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完全競爭下之政府政策與經濟成長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不完全競爭下之政府政策與經濟成長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6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系 碩士論文. 不完全競爭下之政府政策與經濟成長 Government policy and Economic 治 under Imperfect competition 政 growth. 大.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指導教授:洪福聲. 博士. 研究生:黃比聖 2011 年 7 月. v.

(2) 摘要 本研究首先建構一個無窮交替的兩期疊代模型,說明當經濟體系的 年輕人口面臨流動性偏好之衝擊時,金融中介機構(銀行)可藉由其資產 配置的功能,來分散年輕存款者的流動性風險,並達成極大化代表性個 人效用之目的。 另外,當存款者具有不同的風險趨避程度時,本文亦分別考量金融 中介機構是否受限於法定存款準備率的情形下,分析中間財貨生產部門 不完全競爭程度的改變與各項政府政策變動如何影響其資產配置功能,. 政 治 大 進一步分析在受限制的法定存款準備率之下,各項參數的變動將如何對 立 並透過該管道來影響經濟體系的經濟成長率及名目利率。最後,我們將. ‧. ‧ 國. 學. 社會福利水準產生影響。. 關鍵字:存款準備率、金融中介、政府政策、經濟成長.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Abstract This study will first construct a two-period-lives 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 indicating that when the young agents in the economy are facing “ liquidity preference shock”,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banks) could disperse liquidity risk of young agents by the function of asset allocation, and to reach a purpose of representative individuals’ utility maximization. In addition, when depositor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risk aversion, this text also considers the condition whether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binds. 政 治 大 of the extent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goods production 立. reserve requirement rate respectively, analyzing how to through the changes. ‧ 國. 學. sector and the government policy affect its function of asset allocation, and the impact on productivity growth rate and nominal interest rate of the. ‧. economy mainly influenced by this channel. Finally, we will further analyze. sit. y. Nat. how to affect the social welfare through changes in the economic parameters. io. n. al. 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binding reserve requirement rate.. Ch. engchi. i n U. v. Keywords:reserve requirement rate、financial intermediary、government policy、economic growth.

(4) 誌謝 當提筆寫下謝辭的這一刻,也意味著碩士班的求學生涯即將步入尾 聲。兩年的生活過得相當緊湊且充實,對未來的規劃與自我了解的提升 也有一定的幫助。 能夠順利完成論文,首先要先謝謝論文指導教授洪福聲老師,感謝 老師這一年來百忙之中的撥冗指導,特別在這最後幾個月中,面對我許 許多多關於論文上的問題,仍然不厭其煩地耐心為我說明與解惑。另外 也要感謝口試委員朱美麗老師與馮立功老師,謝謝老師們能夠適切地點. 政 治 大 就像是一場小型的討論會,讓我充份感受到老師們在學術研究上的專業 立 出論文中的一些關鍵問題與寶貴的建議,也給我不少的啟發,口試當天. ‧ 國. 學. 與做學問的態度。. 此外,這兩年來除了要感謝系上老師們的教導外,也承蒙許多學長. ‧. 姊與同學的相助。感謝在台大經研攻讀博士的志芳學長,學長走上博班. sit. y. Nat. 這一條辛苦的研究之路還不忘在論文的撰寫上也給我諸多的建議。感謝. io. er. 直屬學姊佩螢,在忙著準備考試的過程中仍然熱心的給我許多幫助和溫 暖。感謝碩班的同學們與學弟妹 linky 和靖華豐富我這兩年來的生活。. al. n. v i n Ch 感謝相識多年的好友小盧、宗哥和我分享生活上的一切。最後,我要謝 engchi U 謝我的家人,感謝父母、舍妹、祖父母與外婆能夠一路無怨地支持著我 的決定,給我這兩年來平順無憂的生活依靠。 這兩年來要感謝的對象實在是太多了,除了銘記在心以外,行筆至 此,我才真正對陳之藩的「謝天」 ,有更深一層的體悟。 黃比聖 謹誌 於國立政治大學 2011 年 7 月.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4 第一節 金融中介與經濟成長 ................................................................ 4 第二節 政策干預之相關文獻 ................................................................ 8 第三章 模型設定 ......................................................................................... 11. 政 治 大 壹 效用函數與稟賦 ...................................................................... 11 立. 第一節 總體經濟敘述 .......................................................................... 11. ‧ 國. 學. 貳 生產型態 .................................................................................. 12 參 政府支出 .................................................................................. 14. ‧. 肆 金融機構 .................................................................................. 14. sit. y. Nat. 第二節 最適存款準備率 ...................................................................... 15. io. er. 第三節 均衡情形討論 .......................................................................... 17 壹 最適存款準備率之均衡 .......................................................... 19. al. n. v i n Ch 法定存款準備率之均衡 20 U i e n g .......................................................... h c. 貳. 第四章 比較靜態 ......................................................................................... 25. 第一節 最適存款準備率的分析 .......................................................... 25 壹 財政政策 .................................................................................. 25 貳 貨幣政策 .................................................................................. 27 參 生產中間財廠商的不完全競爭程度 ...................................... 31 第二節 法定存款準備率的分析 .......................................................... 34 壹 財政政策 .................................................................................. 34. I   .

(6) 貳 貨幣政策 .................................................................................. 36 參 生產中間財廠商的不完全競爭程度 ...................................... 39 第三節 社會福利討論 .......................................................................... 42 第五章 結論 ................................................................................................. 44 參考文獻 ....................................................................................................... 46 附錄 ............................................................................................................... 49 .    .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 i n U. v.

(7) 圖目錄 圖(3.1) 平衡成長均衡( ρ  0 ) ..................................................................... 19 圖(3.2) 平衡成長均衡( 1  ρ  0 ) ............................................................. 20 圖(3.3) 法定限制下的平衡成長均衡( ρ  0 ) ............................................. 22 圖(3.4) 不完全受限制的平衡成長均衡( 1  ρ  0 ) ................................. 23 圖(3.5) 完全受限制的平衡成長均衡( 1  ρ  0 ) ..................................... 24 圖(4.1)  上升的影響( ρ  0 ) ...................................................................... 26 圖(4.2)  上升的影響( 1  ρ  0 ) .............................................................. 26 圖(4.3)  上升的影響( ρ  0 、 g  αA ) ..................................................... 28 圖(4.4-1). 政 治 大  上升的影響( ρ  0 、 g  αA ) .................................................. 29 立. ‧ 國. 學. 圖(4.4-2)  上升的影響( ρ  0 、 g  αA ) .................................................. 29 圖(4.5)  上升的影響( 1  ρ  0 、 g  αA ) ............................................. 30. ‧. 圖(4.6)  上升的影響( 1  ρ  0 、 g  αA ) ............................................. 31. y. Nat. 圖(4.7)  上升的影響( ρ  0 ) ...................................................................... 32 . io. sit. 圖(4.8)  上升的影響( 1  ρ  0 ) .............................................................. 33 . er. 圖(4.9) 法定限制下  上升的影響( ρ  0 ) .................................................. 35 . al. n. v i n Ch 法定限制下  上升的影響( e n gc1 h ρi U0 ) ........................................ 36. 圖(4.10). 圖(4.11) 法定限制下  上升的影響( ρ  0 、 g  αA ) ............................... 37 圖(4.12) 法定限制下  上升的影響( ρ  0 、 g  αA ) ............................... 37 圖(4.13) 法定限制下  上升的影響( 1  ρ  0 、 g  αA ) ....................... 38 圖(4.14) 法定限制下  上升的影響( 1  ρ  0 、 g  αA ) ....................... 39. 圖(4.15) 法定限制下  上升的影響( ρ  0 ) ................................................ 40 圖(4.16) 法定限制下  上升的影響( 1  ρ  0 ) ........................................ 41  .  . III   .

(8) 表目錄 表(4.1) 最適存款準備率下 ρ  0 的比較靜態分析 .................................... 34 表(4.2) 最適存款準備率下 1  ρ  0 的比較靜態分析 ............................ 34 表(4.3) 法定存款準備率下風險趨避者的比較靜態分析 ......................... 41 表(4.4) 法定存款準備率下風險趨避者的社會福利變動結果 ................. 4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 i n U. v.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依據經濟學的成長會計式分析,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為勞動投入、 固定資本投入以及技術進步,但除此之外法律與治安、財產權的保障、 完備的軟硬體基礎建設與市場制度等因素亦與經濟成長之間有一定的 關連。近年來,金融中介的發展程度與經濟成長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受到 廣泛討論的課題,其原因在於經濟體系為實質部門與金融部門所共同組. 政 治 大. 成,不僅實質部門會影響經濟成長,對於金融中介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 立. 亦值得詳細加以探究。. ‧ 國. 學. 我們知道,一般廠商在自有資本不足且自身的融資管道較為缺乏時. ‧. ,大多是透過金融中介以舉債的方式向銀行取得資金來從事投資活動以 增加資本的投入累積,進而影響實質面的就業與產出的增加。此外,由. y. Nat. sit. 於銀行可以透過資訊的蒐集與從事資源分配的選擇功能,建立融資者與. n. al. er. io. 存款者之間的聯繫管道,使得儲蓄能夠有效率的運用,並達成良好的資 源配置。. Ch. i. e. i n U. v. ngch 一般而言,儲蓄者對於資金需求者還款能力資訊的了解是處於相對 不利的地位,且其存放於金融機構的存款大多是短期、相對具流動性, 而金融機構收受存款後得以透過大數法則來從事風險分散,在專業的授 信能力下達成資訊搜集上的規模經濟效果,並可藉由存放款間對於資金 需求不同的偏好下,達成適切的流動性管理目標,將多餘資金以相對個 別存款較長期的方式貸放給資金需求者,讓資金得以運用在較佳的投資 計畫上,進而帶動資本累積與經濟成長。. 1   .

(10) 金融中介的健全發展除了可以減少為了募集大量資金來從事投資 之過程中所衍生出的龐大交易成本及借貸過程中存款者的訊息不對稱 問題,且可透過降低流動性風險1使儲蓄意願提高,讓具有規模經濟的投 資方案順利推動等積極功能外,另一方面,由於金融中介也是政府政策 干預得以落實的重要管道,透過法定存款準備率的調整、公開市場操作、 利率控制等手段使貨幣政策順利施行,故金融機構的存在對於總體經濟 之發展與穩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本研究主要以理論模型來說明,社會大眾為風險趨避者而使金融中 介機構內生化存在以增進經濟體系的運作效率。為使代表性個人的社會. 政 治 大. 福利極大,其透過吸收存款並調整出最適的存款準備率的決定出相對應. 立. 的經濟成長率與名目利率。另外,法定存款準備率的設定雖能夠穩定金. ‧ 國. 學. 融機構的運作和增進對存款者的保障,但也有可能因此產生金融抑制2反. ‧. 而不利於資本的累積,對經濟成長造成負面的影響,故本研究亦將探討 法定存款準備率的設定與否之下,政府的政策效果等外生參數變動對經. y. Nat. sit. 濟成長率之影響。. v. n. a. er. io. 本文的研究目的除了在於討論流動性偏好衝擊的設定下,使金融中. l 介機構得以發揮資產配置的功能,進一步影響經濟成長外,我們將透過 ni. Ch. U i e h n c g 導入民眾風險趨避程度不同的分類方式與存款準備率的限制來說明消. 費者的風險態度和法定存款準備率亦是影響資產配置的重要因子。雖然 本文中的內生成長模型無法分析均衡點的動態成長路徑,但經由成長率.                                                         1. 流動性風險指儲蓄者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而產生對流動性的需求時,必須將資產轉換為交 易媒介過程中具有的風險。而金融中介機構可透過保有一定存款準備之方式來規避該風 險。. 2. 金融抑制係指金融部門的活動受到法定存款準備率和利率管制等政府干預手段,往往容易 造成金融中介對於資源的配置產生扭曲或運用缺乏效率之情形。 . 2   .

(11) 的刻劃與比較靜態分析,顯示出政府政策與中間財貨生產者的不完全競 爭程度等外生參數變動可透過銀行的資產配置選擇功能,進一步對經濟 體系產生實質上的影響。.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主要以 Bhattacharya et al. (1997)的模型為基本架構,並加入 Greenwood and Smith (1997)的生產型態與 Espinosa and Yip (1999)的固定 替代彈性之效用函數將其修改為內生成長模型。模型中闡述當社會大眾. 治 政 大 效用下來求得最適的存款準備率,並說明資產配置選擇與政府預算限制 立 風險趨避程度不同時,由於流動性偏好衝擊的產生並極大化代表性個人. 式的聯立求解將如何決定均衡成長率的情形,最後據此來討論在受限與. ‧ 國. 學. 否的法定存款準備率下,政府透過政策的干預將如何改變均衡成長率與. ‧. 均衡名目利率。. y. Nat. 本文第一章為緒論,主要為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並略述本文的研. er. io. sit. 究架構。第二章為文獻回顧,首先將介紹金融中介的存在對於經濟發展 影響之相關研究,接著說明過去探討政策干預或金融抑制(特別是法定存. al. n. v i n 款準備率)影響經濟成長的文獻。第三章為主要的模型設定,說明總體經 Ch engchi U. 濟環境設定背景、最適存款準備率如何決定和不同的風險趨避程度與存 款準備率是否受限時之均衡情形。第四章則是分析政府的政策干預將會 如何影響均衡變數改變,並說明法定存款準備率對於風險趨避程度不同 時所引發的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將會產生隔絕作用。第五章則是結論與 建議,旨在將本研究的理論結果予以摘錄說明。. 3   .

(1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早期傳統文獻探討金融中介與經濟發展的關連性時,大多是以新古 典成長模型來說明,如:Mckinnon (1973)、Shaw (1973)等。但此類模型 卻缺乏分析上的理論基礎。雖然當模型引入金融中介後,透過流動性管 理與提高資金運用效率等功能而幫助社會資本累積的擴大,但由於新古 典生產函數具有資本邊際生產力遞減的特性,故即便金融中介有效率的 為經濟體系累積資本,卻只能透過儲蓄行為的改變讓資本產生一次跳躍. 政 治 大. 式的增加,產出提高均歸因於外生的技術進步,無法刻劃出各別的成長 3. 率。. 立. 爾後,隨著內生成長模型的興起,修正由於資本邊際報酬遞減造成. ‧ 國. 學. 無法解釋永續成長的缺失,並將金融中介機制整併入內生成長模型,使. ‧. 得金融中介發展對於經濟體系成長間的互動能有更清楚的說明,而許多. y. Nat. 研究中亦顯示了金融中介機構的存在對於總體環境的利弊影響,故本章. er. io. sit. 將分別針對金融中介與政府政策之干預對經濟成長造成之影響等方面 的相關研究進行回顧,以說明金融機構對於政府政策與經濟體系中所發. n. al. 揮的影響力。. Ch. engchi. i n U. v. 第一節  金融中介與經濟成長  Diamond and Dybvig (1983)的銀行擠兌模型中說明,銀行可透過發 行活期存款,為在隨機時間點進行消費的民眾提供風險分散之功能,清 楚說明關於銀行扮演流動性供應角色如何影響資本的累積,這也是 Patrick (1966)、Cameron (1967)所著重的主要論述。另外,該文亦指出在                                                         3. 參見 Pagano (1993)與陳明郎(1999). 4   .

(13) 政府提供存款保險下可避免由於擠兌必須收回貸款而使生產性投資被 迫終止的情形。 Bencivenga and smith (1991)認為銀行活動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向 社會大眾吸收存款並從事放款,透過大數法則的運作,使得提領需求相 當容易預測。2.持有流動性準備來應付可預測的提領需求。3.可消除或 減少廠商投資上的自我融通需求。文中利用三期疊代模型為架構,所有 民眾與銀行均可投資於不具生產力的流動性資產與具有生產力的非流 動性資產,在銀行透過大數法則而確保民眾的流動性需求下,銀行獲得 的資金可投資於具生產力的資本,消除流動性風險並減少不必要的資本. 政 治 大. 清算,防止不當的資源配置,有助於資本累積,提升經濟成長。. 立. Levine (1992)則是利用跨期的不確定性模型,透過極大化效用之過. ‧ 國. 學. 程,檢視金融中介提供促進投資組合多樣化、流動性管理、搜集並處理. ‧. 投資評估的資訊等服務如何影響經濟成長,而模型的預測大致符合其實 證結論:金融中介提供的服務與經濟成長率之間有很重要的關係,並顯. y. Nat. sit. 示出金融中介的存在可以改善資金的配置與增進社會資源使用的效率. v. n. a. er. io. 來刺激經濟成長,此亦與 Goldsmith (1969)和 Gertler and Rose (1991)的金. l 融體系之規模與投資的效率間具有正向關係的結論相互呼應。 ni. Ch. U i e h n c g King and Levine (1993)對 1960 年至 1989 年間之 80 個國家從事金融. 深化與長期經濟成長間的實證分析發現,金融發展對於同期或未來的經 濟成長、資本累積與增進資本運用效率間具有正向穩定的關係。此結論 不但與 1911 年時 Schumpeter 提出金融中介扮演融通投資之關鍵角色, 屬於創新重要元素之一的觀點一致,同時也說明了金融發展亦是未來 10 到 30 年間長期成長的良好預測指標。 De Gregorio and Guidotti (1995)則是以銀行對私人部門債權與 GDP 間之比率(CREDIT)來做為金融發展的指標,並據此為投資和成長之間的. 5   .

(14) 連結。首先其延續 Barro (1991)的模型並加入金融發展指標為額外解釋變 數,發現金融發展對於每人實質 GDP 的成長間具有正向影響,特別在 中低所得國家較高所得水準國家更為顯著,此現象是由於高所得水準國 家的金融發展己大多發生於銀行體系外所致。另外,該研究中也強調, 金融中介對於經濟成長影響的主要管道在於增進投資的效率而非投資 的累積。 Pagano (1993)則是藉由簡單的 AK 成長模型,說明金融中介亦可視 為一種「廣義的要素投入」4,這是因為在內生成長模型中,所有關於經 濟成長的綜合因素皆會是成長的動力來源,而金融中介與經濟體系的互. 政 治 大. 動過程中會有外部性產生,並透過儲蓄投入於資本比例、資本邊際生產. 立. 力、儲蓄率等變數的調整來影響經濟成長。. ‧ 國. 學. Greenwood and Jovanovic (1990)則發展出一個風險分散模型,說明. ‧. 金融中介程度和經濟成長率是共同內生決定的。金融中介之所以可以促 進成長是因為其降低投資於具高報酬的資本所要面對的風險,而在金融. y. Nat. sit. 中介的成立與運作需要負擔實質資源成本下,隨著經濟的成長,此成本. n. a. i n U. l 經濟成長又會反過來促進金融中介之發展。. Ch. i. e. er. io. 會逐漸下降,使人們參與金融市場的意願增加,更能發展金融中介,故. v. n g c h Diamond and Dybvig (1983)與 Greenwood and Smith (1997)則是利用 Townsend (1978)兩個金融中介活動模型來說明金融中介引導資金投入 於最高報酬的投資機會,並提供流動性使得風險存在下依然具有投資效 率。金融中介活動不但改變社會的存款結構,透過提供企業活動所需資 金並分散風險,促使企業投入產出的專業化,讓經濟體系具有專業分工 下的規模經濟效果,提升社會生產力與經濟成長。                                                         4. 參見黃仁德與羅時萬(2001) . 6   .

(15) Saint-Paul (1992)亦是以風險分散之角度來探討金融部門與實質部 門之間的發展關係,也就是金融市場對於技術選擇上的影響。其重點在 於說明資本市場的風險可以透過金融中介所提供的專業股權多樣化來 達到分散風險之目的,避免為分散由於資源集中投入專業生產技術所引 起的風險,造成人們選擇多角化投資的現象,使得技術無法專業分工, 致使經濟體系的生產力較低,不利於經濟成長的情形產生。 截至目前所回顧整理的文獻中可以得知,無論是理論或實證的研究 ,均大多認為金融中介有利於經濟的成長,不過亦有學者發現金融中介 可能反而對經濟成長產生不良影響。例如 De Gregorio and Guidotti (1995). 政 治 大. 的實證研究使用 12 個拉丁美洲國家 1950 至 1985 年間的追蹤資料來分. 立. 析,發現金融中介與經濟成長間呈現顯著負相關,這也反映出 1970 年. ‧ 國. 學. 代至 1980 年代以來拉丁美洲國家金融極端自由化後卻隨之崩解而造成. ‧. 金融危機的事實。該研究認為在金融體系缺乏適當的監督與管制之下, 金融中介的發展將因此連帶使得投資效率降低,故金融中介的發展重點. y. Nat. v. n. a. er. io. 中介功能的品質。. sit. 除了提升其規模與自由化程度外,亦必須納入適當的管制架構來提升其. l Pagano (1993)認為在金融中介的持續發展下,由於家計單位可以獲 ni. Ch. U i e h n c g 得較佳的保障來減緩稟賦受到之衝擊與借貸雙方的利差不斷縮小、消費 性借貸管道更為暢通等因素下均會解決由於風險所引發的流動性限制 問題,因此反而有可能降低儲蓄率與資本累積,對經濟成長產生不良的 影響。 林昌平(2010)則是延伸 Shen and Lee (2006)的研究,發展動態追蹤門 檻模型來探討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之間的因果關係。其實證結果顯示, 以銀行發展來做為門檻變數時,不論區域之銀行發展程度如何,經濟成 長對於銀行的發展均為正面之影響,而在低度銀行發展區域,其對經濟. 7   .

(16) 成長有正向之影響;反之,在高度銀行發展區域,其對經濟成長則為負 向的影響。此結果也間接呼應了李建強(2003)之實證結果:銀行發展程 度較低時,銀行及股市發展均可顯著促進經濟成長,但在銀行發展程度 較高時,銀行發展對經濟成長的正向影響反而不若股市來得顯著。. 第二節  政策干預之相關文獻  在早期發展的內生成長模型文獻中,如 Romer (1986)、Lucas (1988) 與 Rebelo (1991)均己指出經濟成長的表現會受到政府政策與制度等因素. 治 政 大 政策干預(特別是法定存款準備率)對經濟成長的影響。 立. 所影響。故在本節中我們將介紹的相關文獻將說明透過金融中介機構的. Mckinnon (1973)與 Shaw (1973)認為在許多低度開發國家的經濟發. ‧ 國. 學. 展過程中,政府為了維持金融穩定、規避風險、控制貨幣供給等理由,. ‧. 往往採取壓低利率上限、管制信用分配、提高存款準備率等金融抑制手. y. Nat. 段,此時,將會造成資本市場的價格機能失去作用,並扭曲儲蓄的資源. er. io. sit. 配置方式,阻礙經濟成長。. Bryant and Wallace (1984)則指出,當政府以貨幣及無違約風險的附. al. n. v i n 息債券來融通其預算赤字時,可透過對金融機構法定存款準備限制政策 Ch engchi U 的調整,使得通貨膨脹稅的運用更有效率。另外,若政府將存款準備率. 提高,將減少貨幣的流通數量,在假定社會大眾對資金的需求不變時, 市場利率將會提高,而在設定資金市場利率上限下,將可以有效壓低市 場利率上升,故法定存款準備率和資金市場利率上限之間具有抵換的關 係。政府透過通貨膨脹稅雖然可以刺激產出,但也因此引發物價上漲, 故其可藉由存款準備率與利率上限調整等手段來達成兼顧經濟成長與 物價穩定之目標。. 8   .

(17) Bencivenga and Smith (1992)指出,雖然法定存款準備的限制不利於 總體經濟的產出,但透過通貨膨脹稅之稅基增加對經濟體系反而是有利 的,故在高度政府赤字與存款準備的環境之下,金融的自由化將無法改 善社會福利。另一方面,該模型分析也指出,當法定存款準備相當高時, 將會有正式金融部門(受限於法定準備)與非正式金融部門(不受限於法 定存備)共存的情形;此時,局部的金融自由化僅是促成將資金由非正式 金融部門移轉至正式金融部門,在法定存款準備的設定下,非正式金融 部門的儲蓄移至資本形成的比重相對較高,但在正式金融部門運作下透 過有效率的風險分攤可增進福利,故重點在於必須基於社會福利的考量. 政 治 大. 來找出最適的金融抑制或自由化之程度。. 立. Roubini and Sala-i-Martin (1992)則分別以理論與實證來說明金融抑. ‧ 國. 學. 制政策和經濟成長間之關係。理論模型方面,其說明政府有動機來抑制. ‧. 金融部門,透過此政策來增加民眾持有之貨幣存量,輕易地擴大通貨膨 脹稅基,增加政府收入來源,但其也顯示該金融抑制卻會降低經濟成長. y. Nat. sit. 率。而在實證方面,其延伸 Barro(1991)的研究結果,設定虛擬變數來代. v. n. a. er. io. 表融部門的扭曲程度,並以實際的迴歸分析結果,確認出存款準備率、. l 通貨膨脹率與金融抑制程度等均與經濟成長間有負向的關係。以上實證 ni. Ch. U i e h n c g 的結論也為部份拉丁美洲地區之國家經濟成長表現較差的現象提出可 能的解釋。. Bhattacharya et al. (1997)則是以新古典生產函數來研究財政政策、貨 幣政策與法定存款準備率的改變將會如何影響名目利率與資本的形成。 在政府赤字是透過發行貨幣與債券融通下,當有政府支出時,將可能出 現複數的恆定狀態均衡,且在低資本存量的衡定狀態均衡未受法定存款 準備率限制之下,可消去福利水準較差之高資本存量的恆定狀態均衡5,                                                         5. 該文中假定當資本份額小於 0.5 時,此時對應高資本存量的恆定狀態均衡之福利水準較差。. 9   .

(18) 隱含法定存款準備率的設定具有重要的政策涵義。另一方面,若所有的 恆定狀態均衡皆受到法定存款準備率之限制時,將會有相對於唯一恆定 狀態均衡較低的資本存量與產出水準。 Hung (2001)則是探討在金融市場有逆選擇及審核借貸具有成本的 環境下,將會使金融中介內生化成立以提供委任監督的服務,並檢視政 府的財政、貨幣與存款準備政策對於通貨膨脹與經濟成長的影響。結果 顯示當政府赤字相當大時,金融市場的不完全將會產生複數均衡,此時 若設定太高的法定存款準備率將會產生與 Tobin 效果6相互矛盾的結果。 另外,在受限的法定存款準備率下,採行公開市場操作的擴張性貨幣政. 政 治 大. 策將會增加均衡通膨率與經濟成長;反之,若存款準備率不受限制,則. 立. 此貨幣政策將無效。. ‧ 國. 學. Espinosa and Yip (2002)延伸 Espinosa and Yip (1999)的內生成長模型. ‧. ,加入法定存款準備率之限制重新討論政府融通方式對經濟成長、通貨 膨脹率及社會福利的影響。當民眾有較小之風險趨避程度且金融中介受. y. Nat. sit. 到管制下,模型將由原先的複數均衡轉變為只有唯一的均衡。若在平衡. v. n. a. er. io. 成長均衡中設定受限的法定存款準備率時,此時擴張鑄幣稅率將不影響. l 經濟成長,但會使通貨膨脹率上升;另一方面,增加所得稅融通政府支 ni. Ch. U i e h n c g 出會抑制成長與導致通貨膨脹,但其影響程度不若透過鑄幣稅方式融通 來得大,而融通方式由鑄幣稅切換為所得稅時會使經濟成長率降低且造 成通貨緊縮,若從福利觀點來看,透過邊際遞增的鑄幣稅率來融通政府 支出增加所造成的扭曲程度最小。.                                                         6. Tobin 效果是指通貨膨脹會使民眾減少持有貨幣,而增加所得或財富投資於資本財的比例, 此時將使產出增加,有利於經濟的成長。. 10   .

(19) 第三章  模型設定  第一節  總體經濟敘述  本研究假設經濟體系是無窮交替的兩期疊代模型,且由兩個無法相 互聯繫的城市所組成,分別標示為 j  1, 2 。經濟體系中有三種資產:貨 幣、政府債券與資本。在此定義平均每人於 t 時的名目貨幣與債券分別 為 M t 與 Bt ,若考慮物價水準 pt ,可進一步將平均每人的實質貨幣餘額. 政 治 大. 與債券分別記為 mt  M t pt 和 bt  Bt pt 。另外,假定政府公債持有期間. 立. 只有一期,t 期持有的每元政府公債於 t  1 期時可獲得 I t 之報酬,故 I t 表. ‧ 國. 學. 示債券的名目利率7,在考慮物價因素下可進一步設 Rt  I t  pt pt 1  來表. ‧. 示債券的實質利率。. Nat. io. sit. y. 壹  效用函數與稟賦 . er. 假定經濟體系為無窮交替的兩期疊代模型,且整個社會只有一種財. n. a. v. l C 貨可供消費,每一代的人口總數為一單位 ,分別為年輕人口與老年人口, ni. hengchi U. 每一期  t  0, 1,... 均有 0, 1 之間分配的連續出生人口 i,每一期皆存在年 輕與老年兩類型的人居住在其中一個城市。假設每期期初的年輕人口有.    0, 1 之機率在老年期時被隨機分配至另外一個城市8,有 1  π 的機率 被留在原地,若此經濟體系沒有考慮人口的成長,年輕人口擁有一單位                                                         7. 本文中均假設 I t  1 ,即債券報酬優於貨幣。. 8. 在此的移動機率 π 是公開資訊,但特定之個人在每期期初並無法得知自己是否在下一期將 被移動。. 11   .

(20) 供給無彈性的勞動稟賦,透過付出勞動獲得工資 wt 後將其所得全數存入 金融中介機構(銀行),以表示政府無法干預人們的儲蓄行為,並進一步 假設青年人口在下一期(老年時)消費才能產生效用;是故每位勞工之效 用函數可依據 Espinosa and Yip (1999)的固定替代彈性之效用函數描述 如下: U  c1 , c2    c2 ρ ρ  .  . (1). 其中 c2 代表年輕勞工在老年時的消費, ρ  1 是相對的風險趨避係 數。至於老年人口雖無法得知在一開始時的儲蓄行為,但有 k0 的資本與 M-1 的貨幣。.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貳  生產型態 . 針對生產函數的設定,在此採用 Greenwood and Smith (1997)的主要. ‧. 架構。每一期我們假定根據規模報酬固定的生產技術方式來投入中間財. Nat. sit er. io. 生產要素。. y. 貨生產消費財,而生產中間財貨的廠商則是以勞動和資本做為其主要的. n. al 首先假設資本財只能使用一期,到了下一期便會完全折舊,每位年 iv. n U e n g c hl i i  搭配資本 k  i  來生產中間財 輕人在某一期 t 均運用自身的勞動投入. Ch. t. t. 貨 xt  i  。給定生產 xt  i  的技術為:. xt  i   Akt  i  lt  i . 1 δ.  . (2). 假設消費財 ct 使用該中間財作為投入是根據以下的方式來生產9: ct .   x i  di  1. 0. α. 1α. t.                                                         9. 在此假定中間財可無限分割,故以積分的形式作加總。. 12   .  . (3).

(21) 若最終的消費財本身可計價,則追求利潤極大化的最終財貨生產廠商面 對之問題為: Max. 設 yt  ct . . 1. 0. xt  i  di α. . 1 α. 1.   pt  i  xt  i  di   0. (P.1).   x i  di  ,且假設生產最終消費財的廠商視中間財貨的投 1. 0. 1 α. α. t. 入價格 pt  i  固定。則(P.1)的一階條件為:. pt  i    yt xt . 1 α.  . (4) . 政 治 大. (4)表示最終財貨生產廠商對於 xt  i  的逆需求函數。其中, 0  α  1 ,表. 立. 示生產中間財的廠商因為面對負斜率的需求線,所具有決定價格的能力. ‧ 國. 學. 。故 α 為衡量生產中間財貨廠商之間的不完全競爭程度,且 α 值愈接近. ‧. 1 表示趨於完全競爭。. 生產中間財的年輕勞工在完全競爭的租賃市場中支付 rt 取得資本做. y. Nat. n. al. er. io. 題:. sit. 為投入,在限定(2)、(4)與 lt  i   1 下,其面臨如下的工資所得極大化問. v i n C h y  Ak  i   Ur k  i  Max   engchi kt i. 1 α t. α. t. t t. (P.2). (P.2)的一階條件為:. rt  αyt1α Aα kt  i . α 1. (5). 為便於分析,在此認定中間財的生產者(年輕人口)之間有對稱關係,即 認為所有代表性生產者 i 均相同,故 yt  xt  Akt  . 將(6)代入(5)可得:. 13   . (6).

(22) rt  αA. (7). 令 wt 代表工資所得,將(5)、(6)代入(P.2)求得 wt 極大:  wt   1  α  Akt  w  kt .  . (8). 參  政府支出  為達到平衡成長,假設每人政府支出  μt  是每人工資所得  wt  的某 一固定比例;即 μt  θwt ,並限定 0  θ  1 。. 政 治 大 發行附息之債券,據此可得出政府每期的預算限制式為: 立. 政府為了融通其支出,在此假設有兩種財政收入來源:鑄幣收入與. ‧ 國. pt 1  bt  Rt 1bt 1 pt. 學. μt  θw  kt   mt  mt 1. ;t  0. (9). ‧. 假定政府希望在每一期,債券與貨幣供給間為一固定的比例  :. y er. io. 因此(9)可進一步改寫為: a. iv l C n U h p h   w  k   m  me n g c  mi  R  m n. t. t. t. (10). sit. Nat. Bt  Mt. t 1. t 1. pt. t. t. t 1. ;t  0. (11). 肆  金融機構  在己知上述 π 的移動機率下,我們假設貨幣是人們於城市間移動唯 一可以攜帶使用的資產,故被移動的人們就必須試圖清算他們所持有的 債券和資本來換取貨幣。此時,我們的模型中所設定之隨機移動的可能 性就如同 Diamnod and Dybvig (1983)所闡述的「流動性偏好衝擊」角色。. 14   .

(23) 銀行收取存款後將其每單位分配至經濟體系的三種資產上,分別配 置於實質餘額 mt 、實質債券持有 bt 與資本投資 it ,此時: mt  bt  it  wt. ;t  0. (12). 定義 γt  mt wt 為 t 時的存款準備率, λt  bt wt 為債券對存款的比例, 1  γt  λt 則是則是資本投資對存款的比例。. 在債券與資本的報酬均優於通貨之下,金融機構持有貨幣僅是為了 滿足移動的人們對於流動性之需求,故銀行必須維持一定的存款準備率 γt 。假若為了達成金融中介之功能,則須符合 γt  π 之條件方能使銀行在. 政 治 大 經濟體系中扮演提供流動性的角色 。 立 10. ‧ 國. 學. 本文令 γ 為法定存款準備率。因此,有效的法定存款準備率設定必. 須 γ  γt ,故我們的分析皆設定法定存款準備率符合以下條件:  . (13) . sit. io. 第二節  最適存款準備率 . er. Nat. y. γ   γt ,π . ‧.  . al. n. v i n 上一節中提及銀行收取勞動者的全部工資做為存款後,以分配於經 Ch engchi U. 濟體系中之三種資產的方式持有,己知每位存款人有 π 的機率被移動且. 只能持有通貨的情況下,唯有銀行持有一定的實質貨幣餘額才能保證提 供其流動性需求。另一方面,每單位實質餘額的持有會產生 pt pt 1 (通 貨膨脹率之倒數)的報酬,做為銀行允諾支付給被移動人們所要求的 d tm 報酬率,故以下限制式成立:.                                                         10. γt  π 的設定條件參見 Bhattacharya et al. (1997). 15   .

(24) d tm . γt pt π pt 1. ;t  0. (14). 另外,若債券的報酬優於貨幣(每一期均衡時滿足 I t  1 ),且債券與 資本投資之間沒有套利空間下( Rt  rt 1;t  0 ),銀行將不會主動選擇持 有實質餘額。在每位存款人有 1  π 的機率不被移動且留在原地的人們所 要求的 dtn 報酬率來自於銀行持有之債券( Rt )與資本投資( rt 1 )時,可得到 限制式:.  . d tn . rt 1  1  γt  ;t  0   1 π      . (15)  政 治 大 類似 Diamond and Dybvig(1983)中所提到的,銀行可以視為年輕勞 立. ‧ 國. 學. 動者所組成的一合作組織,透過資產的配置選擇來極大化代表性個人的 預期效用。故在符合(14)、(15)、 γt  0 與 1  γt  λt  0 的限制下求解: π m ρ 1 π n ρ  dt wt   ρ  dt wt  ρ  . n. Ch. 1. er. io.  . γt  γ  I t  . sit. 對 γ 取一階條件後可得到:. al. 1  π  ρ 1i v 1 It n U π   hi ρ. engc. 另外,為了將來運算說明上的方便可對(16)提出以下的引理。. Lemma (1) γ  1  π (2). (3). γ  I   0. if ρ  0. γ  I   0. if  1  ρ  0. Iγ  I  ρ  1  γ  I  γI  1 ρ. 16   . (P.3)  . y. ‧. Nat.  . Max Vt  . (16)  .

(25) 總結以上的說明可以發現,最適存款準備率是 I t 的函數,且透過前 述的引理(2)得知,當人們風險趨避程度較高(低)時會得到 γ  I      0 的 結果,亦即銀行會視人們風險趨避程度的不同,隨著名目利率的高低為 存款者(面臨可能的流動性衝擊之年輕人口)調整最適的存款準備率。 上述 γ  I      0 的結果若以經濟意義來解釋也相當直覺。基本上風 險趨避程度的高低反應的是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的相對大小。替代效果 指的是當名目利率上升時,銀行會為存款者減少持有報酬較低的通貨, 而增加資本投資的比重。反之,所得效果指的是名目利率上升時銀行會. 政 治 大. 增加通貨的持有並減少資本投資的比例。當風險趨避程度相對較高(低),. 立. 替代效果將會小(大)於所得效果,故可以得到上述 γ  I      0 的結論。. ‧. ‧ 國. 學 第三節  均衡情形討論 . sit. y. Nat. 本節有關均衡情形的討論將首先說明如何透過銀行存款對於經濟. er. io. 體系之資產的分配情形與政府的預算限制式來推導出經濟成長率  g  和. n. a. v. l C 名目利率  I  之間的關係式,並依據存款者的風險趨避程度相對大小進 ni. hengchi U. 一步分別討論最適存款準備率及法定存款準備率下的均衡情形。 當銀行透過年輕勞工的儲蓄而持有通貨、債券與資本時,在均衡的 存款準備率之下,貨幣市場的結清狀態若達成,則必定年輕人口對現金 準備的需求等於貨幣供給並符合以下等式:  . mt  γ  I t  wt  γ  I t  w  kt . (17). 己知 yt  Akt 下,隱含經濟成長率  g  等於資本成長率。又(17)隱含貨幣 與資本有著相同的成長率;即 mt 1  gmt 。 . 17   .

(26) 同樣地,在資本財完全折舊的假設下而無法持有超過一期時,每位 勞動者經由存款所分配到的資本存量 kt 1 必定等於 it 。因此,再透過(12) 可推得下式:. kt 1   w  kt   mt  bt .  . (18) .  . 將(10)、(12)、(17)代入(18)可進一步整理為:. kt 1   1    Akt  1   1      I  .  .  . (19) . 準此,可以得到均衡下的經濟成長率  g  和名目利率  I  間的第一條關係. 政 治 大 立g  1    A1  1      I   . 式:  . (20)11 . ‧ 國. pt p αA ,將其代入政府  αA 的關係成立,故可進一步推得 t  pt 1 pt 1 I t. ‧. Rt  I t. 學. 先前曾假設債券與資本投資之間缺乏套利的機會,亦即隱含. al. n.  . Ch. A It.   mt 1   A mt. er. io. t 1   w  kt 1   mt 1  mt. sit. y. Nat. 預算限制式並將所有變數均向後移動一期而將(11)改寫為:. i n U. v. (21). engchi 將 mt 1  gmt 與(17)代入(21),可以得到均衡下的經濟成長率  g  和名目利 率  I  間的第二條關係式:  1   A       I  I  g   1      I   .  . (22) 12  .                                                         11. 12.   在經濟成長率  g  均設定為正的情況下,須限制 1   1      I   0 。  在經濟成長率  g  均設定為正的情況下,可推得對於所有的 I  1 ,    1      I   0 均成 立。. 18   .

(27) 在求得(20)與(22)之後,進一步運算可得到兩式的斜率與曲線的二階 性質來描述均衡情形13。以下便依據人們的風險趨避程度之相對大小分 別討論最適存款準備率及法定存款準備率下的均衡情形。. 壹  最適存款準備率之均衡  (一) ρ  0 由引理(1)中得知 γ  1  π ,將其與 I  1 代入(20)、(22)兩式後,可分 別定義 g   1  α  A  1   1  β  π  與 gˆ . αA  β  1 π 。若 θ  0 且 ρ  0 則 θ  1  β  π. 政 治 大 運算可得(20)與(22)均為遞減的凸函數,假定 gˆ 大於 g 且(22)的斜率小於 立. ‧ 國. 學. (20)下可以得到一均衡點 I * ;如圖(3.1)所示14。. ‧. g. y. Nat. n. al. er. io. g. sit. gˆ. Ch. 1. engchi. i n U. v. (20) (22). I. I* 圖(3.1) 平衡成長均衡( ρ  0 ).                                                         13. 詳細的計算參見附錄壹。. 14. 若(22)斜率大於(20),則在受限的法定存款準備率下,此情形將無法得到均衡點,本文不考 慮此種情形。. 19   .

(28) (二) 1  ρ  0 同樣地,由引理(1)中得知 γ  1  π ,將其與 I  1 分別代入(20)、(22) 兩式亦可定義出與 ρ  0 下相同的 g 與 gˆ 。若 θ  0 且 1  ρ  0 則運算可 得(20)為遞增函數15。另外,雖無法確切得知(22)的斜率及其二階性質, 但亦可推得(22)的函數圖形為先遞減後遞增的 U 型曲線。於假定 gˆ 大於. g 下,如圖(3.2)所示,將會有表示低名目利率(a)與高名目利率(b)的兩個 均衡點,其對應的名目利率分別為 I a 與 I b 。. 政 治 大 (22). g. 立. ‧ 國. (20). 學. b. gˆ. ‧. a. er. io. sit. y. Nat. g. Ib a l Ia v i  1  ρ  0) 圖(3.2) 平衡成長均衡( n Ch U engchi. n. 1. I. 貳  法定存款準備率之均衡  在前一節中關於金融機構的敘述曾提及,假設所有的金融活動皆發 生在銀行體系內,並設定有效的法定存款準備率須達成 γ  I   γ  π 之條 件。在此我們將說明若設定有效的法定存款準備率時( γ  I   γ ),會使原                                                         15. 事實上,如附錄壹中所示, 0  ρ  1 時,二階條件結果未定,但在不影響均衡與分析結論 的一般性下,(20)的圖形均以遞增凹函數呈現。. 20   .

(29) 先最適存款準備率下的均衡情形發生改變。接下來我們根據存款者風險 趨避程度的高低,分別討論法定存款準備率受限下之均衡情形。 (一) ρ  0 首先定義 I  γ 1  γ  ,因為 γ  I   0 ,在設定法定存款準備率為 γ 的 條件下,小於 I 的名目利率必定受限於 γ 。據此可將(20)改寫為:. g. 1    A 1  1     . ; I  I ; I  I. 1    A 1  1      I  . (23). 同樣地,亦可將(22)改寫為:.                    . (24)  ;I  I. ‧. 1   A       I  I    1      I . Nat. io. αA  β  1 γ ,且己知先前 θ  1  β  γ. er. 將 I  1 代入(24)中的 I  I 部份可定義 g . y.   1    . sit. g. ; I  I. 學.  . ‧ 國. 治 政 大 1  立 A    I . a. n. v16 i αA  β  1 π l n γ  π 的條件下可得U 的 gˆ  且在 C h e n g c h i g  gˆ 。對(23)與(24)的 I 微 θ  1  β  π 分可得到在 I  I 的部份(23)為水平線且(24)為遞減的凸函數。相較於最 適存款準備率下的情形,此時在法定存款準備率 γ 的限制下,會因為存 款準備率強制提高,減少資本累積而使均衡成長率較原均衡低,至於均 衡名目利率與原均衡之名目利率 I * 相比則是不確定,但可以確定均衡名 目利率必定較 I 來得低,證明該法定存款準備率為有效的限制。圖(3.3)                                                         16. 詳細的計算參見附錄貳。. 21   .

(30) 說明的是法定存款準備率的限制下的名目利率較原均衡之名目利率高 的情形。. g. g. gˆ. (22). g  (20) (23). 1. 立. (24). 政 治 I 大. I. 圖(3.3) 法定限制下的平衡成長均衡( ρ  0 ). ‧ 國. 學. (二) 1  ρ  0. ‧. 定義 I  γ 1  γ  下,因為 γ  I   0 ,在設定法定存款準備率為 γ 的條. y. Nat.  1 a   A 1  1     . v l C     n     i       1    A 1h e1 ng c Ih i U n.  . g. er. io. sit. 件下,大於 I 的名目利率必定受限於 γ 。據此可將(20)改寫為: ; I  I   ; I  I. (25). 同樣地,亦可將(22)修改為:.  . g. 1   A      I    1     1   A       I  I    1      I . ; I  I.                    .  . (26) . ;I  I. 在 1  ρ  0 下,將會有表示低名目利率(a)與高名目利率(b)的兩個. 22   .

(31) 均衡點,其對應的名目利率分別為 I a 與 I b 。故在設定法定存款準備率 γ 時可以再分為(1) γ  I a   γ  γ  I b  與(2) γ  γ  I a  兩種情形來討論。 (1) γ  I a   γ  γ  I b    因為 γ  I   0 ,故由 γ  I a   γ  γ  I b  的條件得到 I a  I  I b 。但在. I  I 下隱含 γ  I   γ  I   γ ;表示在 I  I 時,該法定存款準備率為無效 的限制。反之,在 I  I 時, γ  I   γ ;表示該法定存款準備率之設定有. 政 治 大. 效。對(25)與(26)兩式中的 I 偏微分後可以得到在 I  I 的部份(25)為低於. 立. (20)之水平線,且(26)為遞減之凸函數。如圖(3.4)所示, γ  I a   γ  γ  I b . ‧ 國. 學. 的設定下排除了高名目利率均衡點(b)而得到未受法定準備率限制的低. ‧. 名目利率均衡點(a)。. sit. y. Nat. g. io. n. al. gˆ. Ch a. b. engchi U. er. (22). v ni. (20) (25). (26). g. 1. I  . Ia. Ib. I. 圖(3.4) 不完全受限制的平衡成長均衡( 1  ρ  0 ). 23   .

(32) (2) γ  γ  I a . 因為 γ  I   0 ,所以由 γ  γ  I a  的條件可以推得 I  I a 。類似先前的 做法,對(25)與(26)兩式中的 I 偏微分後可以得到在 I  I 的部份(25)為低 於(20)之水平線,而(26)為遞減之凸函數。此時可以得到唯一均衡點(c), 雖然在此條件下的存款準備率設定對於均衡名目利率的影響是不確定 的,但必定使均衡成長率較原均衡低。圖(3.5)則是說明在該限制下使均 衡名目利率上升的情形。. g. 政 治 大(22). 立. (20). b. ‧ 國. 學. gˆ. a. ‧. (25). c. (26). Ib. n. a. er. io. 1 I   I a I c. sit. y. Nat. g. v. I. l C 圖(3.5) 完全受限制的平衡成長均衡( n i 1  ρ  0 ). hengchi U. 24   .

(33) 第四章  比較靜態  在第三章中,本文己說明最適存款準備率的決定過程,並根據不同 的風險趨避程度與是否受限的存款準備率來對均衡結果做出分析。在第 四章中,我們將要分別繼續探討在存款準備率是否受到限制的情況下, 面對代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生產中間財貨廠商的不完全競爭程度改 變之外生參數變動,是否會對均衡經濟成長率與均衡名目利率等產生影 響,並再次依據不同的風險趨避係數來為其變動試著提出可能的解釋17。 最後,以福利觀點來為法定存款準備率的比較靜態結果作出總結。. 政 治 大 第一節  最適存款準備率的分析  立. ‧ 國. 學. 壹  財政政策 . ‧. 從第二章中己知平均每人的政府支出是每人工資所得的某一固定. al. n. g 0   . Ch. 1 . engchi. er. io. 對(20)、(22)兩式中的  取偏微分:. sit. y. Nat. 比例:μt  θwt。在此以政府支出的增加為例,其反映在  參數值的上升。. i n U. v.  A    (I ) I. g  0     1     ( I ) 2. 以上對  的偏導數結果顯示出政府支出的增加使得(20)維持不動而(22) 上移。依據風險趨避程度    的不同可再分為兩種情形來討論。 (一) ρ  0                                                         17.   在附錄參中,將以全微分的方式展現出相同的最適存款準備率之比較靜態分析結果。 . 25   .

(34) 如圖(4.1)所示,在 ρ  0 下,可看到均衡名目利率上升,但均衡成長 率卻下降的結果。其可能的經濟直覺為:在人們有較大的風險趨避程度 時, γ( I )  0 ,均衡名目利率的上升將會導致所得效果大於替代效果, 使得存款準備相對增加,資本累積減少,連帶使得均衡成長率亦跟著降 低。. g. ↑. 立. 政 治 大 ↑. (20). 圖(4.1)  上升的影響( ρ  0 ). I. (22). n. al. er. io. sit. y. Nat g. ‧. ‧ 國. 學. 1. (22). Ch. e n g cdh i. i n U. v. (20). b. c a. ↑ . I. 1 圖(4.2)  上升的影響( 1  ρ  0 ). 26   .

(35) (二) 1  ρ  0 如圖(4.2)所示,在 1  ρ  0 下,低名目利率均衡點(a)會移到較高的 名目利率均衡點(c);同時,高名目利率均衡點(b)則是會移到較低名目利 率均衡點(d)。其對經濟成長率之影響仍可用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相對力 量之大小來解釋。於低名目利率均衡點(a)達成新均衡點(c)時,當人們有 較小的風險趨避程度, γ( I )  0 ,均衡名目利率的上升將會導致替代效 果大於所得效果,使得存款準備相對減少,資本累積增加,連帶使得均 衡成長率亦跟著上升。同理,可推得高名目利率均衡點的變動情形。. 貳  貨幣政策 . 立. 政 治 大. 從第二章中我們己知 Bt M t   ,在此僅以緊縮貨幣政策為例,其. ‧ 國. 學. 反映在  上升時表示政府增加公債之發行,透過公開市場的操作減少貨. ‧. 幣供給量,是為政府負債組合的改變。對(20)、(22)兩式中的  取偏微分:.   1  C     2h   1     ( I )  e n g c h i. n.  A ( I )   1  a l ( I )    I. g  . er. io. sit. y. Nat. g  (1   ) A ( I )  0 . i n U. v. 其中(22)對  的偏導數結果未定,必須再加以考慮 g 與  A 的相對大小來 確定其移動方向18。. (一) ρ  0 由以上對  的偏導數可知,(20)必定下移,但(22)的移動方向則不確 定,在給定 g  αA 與 g  αA 的條件下可進一步確定出(22)的移動方向。                                                         18. 詳細說明參見附錄肆. 27   .

(36) (1) g  αA   如圖 (4.3)所示,當 g  αA 成立時,  上升使 (22)上移,在搭配 (20) 下移後可以得到均衡名目利率上升,但均衡成長率卻下降的結果。其經 濟解釋同 ρ  0 下  上升的情形。當人們有較大的風險趨避程度時,. γ( I )  0 ,均衡名目利率的上升將會導致所得效果大於替代效果,使得 存款準備相對增加,資本累積減少,連帶使得均衡成長率亦跟著降低。 另一方面,當採取緊縮貨幣政策而使  上升時,表示銀行的債券持有比 例增加,在債券與資本投資間沒有套利機會下,此舉隱含排擠部份的資. 治 政 且 g  αA 的條件下,經濟成長率必定下降。大 立. 本投資,不利經濟的成長,其表現在(20)的下移。故採行緊縮貨幣政策. ‧. ‧ 國. 學. g. y. sit. io. n. al. er. Nat. ↑  ↓ . 1. Ch. engchi. i n U. v. (20) (22) I. 圖(4.3)  上升的影響( ρ  0 、 g  αA ). (2) g  αA 當 g  αA 成立時,  上升使(22)下移,搭配(20)下移且無法確切得知. (22)與(20)的相對向下移動幅度時,均衡名目利率與均衡成長率的變動均 未定。圖(4.4-1)是說明當(20)下移程度相當小於(22)時造成均衡名目利率 下降。雖然  上升排擠了部份資本投資,但在 ρ  0 下 γ( I )  0 ,名目利. 28   .

(37) 率下降所引起的替代效果小於所得效果,使得資本投資增加,在資本增 加效果相當大於被排擠所減少的投資下,均衡成長率將會提高。. g. (20) (22). ↓. 政 治 大. 1. 立. I. 圖(4.4-1)  上升的影響( ρ  0 、 g  αA ). ‧ 國. 學. 另外,如圖(4.4-2)所示,當(20)下移幅度相對較大時將使均衡名目利. ‧. 率上升,在  上升的排擠效果與前述之總效果的同向變動下將使得均衡. sit. n. al. er. io. g. y. Nat. 成長率下降。. Ch. engchi. i n U. v. ↓  ↓. (20) (22). 1. I. 圖(4.4-2)  上升的影響( ρ  0 、 g  αA ). 29   .

(38) (二) 1  ρ  0 同理,在 1  ρ  0 下,  上升亦需給定 g  αA 與 g  αA 的條件來進 一步確定出(22)的移動方向。. (1) g  αA   如圖(4.5)所示,當 g  αA 成立時, 上升可得到(22)上移,若搭配(20) 下移後將使低名目利率均衡點(a)會移到較高的名目利率均衡點(c),但經 濟成長率的變動則不一定;同時,高名目利率均衡點(b)會移到較低的名 目利率均衡點(d),且經濟成長率下降。上述  上升對於經濟變數之影響. 政 治 大. 可能的經濟直覺為:若在低名目利率均衡點(a),名目利率的上升會導致. 立. 替代效果大於所得效果,使得存款準備相對減少,資本累積增加,連帶. ‧ 國. 學. 使得均衡成長率亦跟著上升。但在緊縮貨幣政策下,  上升將排擠部份 的資本投資使得經濟成長率下降。故在名目利率較低的均衡點(a),  上. ‧. 升使均衡名目利率上升,但均衡成長率則不一定,取決於前述兩股相對. y. sit er. al. iv n U(22). n. g. io. 的情形。. Nat. 力量之大小。類似地,可以分析高名目利率均衡點(b)移動至新均衡點(d). Ch. engchi b. ↓. (20). d a c. ↑ . 1. I. 圖(4.5)  上升的影響( 1  ρ  0 、 g  αA ). 30   .

(39) (2) g  αA 如圖(4.6)所示,當 g  αA 成立時可以得到(22)下移,若搭配(20)下移 後但又無法得知(22)與(20)的相對向下移動幅度時,只能確定新的低名目 利率均衡點(c)相較於原均衡點(a)的均衡成長率必較低,但均衡名目利率 則不一定的結果。其(a)(b)均衡點變動結果的分析類似 g  αA 的情形,是 透過緊縮貨幣政策所產生的排擠效果變動方向和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 相加之總效果來共同決定,在此不擬贅述。. g. (22) 治 政 大. 立. ↓. b. ↓. sit. Nat. y. ‧. ‧ 國. a c. 學. d. (20). I. er. io. 1. n. 圖(4.6) a  上升的影響( 1  ρ  0 、v g  αA ). i l C n hengchi U 參  生產中間財廠商的不完全競爭程度 . 本文先前曾定義生產中間財的廠商間從事獨占性競爭,並以 α 來衡 量生產中間財廠商的獨占力程度,  越接近 1 表示中間財貨部門趨於完 全競爭。在此,我們將要分析若政策使  參數上升將會對模型產生的影 響。對(20)、(22)兩式中的  取偏微分:. g   A1  1      I    0 . 31   .

(40) 1   A  I      g I   0      1      I . 同樣地,依據風險趨避程度    的不同可再分為兩種情形來討論。. (一) ρ  0 如圖(4.7)所示,若  上升使(20)下移、(22)上移可得到均衡名目利率 上升,但均衡成長率卻下降的結果。其原因為人們有較大的風險趨避程 度時,γ( I )  0,均衡名目利率的上升將會導致所得效果大於替代效果,. 政 治 大   1  α  Ak 得知,在競爭程度的提高下,將使 w 下 低。另一方面,由 w立. 使得存款準備相對增加,資本累積減少,連帶使得均衡成長率亦跟著降 t. t. t. ‧ 國. 學. 降,進一步可推得資本成長率與均衡成長率均降低。. ‧. g. n. al. er. io. sit. y. Nat. ↑  ↓ . Ch. engchi. i n U. v. (20) (22). 1. I 圖(4.7)  上升的影響( ρ  0 ). (二) 1  ρ  0 如圖(4.8)所示,若  上升時使(20)下移、(22)上移後,低名目利率均 衡點(a)會移到較高的名目利率均衡點(c),但經濟成長率的變動則不一定. 32   .

(41) ;高名目利率均衡點(b)則是會移到較低名目利率均衡點(d),經濟成長率 則是下降。  上升對經濟成長率變動之影響的經濟直覺為:當人們有較 小的風險趨避程度時, γ( I )  0 ,由均衡點(a)達成新均衡點(c)時,名目 利率的上升將會導致替代效果大於所得效果,該總效果使存款準備相對 減少,資本累積增加,均衡成長率上升;但由於 wt   1  α  Akt ,在競爭 程度提高下, wt 將下降,進一步推得資本成長率與均衡成長率降低。故 使中間財廠商趨於競爭之政策使低名目利率均衡點(a)的名目利率上升, 但均衡成長率的變動方向則不一定,取決於前述相對力量之大小。同理,. 政 治 大. 可推得高名目利率均衡點(b)移動至新均衡點(d)的情形。. 立. (22). (20). ↓. ‧. b. 學. ‧ 國. g. ↑ . n. er. io. al. sit. Nat. a c. y. d. 1. Ch. engchi. i n U. v. I. 圖(4.8)  上升的影響( 1  ρ  0 ) 綜合以上的分析,依據風險趨避程度的不同,可將最適存款準備率 下的比較靜態結果彙總於表(4.1)與(4.2):. 33   .

(42) 表(4.1) 最適存款準備率下 ρ  0 的比較靜態分析.  上升 g. ↓. I. ↑.  上升. g  αA g  αA g  αA g  αA. ρ 0. α 上升. ↓. ↓. * ↑. ↑. *. 「*」表示變動的方向未定. 表(4.2) 最適存款準備率下 1  ρ  0 的比較靜態分析.  上升. 政 治 大 g  αA g ↑. α 上升. 立. 1  ρ  0. ↑. g. ↓. I. ↓. ↑ * ↓ *. ↓. Nat. *. * ↑ ↓ ↓. sit. b. ↓. ‧. I . g  αA g  αA g  αA g  αA g  αA g  αA g  αA. *. 學. ‧ 國. a.  上升. 變數. y. 均衡點. er. io. 「*」表示變動的方向未定. n. a. v. l C 第二節  法定存款準備率的分析  ni. hengchi U. 在上一章中我們己經討論過,依據人們風險趨避程度的不同,在法 定存款準備率限制下如何影響均衡的情形。本節將持續分析設定有效的 法定存款準備率時,面對外生參數的變動將如何對均衡經濟成長率與均 衡名目利率等產生影響。. 壹  財政政策  在此同樣地以政府支出的增加(  上升)為例來做分析。類似最適存. 34   .

(43) 款準備率下的情形,分別對(23)、(24)、(25)、(26)中的  取偏微分可得 到政府支出增加的比較靜態結果,並根據風險趨避程度    的相對大小 來做如下的討論說明。. (一) ρ  0 如圖(4.9)所示,在受到限制的法定存款準備率下,(23)獨立於財政 政策參數  。另外,對(24)的  偏導數結果為正,表示(24)上移,若(24) 上移幅度不大且與(23)相交於 I 之前可以得到政府支出增加將使均衡名 目利率上升,均衡成長率不變的結果19。. g.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 y. Nat. n. al. er. io. sit. (23). 1. Ch. engchi. I U. v ni. (24) I. 圖(4.9) 法定限制下  上升的影響( ρ  0 ). (二) 1  ρ  0 如圖(4.10)所示,(25)獨立於財政政策參數  ,故均衡成長率亦不隨  而變動。另外對(26)的  偏導數結果為正,表示(26)上移,得到政府支出 增加使均衡名目利率上升的結果。                                                         19. 若此時  上升至使其相交於 I 之後,此時 γt  γ ,己不受到法定存款準備率的限制,本文在 此不予以討論此情形。. 35   .

(44) g. ↑. (25) (26) I. 1 I  . 圖(4.10) 法定限制下  上升的影響( 1  ρ  0 ). 政 治 大 綜上所述,(23)與(25)皆獨立於財政政策參數   的變動,因此政府 立. ‧ 國. 學. 設定法定存款準備率時,隔絕政府支出對於實質生產活動之影響,增加 政府支出只會提高均衡名目利率,對均衡成長率沒有實質影響。. ‧. 貳  貨幣政策 . y. Nat. er. io. sit. 在此同樣地以緊縮貨幣政策(  上升)為例。類似先前的處理方式, 分別對(23)、(24)、(25) a 、(26)中的  取偏微分,得到(23)與(25)必定下移。. n. iv l C n 其中(24)與(26)對  的偏導數結果未定,類似上一節最適存款準備的處理 hengchi U 方式,在給定 g  αA 與 g  αA 的條件下可進一步確定其移動的方向。同. 樣地,依據風險趨避程度    的大小可再分為兩種情形來討論。. (一) ρ  0 (1) g  αA     如圖(4.11)所示,當 g  αA 成立時,  上升使(24)上移,配合(23)下 移的結果之後可以得到均衡名目利率上升,但均衡成長率下降的結果。. 36   .

(45) g. ↑ ↓ . (23) (24). I. 1. I. 圖(4.11) 法定限制下  上升的影響( ρ  0 、 g  αA ). 政 治 大. 立. g. ‧. ‧ 國. 學 sit. (23) (24). ↓ . io. n. al. er. Nat. y. ↓ . 1. Ch. e n g c h Ii. i n U. v. I. 圖(4.12) 法定限制下  上升的影響( ρ  0 、 g  αA ) (2) g  αA. 當 g  αA 成立時,若  上升則(24)下移,配合(23)下移的結果可以得 到均衡成長率必定下降,但在無法確認(24)與(23)的相對下移幅度時,均 衡名目利率的變動未定。圖(4.12)是說明當(23)下移程度相對(24)大時, 均衡名目利率將會上升;同理,可推得當(23)下移程度較(24)小時,均衡 名目利率則反而下降。對比上一節中最適存款準備率的分析,在 ρ  0 下,. 37   .

(46) γ  I   0 ,若存款準備率不受限制時,  上升將產生排擠投資的情形且 名目利率的變動會使資本投資發生改變,但由於法定存款準備率的限制 ,阻隔了名目利率變動所導致的資產配置選擇,故只產生  上升導致的 排擠效果,以上說明具體反映在(23)下移,均衡成長率下降的事實。. (二) 1  ρ  0 (1) g  αA   類似前文中 ρ  0 的分析,如圖(4.13)所示,當 g  αA 成立時,若  上 升則(26)上移,在搭配(25)下移後可以得到均衡名目利率上升,但是均衡. 政 治 大. 成長率則下降的結果。. 立. io. ↓. n. al. 1 I  . Ch. engchi. sit. ↑. (25). er. Nat. y. ‧. ‧ 國. 學. g. i(26)v n U. I. 圖(4.13) 法定限制下  上升的影響( 1  ρ  0 、 g  αA ) . (2) g  αA   當 g  αA 成立時,若  上升則(26)下移,在己知(25)必定下移後,可 以得到均衡成長率下降,但在無法確認(26)與(25)的向下移動程度時,均 衡名目利率的變動未定。圖(4.14)則是說明當(25)下移程度較(26)來得大 時,均衡名目利率上升;同理,可推得當(25)下移程度較(26)小時,均衡. 38   .

(47) 名目利率則反而下降,但均不影響均衡成長率下降之結果。 綜合以上所述,貨幣政策參數(  )的變動,無論 g 與 αA 的相對大小 為何,均衡成長率皆取決於(23)與(25)的移動,與均衡名目利率的變動無 關,再次說明法定存款準備率隔絕名目利率變動對於經濟成長率的影響 。而透過公開市場操作增加持有債券,在債券與資本投資間沒有套利機 會下,隱含排擠部份的資本投資,使(23)與(25)下移,因此,在受限的法 定存款準備率下,緊縮貨幣政策會不利於經濟的成長。. g. 政 治 大. 學. ‧ 國. 立 ↓. (25). ↓. ‧. I. 1. io. sit. Nat. y. (26). I. n. al. er. 圖(4.14) 法定限制下  上升的影響( 1  ρ  0 、 g  αA ). C. hengchi 參  生產中間財廠商的不完全競爭程度 . i n U. v. 在此以生產中間財廠商趨於完全競爭(  上升)為例來說明。分別對. (23)、(24)、(25)、(26)中的  取偏微分,得到(23)、(25)隨著  上升而下 移,至於(24)、(26)則是隨著  上升而上移。依據風險趨避程度    的高 低再分為兩種情形來討論。. (一) ρ  0. 39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hat Works and for Whom: A Review of OECD Countries’ Experiences with Active Labour Market Policies’, Swedish Economic Policy Review, 8(2): 9-56. ‘Do Wage Subsidies

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於2022年1月25日公布「世界 經濟展望更新報告(World Economic Outlook

 為協助廠商因應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及自由貿易協定 之衝擊,提升產品出口競爭力,經濟部已協調財政 部針對進口關稅 4.3 %以上之產品,恢復外銷品出

然而,由於美中貿易衝突未完全化解,中國大陸經濟成長 走緩,加上英國脫歐前景未明,影響全球投資信心,仍不利全 球經濟成長,多數經濟預測機構預估 2019

Promote Hong Kong economic growth 促進香港經濟增長 Earn foreign exchange to pay for imports賺取外匯支付進口貨品 Government can have more profit tax 政府利得稅收入增加

Ma, T.C., “The Effect of Competition Law Enforcement on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Competition Law and Economics 2010, 10. Manne, H., “Mergers and the Market for

政府禁毒策略與

Mendenhall ,(1992),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Value Line enigma and post-earnings-announcement drift”,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 Smaby, (1996),“Market response to analy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