後遺忘,這個「逃逸路線」,後來 2.

(3) 更引發另一段機緣,使我學習了許多新事物,也讓我人生的方向徹頭徹尾的改 變,「佛曰:不可說」。近一年之久,我與哲學由朋友成了敵人,當然,哲學認 識我,它認識每個人,但我卻已漸漸不認識它了。 升碩三的夏天,我決定重拾哲學,這次卻沒有莫名其妙,哲學與我依然以敵 人之姿神出鬼沒,但我決定搞懂它,決定從「未成年狀態」中「越界」,通過煩 悶透頂的學科考後,花了半年仔細聽了現象學的課,接著又花了近半年的時間書 寫論文,從著手到完成,我的東西至少被退了三次,修改無數次,然而每次被退, 我就越看的懂那些外國語,武功就進一級,在論文完成後,我發現那些文獻跟我 不在陌生,甚至於我已能跟它們愉快的過招,哲學,似乎又成為我的朋友。誰是 敵人,誰是朋友,最終誰分的清呢?事實上,那個哲學家說了什麼話,一點也不 重要,記憶那些概念可能對你毫無助益,無益於「啟蒙」與「成熟」外,甚至會 對肉體造成傷害,重要的是,透過了這種說與聽之間的關係,你與世界是否以新 的形態重新連結,在這標準下,假定哲學是作為一種「修煉」 ,而非知識的堆砌, 那麼我完全達到了,因為我想沒有人唸了一個哲學所,會如脫胎換骨般。 這本論文的完成,首先感謝我的父母親,感謝你們從不干預我的決定與選 擇,並供養我完成學業。感謝游老師,若非游老師深入淺出的現象學課程與各事 項的指導,本篇論文不可能完成,現象學理論彰顯之超驗態度,對我的思維起很 大的助益,特此感恩,希望所務與哲研所,能蒸蒸日上。 當然還有我最愛的寶貝:黃之之,在各方面的支持,使我能擁有勇氣去克服種種 難關,並讓我能從夢幻與幼稚狀態中逐漸超離,而成為一個負責任與腳踏實地的 人。感謝黃爸爸的支持與指引我人生的方向。感謝諸佛菩薩在許多關鍵與危機時 刻的導引。 感謝王心運老師能阿沙力的擔任我的口委,並給我許多指教,你的好脾氣與 寧靜是一種典範。感謝宋灝老師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擔任我的口委,考完的宴會, 聊的很過癮,希望「華語哲學」能成功,我可能不會成為資本家,而會成為全國 第一之維護正義的司法悍將。感謝小k,詳見上文。感謝老蔡,那本《另類哲學》 3.

(4) 寫的真好。感謝王翠玲老師,視我如家人般,還記得那天漫步在成大校園裡的悠 閒時光。感謝顧盼老師,提醒我不半途而廢。感謝丁老師,妳是糊塗愛神。感謝 正玲師,每次都是妳請客。 感謝品文,能提供我許多實質的信息與幫助,感謝瑋婷能不辭煩瑣的幫我處理事 務,感謝家衛,在碩三時提醒我寫論文與畢業的時候到了。感謝小混混,在碩一 時跟我大聊物理學,你關於愛波羅詭論的解決方案完成了嗎?感謝猴子,跟你的 言詞交鋒是一大樂事,多跟小 k 辯論。感謝懷沙,妳的書寫與性格天下無雙,多 跟小 k 辯論。感謝敏吉,此後我亦找了不少朋友來接受震撼教育。感謝俊達,跟 你說南藝大的宿舍真的很棒。感謝郁絢,彥良,佩蓉,加油!把論文生產出來。 感謝眉君,妳會是個好醫生。感謝小草的團拍贊助。感謝玉娟,海德格(我到現 在還搞不懂,為什麼他不好好把一句話說清楚),古典時代瘋狂史之論辯,多跟 小 k 辯論。感謝令豪,論文這學期衝吧,多跟小 k 辯論。由於過去所版的學生名 單業已消失(快修復吧),故一時間無法在意識搜尋出其他名字,在此道歉,感 謝哲學所的全體同學這三年的遭逢。會自發的選擇唸哲學,不迎合潮流,在其人 格與自主性必有可觀之處,感謝哲學。感謝哲學所,再會了!. 4.

(5) 摘要. 胡賽爾在出版《歐洲科學危機與超驗現象學》以後,相關討論不計其數, 論者皆關注於其晚期之生活世界理論的探討上,然則鮮有論者關注於胡賽 爾對自然的數理化與其科學哲學部份有深入的專論,故本文旨在探討與分 析《歐洲科學危機與超驗現象學》之第二部份及其相關的篇章之間所蘊含 之問題著手。本研究提出: 基於對胡賽爾之《歐洲科學危機與超驗現象學》及與其有相關性文本 的解釋下,處理「歐洲科學危機」與「數理自然科學」 , 「自然數學化」 , 「超 驗現象學」之間的關係,並對其由超驗現象學到歷史目的論的方法論進行 探討,並據此回答何謂科學的科學性之問題。 基於這些問題性,我們歸結出胡賽爾對科學之科學性的科學哲學觀 點,檢討了胡賽爾論證中的一些疑點。並順著胡賽爾的分析,指出對於胡 塞爾對於科學的本性所採取的觀點。. 關鍵詞:實證科學(positive science),科學(sciences),自然的數理化 (mathematization of nature),生活世界(Lebenswelt),超驗現象學 (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y) ,歷史目的論的反思(teleological-historical reflection). 1.

(6) 2.

(7) 3.

(8) 目錄 第一章、導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1 第二節、文獻探討與研究範疇............................................................................4 第三節、論文章節安排........................................................................................6 第二章、問題發展的脈絡及其歷史背景....................................................................8 第一節、《歐洲科學危機與超越現象學》成書的歷史背景............................8 第二節、胡賽爾對歐洲科學發展的批判:......................................................10 《危機》一書中的觀點..............................................................................10 一、何謂歐洲科學危機?..........................................................................10 二、歐洲科學發展的極端化:實證主義,客觀主義..............................14 第三節、胡賽爾的進路......................................................................................17 一、實證科學:觀念與限制......................................................................17 二、胡賽爾的進路:超驗現象學之基本原則..........................................21 三、歷史-目的論的反思 ............................................................................23 第三章、科學的數理化之歷史性成素......................................................................27 第一節、胡賽爾對歐洲哲學發展的歷史性解釋..............................................27 一、笛卡兒與胡賽爾..................................................................................27 二、二元論的問題及超驗現象學的基本原則..........................................29 三、作為客觀主義與超驗主觀主義鬥爭的哲學史..................................30 第二節、胡賽爾對伽利略的閱讀......................................................................33 第三節、伽利略與科學之傳統性......................................................................36 一、柏拉圖主義..........................................................................................36 二、希臘數學..............................................................................................37 第四節、客觀化的世界:伽利略物理學..........................................................39 第四章、數理自然科學與自然之數理化..................................................................43 第一節、自然的數理化......................................................................................44 一、何謂自然的數理化..............................................................................44 二、幾何學的起源與流變..........................................................................48 第二節、科學的技術化......................................................................................50 一、幾何的算術化......................................................................................50 二、技術化的狀態與意義的抽空..............................................................54 三、原初意義..............................................................................................56 第三節、對胡賽爾之疑義與批評......................................................................57 第五章、科學的本性..................................................................................................59 第一節、科學與世界性......................................................................................59 一、世界性..................................................................................................59 1.

(9) 二、數理自然科學的世界性......................................................................60 三、視域......................................................................................................61 第二節、科學的本質..........................................................................................61 一、理論......................................................................................................61 二、客觀性..................................................................................................62 三、交互主體性..........................................................................................63 第三節、生活世界..............................................................................................64 一、概念提出的脈絡..................................................................................64 二、生活世界做為科學之基礎..................................................................66 第六章、結論..............................................................................................................68 參考資料......................................................................................................................71. 2.

(10)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 不嚴肅1地談論科學也許是一種敗德,然而嚴肅與認真地去談論科學(science) 則未必能達到美德之境,這為什麼呢?當然,科學家本其職業倫理,談論科學也 許具有強而有力的正當性與「嚴肅性」,但假定我們與科學家自身,就據此認定 其理解其自身的行為或科學的本質之必然性,則毫無理由。由於受限於其自身的 專業教養,學術傳統與其自身的方法假定,科學家不一定理解科學。科學家對科 學的不理解,正是當代科學的處境,亦是當代哲學與科學重新聯結的重要理由。 我們當前的存在狀態,乃是透過現代科學而得以被顯現出來,事實上,因為 我們慣常於生存在這令人驚訝結構性中,以致於對其毫無抵抗能力,在各種形式 關於科學的談論中,如何指涉科學,如今,也成了一種問題。在一種極為不負責 任的談論中,科學粗糙地被設定為人類精神與靈性墮落的表徵,或是以一種隨意 與天真的引用方式,被扭曲變更,相對的,另一種簡單地將科學沾染許多神話, 或形成一種霸權,做為真理與知識的絕對標準,也是一種不正義。 在這情況下,科學家本於正義與專精,為了「除魅」,科學家的社群裡,談 論科學的本質或給與科學規範的科學家為數不少,近代最著名的如愛因斯坦 1. 「知識的敗德者」及其手勢,在「科學大戰」後已被一一列舉。當然,如果「嚴肅的」談論科 學,是以對科學的具體內容存在著充份理解的前提上去談論與指涉,那麼不嚴肅的例子則發生在 如德希達,克利斯蒂娃,拉康等「後現代思想家」與某些「新種人文知識份子」,有關於科學的 指涉與引用的手勢上,最令人詬病的例子顯現在,諸如將現代物理學與高等數學中的某些具高度 技術性,專有且具有嚴格定義的詞彙,切斷其脈絡性的引用,或做出一種基於「字典式」的表面 理解,而隨意的運用與移植在其論述上,卻未見其明確的解釋其意義,經典的例子如德希達的「愛 因斯坦常數」 ,拉康的「拓樸學」 ,其他常見的例子為「測不準原理」的誤用與濫用,這種隨意的 書寫與談論風格終於在「索卡事件」後遭到挑戰與駁斥...參見《高級迷信》, 《知識的騙局》 等相關討論。 1.

(11) (Albert Einstein),葛爾曼(Murray Gell-Mann),費因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 等...然而經典的例子,莫如英國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愛薩克.牛頓(Isaac Newton) 在英國皇家科學院的就職演說中的宣言:. 「自然哲學的目的在於發現自然界的結構(frame)與作用,並且盡可能的把它 們歸結(reducing)為一些一般的法則(general law) - 用觀察(observation)和實驗 (experiment)來建立這些法則,從而演繹出事物的原因和結果(deducing.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ing)2」. 在這幾個簡單的述句裡,牛頓除了將科學的目的,方法都清楚的說明以外, 重要的是,它隱喻一個重要的信息,即自然科學之為科學,在於它必須得跟形上 學(Metaphysics)徹底劃清界線3,對於牛頓而言,自然科學關注的焦點不是事物的 「第一因」 ,也不是對事物尋求某種目的論的解釋,科學不是思辨玄學(speculative metaphysics),更不會是詩,對於那些逾越了經驗的界限,在概念思辨的層次上 玩弄虛玄,或是奠基在修辭學與情感(emotion)經驗基礎上的語言遊戲,皆非現代 科學該具備的倫理與範疇,科學要嚴肅的面對世界,並以最精確的與最嚴格的語 言與方法,探究世界的真相,「真」是科學的最高美德。 只不過,正當我們為科學使人類脫離蒙昧,無知或情緒化,等前科學的幼稚 狀態而賀彩時,反過來說,什麼理由,至始我們得接受這整套規範?或者說,這 套規範是基於什麼理由生成的?就當所謂實證性科學,以實證性區分出其邊界條 件,區分科學與非科學的判定問題時,這種標準難到不應加以檢驗?或者科學家 2. Richard S. Westfall, The life of Isaac Newton,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P248-249 . 3 與形上學劃清界限的觀念,則區分出科學與非科學或偽科學之間的標準,並引伸出科學研究的 「去玄原則」 ,最著名的判準由休模(David Hume)所提出,“如果手上有一本書,例如是神學或 是經院形上學(school metaphysics)的書,那麼我們不妨問問,他有關於任何數或量的抽象推理 嗎?沒有,它含有任何關於事實或存在問題的經驗推理嗎?(does it contain any experimental reasoning concerning matter of fact and existence?)也沒有,那就將它付之一炬吧,因為他所包含的 只不過是詭辯和幻想(sophistry and illusion)罷了”…參見 A.J Ayer, LOGICAL POSITIVISM,(The Free Press1959),p10 2.

(12) 的觀念乃至於科學本質,到底需不需要哲學加以解釋?至此,一門關於科學的哲 學之價值已呼之欲出。 就胡賽爾(Edmund Husserl 1859-1938)的現象學(phenomenology)的特質檢 視,按照德國的分類法,他不屬於具體科學或事實科學之範疇,而是作為一種本 質科學(Wesenswissenschaft) 。然而,它並非是形式邏輯,或數學這樣的本質科 學,它關注於人類的意識活動(Bewusstseinsakten) 諸如感知、思維、回憶,判斷, 期待等諸意識類型。做為一切科學基礎的現象學,反倒近似於一種超越一切科學 的超科學,也因此,他對一切科學探討,完全奠基於它對人類意識本質的假定上, 從邏輯的觀點看來,這當然有其危險性,即使這種本質,宣稱通過由向笛卡兒的 道路的回歸中,加以證成,亦不無存在論辯的空間。然則若排除這點有待論辯的 問題,現象學的科學哲學,無疑較諸當前英美科學哲學之主流道路的另類選擇。 環顧胡賽爾一生的工作裡,直接或間接地,與抵抗與批判當代實證科學所欠缺或 不足之處有所關聯,特別在其中期與後期的哲學的發展裡,胡賽爾關注的焦點, 是企圖為所有的科學發掘出其普遍的先驗基礎4。一定程度上,總結於胡賽爾饒 富興味,關於整個西方科學與科學精神發展的分析與批判的《歐洲科學危機與超 驗現象學》一書中所顯現。 據此,本篇論文旨在由對《歐洲科學危機與超驗現象學》中所蘊含的科學哲 學,特別是對本書的第二部份的篇章中進行探討。在此之外,觀察國內近年來專 以《歐洲科學危機與超驗現象學》一書作為研究基礎的論文,專書的數量上並不 很多,而若有論者論及此書,皆是以關注在「生活世界」的理論建構與涉及相關 的議題上,無有對本書第二部份,即胡賽爾論伽利略之數理自然科學的章節,與 其科學哲學進行論述與深入探討者,若有提及,也往往是附帶一提,或抽取其一 般性,常識性的見解,故本論文以此欠缺,基於對胡賽爾之《歐洲科學危機與超. 4. 芬克曾將胡賽爾的哲學發展區分為三個時期: 前現象學時期(邏輯研究第一卷),認識論研究時期(邏輯研 究第二卷)與作為哲學與科學普遍基礎的純粹現象學時期(1906-),在第三個時期胡賽爾關注的焦點是要為所 有的科學發掘出其普遍的先驗基礎...參見赫伯特.施皮格伯格(Herbert Spiegelberg)著; 王炳文,張金言譯 (1995),現象學運動, 北京市 : 商務印書館。. 3.

(13) 驗現象學》及與其有相關性文本的解釋下,處理「歐洲科學危機」與「數理自然 科學」,「自然數學化」之間的關係,並據此回答與分析科學之本質的問題。. 第二節、文獻探討與研究範疇. 一般而論,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這門科學,常被置放在分析哲學 與維也納學派(Vienna School),或 60 年代以降巴柏(Karl Popper)與孔恩(Tomas Kuhn)開創的英美科學哲學的學術傳統裡被理解。其方法大致上可區分為二種途 徑:一.從科學理論發現的邏輯著手:即考慮科學研究的社會條件與心理條件; 二.由證成的(justification)邏輯著手:關注科學理論的內在的邏輯結構的分析(具 體的方法為將集合論,序論(Order theory)當作概念分析之工具),除此之外,亦 有折衷派強調兩者的整合(如拉卡托斯),方法上著重於通過對各門科學的概念術 語與命題的分析,將其置入知識論與認識論的問題性中。相形之下,胡賽爾的科 學哲學,因為其現象學理論內部的特殊性,而有異於以上傳統,至於什麼是現象 學的基本特徵或原則呢?這得回到胡賽爾研究工作系列中去追究。 在《邏輯研究》中(Logische Untersuchungen;Logical Investigations) ,胡賽 爾的現象學討論,源自對心理主義(psychologismus;phychologism)的駁斥,心理主 義假定是一切客觀的對象,都可還原到心理事實上,而邏輯律(logical law):諸如 A.~A;A=A,即是透過對個別事實的歸納而得出的,換言之,這就宣告了心理 學,可以做為包括邏輯學在內的一切科學的基礎。 簡言之,對於包括胡賽爾在內的反心理主義者而言,心理主義的錯誤就是將 規範問題,建立在事實問題上,仔細檢驗,邏輯律不需要個別事例的支持,也可 以成立,就如同實數 1 不等同於一個蘋果般,主觀的個別事實與客觀與普遍的邏 輯顯然是兩個不同的範疇。然而為何客觀的邏輯是奠基在主觀的主體上?就是往 4.

(14) 後胡賽爾所要處理的問題。回過頭過來說,假定邏輯律奠基在心理經驗上,這就 意味著各種科學理論亦奠基在經驗心理學上,這就會導致相對主義,胡賽爾即由 此駁斥了心理主義的論證,反過來說,既然心理學不是科學的基礎,那麼科學本 性的基礎的解答,一種關於客觀認識形成法則的邏輯,就會不是一個心理學的問 題,而是現象學的問題。 在《觀念》(Ideen ;Ideas: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ure. Phenomenology)中,. 胡賽爾明確的地為他的現象學奠定了基調,現象學作為一本質科學 (Wesenswissenschaft),在「意識的絕對有效本質性」(absolut gultige Wesenheiten des Bewusstseins)的前提之下,指出原本作為「隱匿者」的超驗意識(transcendental consciousness)與其構成行為,並加以明確的描述在這意識過程,即為現象學的首 要工作。 在《形式與超驗邏輯》(Formale und transzendentale Logik ;Formal and Transcendental Logic)中胡賽爾對形式邏輯進行了超驗的分析(transcendental analyze),胡賽爾的問題是:邏輯學範疇內的各種單元,做為一種透過理想化 (Idealisierung)而產生的理想物,是如何被超驗意識所構成的?在依據胡賽爾的超 驗現象學原則的指導之下,為了處理這些邏輯之單元群組(諸如命題,演算法, 邏輯字)的「構成」(constitution),胡賽爾提出有別於客觀性的形式邏輯之外的超 驗的主觀邏輯。由此,我們可以理解,科學理論作為一種由一組「有系統的正確 命題或判斷」組成之「高一階的理論構成物」,對於超驗現象學而言,其跟形式 邏輯的地位類似,仍是處於素樸的科學形態,仍須還原至與意識相應之意識索引 上去,說明其構成性。 在《笛卡兒的沉思》(Kartesianische Meditationen ;Cartesian Meditations: An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中,胡賽爾除了繼續深化其超驗現象學的理論,並 對其「構成現象學」(Constitutive phenomenology)進行更細膩的說明與分析外, 在其第五沉思中提出了「交互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的概念,意圖克服其唯 我論傾向的理論內部困境,在此概念下,科學的奠基性不在只是做為超驗主體性 5.

(15) 的自我,而自我與他我互動之下的共同平台,為其「生活世界」(Lebenswelt)的 概念預先鋪陳了道路。 相較於先前著重於對科學理論的超驗分析,胡賽爾在《歐洲科學危機與超越現象 學》(The 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s and 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y;Die Krisis der europäischen Wissenschaften und die transzendentale Phänomenologie)中對於 數理自然科學,乃至於歐洲科學的探討,在方法上有別於過往,之所以如此,乃 是因為其內在時間性理論與交互主體性對現象學理論整體的影響,在此胡賽爾要 以其歷史目的方法與生活世界之理論,特別在於《危機》中,胡賽爾有其獨特處 理科學哲學的方法與工作假設,在基於對歐洲當前處境的觀察中,在對近代科學 的歷史性,傳統性的歷史目的論的分析之下,來論證其超驗現象學,對於整個歐 洲科學發展中之正當性與必然性。 胡賽爾對於此部份的分析,便形成本文的研究範圍與材料的選擇,本文的論 題便扣著以下的主要文獻進行文本分析來進行,那就是以《歐洲科學危機與超越 現象學》一書的第二個部份為主軸,並輔以作為上述文本前身的「哲學與歐洲人 的危機」(Philosophy and the Crisis of European Mankind)一文,以及《笛卡兒的沉 思》(Kartesianische Meditationen; Cartesian Meditations)相關部份, 縱貫成一有 系統性的對數理自然科學,實證科學的批判之科學哲學脈絡。. 第三節、論文章節安排 本論文的結構如下:第一章,交待本論文之結構,研究論題與動機,第二章, 探討本篇論文之主要文本與論題的歷史脈絡,背景,以及胡賽爾在《危機》以及 相關資料中,對歐洲科學發展的批判的基本意涵,並對胡賽爾之進路進行說明探 討。第三章,對文本之科學的數理化之歷史性成素進行分析,闡釋與說明胡賽爾 著眼於歐洲科學之歷史性與傳統性的分析。第四章,說明與解釋數理自然科學與 自然之數理化之關係與其概念,第五章,以現象學的觀點分析科學的本性。結論, 6.

(16) 對本論文的歸結與其限制。. 7.

(17) 第二章、問題發展的脈絡及其歷史背景. 第一節、《歐洲科學危機與超越現象學》成書的歷史背景 胡賽爾為何要談論歐洲科學或者是談論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 5. 及其相關的自然的數理化的論題呢?在《歐洲科學危機與超越現象學》裡,胡. 賽爾顯然並非要對科學史做出一翻估價,也不是要對將伽利略與其科學理論做出 事實性的分析與重新定位,而是要進行一種嘗試,即通過對科學與哲學的危機狀 態的根源,進行某種歷史目的論的反思(teleological-historical reflection),並藉以 論證超驗現象學轉向不可避免的必然性6,換言之,要理解這個問題,必得要返 回胡賽爾後期哲學的思想脈絡中,必須要關聯到《歐洲科學危機與超越現象學》 成書的背景脈絡上。 《歐洲科學危機與超越現象學》(The 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s and 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y;Die Krisis der europäischen Wissenschaften und die transzendentale. Phänomenologie;以下簡稱《危機》)是胡賽爾晚期的重要作品. 之一,這本原來計畫寫三部分,後只寫成兩部分的未完成之作,原由1936胡賽爾. 5.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出生於義大利比薩,被公認為是近代科學之父,集理論. 與實驗物科學家為一身之自然科學家,重要的與具體的科學成就為:發明望遠鏡,得以間接對星 體進行觀測(太陽黑子,月球的地貌,木星,銀河系的恆星)因而搜集了許多資料證明哥白尼的日 心說,致使天文學的更新與宇宙觀的轉換;為現代物理學在方法上的奠基,強調實驗與數學(幾 何學)交叉運用的重要性,使得自然科學從自然哲學的形態獨立出來,中著名的著作為《論運動》 (On Motion ,1590), 《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Dialogue Concerning the Two Chief World Systems ,1632),《星際信使》(The Starry Messenger ,1610),《兩們新科學的對話》 (Discourses and Mathematical Demonstrations Relating to Two New Sciences ,1638). 6. Crisis, p5. 8.

(18) 發表於南斯拉夫貝爾格勒(Belgrade)的《哲學》(philosophia)期刊上的兩個部份組 成,後來發展成《危機》一書的第二部分。 而其這兩篇文章內容,實可溯及兩年前胡賽爾在德國境外一系列的講演, 1934 年 8 月 27 號,布拉格的國際哲學會(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hilosophy at Prague)邀請 Husserl 評論「我們時代的哲學任務」(the mission of philosophy in our time)的議題時,胡賽爾以後來《危機》的第一部份回應之,到了 1935 年 5 月 胡賽爾受維也納(Vienna)文化協會 Vienna Kulturbund 之邀,以「哲學與歐洲 人的危機」(Philosophy and the Crisis of European Mankind)為題,發表演講,為當 代歐洲的精神狀態作出了診斷,指出「病重的歐洲」所面臨的「生存危機」的歷 史脈絡與其存在狀態。 六個月後,胡賽爾於11月14與15號兩天在捷克布拉格的他以「歐洲科學危機 與心理學」(The 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s and Psychology)為題,發表兩次演講, 在此系列演講中,胡賽爾就心理學與科學危機的議題,展開了一連串的討論,胡 賽爾不但描述了從笛卡爾到康德的哲學發展,並且也批判了從霍布斯(Thomas Hobbes)到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的近代心理學,《危機》一書之基礎至此定 矣。 到了1934至1937年間,胡賽爾在病中反覆思索,並重新整理這一系列演講, 並做了兩個重要的補充,第一點,原本在演講中只做為笛卡兒的前驅而順帶一提 的伽利略,胡賽爾在此重新對他做出了長篇討論,作為對「近代物理客觀主義與 先驗主觀」對立之源的補充說明。這個說明實可推及「哲學與歐洲人的危機」中 對「歐洲之病」的診斷上7,這種症狀既表現在物理主義理性論者(the physicalistic rationalists)身上,也表現在持相對立場的非理性主義者(the irrationalists)身上,前 者導致自然主義,唯科學主義,二元論,生理心理學;後者導致懷疑論,虛無主 義。第二點則是補充了第三部份。. 7. “The Vienna lecture” …Crisis, p273. 9.

(19) 而正當胡賽爾對西方人的精神危機進行一連串思索的期間,亦同時面臨國內 與國外政治情勢的壓力,在德國,這塊被認為是現代西方精神文明的榮光的土地 8. ,這個孕育出大量現代哲學,科學,藝術等諸多偉大人物的國度,卻因國家社. 會主義(Nationalsozialismus)政權上台,朝向近乎一種非理性,集體精神分裂的顛 狂狀態,胡賽爾本人亦遭逢猶太政策的打壓,1933年4月7日,納粹頒布《公務員 重整法》(Gesetz zur Wiederherstellung des Berufsbeamtentums),剝奪了非亞利安 人在政府裡的參政權,胡賽爾在海德格的政令執行下,被迫強制退休9,1935年9 月「紐倫堡法案」(Nuremberg Code)通過,同一時期,胡賽爾的教學執照連同公 民權雙雙被撤銷,胡賽爾的著作雖未被查禁,但其出版權亦被剝奪,在言論自由 遭到侵害情況下,至使胡賽爾必須面臨出走德國講學的窘境,故產生了維也納與 布拉格講演,胡賽爾在1937年染上疾病,在種種內,外在的壓力之下,迫使胡賽 爾對於歐洲文明的發展,對於理性,科學及其當下的處境做出最後的回應。. 第二節、胡賽爾對歐洲科學發展的批判: 《危機》一書中的觀點 一、何謂歐洲科學危機? 在胡賽爾的標題中,有幾個構成要件被我們所注意,那就是歐洲,科學,危 機與超驗現象學,這裡頭的關聯與意義,顯然是理解這本書的關鍵,我們要如何 這理解這幾個概念彼此間的關聯性呢? 1935 年胡賽爾在維也納講演《哲學與歐洲人的危機》(Philosophy and the crisis. 8. 亦如海涅(Heinrich Heine 1797-1856)在詩中生動的描述“法國人和俄國人佔據了陸地,海洋則 屬於英國人,只有在夢想的天空裡,德意志人的威力才無可爭辯”。. 9. Dermot Moran (2000,),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P87.. 10.

(20) of European humanity)時業已提到,歐洲人的危機乃是一種「人性」(humanity)的 危機,並透過近代哲學的發展而彰顯出來,換言之,胡賽爾已開始將哲學歷史性 與歐洲的人性論作出了關聯,在此,胡賽爾對歐洲一詞的理解有別於日常意義下 的歐洲,一般的情況下,我們往往可能將「歐洲」視為一個地理上的名詞,然而 胡賽爾所提及的歐洲,並非指向一種空間性與地理(geographically)的歐洲,而是 「一種函括它所有的意圖,旨趣,關切(care)或煩惱,以及規劃,機構,組織在 內的精神生活(spiritual life)和一種創造,活動的統一體(unity)」10,乃一種精神性 的歐洲,也因此,即使表面上歐洲土地上,林立著彼此獨立的政體,民族,甚至 於語言,文化的等多具差異性的共同體,對於胡賽爾而言,地理性的歐洲仍存在 著一「內在精神連結」(a special inner affinity of spirit) 超越了國家的疆界11聯繫著 整個歐洲,然而,我們如何去補捉這種歐洲精神的風貌呢?胡賽爾以為:. 「我們是由於一種原初創設(primal establishment)而成為這樣的,這種原初 創設既是對古希臘原初創設的仿造,同時又是對他修改,一般歐洲精神目的論的 12. 開端(teleological beginning),就發生在古希臘的原初創建當中」。. 對於胡賽爾而言,作為歐洲精神面貌的這種內在統一性源自於古希臘,並透 過「哲學」彰顯出來,古希臘人藉以理論態度(theoretical attitude)與其周遭世界(the environing world;Unwelt)關聯,而劃出了與其他諸如中國,印度以神秘的宗教 態度的文明的差異,成就了一種「系統的、飽滿的文化形式」13。 在德國的分類理,科學向有理論科學(Theoretische disziplin)與實踐科學之 分,理論科學要求保障認識的純粹客觀性,因而必得消除實踐的主觀性與其附帶. The Vienna lecture…Crisis, p273. The Vienna lecture …Crisis, p275. 12 Crisis, p71. 13 The Vienna lecture …Crisis, p277. 10 11. 11.

(21) 而來的價值估價,在這前提之下,理論科學又有依其特質又區分為,形式科學與 事實科學,前者指邏輯學.數學,後這則是指理論物理等(區别於實驗物理)。 理論科學本於理論的態度與世界產生關聯,由上述的區分可知,理論之為理論乃 為其非實踐而言,理論的態度旨在將實踐性予以懸置,也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何 胡賽爾將解釋理論的態度與科學與哲學的起源加以聯繫。對於胡賽爾而言,理論 的態度指向一種不涉實踐旨趣與實際利益的態度,出自於驚訝與好奇之基本情 調,並指向對永恆,絕對真理的追求,較諸希臘哲學對知識(episteme)和意見(doxa) 之間的區分,後者基於實踐旨趣,出於個人對現實生活之各種算計與感受,而指 向個人或群體的意見,而前者則是對一切實踐旨趣的懸置,處於對世界單純的默 觀之中。 對於胡賽爾而言,「科學危機」的第一種意義顯現在當代科學偏離了歐洲 科學與哲學的原初意義,換言之,透過歷史性地,對歐洲科學原初創設的理解, 有助於我們對此危機的歸復。 另一層意義則實質地表現在歐洲科學當前的存有狀態中,因為當前作為科學 之典範的實證科學或數理自然科學,實為一種伽利略由希臘之科學觀逐步變更之 「物理理性主義」或客觀主義觀念的實體化,在這種實證性的科學觀念下,自然 不僅成為一數理性的存有,人亦作為一計算性的存有,前者衍生出物理主義 (Physicalism),後者並衍生出生理心理學與行為心理學(behavioral psychology), 認知神經科學(Cognitive Neuroscience),等其他以人類之生物性(biological)與物質 性(material)為基礎的科學。這種科學的有限性,將人的特殊性:諸如具有目的性, 規範性與價值性,等差異於自然類的存有模式,通通置入某種唯物論的同一性框 架之中,總知,人有許多因其人性所衍生出的特殊問題,並非自然科學所能指涉。 問題在於,正當自然科學狹其實證性,在對自身之科學性區分出邊界,指出非科 學與科學之界限時,人與人性的問題一方面被混淆不清;另一方面據此將人的問 題設定為非科學的問題,則更帶有貶低與減損人之價值的意涵,但是難到上述問 題都不是科學或知識的對象嗎? 12.

(22) 由此,我們也許可以檢驗臺灣當前的處境。近年來亦有許多學者在談論臺灣 的科學危機,正如我們所知道的臺灣的人文科學的環境是極惡劣的,是美式實證 科學的典型,也因此許多論者將臺灣而之所以沒有「科學」 ,訴諸於臺灣的科研 活動欠缺研究的主體性,在政府政策與學術風氣的大環境下,往往僅停留在複製 或抄襲他國的技術與理論的處境,諸如前清大教授曾孝明在《臺灣的知識經濟: 困境與迷思》將臺灣之科研活動描述成是一種「後續補充」的研究模式,14黃光 國則指出了臺灣在欠缺科學哲學等基礎教育的情況下,以致於臺灣的學術研究水 準低落,由一種「素樸的實證主義」主導的 「只有實證,而沒有邏輯」的研究 模式。 依據黃光國,臺灣的科學,科技論文往往淪為「加工制造」,「可有可無」 的學術研究15,解決此一困境的方法是加強臺灣之科學哲學教育,據此方能開出 科學之創造力,然而筆者質疑的是,對於歐美而言,科學的發展與哲學確實有密 不可分與相輔相成的關係,也因此本文之討論與胡賽爾之危機感才有其理由,然 而科學哲學作為一種知識,亦可能做為一種技術性的移植,特別是歐洲科學的發 展跟其特殊之週遭世界與歷史有關,科學最初對於非歐洲文化圈而言,是作為一 種透過強暴,脅迫之下的文化或技術的移植,在「自始沒有科學」的前提下,同 樣的模式能複製到臺灣?這豈不又淪為某種「素樸實證主義」的思考?. 14. :曾孝明認為臺灣科研活動的特徵,大致上可歸納為以下諸點:「一、計算導向,但缺乏物. 理育數學內涵,二、實驗性質工作,但缺乏獨特智慧型分析,三.缺乏跨領域研究 ,四.缺乏 實體大系統的研究,五、缺乏實施解決智慧型問題」 ,此外,曾孝明在書中以許多的數據,論證 當前臺灣科技研究與理工學院水準的低落的現象,諸如「產業與社會脫節」,「抄襲」,「一稿 數投」資源分配的競逐,缺乏學術倫理等種種怪現象…參見曾孝明,《臺灣的知識經濟:困境 與迷思》,臺北市,群學 2001(民 90)。 15. 黃光國以為,因為臺灣科研活動既缺乏創意,亦鮮有對本土之問題進行反思者,這種研究形態. 自然引不起國際的重視,並充份顯現在客觀數據上,因為無論在技術輸出與輸入,或是 SSCI 體 制15各方面,前者顯現出巨大逆差,後者則在顯示在「世界論文佔有率」或「引用率」(0.1%)的 表現上,至於「相對引述影響力」(0.35),甚至於比南非(0.5 印尼(0.47))等國還差,相關討論與數 據請參見: 黃光國,《科學哲學與創造力》,臺北縣新店市,立緖文化出版 2002(民 91), p154 -193。. 13.

(23) 回過頭來,實證主義的局限性,對於胡賽爾而言,就彰顯哲學的重要性,哲 學與科學以人類之理性為基礎,在此,所謂的理性不是指某特殊的理論產物或其 外在特質,而是指做為人性基礎的一種「普遍理性」(universal reason). 16. ,故凡. 人皆可依據理性,自由的進行決定與選擇他們與世界聯結的形態與實踐的傾向 17. ,對於胡賽爾而言,這就是希臘人的「哲學」的原初意義,哲學乃為「普遍哲. 學」,據此人可開展出某種自律性。 正因如此,由希臘哲學所開展出的歐洲文明,實蘊含一種特殊的「目的論」 (Theology)傾向區隔其他古文明,也因此,探討歐洲文明中做為科學基礎的理性 發展的問題,一種包括科學的價值,目的,意義等關於「科學精神」(sprit of science) 的原初創設,為胡賽爾胡賽爾之超驗現象學所關注的焦點,這前提之下,超驗現 象學一方面做為倒轉實證科學之素樸性,二方面又說明了科學之科學性的基礎問 題。. 二、歐洲科學發展的極端化:實證主義,客觀主義 實證科學將科學區分出邊界條件,就導致了關於人的問題,無法透過科學加 以指涉的危機,與將人貶低為一種生物性與物質性存有的荒謬,對於胡賽爾而 言,哲學不是非科學,在其論證中,恰恰相反哲學要比實證科學更基礎,更科學, 但這如何可能呢?表面上這是很難理解的,問題關鍵在於回到對「科學」一詞的 理解與詮釋上。 就字源學的角度審視,「科學」(science)一詞,源自於拉丁文的 scientia,而 其動詞字根 scire,意指認識,知識,但是這意義,顯然並未隨著英語的引入與 變遷而保留下來,以致於在英語與法語的脈絡裡,「科學」一詞往往僅被理解為 「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 。著名當代科學權威期刊 Science 與 Scientific. American 皆以 science 作為標題,彷彿這裡面已涵概了科學的全部範疇, 16 17. Crisis, p7. Crisis, p7. 14.

(24) 然而這份期刊事實上,並不將人文科學甚至於社會科學包括在內。相形之 下,德語的科學(Wissenschaft)則完整的把 Wissen(知識,認知)的意義保留了下來。 在《邏輯研究》(Logische Untersuchungen;Logical Investigations)第一卷裡,胡賽 爾業已顯示出他對「科學」(Wissenschaft)一詞的理解胡賽爾將科學理解為一組「有 系統的正確命題」 ,18換言之,科學不應僅限於諸自然事實的探究上,也應將認識 論的問題加以考量19,換言之,對於胡賽爾而言,實證科學亦指向某種認識論的 欠缺。 認識論的欠缺,指向的是科學對其「自身基礎不明」的狀態,也是某種對一 階問題的默視,這也是實證之為「實證性」的表徵。 對於胡賽爾而言,科學必須是普遍的,也因此,實證科學並不滿足科學原初 之期待,當然,這個假定終究要返回實證科學之科學觀與科學之科學性的原初創 設上,也就是說要討論科學之歷史性,意義與本質。在《危機》中,實證科學 與「歐洲科學危機」之間的關係,顯現在對於「人性」,「歐洲精神」與「哲學」 的侵蝕上,居於背後指導的則是客觀主義20與將自然數理化的精神,而將科學的 觀念予以窄化,相較之下胡賽爾認為:. 「科學要求具有嚴格(rigorously)意義建立起來的真理,但這種真理並非總是在 那種客觀性的意義上被理解,那種客觀性在方法論方面支配了我們的實證科學 (positive science),並且它的影響遠遠超出科學本身的範圍,成為支持和廣泛傳 21. 播的一種哲學的和意識形態的(ideological)實證主義(positivism)基礎」. 18. Dermot Moran (2000,),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p95. 胡塞爾, 《邏輯研究第一卷》,時報出版,p19。 20 在《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胡賽爾花了許多篇幅對自然主義進行批評,自然主義大致可分為本 體論與認識論的層次上,就本體論而言它認為一切東西都是由外部的,物質的,自然的實體 (natural entities)所組成的,這些存在的性質決定了事物的一切性質,其中「事物」(thing)也 包括了人,也因此自然主義相信所有的科學都可以統一在自然科學的方法之下,自然主義的最大 問題在於自我理解的問題,因為人卻實有自然的,物質條件的決定,然而若是將人當成全由物質 條件所決定,那就必然造成自我理解的危機,假定人的所有行動全由物理,生物化學的機制決 定 ,那麼我們又如何解釋我們正在解釋它這件事? 19. 21. Crisis, p7. 15.

(25) 也因為這種處境,胡賽爾試圖由「實證主義對科學思想的限制,從他的深層 動機方面去理解這問題」,胡賽爾認為科學朝極端化發展的結果,就是科學被化 約為僅為事實的科學或者謂「實證科學」 ,於是造就「僅見事實之人」22,據此, 《危機》中胡賽爾處心積慮突顯哲學之「反思性」與實證科學之「非反思性」的 差異,即在於要扭轉與補充實證科學所主宰與欠缺的地方。 的客觀主義與數理自然科學模式的主導下,科學導往「技術化」的狀態,對 於胡賽爾而言,科學之所以朝向技術化的原因,是肇始於一重要的條件的實現, 那就是伽利略與笛卡兒將普遍哲學轉換普遍數學的意圖,對於胡賽爾而言,這就 是「自然的數學化」 (Mathematization of nature) 的問題,因為對於胡賽爾而言, 「自然的數學化」就像兩面刃一樣,它使科學讓我們能達到精確的預測自然與控 制自然的目的,然而也使得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成了一種封閉的,自在的物體世界, 更重要的是,這跟科學之原初創設中,作為一種「知識」而非「技術」有顯著的 差異,就因為技術取代了科學作為一種知識,致使科學危機表現為科學與生活, 哲學喪失其統一性23,「意義抽空」,將現實生活與抽象的理念物次序混淆,正因 如此,胡賽爾在《危機》中處處突顯出生活世界的重要性,就如同 Joseph J .Kockelman 所說,在《危機》中,胡賽爾主要試圖藉著對「生活世界」(Life world) 的細緻分析,來解決理論知識與科學的問題24,也因為如此,實證科學之欠缺, 就論證超驗哲學之必然性,因為超驗哲學得讓我們從諸自然態度中超脫,而檢視 它們,得以讓我們重新考慮,思索,致使科學與科學知識得以可能的諸條件,重 構我們自身與科學的關聯,並從中獲得的理解與意義。. 22. “在十九世紀後半葉,現代人讓自己的世界觀受實證科學的支配,並迷惑於其所造成的繁榮, 這種獨特現象意謂著現代人漫不經心的抹去了那對於真正的人來說至關重要的問題,只見事實科 學造成了只見事實的人”…Ibid, p6.. Ibid, p5. Joseph J .Kockelman(1978) , Edmund Husserl’s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A Historico-Critical Study, HUMANITIES PRESS,p265-269.. 23 24. 16.

(26) 第三節、胡賽爾的進路. 一、實證科學:觀念與限制 基本上,胡賽爾對實證性與實證科學一詞的理解,是將其放置近代以自然科 學方式為典範的研究模式與方法上25,在這意義底下,實證科學實為自然主義, 客觀主義的等態度的總合,從邏輯研究到觀念,胡賽爾以將實證科學視為是一種 對認識論的欠缺之科學,這是根據的是實證科學本身的限制與方法論的設定的, 從最廣泛的意義來說,實證科學可以解釋為一種信念(belief)的實現,它相信所有 的科學都可以統一在自然科學的方法之下,之所以如此,肇因它對一個自在的客 觀世界存在之信念,這個世界是由可觀察的自然實體(natural entities)或者由客 體(object)所組成的(比如基本粒子或弦),換言之,這些實體的性質決定了事物組 成的形態與事物的一切性質,其中「事物」(thing)亦包括了人,胡賽爾的現象 學極大的比例就是在批判與區分實證科學的這種同一的世界觀。 也正如此,不少人往往將胡賽爾與反科學26聯想在一起,事實上,問題出自 於他對科學的定義上。回顧胡賽爾關於實證科學(positive science)的討論上,並未 出現這種態度,因為胡賽爾對實證科學的態度,基本上可歸結為兩個傾向:1. 試圖為實證科學奠基,2.指出實證科學之限制。前者試圖為知識尋求一個絕對與 確定的基點,後者則區分出實證科學與現象學之邊界條件。總而言之,胡賽爾從 來就不是一個對實證科學採取否定態度的反理性主義者,或反科學者,正如同勞 爾(Lauer)所說,從任何角度上看胡賽爾他看都不會是一個自然科學的反對派27, 25. 參見倪梁康, 《胡賽爾現象學概念通釋》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p369。 在現代科學的主流觀點底下,反實證科學一定程度上就是反科學,甚至於是反理性。 27 相反的胡賽爾認為對自然的理想化與觀念化,是人類精神史上最偉大的前進步驟之一,而且 這也正是希臘人為人類作出最突出的貢獻,胡賽爾所要批判的是自然科學無法說明它自身是如何 由我們主觀條件中脫胎而出,而這正是哲學家所要進行的工作... 參見胡塞爾著; 陳中人, 結構群譯,《現象學與哲學的危機》,臺北市 : 結構群發行 : 萬里書攤經銷,(民 78) ,p217。 26. 17.

(27) 相反的,由胡賽爾本人之著作中我們可知,正因為胡賽爾早年擁有嚴格數學訓練 的科學背景28,使得他較諸其他哲學家,科學史家,其對科學的內部運作的情況 有著更透徹的理解與同情。在《危機》與其他早期的著作裡,雖然其對當代實證 科學有諸多批評,然而卻也掩不住他對當代科學成就的贊賞,既然而如此,胡賽 爾在《危機》中又基於什麼理由去批判實證科學呢? G.H von Wright 曾就方法論的問題上,區分了伽利略與實證論的傳統,以及 亞里斯多德以降的詮釋學傳統,von Wright 以為前者表徵在方法的一元論 (methodological monism)上,區別於後者的二元論與目的論(teleology)的傳統,其 原則是認為包括人類與自然現象的科學解釋只有一種單一類型29,換言之,實證 科學不認為人類的諸現象與自然現象有差別,這種論斷當然有問題,人有其內在 性,人不僅是一事實的問題,也具有規範與價值的問題,換言之,當科學鄙棄了 目的論的傳統後,科學就只能寓於事實問題的處理上。反過來說,雖然科學宣稱 其是無預設的就自然本身進行描述(describe),也因此其實徵(positive)性得以 彰顯,然而事實上,在這些行動的背後,仍涉及其自身無法說明的一些自明的規 範性假定。某些基進的科學家比如著名的費曼(Richard Feynman)30,徹底反對將 科學問題與科學本身,做任何哲學上的解釋,並對哲學家極盡嘲諷之能事,但是, 當費曼在解釋「何謂科學」時,難到又不是預設與運用了某種科學觀念與哲學語 言? 對於胡賽爾而言,實證科學最大的欠缺,在於其僅能處理事實(fact)問題, 故為事實科學,然而事實背後仍有其對應的「本質」(essence;eidos),本質有賴 本質科學加以探討,當代科學將本質科學朝向事實科學整合,一定程度上已否定 了其科學性。 28. 1876 起, 胡賽爾就讀萊比錫大學(the University of Leipzig)時即專攻天文學和數學。轉讀柏林 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erlin)後又從分析學大師 Karl Weierstrass 等人學習數學,至於胡賽爾的博 士論文《變分計算論》亦是作純粹數學相關的研究。 29 G.H von Wright, Explanation and understanding , Ithaca, N.Y.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c1971,ch1. 30. 美國量子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為量子電動力學的奠基者。 18.

(28) 另一方面,當代自然科學將事物的本質,消解到事物之物質條件上,據此作 為所有問題之問題性,這一點是許多人文知識份子對反對自然科學的重點,雖然 有些哲學家,將科學理論當成某種純粹形式與計算的系統也不公道,因為科學理 論確實能精確與有效地說明自然現象,問題在於,人是否僅作為一自然科學的問 題?當然,人確有其物質與生物的基礎,但這顯然不是作為人的全部,當人性與 人的現象被數學化與物質化後,人作為一「計算性」,「遺傳性」,「生物性」 的存有,將要使人與動物無法區分的,另一方面,這種論證的缺點更在於,科學 家如何去解釋,科學家自身正在解釋自身的行為這件事? 對於實證科學而言,採取「實證性的探究」(positive research)之滿足知識在 「有效」(valid)與「精確」(exact)上的設定,並提供給我們大量的事實時,只是 包括科學家在內,真的能對他所描述的現象存在徹底的理解?事實上科學家往往 僅對事物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個宇宙學家只能說恆星如何運動,但不能說 為什麼恆星必然要這樣運動,一個科學家非常知道科學要如何做,但他無法有效 的回答科學是什麼,往往也不知道自己為何要這樣做。在這種對自身行動無法理 解的情況下,科學家更不能容忍科學的領域之外,會存在其他正確與有效理解世 界的科學方式,至於科學家因而據此解釋與包攝宇宙萬象,則可能是一種與科學 精神背道而馳的宗教狂熱(mania)。 就如同胡賽爾所說,當代的實證科學是一個剩餘的概念31,具有其侷限與狹 隘,而非現代科學家所認為的那樣無所不能32,這種狹隘,不僅表現在對其自身. Crisis, pp9…“就歷史而言,我們時代實證主義的科學概念(positivistic concept of science in our time)是一個剩餘(residual)的概念,它丟掉了一切人們在時寬實狹的形上學概念中所考慮的問題, 31. 包括最高的和最終的問題..”。 32 當代著名科學家霍金提供了十九世紀以來的主流觀點,即以為實證科學方法乃是我們認識真 理的“唯一途徑“,參見 Stephen Hawking (1993) , Black holes and baby universes and other essays , New York, N.Y. : Bantam Books, pp 46-47,而所謂的宇宙真理,就是一種基於自然主義的宇宙模 型,認為包括由人類到萬物,從微觀到巨觀,是由幾個基本的物理定律與常數(constant)決定的, 科學家企圖整合出一個對宇宙的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企圖整合包括強交互作用力(strong interaction),弱交互作用力(weak interaction),電磁作用力與重力(gravity)一個大統一理論解釋所 有的現象,然而現在問題是量子場論成功整合前三個,但無法納入重力,目前統一理論的發展趨 勢是向超弦(super string)理論整合。 19.

(29) 基礎的澄清或對諸如價值,人生等意義問題的無能為力外33,就如胡賽爾言其非 常「素樸」(naive)理解了我們的世界與其關聯性34,諸如藝術家與詩人,甚至於 神祕論者,通靈者的世界35,難道就只能是一種無法作為知識對像的想像,或是 關於不真實世界妄念?對於實證科學家而言(比如採取醫學模式的精神科醫生或 臨床心理學家),他們無法肯定超越個人之「靈性世界」(soul world),無法肯定 人的存有,甚至對於任何一個人獨有的「內在世界」(inner world)無法進行理解, 具體的例子就充份顯現在心理治療的領域之上。現象學傾向的德國家族治療大師 海寧格對於一個以精神分析觀點診斷案主之醫師說:. 「心理分析的觀點和系統的觀點是不一樣的,一但你說出依底帕斯情節之 時 ,系統動力中的現象就會立刻消失,你所剩下的就只是你所知道的心理學結 構,你已經跑到不同的思想世界去了」36。. 假定心理治療的前提,是對某個案主進行理解,那麼由以上的例子可引伸出 當代精神科學的「診斷」(diagnosis)之概念上的缺陷。診斷本於對案主在病理化 (pathologization)的脈絡下,尋求其在疾病類型學(比如根據 DSM-4 的五軸檢驗) 上的位置,而非對案主心靈如實的描述,故實證科學主宰下的醫學模式或精神分 析,在方法上皆是以經驗歸納的方式,據以形成通則與分類,成為理論或診斷系. Crisis, p6. “實證科學的情況無非如此,它是更高階的素樸性,是一種聰明的理論技術的構成物(the products of an ingenious theoretical technique),但所有產生於其中的意向性展演(intentional performances)確沒有得到充份解釋”…《笛卡兒沉思與巴黎講演》,p35。 33. 34. 35. 在東方的文化脈絡裡,「通靈」指的是能「靈界」溝通的人, 「靈界」廣義而言,泛指與世俗 之有形世界之外的無形世界而言,一般而論,其因為不附屬於物質世界之時空架構之下,故無實 證之可能性,據此,科學界多採取否定與懷疑的態度,並賦與其個人主觀的幻覺與精神疾病的意 義。然而近來臺灣則有李嗣涔教授關於「能量與信息場」等有關「靈界」與超感知覺等引起科學 界爭議的實證研究,不過在醫學模式的診斷上,通靈者往往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 36. 相關案例與討論請參照: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 谷紳.韋伯(Gunthard Weber), 韓特.彼孟. (Hunter Beaumont)作; 周鼎文譯,《家族星座治療 : 海寧格的系統心理療法》,臺北市 : 張老師, 2001 。 20.

(30) 統,在加以對諸現象進行因果的解釋,這些通則自然具有一定效度(validity)與信 度(reliability),然而在邏輯與實質上,它都不可能是對現象解釋的絕對工具.更 可能的,他會妨礙我們對任何一個活生生的人之理解,在邏輯次序上,案主必須 先於理論與診斷系統,換言之在未對案主有深切的晤談之前,就強加任何理論與 通則在案主身上是無意義的,並可能導致無效的治療與阻抗。學院派學者往往能 充份體驗到這種困境。一個能對理論談的頭頭是道的治療者,如果不能在實際的 對談中反映出案主自身獨有的心理世界,那必然無法產生具有治療性的對話,這 就是說,案主不是一治療理論上的事實,而是案主自身,醫學模式的病理化,即 在於往往省略的此點,反過來說,同情地與進入案主之主觀世界,如實描述案主 的獨有心靈世界的前提,首先要將案主視為一獨一的人,而非將其置於通則之 下,於是這就得透過對一切自然態度之總設定的超驗懸置方有可能。. 二、胡賽爾的進路:超驗現象學之基本原則 「超驗的進路」(transcendental approach)乃是作為現象學最基本的研究途 徑,它意指將吾人之認識活動之可能性,作為問題性的一種認識論的進路,它的 特徵就如胡賽爾所言:. 「既然現象學的問題,可以還原為整個可能意識的對象性的構造的統一性的 討論,那麼我們看來也有理由,把現象學當做超驗的認識論(transcendental theory of knowledge)。」37. 相較於實證的進路,完全不考慮認識論的諸問題,並將認識與世界本身視為 自明,相較之下,超驗的進路所彰顯之超驗的態度(transcendental attitude)即表現 對實證科學的倒轉上。胡賽爾認為實證科學最大的錯誤,在於將世界的「存在」 (being),僅視為一客觀自在之「實在」(real),當然,這是因為實證科學將自己區 37. Edmund Husserl, Cartesian meditation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9, p81 21.

(31) 分出邊條件後的必然結果,然而反過來說,假定世界的存在不等於實在,那麼世 界的存在又是什麼呢?胡賽爾又有何理由? 在《現象學的觀念》中,胡賽爾顯然不否認世界實在之超越性(transcendence),胡 賽爾要強調的是此實在,實有其內在性(immanent),故世界之超越性乃為內在的超 越,這是為什麼呢? 對於這個問題,除了得回到布倫達諾將心理現象與物理現象作出區分的成果 外,這與現象學的基本公設有關。因為對於胡賽爾而言,意識方為絕對自明的基 礎,而非外在世界,這點與自然科學南轅北轍,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將此意識 之絕對性,做為自然態度意義下之「經驗主體性」(empiric subjectivity)來理解, 否則超驗現象學也無所謂超驗了,僅可能是某種心理主義。而是要經由現象學方 法對自然態度(natural attitude)的懸置中,返回的「超驗主體性」(transcendental subjectivity)。由《觀念》到《笛卡兒的沉思》 ,胡賽爾不斷強調意識的絕對性與 「意識的意向性」(intentionality of consciousness),乃為一切認識與感知活動的原 則,這就是說,世界乃是超越意識的構成效果,僅具相對性,當然,這絕非如絕 對唯心論那樣,認為我們的世界乃是由我們的意識所「創造」(creation),而是說 超驗意識乃是終極之「意義賦與者」(Meaning-giver),人與外部世界的關係乃透 過「意義附與」(sense-bestow)的過程關聯起來,這也就是說,若我們要澄清事物 的意義或證成其存在,我們得返回到超越意識的層次上,指出構成事物的「意識 行為」(conscious acts)。 胡賽爾認為人多以「自然態度」與世界產生關聯,所謂「自然態度」(Natural attitude)意指將吾人將外在世界,視為一自明的場所的「非反思態度」 ,對於胡賽 爾而言,哲學與諸科學的差異在於反思性的彰顯,至於反思的態度亦稱「超驗態 度」,必透過現象學的「懸置」(epoche)與「還原」(reduction)得以可能。懸置的 目標是要將在自然態度所對應的對象,轉換成在意識中顯現的現象,也因此,懸 擱並非要取消世界諸事物,而是將其還原至作為相應於意識過程中之索引. 22.

(32) (index)38,並加以描述,致使我們能作為一「旁觀者」(disinterested onlooker),保 證了吾人對事物的中立態度(neutral attitude),致使對象得以在毫無預設的前提之 下,以原初的方式顯現於意識當中。 換言之,對諸自然態度之超脫,必以超驗態度做為轉折,因為超驗的態度所 彰顯的態度,不將自己居任何特定之自然態度中,透過現象學的懸置,將意識之 外所有的對象存而不論,把他們括弧起來,但其不等同於唯我論般,否定自我已 為的世界,也非懷疑論質疑客觀知識的可能性,他目的是要使我們遠離任何獨斷 的立場從而探究它們,而非拒斥任何立場,此即為現象學之「無預設性」 (voraussetzungslosigkeit)。 另一方面,我們必須強調與自然科學態度,相對之人的態度的重要性,因為 人之所與物不同就在於人以人的態度存活於世,故相較之下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 科學的差別就得嚴格區別,因為前者乃研究人文精神現象,後者則研究物,並傾 向於將一切現象自然化,然而因為兩者都屬自然態度,故研究兩者之間關係必須 有賴「超驗態度」的澄清,胡賽爾指出在「超驗態度」中我們可以輕易的在這些 不同的態度間進行轉換39。 總合以上幾點,胡賽爾以為現象學比實證科學更為「積極」(positive),更徹 底,因為現象學較諸實證科學僅能關注於可知覺或可透過理想化作用所形構的客 體上的局限,現象學更能從根植於「自然態度」(natural attitude)的認知狀態中解 放,而能有效的執行「無預設的」原則,中立地貼近事物,從而關注到更基礎的 關於構成對像之意義之產生程序,於是胡賽爾認為實證科學事實上根本不夠實 證,真正夠資格冠以實證之名的唯有超驗現象學。. 三、歷史-目的論的反思 在《笛卡兒的沉思》(Kartesianische Meditationen; Cartesian Meditations)中, 38. Edmund Husserl , Cartesian meditations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9,p35 對人的態度的討論請參照 游淙祺, 〈「人的態度」 :胡塞爾的人文社會科學觀〉 ,揭諦(南華大 學哲學學報) ,第三期,頁 181-196,2001 年 5 月。 39. 23.

(33) 胡賽爾引用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的名句: 「莫往外求;返回自身吧,真 理寓於人心!」(noli foras ire,in te redi,in interiore homine habitat eritat!)40為其超越 現象學做出了絕佳的注腳,簡言之,這句話隱喻著胡賽爾超驗現象學理理論的基 本公設:意識的絕對有效本質(absolut gultige Wesenheiten des Bewusstseins) ,然 而在《危機》為什麼胡賽爾一反唯我論的傾向要大談歷史哲學呢? 在《哲學與 歐洲人的危機》一文中,胡賽爾業已指出,吾人必須對歐洲精神的歷史性探討, 方能才能由超驗現象學的理論困難中,處理科學本質與其發展的問題。對於胡賽 爾而言,當代科學本身即是一種歐洲精神原初創設下的產物,假定我們用實證科 學的方式來考察科學本身,就會陷於循環論證的窘境41,胡賽爾這一個評論是顯 而易見的,換言之要以任何一個特殊科學來回應胡賽爾的提問都關於歐洲人精神 危機的提問與解決,並非是客觀主義的科學所能夠指涉的,相反的必需以一種精 神科學的方法:超驗現象學的方法來解決,在《危機》一書的序言中,胡賽爾即 宣稱企圖以一種新方法,作為其反思歐洲精神發展的基礎:. 「我想要以歷史-目的論的反省(teleological-historical reflection)方式,對我 們處於這關鍵時刻,科學與哲學情勢的起源 (the origins of our critical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al situation)進行探討,以建立 一超驗現象學導向哲學的必然性。據此本書理當是一超驗現象學的導論。」42. 胡賽爾在《危機》一書中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將歐洲的精神給突顯出來, 並作為問題化的對象,並據以突顯當代科學之發展的問題,這是可以理解的,但 在邏輯上兩個彼此衝突的概念,即超歷史的「超驗現象學」如何與歷史的「歷史 目的論的反思」相容,這豈不是犯了邏輯上的謬誤?由胡賽爾本人的證詞可知, 40. 41 42. Edmund Husserl, Cartesian meditation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9, p157.. 參見“The Vienna lecture” …Crisis, p273. Crisis, p3. 24.

(34) 內在時間的探討,已分析了意識中之回憶,保留的成素,為歷史目的論性分析做 了先備的討論,而在《笛卡兒的沉思》中,因克服超驗主體性之唯我論傾向,而 引入「互為主體性」的概念中可知,「互為主體性」消解了超驗現象學的唯我論 困局,從而開啟主體之主體之間的經驗與意識構成的大門,綜合兩者,《危機》 中的方法論,便是兩者的合成的結果,那麼這種方法具體的操作與理論基礎為 何?也許,這可由胡賽爾的一段敘述談起:. 「如果哲學家想要成為一個獨立的思想家(Selbstdenker),一個想擺脫一切 先入自主的哲學家它就必須認識到他所有不言而喻的(take for granted)東西,都 是先入之見,所有的先入之見(prejudices)都是由傳統的(tradition)沉積物中,產 生的曖昧不明的東西。」43. 當人在理解某一件事時,已預先存在了某種理解的結構性,作為一種「不言 而喻的」的意識效果,「先入之見」顯現在這種理解的前結構之中,依此,我們 就可以知道,胡賽爾對歷史性概念,近似於詮釋學,然而,其確有其自身理論內 部的理路,從概念本身的關聯性來看,那可能涉及其內在時間分析。在胡賽爾的 分析中,作為純粹自我的本質就是時間意識(time-conscious),當下的狀態由視域 (horizon)所包圍,在其中過去的持存(retention),又有朝向未來的延伸,在這結構 性之下,時間意識對意向對象之構成,在於其沉積(sediment),指的是意識關注 於某意向對象時,其視域以此為中心向內伸展,成為在意識流動狀態中,相對靜 止,換言之,對於任何人而言,他對某件事物的經驗,都涉及某種沉積,據此, 我們可以理解在《危機》中,歷史性源自於其對時間意識的分析上。依此,當哲 學史上一個問題被提出時,問題業已隱藏在提問之可能性的認知結構中,其「先 入之見」中,在這觀點之下,胡賽爾分析的方向,即是揭示隱藏在哲學家與科學. 43. Crisis, p71 25.

(35) 對問題與世界理解背後的結構性,探究這些觀念與假設,是如何被轉換與作為一 種傳統的延續,即其歷史目的論的焦點 。. 26.

(36) 第三章、科學的數理化之歷史性成素. 在危機的第二部份,胡賽爾對義大利自然科學大師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進行了探討,對古希臘,伽利略以及當代實證科學彼此的關聯作出了 解釋,在這種解釋中,科學之歷史性,傳統性(traditionariness)皆是胡賽所關注的 焦點,科學由古希臘的原初創設,通過笛卡爾與伽利略,對科學觀念的轉換,目 的論的造成近代「物理主義的客觀主義」(physical objectivism)與「超越的主觀主 義」(transcendtal subjectivism)的對立關係44。對於後者而言,肇因於笛卡爾哲學 之錯誤地朝向伽利略的客觀主義,因而使得超驗的主觀主義在笛卡兒後對其問題 場域不斷的抗爭,至於後者,則是至使了當代實證科學「繁榮」與主宰性。伽利 略之重要性,不僅存在於它具體的科學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科學哲學對歐洲 科學所產生的巨大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在布拉格的講演中,僅做為笛卡兒先驅 而略帶一提的伽利略,在《危機》中占據了許多篇幅,就如胡賽爾所的分析中所 顯現的,事件式而非事實式的閱讀,至始我們得以挖掘出隱藏在歐洲科學歷史發 展背後的內在動力,並從而重構出伽利略科學給我們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原初概 念。. 第一節、胡賽爾對歐洲哲學發展的歷史性解釋 一、笛卡兒與胡賽爾 1929 年,胡賽爾以世界著名的學術機構法蘭西學院的通訊院士的身份,受 法國哲學會之邀,在巴黎索邦大學講解現象學,胡賽爾在講演中指出,現象學乃. 44. Crisis, p21. 27.

(37) 是一種二十世紀的笛卡兒主義,並指出笛卡兒乃是所有哲學家在開始進行其思考 活動時的典範45,胡賽以為笛卡兒對哲學的巨大貢獻,表現在其對超驗哲學的導 引上,並據此成為超越現象學的先驅 : 「在這裡我們完全跟隨笛卡兒來做重要的一次轉向,這轉向如果進行得當, 我們就導向超驗主體性,這就是朝向自我-我思(ego- cogito)的轉向,這裡的自我 -我思是絕然確定的和最終的判斷根基,任何一門徹底的哲學都必需在建立在這 根基上46」 對於胡賽爾而言,笛卡兒的轉向,為超越現象學提供了重要的起點與證成 (justification)的方法,在《沉思錄》(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第一卷 裡,笛卡兒開始關注是知識的來源與「真理的確定性問題」(problem of certain), 而為了「清楚明澈」(clear and distinct)的知識判準,在對幾何學之確定性的認同 下,笛卡兒企圖為知識尋求一個絕對的基礎,並且企圖要由此「阿基米得點」 (Archimedes' point)演繹出人類所有的知識,以保障知識由感覺經驗的「不確定」 (uncertainly)干擾中,取得的「確定性」(certainly)。 通過「懷疑的方法」(the method of doubt),笛卡兒宣稱為真理建立一個最穩 固及無法動搖的「第一原理」(The first principle)。對於胡賽爾而言,笛卡兒的懷 疑方法雖然和其「現象學懸置」(epoche)不同,但卻為他的超越現象學提供了重 要啟示,即對自我作為一切知識的先在性與優先性的揭示。簡單的說,笛卡兒的 「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的著名論證告訴我們,縱然意識以外的一切 東西都被排除,意識活動仍會存在,因為我們在思考中排除意識時,顯然是的矛 盾與不可設想的,然而我們卻能夠在思想中排除任何對某一事物的判斷,比如說 任何一個數學定理或物理理論等 ,但我卻不能夠在關於我們是能否判斷中,懸. 45. 胡塞爾(Edmund Husserl)著,張賓譯,《笛卡兒沉思與巴黎講演》,人民出版社,2007,p2。. 46. 胡塞爾(Edmund Husserl)著,張賓譯,《笛卡兒沉思與巴黎講演》,人民出版社,2007,p5。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學科能力測驗(簡稱「學測」)包括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五考科,旨在測

於高中就學期間,參加政府機關或學術研究機構舉辦與該科相關之國際性或全

自-J-B2:能操作適合學 習階段的科技設備與資 源,並從學習活動、日 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 然環境、書刊及網路媒 體中,培養相關倫理與

二、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學習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2-1 化學實驗操作程序的認識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計劃與執行 2-2 化學實驗數據的解釋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2-3 化學實驗結果的推論與分析

中學中國語文科 小學中國語文科 中學英國語文科 小學英國語文科 中學數學科 小學數學科.

答1: 學校可藉著初中數學科修訂課程於 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