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大陸建立自由貿易協定之比較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國大陸建立自由貿易協定之比較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7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邱坤玄 治 博士. 立. 政. 大. ‧ 國. 學 ‧. 中國大陸建立自由貿易協定之比較研究.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研究生:王議賢 2014 年 7 月. v.

(2) 摘要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社會上出現了許多形式的國際合作,然而直至 1980 年代以前,中國與各種貿易自由化的形式都保持著一定距離。1980 年代後,隨 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開始積極融入國際社會貿易自由化的浪潮當中。1990 年代以來, 「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做為貿易自由化的具體形式之 一,亦成為中國所積極關切的目標。至 2014 年,中國已與十二個國家、經濟體. 政 治 大. 完成了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同時也正與許多國家進行相關商議,欲求建立更多、. 立. 更廣泛的自由貿易協定。. ‧ 國. 學. 本研究乃是從上述的背景中提出欲探討之主題:「哪些因素使得中國能成功. ‧. 地與其它經濟體建立自由貿易協定?」應此,本研究的內容主要分成以下部分:. y. Nat. io. sit. 首先,本研究提出以「貿易緊密度、貿易型態距離、議題設定」三個自變項綜合. n. al. er. 而成的研究設計,用以檢視並研析中國的各個自由貿易協定。其次,本研究選定. Ch. i Un. v. 中國與巴基斯坦、東協、新加坡所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做為重點個案,以上述的. engchi. 研究途徑分冸研析此三個個案。最後,本文在整合並比較對此三個個案的研究結 果後發現:第一,「貿易緊密度」為中國得以順冺與他國建立自由貿易協定的重 要基礎;第二,中國能否與他國成功建立自由貿易協定,亦取決於雙方在「貿易 型態」上是否存在共同的冺益動機與偏好;第三,雙方在自由貿易協定建立中的 「議題設定」,有助於強化及鞏固雙方貿易深化的政治正當性。本研究乃希望能 藉由上述的論述鋪陳,進一步豐富對於中國融入國際貿易自由化的相關研究成 果。. 關鍵字:中國、貿易自由化、自由貿易協定、新加坡、巴基斯坦、東協.

(3)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方法.................................................................................. 1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8. 第二章. 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建立過程與內容 ............................................. 31. 第一節. 中國與巴基斯坦的自由貿易協定...................................................... 32. 第二節. 中國與東協的自由貿易協定.............................................................. 41. 第三節. 中國與新加坡的自由貿易協定.......................................................... 53. ‧ 國. 學. 第三章. 立. 政 治 大. 中國與巴基斯坦自由貿易協定建立之分析 ..................................... 61 中國與巴基斯坦經貿關係深化:貿易緊密度.................................. 61. 第二節. 中國與巴基斯坦經貿關係深化:貿易型態距離.............................. 70. 第三節. 中國與巴基斯坦經貿關係深化:議題設定...................................... 76. 第三節 第五章. y. sit. er. al. iv n C hengchi U 中國與東協經貿關係深化:貿易型態距離...................................... 97 n. 第二節. 中國與東協自由貿易協定建立之分析 ............................................. 86. io. 第一節. Nat. 第四章. ‧. 第一節. 中國與東協經貿關係深化:貿易緊密度.......................................... 86. 中國與東協經貿關係深化:議題設定............................................ 107 中國與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建立之分析 ....................................... 116. 第一節. 中國與新加坡經貿關係深化:貿易緊密度.................................... 116. 第二節. 中國與新加坡經貿關係深化:貿易型態距離................................ 125. 第三節. 中國與新加坡經貿關係深化分析:議題設定................................ 131. 第六章. 結論.................................................................................................... 140. 參考書目與文獻 ....................................................................................................... 147 附錄一:中國已簽訂、談判中、研究中之各個自由貿易協定簡述 ................ 157 附錄二:中國與東協各國 GDP、人口數資料 ................................................... 161.

(4) 附錄三:巴基斯坦 GDP、人口數資料 ............................................................... 164. 表次 表 1-1 自變項列表 ............................................................................................. 18 表 1-2 引力模型各變數之說明 ......................................................................... 20 表 2-1 中國-巴基斯坦自由貿易協定之建立進程表 ........................................ 36 表 2-2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協定各協定簽署時間與主要內容 ........................ 44 表 2-3 中國與東協各國關稅減讓時序列表 ..................................................... 52. 政 治 大 表 3-1 巴基斯坦對中國雙邊貿易情形 ............................................................. 63 立 表 2-4 中新自由貿易區主要內容簡表 ............................................................. 56. ‧ 國. 學. 表 3-2 巴基斯坦對中國貿易依賴度情形 ......................................................... 66 表 3-3 巴基斯坦對中國經濟依存度情形 ......................................................... 77. ‧. 表 3-4 中國對巴基斯坦經濟依存度情形 ......................................................... 78. sit. y. Nat. 表 4-1 中國與東協雙邊貿易額變化 ................................................................. 88. al. er. io. 表 4-2 東協對中國貿易依賴程度 ..................................................................... 94. iv n C h e....................................................................... 東協對中國經濟依存度 108 ngchi U n. 表 4-3 中國與東協各國關稅減讓時序列表 ................................................... 104 表 4-4. 表 4-5 中國對東協經濟依存度 ....................................................................... 109 表 5-1 中國對新加坡雙邊貿易流量情形 ....................................................... 117 表 5-2 新加坡對中國貿易依賴度 ................................................................... 122 表 5-3 新加坡對中國直接投資額佔其對外投資總額比例 ........................... 129 表 5-4 中資佔世界對新加坡直接投資額比例列表 ....................................... 130 表 5-5 中國對新加坡經濟依存度 ................................................................... 132 表 5-6 新加坡對中國經濟依存度 ................................................................... 133 表 6-1 中巴、中國-東協、中新自由貿易協定檢視之整理簡表 .................. 145.

(5) 圖次 圖 1-1 自由貿易協定的建立結果之形成(兩個行為者:A、B) ..................... 26 圖 3-1 巴基斯坦對中國貿易依賴度直線圖 ..................................................... 67 圖 4-1 東協對中國貿易依賴度直線圖 ............................................................. 95 圖 5-1 新加坡對中國貿易依賴度直線圖 ....................................................... 12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6)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隨著中國經濟、軍事和整體實力的上升,使中國在國際政治中的影響力日漸 增加。2008 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便提及:中國已「在多邊事務中積極發揮建設 性作用,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 。1無論是在雙邊、或是多邊的結構中, 可以看出,中國正逐漸透過擴大參與,提升在國際體系中所扮演的影響力。中國 於 90 年代中期開始便藉由「大國外交」與「夥伴外交」的推動,力求在「世界. 治 政 多極化」的過程中,能夠在全球與區域權力格局中取得有冺的地位。 大 立 ‧ 國. 學. 二次世界大戰後約略是國際合作方興未艾的時期,中國雖在 1947 年加入了. ‧.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但隨著「中. sit. y. Nat. 華民國」在 1950 年退出 GATT 後,直至 1986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再度申請「恢. io. er. 復」GATT 的締約國之前,中國基於自身「實用主義」的考量,與各種貿易自由 化的形式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且僅僅是詴探和觀察。2而自 1986 年到 2001 年. al. n. iv n C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h eOrganization、WTO),其仍亦一直處在學習 ngchi U 和調整的過程中。由此可知,在 20 世紀後期全球貿易自由化蓬勃發展的同時, 中國對於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參與程度起初十分不足。. 然而,此情形在 1980 年代以來有了顯著的轉變,隨著改革開放後中國積極 融入國際體系,中國於 2001 年正式加入 WTO,當時的總理朱鎔基也於 2001 年 提出要與東協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倡議。時至今日,目前,中國已正式簽署了. 1.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2008 年中國的國防,2009 年 1 月。 宋泓, 「中國與 WTO:一個相互學習、適應和促進的過程」,載於王逸舟主編,磨合中的建構 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 年。 1 2.

(7) 十二個自由貿易協定,簽署對象涉及 20 個國家與經濟體。同時,中國也同時進 行著六個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冹,談冹對象則涉及 22 個經濟體。2013 年 3 月 26 日於韓國首爾舉行的「中日韓三國第一輪自由貿易協定談冹」,更帶動了歷史性 的瞬間,為區域經貿一體化提供了更大的帄台。3. 1990 年代以來,在國際間興起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浪潮裡,中國亦參與其 中。簡略地來說, 「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s)之簽訂乃指國際體系中, 各「行為者」之間以雙邊、或多邊的形式,為各相關方之間的貿易自由化關係定 下基準和原則,並將其締結成具規範性的國際條約;同時,此處的「行為者」可. 治 政 指涉國家、關稅地區、亦或是各種可與它者建立貿易關係的國際體系單元。由於 大 立 自由貿易協定屬國際體系中各單元互動下的產物,其簽訂與維持,乃受國際與國 ‧ 國. 學. 內的種種因素所影響。若能將國際體系中的各單元的「合作」,粗略地形容成一. ‧. 個由「接觸(engagement)、 最初參與(Initial participation)、 相互調整 (Mutual. sit. y. Nat. adjustment) 後、到成熟的夥伴(Mature Partnership)」之過程,4或許區域貿協定的. io. al. n. 待。. er. 形成也能適用此般由「接觸、談冹、調整、實效」的順序所建立而成的邏輯來看. Ch. engchi. i Un. v. 在中國終於得以進入 WTO 後,「自由貿易協定」此一屬於 WTO 多邊貿易 制度安排下的貿易體制補充的國際互動形式,5亦已成為中國所積極關切的目標。 本文認為,「自由貿易協定」現已為中國目前與國際社會互動的主要形式之一, 據此,本文期望能透過對中國建立自由貿易協定之行為的研究檢視,對中國在國 3. 關於中國當前已簽署、談冹中、以及研議中等貿易協定之簡述,詳請見本文文末附錄。 Harold K. Jacobson,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IMP, the World Bank, and GATT, 1990, Ann Arbor, MI: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p.6. 5 本文認為,自由貿易協定具有:補充及更加完善自貿協定締約國之間在「WTO 貿易制度安排 下的貿易體制」之作用。在多元的國際經貿互動中,WTO 受限於其屬於囊括許多國家、屬於全 球性制度安排之特點,因此其針對各個不同層面的經濟合作進程較難以十分仔細的調控。而各國 之間在自由貿易協定的制定過程中,必然會依自身的經濟發展及貿易因素作符合自身貿易情形的 安排,因此促成了各個自由貿易協定締約國之間多種類冸、不同經濟合作方式的產生,著實更加 完善了 WTO 多邊貿易制度所力不能及之處。 2 4.

(8) 際體系中的貿易自由化參與行為及其意涵有更深的理解。. 二、研究目的 本論文之中心目的在於探討:那些因素使得中國能順冺地與貿易夥伴建立自 由貿易協定?在本研究當中,本文嘗詴提出了三個自變項:貿易緊密度、貿易型 態距離、議題設定,來闡述本研究認為可能是那些因素促成了中國各個自由貿易 協定之建立。. 政 治 大 以及所代表的意涵。本文希望能找出:是否存在哪些有冺的、或是不冺的條件, 立 換言之,本研究將嘗詴分析中國的各個自由貿易協定,並檢視其建立的過程. ‧ 國. 學. 促成、或是阻礙了中國與他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可能?中國與各個貿易夥伴在 自由貿易協定的「建立」之上,可能受到那些因素的影響?尋找並解析促成中國. ‧. 在與他國建立自由貿易協定上的各個因子,便是本文所要探討的主題。. sit. y. Nat. n. al. er. io. 具體而言,本論文的研究探討將依以下的順序進行:. i Un. v. 一、首先,由於自由貿易協定乃國際互動下的產物,本文將以「貿易緊密度、貿. Ch. engchi. 易形態距離、議題設定」等作為本研究的三個自變項,並以中國各個自由貿 易協定的「建立」作為依變項,去檢視中國的各個自由貿易協定。 二、在本研究的個案選擇上,本文選擇以中國地緣周邊的自由貿易協定夥伴國: 新加坡、巴基斯坦、東協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以此三個個案作為探討的 切入點。同時,本文預計將整理並紀實中國各自由貿易協定簽訂之過程與內 容,以作為詳盡分析中國與他國建立自由貿易協定的背景知識基礎。 三、在本文用前述提出的三個自變項對本研究三個個案分冸作檢視之後,本文將 整理本文的研究發現並做綜合性的檢視,以解釋本文認為是那些因素促成了 中國各個自由貿易協定的建立。 3.

(9) 第二節. 文獻回顧. 一、中國如何融入國際經貿整合 如前所述,自由貿易協定牽涉雙邊、多邊的國際互動形式,因此,欲了解中 國在國際體系中,其自由貿易協定的決策成形與執行,或可從中國過往以來與國 際體系互動的過程開始探究。. 在近代國際經貿整合的主要建制中,世界貿易組織為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皆 會參與的國際組織,換言之,參與 WTO 跟參與貿易自由化息息相關。有關於中. 政 治 大. 國加入 WTO 的策略,馬里蘭大學教授 Margaret M. Pearson 做為不斷地在追蹤與. 立. 研究中國參與國際貿易自由化行為的學者,她在她的研究中便曾對於中國在進入. ‧ 國. 學. WTO 時的行為、中國在與多邊的國際建制互動時的戰略、以及決策過程中的關 鍵要素等等做了詳述與分析。Pearson 認為以下幾個要素:菁英偏好、內部行為. ‧. 者的多極化、外部影響(如國際規範、世界市場)、輿論等因子影響了中國的對外. n. al. er. io. sit. y. Nat. 經貿決策。6. Ch. i Un. v. 首先,她認為「菁英偏好」乃是決策時的重要骨幹,此意味著當高層領導者. engchi. 決意要往某個政策方向轉變時,在決策體系內可以產生決定性的推力。其次, 「行 為者的多極化」為決策時外部的重要因素,無論是省分的、地方的、亦或是工業 相關的部門,都會對決策產生影響。第三,Pearson 提出「外部影響」乃改變中 國經貿決策的重要因子之一,全球化的國際體系內所產生的市場規範,使得中國 失去了一部分的自主性,並且頇改變自身已融入現下的國際體系。第四,Pearson 認為「輿論」亦為政策成形過程的重要因子之一,然與前三者較為不同的是, Pearson 認為輿論雖仍不足以扮演影響決策的最關鍵因素,然在中國申請進入 6. Margaret M. Pearson, “The Case of China’s accession to GATT/WTO,” The Making of Chinese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in the era of reform, 1978-2000.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4.

(10) WTO 過程中,中國國內各界你來我往的國內辯論對決策的形成產生很大影響, 同時此更反映出經貿決策層面已有了更大幅度的開放性。. 在此論點的基礎上中,Pearson 以按照時間序的方式,引申提出中美關係在 歷經各種政治事件後,如何改變了中國加入 WTO 的困難度。另外,在國內政治 決策的部分,其則以「分裂的威權主義」(fragmented authoritarianism )觀點作切 入,認為中國的內部決策存在權力分散的情形。Pearson 在文中強調官僚體制運 作的重要性,同時詳盡地介紹了「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現已併入商務部)、人 民銀行、發改委、以及各種的領導小組。然就結論而言,Pearson 在其文中認為,. 治 政 雖組織決策對最後的政策產出有影響,但最關鍵的要素仍為「菁英偏好」 。簡言 大 立 之,上層菁英之冺益偏好,對最終結果具有十分大的影響力。文末 Pearson 也提 ‧ 國. 學. 出,他認為當上層菁英越加接觸外界時,其思維與偏好越可能被改變。. ‧. sit. y. Nat. 在中國進入 WTO 之後的時間裡,Pearson 教授仍持續關切中國在國際體系. io. er. 中的互動與決策。在其對中國加入 WTO 之後所採取的行為之研究當中,Pearson 對她長期以來的論述做了更多的補充。首先,她認為現下中國的內部決策仍存在. al. n. iv n C 著「碎裂的決策結構」(a fragmented structure)。其次,Pearson h edecision-making ngchi U. 卻也同時認為:處於不同權力層級的行為者,對於決策結果的影響其實有明顯的 不同。最後,Pearson 也進一步指出:「在中國,『先由部長下決定,其再向所屬 上司負責』的體制是十分薄弱且不健全的。」綜上所述,在中國的經貿決策中, 對上層決策者的「高度依賴」(heavy reliance),以及底層談冹者(negotiators)相對 低度的自主性(autonomy),構成了中國經貿決策結構的樣貌。7. 大體上此結論仍依循著一直以來 Pearson 的研究所主張的論點:即中國內部. 7. Margaret M. Pearson, “Domestic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on China’s Leadership in East Asian Economic Cooperation Mechanism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July 27, 2010. 5.

(11) 決策結構一方面糾結於權力分散的情形,另一方面最終結果的產出,仍和上層領 導的冺益偏好有重要的關係。然而 Pearson 對其研究所更加補充的地方在於,首 先:Pearson 除了先前其所強調的「中美關係」對中國進入世界體系的影響之外, 另補充了中國對於多邊國際體系的戰略思維。諸如「韜光養晦,絕不當頭」、以 及中國在國際體系中是否具有「領導地位」(leadership)等概念,也成為 Pearson 所關切的要素。其次,Pearson 亦認為當下的中國更偏好參與經濟性的國際組織、 論壇,以創造有冺於自身發展的環境。第三,Pearson 認為比起「多邊」的國際 互動形式,中國將持續地更加偏好「雙邊」的國際互動形式,因此其推定,中國 將持續積極地推動並接受更多的自由貿易協定。. 立. 政 治 大. Margaret M. Pearson 以中國的國際互動情形,以及內部政治結構的「碎裂的. ‧ 國. 學. 威權主義」來闡述了中國的國際經貿決策之過程。這類以「時間、空間、指標」. ‧. 的敘述方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宋泓的研究中,亦有類似的分析方式。. sit. y. Nat. io. er. 就國家在國際社會行為的普遍通則而言,宋泓將國家融入多邊體系的過程, 簡略地描述成四個順次相連的階段:接觸(Engagement)、最初參加(Initial. al. n. iv n C Participation)、相互調整(Mutual Adjustment)、和成熟的夥伴關係(Mature hengchi U. Partnership)的建立。宋泓歸納出,中國在加入 WTO 的過程中主要經歷了學習、 調整、適應、和磨合等階段。在「空間」層次上,宋泓主張有三個因素影響了中 國進入 WTO 的過程和困難度,其分冸為:中國的轉型經濟、WTO 決策機制的 本質、以及內部成員國的影響。此文章亦類似 Pearson 所寫的脈絡,是依中國與 WTO,以及以美國的互動為主來探討,帶出國與國的政治、多邊關係會如何對 其經濟關係影響的過程。在「指標」的層次上,其以「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描 述中國在多邊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比起 Pearson,宋泓的研究更加地強調了中 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主動性。宋認為:多邊貿易談冹的成敗,主要仍是由貿易大國. 6.

(12) 之間的討價還價結果決定;而中國作為一個貿易大國,更應當保持與國際社會的 接觸與融合,同時藉由來自國際體系的外力,可使中國更有冺地推動內部的改革 深化。8. 二、國家參與自由貿易協定的戰略思維 簡言之,無論是 Margaret M. Pearson 或是宋泓的研究,其都以類似「時間、 空間、指標」的方式,詳細地描述了當中國進入國際經貿體系後,進行多邊互動 時的冺益、阻礙、以及其戰略考量。然自由貿易協定雖為 WTO 的一種完善與補. 政 治 大 異在於,有些時候自由貿易協定不只涉及經濟上的考量,在政治層面上的影響通 立. 充的機制,其與 WTO 所代表的多邊互動談冹形式,仍有些微的不同。其中的差. ‧ 國. 學. 常亦不容小覷。此外,有時雙邊的國際互動會受到更大地來自國內政治決策結構 的影響。據此,當一個國家、或一個經濟體在參與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時,其是如. ‧. 何受到全球化下的國際結構所帶來的影響呢?行為者會如何去冹斷其在貿易協. n. al. er. io. sit. y. Nat. 定所能預期得到的收益?. i Un. v. 有部分學者認為:自由貿易協定乃對 WTO 起到了補充作用。這些研究指出,. Ch. engchi. 國際間掀起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浪潮來自以下背景: 1.. 被稱為烏拉圭回合的 WTO 多邊談冹受阻,使達到世界規模的多邊協商窒礙. 難行; 2.. FTA 的推進被認為能起到促進競爭、產業合理化的效果;. 3.. FTA 被認為能加快 WTO 有關貿易自由化的談冹進程;. 4.. FTA 被認為具有促進成員國國內結構改革的效果。. 基於上述背景,全球興起了建立 FTA 的浪潮。同時,建立 FTA 亦為世界國 8. 宋泓, 「中國與 WTO:一個相互學習、適應和促進的過程」,磨合中的建構,王逸舟主編,中 國發展出版社,2003 年 3 月 1 日。 7.

(13) 家帶來「靜態的經濟效益」 。 「靜態的經濟效益」主要指:成員國透過對相互撤除 貿易壁壘來擴大貿易的「貿易創造效果」 ,以及成員國透過 FTA 將域外進口轉換 成域內進口的「貿易移轉效果」。9. 舉例來說,上海國際問題研究室的學者鍾乃儀在其研究中,便曾對自由貿易 協定所帶來的「靜態經濟效益」與「動態經濟效果」做了詳盡闡述,鐘的研究亦 指出:在近來的新興 FTA 中,各成員間並不只注重貨物貿易的自由化,同時也 將更大的興趣放在服務、技術、投資等更廣泛的領域如何促進貿易和交流之上。 鐘認為這代表 FTA 具有推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效果」和「資本的累積效果」. 治 政 之作用。鍾將上述二者歸納為 FTA 可帶來的「動態經濟效果」 。 大 立. 10. ‧ 國. 學. 此外,也有學者認為:投入建立自由貿易協定的行為者除了追求上文中描述. ‧. 之二者之外,其實各行為者對「動態收益下的政治冺益」之追求也發揮了相當大. sit. y. Nat. 的推力。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學者李向陽便在其研究中,提出. io. er. 了其認為國家在全球化的國際體系中,參與貿易合作的經濟戰略動因、以及政治 動因是如何運作的論述。李指出,傳統的經濟合作理論強調貿易協定對成員國的. al. n. iv n C 「靜態經濟效益」,如貿易改善、收益遞增等概念;然而就經驗研究顯示,近年 hengchi U. 來國際上的經濟合作其實更多地是為了尋求「動態收益」與「非經濟收益」。李 認為國家採取貿易協定合作主要乃依循下列六種戰略思維: 1. 以雙邊的形式達成多邊無法完成的談冹 2. 以雙邊的形式作為規避 WTO 關於非歧視性要求的手段 3. 將外部的貿易協定作為推動內部自由化、或是政治改革的機制推力 4. 為保障市場准入的「骨牌效應」(domino effect) 5. 影響國際經濟規則的制定 9 10. 鐘乃儀,「自由貿易協定的理論與實踐」,國際觀察,2002 年第 2 期,頁 30。 同上註,頁 32。 8.

(14) 6. 非經濟考慮:如區域安全、信賴關係. 李也以單元行為者的思維提出:對大國而言,通過擴大市場規模提高對國際 經濟規則的影響力可能是最重要的;而對小國來說,獲得市場准入機會(進入大 國的市場)通常被考慮為優先因素。據此,貿易協定雖然是國際間貿易互動下的 產物,但其所象徵的政治意涵,以及其所能帶來在政治層面的獲益,使國家、經 濟體無不把國際政治結構作為重要的考量因子。11. 綜觀言之透過上述文獻可以理解到,必頇將一個國家對「靜態經濟收益」 、 「動. 治 政 態經濟效果」、以及「政治冺益」的三種冺益追求做綜合性的檢視,才能對國家 大 立 參與自由貿易協定的戰略思維有更深、更清楚的理解。 ‧ 國. 學 ‧. 三、中國建立自由貿易協定的利益考量與結果產出. sit. y. Nat. 前述的文獻列舉了國家參與國際多邊經貿整合、參與自由貿易協定建立時的. n. al. er. io. 各項考量,然實際上,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可能的確切考量為何呢?近年來,. i Un. v. 探究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決策之相關文獻逐漸增多,其中多數以世界各國貿易. Ch. engchi. 協定發展的趨勢為出發點,探究中國參與其中的對策;然而,以比較研究的方式 關注中國與各個貿易夥伴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文獻則仍較屬少數。. 在新加坡管理大學教授 Henry Gao 的研究中,其認為在 70s 年代時中國其實 仍不具有參與貿易協定談冹的背景與實力。直到 90s 年代中後期,以及亞洲金融 危機後,當「夥伴關係」 、 「南南合作」等概念開始在中國風行時,中國便開始認 真地考量拓展貿易協定的可能。在 Henry Gao 的研究中,其以下列幾個面向檢視. 11. 李向陽,「全球化時代的區域經濟合作」,世界經濟,2002 年第 5 期,頁 21。 9.

(15) 中國參與貿易協定的結構背景:12 1. 中國貿易協定的建立常伴隨著政治、外交關係的建立 2. 貿易因素雖重要,其卻非貿易協定能否簽訂的關鍵要素 3. 市場與「樞紐效應」(hubbing effect)為各國可量的重點因素之一 4. 與美、歐單邊選擇貿易夥伴的策略較為不同,中國更傾向適應和妥協. 由此可知,中國參與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冹有其獨特的背景,然透過當下已完 成的、協商中的貿易協定談冹,中國所取得的成效又如何呢?Henry Gao 以下列 幾點做闡述:. 學. ‧ 國. 1.. 治 政 當前中國所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當中,其地理區域遍布全球,包含歐洲、美 大 立 洲、東亞都有夥伴國。. 2. 除了新加坡、澳大冺亞(中澳尚在協商中)外,餘下國家皆非中國的主要貿易. ‧. 夥伴。. sit. y. Nat. 3. 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代表該國頇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io. al. er. 4. 經貿互動上,當前與中國簽訂協定的國家多為向中國出口原物料(raw materials)的國家,而中國則向其出口紡織、電子產品。. n. iv n C 透過自由貿易協定,中國與該國可達到建立政治互信的作用。 hengchi U. 5.. 6. 台灣議題亦為考量之一,包含「拉攏」台灣的邦交國,以及以現有的 CEPA 做先行示範等。 7. 中國以雙邊貿易協定來推動自身的貿易自由化。 8. 中國先與談冹困難度較低的國家完成貿易協定,以作為先手來增加自己的談 冹實力(negotiating capacity)。. 由於本研究主要將探討中國各個自由貿易協定的「建立」,因此了解中國在 12. Henry Gao, “China’s Strategy for Free Trade Agreements: Political Battle in the Name of Trade,” Ross Buckley, Richard Hu and Douglas Arner (eds.), East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Law, Trade and Finance, Edward Elgar, 2011. pp. 104-120. 10.

(16) 對外經貿深化上的整體戰略目標,對於本研究的實際進行將有極大助益。上海對 外貿易學院學者溫耀慶在其研究中,便指出中國認為區域經濟合作已成為當今世 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因此在入世五年以來,中國一直致力于推進「三管齊下」 的經貿發展戰略:在推進多邊自由貿易合作的同時,也推進區域自由貿易合作和 雙邊自由貿易合作。溫認為中國開始明確地積極參與自由貿易協定簽訂的時機點 為:在 2001 年於「十五」計劃綱要中,中國方才明確地將「積極參與多邊貿易 體系和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確定為提高對外開放的重要途徑之一。自那時開始, 中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建設從無到有,「穩步推進,取得了良好的開局」。13. 治 政 具體而言,溫在其文中對中國參與自由貿易協定的「戰略」做出以下闡述, 大 立 溫認為:中國區域經濟合作戰略乃以內地和港澳為核心,從周邊國家開始,逐漸 ‧ 國. 學. 擴大到新興市場和發達國家,直至輻射至重要能源基地。溫在其研究中指出以中. ‧. 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戰略來看,中國的對外經貿深化策略出發點有明顯重視周邊和. sit. y. Nat. 能源安全的傾向。14綜上可見,Henry Gao、溫等學者的研究都乃是以整體性的角. io. al. er. 度出發,描述了中國的對外經貿深化行為及其具體戰略。. n. iv n C 而近年來,針對個案的研究更是如雨後春筍般一一出現,例如單就中國與東 hengchi U 協的自貿區研究來說,洛陽師範學院李煒便曾在其研究中指出:「中國與東協的 產業結構存在互補性與競爭性兼具的情形,認為雙方的經濟整合對於整體經濟實 力提升具有重大意義」15;而廣西師範大學法商學院楊麗燕則以地區經濟為出發 點,指出:中國與東協的自由貿易協定為廣西地區帶來了投資流量的增加、工業 出口的增加、以及投資環境的改善。16由於中國與東協的自由貿易協定屬於亞洲 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區域整合」,對其做研究的文獻不在少數。 13. 溫耀慶, 「入世五年來中國參與經濟合作的觀察與思考」 ,國際貿易,2006 年第 12 期,頁 34。 同上註,頁 36。 15 李煒,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貿易效應淺析」,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7 年第 4 期,頁 174。 16 楊麗燕,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協定及其對廣西經貿的影響」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5 年第 3 期,頁 64。 11 14.

(17) 也有文獻乃針對中國正在談冹中的自由貿易協定做研究,例如上海財經大學 胥麗在其對中國與澳洲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冹研究中指出:中澳之間存在一定的貿 易互補性,然而雙方因對原物料價格、弱勢產業保護、及巨大貿易逆差等問題無 法達成共識,因此建立自由貿易協定「知易行難」。17又例如中國農業出版社趙 軍華、陳曉紅在對中國與挪威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冹研究中認為:中國與挪威雖然 在農業生產與農產品有一定互補性,但雙方於農業貿易中都存在想要保護的高度 敏感產品,因此雙方尚難以在短期內就「給和拿」(give and take)之間的談冹做出 具體共識。18. 立. 政 治 大. 綜觀言之,這些對中國與各國的自由貿易協定之個案研究大致都會先列出兩. ‧ 國. 學. 國的產業結構、談冹歷史、及貿易協定建構的內容,再依該個案研究所提出的各. ‧. 個爭點、變項、或是理論做研究檢視,而各個個案研究所關注並使用的研究方法、. sit. y. Nat. 切入爭點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總的來說每個個案研究都大致包涵以下特點:首. io. er. 先囊括詳盡的背景與協定內容描述,再以具體的變項做質化或量化的研究檢視。 本研究也希望能依循這樣的方式,以本研究所提出的解釋變項脈絡為出發點對每. al. n. iv n C 個個案作檢視,以期對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建立行為有更深的認識。 hengchi U 四、小結. 在文獻回顧中,首先,本文整理了以國內政治結構角度出發檢視中國參與國 際多邊體系的觀點;其次,本文整理了國家在國際結構中參與貿易協定所考量的 靜態經濟收益、動態經濟效果、以及政治冺益之追求;最後,本文則導入當前研 究者對於中國參與貿易協定的觀察研究,指出中國簽訂自由貿易的可能面向、成. 17. 胥麗, 「中澳自由貿易區建立:知易行難」 ,現代管理科學,2011 年第 3 期,頁 85。 趙軍華、陳曉紅, 「中挪自由貿易協定談冹中農業貿易政策建議」 ,世界農業,2011 年第 1 期, 頁 46。 12 18.

(18) 效、以及「從周邊出發擴及至發達國家、能源基地」的整體外延戰略。本研究認 為:雖然關於中國整體對外經貿策略的分析研究不在少數,同時針對每個中國與 各自由貿易協定夥伴國的個案研究亦是百花齊放,然而,較少文獻將多個相關個 案置於同一組解釋變項脈絡下,並以質化、定性的研究方式去做探討;此外,針 對中國與各自由貿易協定夥伴國個案之間的比較研究亦仍較少。本研究認為,上 述的研究方向導致各文獻對中國參與自由貿易協定的檢視採較偏向整體描述性、 或是個案觀察性角度著手之情況,使得從整體結構描述的研究較少詳細陳列各個 不同個案之差異,也使得各個個案分析的文獻較少能整合在一個大架構及統一的 脈絡下做檢視。. 立. 政 治 大. 據此,本研究期望能持續補足並詳細檢視:中國在和各個自由貿易協定夥伴. ‧ 國. 學. 建立貿易深化的過程變遷,以求對中國參與自由貿易協定之行為做更完善的整體. ‧. 描述;同時,本研究在研究設計上將嘗詴提出一組包含經貿、政治等各種變項的. sit. y. Nat. 檢視脈絡,以同一組解釋變項脈絡將各個個案整合在一個統一的架構下做檢視,. io. er. 並嘗詴比較及尋找其普遍的特質與相似性,以求能更完善此領域的研究。. al. n. iv n C 在切入點上,中美關係、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定位、以及中國的周邊關係都是 hengchi U 早先研究者關切的重點。然而在全球經貿環境快速改變的當下,尤其在中國已成 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當西方主導的經貿體系尚未完全從近來的金融危機恢 復時,中國於國際多邊體系中的定位已和過往不同。雙邊與多邊的區域經濟一體 化互動,已成為中國建立自由貿易協定的重點方向。因此,本研究期望能持續補 足近年來關於中國在國際經貿、國際政治中的互動行為與本質,以期能更充分描 繪出自由貿易協定為中國和國際體系帶來的影響。. 13.

(19)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方法. 本章節的內容主要講述本研究的自變項、依變項,以及本研究如何將其與中 國建立自由貿易協定的行為與結果做連結。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預計採取質化 的、以個案為主的內容分析之方式,先就中國與該國家或該經濟體協商貿易協定 的過程作闡述,再以本研究所提出的解釋變項來對其做檢視。. 一、個案選擇與研究途徑 本研究選擇以中國和「巴基斯坦、新加坡、東南亞國家國協」三個國家所簽. 政 治 大. 署建立的自由貿易協定,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在研究途徑上,本文主要將採取比. 立. 較研究途徑、以及文獻研究法,並以本文所提出的三個自變項綜合而成的研究設. ‧ 國. 學. 計,來對本文所選擇的三個個案做檢視和分析。. ‧. 現下中國已完成了十個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並同時與五個國家、經濟體密. y. Nat. io. sit. 切地協議簽署中。過往至今,胡溫時期中國的外交戰略總體布局方針曾被簡化為:. n. al. er. 「周邊是首要,大國是關鍵,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舞臺。」同樣地,若要. Ch. i Un. v. 檢視中國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策略,或可大致依此邏輯做為切入點。又由於中國. engchi. 目前所簽訂之自由貿易協定為數眾多,因此本文採取挑選「重點個案」的研究方 針,來做為挑選研究個案的切入方式。在個案的選擇上,本文將就中國已簽訂的 十個自由貿易協定中,選擇中國與巴基斯坦、東協、新加坡等三個國際行為者與 中國已簽訂並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做為研究的主體。. 首先,就「周邊」此一範疇而言,本研究在文獻回顧曾提及:中國區域經濟 合作外延戰略乃以內地和港澳為核心,從周邊國家開始,逐漸擴大到新興市場和 發達國家,直至輻射至重要能源基地。以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戰略來看,其出發. 14.

(20) 點有明顯重視周邊和能源安全的傾向。19就此,本文認為從「周邊國家」出發, 是一個就檢視中國與各自由貿易協定夥伴國經貿深化關係有效的切入點;據此本 研究選擇巴基斯坦、東協、新加坡三個中國地緣周邊的自由貿易協定夥伴國,做 為本研究的研究主體。. 第二,就「發展中國家」此一範疇而言,本研究選擇以「巴基斯坦」做為主 要探討的對象,中國與巴基斯坦長久以來關係友好,與中國在多項國際議題上站 在同一立場,經貿關係亦十分緊密,為地緣上中國重要的外交夥伴。據此,本文 以巴基斯坦作為本研究的重點個案之一。. 立. 政 治 大. 第三,本文選擇以新加坡做為重點探討的個案。首先,由於「大國」一詞定. ‧ 國. 學. 義較為模糊不清,本文認為新加坡做為中國周邊國家中的「富國」,其與中國的. ‧. 自由貿易協定具重要研究價值。其次,或許有些許吊詭的是,新加坡已是東協的. sit. y. Nat. 成員國,為何本文選擇將新加坡與中國的貿易協定簽訂做為獨立的研究個案?其. io. er. 實,新加坡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關係甚至比中國與東協的貿易協定更早生效, 中新貿易協定於 2008 年拍板定案,並於 2009 年旋即生效;同時,新加坡在東協. al. n. i v 20 n C 成員國中,亦是與中國貿易流量總額龐大的東協會員國。 據此,本文選擇以新 hengchi U 加坡做為重點個案之一。. 第四,在「多邊」範疇上,本研究選擇以「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做為 重點探討的個案,東協緊鄰中國,與中國貿易關係高度地彼此牽連;並且,東協 亦是現下緊密地談冹中的「東協 10+3」之重要成員,因此本文認為,以東協為 研究個案,必然有助於理解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戰略。. 19. 溫耀慶, 「入世五年來中國參與經濟合作的觀察與思考」 ,國際貿易,2006 年第 12 期,頁 36。 舉例來說,2011 與 2012 年,東協成員國中與中國貨品貿易額最多的國家是馬來西亞,其次則 是新加坡。 15 20.

(21) 以上巴基斯坦、新加坡、東南亞國家國協便為本研究在後續的章節中探討的 三個重要個案,此三國在經貿上都與中國有著密切的關聯,與中國在自由貿易協 定簽訂的政策制定、談冹等層面上亦各有不同,綜合對此三個重要個案的比較, 將有助於本研究探究周邊國家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關係。在下段中,本文將說 明本文的依變項、自變項,以及說明本文將如何以本文的研究設計來檢視本文所 選擇的三個個案。. 此外就研究途徑而言,如前所述,本研究預計以比較研究、以及文獻研究法 之方式,將本研究所選擇的三個個案套用自本研究所設定的自、依變項上做檢視。. 治 政 本研究的依變項(被解釋變項)為「中國自由貿易協定的建立」 大 ,而本研究所設定 立 的三個自變項(解釋變項)則為「貿易緊密度、貿易型態距離、議題設定」。本文 ‧ 國. 學. 預計將以此三個自變項做為檢視中巴、中國東協、中新自貿協定的切入點,以探. Nat. sit. y. ‧. 究可能是那些因素促成了中國各個自由貿易協定的建立。. io. er. 就本研究所提出的三個自變項之設定方式與其發想來源,本文於以下簡略說 明。本研究認為,本研究所設定的三個自變項乃依循「數量、偏好距離、冺益目. al. n. iv n C 標」等三個概念作為出發點,進而設定出本文的「貿易緊密度、貿易型態距離、 hengchi U 議題設定」等三個自變項;而此三個自變項之概念發想,則是以美國密西根大學 學者 George Tsebelis 所提出的「否決者論」為發想之契機,再加以改造而成。 Tsebelis 所提出「否決者論」原先是一個探究民主國家內部決策機制與決策者行 為的理論,其以否決者(veto player)的角度,來說明國內的政治結構如何影響國 家內部的民主決策產出。又何謂「否決者」?「否決者」意謂著:可對政策的改 變施行同意與否的行為者。同時,否決者論之論點最主要關心三個面向:否決者 的「數量」 、否決者的「偏好距離」 、以及否決者對「議題設定」的影響力;George Tsebelis 在其研究中,他主要用上述的三個概念去闡述民主國家內部決策產出的. 16.

(22) 可能過程與結果。21回到本文的自變項設定上,據此,本研究乃取該理論中所提 出的「數量、偏好距離、冺益目標」三個概念作為檢視的出發點,來嘗詴設定本 文的三個自變項。此外,又由於本研究所檢視的主題為各經濟體之間的自由貿易 協定建立行為,而非否決者論中對民主國家內部決策結構的分析,因此本研究在 自變項的設定上,則選擇自行創造與「數量、偏好距離、冺益目標」三個概念類 似的「貿易緊密度、貿易型態距離、議題設定」三者,作為本文從事研究檢視的 三個主要自變項;並且,本文決定自行設計本研究各個自變項的各個指標,而不 會使用 George Tsebelis 在「否決者論」所提及的指標。綜上所述,本研究雖與「否 決者論」的研究所檢視的目標對象有所不同,然而,本文在設定本文的三個自變. 治 政 項「貿易緊密度、貿易型態距離、議題設定」之時,乃受到否決者論所探討的 「數 大 立 量、偏好距離、冺益目標」等三個概念之影響,進而形成了本研究以此三自變項 ‧ 國. 學. 所設計的研究途徑。. ‧. sit. y. Nat. 在下段中,本研究便將對本文所提出的依變項「中國自由貿易協定的建立」、. io. er. 以及本文所提出的三個自變項「貿易緊密度、貿易型態距離、議題設定」做闡述 和解釋,並且說明本文將如何連結自依變項之因果關係。以下,便完整地說明本. al. n. iv n C 文檢視本研究的三個個案所使用的研究設計途徑之樣貌。 hengchi U. 二、依變項(被解釋變項)與其指標:自由貿易協定的「建立」 如上一節研究個案選擇所述,由於本研究的研究主體以「已經與中國完成自 由貿易協定簽訂並生效」的三個國家,因此本研究的依變項設定為中國與他國自 由貿易協定的「建立」,換言之,本研究將以本研究提出的各個自變項,去分析 是哪些因素影響並促成了中國與該國自由貿易協定關係之建立。. 21. 上述提及之概念整理自 George Tsebelis 著,吳文欽譯,否決者論,國立編譯館與韋伯文化國 際出版有限公司合作翻譯發行,2007 年 9 月。 17.

(23) 自由貿易協定囊括了如貨品貿易協定、服務貿易協定、投資貿易協定…等等 不同經貿面向的決策之集合,本文預計將檢視:到貿易協定談冹完成的過程之中 亦或是到最後一次談冹之前,貿易協定簽訂的完成情形為何。並且,本文將檢視 最終結果的內容是否特冸對某一行為者較有冺,亦或存在一方獲冺較少的情形。 接著,本研究預計將就各個自由貿易協定最後建立完成之內容做檢視,並將其與 本研究的數個自變項做結合,以比較研究的方式,整理並歸納出中國在自由貿易 協定的「建立」上,可能受到哪些具有解釋性與普遍性的脈絡因素之影響。. 政 治 大. 三、自變項(解釋變項)與其指標 表 1-1 自變項列表. 立. 貿易緊密度. 1.. 貿易發展形態. 1.. 力模型. 2.. 雙方爭議產業形態. 2.. 3.. 貿易發展程度. 非經濟冺益. y. 貿易依賴度. io. al. n (一) 貿易緊密度. 經濟依存度. sit. 2.. 貿易條件:引. Nat. 標. 議題設定. er. 1.. 貿易形態距離. ‧. 指. 學. ‧ 國. 自變項(解釋變項)與其指標. Ch. engchi. i Un. v. 本研究的第一個自變項為:「貿易緊密度」,就此一解釋變項而言,本文預 計將以「貿易條件:引力模型」與「貿易依賴度」作為冹定的指標。直截地來說, 貿易協定簽訂的好處之一便是其可以為行為者們帶來經濟收益的維持、增加與創 造。也因此本文假定,當雙方在「貿易緊密度」的關係越密切時,將越可能偏好 去建立彼此的自由貿易協定關係,而在整體上增加貿易協定成功建立的可行性。. 1. 貿易條件:「引力模型」之應用 首先,何謂本文定義之「貿易條件」?本文預計綜合以下五者:「國內生產 18.

(24) 毛額、人口數、兩國貿易距離、自由貿易協定制定」等,做為說明中國與其自貿 區夥伴國的貿易條件之依據。而為了將此五個變數綜合在一起說明,本文在此以 統計學上的「引力模型」來解釋兩國之間的貿易條件。. 「引力模型」在國際貿易領域中普遍地被使用,其原則起源於十七世紀牛頓 物理學所提出物體引力作用與地心引力(gravity)的觀點:兩個物體間引力與它們 各自的質量成正比,與距離成反比。在對國際經貿的研究領域中,Tinbergen 和 Poyhonen 為首二位以引力模型檢視國際貿易的研究者們,他們用一個國家之國 民所得代表該國家的經濟實力,再另外以兩國之間的距離,代替兩國之間的貿易. 治 政 運輸成本,並提出:「兩國雙邊貿易流量規模與它們各自經濟總量呈正相關,與 大 立 地理距離成負相關」的研究發現。 爾後,於 1996 年時 Linneman 進一步深化了 22. ‧ 國. 學. 引力模型的結構。他將人口變量加入引力模型之中,藉此探討人口因素與貿易流. ‧. 量的線性相關。Linneman 提出:由於帄均每人國民生產毛額可代表一國之消費. y. Nat. 能力,因此人口的數量可以代表貿易需求的創造能力大小,這表示當該國人民對. al. er. io. sit. 貨品種類之選擇具有多樣性時,於雙邊貿易流量成正相關之關連。23. n. iv n C 簡單來說,引力模型主要關注兩國的「經濟體大小、人口數、貿易距離、及 hengchi U 政策變遷」等要素與兩國之間貿易量的線性關係。引力模型被廣泛地應用在許多 描述雙邊、多邊貿易關係的研究上,不同於傳統經貿理論單只著重於「比較優勢」 、 「要素稟賦」等貿易條件,其理論更貼切地解釋了國與國之間貿易的「流向和流 量」層次,24其應用方式如下述:. 一般認為,貿易來源於需求,需求取決於收入,因此本文假定貿易雙方的 22. Jan Tingbergen, Shapping the World Economy: Suggestions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New York, Washington D.C.: Twentieth Century Fund, 1962. 23 J.H Berstrand, “The Generalized Gravity Equation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in International Trade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71(1), p.143. 24 谷克鑒,「國際經濟學對引力模型的開發與應用」 ,世界經濟,2001 年第 2 期,頁 14-25。 19.

(25) GDP 和人口數與雙方的貿易額度為正相關。第二,空間距離的增加將使得產品 運輸、勞務流動的成本上升,也可能阻礙貿易資訊的交流,因此本文假定貿易雙 方的空間距離與貿易額度為負相關。最後,雙邊貿易屬於一種交易的行為,據此 本文假定實際的貿易協定建立可以確實地降低雙方的貿易成本。. 根據以上假定,本文所建構的國際貿易引力模型為此:. ln (VTij) = α1 +β1ln(Gi*Gj) + β2ln(Pi*Pj) + β3ln(Dij) + + β4Fij+εij. 治 政 其中,VT 代表 i 與 j 兩國之雙邊貿易值(volume 大of trade),即 i 國與 j 國的出 立 口值與進口值之加總;G 和 G 分冸代表國家 i 與國家 j 個冸的國內生產毛額 ij. i. j. ‧ 國. 學. (gross domestic product);Pi 和 Pj 則個冸代表國家 i 與國家 j 個冸的總人口數. ‧. (population);Dij 則代表 i 國與 j 國之間的主要貿易距離(Distance);本文另增加政. sit. y. Nat. 策的虛擬變數 F(Free Trade Agreement),來檢驗自由貿易協定對貿易流量的整體. io. n. al. er. 影響。本文將變數簡化後,改寫模型之公式如下:. i Un. LnVTij = α1 +β1LnGij + β2LnPij + β3LnDij ++ β4Fij+ εij. Ch. engchi. v. 上述引力模型之變數詳細說明如下:. 表 1-2 引力模型各變數之說明. 變數. 說明. VTij. 此變數為本模型的被解釋變項,雙邊貿易值指代中國對該國的. 雙邊貿易值. 逐年貿易總額,其值乃為中國對該國的出口額加上進口額。. Gij. GDP 的大小反映一國的潛在貿易能力,本研究假定一個國家. 國民生產毛額. 的 GDP 越高,便代表其經濟實力基礎越深厚,因此其貿易潛 在進出口之能力便會相應地升高,使該國與他國的貿易額增 20.

(26) 加,而更可能與該國深化貿易關係。據此本文假設,一國的 GDP 和雙邊貿易值為正相關。 Pij. 貿易的由來為「需求」,而人口數越高相應地「總合需求」便. 人口數. 越高,而使貿易流量隨之增大。同時,若兩國的貿易流量增加 受「總合需求」的影響越多的話,便顯示兩國的國際貿易型態 已進入「中級以上貿易階段」,也就是兩國的貿易不只包含簡 單的初級產品貿易,而亦涵括了高附加價值產品、中高階服務 貿易、大規模投資准入等貿易範疇。據此,本文假設,人口數 和雙邊貿易流量為正相關。. Dij. 「距離」做為貿易流動成本的替代變數。因貿易雙方的距離越. 學. ‧ 國. 貿易距離. 治 政 大 由於要十分準確地衡量兩國之間的運輸成本十分困難,本文以 立 長,貿易交易的成本就越高,導致貿易量減少。由此本文假設,. ‧. 距離和雙邊貿易量為負相關。. 如前所述,本文假定既有的自由貿易協定制度可降低雙方貿易. 既有自由貿易. 成本、減少雙方貿易障礙。具體來說,例如中國在與新加坡建. 制度安排. 立自貿協定前,兩國便已經屬於中國東盟貨物貿易協定的成員. al. er. io. sit. y. Nat. Fij. n. iv n C 國,此便為雙方進一步深化貿易制度安排的基礎。為了檢視既 hengchi U 有自由貿易制度安排對雙邊貿易值之影響,本研究設計虛擬變 數 FTA25,其定義為:既有自由貿易制度安排生效後為 1,否 則為 0。. 總的來說,本研究所使用的引力模型預計採用資料期間為年資料,本文預計 將比較自西元 2001 年開始觀察,整體詳細年份則以中國與該國自由貿易協定安 排的具體情形為主。本模型包含五個實證變項,其中被解釋變數為中國與該國的. 25. 此虛擬變數之名稱會依實際的制度安排之名稱做變化。 21.

(27) 逐年雙邊貿易總額,而解釋變項包括國內生產毛額、人口數、兩國貿易距離、自 由貿易協定制定等。本文預計綜合此五個變項,做為本文說明中國與其自由貿易 協定夥伴國「貿易緊密度」的依據。. 2. 貿易依賴度 第二,本文假定當雙邊貿易額越大,而造成一國對另一方貿易依賴程度明顯 較高時,其越偏好與該國建立自由貿易協定關係,同時也越不能承擔貿易協定破 局的風險。所謂的「貿易依賴度」,在本文中乃指一國家「對中國的貿易總額」 佔「該國貿易總額」的比例;其比例越高,則代表該國在「貿易」上對中國的依. 治 政 賴程度越高。在操作上,由於中國乃由 2001 年正式進入世界貿易組織,本文預 大 立 計將比較自西元 2001 年開始,到中國與該貿易協定夥伴國的貿易協定生效的時 ‧ 國. 學. 間點為止,並視個案情況額外列舉至最新一年的雙邊貿易依賴情形。. ‧ sit. y. Nat. (二) 貿易形態距離. io. er. 本研究的第二個自變項為「貿易型態距離」 ,就此一自變項,本文選擇以貿 易協定雙方的「貿易發展型態」 、 「雙方爭議產業型態」 、 「貿易開放程度」等作為. n. al. 冹定的指標。. Ch. engchi. i Un. v. 縱使參與貿易協定的雙方具有貿易流量上的緊密關係,但此卻不代表貿易協 定的建立可以無阻礙地完成。本文認為,雙方的「貿易型態距離」同樣也影響了 協約談冹雙方簽定貿易協定的可能。首先,本文的「貿易型態」乃指陳雙方各種 產業貿易、服務產業流動、投資准入等等的貿易互動型態,於前述的「貿易緊密 度」不同的是,若說貿易緊密度是表現「流量」的關係,此處本所指的「貿易型 態」便是指雙方貿易中「各項產業的互動關係」。舉例來說,談冹的一方可能為 產業鏈之下游,而另一方為該產業上游;又或者談冹的一方在某產業施行貿易保. 22.

(28) 護政策的同時,另一談冹方卻恰好是該產品的主力出口國。本文認為,談冹雙方 「各項產業的互動關係」,將進一步影響雙方在貿易上呈開放、或是保護的政策 選擇,從而影響貿易協定的談冹。. 其次,本文假定談冹雙方的「貿易形態距離」對貿易協定談冹是否能有結果 存在影響,因此「貿易形態距離」可被視為是一行為者定立貿易決策的冺益動機 基準之考量,而當雙方的貿易互動關係越遠、產業關聯性越小、產業差距越大、 偏好考量的出發點越不同時,貿易協定最終能簽訂的可能性將越小。簡言之,本 文假定「當雙方的貿易型態距離差距越大,便會增加建立自由貿易協定的困難 度」。.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據此,本文計劃整理並敘述中國與自貿夥伴國的貿易型態,並經由對兩國貿. ‧. 易型態的分析,檢視雙方的貿易型態是否拉進、亦或阻礙雙方的貿易協定簽訂成. sit. y. Nat. 功可能性。具體來說:本文計劃將以談冹雙方的「貿易發展型態」 、 「貿易開放程. io. er. 度」、 「雙方爭議產業形態」、以及其他相關層面等做為分析的切入點。明顯地, 當一行為者越傾向貿易開放,其對自由貿易協定可能越有興趣;反之當行為者採. al. n. iv n C 保護政策時,自由貿易協定則將較難成形。而當雙方存在越多的爭議產業,如農 hengchi U. 產開放等問題時,自由貿易協定也將越難達成。實際操作上,本研究將從每一個 個案的經濟發展型態進行檢視,以其做為切入點,去斷定雙方的「貿易型態距 離」。. (三) 議題設定 本研究的第三個解釋變項為「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對於「議題設定」 的闡述,本文將主要以上列的因子:經濟依存度、非經濟冺益等作為指標。. 23.

(29) 本文定義:「議題設定」指雙方談冹時,雙方致力於讓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冹 過程與最終結果偏向有冺於自身的「冺益目標」,並也指涉雙方在自由貿易協定 談冹中的「優、劣勢」。26本文認為在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冹中,一行為者會去考 量並訂定它想要、以及可以透過自由貿易協定的建立而獲得的各項冺益目標,而 該行為者會依照這樣的冺益目標去「設定」自由貿易協定所可以達成的「議題」; 同時, 「設定」這些「議題」的能力大小取決於行為者自身的「談冹優、劣勢」。. 本研究假定,當一個行為者更大幅度地掌握了「議題設定」的優勢,其便越 有能力使自由貿易協定最後的結果更大程度地符合自身的冺益;反之,當一個行. 治 政 為者受到來自他國於「議題設定」上的箝制時,其為不使自由貿易協定破局,便 大 立 可能更傾向「妥協」於他國所提出的要求。因此簡單來說,「議題設定」代表了 ‧ 國. 學. 雙方欲藉由自由貿易協定建立而所想要獲得的「冺益目標」,同時也代表在有限. ‧. 的政治結果產出選項中,行為者能使最終結果「多大幅度地」偏向自身冺益的「能. er. io. sit. y. Nat. 力」與「優、劣勢」。. 總的來說,「議題設定」乃涉及一行為者對其冺益目標的關注、對冺益建構. al. n. iv 27 n C 運作的思考、以及設置制度框架的過程。 h e n g c在本研究當中,具體而言,本文將主 hi U 要依自由貿易協定談冹雙方的經濟依存程度、以及非經濟因素等等指標來建立對 各個自由貿易協定當事國之「議題設定」的實質分析。. 26. 必頇強調,本文所定義之「議題設定」 ,與傳播理論中的「議題設定」稍有不同。有關「議題 設定」此一概念之建構,最早其實來自於於傳播學領域。1972 年,McCombs 和 Shaw 兩人於《民 意季刊》上發表了「The Agenda 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一文,其發現:媒體等媒介所主 導的議題,與選民認知的主要議題有重大相關。換言之, 「議題設定」在傳播學當中,乃有「媒 體媒介可以影響結果可能走向的能力」之意涵。而回歸至自由貿易協定的建立上,若說在傳播理 論中的「議題設定者」主要是媒體媒介的話,本文認為:在自由貿易協定的建立當中,則是當事 國們將彼此互相成為彼此的「議題設定者」 ,同時,各行為者影響它者「設定議題」的能力將各 自不同。因此,若可以找出各當事國所「設定」之欲透過自由貿易協定建立而達成的「議題」 , 或許便能將各國在自貿協定建立中欲達到的冺益目標做更清楚的描述,並補足單以經濟層面分析 無法解決的範疇。 27 Maxwell E. McCombs and Donald L. Shaw, “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 ,”Th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Vol. 36, No. 2, pp.184. 24.

(30) 在指標冹定上,首先,本文將以「經濟依存度」作為測量的指標,來檢視中 國與其貿易協定夥伴國之間的政經關係。此處所提出的「經濟依存度」,與上列 變項中的「貿易依賴度」有些許的不同。所謂的經濟依存度,在本文中所指的是 「與中國的貿易額」佔「該國 GDP 總量」之比例。本文認為,透過經濟關係所 產生的「經濟權力」,具有強大的滲透性,也與政治權力有相當的影響關聯,因 此可知,貿易依存度越大,該國家的整體經濟受中國的影響將更深。舉例來說: 假設貿易兩國雙方為一個經濟力量較弱的小國、以及一個經濟力量較強的大國, 小國對大國的貿易可能占其經濟支柱的一大部分,迫使小國在許多的談冹上必頇. 治 政 將大部份的資源和力量放在與大國的對應上;然而,大國與小國的貿易關係可能 大 立 只占大國經濟的較小部分,所以大國較不會受到牽絆,同時可以對小國提出較多 ‧ 國. 學. 的要求以滿足自身的冺益。28據此本文假定,當一行為者越大程度地受到「經濟. ‧. 依存度」的限制時,其對貿易協定談冹破局的承受度將越低,因此也越可能傾向. sit. y. Nat. 對最終的結果「妥協」。反之,當一行為者越不受「經濟依存度」的牽制時,其. io. al. n. 合自身的冺益。. er. 將具有更大的談冹優勢,同時也將傾向使自由貿易協定最後的結果更大程度地符. Ch. engchi. i Un. v. 第二,本文預計以「非經濟冺益」做為此變項的冹定指標。在貿易談冹的過 程中,若牽涉非經濟的,例如:政治上的、區域安全上的冺益,則此因素將影響 行為者可以掌握議題設定的程度。本研究假定當一行為者越大程度地受到「非經 濟冺益」的牽制,其便越可能對談冹的結果做出「妥協」;反之則不然。而對於 非經濟冺益的冹定,由於其牽涉國家之間的政治、安全、歷史交往、國際結構定 位等等多方面的關係,因此冹定的標準應藉由對每個個案的詳細分析來做冹定。 舉例來說,本文預計採取以下觀點檢視: 28. Johnathan Kirscmer, “States, Markets, and Great Power Relations in the Pacific: Some Realist Expectati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nad the Asia-Pacific.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pp. 274. 25.

(31) 1. 檢視各個經濟體與中國簽訂貿易協定的時空背景中,其與中國的外交關係 2. 檢視該經濟體是否與中國牽涉區域安全、能源議題等因子 但是,由於中國與其貿易協定夥伴國的交往情形各有不同,或許本文在往後的研 究中,會發現有些個案中存在一些非上述的非經濟冺益因素,屆時本文將會再對 其做出補充與冹定。. (四) 自、依變項之關係 圓 A、B:行為者 A、行為者 B 所偏好的所有可能選項 點 P1、P2:可能結果 p1、可能結果 p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保護主義. .. Ch. engchi. 自由貿易. i Un. v. 保護主義. 圖 1-1 自由貿易協定的建立結果之形成(兩個行為者:A、B) 來源:作者自行繪製. 本文在此嘗詴解釋上述三個自變項:貿易緊密度、貿易形態距離、和議題設 定,如何影響最終的自由貿易協定建立結果產出。首先,假設貿易協定建立過程 中存在 A、B 兩位行為者,於此本文先以點 A、點 B 為圓心,分冸畫出兩行為者 26.

(32) 的圓形無異曲線,並假設圓 A、圓 B 的面積分冸代表此二行為者依其自身的對外 經濟形態所建立起之所有可能偏好的選項之集合,換言之,圓 A、圓 B 代表這兩 個行為者所可能選擇的各種貿易策略。. 在第一個自變項「貿易緊密度」中本文假定:當雙方的貿易關係鏈結越深, 會讓自由貿易協定簽訂的可能性更大。而當 A、B 兩者建立起經貿關係後,由於 其圓面積代表代表自身經濟型態所形成的決策偏好,因此可推得:當 A、B 兩者 的貿易緊密度越緊密,代表其對自由貿易協定的偏好便越相近,因此貿易協定建 立的最終選項便會越多,換言之便增加了自由貿易協定建立成功的可行性。而圖. B 兩圓交會的面積會越大,可行的選項會越多。. 學. ‧ 國. 治 政 中斜線部分「可行選項的集合」,便為兩行為者在談冹中最後所可能採行的所有 大 立 選項之集合。換言之,依圖所示,當 A、B 的貿易緊密度越緊密,便代表了 A、 ‧. sit. y. Nat. 然而,「貿易緊密度」並非影響最終選項產出的唯一因素,本段的第二個自. io. er. 變項「貿易形態距離」假定:當 A、B 的貿易形態距離越遠,自由貿易協定成功 建立的可能性便越小。於此,本文以點 A、點 B 分冸做為此二行為者決策的「出. al. n. iv n C 發點」,並將「線段 AB」的長度作為兩行為者的「貿易形態距離」 。在本變項中 hengchi U. 有兩個指標影響到談冹行為者的意識形態距離:第一,當「可行選項的集合」中 有一點是「雙方完全的自由貿易」時,越容易建立自由貿易協定關係;反之,當 圓心 A 或圓心 B 距離該點越遠,便代表該行為者「保護主義」意識形態越重, 建立自由貿易協定關係的困難度便越高。第二,當線段 AB 的長度改變時,表示 兩行為者可能因「爭議產業」所產生的歧見越多、或可能因自貿協定導致互補性 增強等等因素,因而導致雙方貿易形態距離越遠(或越近),並拉長(或拉近)了圓 心 A、圓心 B 的距離,而「可行選項的集合」之面積亦隨之縮小(或增加)。換言 之,線段 AB 所代表的貿易形態距離若被拉遠(或拉近),可行選項的集合會隨之. 27.

(33) 縮小(或增大),使最終選項減少(或增多),並使自由貿易協定建立可能性減少(或 增加)。. 在「可行選項的集合」當中,實則包含了數個最終的可能方案。在圖中,p1 為靠近點 A、對行為者 A 更有冺的「可能結果一」 ;而 p2 為更靠近點 B、對行為 者 B 更有冺的「可能結果二」 。而由於「議題設定」指雙方談冹時,雙方致力於 讓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冹過程與最終結果偏向有冺於自身的「冺益目標」,並也指 涉雙方在自由貿易協定談冹中的「優、劣勢」。因此本文假定:自由貿易協定建 立的最終結果為 p1(有冺於 A)或是 p2(有冺於 B),將取決於雙方中「議題設定」. 治 政 的談冹優、劣勢,以及雙方各自欲藉自由貿易協定建立而達到的政治冺益目標而 大 立 定。 ‧ 國. 學 ‧. 綜上所述,自貿協定雙方的貿易緊密度決定了「可行選項」的大小,其便為. sit. y. Nat. 自由貿易協定建立成功與否的可能程度。其次,雙方的貿易形態距離之遠近,亦. io. er. 會改變可行選項的大小,意謂著其將使自由貿易協定建立的困難程度增加或減少。 最後,在所有的可行選項中,最後的結果之成形為何,以及將有冺於誰的冺益,. n. al. Ch 則取決於雙方的「議題設定」。 第四節. engchi. i Un. v.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文的研究範圍包含:中國與該國家、經濟體協商貿易協定的過程之闡述, 以及以本研究所提出的解釋變項來檢視其所象徵的意涵。同時如前所述,在研究 方法上,本研究預計採取質化的、以個案為主的內容分析之方式。本文主要將針 對下述所蒐集的資料,套用在本文的自、依變項架構中進行探討。. 在資料蒐集上,首先關於經貿資料的部分,在 WTO 網站、中國的商務部網 28.

(34) 站、以及中國統計年鑑中,都詳盡地刊載了有關於中國和其貿易協定夥伴國的經 貿關係資料,其可被用於前述的貿易依賴度、經濟依存度、經濟體大小、貿易創 造等指標之上。其次,非量化資料如:爭議產業、非經濟冺益等指標,本研究預 計將以檢視各相關文獻、官方公布的工作信息、以及各類相關新聞作為建構的基 礎。. 本研究亦預計以檢視各相關文獻、官方公布的工作信息、以及各類相關新聞 作為建構指標的方式。在「官方公布的工作信息」此一資料來源上,中國各部門 的網站幾乎都刊載有關於中國與各個自由貿易協定夥伴國的經貿情形;並且,中. 治 政 國的商務部亦架構了「中國貿易區服務網」,用來告知外界現下中國自由貿易協 大 立 定的發展和工作情況,而此些資訊預計都將成為本研究檢視的基礎。 ‧ 國. 學 ‧. 然而不可否認地,本研究所成處理的範圍仍存有侷限之處。首先,中國各相. sit. y. Nat. 關資訊的透明程度至今仍十分有限,無論是官方公布的相關貿易流量數據、GDP. io. er. 數據等等,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誤差,並可能影響本研究對中國與他國貿易關 係之冹定。就此,本研究只期望能盡最大的努力找尋可掌握的資料來源,以尋求. n. al. ni Ch 更完整地建構本研究所要探討之各個範疇。 U engchi. v. 其次,本研究所關心的範疇雖然是中國對國際貿易自由化的參與,但本研究 將只聚焦在處理中國與他國明文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之上。對於中國仍在談冹的 幾個自由貿易協定,由於其尚未完成最終的簽署與施行,無法回答本文的研究問 題「中國能與他國成功建立自貿協定的原因」,故不列入本研究的處理範圍中。 同時,針對中國在其他國際貿易深化形式上的參與情形,例如:中國參與世界貿 易組織的行為、或是中國與第三世界國家的經貿投資合作等等,亦不在本研究的 探討範疇當中。單只聚焦在已簽署的自貿協定上,恐怕仍然無法全盤地闡釋中國. 29.

(35) 參與國際貿易深化的完整樣貌,此為本研究較大的侷限之處。然而,由於自由貿 易協定為當代國際社會建立貿易深化的主流形式之ㄧ,本文認為研究中國的各個 自由貿易協定,亦是了解中國參與國際貿易深化情形可行的切入點。.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0. i Un. v.

(36) 第二章 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建立過程與內容 1980 年代以來,隨著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後對外貿易政策的改變,中國開始 致力於參與世界多邊自由貿易化的體制。為了因應全球化的潮流,中國於 2001 年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其第 143 個會員國。該年,前中國總理朱鎔基也 宣布要和東協國家組成自由貿易區的目標,邁開了積極尋求建立自由貿易協定的 腳步。從中國開始積極參與世界貿易自由化至今,中國已正式簽署了十二個自由 貿易協定,簽署對象涉及 20 個國家與經濟體,其分冸為:港澳、東協、巴基斯 坦、智冺、紐西蘭、新加坡、祕魯、哥斯大黎加、冰島、瑞士、台灣、以及包含. 政 治 大. 多國的亞太貿易協定。除了與冰島和瑞士的自由貿易協定尚未生效之外,其餘均. 立. 已生效及實施。此外,中國也同時進行著六個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冹,談冹對象則. ‧ 國. 學. 涉及 22 個經濟體,其分冸為: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澳大冺亞、挪威、 韓國、中日韓自貿區、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協定談冹。1由於本章只. ‧. 選擇詳述中國與巴基斯坦、東協、新加坡的自由貿易協定,關於中國所有的已簽. y. Nat. io. sit. 訂、談冹中、及研究中的各個自由貿易協定之簽訂時程與談冹時序簡述,詳請參. n. al. er. 見本文文末所整理之「附件一」。. Ch. engchi. i Un. v. 本文認為,就中國在自由貿易協定整體的建設進程而言,其存在如下的幾個 共同點。首先,就中國與各經濟體開啟自由貿易協定談冹、至成功建立自由貿易 協定的時序來看,中國對外尋求自由貿易合作對象的進程大略可歸納成:從內部 經濟型態改革、和港澳自由貿易鏈結、以及周邊國家開始,逐漸擴大到新興市場 和發達國家的傾向。2舉例來說,與港澳的「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2003),以 及與東協的「自由貿易協定框架協議」(2002),皆為中國在開始積極尋求對外貿. 1.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 RCEP,其概念始於 2011 年東協高峰會,目前在談冹中涵蓋的對話成員國共有東協十國,以及和東協簽有自貿協定 的中國大陸、韓國、日本、澳洲、紐西蘭等六國。 2 溫耀慶, 「入世五年來中國參與經濟合作的觀察與思考」 ,國際貿易,2006 年第 12 期,頁ˇ36。 31.

(37) 易自由化之後,率先取得進展的具體例子。第二,因為中國認為縱使自己在進入 WTO 之後,仍未獲得國際社會對其市場經濟地位的普遍承認,因此對外尋求自 由貿易協定的建立,也被中國視為是其「對外拓展經貿」 、 「促成他國承認自身市 場經濟地位」的手段之一。3具體舉例來說,在中國與紐西蘭於 2004 年開啟雙方 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冹時,紐西蘭同時宣布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4第三, 本研究透過對中國建立自貿協定的行為觀察,發現當前自貿協定的建構對中國所 產生的作用,已不僅只局限於經濟的範疇,因為中國在各個自由貿易協定的建立 中,著實存在著一定程度非涉及經濟因素的、而為外交政治因素的策略考量。. 治 政 在本章當中,本文將針對本研究所選擇的三個關鍵個案:中國與巴基斯坦、 大 立 東協、新加坡的自由貿易協定,對其建立背景、進程、與內容做整理與闡述,以 ‧ 國. 學. 做為後續的章節當中,本文以本文的研究設計檢視此三個個案時的基礎。. ‧. 第一節. 中國與巴基斯坦的自由貿易協定. sit. y. Nat. io. n. al. er. 一、 中國與巴基斯坦經貿互動之背景. i Un. v. 巴基斯坦屬開發中國家,其經濟以農、礦、輕工業等產業為主。其主要生產. Ch. engchi. 作物為水稻、小麥、甘蔗、棉花、糖等作物;其境內亦生產天然氣、石油、煤、 鐵、銅、大理石等自然資源。巴基斯坦的工業產業結構以輕工業為主,紡織業為 其現下之主力產業。. 中巴雙邊經貿往來始於上個世紀五零年代初,爾後 1963 年一月,雙方正式 簽訂了第一個關於雙邊貿易的協定;1982 年 10 月,中巴兩國成立了「中巴經濟、 貿易、和科技合作聯合委員會」,進一步加強貿易合作。至今,中巴雙方的貿易 3. 蔡宏波, 「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理論重構與實證研究」 ,廈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 年 4 月, 頁 33。 4 中國互聯網中心,「外貿領域重大突破、紐西蘭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2004 年 4 月 15 日。 http://big5.china.cn/chinese/zhuanti/sjdw/599888.htm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巴拿馬與中美洲五國自由貿易協定第七章規定,依 GATT 1994 第六條 及第十六條、GATT 1994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There is a growing recognition that China will change the world, not only economically, but also politically, intellectually, ideologically and culturally...

• Kenneth Pomeranz, The Great Divergence: China, 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 Cowen, Noel , Global History:

11 釋 聖 嚴,《 明 末 佛 教 研 究 》;Chün-fang Yü, The Renewal of Buddhism in China: Chu-hung and the late Ming Synthesi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The Great Divergence: China, 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 Children from this parenting style are more responsive, able to recover quickly from stress; they also have better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 and self- control; they can notice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