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受害不失男子氣概?遭偷拍男性的受害經驗初探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受害不失男子氣概?遭偷拍男性的受害經驗初探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0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碩士學位論文. 政 治 大 受害不失男子氣概? 立 ‧. ‧ 國. 學. 遭偷拍男性的受害經驗初探. n. al. er. io. sit. y. Nat. No loss of masculinity? The analysis of the male sneak-snapped victims’ accounts. Ch. engchi. i Un. v. 指導教授:方念萱 博士 研究生:賴禹安 撰. 中華民國一一〇年一月 DOI:10.6814/NCCU202100359.

(2) 謝誌. 回想起在政大上課的兩、三年,身邊總是有許多朋友陪伴,心中除了感謝, 還是感謝。在撰寫這份論文時,因緣際會下進入國會工作,總是在中午午休以及 下班,才有辦法靜下心整理訪談資料、分析資料,雖然睡覺時間變少了,但心裡 卻是相當滿足與踏實。. 萬分感謝方念萱老師,每次與老師的晤談,對我來說都像是知識的饗宴,自 嘲為郭靖的我,深知自己資質駑鈍,謝謝您總是耐心點撥指導,給予我許多寶貴. 政 治 大. 的邏輯概念、敲醒我許多迷茫的時刻,讓我武功漸漸有所進步;感謝口試委員康. 立. 庭瑜老師,在百忙之中抽空擔任口委,溫柔、細心地給予我許多寶貴的回饋;感. ‧ 國. 學. 謝王雅各老師,答應讓我在台北大學旁聽男性研究一學期的課程,若當初沒有您 的協助與鼓勵,我肯定無法完成這份論文。. ‧. y. Nat. 此外,謝謝本研究的七位受訪者,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時間,向我訴說你們. io. sit. 私密的受害經驗。我可能是你們這輩子唯一的訴苦對象,十分謝謝你們願意相信. n. al. er. 我,並給予我詮釋的權力。. Ch. engchi. i Un. v. 最後,我要謝謝我的家人、Kobe、家茹,以及一盞。不管是在心靈上的鼓勵, 或是實質上的給予意見服務,你們是我強大的智庫團隊,敲醒我這個奴才。感謝 你們的陪伴,我會繼續努力,不讓你們失望。期盼有日,我能練成降龍十八掌, 讓你們為我感到驕傲。. 這份論文,獻給全台灣曾經受過傷害的男性,願你們的經驗與感受,都能被 社會嚴肅的看待,不再成為被忽略的受害族群。. DOI:10.6814/NCCU202100359.

(3) 摘要. 被偷拍已經是許多人的日常經驗之一,但相較於女性,社會難以接受男性成 為受害者。男性必須永遠保持堅強、具侵略性、強悍的形象,才像擁有男子氣概 的男人。對男性來說,揭露自己被偷拍、成為受害者,如社會禁忌,使他們難以 向他人訴說、求助。本研究針對遭偷拍的男性受害者,以深度訪談法探討他們如 何看待與描述自己的受害經驗,並從他們的自述中,探討男性在父權社會下所受 的壓迫。. 政 治 大. 關鍵字:偷拍、男性研究、男子氣概.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DOI:10.6814/NCCU202100359.

(4) Abstract Being sneak-snapped is part of many people's daily experience, but it is less socially acceptable for men to be victims than for women. Men must always be adamancy, aggressive, and strong, just like manly men. For men, revealing that they are being sneak-snapped and victimized, such as social taboos,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m to speak to others and seek help. In this study, male victims who were secretly photographed were interviewed in depth to explore how they viewed and described their experience of victimization, and discuss which men were oppressed 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立. 政 治 大. Key words: sneak-snap, men’s studies, masculinity.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DOI:10.6814/NCCU202100359.

(5) 目次. 第一章 研究動機 ..............................................................................................................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現代社會的男子氣概 .................................................................. 8. 一、. 男性研究的重要性 .......................................................................... 8. 二、. 性、性別與男子氣概 .................................................................... 11. 三、. 多元男子氣概的建構與相關討論 ................................................. 14. 四、. 小結 .................................................................................................... 22. 二、. 治 政 受家庭暴力的男性 ........................................................................... 23 大 立 因同志身份、陰柔特質,而被霸凌欺辱的男性 ........................ 26. 三、. 遭性侵害的男性............................................................................... 30. 四、. 小結 .................................................................................................... 33. 一、. 男性受害者的相關研究現況 ..................................................... 23. 學. ‧. ‧ 國. 第二節. 第三節 「偷拍者」與「被偷拍者」間的權力關係 .............................. 33. Nat. sit. er. al. iv n C 重返男性遭偷拍的經驗................................................................................... 45 hengchi U 第二節. 資料搜集步驟............................................................................... 42. 第一節. 偷拍的樣態、發生情境與受害者感受 .................................... 45. n. 第四章. 深度訪談法 ................................................................................... 39. io. 第一節. y.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9. 一、. 如廁時被偷拍 ................................................................................. 46. 二、. 淋浴時被偷拍 ................................................................................. 49. 三、. 從事性行為時被偷拍 ...................................................................... 52. 四、. 小結 .................................................................................................... 55. 第二節. 被偷拍男性的因應方式與求助經驗與感受............................ 56. 一、. 向外求助 ........................................................................................... 56. 二、. 未向外求助 ..................................................................................... 64. 三、. 小結 .................................................................................................... 68. 第三節. 男言之隱:男性如何看待受害的自己 .................................... 68. DOI:10.6814/NCCU202100359.

(6) 一、. 「怎麼可能是我被偷拍?」 ......................................................... 68. 二、. 自認與完美「受害者」的形象不符............................................. 73. 三、. 擔心影像外流同志身份因此曝光 ................................................. 75. 四、. 小結 .................................................................................................... 77. 第五章 總結與反思 ........................................................................................................ 79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 79. 一、. 沒有「受害者」位置的男性受害者............................................. 79. 二、. 恐同社會沒有「男性受害者」 ..................................................... 82. 三、. 「偷拍」的特殊性 .......................................................................... 84.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建議 .................................................................. 87. 政 治 大 附錄一:訪談同意書 .................................................................................................... 97 立 附錄二:訪談大綱 ........................................................................................................ 98 參考文獻 ......................................................................................................................... 89.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DOI:10.6814/NCCU202100359.

(7) 第一章、 研究動機 2018 年 6 月 3 日,一名政治大學的女同學在如廁時發現隔板縫隙出現一支自 拍棒,偷拍加害者李姓男子當場被逮到,經警方調查發現原來李同學已在校園偷 拍女性如廁、沐浴等畫面多年,其電腦設備中存有上百份偷拍檔案,受害的女同 學及教師不計其數,但只有 6 名女同學有發現自己被偷拍並提出告訴(李育道, 2019)。該偷拍事件公開後在政大校園引起眾多討論,偷拍加害者李男在承認犯 罪後,表示自己的偷拍動機是因為數年前在網路上看到偷拍系列的影片,才引起. 政 治 大 偷拍的好奇心,並在法院審理期間自行辦理休學(ETtoday 新聞雲,2019)。 立. ‧ 國. 學. 以校園為主要觀察地點,我發現除了女性受害外,男性遭偷拍的案例也於. ‧. 2017 年在台灣大學出現,一名男子十度潛入台大第六及第八男宿之衛浴區,目. y. Nat. io. sit. 的僅為了偷拍男性同學的洗澡畫面(陳志賢,2018)。2018 年則發生在師範大學. n. al. er. 及清華大學,亦有有其他男子私自潛入男生宿舍,並成功偷拍數名男同學如廁、. Ch. i Un. v. 盥洗、甚至自慰的影像(SETN 三立新聞網,2018 年 7 月 18 日;SETN 三立新聞 網,2018 年 11 月 29 日)。. engchi. 綜觀台灣男性遭偷拍的新聞標題,如「男性淋浴間也有狼! 猛男沖澡竟被 偷拍」、「猥瑣男偷拍他人上廁所連男人也不放過」等。眾多新聞標題強調「連 男生也受害」、「『他』偷拍男如廁」、「男性也不能倖免」,與「色房東偷拍 入浴外籍女學生」、「化妝品公司攝男偷拍女同事如廁擠乳」等女性遭偷拍的新 聞標題相比,更是帶有新奇、荒誕、特殊之意味。社會學家塔克曼(Tuchman) 在《製造新聞》指出,新聞是一種社會建構的真實,它就像特製的框架,侷限人 1 DOI:10.6814/NCCU202100359.

(8) 們的視野,並選擇性的再現社會上發生的事件、形塑社會對於對新聞報導事件的 公眾定義。針對偷拍犯罪的相關新聞報導,研究者發現新聞標題往往在受害者的 性別上著墨,並以一種戲謔、嘲諷的方式將男性遭偷拍的事件呈現於公眾。這樣 的新聞報導方式除了缺乏對受害者的同情與關懷之外,更強調男性被偷拍事件是 新奇且驚奇的事情,不僅反應了台灣社會大眾的主流眼光,也引導著更多的閱聽 人認為男性被偷拍是件離奇罕見的事情。. 我在此引用這些新聞的目的在於證實偷拍在日常生活中是件很容易發生的. 政 治 大. 事情,尤以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拍攝儀器設計得越來越輕薄短小、樣式也是越. 立. 來越多變。偷拍的攝錄儀器除了常見的手機外,市面上還販售著貌似鋼筆、眼鏡、. ‧ 國. 學. 掛勾、打火機、USB、手錶等日常用品的偽裝型針孔攝影機。偷拍設備的多樣性、. ‧. 易取得性及易攜帶性,使捷運、宿舍、校園、健身房、公共廁所、公園等理應安. n. al. er. io. sit. y. Nat. 全的地點,轉變成偷拍犯罪的常見場所。. i Un. v. 遭偷拍的經驗已成為許多人的日常經驗之一,而過往遭偷拍的風險主要是以. Ch. engchi. 女性為主要承擔者,但本研究透過新聞的耙梳及日常生活的觀察發現「遭偷拍」 不再是只是專屬於女性會遇到的傷害,男性也會是偷拍事件的受害者,且案例也 不在少數。觀察 2019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的臉書社團「NCCU 政大學生交流 板」 ,共有三位同學文章分享被偷拍的經驗,其中男性便佔了兩篇;臉書社團「NTU 台大學生交流板」在 2018 年的四篇遭偷拍的相關文章中亦有三篇是是男性同學 的經驗分享,事發地點皆為宿舍,茲舉一則 NCCU 政大學生交流板男同學分享 被偷拍文章為例:. 2 DOI:10.6814/NCCU202100359.

(9) 「莊敬 x 舍 x 樓偷拍的同學」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親身感受洗澡被側 錄的歡樂體驗。/剛剛早上我在莊敬 x 舍男生宿舍 x 樓洗澡時,轉身 就看到有位同學在圖中圈圈處拿著「黑色手機」「開著閃光燈」在錄 影,由於第一次洗澡有伴反應不夠快,所以就只馬上拿蓮蓬頭噴向鏡 頭後,裸體就追了出來,但還是沒追到同學匆匆離開的倩影……呼籲 莊敬 x 舍的舍胞若看到自己的室友今天在那段時間匆匆跑回房間,手 機還被噴濕,請勇敢指認他(貼文者,2018. 03. 31). 政 治 大. 以 2019 年上半年期間我瀏覽 NCCU 政大學生交流板的觀察來說,一般文章. 立. 所引發的回應少則五則、多則五十則,但由該貼文者所上傳的不到 300 字的文章. ‧ 國. 學. 就在一個禮拜內引發了多達 214 則回應,在交流版上引起了相當熱絡的討論。相. ‧. 較於女性同學遭偷拍的貼文,男性同學所分享的受害經驗文章總是引起更多的留. sit. y. Nat. 言討論,底下的留言除了同學間相互呼籲注意安全外,更多的卻是調侃、揶揄、. n. al. er. io. 看好戲的回應,包含「以後沒有這麽麼豐富的校園生活怎麼辦?」、「男生要好. i Un. v. 好保護自己 XD」;標記其他男性朋友「XXX,就叫你要好好克制了」、「XXX. Ch. engchi. 快去自首吧」、「XXX 就叫你要乖一點」等較帶有玩笑意味的言論;認為當事 者在開玩笑的「這是炫耀文,說自己有人想偷拍」;認為當事者應該在當下有所 行為的「搶他(偷拍者)手機,反正他也不敢來認領,你(被偷拍者)賺到了」、 「抓(偷拍者)起來打了啦」;更有意思的是,我發現討論串還一特殊類群-「肯 定男性外在價值」的留言,如「往好處想,至少有人喜歡你(被偷拍者)的身體」、 「你(被偷拍者)真是天菜」、「其實你(被偷拍者)很有市場嘛」。這些男性 受害者貼文底下的留言討論,與女同學遭偷拍所引起的留言串大相徑庭。女性受 害者貼文底下的留言多是在憐憫受害者、替受害者喊冤,如「要小心安全」、「太 3 DOI:10.6814/NCCU202100359.

(10) 可惡了,快來把犯人揪出來」、「公布嫌犯影像和特徵」。. 在這些高比例揶揄男性受害者的言論中,我們大概可以將留言中將男性被偷 拍的迷思分為兩種類型,分別為「作為男人,怎麼可能受害」與「這是對你的肯 定,怎麼算是騷擾」。前者提點出傳統陽剛氣質之男性特色,認為男性是性別腳 本的主體,就算受害了也應該要有能力抵抗,因此以訕笑的留言揶揄受害男性; 後者則是物化了男性受害者之身體,認為偷拍肯定了受害者外在價值的魅力。兩 者留言類型反映出的台灣社會腳本中的性別結構為-男性永遠必須要堅強、強悍、. 政 治 大. 具侵略性、不怕身體給他人觀看,他們必須順應著父權的價值觀要求,擁有陽剛. 立. 的男子氣概才「像個男人」。但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卻讓更多的受害男性不敢. ‧ 國. 學. 向外喊冤、尋求伸張。. ‧ sit. y. Nat. 事實上,男性遭偷拍的社會事件並不只發生在台灣,2019年4月美國維. n. al. er. io. 吉尼亞州的一家韓式男澡堂傳出至少81名男性在該沐浴中心遭偷拍,經警方. i Un. v. 調查,最早的影像甚至是在2014年所攝錄(世界日報,2019年4月4日)。這. Ch. engchi. 起案例之所以會浮於檯面是因為其中一名被害男性在社群網站上發現自己 裸露的影像,趕緊報警後警方才開始調查。在該受害男性報案之前,已有近 百位其他男性的裸露影像早就在網上流傳,但卻只有一位受害者向警方報案, 這也就表示,其他受害者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遭偷拍,也可能是這些男性早 已知情,卻不知該如何作為。. 總體來說,偷拍之於現代社會並不是一件新鮮事,但我發現在這樣的社 會事件中,受害者若是男性,較容易引起警調單位的積極調查。被英國廣播 4 DOI:10.6814/NCCU202100359.

(11) 公司(BBC)封為「偷拍大國」的南韓,2012年的偷拍犯罪案件已達2400件, 2018年的偷拍犯罪案甚至飆升至6400件,這六年中,南韓偷拍案件數不減遽 增,可判斷警方並沒有積極遏止偷拍情況之惡化。南韓偷拍風氣猖獗卻未受 警調單位重視,被認為是因為在偷拍的案例中,有80%的受害者是女性。一 直到2018年5月底發生的「弘大偷拍事件」事件,南韓警方首次高效率破案,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警方如此迅速破案的原因被認為是因為該案例的受害者 是男性。. 政 治 大. 弘大偷拍事件的事發緣由為,一名男同學在擔任人體繪畫的裸體模特兒. 立. 時遭一名女性偷拍裸照,隨後影像被上傳至仇男網站「Womad」 (自由時報,. ‧ 國. 學. 2018年7月8日),警方積極處理此案件,為了搜索證據甚至突襲女性偷拍者. ‧. 家,整起案件僅花12天便破案。相較之下,專門收集女性被偷拍影片的南韓. sit. y. Nat. 網站「SoraNet」卻是花了17年才被關閉,讓南韓的眾多女性相當不滿,認為. n. al. er. io. 政府因為該事件之被害人是男性所以才加快調查速度,引起1.2萬人上街遊. i Un. v. 行抗議,推斷政府在性別暴力的處理上有明顯的性別偏好(性別力,2018)。. Ch. engchi. 檢視南韓警方回應、處理弘大偷拍事件可看出兩層意義:一,警方快速處理 男性案例,看似極有效率,但也暴露了警方選擇性辦案、重男輕女的問題。 也因此,南韓女性在破案後集會抗議,控訴長久以來受警方的不公平對待。 男性權益是受到保障了,但是何以如此?二, 弘大偷拍案迅速破案,或許 顯示在南韓的警調單位眼裡,女性遭偷拍為一常見的犯罪形式,男性遭偷拍 雖然罕見,一旦發生,便挑戰了父權社會中男性的權力地位、危害社會治安 更甚,因此需要緊急調查、揪出禍源。. 5 DOI:10.6814/NCCU202100359.

(12) 在台灣,新聞用標題訕笑、荒唐化男性受害的經驗,將男性遭偷拍視為 是一件罕見、稀奇的社會事件,而底下的網友則是不斷地譏笑、污名、揶揄 男性受害者。整個大環境社會脈絡下,彷彿男性揭露自己遭受性別暴力的經 驗是一種社會禁忌,進使得更多的男性受害者陷入懷疑自己的處境、不敢向 外訴諸與發聲。韓國弘大偷拍事件則因為該案件顛覆了傳統受害者的性別腳 本,所以國家在司法執行時,產生了男女性有別的偏頗,反映出來的是一種 「對社會治安產生嚴重危害的集體恐懼」,因此必須被快速被解決。總體而. 政 治 大. 言,父權社會抱著「男性不可能被偷拍」的迷思在看待其真實事件,一旦受. 立. 害者為男性便被視為社會失序,在這樣的性別偏見下,整體社會和網友的反. ‧ 國. 學. 應顯得冷酷無情。. ‧ sit. y. Nat. 目前已有許多研究在討論男性受女性性騷擾後會自覺得到異性青睞、認為是. n. al. er. io. 自己擁有 「性魅力」 ,並將此作為提高自我的價值與自信的來源 (Robinson, 2005;. i Un. v. Lee, 2010),這現象的產生原因可能是因為「性騷擾不會傷害男生,反而使他們. Ch. engchi. 受益」的想法根深蒂固地存在於社會中且尚未被拆解(男性解放,2018)。但在 現象界卻顯示,男性也會遭偷拍,先不論加害者為男或女,整個社會對於「受害 男性坦承受到性別暴力的恐懼」幾乎是避而不談,在這種忽視男體的氛圍下,卻 使更多遭偷拍的男性不願意主動揭露自己所承受的性暴力,成為私密影像外流的 被害人(Avross Hsiao,2017)。. 在父權體制下男性藉由其優勢與權力支配女性,看似有利於男性,但他們同 時也背負著社會重擔,扮演著要堅強、強壯、勇敢的「男子氣概」性別腳本(王 6 DOI:10.6814/NCCU202100359.

(13) 行,1998)。在這種環境下,男性不被允許擁有悲傷、脆弱、向外求救、說出心 裏話的能力,形成以好鬥、暴力、逞強、理性、歧視同志等準則來評量自己是否 表現的夠「男人」。而如今遭偷拍的男性受害者數量日益增加,當他們揭露傷害 時,新聞及網友卻是以冷漠及無情的態度回應當事人,也導致更多受害男性佯裝 這個經驗的不存在。不禁讓我好奇,在社會所建構出的典型陽剛特質背後,那些 佯裝不知、知情了感到憤怒之外卻別無選擇的受害者的感受究竟如何?他又會怎 麼看待與描述自己被其他男性偷拍一事?男子氣概對於受害的男性產生了哪些 影響?. 立. 政 治 大. 過去與性相關、侵犯他人的研究中較少關注到偷拍的議題,本研究期望能過. ‧ 國. 學. 透過被偷拍的受害男性的主體論述,探討在主流男子氣概當道的父權社會下,他. ‧. 們如何詮釋自己的受害經驗,而在這些男性的自述中,又是如何透露出男性在父. sit. y. Nat. 權結構下所遭受的壓迫。期盼透過此研究,證實出男性所背負的性別角色樣貌,. n. al. er. io. 期許未來政府在教育、宣導等方面,更加地努力去反轉整個社會對男性的傳統期. i Un. v. 待,並破解父權的迷思,促進社會落實實質的性別平等。. Ch. engchi. 7 DOI:10.6814/NCCU202100359.

(14) 第二章、文獻探討 本研究以男性遭偷拍的經驗為主軸,由於過往與偷拍相關的文獻較少,因 此本章節整理與本研究主題相關的文獻,並與本研究主題扣連。本章第一節主要 討論男性的男子氣概是如何建構而成,並探討現代社會的男子氣概樣貌。第二節 透過過往的相關研究成果,探討受挫的男性如何面對自己受損的男子氣概。第三 節則比較偷拍與其他性別暴力的差異,建構出本研究的核心概念。. 政 治 大. 第一節、現代社會的男子氣概. 立. 一、男性研究的重要性. ‧ 國. 學. 女性主義研究之所以歷史遠久、備受重視,是由於女性長期處在父權陰霾之 下、深受父權社會控制,因此,女性主義者及婦女運動皆積極揭示男女性不平等. ‧. 的現象。在女性主義倍受污名化的社會環境下,許多對女性主義瞭解不足的人,. y. Nat. n. al. er. io. 郭子喬,2019)。. sit. 會將女性主義貼上敵視男性的標籤,進而與女性主義產生對立(羅翊萱、曾冠樺、. Ch. engchi. i Un. v. 但女性主義反對的不限於男性對女性的壓迫,也不是要製造女性對抗男性的 社會氛圍,而是要從社會體制和結構去改善性別歧視、消除社會上任何形式的剝 削及壓迫(hooks,1984)。如果男性也是女性主義關注的焦點之一,那男性是 否可以成為女性主義者?為何還要獨立出男性研究之學術領域?. 不同學者對男性能否成為女性主義者有不同見解,激進女性主義學者認為男 性沒有經歷過女性生命與生活的經驗,不懂女性如何受壓迫,無法成為女性主義. 8 DOI:10.6814/NCCU202100359.

(15) 者(Heath ,1987)。西蒙波娃在《第二性》(1949/邱瑞鑾譯,2015)提出相 同看法,認為「生理上的差異」是男性無法成為女性主義者的主因。正如 Bart 等人(1985)所強調:「若想要成為女性主義者,必須要擁有生理女性的身體。」. 另一派的學者認為,男性的經驗可對女性主義提出不同的見解,有助性別平 等發展,這種積極支持女性主義及性別平等的男性被稱為「擁女主義者 (profeminist)」。如 hooks(1984)認為男性不一定要成為女性主義的主體,但 一樣可以支持女性主義,男性實踐女性主義後,對社會最重要的貢獻在於可以扭. 政 治 大. 轉男性同儕間的性別歧視。Brod(1998)則認為男性必須積極反思自身的性別優. 立. 勢,這種「男性肯定」(male affirmative)對於性別平等發展相當重要。. ‧ 國. 學 ‧. 從男性遭偷拍的案例中,我發現歧視也存在於男性間,受害男性在社群媒體. sit. y. Nat. 上分享經驗,得到的回應卻是「作為男人,怎麼可能受害?」與「這是對你的肯. n. al. er. io. 定,怎麼算是騷擾?」類似的留言反映台灣社會中的性別腳本,男性必須堅強、. i Un. v. 勇敢地排斥受傷,但往往會造成受害男性更嚴重的內在傷害。因此本研究比較認. Ch. engchi. 同擁女主義的觀點,男性可以在接觸女性主義後,從自身經驗中理解男性在父權 社會中所處的位置,並檢討、挑戰傳統體制,以追求男性更多元及完整的人格發 展。. 既然女性主義也關心男性、男性也能理解女性主義,獨立出「男性研究」的 意義為何?畢恆達、洪文龍(2004)認為原因有二:一,過去的婦女研究都是從 女性經驗出發、批判女性如何受到壓迫,缺乏男性的主體經驗論述;二,相較於 女性主義,男性研究更能促使男性參與性別運動及女性主義的論述。 9 DOI:10.6814/NCCU202100359.

(16) 父權社會不僅對女性產生壓迫,也對許多男性產生迫害。Farrell(1993)在 《男權神話》(The Myth of Male Power)透過大量數據指出許多男性也是弱者、 父權體制下的受害者,如男性在一百年前的平均壽命僅比女性短一年,一百年後 卻比女性短七年;災難發生時,人們往往讓女性及孩童先上救生船,並不是讓不 會游泳的人先上船,這剝奪了男性的生存權,他以鐵達尼號為例寫道:「鐵達尼 號上最富有男人的生還率(34%)還不如最窮的女人(46%)。」就當時脈絡而 言,主張女性、孩童先上救生船逃生,反映的文化與騎士精神、紳士文化相同,. 政 治 大. 優良的男性必須要有能力保護弱小與女人,但這種推崇男性要當強者、女性當弱. 立. 者的思維,亦是種沙文主義的表現。. ‧ 國. 學 ‧. 在台灣,依據內政部 106 年統計資料顯示,男性平均壽命約 77.3 歲、女性約. sit. y. Nat. 83.7 歲。相較於 50 年前,男性僅比女性少 4.6 歲的壽命,50 年後男女性的差異. n. al. er. io. 增至 6.4 歲。除了壽命的差距,衛生福利部 2017 年的數據指出,女性罹患抑鬱症、. i Un. v. 試圖自殺的機率都比男性高,但男性的死亡率及自殺率皆為女性的兩倍,專家認. Ch. engchi. 為原因為是男性被要求要堅強、不能表達情感,導致男性在遇到挫折時不敢對外 求助而選擇自盡。除此之外,男性也被要求在經濟貢獻上有所成就,因此失業率 上升時,男性自殺率往往隨之提高(台灣女人健康網,2019)。. 畢恆達、洪文龍(2004)討論男性研究的價值時,提出男性參與性別運動的 重要性,他們說:. 10 DOI:10.6814/NCCU202100359.

(17) 如果性別運動與論述僅止於道德及政治的訴求,實在很難說服大多 數男人長期參與。男人好像必須由內在反省做起、處理自身內在的衝突, 才可能置身於性別運動的領域(畢恆達、洪文龍,2004,頁 44-45)。. 欲改善父權體制、建構性別平等的社會,那些不符合主流期待的男性的生活 經驗、感受及他們的男子氣概(masculinity)建構意涵也需要深度分析、闡明, 這便是男性研究重要的原因。. 二、性、性別與男子氣概. 立. 政 治 大. 長久以來,社會對於性別有些概括、簡化的看法,「男兒有淚不輕彈」、「男. ‧ 國. 學. 兒當自強」、「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當以夫為天」等傳統諺語,皆反映出. ‧. 社會對於不同性別有不同的性別期待。相較於女性受害,新聞將男性遭偷拍描述. sit. y. Nat. 為離奇的案例,在社群媒體上掀起網友討論與訕笑,但男性必須勇敢、堅強、不. n. al. er. io. 害怕給別人偷拍的男性性別特質,究竟從何而來?. Ch. engchi. i Un. v. 性別氣質的形成可分為「先天論」與「後天論」兩種論述。前者認為,基於 先天的生理因素,男女性分別在性別光譜上處在對立的兩端,各自有一套被期望 發展的方向;後者持不同概念,認為性別本質為中性,男女性差異之所以存在, 是受後天的社會因素影響。男女性被賦予不同的社會化方式,男性要符合男子氣 概(masculinity)的特質、女性也要符合女性氣質(femininity)的特質(李美枝、 鐘秋玉,1996),這些價值標準不僅簡約地劃分性別角色,更合理化男女的性別 差異。. 11 DOI:10.6814/NCCU202100359.

(18) Yarber 與 Sayad(2016/鄭煥昇譯,2018)認為,社會對男女性有不同的性 別特質期待,可以由「生理性別(sex)」及「社會性別(gender)」與「性別角 色(gender role)」三個概念闡明。三個概念分自以不同的方向討論社會及生理 如何影響陽剛與陰柔特質,其中,生理性別採取先天論觀點,社會性別與性別角 色則取後天論觀點。. 「生理性別(sex)」此一概念來自生物學及基因學,從性器官來判定一個 人為雌性或雄性。美國遺傳學者 Stevens 在 1905 年發表性染色體(Sex chromosomes). 政 治 大. 的研究,發現女性擁有 XY 染色體、男性擁有 XX 染色體,性染色體的差異形塑. 立. 男女不同的性別特徵與生理構造,因此女性擁有的是子宮與陰道,男性則擁有陰. ‧ 國. 學. 莖與睪丸。除了生理特徵外,早期科學家相信,男女大腦結構不同,影響著不同. ‧. 的性格特質;個體若不符合其性別特質,一定是荷爾蒙、染色體出了問題,形成. sit. y. Nat. 男女大不同的推論(蔡麗玲,2009)。此種先天論觀點認為,男女在出生時便已. n. al. er. io. 奠定不同心理性別發展方向,男性注定往威武與勇猛的「男子氣概」發展、女童 則往溫順與依賴的「女性氣質」發展。. Ch. engchi. i Un. v. 不同於生物性別的概念,「社會性別(gender)」觀點否定性染色體、生理 特徵決定男子氣概與女性氣質之性別期待。第一位探討社會性別的女性主義心理 學學者 Oakley(1972)強調,女性溫柔、嬌弱的女性氣質,男性剛強、勇敢的男 子氣概,並非依據生理性別而奠定,是受社會與文化影響。社會文化賦予男女不 同的身份認同與特質,校園教育中,教科書經常以父權文化的性別意識形態,強 化男主女從的角色分工及男性智勇、剛強的傳統形象(白亦方,2008);電視廣 告中,男性多以有權威、經濟穩定、事業有成、嚴肅、不擅表達情感的形象出現 12 DOI:10.6814/NCCU202100359.

(19) (徐振傑,2004)。社會對性別的規訓無孔不入,Rubin(1975)形容社會性別是 一種「制度」,孩童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認為男女有所區分,侷限了自我 發展空間,造成男女在政治、文化、經濟上的不平等。. 性別角色理論(gender role)反映社會性別的觀點,該理論創始者 Money(1955, pp. 21)將性別角色定義為「為了展現自己是男孩或男人、女孩或女人,而刻意 說的話與做的事。」Bandura(1977)發現,父母會讚賞孩童進行適性的行為、懲 處孩童進行不適性的舉動。孩童為了得到父母的讚賞,會觀察、模仿同性別的他. 政 治 大. 人。在校園中,男童會被鼓勵從事數理及運動的活動,他們會發現,那些擅長運. 立. 動、數理的男同學較受他人青睞;若愛好文學或鋼琴,便會被視為不夠陽剛。因. ‧ 國. 學. 此,男童在成長過程中逐漸被要求只做「男性應該做的事情」。由於男女各自被. ‧. 賦予不同的社會期待,孩童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會透過觀察、模仿同性他人的行. y. sit. n. al. er. io. 學習而來。. Nat. 為,以建立性別認同。因此,男子氣概是透過社會學習(social learning)的過程. Ch. engchi. i Un. v. 父權社會鼓勵男性服從傳統的霸權男子氣概,必須擁有領導力、強悍、陽剛 等特質,若不符合,男性便飽受壓力,Pleck(1981)稱之為「性別角色壓力」 (gender role strain paradigm)。他發現,男女性皆會在工作場所或家庭中感受到性別角色 壓力,一旦不符合性別角色期待,男性所受到的懲處卻比女性更為嚴峻。男性活 在這樣的社會當中,無時無刻都在檢視自己是否活得像個剛毅的真男性,王大維 (2008)進一步指出,受性別角色壓力影響,男性較常擁有情緒控制、憂鬱症、 酗酒、自殺、親密關係障礙、暴力、犯罪等問題。. 13 DOI:10.6814/NCCU202100359.

(20) 綜合上述,從性與性別基本觀點中,我們可看出生理性別、社會性別與性別 角色對性別氣質的生成緣由、發展過程、鞏固方式,各自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隨 著女性主義及男性研究的興起,社會性別已逐漸取代生理性別觀點,認為性別氣 質並非完全來自於生理性別(王雅玄,2012)。男女的性別氣質,是經後天社會 因素的影響而形塑,成為男女發展、表現差異的主要原因。男女雖有著性別差異, 但生理差異不該成為社會性別與性別角色的構成因素。在父權社會中,男性把擁 有「傳統霸權男子氣概」、「成為真男性」奉為圭臬,在成長的過程中付出的代 價與受到的壓力,成了性別角色壓力,影響了男性的身心理健康。. 立. 政 治 大. 三、多元男子氣概的建構與相關討論. ‧ 國. 學. 男子氣概不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內在特質,而是在父權社會下,對男性角色的. ‧. 特定期待(畢恆達、洪文龍,2004)。換言之,男子氣概是一組透過社會文化建. sit. y. Nat. 構、針對男性表現的準則,Kimmel & Messner(2004)認為,男子氣概定義並非. n. al. er. io. 舉世通用,不同的時空脈絡及文化背景下,建構的男子氣概的元素、樣貌不盡相. i Un. v. 同,如台灣與南韓視服兵役為建構男子氣概的重要管道;在泰國,是以出家作為. Ch. engchi. 標準,男性一生至少要出家一次,才算有責任感、可以照顧家人的男人;在英國, 則以紳士文化作為男子氣概的典範。. 許多學者都指出,日常生活中,男性所實踐的男子氣概並不定於一尊,研究 者需要從性別、種族、階級、性取向等多重面向去理解(Brod,1987;Clatterbaugh, 1995;Connell,2005)。Clatterbaugh(1997/劉建台、林宗德譯,2003)是第一 位系統化分析男子氣概的學者,他注意到女性主義與男性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14 DOI:10.6814/NCCU202100359.

(21) 並將當時美國對男子氣概的討論觀點分為八種,其後對於男子氣概的討論實證研 究陸續產生,紛紛與八種觀點對話,以下為相關的討論與整理: (一) 保守主義(conservatism)觀點 保守主義觀點採生物決定論。認為基於生物本性,男女性天生有別,女性 的人生目標為結婚生子,男性天生適合擔任領導者。這種男性優越的性別 偏見,最早可追溯到達爾文提出的性擇(sexual selection)理論。他採自然 科學的方法得出結論,認為雄性物種通常比雌性物種強大、壯碩,利於競. 政 治 大. 爭,並獲取領域、地位及交配機會。. 立. 這種本質論的思想,認定男性在體格、智力等層面,天生都比女性優越,. ‧ 國. 學. 自然化女性的從屬地位,及男性的主導地位(Fine&Elgar, 2017),因此在. ‧. 性別研究中掀起許多爭議。. y. Nat. n. er. io. al. sit. (二) 擁女性主義(profeminist)觀點. i Un. v. 擁女性主義觀點認為,即使社會主流認定男子氣概對男性有利,但他們強. Ch. engchi. 調,男性因主流男子氣概當道,受創甚深。若不改變父權體制、不討論男 性特定境遇,男性的性別角色不會改變。 Levant等研究者在2009年時,以男大生為研究對象,探討男子氣概、健康 風險與心理治療之間的關係。研究發現,傳統霸權男子氣概主導大學生的 自我認知,但社會上不可能每個男人都成為陽剛的男性;苦於無法服膺傳 統男子氣概的男性,不願求助,內心痛苦,健康風險因此提高,形成二度 傷害。. 15 DOI:10.6814/NCCU202100359.

(22) (三) 男權(men's rights)觀點 男權主義反對「女性主義關心男性」的說法,認為女性主義興起後,男 性沒有獲得同等的解放,反而造成新型性別歧視。他們否認男性是性別 結構中的優勢者,認為當今社會下,男性不再追求傳統男性特質,造成 他們普遍缺乏男子氣概,成為性別運動的受害者。 Parker(2010)以大眾媒體為例,指出當代男性多被描繪成暴力、野蠻的 笨蛋,鮮少以精明、崇高的形象出現。男權觀點認為,女性主義興起後,. 政 治 大. 社會對男性懷有敵意,成為當代男性面臨的重要課題。. 立. (四) 神話創作(mythopoetic)觀點. ‧ 國. 學. 神話創作觀點來自美國詩人Robert Bly,他認為男子氣概是一種天生、自. ‧. 然、與女性相異的「深層的無意識(deep unconscious)」。男性原本是一. y. Nat. er. io. sit. 完整主體,但隨著工業城市的興起,男性開始受理性束縛,他們原本在部 落文化中所養成、擁有的強大情感及精神逐漸削弱(Messner, 2000),因. al. n. iv n C 此,男性不再完整,變得支離破碎、過度女性化,有危男子氣概。 hengchi U. 神話創作派支持男性參加野外活動、男人聚會,以恢復心靈健康、找回失 去的男子氣概。 (五) 社會主義的(socialist)觀點 工作、經濟能力為男子氣概的重要因素,影響男性的自我價值與在家中的 地位(Ocejo, 2017/馮奕達譯,2019)。以往男性可透過家庭權威、工作 自主、男性團結來彰顯男子氣概,但隨著女性主義興起,女性開始進入職. 16 DOI:10.6814/NCCU202100359.

(23) 場、賺取金錢,挑戰了男性在家庭中的權威(Illouz, 2011/黃宛瑜譯,2019) 。 逐漸地,男性開始透過「性」施展雄風,證明自己有男子氣概,能與其他 男性競爭、獲取女性青睞。在社會主義觀點中,只有翻轉階級或權力結構, 才有機會改變男性氣概。 (六) 男同志(gay men)觀點 在主流男子氣概中,恐同(homophobia)是支撐傳統男子氣概的諸多要素 之一(Clatterbaugh, 1997/劉建台、林宗德譯,2003)。蔡綵柔(2017)觀. 政 治 大. 察台灣陰柔特質明顯的男同志服役時的處境,發現男同志為了避免自己的. 立. 同志身份曝光,會與同袍討論恐同、異性戀、性愛話題,以彰顯自己的主. ‧ 國. 學. 流男子氣概。. ‧. 關於男同志的男子氣概,大略可分為兩大觀點。第一種觀點對主流的男子. Nat. sit. y. 氣概提出許多批評,支持以多元的男子氣概論取代單一的主流男子氣概. n. al. er. io. (邱馨玉,2008);另一觀點,則說明沉迷於傳統男性氣概的男同志,他. Ch. i Un. v. 們致力追求霸權男子氣概特質,並歧視陰柔男性(Hennen, 2005)。. engchi. (七) 非裔男性(african american men)觀點 早從十八世紀的美國奴隸制時期,非裔男人就受白人中心主義(white supremacy)影響。當時的白人在政治、經濟、教育等層面,不斷歧視與壓 迫非裔男性,以建立白人優越的男子氣概。即便在現代社會,非裔男性的 刻板印象仍未消失,非裔男性經常以暴力、危險、野蠻、販毒的形象出現 在大眾媒體(Dates & Barlow, 1993;Oliver, 2003)。. 17 DOI:10.6814/NCCU202100359.

(24) 雖然非裔男性想擺脫白人所制定的非裔男子氣概特質,但他們同時也被白 人男權制度說服,認為自己要施展暴力,才能獲得權力、尊重、男子氣概 (Lammy,2013)。若想要顛覆傳統男子氣概,hooks(2000)認為,非裔 男性必須瓦解白人對他們所設的定義,重構自己的男子氣概。 (八) 福音派(promise keepers)觀點 福音派反對同志,認為異性戀才是健康、正常的戀愛關係。而在異性戀關 係中,男性必須主宰女性、成為家庭領導人,女性只能順從且沈默(宋弘. 政 治 大. 恩,2011)。福音派重視聖經的指示,認為男性必須像耶穌一樣睿智、富. 立. 有奉獻精神,才算擁有男子氣概,並遵從男性主導的父權制度,將女性視. ‧ 國. 學. 為附屬角色。因此,許多女性主義者認為,福音派存著嚴重的男性中心主. ‧. 義。. Nat. sit. y. 福音派積極反同,除了反同,他們也反對女性主義,鼓勵男性聚集恢復傳. n. al. er. io. 統男子氣概,認為男性若跟上帝一樣睿智、可靠與堅定,女性主義就會消. Ch. i Un. v. 失(Clatterbaugh, 1997/劉建台、林宗德譯,2003)。. engchi. Clatterbaugh 整理的八種觀點,說明男子氣概的多元性及歧異性。各觀點以 不同的立場,探討男子氣概的代價、男性間的差異及男性的制度性特權(畢恆達, 2003)。同時也說明,性別的權力關係不限於男性壓迫女性,男性也會透過壓迫 男性,以鞏固自己的男子氣概。. Connell(2005)觀察到不同男子氣概間存著權力的變化關係。她認為男子氣 概不定於一尊,男性會依不同的生命階段、不同的外在環境,反映出不同的男子. 18 DOI:10.6814/NCCU202100359.

(25) 氣概,因此,男性氣概應以複數(masculinities)表示,並提出四種男子氣概類型, 分別為「霸權型(hegemonic)」 、 「從屬型(subordinate)」 、 「邊緣型(marginalize)」、 「共謀型(complicit)」男子氣概。四種類型各自擁有的權力、優勢、地位皆不 同,其中自有優劣勢,霸權男子氣概最受推崇。 Connell 沿用葛蘭姆西(Gramsci)的文化霸權(culture hegemony)概念,認 為統治階級透過報紙、電視、廣播、教育等文化產品,灌輸人們對「好男人」的 想像,養成「霸權男子氣概」。「霸權男子氣概」是大多數人公認為最像男人、. 政 治 大 競爭、壓抑情緒、決策力、異性戀、性慾強烈等特質(黃淑玲,2007)。男性若 立 最陽剛、最有魅力的理想男子氣概模式,包含領導力、積極、侵略性、異性戀、. ‧ 國. 學. 實踐這些特質,便能凌駕於其他男性、女性之上,獲得社會優勢地位(Mackinnon, 2003)。霸權男子氣概雖然保障了男性的支配地位,宰制其他類型的男子氣概,. ‧. 成為社會上認定好男人的唯一指標,但也因為不允許男性展現陰柔特質與脆弱,. y. Nat. n. er. io. al. sit. 也對許多男性造成壓迫,甚至內在傷害。. Ch. i Un. v. 不同男性群體之間,也存在統治與從屬的位階關係。「從屬男子氣概」與霸. engchi. 權男子氣概強調的特質相反,最明顯例子為男同志,由於違背異性戀原則,經常 遭社會排除、污名與歧視(王大維,2010)。若以地區論,亞洲男同志更是經常 被貼上「柔弱」、「身材纖瘦」、「女性化」等不夠男性化的標籤(Copland, 2016), 與傳統男性性別角色形象不符,特別受到霸權男子氣概排斥、鄙視。. 「邊緣男子氣概」的男性,雖遵循霸權男子氣概強調的特徵,但卻因種族、 身心缺陷因素,無法獲得霸權男子氣概(Connell, 2005)。例如未受師長或長輩 重視,導致行為偏差的不良少年。這些青少年為了得到他人認同而加入幫派,或 19 DOI:10.6814/NCCU202100359.

(26) 是學習抽煙、喝酒、吸毒、炫耀性行為、殺人、搶劫,這些行為都符合霸權男子 氣概的定義,帶有侵略性、冒險、強悍、性控制的特質,卻違背社會主流的價值 觀,因此,不良少年擁有的氣質為邊緣男性氣概(黃淑玲、游美惠,2007)。. 父權社會鼓吹男性成為擁有霸權男子氣概的領導者、保護者,但僅有少數男 性真能在日常生活中展現霸權男子氣概。僅管多數男性缺乏霸權男子氣概,仍可 在父權社會得到好處(Connell, 2014),如不願意分擔家事或不帶小孩時卻不會 被責備、比女性享有更優渥的薪資待遇。這類男性即是「共謀男子氣概」的一種,. 政 治 大. 他們不主動扮演壓迫者,也不積極支持父權體制,但是他們大可同時享受父權體. 立. 制帶給自己的紅利。. ‧ 國. 學. 父權社會下,男性皆嚮往擁有霸權男子氣概,致力追求追求成就、勇敢、征. ‧. 服等陽剛表現。霸權男子氣概是男性的重要指標,但事實上,僅有少數男性能行. y. Nat. io. sit. 使(Connell & Messerschmidt, 2005),多數男性雖心嚮往之,卻因身份、種族、. n. al. er. 性傾向、身體缺陷等問題,可望而不可及。這些男性雖缺乏霸權男子氣概,仍努. Ch. i Un. v. 力追求其嚮往的「真男性」特性,藉由暴力、飆車、抽菸、喝酒、吸毒等行為展. engchi. 現雄風,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Connell, 2000)。. 為美國性別角色研究立下典範的 Brannon(1976;引自 Messner,1998)整理 70 年代美國社會對霸權男子氣概設立的四大模範特質,分別為:一,不當娘娘 腔(no sissy stuff);二,成為大人物(be a big wheel);三,做個強壯、剛毅的 男人(be a sturdy oak);四,不輕易低頭,要強硬反擊(give'em hell)。男性絕. 20 DOI:10.6814/NCCU202100359.

(27) 不能擁有陰柔特質,一定要成為有影響力、名聲、競爭力的人物,才是真正的男 性,此四大男性模範特質為的便是服務男強女弱的價值觀。. 在台灣,則是以「罵髒話」、「看 A 片」、「阿魯巴」、「服兵役」、「男 性的命名」為建構男性認同的方式(畢恆達、洪文龍,2006)。以髒話為例,因 其言詞內容與男性的生殖器及性能力相關,女性則成為被辱罵的對象,因此,當 我們罵髒話時,再現的是父權結構中男女性間的不對等關係、男性粗暴的形象。 以 A 片為例,A 片提供男性窺視女性的機會,強化男性的性支配權力。男性也. 政 治 大. 透過與同儕共同觀看、討論、模仿 A 片,建構男性情誼,並向他人證明自己的. 立. 異性戀性傾向(鄭黛琳,2017)。在「罵髒話」與「看 A 片」的文化當中,共同. ‧ 國. 學. 呈現的男性形象為強化異性關係、排斥同性的性關係及掌握「主動的性」的能力。. ‧ sit. y. Nat. 「阿魯巴」、「服兵役」也是男性成長經驗中,兩個建構男性認同的重要經. n. al. er. io. 驗,顯示的是男性的互相較勁心態及對自己不夠男性化的恐懼。阿魯巴是華人校. i Un. v. 園中特殊的男性文化,以衝撞其他男性的生殖器為手段,模擬性交動作,具有聯. Ch. engchi. 繫男性間的情誼、彼此較勁、欺侮他人的功能(郭怡伶,2005)。除了校園,軍 營是形塑男性認同及男子氣概的另一重要場域,為了訓練出陽剛男性,在一個僅 能與同性相處的軍營場域中,男性跟男性一起操練身體、唱軍歌、高喊精神答數。 男性透過「阿魯巴」與「服兵役」的群體活動,建立同性間的認同,若是拒絕阿 魯巴的遊戲邀請、一輩子沒當過兵,便會被譏笑為「娘娘腔」、「弱雞」或「娘 炮」。. 21 DOI:10.6814/NCCU202100359.

(28) 「男性的命名」也可反映出社會對男性的期待。李廣均(2006)整理 1900 年至 1999 年台灣名字,發現男性名字主要與「家國事務(國、家、忠)、品德 學識(明、德、文)、物質成就(財、金、富)、陽剛堅毅(強、勇、堅)」相 關。從「罵髒話」、「看 A 片」、「阿魯巴」、「服兵役」、「男性的命名」 的運作邏輯,可看出台灣男性的成長過程中,社會教化他們的性別角色特質,正 是 Connell 所提的霸權男子氣概。. 四、小結. 政 治 大. 綜合本研究目前提出的男子氣概討論,得出以下結論:一,男子氣概是多元. 立. 的,透過不同的性傾向、種族、時代、地理區域交織而成;二,男性要強壯、勇. ‧ 國. 學. 敢、擁有金錢能力、競爭,才可擁有支配他人的權力,成為擁有男子氣概的真男. ‧. 人;三,男性透過與他人的比較,如男性間競爭、種族歧視、性別歧視、排斥同. n. al. er. io. sit. y. Nat. 志、控制他人,以形塑優越的男子氣概。. i Un. v. 男子氣概本是多元且多樣的,但是受社會文化、價值觀影響,擁有「霸權男. Ch. engchi. 子氣概」才能成為最有權威、最理想的男性。為了成為被認同的男性,他們致力 於實踐霸權男子氣概,但礙於霸權男子氣概不鼓勵男性透露情感、鼓勵男性猛力 追求慾望,卻否定男性成為被慾望對象的可能,因此當男性被偷拍、分享受害經 驗,往往遭他人以冷嘲熱諷的態度回應。男性受害者的創傷未得認可,更遭他人、 社會以「是不是真男人」質詰、諷刺、懷疑、挑釁。. 22 DOI:10.6814/NCCU202100359.

(29) 第二節、男性受害者的相關研究現況 Brescoll 與 Uhlmann(2008)指出,大家對於表現憤怒的男性不以為怪,若是 遇到流露悲傷、難受、受傷害的男子,便會認為他不夠陽剛,因此,男性表達憤 怒會比透露脆弱情緒更得社會認可。為了符合性別角色期待,當男性遇到傷害、 成了受害者時,他們往往選擇忽略、壓抑他們的膽怯與痛苦,以維護男子氣概。. 男女性皆為父權體制下的受害者,但相較於女性受害,學術研究不大關注「男 性受害經驗」。整理目前國內受害經驗的研究,聚焦男性受害的研究,可分為「受. 政 治 大. 家庭暴力的男性」、「因同志身份與陰柔特質,而遭受性別偏見的男性」與「遭. 立. 性侵害的男性」三種主題,以下分別回顧各主題研究結果,從研究發現進一步瞭. ‧ 國. 學. 解當男子氣概受挫時,男性如何面對、回應。. ‧ sit. y. Nat. 一、受家庭暴力的男性. n. al. er. io. 《家庭暴力防治法》將家庭暴力定義為「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或精神上不法. i Un. v. 侵害之行為」,可能發生在配偶、前配偶、情侶、繼父母、同居人子女、直系血. Ch. engchi. 親或直系姻親間,可依照加害人施暴方式分為「肢體暴力」、「精神暴力」、「經 濟暴力」與「性暴力」四種類型。. 家庭暴力中的加害人,多為丈夫及父親(陳高德,2003)。社會普遍認為, 家庭暴力多是由男性施暴、女性受暴,但事實上,家暴案例中的男性受害者已逐 漸浮出檯面(黃天如,2019)。依據衛生福利部的家庭暴力統計顯示,從 2005 年到 2015 年,男性受害者比例從 17%大幅提升至 28%。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 性侵害防治中心 2019 年統計也顯示,男性被害人在家庭暴力案件中約佔 27%, 23 DOI:10.6814/NCCU202100359.

(30) 相較於 2006 年,足足上升 9%。. 目前國內針對家庭暴力男性受害者的研究共有四篇,首篇研究為魏楚珍 (2002)的《房門之內的故事—我看異性戀男人在親密關係中的「受虐」》,同 時也是國內第一篇針對男性受害者所做的初探性討論。魏楚珍(2002)以研究者 的女性價值觀和人生經驗與受訪者對話,探討他們在親密關係中,如何遭受精神 虐待與肢體暴力。為釐清社會對於家庭暴力的性別腳本看法,魏楚珍使用焦點團 體訪談法,邀請三女四男、不同職業背景的社會人士,一起討論受暴男性的故事。. 政 治 大. 研究發現有如下:一,即便虐待指標表明,男性受訪者在親密關係中確實受到虐. 立. 待,但研究參與者(包括男性受訪者與焦點團體的成員),皆不認同受訪者所受. ‧ 國. 學. 的傷害為「受虐」,而是「受委屈」,比方認為受訪者是自願受苦、身體上的傷. ‧. 害並不大、心理的傷只是小打擊,忍一忍就好;二,受訪者透過表情及語調暗示,. n. al. er. io. sit. y. Nat. 相較於精神暴力,被伴侶毆打所造成的肢體傷害並不算什麼。. i Un. v. 不同於魏楚珍(2002)以獨自隱忍受暴事實的男性作為研究對象,林建清. Ch. engchi. (2007)從工作受理的桃園縣婚姻暴力中,挑選十二位親自報案的男性受害者, 探討他們的受暴特質、與警察人員的互動關係。研究結果發現,受訪男性雖主動 報案,但在他們的價值觀中仍認為家醜不可外揚。這些受害男性之所以會報案, 一是出於忍無可忍,二是女方已先報案處理,自己只好仿效跟進。. 不過,警方偵辦家暴案件的成效相當有限。林建清(2007)的男性受害者表 示,警方以刁難態度回應,降低他們對警調單位的信任程度。林建清認為警察不 積極偵辦男性家暴受害案件原因有四。一,認為家暴為家務事;二,認為受害人 24 DOI:10.6814/NCCU202100359.

(31) 是以某些方式引誘暴力事件發生;三,認為遭檢察官起訴機會不大;四,警方不 知如何給予被害人協助。此研究反映出當時的警調單位仍持著「男兒當自強」、 「法不入家門」及「清官難斷家務事」的價值觀,忽略了男性受家暴後也有恐懼 與無助的權力。. 第三篇相關研究為新竹國泰醫院護理長的臨床經驗報告。鄭秀瑮(2011)以 Watson 關懷理論(Watson's Theory),關照受越籍妻子家暴的急診中年男性個案, 該個案在就醫初期頻頻強調自己愛面子,認為遭妻子歐打、妻子外遇,皆讓他蒙. 政 治 大. 受恥辱,不敢向他人透露自己身陷家暴的情況。鄭秀瑮(2011)除了提供受暴男. 立. 性適切的醫療照顧外,也成功卸下該男性的男子氣概包袱,讓他在離開醫院前,. ‧ 國. 學. 願意承認自己的恐懼與傷害,並接受接續的身心科諮商服務。. ‧ sit. y. Nat. 劉彥岑(2013)亦採取個案研究法,從一名受肢體暴力傷害的異性戀男性生. n. al. er. io. 命史中,探討他如何描繪自己的男子氣概樣貌。該受害男性表示,當他在面對情. i Un. v. 感問題時,表面故作輕鬆,展現了冷靜的霸權男子氣概,但內心卻有著百般糾結. Ch. engchi. 導致憂鬱症纏身;而當他在遭受女性攻擊時,則認為自己不管遭受多少委屈都該 隱忍不還手,甚至以放任對方的施暴為條件,要求對方從此別再與他糾纏。. 現有的家庭暴力男性受害者研究顯示,男性遭肢體暴力對待後,多以淡漠安 然的態度回應女性,此行為正符合理性、不驚慌失挫的霸權男子氣概標準。這些 男性也都落實不打女生的父權騎士精神,對自己的傷視而不見、將女性視為弱者。 礙於「肢體傷害不算什麼」、「怕說出去丟臉」的心態影響,男性無法承認自己 受到女性傷害之事實,一方面認為自己與受害者的形象不符,另一方面則擔心遭 25 DOI:10.6814/NCCU202100359.

(32) 他人異樣眼光看待,故無法放下自尊向外示弱、求救。而那些少數主動向警方報 案的受害男性,則遭警方百般刁難、漠視,不僅無法真正解決受害後的恐懼,反 而強化男性所面臨的父權桎梏。. 二、因同志身份、陰柔特質,而被霸凌欺辱的男性 父權社會區分合宜的性別角色標準就是「男性陽剛」、「女性陰柔」,在這 樣的文化下,整體社會不僅厭惡男性同志,也排斥陰柔特質,並經常將陰柔特質 與男同志劃上等號,使那些擁有陰柔特質的男性經常被認定就是同志。事實上,. 政 治 大. 並非所有陰柔男性都為同志,也並非所有男同志皆擁有陰柔特質,但他們卻皆因. 立. 不符合霸權男子氣概的標準,而受到主流社會歧視與排斥(范綱皓,2015)。. ‧ 國. 學 ‧. 整體而言,90 年代的同志深受社會污名化,此時期與同志相關的文獻多在. sit. y. Nat. 探討台灣社會對同志產生的壓迫,以及這些壓迫如何影響他們的身份認同與現身. n. al. er. io. 意願(何春蕤,2000)。2000 年以後,同志團體陸續成立、政府開始編列同志活. i Un. v. 動預算、以同志為研究主題的文獻也較以往更受重視,整體而言,同志議題的能. Ch. engchi. 見度在台灣社會逐漸提高,但仍不足以完全清除民眾對同志的刻板印象與偏見。. 從 2000 年至今,同志與陰柔男性的歧視事件仍不斷發生。Wang 等研究者 (2019)調查顯示,國內 56%的同志及雙性戀男性,在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因性 傾向、性別特質而受網路、肢體、口語等形式的霸凌。基於兒時的受害經驗,31% 的男性在成年後,曾有自殺意念或執行自殺經驗。國內因氣質陰柔,而遭迫害致 死的著名案例,包含 2000 年遭同學霸凌過世的玫瑰少年葉永鋕、2011 年新北市 鷺江國中的少年楊允承。兩位受害者皆因個頭嬌小、性格陰柔而被認定為同志, 26 DOI:10.6814/NCCU202100359.

(33) 因為不符合性別角色期待,大家便視他們為「不正常」、「異類」,透過各種霸 凌手段去傷害他們。. 受升學環境影響,2000 年代的台灣校園規避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致使校園 裡學生對同志本存的疑慮及誤解未能導正,而老師及行政人員在處理霸凌事件時, 都在詢問加害者「你為什麼打他?」、「對受害者有什麼不滿?」等過於簡化的 問題(陳逸駿,2014)。校方以如此消極的態度處理校園霸凌,不但忽略霸凌背 後的性別結構問題,也沒有真正關心受害者的心理狀態,此外,受害男性擔心通. 政 治 大. 報受害事實後,影響自己在學校的人際關係,更是抹滅受害男性對校園的信任及. 立. 求助意願。於是,受害男性發展出「消極抵抗」、「逃避」的方式回應霸凌,如. ‧ 國. 學. 提高自己學業成績,換取老師注意;在下課時,逃離教室或睡覺;向有權威的同. ‧. 學搏感情,保障自己的地位。這些方法都是男同志在校園中保護自己的策略,但. sit. y. Nat. 並非所有男同志都有這些優勢,多數男同志仍深受霸凌所害,產生自卑、憂鬱的. n. al. er. io. 負面情緒,卻還要故作堅強、隱忍傷痛。. Ch. engchi. i Un. v. 即使一如前述,在教育場域中,學生對同志習得的印象除了來自周遭師生外, 也包含新聞報導。蔡旻光(2015)提到,他在參加教育宣導的經驗中,觀察到當 講師詢問同學「聽到同志,會聯想到什麼?」時,學生以「性變態」、「很髒亂」、 「娘娘腔」、「愛滋病」、「雜交」、「吸毒」、「轟趴」等負面詞彙回應,學 生接著解釋說,這些印象皆來自於新聞報導與網路文章。這樣的現象反映在王維 菁等研究者(2018)的研究,該研究以量化方式,分析聯合報 1951 年至 2013 年 中含「同性戀」、「同志」的新聞,研究發現,報刊所再現的同志形象,以「變. 27 DOI:10.6814/NCCU202100359.

(34) 態、人格不完整」佔比例最高,其次依序為「腥羶色」、「無助、缺乏支持」、 「社會生活」、「嘲弄對象」。. 媒體報導加深社會對於同志的偏見與刻板印象,也增加了男同志在校園面對 師長及同儕歧視、嘲弄與忽視的機會。Gerbner(1972;李金銓譯,2005)認為, 新聞媒體傳遞的訊息,潛移默化地建構出人們的世界觀、知識及價值觀。主流媒 體以揶揄、獵奇的方式報導同志,將同志貼上「危險」、「放蕩」等充滿偏見的 標籤,無疑加深社會對同志的敵意、誤解與恐懼,也導致許多同志因此不敢現身、. 政 治 大. 公開自己的性傾向。根據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16)的統計顯示,約有四成. 立. 的同志從未向家人出櫃、五成的同志未向同事及主管公開自己的同志身份。. ‧ 國. 學 ‧. 除了校園,男性在畢業以後進入職場,也會遭受因性別氣質而來的差別對待。. sit. y. Nat. 黃信諭(2014)以陰柔的男社工為研究對象,探討他們在職場中的處境。這些男. n. al. er. io. 社工的聲音輕柔、性格貼心溫柔,這些特質雖有利於他們在工作時服務個案,但. i Un. v. 也因此使他們的領導能力受到質疑、遭其他男同事懷疑性傾向。為避免在職場上. Ch. engchi. 受到歧視,陰柔男社工在面對男主管時,刻意地隱藏陰柔特質,壓低聲線說話、 不笑、裝酷,藉由主動展現陽剛且果斷的霸權男子氣概,以獲取主管認可。. 長久以來,運動場域是男性建構「男子氣概」的重要場域(Parker, 2010), 男性運動員透過競爭、速度、爆發力、體格、運動技巧形塑自我認同,建構霸權 男子氣概。王冠雯(2015)指出,運動組織存在深厚的恐同與厭女情節;異性戀 運動員深怕自己受同性青睞,便透過欺負同志來展現自己的陽剛特性,他們極度 恐懼與排斥同志,甚至認為與同志交流對話,就足以損害自己的男子氣概。男同 28 DOI:10.6814/NCCU202100359.

(35) 志運動員擔心自己的性傾向、性別特質有損男子氣概,連帶使同儕與教練忽視自 己的努力,因此發展出「偽裝自己為異性戀」、「掩飾自己的陰柔特質」、「貶 低女性及同志」、「避免與男性的親密動作」等隱身策略(廖家宏,2008)。. 除了運動場域外,社會亦視充滿父權、階級、陽剛氛圍的「國軍」為男性培 訓和展演男子氣概的重要場域(Connell, 1995)。根據針對性別氣質如何影響男 性從軍經驗的研究,蔡綵柔(2018)訪談六位陰柔男性,發現幾乎每位受訪者都 有被同袍欺負、騷擾或霸凌的經驗,陷於孤立無援的困境。陰柔男性因為與軍中. 政 治 大. 男性形象不符,難以擔任領導者,為了捍衛自己的男子氣概、避免受到歧視,陳. 立. 靜儀(2014)發現陰柔男性除了會提升工作上的專業度外,還會故意欺負他人、. ‧ 國. 學. 刻意採硬碰硬方式解決衝突,以展現軍中所認同的男子氣概、獲取上司認可。. ‧ sit. y. Nat. 「崇拜陽剛、貶低陰柔」的厭女觀念,不僅深化了社會對同志的刻板印象,. n. al. er. io. 也導致社會認為正常陽剛的男性不該受到欺辱,那些會受到欺負的男性必定為陰. i Un. v. 柔或同志男性。在校園中,陰柔、同志男性遭同學霸凌與嘲笑,求助師長無效,. Ch. engchi. 反而承受他人的異樣眼光,造成沉重的二次傷害,讓這些受害男性選擇以消極、 逃避的方式獨自面對霸凌。在職場,男性必須去除自己的陰柔特質,若被發現自 己不夠陽剛或受同性青睞,不僅工作能力會遭質疑,還會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 為避免被認為缺乏男子氣概而招致千夫所指,這些男性寧願隱忍委屈、發展出各 式各樣的隱身策略,甚至服膺於社會的性別角色期待而改變自己,以符合社會的 期待。. 29 DOI:10.6814/NCCU202100359.

(36) 三、遭性侵害的男性 性侵害犯罪係指「以暴力等方式違反被害人(包含男、女)意願,侵害其性 自主權,且破壞社會善良風化之結合性、暴力之犯罪。」 (臺灣臺北地方檢查署, 2019)。換言之,任何違背他人意願所發生的性交及猥褻行為,就構成性侵害犯 罪。. 近五年,台灣每年的性侵害通報量約為 15000 件,受害者雖以女性為主,但 男性的受害人數亦連年急遽上升。根據衛生福利部性侵案件統計顯示,自 1997. 政 治 大. 年至至 2016 年,台灣性侵害通報人數已累計近 13 萬; 2016 年遭性侵害的男性. 立. 通報人數近 1159 人,較二十年前暴增約六十倍;在男性受害的案件中,高達九. ‧ 國. 學. 成的加害者亦為男性(吳亮儀,2017)。男性被性侵所造成的影響更甚於女性,. ‧. 但相較於女性,社會較不關心男性受害者的處境(Garnefski & Diekstra, 1997)。. sit. y. Nat. 社會對於受性侵的男性有嚴重的性別偏見,不論受害者性傾向為何,都認為他們. n. al. er. io. 的受害遭遇一定是自找的,男性不可能成為受害者。何春蕤(1994)提出的「賺. i Un. v. 賠理論」,便強調在任何與性相關的事上,男人永遠都是賺,他們總是能從性上. Ch. engchi. 得到力量與自信,因此,男性不可能成為受害者,尤其是涉及性的犯罪。. 李修慧(2018)整理社會對於性侵受害男性的三種迷思,包含「男性在受害 過程中不該有生理反應」 、 「只有同志才會被男性性侵」 、 「男性不可能被性侵」。 這些迷思背後的思考包括:首先,社會大眾如果從新聞報導或口語熱議中,發現 受害男性在遭性侵的過程中有生理反應,就認定受害者在受害過程中擁有性愉悅 感,更加深了這不可能是受害的經驗。其實男性在接受刺激後反射性勃起,屬於 正常生理反應(吳文正,2007)。受害男性在受害過程中勃起、達到高潮,並不 30 DOI:10.6814/NCCU202100359.

(37) 代表受害者在過程中是享受或舒適的。其次,社會的迷思還認為只有同志會被性 侵;若男性成為受害者,代表他一定是同志。似乎加害人必然選定男同志而侵犯。 對此,Lew(2010)以心理治療師的觀點表示,同志與異性戀者都可能遭受性侵 害,性傾向與性侵經驗並無顯著相關。第三個社會迷思是社會認為男性在受害時 應有能力抵抗、拒絕加害者。這觀點忽略男性也有受傷與脆弱的時候,且男性在 受害時也會產生恐懼、失去思考。此外,許多性侵案件發生在上司與下屬、老師 與學生間,此觀點忽略了受害者與加害者間的「權力」、「階級」不對等,這讓 受害人在當下懍於加害者的權勢,不知如何反抗,這種權勢性侵並不少見(勵馨 基金會,2017)。.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礙於上述的性別迷思,男性一旦受到其他男性的性侵害,明明是受害人,還. ‧. 遭遇身邊近人及社會大眾認為「不是真男人」。陳若璋(2016)指出,國內性侵. sit. y. Nat. 害犯罪的治療師普遍未修習相關課程及完整的訓練,在與個案會談時,容易無架. n. al. er. io. 構地自說自話,降低受害者的求助意願。受性侵的男性意識到他人對自己的男子. i Un. v. 氣概起疑,使他們否定自我、無從發展被害身份的適應機制(Easton et al., 2013)。. Ch. engchi. 徐小玲(2019)以五位受性侵的成年男性為研究對象,分析他們所受的創傷及事 後的適應歷程。該研究證實,不論受害者為異性戀或同志,他們皆擔心事情曝光 後,成為他人心中「沒有男子氣概」的軟弱男人、無法接受自己的被害身份。加 害人為男性的時候,受害是男性要積極掩抑的經驗;當加害者為女性時,社會一 樣否定男性的受害身份,覺得男性幸運、賺到,嚴重低估、忽略了男性的受害創 傷(陳建泓,2015)。. 在這樣的文化下,受性侵的男性不僅質疑自己的男子氣概,更不願正視自己 31 DOI:10.6814/NCCU202100359.

(38) 的受害事實。王燦槐(2015)以問卷方式,整理出桃園市 12 至 18 歲的性侵害男 性受害人不願報案的原因,有的人自認證據不足,無法成案;有的男性因為社工 及家人的支持程度不夠,對於透露受害事實,感到十分害怕;有的男性所受的創 傷甚深,不願再次提起受害經驗;有的男性則是不認為自己受害,選擇原諒加害 者。. 社會迷思包括了受害者有生理反應意味著是愉悅、不是痛苦,這樣的迷思導 出一種謬論,認為在兒時受性侵的男性,容易在長大後成為加害者。Lambie 等. 政 治 大. 人(2002)研究顯示,促成性侵犯罪的背後有許多因素,並非所有性侵加害人都. 立. 曾經是受害人,但在兒童或少年時期經歷性侵害的男性案例裡,受害者若在受害. ‧ 國. 學. 過程中得到了快感,會認為性侵帶來的傷痛不大,確實有可能在日後轉變為性侵. ‧. 害加害者(Lambie et al., 2002)。陳慧女(2018)與一位在兒童時期經歷性侵害,. sit. y. Nat. 並在日後成為加害者的男性個案進行深度訪談,探討他如何詮釋自己的生命經驗。. n. al. er. io. 陳慧女(2018)指出,該個案十分懊悔自己沒能成功抵抗性侵、在受害過程中也. i Un. v. 沒得到快感,之所以在日後性侵他人的加害動機為「滿足個人性需求」,受訪者. Ch. engchi. 表示自己在歷經過多次性侵,也想去體驗傷害人的感覺,但在成為加害者後,卻 感到迷惘,遂透過打架、抽菸等行為,以增加自我認同、找回自己的男子氣概。. 對於異性戀受害者而言,他們對「男男性行為」感到羞恥,不願向家人或另 一半透露,即便性行為不是出於自願、自己被壓迫;對同志受害者而言,他們擔 心加深「同志都很髒、很亂」的刻板印象,難以向外透露受害事實。徐小玲(2019) 訪問性侵受害男性的研究就顯示,他們在受訪時,以「不愉快的性經驗」來淡化 受害事實、迴避自己的被害身份。該研究者強調,當受訪者們在回想受害過程時, 32 DOI:10.6814/NCCU202100359.

(39) 即便他們沒有透過語言表示出自己的害怕、疼痛、懊悔,仍透過呼吸、肢體動作, 呈現出緊張的情緒。不論受害者為異性戀者或同志,生為男性,只要被欺辱就會 被貼上不夠陽剛的標籤,因此他們皆十分在意他人看待自己的眼光,寧願埋藏自 己的徬徨與無助,也不願接受自己成為受害者或被欺負的對象。. 四、小結 綜合目前針對男性受害的相關研究,受家暴的男性認為受暴經驗說出去很丟 臉,以身體傷害不算什麼為由,表示加害者施予的精神折磨才是真正的痛處;社. 政 治 大. 會認為會被欺負的男性必定是同志或陰柔男性,受霸凌欺辱的男性兼具「不夠陽. 立. 剛」及「同志」雙重污名身份,遭社會排擠;遭性侵的男性受害者則被認為是自. ‧ 國. 學. 找的,男性一旦公開其受害身份,大家便開始檢視他們是否符合受害者形象,若. ‧. 不符合受害標準,代表性侵過程是歡愉、合意的,再加上,社會認為男性屬於侵. sit. y. Nat. 犯者的角色、男性不可能被性侵,使這些受害男性更是有苦難言,並對自己無法. n. al. er. io. 抗拒的性行為感到羞恥。這些現象皆反映,男性若是涉及損害其男子氣概的受害. i Un. v. 經驗,他們即便確實受到傷害,仍不被允許透露出傷痛。為避免遭社會歧視,他. Ch. engchi. 們承受著許多壓力,只好以掩飾傷痛、傷害自己及加害他人,來維護自己的自我 認同。. 第三節、「偷拍者」與「被偷拍者」間的權力關係 父權社會賦予男性的性別角色為天生的強者,男性不能表現出感性與脆弱, 以免透露出任何不像個男人的蛛絲馬跡。彭懷真(2003)指出,男性也會遇到挫 折、感到恐懼與受傷,但在學術、實務等領域,針對男性弱勢處境的討論卻相當 有限。社會期待男性非得要陽剛,鮮少關心男性的弱勢處境,使他們寧願在巨大 33 DOI:10.6814/NCCU202100359.

(40) 的壓力下隱忍、自我掙扎,也多不願主動向外尋求資源。. 為理解男性進入受害者位置所遇到的困難,本研究整理以家暴受害男性、非 社會主流性別氣質與性傾向男性、及性侵受害男性為例的男性受害者的相關文獻。 以深陷家暴所苦的男性為例,警方與社會忽略他們的真實感受、否定他們的受暴 經驗,使他們不願承認受傷害;性傾向及性別氣質與主流社會期望不同的男性, 在校園及職場皆遭歧視與污名化,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彷彿這些男性擁有 陰柔氣質便是罪過,才會招惹他人加害;大眾以「完美被害者」形象嚴格檢視受. 政 治 大. 性侵的男性,被害者若不符合社會認知的受害反應,社會便將性侵害的責任歸咎. 立. 於受害者,責備、質疑受害者。這些現象不約而同地勾勒出,社會對於男性受害. ‧ 國. 學. 者所投射出的特殊眼光,即他們都是行為不檢點、不夠陽剛,才招惹他人犯罪。. ‧ sit. y. Nat. 父權社會的觀念認為,惟有當男性服從於霸權男子氣概的要求時,才可以建. n. al. er. io. 構出男性的性別認同、成為真正的男子漢(王大維,2008)。對於受父權體制壓. i Un. v. 迫的男性受害者而言,使他們最為苦惱、且讓社會無法諒解的地方,並不在於受. Ch. engchi. 害男性受到他人侵犯,而是在受害經驗中經由加害者的加害行為認證,受害男性 喪失了他們該擁有的男子氣概、無法作為一個真正的男人。男性一旦承認受害, 從此便受社會指責與訕笑,對其名譽與自尊產生負面評價。. 依據我國《刑法》第 315 條之 1 妨害秘密罪規定,若「無故利用工具或設備 窺視、竊聽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或無故以錄音、照 相、錄影或電磁紀錄竊錄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3 萬元以下罰金。」本研究依據此法規,將偷拍定義 34 DOI:10.6814/NCCU20210035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開發職場安全 防災與智慧監 控技術,掌握 職業衛生危害 問題與預防技 術,提升職場 危害因子暴露 評估與職業傷 病預防,落實

道不能通。滅不能淨。如雲籠月不相妨害。却煩惱已乃見法性。經云。滅非真諦。因

男女面對不同的健康與疾病問題。根據香港衞生署資料 9 ,在2008年,本港

• 田口方法 (Taguchi method) 的意義為利用損 失函數的概念評估品質,採用實驗設計的 方法使產品不易受到不想要或無法控制因 子

Madoff)曾經一手策畫美國史上最大的投資詐欺案,利 用龐氏騙局(Ponzi scheme)詐騙投資者,設局時間長達 20 年,受害者多達 5000 人,獲得的不法金額高達

美國喬治亞州一名 25 歲男子阿貝里,2 月 23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客座助理教授.. 妬不男 ﹕男根似無,見他行婬,因生 妬心,遂感有根

•接受學生的想法 (不糾正). •引導(不是提問)有目的的合作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