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  

以下區分幾個層面,值得在未來的研究繼續深入探討:  

首先,中國正積極推動「一帶一路」的發展,也是中國對中亞的重要政策觀 察點。中國積極推展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基礎建設是中亞國家所亟需項目,

隨著亞投行成立,世界各國皆關注此「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融資來源之一,其 資金是否到位,攸關整體建設的完成時間。而中國對沿線國家以簽署許多合作協 議,究竟是否能夠延續各方對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期待,促成中亞地區的基 礎建設投資,或者如部分西方學者評估,「一帶一路」所需資金過於龐大且投資 報酬率低,使之成為一個實踐困難的夢想。中國政府的執行力與籌資能力將影響 中亞的經濟建設與發展,更關乎中國是否能藉此機會鞏固甚至擴大中亞的能源供 應。  

其次,中亞的恐怖主義問題逐漸浮上檯面,成為左右中亞國家政、經發展的 重要因素。中國與中亞合作建造的能源運輸設施屬於不易移動資產,容易遭受恐 怖攻擊威脅,而美國自阿富汗撤軍在即,原本受制於美國軍事安全力量的恐怖主 義問題,可能快速從阿富汗邊界向中亞逐漸擴散,加上複雜的種族與傳統宗教信 仰的衝擊,中國目前在中亞的能源投資皆無法遷移,萬一受到恐怖攻擊也有可能

造成能源供應的中斷,中國是否有效阻止「三股勢力」在中亞地區的成長,將成 為中國能源安全的變數。  

最後,本篇論文以地緣經濟學的觀點,藉中國爭取中亞能源的行為實踐,歸 納出中國意圖藉經濟合作的深化,鞏固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對其行為的評估 主要植基於中亞國家與中國一項共同認知:追求絕對利益的考量應優先於追求本 國的相對利益。但是此種認知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下,有可能因為國內政治變化的 影響而被改變,當此認知轉變為本國相對利益優先時,經濟或能源合作可能面臨 考驗。另外,當中國基於追求與美國、俄羅斯等大國間的相對利益時,也許有可 能透過緊密的經濟關係對中亞國家施加壓力,將經濟合作轉換為政治籌碼,甚至 以「中止合作」或「暫停合作」成為影響國際政治的重要工具,中國如何運用經 濟關係發揮影響?或對中國的能源戰略安排產生的變化?將是後續可深入探討 的有趣議題。  

   

  考   書   目  

中文部分  

一、專書  

大陸石油工業組。《大陸石油市場與貿易系統》。臺北:中國石油公司,1995年。  

中國科學院能源戰略研究組。《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專題研究》。北京:科學 出版社,200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年。  

王正立、張迎新、耿衛紅。《中亞五國礦業投資環境分析》。北京:中國大地出版 社,2005年。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  

王海運、許勤華。《能源外交概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12年。  

王能全。《石油與當代國際經濟政治》。北京:時事出版社,1993。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2002年。  

李紅杰。《國家利益與中國的中東政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  

林添貴譯,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nzinski)著。《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台北:立緒文化有限公司,1998   年。  

俞正梁。《當代國際關係學導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  

查道炯。《中國石油安全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5 年。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0年。  

倪建民、郭雲濤。《能源安全》。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  

孫壯志。《中亞新格局與地區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徐小杰。《石油啊,石油——全球油氣競賽和中國的選擇》。北京:北京中國社會 科學出版社,2011年。  

徐小杰。《新世紀的油氣地緣政治: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北京:社會科學文

獻出版社,1998年。  

高一中譯,余拉米(Joseph  R.  Cerami)、侯肯(James  F.  Holcomb,  Jr.)著。《美國 陸軍戰爭學院戰略指南》(U.S.  Army  War  College  Guide  to  Strategy)。台北: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郭依峰。《世界能源戰略與能源外交:中東卷》。北京:知識產權,2011年5月。  

陳元編。《能源安全與能源發展戰略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年。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出版社,2000年。  

傅仁坤主編。《中亞—神秘豐富的國度》。台北:三文印書館,2002年。  

葛東升。《國家安全戰略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   年。  

劉長明、鄒登禮、李百齊。《中國石油市場的戰略構想》。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1998年。  

劉寅龍、王祖寧譯,丹碧莎.莫尤(Dambisa  Moyo)著。《誰將買下全世界?》(Winner  

Take  All)。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年。  

錢興坤、姜學峰。《2014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北京: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5年。  

魏一鳴、範英、韓智勇等。《中國能源報告(2006):   戰略與政策研究》。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6年。  

譚家瑜譯,胡安•巴勃羅•賈勒德納(Juan  Pablo  Cardenal)、埃里韋托•阿拉伍 侯(Heriberto  Araújo)著。《中國悄悄佔領全世界》。台北:聯經出版社,2011 年。  

二、期刊論文  

尤力傑、朱倩。〈哈、烏、土三國能源投資環境評介〉。《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 5期,2013年,頁70-­‐77。  

日茲寧(S.  Z.  Zhiznin)。〈全球能源安全與俄羅斯能源外交〉。《俄羅斯學刊》,3期,

2011年,頁10-­‐13。  

毛漢英。〈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五國能源合作前景展望〉。《地理科學進展》,32 卷10期,2013年,頁1433-­‐1443。  

王時芬譯,伊爾納札羅夫(Farrukh  K  Irnazarov)著。〈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 坦獨立以來的轉型戰略:   悖論和前景〉。《俄羅斯研究》,5期,2009年,頁

71-­‐90。  

王海運。〈俄能源大棒打出聲威〉。《中國石油石化》,4期,2006年,頁35-­‐37。  

王海燕。〈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能源合作:   趨勢與問題〉。《俄羅斯研究》,163卷3 期,2010年,頁94-­‐103。  

王鵬。〈制裁伊朗石化業中國將受多大牽連?〉。《化工管理》,1   期,2012年,頁 13-­‐15。  

田春榮。〈2012年中國石油和天然氣進出口狀況分析〉。《國際石油經濟》,3期,

2013年,頁45-­‐55。  

田春榮。〈2013年中國石油和天然氣進出口狀況分析〉。《國際石油經濟》,3期,

2014年,頁29-­‐41。  

任娜、孫暖。〈地緣政治視角下的能源安全——以美國全球能源安全戰略為例〉。

《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期,2007年,頁84-­‐89。  

朱蘇榮。〈中亞國家的FDI及中國對中亞國家投資情況分析〉。《金融發展》,1期,

2012年,頁140-­‐147。  

江澤民。〈對中國能源問題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學學報》,42卷3期,2008年,

頁345-­‐359。  

吳明修。〈頁岩油氣之發展與可能影響〉。《經濟研究年刊》,14期,2014年,頁 235-­‐256。  

吳磊。〈中國能源安全面臨的戰略形勢與對策〉。《國際安全研究》,5期,2013年,

頁62-­‐75。  

李大偉。〈如何在中亞鋪設絲綢之路〉。《中亞市場》,6月上半月刊,2014年,頁 78-­‐81。  

李文彥。〈21 世紀前期我國能源戰略的若干問題〉。《經濟地理》20 卷 1 期,2000 年,頁7-­‐12。  

李紅強、王禮茂、郎一環。〈能源地緣政治格局的演變過程與驅動機制研究-­‐以中 亞為例〉。《世界地理研究》,18卷4期,2009年,頁56-­‐65。  

李悅、楊殿中。〈中國對中亞五國直接投資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經 濟研究參考》,21期,2014年,頁62-­‐75。  

李婷、魯成軍。〈中國能源國際安全戰略的博弈新視角〉。《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18卷3期。2008年,頁119-­‐123。  

李琪。〈中國與中亞創新合作模式,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地緣戰略意涵和

實踐〉。《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3卷4期,2014年7月,頁 5-­‐15。  

李新。〈中國與俄羅斯在中亞的經濟利益評析〉。《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5期,

2012年,頁39-­‐48。  

李際均。〈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思考〉。《中國軍事科學》,17卷2期。2004 年,頁39-­‐42。  

沈曉雨。〈中國與中亞地區石油貿易發展現況與問題研究〉。《跨國經營》,9期,

2012年,頁45-­‐17。  

沈鐳、劉立濤。〈中國能源政策可持續性評價與發展路徑選擇〉。《資源科學》,31 卷8期,2009年,頁1264-­‐1271。  

周密。〈歐亞經濟聯盟,“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世界知識》,4期,2015年,

頁54-­‐56。  

金碚。〈資源與環境約束下的中國工業發展〉。《中國工業經濟》,4卷5期,2005 年,頁5-­‐  14。  

門洪華。〈確保中國能源安全的戰略意義〉。《太平洋學報》,1期,2005年,頁33-­‐44。  

查道炯。〈中國的能源安全: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視角〉。《教學與研究》,8期,2004 年,頁59-­‐67。  

柳豐華。〈中國在中亞:   政策的演變〉。《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6 期,2008 年,

頁63-­‐72。  

耶斯爾。〈中亞地區的能源“博弈”〉。《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1卷2期,2010年,頁45-­‐53。  

胡梅興。〈當前塔吉克斯坦面臨的困局及前景〉。《國際資料信息》,8   期,2011 年,頁40-­‐43。  

韋軍亮、陳漓高。〈政治風險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影響——基於面板數據模型的 實證研究〉。《浙江工商大學學報》,3期,2009,頁53-­‐61。  

徐孝明。〈冷戰後美國的裏海-­‐中亞能源政策〉。《黑龍江史誌》,14期,2014年,

頁105-­‐  107。  

徐建山。〈論油權——初探石油地緣政治的核心問題〉。《世界經濟與政治》,12 期,2012年,頁115-­‐132。  

徐海燕。〈中國與中亞的能源雙軌合作〉。《國際問題研究》,6 期,2013 年,頁   90-­‐99。  

徐薇。〈我國能源消費變動趨勢與對策研究〉。《煤炭經濟研究》,1期,2006年1 月,頁40-­‐42。  

馬宏。〈國家生命線:中外國家石油安全戰略比較與啟示〉。《中國軟科學》,12 期,1998年,頁30-­‐36。  

馬延琛、吳兆雪。〈中國新能源安全觀與實現全球能源安全〉。《東北亞論壇》,16 卷4期,2007年,頁18-­‐22。  

寇忠。〈中亞油氣資源出口新格局〉。《國際石油經濟》,第5期,2010年,頁39-­‐47。  

張文中。〈中亞五國的貿易特徵及向東發展的障礙〉。《新疆財經》,1期,2015年,

頁53-­‐61。  

張文木。〈絲綢之路與中國西域安全—兼論中亞地區力量崛起的歷史條件、規律 及其因應戰略〉。《世界經濟與政治》,3期,2014年,頁4-­‐27。  

張建新。〈21   世紀的國際能源安全問題〉。《國際安全研究》,6 期,2013 年,頁 124-­‐154。  

張從容。〈裏海油氣資源與輸出管道之爭〉。《當代石油石化》,20卷9期,2012,

頁15-­‐20。  

張傑。〈馬六甲海峽航行安全形勢的變化(2000~2008   年)〉。《東南亞縱橫》,2 期,2010年,頁39-­‐42。  

張耀。〈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及中國的能源安全〉。《俄羅斯研究》,6   期,

2009年,頁116-­‐128。  

曹海濤、葉日崧。〈中國大陸企業海外直接投資之分析〉。《中國大陸研究》,51 卷1期,2008年,頁31-­‐65。  

畢明譯,奧列格·魯京(олег  лукин)著。〈土庫曼斯坦與俄羅斯:合作夥伴還是 競爭對手?〉。《國際石油經濟》,6 期,2010 年,頁 57-­‐60。  

許勤華。〈中亞國家的FDI及中國對中亞國家投資情況分析〉。《金融發展評論》,1

許勤華。〈中亞國家的FDI及中國對中亞國家投資情況分析〉。《金融發展評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