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關係研究
195
0
0
全文
(2) 謝誌. 在中原室設大學部就讀時,我曾幫學長姐填寫多次有關美感、創意的 圖片式問卷,當時我心裡想為何要填寫這問卷,背後有什麼意涵?這疑惑 促使我念研究所時,對此種作研究的方式特別感興趣,因而展開我的研究 生涯,在此過程中我要特別感謝莊修田老師“跳水游泳”的訓練,總能在 適當的時機引導我向前,接下來要感謝口試委員王麗卿教授、朱政德教授、 陳子淳教授、楊紹裘教授,在口試時,給予學生許多寶貴的意見,使這本 論文趨於完善。 本論文的完成,同時還要感謝許多人的鼓勵與協助! 感謝張本霖先生、劉時泳老師、李宗憲先生、朱婕妤小姐、蕭郁儒小 姐、王印慶先生、江成偉先生、張素貞小姐、呂姿蓉小姐熱心幫我填寫專 家問卷。 感謝莊修田老師、朱政德老師、陳歷渝老師、劉時泳老師、馮心蕾老 師、王明川老師的協助,讓我能順利進行紙本問卷測量,同時,也要謝謝 五百多名各方好友、學弟妹幫我填寫問卷,讓我在一個月內蒐集到比預期 更多的樣本數量。 感謝碩班好友:憶如、沁、希璋、彥宇、騰勳、柏谷,在撰寫論文的 過程中,因為有大家互相打氣與學習,我的論文才能在這學期如期完成。 最後要感謝男友志毅與家人們的支持與包容,讓我無後顧之憂能全心 專注於論文寫作。 因為有各位貴人的支持與鼓勵,我終於能游上岸邊,面對人生下一階 段的挑戰,我也要以“跳水游泳”的勇氣勇敢面對。 劉 芳 伶 謹致 民國 一 ○ ○ 年七月於台灣師範大學.
(3) 摘要 近年來消費者能透過網路觀看精品旅館客房圖片作為住宿考量;突 顯運用客房的創意設計作為吸引眾人目光的行銷策略,已成為重要課題。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之間的關係, 瞭解創意具有哪些條件能使觀賞者產生視覺偏好。 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解讀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視覺偏好構成因素的特徵。 二、檢驗個人屬性對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的差異 性。 三、分析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之間的關係程度。 四、探討個人屬性與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創意評量對視覺偏好的解釋 力。 本研究以相關性研究法,將自行發展的圖片問卷透過紙本與網路問 卷調查,之後運用電腦統計軟體 SPSS 18.0 分析資料,分析項目包括:因 素分析、描述性統計、差異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結 果發現: 一、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視覺偏好由七個因素組成,各因素皆有不同 的心裡屬性與視覺特徵。 二、不同屬性的受測者,對於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 好構成之部分因素,確實會有顯著之差異。 三、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創意評量三個子項與視覺偏好 21 個因素間, 其兩兩之間的關係全部達到顯著水準。 四、個人屬性與創意評量三個子項新奇、舒適、美感整體,共有三個預 測變項能解釋視覺偏好80.0%的變異量,影響視覺偏好以「美感」 為主。 本研究結果,將作為今後從事精品旅館規劃客房設計之參考,並且 期望對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創意相關議題有所貢獻。 關鍵詞:精品旅館、客房、室內設計、創意評量、視覺偏好. I.
(4) II.
(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ravelers can use online accommodation reservation , search a boutique hotel’s guest room, as refer to accommodation. It’s important to use creativity on interior design of guest rooms which can catch someone’s attention. This study will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visual preference and creativity evaluation, therefore to understand what kind of appropriate creativity can let people have visual preferenc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 1. Interpretation of characteristic of people’s visual preference about interior design of boutique hotel’s guest room. 2. Exploration of differentiation toward creativity evaluation and visual preference on boutique hotel’s guest room between subjects of different sexes, ages, occupations, and study background 3.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reativity evaluation and visual preference,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factors of two variables. 4. Explor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explained variance for visual preference. The applied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the qualitative Delphi technique, and the quantitative correlational study. After using a 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 with photographs of design hotel’s guest room which collected data was analyzed with SPSS 18.0 software, applying such techniques as factor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Person r,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results include: 1. Visual preferences about boutique hotel’s guest room of 7 factors respectively; each factor has unique psychological attributes and visual qualities. 2. Sexes, ages, occupations, and educations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some factors of creativity evaluation and visual preference about boutique hotel’s guest room.. III.
(6) 3. The Pearson r analysis shows tha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each 3 factors of creativity evaluation and visual preference all 21 factors bout boutique hotel’s guest room are significant. 4.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s creativity evaluation, reveals 3 predictive variables accounting for 80.0% of total explained variance, and the main is from aesthetic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s expected to help the boutique hotel’s interior design practice and follow-up study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look forward to the creativity of interior design issues . Keywords: Boutique Hotel, Guest Room, Interior Design , Creativity Evaluation , Visual Preference. IV.
(7) 目錄 中文摘要 .................................................................................................................. Ⅰ 英文摘要 .................................................................................................................. Ⅲ 目錄 ........................................................................................................................... Ⅴ 表目錄 ...................................................................................................................... Ⅶ 圖目錄 ...................................................................................................................... X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精品旅館相關理論 ........................................................................... 9. 第二節. 創意相關理論 ................................................................................. 15. 第三節. 視覺偏好相關文獻 ......................................................................... 23. 第四節. 本章小結 .......................................................................................... 3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對象 .......................................................................................... 3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40.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 40. 第四節. 測量工具研擬 ................................................................................. 41. V.
(8) 第五節. 研究實施 .......................................................................................... 47. 第六節. 研究分析策略 ................................................................................. 4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回收樣本分布情形與量表信度分析 .......................................... 59. 第二節. 視覺偏好之因素分析 .................................................................... 63. 第三節. 視覺偏好各因素之特徵解讀 ....................................................... 66. 第四節. 描述性統計 ...................................................................................... 73. 第五節. 個人屬性之差異檢定 .................................................................... 84. 第六節. 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之相關分析 ............................................. 116. 第七節. 多元迴歸分析 ............................................................................... 12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12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130. 參考文獻 ................................................................................................................ 135 附 錄 【附錄一】圖片篩選問卷調查表 ................................................................. 143 【附錄二】紙本問卷 ....................................................................................... 149 【附錄三】德懷術問卷 .................................................................................. 159 【附錄四】「視覺偏好」因素屬性與特徵專家意見表 .......................... 172 【附錄五】視覺偏好因素之圖片出處 ........................................................ 181. VI.
(9) 表目錄 表 2-1-1. 國內專家對精品旅館的定義 ................................................... 13. 表 2-2-1. 創造力評量方法與創意 4P ..................................................... 18. 表 2-2-2. 產品或作品創造力量表之比較表........................................... 20. 表 2-2-3. 創造產品分析矩陣(Creative Product Analysis Matrix ,CPAM) ........................................................................................................... 21. 表 2-3-1. 讓人在視覺上會產生舒適感的室內設計構成要素 .............. 29. 表 2-3-3. 國內研究室內設計之視覺偏好相關文獻............................... 32. 表 3-4-1. 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量表的語意差異分析........................... 46. 表 3-6-1. 可信度高低與 Cronbach’s a 係數 ........................................... 50. 表 3-6-2. 相關係數的強度大小與意義 ................................................... 52. 表 3-6-3. 本研究之問卷統計分析架構 ................................................... 53. 表 4-2-1. 刪題後之視覺偏好 26 題 KMO 與 Bartlett 檢定 ................... 64. 表 4-3-1. 視覺偏好各因素之圖片與其屬性、視覺特徵與因素命名 .. 67. 表 4-4-1. 「細緻高雅」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分析............................. 73. 表 4-4-2. 「溫馨和諧」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分析............................. 74. 表 4-4-3. 「神祕詭譎」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分析............................. 75. 表 4-4-4. 「熱鬧繽紛」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分析............................. 76. 表 4-4-5. 「科幻未來」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分析............................. 77. 表 4-4-6. 「靜謐自然」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分析............................. 78. 表 4-4-7. 「都會混搭」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分析............................. 79. VII.
(10) 表 4-4-8 表 4-4-9. 描述性統計結果摘要(n=513) ............................................ 82 比較二量表最高、最低分共同因素在創意評量三個子項之評. 價. .................................................................................................... 83. 表 4-5-1. 性別之 t 檢定達顯著結果之摘要 ........................................... 84. 表 4-5-2. 年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達顯著結果之摘要....................... 85. 表 4-5-3. 年齡對新奇「細緻高雅」Scheffe 事後比較 ......................... 86. 表 4-5-4. 年齡對舒適「細緻高雅」Scheffe 事後比較 ......................... 86. 表 4-5-5. 年齡對美感「細緻高雅」Scheffe 事後比較 ......................... 87. 表 4-5-6. 年齡對視覺偏好「細緻高雅」Scheffe 事後比較 ................. 87. 表 4-5-7. 年齡對視覺偏好「神祕詭譎」Scheffe 事後比較 ................. 88. 表 4-5-8. 年齡對視覺偏好「靜謐自然」Scheffe 事後比較 ................. 88. 表 4-5-9. 教育背景之 t 檢定達顯著結果之摘要 ................................... 89. 表 4-5-10. 職業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達顯著結果之摘要....................... 91. 表 4-5-11. 職業對新奇「細緻高雅」Scheffe 事後比較 ......................... 93. 表 4-5-12. 職業對新奇「溫馨和諧」Scheffe 事後比較 ......................... 94. 表 4-5-13. 職業對新奇「神祕詭譎」Scheffe 事後比較 ......................... 94. 表 4-5-14. 職業對新奇「科幻未來」Scheffe 事後比較 ......................... 95. 表 4-5-15. 職業對新奇「靜謐自然」Scheffe 事後比較 ......................... 95. 表 4-5-16. 職業對新奇「都會混搭」Scheffe 事後比較 ......................... 96. 表 4-5-17. 職業對舒適「細緻高雅」Scheffe 事後比較 ......................... 97. 表 4-5-18. 職業對舒適「溫馨和諧」Scheffe 事後比較 ......................... 97. VIII.
(11) 表 4-5-19. 職業對舒適「都會混搭」Scheffe 事後比較 ......................... 98. 表 4-5-20. 職業對美感「細緻高雅」Scheffe 事後比較 ......................... 99. 表 4-5-21. 職業對美感「溫馨和諧」Scheffe 事後比較 ......................... 99. 表 4-5-22. 職業對美感「神祕詭譎」Scheffe 事後比較 ....................... 100. 表 4-5-23. 職業對美感「都會混搭」Scheffe 事後比較 ....................... 100. 表 4-5-24. 職業對視覺偏好「細緻高雅」Scheffe 事後比較 ............... 101. 表 4-5-25. 職業對視覺偏好「溫馨和諧」Scheffe 事後比較 ............... 102. 表 4-5-26. 職業對視覺偏好「神祕詭譎」Scheffe 事後比較 ............... 102. 表 4-5-27. 職業對視覺偏好「都會混搭」Scheffe 事後比較 ............... 103. 表 4-5-28. 問卷發放之 t 檢定達顯著結果之摘要.................................. 104. 表 4-5-29. 個人屬性、問卷發放方式與創意評量、視覺偏好達顯著差異. 之摘要. .................................................................................................. 106. 表 4-5-30. 性別對舒適程度評價較高之因素與圖片............................. 108. 表 4-5-31. 年齡對視覺偏好程度評價較高之因素與圖片..................... 109. 表 4-5-32. 教育背景對視覺偏好評價較高之因素與圖片..................... 111. 表 4-5-33. 學生族群對創意評量評價較高之因素與圖片..................... 112. 表 4-5-34. 職業對視覺偏好評價較高之因素與圖片............................. 114. 表 4-6-1. 新奇與視覺偏好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結果..................... 116. 表 4-6-2. 舒適與視覺偏好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結果..................... 117. 表 4-6-3. 美感與視覺偏好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結果..................... 118. 表 4-6-4. 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結果 ............ 119. IX.
(12) 表 4-6-5. 創意評量三個子項與視覺偏好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結果119. 表 4-7-1. 視覺偏好之逐步迴歸分析結果摘要 1.................................. 121. 表 4-7-2. 視覺偏好之逐步迴歸分析結果摘要 2.................................. 124. X.
(13) 圖目錄 圖 1-3-1. 本研究流程圖 ............................................................................... 4. 圖 2-1-1. 精品旅館與全美旅館收益比較圖 ............................................. 10. 圖 2-1-2. Morgan’s Hotel 大廳 .................................................................. 11. 圖 2-1-3. Morgan’s Hotel 客房設計 .......................................................... 11. 圖 2-1-4. Morgan’s Hotel 盥洗空間 .......................................................... 11. 圖 2-1-5. 國聯飯店室內設計 ..................................................................... 12. 圖 2-1-6. 旅館滿足旅客需求的層級圖(Generics of need assessment)14. 圖 2-3-1. 美感反應的組成條件 ................................................................. 27. 圖 2-3-2. Hotel Puerta America 客房 ......................................................... 30. 圖 2-3-3. W Hotel 客房 ............................................................................. 30. 圖 2-4-1. 視覺偏好歷程示意圖 ................................................................. 35. 圖 2-4-2. 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創意評量架構圖..................................... 37. 圖 3-3-1. 研究架構圖 ................................................................................. 40. 圖 3-4-1. 本研究測量圖片篩選過程示意圖 ............................................. 45. 圖 3-6-1. 德懷術實施流程圖 ..................................................................... 56. 圖 4-1-1. 性別分布圖 ................................................................................. 60. 圖 4-1-2. 年齡分布圖 ................................................................................. 60. 圖 4-1-3. 教育背景分布圖 ......................................................................... 61. 圖 4-1-4. 職業分布圖 ................................................................................. 61. 圖 4-1-5. 問卷發放方式分布圖 ................................................................. 62. XI.
(14) 圖 4-4-1. 「細緻高雅」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折線圖......................... 74. 圖 4-4-2. 「溫馨和諧」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折線圖......................... 75. 圖 4-4-3. 「神祕詭譎」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折線圖......................... 76. 圖 4-4-4. 「熱鬧繽紛」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折線圖......................... 77. 圖 4-4-5. 「科幻未來」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折線圖......................... 78. 圖 4-4-6. 「靜謐自然」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折線圖......................... 79. 圖 4-4-7. 「都會混搭」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折線圖......................... 80. 圖 4-4-8. 創意評量平均數最高之圖 3、圖 32、圖 14.......................... 80. 圖 4-4-9. 創意評量平均數最低之圖 50、圖 40、圖 19........................ 81. 圖 4-4-10. 視覺偏好平均數最高之圖 5、圖 49、圖 57.......................... 81. 圖 4-4-11. 視覺偏好平均數最低之圖 16、圖 50、圖 40........................ 81. XII.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章針對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以創意與視覺偏好說明對精品旅館客 房設計之重要性,並簡要敘述本章研究目的、研究課題、研究範圍與研究 限制以及研究流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創意」有助於增加新知識、追求新發展、解決問題、提升生活水準, 是促進社會進步的極重要關鍵。在過去知識經濟時代,以知識應用為發展 動力。隨著知識的不斷創新以及文化累積,人類的經濟文明已從「知識經 濟」 (knowledge-based economy)邁向「創意經濟」(creative economy) (駱志維,2009:1) 。在創意經濟時代,社會大眾皆能將源自個人有形、 無形創作與智慧的創意、藝術和設計,轉化成高附加價值之資產。旅館企 業家希望藉由室內設計,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突顯物業造成差異化。隨著 社會大眾的生活水準提升,社會大眾對於旅館客房設計的要求,不僅注重 機能層面,更希望能達高度差異性、個性化,突顯客房設計如何運用「創 意」獲取消費者目光為重要課題,故注重個人化產品講求創意客房設計的 精品旅館便出現於旅館市場,入住精品旅館成為新的住宿選擇。然而,國 外精品旅館(boutique hotel)創辦者 Ian Schrager 認為講究室內設計的精 品旅館,往往因設計過度而忽略其實用性,導致迅速被市場所淘汰(包益 民及胡至宜,2006),顯現社會大眾與室內設計師對精品旅館客房設計的 創意評價有其差異,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瞭解何謂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適度 的創意。本研究認為首先必須瞭解何謂「創意」?具有創意的精品旅館客. 1.
(16) 房設計,其室內構成元素有哪些明顯的視覺特徵能吸引眾人目光? 由於創意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吾人可由創意的相關理論瞭解何謂創意, 自 1950 年 Gifford 呼籲學界應重視創造力,被普遍認為是開啟近代創造力 研究的先驅(Amabile,1996)後,創造力成為許多相關領域的重要研究, 大多數內容集中於創造力教學、創意的人格和行為、環境屬性與創造力歷 程,較少以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作為研究對象。如同創造力議題,至今評量 創造力的工具主要以評斷個人的創造力為主,較少強調以精品旅館客房設 計為主的創造力評量。近年來,社會大眾透過電腦網路、廣告文宣,經由 視覺觀賞精品旅館之客房圖片,瞭解客房環境作為住宿考量,因此透過圖 片解讀精品旅館客房設計,應具備何種視覺特徵,才能被社會大眾認為有 「創意」並且具有價值性,這些特徵是否能獲取社會大眾之視覺偏好?如 何解讀室內設計師與社會大眾對創意與視覺偏好之差異性?國內外較缺 乏探討與實證性研究。 由於創意是一種較難捉摸的心理想法,在現實生活中,對於精品旅館 客房設計而言,社會大眾大多以自身的經驗詮釋創意;然而,室內設計師 與一般社會大眾所對創意的室內設計看法是否一致?根據研究更顯示設 計師與一般大眾對於環境偏好有顯著不同,並且常誤判一般大眾的偏好 (e.g.,Hershberger,1969;Groat,1982;Devlin & Nasar, 1989;Nasar,1988; Duffy,1986;Gifford, 2000) 。顯示,瞭解不同專業背景對創意與視覺偏好 的看法與差異性之研究,有其必要性與重要性。本研究藉由瞭解不同職業 背景對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差異情形,避免發生設計者「喜歡」但社會大 眾卻「不喜歡」的狀況。. 2.
(17) 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背景歸納出研究動機如下列幾點: 一、 現今「創意經濟」已成為設計市場主流,顯示創意之重要性。 二、 透過圖片解讀精品旅館客房設計應具備何種視覺特徵才會被偏愛 有其價值性。 三、 精品旅館客房設計缺少攸關創意之實證性研究。 四、 瞭解何謂精品旅館客房設計,其適度的創意有其必要性。 五、 室內設計師與一般社會大眾對於精品旅館客房設計,在創意與視 覺偏好之看法上有何差異,因此瞭解不同專業背景對創意與視覺 偏好的看法與差異性之研究,有其必要性與重要性。.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室內設計師與社會大眾對精品旅館客房設計的創 意評量與視覺偏好評量,並瞭解不同屬性的受測者對於精品旅館客房設計 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的差異。希望藉由這次研究,瞭解社會大眾對精品 旅館客房設計之創意與視覺偏好情形,以提供日後旅館業與設計領域之研 究。本研究研究目的包含下列幾點: 一、 解析精品旅館客房設計圖片中會讓人產生視覺偏好的視覺特徵。 二、 檢驗不同個人屬性對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之差 異性。 三、 探討精品旅館客房設計的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之關係。 四、 探討個人屬性與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創意評量對視覺偏好的解釋 力。 五、 本研究結果,將作為今後從事精品旅館之經營與規劃設計之參考。. 3.
(18)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的研究流程為:根據文獻探討蒐集相關的精品旅館客房實景圖 片問卷研擬與編制施測問卷(網路問卷、紙本問卷)回收問卷整 理問卷調查獲得的資料後進行信度分析資料統計、因素分析與命名、資 料分析與歸納研究結果與後續研究之建議。研究流程圖如圖1-3-1所示。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範圍 文獻探討. 精品旅館. 創意. 視覺偏好. 相關理論. 相關理論. 相關理論. 研究設計 擬定問卷. 擬定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量表. 篩選測量圖片 問卷施測. 網路問卷. 紙本問卷. 資料統計、因素分析與命名、資料分析與歸納. 研究結果. 圖1-3-1 研究流程圖 4.
(1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以精品旅館客房設計為對象,並蒐集其彩色圖片為測量工具; 並以曾受過室內設計訓練者與一般社會大眾作為測量對象,之後以受測者 透過視覺,所感受到的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情形作為分析依據。故在推論 研究結果有以下限制: 一、客房、公共空間設計為精品旅館展現創意的主要特色,然而本研究 主要在探討其客房設計,故公共空間(大廳、餐廳)不在本研究的 探討範圍。 二、由於精品旅館規模小,較難與連鎖飯店競爭,因此發展聯盟透過網 路推銷該旅館客房,在台灣的精品汽車旅館發展聯盟為台灣精品汽 車旅館聯盟;國外的精品旅館業者則發展成為奢華旅遊網站『kiwi collection』、設計旅館聯盟『Design Hotels Inc』故本研究以上述三 體系的訂房網頁,作為主要搜尋客房圖片之工具,因此不宜擴大解 釋其包含全世界精品旅館客房圖片。 三、本研究主要探討室內設計師與一般社會大眾對精品旅館客房設計的 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之差異性,因此旅客類型(商務客、觀光客、 自由行旅客) 、入宿時間長短、入宿目的皆不在本研究的討論範圍。 四、本研究以圖片為測量工具,故在五感測量以視覺為主,聽覺、嗅覺、 觸覺、味覺四種知覺等,並不在本研究的討論範圍。 五、對精品旅館客房設計而言,「空間機能配置」、「物理環境控制」 應該為創意評量的內容,然而本研究主要探討社會大眾藉由觀看圖 片對客房設計所產生的評價,因此「空間機能配置」、「物理環境 控制」皆不在本研究的探討範圍。. 5.
(20) 六、 影響個人對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的因素繁多, 例如:生活型態、文化背景、入住經驗……等,這些個人因素應具 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受限於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性別」、「年齡」、 「職業」、「教育背景」為主要研究變項,以瞭解一般社會大眾與室 內設計師對精品旅館客房設計看法上的差異。 七、 影響視覺偏好的因素繁多,本研究以「新奇」 、 「舒適」 、 「美感」為 主要研究變項探討創意評量與視覺偏好之間的關係。. 第五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將所提及的重要相關名詞做以下概念性與操作行定義: 一、創意:創意在個體心中有不同的見解難以捉摸,但人們可藉由創造 成果評斷其創意程度,而創意程度可由創意評量測量,故本研究依 據 Besemer & O’Quin(1999)創造品分析矩陣(CPAM)與精品旅 館文獻探討研擬出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創意評量由「新奇」 、「舒 適」、「美感」三子項構成。 二、精品旅館:但漢敏、吳優(2007)指出精品旅館(boutique hotel) 也被稱作「設計旅館」 (design hotel)或「生活風格旅館」 (lifestyle hotel) ,特色為以創意和新鮮感取代標準規格化之飯店。焦點著重 於設計感、個性化每一間客房設計具有強烈明顯人為的視覺特徵與 精緻美學。近年來顧景昇(2007:19)指出在台灣中北部汽車旅館 的設計與精品旅館的設計概念相結合,為此本研究將精品汽車旅館 與「設計旅館」(design hotel)、 「生活風格旅館」(lifestyle hotel) 等皆視為精品旅館的類型。. 6.
(21) 三、視覺偏好:視覺偏好為觀賞者觀看物體外觀形態與觀賞者的主觀評 價之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偏好反應,本研究指受測者觀看到精品旅館 客房圖片,其對客房「整體外觀形態」之喜愛程度。 四、個人屬性:本研究以「性別」、 「年齡」、「職業」 、 「教育背景」共四 項,作為個人屬性構面。. 7.
(22) 8.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首先將整理精品旅館相關理論,瞭解精品旅館的定義與類型。其 次說明何謂創意,並探討創造品之相關理論與評量方式解析創意評量之構 成,最後將以室內設計之視覺偏好相關理論,分析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視 覺形態構成特色為主要探討方向,並於末節整理這些既往的相關理論與文 獻內容,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精品旅館相關理論. 在旅館市場中,吳美蘭譯(2008:229)認為室內設計能增加旅館業 之獲利性,旅館企業家希望藉由室內設計,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突顯物業, 造成差異化。1990 年代後期,歐美地區精品旅館出現在旅館市場,以創意 吸引眾人目光,本節將瞭解其特色。 壹、西方精品旅館的發展 旅館事業成長源自人們旅遊之需求,早在羅馬時期旅店、客棧會提供 商人棲身處(黃啟揚,2002:2)。中世紀初貿易不發達,因而少有旅遊, 如果要旅行、 野外露營或寄宿貴族城堡,而教堂和寺廟也以低廉價格向 旅人提供膳宿服務,這時僅是基本的餐宿滿足而已(郭純純,2004: 12)。 美國的旅館業在 19 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已有大幅度的設備改進,旅館數 量逐漸成長,許多高級豪華的旅館被建造出來,同時也有提供給一般商務 客臨時住宿的小型商務旅館,由於商務客增加,商業旅館之父-Elsworth M. Statler,成立連鎖旅館,後來則有希爾頓(Hilton)、喜來登(Sheraton) 相繼成立(黃啟揚,2002:6)。1960 年起,美國經濟繁榮,國內外旅遊. 9.
(24) 興盛,旅館業為國際擴張與經營管理方便,興起制式化的概念,其一致性、 持續性、服務品質及設施都相同,為當時的旅客帶來品質保證(吳美蘭, 2008)。正當連鎖旅館發展高峰之際,精品旅館(boutique hotel)為對抗 50、60、70 年代在全球各地蔓延的 大型標準化連鎖國際飯店而崛起,這 類型的旅館也被稱作「設計旅館」 (design hotel)或「生活風格旅館」 (lifestyle hotel) 。精品旅館以創意和 新鮮感取代可預測的穩定風格,焦點 著重於設計感、有型、性格與個別化 的服務。規模通常小而親密(客房 圖 2-1-1 精品旅館與全美旅館收益比較圖. 數從三間到一百間不等) ,空間氣. 資料來源:Robert Mandelbaum(2007). 氛較隨意、不拘束,吸引 30 至 50 歲的商務旅客。精品旅館改變了很多飯店旅客對飯店的期望,也啟發飯店 業者和設計師,讓創意和想像力產生令人振奮的爆炸性發展(但漢敏及吳 優譯,2007:98 ) 。精品旅館需要與國際連鎖旅館競爭,因而發展聯盟如 『Design Hotels Inc』體系,近年來奢華旅遊風氣盛行,奢華旅遊網站『kiwi collection』也與不少精品旅館結盟,兩大集團提供網路訂房,讓旅客在旅 遊時又多項訂房的選擇。自 20 世紀末,精品旅館成為旅客入住旅館的新 選擇,根據圖 2-1-1 顯示,具獨特風格的精品旅館在 2000-2006 年間每個 房間之收益高於全美旅館。突顯,相較於內容規格一致的連鎖飯店,精品 旅館客房以設計感、個性化的創意設計吸引旅客入住。 包益民及胡至宜(2006)認為全球第一家精品旅館為 1984 年 Ian Schrager 邀請法籍設計師 Andree Putman 在紐約設計的摩根斯酒店 (Morgan’s Hotel) ,這家旅館顛覆一般人對飯店的期望與印象,其個性獨 10.
(25) 特的室內設計,更體貼個人化的服務,如家外之家,摩根斯酒店(Morgan’s Hotel)室內設計使用灰、白、黑色,組成棋盤圖案,走廊、電梯隨處可 見,反射在浴室牆壁的鏡子,配上大廳的 3D 立體圖案地毯(圖 2-1-2), 延伸色彩,另外,設計師也稍微加了點明亮、溫暖的色彩,讓客房空間(圖 2-1-3)與衛浴空間(圖 2-1-4)形成對比(楊瑪利及黃漢華,2010:40)。 自此,入住精品旅館,逐漸成為時尚,風迷世界各地的住宿潮流。. 圖 2-1-2 Morgan’s Hotel 大廳 資料來源:Ppaper,第 30 期:36。. 圖 2-1-3 Morgan’s Hotel 客房設計 資料來源: http://news-e.hoosta.com/. 圖 2-1-4 Morgan’s Hotel 盥洗空間 資料來源: 遠見雜誌,創意特刊:40。. 貳、台灣精品旅館的發展 1960 年起台灣社會經濟穩定發展,台灣的旅館市場已經入「觀光時 代」 ,一般觀光旅館消費以國外商務客、觀光客居多,1973 年希爾頓國際 連鎖飯店集團於台北開設希爾頓飯店,台灣開始進入「國際旅館時期」, 此時期後半段國際高級旅館的國內旅客成長 50%,此後,隨著經濟發展與 11.
(26) 國內自 2001 年開始實施周休二日,國人有較多的時間安排休假及旅遊的 行程(姚德雄,1997)。旅館市 場推出許多渡假概念的商品,而 在都會的商務旅館標準設備已無 法滿足國內外商務客需求,因此, 20 世紀末國際間推崇設計感與創 意的精品旅館的概念便引入台灣, 2001 年位於台北的國聯飯店成為 台灣第一家成為「設計旅館集團」 (Design Hotels Inc)會員的精品 旅館,國聯飯店是國內第一家以. 圖 2-1-5 國聯飯店室內設計. 極簡(Minimalism)為主要設計. 資料來源:國聯飯店官網. 架構的時尚商務飯店,捨去華麗 誇張的廊柱與水晶吊飾,以柔和光線及自然建材搭配,將飯店內的氛圍呈 現出內斂簡約的舒適感;利用空間、顏色、線條和幾何圖形等室內設計元 素,為國聯飯店塑造了現代的設計風格(圖 2-1-5)。至 2011 年,台灣出 現越來越多精品旅館,如丹迪旅店、喜瑞飯店、八方美學……等,其中丹 迪旅店、喜瑞飯店所屬集團「台北旅店集團」以精品旅館的精神改造平價 旅館,吸引不少年輕自助旅行的背包客和商務客入住(張秀曼及丁瑞愉, 2009:90) 。此外,顧景昇(2007:19)指出在台灣中北部汽車旅館的設 計與精品旅館的設計概念相結合,已擺脫傳統簡單便宜的印象,朝精緻與 休閒的設計,吸引不同需求的旅客。綜合國內外對精品旅館的定義,本研 究將「設計旅館」 (design hotel) 、 「生活風格旅館」 (lifestyle hotel)以及精 品汽車旅旅館視為精品旅館。這些旅館具有何種能吸引社會大眾注目的室 內設計特徵?根據表 2-1-1 指出精品旅館獨特的室內設計為具強烈明顯人 12.
(27) 為的視覺特徵與精緻美學,顛覆旅客對標準規格化旅館的印象,讓旅客充 滿驚奇。 表 2-1-1 國內專家對精品旅館的定義 專家 定義 姚德雄 小旅館創造新風格,在空間與設施條件上受到先天的限制下, (2004) 以設計師的感性包裝手法,突顯視覺與顛覆傳統的強烈風格, 增加賣相,達到小而美的目的。 葉怡蘭 (2006). 具時尚與現代感的強烈視覺設計,前衛詭譎的空間氛圍,打破 既往跨國連鎖式商務旅館與傳統頂級旅館之樣式,開創展新的 旅館形式。. 顧景昇 (2007). 強調室內空間設計,流行生活品位為主要設計走向,並以精緻 甚至結合摩登前衛取勝,以對比一般五星級飯店的華麗鋪排。 館內家具多以炫麗的對比色彩為主要裝飾色系,讓旅客體會到 最時尚的空間潮流。 整體環境和建築設計異於一般飯店的傳統調性,表現出獨有的 風格色彩以及具有傳達當地特色、文化、歷史、時尚,並且從 建築本身、環境、室內設計規劃、家具擺設,每一方寸都有著 旅館專屬的主題與創意。 設計旅店必須要做到住宅空間的實用機能,又必須要做到商業 空間的美學機能,不但要滿足一個人的基本生活條件,更要營 造獨特的視覺或氛圍吸引旅客的注意,強調人文、藝術、科技 融合,可以讓所謂的休憩空間更人性、舒適。. 凌敬堯 (2008). 房元凱 (2009).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参、精品旅館客房設計相關理論 旅館硬體設施包含住宿設施、餐飲設施、公共設施……等,精品旅館 有小而精緻的特質,因此從大廳到客房,室內設計師以與眾不同的方式搭 配室內設計元素,呈現創意的客房設計,帶給旅客不同新奇感,而住宿設 施是旅館產業最主要的基本設施,提供旅客住宿服務為最重要功能,精品 旅館的客房有著多樣且個性化的人造室內設計環境,然而國外精品旅館 (boutique hotel)創辦者Ian Schrager提出講究室內設計的精品旅館,往往. 13.
(28) 因設計過度而忽略實用性,迅速被市場淘汰(包益民及胡至宜,2006), 因此有必要瞭解何謂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適度的創意。首先,吾人先要瞭 解旅客對精品旅館客房之需求,根據圖2-1-6顯示,旅客入住旅館首要滿 足其基本睡眠、休憩的需求,其次為設計與服務,最高層次以獨特創意、 美學為旅客創造讓他認同的心靈需求。姚德雄(2004)認為精品旅館 (boutique hotel)從建築構造、空間規劃開始,到最後家具設備的規劃及 安排上更具彈性及變化,處處展露出不同的空間品味及獨到之處,讓旅館 空間呈現出另一種極致之美。顯示精品旅館重視美感訴求,強調室內設計 本身是旅館的特色,更運用美感吸引住宿者的目光。. 五星級飯店、精品旅館 值得、. (設計旅館、生活型態旅館). 認同的、 心曠神怡 提升的需求: 服務,設計 基本的 需求: 睡眠、盥洗. 圖 2-1-6 旅館滿足旅客需求的層級圖(Generics of need assessment) 資料來源: 謝志烽(2009:16),本研究翻譯(2011) 精品旅館的客源方面,精品汽車旅館客源大多以情人為主並以「休息」 為目的,然而精品旅館客源是以「住宿」為主要目的。旅客入住精品汽車 旅館與精品旅館的目的雖不盡相同,但江蕙嬑(2010:48-49)指出精品 旅館之商務旅客中有一部份,為自行在網路上訂房,若以自由行的客戶為 主,這些客戶特徵為網路重度使用者,此論述與蔡妙卿(2009:29)指出 汽車旅館的消費者多為上網率高、或以網路尋找汽車旅館位置之年輕族群 居多,兩個研究皆顯示社會大眾會以網路搜尋精品旅館,藉由觀看精品旅. 14.
(29) 館客房圖片瞭解客房環境。徐銀樹指出網路訂房在國內訂房率約佔三成之 內,消費者以年輕族群居多(蔡亞樺,2008)。說明社會大眾可以透過網 路觀看國內外旅館精品客房圖片,而這些有創意的客房圖片具有哪些明顯 人為的視覺特徵能吸引眾人目光? 綜合上述論述,能初步瞭解具有創意的精品旅館客房設計,除讓人有 舒適的基本評價,也要讓人有驚奇與美的評價,而創意雖為抽象的概念, 因此有必要將創意具體化,解析學者們認為有創意的室內設計作品,應包 含哪些要素,進而瞭解精品旅館客房設計的創意層次。. 第二節 創意相關理論. 壹、創意的定義 創意(creative)一詞具有「物品的價值著重於創造而不是模仿」 (having the quality of something created rather than imitated),具有「無中生有」或 「首創」的性質,以及「能表現出有能力做出新的事物,或想出新思路的 能力」(網路版韋氏大字典,2011)。此外,有學者認為創意是一種創作 作品的能力,而這作品則必須是全新的,且同時能適合它本身所存在的情 境(Amabile,1996;蔣國英譯,2007)。學者王其敏(2005:24)則認 為創意是一種新的想法與理念,而創造力則是一種新穎且具有價值的解決 事務的能力。因此,自人的觀點而言,吾人能以創造力(creativity)形容 人創造的能力,人們會以創意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或一件作品如:你的想法 頗有創意,這個作品很有創意。由於人類的創造力無法由觀察判斷個體是 否有創造力,需以創造成果評斷其創意程度,故本研究認為,創造力與創 意是相同的概念,皆有新、首創的意思,只是描述對象不同,因此本研究 以創造力為基礎,以瞭解創造品、創意評量等議題。 15.
(30) 貳、創造力相關理論 Guiford在1950年呼籲學界應重視創造力以來,各領域學者試圖提出一 套理論解釋創造力,而創造力具多元且龐雜的特質,早期Taylor & Borron (1963)綜合各派學者觀點,歸納出四種體系,亦即下列「4P」:「個人 特質」(Person) ,探討創造力高者應具備的人格特質; 「產品」(Product), 注重於界定創造性產品的標準;「歷程」(Process),注重在分析產生創 意的過程與階段;「壓力/環境」(Press),探討壓力或環境對創造力發 展的影響。但近年來,大多數學者認為創造力是個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產 物(Amabile,1996;Csikszentmihalyi,1999;Sternberg & Lubart,1999;葉玉 珠,2000)。故創造力的定義也逐漸由單一向度發展成多元向度、從簡單 的概念定義逐漸發展為複雜的理論概念。學者毛連塭等(2000)則提出創 造力有關的理論大致上分為九類: 一、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動力論 佛洛伊德(Freud)代表的精神分析學派強調創造力是起源於人類潛意 識(unconscious)的釋放作用。其認為人類皆有內心潛在的慾望,滿足這些 慾望的動力便成為創造的驅力,當「潛意識」進入意識層後,才會產生創 造力,「潛意識」是創造力的源頭。 二、完形心理學派的完形創造理論 此學派認為創造性的問題解決就是將問題情境重新組織、將舊經驗重 組或修改,是一個重要創造思考過程,可以讓我們從已知推測未知,或當 新情境與舊情境的因素接近或情境相似時,可以導致頓悟的產生。 三、連結論 新觀念的產生是依據三項原則:1.經驗原則,認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 認知或感覺經驗。2.關係原則:當一個人面臨或接觸兩方面的事物,嘗試 關係連結。3.相關原則:當個體被賦予一件事物時,依循過去經驗生產新的. 16.
(31) 相關聯事物。另外,有學者認為創造力受個人經驗影響,其經驗越豐富便 可能產生具有創造性或實用性的解決方法,對相同的事物,可能因個體認 知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創造品。 四、知覺—概念論 此理論將創造視為一種重要的心理活動,與知覺有相當程度的關係, 人類以五感中的視覺與聽覺來察覺事物之間的關係,這些知覺變成創造行 為的一部分,人類若能知覺事物原理,便能察覺其中特定事物間的關係, 便可創造出新的概念。 五、人文心理學派的理論 此學派特別重視創造性的人格特質,認為創造動機在活動中非常重要, 如果一個有創造潛能,但卻沒有創造意願,那麼他的創造力也無從表現。 六、認知發展理論 此學派以認知心理學為代表,強調創造力是種認知、理性作用。創造 力更是隨著智能的發展與成熟、訓練創造思考與創造態度養成而逐漸發展 出來。 七、心理計量論 以吉爾福特智力結構模式為代表,該模式指出人類思考可以由思考內 容、運作與結果探討,並且能有測驗結果看出其表現,與擴散思考有關的 能力可歸納為四類: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以及精進力。 八、互動論 此派學者主張創造的活動不只受到環境影響,而是與個人因素、情境 因素和社會環境互動的結果。此派理論提出互動模式包括前因事件(個人 經驗背景之特性)、個人的認知因素(擴散性產出能力、認知風格、其他 認知因素)、人格特質(喜歡創新、具創造力)、情境與社會因素等。. 17.
(32) 九、綜合論 綜合理論認為創造力的理論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以Clark(1983) 提出「創造力環」為代表,其認為創造力涵蓋四項因素:思考、情意、感 覺、直覺,四功能的統合作用。 創造力是門多元複雜的學門,綜合上述學者觀點延續創造力四P「個 人特質」(Person),「產品」(Product),「歷程」(Process),「壓 力/環境」(Press)加深部分理論,有關創造力的理論尚有更多觀點待更 多研究者發現,這些理論基礎也有助瞭解局部創造力的概念。由於本論文 研究的變項為精品旅館客房設計,室內設計師即創造者,精品旅館客房設 計為創造成果,因此應以創造品評量為基礎,探究精品旅館客房設計的創 意。 參、產品的創造力評量 創造力評量方法,根據Hocevar& Bachelor(1989)將數百種以心理計 量法評量創造力的工具分成八大類:1.擴散思考測驗、2.人格測驗或量表、 3.態度與興趣量表、4.教師、同儕或上司的評定、5.傳記問卷、6.傑出人士 的特質、7.自陳式創造活動或成就、8.產品批判等(詳見表2-2-1)。 表2-2-1創造力評量方法與創意4P 4P. 人格特質. 歷程. 產品. 環境. 測量工具類型 擴散思考測驗. ●. 態度與興趣量表. ●. 人格量表. ●. 教師、同儕或上司的評定. ●. 傳記式量表. ●. 傑出人士研究. ●. ● ● ●. ●. 自陳式創造活動或成就. ●. 產品批判. ●. 資料來源:參考陳玫伶(2007:8). 18. ●.
(33) 在八大類測量創意的工具中,以個人為主的創造力評量就佔了七大 類,評量的方法也較齊全,反觀產品的評量僅「產品批判」一類,雖產 品的創造力評量尚有「教師、同儕或上司的評定」、「傑出人士的特質」、 「自陳式創造活動或成就」等四項,但傑出人士研究是以個人成就為研 究目標,評量範圍包括人格特質、歷程、產品與環境,範圍較廣大。自 陳式創造活動或成就較容易產生事後詮釋的情形,客觀性較差,因此, 一般設計競賽活動多教師、同儕或上司的評定與單論產品外觀評判較為 常見(陳玫玲,2007:8)。綜合上述論述,創造力評量工具集中於個人 的創造力,較少產品的創造力評量。而人類創造活動的成果被稱為創造 品或是產品,產品具何種特徵可以被評斷為有創造力?依據表 2-2-2 國內 外攸關創造品評量之研究,顯示多數學者認為具創造力的產品除具有新 奇與特殊的特質外,仍應具使用者能接受與適應的特質,意即功能要實 用,此外也要具精緻性與吸引力,但產品的創造力評量方法大多以工業 設計產品與藝術品為主,突顯較欠缺著重於室內設計為主的創意評量, 更缺乏以精品旅館客房設計為主題之創意評量。. 19.
(34) 表 2-2-2 產品或作品創造力量表之比較表 評量創造力 的方法. 研究者. 產品或作品創造力量表內容比較. 創意產品語 意評量. Besemer & O’Quin (1999). 創造品分析矩陣(Creative Product Analysis Matrix ,CPAM)—新奇向度(啟發性、原創性、驚奇)、 問題解決向度(邏輯性、實用性、價值性)、精進及 統合向度(吸引力、複雜性、雅致性、易瞭解、系統、 巧妙)。. 駱志維. 針對室內環境設計作品評量改編創造品分析向矩陣. (2009). (Creative Product Analysis Matrix,CPAM),解析出 新奇向度(新穎性)、問題解決度(實用性、價值性)、 精進及統合向度(吸引力、雅緻性、巧妙)六項創意 評量因素。. Amabile (1996). 由該領域專家來評量相作品的創造力,並將量表分成 創造力(創造力、材料的新奇運用、形狀變異性……等 七項)、技術優點(技術優點、簡潔明快性、表達性…… 等七項)、以及美感吸引力(美感吸引力、喜好、具 展示價值)三大群組。. Amabile (1996). 使用受測者自己主觀的創造力定義,依照創意的層次 (非常具有創意、有創意、無法決定、相當沒有創意、 非常沒有創意)評定產品或作品。. 莊修田 (2007). 以合意評量技術測量,即使用受測者自己主觀的創造 力定義,作為評量創意因素之工具。. 以內容、型式 毛連塭 及功能評量 (2000). 參考吉爾福特的意見,認為創造品可以細分為實務、 模式、圖片……等10項,可由內容、形式和功能等三 方面變化來運作8種組合。說明如下: (1)內容方面—元素或材質的變化。. 專家共識法 (Consesual Assesement Technique, CAT) 合意評量技 術. (2)形式方面—形狀、外觀或樣式上的變化。 (3)功能方面—改變產品的用途上的變化,或增強原產 品功能。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比較表2-2-2本研究發現,大部分的評量項目主要涵蓋產品的外觀形 式、功能,而創意產品語意評量、專家共識法、 「內容、形式及功能評量」 這些評量方法之使用者為領域專家學者,但創意產品語意評量項目較不複 20.
(35) 雜,專家測試時能快速進入狀況,被認為是較簡易的評量工具,而合意評 量技術之使用者為一般大眾,由受測者自行定義「創意」,即以其心中已 有的定見為評量的基準,他認為有創意就是有創意。由於本研究將探討何 謂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適度的創意,若以合意評量為研究工具,社會大眾 對創意的評價可能僅集中於新奇、有趣等心理評價,無法深入瞭解適度的 創意由哪些心理評價構成,反之以較簡易的語意評量為測量方法,便能以 不同度瞭解社會大眾對於創意的評價,故本研究以Besemer & O’Quin (1999)創造品分析矩陣(Creative Product Analysis Matrix,CPAM)為 基礎探討精品旅館客房設計之創意構成,該量表內容說明如表2-2-3所 示。 表2-2-3 創造產品分析矩陣(Creative Product Analysis Matrix ,CPAM) 3向度 新奇(novelty). 12指標 (1)啟發性:可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產生。 (2)原創性:獨特與眾不同的產品。 (3)驚奇:覺得特別而驚訝。. 問題解決 (resolution). (4)邏輯性:依循既有的、一般人瞭解的規則。 (5)實用性:產品有明顯而實際的用途。 (6)價值性:可滿足使用者生理、心理、社會或經濟上的需 求。. 精進與統合 (elaboration and synthesis). (7)吸引力:產品能吸引人注意。 (8)複雜性:產品包括多種元素。 (9)雅緻性:以細緻精簡的方法呈現產品。雅致意同精 美、精巧(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1994) (10)易瞭解:以常人能接受的方式呈現。 (11)系統:有完整的體系。 (12)巧妙:指靈巧美妙,意同美妙、奇妙(陳鐵君, 2008). 資料來源: 毛連塭(2000:293-294),本研究整理. 新奇(novelty)是指新鮮而奇特的事物(陳鐵君,2008)與指標其原 創性、驚奇皆含獨特之意。設計把不完整的造型或不同的事物加以聯結統 合,為一種創造力(王其敏,2005:24),對於設計成果,人們能藉由視 21.
(36) 覺,判斷產品外觀其是否獨特,故視覺設計為構成產品外觀是否獨特的重 要特徵。問題解決(resolution)向度,其指標邏輯性、實用性、價值性為 針對產品是否符合人們的使用需求的指標。判斷一般產品是否能「解決問 題」較簡易,例如杯子的功能是用來裝水喝,拿來裝水卻漏水,此杯子無 法滿足人喝水的需求,無法實際使用且這杯子與人們平時的使用規則並不 一致,我們便可描述這個杯子無法解決問題並不實用,因此產品是因應需 求而生,有需求才能判定該產品是否實用,意即實用性應建立於價值性與 邏輯性。至於精進與統合(elaboration and synthesis)向度,Besemer& O’Quin(1999)認為被視為創造品的事物,應具新穎獨特的特徵且人們不 會將粗糙不吸引人的東西視為有創造性,故應包含整體精緻、協調的表現。 因此,其指標為雅致性、系統、巧妙,而這些形容詞能形容美的事物。在 視覺創意因素的篩選中,作品本身的美感為藝術創造力的條件之一,詹鎔 瑄(2002:21)認為創造力能使作品同時讓設計者與觀察者感受到一種美 感;林逢棋譯(2008:206)則認為將原創性和創造力視為具有藝術價值, 乃屬於美學理論的一部分;莊修田(2007:132)也提出設計作品的內容 與形式不僅強調其新奇、獨特、與眾不同的特質,這些特質必須還要讓人 產生美感,此一作品才會受喜愛;Amabile(1996)也將美感吸引力作為 創意評量的項目之一。綜合上述論述,研究者認為具有創意的作品不僅要 有新奇感,更要合乎人們的使用需求與美感,才能讓社會大眾接受其「創 意」。 精品旅館客房設計隸屬於公共建築室內設計,也為室內設計的一環 (建築設計資料集編委會,1999:154) ,因此具有何種視覺特徵會被人認 為是有創意並且具有視覺吸引力的精品旅館客房設計?受過室內設計教育 訓練者與社會大眾對精品旅館客房設計的創意是否有差異?國內外缺乏攸 關這部分的實證研究,故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 22.
(37) 第三節 視覺偏好相關文獻. Nasar(1997)描述人類對於外在環境的刺激,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反 應(emotional reaction);並根據情感反應,產生不同的感動評價(affective appraisal),因而產生趨近或驅避的行為。偏好的態度常反應在行為選擇 上,故對人造環境的偏好是指個人或團體對一個地方樣貌喜歡或不喜歡之 程度,這種特別喜歡即「環境偏好」(environmental preference),而人 們對於環境的知覺雖然包括了五感,但人們大部分藉由視覺接收外在刺激, 因而以視覺形成的喜好,我們稱之為「視覺偏好」(visual preference)。 壹、環境偏好與視覺偏好 環境偏好是經由環境屬性(environmental attributes)對環境知覺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引發作用,經過個體認之後,產生評價,最 終形成對環境的偏好態度。Brunswik(1956)認為環境提供多樣化的線索, 知覺者必須意識這些線索,才能有效運用這些線索,這些線索指的是環境 屬性,包括:形狀、樣式、風格、色彩、質感、材料、各式設施、家具, 當個體接受到環境屬性的視覺資訊後,會對比過去的經驗,並以此標準來 評量,進而產生環境知覺;若此評價為正面的,便會產生環境偏好。在個 人社會化的過程中,環境偏好與個體心理、經驗有關,因此會隨著所處的 環境與文化的不同而產生差異。Zube(1982)指出文化背景差異越大者, 對於環境偏好的差異也越大;反之,文化背景越相近者,其環境偏好相對 較雷同。 精品旅館客房設計隸屬於公共建築室內設計為室內設計的一環,而室 內設計屬於環境設計的一環,人們透過五感產生對環境的評價,最終才產 生偏好的態度,而主要感知環境形態的知覺,主要來自視覺。人在感官體 驗的過程中產生對環境的認知,包括感知、聯想、理解與思維等心理活動, 23.
(38) 其中,視覺具有最大的感覺範圍,因此視覺最能傳達環境的特質,是人們 認識環境最主要的管道(于正倫,2004:19)。而偏好的形成是源自心裡 對環境的直接反應,包括情緒、過去經驗、甚至進化原理,皆會引發觀賞 者對環境的「喜歡」或「不喜歡」(Kaplan,1987)。故視覺偏好(visual preference)為觀賞者觀看物體整體外觀形態與觀賞者的主觀評價之交互 作用所產生的偏好反應,近年來,社會大眾透過電腦網路、廣告文宣,觀 賞精品旅館客房環境作為個人入宿之考量,故透過圖片解讀吸引人們目光 的精品旅館客房設計具有何種視覺特徵能喚起人們的視覺偏好反應具有 價值性。本研究將初步探討室內設計之視覺構成要素,以接續分析精品旅 館客房設計之視覺構成。 本研究將說明何謂視覺設計,視覺設計(Visual Design)是指人類生 活中,有計畫的訴諸於視覺表現的造型活動與行為,視覺設計的範圍,似 乎包含了一切具目的的視覺造型及視覺要素相關設計;視覺設計內容被歸 類為裝飾的設計(Decoration Design)、視覺傳達的設計(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機能的設計(Functional Design)、環境的設計 (Environmental Design )(夏勳,1979),室內設計領域屬於環境設計 的一環,室內設計是由複雜的視覺元素構成,透過視覺,人們感知室內設 計主要的視覺元素為形態、材料(材質感)、燈光、色彩、室內裝飾元素, 說明如下: (1) 形態:點、線、面和體都是基本的造型元素,室內裝飾空間大多由地 板、牆(四面)、天花板等六個面構成,依採用的色彩、材質感、光 與陰影的不同,其空間的表情更被予以強調(朱政德,2009:58 )。 (2) 材料(材質感):材質感常被常作為描述表面的平滑或粗糙,視覺的 材質感可能是真實,也可能是虛幻的,所有的觸覺質感亦可提供視覺 質感(范振湘等,1996:120),材質感具有豐富與美化室內空間物質. 24.
(39) 內在特性。 (3) 色彩:色彩是最快速反應人感覺之特徵。色彩色調關係決定可否吸引 人注意,使其成為焦點與創造空間。兩種以上的顏色組合稱為配色; 觀看者愉悅地感受到經過配色的物品時稱之為調和;給人不舒服的感 覺時稱為不調和(朱政德,2009:121)。 (4) 光線:范振湘等(1996:126)認為光線賦予空間活力,沒有光線,則 沒有視覺的形狀、顏色與質感。光線使所有的物品皆能被看見,造型 與色彩會因光的改變,產生不同感覺,光同時被視為控制造型之美的 效果(朱政德,2009:124)。 (5) 室內裝飾元素:室內裝飾的要素,如織品(窗簾、地毯...等)與家具、 照明器具等,這些作為空間之美的調和的物品,必須做整體考量(朱 政德,2009:8)。漢寶德(2005:109)則認為家具是一種有感染力 的藝術品,可影響空間的品質,對室內的氣氛有決定性的影響。 室內設計為三度空間作品,透過攝影轉化為平面圖片,社會大眾在觀 看這些室內圖片,會有立體感是由錯視產生,視覺的錯誤是從三次元(立 體)的角度來掌握二次元(平面),此為錯視(optical illusion)主要內容 有明暗、遠近、對比……等錯視。透視圖是遠近錯視,將近處物體以大的 形態與深的色彩描繪,反之遠處的物體則是小的形態與淺的色彩描繪,搭 配場景的裝飾品、光線、材質加以修飾(朱政德,2009:18)因此圖片或 照片中所運用的透視效果,便為一種建構空間的方式。 貳、視覺偏好與美感 漢寶德(2005)認為室內設計常以美學因素針對環境形態或結構,探 討美感經驗,一個優美的室內設計空間所構成的視覺環境應有統一、和諧 與雅緻的感受。而視覺元素構成物品的形式(from),因此瞭解一件物品 美感的意義在其形式是重要的一步(伍珊珊等,2003:75);美感偏好其 25.
(40) 實是建立於美感物品所象徵的價值與觀者本身的價值間的共鳴,人之所會 有偏好是因觀者與作品的某些價值契合(伍珊珊等,2003:189)。王滿堂 (2004)認為知覺(preception)是人們對事物各種屬性和各部份的整合 和解釋,伴隨著整個意識過程。人們經由知覺能夠瞭解外界環境的狀況及 變化,再經五感輸入,我們能將感覺刺激轉化成意識,進而累積持續的知 覺經驗。而審美知覺是對事物形式特徵的整體性把握,就是說他只關注對 象形式特徵及其所暗示的東西,如線條、形狀、色彩……等構成的整體即 完形以及他所給予的東西(楊恩寰,1993:75),故社會大眾觀看一張室 內圖片時並非單以室內設計之形態與色彩、光線、材質、裝飾品進行評論, 而是以作品整體外觀形態進行心理的評論。顯示,社會大眾觀看一件作品 會產生視覺偏好與美有相當的關係,而具有美特質的環境整體外觀形態要 具有哪些條件?下面將說明空間美學與美感反應。 一、空間美學 Nasar(1988)將空間美學定義為實證美學和環境心理學的綜合學科, 也就是以科學方法來解釋環境中物理因素與人們的美感反應之間的關係, 從這種關係之中對人類的行為加以瞭解,以作為設計上的準則依據。環境 美學一般可分為三類:感官美學、形態美學與象徵美學,以下簡要分別說 明。 (一)、感官美學(sensory aesthetics)-強調人由環境接收的知覺 愉悅感受,此愉悅來自個體之五感刺激,藉環境週遭聲音、光線、色彩、 質感等不同變化產生不同之感受及愉悅程度(彭嘉儀,2008)。 (二)、形態美學(formal aesthetics)-強調人們經由視覺而感知的 環境實質特性(如形狀、樣式、繁複性、韻律性與秩序性)所帶來的愉悅 感(Porteous,1996),其形態或結構本身所包含的變項包括:形狀、比例、 韻律、比率、複雜程度、色彩、照明以及陰影(Lang,1987)。. 26.
(41) (三)、象徵美學(symbolic aesthetics)-Nasar(1997)將象徵美 學的變項歸納為:天然或人造的、風格、知識結構等三種。象徵美學關注 個體對於一個形態或結構從「名稱意義」到「隱含意義」的整個認知過程, 強調人們在美學感知與建築環境形態經驗背後的意義關係(彭嘉儀, 2008)。 二、美感 一個空間有了美學特徵後,便會讓人產生有美感知覺與美感反應。傳 統上對美學的定義,指對藝術上對美的知覺,其反應僅用於討論強烈巨大 的感受(Lang ,1987),而在環境美學中所指的美感是採心理學上廣義的 定義,將環境所產生的愉悅感包含在內。因此在環境美學中所談的美感反 應,便為此種引發愉悅感的過程,環境心理學家將美感反應的定義概括到 這些並非極度感動的情感反應(Wohlwill,1976),Nasar(1988)進一步 將美感反應定義為「由環境中經歷到,可加以評估的情緒變化」,並歸納 出三個美感反應的構成條件如圖2-3-1: (一)、 個人接受外在環境刺激,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 (二)、 根據個人的情緒反應,產生不同的「偏好評價」。 (三)、 根據個人的喜好評價,產生趨近或趨避行為。. 偏好評價 美感 反應 行為. 情緒反應. 圖2-3-1 美感反應的組成條件 資料來源:Nasar(1988) 27.
(42) 綜合專家學者的論述,美感為不同個體接收不同環境整體外觀形態傳 達的訊息後,透過五感進行認知並且產生不同的心理評價,進而做出偏好 評量的交互作用歷程。突顯沒有美感特質的環境整體外觀形態無法使觀賞 者產生愉悅感;故環境整體外觀形態的美感是視覺偏好的條件,而非視覺 偏好的標準。 精品旅館客房設計應包含感官美學(sensory aesthetics)、形態美學 (formal aesthetics)、象徵美學(symbolic aesthetics),旅客實際入住客 房以感官美學親身體會客房設計之美。形態美學則強調視覺感知實體外觀 特徵如:形狀、樣式、複雜性產生的愉悅感,旅遊書籍「設計旅館」、「就 是愛住設計旅店」以形態美學構成因素介紹不同的精品旅館,而室內設計 師也較重視形態美學以空間環境中實質物件的形態結構,作為探討人們美 感程度之研究。至於象徵美學所關注的是個體對於一個形態或結構從「名 稱意義」到「隱含意義」的整個認知過程,「名稱意義」即社會大眾對聽 到精品旅館客房設計的印象,根據這個印象對美感的評價,而「隱含意義」 與社會大眾對建築形態背後意義有關,不同文化習俗會產生不同美感反應, 精品旅館客房設計形態包羅萬象,例如:位於德國的propeller-island由藝 術家規劃的精品旅店,有各種不同主題套房像是棺材房、監獄……等,社 會大眾藉由看客房圖片,產生象徵性的聯想,便會產生不同的心理評價。 本研究受限於研究目的與研究工具,僅強調「形態美學」之室內設計 構成的視覺元素針對精品旅館客房設計元素的視覺特徵與心理屬性進行 探討,至於「感官美學」、「象徵美學」則並不包含在本研究範圍內。 參、視覺偏好與舒適 舒適一詞具有舒適的、安樂的、感到放心之意(謝國平等,1995), Branton(1969)指出「舒適」是一種五感或身體反應狀態,為一種從極 端舒適到極端不舒適的主觀感覺,意指也有可能是負面的印象而來。視覺. 28.
(43) 在五感中是最發達的感覺,Ken Sagawa(1999)認為視覺上的舒適是指當 受測者看到一張彩色影像時的心理感受,這過程中包含調和、偏好、喜歡 和美學感受等,當一張影像有越多的色彩時,受測者對影像的舒適度越 低。 當人們觀看室內環境圖片時,具有何種要素才會使人感到舒適?根據 下表所示讓人感舒適的室內空間設計,應以空間整體來判斷其舒適程度, 整體感讓觀賞者有和諧的、溫暖的、親切的感受者,在視覺上大多能讓人 到舒適。 表 2-3-1 讓人在視覺上會產生舒適感的室內設計構成要素 學者 阮志大與 王煒鈺譯. 黃墩岩. 漢寶德. 年代 1997: 27、38. 舒適的室內設計構成要素 裝飾材料的觸感會影響心情好壞(舒適性),而觸 感的印象能儲存於大腦,故用視覺也能攝取觸覺的 印象效果如:柔軟的、溫暖的某些材料形成的空間 會給與親切和舒適的感覺。而構成視覺上舒適性的 室內設計構成元素包括色彩和凸凹產生的質地陰 影、材料的硬度和軟度的感覺等。 1993:39 舒適的室內設計並非只是空間本身或室內擺設個體 的單獨表現,必需是空間與室內材料擺設之間相互 搭配組合而成。不論內裝材、家具、照明或窗簾、 觀葉植物、裝飾品等,每項物品都擔負重要任務。 2005:112 評斷室內空間的優劣最重要的原則是穩定感,而穩 定感為舒適與輕鬆的心理基礎。柔軟的材質、溫暖 的色調、親切的尺度,都是舒適的條件,而「造型」 也與舒適有關,不規則的形狀與曲線,常讓人產生 不舒適感。.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旅館是家外之家,旅客入住旅館對客房基本需求是舒適、方便和安全、 好眠的環境。吳美蘭(2008:240)更指出客房「機能」有很多層面,包 括建築物硬體設備、舒適、耐用性、維修,及心理上的感覺。「機能」應 把舒適排第一,舒適的使用範圍廣,可為五感舒適。郭純純(2004)認為. 29.
(44) 客房空間採用溫馨舒適為主的設計。因回到飯店房間,將可放鬆視覺與心 靈,就像是回到家一樣,於是在客房內部設備與擺置,仿照家庭式的陳列, 以較柔和的色調,搭配一些裝飾品,使旅客一進飯店或客房內,即感受到 回到家中的感覺。室內設計師在規劃精品旅館客房設計時,以舒適感作為 搭配室內設計元素的考量,在《就是愛住設計旅店》一書中提到:Hotel Puerta America 由 Hotels Silken 集團建造以 19 位名設計師設計不同樓層為 噱頭,讓各樓層都有不同主題,客房各有其特色。由 Marc Newson 認為 舒適與豪華是飯店應該注入給住客的氧氣,客房空間以黑白為主色調,著 重於材質選用,意圖營造舒適與奢華感(圖 2-3-2) (房元凱,2009:46)。 近年來 Starwood Hotels 集團以前衛時髦的調性創立旗下精品旅館品牌 W Hotel,由 Philippe Starck 等設計師設計,在全球有多處據點,亞洲第一家 W Hotel 位於南韓首爾,客房設計使用許多簡潔的現代元素,風格簡潔俐 落,藉由家具量體大小、顏色搭配出協調外觀(圖 2-3-3) (La Vie 編輯部, 2006:40-41)。. 圖 2-3-2. Hotel Puerta America 客房. 圖 2-3-3. 資料來源:http://www.hoteles-silken.com/. W Hotel 客房. 資料來源:http://www.kiwicollection.com/. 室內設計師希望帶給繁忙的旅客回家的感受,因而強調客房之舒適, 而客房的室內設計藉由設計師品牌家具、沉穩色彩、柔和燈光、藝術品搭 配變化,讓旅客感到精品旅館有別於普通的商務旅館。顯示,客房設計之 視覺構成元素:色彩、造型、材質、形態皆會讓人產生舒適與否,如讓觀. 30.
(45) 看者感受到整體客房設計的和諧性,便會讓使其產生舒適的評價,反之讓 觀看者感受到詭譎的客房設計,便會讓其產生不舒適的評價。 舒適是人們對精品旅館客房設計的基本需求,而舒適與視覺偏好是否 有關係?目前有關視覺偏好與舒適之關係研究主要集中於景觀的部分, Heft and Nasar(2000)指出部分景觀所呈現的舒適性(comfort)感受與 視覺偏好程度並無相關性,但曾怡錦(1999)以平靜舒適為情緒體驗指標 之一,顯示當民眾認為舒適感愈高時則其對於草花色彩之相片偏好程度亦 愈高。陳俊銘(2000:81)指出當民眾所知覺到天際線景觀舒適的程度越 強,不舒適感越弱時,其對天際線景觀的偏好程度亦會越高。這些研究顯 示,在景觀的視覺偏好方面,舒適與視覺偏好不一定有相關。而對精品旅 館客房設計而言,研究者認為舒適性是客房設計的基本條件,那麼達到基 本的舒適需求是否能使人產生視覺偏好?此部分缺少實證研究證明,因此 我們不能斷定舒適的客房設計便能使人產生視覺偏好,環境整體外觀形態 的舒適不一定是視覺偏好的條件。 肆、個人屬性與視覺偏好相關實證研究文獻 目前既有的研究探討環境視覺偏好與個人屬性之差異性其實徵研究 成果皆顯示:建築師等專業的空間設計者對於人造環境的偏好與一般大眾 有顯著不同,而且常誤判一般大眾的偏好(e.g.,Hershberger,1969; Groat,1982;Devlin & Nasar, 1989;Nasar,1988;Duffy,1986;Gifford,2000); 此一結果說明專業設計者與一般大眾之間看法上的差異。例如Devlin & Nasar(1989)所做的研究,為瞭解「高尚」(high)與「通俗」 (popular) 風格之住宅建築,建築師與一般大眾對於這兩種風格的評價有何差異。供 挑選20張「高尚」風格與20張「通俗」風格地住宅建築幻燈片作為測量工 具,並以20位建築師與20位一般大眾為測量對象。結果發現建築師與一般 大眾對於兩種風格的描述與評價不相同,建築師覺得「高尚」風格的住宅. 31.
(46) 建築較為簡潔、規劃一致、令人愉快並且具有象徵意義,但是一般大眾則 喜歡「通俗」風格住宅建築的樸素。由此可以證實,專業設計者與一般大 眾於環境偏好上的不同。 目前國內以環境圖片測量視覺偏好的特徵研究,範圍十分廣泛,本研 究僅列出與國內研究室內設計視覺偏好相關文獻,分述如下。 表2-3-3 國內研究室內設計之視覺偏好相關文獻 作者. 年代. 論文名稱. 謝依珊. 2005. 室內環境的視覺偏好研究-以住宅餐廳為例. 莊修田. 2007. 室內設計作品之創意評量、美感判斷與視覺偏好關 係研究. 彭嘉儀. 2008. 溫泉泡湯空間美感反應與視覺偏好關係研究. 龔志宏. 2009. 美感、創意與偏好之關係研究-以大廳與客廳為例. 駱志維. 2009. 室內環境設計之創意與偏好關係研究.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謝依珊(2005)針對室內環境住宅空間中的餐廳為研究對象,藉由量 化的分析法,找出通則性的視覺偏好建議。以42張住宅餐廳的彩色照片為 測量工具,以主成份分析法抽取出八個因素(總解釋變異量為57.06%), 再以這八個因素為基礎進行各項分析。研究結果發現:視覺偏好確實會影 響受測者對室內環境視覺偏好的選擇,學生與20歲以下的族群偏好有奇特 的造型及材質的空間。 莊修田(2007)之研究核心即在探討對於室內設計作品之「創意評量」 、 「美感判斷」與「視覺偏好」這三個變項的關係,研究結果在創意評量、 美感判斷與視覺偏好三變項的全部 28 個因素中,不同性別、不同年級、 不同系別皆呈現顯著差異,顯示個人屬性不同對「創意評量」、「美感判 斷」與「視覺偏好」程度有顯著的影響差異,顯示當學習的內容(經驗) 不同時,就會導致習慣、知識、技能、觀念等的不同;這很可能就是造成 32.
相關文件
表十四:被訪旅客對旅行社服務的評價 表十五:被訪旅客對飲食服務的評價
IRB 編號 SE19403A-1 計畫主持人 陳周斌 計畫名稱 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創傷後成長的關係之追蹤研究 審查意見
IRB 編號 CE18097A 計畫主持人 陳呈旭 計畫名稱 高風險個案相關醫療人員短期及長期心理壓力之評估研究 審查意見
摘要: 本文第一作者係台灣工業與應用數學會 (TWSIAM) 副理事長, 從事工程數 學教育二十餘年, 發現工程師不甚了解張量, 數學家不熟悉莫耳 (Mohr) 圓,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for Enhanc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就學與就業之職能 治療暨實習、職業 輔導評量學暨實 習、職業復健暨實 習、職能評估與職 業復健暨實習、職 業輔導評量專題研 究、職業輔導評量
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通過視覺藝術評賞、視覺藝 術創作和視覺藝術知識 三個學習範疇
事前事後比較((前測 前測 前測 前測 前測//後測 前測 前測 前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