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小學校長主任培訓模式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小學校長主任培訓模式之研究"

Copied!
10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專題研究計畫. 國民小學校長主任培訓模式之研究. 期中報告. 計畫主持人: 陳木金 協同主持人:李俊湖 研究助理:林月鳳 研究助理: 高慧容 巫孟蓁 李冠嫺. 中華民國 95 年 9 月 1. 林鎂絜.

(2)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3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研究設計 .................................................................................................................................... 4 第四節 待答問題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英國校長專業資格檢定制度(NPQH) ....................................................................................... 7 第二節 蘇格蘭校長方案證照(SQH) ...................................................................................................... 9 第三節 澳洲學校領導者之持續專業發展模式 ........................................................................................ 12 第四節 新加坡的校長培訓方案—合作夥伴的模式 ................................................................................ 16 第五節 我國校長儲訓制度 ........................................................................................................................ 18 第三章 校長培訓資料分析 ................................................................................................................................ 21 第一節 板橋期中興愛國階段:民國 72 年 01 月至民國 77 年 04 月 .................................................... 21 第二節 板橋期民主開端階段:民國 78 年 04 月至民國 80 年 05 月 .................................................... 30 第三節 板橋期博雅教育階段:民國 81 年 02 月至民國 84 年 04 月 .................................................... 35 第四節 板橋期教育改革階段:民國 85 年 02 月至民國 87 年 04 月 .................................................... 41 第五節 三峽期行政管理階段:民國 88 年 04 月至民國 90 年 06 月 .................................................... 46 第六節 三峽期專業成長階段:民國 91 年 03 月至民國 96 年 06 月 .................................................... 50 第七節 三峽期師傅校長階段:民國 94 年 03 月迄今 ............................................................................ 55 第四章 主任培訓資料分析 ................................................................................................................................ 58 第一節 板橋期中興愛國階段:民國 72 年 04 月至民國 76 年 02 月 .................................................... 58 第二節 板橋期民主開端階段:民國 77 年 05 月至民國 80 年 07 月 .................................................... 66 第三節 板橋期博雅教育階段:民國 80 年 10 月至民國 83 年 01 月 .................................................... 73 第四節 板橋期教育改革階段:民國 83 年 05 月至民國 84 年 11 月 .................................................... 82 第五節 三峽期行政管理階段:民國 87 年 05 月至民國 88 年 06 月 .................................................... 92 第六節 三峽期專業成長階段:民國 90 年 02 月至民國 90 年 06 月 .................................................... 97 第七節 三峽期師傅主任階段:民國 93 年 08 月 迄今 ...................................................................... 101 第五章 未來進度 .............................................................................................................................................. 104 參考文獻 ............................................................................................................................................................ 105 附件一 訪談名單 .............................................................................................................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2.

(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研究在探討國民小學校長主任培訓模式對我國校長主任專業發展之探究。Davis&Thomas(1989) 指出,一個成功的學校領導者必須具備知識、具有願景、願意奉獻、及擅於運用不同的領導模式, Donmoyer, Imber&Scheurich(1996)指出:從知識本位的觀點來看學校領導,更能讓我們了解教育領導 的專業與發展。Crow(2002)提出:學校領導人才的培育,應以知識本位為基礎的構想。陳木金(民 90) 以學校經營實務之校務發展、行政管理、教學領導、公共關係及專業發展等五的向度,來探討學校領 導人才培養與訓練的實務內容,從學校領導管理系統知識培訓的圖像建構分析,找出其信念系統、人 的系統、組織系統、溝通系統及行動系統的學校經營知識,來建構學校領導人才的培養與訓練的圖像。 以此觀知,學校領導人才在知識本位模式(knowledge base module)與能力本位模式(competence base module) 之培訓架構中,已經歷學者多方的比較與分析;93 年度,國內現行制度更經由「學校領導人 才培訓課程計畫之研究」而有進一步的規劃與設置,其指標架構之輪廓已愈明晰;然而,針對國內現 行校長、主任培訓模式的演變與實施現況,仍未有進一步反省對照之研究,本研究即對此加以探討, 並就國內校長主任培訓一百多期之培訓模式加以分析,以期作為我國學校領導人才培訓模式專業規劃 發展方向之參考。 Jones&Sparks(1996)在「effective heads of department」一書中,針對學校領導人才的培養與訓練, 指出了成為學校領導者的培訓圖像,包括:1. 建構學校領導者的圖像;2. 經由認同感、價值感與風格 化來形塑學校領導者;3. 如何成為一位成功的學校領導者等三個階段,以建構培訓學校領導人才的知 識系統。Daresh(2001)指出:有許多的證據顯示校長和各階層的行政人員是學校效能是否發揮的關鍵, 因此有關校長培育、證照、甄選、評鑑與專業發展的議題,使成為眾所屬目的焦點。93 年度「學校領 導人才培訓課程計畫之研究」並將計劃分為「專業培育課程」、「實務實習課程」、及「師傅制度課程」 三個部份。 由上述可知,本年度研究計畫之申請,即期望在國小校長主任培育模式中,由國內在板橋、三峽 不同時期之發展脈絡,就其施行成效進行分析比較,以期作為我國未來教育行政機關、校長主任培訓 重要機構,因此將國小校長主任之板橋與三峽培育模式發展的課程內容與校長、主任專業能力的現況 進行探討,乃為本研究動機一。此外,何福田(民 93)體察初任校長可能面臨的多原問題一一提出建 言,國外也有相當多的研究發現,初任校長常表現出:孤獨、焦慮、挫折感、懷疑自信、對工作產生 不確定等心境。因此,校長、主任可透過整體性課程、程序性計畫、績效計畫等科學方法,來有效結 合學校之人力、物力、財力和其他資源,使學校內人、事、物等業務,作最妥善而適切的處理,進而 達成有效之教育目的。如此一來,瞭解國民小學校長主任培訓模式之重要性與對其專業能力看法之間 的關係,此乃本研究動機二。此外,探究學校領導者腦、手、心、靈之培育發展,分別以以下四方面 來談: 「策略規劃」 、 「創新經營」 、 「績效評估」 、 「永續領導」四向度,瞭解國內校長主任培訓模式發展 之歷程,以期望分析國民小學校長主任模式課程設計與實際運作情況,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依照文件分析歸納及與專家、校長深度訪談等方式進行研究,探討培訓模式轉變之脈絡及其影 響,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分析與建議,以提供教育行政機關、校長主任培育機構及未來研究者參考。因 此,本年度研究者期望以 93 年度「學校領導人才培訓課程計畫」之研究主軸,針對國小校長主任培訓 模式在板橋、三峽不同時期之發展脈絡,就其施行成效進行分析比較,瞭解我國國小校長與主任培育 3.

(4) 歷程中的承襲與轉運,以期作為我國未來的教育行政機關、校長主任培訓機構,在建置學校領導人才 培訓模式專業發展之依據。 以下再分別就世界重要的校長培訓機構,包含英國、新加坡、蘇格蘭等國家,及專業持續發展制 度(CPD)進行分析探討,可作為研擬我國建置學校領導人才模式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根據以上研究動機,歸納出本研究目的希望以「專業培育課程」 、 「實務實習課程」 、及「師 傅制度課程」之現行模式,分別探討以下四個目的: 一、探討板橋模式時期校長培訓制度及其課程內容對校長專業發展之影響。 二、探討三峽模式時期校長培訓制度及其課程內容對校長專業發展之影響。 三、探討板橋模式時期主任培訓制度及其課程內容對主任專業發展之影響。 四、探討三峽模式時期主任培訓制度及其課程內容對主任專業發展之影響。 五、瞭解國民小學校長主任培訓模式之重要性與對其專業能力看法之間的關係。 六、瞭解國小校長培訓制度之課程設計與實際運用情況。 七、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教育行政機關、校長主任培育機構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希望經由本研究,分析模式間不同之成效影響,及現行模式進行對照,以供校長培育機構、教育 行政機關、國民小學校長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以期作為我國未來教育行政機關、校長主任培訓機構, 在建置學校領導人才培訓模式專業發展之依據。. 第三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所用之方法以文件分析法、深度訪談法與問卷調查法為主,文獻分析法為輔。以下將本研究 之研究對象、研究工具、資料處理分別予以說明。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用以蒐集資料的研究工具,是「國民小學校長、主任培育模式訪談大綱」、「國民小學校長、 主任培育模式調查問卷」係研究者為編製研究工具,透過文件分析、文獻探討、專家訪談、綜合分析而 成問卷初稿。其次,進行學者專家座談,並依據諮詢意見及預試問卷調查等方法,以考驗研究工具的信 度與效度,修訂編製建構而成之信度佳、效度佳的研究工具,本研究並再以正式問卷受測樣本進行驗證 性分析,考驗量表之驗證後的建構效度。 二、研究對象 (一)專家訪談的研究對象 本研究為發展研究工具,依據本研究之訪談大綱,與經由板橋模式、三峽模式所培育出來的校長、 主任進行專家訪談。本研究共訪談12名校長與12名主任,訪談樣本並以經由板橋模式、三峽模式所培訓 4.

(5) 出來的國民小學校長、主任為樣本進行專家訪談,以收集其對校長培育模式的看法,做為發展與編製本 研究的研究工具之參考。 (二)專家諮詢座談 本研究為深入瞭解國民小學校長、主任培育模式的內涵,進行專家諮詢座談,以收集板橋模式與三 峽模式的「校長、主任專業課程」、「校長、主任實務實習」、「師傅校長、師傅主任教導」的看法。 預計邀請與會學者共計 40 名,包含國內校長學學者專家、教育行政主管機關代表、學校現場實務工作 者,含校長、主任等。 (三)預試問卷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以台灣地區一百多期經由板橋模式或三峽模式所培育出來的國民小學校長與主任中抽 樣為範圍。隨機抽 200位受試者,作為預試樣本進行預試,經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以考驗研究工具的 信度與效度。最後,依預試結果修訂編製成正式問卷。 (四)正式問卷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台灣地區一百多期經由板橋模式或三峽模式所培育出來的國民小學校長與主任為範 圍。抽樣的原則採群集抽樣(cluster sampling)方式。首先以接受培育之模式作為區分的標準,其次再依「培 訓時間」為第二個標準,以簡單隨機抽樣 (simple random sampling)方式抽取1000位受試者(校長、主任), 做為研究的樣本,並進行整理以了解歷期經由板橋模式或三峽模式所培育出來的國民小學校長與主任對 培訓模式的看法。 三、資料處理 針對本研究搜集的資料,採用以下幾種資料分析方式:1.針對訪談 24 位國民小學校長主任的逐字 搞,進行內容分析;2.問卷調查資料,以SPSS電腦統計套裝程式,進行本研究所得資料之信度分析 因素分析、相關分析、變異數分析、逐步迴歸分析,探討本研究所得之資料所顯示之結果。最後,並以 LISREL 統計程式,探討本研究所建構之「國民小學校長、主任培育模式」,進行線性結構分析,探討 本研究建構模式之適合度及其對校長、主任專業發展之影響力。 四、實施程序 本研究實施過程,可分為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及完成階段。 (一)準備階段 本研究自九十五年五月確定研究主題後,即開始廣泛蒐集並閱讀、分析、整理相關文獻,草 擬研究計畫,並與多位現任校長交換意見及請教數位「學校行政」、「校長、主任培育」研 究學者、教授後,經研議、修正,確認本研究計畫具學術研究價值與實務應用價值,值得深 入探討。 (二)實施階段 研究計畫確定後,即開始進行文獻探討,統整歸納國內外相關研究,採用以下幾種研究:1. 訪問 24 位經由板橋模式或三峽模式所培訓出來的國民小學校長與主任,以瞭解板橋與三峽 培訓模式之內涵;2.文獻分析、專家焦點座談決定問卷向度、編製預試問卷,進行問卷預試, 根據預試結果進行因素分析、相關分析、信度分析,以篩選、修訂題目,並編製成正式問卷; 3.選定研究樣本、寄發問卷、進行施測,回收、整理、登錄問卷施測結果,進行資料分析, 撰寫研究。 (三)完成階段 5.

(6) 研究初稿完成後,經與專家學者教授討論、評估後,修正並提供指導意見後,送請研究報 告審查,審查後再修訂,再定稿後付印完成。. 第四節 待答問題 本研究預期能達到以下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根據以上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希 望以「專業培育課程」 、 「實務實習課程」 、及「師傅制度課程」之現行模式,分別探討以下四個目的: 一、探討板橋模式時期校長培訓制度及其對校長專業發展之影響 二、探討三峽模式時期校長培訓制度及其對校長專業發展之影響 三、探討板橋模式時期主任培訓制度及其對主任專業發展之影響 四、探討三峽模式時期主任培訓制度及其對主任專業發展之影響 希望經由本研究,努力整理出我國板橋模式與三峽模式校長、主任培育內容,期能瞭解我國經由 培育制度出來的校長、主任們在板橋模式與三峽模式之分別,藉以作為我國日後培育模式發展之參考, 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校長培育機構、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校長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6.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英國校長專業資格檢定制度(NPQH) 一、NPQH 制度之歷史沿革 早在1967年英國的卜勞頓報告書(Plowden Report)中,就明文指出一位經過訓練的優質學校領導 人才是極為重要的,透過許多學者的相關研究亦證明了校長角色的複雜性(Brundrett, 1999) 。然而在1997 年NPQH推行前,英國並無一個系統化的校長培育制度,而僅有零碎拼湊的、無計畫且不連貫的培育方 案,這些方案缺乏對校長職務工作的明確界定,遑論能真正大幅提昇學校領導人才的素質(Bush, 1998; Male,2001) 。 在1980 與1990 年代時,政府推行了幾種重要的學校管理發展計畫,然而因為彼此間缺乏聯繫與一 致,這些計畫的影響效益通常都很短暫。 然而,在教育改革法案(ERA)實施後,迫切地要求校長需受過完善的培訓。因此,教育與科學部 (DES)於1989年至1992年間,設立了學校管理專案小組(School Management Task Force-SMTF),期望能藉 由改善更具實用性的管理訓練,以支持國家改革方案的執行。學校管理專案小組(SMTF)強調校長培育課 程的設計,並將過去由地方教育局與大學開設的理論課程,轉型為結合現場實務的計畫課程,使個人的 專業與學校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學校管理專案小組(SMTF)亦檢視過去的培育課程,認為其無法符應契合 校 長 工 作 職 務 的 需 求 , 遂 於 1990 年 將 具 有 師 傅 教 導 制 度 (Mentoring) 之 校 長 師 傅 教 導 試 驗 方 案 (Headteacher Mentoring Pilot Scheme)引入英格蘭與威爾斯,提供第一年的初任校長師傅教導的支持與學 習,但也因為未能結合其他專業發展的配套措施,學員抱怨過程不夠嚴謹,成效似乎不彰(Bush, 1998)。 1994 年教育與科學部(DES)進一步地成立了師資培訓局(TTA)負責全國教師的培育工作,師資培訓 局(TTA) 於1995 年引入了初任校長領導與管理專業進修方案(Headteacher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Programme, HeadLamp),為初任校長供多元化的活動設計,包含短期、長期課程、工作坊、參觀實習等 及彈性化的實務課程設計,使得初任校長能將課程中所學與學校實務運作相連結(賴慧玲,2002)。接 著,又進一步於1997 年,引入校長專業資格檢定制度(NPQH),作為擔任校長所必備的國家證書。從 此,英國的校長培育制度進入了一個標準化與一統化的時期。 英國政府一直致力於提高校長領導發展與培育的素質,更在1998年的教育綠皮書(Teachers: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change)中即提到未來將NPQH列為法定的校長資格證書。至1998年的教育綠皮書公布之 後,英國政府遂著手成立了國家學校領導學院(NCSL),並於2001年4月開始負責NPQH的營運作業。 「國家學校領導學院」(National College for School Leadership -NCSL)總部設於英國諾丁翰大學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朱比利校區(Jubilee campus) ,這所專門培育校長的學校,更號稱英國中小 學校長培育搖籃的國家學校領導學院。 國家學校領導學院(NCSL)的執行長Heather Du Quesnay女士,強調該學院的主要目標為:第一、 以國家的力量提供學校領導的發展與研究;第二、成為世界級的領導學院;第三、成為提供卓越創新的 催化劑(Duncan, 2002) 。該學院設立的功能在負責發展領導技巧、建立學校領導者網絡、支持校長的生 涯發展、提供國際化的觀點、引導學校領導議題的討論與辯論、並投入或委託領導相關議題之研究。其 目的不僅在培育未來的校長,亦即提供有意擔任校長職位的中小學資深教師來進修校長證照,且提供現 職與新任校長一個在職進修的管道(黃藿,2004)。其中最重要者為執行教育與技能部(DfES)的校長 7.

(8) 三法:第一、「校長專業資格檢定」(National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for Headship , NPQH),提供有意 擔任校長者的培育訓練與資格檢定。第二、「初任校長導入方案」(Headteacher Induction Programme , HIP),提供初任校長者前三年的入門輔導訓練課程,於2003年9月後始實行,取代了先前的「初任校長 領導與管理專業進修方案」 (Headteacher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Program , HeadLamp) 。第三、 「校長 領導與管理訓練課程」 (Leadership Programme for Serving Headteacher, LPSH) ,提供給具有三年職務經驗 的現職校長,進行進階的領導實務學習與反思,並給予深度的回饋與診斷分析(陳宏彰,2005;陳木金, 2000)。 二、NPQH 制度的運作模式 英國校長專業資格檢定制度(NPQH)的流程,包含申請與篩選、起始需求評估、訓練和發展階段、 最後階段總結評鑑與證照授予。NPQH的申請基本上是開放的,除了學校人員外,在新右派主政提倡教 育市場化的脈絡下,也歡迎好的企業經營人士申請。 (一)第一階段:申請和篩選(Application and selection) NPQH的申請審核由地方的訓練與發展中心負責,主要檢視並考量申請人士的發展需求,以及是否 有從事NPQH 的能力。 資格的申請是以申請者能證明他們過去在五大重要領導領域能力的成就與經歷,包含學校政策的 方向與發展、教學與學習、人員的管理和領導、人力與資源效率與效能發展,以及績效責任;持續專 業發展的證明;與陳述想要申請成為校長的原因。這七大領域的論證作為評斷候用校長在最近三年是 否具有領導能力。據此可評論他們是適用標準路徑(standard route) ,或是加速路徑(accelerated route) 。 申請者會被通知申請的結果,而未被錄取者也有權瞭解原因。 (二)第二階段:起始需求評估(Initial needs assessment) 指候用校長向評鑑中心提出需求評估,用以幫助辨別其於訓練與發展需求的類型。候用校長約需 花費 2 天的時間於評鑑中心進行一系列的活動,包括個別晤談、團體討論、個別練習等。這些能夠幫 助候用校長分析出自己的優勢能力和較須加強的部分,以決定訓練課程的方式和個人行動計畫。進一 步能作為團體專業發展的紀錄,在計畫的初始提供優勢的分析,並支持候用校長完成發展的過程直至 最後的評估。 (三)第三階段:訓練和發展(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指候用校長向訓練與發展中心或 Supported Open Learning provider 正式提出訓練的核心模組。候 用校長需要修習的核心模組包含兩主要領域:學校政策的方向與發展、以及績效責任。他們能受到所 欲的訓練,或是直接以其他三種重要領域方面來評估:教學與學習、人員的領導和管理、人力與資源 的效率與效能發展。 (四)第四階段:總結評鑑(Final Assessment) 總結評鑑需要候用校長證明其在領導上完全的準備程度。即藉由一系列校長典型會遭遇到的測試 情境,來檢視其判斷力與領導應用的情形。此評鑑更著重在校長國家標準上的技巧與態度(領導技巧、 做決定的技巧、溝通技巧、與自我管理方面) 。通過最後評估的學員代表已符合擔任校長職務的資格, 將參與證照授予典禮,獲得 NPQH 證書。. 8.

(9) 第二節 蘇格蘭校長方案證照(SQH) 一、SQH 基本介紹 SQH 的蘇格蘭校長資格:蘇格蘭教育制度需要能被委託領導和管理自己的學校,其建立的關鍵觀 點在專業性和專家鑑定。 SHS 設計的基礎在於實踐的典範建立在每個活動似乎都由三個要素所構成的假定-如何被做 what?、為何被做 why?、如何去做?how,而這些也可以當成是評論實踐的基礎模式。 SHS 有三個要素 what、why、how,解釋為: 專業價值 ▓ 教育價值的承諾 ■ 批判性反思承諾 ■ 擴展並理解知識的承諾 管理功能. ▓管理、學習和教學 ■ 管理人 ■ 管理政策和方案 ■ 管理資源和財務. 專業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 ■ 智能. 建立在這樣的方式,明確界定結合這三種要素可以達到促進學校功能的能力。本模式展現能力和 專業評斷之議題,因為制訂決策的基礎和目的變成評估重要的部分(Eraut,1994) 。 本模式合理的設計乃在於讓實踐者去分析並反省他們所做的。SQH 如同學習工具已經依序承擔去 運用領導及管理在學校的成人之事實(Engel,1997) 。其焦點在於嘗試以靈活且彈性、鼓勵校長在活動 中使用不言而證的理論去檢視評論之知覺架構。SHS 模式僅是較廣系統的一部份,其建立新想法和資 訊並且支持如同擴展基礎及發展候用校長理論活動的專業對話之保證。 專業對話的承諾看似在 SQH 學習的過程是相當重要的一部份,並透過圖一的架構發展出方案內 容,這些架構提供社會和情感的支持,就如同針對為候用校長討論和探究的機會。. 9.

(10) 與同儕對 方案的反 省活動. 同伴 網絡小組 群組 認知過程 專人 專題討論會 指導. 藉由有經驗的 研究學校領導 之師傅教導. 圖 1:針對 SHQ 學習方案的支持 表一顯示出該方案是怎麼聚焦在從經驗的專業發展方案來學習,到候用校長的所在學校中獨立的 實習地位,成為一個最後對學校領導的全面以及關鍵理解。 摘要來說,SQH 的候用校長被期望要藉由下列事項來學習: a) 評估他們自己以作為反對領導者標準的從業者 b) 透過閱讀,從演講者、導師的個別指導的口頭輸入,使用有關學校領導和管理的知識主體 c) 校內領導與管理活動設計成允許他們去發展和展現實務能力 d) 在與他們的良師益友、同儕和導師的脈絡之內討論他們的實務;以及 e) 準備證據和工作記事的檔案,符合 SHS 定義中的能力的詞。 表 1 SQH 方案大綱 年. 單元 1. 第三年. 單元名稱. 授予四天的課程, 集中在自我評估以 領導者標準. 持續期間 2 個月. 及方案學習. 第一年. 第二年. 單元類型. 2. 工作本位的方案, 管理核心營運、 作為經驗學習的媒 學與教、管理人們 介. 9 個月. 3. 兩天的回顧以及策 管理學校改善 略焦點的輸入。工 政策與方案 作本位的方案作為 資源與財政 經驗學習的媒介. 9 個月. 4. 授予五天的課程 合併以及延伸學習 學校領導 兩天的比較研究. 3 個月. 10.

(11) 在此過程的最後,希望成功的候用校長將會具備較能理解校長角色以及能夠透過他們的實踐來傳 達清楚的方向和目的感給他人。 我們集中在概念發展和和策略目標有關的清楚成就,是由蘇格蘭的改善學校效能方案的研究所影 響。該研究顯示出學校領導者概念化改變的方式,以及透過有關發展和學校效能之間的連結(Reeves 等,2001)。 二、使用工作本位的學習 選用工作本位的方式作為資格的理由如下: ■ 聚焦在工作中發展之重要性,即專業發展是有關改善實行 ■ 發展一種文化—培養員工的專業學習是一所學校的核心活動 ■ 承認成年學習者關心「持續專業發展」應該是實用且可行 ■ 將個人專業發展和學校發展做一連結 ■ 確保評量是實際根據表現 在遵守發展實務的原則時,候用校長在領導管理實際改善學校和學生的行動的真實脈絡之下,學 習是很重要的。表現的真實測量被用在決定候用校長是否符合標準,也是必要的。為了達到這些目標, 這兩項主要學校發展方案是由候用校長和他們的校長所協商同意。這些當中的每一個將在已經確認的 學校發展方案中的重點項目承擔工作。 透過如此我們嘗試確保候用校長承擔的任務中,他們要: ■ 領導並管理一群從事影響整個學校的成人的實在方案 ■ 為方案負有管理責任,該方案不只指經歷所有領導行動的實務層面,也指為結果負有解釋義務的 心理層面 這個學習的模式清楚涉及其他員工,且特別涉及常常表現為候用校長的支持者或良師益友的校 長。如果學校被當作一個方案個別「持續專業發展」的場域,那麼校長、其他員工和更廣的社群覺得 調適學習者的的需要是值得且對學校和學生有利,這是必要的。. 11.

(12) 第三節 澳洲學校領導者之持續專業發展模式 (A Model on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chool Leaders) 本篇論文始於對一些議題,由候用校長(preparing principal)培訓者在地方分權之全球運動—學校本 位管理型態之下日增之需求角色所遭遇的一般問題。. 一:議題與問題 (一) 目的與角色 培訓者所遭遇到的第一個議題是有關校長培訓方案(principal training programme)的雙重目的, 那就是發展與控制。培訓者是否應該在方案的最後實施總評估,以及用某種證照來擔保參與者。理論 上,對培訓者來說有三種角色選擇:a. 實施和許可連結的總評估 b.實施導向不同認證層次的校長總評 估 c. 只為了形成的或發展的目的來評估校長. (二) 方法 跟這目的與角色密切相關的是這提供專業發展的方法。這普遍的方法被很多制度所採納的是”能力 本位”(smyth, 1995)。相較之下,持續發展或是「高峰(summit)」方法是更大有可為的。. (三) 需求之分歧 任何專業發展方案之效能非常仰賴其是否能滿足接收者之需求。這裡的詞「接收者」並不是限制 在參與校長(participating principal) ,專業發展必須滿足三個族群的需求。就社會的需求而言,把珍貴 資源交給校長培訓的政府有它的目標要達成。. (四) 專業發展的領域 Area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培訓者下一個面臨的問題是校長專業發展的領域。 1.能力 Competence 標準包括:13 項專業知識和瞭解;40 項分為四類的組織基礎技能:那就是領導技能、做決策技能、 溝通技能、以及自我管理;和 28 項在五個校長「關鍵領域」描述性的陳述(Lodge, 1998; Bush, 1998)。 2.態度和價值 Attitudes and Values 技能和知識的技術層面對於校長發展,並非唯一,亦非是最重要的層面。Day(1991)觀察「達 成教學品質的能力,依據於知識的獲得和技能的應用」而且「能力的擁有是必須的,但並非達成品質 教學的必要條件」。 3.行動和行為 Action and Behaviour 校長專業發展根本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學習,並不只是他們自身的成長。如果校長只獲得能力 和專業態度,但少於確實運用他們所學習與信念以付諸行動,培訓則可說並非成功。 12.

(13) 4.方式的傳遞 Modes of Delivery Clark 和 Clark(1996, p.19)主張「21 世紀成功的領導者在技能、態度和特質所需相較於如何發展他 們,是比較容易同意的部分」不論是否有任何一個人同意此說法,他或她不應該接受校長發展是容易 的事。方式的傳遞對於校長和培訓者來說同要重要,給予發展的這麼多領域,沒有一個方法可以迎合 所有的需求。 5. 一貫性 Coherence 培訓者應該特別關注於其內容的一貫性、及他們於校長專業發展規定中所採取的方法與策略。 (1) 內容(Content):培訓方案各種成分間的不連貫性是很常見的。 (2) 方法(Means):校長培訓中,不同傳遞的方法針對不同的目的予以使用。 (3) 目標(Goals):校長專業發展需要對四項目標--即個人發展、學校發展、政府政策與最終的學生學習 有所用處。. 二 專業發展之探討 (一) 校長專業發展的模式(The Princip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l) 此項方案的提出,採取一種彈性的、循環的、不墨守、折衷的取向,以支持全體、繼續的校長專 業發展。這是一個 2 年、非全日制方案,由核心及選修單元所組成,分享活動包含品質圈(Quality circle) 即主題活動的視察(thematic study visits),以及基於行動研究的學校發展方案。 1. 模組(Modules) 核心及選修單元的提議,主要是為了賦予校長所必須的技能與知識。他們可能以授課、演說、講 習會及個案研究的形式進行。反向思考的機會也將在這樣的教導單元中進行合併。 2. 分享(Sharing) 以提升反思經驗為目的之同儕分享被設計為主題活動視察、師傅教導與品管圈的形式。一般來說, 它有一個特別的焦點或主題,是藉由校長們在參與教學單元後所選擇出的結果。 3. 學校改良方案(School Improvement Project) 每一位校長均被要求藉由行動研究的啟發,以完成學校的改革方案。此項概念使得理論與知識得 以獲得實踐,信念因此成為具體的行動。. (二) 本模式的特色 1. 持續中、發展的和循環的. 13.

(14) 學習. 分享. 實踐. (技巧和知識). (態度和價值). (行動及行為). 一般的. 主題式參訪 (thematic visit). 選修模組. 學校改進方案. 師傅校長. 聚焦的. 核心模組. (mentoring). 研究方法. 品管圈. 六個月. 六個月. 十二個月. 圖 2:校長專業發展模式. 成長. 圖2. 態度及價值. 知識及技能 (學習). 行為及行動. (反省與分享). (實踐). 圖 3:循環方法. 2. 多軌的歷程:校長是多樣的有關於經驗、資格、個人需求和他們的學校特色等等。如同先前所述, 不可能為每一個人設計不同的培訓套裝標準。. 14.

(15) 新任校長. 1 模組. 有經驗的校長. 專業地未受培訓 專業地受過培訓 專業地未受培訓. A 核心. 完整套裝(full set) 免除的/較小套裝. 較小套裝. B 選修. 初級程度. 初級/中級. 中級/高級. 專業地受過培訓 免除的/較小套裝 進接版. 2 分享 A 主題式參訪 B 品質圈 C 師傅校長. 參訪者. 參訪者. 參訪者和主人. 參訪者和主人. 成員. 成員. 成員/領導者. 領導者和成員. 受教導者. 受教導者. 受教導者/教導者. 師傅校長. 3 方案 A 規模. 較小. 較小. 中等. 較大型. B 影響力. 較小. 較小. 中等. 巨大. (廣大的影響力). 3. 多元模式(multi-model):在這模式下,多元模式方法的採用是期望校長可以或得全面性的發展, 見於下表。. 多元模式. 活動. 發展部分. 教學模式. 研討會、專題討論、演講、對話. 知識和技能. 反省分享. 主題式學習參訪、視導、品管圈. 態度和價值. 實踐. 學校發展方案、行動研究. 行動和行為. 4. 全部的 Holistic:此模式不僅包含了基本與有效的成分,也採取整合的方式。 5. 彈性的 Flexible:此模式也以其高度彈性化為特色。多軌(multi-track)方式就是彈性化的一種表現。. 三、結論(Conclusion) 在教育政策方面一直有採取地方分權(decentralization)的全球趨勢,即以學校本位管理 (school-based management)的名義或是在其他方面,將增加學校的自主性視為是改善教育品質的手 段(Billock and Thomas 1997;Hanson 1998) 。校長的角色就變成更為關鍵,而且有越來越多的期待或 要求加諸在他們身上。. 15.

(16) 第四節 新加坡的校長培訓方案—合作夥伴的模式 (Preparation of Aspiring Principals in Singapore:A Partnership Model) 一、 新加坡校長培育制度之緣起 新加坡的校長培訓模式的構成,主要是經由國家教育學院(NIE)所提出為期一年的「教育行政文憑 方案(Diploma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programme)進行的設置。 新加坡教育管理人才的培訓自十八世紀前期開始,一直是教育學院所關注的議題。早期教育學院 提倡了兩個全時、且為期一年的方案,以促使教育管理人才接觸學校事務。第一項方案培訓行政部門 的領導者、第二項方案則以教育行政文憑(Diploma in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DEA)建置校長的培訓工 作;大多數第二項方案的參與者均在文憑完成的 2-3 年前已達成教育行政部門領導者的訓練。此兩項 方案的並且由新加坡教育部完全支付,當方案的參與者出席教育學院的培訓課程,其中的經費乃由教 育部全額負擔。 於其發展上,新加坡教育行政的文憑方案逐步進行概念化的推展,將關注的焦點轉向於「一個積 極的校長如何能在複雜變動的環境中,確實獲得需求的資源」 ,因此,其首先專注的焦點在於:改善傳 統單向講述的培育模式對於理念傳承的限制,而積極因應成人學習者的不同需求,發展一套問題解決、 強調實務實習、能夠使成人學習者學以致用、在工作現場發揮學習效用的培訓模式,使大量的工作經 驗與資歷轉化為方案中的有效資本。亦即是說,將傳統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進一步發展為做時 學(learning while doing)的精神。(Chong and Low, 1990)企圖尋找一種更為有效的培訓方案, 由此,新加坡校長培育制度開始發展關於學徒制(apprenticeship)、以及實習制(internship)等各種不 同模式的可能性。在既有的 DEA 行政文憑方案中加入師傅教導的模式;並且,此項模式成為方案的 焦點(focal point)所在。. 二、 新加坡校長培育制度之特色 由於此項觀點的轉換,經由 DEA 方案的設置,其要素成分遂與學校層級發生連結。新加坡校長 培育制度相當重要的特色發展,即在於師傅校長(mentoring)制度的重視。 (一)、師傅校長制度(mentoring)之引入: 新加坡校長培育模式的脈絡,將「mentoring」定義為一個成為專家(expert)的歷程、或者是「資歷 較深專家引導資歷較淺者的發展。其發展包含個人成長、以及工作經歷與生涯的指引……我們視師傅 教導為正式培訓方案中的一個重要發展歷程。」(Chong, Low, and Walker, 1990)在不同專家與生手間具 備不同發展趨向的學習歷程。期待獲得師傅校長直接而建設性的實務指導,以減少了生手校長於黑暗 中自我探索所導致耗損的可能。 (二)、師傅校長制度之比較 新加坡校長培育方案參與的師傅校長必須在一個學期中,安排兩次、一次為期四個星期的實務實 習課程;亦即是說,實習校長將有兩個月的時間能夠與師傅校長進行學習。並與學校進行實際的連結, 而此項連結,通常於方案開始的兩個月後開始施行;並且,上述兩次的實務實習課程,通常在課程進 16.

(17) 行的中間階段分別予以施辦……,其目的是為了隨時進行觀察、確保參與者確實理解即達成「理論與 實務」兩者間的連結。 並且,師傅教導雖僅占此一年文憑方案的八週時間,但其重要性卻不可忽視,接受方案的培訓校 長必須在畢業時接受成績的考核,其開展遂與其餘實施相類似模式的國家則略有不同之處。 以英格蘭及威爾斯為例,師傅教導是入門方案的一部分,僅用以作為生手校長第一年表現的歸納。 Bush(1995)認為:許多資深的專家在其擔任職務的第一年並沒有任何結構化管理的訓練……,師傅教 導是一種專業發展、在職的(in-service)模式運用。在此種模式下,它較可能將代理者視為培訓的過程、 而與新加坡、美國視為培訓方案的組成項目有所不同。. 三、 新加坡校長培育制度之成效 經由新加坡國家教育學院(NIE)所設置之「教育行政文憑方案(Diploma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programme),新加坡校長的培育模式,針對施副校長的各個面向均有詳細的探討與考量,無論就師傅 校長的選擇、與實習校長的配對、實務現場的實習,均以完整的規劃檢討為積極發展的目標。 歸納新加坡校長培育模式的成功因素,DEA 方案的成功,其中一部份是因為 MOE 與 NIE 之間的 密切合作,這兩個一起合夥實現了 DEA 方案的定期性回顧、以及師傅校長們與 NIE 教授的密切合作。 在師傅專業表現、學術表現以及學徒們強烈動機的展現,促成了師傅教導計畫的緊密配合。針對有關 方案中畢業生的評價均指出,他們具有較好的資格可以勝任領導者的工作。方案並且統整出師傅教導 模式的經由師傅教導帶來效益的三種方式: 1. 作為教育系統未來領導者的實習校長,將會更有效能、專業、自信、更好的表現、更好的資訊以及 更好的準備。而且自從學校領導者用許多方式形成學校的成功後,對於教育系統的影響更為明顯。 DEA 方案擁有「產出有品質的校長以將我們教育系統帶到有效能以及高度期待的發展」。 2. 師傅校長們將為成為更具有效能,並在他們的工作領域內更具有知識,因為學習是相互的,學徒們 藉由分享課程幫助師傅校長擴展知識,師傅校長感覺到當實習校長被「提升」的同時,其自我也「被 提升」(Low, 1991),所以師傅校長們透過教導學徒發展他們自己,他們更新他們自己,並且豐富 他們的工作。 「師傅教導間的關係對於發展專業管理的發展,變得更加關鍵」 (DEA School Attachment Handbook, 1999)。 3. 師傅教導計畫確保有經驗的,有效能的校長即使離開系統後,一些他們所擁有可學習的東西過了幾 年後仍有其他人去發展,所以「什麼在運作」,是被遺留在系統背後的。 針對新加坡校長培育之 DEA 制度,其脈絡與特徵呈顯,大致可統整出以上之架構模式,以作為本研 究之參考。. 17.

(18) 第五節 我國校長儲訓制度 本節探討我國國中小學校長儲訓與培育制度,即針對我國國中小學校長儲訓與培育制度之歷史沿 革、校長儲訓與培育制度之重要性、我國國中小學校長儲訓與培育制度之分析、我國國中小學校長儲訓 與培育制度之優缺點、校長儲訓與培育相關實證性研究分析,進行探討與分析。. 一、我國國中小學校長儲訓與培育制度之歷史沿革 陳世哲、劉春榮(2005)曾對台北市校長培育制度演進分期,共分四個時期:一、派用時期(1967 至1983);二、甄試儲訓時期(1984 至2000);三、培育認證時期(2001至2002);四、培育甄試儲 訓時期(2003 迄今)。陳宏彰(2005)歸納目前我國國中小學校長儲訓與培育制度的沿革,認為可劃分為 以下三個時期:一、欽點派用期(1945 至1965年);二、甄試儲訓派任期(1965 至1999 年);三、 甄選儲訓、培育模式並行期(1999年迄今)。 (一)、欽點派用期:1945 至1965 年 1945 年到1965 年間,我國國中小學校長的產生,主要是由縣市政府根據1945 年《國民學校及中 心國民學校規則》、《國民學效法》、及1946 年《公立及私立中等學校校長任免章程》等規定直接選 派(周幸吟,2002)。對校長產生方式規定寬鬆,僅規定由省縣政府核定委任,而其中對於合格的定義 也唯有《國民學校及中心國民學校規則》中,第九條第四款,在評選上也沒有一套公正合理及公開的甄 選過程(洪梅炤,2003)。 (二)、甄試儲訓派任期:1965-1999 年 為了匡正時弊,1965 年,台灣省政府制訂《國民教育人事改進方案》,繼又訂頒《台灣省國民學 校教育人員儲備遴用遷調辦法》對於甄選項目有了詳細的規定,其中甄選國民學校校長部分,各縣市需 依照學歷、服務年資、服務成績及特殊事蹟等四項評分標準評定積分,按照積分高低順序,選足所需名 額呈報台灣省教育廳審查核定。後因特殊事蹟一項,因較難認定,遂於1968 年修訂該辦法,改為進修。 至1971年,全省地方教育行政會議建議增加考試,因取捨標準由積分甄選中多加考試一項,使這種制度 更客觀、更公平(施宏彥,2001)。至此為止,所討論均是對於我國國民中小學校長甄選、考試的規定, 尚未涉及儲訓、培訓等作法。 (三)、甄選儲訓、培育模式並行期:1999 年之後迄今 1999 年二月三日公布「國民教育法」增修訂條文第九條規定國民中小學校長由縣市政府組織遴選 委員會,從具有校長任用資格(含儲訓合格)的人選中遴選,而且校長改採任期制,在原校只能連任一 次,期滿需再參加他校之遴選或回任教師。中小學校長不再由地方教育行政單位直接派任,而改採用遴 選制度(王東榮,2001)。隨著國民教育法的修訂,教育部亦修訂「國民中小學校長主任教師甄選儲訓 遷調及介聘辦法」之第三條、第十條、第十三條、第十五條條文。該辦法第十條規定「參加國民中、小 學校長、主任甄選合格,經儲訓期滿成績考核及格者,列為候用國民中、小學校長、主任,除發給證書 外,並由省 (市) 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分別列冊候用。」而甄選、儲訓及候用作業,由直轄市、縣 (市) 主 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 貳、校長培育制度之重要性 由於我國目前的校長職前教育,同時存在培育模式與甄試儲訓模式兩者。從校長培育的廣義面而 言,甄試儲訓模式可被視為校長培育制度的一種方式;然若從嚴謹的意義而言,它不能被真正視為培育 制度(林文律,2001)。以下將探討校長培育的意義、校長培育的重要性與校長專業能力。. 18.

(19) (一)、校長培育的意義 林文律(2001)認為身為學校領導者的校長,天生與後生的比率大約為30 與70之比,天生的部分 為智力及人格特質,這可以在校長甄選初期時可藉由客觀的方法鑑定出來;至於後生的部分就是培育可 以著力的做為。這樣的觀點開啟了校長角色職務所需具備的專業能力是可以透過培育而習得的,擺脫領 導者特質理論的束縛。確立了校長係能藉由培育而孕育產生的此等假設,校長培育制度即有探討的必要 性。以下為國內學者對於校長培育意義的看法。李俊湖(2002)指出,校長儲訓制度是造就優良校長的 搖籃。在儲訓階段,不但培養校長的辦學理念,也在同儕中激盪出教育理想的火花與奉獻教育的情懷, 規劃良好的制度,可以使得校長儲訓獲得事半功倍效果。 (二)、校長培育制度的重要性 楊振昇(2001)指出,中小學校長培育制度之革新與建構,有助於培養校長的專業知能,建立校長 的專業形象,促進校長的專業發展。林志成(2005)指出,目前國內校長儲訓或培育的方案在整體系統、 課程內容、教材教法、實習及評量都仍有待改善;若能建構高效能的培育方案,必能有效提升校長專業 發展的效能。 (三)、校長專業能力:做為校長培育的基石 承上已探討了校長培育制度的意義與重要性,至於校長培育制度應如何規劃與設計,則應有一定的 參照標準,亦即對於校長圖像的理解與建立。林文律(1999)請教學校行政在職碩士班現職校長與主任, 並參考了校長職務相關文獻資料發現了33 項校長應具備之各項能力,要點舉例分述如下: 1 建立學校願景的能力; 2 領導全校同仁共赴目標的能力; 3 透過教職員發展活動,塑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的能力; 4 生涯規畫與終身學習的能力; 5 領導能力:(1) 知人、識人、用人的能力;(2) 具有有效激勵行政人員的工作效率與老師的教學熱忱 的能力; 6 統觀全局的能力; 7 洞察入微的能力(具備高度敏銳的觀察力); 8 通權達變的能力; 9 進行心智管理,運用高層思考的能力; 10 營造一個富有思考文化的學校環境的能力; 國立教育資料館有鑑於中小學校長對於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特在九十一年度研發完成「國民中小 學校長專業能力發展標準」將當前理論與實務上,所公認較重要且適當的校長專業能力發展標準做整理 與歸納,共分為6大領域、19項行為、59個行為指標,目前雖然為公認的校長專業能力發展標準,然並 無統一規範特性。以下呈現校長專業能力發展的六大領域。 1 校務發展與評鑑; 2 行政管理; 3 教學領導; 4 學校公共關係; 5 人格特質與態度; 6 專業發展。. 19.

(20) 三、結論 目前我國各縣市地方政府,對於校長職前的教育與準備工作,多以在甄試儲訓制度中取得校長資格 而獲得任用為主流方式,亦即各縣市多採甄試儲訓的方式。在1999年國民教育法修正後,校長任用改為 遴選制,新制所帶來的衝即與校長退休潮,亦使得倡議多時的校長認證方式浮上檯面(陳世哲、劉春榮, 2005)。遂有2001 年5 月,台北市政府分別委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和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開設國民小 學校長培育班,以培育認證方式培育國民小學校長,首開國內校長培育之先。以及2002 年台北縣、宜 蘭縣、台南市等縣市的先後跟進,將原有的甄選與培育工作同時委託給師範學院辦理校長的培育(洪梅 炤,2003)。2003 年7 月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進修暨推廣部開設中等學校校長培 育課程;2005 年,桃園縣亦委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辦理中小學校長甄選與培育工作,可以見之,我國 校長培訓制度一路邁進歷程。. 20.

(21) 第三章 校長培訓資料分析 校長培育模式中,民國 72 年 1 月至民國 77 年 4 月為「板橋期中興愛國階段」 、民國 78 年 4 月至民 國 80 年 5 月為「板橋期民主開端階段」、民國 81 年 2 月至民國 84 年 4 月為「板橋期博雅教育階段」、 民國 85 年 2 月至民國 87 年 4 月為「板橋期教育改革階段」、民國 88 年 4 月至民國 90 年 6 月為「三峽 期行政管理階段」、民國 91 年 3 月至民國 96 年 6 月為「三峽期專業成長階段」、民國 94 年 3 月迄今為 「三峽期師傅校長階段」。 以下即分別針對校長儲訓不同階段的重要意義、研習目標與週數、研習課程內容類別、各期課程規 劃重點進行探討。. 第一節 板橋期中興愛國階段:民國 72 年 01 月至民國 77 年 04 月 一、重要意義 在此階段的校長儲訓課程大致可劃分為五期,包括第 43 期、第 46 期、第 50 期、第 53 期、第 57 期,當時的儲訓班是由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所主辦,該會位處於板橋,當時主任皆為崔劍 奇,時值民國 73 年蔣經國再當選第七屆總統 (3/21)、副總統李登輝 (3/22);民國 75 年民主進步黨成立; 民國 76 年解除戒嚴令,施行國家安全法,並開放大陸探親。43~57 期校長儲訓課程包含基本修養與專業 知能兩大項,校長培訓與後下一部份主任培訓不同在於較為強調領導概念。這幾期資料由於適逢民國 64 年先總統 蔣公過世到民國 76 年解除戒嚴令前,所以在基本修養的部分皆有思想陶冶反共愛國觀念, 較屬意識型態部分,並要求校長本身之生活教育。 二、研習目標與週數 此期間研習目標在 43 期、第 46 期、第 50 期的研習目標皆相同,為「增進精神品德及生活修養; 瞭解國民教育政策及發展方向;熟悉國小校長實務;增進領導才能」但在第 53 期的研習目標將研習目 標整合成三種,內容「瞭解國民教育政策;熟悉國小校長實務;增進品德及生活修養與領導能力」,至 民國 77 年 4 月所辦的儲訓課程,研習目標再精簡為「瞭解國民教育政策;熟悉國小校長實務;提昇教 育專業精神」。研習時數皆為 10 週,時數界在 312 到 324 小時之間。 三、研習課程內容類別 研習課程的內容類別方面,分為兩大類: 「基本修養、專業知能」 。在基本修養下面,再分為兩個單 元進行,分別為「思想陶冶、生活教育」;而在專業知能下面大致再細分為六個單元,分別為「國民教 育思潮及我國國教政策、領導才能、國小行政、課程教材教法、本省國民教育改進發展重要工作研討、 綜合活動」。 四、各期課程規劃重點 自民國 72 年 1 月至民國 77 年 4 月之課程,除類別外,表 2 將相同之課程內容以灰色區塊標示如下 表,其餘各期之特色課程,則以不同色塊表示之。表 3 則針對各期特色進行分析比較。以下,悉針對各 期特色進行文字分析,並請參見表 2 與表 3。 21.

(22) 1.第 43 期校長儲訓課程: 時為崔劍奇主任執事。此時期的思想陶冶,重點在加強反共愛國觀念。專業知能包含瞭解國民教 育政策及國民教育發展方向、培養領導才能、熟習國小行政事務、熟悉國小教務及訓導工作、研討國 民教育革新措施及具體作法以及最後的綜合活動等單元目標。「培養領導才能」單元,重點加強領導 理論與方法、人際關係、主持會議技術、即席講演練習等;「國小行政」方面,課程包含公務員法規、 校務發展擬定與評鑑、公文書處理、主計、財務實務;在國小教材教法課程方面,包含視聽教育、行 為目標運用、諮商理論等。 2.第 46 期校長儲訓課程: 時為崔劍奇主任執事。國小行政部分開始增加「校園的美化」、「國民教育研究計畫研擬及評鑑」, 國小課程教材教法也逐漸強調「資訊教育」、「兒童心理與問題」、「教室氣氛與管理」。 3.第 50 期校長儲訓課程: 時為崔劍奇主任執事。在專業知能的領導才能單元加入了「視導人員對校長的期望」,在國小課程 教材教法的部分開始強調「國小輔導活動實施辦法」。 4.第 53 期校長儲訓課程: 時為崔劍奇主任執事。在基本修養的我國國教政策單元則是加入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研討」、 「加強生活教育」以及「改進教學方法」 ;國小課程教材教法除了延續第 50 期的輔導概念,並增加了「國 小道德教育實施方法」、「測驗之實施與應用」、「行為改變技術」與「親職教育」,這幾期到後來明顯的 不同在於增添了教育心理學的概念與方法。 5.第 57 期校長儲訓課程: 時為崔劍奇主任執事。「基本修養」中原先「國民教育人員在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運動中的責任」 課程取消,改為「三民主義與國家建設」 。另外在「領導才能」方面,特別增加「學校行政溝通與協調」、 「學校行政決策之策略」 、 「組織氣氛與學校特色」 、 「企業管理在學校行政上之應用」 、 「經濟學原理在學 校行政上之應用」、「現代化的行政行為」、「小型學校經營策略」、「校長對校內教學視導之策略」。 表 2 板橋期中興愛國階段:民國 72 年 1 月至民國 77 年 4 月 校長儲訓班課程對照表 第 43 期 類別. 單元. 單元目標. 主任. 72.1.9-72.3.27 崔劍奇主任. 第 46 期 73.2.6~ 73.4.14 崔劍奇主任. 第 50 期. 第 53 期. 第 57 期. 73.12.10~74.2. 75.7.1~75.9.6 77.2.22-77.4.30 16 崔劍奇主任. 崔劍奇主任. 崔劍奇主任. 一、基 (一)思 加強反共愛 1.先總統蔣公 1.先總統蔣公 1.先總統蔣公 1.先總統蔣公 9.讀訓 本修 想陶冶 國觀念 訓詞 訓詞 訓詞 遺訓 養 5.台灣與大陸 5.台灣與大陸 5.台灣與大陸 5.台灣與大陸 2.國情分析 的關係 的關係 的關係 的關係 6.國際情勢. 6.國際現勢. 6.國際現勢. 6.國際現勢. 3.國際現勢. 7.匪情分析. 7.匪情分析. 7.匪情座談. 7.匪情座談. 4.匪情分析. 22.

(23) 8.學校安全教 8.學校安全教 8.學校安全教 8.學校安全教 5 學校安全教 育 育 育 育 育 9.專題講演. 9.專題講演. 9.專題講演. 9.專題講演. 6.專題演講. 10.週會(含精 10.週會(含精 10.週會(含精 10.週會(含精 8.週會(含精神 神講話) 神講話) 神講話) 神講話) 講話) 11.謁陵及參觀. 11.謁陵及自強 11.謁陵及自強 11.謁陵及自強 7.謁陵 活動 活動 活動. 2.國民教育人 員在以三民主 義統一中國運 動中的責任. 2.國民教育人 員在以三民主 義統一中國運 動中的責任. 2.國民教育人 員在以三民主 義統一中國運 動中的責任. 2.國民教育人 員在以三民主 1.三民主義與 義統一中國運 國家建設 動中的責任. 3.三民主義的 4.中華文化之 4.中華文化之 4.中華文化之 4.中華文化之 基本精神與馬 基本精神 基本精神 基本精神 基本精神 列主義批判 3.自由與民主 3.自由與民主 3.自由與民主 的真諦 的真諦 的真諦 1.國小校長品 1.國小校長品 1.國小校長品 1.國小校長品 1.國小校長品 德修養 德修養 德修養 德修養 德修養 2.早操及整潔 2.早操及整潔 2.早操及整潔 2.早操及整潔 2 早操及整潔 活動 活動 活動 活動 養成良好生 活動. (二)生 活習慣與態 4.自治活動 4.自治活動 3.自治活動 4.自治活動 4 自治活動 活教育 度 5.幼童軍木章 5.幼童軍木章 4.幼童軍木章 5.幼童軍木章 5 幼童軍木章 基本訓練 基本訓練 基本訓練 基本訓練 基本訓練 3.學藝康樂活 3.學藝康樂活 動 動 二、專 (一)國 瞭解國民教 1.當前國家國 業知 民教育 育政策及國 民教育政策 能 思潮及 民教育發展 3.現代教育思 我國國 方向 潮 教政策 4.本省國民教 育革新要點. 3.學藝康樂活 3 學藝康樂活 動 動. 1.當前國家國 1.當前國家國 1.當前國家國 1 當前國家國 民教育政策 民教育政策 民教育政策 民教育政策 3.現代教育思 3.現代教育思 2.現代教育思 3 現代教育思 潮 潮 潮 潮 4.國民教育革 新要點. 4.國民小學教 5 國民小學教 育革新要點 育革新要點. 2.我國國民教 2.我國國民教 2.我國國民教 育的特質 育的特質 育的特質 4.城鄉教育均 3.城鄉教育均 4 鄉村教育均 衡發展計畫研 衡發展工作研 衡發展之實施 討 討. 23.

(24) 7.國小如何推 展社區文化活 動(含藝文活 動). 7.國小如何推 展社區文化活 動(含藝文活 動). 5.加強生活教 2.歐美主要國 5.國民小學教 育實施要項研 家國小教育比 育的動向 討 較 6.國小如何加 6.改進教學方 強實施公民教 法實施要項探 育 討 1.領導之基本 1.領導之基本 1.領導之基本 1.領導之基本 理論與方法 理論與方法 理論與方法 理論與方法 2.人際關係與 2.人際關係與 2.人際關係與 協調原理 協調原理 協調原理. 7 人際關係在 教育上之應用. 3.意見溝通技 3.意見溝通技 3.意見溝通技 3.意見溝通技 術 術 術 術 4.適應困難教 4.適應困難教 4.適應困難教 4.適應困難教 師之輔導 師之輔導 師之輔導 師之輔導 5.主持會議技 5.主持會議技 5.主持會議技 5.主持會議技 13 主持會議技 術 術 術 術 術 6.即席講演練 6.即席講演練 6.即席講演練 6.即席講演練 習 習 習 習. (二)領 培養領導才 導才能 能. 7.校務經驗報 7.校務經驗報 7.校務經驗報 7.校務經驗告 告 告 告 8.視導人員對 8.視導人員對 11 視導人員對 校長之期望 校長之期望 校長之期望 8.分組研討(資 8.分組研討(資 9.分組研討(資 9.資料研讀 料研讀) 料研讀) 料研讀). 15 資料研讀 (獨立研究). 2.學校行政領 1 學小行政領 導的行動策略 導之行動策略 2 學校行政溝 通與協調 3 學校行政決 策之策略 4 組織氣氛與 學校特色 5 企業管理在 學校行政上之 應用 24.

(25) 6 經濟學原理 在學校行政上 之應用 9 現代化的行 政行為 10 小型學校經 營策略 12 校長對校內 教學視導之策 略 14 即席演講練 習 (三)學 校行政 熟習國小行 1.公務員服務 國校行 政事務 有關法規 政 國小行 2.校務發展計 政 畫之擬定與評 鑑. 1.公務員服務 1.公務員服務 1.公務員服務 有關法規 有關法規 有關法規 2.校務發展計 2.校務發展計 2.校務發展計 2.校務發展計 畫之擬定與評 畫之擬定與評 畫之擬定與評 畫之擬定 鑑 鑑 鑑. 3.公文書處 3.公文書處 3.公文書處 3.公文書處 3 應用文(公文 理、撰稿、習 理、撰稿、習 理、撰稿、習 理、撰稿、習 與書信) 作與評鑑 作與評鑑 作與評鑑 作與評鑑 4.國小重要人 4.國小重要人 4.國小重要人 4.國小重要人 4 國小重要人 事法令探討 事法令探討 事法令探討 事法令探討 事法令研討 5.國民小學主 5.國民小學主 5.國民小學會 5.國民小學會 5 國民小學會 計實務 計實務 計實務 計實務 計實務 6.財務管理實 6.財務管理實 6.財物管理實 6.財物管理實 6 事務管理實 務 務 務 務 務 7.學校建築實 7.學校建築實 7.學校建築實 7.學校建築實 7 學校建築實 務 務 務 務 務 8.學校建築與 8.學校建築與 8.學校建築與 8.學校建築與 8 學校建築與 規劃 規劃 規劃 規劃 規劃 9.實務演練. 10.實務演練. 13.實務演練. 13.實務演練. 1 教育人員之 法治觀念. 10.參觀. 11.參觀. 14.參觀. 14.參觀. 9 電腦在學校 行政上之應用. 9.校園的美化 9.校園美化. 9.校園美化. 10.如何辦理國 10.如何辦理國 小圖書館 小圖書館 25.

(26) 11.國小衛生教 11.國小衛生教 育與兒童視力 育與兒童視力 保健研討 保健研討 12.國民小學實 12.國民小學實 際問題研討 際問題研討 熟悉國小教 (四)國 務及訓導工 小課程 作 國小課 熟悉國小教 1.行為目標敘 程教材 務、訓導、 寫與運用 教法 輔導及課程 國小基 精神 本知能 熟悉國小各 項教育理論 2.教育研究法 與方法 計畫研擬及評 鑑 3.視聽教育. 1.國民教育研 1.國民教育研 4.國民教育研 1.國民教育研 究計畫研擬及 究計畫研擬及 究計畫研擬及 究計畫研擬 評鑑 評鑑 評鑑. 2.兒童學習心 2.兒童學習心 1.國民小學教 2 國小輔導活 理 理 務工作研討 動實施方法 3.國小輔導活 3.國小輔導活 2.國民小學訓 動實施辦法 動實施方法 導工作研討. 4.增強原理在 教育上的應用. 4.生活輔導. 6.生活輔導. 5.學習輔導. 7.學習輔導. 6.諮商理論與 5.諮商技術 技術. 6.諮商技術. 8.諮商技術. 7.生活與倫理 4.資訊教育 定時指導. 7.資訊教育. 16.資訊教育. 6 教師心理衛 生. 8.國語科教材 教法. 14.視聽教育. 9.社會科教材 6.國校學童心 教法 理與輔導. 9.兒童學習心 3 兒童學習心 理研討 理研討. 8 視聽教育. 13.國民小學特 8.國民小學特 10.國民小學特 17.國民小學特 殊教育之實施 殊教育之實施 殊教育實施方 殊教育實施方 辦法 方法 法 法 11.數學科教材 7.教室氣氛與 9.教室氣氛與 18.團體動力與 9 團體動力與 教法 管理 管理 教室管理 校務管理 8.國小學生學 11.國小學生學 習成就評量改 習成就評量改 進方法研討 進方法研討. 12.體育科教材 教法 10.自然科學教 材教法 14.選科. 12.測驗之實施 5 測驗之實施 與運用 與運用 9.選科(一) 11.選科 26. 19.選科.

(27) 10.選科(二) 5.國小輔導活 動實施辦法. 10.國民小學道 4 國民小學道 德教育實施方 德教育 法 5.國小輔導活 動實施方法 13.行為改變技 7 行為改變技 術 術 15.親職教育 3.國民小學總 務工作研討. (五)本 研討國民教 1.國小如何推 省國民 育革新措施 展主動敏捷的 教育改 及具體作法 行政 進發展 重要工 2.國小如何推 作研討 展生動活潑的 教育. 1.國小如何推 展主動敏捷的 行政 2.國小如何推 動生動活潑教 育(含)各種 典 禮、儀式. 3.國小如何加 3.國小如何加 強實施公民教 強實施公民教 育 育 4.國小如何推 4..國小如何推 展社區文化活 展社區文化建 動(含藝文活 設 動) 5.國小學生學 5.國小學生學 習成就評量改 習成就評量改 進方法研討 進方法研討 6.國小如何辦 6.如何辦理國 理教學參觀日 小圖書館 7.國小衛生教 7.國小如何改 育與兒童視力 進升降旗典禮 保健研討 8.國小如何改 8.國民小學實 進畢業典禮 際問題研討 9.國小如何加 強辦理兒童假 日休閒活動. 27.

(28) 10.國小如何加 強辦理學區藝 文活動 11.國小衛生教 育與兒童視力 保健研討 12.國民小學實 際問題研討. (六)綜 合活動. (1)始結業典 始結業典禮 禮(2)報到(3)始結業典禮 始結業典禮 (1)報到(2) 生活處理(4) (1)報到(2)(1)報到(2) 生活處理(3) 教務、輔導、 生活處理 生活處理 教務、輔導行 行政、研究報 (3) 教務、 (3) 教務、 政研究報告 告(5)研習活 輔導、行政、 輔導、行政、 (4)研習課程 動說明(6)隨 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 研討(5)期中 始結業典禮 堂測驗(7)期 (4)研習活動 (4)研習活動 期末測驗(6) 中、期末測驗 說明(5)期中 說明(5)期中 結業論文及心 (8)結業論文 期末測 期末測 得寫作(7)綜 及心得寫作 驗(6)綜合檢 驗(6)綜合檢 合檢討(8)自 (9)綜合檢討 討(7)自傳寫 討(7)自傳寫 傳寫作 (10)自傳寫 作 作 作. 28.

(29) 表 3 板橋期中興愛國階段:民國 72 年 1 月至民國 77 年 4 月 校長儲訓班各期課程施辦特色表 第 43 期. 第 46 期. 第 50 期. 第 53 期. 第 57 期. 73.2.6~73.4.14 72.1.9-72.3.27 73.12.10~74.2.16 75.7.1~75.9.6 77.2.22-77.4.30 崔劍奇主任 崔劍奇主任 崔劍奇主任 崔劍奇主任 崔劍奇主任 1.此時期的思想陶 1.國小行政部分開始 1.在專業知能的領導 1.在基本修養的我國 1「基本修養」中原 冶,重點在加強反共 增加「校園的美 才能單元加入了「視 國教政策單元則是 先「國民教育人員在 愛國觀念。 化」 、 「國民教育研究 導人員對校長的期 加入了「城鄉教育均 以三民主義統一中 2.專業知能包含瞭解 計畫研擬及評鑑」。 望」。 衡發展工作研討」、 國運動中的責任」課 國 民 教 育 政 策 及 國 2.國小課程教材教法 2.在國小課程教材教 「加強生活教育」以 程取消,改為「三民 民教育發展方向、培 也逐漸強調「資訊教 法 的 部 分 開 始 強 調 及「改進教學方 主義與國家建設」 。 養領導才能、熟習國 育」 、 「兒童心理與問 「 國 小 輔 導 活 動 實 法」。 小行政事務、熟悉國 題」 、 「教室氣氛與管 施辦法」。 2.國小課程教材教法 2.在「領導才能」方 小 教 務 及 訓 導 工 理」。 除了延續第 50 期的 面,特別增加「學校 作、研討國民教育革 輔導概念,並增加了 行政溝通與協調」、 新措施及具體作法 「 國 小 道 德 教 育 實 「學校行政決策之 以及最後的綜合活 施方法」 、 「測驗之實 策略」 、 「組織氣氛與 動等單元目標。 施與應用」 、 「行為改 學校特色」 、 「企業管 3.「培養領導才能」 變技術」與「親職教 理在學校行政上之 單元,重點加強領導 育」,這幾期到後來 應用」 、 「經濟學原理 理論與方法、人際關 明 顯 的 不 同 在 於 增 在學校行政上之應 係、主持會議技術、 添 了 教 育 心 理 學 的 用」 、 「現代化的行政 即席講演練習等 概念與方法。 行為」 、 「小型學校經 4.「國小行政」方面, 營策略」 、 「校長對校 課程包含公務員法 內教學視導之策 規、校務發展擬定與 略」。 評鑑、公文書處理、 主計、財務實務 。 5.在國小教材教法課 程方面,包含視聽教 育、行為目標運用、 諮商理論等。. 29.

(30) 第二節 板橋期民主開端階段:民國 78 年 04 月至民國 80 年 05 月 一、重要意義 在此階段的校長儲訓課程大致可劃分為三期,包括第 60 期、第 64 期、第 66 期,當時的儲訓班是 由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所主辦,該會位處於板橋,並曾經歷過吳清基(78 年、79 年)、 謝水南(79 年、80 年)兩位主任,時值民國 77 年(66 期)。蔣經國去世,李登輝擔任總統;隔年李 登輝總統宣佈「實質外交」,教育轉向對大陸情勢之關切,更是促進政經文化上的開放民主。 二、研習目標與週數 此期間研習目標大致相同,皆以「加強培養愛國情操、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與態度、瞭解國民教育 政策、培養領導才能、熟悉國小行政實務、熟悉國小各項教育理論與方法」,探知教育新知、研討學 校行政理論與實務,熟悉國小事務工作。而在研習週數方面,大致以 10 週為主。 三、研習課程內容類別 研習課程的內容類別方面,不完全依序採用第 53 期(民國 75 年),53 期分類為「思想陶冶、國 小行政、生活教育、領導才能、國小課程教材教法、我國國民教育政策、綜合活動」,60 期而區分為 「思想陶冶、時事教育、生活教育、我國國民教育政策、領導才能、國小行政、國小基本知能、綜合 活動」 。由此可發現,在類別相同之處的課程內容未有太大更動,僅變動「時事教育」 、 「國小基本知能」 類別,配合潮流趨勢發展,放眼國際觀增加校長能力。 「綜合活動」類,則包含十三大項目,共佔 27 小時,分別為:始業式、報到、環境認識、生活處 理、教務報告、輔導報告、行政報告、研究報告、資料中心報告、研究活動說明、期中末測驗、結業 論文及心得寫作、綜合檢討。 四、各期課程規劃重點 自民國 78 年 4 月至民國 80 年 5 月之課程,除類別外,表 4 將相同之課程內容以灰色區塊標示如 下表,其餘各期之特色課程,則以不同色塊表示之。表 5 則針對各期特色進行分析比較。以下,悉針 對各期特色進行文字分析,並請參見表 4 與表 5。 1.第 60 期校長儲訓課程: 時為吳清基主任執事。時值民國 77 年(66 期),蔣經國去世,民國七十八年行政院公布〈現階 段國際學術會議或文化體育活動涉及大陸有關問題作業要點〉、〈現階段大陸傑出人士、在海外大陸學 人及留學生來臺參觀訪問申請作業規定〉 ,教育轉向對大陸情勢之關切,重視當前本省國民教育工作重 點、歐美主要國家國小教育比較、現代化的行政行為,課程上的安排規劃,與上階段實有巨大變動, 不僅不在慎重強調反共情節、匪情分析等,更加入「謁陵」以追懷蔣公經國先生之恩澤,課程組織上 朝向行政上人際關係與行為科學時期所強調的「人」、「科技整合」,如:運用「企業管理」、「經 濟學原理」、「社會學理論」在學校行政上之應用。另外,吳主任提出「小型學校經營策略」、「組 織氣氛與學校特色」,此外,也加強人際關係在教育上之應用(如:團體動力)、國小衛生教育與兒 童視力保健。 30.

(31) 2.第 64 期校長儲訓課程: 時為謝水南主任執事。此時課程多延續無任何太大的變動,延續民主開放意識之精神教育、重視 民主法治教育與憲法、持續對歐美主要國家教育之關切、視聽課程內容安排、資訊教育之重視、持續 科技整合之精神,運用多方面資源引導教育發展。另外,及自民國八十年教育部展開全國特殊教育普 查,更是提昇對「特殊教育」弱勢兒童之關懷,並重視世界經濟強國教育發展趨勢,課程上安排也更 多元活潑。 3.第 66 期校長儲訓課程: 時為謝水南主任執事。依舊延續民主開放精神,落實民主法治教育研討,影響校務民主化之理念 與作法研討,並重視「世界主要國家國民教育」、加強「教育財政與地方教育經費」、「社會變遷與 國小教育」、「『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實施方案研討」課程,加入「領導才能與禮儀」、「領導 與統御哲學」、「協調原理」、「學校行政實務演練」,成為一位稱職的國小校長,並在「熟悉國小 各項教育理論與方法」方面,由強調教師心理衛生轉變為「校長心理衛生」,本期課程強調校長身為 學校領導者能力、禮節、協調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校長自身心理衛生等儲備課程,課程上也增加實 務座談與研討及評鑑,以師傅校長精神傳遞經驗分享,規劃課程內容趨向實務化。。 表 4 板橋期民主開端階段:民國 78 年 4 月至民國 80 年 5 月校長儲訓班課程對照表 60 期. 64 期. 66 期. 78.4.24-78.7.1 吳清基主任. 79.5.14-79.7.21 謝水南主任. 80.2.25-80.5.4 謝水南主任. 校長 類別. 單元. 單元目標. 主任. (1)思想陶 冶(60)、 時事教育 (64、66). 加強培養 愛國情操. 一、 精神 教育. 1.三民主義與國家建 設. 1.三民主義與國家建 設. 1.三民主義與國家建 設. 2. 大陸問題座談. 2.民主法治教育與憲 法. 2.民主法治教育與憲 法. 3.國際現勢. 3.國際現勢. 3 國際現勢. 4. 國情分析. 4.國情分析. 4. 國情分析. 5.學校安全教育. 5.學校安全教育. 5.學校安全教育. 6.專題演講. 6.專題演講. 6.專題演講. 7.謁陵. 7.謁陵. 7.謁陵. 8.週會(含精神講話)8.週會(含精神講話)8 週會、班會 9.訓詞研讀. 9 講詞研讀. 9 講詞研讀. 1 國小校長品德修養. 1 國小校長品德修養. 1 國小校長品德修養. 2 早操及整潔活動. 2 早操及整潔活動. 2.早操及整潔活動. 3 學藝康樂活動. 3.社團分組活動. 4 自治活動. 4.自治活動. 5 幼童軍木章基本訓 練. 5.幼童軍活動. 1 當前國家 國民教育政策. 1 當前國家 國民教育政策. (2)生活教 養成良好生 3 學藝康樂活動 育 活習慣與態度 4 自治活動 5 幼童軍木章基本訓 練 二、 (1)我國國 專業 民教育政策. 瞭解國民 教育政策. 1.當前國家 國民教育政策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我國「國民教育」之實施早期為小學六年,57 學年度以後延伸為九年,民國 86

如圖是臺北地區民國 81~90 年每人每年平均用紙量(kg)折線圖,請問 90 年比 81 年每人每年平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一日勞職特字第 0960501957 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日勞職特字第 0970503244 號令修正

據。 (李昊天) 美國時段重要數據或事件:美國 12 月耐用品訂單月率修正值 1.0%,加拿大 1 月 Ivey 采購經理人指數 50.8,預期 52.5,美國工廠訂單 1.0%,預期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職訓字第 1022500888 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四月十七日發法字第 1036500433 號令修正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發訓字第

中華民國 108 年 7 月 30 日發就字第 10835006261 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 109 年 7 月 30 日發就字第 1093500929 號令修正..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三十日 教育部台(84)參字第○四二七六三號令訂定發布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四月九日 教育部台(86)參字第八六○一七四一七號令修正發布第二條、第三條條文

於民國 99 年 12 月 28 日訂定「能源政策」 ,因應 ISO 50001 能源管 理系統外部查核委員意見,於民國 101 年 1 月 10 日 100 學年度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