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能源全球布局風險

第二章     中國的能源安全

第三節     中國能源全球布局風險

根據前面兩節的分析所見,中國能源需求量不斷快速膨脹,而國內能源產量 無法跟上增長速度時,一方面試圖透過政府政策改變能源運用效率,一方面在能 源消費結構不易改變下,則必須仰賴國外能源的進口。然而,能源屬於戰略物資,

無法如一般貨物直接由市場交易取得,在獲取的過程中存在許多變數及風險。中 國能源進口運輸的路徑依賴海路遠勝陸路,進口來源地區多集中在中東與非洲,

以下就中國外部的能源來源的限制,探討對能源安全造成的風險,以利歸納中國 能源戰略的需求。  

壹、能源運輸路徑風險  

能源運輸的問題帶給中國全球能源布局最大的困擾。由中國2011 年能源輸 入路徑觀察(見圖2-­‐7),中東地區占 51.24%,非洲地區占 23.7%,俄羅斯與中 亞地區占12.3%,南美洲占 9.35%,其他(不屬上列地區)占 3.4%。中國的原油 來源主要集中在中東與非洲,兩者合計總進口量超過70%。若以途徑區分,中國 的能源運輸通道主要有4 條海上航線(中東航線、非洲航線、拉美航線及東南亞 航線)與4 條陸上能源管道(中哈石油管道、中俄石油管道、中緬石油天然氣管 道、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中國石油進口運輸方式與世界趨勢相同,90%是通 過海上油輪運輸,陸上管道和鐵路運輸佔10%左右。36中東石油來源會受到荷姆 茲海峽的中東區域安全局勢影響,而進口石油的80%都必須通過馬六甲海峽,37 馬六甲海峽同時存在著非傳統安全與政治的問題。尤以海盜及恐怖主義問題特別 嚴重,2000 年至 2010 年間,馬六甲海峽共發生海上武裝搶劫犯罪案件 362 件。

36   田春榮,〈2012 年中國石油和天然氣進出口狀況分析〉,《國際石油經濟》,3 期(2013 年),頁 45-­‐55。  

37   鄭傳貴,〈世界石油地緣政治格局新態勢與中國石油進口安全〉,《北京石油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6 期(2007 年),頁 11-­‐17。  

38在911 事件後,恐怖主義對馬六甲海峽的威脅更顯嚴重。二戰結束後,新加坡、

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一度在馬六甲海峽水域的主權劃分上互不相讓,爭端不斷,

但此處的非傳統安全威脅卻已掩蓋過彼此的領土爭端,2004 年三國已組成了聯 合巡邏,另外增加泰國的馬六甲海峽巡邏(Malacca  Straits  Patrol,  MSP)也自 2006 年4 月 21 日啟動。39而自2002 年,美國也試圖在此建立軍事力量的存在,美國 已在新加坡樟宜軍事基地部署,並欲將搭載美國海軍特種部隊的快艇納入馬六甲 海峽的巡邏行列,但受到馬來西亞與印尼的反對作罷,而印度在馬六甲海峽西部 入口處建立安達曼-­‐尼科巴聯合司令部,可藉助航空母艦和空中加油機來阻止任 何區域外大國的海軍進入印度洋,印度海軍比以往更容易地進入太平洋,在亞太 地區實施軍事影響。40海軍的力量代表國家主權的延伸,各國海軍在此處建立軍 事存在,也令中國感受到無法輕忽能源運輸可能受到箝制的威脅。為避免風險過 度集中,進口管道多元化、減低國內能源供應可能遭遇中斷的危機,即是中國能 源運輸路徑亟待解決的難題。  

 

38   張傑,〈馬六甲海峽航行安全形勢的變化(2000~2008   年)〉,《東南亞縱橫》,2 期(2010 年),

頁39-­‐42。  

39   馬六甲海峽巡邏(MSP)自 2006 年 4 月 21 日啟動,由馬六甲海峽海上巡邏(MSSP)、空中之 眼(EIS)和馬六甲海峽巡邏情報交流小組(MSP  IEG)三個部分,參與國包含馬來西亞、泰 國、新加坡和印尼四個國家。馬新社中文網:大馬邀緬甸任巡邏觀察員·解決馬六甲海峽海盜 威脅,2015 年 6 月 27 日,

http://mandarin.bernama.com/v3/index.php?sid=news&cat_news=ge&id=118043  (2015 年 6 月 27 日檢閱)。  

40   Bill  Tarrant,“Balancing  Power  in  the  Malacca  Strait,”accessed  December  22,  2014,   http://blogs.reuters.com/global/2010/03/07/balancing-­‐powers-­‐in-­‐the-­‐malacca-­‐strait/.  

2-­‐7   中國能源輸入路徑(2011年)  

資料來源:DoD,  U.  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1: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2011,p.21.  

http://www.defense.gov/pubs/pdfs/2011_CMPR_Final.pdf;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4-­‐01-­‐20/where-­‐does-­‐china-­‐import-­‐its-­‐energy-­‐and-­‐what-­‐means -­‐petroyuan;作者整理製圖。  

貳、能源進口地區分布風險  

這個世界尚未出現比石油更可靠的能源替代品以前,各國圍繞石油進行的各 種政治和經濟活動必然會長期存在下去。自2011 年爆發「阿拉伯之春」以來,

供應中斷再次成為石油市場的一個關鍵特徵,2014 年達到 300 萬桶/日。利比亞 的全年產量起伏很大、內戰限制了敘利亞的產量,奈及利亞、蘇丹和葉門的動亂 仍在延續,國際制裁限制了伊朗的產量。2014 年的供應中斷總量遠高於約 40 萬 桶/日的歷史平均水平。41可見世界能源主要進口國家經常性受到能源供應的威脅,

41   BP.  “BP  Energy  Outlook  2035,”  ,  accessed  May  25,  2015,  

http://www.bp.com/content/dam/bp/pdf/Energy-­‐economics/energy-­‐outlook-­‐2015/Energy_Outloo

而這個風險變化是因為地緣政治造成,隨時可能改變,因此難以有效預防。2003 年以來,地緣政治、能源市場及自然氣候始終為影響能源安全的主要因素,依賴 大量進口油氣資源的國家,均能感受供應結構的脆弱性,強化能源的進口安全,

以降低供應風險,即為中國主要能源戰略主要目標之一。  

中國的石油進口佔油氣資源總進口量90%以上,且進口來源地區以中東、非 洲等地區佔了主要比重(圖2-­‐8),來源高度集中的地區,目前尚存在地緣政治風 險程度和不確定性提高等問題,不論戰爭或者政權頻繁更迭,任何衝突都有可能 對能源產地國的供應造成巨大風險,若能以具發展潛力的新興能源中心替代或平 衡運輸總量,將有利提升中國的能源安全。  

 

  圖2-­‐8   中國石油進口來源(2013年)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統計年鑑(2013);田春榮〈2013 年中國石油和天然氣進出口狀況 分析〉,《國際石油經濟》,3 期(2014 年),頁 29-­‐41;作者整理。  

 

一、中東地區風險  

因為蘊藏量豐富與開採成本低廉,中東的能源一向佔中國能源進口來源最大 比重,但複雜地緣政治形成中東地區存在能源供應的隱憂。波斯灣地區是世界上

k_2035_booklet.pdf.  

中亞 4.2%  

亞太 2.3%

非洲 22.8%  

歐洲/前蘇聯 8.8%

中東 51.9%  

拉美

10.0%   中亞

亞太 非洲

歐洲/前蘇聯 中東

拉美

石油資源最為豐沛的地區,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是世界市場上石油的主要供應 者。世界主要的石油進口國都必須與之保持良好外交關係。中國也不例外,直到 2013年止,對中國而言,中東前四大石油供給國家,分別是沙烏地阿拉伯(19.1%)、 伊拉克(9.0%)、阿曼(8.3%)與伊朗(7.6%)四國出口中國的石油即已佔了中 國進口原油總量的44%。42但是,作為「世界油庫」的中東,卻是當今世界最為 動蕩的地區,其石油供應往往受到宗教、民族、邊界和其他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

伊拉克戰爭結束後中東和平進程並未加快,隨著「蓋達組織」(Al   Qaeda)、「伊 斯蘭國」(Islamic  State,  IS)的肆虐,恐怖主義威脅有增無減,以暴制暴恐成惡性 循環。因此,石油進口來源過度集中在中東有很大的風險。  

因美國與歐洲國家的跨國公司早瓜分了中東石油的產能,中國進入中東需要 看準國際衝突與競爭的契機,趁著資源國有外資合作的需求,把握機會與該國談 判並簽署合同。當2001年「9.11」事件後,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及西方國家關係 疏遠時,將國際合作對象轉向東方,在2002年,沙烏地阿拉伯已成為中東地區對 中國最大石油供應國,同時該國開放外資參與天然氣上游領域的開發,中石化公 司很快取得合約。432001年8月美國國會又將伊朗和利比亞制裁法案(Iran-­‐Libya   Sanctions   Act,   ILSA)延長了5年,依該法規範,如果外國公司對伊朗和利比亞的 油氣工業投資超過4000萬美元,美將對他們實施制裁。44而就在2004年10月,伊 朗石油部長訪問中國,雙方簽署雅達瓦蘭油田(Yadavaran)諒解備忘錄,中國 石化獲准參與該油田勘探開發,並在未來25年,每年從伊朗購買1000萬噸液化天 然氣,估計合約項目涉及金額高達700億美元。45  

中國積極進入中東,主要目標仍是為了保障國家利益及能源安全。46中國認

42   田春榮,〈2013 年中國石油和天然氣進出口狀況分析〉,《國際石油經濟》,3 期(2014 年),頁 29-­‐41。  

43   陳沫,〈從蘇丹和沙特阿拉伯研究案例透析中國石油企業的國際化經營〉,《西亞非洲》,5 期

(2014 年),頁 116-­‐128。  

44   Katzman,  Kenneth.  "The  Iran  Sanctions  Act  (ISA),"  Library  of  Congress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2009.  accessed  February  5,  2015,  

http://fas.org/sgp/crs/row/RS20871.pdf    

45   郭依峰,《世界能源戰略與能源外交:中東卷》,(北京:知識產權,2011 年 5 月),頁 85。  

46   李紅杰,《國家利益與中國的中東政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 年),頁 82-­‐93。  

為美國是影響中東政治穩定的關鍵角色,美國雖然提供穩定混亂政軍情勢需要的 軍事力量,卻也經常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利益,涉入區域內的戰爭,成為動盪的 根源,雖然美國疲於奔命處理中東問題,或許對中國崛起有利,但中共為了能源 的穩定供應,希望在遜尼派與什葉派阿拉伯國家維持良好關係,並與伊朗維持關 係,美國的態度即影響至關重大。47因為中東區域政治存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議 題、複雜的宗教與種族衝突,2000年以前,中國很少針對中東事務投入重大政治 和外交資源,但自2008年起中國50%的原油進口來自中東,隨著中國能源與安全 利益在中東擴張,中國在中東的角色逐漸由旁觀者變成重要行為體。中國與中東 主要能源供應國的合作特點,首先經濟上中東石油產能旺盛,需要中國的龐大消 費市場,而政治上在「9.11」事件後,中東許多國家為避免過度依賴西方國家,

借助中國在內的各方力量,緩解並牽制來自美國的壓力。  

除了透過國有石油公司在伊朗及沙烏地阿拉伯的各項石油和天然氣投資交 易,以保障資源管道外,中國有時也需要擔負起在中東利益協調的角色,48一方 面推動中東區域穩定以減少戰爭對能源安全的衝擊,一方面避免採取與美國直接 對抗的行動,同時也需防止與伊朗的能源交易陷入禁運的窘境。  

除了透過國有石油公司在伊朗及沙烏地阿拉伯的各項石油和天然氣投資交 易,以保障資源管道外,中國有時也需要擔負起在中東利益協調的角色,48一方 面推動中東區域穩定以減少戰爭對能源安全的衝擊,一方面避免採取與美國直接 對抗的行動,同時也需防止與伊朗的能源交易陷入禁運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