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對中亞能源的競爭優勢

第四章     中國中亞能源戰略的外部影響分析

第三節     中國對中亞能源的競爭優勢

第三節     中國對中亞能源的競爭優勢  

美國現代地緣戰略學家布里辛斯基在其《大棋盤》一書中,把中亞地區稱為 在廣闊的歐亞高原以南,一個政治上混亂但能源豐富的地區。30他把中亞描繪成 一個大黑洞,誰要能控制住這個大黑洞,誰就能控制世界。中國欲取得在中亞的 能源合作機會,取決於中國與中亞的關係,為了達成彼此合作,獲得自身最大利 益,「納許平衡」提供中國在中亞戰略實踐的最佳解決方案。按照羅伯特.尼斯貝 特(Robert  A.  Nisbet)在”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中的說法,

所謂合作是:「為了達到一些目標而採取的聯合或協調作為」,在合作中,存在著 獲取共同利益或報酬的預期,合作的參與者都有本身現實的或想像中的利益。31 國際合作意指:國際關係行為主體全面或局部的協調、聯合等協力行為,是一種 相互適應的行為,它是基於各行為體在一定範圍和領域內利益或目標的一致。32 根據中亞國家發展目標,中國政府提供合理、可負擔的發展援助,以滿足中亞國 家追求生存發展的利益,一方面中國也換取能源安全的保障,另一方面中國同時 可藉轉移國內過剩產能,紓解國內產業面臨的壓力。中國為了能源戰略的遂行,

將比中亞國家更為關注中亞地緣政治與長期的發展利益。  

 

29   潘志平,〈中亞地緣政治現狀分析(2008—2009)——相互交織的大小“博弈”〉,《新疆師範大

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 卷 2 期(2010 年),頁 27-­‐44。  

30   林添貴譯,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nzinski)著,《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台北:

立緒文化有限公司,1998   年),頁 44、162-­‐164。    

31   Robert  A.  Nisbet,  "Cooperation,"  i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Volume  3,   New  York:  Macmillan  and  Co.,  (1972),  384-­‐385.  

32   俞正梁,《當代國際關係學導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 年),頁 117-­‐118。  

壹、中亞對中國能源安全的戰略意義  

中國已是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高,能源安全面臨油價、油 源、通道、政治四大風險。33與中亞地區的能源合作能有效降低威脅中國能源安 全的四大風險,同時平衡中國能源安全逐漸傾斜的問題:  

ㄧ、補足中國能源缺口  

伴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中國面臨的能源缺口不斷擴大。中亞是距離中 國最近的新興能源中心,在中國有限的油氣儲產量不能滿足消費需求現況下,與 中亞國家加強油氣合作,將有助於彌補中國的油氣資源缺口。中國自中亞的石油 進口主要通過鐵路運輸及2005 年 11 月投入運營的中哈石油管道運輸,且出口量 逐年遞增(見表4-­‐1),逐步成為中國海外石油進口的重要來源。天然氣進口主要 通過2009 年底正式營運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2010 年以來,經由中國—中 亞天然氣管道進口的天然氣數量翻倍成長,對中國的出口量分別 6 億立方米

(2010 年)、130 億立方米(2011 年)、250 億立方米(2012 年),連續 3 年對中 國出口量分別佔中亞地區總出口量的13.9%、24.8%、41.8%,佔中國總進口量的 46.9%、46.1%、56.8%,中亞地區已成為彌補中國天然氣需求缺口的重要源地。34    

33   董鎖成、石廣義,〈我國資源經濟與世界資源研究進展及展望〉,《自然資源學報》,25 卷 9 期

(2010 年),頁 1432-­‐  1444。  

34   中國海關統計年鑑,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數據庫  

http://tongji.cnki.net/Kns55/Navi/YearBook.aspx?id=N2013050023&floor=1  (2015 年 4 月 12 日 檢閱)。  

表4-­‐1   中亞地區出口至中國石油量及所佔比重(2005-­‐2012)  

年 度   出 口 量 ( 萬 噸 )  佔中亞出口(%)  佔中國進口比(%)  

2005   130   2.23   0.89   2006   300   4.89   1.8   2007   573.5   9.16   3.13   2008   565.9   8.52   3.05   2009   592.2   7.86   2.98   2010   973   12.59   4.15   2011   1103.6   14.3   4.27   2012   1400   18.92   5  

 

資料來源:BP,”  B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4  workbook,”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4.,  accessed  Jan  5,2015,  

http://www.bp.com/content/dam/bp/excel/Energy-­‐Economics/statistical-­‐review-­‐2014/

BP-­‐Statistic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2014_workbook.xlsx;中國海關統計年鑑

(2006-­‐2013)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作者整理製表。  

   

二、克服油氣來源集中問題  

中國現有的油氣進口存在種類、來源、運輸單一的問題,進口自中亞地區的 油氣資源中天然氣、液化天然氣所佔比重較高,且油氣進口可藉陸路管道運輸直 抵中國。加強與中亞地區的油氣合作,不僅有助於中國從中亞地區獲得穩定而長 期的能源供應,而且能有效改善中國能源進口結構、降低中國對中東地區、對海 運的依賴,緩解上述三大問題對中國能源戰略安全的壓力。  

三、削減國際油價波動的衝擊  

中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油價的頻繁波動對中國帶來的衝擊也日益 顯著。中亞地區各國並非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成員國,在油價及產量不需受到其管 制,與中亞合作將可減輕國際油價波動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  

四、促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  

中亞地區作為新興的世界能源中心,加強與其的油氣合作,將能夠促進新疆 石化工業上、下游的發展,及西北地區能源戰略儲備基地的建設,促進西部大開 發的進程。  

五、順應低碳經濟發展的趨勢  

中國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而煤燃燒過程中排放大量的CO2等溫室氣體,

2004 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 CO2排放國。面對國際、國內對環保議題的關 注,壓力迫使中國的經濟發展,必須遵從國際低碳發展的趨勢。中國政府2009 年11 月公布到 2020 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與政策措施,明確宣布了到 2020 年單位國內生產毛額 CO2排放比2005 年下降 40—45%。35加強與中亞地區 的油氣合作,將有助於中國獲得更多的海外油氣資源,在保障油氣供應量的同時,

也可提高石油與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替代煤炭的消費量。  

六、石油戰略儲備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簡稱 IEA)最初成立的目的是為 了藉釋放戰略石油儲備(包括原油和成品油),36幫助成員國共同應對重大石油 供給中斷的情況,直到今日,這仍是應對石油供給中斷的第一道防線。根據國際 能源計劃,目前IEA 成員國最低戰略石油儲備的要求是按照上一年均值計算相當 於90 天石油淨進口量的水平。  

根據中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建設規劃,官方儲備基地共分為三期,2020 年全 部建設完成:第一期儲備基地已經建成,包括鎮海、舟山、黃島、大連四處,儲 備能力為1.243 億桶;第二期儲備基地正在建設,包括遼寧錦州、山東青島、江 蘇金壇、浙江舟山、廣東惠州、新疆獨山子、甘肅蘭州等地,設計儲備能力為 1.68 億桶;第三期尚在規劃之中,計劃儲備能力為 2.32 億桶。37中國戰略石油儲

35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 2014 年度報告,中國氣候變化信息網,

http://www.ccchina.gov.cn/archiver/ccchinacn/UpFile/Files/Default/20141126133431386711.pdf.

(2015 年 5 月 27 日檢閱)。  

36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簡稱 IEA)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 OECD)架構下之自治(autonomous)機構。

於1974 年時,中東石油禁運事件所形成之第一次能源危機結束後,因 OECD 之主要成員國均

為石油消費國,為擬定共同能源政策以因應世界石油供給市場之劇烈變化,緊急時得將石油 儲備釋出以支應供給之中斷,遂在法國巴黎成立。詳見國際能源總署:主要國際組織能源情勢 發展,能源國際合作資訊網,http://apecenergy.tier.org.tw/energy4/iea.asp(2015 年 5 月 27 日檢閱)。  

37   蔣健蓉、羅雲峰:中國戰略石油儲備困境,新浪網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120313/121111576750.shtml(2015 年 3 月 21 日檢 閱)。  

備基地總容量仍相對較小,亟待增加。按照現行規劃,中國國家石油儲備二期自 2009 年初啓動,2020 年以前,將陸續建設國家石油儲備第二期、第三期項目,

形成相當于100 天石油淨進口量的儲備總規模,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

截至2014 年 11 月官方公布 1243 萬噸的原油儲量僅約為 16 天的石油進口量。38   中國正積極建設戰略石油儲備。根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報導,中國2015 年計畫將斥資人民幣 1546 億元(246.7 億美元)儲存含原油、

銅、穀物在內的大宗商品,擬趁全球原物料價格低檔之際,囤積各種戰略、工業 和民生資源。若以西德州原油每桶50 美元計算,該支出可購買 4 億 9339 萬桶,

足夠中國48 天原油用量。39投資銀行藍橡資本(North  Square  Blue  Oak)通過貿 易和產量數據計算得出,若將商業儲備也考慮進去,則相當於50 天的消費量。

該行估算,在油價大跌時買入給中國節省了數十億美元。40  

中哈石油管道也許可視為石油戰備儲備不足的解決方案。在中國的石油戰略 儲備量囿於硬體建設工程的限制下,距離90 天的戰備儲備仍有相當大的差距,

根據IEA 成員國的建議,在進行戰略石油儲備時,既可以儲備在國內,也可以儲 備在國外,國外進行戰略石油儲備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儲備方式,即本國將 擁有的石油直接儲備在外國;另一種是租賃方式,即以協議的方式賦予本國在危 機時從外國獲取一定數量石油的權利,作為交換,本國給予外國一定的費用。中 哈石油管道直接連接哈薩克及俄羅斯的原油產地,如果在簽署雙邊協議後,可直 接支應中國的戰備需求。  

總結中亞能源對中國的戰略意義:首先,在中國能源消費的缺口日益擴大下,

各區域能源供給雖可滿足中國能源目前需求,但中國仍需尋求長遠的能源供給方 案,尤其天然氣的需求龐大且逐年快速增加,而北面的俄羅斯雖為世界最大的天

38   江璇:1243 萬噸戰略石油儲備首次公佈   中國欲參與石油全球治理,第一財經日報,2014 年 11 月 24 日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120313/121111576750.shtml(2014 年 11 月25 日檢閱)。  

39   楊芙宜:中國斥資 246 億美元囤積資源,自由時報,民國 104 年 3 月 6 日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860483   (2015 年 3 月 7 日檢閱)。  

40   楊熙:中國到底需要多少石油,能源週報,2015 年 3 月 6 日,

http://cn.wsj.com/big5/20150306/NLT160515.asp   (2015 年 3 月 7 日檢閱)。  

然氣產地國之一,惟經常為達成政治目的,操作天然氣供應為能源外交手段,中 亞的供應來源可增加能源供應安全的競爭與備援效果,以平衡俄國能源外交帶來 的風險。其次,中亞供應的能源可增加陸路運輸能源比重,平衡對海上生命線的

然氣產地國之一,惟經常為達成政治目的,操作天然氣供應為能源外交手段,中 亞的供應來源可增加能源供應安全的競爭與備援效果,以平衡俄國能源外交帶來 的風險。其次,中亞供應的能源可增加陸路運輸能源比重,平衡對海上生命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