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智慧表現量表之研發及相關研究的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教師智慧表現量表之研發及相關研究的探討"

Copied!
8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I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理學碩士論文

指 導 教 授:黃秀霜 博士

教師智慧表現量表之研發及相關研究的探討

研 究 生:沈坤鴻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一 月

(2)

II

教師智慧表現量表之研發及相關研究的探討

摘 要

「智慧」在生命決策的歷程扮演決定性的關鍵,過去的學校教育大都 強調知識的傳授與智能的開發,很少討論智慧對人生的影響及智慧的重要 性,又受限於智慧測量工具的欠缺,無法了解智慧的真諦並進一步了解一 般人智慧的表現情形。本研究以自編的「教師智慧表現量表」為工具,針 對臺南縣國中小學教師 122 人進行施測,以了解教師智慧的表現情形和影 響智慧表現的因素探討。 研究的結果得到:1、「教師智慧表現量表」有理想的信、效度。2、 教師智慧的表現情形屬於層次二至三。3、教師在屬於堅持自己認為是對 的事,及屬於個人內在衝突情境的問題有較高層次的得分。4、教師在處 理「解決工作崗位上的難題」,及在處理「人際間的衝突」的智慧表現較 差。5、教師的智慧表現不會因性別的不同而有差異。6、不同年齡的教師 其智慧表現有差異,年紀愈大其智慧的表現層次愈高。7、教師的學歷會 影響其智慧表現,學歷愈高其智慧的表現層次愈高。8、不同職務的教師 有不同的智慧表現,行政的工作經歷愈豐富,其智慧的表現層次愈高。 9、教師的教學年資會影響其智慧表現,愈資深代表其工作經驗愈豐富, 其智慧的表現層次愈高。10、生活情境與豐富的經驗交互作用,有助於智 慧的發展。 關鍵字:智慧、智慧量表、教師、變異數分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3)

III

The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researches of a wisdom scale for teachers

ABSTRACT

“Wisdom” is the determination point of life process. In the past, school education emphasizes the delivery of knowledge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It seldom discusses about how wisdom would influence life and the importance of wisdom. Because the lack of wisdom measurement equipment, it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wisdom and how wisdom could reflect ordinary people’s behavior. This research used self-made “Teachers’ Wisdom Scale” as a test to examine 122 teachers from Tainan County junior and elementary schools in order to know their wisdom and which facts that effect their performance.

The study results include: (1) acceptabl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eachers’ Wisdom Scale (2) Teachers’ wisdom is in level 2 to 3 of the scale. (3) Teachers get higher score on the question when they think these things are right or these things belong to the self inner conflict situation. (4) Teachers get lower scores on the questions when dealing with the difficulty about their jobs and human relation conflict. (5) Gender won’t be the issue or influence point of teacher’s wisdom. (6) Older teachers get higher level influence of teachers’ wisdom. (7) High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get higher level influence of teachers’ wisdom. (8) People have longer administration working experience get higher level influence of teachers’ wisdom. (9) Senior teachers get higher level influence of teachers’ wisdom. (10) The interaction of life and experience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wisdom.

(4)

IV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名詞釋義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智慧的意涵 ... 7 第二節 智慧的理論 ... 15 第三節 智慧的研究 ...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5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39 第五節 資料分析 ...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41 第一節 信效度分析 ... 41 第二節 教師智慧表現情形 ... 45 第四節 影響教師智慧表現的因素探討 ... 5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64 第一節 結論 ... 64 第二節 建議 ... 68 參考文獻 ... 72 一、中文部份... 72 二、英文部份... 73 附錄一 教師智慧表現量表預試問卷 ...79 附錄二 教師智慧表現量表正式施測內容 ...87 附錄三 教師智慧表現量表評分說明 ...93 附錄四 教師智慧表現量表常模參照分數 ...108 附錄五 教師智慧量表一階證性因素分析模式 ...110 附錄六 教師智慧量表理論模式(另一向度) ...113 附錄七 教師智慧量表二階證驗性因素分析理論模式的架構 ...114

(5)

V

表 次

表 2-1 智慧的定義... 11 表 2-1 智慧的定義(續)... 12 表 2-2 智慧、智能、創造力的概念分析... 13 表 3-1 預試樣本統計表... 33 表 3-2 受試者背景資料分析... 34 表 3-3 教師智慧表現量表的雙向細目表... 35 表 3-4 教師智慧表現量表的評分標準 ... 37 表 3-5 研究實施程序... 38 表 4-1 教師智慧表現量表試題預試分析與定稿題數 ... 42 表 4-2 各試題與總分相關情形摘要表 ... 43 表 4-3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43 表 4-4 試題評分者間的相關係數... 44 表 4-5 各試題得分情形摘要表... 46 表 4-6 受試者得分分析... 47 表 4-7 受試者每題平均得分情形... 48 表 4-8 不同性別的智慧表現情形 ANOVA 摘要表... 50 表 4-9 多重比較檢定摘要... 51 表 4-10 不同年齡教師的智慧表現 ANOVA ... 52 表 4-11 LSD 事後比較檢定 ... 53 表 4-12 多重比較檢定摘要... 54 表 4-13 不同學歷教師的智慧表現 ANOVA ... 55 表 4-14 多重比較檢定摘要... 56 表 4-15 不同職務情形教師的智慧表現 ANOVA ... 57 表 4-16 LSD 事後比較檢定 ... 58 表 4-17 多重比較檢定摘要... 60 表 4-18 不同教學年資教師的智慧表現 ANOVA ... 61 表 4-19 LSD 事後比較檢定 ... 61 表 4-20 多重比較檢定摘要... 63

(6)

VI

圖 次

圖 2.1 柏林智慧範式... 20 圖 2.2 智慧平衡理論... 23 圖 3.1 研究架構... 32

(7)

第一章 緒論

「智慧」對於人生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在人生的歷程扮演決定性的 關鍵。舉凡圓融的待人處事,成功的經營人生,生活現實問題的解決,圓 滿有遠見的處理問題困境,服務社會群眾,自我實現……都是「有智慧」 的表現。藺相如完璧歸趙,委曲求全令? 頗將軍羞愧負荊請罪;劉備三顧 茅廬,致使孔明鞠躬盡瘁,輔弼三分定天下,都是「智慧」的表現。「智 慧」的概念為一般大眾認知並廣泛應用,然而,要給一個精確而完整的定 義,卻非常困難,難以有一致的概念。到底「智慧」是什麼?怎樣的人或 行為表現叫做「有智慧」?「智慧」之於人的重要性為何?如何測量人的 「智慧」?以上這些課題都是許多人有興趣且關注的焦點。本研究希望從 智慧的概念及本質,理論與評量的探討,試著給予上述的問題一些思考與 解答。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長期以來,心理學家致力於發展智力(intelligent)理論,智力始終 是心理學家關注的重點。但是近代心理學家在反省傳統智力理論,逐漸意 識到儘管在傳統的智力測驗上有良好表現者,並不代表在日常生活中有良 好的適應,未來在社會成就的表現不盡然有正相關,光是有聰明才智仍不 足於造就圓滿成功人生。近來報章媒體常有所聞,某一流高中資優學生厭 世自殺,空有絕超的聰明才智,卻無法處理面對人生困頓。因此,部份的 學者將焦點轉注在「實用」的現實生活事件的應對。Sternberg(1985)提 出 的 成 功 智 能 (successful intelligence) 包 括 分 析 智 能 (analytical intelligence),創造智能(creative intelligence),實用智能(practi-cal intelligence)三面向。Gardner(1999)所提出的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理論,說明了人類至少有九種形式的智能,其中包括語

(8)

文、數學邏輯、視覺空間、音樂、動作技能、人際、內省、自然觀察、存 在等智能,以上的理論擴大了傳統智力的觀點,更重視生活實用處理及應 用於增進人類的福祉,使我們有必要重新思考「智力(intelligence)」理 論及「智慧(wisdom)」的本質。過去大家都談「智力」少談「智慧」,智 慧的重要性不亞於傳統智力,在生命決策的歷程扮演決定性的關鍵,過去 學校教育大都強調知識的傳授與智能的開發,很少教授智慧的意旨,歸究 原因是對於智慧概念不清晰,以致無法教導智慧。因此,經由對智慧的探 討,可揭開智慧真實意義,進而了解智慧的可改變,可學習,可教導,可 累積,研究者欲探討「智慧」此主題的研究動機如下: 一、探討智慧的真實意義及重要性 自從 1905 年法國心理學家 Binet 和 Simon 編製了全球第一份標準化 的智力測驗─比西量表(Binet-Simon Intelligence Scale),這些作業和 測驗就被應用到各種評估目的,如安置、分組、入學、取才…等,隨著智 力測驗廣泛運用,智力理論蓬勃發展,人們的生活或世界的秩序卻沒有因 此而更美好或更快樂,反而是因智力測驗的濫用,更嚴重影響人類現實的 生活。智慧正是引導我們增進美好生活,提升生命品質,促進社會祥和 (Assmann, 1994; Csikszentmihalyi 和 Rathunde, 1990; Holliday 和 Chandler, 1986; Kekes, 1983)。因此,智慧之於人類的重要性不證而 喻,探究智慧的真實意義,作為發展智慧的基礎,為研究者首要的動機。 二、國內對於智慧的本土研究的缺乏 誠如上述所言,從許多智慧的研究文獻了解到智慧對於人類生活的重 要性,關於智慧的研究,在國外已有多年的豐富的研究成果,相形之下, 國內仍在起步階段,僅楊世英(2000)和黃敏華、黃秀霜、曾雅瑛(2006)等 學者曾經針台灣人的智慧概念及日常生活展現的智慧進行研究,未來發展 屬於本土化的關於智慧的評量及教學的研究有其必要性。

(9)

三、研發智慧評量的方式 智慧之於人生的重要影響甚鉅,如何培養或發展為大家所關心的議 題,Sternberg 等人進行為期三年的智慧教學的實驗計畫,研究結果證實 了智慧是可以教導傳授的,那麼,評量智慧的工具的研發,可以提供證實 智慧的增長,研究影響智慧差異的因素,也可以對於智慧的內涵進行認識 了解,進而分析智慧表現的缺失,以作為反省改進的建議,另一方面作為 智慧教學的參考。傳統的智力量表偏向認知方面的測驗,導引著智育至上 的錯誤價值,造成莘莘學子莫大的升學壓力,藉著智慧評量的工具研發, 認識學習的目的,不只是知識的提升,更應教授智慧,增進解決生活實用 知識,以達到圓滿人生的目的。 四、智慧理論對於學校教學的應用 近來受到教育改革的浪潮衝擊,一改過去重視僵化的知識傳遞的觀 念,強調「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學校教育不再只是教授傳統的學科 抽象知識,強調以貼近生活的實用知識的體驗與學習,符合個人未來發展 的十大基本能力作為教學的目標,這個觀念近似於傳授「智慧」的概念的 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解決生活遇到問題的實用能力,並追求全體最大的福 祉與利益。根據專家的研究,智慧是可以學習,可以教導的,智慧的發展 有助於判斷力的提升,促進生活的經營和品質(Kekes, 1995)。透過對智 慧的探討研究分析,以作為學校教學的應用也是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五、探討影響智慧的因素 一般人會認為年長者擁有較多的智慧,學者追究其原因,智慧與認知 和判斷力有關連,這是需要經過知識和經驗不斷累積。藉著探討影響智慧 的因素,以了解不同性別、年齡、學經歷、文化脈絡是否有差異,進而更 了解智慧的概念。

(10)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建構一份探討教師智慧表現評量工具,並瞭解教師 其智慧的表現概況,進而探討不同的性別、年齡、學歷、職務情況、工作 年資對於智慧的表現是否有顯著差異。 一、發展建構一教師智慧表現的量表。 二、探討教師的智慧表現的現況。 三、探討不同背景屬性的教師智慧表現的關係。 四、提供教師智慧發展的建議。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名詞釋義

一、研究問題 (一)研發教師智慧量表,檢視是否為有效的測量工具? (二)教師在本研究的智慧量表的表現情形如何? (三)教師在本研究的智慧量表的表現是否會因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差 異? (四)教師在本研究的智慧量表的表現是否會因性別的不同而有所差

(11)

異? (五)教師在本研究的智慧量表的表現是否會因知識(學歷)的不同而有 所差異? (六)教師在本研究的智慧量表的表現是否會因經驗(職務情況及工作 年資)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二、名詞解釋 (一)智慧 綜合各學者所提的論點:「智慧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實用 知識,在面對困境衝突時的抉擇,平衡個體內、人際間、個體外 的利益,以達到公益為目標,這歷程的反思及整合自己的價值體 系(情感),進而選擇最佳的策略的能力」。在選擇最佳解決問題 的方法時,需考慮 1、策略:解決方法的廣度與可行性;2、圓 融:可平衡多方利益;3、遠見:能見微知著,真知卓見,並同時 考慮短期及長遠的目標;4、反思:對提出的解決方法進行優缺點 的評估改進;5、貢獻:能達到公共利益的目標。 (二)教師智慧表現量表 本研究中的教師智慧表現量表是以 Sternberg(1998)所提出 的智慧平衡理論為架構所建構出的評量,分別以在抉擇的人生發 展方向;排除萬難做自己認為對而且該做的事;解決在工作崗位 上所遇到的難題;成就目前的人生定位或生活狀態,四種面向的 問題及反應在個人的內在衝突情境、外在衝突情境、人際關係衝 突情境的三類情境來測試受試者,以考慮多方利益的情形作為本 量表的設計架構,來編製本智慧量表,採用六點計分,最低得分

(12)

0 分,最高得分 5 分,評量分數越高,代表智慧的表現層次越 高,越有好的智慧表現,評量得分越低,代表智慧的表現層次較 低。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本研究中的教師智慧量表是以智慧平衡理論為基礎,擬定生活或工作 困難情境的問題以評量教師的智慧表現,而試題採開放式的回答方 式,可能會因受試者作答的意願,而影響作答的內容。 二、本研究中的受試者是服務於本縣國中小學的教師,可能會受工作區域 及性質的限制,而有較一致的答題偏誤,因此在推論上有其限制,無 法進一步推論到所有的成人智慧表現情形。 三、受試者的答題反應可能會受社會的期待的影響,而非受試者真實的反 應情形。

四、本研究所編製的智慧量表是根據智慧平衡理論(a balance theory of wisdom)中的智慧觀點,因此,所測得的智慧表現,受此理論的智慧 概念限制。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智慧的意涵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人生在世常遭遇困境與危機,如何有效的 化解困頓,圓滿的處理問題,迎向一個美好的人生,有待智慧來解決。智 慧之於人生的重要性,舉凡做決定,對事物的理解,人際的交往,未知的 預測,困境的處理,生涯規畫等,高度智慧者將有圓滿的人生。那麼什麼 是「智慧」的概念及定義?專家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智慧的概念, 在此,研究者將彙集各個觀點,以介紹智慧的概念。 一、一般的定義 根據康熙字典:智,知也,無所不知也,孟子:是非之心,智之 端也;荀子正名篇:知而有所合謂之智;而韋氏字典對智慧的定義: 智慧是基於知識、經驗、理解等,採取最適宜的判斷與最佳的行動的 能 力 (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 1997, p.1533);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對智慧的定義:是了 解事情的真象、對的、永恆,常識、睿智、好的判斷,前景的計畫和 行動;牛津字典的定義:智慧是經驗、知識,有力的應用,謹慎、常 識……(The Oxford Dictionary, p.762);英可達字典則將智慧定義 為做明智決定和判斷所需的知識和經驗,或該決定、判斷所顯示出的 良 好 覺 察 力 (th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needed to make sensible decision and judgment , or the good sense showed by the decision and judgment made)(Encarta World English Dictionary, 1999, p.2136)。

(14)

根據維基百科上(2006)的意涵是:智慧可以指思考分析、通情達 理或尋求真理的能力。它和智力、聰明不同,智慧更重視人生哲學上 的能力。有智慧的人稱為智者。 智慧是一種能力,透過經驗、洞察力和反思來發展,進而辨識事 實真象及正確的判斷。大部份的心理學家關注於區辨標準化智力測驗 的認知能力測量,它是一種由經驗發展出的特質,是無法教導的。當 應用在實際生活事件,與明辨慎思同意詞。有些採用實用的角度來定 義智慧,是一種預知結果且追求長期公共利益(common good)所採取 的最佳行動。個人的智慧包括他在人生的倫理道德與社會規範,決定 他的獨特人格,追求短、長期目標的特殊本質,人生的觀點和處世的 態度等。 德國學者 Baltes,Staudinger 和 Pasupathi(2001)認為智慧是現 實生活中,對複雜、不確定情境的洞察、判斷和提出忠告的一種專家 知識;Sternberg(1998)認為智慧是在自我與他人利益與公共利益間 找到平衡;Simonton(1990)認為智慧能使人對生命有更寬闊的觀點, 在自我、他人及世界間保持平衡的一種能力。許多心理學者嘗試以不 同的取向來探討智慧的概念,Yang(2000)從整合(integration)、行 動(action)、正向價值(positivity)三個觀點來闡述智慧的概念, Birren 和 Svensson(2004)從歷史哲學的觀點及東西方不同文化的背 景,說明對智慧的看法。研究者將這些學者所提出的智慧概念整理如 表 2-1,並綜合為以下五種觀點以進行說明: (一)認知(congnitive)的觀點 智慧是認知的,也包含一般所謂的智力(intelligent),能對 於不確定性的問題做出適當的判斷與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反 省 與 判 斷 的 認 知 過 程。 (Arlin, 1990; Kitchener & Brenner, 1990)

(15)

(二)多向度(multiple dimensions)的觀點

智慧的概念包含認知、情意、反思、生活經驗、社會關懷、道 德、價值等多向度的整合(Clayton 與 Birren, 1980; Pascual-Leone, 1990; Kramer, 1994)。Orwoll 和 Achenbaum(1993)認為 有智慧的人能讓人覺知生命更? 廣的視野,更似聖哲的描述。 Clayton 和 Birren(1980)將智慧定義為整合認知、反思、情感三 向度的概念。 Orwoll 和 Achenbaum(1993)認為智慧是多面向的的 平 衡 狀 態 , 是 情 感 、 歸 屬 感 及 社 會 關 懷 的 認 知 整 合 。 Sternberg(1990, 2001)提到任何智慧理論都包含多向度,包括知 識、訊息處理、智能型態、人格、動機、背景脈絡等。 (三)整合(integration)的觀點 智慧統整了各種能力(Holliday 與 Chandler, 1986)並能有效 的整合現在、過去、未來(Baltes 與 Staudinger, 1993);綜合 知識和懷疑(Meacham, 1990);整合人內在、外在、人際間三者之 感 覺 、 思 想 和 行 為 (Orwoll 與 Achenbaum, 1993; Orwoll 與 Perlmutter, 1990);達到個人、他人、世界利益平衡(Simonton, 1990); 視智慧是思考、 情 感、 反思的辨證式及相對性的整合 (Kramer, 1994)。 (四)生活實用(pragmatics of life)的觀點 Staudinger 和 Baltes(2001)認為智慧是解決現實生活困境與 問題,對於不確定及複雜情境的洞察力(insight)與判斷力,提出 適當的忠告的一種專家知識。Sternberg(1998)認為智慧能有目的 的適應、塑造與選擇現實環境的實用智能,平衡合內在、外在、 全體利益以達到公益的最高境界。

(16)

(五)文化背景的積極價值觀點 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有著不同的價值觀與思惟模式,自然對 於智慧的概念有著不同的定義,如 Yang(2000)探討中國人的智慧 概念提出:1、幹練和知識;2、慈悲和憐憫;3、開放和深奧; 4、謙遜和客氣四個面向。在西方社會,智慧被認為是心理健康的 關鍵,因為其平衡自我利益和對他人、社會的關心、理解並提倡 明智的思考 、行動,可以使人們在自我 、他人和社會間達到平 衡,進而提升心理健康。Csikszenthmihalyi 和 Rathunde(1990) 主張智慧是一種美德和行為的指導。Ardelt(2003)認為智慧是整 合個人和他人及團體的利益,這個論點亦符合 Sterberg(2000a)的 平衡智慧的看法,以達成公益的最終目的。 綜合前述的論點,研究者認為智慧是面對人生事件時,能以多方利益 為目的做考量,圓融的解決問題(Sternberg, 1998),具前瞻的遠見,宏 觀的視野,縝密的思惟及反省能力(Arlin, 1990)。要成為有智慧的人, 需具有解決問題的認知能力、豐富的人生經驗、良善慈悲的同情心、和融 的人際關係、實事求是的行動實踐力、對社會國家以至於人類有特殊貢 獻。

表 2-1 智慧的定義(修改自 Birren 與 Fisher, 1990; Birren 與 Svensson, 2005)

(17)

Robinson(1990) 三種歷史上的定義: 希臘:智能、規範、實用生活、生活上的真與美 基督教:生活上對於神聖的及絕對真實的追求 當代:管理事務律法的科學理解 Csikszentmihalyi 和 Rathunde(1990) 智慧是整體認知的歷程,是強制引導行動的德行,是達到最 好的理想狀況 Labouvie-Vief 理性和感性的平順及平衡的對話 Baltes 和 Smith(1987,1990) 智慧是基本實用生活的專門知識,如生涯規畫或生命的回 顧。生活事件是需要豐富的事實知識和豐富的程序知識,及 不同生活背景的價值和優先性的知識,對於不可預測的生活 事件的解決知識 Chandler 和 Holliday(1986) 當代的科學哲學觀將智慧的概念侷限在知識的技巧型態。對 於智慧應有更多精確的描述,是需要好的定義、多向度的、 原型組合能力,還包括恢復被遺忘的古老知識 Sternberg(1990,1998) 智慧是後設認知型態加上睿智,不是無所不知而是尋求真 知。 智慧是實用智能中內隱知識的運用,個人的價值體系平衡各 方利益以達到公益的目標。 Orwoll 和 Perlmutter(1990) 智慧是多向度的平衡或是情感、友好關係、社會關懷和認知 的整合。智慧的本質是人格和認知技巧的高度發展 Meacham(1983,1990) 智慧是覺知知識的不可靠,嘗試在知識與懷疑中求得平衡。 年紀不是智慧的重要因素,年齡只是智慧改變的關係 Kitchener 和 Benner(1990) 智慧是一種能覺察知識的有限,及如何影響解決非定義的問 題及作判斷,它具有反省判斷的特徵 Arlin(1990) 智慧與問題發現能力及反省判斷的認知歷程有高度的相關 Pascual-Leone(1990) 智慧是高度發展的組合過程模式,是人格、情感、意志、認 知、生活經驗的辯證整合 Kramer(1994) 智慧是思想、情感、反思的關係和辯證模式的有機整合 表 2-1 智慧的定義(續) 學者 定義

(18)

Birren 和 Fisher(1990) 智慧是人類生活任務與問題的應變時,對情感、意念、認知 的整合,是內在情緒興分離,行動與非行動,知識與懷疑的 平衡。它會隨著經驗而增加,但年齡不是必要因素。 Christine A. Baltes(1993) 智慧是一種現象,或一種實體,或產生特殊反應內容的知識 體。 現在智慧的觀念必須列入到達真實的歷程,適合需求和人 類、國家、社會、個人的背景脈絡 Gerard Brugman(2000) 智慧是不確定事件的專家,它包含後設認知、情感、行為能 力 Howard M. Chandler(1991) 智慧是完整人格的自我知識的啟發,所謂的自我知識是統合 知識、經驗、情感、認知,能認知的直接經驗 William Randall 和 Gary Kenyon(2001) 原始智慧是在人生及受苦難時找到意義,它是對人生(包含可 知及未可言喻的人生故事)的接受、擁有、價值。 非凡智慧包含六個向度:1、認知:聰慧的理解;2、實用經 驗:日常生活的抽象概念與原理;3、人際知覺:與人相處的 經歷;4、倫理道德:知行合一,向上向善;5、特殊表達; 6、非凡智慧的精神奧祕的面向:洞察宇宙人類的本質 Simonton(1990) 智慧能使人對生命有更寬闊的觀點,在自我、他人及世界間 保持平衡的一種能力。 Orwoll 和 Achenbaum(1993) 智慧是多向度的平衡,也是情感、隸屬感、社會關懷的認知 整合。 Kitchener 和 Brenner(1990) 智慧是一種智力,能讓我們覺察所知的侷限,並能對不確定 的問題做判斷及解決。 Baltes 和 Staudinger(1993) 智慧是現實生活中,對複雜、不確定情境的洞察、判斷和提 出忠告的一種專家知識 Ardelt(2003) 智慧是整合了認知、情感後所表現的行為,同時需考慮到自 己與他人和社會的公共利益,以達到公益的決策目的。 二、智慧(wisdom)、智力(intelligence)、創造力(creativity)的概念 比較

(19)

人們對於智慧的概念包含認知的、情感的、多向的、整合的、判斷 的、能對生活事件做出適切反應的實用能力,在許多方面的特質與智能 和創造力有相似處,若未做差異的比較,大多數的人因而會混淆。智力 的概念偏向認知層面,對事件的理解透澈,根據張春興(1993)對智力的 界說,智力是一綜合能力,是以個體自身所具遺傳條件為基礎,在其生 活環境中,與人、事、物交往時,由其所表現在運用經驗,吸收、貯存 及支配知識,適應變局解決問題的行為中表現之;智慧則加入情感的因 素,強調高道德的情操,及圓滿的解決問題;創造力則是創新的思惟, 常有神來一筆之效,強調改變,由於不斷改變,人類文明才能不斷創 新。Sternberg(1990)試著從知識、歷程、認知型態、動機、情境六個 因素來區別智慧、智能、創造力的概念。如下表: 表 2-2 智慧、智能、創造力的概念分析 概念 因素 智慧 智力 創造力 1、知識 瞭解先決條件、意 義和限制 回憶、分析和運用 超越既有的知識 2、認知歷程 理解思考 思考自動化 應用新的思考 3、智能型態 判斷的 實踐的 自我決定的 (1)在模糊 情境 能沈著的面對 需要立即被解決 學著去容忍、等待 4、人 格 特 質 (2)面對障 礙 理解障礙的存在 認清及克服障礙 重新界定障礙 5、動機 對現象的深入了解 對現象的了解更多 從不同角度來理解 6、環境脈絡 對所處的環境重視 深度的理解 對所處的環境重視 理解的範圍和廣度 對所處的環境重視 還有什麼是不知道 的 三、智慧表現與性別、年齡、知識、經驗的關係 一般人都會認為長者較有智慧,遇到困難的事會向族中的耆老討教, 尋求解惑及解決問題的方法。Baltes 等(1992)一系列的對於智慧研究顯

(20)

示,年長者的智慧表現明顯高於年輕人的表現,成人的智慧在認知與經驗 的習得較完整成熟。而 Bluck 和 Gluck(2004)比較了成人的智慧與青少年 的智慧,發現成人的智慧表現較廣闊、完整;青少年的智慧表現的較狹隘 而受限於經驗。Anderson(1998)也發現智慧與成人的知識有直接關係。 Perlmutter, Adams, Nyquist, Kaplan(1988)研究顯示,百分之七十八的 受試者認為智慧和年紀有關,被認為是有智慧的平均年齡 50 歲。Denney, Dew, Kroupa(1995)也發現被命名的人與受試者的年齡有高相關。Jason Reichler, King, Madsen, Camacho, Marchese(2001)被認為是有智慧的 平均年齡 60 歲。Baltes, Staudinger, Maercher, Smith(1995)也發現有 相類似的結果,故年齡是影響智慧的重要因素,而年齡通常可以代表經驗 豐富與成熟度,工作年資和職務情況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人生的閱歷 上累積許多的知識與經驗。

男 女 生 是 否 有 不 一 樣 的 智 慧 呢 ? Perlmutter, Adams, Nyquist, Kaplan(1988)的研究中,只有百分之十六的受試者認為與性別相關,但是 被 稱 為 有 智 慧 的 人 主 要 是 男 生 。 Jason, Reichler, King, Madsen, Camacho, Marchese(2001)的研究樣本中(81%是女生)有百分之六十六被稱 為有智慧的人是男生。Denney, Dew, Kroupa (1995)和 Sowarka(1989)也 發現同樣的情形。Denney et al. (1995)年紀較大的人較可能被命名為有 智慧的男生,而女生是當被問到人際智慧(interpersonal wisdom)且反對 智 慧 的 一 般 性 。 Sowarka(1989) 發 現 女 生 較 可 能 因 家 庭 成 員 (family members)被命名,男生經常因來自專業背景的個人。Dew 和 Kroupa(1995) 針對智慧的研究顯示,智慧的表現有年紀的差異;大致上,男生與女生的 智慧相似;在性別的觀點上也有差異,男生較常被當做最聰明的,女生有 較高的人際智慧。由以上各學者的研究結果看來,性別不同並不是影響智 慧的差異的重大因素。 因此本研究也要探討影響教師的智慧表現差異的因素有哪些?是否與 國外的學者的研究有一致性。

(21)

第二節 智慧的理論

一些學者嘗試以不同的方法來瞭解「智慧」,針對智慧的概念與構念 進行研究的取向,Sternberg(1998)將智慧的理論歸納為:一為哲學理論 (philosophical theories of wisdom),即重新檢視過去重要哲人的思想 與學說,進行分析相關智慧的概念;其次為內隱理論(implicit theories of wisdom),即一般人對於智慧的概念或常識做描述,進行類別分析或因 素分析,形成智慧的主要成分;最後為外顯理論(explicit theories of wisdom),針對智慧的概念與構念提出觀點,並以研究來形成理論。 壹、哲學取向(philosophical approaches) 智慧的哲學取向是指:回顧一些知名的哲人的論述,分析重要哲 學家對於智慧的看法,以提出智慧的概念。Robinson(1990)研究柏拉 圖的對話錄,認為智慧有三種不同的形式:是 sophia,在生活中尋找 真理的沈思者;是 phronesis,如同政治家及立法家的實用智慧;是 episteme,以科學的觀點了解事物。亞里斯多德認為:一個明智的個 體知道在事件後面更多的特質﹐有效的﹐或形式的因素。從古希臘對 於智慧的概念是智能、規範、實用生活、生活上的真與美。而基督的 智慧是生活上對於神聖的及絕對真實的追求。

貳、智慧內隱理論(implicit theories of wisdom)

智慧的內隱理論是指:一般人對智慧的看法或概念,關注一般人 共同的想法與信念,而不管是對或錯的看法,不是為了提出智慧在心 理學上為真(psychologically true)的解釋。Clayton 最早使用內隱 理論的方法來探討智慧,Clayton(1975)發現一般人對智慧有關的概 念是 :有經驗的 (experienced) 、實用的 (pragmatic) 、理解的

(22)

(understanding)、有知識的(knowledgeable)。並提出智慧包含三個 向度:認知,情意,反思。Holliday 和 Chandler(1986)對智慧分析 五項構成概念:格外的理解(exceptional understanding)、判斷和 溝通技巧(judgment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普通能力(gener-al competence)、 人際技巧(interpersonskills)、普通能力(gener-al skills)、 社交的謙虛 (social unobtrusiveness) 。 Pascual-Leone(1990)認為智慧不同於 智能和創造力,而是整合認知、情感、生活經驗。智慧展現在高層次 自我情感及自我控制的精進,進而形成更完整的人格。 Baltes 和 Smith(1990)認為智慧的主要概念有,1、知識(來自生活週遭觀點的 差異、情境、發展)。2、了解(對人類的生活、社會、兩代關係、生 活不定因素)。3、自己的知識。Baltes 等(1990,1992,1994)認為增益 智慧發展的因素有:年齡、生活經驗、良師的實踐、積極確定的動 機。Sternberg(1985,1990)提出智慧包含以下表現:1、對他人有高 度的興趣;2、對人和問題有深入的瞭解;3、能採納不同的意見; 4、能持續向他人學習。並認為智慧有六個成分組成,推理能力(Rea- soning Ability)、睿智(Sagacity)、從概念與環境中學習(Learning From Ideas and Environment)、判斷力( Judgment)、敏捷運用資訊 (Expedi- tious Use of Information) 和 洞 察 力 (Perspicacity) 。

Meacham(1990)假設智慧的指標有,態 度、 價值、 知識、 訊息, 能 力。 Kitchener 和 Brenner(1990)從反思判斷的發展模式研究,認 為智慧是,對於生活上存在不可避免困難問題的覺知;理解知識:廣 泛深度的描述問題特徵;承認知識的不確定及無法了解真實全面;合 理有執行力的判斷面對不確定的能力。

參、智慧外顯理論(explicit theories of wisdom)

智慧的外顯理論是指:研究者或學者專家對於智慧提出的構念, 或根據人類發展心理學理論建構一個智慧發展模式,目前在此研究取 向 有 三 種 型 態 , 一 是 以 成 人 人 格 發 展 觀 點 的 智 慧 概 念 (Erikson,

(23)

1959 ; Helson , 1997) ; 再 者 是 後 設 形 式 辨 證 思 考 的 智 慧 概 念 (Kramer , 2000 ; Labouvie-Vief , 1990);另一是從智力的擴展形 式和認知情意的精粹的智慧定義(Baltes & Smith & Staudinger, 1990; 2000 ; Sternberg , 1998);其中以 Baltes 及同事(2000)所 發展的柏林智慧範式,及 Sternberg(1998)所提出的智慧平衡理論, 目前最為心理學界研究智慧理論的學者所關注。以下就這兩個理論做 概略性的介紹。

一、柏林智慧範式(The Berlin Wisdom Paradigm)

德國心理學家 Baltes 和他的同事自 1980 年起就智慧的概念及 智慧的發展因素進行一系列的研究,智慧研究的發展模式詳如 圖 2.1。

(一)智慧的主要概念

Baltes 等認為「智慧」 是基本實用生活的專家知識 (expertise in the fundamental pragmatics of life)通 常 表 現 在 生 涯 規 畫 (life planning) , 生 活 管 理 (life management),生命回顧(life review)三種領域,並將智 慧的表現分為五個水準: 1、 豐富生活的事實知識 (Rich factual knowledge about life); 2、豐富生活的程序知 識(Rich procedural knowledge about life);3、終生的 情境(Lifespan contextualism);4、相對價值和生活優先 (Relativism of values and life priorities);5、不確 定 的 管 理 和 認 知 (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of uncertainty)。

(24)

在柏林實驗室中,研究者將一些虛擬的難題呈現給受試 者,請他們在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放聲說出(thinking a-loud)。有關生活管理的問題例如一天某個人接到了一個好 朋友的來電,說他/她再也撐不下去了並且決定要自殺。這 個接電話的人應該做或者是考慮些什麼呢?(譯自 Baltes, Staudinger, Maercker, 與 Smith, 1995, p.159)。有關生 涯規畫的問題例如:現年三十三歲的伊莉莎白,在自己的 專業領域中努力了八年之後有了升遷的機會;而新的工作 將帶來更多的付出與更大的責任。但是,伊莉莎白和她丈 夫也想要在適當的時期生小孩。請依據伊莉莎白的狀況, 規劃一個她三年至五年內可行的人生計劃( 譯自 Smith, Dixon, Baltes, 1989, p.320) 。 有關生命反思的問題例 如:年老的瑪莎在年輕時曾為了家庭而放棄在職場上叱吒 的機會。在她的孩子都已長大離家後的一天,她遇到了久 未謀面的一位為了選擇工作而不結婚的朋友。這位朋友已 經退休了,但這次的相遇使瑪莎反思她的一生。她的人生 看起來是什麼樣子呢?她對自己的人生有什麼樣的評價與 解釋呢? (譯自 Staudinger, Smith, 與 Baltes, 1992, p.275)。 研究所得的結果經過受過訓練的評審員仔細分析、評判 是否涵蓋了 Baltes 等定義「智慧」的五項標準,即:(1) 廣泛的事實知識(factual knowledge),(2)豐富的程序知 識(procedural knowledge),(3)考慮到生命本身的多變不 定(uncertainty),(4)提及個體所可能面對不同生命情境 (life-span contextualism),以及 (5)持著相對的價值觀 (relativism)。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十幾年的研究所得 之「智慧」評分大致偏低,即使是經過熟知德國文化的新 聞記者所提名的具有智慧的人,其所得的評分也只有在平

(25)

均值左右。一般而言,Baltes 研究群的實驗情境越接近實 際狀況,如與自己所信任及仰賴的人在實驗答題之前討論 等,研究參與者的解題得分越高(Staudinger 與 Baltes, 1996)。

(26)

圖 2.1 柏林智慧範式 二、智慧的平衡理論 Sternberg(1998)提出了智慧平衡理論,認為「智慧」是個 體在平衡內在自我、他人及外在的狀態。Sternberg(2000)對於智 慧的平衡理論進一? 說明:所謂智慧即在「價值」與「內隱知 識」的調合下,平衡了目標、利益和回應。 (一)智慧的意義 背景因素 年齡 社交互動 教育背景 文化 信仰 專家因素 良師的角色 持續的實踐 人生的經驗 專業的訓練 個人因素 智能 人格特質 情感 動機 發展規則 生涯規畫 生活管理 人生回顧 智慧是歷程── 調和智識及個性 智慧是結果── 實用生活的專家知識 基本水準 1.豐富生活的事實知識 2.豐富生活的程序知識 後設水準 3.終生的情境 4.相對價值和包容性 5.覺知和不確定的管理

(27)

「智慧」的表現是個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下,以個人的內隱 知識為基礎,整合其價值體系,在個人內在、人際之間、超越個 人之間的利益取得一平衡狀態,在所處的環境脈絡下,明辨的決 定採取某個特殊的立場,這個立場包括對環境的適應、對環境的 塑造或對環境的選擇。此「決定」表面上似乎僅僅影響一個人, 但實際上會影響週遭許多人,而且這個決定是在整個脈絡下可獲 得的範圍之內做選擇。 Sternberg(1998, 2000a)的「智慧平衡理論」中,有幾個重 要的概念,如圖 2.2 所示,以下就內隱知識、平衡、價值等概念 做說明。 (二)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 Sternberg 提出的智慧平衡理論,將「內隱知識」視為智慧 的核心,是行動導向的,是自發循例獲取的知識,不需要他人的 協助,憑著個人價值取向,以達成個體的目標,是潛藏在個體裡 面,在遇到困難時做有智慧的決策。內隱知識的概念是 Sternberg 智能三元論中實用智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三個特徵:1、它是 程序性的,是行動導向的,暗中引導著個體的行為,知道如何做 (knowing how),不只是知道這件(knowing that)。2、它是是實 用性的,與人們的價值和目標達成是相關連的,因而人們應用它 達到成功的人生。3、它是依例獲取而幾乎不需要他人直接的協 助,而是自我體驗的。內隱知識是實際有用的,它是達成人們價 值目的的工具,使用它來達到成功人生。例如:老闆心情不好 時,職員應選擇怎樣的時機告訴老闆壞消息(Sternberg, 1998)。 (三)平衡 所謂的平衡,包含兩個部分,利益的平衡及對環境反應的平

(28)

衡。利益的平衡是指內在的自我、外在的環境和人際之間的平 衡,外在的環境包括一個組織、社會或國家乃至於全人類;而對 環境反應的平衡是指對環境的適應,對環境的塑造,對環境的選 擇。 1、利益的平衡 包含三個向度:個人內在(intrapersonal),外在環境 (extrapersonal),人際間(interpersonal)三者間的利益 平衡。個人內在利益是指自己本身的好處,人際間利益是 指與他人相處的關係,而外在環境的利益包括一個團體, 一個社會或國家,乃至於全人類的福祉。 2、對環境情境脈絡反應的平衡 包含對環境的適應、塑造、選擇。是指對於所處的環 境所產生的互動方式之選擇。例如:近來因師資的供過於 求,造成許多已具備國小教師資格者卻無法進入職場任教 服務,正值在學中的您,可以選擇繼續完成教育學程,未 來擠破頭踏入學校任教(對環境的適應);也可以選擇集合 所有眾人的力量,要求教育部提高員額編制,降低班級學 生人數,提高在職教師的汰換等措施,以增加機會(對環境 的塑造);亦可直接放棄修教育學程,精進自己所學的科 系,將來投入金融管理的工作(對環境的選擇)。 (三)價值體系 在這平衡過程中,價值體系扮演著利益和對環境反應的決

(29)

定方式,包括採取適應環境,塑造環境,或選擇環境,在許多 利益(包括個人內在、人際間、外在)衝突的情境而做出理想合 乎公益(common good)的決策。會如何做出有智慧的抉擇,受個 人的價值觀影響。 目標 對環境情境脈絡 反應的平衡 利益的平衡 圖2.2 智慧平衡理論

(資料來源:Sternberg, 1998, A Balance Theory of Wisdom , p. 354)。 公益 common good 價 值 實用智能之下的 內隱知識 適應 外在的 自我內在 人際之間的 選擇 塑造

(30)

第三節 智慧的研究

藉由智慧的實證研究可以讓我們清楚的瞭解及定義智慧的概念, 進而懂得如何測得智慧,評析智慧的程度與影響因素。 壹、研究「智慧」的方式 國外目前對於智慧及智慧評量的研究成果豐富,Marchand(2003) 將相關智慧的研究分為四類:人類著作分析;內隱理論;影響因素的 分析;自己定義的構念。Yang(2000)將相關智慧的研究分為三種:原 型研究(Prototypical);實驗研究(Laboratory);訪談分析 (Inter-view)。 研究者經文獻整理後歸納出八種研究方式:一、名人著作文獻探 討;二、提名法;三、有智慧的人的概念描述;四、情境模擬測驗; 五、自陳量表;六、訪談方式;七、影響智慧的表現因素;八、跨文 化的研究。 一、名人著作文獻探討 對於知名的歷史人物或哲學家,其展現極高智慧的作法,無 論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記載的事跡或語錄或論述進 行分析研究,例如:孔子思想的論述論語,晏子使楚的故事,古 希臘先哲,索羅門智慧等。Clayton 和 Birren(1980)指出基督教 文化認為人的智慧來自上帝,Aristotle 將智慧分成探究事物本 質的「哲學性智慧」與追求人類生活的益處的「實用智慧」。 二、提名法

(31)

針對調查的人員提出認為具有智慧的人,再就這些有智慧的 人 的 行 為 表 現 , 特 徵 描 述 分 析 歸 納, Baltes、 Staudinger、 Maercker、Smith(1995)曾針對被提名為有智慧的人進行研究,他 們請 21 位德國最優秀的新聞記者提名心目中有智慧的人,再以解 決人生問題的過程,以放聲思考的方式(think aloud)進行實驗研 究,發現有智慧的人所得的智慧表現分數高於其他年長者。 三、有智慧的人的概念描述 請受試者就有智慧的人的特徵及概念的描述,再將這些相關 於智慧的語詞,進行因素分析歸類,得到相關於智慧的概念。 Clayton 和 Birren(1980)給 83 個成人 12 項相對智慧描述詞,接 著引導受試者針對這些描述詞間的相似性作評定,得到智慧的三 向度認知、反思、情感;Holliday 和 Chandler(1986)就要求一 百五十位成人描述智慧概念,研究結果是構成智慧五個因素:洞 察力、判斷和溝通技巧、一般能力、人際技巧、社會性的謙卑。 Sternberg(1985, 1990)比較一般人、藝術、哲學管理、物理的教 師在智能、創造力、智慧的差別,智慧是:1、優越的推理能力; 2、睿智;3、優越的學習的能力或與環境互動的能力;4、特別的 判斷力;5、迅速使用資訊;6、穎慧。 四、情境模擬測驗 研究者根據自己建立的理論架構,虛擬生活情境的問題,請 受試者針對問題予以解決,藉些解決問題能力來評定智慧表現高 低。Baltes 和 Staudinger(2000)就虛擬生活情境的問題來評定 智慧表現以發展柏林智慧研究範式,得到智慧的五項標準:1、豐 富生活的事實知識(Rich factual knowledge about life);2、 豐富生活的程序知識(Rich procedural knowledge about life) 3、終生的情境(Lifespan contextualism);4、相對價值和生活

(32)

優先(Relativism of values and life priorities);5、不確定 的管理和認知(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of uncertainty) 五、自陳量表

研究者以研究發展的理論基礎,設計評量表,由受試者依個 人 的 觀 點 想 法 應 答 , 再 以 統 計 分 析 進 行 研 究 。 Kitchner 和 Brenner(1990) 應 用 「 反 思 判 斷 訪 談 」 (Reflective Judgment Interview, RJI)來評量個體智慧表現。分七個階段來診斷,達到 量表最後一階段最具智慧,結果發現受試者在早期或中期階段面 對複雜情況是無法反應出智慧來,青少年無法達到最高階,大部 分大學生無法展現四階以上。Wink 和 Helson(1997)藉由標準化的 「自我管理量表」(self-administered scale)評量受試者的智慧 表現。Ardelt(2003)編製「三向度智慧量表」(Three-Dimensional Wisdom Scale, 3D-WS)。研究結果顯示智慧應包含認知、情感、 反 思 三 層 面 。 Webster(2003)應 用 自 我 評 定 的 智 慧 量 表 (self-assessed wisdom scale, SAWA) 。 研究發現評量表現與自我統 整、一般的、性別有相關。 六、訪談方式 透過與受試者個別深度訪談的方式,進一步了解行為或決定 時所表現的智慧或對於智慧的概念。Valdez(1993, 1994)以結構 性的問題訪問了 15 個被同樣是拉丁裔(Hispanic)美國人的夥伴提 名為有智慧的人,研究結果發現拉丁裔的美國人的智慧概念較西 方人更強調生命中靈性(spiritual)的發展(而非認知),在生活的 觀點上較重視學習態度(而非經驗),在人際關係中的服務和關心 (而非忠告)。 Levitt(1999)訪問了印度喜馬拉雅山區的 13 位西藏喇嘛,研

(33)

究結果顯示佛教文化與其他文化的智慧概念不同,智慧除了能分 辨是非善惡之外,平等對待眾生,「空」的頓悟,達到無我的境 界。

七、影響智慧的表現因素

透過影響智慧的許多因素進行分析研究,找到其可能造成的 差異。如:性別差異(Orwoll and Achenbaum, 1993),文化背景 (Takahashi and Overton,2002),年齡的影響(Baltes et al., 1992),道德發展(Kohlberg and Lieberman, 1983)。

Denney, Dew, Kroupa(1995)對於智慧的內隱理論的研究顯示 有年紀的差異;大致上,男生與女生的智慧相似;男生較常被當 做最聰明的,女生有較高的人際智慧。 八、跨文化的研究 針對不同的文化及歷史背景,對於智慧的概念及智慧的發展 有不同的觀點,Yang(2000)即針對臺灣人的智慧概念進行研究, 基本上華人對於智慧與智能在語詞的概念上沒有多大的差異,而 臺灣地區的華人對智慧的概念有「博學有才幹」、「仁慈有愛 心」、「開明有深度」、「謙虛不囂張」;Thao Ngoc Le(2004) 對於東西文化差異,東方的智慧概念較超然,西方的智慧概念較 強調生活實用的能力。 貳、評量智慧之實證研究 智慧評量的研究可以歸納為兩種取向,一種是進行對智慧的概念 與意涵的探討,屬於智慧內隱理論的評量;一種是智慧的相關表現, 是根據學者所建立的智慧理論模式來測量智慧的表現程度。

(34)

一、智慧內隱理論的研究 (一)Clayton 和 Birren(1980)的研究,將成人分成三種年齡層的 樣本,給八十三個成人十二個相對智慧描述詞,接著引導受試 者針對這些描述詞間的相似性作評定。研究結果顯示,智慧的 概念包含認知、反思、情感三向度,智慧表現會隨著年齡的增 加而有比較大的差異。 (二)Holliday 和 Chandler(1986)的研究,要求一百五十位成人描 述智慧概念,希望能以原型(prototype)及核心概念的方式來 理解智慧。研究結果顯示,構成智慧五個因素:洞察力、判斷 和溝通技巧、一般能力、人際技巧、社會性的謙卑。 (三)Sternberg(1990)的研究,探討各行業專家對智慧表現的相關 概念看法。研究結果顯示,智慧的六向度的概念,推理能力、 睿智、從經驗中學習、判斷力、迅速運用訊息的能力、敏銳 的。 (四)Yang(2000)的研究,針對台灣地區進行華人文化中對智慧的概 念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華人智慧的概念包括四個向度,博學 有才幹、仁慈有愛心、開明有深度、謙虛不囂張。 二、基於智慧內隱或外顯理論所表現的相關智慧測驗 (一)Kitchner 和 Brenner(1990)的研究,應用「反思判斷訪談」 (Reflective Judgment Interview , RJI)來評量個體智慧表 現。研究結果顯示,反思判斷訪談與教育程度成正相關,與不 同年齡間呈現正相關。

(35)

題,讓受試者以放聲思考的方式的解決問題,以評定智慧表 現。評分的五項標準為,「豐富生活的事實知識」;「豐富生 活的程序知識」;「終生的情境」;「 相對價值和生活優 先」;「不確定的管理和認知」。五項指標都能達到,表示智 慧表現越好。研究結果顯示,長者的智慧表現明顯高於年輕人 的表現。 (三)Wink 和 Helson(1997)的研究,藉由標準化的「自我管理量 表」(self-administered scale)評量受試者的智慧表現,此 量表結合認知和反思兩個層面。 (四)Webster(2003)的研究,是應用自我評定的智慧量表(self- assessed wisdom scale,SAWA),此量表包含五個成分,重要 的生活經驗,反思能力,情緒管理,廣納各方意見與經驗,幽 默,主要是評量智慧中屬於非認知的部份。研究結果顯示,智 慧與自我統整、一般的、性別有相關。

(五)Ardelt(2003)的研究,編製了包含認知、情感、反思的「三向 度智慧量表」(Three-Dimensional Wisdom Scale,3D-WS),進 行施測,並探討量表的信、效度。 (六)黃敏華、黃秀霜、曾雅瑛(2006)的研究,以智慧平衡理論為構 念編製國中小學生的智慧評量,研究結果發現,學生的智慧表 現隨著年齡而提升;學生的智慧表現因性別而差異;智慧評量 的得分與國語及社會科的學業成績相關較高;智慧表現較低 者,在人際相處上也出現不利情形。 參、教師智慧表現之研究 由以上介紹文獻的相關研究,國外對於智慧的研究已有一段時日,而

(36)

國內相關智慧的研究卻不多見,在研究中常被採用的智量測量方式為模擬 情境的作答,即給予受試者生活情境的困難問題,進而測量受試者面對此 一情境所表現的智慧,即面對日常生活中問題的解決能力。 而本研究採用這一類的方式,在面對抉擇人生發展方向、排除萬難做 自己認為對且該做的事、解決在工作上遇到的難題、成就人生定位或生活 狀態的時候,當個人內在、外在、人際間的衝突問題,提出可解決問題的 策略與思維,來評定智慧的表現情形,以作為發展本量表的基本理念。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章主要分為研究架構、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研究程序、資料分析 等五節以說明敘述於後。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分為兩部份:第一個部份旨在編製一份評量教師智慧表現的量 表,進而應用本量表以分析教師智慧表現的依據,以做為第二部份及其他 後續研究的使用。在效度分析上,採建構效度、內容效度,以建立本量表 之效度:本量表構念於 R. J. Sternberg 的「智慧平衡理論」,當遇到問 題困境時,個人平衡內在、外在、人際間利益後,而選擇所處環境的適應 或塑造或逃離的方式來因應,而達到公益的決策結果。採用一階驗證性因 素分析,考驗其理論模式的適合度,以確立量表的建構效度;採用文獻探 討、試題雙向細目表、專家審題、預試修正量表試題,以建立內容效度。 在信度分析上,採用 Cronbach’s alpha 係數以考驗量表內部一致性,及 評分者一致信度以減少評分者差異所造成的誤差。在試題分析上,採用試 題反應理論進行分析,以了解試題特性與適合度。 第二部份旨在探討影響智慧的因素,以瞭解性別、年齡、知識、經 驗、情境脈絡是否在研究者編製的智慧表現量表測得的分數有顯著差異, 即以屬性變項(包含性別、年齡、學歷、工作年資,職務情況)為獨立變 項,自編的教師智慧表現量表為依變項,進行 one-way ANOVA 及多變量變 異數分析。本研究的進行流程詳如圖 3.1。 第一個部份:編製教師智慧表現的量表

(38)

智慧平衡理論 專家審題,智慧評量相關研究 試題分析與修正 修正試題 第二部份:探討不同的屬性因素在教師智慧表現量表的差異 進行變異數分析 圖3.1 研究架構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理論建構 結果分析與討論 編製智慧表現量表 1 內在、外在、人際的平衡 2 適應、塑造、選擇環境 3 兼顧各層面的利益 1 信度分析 內部一致性信度 評分者一致性信度 2 效度分析 建構效度 內容效度 3 試題分析 預擬量表試題 進行預試 依變項 編製智慧表現量表 1 內在、外在、人際的平衡 2 適應、塑造、選擇環境 3 兼顧各層面的利益 獨立變項 1 性別 2 年齡 3 學歷(知識) 4 工作年資(經驗) 5 職務情況(情境)

(39)

本研究的預試採立意取樣方式為預試樣本,以協助試題的選用與編 修,經預試及與專家討論修正量表內容後,再進行正式施測,正式施測的 對象為台南縣各國中小教師,以辦理研討會性質,依個人意願自由報名參 加。 壹、預試樣本 預試的樣本是以台南縣五所學校的教師進行測驗,每所各 4 名,共計 樣本 20 人。表 3-1 為預試樣本分析。 表 3-1 預試樣本統計表 n=20 變項 組別 人數 百分比 (%) 累積百分比(%) 教師性別 女生 14 70.0 70.0 男生 6 30.0 100.0 教師年齡 25 歲以下 2 10.0 10.0 26-35 歲 11 55.0 65.0 36-45 歲 6 30.0 95.0 46 歲以上 1 5.0 100.0 教師學歷 專科 1 5.0 5.0 大學 16 80.0 85.0 碩士 3 15.0 100.0 博士 0 0.0 100.0 職業情況 代課教師 1 5.0 5.0 正式教師 12 60.0 65.0 兼組長或主任 6 30.0 95.0 校長 0 0.0 95.0 其他(實習教師) 1 5.0 100.0 教學年資 0-5 年 3 15.0 15.0 6-15 年 16 80.0 95.0 16-25 年 1 5.0 100.0 25 年以上 0 0.0 100.0 貳、正式施測樣本

(40)

採辦理研討會的方式取樣,於九十五學度暑假,臺南縣辦理教師創造 力增能及相關藝術與人文的研習活動,請參與的教師依個人意願自由參 加,有效樣本數一百二十二人。有關受試者背景分析如下表 3-2。 表 3-2 受試者背景資料分析 n=122 變項 組別 人數 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教師性別 女生 82 67.2 67.2 男生 40 32.8 100.0 教師年齡 25 歲以下 16 13.1 13.1 26-35 歲 72 59.0 72.1 36-45 歲 32 26.2 98.4 46 歲以上 2 1.6 100.0 教師學歷 專科 1 .8 .8 大學 96 78.7 79.5 碩士 24 19.7 99.2 博士 1 .8 100.0 職業情況 代課教師 2 1.6 1.6 正式教師 80 65.6 67.2 兼組長或主任 26 21.3 88.5 校長 5 4.1 92.6 其他(實習教師) 9 7.4 100.0 教學年資 0-5 年 30 24.6 24.6 6-15 年 76 62.3 86.9 16-25 年 16 13.1 100.0 25 年以上 0 0 100.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是自編一份具信、效度之智慧表現量表為研究工具,以下

(41)

就量表架構、評量目的、量表內容、實施與計分方式、量表信效度加以說 明:

一、量表架構

本量表是根據 Sternberg 的智慧平衡理論,個人內在、外在、人際間 利益平衡,及所處環境的適應或塑造或選擇方式。參考柏林實驗室 Baltes 等學者進行的智慧研究典範(The Berlin Wisdom Paradigm),智慧通常表 現在「生命規畫」(life planning)、「生活管理」(life management)、 與「人生回顧」(life review)的日常生活實用專家知識 ( Baltes 與 Staudinger,1993)。以解決的情境問題來擬定試題,分成四個面向,「抉 擇的人生發展方向」、「排除萬難做自己認為對而且該做的事」、「解決 在工作崗位上所遇到的難題」、「成就目前的人生定位或生活狀態」。本 研究的教師智慧表現量表所建立的試題架構如表 3-3。 表 3-3 教師智慧表現量表的雙向細目表 問題情境 利益面向 抉擇的人生 發展方向 排除萬難做自 己認為對而且 該做的事 解決在工作崗 位上所遇到的 難題 成就目前的人 生定位或生活 狀態 個人內在利益的 衝突情境 1 1 1 1 個人利益對他人 利益衝突情境 1 1 1 1 個人利益對全體 利益衝突情境 1 1 1 1 二、評量目的 本量本旨在探討受試者遇到問題困境下,可否做出適切的解決問 題的決策,以瞭解受試者智慧的表現情形。在兼顧多方利益下,考慮

(42)

週延縝密,選擇良善的處理途逕,即高智慧的表現。 三、量表內容 本量表試題根據智慧平衡理論,以教師平時可能遭遇的困境來模 擬試題,分成「抉擇的人生發展方向」、「排除萬難做自己認為對而 且該做的事」、「解決在工作崗位上所遇到的難題」、「成就目前的 人生定位或生活狀態」四個面向。當面對個人內在、人際間、外在衝 突時,其智慧表現的情形。採用開放性問答題方式,共計 12 題試 題。達到公共利益的目標。 四、實施與計分方式 本量表採團體施測方式,受試者以最大可能表現方式作答,試題 呈現開放式問答題,依試題情境回答最佳的決策方式,研究者根據回 答內容考慮的層面兼顧與否給予計分,分數愈高代表有愈佳的智慧表 現,整份量表由兩位評分者共同評定。因為在預試時評分者一致性信 度高,且遇有爭議給情形均經共同討論,所以在正式施測時的分數, 以本研究者的評分做為計分標準。 表 3-4 教師智慧表現量表的評分標準 層次 得分 評分依據 五 5 衝突解決策略能達到雙方利益目標 四 4 看似兼顧到衝突情境中雙方的利益,但因所採取的解 決方式不適切或不易實行而並未真正使雙方獲利

(43)

三 3 僅顧及到雙方利益中屬較多人的利益,即以他人或全 體的利益優先,不顧及自己的利益 二 2 僅顧及單方利益,且以個人利益優先考量 一 1 未顧及任何一方的利益 0 0 空白 或答案與題意無關 五、量表信效度 本研究自編的「教師智慧表現量表」為達到精確有效的測量智慧, 成為一個良好的測驗工具,採用以下的方式來評鑑工具品質: (一)評分者一致性信度 以皮爾遜積差相關求兩位評分者所評的分數關係,來評定評分 者的穩定性及一致性,減少因不同評分者主觀判斷的因素,而 造成的非系統誤差。 (二)內部一致性信度 計算 Cronbach’s alpha 係數來了解受試者答題的一致性,以 確定試題是否測量相同的特質。 (三)內容效度 透過文獻探討,與專家討論,建立試題雙向細目表,邀請專家 協助審題,進行預試,修正量表試題歷程,以增進本研究之內 容效度。

(44)

表 3-5 研究實施程序 項次 時 間 程 序 說 明 一 94 年 7 月∼95 年 3 月 參考文獻與資料彙 集 1、收集文獻 2、彙整資料 二 95 年 3 月∼95 年 4 月 編製教師智慧表現 量表 1、改編文獻的試題 2、擬定合適的試題 3、請專家協助審題 三 95 年 4 月∼95 年 5 月 進行預試 1、選定預試受試者 2、安排施測時間 四 95 年 5 月∼95 年 6 月 分析預試資料 1、資料整理與分析 2、與專家討論 3、分析及修正試題 五 95 年 6 月∼95 年 7 月 編製正式量表 1、確定量表題數 2、試題分析 六 95 年 7 月∼95 年 8 月 聯絡受試者 1、選定受試者樣本 2、聯絡施測時間 七 95 年 8 月∼95 年 9 月 正式施測 1、實施智慧評量 2、評分與資料輸入 八 95 年 9 月∼95 年 10 月 資料分析 1、資料整理 2、與專家討論 3、進行信效度分析 九 95 年 11 月∼95 年 12 月 結果與討論 1、撰寫施測結果 2、分析結果下結論

第四節 實施程序

本研究實施流程如上表 3-5 所示,本研究於 94 年 7 月起,就以相關 文獻、訪談資料為基礎,決定量表架構,10 月進行訪談,並分析訪談結 果,95 年 3 月間編製教師智慧表現量表預試題本,5 月開始預試,6 月就 預試資料進行試題分析,與預試結果分析以決定正式施測題本,實施正式 施測,再進行信、效度分析、變異數分析,最後再將分析結果及討論撰寫

(45)
(46)

第五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應用電腦套裝軟體(SPSS 13.0 for windows)進行資料中量的 分析,為本研究編製的教師智慧表現量表,建立其內部一致性信度、評分 者信度、構念效度、理論模式適合度,依受試者對試題的作答反應進行試 題的分析;並針對性別、年齡、學歷、工作年資、職務情況等變項進行 ANOVA 及 MANOVA 分析,以了解影響教師智慧表現的因素及差異情形。

(47)

1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本章主要就本研究實證資料處理並進行統計分析的結果,以回答本研 究之待答問題,並對於研究結果進行討論,共分成四節以說明。首先,本 研究進行智慧理論模式之適合模式之檢驗,並進行「教師智慧表現量表」 的信效度;其次,進行試題分析。最後,分析教師智慧表現情形及不同的 背景屬性的教師智慧表現關係。

第一節 信效度分析

本節就研究者自編的「教師智慧表現量表」進行信效度分析與討論。 壹、效度分析 本研究的「教師智慧表現量表」,是根據 Sternberg(1998)提出 了智慧平衡理論,認為「智慧」是個體在平衡內在自我(intraperso-nal)、他人及外在的狀態(extrapersonal)、人際間(interpersonal) 三者的平衡。通常表現在「抉擇的人生發展方向」;「排除萬難做自 己認為對而且該做的事」;「解決在工作崗位上所遇到的難題」; 「成就目前的人生定位或生活狀態等方面」(楊世英,2006)。依上述 理論及研究,建立此量表的雙向細目表,並依此編製成試題,並經由 相關的專家學者及實務工作者審視檢核,給予建議,包含能否測出本 量表所欲測得的心理特質,試題的內涵是否洽當,是否涵蓋本量表的 目的,修正試題的語意與用詞。經預試及修正試題,原先預試題目共 十七題,根據預試的結果進行分析,刪除不適切的試題,包括難易度 與鑑別度,或較不符合雙向細目表的題目,最後定稿為十二題,詳如

(48)

2 表 4-1。 表 4-1 教師智慧表現量表試題預試分析與定稿題數 抉擇的人生發 展方向 排除萬難做自 己認為對而且 該做的事 解決在工作崗位 上所遇到的難題 成就目前的人生 定位或生活狀態 問題情境 利益面向 題號 說明 題號 說明 題號 說明 題號 說明 個人內在利益的 衝突情境 1 2 題 2 得分 較低,且 二人未答 5 題意佳 8 9 10 題 9、10 得 分較低,題 9 題意不清 14 15 題 14 有四 人未答,答 題範圍太廣 個人利益對他人 利益衝突情境 3 題意佳 6 題意佳 11 題意佳 16 題意佳 個人利益對全體 利益衝突情境 4 題意佳 7 題意佳 12 13 題 12 得分 較低,較屬 於上一類 17 題意佳 註:圈起者為最後定稿之題目 貳、信度分析 一、內部一致性 Cronbach’s α係數 本研究的自編量表之信度檢定採內部一致性 Cronbach’s α係 數,以 SPSS13.0for Windows 的信度分析結果,整份量表的α值為 .923,顯示本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達到理想。 由表 4-2 看到,各試題與總分的相關在.63∼.80 之間,各題刪除 後得到的α值小於.923,顯示各試題存在的重要性。表 4-3 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顯示,F 值為 8.09 達到顯著.05 水準(p=.00),可見組內的 差異已達顯著,即不同的樣本對於第十二個問題的回答反應均有差 別,可以進行變異數的分析,以了解其間的差異,詳細的分析結果見

(49)

3 第四節的內容。 表 4-2 各試題與總分相關情形摘要表 題 次 試題刪除後的 量表平均數 試題刪除後的 量表變異數 試題與量表的 相關係數 多元相關平方 係數 試題刪除後的 Alpha 第一題 25.9262 86.449 .663 .461 .917 第二題 26.1885 84.815 .730 .555 .914 第三題 26.1967 87.680 .670 .494 .917 第四題 25.6311 84.846 .671 .472 .917 第五題 25.9918 83.529 .629 .441 .920 第六題 26.1967 86.044 .684 .525 .916 第七題 25.8689 85.900 .654 .482 .917 第八題 26.4180 88.675 .663 .491 .917 第九題 26.1885 88.468 .636 .448 .918 第十題 25.9590 86.056 .658 .485 .917 第十一題 26.2213 81.827 .803 .671 .911 第十二題 26.0820 86.902 .702 .549 .916 表 4-3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受試者間 1024.008 121 8.463 受試者內 試題間 58.128 11 5.284 8.092 誤差項 869.205 1331 .653 總計 927.333 1342 .691 總變異 1951.342 1463 1.334 p<.01

(50)

4 二、評分者信度 計算兩位評分者間的 Pearson Correlation,得到相關係數為 .936,每題的評分的相關情形如下表 4-4。因評定分數是依評分規範 進行評分,遇較有爭議之給分已先進行討論,所以得到的評分者信度 也高。故本研究所分析的資料即以研究者評定的分數進行分析。 表 4-4 試題評分者間的相關係數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相關係數 .947 .936 .919 .940 .948 .921 .930 .939 .899 .924 .966 .970

(51)

5

第二節 教師智慧表現情形

一、教師智慧量表綜合表現 由表 4-5 得知,量表中各題得分在 0 至 5 分(即最小值至最大值),表 示教師在本量本的智慧表現在層次 0 到層次五都有人達到;平均得分在 2. 02 至 2.81 分之間,表示各題的難易度平均,其中第八題平均得分 2.02 分 最難,屬於在工作上遭遇難題,是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衝突情境的問題, 指處理同事不用心教學枉顧學生安全與受教權,多數人主張直接告知行政 或校長以作處置,秉公處理,較少考慮當事人的想法或給予協助及溝通觀 念的層次。第四題平均得分 2.81 分最容易,屬於堅持自己認為是對的 事,在個人內在衝突情境的問題,指學生的管教問題,多數主張透過多元 管道與家長溝通,並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均屬於較高層次的得分。且試 題的模擬情境與真實的生活情境越類似,教師智慧表現的得分就越高,這 點與黃敏華等(2006)的研究有一致性結果,故擬定試題內容應接近評量者 的生活經驗,且說明了受試者生活經驗的累積與粹鍊,與智慧的發展有密 切的關係。 表 4-6 顯示,受試者在本研究之「教師智慧表現量表」的表現情形, 在性別方面:女教師的整體得分高於男教師(29.34>26.60);在年齡方 面:似乎年齡愈長,得分就愈高,但 46 歲以上這組樣本僅兩人,得分略 低於 36-45 歲這組;在學歷方面:高學歷者,得分就愈高,高學歷代表其 認知與學識豐富,應有較高的智慧;在職務情況方面:擔任校長的得分高 於有兼任主任或組長的教師,又高於一般正式教師,又高於代課教師及實 習教師。顯示智慧的增長會隨著工作經驗而增加 (Sternberg , 1998), Birren 和 Fisher(1990)也同樣認為智慧會隨著經驗而增加;在教學年資 方面:年? 愈資深,平均得分就愈高,也符合上述工作經驗愈豐富者,其

(52)

6 智慧的表現也愈高。 表 4-5 各試題得分情形摘要表 試題 樣本數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得分 標準差 第一題 122 0 5 2.52 1.12 第二題 122 0 5 2.25 1.15 第三題 122 0 5 2.25 1.02 第四題 122 0 5 2.81 1.23 第五題 122 0 5 2.45 1.40 第六題 122 0 5 2.25 1.12 第七題 122 0 5 2.57 1.18 第八題 122 0 5 2.02 0.96 第九題 122 0 5 2.25 1.01 第十題 122 0 5 2.48 1.16 第十一題 122 0 5 2.22 1.25 第十二題 122 0 5 2.36 1.04 個體內在 122 1 20 10.39 3.77 人際間 122 0 20 8.95 3.87 個體外在 122 0 20 9.11 3.43 總分 122 3 57 28.44 10.08

(53)

7 表 4-6 受試者得分分析 n=122 變項 組別 人數 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總分平均 標準差 教師性別 女生 82 67.2 67.2 29.34 9.50 男生 40 32.8 100.0 26.60 11.06 教師年齡 25 歲以下 16 13.1 13.1 18.19 10.10 26-35 歲 72 59.0 72.1 28.06 7.29 36-45 歲 32 26.2 98.4 34.16 11.63 46 歲以上 2 1.6 100.0 33 4.24 教師學歷 專科 1 .8 .8 大學 96 78.7 79.5 26.42 8.04 碩士 24 19.7 99.2 36.17 11.84 博士 1 .8 100.0 職業情況 代課教師 2 1.6 1.6 29.5 2.12 正式教師 80 65.6 67.2 27.99 9.74 兼組長或主任 26 21.3 88.5 31.58 6.39 校長 5 4.1 92.6 42.8 8.58 其他(實習教師) 9 7.4 100.0 15.22 8.64 教學年資 0-5 年 30 24.6 24.6 20.40 8.94 6-15 年 76 62.3 86.9 29.96 8.00 16-25 年 16 13.1 100.0 36.31 11.73 25 年以上 0 0 100.0 表 4-7 為受試者各組得分平均得分摘要表,每題平均得分在 2-3 之 間,即代表受試者對本研究之量表作答反應在智慧表現在層次二與層次三 之間。其中 25 歲以下的教師、實習教師及教學年資在 0-5 年的教師,這 三組受試者的智慧表現在層次一與層次二之間;具碩士學歷、擔任校長及 教學年資 16-25 年的教師,此三組教師的智慧表現在層次二與層次三之 間。

數據

圖 2.1  柏林智慧範式  二、智慧的平衡理論  Sternberg(1998)提出了智慧平衡理論,認為「智慧」是個 體在平衡內在自我、他人及外在的狀態。Sternberg(2000)對於智 慧的平衡理論進一? 說明:所謂智慧即在「價值」與「內隱知 識」的調合下,平衡了目標、利益和回應。  (一)智慧的意義 背景因素 年齡 社交互動 教育背景 文化信仰 專家因素 良師的角色 持續的實踐 人生的經驗 專業的訓練 個人因素 智能 人格特質 情感 動機  發展規則 生涯規畫 生活管理 人生回顧  智慧是歷程──
表 3-5  研究實施程序  項次  時             間  程      序  說      明  一  94 年 7 月∼95 年 3 月  參考文獻與資料彙 集  1、收集文獻 2、彙整資料  二  95 年 3 月∼95 年 4 月  編製教師智慧表現 量表  1、改編文獻的試題 2、擬定合適的試題  3、請專家協助審題  三  95 年 4 月∼95 年 5 月  進行預試  1、選定預試受試者  2、安排施測時間  四  95 年 5 月∼95 年 6 月  分析預試資料  1、資料整
表 4-7  受試者每題平均得分情形
表 4-8  不同性別的智慧表現情形 ANOVA 摘要表
+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or a polytomous item measuring the first-order latent trait, the item response function can be the generalized partial credit model (Muraki, 1992), the partial credit model

● Using canonical formalism, we showed how to construct free energy (or partition function) in higher spin theory and verified the black holes and conical surpluses are S-dual.

• The purpose of the teacher questionnaire is to solicit views of teachers on the initial recommendations at the subject level..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Japanese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debates and realities[M]//Higher educ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国家。学术与科研能力也显著提高,目前

The grade of the children, education level of parents, the occupation of parents, and the number of times meals are cooked at home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a perception

3.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se parents with high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pend more time than the students whose parents with low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n the

We ha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flood probability and Regional Drainage.We have to notice the property and the safety of people on campus, so my studies analyze

“involvement”, “media users’ behavior” and “age level” yield reciprocal influence on two causal models, “contents and types of webpage →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