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的中亞能源戰略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國的中亞能源戰略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6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國 際 事 務 學 院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在職專班論文      . 指導教授:姜家雄博士          . 中國的中亞能源戰略研究               研究生:郭祐成   中華民國 104 年 6 月.

(2) 摘       要     經濟是習近平發展「中國夢」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下, 能源消耗量持續激增,缺乏能源將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對外依存度 日益擴大,增加石油及天然氣進口,是解決中國能源短缺問題的主要方法。   就中國能源安全而言,外部面臨海外能源來源受周邊地緣政治影響,內部存 在能源結構上過度依賴煤炭等問題,而鄰接中國的中亞地區為新興能源中心,與 中亞的能源合作能夠減少能源輸入風險、改善能源結構,有助中國克服能源安全 的窘境。中亞的豐富能源不僅受到周邊大國的覬覦,也使中亞國家內部生成尋租 與貪腐、制度弱化、資金錯配、阻礙長期發展等資源詛咒現象。本論文透過觀察 中國與中亞間雙邊貿易、直接投資與大型投資與合約的變化,從國際政治經濟學 的視角,分析獲得中國正運用經濟資源在中亞發揮政治影響力,逐步實踐具體的 能源戰略。中國藉地緣經濟進入中亞,掌握經濟互補的競爭優勢,以提供中亞國 家發展所需資金與基礎建設,並排除區域發展障礙,增進彼此能源合作的機會, 達成鞏固中國能源安全的戰略目的。     關鍵字:中亞、中國能源安全、地緣經濟、能源戰略                  . i.

(3) Abstract   A   strong   economy   is   the   rock   of   XI   Jingpi’s   “Chinese   Dream”;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ramatically   increasing   energy   consumption   with   rapid   economic   growth,   energy  deficiency  leads  to  negative  economic  and  societal  effects  in  China.  Therefore,   in  light  of  aggravated  overdependence  on  energy  imports,  the  major  solution  for  the   shortage   would   be   searching   for   more   energy   accesses,   especially   for   oil   and   natural   gas.  China  faces  several  energy  security  problems.  For  example,  domestically,  China   heavily   depends   on   coal   as   thermal   resources.   Externally,   energy   accesses   significantly   are   affected   by   geopolitics.   However,   Central   Asia,   a   new   but   major   center  of  natural  resources,  not  just  a  neighbor  of  China,  but  also  a  crucial  partner  in   energy   cooperation   capable   of   reducing   China’s   risks   of   importing   resources   from   other  routes,  changing  Chinese  energy  structure  at  present,  and  finally  helping  China   overcomes  the  problem  of  energy  security.  Abundant  resources  is  not  just  a  blessing   making   other   countries   jealous,   resources   also   becomes   a   curse   resulting   from   rent-­‐seeking,   corruption,   financial   dislocation,   etc.   in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nd   these  issues  hinde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  I  observe  the  change  of  bilateral  trad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major   investment   contracts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to  analyze  if  China  gradually  practices  its  energy  strategy  through  imposing   political   influence   in   Central   Asia   via   economic   leverages.   I   find   that   China   encourages  energy  cooperation  with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by  taking  the  advantage   of   geography   and   financing   investment   of   infrastructure   which   both   creates   a   promising  environment  of  development.       Keywords:  Central  Asia,  Chinese  energy  security,  geoeconomics,  energy  strategy.                        .   ii.

(4)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途徑 ....................................................................................... 17   第五節     章節安排.................................................................................................... 21  . 第二章     中國的能源安全 ........................................ 22   第一節     中國能源安全特徵................................................................................... 22   第二節     能源結構問題 ........................................................................................... 30   第三節     中國能源全球布局風險 .......................................................................... 35  . 第三章     中亞的能源與經濟 .................................... 47   第一節     中亞地區的能源格局 .............................................................................. 47   第二節     中亞國家的資源詛咒 .............................................................................. 59   第三節     能源與中亞經濟安全 .............................................................................. 63  . 第四章     中國中亞能源戰略的外部影響分析 ............. 73   第一節     大國競逐對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的效應 ............................................ 73   第二節     非傳統安全問題對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的影響................................ 82   第三節     中國對中亞能源的競爭優勢.................................................................. 87  . 第五章     中國的中亞能源戰略實踐 .......................... 99   第一節     「走出去」戰略的實踐 .......................................................................... 99   第二節     中國對中亞的投資及貿易 .................................................................... 106   第三節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布局 ........................................................................ 119  . 第六章     結論 ....................................................... 132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32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 ......................................................................................... 135  . 參   考   書   目 ......................................................... 137     iii.

(5) 圖目次     圖 2-1 圖 2-2 圖 2-3 圖 2-4 圖 2-5 圖 2-6 圖 2-7 圖 2-8 圖 2-9 圖 3-1 圖 3-3. 中國石油每日淨出口量(1991-2013 年) ................................................. 23   中國石油消費量及產量(2002-2013 年) ................................................. 24   世界能源展望消費量預測(2035) ........................................................... 25   中國天然氣消費量與生產量(1998-2014 年) ......................................... 26   中國天然氣進口來源(2006-2013 年) ..................................................... 27   中國 GDP 單位能源消耗(2005-2011 年) ............................................... 34   中國能源輸入路徑(2011 年) .................................................................. 37   中國石油進口來源(2013 年) .................................................................. 38   中國大型能源投資失敗投資金額(2005-2014 年) ................................. 45   中亞及鄰近國家地理位置圖 ....................................................................... 48   哈薩克斯坦原油產量變化圖(2000-2013 年) ......................................... 53  . 圖 3-4 圖 3-5 圖 3-6 圖 3-7 圖 3-8 圖 3-9 圖 3-10 圖 4-1 圖 4-2 圖 5-1 圖 5-2 圖 5-3 圖 5-4 圖 5-5 圖 5-6 圖 5-7 圖 5-8 圖 5-9 圖 5-10 圖 5-11. 哈薩克斯坦輸油管道路線 ........................................................................... 56   自然資源租金佔 GDP 比重(1990-2013 年) ........................................... 65   石油租金佔 GDP 比重(1990-2013 年) ................................................... 65   天然氣租金佔 GDP 比重(1990-2013 年) ............................................... 66   不良貸款佔銀行總貸款金額比例(2000-2013 年) ................................. 67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與國際發展協會信貸金額(2000-2013 年) ............. 68   中亞各國外債存量佔 GNI 的比例(2003-2013 年) ................................ 69   各種天然氣蘊藏的成因與機制 ................................................................... 79   財政收支平衡的油價(2015 年) .............................................................. 81   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及中國西氣東輸路線示意圖 ............................. 103   中國與中亞國家雙邊貿易總額(2000-2013 年) ................................... 108   中亞各國貿易額佔中國中亞雙邊貿易總額比重(2000-2013 年) ....... 109   中國自中亞各國進口貿易額比重(2000-2013 年) ............................... 110   哈薩克斯坦對中國進出口依存度(2000-2014 年) ............................... 111   中國對中亞五國直接投資存量(2003-2012 年) ................................... 114   中國對中亞五國直接投資存量的各國比重(2003-2012 年) ............... 116   中國在中亞大型投資與合約金額的類別比重(2005-2014 年) ........... 118   中國在中亞大型投資與合約金額的各國比重(2005-2014 年) ........... 119   中亞各國 GDP 變化(2000-2013 年) ..................................................... 122   歐亞、中亞高鐵規劃路線 ......................................................................... 127  .    . iv.

(6) 表目次     表 2-1 表 3-1 表 3-2 表 4-1 表 5-1 表 5-2. 中國能源消費量及種類佔比(2000-2013 年) ........................................... 31   中亞五國各國概況(2013 年) .................................................................... 49   中亞地區石油、天然氣產量出口潛力(2013 年) .................................... 51   中亞地區出口至中國石油量及所佔比重(2005-2012) ............................ 89   中國對中亞五國直接投資流量(2003-2013 年) ..................................... 113   中國直接投資佔中亞五國引進 FDI 比重(2003-2012 年) .................... 115  . v.

(7)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壹、研究動機   「能源是無可替代的,現代生活完全是架構於能源之上,雖然能源可以像任 何其他貨物一樣買賣,但它並不只是一種貨物而已,而是一切貨物的先決條件, 是和空氣、水、土同等重要的要素。」1充足的能源供應為經濟發展與工業生產 的必要條件,石油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2中國自 1978 年改革開放後,經濟 開始快速成長,連帶石油需求與日俱增,石油供應也由原本的自給自足,到 1993 年首次成為石油淨進口國,且進口量逐年成長,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13 年中 國石油進口依存度高達 61.7%。3自 2002 年至 2013 年,中國的石油產量每年平 均成長 6.6%,石油消費量卻是每年平均成長 2%,隨著經濟強勁成長,石油缺口 快速增加,2013 年的石油產量與消費量差距高達 3 億 1700 萬噸,缺口無法及時 滿足,恐侷限經濟發展。4   2013 年,中國對天然氣需求產生大幅增長,受化工運用需求影響,進口管 道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合計 518 億立方米,較 2012 年增長 29.9%,天然氣進口依存度上升至 30%。5來自土庫曼斯坦的管道天然氣 1.     Theodore  W  Schultz,  "Connections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gricultur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1964):227-­‐235.   2   「能源」包含「可再生能源」 、 「不可再生能源」 、 「替代性能源」等寬廣範圍,因本論文探討重 點為「能源安全」,所指涉的「能源」為「不可再生能源」,以石油、天然氣與煤炭為主要觀 察標的物。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年)。   4     BP,”  B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4  Workbook,”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4.,  accessed  January  5,2015,   http://www.bp.com/content/dam/bp/excel/Energy-­‐Economics/statistical-­‐review-­‐2014/BP-­‐Statisti c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2014_workbook.xlsx.   5   田春榮, 〈2013 年中國石油和天然氣進出口狀況分析〉 , 《國際石油經濟》 ,3 期(2014 年) ,   頁 29-­‐41。   1.

(8) 進口量猛增 22%,6達到 241 億立方米,7美國富比士(Forbes)特別專文探討,土庫 曼斯坦的天然氣進口佔中國進口總量的近一半,8同時,中國目前也是土庫曼斯 坦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市場,出口國需要龐大的市場,消費國需要穩定來源,彼此 成為確保能源安全最關鍵的因素。石油之外,中國與中亞(Central  Asia)如何維 持天然氣的長期供需互利關係,同樣令人關注。   中國為了經濟社會發展,有必要採取行動確保能源的供應安全。中國必須制 定能源發展戰略,以免被他國在油源與運輸孔道上影響能源供應,並應總體考量 能源的節約、開發、儲備、進口替代和運輸線的保護等,9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就世界的能源流動方向觀之,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佔世界總消 費量22.4%,2013年佔全球能源淨消費的成長量49%,同時中國也是僅次於美國 第二大的能源進口國。10能源安全焦點在確保穩定的能源供應來源與能源價格。   能源供應與內部結構是中國能源安全的主要問題。首先能源供應上,中國 2013年原油進口的來源分布,中東地區占51.9%,非洲地區占22.8%,俄羅斯與中 亞地區占13%,南美洲占10%,其他(不屬上列地區)占2.3%。11中國的原油進 口來源主要集中在中東與非洲,兩者合計總進口量超過70%。若以途徑區分,海 上能源運輸通道計有4條,包含中東航線、非洲航線、拉美航線及東南亞航線, 陸上能源管道亦有4條,包含中哈石油管道、中俄石油管道、中緬石油天然氣管 道、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中國的石油進口運輸方式90%是通過海上油輪運輸, 陸上管道和鐵路運輸佔10%左右。12中東石油進口來源受到荷姆茲海峽(Hormuz   6.   中國大陸對中亞五國的稱呼直接音譯為: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 斯坦及塔吉克斯坦,台灣稱呼中亞五國則習慣將「斯坦」兩字省略,本論文採中國大陸用法。   7   田春榮, 〈2013 年中國石油和天然氣進出口狀況分析〉 , 《國際石油經濟》 ,3 期(2014 年) ,頁 29-­‐41。   8   Kenneth  Rapoza,  “Where  China  Gets  Its  Gas,”  accessed  January  12,  2015,     http://www.forbes.com/sites/kenrapoza/2014/06/02/where-­‐china-­‐gets-­‐its-­‐gas/.   9   李際均,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思考〉 , 《中國軍事科學》 ,17 卷 2 期(2004 年) ,頁 39-­‐42。   10   BP,  “Country  insights:  China,  ”  accessed  June  01,  2015,     http://www.bp.com/content/dam/bp/pdf/Energy-­‐economics/Energy-­‐Outlook/Country_insights_C hina_2035.pdf.   11   田春榮, 〈2013 年中國石油和天然氣進出口狀況分析〉 , 《國際石油經濟》 ,3 期(2014 年) ,頁 29-­‐41。   12   田春榮, 〈2012 年中國石油和天然氣進出口狀況分析〉 , 《國際石油經濟》 ,3 期(2013 年) ,頁 2.

(9) Strait)的中東安全局勢影響,而進口石油的80%都必須通過馬六甲海峽(Strait  of   Malacca),13馬六甲海峽同時存在著非傳統安全與地緣政治的問題。尤以海盜及 海上劫持問題特別嚴重,2000年至2010年間,馬六甲海峽共發生海上武裝搶劫犯 罪案件362件,14平均每年發生33起;另外地緣政治的影響始終存在,美國在新 加坡樟宜軍事基地部署、15印度在馬六甲海峽西部入口處建立安達曼-­‐尼科巴聯合 司令部(Andaman   &   Nicobar   Command),使得中國無法輕忽能源運輸可能受到 制約的安全威脅,在能源依賴大量進口的現實情況下,分散能源進口管道及均衡 能源運輸比重或許是減少能源供應風險的最佳方案。   在能源結構上過度依賴煤炭的問題同時困擾著中國,就國內能源消費結構來 看,由於使用煤炭的效率低下並造成的污染,甚至嚴重影響到人民的生活,近年 來結構正逐漸轉變,煤炭消費的占比雖逐漸下降,由1981   年的72.7%降到2013 年的67.5%歷史低點,石油從20%降到17.8%,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的比重大幅增加, 從2.8%增加到5.1%。162013年4月9日公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畫2014-­‐2020」 明確強調必須降低煤炭的使用總量與比重,設定2020年煤炭總量控制在42億噸, 比重控制在62%以下,並提升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17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 的煤炭產量,佔全球比例高達47.4%,18以能源安全為考量,若要降低具稟賦優 勢的煤炭使用比例,改以提升天然氣使用量替代,既能達到清潔低碳的目標,也 能避免增加石油運輸負擔,兼顧運輸安全下解決能源結構困境。   45-­‐55。     鄭傳貴,〈世界石油地緣政治格局新態勢與中國石油進口安全〉,《北京石油管理幹部學院學   報》,6 期(2007 年),頁 11-­‐17。   14   張傑, 〈馬六甲海峽航行安全形勢的變化(2000~2008 年)〉 , 《東南亞縱橫》 ,2 期(2010 年), 頁 39-­‐42。   15   Bill  Tarrant,“Balancing  Power  in  the  Malacca  Strait,”accessed  December  22,  2014,     http://blogs.reuters.com/global/2010/03/07/balancing-­‐powers-­‐in-­‐the-­‐malacca-­‐strait/.   16   BP.  “B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4  Workbook,  ”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4,  accessed  January  5,  2015,   http://www.bp.com/content/dam/bp/excel/Energy-­‐Economics/statistical-­‐review-­‐2014/BP-­‐Statisti c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2014_workbook.xlsx.   17   中國國務院辦公廳: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 年) ,中國國務院,2014 年 6 月 7 日,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1/19/content_9222.htm  (2015 年 1 月 12 日檢閱)。   18   BP,  “Country  insights:  China,  ”  accessed  June  01,  2015,     http://www.bp.com/content/dam/bp/pdf/Energy-­‐economics/Energy-­‐Outlook/Country_insights_C hina_2035.pdf.   13. 3.

(10) 中亞具有豐富油氣資源,由中國西北地區接壤的中亞五個國家組成,包含哈 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與土庫曼斯坦,與中亞的 能源合作成為中國解決能源安全問題的優先選項之一。2013年中亞五國石油探明 儲量41億噸,其中96%位於哈薩克斯坦;天然氣探明儲量20.2兆立方米,而86.6% 分布於土庫曼斯坦。19中亞還具有其他重要能源,如哈薩克斯坦富含核能發電所 需的鈾礦,探明儲量約佔全球五分之一,居世界第二位、烏茲別克斯坦的儲量也 位居世界第8位,塔吉克斯坦水力資源蘊藏量居世界第8位。20裏海沿岸及大陸礁 層是世界上油氣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被稱為「第二波斯灣」,油氣資源集中 分布於裏海北岸、西岸及大陸礁層,主要開採在哈薩克斯坦西部,由於開發較晚, 並處於大規模開發初期,隨著探明儲量、技術與管道設備的增加,具高度開發潛 力。中國藉由與哈薩克斯坦及土庫曼斯坦的能源合作,實質取得裏海油氣資源開 發的利益,中亞國家是中國能源進口的來源,亦是連接能源產地的重要樞紐。   為獲得中亞能源,美國、歐盟及俄羅斯及中國積極參加能源發展的各項合作, 尤以能源運輸管道的競爭可見一斑。中亞油氣資源處於內陸,必須通過管道輸往 世界市場,而前蘇聯建設的管道皆需經過俄羅斯,運輸能力有限且年久失修,加 上俄羅斯對中亞國家油氣出口實行數量限制,並徵收高額的過境費。修建不受俄 羅斯控制的油氣管道就成了區域內產油國家、歐盟、美國及中國的共識。1999   年 11   月美國克林頓總統推動並簽署連接巴庫、第比利斯和傑伊漢的「巴傑管道」 (BTC)協議,2005   年竣工耗資36億美元,是第一條繞過俄羅斯直接對歐洲大規 模出口石油的管線,打破了俄國對中亞能源進入國際市場的壟斷,削弱俄國在中 亞地區的外交籌碼,並使美國跨國石油公司獲得經濟利益與多元出口途徑。21  . 19.   BP.  “B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4  Workbook,  ”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4,  accessed  January  5,  2015,   http://www.bp.com/content/dam/bp/excel/Energy-­‐Economics/statistical-­‐review-­‐2014/BP-­‐Statistic 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2014_workbook.xlsx.   20   王正立、張迎新、耿衛紅, 《中亞五國礦業投資環境分析》 (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5 年), 頁 12-­‐21。   21   徐孝明, 〈冷戰後美國的裏海-­‐中亞能源政策〉 , 《黑龍江史誌》 ,14 期(2014 年) ,頁 105-­‐  107。   4.

(11) 中國也在中亞能源合作取得進展,包含「中哈石油管道」於2009年正式營運, 全長將近3000公里,設計年運輸石油量2000萬噸,截至2013年12月31日累計向 中國輸油6360萬噸,成為「中國西部能源大動脈」22;   2010年9月底,「中國-­‐中 亞天然氣管道」管道A、B雙線建成通氣,2011年底達到年輸氣能力300億立方米。 管道C線設計輸送能力250億立方米/年,已於今年5月31日順利加入運輸,23此天 然氣管道橫跨土、烏、哈和中國,成為東向天然氣出口中國的重要管道,自新疆 輸入後橫恆全國的「西氣東輸」管道,可直接供給中國東部及南部沿海高耗能地 區。中亞國家接壤中國西北,能源運輸距離近,自從中哈石油管道與中國中亞天 然氣管道營運之後,不僅提供成本低廉的運輸方式,比起海上運輸更為可靠,也 強化了中國能源運輸的安全。   在「走出去」政策的支持下,透過中國國營的跨國能源公司,以經濟投資方 式在中亞取得不錯的成果,但政治力的支持與配合亦是重要因素之一。「上海合 作組織」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CO,以下簡稱上合組織) ,24是 中國在中亞提供低利貸款、援助和直接投資,逐漸取得中亞國家信任的平台。2004 年中國取得哈薩克斯坦同意,讓輸油和輸氣管線通過該國領土。2006年中國與烏 茲別克斯坦決定共同開採原油和天然氣。中國也和俄羅斯達成協議,從俄羅斯建 立一條直通中國的輸油和輸氣管線。25上述都是上合組織在中亞地區能源合作的 顯著貢獻。上合組織成員包含著豐富的能源供應國與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能 源產業的跨境合作與投資,亟須多邊關係的政治影響力協調與保護。   基於能源安全的需求,中國必須發展中亞能源戰略,戰略目標是逐步增加中 亞能源供應,平衡能源獲取來源的比重,中國如何將中亞地區的地緣政治與各方 22.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中哈原油管道累計輸油逾 6000 萬噸,   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14/01/08/001466437.shtml  (2014 年 6 月 30 日檢閱)。   23   國際日報:   新疆“西進東送”打造絲綢之路能源大通道,2014 年 6 月 27 日, http://www.chinesetoday.com/big/article/891657  (2014 年 7 月 1 日檢閱)。   24   簡稱上合組織;俄語為:Шанхайск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縮寫:ШОС;是中國、俄 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 6 個國家組成的一個國際組 織。   25   Isabel  Gorst,”CNPC  Oil  Link,”  Financial  Times,  asscessed  June  10,  2015,   http://www.ft.com/cms/s/0/b6f2e68e-­‐4ac7-­‐11dc-­‐95b5-­‐0000779fd2ac.html#axzz3cqwYNz7o   5.

(12) 利益納入考量?如何整合政治手段與經濟力量的可用資源?並減少中國能源所 遭遇的風險,確保能源供應的安全與穩定,是本論文主要的研究動機。    . 貳、研究目的   工業革命之後,英國運用能源產生的動力,大幅提升生產紡織品效率,藉經 濟實力逐步成為世界霸主,也證明了能源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尤其以石油為例,經常被視為工業的血液。對高度依賴國外石油進口的中國而言, 石油來源集中在中東與非洲兩大區域,但石油的海上運輸線過長,且沿途必須經 過「亞丁灣」 、 「荷姆茲海峽」與「馬六甲海峽」等危險水域,26因此能源安全的 首要目標就是多元管道進口能源,以降低潛藏的風險。   中亞地區豐富資源為中國解決能源安全問題,提供一條更具可靠的方案。 2013 年 9 月,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四國,並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 夫大學(Nazarbayev  University)演講,首次提出共同建設道路聯通、貿易暢通、 貨幣流通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倡議。27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高級顧 問王海運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一個經濟構想,以經濟合作為內容,會產 生政治效應,需要與各國的政治關係作為支撐,它不是一體化的概念,而是一種 靈活的合作形式,而絲綢之路突出「路」,是廣義上的路,不僅包括鐵路公路, 還包括信息公路、互聯網、能源和電網等,互聯互通應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 設的基礎。28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描繪出較具體的形象。以地理環境來看,中 亞國家位處習近平「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樞紐位置,但以能源安全來看,中 國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藍圖,涵括中亞在內的經濟合作與基礎建設,已在此. 26.   葛東升,《國家安全戰略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   年),頁 222。     聯合財經網:   一帶一路戰略   催生兆元俱樂城, http://money.udn.com/storypage.php?sub_id=5641&art_id=510730  (2014 年 12 月 11 日檢閱)。   28   陳玉榮、湯中超,〈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經濟全 球化背景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主辦,2014 年 1   月 20 日。   27. 6.

(13) 區域注入大量資金,亦將中亞能源供應。   各國對中亞能源的競逐存在經濟力、也存在政治力。美國於 2005 年進入中 亞投資,1993-­‐2010 年投向中亞地區海外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將近 80%以上集中在哈薩克斯坦,美國對哈國的海外直接投資累計投資 199.9 億 美元,佔哈國外資總額 16%,遠高於俄羅斯(39.67 億美元)與中國(38.03 億美 元)。29同時,通過阿富汗反恐戰爭,美國在吉爾吉斯和烏茲別克斯坦建設了軍 事基地,再加上各種名目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實現了「大中亞」布局。302015 年 1 月 1 日,以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為主要成員國的「歐亞經濟聯盟」 (Eurasian  Economic  Union)正式啟動,按照計劃,2019 年之前建立共同的電力 市場,2025 年之前建立統一的石油、天然氣和石油產品市場。31中國在中亞的能 源發展持續面臨各國的競爭,為了能源來源與供應安全的確保,勢必需要整合所 有手中可用資源,追求能源安全的目標,本論文希望藉梳理中國在中亞國家的經 濟與政治層面遭遇的障礙,以中國採取的應對作為,歸納出中國在中亞的能源戰 略,並取得下列問題的答案:   一、中國能源安全面臨的內部及外部問題?     二、中亞對中國能源安全的意義?中國如何與中亞進行能源合作?   三、中國中亞能源戰略實踐情形及未來展望。    . 第二節     文獻探討   中國以「走出去」政策扶植國營企業參與國際投資競爭,甚至在中亞的能源 競爭中大舉併購當地石油公司,取得不錯成果,更利用領導高層互訪、多邊合作 29.   朱蘇榮,〈中亞國家的 FDI 及中國對中亞國家投資情況分析〉,《金融發展》,1 期,(2012 年), 頁 140-­‐147。   30   新華網:   中國在中亞的戰略利益與實現保證, http://news3.xinhuanet.com/world/2004-­‐09/02/content_1937528.htm  (2015 年 12 月 22 日檢 閱)。   31   新華網:   國際觀察:歐亞經濟聯盟有何意義,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1/04/c_1113870072.htm(2015 年 1 月 4 日檢閱)。   7.

(14) 機制及非傳統安全的合作,進一步獲取能源合作的機會,可見中國在能源戰略上, 擅長運用政治力與經濟力所產生相輔相成的功效。本論文將以政治、經濟兩層面 為切入點,觀察中國為了能源安全採取哪些具體行為?這些行動是否擴大與中亞 的能源合作?為獲得兩者對中國能源安全影響,所參考的文獻,依研究內容大致 可區分為三類:第一類以中國能源安全為主;第二類以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為主; 第三類以有關中亞政治研究為主。  . 壹、中國能源安全   中國學者關於中國能源安全的探討,可以區分為從中國與他國間競逐能源、 中國能源安全觀的轉變及改善中國能源安全途徑。   有關中國與他國競逐能源文獻,基於相對利益論點,為中國安全對獲取能源 提出看法。門洪華的〈確保中國能源安全的戰略意義〉指出,能源安全是涉及對 外戰略、國家安全、戰略經濟利益以及外交手段等多層次的戰略問題,能源供應 不足可能成為中國崛起的最大障礙之一。中國具體的應對策略:有建立蛛網式能 源通道、加強國際能源合作,強化海軍建設、保障國家海外戰略利益。32江澤民 在〈對中國能源問題的思考〉一文,從資源、生產、消費以及對環境和經濟社會 發展影響,導出能源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事關經濟安全和國家 安全。並強調節約優先的長期戰略、完善能源政策、健全體制、發揮市場配置資 源。33吳磊在〈中國能源安全面臨的戰略形勢與對策〉中,分析 21 世紀以來出 現能源形勢轉變,包含全球能源供應持續緊張、國際油價高位運行、國際油氣資 源競爭愈演愈烈、能源地緣政治矛盾與沖突加劇及資源民族主義重新崛起等。34 任娜、孫暖對大國因素與能源安全關係進行分析,在〈地緣政治視角下的能源安 全——以美國全球能源安全戰略為例〉文中,發現能源出產地是地緣政治的結點、 主要石油產地如中東、中亞、非洲地區,成為大國地緣政治爭奪的主要目標。美 32.   門洪華,〈確保中國能源安全的戰略意義〉,《太平洋學報》,1 期(2005 年),頁 33-­‐44。     江澤民, 〈對中國能源問題的思考〉 ,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42 卷 3 期   (2008 年),頁 345-­‐359。   34   吳磊, 〈中國能源安全面臨的戰略形勢與對策〉 , 《國際安全研究》 ,5 期   (2013 年),頁 62-­‐75。   33. 8.

(15) 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和進口國,通過影響和控制這些地區、不僅可以確 保本國的石油供應,也確保全球經濟影響力。35馮玉軍等則在〈俄羅斯新能源外 交及其影響〉一文分析,「9·11 事件」後,俄羅斯作為能源大國積極展開能源外 交影響著國際能源市場,俄國以「突破北美、穩定西歐、爭奪裏海、開拓東方、 挑戰歐佩克」為總體規劃,利用油氣管線建設等手段,提升能源市場上的地位, 對國際能源安全格局產生深遠影響。36前述學者關注世界各國將能源安全視為國 家的基本生存需求,如何在國際社會的競爭中,維持自己國家的利益,採取各種 戰略及手段,以及產生的影響。   而中國能源安全觀也逐漸隨著全球化發展,使中國學者漸漸建立起對「廣義 能源安全」的重視。陳鳳英的〈國際能源安全的新變局〉以國際恐怖活動、全球 地緣政治問題與國際油價持續飆升相互影響,強調能源安全不僅關系到國家的經 濟安全,而且影響到政治與軍事安全。37馮昭奎的〈21 世紀初國際能源格局及今 後的中長期變化——兼論日本能源安全的出路與困境〉指出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 化,中國需調整能源安全認知,即能源安全不僅要包括能源供需矛盾、能源供需 網絡的脆弱性和潛在風險,而且要與環境安全、水安全相結合,形成「廣義的能 源安全」概念。38馬延琛、吳兆雪的〈中國新能源安全觀與實現全球能源安全〉 隨著經濟全球化與各地區互賴關係加深,「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為 中國新能源安全觀實現全球能源安全的新方法。39趙慶寺在〈科學發展觀視域中 的中國能源安全新範式〉提到能源安全觀增加了綜合安全、可持續安全、市場安 全和共同安全的新內涵,中國能源安全戰略的基本布局是通過加快轉變中國經濟 的發展方式和參與能源安全的全球治理等措施,在作者的另一篇〈國際合作與中 35.   任娜、孫暖, 〈地緣政治視角下的能源安全——以美國全球能源安全戰略為例〉 , 《世界經濟與 政治論壇》,2 期   (2007 年),頁 84-­‐89。   36   馮玉軍、丁曉星、李東,〈俄羅斯新能源外交及其影響〉,《現代國際關系》,9 期   (2002 年), 頁 17-­‐22。   37   陳鳳英,〈國際能源安全的新變局〉,《現代國際關系》,6 期   (2006 年),頁 41-­‐46。   38   馮昭奎,〈21 世紀初國際能源格局及今后的中長期變化—兼論日本能源安全的出路與困境〉, 《國際安全研究》,6 期   (2013 年),頁 98-­‐123。   39   馬延琛、吳兆雪, 〈中國新能源安全觀與實現全球能源安全〉 , 《東北亞論壇》 ,16 卷 4 期(2007 年),頁 18-­‐22。   9.

(16) 國能源博弈〉中,進一步建議通過國際機制、國際組織建立國際秩序、增進相互 依存、改變石油博弈力量結構,是中國有效維護石油安全的務實選擇。張建新的 〈21 世紀的國際能源安全問題〉論文中,認為綜合能源安全觀不僅涵蓋了供應 安全和需求安全,而且廣泛地涉及環境、氣候和人的安全。提出廣義能源安全的 新趨勢有「能源安全的行為體多元化,安全層次擴大」 、 「能源安全結構的綜合化」 、 「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威脅成為全世界共同的重大安全挑戰」。該文論點以國際 關係理論中自由主義觀點出發,提出的對策仍務實地回歸以中國國家利益為首要, 建議發揮地緣政治優勢,靈活且彈性的策略是中國在追求能源安全的特色,對中 國能源戰略的資源運用有具體完整的說明,40殊值參採。李婷、魯成軍的〈中國 能源國際安全戰略的博弈新視角〉以博弈模型分析,得出中國能源安全戰略應是 衝突與合作共存,建議加快中俄能源合作、加強中東國家的能源產業一體化、應 突出周邊外交、參與建構多邊合作機制乃為上策。41     西方學者則提出不同於中國學者的論點,萊恩.克拉克(Ryan  Clarke)在 “Chinese  Energy  Security  The  Myth  of  the  PLAN‘s  Frontline  Status.”一文,認為中國 主要能源安全威脅來自市場效能不彰,價格的扭曲及進口配額制度對中共的石油 安全帶來危害,因為它對自汽、柴油人為短缺提供不當激勵,並點出國有石油公 司的壟斷造成效率不彰及改革進度緩慢的問題,更反駁中國學界認為,海上能源 供應航線受到封鎖是中國能源安全最大威脅之說法。42從「廣義的能源安全」觀 點,歸納出中國對能源安全的追求,除了本國利益外,更應該思考如何避免造成 環境安全的威脅,而提升能源安全層次,宏觀考量周邊國家與全球,將能源安全 視為「絕對利益」,政府以國家利益為考量時,將可促進行為體間的合作,此為 未來能源戰略的新趨勢。   另外,國際政治經濟學者亦從經濟安全角度,提出改善中國能源安全的途徑。 40.   張建新,〈21   世紀的國際能源安全問題〉,《國際安全研究》,6 期   (2013 年),頁 124-­‐154。     李婷、魯成軍,〈中國能源國際安全戰略的博弈新視角〉,《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18 卷 3 期 (2008 年),頁 119-­‐123。   42   克拉克(Ryan  Clarke) , 《中共海軍與能源安全》 (Chinese  Energy  Security:The  Myth  of  the  PLAN’s   Frontline  Statu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12 年),頁 93。   41. 10.

(17) 查道炯的〈中國的能源安全: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從國際政治經濟學和公共 政策學的基本概念出發,審視維護中國能源安全中最受關注的原油進口和中國石 油企業在境外開發原油資源的問題,認為主動駕馭中國與國際政治經濟體系互動 才是維護中國的能源安全的理想途徑。陳元的《能源安全與能源發展戰略研究》 專書中,以國家整體能源政策規劃,檢討中國能源發展的整體安全問題,深入分 析中國能源供需變化趨勢,客觀檢討政府的能源管理體制,並逐一進行剖析市場 機制、國家與國企錯綜複雜的現象,43為中國能源發展問題提供詳細闡述。   歸納以上中國學者觀點,普遍將中國視為探討能源安全問題中的主要行為體, 並從如何確保國家利益為出發點,強化國家的能源安全為目的,自從鄧小平在 1980年代強調,近幾十年間世界大戰打不起來,中國必須把握此戰略機遇期,全 力發展經濟以實現「中國夢」為目標的想法,已成為中國學者論述的共同特色。 因此,本論文期循著中國專家及學者的思考脈絡,勾勒能源安全之於中國的意義 與價值,及遭遇威脅或風險時,最貼近中國官方思維之問題應對模式。  . 貳、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   隨著中亞能源的產量增長,中國對中亞的能源合作也逐漸受到學者重視。蔣 新衛的〈中亞石油地緣政治與中國陸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建設〉認為中亞地區為「21 世紀的戰略能源基地」,在中亞圍繞石油的政治競爭日趨激烈,積極拓展能源進 口渠道,加快陸上能源通道成為維護能源安全的當務之急。44張耀在〈中國與中 亞國家的能源合作及中國的能源安全—地緣政治視角的分析〉文中闡述與中亞國 家的能源合作對中國能源安全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 有客觀物質基礎與主觀合作意願,長期能源合作的誘因兼具經濟互利的需要與地 緣政治利益考量。45毛漢英在「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五國能源合作前景展望」一. 43.   陳元編,《能源安全與能源發展戰略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年)。     蔣新衛,〈中亞石油地緣政治與我國陸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建設〉,《東北亞論壇》,第 16 卷第 3 期(2007 年),頁 62-­‐66。   45   張耀, 〈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及中國的能源安全〉 , 《俄羅斯研究》 ,6   期(2009 年) ,頁 44. 11.

(18) 文中,從地理和地緣政治角度,分析發展計畫與合作項目,作者透過實際的數據 評估中國對中亞國家能源上的依賴,這種關係不斷朝向強化的趨勢,顯示出能源 供應安全與彼此合作是中國的主要戰略目標。46但該篇論文在中亞國家對合作方 面的誘因卻較少著墨說明。美國商業智庫Stratfor在2013年9月習近平訪問中亞國 家後,提出中國的新中亞戰略報告“China's   Ambitions   in   Xinjiang   and   Central   Asia”,指出中國單靠中亞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資與合作,並不足以確保對中國能 源供應的長期安全,尤其俄羅斯在本地擁有廣泛影響力,以及中亞國家對中國的 不信任,因此中國需要實施多種方式,包含非能源和非資源的基礎建設投資。47 此篇報告提供商業策略面向的判斷,以經濟利益為出發點的推論的中國發展戰略, 提供具有重商主義色彩觀點。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許勤華在 〈中亞國家的FDI及中國對中亞國家投資情況分析〉一文,以量化分析中國與其 他域外國家對中亞境外直接投資情形,從投資存量觀察,2003年-­‐2009年,中國 對中亞國家投資存量合計29.18億美元,是2003年的66倍。該文詳述中國對中亞 投資存量的快速增長,與政府政策鼓勵有明顯關聯,中國的目標仍以獲得緊密的 雙邊關係,最終確保穩定的石油供應為主。48查道炯在《相互依賴與中國的石油 供應安全》一文中採用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自由制度主義所倡導的相互依賴視角, 解釋中國今日所正面臨的石油供應安全態勢轉變,並歸納出國際不同利害關係者 的能源安全問題與規避風險手段。強調建立相互合作關係,對解決能源供應安全 中的國際因素更為有利。49   綜上,本論文將根據前述文獻關於促進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因素,探討國家 發展策略、經濟優勢、國際貿易與投資方面,中國逐步強化雙邊能源合作的有利 116-­‐128。     毛漢英, 〈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五國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 《地理科學進展》 ,32 卷 10 期   (2013 年),頁 1433-­‐1443。   47   STRAFOR,“China's  Ambitions  in  Xinjiang  and  Central  Asia,   ”accessed  January  2,  2015,   http://www.stratfor.com/analysis/chinas-­‐ambitions-­‐xinjiang-­‐and-­‐central-­‐asia-­‐part-­‐1#axzz3Obqbjv 7K.   48   許勤華, 〈中亞國家的 FDI 及中國對中亞國家投資情況分析〉 , 《金融發展評論》 ,1 期   (2012 年), 頁 140-­‐147。   49   查道炯, 〈中國的能源安全: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視角〉 , 《教學與研究》 ,8 期   (2004 年),頁 59-­‐67。   46. 12.

(19) 因素,並側重實際合作的進展,彙整分析中國為獲得能源安全保障,如何透過經 貿往來換取更多與中亞的能源領域合作機會。  . 參、中亞地緣政治   徐建山以〈論油權〉一文,將石油視為具有全球地緣政治競爭中的核心問題, 作者將石油資源的控制權定義為油權,認為油權國是石油地緣政治的行為體,油 權國的爭奪行為嚴重影響全球政治格局的演變與發展,並將油權區分為「石油資 源控制權」、「石油通道控制權」、「石油市場控制權」。50作者詳細分析了俄羅斯 與美國在歐亞大陸對石油通道權的競賽,美國藉由 BTC 原油管道終結俄國的石油 通道壟斷地位,但俄羅斯為鞏固地緣政治影響力,力阻中亞國家建立不過境俄羅 斯的出口管線,顯現俄羅斯以石油通道與石油資源操控中亞蘊含龐大利益。油權 的控制似乎隨著國際政治朝向多極化發展,許多跨國石油企業與國際組織成為主 要行為體。 〈中亞地緣政治變化與地區安全趨勢〉中,許濤提供中亞國家獨立 20 年來國內政治制度與地區安全的演變,雖然美國藉反恐戰爭與阿富汗重建工作, 在中亞地區有效擴張影響力,但隨著美軍即將撤離阿富汗,伊斯蘭極端勢力開始 成為中亞的威脅。51李紅強等〈能源地源政治格局的演變過程與驅動機制研究-­‐ 以中亞為例〉中,以中亞能源地緣政治格局演變,歸納出驅動政治變化的要素包 含背景、外部力量、內部力量和突發事件,藉各要素相互作用影響著中亞地緣的 變化。52耶斯爾在〈中亞地區的能源“博弈”〉一文,為中亞國家積極利用能源 為工具,在「大國平衡」的戰略下,藉能源出口多元化方針,期為本國爭取最大 利益。53   上海合作組織是中國在中亞地區取得能源合作的關鍵,俄羅斯、哈薩克斯坦、 50. 徐建山, 〈論油權——初探石油地緣政治的核心問題〉 , 《世界經濟與政治》 ,12 期(2012 年), 頁 115-­‐132。   51   許濤,〈中亞地緣政治變化與地區安全趨勢〉,《現代國際關係》,1 期   (2012 年),頁 27-­‐32。   52   李紅強、王禮茂、郎一環, 〈能源地緣政治格局的演變過程與驅動機制研究-­‐以中亞為例〉 , 《世 界地理研究》,18 卷 4 期   (2009 年),頁 56-­‐65。   53   耶斯爾, 〈中亞地區的能源“博弈”〉 , 《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1 卷 2 期(2010 年),頁 45-­‐53。   13.

(20) 烏茲別克斯坦和伊朗都是主要能源生產國,中國和印度是主要能源消耗國,上海 合作組織期望建立能源安全共同認知,追求經濟發展。54上合組織是中國以低利 貸款、援助和直接投資等方式,逐漸爭取中亞國家信任的重要平台,2004 年中 國取得哈薩克斯坦同意,讓輸油和輸氣管線通過該國領土。2006 年中國與烏茲 別克斯坦決定共同開採原油和天然氣。55王海燕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能源合 作:趨勢與問題」匯整了「上合組織」在中國能源戰略上發揮的實際經驗與成果, 該文歸結出的注重實效的論點,推論中亞各國在開採技術、資金不足、基礎設施 缺乏等國家現實問題下,謀求多邊的利益團體間協調合作,是最符合效益的雙贏 選項。56   綜上,能源的供應屬於經濟安全範疇,但其風險與威脅卻直接關乎著國家安 全與發展,對國家而言,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能源安全現況越嚴峻,能 源對外依賴度越強,供應結構越容易出現問題,中亞地區對中國的重要性越為凸 顯。中國與中亞透過強化雙邊與多邊關係建立合作機制,能源合作主要目的在促 成中亞提供中國更大量、更穩定、更長期的能源供應,使中國能源安全獲得保障, 再者中國亦提供龐大的能源消費市場,甚至資金及技術的支援,經濟合作符合雙 方共同的利益。本論文將更深入觀察、分析中國在中亞國家的雙邊關係的建立, 及「上海合作組織」多邊平台的力量,以了解中國如何透過更靈活的手段,促成 雙方能源合作,中國與中亞國家的雙邊及多邊關係。   歸納中亞地緣政治的研究,可發現中亞地區能源及國家發展,與外部的影響 因素密不可分,周邊大國為了保障自身能源安全與經濟發展,引起資源爭奪力量, 中亞國家獨立初始,從依賴俄羅斯的力量,轉變成欲打破俄國對中亞能源的壟斷, 而採取對外開放的「多元化」戰略;而內部存在地區經濟發展與平衡大國關係的. 54.   Marcel  de.  Hass,  “S.C.O.  Summit  Demonstrate  Its  Growing  Cohesion,”  Power  and  Interest  News   Report  April  13,  2008.   55   Isabel  Gorst,”CNPC  Oil  Link,”  Financial  Times,  asscessed  June  10,  2015,   http://www.ft.com/cms/s/0/b6f2e68e-­‐4ac7-­‐11dc-­‐95b5-­‐0000779fd2ac.html#axzz3cqwYNz7o.   56   王海燕,〈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能源合作:   趨勢與問題〉,《俄羅斯研究》,163 卷 3 期(2010 年),頁 94-­‐103。   14.

(21) 需求,當問題突發時,能源成為擾動地區安全的重要因素,而本身的能源安全也 同樣倍受挑戰,本論文將側重中國的中亞能源戰略如何跟隨中亞地緣政治變化適 時調整。  .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壹、研究範圍   一、時間範圍   中國在拓展周邊國家關係,一貫奉行「睦鄰、安鄰、富鄰」的政策方針,1994 年 4 月中國總理李鵬分別訪問哈薩克等四個中亞鄰邦,提出「四項基本政策和六 點主張」,57並舉行高層晤談,洽簽商務約定及政府貸款協定,並為此後的首長 外交揭開序幕。1997 年開始,中國與中亞國家的經濟合作邁入新階段,不僅在 邊境談判取得進展,促成上海五國論壇成立,邊境加強軍事信任的協定簽署掃除 了地區經貿合作的不確定因素。中國對中亞的能源投資在 1997 年中石油收購哈 薩克阿克糾賓(Aktobe)油氣股份公司首開先例,故本文將以 1997 年為啟始至 2015 年 6 月為探討之時間範圍。   二、空間範圍   「中亞」 ,此地理名詞之定義,乃係於 1993 年 1 月中亞五國舉行元首會議上 所達成的決議。區域內國家係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 坦及烏茲別克斯坦等五國。58位置佔據歐亞大陸的核心區塊,本論文稱呼「裏海 地區」或「中亞地區」、「中亞國家」、「中亞五國」等,即代表相同的定義。   三、名詞界定:   (一)戰略   所謂「戰略」 (Strategy) ,定義為目的、方法與手段之間的關係(「目的」即 57.   新華社新聞網:   中亞關係四項基本政策和六點主張,2004 年 06 月 16 日,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2/19/content_735901.htm(2014 年 12 月 20 日檢閱)。   58   傅仁坤主編,《中亞—神秘豐富的國度》(台北:三文印書館,2002 年)。   15.

(22) 是目標;「手段」乃用於追求目標的資源;「方法」為組織與運用資訊的方式。) 59. 「為建立力量,藉以創造與運用有利狀況之藝術,俾得在爭取同盟目標、國家. 目標、戰爭目標、戰役目標或從事決戰時,能獲得最大成功公算與有利效果」 。60   (二)能源安全   俄羅斯學者日茲寧(Stanislav  V.  Zhiznin)認為,能源安全是指公民、社會和國 家對初級能源與電力的可持續可靠和連續供應免受內外威脅的一種保障狀態,它 反映了保持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的必要程度。61本論文探討之「能源」限定「不 可再生能源」(請參見第 22 頁註釋說明)。由於能源安全對進出口國具有不同含 義,中國為一個石油進口國,因此內容所以提到的能源安全即為需求安全,62其 中又以石油為主要大宗。探討一國的石油安全至少包括三個面向:穩定的石油來 源、安全的運輸通道與價格安全(即以適當價格取得石油供應)。簡言之,能源安 全就是保障數量和價格上能滿足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能源供應,因此能源不安全 主要即出現石油供應暫時性的突然中斷或短缺、價格暴漲等造成對國家經濟的損 害。   本論文所探討的「能源」其特殊性在於雖然它是商品、具有價格、可在市場 交易,但同時也是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所有的國家在生活的每一刻都需要使用 到它,因此國家擁有的數量越多,代表國家擁有的資產越多,而國際間運用政治 力、經濟力競爭取得「能源」的行為不勝枚舉,因此又稱它為「戰略物資」 。63以. 59.   高一中譯,余拉米(Joseph  R.  Cerami) 、侯肯(James  F.  Holcomb,  Jr) ,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 指南》(U.S.  Army  War  College  Guide  to  Strateg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 年),頁 19-­‐20。   60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   (台北:時英出版社,2000 年),頁 287-­‐288。   61   日茲寧(S.  Z.  Zhiznin), 〈全球能源安全與俄羅斯能源外交〉 , 《俄羅斯學刊》 ,3 期   (2011 年),頁 10-­‐13。   62   美國學者丹尼爾•耶金認為各國所面對的能源安全形勢皆有所差異,對俄羅斯而言,能源安 全就是堅持國家對「戰略資源」的控制,實現支配資源輸送到國際市場的主要管線。對於發 展中國家而言,能源安全就是能源價格的變動如何影響其國際收支的平衡。對於中國和印度, 能源安全就是能夠就其對全球能源市場的依賴快速做出調整。而對於日本,能源安全就意味 著通過多元化、貿易和投資來抵消國內能源資源嚴重缺乏的負面影響。Daneil  Yergin,  “Ensuring   Energy  Security,”  Foreign  Affairs  85,  no.2(2006):68-­‐92.   63   馬宏, 〈國家生命線:中外國家石油安全戰略比較與啟示〉 , 《中國軟科學》 ,12 期   (1998 年), 頁 30-­‐36。   16.

(23) 地緣經濟學的角度觀之,它將國家與國家間的經濟競爭具象化了,冷戰後國家競 爭雖然偏向經濟層面,但當競爭的物品變成石油或天然氣時,因為敏感性與脆弱 性程度增加,商業競爭或許可能導致政治衝突。  . 貳、研究限制   由於研究主題涉及中國的政府政策、國營企業投資、國家戰略等內容,且中 國對中亞地區維持長期交流與投資,中國學界對中亞各領域之研究多有著墨,故 此次主要參考文獻來自中國,因而學者觀點可能會受到中國官方立場影響,部分 獲取資料及數據亦可能有所偏差,惟官方統計數據已隨著資訊普及漸趨透明,且 筆者將以能源產業報告與國際研究資料等進行比對,並參考多方觀點相互辯證, 故本次研究仍將以中國文獻為主,輔以其他國家資料。   研究地區包含中國、俄羅斯及中亞地區,幅員之大橫跨歐亞大陸,礙於交通 限制,無法遊歷各國蒐集當地資訊,另部分中國與中亞國家或中亞國家彼此之間 統計資料官方無公開資訊,僅得參考中國文獻間接取得,故期以豐富參考資料的 分類、歸納,加上邏輯推理,求取有限資訊的研究。   中亞能源研究之範圍相當廣泛,縱軸歷史由冷戰結束前的蘇聯,至現在的中 亞獨立國家;橫軸領域跨歷史、地理、經濟、政治,甚至包含統計與技術性資料 分析,在有限的篇幅與時間內,無法逐一探討,僅截取具代表性,且與中國戰略 發展相關的資訊進行研究。    .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途徑  . 壹、研究方法   ㄧ、研究方法   所謂「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係指蒐集與處理資料的手段與程式, 17.

(24) 本篇論文採用的是「文獻分析法」與「歷史研究法」。   「文獻分析法」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指的是就研究議題相關各類文 件資料做探索性分析,包括書面文件、文件、回憶錄、日記、報紙文章、會議記 錄等等,取得對某議題宏觀的歷史脈絡,也可藉這些資料的搜集,比較一國之內 或國家之間的情形,以發現新事物或是支持對某一見解的看法。本論文將透過蒐 集中國官方出版品、專書、期刊、學位論文、報章雜誌以及網頁資訊等,以期獲 得第一手資訊以及具代表性的觀點,另以中英文學術著作之觀點與立場加以檢視, 期獲得較中立、客觀之具體研究成果。   「歷史分析法」是對一個問題發生及演變的嚴格,有長時間的研究,對這一 個問題的相關資料,進行歸納、解釋並加以分析及預測。64運用此方法通常要藉 由考察歷史上各種事件的先後關係,找出因果線索,並從中抽絲剝繭分析出造成 當前狀況的源頭,長時間觀察有機會找出肇因,也可能逐步推導出影響未來發展 之變數,本論文最終將以分析獲得之結果,探討中國中亞能源戰略之展望。    . 貳、研究途徑   本論文將藉由「地緣經濟學(geo-­‐economics)」及「國際合作理論」探討中 國如何利用地緣與經濟的優勢,在國際競爭中,保護國家的自身利益。   一、地緣經濟學   地緣經濟學是在冷戰結束後出現的國際關係理論。這一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 為前美國華盛頓戰略和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地緣經濟學專案主任愛德華.盧特沃克 (Edward  N.  Luttwak)65。盧特沃克教授認為,冷戰結束後,世界進入了地緣經 濟時代,標誌著國際關係從地緣政治學向地緣經濟學發展,是「發展」,而不是 「取代」,故有人稱之為「後地緣政治經濟學」。其主要論點為:(一)意識形態 64.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4 年),頁 12。     Armand  Clesse,  Richard  Newell  Cooper,  and  Yoshikazu  Sakamoto,  eds.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s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East-­‐West  Order  (Boston: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94),  25.    . 65. 18.

(25) 的差異已不如以前重要;(二)按地緣政治標準劃定的對手或敵手,在地緣經濟 時代可能同時是貿易夥伴;(三)對全球的最大威脅已從核戰爭危險轉向經濟危 機和生態破壞,國際關係中「低階政治」(經濟、社會、生態等問題)的迫切性 和重要性首次超越「高階政治」 (軍事對抗和核嚇阻) 。這一轉向「開拓了超越國 界的、競爭與合作並存的新時代」。66   與「地緣政治學」不同的是,在這一理論中,地緣的概念是指民族國家以國 家領土作為地理含義上的競爭單位。地緣經濟學家研究的是,如何從地理的角度 出發,在國際競爭中,保護國家的自身利益。雖然地緣經濟學家把研究重點放在 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和較量上,但本質上地緣經濟學家與傳統現實主義仍有諸多 相似之處:   (一)主要行為體仍然是國家;   (二)冷戰後依然是競爭與對立關係,但強調是在經濟面的呈現;   (三)強調權力,但是在國家的經濟權力和經濟安全;   (四)國家所有的經濟較量都是由國家利益驅動的。67   本論文希望以地緣經濟學角度,觀察中國中亞能源戰略與中國的能源安全的 變化關係。   二、國際合作理論   國際合作理論為各國實力的追求主要通過國家經濟力量的增長來實現,政治 衝突往往表現為經濟競爭,各國根據政治的需要來調節經濟關係,強調政治和經 濟的緊密關係。冷戰後,國際關係格局中出現了政治衝突和經濟合作的現象,即 低階政治(經濟發展)和高階政治(國際安全)開始相互靠攏,國際經濟關係重 新成為國際關係的一個焦點,成為影響國際政治的重要因素。   1986 年,國際關係領域知名學者奧伊(Kenneth  Oye)主編出版國際合作理 論的經典書籍「無政府狀態下的合作」,提出國家應該透過無政府狀態下的合作 66.   Armand  Clesse,  Richard  Newell  Cooper,  and  Yoshikazu  Sakamoto,  eds.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s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East-­‐West  Order  (Boston: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94),  25-­‐27.   67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0 年),頁 347-­‐356。   19.

(26) 實現共同的發展目標。他們認為要改善目前鬆散的國際合作情形,應針對三個主 要環節:利益的一致性、預測的共同性和參與者數目的調整。68他們強調,以「互 惠」原則開展「有條件的合作」才是最佳的選擇,69國際機制不是取代「互惠」 原則,而是強化「互惠」原則,並使之制度化。70   1992 年,海倫米爾納(Helen  Milner)認為合作意指「行為者通過政策調整 過程,調整自身行為以適應別人目前及以後的需求」,政策調整的重點是各國調 整政策以減少對別國的消極後果。他在文章中總結六方面對國家間合作產生影響 的因素:   (一) 絕對收益:當國家採取互動互惠的政策時,合作行為更有可能實現。 國家間進行合作是為了獲得絕對收益,但在一定條件下,國家也追 求相對收益。   (二) 行為者數目:根據奧伊所說,行為者越多,合作就越困難,米爾納 提出,兩個行為者是合作的最佳數目,即雙邊合作最為可行。但有 的學者也提出不同觀點,認為在國家追求相對收益的情形中,行為 者的數目增加,更有益於合作。   (三) 博弈論中「囚徒困境」模式的運用:若行為者將重點放在未來的期 待,合作就更有可能。   (四) 國際機制因素:國際機制中的準則、原則和規則可對合作產生正向 效益,與國家間的合作有密切關係。   (五) 認知一致因素:共同利益和價值取向,對問題和解決方法的一致認 知。   (六) 權力的非對稱性:米爾納認為,權力的非對稱性有利於合作的實現。     米爾納還提出兩點值得注意的理論思考。第一,代價的問題。米爾納認為, 68.   Kenneth  A.  Oye,  ed.,  Cooperation  under  Anarch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   227-­‐228.   69   Kenneth  A.  Oye,  ed.,  Cooperation  under  Anarchy,  249.   70   Kenneth  A.  Oye,  ed.,  Cooperation  under  Anarchy,  250.   20.

(27) 若行為者對發生衝突付出的代價低,合作的可能性較小;反之,則合作可能性相 對較大。第二,國內政治問題,國內政治制度、利益集團及公共輿論對國家在外 交政策起決定性作用,唯有當國內一致,國際合作協議才能得到批准。71   本文即透過國際政治經濟學中,有關國際合作理論,探討中國與中亞各國   如何透過雙邊及多邊共同發展、地區安全合作與區域經濟合作,建立彼此互利的 合作關係,間接鞏固中國的能源安全。  . 第五節     章節安排   本論文共區分五章,章節的安排如後:   第一章為緒論,共區分為五節,第一節說明研究之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文 獻探討;第三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四節為研究方法與研究途徑;第五節為章 節安排。     第二章探討中國的能源安全,共區分三節,第一節分析中國能源安全的特徵; 第二節為中國內部的能源結構問題;第三節為中國外部的全球布局風險。   第三章以經濟視角看中國競逐中亞的能源利益,第一節為中亞地區的能源地 位;第二節為大國政治影響;第三節為中國與中亞的戰略互補。   第四章審視中國如何實踐中亞能源戰略,第一節為「走出去」戰略實踐;第 二節為國際貿易及投資的影響;第三節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布局。   第五章為結論。總結中國中亞能源戰略如何運用國家資源與經濟優勢,進一 步取得中國能源安全的保障,並闡明研究發現與未來研究建議方向。  . 71.   Helen  Milner,  "International  Theories  of  Cooperation  among  Nation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World  politics  44.03  (1992):  466-­‐496.   21.

(28) 第二章     中國的能源安全   中國能源安全特徵包含,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形成國內能源產量增長速度跟 不上消費量增長率,導致對外依存度過高的問題持續惡化。能源安全的問題是影 響中國經濟發展成敗的關鍵,中國為了有效確保能源安全,發展來源多元化的能 源戰略,以緩解依賴海路運輸風險。中國內部存在能源結構問題,外部則存在全 球布局的風險,歸納整體在能源獲取時所面臨的內、外在風險,將可獲悉其鞏固 能源安全的戰略走向。    . 第一節     中國能源安全特徵   如《石油風雲》作者、美國戰略能源研究與開發特別研究組主席丹尼爾·∙耶 金(Daniel  Yergin)所言,石油安全的目標是以合理的價格確保石油供應的穩定, 並且不使國家主要戰略目標陷入困境。1觀察中國能源發展趨勢,可發現中國自 1993 年起,原本能源由自給自足的供需平衡,在經濟發展快速下,轉變成依賴 大量進口的窘境,為確保能源安全的永續發展,中國必須根據本身能源安全的特 徵,以打造適切能源戰略。    . 壹、能源消費缺口擴大   足夠的能源供應為經濟發展與工業生產的必要條件,石油是最具代表性的例 子之一。2中國自 1978 年改革開放後,經濟開始快速成長,連帶中國國內石油需 求與日俱增,石油供應也由原本的自給自足,到 1993 年首次成為石油淨進口國 1 2.   Daniel  Yergin,  “Energy  Security  in  the  1990’s,”  Foreign  Affairs  67  (1988):  110-­‐132.     「能源」包含「可再生能源」 、 「不可再生能源」 、 「替代性能源」等寬廣範圍,因本論文探討重 點為「能源安全」,所指涉的「能源」為「不可再生能源」,以石油、天然氣與煤炭為主要觀 察標的物。   22.

(29) (見圖 2-­‐1) ,且石油淨進口量持續逐年成長。3根據中國統計年鑑數據,2013 年 中國石油進口增速降到 8 年來低點,但淨進口量仍創紀錄地突破 3 億噸,進口依 存度達到 61.7%。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 2002  . 2001  . 2000  . 1999  . 1998  . 1997  . 1996  . 1995  . 1994  . 1993  . -­‐1000  . 1992  . 0  . 1991  . 1000  .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   單位:千桶  . 圖2-­‐1   中國石油每日淨出口量(1991-­‐2013年)     資料來源:EIA,  “Overview  data  for  China,”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accessed   Jan  11,2015,  http://www.eia.gov/countries/country-­‐data.cfm?fips=CH  ,作者整 理製圖。    . 自 2002 至 2013 年,中國的石油產量每年平均成長 2%,石油消費量卻是每 年平均成長 6.6%,隨著經濟強勁成長,石油缺口快速增加,2013 年的石油產量 為 5 億 2510 萬噸,消費量為 2 億 0810 萬噸,差異高達 3 億 1700 萬噸(見圖 2-­‐2), 缺口無法及時滿足,恐侷限經濟發展。    . 3.     BP.  “B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4  Workbook,”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4.  ,  accessed  January  5,  2015,   http://www.bp.com/content/dam/bp/excel/Energy-­‐Economics/statistical-­‐review-­‐2014/BP-­‐Statisti c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2014_workbook.xlsx.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年)。   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編號 主持人 計畫名稱 審查結果 CF12202 許惠恒 在亞洲國家多中心隨機研究比較 Joint Asia Diabetes. Evaluation (JADE)

Asia, and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Racism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Philosophical Canon, 1780–1830,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3) 等人 的 研 究。Garfield

In the last one hundred years, several statues of Vairocana Buddha were unearthed in the southern hill foot of Tienshan, Central Asia and thus. received chose attention of the

Step 3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bonding groups and the number of lone pairs around the central atom.. These should sum to your result from

(1) principle of legality - everything must be done according to law (2) separation of powers - disputes as to legality of law (made by legislature) and government acts (by

◦ The Statue of Liberty is a gift that France presented to America to celebrate its one hundred years of independenc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The full height of the monument is

The content of the set of `sutra` is limited to the topics of aggregates, sources, dependent arising and so forth, whereas the Vast Texts are not included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