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環境價值融入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環境價值融入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究"

Copied!
14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環境價值融入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究-社會學習領

域(公民素養)(2/2)

計畫類別: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1-2511-S-003-049- 執行期間: 91 年 08 月 01 日至 92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所) 計畫主持人: 鄧毓浩 共同主持人: 楊冠政 計畫參與人員: 鄧裕馨、劉子瑜、王嘉恩 報告類型: 完整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2 年 11 月 13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 90-2511-S-003-077

NSC 91-2511-S-003-049

執行期限:90 年 8 月 1 日至 92 年 7 月 31 日

共同主持人:楊冠政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主持人:鄧毓浩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所)

計畫參與人員: 鄧裕馨 台北市信義國中

劉子瑜 台北市信義國中

王嘉恩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

領導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執行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所)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十月三十一日

環境價值融入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究

--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素養)

A Study on Infusing Environmental Values into Nine-Year Joint Curriculum~ --Social Study (Citizenship)

(3)

壹、 研究設計

一、研究緣起與目的 (一) 研究緣起 1. 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 教育部自民國八十年代起,即著手進行教育改革,並規劃實施九年一貫課 程,依據時程,八十七年九月三十日公布「國民教育階段課程總綱綱要」,並已 於八十九年三月公佈一至三年級各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八十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公佈四至九年級各學習領域課程綱要,提供中小學校自行發展課程參考,九十 年九月全國各國小一年級開始實施九年一貫新課程。 九年一貫課程共分為七個學習領域(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 文、自然與生活科技、數學、綜合活動)、十項基本能力(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欣賞表現與創新、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表達溝通與分享、尊重關懷與團隊合 作、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規劃組織與實踐、運用科技與資訊、主動探索與研 究、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除了七個學習領域與十項基本能力,還設有六個重大議題,採融入方式置 入學習領域之中,「環境教育」為六大重要教育議題之一,以「融入式」的課程 型式,規劃於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之七大學習領域中。 環境教育在國內推動已有十年餘,期間的努力雖已在社會、學校,正式或 非正式教育日益增多的活動,顯現其成效。但是以世界各國追求之「培養居民 成為負責任的環境公民」及「地球的永續發展」二項環境教育最終目標而言, 國內環境教育仍有待努力。惟透過有效的學校環境教育的推動,實為達到此目 標的最重要途徑。 九年一貫課程的特色,在於結合學習與生活,並經由科目的減少、課程的 統整來促成學生人格的成長與基本能力的獲致。使學校的學習與實際的生活能 夠有關連,不只是課程的改變,更代表教育方法與教育態度的改變。因此,教 改更應該回歸到教育對人關懷之本質來考量—也就是培養一個正正當當的公民 與生活者。而環境教育長期以來的主張與作法,正與這種教育改革的方向不謀

(4)

育工作者也一直在努力的嘗試用資源整合、社區參與、合作學習、學生主動參 與學習等方法,從事推動環境教育,而這些努力所必須運用到的教與學兩方面 的再思考與調適後的再出發,更與目前九年一貫課程所強調的學習者基本能力 的培養與提升方向是一致的。 但身為環境教育工作領域一份子的觀察,我們也不應逃避一個基本的問 題—學校的教學過程中,『環境教育』該在何時、何地、何種方法來呈現?以往 所謂的“融入式(infusion)教學”或是“注入是(insertion)”或是其他方 式上的辯論也不少,但就一般教育工作者的考量而言,究竟誰優誰劣的辯論是 無關緊要的,最重要的是在學校教育過程中,該如何有效的進行“環境教育”, 在世界上發展相當努力的一些其他國家,這項基本關切也在基層教育現場被提 出,改進的教學方法也有一些相似,可以提出來做為環境教育關心教育改革及 課程改進的人士參考。譬如在美國近年曾進行過一項大規模教育改善實驗計畫 ----利用環境為一個整合的學習情境(Using the Environment as an

Integrating Content for Learning, EIC)就是其中一個顯著的例子,在參與 的 13 州 40 所學校的研究結果是,提供了關切教育改革與環境教育另一個參考 方向,就是不再拘泥於單一學科之教學方式,而是採用了課程統整的概念,並 以與學生生活與學習最直接相關的校園環境,與周遭社區環境作為聯結生活與 學習的起點,去進行教學的改進。 環境教育課程的融入是此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大特色:就教學的內涵而 言,環境保護議題是最近國內外所關注的焦點,而且呼籲學校教學能做適度回 應,九年一貫課程中保留環境教育融入的空間與彈性,正可以表現此課程的國 際觀與現代性;對學生的認知學習而言,環境教育除了具獨特的概念架構,更 具跨科際聯結的知識體系,擁有一個整體性與豐富性的內涵;對學生的情意學 習而言,藉由對環境的關心,關懷社會中弱勢族群與自然環境中的弱勢物種, 進而整個地球環境生態,可成全高尚的人格情操;對學生的行為學習而言,環 境教育重視日常生活中具體呈現的現象或問題,經由生活中議題的探討與解 決,達成生活能力的落實與實踐;最後對學校與教師而言,環境教育為新興的 領域,其內含概念仍持續發展,需要學校與教師主動關切與合作學習,因而藉 由科際整合與教學自主,提升教育體制內的活力。 際茲「九年一貫新課程」實施的關鍵時刻,如何規劃完成完整的融入式環 境教育課程,環境教育相關教材及教學模組如何同步發展,實為成敗的關鍵。

(5)

過去雖然亦有宣導融入式的教學方式,部分學科也加入一些環境知識,但往往 忽略環境教育從覺知、知識、態度、行動技能至參與的一貫性教育模式。因此 為落實完整的融入式環境教育,以同步達到教改目標,除了必須掌握影響環境 行為的重要變項外,課程規劃與教材設計也應配合環境行為的目標而詳加規劃。

2. 環境教育之重要性

環境教育緣起於 1972 年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U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and Environment)--發表「人類宣言」,促使人類注意環境問題,開始了 對環境教有的關切與研究,而後經歷了「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發佈 了「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及 1992 年的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提出了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使環境教有成為世界公民必備的 通識,也是國際共負的責任。 「環境教育是概念認知和價值澄清的過程,藉以發展瞭解和讚賞介於人 類、文化、和其生物、物理環境相互關係所必須的技能和態度。環境教育也需 要應用有關環境品質問題的決策及自我定位的行為規範。」環境教育的教育目 標含: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環境概念知識、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技能 與環境行動經驗。而環境教育的實施原則包含:整體性、終身教育、科際整合、 主動參與解決問題、世界觀與鄉土觀的均衡、永續發展與國際合作。綜上所述, 環境教育的課程目標是: (1)環境覺知與環境敏感度 經由感官覺知能力的訓練(觀察、分類、排序、空間關係、測量、推論、 預測、分析與詮釋),培養學生對各種環境破壞及污染的覺知,與其對自然環境 與人為環境美的欣賞與敏感性。 (2)環境概念知識內涵 教導學生瞭解生態學基本概念、環境問題(如溫室效應、土石流、河川污 染、和空氣污染等)及其對人類社會文化的影響、與瞭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 會與行動(資源節約與再利用、簡樸生活、生態設計…)。 (3)環境倫理價值觀 藉由環境倫理價值觀的教學與重視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環境態度,使學生

(6)

(4)環境行動技能 教導學生具辨認環境問題、研究環境問題、收集資料、建議可能解決方法、 評估可能解決方法、環境行動分析與採取環境行動的能力。 (5)環境行動經驗 將環境行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中,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培養學生處理生 活周遭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社區產生歸屬感與參與感。 3. 價值實驗教學研究的重要性 自 I960 年後,各國政府為維護其國家環境的品質,紛紛訂立環境政策,設 置環境保護機構,頒布環境保護法令,全力解決環境問題,但是環境問題並不 因科技進步及法律嚴峻迎刃而解。大部分環境問題肇因於人類價值觀的偏差, 唯有藉教育潛移默化、教導啟導的功效方能改變人類對環境破壞的行為。尤以 價值教育最被重視,因為人類行為受其價值觀所引導與左右,每個人的社會的、 政治的、經濟的和宗教的價值觀,支配每個人的生活型態與行為。 聯合國自 1975 年起,推行國際環境教育計畫,在此計畫下召開多次國際會 議,在會中均強調環境價值教育之重要性。1975 年聯合國在南斯拉夫的貝爾格 勒召開國際環境教育研討會,會中發表貝爾格勒憲章,作為各國發展環境教育 之方針。在該憲章中,宣稱環境教育不要提供學生知識,而且要發展態度與價 值觀。1977 年聯合國在前蘇聯西伯利亞,召開政府間環境教育會議,制定環境 教育五大目標,其中之一的目標就是要協助個人和社會團體獲得一套價值觀和 關切環境的情感。 Iozzi(1989)曾將美國發展環境教育初期(1971-1982)的學術論文予以 分析,發現學術研究著重情意教育研究。在四百篇文中,情意教育研究佔 57.5%。 其研究內容包括態度與價值觀理論,價值教學法及民眾對環境態度。 Iozzi 也發現美國環境教育學術研究,在 1971-1976 時以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research)最多,佔 73%,價值教學實驗研究佔 17%。而 1977 至 1982 年,價值教學實驗研究佔 37%,可見教學實驗之重要性。 Iozzi(1989)將情意教育的學術論文加以分析,獲得下列結論: (1) 若運用特別設計的教材和教法,環境教育可有效地培養積極的態度和價值 觀。 (2) 積極的環境態度與價值觀,一旦獲得後可長期持有。

(7)

(3) 環境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始於幼稚園之前,並經由小學、中學及高中逐漸 有規則地加強。 (4) 各種類型的教學法對發展環境態度和價值觀都有效果。 (5) 戶外教育是促進環境態度和價值觀的有效方法。 4. 社會學習領域之性質 社會學習領域係九年一貫課程七大學習領域之一,它是統整自我、人與人、 人與環境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廣義而言,人的環境包括:(l)自然的 物理環境(如山、川、平原等);(2)人造的物質環境(如漁獵、游牧和農耕所 使用的工具、商業用的貨幣、工業用的機器設備、交通用的車子、輪船等);(3) 人造的社會環境(如家庭、學校、社區、國家等組織以及政治、法律、教育等 制度);(4)自我(如反省與表達)與超自然的精神環境(如哲學、宗教、道德、 藝術等)。 第一種環境屬於人生的「生存」(survival)層面,與自然科學、地理學有 關。第二種環境屬於人生的「生計」(living)層面,從「縱」的方面來看,它 與歷史學有關,從「橫」的方面來看,它與經濟學有關。第三種環境屬於人生 的「生活」(life)層面,主要與政治學、法律學及社會學等學科(discipline) 有關。第四種環境屬於人生的「生命」(existence)層面,涉及每一個人存在的 意義與價值,與哲學、道德、宗教、藝術等處理精神層面的學科有關。人的生 存、生計、生活與生命四大層面彼此互有關連,而社會學習領域正是整合這幾 個層面間互動關係的一種統整性領域。這個領域也是環境價值教學適宜表現的 領域。 5. 公民素養之養成 台灣在政治解嚴之後,社會急速朝開放和多元化方向發展,人民自主意識 高漲,抗拒權威心態充斥,民意凌駕於公權力之上。政府施政處處受到民意的 掣肘,主權在民的時代已經來臨,公民社會的意識隱然成型。然而,台灣人民 並未能表現做一個公民社會成員所需具備的公民責任和社會參與能力。大多數 民眾對公共觀念仍相當模糊,以致社會不理性抗爭事件層出不窮,尤其是環境

(8)

成社會參與能力,進而培養身心充分發展的健全國民與世界公民。 (二) 研究目的 根據前述的緣由,並參酌現行國民中學社會學科教材內容及教育部頒訂之「國 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融入相關之分段能力指標,設定如下研究目的: 1. 了解國民中學教師和學生的環境教育需求。 2. 探討現行國民中學認識台灣—社會篇與公民與道德教科書中涵具之環境價 值。 3. 分析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主題軸中的分段能力指標與環境教育的關 係。 4. 調查現行國中社會課程中公民教育的教學策略,並與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的 教學策略進行比較。 5. 分析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素養部分)的教學策略與環 境價值教學模式之關係。 6. 培養教師的環境價值觀。 7. 養成教師的環境行動研究能力。 8. 培養教師的課程統整能力。 9. 培養教師能根據學校本位的發展,設計融入式環境價值教學模組。 10. 舉辦實驗教學、效果評量、教學觀摩。 11. 建立一套環境教育、公民素養與社會學習領域結合的環境價值教學模組,以 資推廣。 12. 呈現研究結果,提供學校實施環境價值教學之參考。

(9)

二、研究設計與流程 (一) 研究理論架構 本研究係結合綜合活動領域—家政,健康與體育領域—健康教育,社會領 域—公民、地理,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生物、理化等學科之大型整合計畫,各 領域學科單獨成立子計畫,在總計畫之規劃下,擬定如下的理論架構與研究進 度,俾便於學科的統整與教學。 整 合 計 畫 的 理 論 與 架 構 環 境 價 值 環 境 價 值 內 涵 綜 合 活 動 健 康 與 體 育 社 會 自 然 與 生 活 科 技 九 年 一 貫 學 習 領 域 家 庭 經 營 健 康 環 境 公 民 素 養 環 境 資 源 人 與 環 境 生 命 價 值 行 動 研 究 實 環 境 價 值 教 學 模 式 教 師 能 力 培 養 學 校 本 位 統 整 課 程 發 展

(10)

(二) 研究進度 《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素養》係「環境價值融入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整 合型計畫研究下之一子計畫,為配合總計畫的執行與實施,各子計畫之研究進度 規劃為: 第一年 研究內容的整合 執行方式 90/08–90/11 環境價值內涵分析與統整 ●各子計畫分別就生命價值、人與環境、環境資 源、公民素養、健康環境與家庭經營等概念,發 展環境價值的教學內容。 ●整合生命價值、人與環境、環境資源、公民素 養、健康環境與家庭經營的環境價值內涵,彙整 為一個適合國民中學學生學習的完整價值體糸。 各子計畫發展環境價值 的教學內容 整合研究會議 90/11–10/12 環境價值教學需求調查 ●各子計畫研擬需求調查的內容與方式,後由各 子計畫分別就學習領域,進行學校教師環境 價值教學的需求調查。 ●分析與歸納各個學習領域的調查結果,彙整為 一個完整的環境價值教學需求。 環境價值教育需求問卷 之發展與調查 整合研究會議 90/12–91/02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環境價值內容分析 ●各子計畫分別以學習領域,進行各學習領域課 程綱要的環境價值內容分析。 ●彙整各個子計畫的分析結果,分析與歸納九年 一貫課程綱要所蘊含的環境價值架構。 整合研究會議 90/12–91/02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環境價值教學模式內容分析 ●各子計畫分別針對各學習領域的教學策略,進 行與環境價值教學模式的比較與分析。 ●彙整各個子計畫的分析結果,分析與歸納九年 一貫課程所應用的環境價值教約模式。 整合研究會議 91/03–91/06 學校本位與能力指標的課程發展理論與實際 ●各子計畫分別就生命價值、人與環境、環境資 源、公民素養、健康環境與家庭經營等概念, 發展學校本位與能力指標的課程。 ●整合生命價值、人與環境、環境資源、公民素 養、健康環境與家庭經營的環境價值內涵, 彙整為一個適合國民中學學生學習的學校本 各子計畫發展學校本位 與能力指標的課程 整合研究會議

(11)

位與能力指標的課程。 91/03–91/06 行動研究法的理論與執行 ●各子計畫規劃行動研究的執行內涵與策略。 ●擬定各個子計畫的行動研究計畫,並彙整為一 個相互援的環境價值教學的行動研究。 整合研究會議 第二年 研究內容的整合 執行方式 91/07–91/08 課程發展與教師知能成長的行動研究 ●各子計畫主持人,針對所發展的學校本位教 材,進行課程發展與教師知能成長的行動研 究。 ●結合各子計畫的研究,相互支援與合作,執行 行動研究的研究循環流程。 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與整合研究會 議 91/09–91/12 環境價值準實驗研究 ●各子計畫研擬環境價值準實驗研究的方法與 執行策略。 ●各子計畫研擬環境價值準實驗研究的前測與 後測問卷內容,並個別發展各子計畫的前、 後測問卷。 ●各子計畫分別就學習領域,進行環境價值準實 驗的教學與評量。 ●分析與歸納各個學習領域的研究結果,彙整為 一個完整的環境價值教學的成效研究。 問卷發展 準實驗研究 整合研究會議 92/02–92/05 規劃各子計畫教學觀摩會 ●結合各子計畫主持人,共同研擬環境價值教學 觀摩會的形式與日期。 ●各子計畫主持人相互支援,分別舉辦生命價 值、人與環境、環境資源、公民素養、健康 環境與家庭經營的環境價值教學觀摩會。 整合研究會議 教學觀摩會 92/06–92/07 資料整理與撰寫報告 (三) 研究步驟 在總計畫之策劃下,本研究計畫《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素養》分兩年進行, 第一年(90-91 年)預定之進度為: 1.環境價值內涵分析與統整 2.環境價值教學需求調查

(12)

5.學校本位與能力指標的課程發展理論與實際 6.行動研究法的理論與執行 第二年(91-92 年)則以行動研究的方法,透過實驗學校,與社會學習領域 授課教師設計融入式環境價值教學模組,經由準實驗研究途徑,深入探討國中學 生之環境價值觀,並整合公民素養的環境價值內涵,彙整為一個適合國民中學學 生學習的學校本位與能力指標的課程,並能呈現一個完整的環境價值教學的成效 研究。此外,為推廣環境價值教學,研擬與各地區社會學習領域教學輔導團,舉 辦教學觀摩會。

(13)

貳、 初步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公民素養內涵分析 (一)文獻分析 A.根據國內學者廖添富等(民 84)研究現代公民性的內涵可歸納為: 1.參與公共事務 2.守法 3.具世界觀 4.尊重別人,容忍異己 5.社會正義 6.權利和義務 7.愛國心 B.根據國內學者張秀雄等(民 89)研究理想公民特質的內涵為: 1.理想公民的特質 該研究所建構出的理想公民特質共計三十三項,分別為「人與己」、「人與 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人與自然」及「人與世界」等六個主軸 (1)人與己 ○1 自主自制、自律自省的能力 ○2 實事求是、明辨是非、理性批判及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 ○3 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及專業倫理 ○4 邏輯思考、表達意見、溝通協調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5 瞭解並維護自我的權利、義務 ○6 多元興趣、智能及積極負責的人生觀 ○7 自我認知及追求自我實現的能力 ○8 終生學習與就業的知能(隨時進修、能應用新的科技與資訊) ○9 廣博的學識、現代知識與人文素養 (2)人與人 ○10尊重他人的權利與意見 ○11寬容他人、容納異見

(14)

○14明人倫分際,守倫理規範 (3)人與社會 ○15關懷弱勢族群,重視人權與社會正義 ○16關懷社會與公義及其永續發展 ○17開闊的胸襟且有包容多元(包括意見、文化、性別等差異)的平權精神 與欣賞差異的能力 ○18關心並批判社會與時事的能力 ○19參與社區及公共事務,並樂意擔任志工 ○20有道德勇氣、能見義勇為,並時時行善 ○21認同鄉土的意識 (4)人與國家 ○22尊重制度並具有法治精神 ○23富有民主素養及參與能力 ○24認同憲法、國家與民族文化 ○25對台灣具自主性的認識,並熱愛台灣 (5)人與自然 ○26重視環保,並有動手作環保的決心與能力 ○27瞭解生態危機、尊重生命及生態保育 ○28親近自然並與之和諧相處 (6)人與世界 ○29認識與關懷本土文化 ○30尊重國際禮儀致力國際和平,並具國際觀 ○31瞭解世界文明危機,關懷他國弱勢族群並成為世界公民 ○32尊重並欣賞國際間文化的特質與差異,並能彼此交流 ○33認識世界歷史、地理、文化並具地球村的意識 2.理想公民資質的內涵 (1)公民知識—包括政治知識、法律知識、經濟知識、社會知識、文化知識、 道德知識、通識知識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等。 (2)公民德行 a 尊重公民權利

(15)

包括自由、平等、人權、表達不同意見、隱私、差異、財產、受國民教 育。 b 盡公民義務 包括納稅、參與公共事務、忠誠、愛國、受國民教育。 c 自我的德行 包括誠實、理性、負責、批判反省、自主、自尊自信、自我認同、自制、 禮節、謙遜、勇氣。 d 政治的德行 包括容忍差異、尊重他人、民主素養、維護正義、大公無私。 e 法律的德行 包括守法、正當程序、法治精神、公平、正義、批判非法。 f 經濟的德行 包括職業道德、生態與環境資源保育、敬業、適當的消費、健康的財富 觀、勤勞、節儉、儲蓄。 g 社會的德行 包括公民意識、社會正義、公德心、互惠與關懷、合作精神、服務的人 生觀、社會責任、社群意識、公共服務、行善助人。 h 文化的德行 包括尊重、容忍、批判反省、世界觀、本土觀、欣賞。 (3)公民參與能力 a 理性溝通及有效表達意見的能力。 b 對媒體及公共事務的批判及反省思考的能力。 c 與人合作及增進權益的能力。 d 關懷社區及參與社區事物的能力。 e 作決定、作判斷及影響公共決策的能力。 f 參與民主政治的能力。 g 忍受挫折與適應生活的能力。 h 與異文化互動的能力。 i 正當的休閒生活的能力。

(16)

公民素養之內涵可從以下面向發展: 1. 環境災難 2. 對大自然生命的尊重 3. 社會參與與行動技能 4. 人類本位主義與環境保育 5. 環境保育方式的設計與應用 6. 公民素養與各學科的整合 D.綜言之 綜合上述,現代公民素養包括的層面甚為廣泛,因此其界定不宜僅侷限於 政治或法律上權利及身份之認定,而應包括一個健全公民所必須具備的知識、 責任、德行、態度、價值及能力,是故環境價值教育上似應強調以下議題: 1.具有公共精神 2.參與社區事務 3.遵守法律規範 4.重視義務責任 5.追求社會正義 6.尊重生命價值 7.重視生態保育 8.體會尊重寬容 9.具有地球村觀念 10. 關懷永續發展 (二)環境價值教育需求 本研究第一年調查台北市敦化國中及民生國中社會學習領域 20 為種子教師之 意見,初步結果分析(問卷見附件二): 1.公民概念中最能夠和環境教育相結合的議題,依序為: 人與自然、環境現況、環境倫理、社區參與、生活品質、永續發展、義務責 任、公共精神、公共政策、科技發展、法律規定、政治運作。 2.公民教學活動類型中,最能夠和環境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依序為: 問題解決教學法、視聽媒體教學法、戶外教學、價值澄清法、議題分析法、

(17)

角色扮演、欣賞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發現式教學、辯論、講述。 這些調查結果,可作為設計實驗教學參考。 (三)分段能力指標內涵分析 本研究嘗試將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主題軸及分段能力指標進行環境內 容分析,將適合融入環境價值內涵部分歸納: 1. 社會學習領域中涉略環境價值之分段能力指標: (1)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有關環境教育內容分析─環境覺知與敏感度 1-1-2 描述住家與學校附近的環境。 1-2-3 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 1-4-3 分析人們對地方和環境的識覺改變如何反映文化的變遷。 4-1-1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 (2)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有關環境教育內容分析─環境概念知識 1-3-3 了解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有所不同的原因。 1-3-9 分析個人特質、文化背景、社會制度以及自然環境等因素對生活空 間設計和環境類型的影響。 1-4-2 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 1-4-4 探討區域的人口問題和人口政策。 2-1-1 了解住家及學校附近環境的歷史變遷。 4-2-2 列舉自己對自然與超自然界中感興趣的現象。 6-2-2 舉例說明兒童權、學習權、隱私權及環境權與自己的關係。 6-4-4 舉例說明各種權利(如兒童權、學習權、隱私權、財產權、生存權、 自由權、機會均等權、環境權及公民權等)之間可能發生的衝突。 7-2-2 辨識各種資源並說明其消失、再生或創造的情形。 7-4-8 解析資源分配如何受到權力結構的影響。 8-1-1 舉例說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為自己生活的各個層面帶來新風貌。 8-2-2 舉例說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生活和自然環境。 8-3-1 探討科學技術的發明對人類價值、信仰和態度的影響。 8-3-2 探討人類的價值、信仰和態度如何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 8-4-1 分析科學技術的發明與人類價值、信仰、態度如何交互影響。 8-4-2 分析人類的價值、信仰和態度如何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 8-4-3 評估科技的研究和運用,不受專業倫理、道德或法律規範的可能結 果。 8-4-6 了解環境問題或社會問題的解決,需要跨領域的專業彼此交流、合 作和整合。

(18)

1-3-1 了解不同生活環境差異之處,並能尊重及欣賞其間的不同特色。 2-2-2 認識居住城鎮(縣市鄉鎮)的古蹟或考古發掘,並欣賞地方民俗之 美。 3-2-1 關懷家庭內外環境的變化與調適。 4-1-1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 4-2-2 列舉自己對自然與超自然界中感興趣的現象。 4-4-4 探索促進社會永續發展的倫理。 6-2-2 舉例說明兒童權、學習權、隱私權及環境權與自己的關係。 8-4-2 分析人類的價值、信仰和態度如何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 9-1-3 舉出重要環境問題(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處理等),並願意 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 (4)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有關環境教育內容分析─環境行動技能 1-3-10 列舉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 法。 1-4-7 說出對生活空間及周緣環境的感受,願意提出改善建言或方案。 1-4-8 評估地方或區域所實施的環境保育政策與執行成果。 5-2-2 了解認識自我及認識周圍環境的歷程,是出於主動的,也是主觀 的,但是經由討論和溝通,可以分享觀點與形成共識。 8-4-4 對科技運用所產生的問題,提出促進立法與監督執法的策略和行 動。 9-1-3 舉出重要環境問題(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處理等),並願意 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 9-3-4 列舉全球面臨與關心的課題(如環保、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 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並提出問題解決的途徑。 9-4-5 舉出全球面臨與關心的課題(如環保、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 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分析其因果並建構問題解決方案。 9-4-6 討論國際組織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上所扮演的角色。 (5)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有關環境教育內容分析─環境行動經驗 8-4-6 了解環境問題或社會問題的解決,需靠跨領域的專業彼此交流、合 作和整合。 9-4-7 關懷全球環境和人類共同福祉,並身體力行。 2. 公民素養與環境價值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分段能力指標之分析: 若以公民素養涵蓋之環境倫理、公共精神、社區參與、法律規範、義務責任、 社會正義等六項議題加以分析,擬做如下之歸納: (1)環境倫理 1-2-3 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 1-3-3 了解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有所不同的原因。 1-4-2 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 4-1-1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

(19)

4-3-4 反省自己所珍視的各種德行與道德信念。 4-4-1 想像自己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在不同的時間、空間下會有什麼變 化。 4-4-3 了解道德、藝術與宗教如何影響人類的價值與行為。 4-4-4 探索促進社會永續發展的倫理。 7-2-2 辨識各種資源並說明其消失、再生或創造的情形。 8-2-2 舉例說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生活和自然環境。 (2)公共精神 1-4-7 說出對生活空間及周緣環境的感受,願意提出改善建言或方案。 4-4-2 在面對爭議性問題時,能從多元的觀點與他人進行理性辯證,並為 自己的選擇與判斷提出好理由。 5-2-2 了解認識自我及認識周圍環境的歷程,是出於主動的、也是主觀 的,但是經由討論和溝通,可以分享觀點與形成共識。 5-3-5 舉例說明在民主社會中,與人相處所需的理性溝通、相互尊重與適 當妥協等基本民主素養之重要性。 5-4-5 分析人際、群已、群體相處可能產生的衝突及解決策略,並能運用 理性溝通、相互尊重與適當妥協等基本原則。 (3)社區參與 1-4-7 說出對生活空間及周緣環境的感受,願意提出改善建言或方案。 5-2-1 舉例說明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發展並具有參與群體發展的權利。 5-3-1 說明個體的發展與成長,會受到社區與社會等重大的影響。 (4)法律規範 4-4-3 了解道德、藝術與宗教如何影響人類的價值與行為。 6-2-1 從周遭生活中舉例指出不同權力關係所產生的不同效果(如形成 秩序、促進效率、或傷害權益等)。 6-2-2 舉例說明兒童權、學習權、隱私權及環境權與自己的關係。 6-4-4 舉例說明各種權利(如兒童權、學習權、隱私權、財產權、生存權、 自由權、機會均等權、環境權及公民權等)之間可能發生的衝突。 (5)義務責任 6-3-4 列舉我國人民受到憲法所規範的權利與義務,並解釋其內涵。 8-4-3 評估科技的研究和運用,不受專業倫理、道德或法律規範的可能結 果。 8-4-6 了解環境問題或社會問題的解決,需靠跨領域的專業彼此交流、合 作和整合。 9-1-3 舉出重要環境問題(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處理等),並願意 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 (6)社會正義

(20)

尊重與保護,以及如何避免偏見與歧視。 6-4-4 舉例說明各種權利(如兒童權、學習權、隱私權、財產權、生存權、 自由權、機會均等權、環境權及公民權等)之間可能發生的衝突。 9-3-4 列舉全球面臨與關心的課題(如環保、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 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並提出問題解決的途徑。 9-4-5 舉出全球面臨與關心的課題(如環保、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 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分析其因果並建構問題解決方案。 9-4-6 討論國際組織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上所扮演的角色。 9-4-7 關懷全球環境和人類共同福祉,並身體力行。 (四)擬定環境價值融入社會學習領域,並與公民素養結合之教學模組議題。 1.議題探索教學 近年以議題(issue)為中心的教學,引進了許多的文獻,有以議題分析 教學稱之,有以議題探討教學稱之。研究者頗同意張子超教授的看法(民 90: 123),以議題探索教學稱之。探索一詞來自探索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 或 Project Adventure),探索教育是新進的概念,其範圍涵括個人發展、團 隊發展、領導發展等三個發展領域;其應用於教育上,可結合戶外教育,自 然教育,環境教育,冒險教育,經驗教育等(廖炳煌,民 90:1),提供以探 索為主題的課程,從團體互動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探索教育適 足以表現體驗,反省、應用、發展的真正意涵,也正符合今日九年一貫課程 追求的精神。 議題教學也是九年一貫課程訴求的重點,因為教改之後的九年一貫課 程,不再是學科本位的知識教學,而是以學生為本位之能力取向學習,因此 議題教學之定位也不全然是知識的傳授,更強調情意與態度的養成,尤其是 價值反省與思考,以及實際的社會行動,藉由多元性的議題來培養學生適應 生活,關懷社會,以培養多元社會的公民素養與責任。 議題探索教學重在議題的選定,須兼有多元性,爭議性、統整性、行動 性的特性、國內劉美慧教授(Liu, 1995:27-30)與呂慧娟小姐(民 91:57-58) 致力發展「議題中心教學」(issues-centered approach),她們認為議題中 心教學實具有爭論性議題、科際整合,開放的環境,高層次思考,以及深度 學習等特性,也就是以具挑戰性的爭論性議題為教學核心,可使學生經歷衝 突情境,產生認知失衡,重建其觀點而成為新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學 會將衝突化為促進民主發展的動力,而這些也都是環境教育中議題探索教學 所要追求的目標。

(21)

2.環境價值融入社會學習領域與公民素養教學議題之設計 根據上述文獻及分段能力指標研究分析,再經由焦點團體討論,設定以 環境倫理、公共精神、社區參與、法律規範、義務責任、社會正義等六項議 題,來發展教學模組,有關教學內容、教法、活動,初步設計如下: 主 題 教 學 內 容 教 法 活 動 環境倫理 1. 人與自然 2. 環境現況與生態危機 3. 尊重生命與萬物並育 講 述 法 、 發 現 式 教 學、問題解決教學、 戶外教學、視聽媒體 教學 社會調查 影片放映 聆聽大自然聲音 公共精神 1. 理解公共與非公共領域的 差異 2. 建構公共意識與公共道德 3. 制定公共政策與環境政策 價值澄清法、批判思 考教學、問題解決教 學 自然遊戲活動 體會公共領域及 公共意識 社區參與 1. 社區意識與公共服務 2. 社區環境與生活品質 3. 關懷社區與參與社區事務 的能力 角 色 扮 演 、 合 作 學 習、社會調查、發現 式教學 社區調查 參與社區活動 法律規範 1. 科技發展與經濟發展 2. 政治運作與環境法律議題 3. 法治社會與守法觀念 議題中心教學、探究 式 教 學 、 講 述 、 辯 論、價值澄清法 參觀立法機關 介紹環保法規 義務責任 1. 參與公共事務與社會責任 2. 法律責任與義務 3. 權利救濟的正當途徑 角色扮演、價值澄清 法、示範教學、行為 學習 參觀法院 觀賞法律短片 討論法律問題 社會正義 1. 環境人權 2. 尊重弱勢團體權益 3. 社會永續發展 議題中心教學、欣賞 教 學 法 、 探 究 式 教 學、發現式教學 議題辯論 上述教學主題及教學活動,將參考價值澄清及教育行動研究等文獻來設計,以 期自環境的覺知與敏感度、環境概念知識、環境價值觀念與態度、至環境行動技能 等教學過程,來建構能融入公民素養的環境價值教育模組,達成本研究的目的。

(22)

二、準實驗教學 (一)實驗設計 本研究之教學模式及準實驗教學,委請台北市信義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鄧 裕馨、劉子瑜設計與實施。目前該校國一已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係選 用仁林版社會領域教材。在研究小組周詳的規劃下,選擇其中之「社區參與」單元, 進行環境價值及公民素養融入式教學。另國二國三仍沿用國立編譯館統編本教材, 研究小組選取第一冊之「社區參與」及「社會變遷」等單元進行整理,融入環境議 題實施統整教學;國三則選用第三冊第八課「環境資源之保育」進行環境議題教學。 其實施過程依準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設計如下: 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 組別 前測 教學 後側 後後測 環境價值教學實驗組 ˇ 環境價值教學 ˇ ˇ 對照組 ˇ 一般教學 ˇ ˇ (二)實驗對象 1. 實驗對象之年級與班級 (1)預先實驗日期:12 月 1 日至 10 日 班級:未列入正式實驗之實驗者任教二、三年級公民科班級,為 208 與 306 兩班。 (2)前測日期:11 月底至十二月初,共十二班。其日期安排: 301 班 11/29(五) 302 班 11/25(一) 303 班 11/29(五) 304 班 11/25(一) 701 班 12/02(一) 702 班 12/06(五) 716 班 12/03(二) 201 班 12/06(五) 202 班 12/05(四) 203 班 12/03(二)

(23)

204 班 12/05(四) 211 班 12/04(三) (3)正式實驗日期 實驗組 對照組 701 班:12/23(一)、12/25(三)、1/06(一)、 1/08(三) 702 班:12/20(五)、12/27(五)、1/03(五)、 1/10(五) 716 班 :12/24(二)、12/31(二)、1/7(二)、 1/14(二) 201 班:12/24(二)、12/27(五)、 12/31(二)、01/03(五) 204 班:12/24(二)、12/26(四)、 12/31(二)、01/02(四) 211 班:12/25(三)、12/26(四)、 01/02(四)、01/08(三) 202 班:12/24(二)、12/27(五)、 12/31(二)、01/03(五) 203 班:12/23(一)、12/24(二)、 12/31(二)、1/6(一) 301 班:12/20(五) 、12/23(一) 、 1/3(五) 、1/6(一) 304 班:12/20(五) 、12/23(一) 、 1/3(五) 、1/6(一) 302 班:12/23(一) 、12/24(二) 、 12/31(二) 、1/5(一) 303 班:12/23(一) 、12/24(二) 、 12/31(二) 、1/5(一) (4)後測日期:民國 92 年 1 月 6 日∼10 日,共計一週。 2.準實驗教學實施日期及工作人員分配表(民國 91 年 12 月—92 年 1 月) DEC19 DEC20

MON TUE WED THU FRI 11:15 | 12:00 教室:702 教師:鄧裕馨 觀察員:黃郁涵 錄影:呂啟民 13:15 | 14:05 教室:301 教師:劉子瑜 觀察員:王嘉恩 錄影:王嘉恩 第 一 週 14:15 | 15:00 教室:304 教師:劉子瑜 觀察員:王嘉恩

(24)

DEC23 DEC24 DEC25 DEC26 DEC27 MON TUE WED THU FRI 08:30 | 09:15 09:25 | 10:10 教室:201 教師:鄧裕馨 觀察員:洪啟峰 錄影:王嘉恩 10:20 | 11:05 教室:201 教師:鄧裕馨 觀察員:莊貞惠 錄影:王嘉恩 11:15 | 12:00 教室:211 教師:鄧裕馨 觀察員:莊貞惠 錄影:鄧老師 教室:702 教師:鄧裕馨 觀察員:王嘉恩 錄影:王嘉恩 13:15 | 14:05 教室:204 教師:鄧裕馨 觀察員:王嘉恩 錄影:王嘉恩 教室:301 教師:劉子瑜 觀察員:王嘉恩 錄影:王嘉恩 第 二 週 14:15 | 15:00 校 慶 補 假 元 旦 放 假 教室:204 教師:鄧裕馨 觀察員:洪啟峰 錄影:鄧老師 教室:304 教師:劉子瑜 觀察員:王嘉恩 錄影:王嘉恩

JAN06 JAN07 JAN08 JAN09 JAN10 MON TUE WED THU FRI 08:30 | 09:15 教室:211 教師:鄧裕馨 觀察員:莊貞惠 錄影:呂啟民 09:25 | 10:10 第 三 週 10:20 | 11:05

(25)

11:15 | 12:00 教室:304 教師:劉子瑜 觀察員:王嘉恩 錄影:王嘉恩 教室:701 教師:鄧裕馨 觀察員:呂啟民 錄影:呂啟民 教室:702 教師:鄧裕馨 觀察員:王嘉恩 錄影:王嘉恩 13:15 | 14:05 14:15 | 15:00 教室:701 教師:鄧裕馨 觀察員:王嘉恩 錄影:王嘉恩 15:15 | 16:00 教室:301 教師:劉子瑜 觀察員:王嘉恩 錄影:王嘉恩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之測量工具主要有: 1.環境價值問卷—各學科共同問卷(參見附件三) 2.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素養)學生價值測驗表—一、二年級使用(參 見附件四) 3.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素養)學生價值測驗表—三年級使用(參見附 件五) (四)實施程序 1.文獻蒐集 民國 91 年 8 月∼9 月。 2.測驗工具的編修 民國 91 年 10 月∼11 月,先後設計「環境價值問卷」、「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 域(公民素養)學生價值測驗表」,係研究小組蒐集國內外相關量表,經專 家小組討論後編修而成。 3.實驗教材編選

(26)

延伸發展;國二、國三則沿用民國 86 年國立編譯館公民與道德統編本教科 書重予整理而成。 4.實施前測 5.實驗階段 6.實施後側 7.資料處理 (五)教學設計 為使教學能順利進行,首先需架構價值內涵行動教學體系表,俾便設計教 案,下表即為體系表之規劃: 環境價值(公民素養)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之價值內涵 價值內涵一 尊重促進永續發展的倫理。 信 念 認識自然系統的運作原理與發展秩序。 行 動 在日常生活中,發揮愛屋及烏的精神,能以維護居家環境的態度, 去維護自然環境。 價值內涵二 堅信人與自然存有互相依賴的關係,環境權是基本人權的一部分。 信 念 認識環境權、生存權與公民權同為基本人權的重要內容,進而了解 生態危機、尊重生命及生態保育。 行 動 不亂摘花草樹木、不亂倒垃圾、不破壞公共環境。 價值內涵三 願意善盡參與社區及公共事務的責任。 信 念 培養關懷社區及公共事務的能力。 行 動 會主動參加社區環保活動,並樂意擔任志工。 價值內涵四 堅信了解環境問題及社會問題的解決,為建構公民社會不容忽視的 課題。 信 念 體驗對生活空間及週緣環境的感受,願意提出改善建言與方案。 行 動 撰寫行動日記,並向師長提出觀察社區發展心得。

(27)

(1)準實驗教學教案呈現—社區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國中一、二年級實施) (簡案;詳案參閱附件六、七) ●目的:藉由樹蛙棲息地改建為公園,以及四四南村被政府徵收為公有地的 議題,去瞭解環境變遷對社區生活的影響;社區成員如何發揮公民意 識去關心和解決社區環境的問題。 ●時間:四節課的時間,並配合課後作業與專題研究。 ●內容與流程 階 段 教 學 內 容 議題導引與 覺知 認知學習 議題探索 價值分析 價值澄清 採 用 策 略 1.引導學生關心信義國中學校環境及學區附 近環境變遷的問題。 2.引導學生關心信義區的環境變遷的問題。 3.社會變遷有哪些層次.其對現代生活會引 發哪些衝擊? 1.分析社會變遷三層次。 2.說明社會變遷三層次相互關係。 3.以社區議題來說明社會變遷三層次理論。 1.進行「樹蛙棲息地改建為公園休憩地」議 題討論教學。 2.進行「四四南村被政府徵收為公有地」議 題討論教學。 1.分析社區生活的價值信念。 2.闡釋社區生活的應有的公民意識及應持的 公民素養。 體驗活動 角色扮演 心得分享 價值分析、行動 日記、自我檢 視、心得分享 資料查詢 分組討論 腦力激盪 課堂講解 分類遊戲 資料搜尋 影帶播放 照片展示 分析講述 1.進行「不可能的任務」與「佔地為王」體 驗活動。 2.藉由學習單討論個人與社區的關係。 3.引導學生思考社區居民在環境問題中所扮 演的角色。

(28)

●教案設計 教學階段 基本策略 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教具 時間 公民素養 能力 指標 準備活動 價值信念 價值融入 一、分析課文內容 二、蒐集補充資料 三、準備教具 四、設計教學活動 環境規劃 環境行動 1.以「社區追緝令」「我的行動日記」發表對 環境社區的關懷。 2.引導學生擬訂維護公園解決社區問題的行 動。 1.進行「心靈饗宴」體驗活動,感受大自然 力量,永續經營的重要。 2.採行適當愛護公園及社區行動。(參與社區 活動,持續行動日記的行動) 3.從參與中表現公共精神,涵育公共素養。 觀察報告 團體制約 體驗活動 習慣養成

(29)

發展活動 議題引導 與覺知 認知學習 環境行動 規劃 單元一:環境變變變 媒體教學 1. 學校的環境變遷簡介 2. 學區附近的環境變遷 簡介 3. 信義區的環境變遷簡 介 4. 社會變遷三層次 5. 社會變遷三層次的影 響關係 6. 社會變遷的衝擊 分類遊戲 以社會變遷三層次為題幹 回答問題(小組競賽) 實際行動教學 1. 社區追緝令 2. 我的行動日記 1. 讓學生了解 即將探討的 主題 2. 能欣賞社區 的變化之美 3. 能分辨社會 變遷的三種 層次 4. 能了解社會 變遷所帶來 的影響 5. 能培養小組 團隊精神 6. 能培養思考 能力 7. 能培養關心 社區環境的 態度 8. 能培養維護 社區環境的 行動力 1. 海報 2. ppt 3. 榮譽 榜 4. 答案 卡 5. 學習 單 45’ 公共精神 社區參與 1-3-9 1-4-2 1-4-3 1-4-7 2-1-1 4-3-4 5-2-1 5-2-2 5-3-5 5-4-5 6-4-4 8-2-2 8-3-2 8-4-1 8-4-3 8-4-6 9-1-3 9-4-7 (環) 3-2-2 3-1-2 3-2-1 3-2-2 3-3-1 4-1-2 5-2-1

(30)

議題探索 價值分析 環境行動 單元二:經濟發展與社區環 境保護 I 議題討論教學 1. 樹蛙棲息地改建為公園 休憩地 2. 四四南村被政府徵收為 公有地 實際行動教學 我的行動日記 1. 能分析討論 議題之優缺 點 2. 能培養尊重 他人不同意 見的態度 3. 能 培 養 歸 納、統整資 料之能力 4. 能培養溝通 協調之能力 5. 能培養維護 社區環境的 行動力 1. 海報 2. 參 考 資料 3. 學 習 單 4. 榮 譽 榜 45’ 社區參與 社會正義 義務責任 公共精神 環境倫理 1-4-2 1-4-3 1-4-7 4-4-2 5-3-5 5-4-5 6-4-4 8-2-2 (環) 3-1-2 3-2-1 3-2-2 3-3-1 3-3-2 4-1-2 4-3-1 4-3-2 5-2-1 5-3-4

(31)

價值體驗 價值分析 價值澄清 環境行動 單元三:經濟發展與社區環 境保護 II 體驗活動 不可能的任務—小組拼圖 競賽 澄清式討論 提供學生學習單,討 論自己在社區中所扮演角 色為何,並澄清其在社區 環境中所應持有的價值信 念 體驗活動 佔地為王—小組搶地 活動 澄清式討論 提供學生學習單,讓學生反 省人類在開發的同時,對自 己及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進 而達到澄清其價值信念的 效果。 實際行動教學 我的行動日記 1. 能透過討論 過程作不同 角度思考 2. 能培養小組 團隊精神 3. 能培養關心 社區環境的 態度 4. 能培養維護 社區環境的 行動力 1. 海報 2. 拼圖 3. 圖卡 4. 哨子 5. 學習 單 6. 榮譽 榜 45’ 社區參與 義務責任 公共精神 環境倫理 1-4-7 5-3-5 6-4-4 (環) 1-3-1 3-1-2 3-2-1 3-2-2 3-3-1 5-2-1 5-3-4

(32)

綜合活動 環境行動 價值分析 價值澄清 價值行動 評量檢討 單元四:社區追緝令 實際行動教學 1. 分享「我的行動日記」 2. 展示「我的行動日記」 封面 3. 統整小組成員所有「我 的行動日記」內容 4. 分析討論各組「我的行 動日記」內容 體驗活動 心靈饗宴 1. 聆聽大自然音樂,感受 大自然的力量 2. 欣賞大自然與開發中的 圖片 3. 總結 1. 能培養關心 社區環境的 態度 2. 能培養參與 公眾事務的 行動力 3. 能培養廢物 利用的能力 4. 能培養欣賞 自然之美的 能力 5. 能建立正確 的法治觀念 6. 能明白環境 永續經營的 重要性 1. 海報 2. 磁鐵 3. CD 4. 錄音 機 5. 海報 紙 6. 麥克 筆 7. 學習 單 8. 榮譽 榜 9. 風景 圖片 45’ 社區參與 社會正義 義務責任 公共精神 環境倫理 法律規範 1-4-7 4-4-4 5-3-5 6-4-4 (環) 3-1-2 3-2-2 3-3-1 3-3-2 3-3-4 4-1-2 (2)環境資源保育與永續發展(國中三年級實施) 教學階段 基本策略 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教具 時 間 公民素養 能力 指標 一、準備 活動 價值信念 價值融入 一、 分析課文內容 二、 蒐集補充資料 三、 準備教具 四、 設計教學活動 教師做教材統 整與教學準備

(33)

二、發展 活動 議題覺知 認知學習 議題引導 與覺知 單元一:地球只有一個 媒體教學 1.超級比一比 (1)原始大自然風景 (2)人為改造後的環境 2.台灣經濟發展四十年 3.馬爾薩斯人口論 補充水稻基因解碼 資料 議題呈現 馬告國家公園的設置 1.基本資料與發展緣起 2.各方意見 原住民 政府 民間團體 綜合活動 以馬告國家公園的基本資 料提出問題供同學回答 1.讓學生了解 即將探討的 主題 2.能了解台灣 經濟發展的 過程 3.能了解資源 過度使用可 能引發的問 題 4.能培養思考 能力 5.能培養關心 環境問題的 態度 6.能培養小組 團隊精神 能了解環境對 人類的重要性 1.海報 2.ppt 3.課本 4.榮譽榜 45 環境倫理 公共精神 義務責任 1-4-7 9-4-5 (環) 3-3-1 2-2-1

(34)

議題探索 價值討論 價值分析 價值澄清 單元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 護 I 引導活動 認識國家公園-以現有的 國家公園為題幹請同學回 答問題(小組競賽) 議題討論教學 馬告國家公園的設置 3. 各說各話--呈現問題 甲、原住民(贊成) 乙、原住民(反對) 丙、政府 丁、保育團體 4. 全民開講—全班分成正 反兩方,針對馬告國家 公園設置問題召開辯論 會 澄清式討論 提供學習單讓學生了解下 列數點 1. 選擇必須付出代價,所 以應審慎考慮,尤其是 身為決策者。 2. 對於少數人,尤其是弱 勢團體的權益應該加以 維護。 3. 能體會到人與人之問的 意見常有衝突,應以理 性和平的方式來解決。 1. 能了解馬告 國家公園的 基本資料 2. 培養關心環 境問題的態 度 3. 能 培 養 口 語、肢體表 達的能力 4. 能分析討論 議題的利弊 得失 5. 培養資料蒐 集、統整與 分 析 的 能 力。 6. 培養小組合 作、尊重他 人的精神 7. 了解「社會 正義」的真 正內涵 1.海報 2.叫人鈴 3.學習單 4.榮譽榜 45 環境倫理 社會正義 公共精神 義務責任 1-4-2 6-4-4 4-4-2 7-4-8 4-4-4 (環) 2-3-1 3-2-3 4-2-4 3-3-2 3-3-3 4-3-1 4-3-2

(35)

價值體驗 價值判斷 環境行動 單元三:經濟發展與環境保 護 II 遊戲教學--小組猜拳競賽 保育者、山老鼠、樹木大對 抗 澄清式討論 讓同學自由發表,討論 人在森林所扮演的角色,再 進一步則了解人類對於自 然環境的影響,並澄清其在 環境中應持有的價值信念。 遊戲教學 我是山老鼠?-小組 以道具模擬「砍樹、種樹」 的競賽遊戲 澄清式討論 提供學習單讓學生了解下 列數點: 1. 體會林木遭砍伐時切身 的感受 2. 讓學生反省自己的選擇 藉以達到澄清其價值信 念的效果 3. 人類使用資源應適度 實際行動教學 1. 我的生活日記 (1) 紙張數目 (2) 紙張用途 2. 垃圾變黃金—廢紙再利 1. 能分析人類 對於自然環 境的影響. 2. 能了解環境 保育的重要 性 3. 能體會人的 選擇對環境 造成的影響 4. 能培養關心 環境的態度 5. 能培養小隊 團隊合作的 精神 1.圖卡 2.教具: 山×1:保 麗龍蛋糕 盒塗上褐 色代表山 樹 林 × 26:以竹 筷代表樹 木 3.學習單 4.榮譽榜 45 環境倫理 社會正義 義務責任 法律規範 7-4-6 (環) 3-3-4 3-3-1 2-2-1

(36)

環境行動 價值分析 價值澄清 價值行動 認知學習 單元四:化腐朽為神奇 實際行動教學 節約紙張大作戰— (1)統整分析小組成員所 有「我的生活日記」 的內容 (2)再激盪出節約紙張的 創意想法 甲、紙張總數 乙、紙張用途 丙、如 何 減 少 紙 張 使 用 丁、如何廢紙利用 遊戲教學--好運旺旺來 小組以「節約紙張大作戰」 的討論項目為基礎,回答教 師問題(競賽) 實際行動教學 垃圾變黃金 (1)小組在所有成員完 成的作品裡選出一 個最佳代表作 (2)請各組作者與全班 分享製作過程及心 得 認知學習 講 述 課 文 (P71-72)-- 惜 用 資源,以求永續發展 1. 培養廢物利 用的能力 2. 知道紙張在 生活中的重 要性 3. 了解環保觀 念必須付諸 實行 4. 能歸納、整 理問題的能 力 5. 培養創意的 能力 6. 能培養維護 環境的行動 力 1.海報 2.學習單 3.圖卡 4.榮譽榜 5.作品 6.部編本 公民與 道德教 科書第 五冊 45 環境倫理 公共精神 義務責任 9-4-7 4-4-4 8-4-6 (環) 5-1-1 5-1-2 5-2-1 5-2-3 3-3-4 3-3-3 3-3-1 三、綜合 活動 價值體驗 評量檢討 體驗活動 心靈饗宴 1. 聆聽鳥鳴,感受自然的 力量 2. 伴隨著自然音樂請一位 同學朗誦感性的文章 3. 總結 1. 培養同學欣 賞自然之美 的態度 2. 能明白環境 永續經營的 重要性。 1.錄音機 2.錄音帶 3.詩稿 4.課本

(37)

評量檢討 (六)準實驗教學觀察員記錄 為提升教學品質,並落實環境價值融入觀念,每一節實驗教學都設有觀察 員,並將部分觀察記錄,附錄如下:

節 次

702-1

授課教師 鄧裕馨老師

單元名稱

單元一:環境變變變

上課小 tip

榮譽制度

教學法

討論法、講述法、合作學習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上課流程

一、引起動機: (一)呈現主題 (二)榮譽榜介紹 (三)使用 Powerpoint 教學 二、主要活動 (一)社會變遷:以 ppt 呈現社會變遷三層次,說 明社會變遷三層次彼此之間的關係以及社會 變遷所帶來的衝擊。 (二)評量遊戲—分類遊戲 綜合活動 一、實際行動教學 (一)呈現主題:「社區追緝令」 (二)使用 Powerpoint 教學,觀賞社區環境的照片。 (三)發下「社區追緝令」、「我的行動日記」作業 單,並請同學完成「社區追緝令」之作業單。 (四)請同學發表心得及感想 (五)說明「我的行動日記」之進行流程與方式 預習課文 請全班同學分成四 組,並在上課前就定 位 專心聆聽 仔細觀看 回答教師問題

(38)

小 結

第一組:雖會主動發言,但並不是太踴躍,且組內互動合作的現象少, 若正在發言者回答不出答案,其他組員並不會互相幫忙。 第二組:相當安靜,男生會主動發言,女生則形同隱形。當組內有人 發言時,另外的組員仍會搶著要表示意見。 第三組:自律甚嚴,人數最少,只有二名學生會搶著回答問題。如果 不是這兩個人,很容易讓人忘了這組的存在。 第四組:有互相聊天的情況,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易分心。

(39)

節 次

702-2

授課教師 鄧裕馨老師

單元名稱

單元二:經濟發展與社區環境保護 I

上課小 tip

榮譽制度

教學法

討論法、講述法、合作學習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上課流程

一、引起動機 (一)呈現主題:「經濟發展與社區環境保護 I」、「議 題討論」、「中強公園樹蛙棲息地改建為公園休 憩地」、「四四南村被政府徵收為公有地」 (二)組長檢查時間 1.請組長檢查小組成員應攜帶之物品。 2.依各組所準備之資料、作業給予加分。 二、主要活動 議題討論:「中強公園樹蛙棲息地改建為公園休 憩地」、「四四南村被政府徵收為公有地」 綜合活動 一、 充前一活動之注意事項 二、 徵求自願同學分享「我的行動日記」 預習課文 閱讀「中強公園樹蛙 棲息地改建為公園休 憩地」、「四四南村被 政府徵收為公有地」 之相關資料,並利用 課餘時間蒐集相關資 料 專心聆聽 自由發表

小 結

第一組:討論剛開始時不太熱衷,但之後便能熱烈而快速地完成討 論,發表時踴躍舉手做補充。 第二組:資料發下時,沒有馬上做閱讀的動作,經老師提示後才閱讀。 討論時相當熱烈,且論點補充得頗為深入,每位組員都很踴躍發言。 第三組:老師講解時,用心聆聽,舉手等待發言也很安靜。能將問題 分析得有條有理。 第四組:當別組組員在發表論點時,能參考自己的經驗加以補充。討 論時非常熱烈。

(40)

節 次

702-3

授課教師 鄧裕馨老師

單元名稱

單元三:經濟發展與社區環境保護 II

上課小 tip

榮譽制度

教學法

討論法、講述法、合作學習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上課流程

一.引起動機: (一)呈現主題:「經濟發展與社區環境保護 II」、「體 驗活動」、「不可能的任務」、「佔地為王」 (二)體驗活動--不可能的任務 二.主要活動 體驗活動--佔地為王 綜合活動 一. 徵求自願同學分享「我的行動日記」。 二.交代下次上課注意事項 預習課文 完成至少一則「我的 行動日記」 專心聆聽 認真參與 認真寫作 踴躍發言 自由發表

小 結

第一組:創造力較差,當需要延伸思考時,發言情況不佳。課程進行 到最後,為了要搶分數,終於熱烈舉手。 第二組:桌面清空動作慢,然而在拼圖時動作最快。寫問題單時會有 討論的現象。組員間的合作度高,一旦有組員發言,其他人都會鼓掌 讚美。 第三組:拼圖一開始進度領先,但中途發生爭執,以致最後才完成。 課程參與度差,即使有同學在發言,仍在做自己的雜事。 第四組:寫問題單時雖不會互相討論,但女生會看男生的答案。男生 上課會互相玩耍,但發言時又能唱作俱佳,極富表演天份。

(41)

節 次

702-4

授課教師 鄧裕馨老師

單元名稱

單元四:社區追緝令

上課小 tip

榮譽制度

教學法

討論法、講述法、合作學習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上課流程

一.引起動機 (一)呈現主題:「社區追緝令」、「我的行動日記」 (二)組長檢查時間:請組長檢查小組成員完成「我 的行動日記」。 (三)徵求自願同學分享「我的行動日記」。 (四)徵求自願同學展示「我的行動日記」之封面。 二.主要活動 「我的行動日記」總整理 綜合活動 一.心靈饗宴 (一)講解課文 (二)請同學聆聽一段自然音樂並欣賞數張自然風景 圖片及開發中的環境圖片 (三)引導學生思考社會的變遷隨時隨地在發生。 (四)鼓勵各位同學持續行動日記中的行動。 (五)結語 預習課文 全班同學分成四組,並 在上課之前就定位 完成全部之「我的行 動日記」及其封面 攜帶已完成之「我的 行動日記」 自由發表 踴躍參與 仔細欣賞 專心聆聽 踴躍發言

(42)

小 結

第一組:全組上課姿勢懶散,大多趴在桌或椅上,整組似乎已失去對 課程的興趣,即使有小組競賽,也不太在意。 第二組:主動分享自己的作品,組員多半能專心聽,不論是自己組或 其他組的同學發言,都能給予掌聲。常有聊天的情況,但內容都與本 次課程有關。 第三組:女生興趣低落,相當安靜。做海報時則一反常態,由女生主 導,男生在一旁觀看。整節課都能認真而安靜地參與課程。 第四組:浮燥,同學分享時不注意聆聽,任意交談。組員意見頗為分 歧,活動必須過一陣子才能達到共識。 一、 整體綜合表現: (一) 學習態度:由於學生之前未上過類似的課程,且內容又與自身居住的社區 息息相關,因此課程開始時,皆表現出高度的學習興趣,老師一個口令一 個動作,很容易掌控上課秩序。然而到了第三節課,課程內容多已講授完 畢,講課時也較偏向傳統口授方式,因此交談聊天的情況漸漸嚴重,在老 師講課時,注意力不易集中,會私下做自己的事。 (二) 發言情況:第一節課開始,學生就展現出主動分享所得的態度,舉手發言 的情況相當踴躍,甚至同學還在講時,底下便不停有人想要取而代之,種 情況到第四節課仍然如此。不過,整個活動下來,發言的同學幾乎都是男 生,且不少人四肢並用、唱作俱佳;女生則幾乎沒有發言的動作出現。另 外,課程一開始時,每組成員多能奮力地爭取發言機會;進行到後半,一 向較沉默的一、三組,可能是覺得再怎麼努力,還是無法取得小組優勝, 因此就更沉寂了。 (三) 合作情形:第一節課,彼此都停留在互相適應的階段,因此小組成員間的 互動很少,即使有小組競賽,但仍以個人表現的情況較常見,即使組員在 發表意見時遇到困難,同組成員也不會有互相幫助的情況;第三節之後, 常取得小組優勝的第二組,即展現出頗高的小組凝聚力,老師一發下作業, 馬上便聚在一起解決問題;當組員發表意見獲得加分時,其他成員也會高 興地給予讚美及歡呼。反觀第一組,雖在第一節課時表現搶眼,但之後的 課程顯得興趣缺缺,原本熱衷發言的學生,在得不到同組成員的支持下, 減低對小組競賽的企圖心,整組的氣氛變得懶散。

(43)

(四) 補充說明: 1. 學生對於圖片式的學習,較有興趣,若 PowerPoint 進入文字部份,注意力 會分散。 2. 男生雖在發言情況上較女生佳,但實地製作海報、作業等靜態活動,則以 女生表現較優。 3. 對於能夠活動肢體的活動(如:佔地為王),不論男、女生,都表現出強烈 的興趣。 4. 就教室位置來說,坐在前方的學生上課較安靜、專心;坐在後方的較活潑、 吵鬧。 5. 課程發展到最後,學生已能從一開始的純粹發表個人看法,進展到針對別 人的意見,而提出修正及建議。

(44)

參、社會學習領域學生環境價值測驗表分析

為瞭解社會教學領域(公民素養)環境價值教學模式之實驗處理對國民中學學生之 環境價值態度是有產生影響,乃進行實驗處理,將受試學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實 驗之前,分別施予「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學生環境價值測驗表」之前測,以了解學生 對環境價值態度。其後,對實驗組施予社會教學領域(公民素養)環境價值教學模式之 實驗處理。最後,分別對實驗組與控制組進行「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學生環境價值測 驗表」之後測,以進一步釐清實驗處理是否造成學生的環境態度差異。 本研究採不等組的實驗組與控制組設計。由台北市某國中一、二年級隨機選取五個 班為實驗組、三個班為對照組;三年級則是實驗組、對照組各為二個班為研究對象。 一、實驗組與控制組前測獨立樣本T檢定 先就一二年級及三年級之實驗組與控制組「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學生環境價值 測驗表」之前測結果進行獨立樣本T檢定,由表一可發現兩組前測結果均未達顯著水 準(P>0.05),顯示一二與三年級間實驗組與控制組之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學生環 境價值態度並無差異,故不需分別採用共變數分析,直接以T檢定考驗兩組之間的平 均數差異即可。此時,若控制組織前後測相依樣本T檢定為達顯著水準(P>0.05), 且實驗組之前後測相依樣本T檢定達顯著水準(P<0.05),即可顯示本研究「國民中 學社會學習領域學生環境教學」之實驗處理對國民中學學生之環境價值態度達顯著水 準。 表一 實驗組與控制組前測獨立樣本T檢定 組別統計量 年級 組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一二年級 控制組 實驗組 88 148 242.3068 241.9122 26.7914 25.2387 三年級 控制組 實驗組 55 57 230.2364 231.2281 27.8308 25.5928 獨立樣本檢定 年級 t 自由度 T(.975,v ) 一二年級 0.1135 234 1.970 三年級 0.1932 110 1.987 二、控制組前後測相依相本T檢定 本研究前後測受試者並未一致,控制組受試者經調整比對後,一二年級部分計有 82 人、三年級有 54 人。由表二顯示各年級控制組之前後測相依樣本T檢定均未達顯 著水準(P>0.05),故控制組學生之環境價值態度未有改變。

(45)

表二、控制組相依樣本統計量 平均數 個數 標準差 平均數的標準誤 一二年級 前測 後測 244.2317 241.6220 82 82 24.4406 30.4382 2.6990 3.3613 三年級 前測 後測 229.7222 228.3519 54 54 27.8272 29.8254 3.7868 4.0587 相依樣本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差異的 95% 信賴區間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的 標準誤 下界 上界 t 自由度 顯著性 (雙尾) 一二年級之 前、後測 2.6098 28.7027 3.1697 -3.6969 8.9164 .823 81 .413 三年級之 前、後測 1.3704 21.3544 2.9060 -4.4583 7.1990 .472 53 .639 三、實驗組前後測相依樣本T檢定 實驗組受試者經調整比對後,一二年級受試者有 135 人、三年級有 57 人。由表 二顯示各年級實驗組之前後測相依樣本T檢定均未達顯著水準(P>0.05),故控制組 學生之環境價值態度未有改變。 表三、實驗組相依樣本統計量 平均數 個數 標準差 平均數的標準誤 一二年級 前測 後測 241.0519 241.0815 135 135 25.5569 30.4663 2.1996 2.6221 三年級 前測 後測 231.0000 234.5088 57 57 25.7606 29.7130 3.4121 3.9356 依樣本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差異的 95% 信賴區間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的 標準誤 下界 上界 t 自由度 顯著性 (雙尾) 一二年級 之前後測 -2.9630E -02 34.4388 2.9640 -5.8919 5.8327 -.010 134 .992 三級之前 後測 -3.5088 27.3013 3.6161 -10.752 8 3.7352 -.970 56 .336 四、實驗組與控制組後測獨立樣本T檢定

(46)

是否達顯著水準(P<0.05),參見表四,然結果表示國民中學民社會學習領域之實驗 處理未對學生環境價值態度產生差異。 表四 實驗組與控制組後測獨立樣本T檢定 組別統計量 年級 組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一二年級 控制組 實驗組 82 135 241.6220 241.0815 30.4382 30.4663 三年級 控制組 實驗組 54 57 228.3519 234.5088 29.8254 29.7130 獨立樣本檢定 年級 t 自由度 T(.975,v ) 一二年級 -0.1948 215 1.971 三年級 1.0892 109 1.982 經由表五「實驗組與控制組各試題平均反應得分」與上述實驗組與對照組之統計考 驗,發現本研究社會教學領域(公民素養)環境價值教學模式之實驗處理對實驗組受試 者之環境態度產生正面影響,惟影響未達顯著程度﹔相對於對照組受試者之後測試題平 均分數低於前測。 表五、實驗組與控制組各試題平均反應分數 各試題平均分數 組別 年級 前測 後側 實驗組 一、二年級 4.01 4.03 三年級 3.85 3.91 對照組 一、二年級 4.03 4.02 三年級 3.83 3.81

(47)

肆、研究成果發表

依照預設之研究目的,本專題研究必須在研究結果呈報之前舉行教學研討會以推廣 教學,並與教師協力推動環境教育。教學研討會原計畫在九十二年五月二十日舉行,未 料 SARS 疫情蔓延,被迫改期。最後決定在同年十一月一日(星期六),於台灣師大分部 綜合館國際會議廳舉行。是日活動教師參與熱烈,教師咸認為對教學助益頗多,茲將研 討會實施計畫摘錄如下:

九年一貫課程環境價值融入教學研討會實施計畫

壹、依據 一、行政院國科會 90 年第 1371 次及 91 年第 1407 次業務會報之委託專題研究計 畫—環境價值融入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究。 二、教育部 92 年 1 月公布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貳、目的 九年一貫課程已於九十學年度實施,為使現有國中教師在面對學校本位課程、領 域學習課程、議題融入教學等改革措施,能提升其課程與教材設計能力,以落實九年 一貫課程改革理想,緣此辦理本研討會。本研討中將透過演講、觀摩與研討方式,以 增進教師教學中融入環境議題之知能。故本研討會舉辦之目的為: 一、提升教師之課程與教材設計能力。 二、協助教師規劃學校本位課程、領域學習課程時,能將環境議題融入教學活動 中。 三、使教師能將課程設計之理論與實際之教學結合。 參、辦理單位 一、指導單位: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教處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上課時,你總是自 動的舉手想回答老師 的發問問題,上課態 度認真又專心,真是 個好孩子!皆下來的

1.建設安全優質雅緻、環保的學習環境:規劃學校整體建設及改善

你認為1760年代英國對北美洲殖民地 實施的經濟政策對當地人民生活帶來 甚麼負面影響?參考資料A,解釋你的

分類法,以此分類法評價高中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探討其所展現的 SOTO 認知層次及其 發展的主要特徵。本研究採用質為主、量為輔的個案研究法,並參照自 Learning

近年,各地政府都不斷提出相同問題:究竟資訊科技教育的投資能否真正 改善學生的學習成果?這個問題引發很多研究,嘗試評估資訊科技對學習成果 的影響,歐盟執行委員會聘請顧問撰寫的

 課程發展議會於 2002 年提出將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 同,以及承擔精神,作為促進學生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首要培育的正 面價值觀和態度;並因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要,於

(8) 以往曾有領袖生訴說:「自從做了領袖生,很多同學對我退避三舍...」你認為這出了甚麼問 題?怎樣處理?.

就難以攻克,縱使克之也難於守之。所以,「從當時的環境條件觀之,一二四○年遠征(實 為一二三九年發兵,一二四○年焚寺)主要目標是偵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