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與培訓現況調查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與培訓現況調查研究"

Copied!
19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 顏 佩 如 博士

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與培訓

現況調查研究

研究生: 林 冠 吟 撰

中華民國 九十九年六月

(2)
(3)

I

摘 要

本研究旨在調查國小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與培訓現況。以問卷調查的方 式來蒐集資料,作為研究探討主題的依據。研究目的為: (ㄧ)探討國民小學 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之內涵。(二)分析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與 參與知能培訓現況。(三)探究不同背景變項國小教師的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及 培訓現況之差異性。(四)探究國小教師的背景變項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和培 訓現況之關聯性。(五)根據本研究發現,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教師, 以及後續相關研究之參考。 根據研究目的設定待答問題,設計「國民小學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與 培訓現況調查問卷」,以隨機分層的抽樣方式針對全國國小教師進行調查,在民 國99年4月間進行調查;總共發出1326份問卷,收回後經整理有效問卷為1005份。 所得資料分別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斯皮爾曼等級相關、肯德爾和諧係數、簡單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 法進行分析,其結果主要發現如下: 一、 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分成教學策略與課程設計、輔導知能、多 元文化教育理解與素養、新移民原生國家文化、親職教育五個層面。 二、國小教師的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屬於中上程度。 三、不同性別、服務年資、新移民子女任教經驗、學校地區、學校規模之國小 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有差異。 四、國小教師之性別、年齡、服務年資、任教職務、教育程度、任教新移民子 女的年資、學校地理位置、學校地區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有顯著相關。 五、不同背景之國小教師參與知能培訓的地點與課程內容具有一致性。 六、不同地區之國小教師參與知能培訓的次數具有差異性。

(4)

II

七、不同性別、地區之國小教師三年內參與知能培訓的時數具有差異性。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分別針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學校行政、國小教師及 未來進一步研究提出若干建議,以期能提昇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

(5)

III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understand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competency of immigrants’ children education and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training。The primary centre of this research wa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purpose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To understand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competency of immigrants’ children education.

2. To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 and teaching competency of immigrants’ children education.

3. To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 and current training conditions of teaching competency of immigrants’ children education. 4. To provide the educational government institution, school teachers, and related researcher with the results from the research.

Based on the pending answers on the questions prepared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questionnaires is on the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competency of immigrants’ children education " was designed. In April 2010,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teachers of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in the entire nation.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on inquisition by the layering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otally sending out 1326 questionnaires, recovery 1155 questionnaires, valid questionnaire 1005, the valid recovery rate attains 76%. Statistics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distribution of number of times, percentag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One-Way ANOVA, the Spearman order correlation and the Kendall coefficient, simple regression analysis. Finally, stating as follows the main findings:

(6)

IV

1.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competency of immigrants’ children education included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course design, counseling competency,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 culture of immigrants’ native country, parenting.

2.Teaching competency of immigrants’ children educ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rated intermediate level.

3.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such as in gender, seniority,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immigrants’ children,school location, school scale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teaching competency of immigrants’ children education.

4.There wer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eaching competency of immigrants’ children education and teacher’s background such as in gender, age, seniority,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immigrants’ children,school location, teaching position and the level of education. 5.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had the same order of consistency on theplace and curriculum of training.

6. The teachers in different school location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times on participating the training about teaching competency of immigrants’ children education. 7.The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such as in gender, school location,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hours of participating the training about teaching competency of immigrants’ children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ose findings above, the researcher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academic directors, the schools,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and

researching direction in future to supply reference,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and promote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competency of immigrants’ children.

(7)

V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問題的背景與緣起 ...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3 第三節 待答問題 ...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7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9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3

第一節 國內外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內涵之相關政策、理論與研究 ... 13 第二節 國內國小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現況 ... 36 第三節 影響教師參與培訓的因素 ... 4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4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51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信效度分析 ... 57 第五節 研究實施程序 ... 68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6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73

第一節 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與培訓現況分析 ... 73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教師的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之差異分析與討論 87 第三節 國小教師之背景變項與培訓現況及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之相關性101 第四節 探討國小教師之培訓現況對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之相關與預測力13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37

第一節 結論 ... 137 第二節 建議 ... 145

參考文獻 ... 149

中文文獻 ... 149

(8)

VI 英文文獻 ... 161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 163 附錄二 問卷修改建議對照表 ... 173 附錄三 預試問卷 ... 175 附錄四 正式問卷 ... 179 附錄五 抽樣學校列表 ... 183

(9)

VII

表 次

表 2-2-1 外籍配偶教師教學知能相關研究整理表 ... 25 表 2-2-2 新移民子女學習研究之相關教師教學知能整理表 ... 29 表 2-2-3 新移民家庭親師溝通之相關文獻整理表 ... 32 表 2-2-4 國小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內涵架構表 ... 34 表 2-3-1 影響教師參與進修意願之相關研究整理表 ... 41 表 3-2-1 全國各區國小教師比例與預計抽樣人數表 ... 51 表 3-2-2 問卷預試學校的抽取情形整理表 ... 52 表 3-2-3 抽樣學校人數分配表 ... 53 表 3-2-4 正式問卷樣本分布與回收情形整理表 ... 54 表 3-2-5 有效教師樣本之基本資料統計表 ... 54 表 3-4-1 問卷諮詢學者名單列表 ... 60 表 3-4-2 問卷諮詢現職教師名單列表 ... 60 表 3-4-3 問卷修正意見統計分析表 ... 61 表 3-4-4 問卷初稿與預試問卷題目對應情形整理表 ... 63 表 3-4-5 國小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調查表之項目分析表 ... 64 表 3-4-6 國小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與培訓現況問卷之因素分析表 ... 66 表 3-4-7 國小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量表正式問卷之信度分析表 ... 67 表 4-1-1 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平均數與標準差整理表 ... 74 表 4-1-2 國小教師在教學與課程設計知能之描述性統計表 ... 75 表 4-1-3 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輔導知能描述性統計表 ... 76 表 4-1-4 國小教師在新移民國家文化之描述性統計表 ... 77 表 4-1-5 國小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解與素養之描述性統計表 ... 78 表 4-1-6 國小教師親職教育之描述性統計表 ... 79 表 4-1-7 有意願再參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之教師背景分析表 ... 83 表 4-1-8 影響國小教師參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之因素統計表 ... 84 表 4-1-9 國小教師參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之需求記錄表 ... 86 表 4-2-1 不同性別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差異情形整理表 ... 88 表 4-2-2 不同性別國小教師與接觸培訓時間之交叉分析表 ... 88 表 4-2-3 不同年齡層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差異情形整理表 ... 89 表 4-2-4 不同婚姻狀況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差異整理表 ... 90 表 4-2-5 不同服務年資的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差異整理表 ... 91 表 4-2-6 不同任教職務的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差異整理表 ... 92 表 4-2-7 不同教育程度的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差異整理表 ... 93

(10)

VIII 表 4-2-8 不同新移民子女任教經驗的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差異 情形整理表 ... 95 表 4-2-9 不同區域的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差異情形整理表 .... 96 表 4-2-10 不同地區的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差異情形整理表 .... 98 表 4-2-11 不同地區的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時數交叉分析表 98 表 4-2-12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差異情形表 .... 99 表 4-3-1 國小教師年齡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之列聯分析表 ... 102 表 4-3-2 國小教師服務年資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之列聯分析表 ... 102 表 4-3-3 國小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年資與教學知能之列聯分析表 ... 103 表 4-3-4 國小教師之任教學校規模與教學知能之列聯分析表 ... 103 表 4-3-5 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參與培訓現況的填答分析表 ... 105 表 4-3-6 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參與培訓現況的一致性分析表 ... 106 表 4-3-7 不同年齡層之國小教師參與培訓現況的填答分析表 ... 108 表 4-3-8 不同年齡層之國小教師參與培訓現況的一致性分析表 ... 110 表 4-3-9 不同婚姻狀態之國小教師參與培訓現況的填答分析表 ... 111 表 4-3-10 不同婚姻狀態之國小教師參與培訓現況的一致性分析表 ... 112 表 4-3-11 不同服務年資之國小教師參與培訓現況的填答分析表 ... 113 表 4-3-12 不同服務年資之國小教師參與培訓現況的一致性分析表 ... 115 表 4-3-13 不同任教職務之國小教師參與培訓現況的填答分析表 ... 116 表 4-3-14 不同任教職務之國小教師參與培訓現況的一致性分析表 ... 118 表 4-3-15 不同教育程度之國小教師參與培訓現況的填答分析表 ... 119 表 4-3-16 不同教育程度之國小教師參與培訓現況的一致性分析表 ... 121 表 4-3-17 不同新移民子女教學年資之國小教師參與培訓現況的填答分析表 ... 122 表 4-3-18 不同新移民子女教學年資之國小教師參與培訓現況的一致性分析表 ... 124 表 4-3-19 不同學校地理位置之國小教師參與培訓現況的填答分析表... 125 表 4-3-20 不同學校地理位置之國小教師參與培訓現況的一致性分析表 ... 127 表 4-3-21 不同學校地區之國小教師參與培訓現況的填答分析表 ... 128 表 4-3-22 不同學校地區之國小教師參與培訓現況的一致性分析表 ... 130 表 4-3-23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參與培訓現況的填答分析表 ... 131 表 4-3-24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參與培訓現況的一致性分析表 ... 133 表 4-3-25 國小教師之背景變項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現況之對應分析表 ... 133 表 4-4-1 參與培訓時間與教學知能之列聯分析表 ... 135

(11)

IX

圖 次

圖 2-3-1 2004~2009 各縣市新移民子女教育研習場次統計圖 ... 39 圖 2-3-2 各年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研習場次統計圖 ... 39 圖 2-3-3 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研習場次之時數統計圖 ... 40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 47 圖 3-5-1 研究實施流程圖 ... 68

(12)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因應新移民子女人數增加,國內公立小學教師新移民子女教 學知能及培訓之現況。本章首先說明國小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與培訓現況調 查之研究動機與目的,其次根據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提出待答問題,再次將本研究 之相關名詞作一解釋,並敘述研究方法與步驟,最後就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與限 制,進一步提出說明,最後陳述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問題的背景與緣起

由於全球化與資訊化的趨勢使然,人們訊息的傳遞廣泛且無遠弗屆,交通的 便捷更縮短彼此的距離,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之交流,逐漸打破疆界的藩籬, 地球村儼然成形,許多國家拜科技發展與交通便利之惠,族群呈現越趨多元的樣 貌;台灣歷經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及日本統治、二次大戰後中國籍移民遷 台,自十七世紀後就一直是個多元移民的社會,近年受到國內女性意識抬頭與男 女人數比例失衡的影響,許多台灣男性迎娶東南亞或大陸籍的配偶,造成國內新 移民的人數激增,為國內增添更加多元的風貌。 1990年代以降,大量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大陸人民透過通婚的方式移居台灣 (大部份是女性),在台灣,關於這群新移民的歷史可追溯到1970年中期,雖然 已經將近四十年,但是新移民及其子女的學習、發展及適應在國內較被重視卻是 近十年間的事情。 根據戶政司(2008a)於97年7月31日的外籍配偶取得證件統計,新移民女性 共有68,392人,其中因婚姻關係到臺灣來的「東南亞」及「大陸」的新移民女性 比例最高,原國籍最多來自大陸港澳地區佔65.91%、越南佔19.72%、印尼有6.39

(13)

2 %,這些來自不同背景的外籍配偶,多數承受了臺灣社會所賦予的角色期望,例 如:傳宗接代、養兒育女、照顧家庭等(陳源湖,2003),相較於國內生育率逐 年降低,新移民女性通常來台一到兩年就會生下孩子,根據教育部(2009a)統 計,九十七學年度國小新移民子女就讀人數達113,173人 國中為16,726人,較九 十六學年度成長25.4%。國小新移民子女中約36.17%的學生來自中國大陸,越南 佔28.48%、印尼佔19.57%,其餘來自泰國、菲律賓、柬埔寨、日本、馬來西亞、 美國、南韓、緬甸、新加坡、加拿大等地,社會快速變遷,人口結構亦跟著改變, 新移民子女成為台灣現在與未來都不容忽視的一群。 人口現象與教育息息相關,因應日益增加的新移民女性,教育部於九十四年 完成推動「發展新移民文化計畫」,並在九十五年決議「教育部應就外籍配偶學 習組織、策略、資源等方面,研擬整合計畫」,希望達成建立國人對新移民的同 理認識,同時促進新移民子女之雙邊文化認同,從小培養健全文化意識與人格發 展等三大具體目標,開始將關注重點聚焦在新移民子女身上;教育部更於九十八 年訂定「新移民子女教育改進方案」,顯示政府對於新移民子女的學習更加重視, 而且從以前加強輔導使新移民子女融入我們社會的政策取向,轉向尊重其文化, 追求多元發展的社會,也重視其父(母)之母語,培養新移民子女的語言資產, 同時孕育國家未來之競爭力。 目前國內不僅教育政策上關注新移民子女的學習,連新移民子女相關的研究 也如雨後春筍般增加,從許多研究中歸納發現新移民家庭中的父親角色多居於社 會中的弱勢地位,加上新移民女性的家庭地位、教育程度、社會生活、語言溝通、 親子關係、種族因素等受到關注,新移民子女的學習成就與生活適應成為研究焦 點,近三年來相關論文高達900多篇。新移民家庭因為處於社會不利地位,而且 子女數相對較多,在社會上形成另一種「新弱勢族群」(吳清山、林天祐,2005),

(14)

3 這對新移民子女的學習與就業,產生的影響是比一般臺灣人更難向上流動,也可 見新移民子女的教育需要更多的關注。 目前國內研究多針對新移民子女的學習加以討論,而少有以新移民子女之教 師的教學知能為討論核心,本研究將針對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與培訓 現況加以探討,最後將結果提供給教育主管機關與培訓單位作為開設課程之參考 ,並給予學校行政人員與國小教師實務上的建議。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國內人口少子化現象非常嚴重,對台灣教育產生衝擊,根據戶政司(2008b) 的統計資料,1981 年出生人口還有 41 萬多人,2008 年出生人口只有 19 萬多人, 相差 22 萬人,25 年間人口減少一半,出生率的下降導致學齡人口減少,相對增 加了新移民子女的人口比率,九十三學年度到九十七學年度之間國小新移民子女 的人數所占比率自 1.63%上升至 4.94%,成長逾 2 倍,新移民子女的教育品質與 台灣未來的國家競爭力息息相關,然而目前國內新移民子女的相關研究,研究結 果多呈現新移民子女在學習和生活適應上的問題(林怡萱,2007),有關於國小 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之相關論述很少,僅謝寶梅、顏佩如(2008)所做之「新 移民子女之國小教師教學知能初探性研究」與顏佩如、謝寶梅、楊銀興(2008) 所做之「國小教師新移民教學知能之研究-以中台灣為例」中有相關的討論,除了 政策與家庭、社會環境之外,對於新移民子女教育品質影響深遠的莫過於是教師 的教學知能,有關新移民子女的教學知能內涵涵括哪些層面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 之ㄧ。 台灣社會原來就是個由不同文化,不同種族的人所共同組成的社會,相互的 尊重與包容,懂得互相欣賞是社會成長的要素,過去族群隔閡已經漸漸消融,不

(15)

4 應再以父母原有國籍來區分你我。研究者分析新移民子女教育的相關研究後發現 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學校是新移民子女在家庭之外接觸最多的地方,學校環境、 行政、教師、同儕等會影響孩子的生活適應能力,但在學習與適應方面,教師是 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除了對新移民子女直接的影響,更會左右到其他孩子對這 些新移民子女的態度,所以教師的知能與態度會深深影響新移民子女的教育成 效,而對許多來自弱勢家庭的新移民子女而言,學校老師是能提供他們良好教育 的契機,因此教師本身所受過之相關教學知能訓練有其探討的必要性,現代教師 在社會人口結構迅速變遷的社會現況中要教導下一代適應未來生活知能之技能 與人際相處的品德與素養,教師對社會現象應有敏銳的覺察力,並能積極思考因 應之道與尋求改進教學策略的方法,在教育第一線上的老師,是孩子們除了家 人、同儕以外接觸最多的人,教師是否能有正確的文化理解來引導自己的學生? 與不同族群的教育夥伴是否能做好親師溝通?面對來自不同文化的教育觀是否 有因應之道?如何營造多元文化教育情境來培養孩子互相尊重的能力?這些都 將關係到現在與未來的教育環境。 雖然政府已經將新移民子女教育相關課程編列於大專院校的課程中,但是經 過研究者分析,大部分新移民子女相關課程是選修課程,加上教學現場上的教 師,大多是在這個政策之前就已經畢業,或是接受過這些訓練的畢業學生,無法 進入教師甄試的窄門,進而影響到在教育現場的教師未必受過相關的課程訓練, 因應這樣的社會動向,政府辦理了許多相關的專業知能研習,教師更應積極參 與,以便調整教學工作的方法與方向,學習不同的策略並適時付諸實行,此為推 展國民教育工作時不可忽略的焦點,故探討目前教育現場的國小教師,在關於新 移民子女教學知能方面的培訓現況有其研究之必要性,研究結果可做為地方教育 單位在辦理相關課程的參考;依教育部統計處(2009a)資料顯示,97 學年度第 一學期新移民子女人數居前五名之縣市依序為台北縣22,204人、桃園縣14,418

(16)

5 人、台中縣8,830人、台北市8,719人、彰化縣8,015人,與94學年度新移民子女人 數居前五名縣市依序為台北縣9,071人、桃園縣7,397人、台北市5,031人、屏東縣 3,758人、彰化縣3,644之人數據相比,可以發現短短三年新移民子女人數成長的 倍率非常驚人,而且新移民子女人數居前五名的縣市在三年內有些許異動,對於 當地教育單位辦理研習是否會有所影響值得探討。研究者從全國教師進修網的歷 年資料中發現,不同縣市在新移民子女教育相關研習場次的部份落差很大,有些 縣市的研習資訊未上傳至全國教師進修網,例如:新竹縣、台南縣、台東縣、金 門縣都沒有相關研習的訊息,在分析研究培訓現況時會出現很大的誤差,再者, 研究者從全國教師進修網的預計出席人數與實際參與名單的比較中,發現教師的 參與比例與主辦單位預計參與人數落差很大,除了校內自辦週三下午研習與公派 人員參與之區域性研習之外,其餘的參與比例約1/3,因此,調查國小教師的新移 民子女教學知能與其培訓現況為研究動機之二,藉著蒐集之資料分析不同背景變 項國小教師之差異情形也是本研究關注的重點之一。 基於以上之考量,本研究擬從文獻之蒐集、整理和歸納,探討有關新移民子 女教學知能之理論基礎與研究,並以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對象,透過問卷調查, 以期暸解國小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與其培訓現況,作成相關結論與建議,以 供國小教師改進教學與教育培訓相關機構課程設計之參考。總而言之,本研究之 具體研究目的如下: ㄧ、探討國民小學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內涵。 二、分析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與參與知能培訓現況。 三、探究不同背景變項國小教師的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及培訓現況之差異性。 四、探究國小教師的背景變項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和培訓現況之關聯性。

(17)

6 五、根據本研究發現,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教師,以及後續相關研究 之參考。

第三節 待答問題

依據前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主要探討在新移民子女學生增加之趨勢下,國民 小學教師接受新移民子女教育培訓的現況與其教學知能,為了達到上述研究目 的,本研究提出下列研究問題: ㄧ、國內外理論與研究對於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內涵之相關論述為何? 二、國內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與參與知能培訓現況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有何差異? 3-1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在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之差異情形為何? 3-2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在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之差異情形為何? 3-3 不同婚姻狀況的國小教師在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之差異情形為何? 3-4 不同任教年資的國小教師在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之差異情形為何? 3-5 不同任教職務的國小教師在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之差異情形為何? 3-6 不同教育程度的國小教師在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之差異情形為何? 3-7 不同任教新移民子女年資國小教師在此教學知能之差異情形為何? 3-8 不同區域的國小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之差異情形為何? 3-9 一般與偏遠地區的國小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差異情形為何? 3-10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在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之差異情形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參與情形有何差異? 4-1 不同性別的教師參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之差異情形為何? 4-2 不同年齡的教師參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之差異情形為何? 4-3 不同婚姻狀況的教師參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之差異情形為何?

(18)

7 4-4 不同任教年資的教師參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之差異情形為何? 4-5 不同任教職務的教師參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之差異情形為何? 4-6 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師參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之差異情形為何? 4-7 不同任教新移民子女年資的教師參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之差異 情形為何? 4-8 不同地理區域的教師參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知差異情形為何? 4-9 一般與偏遠地區教師參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之差異情形為何? 4-10 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參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之差異情形為何? 五、國小教師的背景變項、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及培訓現況之相關情形為何? 5-1 哪些國小教師的背景變項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有顯著相關? 5-2 哪些教師的背景變項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現況有顯著相關? 5-3 國小教師的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現況與教學知能是否有相關? 六、國小教師的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現況對教學知能是否具有預測力? 6-1 國小教師之參與培訓時數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的相關情形為何? 6-2 國小教師之參與課程內容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的相關情形為何? 6-3 國小教師之培訓課程需求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的相關情形為何? 6-4 國小教師之參與培訓時數對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是否有預測力? 6-5 國小教師之參與課程內容對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是否有預測力? 6-6 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對培訓課程需求是否有預測力?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避免研究上的名詞及意義混淆,以及本研究所使用的概念能夠意義明確與 清楚,茲將研究範圍所涉及的重要名詞,具體說明如下:

(19)

8

壹、新移民子女

「新移民」指的是與台灣人士結婚之外籍配偶已入籍或將入籍我國成為我國 之國民,在我國主要是指原國籍為中國大陸港澳和東南亞地區的新移民人士,本 研究所指「新移民子女」即與具中華民國國籍籍人士結婚之外籍配偶之親生子女。

貳、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

本研究所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指的是臺灣的公立國小教師在面臨新移 民下一代學童所需具備的專業知能。本研究依據相關文獻,將新移民子女教學知 能分成教學策略與課程設計、輔導知能、新移民原生國家文化、多元文化教育素 養與理解、親職教育五個層面,茲說明如下。 一、教學策略與課程設計:包括新移民子女教學策略、課程設計、教材設計、 評量方式等內涵。 二、輔導知能:包括新移民子女生活適應輔導、培養新移民子女自我認同感 等內涵。 三、新移民原生國家文化:包括對新移民原生國家文化、價值觀、社會現況 的了解。 四、多元文化素養與理解:包括國小教師之對種族平等、文化尊重等內 涵的素養與理解。 五、親職教育:包括親師互動、親職教育、社會資源運用等內涵。

(20)

9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先針對研究主題進行相關文獻之分析探討,以建立理論基礎,再透過 問卷調查蒐集現況資料,經由統計分析已達成研究目的。茲將研究方法與步驟分 述如下: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於研究動機與目的,將採用調查研究法來蒐集相關資料,根據文獻 探討所歸納的分析結果,編製「國民小學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與培訓現況」 調查問卷,將全國分成北、中、南、東、外島五個區域,針對公立國民小學教師 進行問卷調查,以蒐集國小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與培訓現況的實徵資料做為 分析討論之依據,進而瞭解國民小學教師在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之培訓現況,並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歸納研究發現,做為提出具體建議之依據。

貳、研究步驟

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擬定研究步驟,以作為研究進行之指引,其各步驟分述 如下: ㄧ、擬定研究計畫 研究者先大致決定研究方向後,便開始蒐集與廣泛閱讀相關資料,並於文獻 蒐集期間不斷與指導教授進行討論,經由指導教授多次修改後,確定研究主題為 「國小教師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與培訓現況調查研究」。接著,一方面繼續閱 讀文獻資料,一方面開始撰寫研究計畫,經由指導教授多次修改後,完成本研究 之研究計畫定稿工作。

(21)

10 二、文獻探討 研究題目確定後,研究者開始蒐集並閱讀與研究主題相關之文獻,文獻內容 主要來源為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期刊論文、教育相關書籍、網站資料 等,本研究著重探討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相關政策與理論,並以此作為研究之基 礎,確定研究內容與整理分析之概念架構作為問卷編製之依據。 三、編製問卷 研究者根據文獻探討結果,選擇並編製問卷題目,請教專家學者、實務工作 經驗者,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後進行問卷的施測、分析和修改工作,最後完成正式 問卷。 四、實施問卷調查 本研究以隨機分層的抽樣方式對全國國小教師進行調查,問卷以郵寄方式寄 至各施測學校,再請委託收發教師於時間內將問卷收發寄回,以進行資料分析。 五、整理與分析資料 本研究以正式問卷蒐集相關資料,問卷回收後整理刪除無效問卷後,以SPSS for Windows 12.0統計軟體,運用適當的統計方法加以分析,以分析結果回答本 研究之待答問題。 六、完成研究報告 將資料分析後所得結果與研究目的、待答問題比對後,歸納出研究結果與建 議,撰寫研究結論並進一步提出研究建議,完成論文。

(22)

11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在進行過程中雖然力求嚴謹,唯因主、 客觀條件影響,仍有未盡周延之處,故將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說明如下: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依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界定如下: ㄧ、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是以全國之公立國民小學現職教師為調查研究之母群體,分北、 中、南、東及外島區域,採分層隨機的抽樣方式,依教師人數比例抽出學校教師為調查 對象。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要是針對國內國小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與培訓現況進行探討,透過問 卷調查的實施,期能充分反映出國小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之現況。本研究之 培訓現況指的是臺灣公立國小教師參與國內政府或民間團體辦理有關提昇國小 教師面臨新移民下一代學童之教學知能課程、研習、講座等的情形,包括培訓單 位、培訓時間、培訓內容、獲取資訊管道、培訓成效等,另外調查國小教師對於新移民 子女教學知能培訓知需求與影響其參與培訓之因素。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為了瞭解國小教師在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的培訓情況,故主要採用的研究方 法為問卷調查法,兼採文獻分析法分析現今的現況,在研究架構上雖力求完整,但由於 主客觀因素,仍不免有以下限制:

(23)

12 一、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係採用問卷調查法,雖然透過問卷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資料,但 受限於填答者填答時的情境無法控制,填答者填答時也可能受個人內在主觀態度 影響,或外在社會期望引導,而影響填答內容;或因涉及專業能力、時間問題, 以及題目可能涉及學校行政措施,自我行為評定等,使部分填答者在填答時有所 保留或詮釋錯誤,是為本研究之限制。有鑒於此,研究者為盡量減少填答者的防 衛反映,本研究之調查問卷採不記名方式填答,並於問卷說明加註「調查結果純 屬學術研究之參考,別無其他用途」,以減少填答者對填答內容的顧忌。 二、在研究對象與結果推論方面: 本研究以國內國民小學合格教師為研究對象,並採分北、中、南、東、外島 五區分層隨機抽樣方法來選取樣本,是故研究結果之推論僅限台灣區域性的範 圍,各縣市間的差異無法加以推論。 此外,所抽取學校之人數,恐因學校人數差異或地緣因素不均,難免產生取 樣偏差,而出現樣本代表性之問題,實為本研究結果推論上之另一限制。

(24)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為了達到研究目的,本章將進一步探討國小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 訓之相關文獻,以建構本研究的理論基礎,並作為引導研究方向的指標。全文計 分成三節,第一節探討國內外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內涵之相關政策、理論與研 究;第二節探討國內國小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培訓現況;第三節影響教師參 與培訓的因素分析。

第一節 國內外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之內涵

為了暸解何謂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本節擬從國內外教育政策背景討論備受 重視的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並從國內外理論與研究來進行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 學理的分析,以界定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的內涵,作為研究的參考依據。

壹、國內外教育政策背景

教育政策為國家公共政策的一環,為推展教育工作的指針,亦為達成教育宗 旨的策略。從教育政策中來分析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有助於界定新移民子女教學 知能的內涵,以下分國外與國內教育政策來加以討論。 一、國外教育政策 拜科技發展與交通便利之利,全球各國族群呈現越趨多元的樣貌,以民族大 熔爐─美國為例,自1960年代開始湧入大量的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亞洲的移民到 美國定居、生活、工作、求學,這些移民子女進入校園後,因語文能力不足而遭 受之學習限制是最先被關注的焦點,加上影響學業表現因素非常複雜,包括年 齡、移民時間、父母教育程度、社經地位、居住環境、父母對學業成就的重視與

(25)

14

支持等(Waters,1994;Fuligni,1997),移民子女普遍遭遇到生活適應的問題。 1960和1970年代美國歷經原住民自決運動與學生運動後,教育為回應外界需 求,增加許多保障弱勢族群權益的措施(譚光鼎,2002;葉坤靈,2007),移民 教育方案最早在1966年由聯邦政府提出,隨後則獲得布希政府「帶好每一個兒童」 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NCLB)的支持。聯邦政府認為移民教育的目 標在於:(1)維持孩童在遷徙過程的教育品質,(2)提供教育與支持性的服務,(3) 確保移民孩童在不同州、國家的教育活動中獲得適應,(4)確保移民學生在學業 成就標準與其他學生一致,(5)幫助移民學生進入下一教育階段或工作,美國1970 年代提出的教育興革措施,著重在種族平等、縮小貧富之間經濟與文化差距,而 進行反隔離教育及促進教育機會均等的補償教育和特殊教育,其中也將如何輔導 學童家長一起來關懷下一代教育列為政策規劃的重點,但是教師們受到這方面的 資訊和教育有限,缺乏建立與家長互動密切良好的能力,很難有效的達成目標, 美國師資教育協會和全國家長教師協會,聯合舉辦了首次為期三天高峰會議,聚 集了立法者、教育專家和教師、家長及大學教授等多人,以討論如何訓練教師掌 握好與家長之間的互動關係為主題(吳迪珣,2002)。由此可知,減少各族群間 學習成果差距與增進親師溝通是移民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應確保移民子女教育 品質與生活適應,促進其學習成效。 「帶好每一個兒童」 (NCLB)政策在減少各族群間學習成果差距的貢獻,是老 師、家長、政客一致認同的目標,但是美國面臨不同族群和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 學習差距的教育難題,不能光靠一個法案解決一切,同樣的問題,不會只出現在 美國,全世界各地都會遇到,都是最高教育決策單位必須正視的課題。因為美國 的移民不斷增加,加上移民生育率高,公立學校裡不是以英文當母語的學生愈來 愈多,因此「支持英語教學,協助銜接之雙語教學及英語程度不足學生之英語教

(26)

15 學」成為歐巴馬政府的教育政策方針之ㄧ,增進語文能力是提升移民子女學習成 效的關鍵。 加州不僅是美國人口最多的一州,而且在合法移民人數、非法移民人數以及 外國出生人口比例均高居全美第一。在移民議題上,加州自然有其代表地位,加 州大約百分之六十的學校有移民學生,這些移民學生的基礎能力不佳,在這樣的 背景下,加州設計具有相當規模的教育方案來輔導這些無論是從美國本土或是其 他國家而來的新移民家庭的孩童,加州由於移民人口眾多,所以教育部特別為英 語 學 習 及 移 民 學 生 設 立 「 英 語 精 進 方 案 」 ( Academic English Mastery Program,AEMP),提升學生在英語語言上的溝通和書寫能力(郭純芳,2008); 另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對全球已開發國家教育體系的評估報告指出,加拿大及澳 洲在教育移民及第一代移民子女上有顯著的成就,幾乎五分之一的移民及第一代 移民的子女在初接受加拿大教育時,閱讀方面均有落後的情形,但這種現象隨著 時間的推移逐漸有所改善(章君宇,2002),語言是移民子女的學習重點,以此 推論教師應具備提升移民子女語文能力的教學知能。 至於在歐盟國家的新移民教育,則是強調藉由加強文化間的對話以協助新移 民學生融入社會,必須發展一套適合所有學生的跨文化教育課程,跨文化教育不 限定於課程的安排,例如舉辦推廣文化多元性的節目也是,教師與學校其他職 員,對加強學生之文化多元性意識與尊重差異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需要有能處 理學生各種狀況的能力,藉著跨文化的教材準備或提供跨文化教育專家的支援, 以幫助教師在跨文化教育方面獲得更上一層樓的能力(歐洲教育資訊網,2004), 可知新移民子女的教師應具備設計多元文化課程與教材的能力。 從國外的移民子女教育政策中歸納教育人員應致力於確保新移民子女教育 品質與生活適應,促進其學習以減少族群間學習成效差異,提升新移民子女語文 能力是第一要務,增進親師溝通也是教育人員不可或缺的教學知能。

(27)

16 二、國內教育政策 國外指稱的移民子女學生,多是來自具有相同文化、價值觀的整個家庭移入 不同國家,而我國之「新移民子女」則是身處跨國婚姻之雙重文化家庭,情況可 說更為多樣而且複雜,牽涉到跨國婚姻、新移民女性的身心適應、社經地位、文 化風俗、語言學習、親職教育、政治制度等寬廣的面向,相較於國外教育政策, 國內教育政策更能反應國內教育需求。 新移民子女教育政策形成是由於新移民子女人數增多所衍生出公共需求,因 應文化層面所造成的衝擊,新移民子女教育的公共政策討論由學者專家主導,在 教育部舉辦的全國教育發展會議中,將其問題納入議程,再透過教育部委託大專 院校針對新移民子女教育的研究調查確定政策問題,並進而針對優生「優生保 健」、「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民間社團」等方面擬定可行方案(陳佳 婷,2007),本研究將重點置於新移民子女的學校教育政策加以探討。 從我國教育政策中分析發現,新移民子女教育從2003年開始出現相關論述, 2003 年全國教育會議中將「加強新移民及其子女教育,調整文化及學習落差」 列為中心議題之一;黃榮村於2004年2月23日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五屆第 五會期報告報告教育部業務概況時,曾列舉出對於新移民及其子女之協助,包括 以下各點:(1)92年度「教育優先區計畫」已將「新移民」子女納入補助指標; (2)補助偏遠地區國民小學增設幼稚園經費,讓新移民子女提早進入學校系統; (3)針對有學習或生活適應困難學生,視需要設立資源班(包括集中式或分散 式);(4)鼓勵學校教師多進行家庭訪問;(5)配合地方之社會福利系統並結合學 生課後照顧,給予學習上、生活上獲得更好的教育服務 (教育部,2003),教學 現場教師是最能了解新移民子女教育政策成效的人,此時學者和教育當局雖然提 出很多「具體策略」為各種問題列出處方,卻缺少與教師或家長的對話,淪入傳

(28)

17 統命令-執行的窠臼中,難以喚起第一線教師的支持(席榮維,2005),調查教師 意見有其實施的必要性。 2004年7月28日行政院第2900次會議中,教育部陳報「弱勢跨國家庭子女教 育處境與改進策略」中提到舉辦國際日或多元文化週活動可結合各項資源包含與 外籍配偶母國在臺辦事處合作,開發各國文化週或展覽活動,作有系統、有深度、 能累積之文化教材,到各縣市巡迴展出。學校除邀全校親子一起參觀外,亦可配 合展出時間,設計教案,成為正式課程學習與教師研習之一部分,並辦理教師多 元文化研習、辦理教育方式研討會等,2004年暨南大學研究所辦理東南亞多元文 化教育種子教師研習及教材發展工作坊即為培養多元文化教育種子教師而辦 理;98年~101年的教育中程施政計畫(教育部,2009b)中指出學齡人口快速的遞 減,對於各級教育的供需造成嚴重的衝擊,加上人口結構的快速老化,外籍及大 陸配偶人數快速激增,教育將面對人口結構變遷的挑戰,故把「發展新移民文化, 建立多元文化社會」列於計畫之中,針對新移民子女的受教權,其實教育部早在 2003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中,已經將「外籍新娘」列為因為家庭結構、 語言文化而導致學習不利的因素,視其子女為教育上的「社會弱勢者」,希望「健 全社會弱勢者的教育政策,落實教育機會均等」,截至94年度為止,以積極性差 別待遇方式將東南亞籍與大陸配偶子女單獨計列的「教育優先區計畫」,已有超 過一萬個家庭申請接受各項補助。而教育部亦已函請各地方政府配合幼教政策, 於新移民子女較多的區域,優先設立幼稚園或托兒所;並加強輔導適齡之新移民 子女,依戶籍或居留地址之學區,申請進入國中、小學;另針對有學習困難或生 活適應問題者,予以特別輔導、家庭訪問、課後照顧、個案補救教學及輔助措施 等,使其獲致最佳學習效果。

(29)

18 教育是改變社會的前導事業,教育部從 2007 年起推展新移民多元文化計畫: 由移民的公民與人權議題、健康醫療議題與原生社會文化三個角度為出發點,發 展出移民相關教材及教學模組,將移民與社會之課程納入法學、醫學、公衛學院 與師資培育中心,要發展新移民子女的教育,在基本的師培教育上要加以著墨, 培訓新移民子女相關之教學知能為目前師培教育應重視的方向之ㄧ,根據研究者 的分析,九十五學年度各大學開授多元文化相關課程有 162 門,新移民與外籍配 偶專題的課程只有輔仁大學開設的「社會學專題:兩岸關係與新移民潮」和南華 大學「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專題」 兩門,其他皆著重在多元文化,共 164 筆 資料,其中有 100 筆資料是由師資培育學校或中心所開設,高達 61%的比率;到 了九十七學年度,相關課程增加到 287 筆資料,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開設的「外籍 配偶家庭與子女教養研究」、「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專題」,台南大學開設「新移 民課程設計研究」這三門課更是直接針對職前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能力的培訓, 其餘多元文化相關課程也有助於職前教師觀念的釐清,以利新移民子女在學校的 學習。 目前教育部對外籍及大陸配偶子女相關教育計畫有「補助執行外籍及大陸配 偶子女教育輔導計畫作業原則」、「補助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弱勢學生實施要點」 等,其中「補助執行外籍及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計畫作業原則」之主要辦理項 目有:實施諮詢輔導活動方案、親職教育活動、舉辦國際日或多元文化週活動、 辦理多元文化教師研習、辦理教育方式研討會等。另「補助國民中小學及幼稚園 弱勢學生實施要點」之主要辦理項目為學習成就低落者之補救教學。後為因應新 移民子女人數逐年成長,協助新移民子女生活適應、學習適應、課業輔導及親師 溝通等課題,教育部經第 636 次部務會報通過「新移民子女教育改進方案」,以 符應新移民子女教育發展之需要,該方案要點有補助縣市政府編印或購買多元文 化教材、手冊或其他教學材料(報章雜誌、器具、服飾等),由學校對欠缺華語

(30)

19 能力者實施華語補救課程,鼓勵學校與關心新移民子女教育之社會團體合作,補 助縣市政府辦理全國性多元文化教育優良教案甄選,辦理母語傳承課程等(教育 部,2009c),顯示政府對於新移民子女的學習更加重視,而且從以前加強輔導使 之融入我們社會轉向多元發展,也重視其父(母)之母語,培養新移民子女的語 言資產,同時孕育國家未來之競爭力。 從國內教育政策中可歸納出有關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的內涵以多元文化為 主軸,另外語言加強、輔導活動、親職教育、編寫多元文化教材與課程、新移民 女性原生文化等都為受關注的能力。 國內有關新移民子女的教育政策,從一開始針對新移民家庭的補助、輔導, 到新移民子女學生課後學業的加強,到近期轉而重視社會上多元文化觀念的理解 與提升,從整個社會觀念的轉變著手,才能給新移民子女更好的教育環境,國內 新移民子女所佔學生人數的比例逐年增加已是不爭的事實,教師的新移民子女教 學知能正是提升國家教育品質的重要推手。

貳、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內涵之相關理論與研究

一、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內涵之相關理論 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的定義為「學校提供各種有關 於瞭解不同族群的文化內涵、欣賞其他族群文化的積極態度之機會給學生,藉以 避免種族衝突及對立的一種教育。」(吳清山、林天祐,1996),針對新移民子 女這樣一個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多元文化教育自然是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 內涵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多元文化教育也是在國內新移民子女教學相關研 究中最普遍被提及理論(何青蓉,2003;侯靖男,2005;葉兆祺,2005;林怡君, 2006;潘文忠,2006;游麗滿,2007;黃靖茹,2008);而顏佩如(2007、2008)

(31)

20 提出全球教育為新移民子女教育內涵的新焦點,以下針對多元文化教育與全球教 育做進一步的討論。 (一)多元文化教育 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核心中,「教師」是傳播正確多元文化理念的重要媒 介,也是新移民子女教育的重要核心。美國多元文化教育委員會(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onsensus Panel)提出在多元文化社會中教學與學習的十二項重要 原則,第一項開宗明義便指出「教師專業發展應當協助教師瞭解美國社會當中的 多元族群特徵,以及不同種族、語言與社會階層之間的互動方式,以進一步正向 影響學生的行為。」(單文經、高博銓、張建成,2001),足見教師在多元文化 教育與新移民子女教育中的重要角色。以下針對多元文化教育中新移民子女相關 教學知能做一探討。 1.多元文化教育之素養 台灣是由多樣種族組成的社會,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型 態,不同的成長背景、語言習慣及互動方式,都會對學習以及族群互動有相當程 度的影響,多元文化教育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教師,因此教師本身的多元文化素 養就顯得很重要,就教師而言,所謂多元文化素養應包括:教師對自身文化的瞭 解與認同、對不同文化的認知與支持的程度以及無偏見與刻板印象的文化觀等, 多元文化素養之四大要件為強化文化意識、加強文化的溝通能力、發展多重歷史 文化觀、消除種族主義、族群偏見和歧視(陳麗華,2000;譚光鼎、劉美慧、游 美惠,2001)。整體而言,多元文化素養是指教師能瞭解不同族群的文化,且敏 感於個體的需求,繼而消除自身對不同文化的偏見與歧視,肯定及尊重它們存在 的價值,創造平等的教育機會,藉以落實多元文化教育的態度與能力。

(32)

21 面對新台灣之子成為台灣第五大族群之今日,多元文化素養是一項教師必須 具備的能力,缺乏多元文化素養是目前我國社會在接納跨國婚姻移民時的最大阻 礙,新移民子女多半會在入學上發生適應困難的問題,部分因素是來自於教師對 多元文化的不瞭解、誤解及偏見,教師若缺乏多元文化素養的相關知能,便無法 教導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且容易造成族群的偏見或歧視(何青蓉,2003;侯靖 男,2005;葉兆祺,2005;林怡君,2006),由此可知,教師為多元文化教育推 行的重要角色,具備多元文化教育素養有其必要性。 2.多元文化教學策略與課程設計 國外學者Pope和Reynolds指出學生事務人員(Student Affairs)的多元文 化能力應具備三大核心層面,分別為:多元文化覺知、多元文化知識以及多元文 化技能(蔡純純,2008),當教師具備多元文化理解與素養,便是有了多元文化覺 知能力,此外,除了充分了解學科內容,在進行教學時,應考量到學生文化背景 的差異,提供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譚光鼎等人(2001)依據學者的主張,將多 元文化教育的目標歸納為幾點:1.維護教育機會均等的精神;2.提昇弱勢族群學 童的學業成就;3.瞭解與支持文化多樣性;4. 培養群際關係;5.培養增能與社 會行動能力,教師為推行多元文化教育之第一線人員,因此教師之角色與多元文 化素養尤顯重要,單文經(2000)指出,推行多元文化教育時,要回歸到統整的 教育立場,才能掌握到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和「教師」這兩個重要的關 鍵,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教師具備瞭解孩子的能力及需求、提供各種機會及時 間、因應不同族群的孩子而設計不同的活動型態以及接納、包容孩子的差異性等 特質(莊明貞,1997;高傳正,2005),有了教育理念,更要有教學策略使其付 諸實行,因應多元文化教育目標,從學者的研究中歸納出:1.實施適性的補救教 學;2.強化語言、識字和閱讀能力、實施多元化評量;3.營造關懷學生及讓學生尊

(33)

22 重多元文化的教室氣氛、設計多元文化教育課程;4.促進新移民子女人際關係的 建立、充實教師的輔導知能、拓展親職教育;5.激勵學生學習、培養新移民子女 學生自信心等教學策略(游美惠,2000;劉美慧,2000;宋湘琴,2006),唯有 擁有多元文化技能,即透過適當的教學策略,才能讓多元文化教育真正達到目標。 現在我們常講「多元」往往只流於表面,學校辦了很多像潑水節之類的活動, 卻並沒有真正了解這些新移民的處境,1991年Banks指出,多元文化教育旨在改 革學校的課程藉以幫助學生從不同的種族、族群、社會階層的角度來看待事情(李 苹綺譯,1998),目前國內多元文化的研習內容偏向技術性的宣導,對提升教師 的多元文化教育知識、多元文化教育信念、理解社會上不同文化團體的認知仍是 有一定的限制存在(洪于婷,2007);真正的多元,應該是建立在對現實的處境的 了解與尊重,多元文化教育要讓小孩從實際認識每個國家的過程中,學會謙卑對 待不同文化的差異,多元文化教育課程有助於一般學生與新移民子女學生的互動 (黃靖茹,2008;許卉儀,2009),要實施多元文化課程,教材自然是考慮的重 點項目,但仔細觀察現今國小教育現場,為新住民子女編擬的教材幾乎沒有,校 內多半是以舉行活動式的內容來帶過,多元文化教育之實質效益有待商榷。 多元文化教育教材選編與課程規劃的能力,要能排除同化的教學觀點,但教 學現場的教師對於多元文化課程教材的設計是較陌生的,我國現階段對於新移民 的教育與協助多以「文化同化」的角度進行,較少重視新移民原生文化,許多研 究發現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育教材內容大多採「同化觀點」,未能符應「多元文 化」理念,教材內涵缺乏納入外籍配偶原生文化背景,教材中隱藏族群偏見之事 實,教材編輯應展現新移民之原生文化(汪素娥,2005;洪泉湖,2005;陳江松, 2004;黃木姻,2006;顏佩如、沈珮綺;2007),有學者就認為認為教師對多元 文化的瞭解不深,將導致其與外籍配偶家長的溝通不良,有外籍配偶之親戚、朋

(34)

23 友或鄰居的國小教師,對於新移民子女學生則會有較高的接納態度(陳廷楷, 2005;邱怡雯,2006;劉茹敏,2006;陳歆茹,2007),因應新移民子女的家庭 特性,教師應具備其父母之相關背景知識,對新移民女性之母國文化有所了解, 才能以文化回應反映在教學上,多元文化知識的充實也是新移民子女教師所需要 努力的,教導新移民子女的教師在職前多未受過多元文化教育課程,教師多元文 化教育專業有待提升,參與多元文化研習或課程能夠強化相關認知與技能,有助 於多元文化教育的實施,對新移民子女的學習有相當的助益(黃綺君,2005;陳 江松,2005;劉茹敏,2006;邱豐盛,2008)。 綜合上述,除了前文提及教師文化素養的重要性,教師對於多元文化教育教 學策略與課程設計的能力更是需要提升,為了編出更切合新移民子女學生需求的 課程與教材,了解新移民女性原生文化也是不能或缺的知能。 3.輔導知能與班級經營 瞭解與支持文化多樣性是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教育目標之一,新移民子女在 學校除了學業上遇到的困境,還包括生活適應上的問題,新移民子女的輔導包含 個人、家庭、學校與社會等層面,包括人際退縮與衝突、學業缺乏妥善輔導與支 持、生活適應的壓力影響人格發展、歧視造成偏差的價值觀、不當的文化認同與 適應等(謝芳儒,2009),輔導知能為第一線教師需要具備的能力。 在多元文化的社會裡,文化會相互影響,不同文化的接觸常導致衝突,因應 文化之間的接觸所產生的問題,教師面對的是文化變遷、涵化的挑戰,原來教師 所接受的輔導知能培訓,可能已經不足以處理文化差異的狀況,不少研究指出當 教師面對外籍配偶子女的輔導時,需要參與相關資訊的研習與進修,藉以提升對 新移民文化的認知及多元文化課程的設計能力,才能增進教師本身在多元文化與 教育輔導上的知能(江坤鋕,2005;吳育沛,2006;吳蓉蓉,2008)。

(35)

24 營造接納孩子的差異性的學習環境,也是多元文化教育中所極力提倡的。唯 有能接納差異的環境,曾能培養出有獨特性的孩子,教師要能幫助學生從不同的 種族、族群、社會階層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在班級經營上,就必須要有多元文化 的概念,才能提升一般孩子對新移民子女的理解,即時導正偏差觀念,奠定更多 元美好的社會基礎。 總而言之,從多元文化教育所注重的層面延伸來看,國小教師的新移民子女 教學知能,除了增進多元文化素養,多元文化教育之教學策略、課程設計的能力 也是必需的,為了編出更切合新移民子女學生需求的課程與教材,了解新移民女 性原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此外營造適合新移民子女學習班級氣氛,適時提供新 移民子女所需之輔導也是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中的ㄧ環。 (二)全球教育 新移民子女教育需要融入跨國界問題與議題的學習,教師應拓展世界觀並了 解與尊重不同文化的差異性,顏佩如(2004)彙整 Leestma & Sny、Hendix、Hanvey & Case、Lamy 和 Bennet 之論述,整理「全球教育目的」概念如下:1.關心全人 類的生存;2.跨國界問題與議題的學習、拓展世界觀;3.培養世界公民素養;4. 學習與世界其他社群人相互合作協調;5.了解世界其他不同觀點、管理衝突與促 進和平的能力;6.了解世界議題系統性與互為依賴的特質;7.了解與尊重不同文 化的差異性;8.本土關懷與全球課題關係的平衡;9.促使學生能全球思考、地區 行動;10.促進和平的能力,全球教育可以幫助教師學習融入跨國界問題與議題 的教學法,並從中拓展世界觀,了解與尊重不同文化的差異性,養成學生成為一 個世界公民的素養,顏佩如(2006)更提出以全球教育內涵:世界公民素養的養 成、全球問題的解決、國際依賴與合作、尊重文化差異、促進和平的能力、本土 關懷與全球課題關係的平衡等六大目標層面來發展全球教育課程,以充實新移民

(36)

25 子女教育的課程內涵。 統整多元文化教育與全球教育之理論論述,歸納出為國小教師新移民子女教 學知能之內涵有多元文化教育素養、新移民原生文化知識、課程規劃能力、教材 選編能力、教學策略、多元評量方式、輔導知能、班級經營等,單從理論進行內 涵探究,恐有失偏頗,故將再結合新移民與其子女之相關研究文獻,從中分析更 完整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內涵。 二、

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內涵之相關研究

國內目前探討到新移民子女教師教學知能內涵的文獻非常少,參考顏佩如等 人(2008)所做之「中台灣新移民子女之國小教師教學知能研究」內涵發展模式, 探討外籍配偶教師的教學知能研究,輔以其他新移民子女學習相關文獻,並對照 理論,整理出國小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的內涵,以作為發展問卷之依據。 (一)外籍配偶教師教學知能相關研究 由於國內關於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的研究較少,但是在外籍配偶教師之教學 知能方面有不少的研究,因此擬歸納近五年來外籍配偶教師教學知能相關研究, 以推論國小教師在新移民子女教育方面所需之教學知能,整理表格如表2-2-1。 表2-2-1 外籍配偶教師教學知能相關研究整理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結果 沈政良 (2005) 外籍配偶教師專業知能與 培訓需求關係之研究 1.外籍配偶教師的專業知能分為「適應台 灣本地應具備的各項知能」、「多元文 化教育的理解與素養」、「外籍配偶國 家的背景知識」、「教學基本知能」、 「輔導知能」、「教材編選與課程規劃」 六個層面。 (接下頁)

(37)

26 表2-2-1 外籍配偶教師教學知能相關研究(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結果 沈政良 (2005) 外籍配偶教師專業知能與 培訓需求關係之研究 2.外籍配偶教師培訓需求,以「培訓地點」 層面需求最高,「培訓時間」次之,而 以「教材編選與課程規劃」的需求程度 最低。 3.外籍配偶教師專業知能各層面會受到 部分個人背景變項之影響。 4.外籍配偶教師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 與素養」層面,有較高的培訓需求。 蔡仕昌 (2005) 外籍配偶班教師專業成長 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1.外籍配偶班教師的專業成長需求可分 為七個層面:東南亞國家背景知識、台 灣本地語言文化背景知識、教學知能、 諮商輔導、教材編選與課程設計、多元 文化教育素養、多語言使用能力。 2.外籍配偶班教師的專業成長需求,以 「教學知能」層面為最高,「教材編選 及課程設計」次之,而以「多語言使用 能力」的需求最低。 3.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素養」需求高。 陳歆茹 (2007) 北部地區新移民女性識字 教育教師專業知能與教學 現況之研究 1.教師對新移民女性的原生文化之瞭解 略顯不足。 2.國小老師在專業知能上仍需加強。 游麗滿 (2007) 新住民教育教師的多元文 化教育認知與專業成長需 求關係之研究 1.新住民教育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專業 成長需求頗高。 2.新住民教育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認知 與專業成長需求呈現部分相關。 3.新住民教育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教學 理念認知、學歷與年齡對大陸及東南亞 國家文化與知識層面的專業成長需求 具預測力。 4.新住民教育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教學 理念認知與年齡對台灣在地文化與知 識層面的專業成長需求最具預測力。 (接下頁)

(38)

27 表2-2-1 外籍配偶教師教學知能相關研究(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結果 林珮瑜 (2008) 外籍配偶教師教學核心能 力指標建構之研究 1.本研究所建構之向度指標包含了第一 層次的教學規劃、教學實施及教學評鑑 三部份,第二層次再區分成需求評估能 力、課程設計能力、教材發展能力、教 學實施能力、教學評鑑能力五項指標。 3.層面指標包含了教學對象、外籍配偶知 識、需求評估的方法、課程規劃、空間 安排、同儕討論、教材內涵、教材呈現、 教學輔助器材、引起學習動機、師生互 動、班級經營、教學方法運用、教學評 量、協助進行自我導向學習、教學自我 評鑑等十六個層面指標項目。 陳文珊 (2008) 臺北市社區大學新住民課 程教師專業知能指標建構 之研究 本研究所建構之「台北市社區大學新住 民 課程教師專業知能指標」共分為: 1.多元文化素養、成人教育專業知能與新 住民專業知識三個主構面。 2.具備多元文化教育素養、具備本國文化 背景知識、具備新住民母國文化背景知 識、課程規劃能力、教材編選能力、教 學技巧運用、學習評量方式、瞭解新住 民學習心理、瞭解新住民生活適應、具 備協助新住民運用社會資源的能力十 個次構面。 張菁芳 (2008) 外籍配偶班教師的教學行 為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 1.外籍配偶班教師的專業成長需求程 度,以「跨文化教學與輔導知能的需 求」層面最高。 2.年齡、婚姻狀況、任教外籍配偶班年資 不同的外籍配偶班教師在教學行為上 有顯著差異。 3.性別、參與外籍配偶班專業研習進修次 數不同的外籍配偶班教師在專業成長 需求程度上有顯著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39)

28 根據以上文獻可以發現,教師獲得外籍配偶之相關教學知能的主要途徑是來 自於研習進修,參與研習進修的次數會使教師在專業成長需求上產生差異(陳歆 茹,2007;陳文珊,2008;張菁芳,2008),在外籍配偶教師教學知能方面,可 以歸納出多元文化教育素養、本國文化背景知識、新移民母國文化背景知識、課 程規劃能力、教材編選能力、教學策略、評量方式、輔導知能、運用社會資源、 班級經營、多語能力等較大的層面,以此探討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後發現多元文 化教育素養、本國文化背景知識、新移民母國文化背景知識、課程規劃能力、教 材編選能力、教學策略、評量方式、輔導知能、班級經營等能力與本研究之相關 理論探討所得知能相似,因此將此九項納入本研究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內涵, 此外運用社會資源來幫助新移民子女符合多元文化教育之促進教育機會均等之 目標,故也納入本研究之內涵之列,至於多語能力方面,因為新移民子女從小接 觸的是本國語言環境,教師不需透過另一個語言來與其溝通,故本研究之新移民 子女教學知能內涵中不包含多語能力的應用。 (二)新移民子女學習相關文獻 因為新移民子女教育近年來備受關注,近五年來以「新移民子女」當關鍵詞 有319篇碩博士論文,以「外籍配偶子女」當關鍵字有756篇相關論文,以「新住 民子女」當關鍵字則有133篇相關論文(新台灣之子之搜尋結果與前三者重疊, 不另寫出),針對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縮小討論範圍,以在關於新移民子女學習之 相關研究中,所提出教師應具備之能力來加以討論,整理如表2-2-2。

(40)

29 表2-2-2 新移民子女學習研究之相關教師教學知能整理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結果 吳育沛 (2006) 國小輔導教師多元文化輔導知 能覺察與輔導自我效能之相關 研究 1.不同年齡組、婚姻狀況、服務 年資、職務與接觸新移民子女 人 數 之 台 北 縣 市 國 小 輔 導 教 師,其多元文化輔導知能覺察 有明顯差異。 蔡鴻琦 (2006) 台南縣國民小學外籍配偶子女 學習適應及學業成就關係之研 究 1.教育研究院、師資培育等相關 機構規劃 「多元文化課程」。 2.加強親職教育,提昇家長親教 能力,增進家長對子女學習過 程的參與。 3.建立友善的學習環境,提供良 好學習適應的殿堂。 4.分析外籍配偶子女不利因素, 並實施個別化或課後輔導。 5.提昇教師多元文化課程的培 訓,提昇多元文化專業素養。 何佩珊 (2007) 新移民子女在國小階段的教育 問題探討 1.教師大多皆具有多元文化素養 與尊重差異的專業,但教育資 源不足。 2.多數教師認為學校推動有關新 移民子女的教育輔導措施有顯 著的助益。 3.應加強新移民子女課後輔導學 習教材,並強化輔導措施。 陳伶姿 (2007) 新移民子女學校適應歷程之個 案研究 1.加強親師溝通、建立社會支持 網絡有助於新移民子女的學校 適應。 2.成人多元文化素養有助於新移 民子女的學校適應。 (接下頁)

(41)

30 表2-2-2 新移民子女學習研究之相關教師教學知能(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結果 張嘉真 (2007) 南桃園國小客家新移民子女教 育之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與文 化再製理論 1.學校落實多元文化教育,欠缺 第一線教育人員的共識。 2.校園的多元文化氛圍需持續營 造。 3.教師多元文化素養不一,影響 新移民子女教育的實施。 洪于婷 (2008) 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研究教師教導 新移民子女之經驗 1.文化剝奪的教育政策主導教師 思考新移民子女的學習需求。 2.建構批判性的言談場域能促進 教師對抗新聞媒體與大眾輿論 的污名化論述。 3.豐富的文化接觸之實地經驗增 進教師對於異文化的理解。 4.「公平」、「平等」與「關心」 為教師對待新移民子女的態度 與方式。 吳蓉蓉 (2008) 外籍配偶家庭及其子女教育個 案之研究----以苗栗縣山線客 家庄為中心 1.實施多元文化教育可避免新移 民 女 性 子 女 產 生 文 化 認 同 危 機。 2.加強親師互動是輔導新移民女 性子女的重要策略。 3.提供新移民女性子女機會均等 的教育,鼓勵學習與人溝通並 加強課後輔導。 4.建立世界觀、學習欣賞與尊重。 劉萬來 (2009) 苗栗縣沿海四鄉鎮國民小學新 台灣之子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 之研究 1.教師是否參加多元文化素養影 響新台灣之子的學習興趣及學 習習慣之養成。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由上表分析研究者關注之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後,發現多元文化教育素養、 課程規劃能力、教材編選能力、教學策略、評量方式、輔導知能、班級經營、運

(42)

31 用社會資源等能力與本研究之先前之相關理論、研究探討所得知能相似,唯親師 溝通是新增加之項目,以下將針對親師溝通做一討論,以確定是否將其納入本研 究之國小教師新移民子女教學知能內涵。 新移民來自不同國家地區,帶來不同的生活型態、風俗習慣與思想價值觀等 文化差異內涵,包括宗教信仰、飲食起居、兩性關係、時間觀念、子女教育觀念、 對子女的教育期望、對學校教育的看法、與老師的互動關係模式等等,皆與國內 主流家庭有明顯的差異,研究指出外籍配偶若增加與教師互動的機會,對子女的 學業成就將會有所提升,親師互動會間接影響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的態度(彭淑 纓,2005;劉芳玲,2005;黃淑苓,2006)。由此可知,教師與外籍配偶家長的 正向互動將能有效促進外籍配偶子女的學習。 關於外籍配偶親師互動之相關研究,研究者以「親師」和「外籍配偶」或「新 移民女性」為關鍵詞,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上搜尋到許倪瑋(2005)國小教 師與外籍配偶親師合作之行動研究,賴怡珮(2006)學前教師的多元文化素養及 其與外籍配偶家長親師互動之相關研究,洪淑麗(2005)國小教師知覺與外籍配 偶家長親師互動及其子女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史慈慧(2007)以學前教師 觀點探究與外籍配偶家長親師溝通之經驗,黃建銘(2005)外籍配偶親師溝通之 研究-以幼托園所為例,董玉如(2007)妳瞭解我幾分─學前教師與新移民女性 家長對親師溝通的看法,黃巧如(2008)國小教師與東南亞新移民女性家長親師溝 通現況之調查-以嘉義縣為例,黃雅芳(2004)新移民女性親師互動與子女學校生 活感受之探究等八篇相關論文,研究者將上述相關論文研究結果整理如表 2-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refined generic skills, values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

To provide additional teaching staff for schools to take forward various education initiatives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for the benefit of our students, the current

The personal data of the students collected will be transferred to and used by the Education Bureau for the enforcement of universal basic education, school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This study hopes to confirm the training effect of training courses, raise the understanding and cognition of people on local environment, achieve the result of decl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