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參與「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教師知覺執行現況之調查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參與「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教師知覺執行現況之調查研究"

Copied!
16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與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江志正 博士. 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參與「圖書館閱讀 推動教師實施計畫」教師知覺執行現 況之調查研究. 研究生:劉麗秋 撰. 中華民國一○一年六月.

(2) 致謝辭 二年前,很幸運地又回到母校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進修,從沒想過就讀研究所 竟是如此愉悅的事,甚至在畢業前夕,湧上心頭的是滿滿的不捨…。 這二年來,經常在工作與學業之中忙得焦頭爛額,雖然辛苦卻很充實。最感 謝指導教授—志正老師的親切指導與耐心包容,在一下時就應我們請求在百忙之 中撥空指導,讓我們能早早確立研究方向,老師即使在忙著系所評鑑分身乏術時, 仍是擠出時間與我們 meeting,對於老師如沐春風的啟迪,在此致上最真摯的感謝。 其次,要感謝中教大每一位盡心教學的教授,為我的研究奠定基礎,使我獲 益良多。接著,要感謝口試委員—海泓老師與錘卿老師,兩位老師不辭辛勞的審 閱我的論文,提供寶貴的意見與精闢的指導,使我的論文得以更臻完整。還要感 謝協助審查問卷的專家學者們,有您們的指導與建議,我的研究工具才得以更趨 完善。也要感謝佩英、郁評、源有和雪華,因為有您們這一群研究伙伴一路上的 提攜與陪伴,讓我能惕勵自己迎頭趕上、不敢懈怠。另外,感謝行碩二的所有同 學,因為有您們,讓我的進修生活更加精彩,即使是在經歷長達 12 小時的魔鬼課 程,大家仍能活力充沛、苦中作樂,發揮行碩二的精神。同學們的無私奉獻讓我 重溫學生時代單純的情誼,讓進修生活充滿甜美的回憶:秀珍親自製作的回憶錄, 讓我們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建華班代和志靖的脣槍舌劍(互相陷害)、月鳳和老師 的回饋應對、沙布和老師的精彩論辯,還有同學間的義氣相挺和合作無間(還是狼 狽為奸)…。總之,我深深的感謝所有同學的陪伴與相挺,沒有您們,這二年的進 修,絕不會如此愉快又順心,謝謝您們! 最後,感謝彥君、玉雪和其他同事們的鼓勵與協助,還有總是擔心我日漸消 瘦而忙著幫我進補的家人,因為有您們的支持,我才能順利完成學業,謝謝您們! 劉麗秋. 謹誌. 中華民國 101 年 6 月.

(3)

(4) 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參與「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教師 知覺執行現況之調查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參與「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以 下簡稱「圖書教師計畫」)教師知覺之執行現況,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瞭解國民小 學教師對於圖書教師計畫的認知與態度、執行情形以及所面臨之困境與需求,並 分析不同背景變項教師之差異情形。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 行政機關、學校教育人員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以中部地區42所參與圖書教師計畫之國民小學承辦人員為研究對象, 進行問卷調查,共發出117份問卷,回收115份問卷,有效問卷115份,問卷可用率 為98.29%。本研究工具為自編之「國民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執行現 況之調查問卷」,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進行資料分析。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教師高度理解與認同圖書教師計畫。 二、教師高度執行圖書教師計畫。 三、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時面臨中度困境。 四、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時有高度需求。 五、教師對於圖書教師計畫的理解與認同,會因為最高學歷、畢業系所、服務年 資、現任職務、學校規模與試辦年數之不同而有差異。 六、教師對於圖書教師計畫的執行情形,會因為最高學歷、畢業系所、服務年資、 現任職務、學校規模與試辦年數之不同而有差異。 七、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之困境,會因為最高學歷、畢業系所、服務年 資、現任職務、學校規模與試辦年數之不同而有差異。 八、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之需求,會因為最高學歷、畢業系所、服務年. I.

(5) 資、現任職務、學校規模與試辦年數之不同而有差異。 本研究根據以上結論,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育人員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 具體建議。. 關鍵字:國民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圖書教師)、閱讀、執行現況. II.

(6) A survey research on teachers’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ool Library Teacher Program to Promote Read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of central Taiwan. Abstract The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e School Library Teacher Program to Promote Reading”. The data collection method adopted in the research i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t not only probes into the cognition and the attitu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and the needs of implementation for the school library teacher program, but also furth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school background variable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as references for the members in the correlated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studies in the future. The library program supervisors from the 42 elementary schools of central Taiwan participated in “the school library teacher program to promote reading”, as the target population, were randomly surveyed with questionnaires. Out of the total 117 questionnaires distributed, 115 copies were valid returned questionnaires. The study empoly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Library Teacher Program Questionnaire” which is self-designed as the data gathering instrument. Data obtained in the study are analya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mean scor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teachers highly understand, recognize, and agree with the program. 2. The teachers execute the program with their full efforts.. III.

(7) 3. The teachers sense moderate difficulties in executing the school library teacher program. 4. There is a high demand for the teachers executing the school library teacher program. 5.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cognition of the school library teacher program in terms of academic degree, academic field, seniority, incumbent duty, school sizes and number of pilot years. 6.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ool library teacher program in terms of academic degree, academic field, seniority, incumbent duty, school sizes and number of pilot years. 7.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teachers in terms of academic degree, academic field, seniority, incumbent duty, school sizes and number of pilot years. 8. There are differences on the demand faced by the teachers in terms of academic degree, academic field, seniority, incumbent duty, school sizes and number of pilot years.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researcher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 educators, and the studi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the school library teacher to promote reading (library teacher), reading, current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IV.

(8)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閱讀的意涵與重要性 ...................................... 11 第二節 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意涵與重要性 ............................ 22 第三節 我國推動閱讀教育政策之概況與分析 ........................ 30 第四節 閱讀與圖書館利用教育之相關研究與分析 .................... 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5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58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6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6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69 第一節 教師對於圖書教師計畫的認知與態度及其差異 ................ 69 第二節 教師對於圖書教師計畫的執行情形及其差異 .................. 76 第三節 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之困境及其差異 ................ 86 第四節 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之需求及其差異 ................ 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3 第一節 結論 ................................................... 103 第二節 建議 ................................................... 111 參考文獻...........................................................115 壹、中文部分 .................................................. 115 貳、西文部分 .................................................. 122 附錄...............................................................125 附錄一 教育部試辦縣市國民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 ...... 125 附錄二 問卷初稿 .............................................. 129 附錄三 專家審題 .............................................. 133 附錄四 問卷初稿修正(專家審題整理) ............................ 145 附錄五 施測問卷 .............................................. 147 附錄六 正式問卷 .............................................. 151. V.

(9) 表次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表8 表9 表 10 表 11 表 12 表 13 表 14 表 15 表 16 表 17 表 18 表 19 表 20 表 21 表 22 表 23 表 24 表 25 表 26 表 27 表 28 表 29 表 30 表 31 表 32 表 33 表 34 表 35. 閱讀教育政策的執行策略彙整 ......................................................................... 34 教師對於閱讀計畫之認知與態度 ..................................................................... 40 閱讀計畫與圖書館利用教育之執行情形 ......................................................... 42 學校推廣閱讀活動所面臨之困境與需求 ......................................................... 47 施測學校及受試者人數 ..................................................................................... 56 施測問卷之受試者分布及回收情形 ................................................................. 57 施測問卷之有效卷受試者之基本資料分析 ..................................................... 57 協助建立內容效度之專家學者與教育人員名單(依姓氏筆畫排序) ......... 59 教師對圖書教師計畫的認知與態度知覺量表之項目分析 ............................. 62 圖書教師計畫的執行情形知覺量表之項目分析 ............................................. 63 執行困境知覺量表之項目分析 ......................................................................... 64 執行需求知覺量表之項目分析 ......................................................................... 64 問卷信度分析 ..................................................................................................... 65 教師對於圖書教師計畫的認知與態度之現況分析(N=115) ........................... 69 不同最高學歷教師對圖書教師計畫的認知與態度之差異分析 ..................... 71 不同畢業系所教師對圖書教師計畫的認知與態度之差異分析 ..................... 72 不同服務年資教師對圖書教師計畫的認知與態度之差異分析 ..................... 73 不同現任職務教師對圖書教師計畫的認知與態度之差異分析 ..................... 74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對圖書教師計畫的認知與態度之差異分析 ..................... 75 不同學校試辦年數教師對圖書教師計畫的認知與態度之差異分析 ............. 76 教師對於圖書教師計畫的執行情形之現況分析(N=115) ............................... 77 不同最高學歷教師對圖書教師計畫的執行情形之差異分析 ......................... 79 不同畢業系所教師對圖書教師計畫的執行情形之差異分析 ......................... 80 不同服務年資教師對圖書教師計畫的執行情形之差異分析 ......................... 81 不同現任職務教師對圖書教師計畫的執行情形之差異分析 ......................... 82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對圖書教師計畫的執行情形之差異分析 ......................... 84 不同學校試辦年數教師對圖書教師計畫的執行情形之差異分析 ................. 85 國民小學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困境之現況分析(N=115) ............... 87 不同最高學歷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困境之差異分析 ..................... 89 不同畢業系所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困境之差異分析 ..................... 90 不同服務年資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困境之差異分析 ..................... 91 不同現任職務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困境之差異分析 ..................... 92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困境之差異分析 ..................... 93 不同學校試辦年數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困境之差異分析 ............. 94 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需求之現況分析(N=115) ............................... 95. VI.

(10) 表 36 表 37 表 38 表 39 表 40 表 41. 不同最高學歷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需求之差異分析 ..................... 97 不同畢業系所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需求之差異分析 ..................... 98 不同服務年資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需求之差異分析 ..................... 99 不同現任職務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需求之差異分析 ................... 100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需求之差異分析 ................... 101 不同學校試辦年數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需求之差異分析 ........... 102. VII.

(11) 圖次 圖 1 閱讀歷程 ............................................................................................................... 12 圖 2 研究架構 ............................................................................................................... 53. VIII.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參與「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教 師知覺之執行現況,期望能以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提供教育部進行全面推動 之參考。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第二節,說明研究目的與待 答問題;第三節,提出名詞釋義;第四節,說明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自從兒童閱讀蔚為風潮以來,許多學校紛紛加入推廣閱讀教育的行列,研究 者服務之學校也不例外,其校園閱讀推廣活動之一—「故事小天使」,就是將高 年級的學長姊以分組的方式,在校園裡為學弟妹們做精彩的故事導讀,大家一起 分享閱讀心得並發掘書中的問題,讓孩子們一天的學習就從閱讀開始,因為晨讀 能讓全校師生一起學習,共同得到快樂,夢想和希望也由此孕育(孫曉萍、齊若蘭, 2002)。 由於幼年時期是學習的關鍵期,若在此時能引導孩子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與 正確的閱讀方法,未來,在其自我學習的人生中將更充實(周倩如,2000)。柯華 葳(2006)認為要讓孩子能自動自發地閱讀,必須每天安排固定的閱讀時間,形成 儀式,就能逐漸建立閱讀習慣。因此研究者服務之學校透過「故事小天使」、「晨 讀十分鐘」和「晨會說故事」等一系列的活動,逐步推廣閱讀教育,讓閱讀完全 融入生活,就是希望兒童養成閱讀習慣,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習者。因為身為知識 經濟時代的一員,想要掌握變化快速的訊息,「閱讀」即是不可或缺的能力,也 是蒐集和貯存資訊最基本的方法(朱錫林、朱玉環,2005;郭麗玲,1996)。 根據天下雜誌於2002年進行的「全民閱讀大調查」(李雪莉,2002a)顯示臺灣 民眾平均每天閱讀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遠見雜誌(2010)進行的「2010全民閱讀 大調查」也指出有近四分之一的國人完全不看書,平均每人每天花在閱讀的時間. 1.

(13) 只有二十六分鐘。這些調查結果透露出一個警訊: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臺 灣民眾卻不愛看書。 當今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閱讀,將提升兒童閱讀能力列為重要的教育政策(賴 苑玲,2003),強調「閱讀教育」對國家競爭力及人才培育具有重大的影響,在在 彰顯出閱讀教育政策的重要性。 位居世界領導地位的美國,歷任總統都大力推動閱讀。從前任總統 Clinton的 「美國閱讀挑戰運動」、Bush的「閱讀優先方案」到現任總統 Obama的「閱讀 是根本」計畫,他們在任期間都將「閱讀」列為政策主軸 (吳雨珊,2010)。 而前英國教育部長 Blunkett也指出:「閱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礎。」他表示要 把英國「打造成一個舉國皆是讀書人的國度」(Build a Nation of Readers),訂定 全國閱讀年並舉辦各項閱讀活動,讓民眾瞭解政府重視閱讀的決心 (教育部, 2008a)。 鄰近我國的日本更早從1960年就開始重視閱讀的影響力,九州鹿兒島縣立圖 書館館長京鳩十發起了「親子20分鐘讀書」運動,要求大人每天最少陪孩子看20 分鐘的書,使整個日本社會開始重視閱讀,為兒童閱讀打下傲人的基礎(張弘坤, 2010)。 為呼應各國教育改革的潮流,臺灣也大力推動兒童閱讀,從2001~2003年推動 的「全國兒童閱讀實施計畫」、2004年起針對弱勢地區國小推動「焦點三百—國 民小學兒童閱讀推動計畫」、2006年起針對偏遠地區國中小推動閱讀推廣計畫, 一直到「悅讀101—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提升閱讀計畫」,從要讓弱勢、偏遠地區的 孩子,獲得圖書資源,擁有一個閱讀的好環境,到全面性的閱讀提升與深耕,就 是要將這不斷累積的閱讀能量,激發出最大效益。 教育部為了鼓勵學校重視圖書館利用教育,希望透過專業師資推動閱讀有效 策略,藉由專人引導以增進學童應用圖書資料之能力,進而協助學生透過閱讀增 進學習的能力,於98學年度開始試辦國民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以. 2.

(14) 下簡稱「圖書教師計畫」)。初期全國遴選51所學校進行試辦,至101年度則擴大 至250所(教育部,2012)。但一項教育政策如果無法在執行階段之中徹底落實,再 好的教育政策規畫也是空談(李武昆,2008)。因為一個好的政策,如果執行人員 解讀錯誤或是不願意執行,則無法達到預期的成效(顏國樑,1997)。許多研究顯 示:執行人員是影響政策執行成敗的主要因素之一(呂餘慶,1999;林政逸,2004; 林嘉琦,2002;Edwards III,1980;Kaufman,1973;Van Horn & Van Meter,1975)。 此外,由於研究者所服務之學校正參與試辦圖書教師計畫,加上在臺中市服務的 地緣關係,遂希望能探究中部地區圖書教師計畫之執行現況。因此,調查中部地 區國民小學教師對於圖書教師計畫的認知與態度,是本研究的第一個研究動機。 自從前教育部長曾志朗於2000年公開發起「全國兒童閱讀運動」,國內的閱 讀教育一時風起雲湧,深獲教育行政機關重視,但根據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於2006年公布的閱讀調查報 告,臺灣在全世界45個受測的地區中,整體排名第22,是參與的華人地區最後一 名 ; 由 經 濟 合 作 暨 發 展 組 織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主 辦 的 國 際 學 生 能 力 評 量 計 畫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於2009年的評量結果,臺灣學生數學成就從 第一名退步到第五名,科學素養從第四名退步到十二名,閱讀素養更是從十六名 退步到第二十三名(辜樹仁,2010)。由PIRLS和PISA這兩項國際評量成績,顯示政 府在推動閱讀教育方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此,研究者欲進一步了解中部 地區圖書教師計畫的執行情形,是本研究的第二個研究動機。 從歐美到日本,皆積極推動閱讀運動,企盼藉由閱讀習慣的養成,培養國民 終身學習的能力,增強國家的競爭力,閱讀成為掌握知識與時代脈動的重要關鍵 (林美琴,2008)。因此,如何使圖書教師計畫的執行達到良好成效是極為重要的。 研究者意欲探討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在執行圖書教師計畫的過程中所面臨之困 境與需求,進而提出具體建議及相關配套措施,以供教育行政單位擬定閱讀教育. 3.

(15) 政策與全面實施之參考,是本研究的第三個研究動機。 另外,研究者綜合相關文獻發現,不同學歷、服務年資、現任職務與學校規 模之教師,對推動共讀計畫的態度有所差異(江季真,2005);羅閔齡(2009)的研 究也指出,教師知覺閱讀計畫的執行情形會因現任職務與年資之不同而有所差 異,而且不同畢業系所與年資之教師,知覺執行困境的程度也有所不同;而陳詩 添(2004)的研究則指出,不同畢業系所、現任職務與學校規模之教師,知覺執行 需求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意欲探究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知覺圖書 教師計畫執行現況之差異情形,是本研究的第四個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本節旨在說明本研究之目的與待答問題,茲敘述如下:. 壹、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參與「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教 師知覺之執行現況,以提出教育行政機關擬訂閱讀教育政策及全面實施之建議, 以及提供國民小學執行圖書教師計畫之參考,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主要目 的如下: 一、探究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對於圖書教師計畫的認知與態度及其差異。 二、探究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對於圖書教師計畫的執行情形及其差異。 三、分析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之困境及其差異。 四、分析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之需求及其差異。. 貳、待答問題 茲依據研究目的,提出待答問題如下: 一、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對於圖書教師計畫的認知與態度及其差異為何? (一)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對於圖書教師計畫的認知與態度為何?. 4.

(16) (二)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對於圖書教師計畫的認知與態度是否有差異? 二、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對圖書教師計畫的執行情形及其差異為何? (一)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對圖書教師計畫的執行情形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對圖書教師計畫的執行情形是否有差異? 三、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之困境及其差異為何? (一)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之困境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之困境是否有差異? 四、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之需求及其差異為何? (一)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之需求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之需求是否有差異?.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以「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參與『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教師知 覺執行現況」為主題進行研究,文中涉及多個重要名詞,為使本研究所使用的名 詞意義明確,茲將重要名詞界定如下:. 壹、參與「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之教師 參與「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之教師,係指參與「圖書館閱讀推動 教師實施計畫」之國民小學承辦人員,包含各校之承辦主任、組長、圖書館閱讀 推動教師(以下簡稱圖書教師)。而「圖書教師」係指具有教師資格且受過圖書資 訊專業訓練者,在美國又稱為圖書館媒體專家、學校圖書館員,為負責學校圖書 館經營與閱讀推動業務之教師(陳昭珍、趙子萱,2010)。本研究之「參與『圖書館 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之教師」 ,係指參與 100 學年度圖書教師計畫之國民小學, 負責承辦此項計畫之處室主任、組長和圖書教師。. 5.

(17) 貳、執行現況 本研究主要在探究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參與「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 教師知覺之執行現況,本研究將執行現況分成教師對計畫的認知與態度、對計畫 的執行情形、執行困境與執行需求等四個方面來進行探討。茲將「認知與態度」、 「執行情形」、「執行困境」與「執行需求」等名詞界定如下。. 一、認知與態度 「認知」是指個體經由意識活動對事物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張春興, 1989),本研究係指教師對於圖書教師計畫的認識與理解的程度。「態度」是指個 體經由對某種事物或觀念的認知後,進一步產生的感受或看法,而此感受或看法 則會驅使個體對該事物做出特定的行為反應(張春興,1989;蕭芳玲,1994),本 研究係指教師對於圖書教師計畫所抱持的看法、立場與認同程度。在本研究中, 「認知與態度」係指教師對於圖書教師計畫的理解與認同程度,以教師在研究者 編製的「國民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執行現況之調查問卷」第一部分 「對圖書教師計畫的認知與態度知覺量表」各題得分高低來表示,得分愈高代表 教師對於計畫之理解與認同程度愈高。. 二、執行情形 在本研究中,對圖書教師計畫的執行情形係指學校或教師為了達成計畫目標 而採取的各項行動與措施。經由相關文獻探討與實務瞭解,將其區分為五個層面, 包含:教師的閱讀教學能力、營造閱讀情境、閱讀推廣活動、圖書館利用教育及 整合閱讀資源。本研究係以教師在研究者編製的「國民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 實施計畫執行現況之調查問卷」第二部分「對圖書教師計畫的執行情形知覺量表」 各題得分高低來表示,得分愈高代表教師對於計畫之執行程度愈高。. 6.

(18) 三、執行困境 在本研究中,執行圖書教師計畫之困境,係指教師在執行圖書教師計畫的過 程中所面臨之困難與問題。經由相關文獻探討與實務瞭解,將其區分為資源與環 境兩個層面。本研究係以教師在研究者編製的「國民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 施計畫執行現況之調查問卷」第三部分「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之困境知覺量 表」各題得分高低來表示,得分愈高代表教師對該困境之知覺程度愈高。. 四、執行需求 在本研究中,「執行需求」係指教師在執行圖書教師計畫過程中所需要的支 援與協助。經由相關文獻探討,將其區分為資源與環境兩個層面。本研究係以教 師在研究者編製的「國民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執行現況之調查問卷」 第四部分「執行圖書教師計畫所面臨之需求知覺量表」之得分高低來表示,得分 愈高代表教師對該需求或支援之需要程度愈高。. 第四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本節旨在說明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茲敘述如下:.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圖書教師計畫之執行現況,根據研究動機 與目的,參閱相關文獻後,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國民小學圖書館閱讀推 動教師實施計畫執行現況之調查問卷」作為施測工具,並以中部地區參與100學年 度圖書教師計畫之42所國民小學教師為施測對象,收集相關實證資料以後便進行 統計分析,以作為結論與提出具體建議的依據。. 貳、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可從研究內容、研究對象及研究地區說明如下:. 7.

(19) 一、研究內容的範圍 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探討研究對象對於圖書教師計畫的認知與態度、圖書教 師計畫的執行情形,以及在推動過程中所遭遇之困境與需求,經由相關文獻探討 與實務瞭解,本研究在圖書教師計畫執行現況方面,以「教師的閱讀教學能力」、 「營造閱讀情境」、「閱讀推廣活動」、「圖書館利用教育」及「整合閱讀資源」 五個向度為研究範圍;在遭遇困境與需求方面,以「資源」及「環境」兩個向度 為研究範圍。. 二、研究對象的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中部地區參與100學年度圖書教師計畫之42所國民小學 教師(承辦主任、承辦組長、圖書教師),探討他們對圖書教師計畫執行現況的知 覺情形。. 三、研究地區的範圍 由於研究者目前於臺中市的公立國民小學服務,且研究者服務的學校已兩度 參與此試辦計畫,因此想進一步瞭解中部地區其他國民小學對於圖書教師計畫的 執行現況為何?故本研究係以中部地區參與100學年度試辦計畫之42所國民小學 為研究範圍。. 參、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在研究架構上雖力求周延完整及嚴謹,惟因過程中其 他條件影響,仍有未盡周延之處,茲將本研究可能之限制說明如下:. 一、研究內容的限制 本研究主要在探究圖書教師計畫之執行現況,在圖書教師計畫執行現況方 面,以「教師的閱讀教學能力」、「營造閱讀情境」、「閱讀推廣活動」、「圖 書館利用教育」及「整合閱讀資源」五個向度為主題;在遭遇困境與需求方面,. 8.

(20) 以「資源」及「環境」兩個向度為主題,可能這些主題仍無法包含圖書教師計畫 執行現況之所有層面,因此研究結果之推論,將受限於主題選取的範圍。. 二、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獲得樣本的資料,調查研究對象對於圖書教師計畫執 行現況的知覺情形,無法控制填答時的情境、個人的情緒與態度,可能使研究結 果產生誤差,此為本研究於研究方法上的限制。為了盡量減低此誤差的產生,本 研究將回收問卷中,有遺漏不全達三題以上或全部填答同一個選項的問卷,列為 不適宜之問卷不予以處理。為增加本研究問卷之信度及效度,於問卷初稿編撰完 成後,接著聘請專家學者協助建立本研究問卷之內容效度;再者,於正式施測後, 進行問卷的項目分析,先刪除不適宜題目再進行結果分析。. 三、研究推論的限制 本研究對象僅以中部地區參與100學年度試辦計畫之42所國民小學教師(係指 42所學校之承辦主任、承辦組長與圖書教師)為範圍,包含臺中市、彰化縣、南投 縣、雲林縣與嘉義市。因此,在研究結果之解釋與分析時,僅限於中部地區五縣 市,不宜將研究結果做過度推論,但可提供作為其他地區之參考。. 9.

(21) 10.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參與「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 教師知覺之執行現況。茲先分析相關文獻,以為本研究之立論基礎。本章共分四 節:第一節,探討閱讀的意涵與重要性;第二節,探討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意涵與 重要性;第三節,探討我國推動閱讀教育政策之概況;第四節,探討閱讀與圖書 館利用教育之相關研究與分析。. 第一節 閱讀的意涵與重要性 本節旨在探討閱讀的意涵與重要性,首先釐清閱讀的意義,其次說明閱讀的 重要性。. 壹、閱讀的意義 什麼是閱讀?細究各家對閱讀的看法,各有其巧妙之處。有的學者認為閱 讀並不限於書籍,閱讀行為是大家每天都在做的事,舉凡雜誌、網站、電視,甚 至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廣告文宣,都是閱讀行為;但有的學者則認為閱讀是一 種複雜的心智運作歷程,是讀者與文章之間的交互作用而賦予文章意義的過程, 包含語言及思考的活動在內。對於閱讀的定義,就各家的看法,茲述如下: Rubin(1980)將閱讀視為一複雜的動態歷程,讀者一方面賦予讀物新的意義與 詮釋,一方面也從讀物中獲取意義,最後統整為自己閱讀理解的內容。 Dauzat 和 Dauzat(1981)認為閱讀具備下列性質:(一)閱讀應是一種心智運作 的歷程。(二)閱讀是讀者與文字圖像的溝通歷程,其中包含溝通的能力以及將圖 徵符號轉化成意義。因此,閱讀的定義就是讀者接觸這些文字圖像之後,透過讀 者內在的心智運作,而將這些文字圖像轉換成有意義的訊息之歷程。其歷程如圖 1 所示,先經由視覺接收文字圖像,再經由認字、理解的歷程,最後經由內化詮釋、 反應出文章的意義。. 11.

(23) 詮釋/反應 (interpretation/reaction aspect). 理解 (comprehension aspect) 認字 (wordrecognition aspect). 機械性的生理閱讀 (mechanical aspect) 圖 1 閱讀歷程。資料來源:Reading, the teacher and the learner,(p.12), by Dauzat, J. A.,& Dauzat, S. V.(1981).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McGinnis(1982)指出:閱讀是一種依據個人心智(mental content)或整體知覺 (total awareness)去做確認(identifying)、詮釋(interpreting)及評估(evaluating)思 想,是一種有意義且複雜的心理歷程。 Baker 和 Brown(1984)認為:閱讀是讀者對作者的訊息進行「再建構」 ,意即 讀者將書面上的文字經過內部轉化,而建構出自身意義的歷程,其受到讀者的閱 讀目的、先備知識、興趣及能力等因素的影響。 Lerner(1988)則給閱讀下了詳細的定義,包括以下幾點:(一)閱讀是建構的過 程:讀者必須運用先備知識、經驗,建構文章的意義。(二)閱讀是有策略的:有 經驗的讀者,能依據不同的閱讀情境而使用不同的閱讀策略。(三)閱讀需要動機: 學習閱讀需要維持長時間的注意力,需有動機才能持之以恆。(四)閱讀需要達到 自動化:想要流暢的閱讀必須具備自動化的認字過程。(五)閱讀是終生的學習: 閱讀是一種持續性發展的能力,它能透過不斷的練習與改進而提升。. 12.

(24) Brich(2002)認為閱讀是透過文字、語言的接收處理過程,以及有效的認知策 略,成功理解文本內涵,並進行內化、抽象的連結與深度思考。 Richek(2002)認為閱讀是讀者、閱讀內容與閱讀情境三者間彼此互動、建構意 義的過程,且讀者、閱讀內容與閱讀情境為影響讀者是否能從閱讀中建構或獲得 意義的要素。 談麗梅(2002)在研究中將閱讀定義區分成兩個階段:(一)字彙辨識階段:指 能清楚認識文字符號並了解其正確意義,是進階至第二階段的基礎。(二)文意理 解階段:指能了解文章的深層含意、主旨,是閱讀歷程的重要核心。她認為閱讀 是一複雜的心理認知歷程,是讀者與文章之間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互動,而此互 動是因人而異的。 柯華葳(2006)認為閱讀是一段歷程,可分為四大歷程。(一)認字:是將文章 中的字,一個一個唸出來,並找到其意義。(二)理解:讀者需要分析字與字之間 的關係,知道哪些字的組合會成為意義的單位,亦即能明白單字、句子與段落文 章的意義。(三)背景知識:讀者必須將字詞組成合理的描述,此時讀者需要具備 與所讀文章有關的背景知識。換句話說,不論認字與理解,讀者本身都必須具備 一些知識才能進行,而這些背景知識大多也是透過閱讀獲得。(四)自我監督:是 指在閱讀過程中,讀者檢視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它是促進閱讀理解很重要的 能力。 黃逸涵(2008)則將閱讀定義歸納為:讀者藉由內在的運作,透過自動化的認 字過程後,以先備知識與經驗為基礎,將一連串文字轉為聲音訊息並從中取得意 義的歷程。 綜合上述學者對閱讀的定義可得知,閱讀是讀者與作者之間藉由文字符號產 生交互作用的心理認知歷程,讀者不只是在讀文字符號,還要讀出文字符號所代 表的意義,而讀者可經由先備知識與經驗,從文章中建構出意義。換句話說,閱 讀就是讀者就其所讀的資訊進行組合與建構意義的認知歷程。. 13.

(25) 貳、閱讀的重要性 不論以何種觀點來看閱讀,它都是使人成長、怡情養性的好方法,它也是人 生中最珍貴的資產,任何人都無法將他人的知識加以掠奪(張清榮,2001)。 閱讀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世界,深化自己的興趣,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 教導我們許多知識,甚至是打發時間、取悅自己,讓生活更多彩多姿(王樵一, 2008)。綜合專家學者的看法,茲將閱讀的重要性整理歸納如下:. 一、閱讀是學習的基礎 英國前教育大臣 Johnson表示:閱讀能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和求知慾, 豐富他們的生活,自主閱讀與學業成績之間有明顯的相關,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英 語成績,也有助於其他科目的學習(教育部,2008a)。美國南加大教授 Krashen(2004) 也指出當孩子因樂趣而閱讀,當他們「上了書本的鉤」(hooked on books),便自然 且不費力地學會所有的語文能力。廣泛閱讀除了可以累積豐富的知識與智慧外, 更可以成為學習新知的理解觸媒,在學習歷程中觸類旁通,提升學習的效益(林美 琴,2008)。 柯華葳(2006)對於閱讀與學習的見解如下: (一)閱讀是最實際的能力,它是所有學習的基礎:因為有閱讀能力的人,才 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閱讀習慣的養成應從小做起:各國政府均大力推動閱讀,更強調應由「兒 童」做起,其理由為:(1)閱讀習慣需要培養,從小養成的習慣會愈穩固。(2)閱 讀能力需要慢慢學習養成,愈早且愈有機會接觸閱讀,能力就愈早形成。(3)閱讀 除了可獲得知識,它也提供休閒、思考與內省的樂趣。愈早開始閱讀,愈能體會 閱讀所帶來的各種樂趣。 (三)閱讀是進入學校語言的橋梁:讓孩童提早閱讀,可以提早熟悉學校詞彙 與邏輯,雖然幼兒可以說許多許多的話,但是相對於抽象、未知事物或是高層思. 14.

(26) 考等能力,就必須透過閱讀學習獲得。 (四)「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閱讀歷程:有人以「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來說明閱讀歷程的增長。意指讀得多可增加知識與閱讀能力,進而可以讀得更多, 又再增加知識與閱讀能力,可以讀得更多,這就是「富者愈富」的寫照。這一點 正如 Keane(2001)所說的閱讀是一種練習,讀得越多也會讀得越好,讀得越好便 越能享受閱讀的樂趣,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相對的,一開始沒有機會閱讀,看到 書也不知如何閱讀的兒童,會變得不喜歡閱讀,而無法透過閱讀增加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不好,也就無法透過閱讀吸收知識,形成惡性循環「貧者愈貧」。 Bacon說「知識就是力量」,因為擁有知識的人,能夠更有把握地掌握世界而 不怕未知所帶來的恐懼;甚至可以利用知識,操弄那些無知的人,這就是知識的 力量。而知識必須透過學習得來,學習則必須透過閱讀 (引自王樵一,2008)。 因此,閱讀是教育與學習的核心。學校中學習每一門學科的知識都必須透過 閱讀。不只是語文或社會科需要大量閱讀,連數理科也不例外,因為學童必須先 看懂題意始能解答,而一切學習的基礎就是—閱讀(齊若蘭,2002a)。. 二、培養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 透過閱讀不只可以學習識字、認詞、理解等閱讀的能力,更可以學習思考。 小孩從小好發問,當大人制止小孩發問,就是在制止他們思考(柯華葳,2006)。 有研究學者指稱閱讀過程就是一個「問題解決」的歷程,目標是要理解文本,過 程是要解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因此在閱讀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監督」 自己是否遇到問題,並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找出促進閱讀理解的方法(柯華葳, 2009)。 一個人成功的方法,就是透過閱讀,再加上思考。唯有經過思考、尋求理解 所得到的答案,才能真正幫他解開疑惑。透過閱讀,可以提升兒童的思考能力 (王 樵一,2008),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賴苑玲,2003)。. 15.

(27) 前教育部長曾志朗也指出,透過大量閱讀,累積大量學識之後,一個人就有 了見識;見識廣了,才有足夠的辨識能力,可以異中取同、同中求異,也才具備 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齊若蘭,2002a)。 由上述討論得知,閱讀與學生的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具有密切的關係,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藉由書籍中的文字符號而與作者進行交流與認知理解歷程, 甚至是經由與教師或同儕的提問、討論過程,皆有助於學生精進思考能力,進一 步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 三、協助學童發展健全人格 人格(personality)乃是個人與環境中的人、事、物產生互動與接觸時,在行為 上所表現的獨特風格,意即個人表現於外的行為特徵(張春興,1998)。人格,包 含思想、感情、價值觀與行為,其形成受先天的自然成長與後天的學習所影響。 洪蘭與曾志朗(2002)認為,透過閱讀可以增加個體受挫折的容忍力,減少心理上 因無知造成的恐懼感。亦即由後天的學習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想、感情、價值觀 與行為,也就是藉由學習可以改變人格的發展,而學習的管道即來自於閱讀。 每個人最初的閱讀,幾乎都是從故事開始,故事不但為孩童帶來閱讀的樂趣, 也豐富了他們的心靈。等年紀漸長後,青少年也會透過更多故事去體驗人生、洞 悉生命的意義,也形塑正確的價值觀(朱錫林、朱玉環,2005;齊若蘭,2002a)。 兒童在社會化過程中要學習控制情緒,但是這些抽象的情緒教導並不容易, 最好的方式是透過閱讀,學習書中主角的情緒表達與處理方式(柯華葳,2006)。 因此,閱讀有助於情緒的教導與培養,協助兒童發展健全的人格。 日本明治大學齋藤孝教授認為,在自我形成的過程中,讀書是最踏實穩健的 路(齋藤孝,2002/2006)。日本會在多年前開始推行晨讀,也是有感於校園暴力事 件頻傳,秩序崩壞,學生反抗老師、上課吵鬧、破壞學校公物等事件層出不窮, 而在實施晨讀後,不但校園秩序大幅改善,學生的表情也變得非常活潑(孫曉萍、. 16.

(28) 齊若蘭,2002)。 由此可知,閱讀是一種長期累積的能量,對於學童的人格發展歷程,它不僅 可以消極的糾正學童的偏差行為與態度,更具有協助學童發展健全人格與價值觀 的積極性功能。. 四、適應個別差異、發展潛能 小時候學童對於故事和閱讀的經驗是美好的。在他們未進入學校接受正規教 育前,對於書本往往是愛不釋手的;然而,當他們進入學校後,他們的語文經驗 經常被窄化到學習如何去讀(how to read)而已。因而使原本充滿趣味的閱讀活動變 成枯燥的技巧練習,再加上學校圖書館書架上一排排的圖書,常有不知如何下手 之感,因此,兒童不熱衷閱讀。教師或圖書館員若能適時介入,推薦適合學生興 趣和能力的讀物,將可使孩子重新享受閱讀的樂趣(陳海泓,2001)。 自從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教科書版本眾多,各科上課時間有限,學校於課 堂上所提供的教材內容未必能完全配合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求。而課外讀物包 羅萬象、應有盡有,正可以滿足學生不同的興趣、能力和需求 (張清榮,2001)。 因此閱讀習慣的普遍化,可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發展學生的多元智慧,培養 多元社會所需要的各種人才(朱錫林、朱玉環;2005)。 由上可知,課外讀物可以彌補教科書之不足,配合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求, 從而選擇不同的讀物,讓人人都可以從閱讀中獲得樂趣,提升自信,達到「富者 愈富」的良性循環,不致因看不懂書中內容而放棄閱讀,產生「貧者愈貧」的惡 性循環。. 五、激發想像力與創造力 孩童大量閱讀之後,才能累積豐富的背景知識,才能賦予所見所聞更深的意 義。所以閱讀可以激發想像力,沒有想像力就沒有創造力,因為大量閱讀可以打 開人們的視野,讓人可以從書中學習別人的經驗,進一步修改、設計,從而創造. 17.

(29) 出新的東西。換句話說,閱讀提供了想像的背景知識,從而提供了創造力的基地 (洪蘭,2002)。 美國幼教界的大師級人物 Paley認為「說故事是創意的來源」,對孩子來說, 他們可以透過故事的假想環境來了解這個世界,而這種假想(pretending)正是抽象 思考的開始。就像科學家要解決一個問題,他也會進行假設,而這種假想的能力, 就是孩子每天在做的事(李雪莉,2002c)。 陳海泓(2001)認為閱讀的重要性不只是提升學生的學業成就,而且是發展學 生成為全人。當孩子學會閱讀、喜歡閱讀後,始能吸收書本中浩瀚的智慧,充分 開發個人潛能,激發想像力與創造力,和書本做一輩子的好朋友,成為終身的閱 書人。邱天助(2000)也指出透過書籍中的文字和圖畫,可以開啟孩子的想像力, 豐富生命的內涵,每次打開一本書,等於張開思考和想像的翅膀。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閱讀與腦力兩者關係奧妙。透過閱讀,可以累積大量背 景知識,並激發學生的想像力,進而發揮學生潛在的創造力。因為創造發明,不 僅需要背景知識當基底,更需要無限的想像力。因而,閱讀習慣的養成不僅止於 書本知識的獲得,更是思想、觀念的啟發與人類潛能的開發。. 六、讀物治療 讀物治療,係指諮商員以圖書當媒介,利用文學內涵、圖片等之啟發性,喚 起當事人在長期記憶中的認知與情緒經驗,藉由與諮商員的互動歷程,激發當事 人產生新的認知、態度與行為,以解決問題的心理治療方法(王萬清,1999)。 施常花於 1988 年發表〈兒 童 讀 物 在 教 育 性 讀 書 治 療 的 應 用 與 實 施 〉 ,文 章中也強調閱讀具有的心理治療功能。讀者透過閱讀,可以書中人物的言行、心 理為借鏡,改掉不好的行為,強化良好行為。在家庭中,透過親子共讀,書籍成 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潤滑劑」 ,父母可以藉由閱讀討論暗示孩子改進,不必明說 而具暗諫功能,它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改善父母與子女間緊繃對立的關係,也可以 降低青少年的犯罪行為(張清榮,2001)。. 18.

(30) 由上可見閱讀在心理諮商和輔導等醫療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是臨床 上消極的補救治療,也可以是積極的預防心理偏差的產生,以及正向的協助學生 發展健全的人格。. 七、提升競爭力 在孩子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最佳的自學工具就是閱讀。許多先進國家皆重視 兒童閱讀,希望孩子能從小掌握這項學習的工具 (柯華葳,2009)。當人養成閱讀 習慣之後,大腦裡累積了大量認識世界的知識概念和思考邏輯,理解力和觸類旁 通的能力也會大幅提升,長期下來由閱讀所累積起來的能量,以及洞悉世界的眼 光,將成為個人競爭力的來源(王樵一,2008)。當國家擁有可以迅速掌握知識和 訊息的人民,國家競爭力自然增加。 神經科學家洪蘭教授在《芬蘭的100個社會創新》書中提到「十九世紀的財富 在土地,二十世紀的財富在勞力,二十一世紀的財富在腦力。」當人民都有閱讀 習慣時,能隨時隨地獲得新知、增長知識,國家的競爭力自然會提升(Taipale, 2007/2008)。相較之下,臺灣的下一代愛玩電腦、愛看電視甚於愛看書(李雪莉, 2002a),那麼二十年後的國力強弱與國家發展,在今天即已決定勝負。 二十一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讀寫能力已成為社會的共通貨幣,貨幣如果不 夠,是無法滿足基本生存需求的;讀寫能力不足,未來也很難參與並融入這個社 會(天下雜誌,2008)。齋藤孝在其著作《讀書力》中就明確指出「讀書力是日本 的無形資產」,要阻止日本基礎國力下墜的最佳方法,就是讓讀書力復活(齋藤孝, 2002/2006)。 簡馨瑩、曾文慧與陳凱筑(2005)在其著作中也指出美國教師聯盟曾於1999年 呼籲,每位教師必須有協助孩子快速理解並擷取重要資訊的責任與能力,因為快 速理解與擷取重要資訊是現代社會公民必備的關鍵能力,「閱讀」已成為各國積 極發展國家競爭力的首項基礎建設工作。曾屏憶(2008)在「閱讀能力與國家競爭. 19.

(31) 力關係之研究」中也發現:閱讀能力與國家競爭力呈現正相關,閱讀能力愈高的 國家,國家競爭力愈高,閱讀能力分數最能預測國家競爭力。 由上可知,近年來世界各國紛紛致力於閱讀運動的推廣,目的是希望國民具 備適應現代社會的能力,能力來自學習,而學習源於閱讀,提升閱讀力,才能提 升個人與國家的競爭力。. 八、發展終身學習的可能 美國著名的親子閱讀專家 Trelease(2006)在其著作《朗讀手冊》(The Read-Aloud Handbook)第六版中指出:學校的教育目標應是培養終身的讀者—在畢 業後終其一生繼續閱讀並自我學習。前教育部長曾志朗也指出:「閱讀是教育的 靈魂。」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等於有了一生都能擁有的智慧。因為唯有透過閱讀, 才能打破課堂教育的限制,也才有終身學習的可能(齊若蘭,2002b)。二十一世紀 正宣告著終身學習時代的來臨,由於全球化與科技網路的快速發展,今日的新知 可能就是明日的舊聞(楊朝祥,2002)。學生的學習將不再侷限於校園之內,更應 包含校外的學習;學生學習的內容也不再侷限於教科書,更應包含課外讀物。當 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具備閱讀的能力,就能不受時空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獲 取最新的資訊、擴充自己的資料庫,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朱錫林、朱玉環,2005)。 綜合以上論述得知,閱讀不僅可以提升孩童的語文能力,也是一切學習的基 礎,它可以培養孩童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怡情養性、形塑價值觀,促 進人格的健康成長;課外讀物能配合孩童不同的興趣與能力、適應其個別差異, 引導他們發現自我潛能,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協助他們找到生活的樂趣; 藉由閱讀,可以提升個人與國家的競爭力,更開發終身學習的無限潛能。. 參、國民小學的閱讀推廣活動 綜合相關研究、文獻探討及研究者教育現場的親身體驗,目前國民小學所舉 辦的閱讀推廣活動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方惠生,2002;朱似萼,2007;沈惠芳,. 20.

(32) 2003;陳雁齡,2002;曾淑賢,2004;黃逸涵,2008;劉安訓,2003;鄭麗珠, 2005;賴苑玲,2002):. 一、晨光閱讀:利用每天早上進行十至二十分鐘的閱讀,讓學童自己選擇愛 看的書,先養成每日閱讀的習慣,再逐步導入適當的閱讀內容。. 二、安排閱讀指導課:包括瀏覽式閱讀與探究性或品嚐性閱讀。瀏覽式閱讀 為略讀,即摘取大意要點。探究性或品嚐性閱讀則為熟讀或精讀書中內容,以求 真正瞭解。但多數教師的閱讀課是讓學生自行看書,並未安排指導課程,使得多 數學校雖然排定閱讀課這項閱讀活動,但幾乎都流於形式。. 三、撰寫閱讀學習單:教師一方面鼓勵學童多多閱讀,一方面也配合編纂導 讀學習單或心得分享學習單,以提升兒童的寫作能力。學校或導師也會將優秀作 品張貼於學校或班級布告欄,讓大家觀摩學習,學童從中也能獲得成就感。. 四、有獎徵答活動:由學校、圖書館或導師於固定時間公布有獎徵答的題目, 請學生利用圖書館資料找出正確答案,並將填答好之答案投入指定的摸獎箱,寫 出正確答案者將於下次朝會時抽出中獎名單並獎勵之,此種方式可誘使學童熱烈 參與。目的是培養兒童能利用圖書資料來解答生活所遇之難題,並增進資料的查 詢檢索能力,也可強化閱讀的樂趣。. 五、推薦優良讀物:學校與教師會進行好書推薦,引發學童閱讀的興趣。若 是圖書館有新書到館,也會陳列在明顯處吸引學童注意,提升圖書的借閱率。. 六、設立閱讀角:在校園或教室角落規畫閱讀角,營造閱讀情境,讓學生隨 時隨地皆能享受讀書樂,提升閱讀風氣,。. 七、說故事活動:1.每週利用朝會時間進行故事分享,訓練上臺者的閱讀與 演說能力,而臺下者則可以得到聽故事與觀摩的機會,可說是一舉數得。2.利用. 21.

(33) 晨間愛心義工說故事活動,引發兒童閱讀的興趣。3.舉辦說故事比賽,讓學生除 了能靜默閱讀外,也能增進口語表達能力,讓孩子動靜皆宜。. 八、實施閱讀護照等獎勵制度:由學校或班級導師設計的閱讀紀錄卡,當 學生閱讀完一本書之後,由家長或教師認定合格則予以認證,待累績一定的閱讀 量之後,則依據閱讀量的進階標準(如小學士、小碩士、小博士)給予不同的獎勵。 目的是鼓勵兒童多閱讀課外讀物,培養良好讀書興趣與習慣。. 九、展覽活動:如書展、寒暑假作業展、學生自製的小書、閱讀心得分享單 等,藉由活動吸引潛在讀者前來參觀,加入閱讀的行列。. 十、線上閱讀活動:學校設置專屬閱讀網站,方便學童討論書籍內容、進行 網路問答活動與推薦新書等,讓學童透過討論強化閱讀內容。教師也可提供主題 探索,讓學生利用網路搜尋相關文章內容。. 第二節 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意涵與重要性 本節旨在探討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意涵與重要性,首先說明圖書館利用教育的 定義與目的,其次探討圖書館的功能與圖書館利用教育的重要性。. 壹、圖書館利用教育之意涵 一、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定義 圖書館利用教育在中文所用的名稱有「圖書館讀者教育」、「圖書館利用指 導」、「圖書資訊利用教育」、「讀者教育」、「書目指導」、「讀者指導」、 「圖書館指導」等;英文則有 library orientation, library instruction, user education, user instruction, library education, library user education, bibliographic instruction, library-use instruction等(胡述兆,1995)。 依據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所下的定義,「圖書. 22.

(34) 館利用教育」是指教導讀者瞭解圖書館的服務、設施、組織、資源,以及查詢策 略而實施的一切活動(賴苑玲,1998)。而國內也有許多專家學者對圖書館利用教 育的定義提出個人的見解,茲敘述如下: 張錦郎(1884)認為「圖書館利用教育」是指一套完整的訓練計畫或教育方法, 教導讀者認識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知道館藏資料的性質與存放位置,以及學習 利用參考工具書查尋資料的所有措施或活動。 鄭佩琪(1987)將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定義分為廣義與狹義兩方面。就廣義而 言,舉凡讀者與圖書和圖書利用有關的各項教育活動,均屬圖書館利用教育的範 疇;就狹義而言,是指學校或圖書館藉著一套完整的訓練計畫或教育方法,指導 學生認識圖書館與利用圖書館資源。 周劍梅(1993)指出國小「圖書資訊利用教育」的主要意義在教導全校師生具 備利用圖書資訊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使其能熟悉館內各項設施,瞭解並會使用 館內各項資源,知道如何透過服務項目,得到所需資料,以解決生活或學業上的 問題。 楊巽斐(1992)認為「圖書館利用教育」是指培養學生善於利用圖書館的各種 資料,使其具有主體性的學習能力,能展開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具有基本的知識 與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與讀書態度。 近年來,隨著資訊科技快速發展,也有學者認為國小圖書館利用教育,應以 資訊素養為基礎,教導全體師生具備利用印刷、非印刷和電子等各類資源的能力 (林菁,2001;賴苑玲,2000)。如顏銘志(2000)認為圖書館利用教育是指:「教 導全校師生具備利用圖書資訊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使他們能熟悉館內的各種設 施,了解並會操作館內的各項資源,知道如何透過服務項目,尋找所需的資訊, 以解決學業或生活上的問題。小學圖書館利用教育主要是指導學童利用圖書館從 事各種學習活動,包括閱讀指導、利用指導和配合各科教學使用圖書館指導。」 不僅詳細陳述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意義,也道出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實施範圍。. 23.

(35) 由上可知,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定義有狹義與廣義之分。在實施對象上,可單 指學生或全校師生,亦可囊括所有讀者;在實施範圍上,可單指教導學生認識圖 書館與利用圖書館資源的完整教育計畫,亦可包含配合學校課程目標進行閱讀指 導與融入各科的教學。因此,可將小學的「圖書館利用教育」定義為:使用一套 有系統的教育方法來教導師生或全體讀者,使其能快速且省時的獲得自己想要的 資訊與資料,並能善加利用館藏資源與設備進行獨立學習,以解決學習與生活上 的問題。. 二、圖書館利用教育的目的 林美和(1987)舉出五項學校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的目的:(一)培養學生具有 尋找及利用圖書館資源和設備的能力;(二)擴大學生學習的領域;(三)增進學生 自學的能力;(四)啟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五)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和方法。所以, 學校圖書館利用教育就是在教導師生具備利用各類資源的知能,以成為現代資訊 的識讀者。 劉貞孜(1990)提出國小實施圖書館媒體中心教育之主要目的如下:(一)使師 生瞭解學習圖書館媒體利用知能的需要和重要性;(二)使師生明瞭圖書館媒體利 用知能乃判定個人程度的一種指標;(三)培養學生獨立求學的精神;(四)使學生 處於今日瞬息萬變的社會中,能運用有組織有系統的方法,統御人類社會的各種 資訊,獨立從事系統化之研究;(五)圖書館媒體中心利用教育之實施足以彌補班 級教學忽略個別能力差異之缺點。 楊巽斐(1992)指出學校圖書館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的主要目的有下列三 項:(一)培養學生具有搜尋與利用圖書館資源的能力;(二)增進學生自學的領域; (三)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與培養閱讀的興趣。綜合言之,即是在培養學生具有尋 找各種資料和進行獨立學習的能力。 黃明霞(1997)認為圖書館利用教育的目的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具備蒐. 24.

(36) 集、整理與剪輯資料的能力,願意參加讀書會,學習分享彼此的經驗,善用已有 的社會資源。 周倩如(2000)認為設立圖書館的主要目的是:誘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滿足讀 者的閱讀需求、輔導讀者閱讀能力與培養讀者閱讀習慣。因此,圖書館利用教育 之目的則是充分發揮圖書館功能,強化讀者的閱讀能力與興趣。 曾淑賢(2005)指出圖書館利用教育的目的在教導讀者能正確利用圖書館的圖 書及人力資源,具備尋找及使用資料的能力,滿足自己的資訊需求,擁有開啟知 識寶庫的鑰匙。 由上可知,圖書館利用教育的目的,不論是培養讀者的閱讀興趣與習慣,或 是擴大學習領域,培養讀者自主學習進行獨立研究的能力,均與「閱讀」有密不 可分的關係。. 貳、圖書館利用教育之重要性 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學習與資源中心,它必須配合學校教育目的,進行支援 協助的工作。因此,在探究圖書館利用教育的重要性之前,必須先對圖書館的功 能有所瞭解,茲將學者專家對於圖書館功能的看法敘述如下。. 一、圖書館的功能 美國圖書館學者 Nickel認為學校圖書館是資源中心、學習實驗室、教學單位、 服務單位、輔導單位、綜合性單位、消遣性閱讀、欣賞與聆聽的中心等八項功能, 也是利用其他社區資源中心及獲取終身自我教育的殿堂。而中、小學圖書館想要 發揮上述八項功能,就必須達成以下九項任務(引自郭麗玲,1990):(一)蒐集豐 富資料,配合教師之教學內容;(二)蒐集合適資料,提供課外閱讀;(三)讓學生 愛上閱讀、愛書且愛去圖書館;(四)指導學生利用圖書館的方法;(五)對師生面 臨的難題,提供解答;(六)舉辦各類活動,吸引潛在讀者;(七)培養合作、互信、 尊重等美德;(八)提供師生休閒與閱讀的場所;(九)成為社區的文化工作站。. 25.

(37) 吳福源(1992)指出國小圖書館具有下列幾項功能:(一)支援教學:圖書館有 專業人才可以適時提供與課程相關之教材,減輕教師負擔;(二)培養主動求知的 能力:讓學生與館藏資料實際接觸並經由專業人員的引導,才能引發學生求知的 興致,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三)適應個別差異:全校師生可依個人 性向,在圖書館尋找適合自己學習的資料與進度,不受限於統一的教材教法;(四) 資訊的提供與傳播:圖書館負有傳播最新資訊的責任,以彌平社經差距;(五)協 助教師在職進修:國小圖書館可蒐集、提供各種教學新知,既能配合教師教學, 又能滿足教師個別需求,促進教師自我成長;(六)養成民主法治的美德:透過圖 書館利用教育的實施,中小學圖書館亦可以成為道德教育的場所;(七)倡導正當 休閒生活:圖書館內之設備、館藏及所舉辦之各項活動,如音樂、電影欣賞…… 等,有助於增進生活情趣,培養正當休閒活動;(八)為終身教育奠基:國小階段 是義務教育的開始,透過國小圖書館的有效經營與推動,可奠定學生正確的學習 方法與態度,這是導向終身教育的最佳利器。 胡鍊輝(2001)則認為學校圖書館具有以下服務功能:(一)資源中心:學校圖 書館,可對全校師生提供書籍、視聽資料、資源專家與資源設備的服務;(二)學 習中心:學校圖書館協助學生進行獨立研究與自我學習,培養學生探究與提問能 力;(三)教學中心:學生利用學校圖書館提供的各種教學媒體,有效尋找、篩選 資料,引起研究的興趣。教師則利用圖書資料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四)服務中 心:學校圖書館配合全校師生的需求,適時提供讀者適當的資料,就是提供最佳 的服務;(五)閱讀中心:學校圖書館提供各種圖書,引起學生閱讀興趣並提供閱 讀指導,有利於閱讀習慣與能力的培養;(六)娛樂中心:學校圖書館的館藏,包 括各種教學資料外,還有消遣性資料,如影片、照片、錄影帶等,以及寓言、童 話、文藝小說等,可提供師生課餘消遣。 有感於圖書館利用教育的重要性,中國圖書館學會於2000年發表「圖書館事 業發展白皮書」,其中明白揭示中小學圖書館以中小學師生為主要服務對象,供. 26.

(38) 應教學與學習資源,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內容闡述圖書館的功能主要有五方面: (一)文化方面:圖書館除了蒐集、保存文化資訊,也肩負提升民眾文化素養、充 實文化內涵的重責;(二)社會、政治、經濟方面:圖書館即時提供各類資訊,豐 富民眾心靈智能,提升民主素養,促進經濟發展;(三)教育方面:圖書館提供多 元學習的教材,肩負推動社會教育、終身學習的重責;(四)學術研究方面,圖書 館匯集研究資訊,促進資訊的交流、激發學術研究與創新發展;(五)滿足民眾日 常資訊需求、提倡正當休閒方面:圖書館不僅扮演滋潤心靈、寓教於樂的角色, 更是大眾追求進步、完成自我學習的最佳場所。 不僅是專家學者、學術單位,甚至連政府部門也體認到圖書館利用教育的重 要性,除了「國民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外,教育部也於2009年開 始推動「閱讀植根與空間改造:98-101年圖書館創新服務發展計畫」 ,在計畫中開 宗明義直言「圖書館是國家進步的指標」 ,希冀透過圖書資源的整合與改善,能有 效提升國民閱讀力與整體國力(教育部,2008b)。由個人、學術單位到政府部門的 相繼發聲,在在突顯出圖書館利用教育之重要性。. 二、圖書館利用教育的重要性 綜合以上有關圖書館功能的論述,研究者整理歸納出國民小學圖書館利用教 育的重要性可分為下列幾個層面: (一)促進師生自主閱讀與學習,提升個人與國家競爭力 圖書館不僅是知識的水庫、學術的銀行,更是文化水平的表徵及國家競爭力 的指標(教育部,2008b)。若兒童從小具備了利用圖書館的知能,在往後的求學過 程,都可以利用圖書館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曾淑賢,2005)。它除了可以當作資 料庫使用外,也能幫助個人建立屬於自己的閱讀架構。因此,圖書館是活在資訊 社會中的人們最需要經常造訪的場所,若能善用圖書館資源,將能提升自己的競 爭力(王樵一,2008)。. 27.

(39) (二)有效支援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成效 圖書館資源是課程教學的最佳夥伴(陳海泓,2002)。圖書館的專業人員能配 合各年段課程內容,協助教師準備多元化教材,發展啟發式課程,既可減輕教師 負擔,也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成效(吳福源,1992)。以現今實施的九年一貫課 程而言,六大議題(資訊教育)的探討與十大基本能力(生涯規畫與終身學習、運用 科技與資訊、主動探索與研究、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培養,均與圖書館利用教 育息息相關。而學校本位課程、彈性課程和課程統整等概念,均有助於將圖書館 利用教育融入正式課程中實施(陳郁香,2008)。因此,學校欲達成九年一貫課程 目標,就應妥善規畫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 (三)協助教師進行專業發展,精進教師教學能力 圖書館專業人員和教師合作進行協同教學,將刺激專業的發展。亦即教師透 過與圖書館專業人員的溝通與合作、館藏資料的蒐集與應用,除了可以提升學生 學習興趣與學習成效之外,也將加強教師本身的教學能力(陳海泓,2002)。換句 話說,圖書館利用教育提供教師專業發展與專業自主的機會。 (四)倡導正當休閒娛樂,促進師生身心健康發展 圖書館利用教育除了可以滿足師生求知的欲望外,也提供一個調劑身心的絕 佳休閒處所。除了提供書籍的借閱,也會舉辦電影欣賞、音樂欣賞、講座與各式 展覽等藝文活動,能抒解師生的課業壓力與工作壓力,增進師生生活樂趣。 (五)適應個別差異 教育機會均等之內涵就是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發展學生多元智慧,而圖書館 利用教育之實施,正可以彌補班級教學忽略個別能力差異之缺點(吳福源,1992; 劉貞孜,1990)。圖書館館藏資源豐富,含括各式各樣的教材,能配合個人的性向 與能力,選擇適合的教材與方式,消除課堂上統一教材教法的限制。所以小學必 須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以適應社會及個人的需要(楊巽斐,1992)。 (六)發展終身學習. 28.

(40) 現代國民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與時俱進(教育部,2008b),圖書館 便是終身教育的最好場所(楊巽斐,1992)。因此圖書館利用教育應愈早實施愈好, 才能及早培養兒童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正確的閱讀方法,建立終身學習的能力。 由上可知,為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為國家造就更多的人才,指導學生具有 利用圖書館的各項知識、技能與態度,以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做為日後終身學 習的基礎,是現代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 參、圖書館推廣閱讀活動之策略 綜合相關研究與文獻探討,目前圖書館推廣閱讀活動之策略大致可分為以下 幾項(林天祐,2002;紀雪盡、詹燕,2002;陳昭珍,2003;曾淑賢,2005):. 一、班級進館活動 由於現今學校課程中,未明訂有閱讀課,因此為方便學生查詢資料、進館閱 讀,多數學校利用語文領域或是彈性課程時間安排班級進館時間,希望藉由班級 進館時間的安排,方便教師進行圖書館利用教育及閱讀指導教學,引導學生進入 書香世界,累積智慧能量。. 二、利用暑期或假日推廣閱讀活動 為了持續推廣閱讀活動,圖書館應善用暑假期間或例假日,辦理閱讀相關活 動。如學校圖書館利用假日開放圖書館、辦理講座、說故事與影片欣賞等活動, 倡導親子共讀,讓父母與孩子一起分享閱讀的樂趣;國家圖書館也於2011年為了 配合暑期開放高中職學生入館政策,並培養全民閱讀興趣,特別規劃辦理「『書』 服看電影 快樂一夏!」系列活動,精選五部鼓勵閱讀行為之電影和民眾分享。根 據第一天活動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達99%的觀眾表示滿意本片之主題和賞析老師 的解說,充分醞釀出熱愛閱讀之氛圍。. 29.

(41) 三、倡導親子共讀,提供家長閱讀指導資訊 圖書館提供的教育訊息很多,其中跟閱讀有關的資訊有提供並介紹優良兒童 讀物、推薦適合各年級學生閱讀的書籍、提供家長指導閱讀的要領。最重要的是, 鼓勵父母要持之以恆,以身作則率先閱讀,才能領導孩子一起進入書香的世界。 父母和孩子共讀是教育孩子的一個最好途徑,更是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橋樑。. 四、營造舒適的環境 近年來,圖書館除了積極增加館藏、改善服務之外,也強調營造舒適的空間 來吸引讀者上門。其中包含空間的規畫、書籍擺放的位置與方式、桌椅的擺設與 布置等。有些國外的圖書館還與咖啡廳業者合作,營造一個書香與咖啡香交織的 溫馨環境,讓讀者享受複合式的服務。. 五、進行線上自主閱讀 圖書館結合資訊系統的電腦化,讓學生進行線上閱讀與測驗,當完成認證則 可累積點數,點數累積到一定數目時即可兌換獎品,對學生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 力。. 六、舉辦各種閱讀推廣活動 圖書館推動兒童閱讀的方式很多,如說故事活動、成立讀書會、舉辦各式書 展、辦理閱讀講座、新書發表會、好書甄選、好書交換活動……等。圖書館舉辦 閱讀活動的目的,在培養讀者的閱讀興趣與習慣、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指導讀 者的閱讀方法,以期增進讀者的閱讀能力與利用圖書館的能力。. 第三節 我國推動閱讀教育政策之概況與分析 本節旨在探討我國推動閱讀教育政策之概況,包含全國兒童閱讀實施計畫、 焦點三百—國民小學兒童閱讀推動計畫、悅讀 101—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提升閱讀計. 30.

(42) 畫以及國民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等,並彙整各項閱讀教育政策的執 行策略,分析圖書教師計畫執行現況所包含的層面。 我國的閱讀教育政策從強調幼稚園、國小階段(全國兒童閱讀實施計畫、焦點 三百—國民小學兒童閱讀推動計畫、國民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計畫),到 國中階段也納入推廣範疇(悅讀101—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提升閱讀計畫);從補助弱 勢、偏遠地區學校的圖書資源(焦點三百—國民小學兒童閱讀推動計畫、),到全 面性的閱讀提升與深耕(悅讀101—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提升閱讀計畫),就是期望從 小紮根,讓這閱讀能量能不斷累積、持續發酵,打造全民皆是讀書人的書香社會。 茲將我國主要的閱讀教育政策敘述如下:. 壹、全國兒童閱讀實施計畫(2000-2003 年) 2000 年曾志朗擔任教育部長時,發起全國性的兒童閱讀運動,大力推動「全 國兒童閱讀實施計畫」 ,提撥了二億幼教經費及一億的國教經費推動閱讀,不但大 量贈書給偏遠學校及幼稚園,還編列預算推動親子閱讀及培訓種子教師,希望三 年內全國至少有一千所國小,都將「閱讀」列為課程學習的一部分。 經由政府的經費挹注與透過各種管道大力宣導,使社會大眾瞭解兒童閱讀的 重要性,許多學校、民間團體紛紛加入推動閱讀的行列,促使此項閱讀計畫達成 以下成效,包括:(一) 配發國小與幼稚園圖書近 260 萬本,讓孩童有豐富書籍可 以選擇。(二) 培訓閱讀種子教師 1293 人,協助校園閱讀活動的推廣。(三)補助 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參與推動閱讀計畫。(四)營造閱讀環境,建立閱讀風氣。. 貳、焦點三百—國民小學兒童閱讀推動計畫(2004-2008 年) 教育部為落實兒童閱讀計畫及縮小城鄉落差,自 2004 年起推動「焦點三百─ 國民小學兒童閱讀推動計畫」 ,選定三百所偏遠地區、文化資源不足的國小推動閱 讀計畫,包括成立推動組織、加強閱讀宣導、挑選焦點學校、送優良讀物給予焦 點學校、募集人力投入推展閱讀活動、培訓閱讀種子師資、辦理各項閱讀推廣活.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o enhanc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updat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 under the ongoing renewal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 To

 Literacy Development  Using Storytelling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 A Resource Package for English Teachers 2015  Teaching Phonics at Primary Level 2017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understanding the features of academic genres (or text types) and detailed reading strategies. This could work in all school contexts, including

understanding the features of academic genres (or text types) and detailed reading strategies. This could work in all school contexts, including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設計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哪些因素?Marie Carbo 曾 總結 12 個設計閱讀教學活動的原則,詳見 Becoming a great teacher of reading: Achieving high rapid reading gains

Attributable to the upward adjustment of school tuition fees in the new academic year; higher housing rent and expenses of house maintenance; and rising prices in fish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