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研究"

Copied!
19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1. 第壹章. 緒論. 本章旨在探討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重要性,藉由現今師範院校學 生所面臨之困境,透過文獻探討與綜合學者之言論,進一步討論學習滿意 度與生涯規劃之相關性。本章共分為七節,第一節為問題背景;第二節為 研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研究重要性;第五節為研究範圍; 第六節為研究限制;第七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問題背景. 大專校院在面臨教育政策逐漸轉變,以及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 況下,如何維持良好教育品質的同時,亦應深入瞭解大學生對教學、課程 及服務的滿意程度,以增進系所行政績效及生產力,達到滿足甚而超越學 習者期望的程度,使學校的資源做最有效的分配運用(張家宜,2002) 。學 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由於本身生理與心理的改變,再加上學習環境、學校 設施、教師教學,以及個人、家庭、交友方面等問題,皆會影響到學習之 進行,而產生種種學習上的困擾,因此影響到學習成果,也間接影響到學 習滿意度(黃昌誠,1990) 。學習滿意度往往反應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期望是 否被滿足,更是學習者是否繼續參與學習活動的關鍵(黃玉湘,2002) 。此 外,學生學習的滿意程度可以有效反映學校的教育績效,以探討各項教育 措施的實施成效,做為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改進教學之參考(翁子惠, 2004) 。而評估學生的學習滿意度,可透過問卷調查或與學生訪談、觀察來 蒐集資料,再進行分析與解釋數據結果,其中,調查學習滿意度項目大致 包含師生關係、課程與教學、校園學生生活、個人支援服務與設備等五大 項(張家宜,2002) 。李惠娟(2004)曾針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 生的學習滿意度,從課程內容、教師教學、學習環境與設備等三方面進行 探討,發現學生相當重視學校所提供之學習環境與設備,且認為在體育專.

(2) 2. 業課程設計及教師教學方法上,宜再加強,以提供學生更好的教學服務品 質。因此,對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而言,瞭解學生的學習滿意度 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經由調查滿意度的過程,可重新檢視其課程架構 及資源分配等現況,是否符合現今就業市場趨勢,以及學生實際的需求與 期望。 鄭如吟(2003)探討舞蹈資優班學生生涯決定影響因素之研究中發現, 學生對於教育制度、教師的教學態度、課程設計、學習的挫折等感受,會 影響其生涯規劃中未來是否繼續舞蹈發展的信心。由此可知,專業科系學 生在教育學習過程中,包含政策制度、教師教學、課程設計及學習狀況與 困擾等,皆會影響學生生涯規劃的決定,改變其生涯發展的方向。楊珮琳 (2006)研究結果發現,學習狀況與困擾對於生涯規劃之間呈現負相關, 當學習狀況越不滿意、困擾越高,其生涯規劃情形則越不佳。而林尚武 (2006)亦指出,學業問題其實與生涯規劃息息相關。蔡銘津(2007)則 透過典型相關研究的探討指出,心理適應與學習態度皆會影響生涯規劃的 能力,呈現顯著相關。換言之,對於學習有較高滿意度、具有良好學習態 度者,應會更專心有效率地規劃自己的學習與未來發展,並且建立學習的 信心、次序及目標。由上述文獻得知,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間確實有 相關性存在,然而,實際探討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關係的相關研究則 較缺乏。因此,對於大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間的相關性有進一步 探討的需求,以瞭解兩者之間確切的相關情形。 而現今生涯發展之觀念,例如:該如何規劃、發展以調整個人生涯, 才能開創出充實、美滿且成功的人生,是每一個現代人所關心的重要課題 (邱美華、董華欣,1997) 。生涯發展是指個人ㄧ生中連續不斷的過程,關 連到教育、職業以及其他重要角色的選擇、進入與進展,經此過程而塑造 出個人獨特的生活型態與人生目標,其最終目的都在實現個人的自我(林.

(3) 3. 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2003) 。而生涯規劃即指一個人對生涯過 程的安排,個人依計劃要點,在短期內充分發揮自我潛能,運用環境資源 以達到各階段的生涯成熟,最後達成既定的生涯目標(黃天中,1995) 。個 體在生涯發展過程中生長與學習並重,可透過適當的學習經驗而增進成熟 和發展,亦會因某些因素而阻礙發展(陳麗娟,1992) 。Super (1990)指出, 在大學階段的個體,必須面臨生涯發展任務的具體化、特定化以及職業的 抉擇。因此,無論是剛入學的大一新生或是即將從學校畢業進入工作場域 的應屆畢業生,都將面臨各種個人生理、心理及周遭環境上的劇烈變動, 以至於對自己在環境中的角色和定位感到茫然失措,極力要建立穩定且正 向的自我形象、確知自己對他人及社會的價值和意義,以及確定值得努力 奮鬥的人生方向和目標(蔡淑芬,2004) 。此時,生涯規劃的功能就是幫助 個人找到一個能發揮潛能、表現自我的人生舞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以下簡稱臺師大體育系)於民國三十五 年創立至今,歷年來皆以培育體育師資為主要目標。然而,師資培育法於 民國八十三年公佈實施後,師資來源從傳統單一的師範院校走向多元開放 的發展,近年來體育相關科系大幅增加,紛紛開放教育學程,造成現今教 職的競爭激烈;又肇因於少子化現象造成師資缺額減少,有修習教育學程 之學生,畢業後也未必能從事教學工作。此外,臺師大內部法規修訂,自 九十四學年度入學之 98 級學生可修習教育學程名額為 90%,但至九十六學 年度以後入學之 100 級與 101 級學生可修習教育學程名額各班僅剩 40%。 換言之,各班級有一半以上學生未能修習教育學程,畢業後無法從事教職。 從教育學程名額限定制度的改變而言,目前臺師大體育系的課程內容、教 師教學及學習環境與設備等,是否能符合現今就業市場的需求?滿足學生 學習需要?有待研究者進一步探討。根據邱金松(1991)研究發現,我國 大專體育科系培養出的人力,在人力供給的結構方面,與就業市場不符合,.

(4) 4. 主要原因於體育相關培育機構的科系與課程重疊,以至於培育出人力相似 度過高,無法符合就業市場專業分工的需求,造成人力資源浪費。而在目 前國人失業率日漸升高及教師職缺趨於飽和的現況下,如何引導臺師大體 育系學生建構個人專業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首先需探討其生涯規劃的 現況,包括對自我內在條件,例如:能力、興趣、個性等自覺的程度,以 及對工作或外在環境認識的現況,以從中協助其做好生涯規劃。 歸納上述文獻論點,可以瞭解到學習滿意度將會是學生用來檢視自己 是否達成個人之學習動機、教育機構改進學校教學與行政效果的重要指 標。而大學階段是個體生涯發展的關鍵時期,大學體育科系學生在學期間 若能接受適性教育,對未來妥善規劃、掌握學習機會、培養生涯探索與準 備等能力,在畢業後較能有好的就業管道,將有助於吸引更多人才投入體 育專業領域。研究者本身為臺師大體育系 95 級畢業生,是現有制度中,最 後一屆實習一年後即可領取教師證者,基於關注師資培育在教育政策轉變 下,已入學之臺師大體育系學生究竟在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的現況是如 何?而兩者間的交互關係有何影響?乃是研究者所欲探討的方向。因此,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在學習滿意度與生 涯規劃之差異情形;其次是探討學習滿意度是否對學生生涯規劃造成影 響。最後,希冀提供本研究結果做為臺師大體育系未來在修訂課程架構內 容,強化教師教學模式,以及規劃學習環境與改善教學設備等政策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依據上述問題背景,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與 生涯規劃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在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差 異情形,並探討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相關情形,且 提出對臺師大體育系專業課程的建議。.

(5)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以下五項研究問題: 一、瞭解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現況為何? 二、瞭解臺師大體育系學生生涯規劃之現況為何?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學習滿意度之差異為何? 四、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生涯規劃之差異為何? 五、分析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間之相關情形為何?. 第四節 研究重要性 本研究的重要性分為學術面與實務面,分述如下: 一、學術方面: 體育專業培育課程相關研究中,對於大專校院體育系有關學習滿意度 與生涯規劃相關研究立論較缺乏。而為建立有效的體育人力培育課程系 統,有必要深入分析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間的交互影響關係,亦提供 後續相關研究之參考價值。 二、實務方面: 可對臺師大體育系學生,提供畢業後就業取向之輔導機制,亦可做為 臺師大體育系學生,修課及選擇發展方向的參考,並能配合教育學程改制 及就業市場趨勢,提供臺師大體育系改革課程架構及修訂課程內容之參考。.

(6)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自 2008 年 8 月至 2009 年 6 月止,以九十四學年度至九十七學 年度入學之臺師大體育系 98 級、99 級、100 級與 101 級大學部在校學生為 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與深入訪談,探討不同性別、不同年級、有無教 育學程、有無工作經驗及不同入學管道學生之「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 劃」之差異情形,並分析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 之間的關係,是為本研究之範圍。. 第六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限制分別敘述如下: 一、因本研究採用自陳量表調查方式,僅假設受試者皆據實回答。 二、本研究因受限於研究者本身之人力、物力、財力等考量,僅以單一個 案探討,未廣泛納入其它相關體育科系之學校。 三、由於本研究僅限於臺師大體育系 98 級、99 級、100 級與 101 級大學部 在校學生,相關之研究結論無法直接推論至其他對象。. 第七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論及之專有名詞,為使其意義更明確,將各名詞解釋分述如下: 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生 本研究所指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生,是指九十四學年度至 九十七學年度入學之 98 級、99 級、100 級與 101 級體育系大學部在校學生。 二、學習滿意度 學習滿意度是一種對學習活動的感受或態度,此感受或態度的形成是 因為學生喜歡該學習活動,或在學習過程中其願望及需求獲得滿足(黃玉 湘,2002) 。而本研究所指之學習滿意度係指,參考李惠娟(2004)研究中,.

(7) 7. 探討學習滿意度的研究構面,將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內容分為「課程內 容」、「教師教學」、「學習環境與設備」等三個構面。透過「臺師大學體育 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調查問卷」,並以李克特(Likert)五等量表為量尺,其 得分越高者,表示學生對學習滿意程度越高,反之亦然,來代表學習滿意 度的表現。 三、生涯規劃 生涯規劃是指個人綜合自己的興趣、能力、專業知能、價值觀及個性 等之後,對於未來的生活方式與工作取向,所作的一種計畫與投入(周文 祥,1996) 。本研究所謂之臺師大體育系學生生涯規劃,係參考研究者李欣 靜(2006)、楊珮琳(2006)、謝豐昌(2008),以及林幸台(1990)所提出 的知己、知彼與抉擇之生涯規劃三要素,將探討生涯規劃的構面分為「自 我特質探索」、「生涯環境探索」、「生涯抉擇與規劃」等三個構面,分析研 究參與者在「臺師大體育系學生生涯規劃調查問卷」之得分情形,得分越 高代表其生涯規劃越佳,反之亦然,做為本研究對生涯規劃情形的表現。.

(8)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探討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相關研究。 因此,本章將針對相關文獻進行分析與探討,以作為本研究理論基礎。本 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學習滿意度之理論探討;第二節為生涯規劃之理 論探討;第三節為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相關性探討;第四節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個案介紹;第五節為本章總結。. 第一節 學習滿意度之理論探討 本節依據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資料,將針對學習滿意度之意涵、理 論、影響因素及相關研究進行探討。 壹、學習滿意度之意涵 滿意度是ㄧ種心理感受的名詞,可解釋為滿足需求或實現期望,是ㄧ 種藉由學習過程而逐漸形成的內在心理層面,因此,是不能予以直接觀察, 而必須透過個體外在行為表現的語句、文字及表情動作等加以判斷(葛樹 人,1991) 。當個人獲得他所需求的,其將感到滿足;當需求強度高時,則 獲致時就越滿意,不能獲致時就越不滿意(Vroom,1964)。 陳昆仁(2001)指出,滿意度是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感覺與態度,若 這學習活動是學生所喜歡或希望的學習活動,他會積極參與來獲得滿足或 達成需要。因此,學習滿意度是一種對學習活動的感受或態度,此感受或 態度的形成是因為學生喜歡該學習活動,或在學習過程中其願望及需求獲 得滿足(黃玉湘,2002) 。此外,郭永順(2004)指出,該感受或態度若符 合其「期望水準」 ,是為「滿意」 ;不符合其「期望水準」 ,則為「不滿意」。 綜合上述學者觀點可知,學習滿意度是ㄧ種心理的感受,透過外在行 為表現的判斷,可瞭解學生對於學習活動內容、方式、過程及成果的感受 或態度;當「期望水準」與實際所得結果的差距越小時,則學生越感到滿.

(9) 9. 意,且學習態度將轉為更積極,參與意願也將提高。 貳、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理論 教育研究主要的目之一是希望透過研究的過程和結果,了解教育過程 中的各項相關因素,以求得教育之改進,提高教育效果,而學生的學習滿 意度正可以用來解釋學生學習的成效(郭遐煒,2006) 。以下參考國內外學 者的相關研究資料,整理出本研究之學習滿意度的相關理論如下: 一、衝突論(Civilization Theory) 衝突是一種雙方皆知覺到的過程,此過程肇始於一方感覺到另一方對 自己關心的事情,產生消極影響或即將要產生消極影響,而有所負面的情 緒產生。韓春屏(2000)指出,Argyris 在 1964 年提出個人之需求與組織之 要求存有衝突時,假如衝突過高,則形成個人之不安與不滿。而學生之需 求在學習活動過程中,與學習環境之需求產生交互作用,假使兩者之需求 互相配合,學生意識到或不被意識到的需求不受壓抑,則學生會感到愉快 與滿意,否則將感到不快與不滿。且此衝突可能來自於學習活動過程中, 其課程內容、教師教學、學習環境與設備等對學生有消極性的影響,進而 使學生產生負面之情緒,降低其學習的滿意程度。 二、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張春興、林清山(1989)指出,Maslow 的需求層次理論包含有三個基 本觀念,第一、所指的動機是內發性動機,乃人類身心發展的內在力量, 且人類本來就有積極努力追求向上的內在傾向。第二、人類各種動機之間 有層次的關係,每當較低層次的需求目的達到並獲得滿足時,較高一層次 的需求將隨之產生,且其間次序不能改變。第三、人類的各種需求中,愈 是居於低層次者,其普遍性也愈大、彈性也愈小,人與人之間的個別差異 也愈少;若需求居於高層次者,其變化愈多、個別差異也愈大。Argyris(1964) 根據 Maslow 之理論認為,人類需求是有層次之分的,Maslow 之需求理論.

(10) 10. 經 McGregor 修正後,分為五個需求層次,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 與隸屬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此外,林建平(1997)認為, 需求層次理論對學習輔導上具有以下三點啟示: (一)學生具有努力以發展個人潛能、達成目標的自我實現動機。 (二)學生具有內發的學習動機。 (三)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得先滿足他們的匱乏需求。 然而,Maslow 的需求層次論固可說明個人有何需求,但其需求的特定 順序,並不能適用於每個人,且個人可能在同一時間有一種以上之需求。 故此理論尚無法用來概括及解釋學生學習之行為,亦不能正確預測或安排 學習情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滿意度(韓春屏,2000) 。 三、雙因子理論(Two-Factor Theory) Herzberg 於 1957 年所提出的工作滿意之理論,稱為「雙因子理論」 , 認為人類需求是二元性的,一是動物性的需求,即是避免痛苦;二是人性 的需求,即是心理的成長。Domer, Carswell 與 Spreckelmeyer(1983)根據此 工作滿意之理論,將其運用在學生學習滿意度方面進行研究,認為影響學 生學習滿意度的因素可分為兩種,如下所示: (一)激勵因子(Motivation Factors):即學生本身的內在因素。如:學習 之成就感、教師與同學的認同、學習本身等。 (二)保健因子(Hygiene Factors) :即外在的學習環境。如:學習之環境、 人際關係、機構之行政措施等。 其中,激勵因子若存在會使學生感到滿意,反之也不會感到不滿意; 保健因子若不存在,則會使學生感到不滿意,反之也不會感到滿意。其他 理論皆視滿意及不滿意是一連續體的兩極,而此理論則認為導致滿意與不 滿意的因素各有其範疇,兩者互不相干。.

(11) 11. 四、投入產出(Input-Output)理論 蓋浙生(1983)根據 Samuel Bowles 的教育投入與產出群因互動圖,提出 投入產出理論,將學校視為一個生產系統,以教育的投入及產出來衡量學 校教育的品質和效益,而影響學校生產過程的投入因素可歸納為三大類, 如下所示: (一)學校環境:包括學校的教學環境、設備、師資等。 (二)家庭環境背景:包括父母的教育程度、職業、所得收入等。 (三)學生個人因素:包括學生本人的學習動機、學習能力等。 教育產出可能受到教育體系外其他因素影響,及學生內外在行為的改 變等個人因素;而教育產出的結果包括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增進、學習滿 意的程度與品德陶冶等。 五、差異理論(Different Theory) 差異理論亦稱為「期望差異理論」 ,此理論原是心理學的理論之一,亦 是解釋工作滿意的理論,其基本假設在於個人對工作滿意的程度,乃是由 實際所得與預期所得間的差距來判斷。Domer 等(1983)將心理學的差異理 論運用在學生學習滿意度方面,認為學生學習滿意度取決於個人的「期望 水準」與「實際所得之結果」,兩者相比較之後的差異程度;即「所想要」 與「所擁有」的差距,故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兩者之間差距越小,學 生感到越滿意;差距越大,則感到越不滿意。 應用於學習滿意度時,可知學生學習滿意度是取決於學生期望與實際 所得結果相比較後的差異程度,且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的激勵因素是學生 本身內在條件,外在因素則是外在的學習環境等因素。而學習滿意度並非 由單一要素形成,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之因素是綜合性的,除學生個人因 素外,家庭因素及學校的環境皆會對學生學習滿意度產生影響作用(郭遐 煒,2006)。.

(12) 12. 綜觀上述之學習滿意度相關理論所述,學習滿意度乃源於內在需求的 實現,而需求的層次與方式則因學生個別差異、學校學習環境之不同而有 所差異。其中,差異理論的模式與本研究問卷內容設計之理念較為相合, 可透過學生在整體學習滿意度上所反應出的實際結果,來瞭解臺師大體育 系整體學習的規劃,是否有符合學生從個人預定就業方向中所期望得到的 結果,從學生學習滿意度的高低,即可得知兩者之間的差距大小。因此, 採用此差異理論作為依據之理論,將其應用於研究工具中,得分越高,則 表示學生「期望得到的結果」與「實際所得」之間差距越小,學生感到越 滿意,反之亦然。 參、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之因素 張家宜(2000)指出,大專校院在面臨教育政策逐漸改變及市場競爭 日益劇烈的情況下,如何維持良好教育品質的同時,亦應深入瞭解大學生 對教學、研究及服務的滿意度,以提高學術品質,增進行政績效及生產力, 達到滿足甚而超越顧客期望的程度,使學校的資源做最有效的分配運用, 高等教育品質的精神更能真正落實。而一個學系的課程結構必須隨著環境 的改變做調整,學生的學習成效與滿意度才得以提昇。國內外多位研究者 針對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的部分,提出相關之研究,將其彙整如表 2-1-1 所 示。 表 2-1-1. 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之因素彙整表. 研究者(年代). 研究結果. 吳婉如(1992) 不同年齡在學習滿意度上有差異。 李永吟(1993) 教師的專業知能有助於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增加。 黃玉湘(2002) 性別、職業在學習滿意度上並無差異,而年齡在行政支 援、教師教學、學習環境、課程內容、人際關係等層面 有顯著差異。 (續).

(13) 13. 表 2-1-1. 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之因素彙整表(續). 研究者(年代). 研究結果. 張家宜(2002) 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因素包括:師生關係、課程與教 學、校園學生生活、個人支援服務與設備。 簡美姿(2002) 不同年級、不同區域及不同習舞背景的學生,在學習滿 意度有顯著差異。 李惠娟(2004) 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在體育系專業課程學習滿意度上,於 課程內容層面達到顯著差異。 郭永順(2004) 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因素包括: 1.個人因素:學生背景、心理特質、學習動機取向。 2.教師因素:教師特質、教學行為、方法、內容、對學 生態度。 3.學校因素:學校環境、行政與政策。 郭遐煒(2006) 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場地設備與行政支援層面達顯著差 異,此外,男生比女生對行政支援及學習成果較滿意。 塗孟琦(2008) 不同年級的學生在教師教學專業能力、場地器材及設備 達顯著差異。 廖健順(2008) 女生在教師教學、同儕關係的滿意度高於男生,而在場 地設備、學校行政及整體學習滿意度低於男生。 Layon & 視聽器材可加強學生之學習興趣,並提高學生學習滿意 Schwartz(1966) 度。 Lam & Wong(1974). 學習內容如符合學生之興趣與需求,可提高學習滿意 度;教師越接近學生,有更多非正式的師生互動,學生 對教師將更滿意。. Mangano & 合適的學習地點將有助於學生感到滿意。提高學生學習 Corrado(1979) 滿意度應注意學習環境,包括舒適的空間、乾淨有秩序 的場所、合適的設備等。 Darkenwald & Merrian(1982). 行政安排如能配合學生實際需求,將可提高學生的學習 滿意度。. Witt & Handal(1984). 學生之人格特質、興趣、傾向等,如與所就讀之學校或 科目特性愈接近,則學生滿意度就越高。.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4) 14. 綜合上述文獻可知,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之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 以歸納為學生、教師、學校等三方面,敘述如下: ㄧ、學生方面:學生人格特質與傾向、學習動機取向與強度、興趣、期望、 性別、年齡、入學方式等因素,皆是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的重要因素。 二、教師方面:教師特質、專業知能、教學行為、教學方式、教學內容、 師生互動、對學生之態度等因素,皆對學生學習滿意度造成影響。 三、學校方面:學校的設備、學習空間、行政安排、交通等因素,皆影響 學生的學習滿意度。 因此,學生、教師、學校這三方面對於學生學習滿意度皆有一定程度 的影響。對於臺師大體育系學生而言,不同性別、年級、入學方式、有無 教育學程、工作經驗及不同的個人預定就業方向,在學習滿意度上的差異 為何?且教師教學的模式、設計的教學內容等,以及系上的學習環境、設 備資源的提供等,對於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影響為何?皆是本研究欲加以探 討的方向。 肆、學生學習滿意度構面之相關研究 對於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各研究者針對研究對象的不同,往 往從不同構面去加以探討,以下將就相關內容整理如表 2-1-2 所示。. 表 2-1-2. 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年代). 研究對象. 林義男(1985) 空中大學學生. 研究構面 五個構面:學習成績、課程安排、學校 的圖書設備、教師教學、學習收獲。. 李明杉(1998) 國 中 技 藝 教 育 四個構面:課程安排與設計、師資、學 班學生 習環境、技能提昇與生涯發展。 (續).

(15) 15. 表 2-1-2. 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彙整表(續). 研究者(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構面. 陳昆仁(2000) 國 中 技 藝 教 育 六個構面:行政支援、實習環境、安全 班學生 衛生、課程安排、教師技能指導、學習 成果。 許文敏(2001) 實 用 技 能 班 之 六個構面:課程教材、教師教學、學習 高職生 環境、設備器材、學習成果、人際關係。 張介(2002). 高 中 舞 蹈 班 學 四個構面:課程安排及設計、教師教 生 學、學習環境、人際關係。. 廖珮如(2002) 私 立 逢 甲 大 學 三個構面:課程、教師、場地。 學生 魏銀河(2003) 台 南 市 社 區 大 五個構面:教師教學、課程內容、學習 學學員 環境、諮商服務、行政措施。 黃美蓉(2003) 高中職學生. 五個構面:教師教學、場地器材、安全 衛生、學校行政、班級氣氛。. 李惠娟(2004) 體 育 系 大 學 畢 三個構面:課程內容、教師教學、學習 業生 環境與設備。 郭遐煒(2006) 高 中 體 育 班 學 四個構面:師資教學、場地設備、行政 生 支援、學習成果。 塗孟琦(2008) 大 專 校 院 舞 蹈 四個構面:教師教學專業能力、場地器 系學生 材及設備、課程規劃、同學關係。 廖健順(2008) 綜合高中學生 Mangano & Corrado(1979). 四個構面:教師教學、場地設備、學校 行政、同儕關係。. 二 年 制 大 學 學 六個構面:學校環境與設備、行政措施 生 與規則、教師特質、教學方法、學習成 果、同儕關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由上述相關文獻可知,無論對於何種年齡層之學生而言,研究者對學生 學習滿意度的研究構面,大至可歸納出為課程內容、課程安排與設計、教 師教學、學習環境、場地設備及人際關係等方面。本研究乃綜整相關文獻.

(16) 16. 資料後,針對本研究對象為大學部在校生,參酌李惠娟(2004)的研究構 面,將本研究之專業課程學習滿意度分為三個構面:課程內容、教師教學、 學習環境與設備,分述如下: ㄧ、課程內容 由上表 2-1-2 得知,在探討學生學習滿意度時,課程內容被納入研究構 面的比例,佔極高的成份。翁子惠(2004)指出,課程內容難易度若符合 學生的程度與需求,方能達成有效的教學目標,學生才能有較高的學習滿 意度。張介(2002)亦指出,課程設計之內容若淺易實用,可提高學生之 學習興趣並增加其信心,讓學生從實作的學習中獲得學習成功的機會。由 此可知,課程教材內容是影響教學目標達成的主要因素,而課程內容的安 排與設計,透過教育活動的實施,才能達到有效的教育目標。此外,隨著 社會環境變遷,課程內容的規劃是否能符合現今就業市場趨勢的轉變,以 達到學生的實際需求,則是可透過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滿意度所得知。 二、教師教學 李永吟(1995)認為,教師的專業知能有助於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增加。 學生的學習技巧必須從實際經驗去獲得,而教師將可藉由直接教導而達 成。同樣地,學生有學習上的困擾時,教師應扮演主動的角色,提供結構 性較高之學習環境,讓學生有所依循,培養學生獲得信心與興趣(李明杉, 1998) 。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上,應瞭解學生的個別需求才能因材施教,並 隨時檢視自己的教學方式,提供學生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此外,學 生對教師教學的滿意度,亦是日後評估課程開設的重要因素之ㄧ。 三、學習環境與設備 林塗生(1996)認為,學校是提供學生學習的場所,如何提供學生最 好的學習環境和資源,是影響學習品質最重要的因素之ㄧ。所謂「工欲善 其事,必先利其器」 ,ㄧ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包含:合適的設備、環境的舒適、.

(17) 17. 適當的學習空間等,這些因素有助於學生的學習成效,提昇學生的學習意 願,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滿意度。 綜觀上述,可以得知課程內容、教師教學及學習環境與設備是學生學 習滿意度的重要研究構面。目前臺師大體育系設系目標是以:培育體育師 資、體育運動行政管理及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三方向並進。在現今社會 環境變遷、教育學程改制的衝擊效應下,以往所提供給學生的學習規劃, 是否還能夠符合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在課程內容的規劃上,是否能符合 現今就業市場的趨勢,以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提升競爭力,而在教師教 學上,教師是否能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給予學習上的引導,使學生對學習 產生興趣,此外,在學習環境與設備上,其環境的舒適度及設備資源的提 供,是否能有效增進學生的學習意願,皆是本研究在學習滿意度構面所欲 探討的問題。. 第二節 生涯規劃之理論探討 本節依據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資料,將針對生涯規劃之定義、理論、 要素及相關研究進行探討。 壹、生涯與生涯規劃之概念 一、生涯(career)之定義 「生涯」所代表的意義除了包括個人一生中所從事的工作、擔任的職 務、扮演的角色外,同時還包含其它非工作或職業的活動,涉及生活中食、 衣、住、行、育、樂各方面的活動與經驗,會經由此一連續不斷的過程, 發展出個人的人生目標、塑造出獨特的生活型態(邱美華、董華欣,1997)。 隨著時代的轉變,以及個人看法之不同,國內外專家學者對生涯亦有不同 之定義,彙整如表 2-2-1 所示。.

(18) 18. 表 2-2-1. 生涯之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年代). 研究主題. 生涯之定義. 金樹人(1988) 生 計 發 展 與 輔 生涯指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 導 與職位。 楊朝祥(1990) 生 計 輔 導 - 終 生涯就是一個人在就業前、就業中及 生的輔導歷程 退休後所擁有的各種重要職位與角 色的總和。 林一真(1992) 教 育 部 輔 導 工 生涯是包含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 作 六 年 計 畫 研 生命歷程,是一生中職業與生活角色 究 報 告 — 規 劃 的集合。 大學生涯輔導 具體措施研究 報告 梁瑞安(1996) 國 民 中 小 學 教 師生涯承諾及 其相關因素之 研究. 廣義來說,生涯係指個人一生中各種 角色的綜合體;狹義來說,是指個人 在一生中某一時期的各種工作角色 相關活動的綜合體。. 林 幸 台 、 田 秀 生涯輔導 蘭、張小鳳、張 德聰(2003). 生涯是涵蓋個人ㄧ生當中,關連到教 育、職業以及其他重要角色的選擇、 進入與進展,為一個連續不斷的歷 程,經此過程而塑造出個人獨特的生 活型態與人生目標。. 黃相瑋(2004) 運 動 休 閒 相 關 學系學生工作 價值觀與生涯 發展之關聯性 研究. 生涯代表一個人心中所存之長期目 標,形成其職業選擇、工作選擇與支 持其教育與訓練活動,是有計畫的工 作順序。. 陳啟發(2006) 退 役 職 業 棒 球 生涯是個人在有限的生命歷程中,經 選 手 生 涯 規 劃 由環境互動關係,發展出一連串與工 作或職業有關的作為、經驗及活動 之探討 等。 (續).

(19) 19. 表 2-2-1. 生涯之定義彙整表(續). 研究者(年代). 研究主題. 生涯之定義. 楊珮琳(2006). 師範校院體育 系學生生涯發 展與生涯阻隔 之研究. 生涯之定義不只是一生的職業,其他 非職業的層面,也都包含在生涯之 中,逐漸形成個人的生活型態與生涯 發展歷程。. 謝豐昌(2008). 師資培育學系 學生生涯規劃 之研究—以臺 東大學為例. 生涯是一種連續發展的過程,強調整 體性與連續性,其包括個人一生中所 有生活層面的總和,涵蓋個人生命全 程的延續與發展,範圍包括工作、職 業與各個生活層面。. Hood & Banathy (1972). Career process. 生涯包括個人對工作世界職業的選 擇與發展,非職業性或休閒活動的選 擇與追求,以及在社交活動中參與的 滿足感。. Super (1990).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生涯是生活中各種事件的演進方向 和歷程,是統合人一生中的各種職業 與生活角色,由此表現出個人獨特的 自我發展組型;它也是人自青春期以 迄退休之後,一連串有酬或無酬的職 位的綜合,甚至包含副業、家庭及公 民的角色。.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上述文獻可知,生涯可從廣義及狹義兩個層面來探討。狹義而言, 生涯是指個人一生中以職業為主之工作與環境互動的歷程;廣義而言,生 涯是指個體在不同階段與各種環境互動的歷程,因不同的際遇而有不同的 發展,間接地影響其生活型態,是個體所有生活層面的總合。此外,羅文 基、朱湘吉、陳如山與黃炳煌(1991)指出,生涯具有下列特性: (一)獨特性:個人生涯型態或許會有些相似,但實質上卻是絕對不同的。 因此,每個人都會有其專屬的生涯規劃。.

(20) 20. (二)終生性:生涯包括一個人就業前、就業中與退休後的整體經驗和活 動,是個人終其一生的事業發展及其生活型態的總合。 (三)發展性:生涯是一種動態發展的歷程,根據個人在不同階段的訴求, 而不斷地蛻變與成長。 (四)總合性:生涯應能涵蓋人生整體發展之各個層面。 二、生涯規劃之概念 個人為因應社會環境的變遷,為使自我能夠預期並掌握前進的方向, 都應該有所規劃自己的生涯。所謂的生涯規劃,就是個人綜合自己的興趣、 能力、專業知能、價值觀及個性等之後,對於未來的生活方式與工作取向, 所作的一種計畫與投入(周文祥,1996) 。以下彙整國內外學者對生涯規劃 所下的定義,如表 2-2-2 所示。. 表 2-2-2. 生涯規劃之定義彙整表. 學者(年代). 文獻主題. 生涯規劃之定義. 黃天中(1995) 生涯規劃概論 生涯規劃即指一個人對生涯過程的安 :生涯與生活 排,個人依計劃要點,在短期內充分發 篇 揮自我潛能,運用環境資源以達到各階 段的生涯成熟,最後達成既定的生涯目 標。 周文祥(1996) 運動員的生涯 生涯規劃就是個人綜合自己的興趣、能 規劃 力、專業知能、價值觀及個性等之後, 對於未來的生活方式與工作取向,所作 的一種計畫與投入。 洪鳳儀(2000) 生涯規劃自己 生涯規劃是一個人盡其可能地規劃未 來 來生涯發展的歷程,考慮個人的智能、 性向、價值以及阻力、助力,做好妥善 的安排,期望自己能適得其所。 (續).

(21) 21. 表 2-2-2. 生涯規劃之定義彙整表(續). 學者(年代). 文獻主題. 生涯規劃之定義. 許瀞心(2004) 我國女子足球 生涯規劃是發掘自我興趣、自我優劣勢 選手生涯規劃 分析的過程,藉由此分析來發展、設定 目標,並逐步去完成它、成就它;而生 之研究 涯規劃的目的是認識自己、掌握人生、 實現理想及發揮生命最大的可能性。 陳啟發(2006) 退役職業棒球 生涯規劃是一個人對自己生涯目標的 選手生涯規劃 安排,可透過擬定目標、執行計劃、成 之探討 效評估及計劃的再修訂等歷程來完 成,可使個人在有計劃、有目標的經營 下,開展亮麗的人生。 何守正(2007) SBL 超級籃球 生涯規劃是個人為因應變遷,利用自身 聯賽球員生涯 可得之資源,並配合內外在環境因素, 以其讓未來人生更充實的行為。 規劃之研究 謝豐昌(2008) 師資培育學系 學生生涯規劃 之研究—以臺 東大學為例 Hall (1986). Career 個人對自己興趣的瞭解,評判自我能 development in 力、各項機會、助力或阻力及各項選擇 organizations 等,並確認個人生涯有關之目標,從事 自我發展活動的規劃過程。. Is career management related to employee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Noe (1996). 生涯規劃乃是個體衡量本身的條件,配 合外在的客觀環境,針對未來的發展, 做有效的規劃與執行,以達成自己的人 生目標。. 生涯規劃是一個人藉由設定生涯目 標,並找出達到這些目標之手段的過 程,其主要的重點在於撮合個人目標與 實際存在的機會。. 綜觀上述相關文獻可知,生涯規劃的價值在於釐清個人的願景,在社 會快速的變化下,仍能有效的瞭解自己、突破障礙、開發自我潛能,並客.

(22) 22. 觀的認識環境與其所需的資源,運用合理可掌握的方式,逐步將其整合以 利自我實現,達成個人之生涯目標。 貳、生涯規劃之相關理論 生涯規劃的理論中,以 Holland 的職業選擇理論與 Super 的生涯發展理 論應用範圍較廣,複雜性亦為中等,易被專家學者與大眾所接受(林幸台 等,2003)。以下針對此兩種理論分別敘述如下: 一、Holland 的職業選擇理論(Occupation Choice) 對個體而言,在整個生涯歷程中,職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其對 個體各項需求的滿足愈形重要;穩固的職業能夠讓個體的基本需求達到滿 足,假若個體所選擇之職業能滿足個體自我實現的需求,個體會臻於完美 的境地以實現自我理想(吳瑞香,2001) 。其觀點認為職業選擇行為是人格 特質的延伸,個人之人格特質則受到遺傳及環境交互作用的影響,而職業 的選擇反映了一個人的動機、知識、人格及能力,並非隨意發生的事件, 而是個人基於過去經驗的累積,加上人格特質的影響而做的抉擇,故人格 特質是其理論中的一個重要變項。並將人格類型及職業環境區分為六大 類,如表 2-2-3 所示。 表 2-2-3 Holland 的職業選擇理論 類型. 人格特質. 職業環境. 實用型. 順從、坦率、喜歡具體的工 技術性職業,例如:技師、 作任務、缺乏社交技巧。 建築工人等。. 研究型. 聰明、抽象、喜歡分析、個 天文、數學、電腦科學家等。 性獨立。. 藝術型. 想像、美感、喜歡藉由藝術 美術設計、音樂、戲劇、文 作品表現自己。 學作家等。. 社會型. 關心社會問題、喜歡與他人 教師、教育行政人員、諮商 互動、對教育活度有興趣。 員、護士等。 (續).

(23) 23. 表 2-2-3 Holland 的職業選擇理論(續) 類型. 人格特質. 職業環境. 企業型. 外向、冒險、具領導能力、 人士經理、買賣推銷、律師 能說服他人。 等。. 事務型. 實際、保守、喜歡具結構性 辦公室業務員、秘書、銀行 的活動。 行員等。. 資料來源:整理自“生涯輔導”。 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2003, 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頁 33。 Holland 認為多數人均可被歸類為其中一型,不管任何類型,人們傾向 能使其能力、態度及價值觀得以展現之職業環境,強調個人之人格類型與 職業環境之間的一致性和適配性。而個人選擇職業的歷程,將朝向與其人 格類型相同的職業類型去努力。 二、Super 的生涯發展理論(Life Span Theory) 個體的年齡將生涯發展過程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衰退等五 階段,而過程中主要在發展及完成自我概念,各階段的發展特徵與任務分 別如下(林幸台等,2003) : (一)成長期(0-14 歲屬於認知階段) 從出生到十四、十五歲屬於這時期,包含一個人的生理與心理的發 展,幻想和需要是這階段的主要特質,隨著年齡增長,透過實際參與各種 事務及現實經驗的增加,逐漸考慮到興趣與能力的意義,且開始瞭解工作 的意義與目的。本階段可在細分幻想期、興趣期及能力期,敘述如下: 1.幻想期(4-10 歲):以需要為主,幻想中的角色扮演甚為重要。 2.興趣期(11-12 歲) :喜好為其抱負與活動的主要決定因素。 3.能力期(13-14 歲) :能力逐漸具有重要性,並能考慮工作條件。 (二)探索期(15-24 歲屬於透過學習奠定能力基礎階段) 十五到二十四歲屬於這時期,包含青少年時期與成年期,亦涵蓋大學.

(24) 24. 時期。個體開始認識並接受職業選擇的需要,透過學校、休閒活動與各種 工作經驗,進行自我探索、角色探索、職業探索,經由自我檢討及自我觀 念的修正,逐漸對職業的偏好具體化、特殊化到能實現之。本階段可再細 分試探期、轉變期、嘗試及初步承諾期,敘述如下: 1.試探期(15-17 歲):主要以個人興趣、需求、能力與機會等因素,透 過學校的學習與工作經驗作初步的試探。 2.轉變期(18-21 歲) :開始進入就業市場或接受專業訓練,更著重於現 實層面的考量,企圖實現自我理想,因實際現實的考量更加明確地將 目標範圍縮小。本階段針對試探期的探索結果進行自我調和的過程, 以產生初步的生涯方向。 3.嘗試及初步承諾期(22-24 歲):個體已正式選定職業投入職場,於工 作中評估自我期望與職業初步承諾,同時經歷嘗試、肯定與挫折等一 連串的過程,檢視該職業成為長期發展方向的可能性。 (三)建立期(25-44 歲屬於確立穩定階段) 二十五到四十四歲屬於這時期,個體歷經探索與嘗試後會尋求適當的 職業領域,顯現出安定於某ㄧ職業的傾向,並開始認同所選擇的職業,在 其領域中尋求強化與精進,以獲得職務的升遷或薪資上的滿足。 (四)維持期(45-64 歲屬於專精、升遷階段) 四十五到六十四歲屬於這時期,個體因建立期的努力已逐漸取得相當 地位,但因邁入中老年階段而較少新意,心態趨向保守,本階段主要在維 持現有的地位和成就,並面對新進人員的挑戰,開始規劃退休生活。 (五)衰退期(65 歲以後屬於退休階段) 此指六十五歲以上的時期,個體因身心狀況逐漸衰退老化,個人慢慢 減少工作產出,卸下工作職務,開始準備退休生活,發展退休後的社交及 家庭生活。.

(25) 25. 綜合上述,大學階段屬於生涯探索時期,主要扮演的角色是學生,主 要的舞台是學校,此階段後即將進入建立期的工作角色,亦是長達多年學 生生涯的一個重大轉變及關鍵期。因此,探索期對大學生未來的生涯發展 而言是相當重要的階段,此時,生涯規劃可以使個體更清楚自己的方向, 透過不同的生涯探索活動,增進個體的生涯知覺,有助於個體適應變化、 掌握生涯方向,進一步訂定具體的生涯目標。 參、生涯規劃之要素 生涯具有獨特性、終生性、發展性與總合性等特性(羅文基等,1991)。 因此,每個人都應了解自我的特殊性,考量終生的需要,規劃各個階段的 發展重點,同時進行全方位之思考。林幸台(1990)提出知己、知彼與抉 擇等生涯規劃三要素,如圖 2-2-1 所示。. 知己. 知彼. 能力 性向 興趣 性格 價值觀. 社會發展 經濟趨勢 人力供需情況 學校資訊 升學、就業管道與機會 抉擇 分析、比較 計劃、行動 做決定 圖 2-2-1 生涯規劃三要素. 資料來源:整理自“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林幸台,1990,臺北市:五南, 頁 9。.

(26) 26. 人生的旅途中,或許有些人的成功是一種偶然,但絕大部分事業發展 有成的人,皆是將自己的人生經過仔細的規劃與經營,而生涯規劃主要考 量的因素,則可歸納為此三要素,敘述如下: 一、知己:對自我有充分的瞭解和認識,知道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及 價值觀。這也是生涯規劃的起點與基石。 二、知彼:對外在環境的瞭解與認識,包括經濟發展、人力供需情形、就 業機會、工作性質與條件等。特別是與個人生涯發展有關的外在工作 環境。 三、抉擇:亦即正確有效的決定,能透過資料的蒐集、分析、比較而找出 最適合的發展途徑。 生涯規劃的重點應從認識與瞭解自我開始,而人際關係的培養與清楚 就業市場情況及社會環境變化之生涯準備也相當重要。透過適當的教育學 習與引導,經由正確資訊的蒐集,規劃方式的學習後,制定出可行之目標、 做出生涯決策,並付諸行動以促進理想的生涯發展。 肆、大學生生涯規劃之相關研究 個人面對生涯發展的歷程中,許多時候需要面臨作選擇和決定的難 題,而生涯規劃可以使個體更清楚自己的方向,透過不同的生涯探索活動, 增進個體的生涯知覺,有助於個體適應變化、掌握生涯方向,進一步訂定 具體的生涯目標。而 Osborn, Howard 與 Leierer (2007)研究指出,當大一新 生修了六個星期的生涯規劃課程後,明顯降低其生涯非理性信念,尤其是 在生涯困難決定、承諾焦慮及外在衝突等方面,由此得知,生涯規劃的重 要性。以下將探討各種因素與生涯規劃之關係,藉由過去相關研究之探討, 瞭解生涯規劃研究之趨勢,將其彙整如表 2-2-4 所示。.

(27) 27. 表 2-2-4. 大學生生涯規劃之相關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研究對象 (年代) 洪立 體育系大 (2003) 學生. 研究構面. 研究結果. 生涯阻隔 生涯定向 生涯探索. 1.男性在整體生涯發展狀況、生涯 探索與生涯定向上均優於女性。 2.高年級學生在生涯發展狀況優 於低年級學生。 3.運動水準較高之學生生涯發展 狀況優於運動水準無經驗之學 生。 4.未修習教育學程之學生其生涯 阻隔高於有修習教育學程之學 生。 5.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為負關係。. 曾逸誠 大 學 體 保 (2005) 生. 生涯定向 生涯探索. 1.男性在生涯定向上優於女性。 2.四年級學生的生涯定向、生涯探 索優於其他三個年級。 3.大學體保生的生涯發展狀況不 因其不同入學方式而有所不同。 4.生活適應與生涯發展呈高度正 相關,其中學業適應是生活適應 中最重要的成份變項,與生涯定 向、生涯探索呈現正相關。. 楊珮琳 師 範 院 校 (2006) 體 育 系 學 生. 生涯定向 生涯規劃 生涯探索 生涯阻隔. 1.男性在生涯定向、生涯探索、生 涯規劃之發展皆優於女性。 2.高年級學生在生涯規劃之行動 優於低年級學生。 3.有修習教育學程之學生其生涯 規畫優於無修習教育學程之學 生。 4.四年級在學習狀況與困擾所知 覺到的阻礙高於一年級學生。 5.學習狀況與困擾是影響生涯發 展中生涯規劃的主要原因。 (續).

(28) 28. 表 2-2-4. 大學生生涯規劃之相關研究彙整表(續). 研究者 研究對象 (年代) 李欣靜 大 學 甲 組 (2006) 桌球選手. 研究構面. 研究結果. 環境探索 生涯探索 生涯定向 生涯決定 生涯輔導需求. 1.不同學校背景其生涯定向會產 生差異。 2.男性在環境探索的意願較女性 為佳。 3.生涯發展與生涯輔導需求之間 呈現正相關。. 蔡銘津 大學生 (2007). 學習態度 心理適應 生涯規劃能力. 1.有工作經驗者生涯規劃能力優 於無工作經驗者。 2.心理適應與學習態度均與生涯 規劃能力呈現顯著相關。. 謝豐昌 師 資 培 育 (2008) 學 系 大 學 生. 生涯教育輔導 自我察覺 生涯察覺 生涯規劃 生涯抉擇. 1.師培生在生涯規劃各層面的感 受有明顯差異,且其感受程度 偏重於認知方面,較缺乏實務 經驗與具體實踐計畫。 2.低年級的師培生在自我察覺層 面的認同度高於高年級學生。.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上述相關文獻及林幸台(1990)所提出的生涯規劃三要素,本研 究將探討生涯規劃的構面分為自我特質探索、生涯環境探索、生涯抉擇與 規劃三方面。且從相關文獻中可得知,性別、年級、有無修習教育學程、 有無工作經驗、入學方式、不同運動水準等皆對生涯發展與生涯規劃情形 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其中,具有差異情況產生之研究多以大專校院學生為 研究對象,顯示,大專校院學生至越高年級所需面臨的繼續升學或就業抉 擇越迫切,因此,對於生涯發展與生涯規劃較易有差異情況產生。而臺師 大體育系學生受師資多元培育數量大增,以及少子化現象的雙重影響之 下,面對未來的生涯發展,是否能有更妥善的生涯規劃,足以因應整個教.

(29) 29. 育大環境的變化,則是值得去深入探討,並藉以提供臺師大體育系行政管 理者,瞭解目前學生生涯規劃的實際現況,進而即早協助其未來生涯發展。. 第三節 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相關性探討 從上述相關文獻得知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均對於學生有重要的影 響。學習滿意度的狀況會影響學生是否願意繼續學習的動力,而生涯規劃 則會影響到其後續的生涯發展。鄭如吟(2003)探討舞蹈資優班學生生涯 決定影響因素之研究中發現,學生對於教育制度、教師的教學態度、課程 設計、學習的挫折等感受,會影響其生涯規劃中未來是否繼續舞蹈發展的 信心。由此可知,學生在教育的學習過程中,包含政策制度、教師教學、 課程設計及學習狀況與困擾等,皆會影響學生生涯規劃的決定,改變其生 涯發展的方向。蔡銘津(2007)透過典型相關探討之研究結果指出,心理 適應與學習態度皆會影響生涯規劃的能力,亦即,對於學習有較高滿意度、 具有良好學習態度者,應會更專心有效率地規劃自己的學習與未來,並且 建立學習的信心、次序及目標。而楊珮琳(2006)研究結果發現,學習狀 況與困擾對於生涯規劃之間呈現負相關,當學習狀況越不滿意、困擾越高, 其生涯規劃情形則越不佳。林尚武(2006)也指出,學業問題其實與生涯 規劃息息相關。當學生對於學術科的課業越感興趣時,其未來對於繼續升 學以及從事與就讀科系相關工作之意願則越高(黃楗翔,2002) 。 綜整上述,如表 2-3-1 所示,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間有相關,且當 學習滿意度越高時,其生涯規劃的情形也就越佳,若學習滿意度越低時, 其生涯規劃的情形也就越差。此外,亦可發現,教師教學、課程內容等學 習滿意度狀況,會影響學生的生涯抉擇與規劃情形,且對於學生未來是否 願意從事與就讀科系相關的工作影響甚大。然而,雖有研究指出學習滿意 度與生涯規劃之間有相關性存在,實際探討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關係.

(30) 30. 的相關研究則較少。因此,對於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間的相關性有進 一步探討的需求,以瞭解兩者之間確切的相關情形,乃是本研究所欲加以 探討的目的。. 表 2-3-1 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相關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黃楗翔(2002) 運動績優生 當學生對於學術科的課業越感興趣時,其 與一般學生 規劃未來的發展,對於繼續升學以及從事 與就讀科系相關工作之意願則越高。 鄭如吟(2003) 高一舞蹈資 學生對於教育制度、教師的教學態度、課 優班學生 程設計、學習的挫折等感受,會影響其生 涯規劃中未來是否繼續舞蹈發展的信心。 林尚武(2006) 運動員. 學業問題與生涯規劃息息相關。. 楊珮琳(2006) 師範校院體 學習狀況與困擾對於生涯規劃之間呈現 育系學生 負相關,當學習狀況越不滿意、困擾越 高,其生涯規劃情形則越不佳。 蔡銘津(2007) 高雄地區大 心理適應與學習態度皆會影響生涯規劃 學生 的能力,呈現顯著相關。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四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個案介紹 壹、歷史沿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前身為民國三十五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四 年制體育科,招收五年制中學畢業生,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科 系。民國三十七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四十三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 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 業人才。民國四十四年本校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體育與衛生教育學.

(31) 31. 系隸屬於教育學院。同年,為符合當時對體育專業人才之需求,增設三年 制體育專修科,民國四十七年停止招收專科生。由於各學域專業專精化之 原因,民國四十八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五十四年起招 收學生,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 學機會。為鼓勵進修風氣,曾於民國五十七年起招收夜間部學生,但於四 年後停止招生。 為提昇國內體育學術研究,於民國五十九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 士班。民國六十九年在行政、教育與研究資源有效運用經營之原則下,臺 師大體育系由本部,遷往分部與研究所合併。此後,因應回流教育政策, 於民國七十二年與八十二年分別成立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暑期四十學分 班與週末四十學分班,於民國八十七年停止招生。此外,民國七十六年至 八十二年也設置招考學士學位暑期進修班,以順應當時專科學校畢業生進 修之需。由於各種專業服務機會與充足適性的師資,民國七十九年首創國 內第一所體育學系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八十二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本部體育館竣工,體育系辦公室、 大學部學生與部份研究生遷回校本部;分部為研究所行政中心與各學門實 驗室。為符合國家回流教育政策,自民國八十七年起開始招收中等學校教 師在職進修的暑期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與週末體育行政碩士學位班,民國 八十八年招收在職進修之暑期適應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及週末運動科學碩 士學位班。 民國九十年八月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 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設系目 標為培養體育師資、體育運動行政管理及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以這三 個方向來規劃課程的內容(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9) 。茲將上述綜整,如 表 2-4-1 所示。.

(32) 32. 表 2-4-1 臺師大體育系歷史沿革之重要紀事一覽表 時間(年代). 重要紀事. 1946 年. 成立省立臺灣師範學院四年制體育科,招收五年制中學畢業 生,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科系。. 1948 年. 改制為體育學系。. 1954 年. 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 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 1955 年. 本校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體育與衛生教育學系隸屬於 教育學院,並增設三年制體育專修科。. 1958 年. 停止招收專科生。. 1959 年. 由於各學域專業專精化的原因,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 稱。. 1965 年. 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 手升學機會。. 1968 年. 為鼓勵進修風氣,始招收夜間部學生,但於四年後停止招生。. 1970 年. 為提昇國內體育學術研究,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 1980 年. 系所合一,由本部(和平東路校區)遷往分部(公館校區) 與研究所合併。. 1983 年 至 1993 年. 因應回流教育政策,分別成立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暑期四 十學分班與週末四十學分班,於 1998 年停止招生。且為順 應當時專科學校畢業生進修之需,於 1987 年設置招考學士 學位暑期進修班,於 1993 年停止招生。而 1990 年首創國內 第一所體育學系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 人才。. 1993 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本部體育館竣工,體育系辦公室、大學 部學生與部份研究生遷回校本部;分部為研究所行政中心與 各學門實驗室。. 1998 年. 為符合國家回流教育政策,開始招收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 的暑期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與週末體育行政碩士學位班。 (續).

(33) 33. 表 2-4-1 臺師大體育系歷史沿革之重要紀事一覽表(續) 時間(年代). 重要紀事. 1999 年. 招收在職進修之暑期適應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及週末運動 科學碩士學位班。. 2001 年至今 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體育學 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貳、大學部專業課程的規劃 臺師大體育系為因應師資培育多元化及學系轉型,自 88 學年度起之入 學新生即開始適用新的課程架構,88 至 89 學年度課程架構,如表 2-4-2 所 示;於 90 學年度又因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專門科目認定的實施,修正 後之 90 學年度(90 學年度以後入學適用)課程架構,如表 2-4-3 所示。其 中,主要變動在於必修術科,增加四項球類 8 學分,以及選修科目中,增 加選修學科 12 學分。.

(34) 34. 表 2-4-2 88 至 89 學年度之課程架構表 科目 大學共同必修 體育學系學分 必修學科. 學分數. ◎教育部訂大學共同科目. 28. ◎八科:人體解剖生理學、體育史、運動 統計學、體育學原理、運動生物力學、運 動生理學、體育行政(或運動管理學)、 運動心理學(或運動技能學習). 16. ◎專業服務. 3. 必修術科. ◎五科 10 學分「田徑(一)、體操(一)、 游泳(一)、武術(一)、舞蹈(一)」 ◎體適能 1 學分、體能訓練法 1 學分 ◎四項球類(一)8 學分. 20. 選修術科. ◎術科(二)、(三)10 學分 ◎其他術科 8 學分(不含運動專長訓練). 18. ◎由本、外系中自由選修. 43. 自由選修 畢業總學分. 128.

(35) 35. 表 2-4-3 90 學年度以後之課程架構表. 大學共同必修 體育學系學分 必修學科. 科目. 學分數. ◎教育部訂大學共同科目(基礎課程 10 學分及通識課程 18 學分). 28. ◎八科:人體解剖生理學、體育史、運動 統計學、體育學原理、運動生物力學、運 動生理學、體育行政(或運動管理學)、 運動心理學(或運動技能學習). 16. ◎專業服務. 3. 必修術科. ◎五項非球類(一)10 學分 (田徑、體操、游泳、武術、舞蹈) ◎八項球類(一)16 學分 (籃球、排球、足球、手球、羽球、網球、 桌球、棒壘球) ◎體適能 1 學分、體能訓練法 1 學分. 28. 選修科目. ◎本系學科. 12. ◎術科(二)、(三)10 學分 ◎其他術科 8 學分(不含運動專長訓練). 18. ◎98 級開始通識課不列入自由選修學分. 23. 自由選修 畢業總學分. 128. 而目前大學部專業課程的規劃內容為培育體育師資、體育運動行政管 理及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三方向並進,相關開課資料如表 2-4-4、2-4-5、 2-4-6、2-4-7 所示。.

(36) 36. 表 2-4-4. 97 學年度體育系大學部共同必修學科內容 科目名稱. 授課年級. 學分數 上學期 下學期. 全/半(學年) 半. 2. 人體解剖生理學. 一. 體育史. 一. 運動生理學. 二. 運動統計學. 二. 運動生物力學. 三. 2. 半. 體育學原理. 三. 2. 半. 運動心理學. 三. 2. 半. 體育行政. 三. 2. 半. 專業服務. 四. 表 2-4-5. 2. 半 半. 2 2. 半. 半. 3. 97 學年度體育系大學部共同必修術科內容 科目名稱. 授課年級. 學分數 上學期 下學期. 全/半(學年). 田徑(一). 一. 1. 1. 全. 桌球(一). 一. 1. 1. 全. 排球(一). 一. 1. 1. 全. 游泳(一). 一. 1. 1. 全. 籃球(一). 一. 1. 1. 全. 體操(一). 一. 1. 1. 全. 手球(一). 二. 1. 1. 全. 羽球(一). 二. 1. 1. 全. 足球(一). 二. 1. 1. 全. 武術(一). 二. 1. 1. 全 (續).

(37) 37. 表 2-4-5. 97 學年度體育系大學部共同必修術科內容(續) 科目名稱. 授課年級. 學分數 上學期 下學期 1 1. 全/半(學年). 棒(壘)球(一). 二. 全. 網球(一). 二. 1. 1. 全. 舞蹈(一). 二. 1. 1. 全. 體適能. 二. 1. 體能訓練法. 三. 半 1. 半. 以上共同必修學、術科內容至少應修習 47 學分。而現今的課程內容及 教師教學是否有因應教育政策的改變而轉變,以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則 是本研究欲透過學生學習滿意度來得知。 表 2-4-6. 97 學年度體育系大學部共同選修學科內容 科目名稱. 授課年級. 學分數 上學期 下學期 2. 全/半(學年). 運動傷害與急救. ㄧ. 半. 運動解剖學. 二. 2. 半. 體育方法學. 二. 2. 半. 休閒活動概論. 二. 2. 半. 運動醫學. 三. 2. 半. 動作教育. 二. 2. 半. 體適能與運動處方. 二. 2. 半. 運動技能學習. 二. 2. 半. 運動休閒與活動企劃. 二. 2. 半. 運動生理學實驗. 二. 4. 半 (續).

(38) 38. 表 2-4-6. 97 學年度體育系大學部共同選修學科內容(續) 科目名稱. 授課年級. 學分數 上學期 下學期 2. 全/半(學年). 國際體育與運動組織. 二. 運動裁判法. 二. 學校運動設施管理. 三. 2. 半. 運動與媒體. 三. 2. 半. 運動行銷學. 三. 2. 半. 運動管理學. 三. 2. 半. 體育行政實習. 三. 4. 半. 運動與健康. 三. 2. 半. 適應體育. 三. 2. 半. 應用運動生物力學. 三. 2. 半. 職工休閒教育. 三. 2. 半. 體育測驗與評量. 三. 2. 半. 健康與體育概論. 四. 2. 半. 性教育. 四. 2. 半. 安全教育. 四. 2. 半. 健康促進. 四. 2. 半. 運動與法律. 四. 2. 半. 2. 半 半.

(39) 39. 表 2-4-7. 97 學年度體育系大學部共同選修術科內容 科目名稱. 授課年級. 重量訓練. 二. 運動專長訓練(ㄧ). 三. 運動專長訓練(二). 三. 田徑(二). 三. 游泳(二). 學分數 上學期 下學期 1 1. 全/半(學年) 半 半. 1. 半. 1. 1. 全. 三. 1. 1. 全. 籃球(二). 三. 1. 1. 全. 桌球(二). 三. 1. 1. 全. 排球(二). 三. 1. 1. 全. 網球(二). 三. 1. 1. 全. 棒(壘)球(二). 三. 1. 1. 全. 武術(二). 三. 1. 1. 全. 羽球(二). 三. 1. 1. 全. 運動專長訓練(三). 四. 1. 運動專長訓練(四). 四. 高爾夫球(ㄧ). 四. 高爾夫球(二). 四. 民俗運動(ㄧ). 四. 民俗運動(二). 四. 籃球(三). 四. 排球(三). 半 1. 1. 半 半. 1 1. 半 半. 1. 半. 1. 1. 全. 四. 1. 1. 全. 網球(三). 四. 1. 1. 全. 游泳(三). 四. 1. 1. 全 (續).

(40) 40. 表 2-4-7. 97 學年度體育系大學部共同選修科目(續) 學分數 上學期 下學期 1 1. 羽球(三). 授課年 級 四. 桌球(三). 四. 1. 1. 全. 田徑(三). 四. 1. 1. 全. 拳擊. 四. 1. 半. 科目名稱. 全/半(學年) 全. 以上共同選修學、術科內容至少應修習 30 學分。從選修的學術科專業 課程內容分析,較必修的學術科專業課程內容更加多元,以朝向體育師資、 體育運動行政管理及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三方向並進。 然而,隨著社會環境變遷,師資培育法於民國八十三年公佈實施後, 師資來源從傳統單一的師範院校走向多元開放的發展,近年來體育相關科 系大幅增加,紛紛開放教育學程,造成現今教職的競爭激烈,以及少子化 現象造成師資缺額減少。謝再益(2000)研究指出,臺師大體育系民國八 十五年至八十九年畢業生認為,系上所開設的課程多能符合就業上的需 求。然而,四年後,李惠娟(2004)研究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度之 研究結果則顯示,學生認為若要提高課程內容滿意度,實作課程的加強是 有必要的,且學生對於學習環境與設備相當重視,而在體育專業課程的設 計及教師教學方法上,學生均認為應再加強,以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品質。 而民國八十五年至八十九年臺師大體育系畢業生當中,有高達 99.6%的畢業 生擔任教職的工作(謝再益,2000) ,然近三年來臺師大體育系實習學生教 職錄取率,如表 2-4-8 所示,因教育學程名額限定制度影響,以及師資就業 市場逐漸飽和之故,臺師大體育系畢業後從事實習的人數已逐年遞減,且 正式教師錄取率近三年來皆未達 50%,顯示,教職可能不再是臺師大體育 系多數學生畢業後主要的職業取向。因此,現今臺師大體育系整體的學習.

(41) 41. 規劃,包含課程內容、教師教學及學習環境與設備等,是否還能夠符合就 業市場的現況需求,以及滿足學生的真實期望?需藉由學生學習滿意度的 結果來得知,此亦為本研究所欲探討之主要目的。 表 2-4-8 近三年(95~97 年度)臺師大體育系實習學生教職錄取率一覽表 畢業年度. 體育學系. 人數(錄取率%). 95 年度畢業. 實習人數. 52. 96 年度畢業. 97 年度畢業. 正式教師錄取率. 39%. 所有教職錄取率. 61%. 實習人數. 47. 正式教師錄取率. 42%. 所有教職錄取率. 63%. 實習人數. 37. 正式教師錄取率. 38%. 所有教職錄取率. 69%. 註:所有教職錄取率包括公、私立學校正式、代理、代課、兼任教師者。. 第五節 本章總結 綜合上述相關文獻探討後,本研究發現: 一、學習滿意度方面: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層面,可歸類為課程內容、 課程安排與設計、教師教學、學習環境、場地設備及人際關係等幾方 面(李明杉,1998;李惠娟,2004;林義男,1985;陳昆仁,2000; 許文敏,2001;張介,2002;魏銀河,2003) 。對臺灣師大體育系而言, 學生對專業課程內容、教師教學、學習環境與設備等之學習滿意度, 是系上教師教學及課程設計的重要關鍵因素。因此,實有必要深入瞭 解學生的想法,以提供學生更適合的課程及更好的學習環境,增加其學.

(42) 42. 習意願與動機,減少其學習狀況與困擾的產生。 二、生涯規劃方面:其價值在於釐清個人的願景,有效的瞭解自己,客觀 的認識環境與其所需的資源,並用合理可掌握的方式,逐步將其整合 以達成個人之生涯目標。從相關文獻中可得知,不同背景變項對生涯 規劃會有所差異,每個人都有其專屬的生涯規劃。而探討生涯規劃的 構面則可依據相關文獻,分為自我特質探索、生涯環境探索、生涯抉 擇與規劃三方面。 三、大學生的學業適應、學習態度及學習狀況與困擾等學習感受,對其生 涯規劃確實有所影響(鄭如吟,2003;林尚武,2006;楊珮琳,2006; 蔡銘津,2007) 。然而,國內探討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關係的相關 實證研究則較缺乏,在體育專業學系學生方面尤其薄弱,且近年以運 動員為對象之研究有日趨重視之趨勢,因此,本研究對相關立論建構 應具有價值。 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自民國三十五創立至今,為臺灣第一個專 門培育體育師資科系。自從師資培育法於民國八十三年公佈實施後, 學校師資來源從傳統單一的師範院校走向多元開放的發展,形成現今 教職的激烈競爭,加以少子化現象所造成師資缺額減少的現況。從教 育學程名額限定制度的改變而言,目前臺師大體育系整體的規劃,包 含課程內容、教師教學及學習環境與設備等,是否能夠符合就業市場 的現況需求,以及滿足學生的真實期望?則均需藉由學生學習滿意度 的反映結果來瞭解。.

(43) 43. 第参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在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實際情 況,並探討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關聯性。依據問題背景、研究目的及 文獻探討之結果,以臺師大體育系 94 學年度以後入學之 98 級、99 級、100 級與 101 級在校大學部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及質性訪談,彙 整資料後進行分析,俾以回答研究問題。本章共分為六節,第一節為研究 架構;第二節為研究流程;第三節為研究對象;第四節為研究工具之編製; 第五節為研究實施程序;第六節為資料處理。.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為主題,旨在瞭解 臺師大體育系學生的各項背景變項(性別、年級、有無教育學程、有無工 作經驗、入學方式以及個人預定就業方向) 。在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差 異情形,並探討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關聯性。依據研究目的及文獻整 理之結果,提出本研究架構,如圖 3-1-1 所示。.

(44) 44. 學習滿意度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背景變項 1、性別 2、年級 3、有無教育學程 4、有無工作經驗 5、入學方式 6、個人預定就業 方向. 1、課程內容 2、教師教學 3、學習環境與設備. 典型相關 生涯規劃.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圖 3-1-1. 1、自我特質探索 2、生涯環境探索 3、生涯抉擇與規劃. 研究架構圖.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形成概念與確立研究主題後,首先著手蒐集臺師大體育系、學 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相關研究之文獻,並加以閱讀及整理,以確立研究目 的與問題,形成研究架構與變項,繼而編製問卷,同時請專家學者審視問 卷內容之適切性,以進行問卷預試。再對將問卷預試結果進行信、效度檢 驗,修訂成為正式問卷,以實施正式調查。經回收正式問卷後進行資料之 統計分析,再根據量化研究結果及研究目的編製訪談大綱,並進行半結構 式訪談,隨之將所得之量化及質化結果與相關文獻進行比較及討論,最後 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本研究流程如圖 3-1-2 所示。.

(45) 45. 確立研究主題. 蒐集並閱讀相關文獻. 確立研究目的、架構. 編製問卷. 專家學者審視. 問卷預試與修訂. 項目分析. 信效度檢驗. 實施正式問卷調查. 資料處理與分析. 提出訪談綱要. 比較文獻與實證結果. 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圖 3-1-2. 研究流程圖. 半結構式訪談.

(46) 4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探討臺師大體育系學生於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實際情形 為主要目的,因此,以臺師大體育系 94 學年度以後入學之 98 級、99 級、 100 級與 101 級在校大學部學生,共計 220 名為研究對象,如表 3-1-1 所示。 剔除遺漏填答之 16 份無效廢卷後,有效問卷共計 204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 達 92.73%。. 表 3-1-1. 臺師大體育系各班級問卷回收數目一覽表 年級 一 二 (101 級) (100 級). 三 (99 級). 四 (98 級). 合計. 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體育學系 各年級之實際人數 58(人) 47(人) 57(人) 58(人) 220(人) 有效問卷回收人數 53(人) 45(人) 55(人) 51(人) 204(人). 第四節 研究工具之編製 本研究所使用研究工具為「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 調查問卷」,問卷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學習滿意度」,第二部分「生 涯規劃」 ,第三部分「基本資料」。茲將本研究工具的編製過程說明如下。 一、問卷內容 (一)「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調查問卷」 1.學習滿意度 此部分旨在瞭解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現況,係參考李惠娟 (2004)所編製的學習滿意度量表之內涵,依據文獻分析及研究目的修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我畢業於國立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大學時代則就讀國立大學法律

教育部自101學年度開始 推動分組合作學習計畫,感 謝張新仁校長及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團隊的帶領,嘉大附

提供學習楷模。以活潑生動、高互動性之方式,辦理職涯規

夏俊雄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王偉仲 召集人.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C7 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台中市 主任 C8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9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10

為此,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與台灣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在教育部學生事 務及特殊教育司之支持下,將於 2019 年 10 月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設有文教法律碩士班及原住民文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