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國競逐對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的效應

第四章     中國中亞能源戰略的外部影響分析

第一節     大國競逐對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的效應

第一節     大國競逐對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的效應  

富含油氣資源與地理樞紐的戰略位置,中亞地區成為世界各種力量競相爭奪 的焦點,這些國家憑藉本身的資源優勢,採取了「油氣興國」戰略並對外開放,

希望以油氣資源開發來促進經濟繁榮,實現國富民強的願望。不過中亞地區的周 邊大國也憑藉著這一點,利用政經合作,在此區域拓展各自的國家利益。中亞地 區的北面有俄羅斯、東面有實力快速上升的中國,西面有歐洲國家,而身為世界 霸權的美國,也在此佔有一席之地。這些國家圍繞中亞地區的油氣,展開一場經 濟資源的大競逐。以下重點擺在參與中亞地緣競逐的俄羅斯、美國進行分析。  

1   三股勢力:指中亞地區在蘇聯瓦解後的意識形態出現真空,造成民族主義和意識形態在此蔓延,

也促使恐怖主義、分離主義與極端主義合稱三股勢力與之結合擴散,不但嚴重打擊中亞國家政 經社會發展,也對其國家安全形成威脅;2001 年 6 月「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中國與俄、哈、

吉、塔、烏共六個成員國也同時簽署《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此為

首次以國際條約形式,確認三股勢力危害中亞區域安全,設定為共同打擊對象。劉蕭翔,〈俄  「中」  

反恐合作評析〉,《展望與探索》,   9 卷 12 期(2014 年),頁 25-­‐30。  

壹、俄羅斯因素  

歷史上俄羅斯把中亞地區看作自己的勢力範圍,試圖藉此完成其歐亞強國使 命。2000年和2008年發布的《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構想》均強調中亞對獨立國協 的重要性。俄羅斯在中亞的主要利益包含:一,維持中亞地區屬於俄羅斯的勢力 範圍,及對俄國軍事和安全方面的依附;二,保持傳統的經濟聯繫,控制中亞的 自然資源,特別是能源及其運輸通道;三,確保中亞的穩定與安全,使俄羅斯南 部不受來自中亞的安全威脅。2  

2010年2月,俄羅斯現代發展研究所發布《俄羅斯在獨立國協的經濟利益和 任務》的報告強調提高獨立國協多方位合作的吸引力,保證原蘇聯地區的經濟整 合以及所有成員國獲取實際利益。3其目的在強化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和 經濟關係,重新整合獨立國協,抵制域外大國的滲透。  

身為世界天然氣輸出大國,俄羅斯意圖藉此優勢建立對天然氣的控制。2001 年,在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倡議下,世界主要天然氣出口國成立「天然氣輸出國論 壇」,其最終目標是成立類似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天然氣輸出國組織」,藉協調天 然氣的產量和價格,既保障出口國的收益,又可維持國際油氣價格平衡,有利其 保護能源的長期開發與利用。4普丁甚至在2014年7月參加金磚國家領導人第6次 會晤期間,提出金磚國家建立能源聯盟建議,並在該組織框架下成立金磚國家能 源政策研究所和燃料儲備庫,以加強金磚國家間的貿易和投資合作,以降低面臨 不利外部環境時的經濟脆弱性。5雖在美國頁岩氣革命的影響,上述的多邊機制 終無法形成,但是俄羅斯意圖利用自然資源增強能源外交的影響力昭然若揭。  

2   潘志平,〈中亞地緣政治現狀分析(2008—2009)——相互交織的大小“博弈”〉,《新疆師範大學 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 卷 2 期(2010 年),頁 27-­‐44。  

3   楊宇、劉毅、金鳳君,〈能源地緣政治視角下中國與中亞—俄羅斯國際能源合作模式〉,《地理

研究》,2 期(2015),頁 213-­‐224。  

4   Marcel  Dietsch“The  Next  Global  Energy  Cartel,”  Forbes,  October  12,  2009,  accessed  January  5,   2015,http://www.forbes.com/2009/12/10/natural-­‐gas-­‐exporting-­‐trade-­‐opinions-­‐contributors-­‐mar cel-­‐dietsch.html.  

5   普京倡議成立金磚國家能源聯盟,新華網,2014 年 07 月 16 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7/16/c_1111651958.htm.(2015 年 5 月 20 日檢閱)。  

俄國循著強化地緣經濟的方式,以區域經濟整合為發展目標,藉消除經貿障 礙的共同利益,促使中亞各國積極加入與俄羅斯的經濟整合空間,增強對中亞的 影響。在2001 至 2010 年間,俄羅斯與中亞國家的貿易額增加了 3.5 倍,向中亞 國家出口增加4.3 倍。2001~2010 年間俄對中亞的投資增加了 395 倍,10 年投 資總額達到58.5 億美元。2010 年俄羅斯對中亞投資 18 億美元,其中對哈薩克斯 坦投資達到12 億美元。62006 年 1 月,在俄羅斯總統和哈薩克斯坦總統的倡議下,

設立了歐亞開發銀行,2009 年,又成立了歐亞經濟共同體反危機基金,以共同 抵禦全球經濟危機。歐亞經濟共同體法院也從2012 年 1 月開始運轉。為進一步 深化歐亞經濟共同體的發展,2007 年 10 月,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三 國宣布建設關稅同盟,不到4 年的時間建成了統一關稅空間,標誌著關稅同盟的 實際形成。2011 年,俄羅斯時任總理普京提出的歐亞聯盟計畫是以歐盟為基礎 的,覆蓋獨立國協和泛東歐地區。歐亞聯盟作為經濟與政治合作的超國家聯盟,

其目的是通過消除成員國間的壁壘,到2025 年實現商品、服務、資金和勞動力 的自由流動,形成一個擁有1.7 億人口的單一市場。2010 年開始的關稅同盟階段,

成立了由俄、白、哈三國按照人口比重,派出代表組成的歐亞經濟委員會,並在 關稅協調政策、競爭規則、能源和財政政策等宏觀經濟領域的發揮良好的協調功 能。72015 年 1 月 1 日,歐亞經濟聯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  EAEU)正式生效。

俄羅斯企圖促成其地緣戰略優勢,達到鞏固其在獨立國協地區的主導地位,以及 對中亞國家的影響力。  

中亞國家位處歐亞大陸的內陸中心位置,以「油氣興國」的發展策略下,石 油與天然氣欲輸出市場到世界各地的市場,經過週遭陸路大國的運輸往往引起許 多利益衝突,尤其中亞國家最仰賴的輸出管道,總是被俄羅斯所控制。因此,排 除俄國壟斷成為中亞國家所追求的經濟利益。  

2009 年起,俄羅斯與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合作出現嚴重分歧。國際金融危

6   李新,〈中國與俄羅斯在中亞的經濟利益評析〉,《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5 期(2012 年),頁

39-­‐48。  

7   周密,〈歐亞經濟聯盟,“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世界知識》,4 期(2015 年),頁 54-­‐56。  

機爆發後,歐洲天然氣市場需求不斷下滑,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

減少採購來自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僅進口95 億立方米天然氣(合同規定是 410 億立方米),與土國預期存在很大的落差。早在2003 年,俄土雙方已簽署了長達 25 年的天然氣合作協議,並規定自 2010 年起土國向俄供氣量提高到 700 億立方 米/年。但相同的原因,雙方協商將採購量從原先的 700 億立方米/年下調到 300 億立方米/年。計畫於 2012 年投產運營的沿裏海天然氣管道項目(輸氣規模 300 億立方米)的開工時間被無限推遲,種種的問題造成土庫曼斯坦政府無法繼續信 任俄羅斯,8自2009 年 12 月起,土庫曼斯坦天然氣通過中亞—中國天然氣管道 開始輸往中國,這條管道至2015 年將達到滿載 400 億立方米/年。中亞國家對俄 羅斯的能源外交手段感受相當深刻,以多元化出口降低俄羅斯影響為目標,中國 的能源合作也成為中亞各國減少風險的主要選項之一。  

 

貳、美國因素  

前蘇聯解體後,美國一直努力進入中亞這塊區域,其目的為了實現其「向北 遏制俄羅斯,往東嚇阻中國,南面防範伊朗」的地緣戰略目標。9·11 恐怖襲擊事 件之後,美國借反恐之名在中亞建立了軍事基地,在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

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建立軍事基地,,並對中亞國家提供經濟援助,開展軍 事技術合作。中亞國家的離心傾向也不斷增強,紛紛疏遠俄羅斯,加強與美國的 友好合作關係。  

美國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一方面盡可能的獲取能源供給,另一方面為遏制 俄羅斯、增強在中亞影響力的戰略需要;在中亞各國極力遊說推行「管線政治」。 1999 年,克林頓政府委託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赴亞塞拜然(Azerbaijan)

斡旋,成功使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Heydar  Alirza  oglu  Aliyev)頂住俄羅斯壓力,

同意修建巴傑管道(Baku 經格魯吉亞首都 Tbilisi   到達土耳其地中海的港口

8   畢明譯,奧列格·魯京(олег  лукин)著,〈土庫曼斯坦與俄羅斯:合作夥伴還是競爭對手?〉,

《國際石油經濟》,6 期(2010 年),頁 57-­‐60。  

Ceyhan,   或稱 BTC 管道),該線造價45   億美元、全長 1760 公里,輸油能力達 5000   萬噸,並於2005 年 5 月 25 日正式開通。巴傑管道不經過俄羅斯,項目中甚至沒 有俄石油公司的股份。9它的開通打破了俄羅斯對裏海能源的壟斷,美國通過這 條管線將裏海石油運向國際市場。  

2011 年 7 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印度參加第二次美印戰略對話期間,提 出更新版「新絲綢之路」計劃。美國為了順利從阿富汗撤軍,並防止撤軍後阿富 汗安全形勢急轉直下波及其在中亞、南亞地區的戰略利益受損而提出,該計劃試 圖以阿富汗為樞紐,加強中亞與南亞國家的經濟合作。「新絲綢之路」的戰略定 位:一,通過加強中亞—阿富汗—南亞的經濟合作,幫助阿富汗經濟在美軍撤離 後平穩發展,防止安全形勢惡化,藉打通中亞—阿富汗—南亞的貿易通道,為阿 富汗提供能源、創造就業機會,並開拓產品市場;其次,加強與印度的戰略夥伴 關係。美國希望藉印度的力量對中國及伊斯蘭世界加以制衡。「新絲綢之路」試 圖推動中亞—南亞的能源合作,興建基礎設施,消除人為阻礙,將阿富汗打造成 連接中亞、南亞資源與市場的樞紐,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並建設TAPI(土庫曼 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管道、CASA—1000 輸變電項目(塔吉 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10繞開中國和俄羅斯,將中亞 資源向南引,打造中亞和南亞一體化的能源、交通網絡,這對能源短缺的印度而

2011 年 7 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印度參加第二次美印戰略對話期間,提 出更新版「新絲綢之路」計劃。美國為了順利從阿富汗撤軍,並防止撤軍後阿富 汗安全形勢急轉直下波及其在中亞、南亞地區的戰略利益受損而提出,該計劃試 圖以阿富汗為樞紐,加強中亞與南亞國家的經濟合作。「新絲綢之路」的戰略定 位:一,通過加強中亞—阿富汗—南亞的經濟合作,幫助阿富汗經濟在美軍撤離 後平穩發展,防止安全形勢惡化,藉打通中亞—阿富汗—南亞的貿易通道,為阿 富汗提供能源、創造就業機會,並開拓產品市場;其次,加強與印度的戰略夥伴 關係。美國希望藉印度的力量對中國及伊斯蘭世界加以制衡。「新絲綢之路」試 圖推動中亞—南亞的能源合作,興建基礎設施,消除人為阻礙,將阿富汗打造成 連接中亞、南亞資源與市場的樞紐,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並建設TAPI(土庫曼 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管道、CASA—1000 輸變電項目(塔吉 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10繞開中國和俄羅斯,將中亞 資源向南引,打造中亞和南亞一體化的能源、交通網絡,這對能源短缺的印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