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警察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我國警察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Copied!
23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指導教授:陳延輝博士. 研究生:王信惠. 中華民國一 O 三年八月十九日.

(2)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II.

(3)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Master Paper Advisor:Chen, Yen-Hui Ph.D.. The Study of Native Police Officers Performing Road Check and Human Right Protection. Graduate Student:Wang, Hsin-Hui 2014/8/19.

(4)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IV.

(5) 謝誌 身為警察一份子,國家公權力的執行者,應當思考如何正確行使公權力,為 維護治安努力,並適度的約束自己的行為,以符合憲法保障人民自由的意旨,避 免國家權力不當侵犯人民的權利,因而產生研究撰寫本文議題的動機。 本文的完成,最重要的是要感謝指導老師陳教授延輝,從就讀本校研究所上 課的啟迪、論文大綱、論文內容修正、研究方法的教導、研究方向的引導、蒐集 資料的指導,至口試委員的安排與協助,指導教授的用心與恩典,永銘於心。記 得研究寫作論文期間,因平常公忙又在研究寫作上的時間極為有限,又遇到一些 研究、寫作上的困境,幸蒙指導教授的指點迷津並不時的鼓勵我再接再厲,讓我 從沮喪而快要放棄當中,堅持到底、努力不懈地完成本文,指導老師可謂本文誕 生的最重要推手。同時,也要感謝二位口試老師,一位是警察大學學務長蔡庭榕 老師,對於路檢相關法規的指導與論文內容的修正,及成功大大學法律系主任許 育典老師協助提供本文許多整體架構與實質內容方面的修正建議,由於二位老師 的用心、嚴謹與協助,使本文能夠更趨完善,由衷感激。 另外,也要感謝從小教育我的父母,使我能立足於世、小學到本校研究所所 有教導過我我的師長,尤其本研究所的師長們,奠下學生良好的學術研究基礎、 個人任職單位警察大學的劉主任嘉發的協助與鼓勵、百忙中接受訪談的 19 位人 士,由於你們的厚愛與協助,本文才幸能能完成,最後,要特別感謝的是我的賢 妻,在白天辛苦擔任老師上課之餘,晚上還須扛起照顧 2 位小孩及大部分的家務 重擔,總是默默承受,從無怨言,令我感到無限的溫馨與感動。 以上師長及所有協助我的親朋好友都是完成本文的原動力,本文經歷了無數 「夜深人寂靜,孤燈伴筆爬方格」的日子,加上許多愛護我的師長滿滿的鼓勵與 協助,方能完成。寸筆實難以形容我無限的感動與感激,再次感謝大家。 王信惠 謹誌. 於誠園 2014.8.15.

(6)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VI.

(7) 摘要. 摘要 隨著國際人權思潮的澎湃,我國政府、民間均日益強調人權保障的理念與政 策。尤其,歷年來我國經常耳聞因為警察人員執行路檢勤務不當,而與民眾發生 糾紛,影響人民對警察的觀感,間接影響對政府的評價,而警察人員使用強制力, 特別是代表國家行使公權力的「路檢」勤務對於民眾的人權保障影響最為直接與 密切。因此,警察的執行力是否能在高績效的表現下,又能符合人民對於人權保 障的期待。實為值得注意的課題。本研究主要探討我國警察執行「路檢」勤務的 過程,是否有違反人權保障?因此,本文將釐清保障人權應有之作為並提出改進 建議,提供警察機關實施「路檢」勤務之參考。本文主要以「訪談法」進行研究, 以隨機抽樣方式對 7 名警察人員、10 名一般民眾及遴選 2 名專家學者進行訪談, 並將訪談內容加以整理、分析;輔以相關文獻進行研究與比較,並從法規面及實 務面做檢視。期許本研究建議,能提供警察機關修訂「路檢」相關規定及改進「路 檢」勤務執行之參考,以達到兼顧維護治安與人權保障的理想。. 關鍵字:人權、警察職權、臨檢、路檢、合理懷疑、相當理由. I.

(8)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conceptions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 governments and people both have emphasized the idea and the policy of human right. In particular, in Taiwan, there have been many arguments happened between police officers and the public from the news reports.This definitely has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image of police officers, nence affects people's evaluation to the government. Whenever Police officers use their coercive power, especially when performing“road check” in the name of the government, it may affect the human right of citizens directly. Is it likely if police officers can meet people's expectation toward human right while practising road check?That is, this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erefore, this study mainly focuses on the issue if the police officers violate human right protection when performing road check.The paper will clarify the scheme for protecting human right,and provides som suggestions for police administration to refer when performing road check. The research adopted “Interview”as tool to survey seven police officers randomly select, ten citizens and two selected scholars. The contents of interview had been filed and analyzed afterwards; it had been compared with relative literature and inspected from both the perspective of regulations and practice as well. It is expected that suggestions of this research may provide police administration relative regulations and revise for road check to reach the intention of both public security and human right protection.. Keywords: : Human Right, Police Power, Temporary Search , Road Check, Reasonable Suspicion , Probable Cause. II.

(9) 目錄. 目 錄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2 第二節 研究範圍、對象、限制與研究架構..........................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 9 第四節 文獻探討與名詞釋 .....................................................11. 第貳章. 人權思想之起源與理論......................................... 39. 第一節 西方人權思想之起源與理論.................................... 39 第二節 我國人權思想之起源與理論.................................... 48 第三節 小結 ............................................................................ 56. 第參章.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之法制與實務之探......... 61. 第一節 我國路檢相關法規探討............................................. 61 第二節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實務概況探討 .................... 82 第三節 小結............................................................................. 89. 第肆章. 我國與各國警察路檢制度探討與比較................. 91. 第一節 外國路檢制度之探討................................................. 91 第二節 我國路檢制度之探討 ............................................... 104 第三節 各國路檢制度之比較............................................... 115 第四節 小結........................................................................... 125 III.

(10)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第伍章. 警察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問題訪談分析........... 129. 第一節 研究主題與訪談問題............................................... 129 第二節 警察人員訪談內容整理與研析............................... 131 第三節 一般民眾訪談整理與研析 ...................................... 160 第四節 專家學者訪談研析................................................... 169 第五節 小結 ........................................................................... 178.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 189. 第一節 結語 ........................................................................... 189 第二節 研究發現與建議 ....................................................... 190 第三節 研究展望 ................................................................... 198 參考文獻 ........................................................................................... 201 附錄 ................................................................................................... 207 附錄一、警察人員訪談問題........................................................... 207 附錄二、一般民眾訪談問題........................................................... 208 附錄三、專家學者訪談問題........................................................... 209 附錄四、執行路(攔)檢身分查證作業程序............................... 210. IV.

(11) 目錄. 詳. 目.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一、研究動機 .........................................................................................................2 (一)接受警察路檢的經驗 .................................................................................2 (二)「保障人權」為警察人員最重要的值勤指導原則 .................................3 (三)警察執行「路檢」乃影響「自由權」最典型的作用力 .........................3 二、研究目的 4 (一)探討警察任意攔下民眾執行「路檢」是否有違保障人權的理念 .........4 (二)對警察執行「路檢」勤務加以探討,以釐清其保障人權應有作為 .....4 (三)提出改進建議提供警察單位實施「路檢」勤務之參考 .........................4 (四)希望警察的「保障人權」作為,贏得民眾的信賴與合作 .....................5 第二節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對象、 對象、限制與研究架構 .......................................................5 一、研究範圍 .......................................................................................................5 二、研究對象 .......................................................................................................5 (一)警察人員...................................................................................................5 (二)一般民眾...................................................................................................6 (三)專家學者...................................................................................................6 三、研究限制 .......................................................................................................7 (一)研究限制一...............................................................................................7 (二)研究限制二...............................................................................................7 (三)研究限制三...............................................................................................7 四、研究架構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究方法與流程 .....................................................................................9 V.

(12)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一、研究方法........................................................................................................... 9 (一)文獻探討法................................................................................................... 9 (二)訪談法........................................................................................................... 9 二、研究流程.......................................................................................................... 9 第四節. 文獻探討與名詞釋義.............................................................................. 11. 一、文獻探討....................................................................................................... 11 (一)碩士論文文獻探討................................................................................... 11 (二)書刊、學術研討會、傳播媒體文獻探討............................................... 30 二、名詞釋義...................................................................................................... 35 (一)人權........................................................................................................... 35 (二)臨檢........................................................................................................... 35 (三)路檢........................................................................................................... 36 (四)逐車攔檢................................................................................................... 37. 第貳章 人權思想之起源與理論 .......................................................... 39 第一節 西方人權思想之起源與理論................................................................... 39 西方人權思想之起源與理論 一、西方人權思想之起源................................................................................... 39 二、西方人權理論............................................................................................... 39 (一)天賦人權理論........................................................................................... 39 (二)自然權利說及分權理論........................................................................... 40 (三)社會契約論............................................................................................... 40 (四)分權理論................................................................................................... 40 三、西方人權思想發展三個階段....................................................................... 42 (一)十八世紀暨之前....................................................................................... 43 (二)十九世紀................................................................................................... 43 (三)二十世紀................................................................................................... 43. VI.

(13) 目錄 四、西方各國人權保障機制演進 ........................................................................45 (一)十八世紀之前 .........................................................................................45 (二)十八世紀 .................................................................................................46 (三)十九世紀 .................................................................................................47 (四)二十世紀 .................................................................................................47 第二節 我國人權思想之起源與理論 ...................................................................48 一、我國人權思想起源與理論 ...........................................................................48 二、當代名家談人權 ...........................................................................................50 三、我國憲法及法律保障基本人權之相關規定 ...............................................52 (一)憲法第 8 條 ...............................................................................................52 (二)憲法第 10 條 .............................................................................................53 (三)憲法第 22 條 .............................................................................................53 (四)憲法第 23 條 .............................................................................................54 四、國際兩公約 .................................................................................................54 第三節 小結 ...........................................................................................................56 一、人性尊嚴 ...................................................................................................56 二、行動自由與人身自由權 ...........................................................................57 三、財產權 .......................................................................................................59 四、隱私權 .......................................................................................................59. 第參章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之法制與實務之探討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之法制與實務之探討 ...........61 第一節 我國路檢相關法規 .....................................................................................61 一、我國路檢相關法規概述 ...............................................................................61 (一)大法官釋字 535 號解釋 ........................................................................61 (二)警察職權行使法 ....................................................................................68 (三)察勤務條例 ............................................................................................75 VII.

(14)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四)會秩序維護法第 67 條第 1 項及其第 2 款......................................... 76 (五)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77 二、路檢法制問題探討.................................................................................... 77 (一)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4 條........................................................................ 77 (二)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6 條第 6 款............................................................ 77 (三)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6 條至第 8 條........................................................ 77 (四)「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6 條「指定」之事由.................................... 79 (五)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8 條第 2 項........................................................... 80 (六)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19 條第 3 項.......................................................... 81 (七)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29 條至 31 條 ........................................................ 82 第二節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實務概況探討................................................... 82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實務概況探討 一、 歷史沿革 .................................................................................................... 82 二、目前實務執行概況 ...................................................................................... 84 (一)因時、因地制宜編排勤務 ....................................................................... 84 (二)執行法規依據 ........................................................................................... 84 (三)執行程序 ................................................................................................... 84 (四)告知理由範例 ........................................................................................... 87 (五)路檢勤務執行概況 ................................................................................... 88 第三節 小結........................................................................................................... 90 小結. 第肆章. 我國與各國警察路檢制度探討與比較 .......................... 91. 第一節 外國路檢制度之探討................................................................................. 91 外國路檢制度之探討 一、德國路檢制度................................................................................................. 91 (一)路檢法制................................................................................................... 91 (二)路檢的目的............................................................................................... 92 (三)比例原則................................................................................................... 92 (四)查證身分、留置與搜索要件................................................................... 92 VIII.

(15) 目錄 二、日本路檢制度 ................................................................................................95 (一)路檢法制 ...................................................................................................95 (二)路檢之類型、要件及程序 .......................................................................96 (三)救濟 ...........................................................................................................97 三、美國臨檢制度 ...............................................................................................98 (一)路檢法制 ...................................................................................................98 (二)路檢之證件檢查 .....................................................................................102 (三)酒精檢測 .................................................................................................103 第二節 第二節 我國路檢制度之探討 .............................................................................104 一、路檢目的 .....................................................................................................104 二、路檢性質 .....................................................................................................104 三、路檢客體 .....................................................................................................107 四、路檢程序 .....................................................................................................107 五、路檢要件 .....................................................................................................107 (一)對行人 .....................................................................................................107 (二)對「交通工具」 .....................................................................................108 六、路檢手段 .....................................................................................................108 (一)法律保留原則 .........................................................................................108 (二)比例原則 .................................................................................................108 (三)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109 七、路檢界限 ....................................................................................................109 (一)對行人 ...................................................................................................109 (二)對「交通工具」 ...................................................................................109 (三)依據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4 條規定 .......................................................109 八、異議與救濟 ...............................................................................................109 (一)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五三五號解 ...........................................................109 (二)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29 至 31 條 ...........................................................110 IX.

(16)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九、535 號解釋與警察職權行使法臨檢規定比較........................................ 110 第三節 各國路檢制度之比較............................................................................. 115 各國路檢制度之比較 一、路檢依據..................................................................................................... 116 二、路檢目的..................................................................................................... 117 三、路檢行為..................................................................................................... 118 四、路檢要件..................................................................................................... 120 五、路檢性質..................................................................................................... 121 六、路檢救濟..................................................................................................... 123 第四節 小結........................................................................................................... 125 小結. 第伍章 警察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問題訪談分析 ................... 129 第一節 研究主題與訪談問題............................................................................. 129 研究主題與訪談問題 一、研究主題..................................................................................................... 129 二、訪談問題..................................................................................................... 130 (一)警察人員抽樣與訪談問題..................................................................... 130 (二)一般民眾抽樣與訪談問題..................................................................... 131 (三)專家學者選擇與訪談問題..................................................................... 131 第二節 警察人員訪談內容整理與研析............................................................... 131 警察人員訪談內容整理與研析 一、訪談問題與對象........................................................................................... 131 二、訪談內容整理與研析................................................................................... 131 第三節 一般民眾訪談內容 160 一般民眾訪談內容整理與研析 內容整理與研析............................................................... 整理與研析 一、訪談問題與對象........................................................................................... 157 二、訪談內容整理與研析................................................................................... 157 第四節 專家學者內容 169 專家學者內容訪談研析 內容訪談研析........................................................................... 訪談研析 一、訪談問題與對象........................................................................................... 169 二、訪談內容整理與研析................................................................................... 169. X.

(17) 目錄 第五節 小結 .........................................................................................................178.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189 第一節 結語 .........................................................................................................189 第二節 研究發現與建議 .....................................................................................190 一、研究發現 .....................................................................................................190 (一)法規面 .....................................................................................................190 (二)實務面 .....................................................................................................190 (三)教育面 .....................................................................................................191 二、研究建議 .....................................................................................................191 (一)「警察職權行使法」修正方面 ...............................................................191 (二)實務改進方面 .........................................................................................195 (三)教育強化方面 .........................................................................................197 第三節 研究展望 .................................................................................................198 一、民眾認同度之調查或研究 .......................................................................198 二、路檢「效能」評估之研究 .......................................................................198. XI.

(18)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XII.

(19) 表次. 表 次 表 1-1. 訪談對象基本資料一覽表 ..........................................................................6. 表 2-1. 西方人權發展重要文件 ............................................................................43. 表 3-1. 535 號解釋與警察職權行使法-路檢規定比較表 ............................... 111. 表 5-1. P1-P7 任職單位路檢勤務之編排單位、種類及每週時數彙整表 .......133. 表 5-2. 警察人員認為路檢是否違反人權保障訪談回答內容彙整表 ..............155. XIII.

(20)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XIV.

(21) 圖次. 圖 次 圖 1-1 研究架構圖…………………………………………………….……………….8 圖 1-2 研究途徑圖…………………………………………………….………………10. XV.

(22)

(23) 第壹章 緒論.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第壹章. 緒論. 現代的民主國家,日益強調人權保障的政策,而警察人員公權力的行使恰當 與否,直接影響民眾的人權是否受到保障,目前最常見、影響最普及的公權力行 使為警察人員執行「路檢」勤務。路檢係警察人員為預防犯罪或偵查犯罪,於特 定路段對可疑人、車實施攔檢,攔檢的作為概包括警戒及控制現場、攔停並盤查 馬路上行進間之人、車、可疑物,遇違法即行依法取締、偵辦,或將可疑人、物 帶案偵訊。此舉究竟是保障人權,抑或是違反保障人權之作為,深值我們深一層 研究探討。 治安維護與人權保障雖常在動態平行下進行,以人權保障為基礎之治安維護 則是被人民所期待,…而以公益原則、比例原則及法律保留原則等來進行調解, 為我國憲法第 23 條所明定(蔡庭榕,2011:177)。警察人員執行臨檢維護治安係 以保障人權為重要目的,但相對於受檢人而言卻是限制其人權。 因此,臨檢法規及臨檢之執行,皆應遵守憲法及法律保障人權的相關規範及 原則,例如符合比例原則、法律保留及正當法律程序等原則,尤其須考慮民眾的 感受與符合人民對於民主的期待,惟有如此所採取之臨檢作為,才能兼顧維護治 安的任務及憲法保障人權的精神。 近代學者也紛紛鼓吹人權思想,在民主國家,國家是為人民的需求而存在, 而非人民為國家需求而存在。況且「人身自由乃人民行使憲法上各項自由權利不 可或缺之前提」(李震山,2009:204)近幾年來我國政府也一再宣示對於人權保 障的決心,馬總統在 2000 年國慶大典上更發表一段對人權保障的重要宣示: 「為進一步促進人權與基本自由的發展與保障,英九在此宣布在總統府成立「人權 諮詢委員會」,由蕭副總統擔任召集人,進行籌備工作,將邀集政府與民間人士, 一同探討、規劃人權政策,並定期發表台灣人權報告,以提升臺灣人權水準。」 1.

(24)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進而在 2012 年馬總統應邀參加中央警察大學應屆畢業生聯合畢業典禮致詞中 亦表示: 「在上任的第二年,即簽署《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 《經濟社會文化 權利國際公約》,這兩個公約與 1948 年的《世界人權宣言》一般被合稱為「國際 人權憲章」。2009 年 3 月 31 日立法院通過兩公約的施行法,目前兩公約已變成國 內法的一部分,讓台灣的人權保障與世界接軌」。 另外,中國知名政治異議人士劉曉波起草「零八憲章」及呼籲中國當局進行 政治改革,雖於 2008 年被逮捕入獄並在 2009 年判刑 11 年,卻以「在中國爭取基 本人權的長期與非暴力奮鬥」的貢獻,成為 2010 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可見人權 保障已漸漸成為現代大多數民主進步的文明國家所重視,也是世界潮流所趨。 本章首先說明對警察人員執行「路檢」勤務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繼而闡明研 究範圍與研究架構,再就研究方法與途徑加以說明,進而就重要名詞作詮釋,最 後進行人權保障相關文獻之探討。.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國家是為個人而存在,並非個人為國家而存在。所以,憲法明文規定基本人 權的保障,是為了保障人民的自由,避免國家權力的侵犯,進而約束國家恣意的 行為。(許育典,2009:58),基此,身為警察一份子,國家公權力的執行者, 應當思考如何正確行使公權力,為維護治安努力,並適度的約束自己的行為,以 符合憲法保障人民自由的意旨,避免國家權力不當侵犯人民的權利。 對民眾而言,警察人員作為中與保障人權最為普遍而直接的是警察「路檢」 勤務,因此,引起筆者深切的關心與興趣,茲將本文研究動機詳述如下: (一)接受警察路檢的經驗 筆者約在幾年前利用暑假駕著一部豐田(Toyota)廠牌的國民車經過南橫公 路,剛行入山路不久時,即被警察攔車檢查一次,於公路中途又被攔檢一次,一 2.

(25) 第壹章 緒論 條山路,被攔檢 2 次。筆者非常納悶,一部正常、普遍的國民車,前座乘載著妻 子,後座乘載著 2 位就讀國小的女兒,如此單純的全家福快樂出遊情狀,在一段 山路中竟被警察攔檢 2 次,雖然自己也是警察的一員,心中仍覺得不太舒服,並 產生疑問,警察臨檢是隨意攔檢或是有經過合理的判斷或篩選?警察人員若隨意 攔檢是否符合法規規定?是否有違憲法保障人民行動之自由之規定?這些疑問多 年存在筆者心中,一直沒有機會作深入的探究。嗣後,幸有機會就讀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專班,期能在本所努力學習並承蒙陳教授延輝的賜教、 指導機會下,針對筆者思索多年的「路檢」議題,作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二)「保障人權」為警察人員最重要的值勤指導原則 隨著時代的演進、國際的潮流與我國民主化的發展,人權保障已成為民主國 家的人民與政府的普遍而重要的價值與趨勢。而 2009 年馬總統也在警察大學畢業 典禮上提出:「保障人權」是警察在執行「維護治安」工作任務中的重要功用之 一,在民主國家中,也是最重要的值勤指導原則」。因此,身為警察人員的一份 子,理應深切瞭解與釐清本議題。 (三)警察執行「路檢」乃影響「自由權」最典型的作用力 現代國家必須擔負的人權保障面向多元,舉凡政治、社會、經濟、教育、種 族、性別等地位上的平等均為人權保障的範圍。人權是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 不因種族、性別或社會階級的不同而有別;不但任何社會或政府不得任意剝奪、 侵犯,甚至應積極提供個人表達和發展的機會,以達到尊重個人尊嚴及追求美好 生活的目標。在各種人權的分類中,例如自由權(人身自由、信仰自由、言論自 由、居住自由、遷徙自由、集會、結社等等)、受益權(請願權、國家賠償請求 權、裁判請求權、刑事補償權)、社會權(工作權、生存權、學習權、勞工基本 權及環境權等等),以「自由權」為人權保障發展的核心。警察公權力的行使乃 影響人權最直接的作用力之一,其執行「路檢」勤務乃影響「自由權」最典型的 作用力行使。 3.

(26)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由於上述三點緣由,引起筆者選擇本研究主題作進一步研究之動機。. 二、研究目的 (一)探討警察任意攔下民眾執行「路檢」是否有違保障人權的理念 筆者曾於警察分局擔任巡官將近 8 個月,曾有多次督導警察執行路檢勤務經 驗。再觀察路檢勤務當中,經常思索,警察於路旁,倘若任意攔下行進中的民眾 盤檢,是否造成民眾的不便?是否有擾民之虞?或甚至是否有違人權的保障?基 於人權保障為現代國家普遍且重要的價值的認識下,及筆者工作上的督導路檢勤 務經驗與被路檢的體驗,深感警察執行「路檢」對於人權保障的影響重大而深遠, 基於對警察工作的使命感,引發筆者對警察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的研究動機。 (二)對警察執行「路檢」勤務加以探討,以釐清其保障人權之應有作為 警察值勤經常必須實施警察強制力,強制力的實施,是保障人權?抑或戕害 人權?常有所爭議!因此,有學者提出:警察行使公權力的目的,應在於保護人 民的權利,可惜,警察往往是國家用來控制人民的利器(許育典,2011:213)。 尤其「臨檢」勤務的作為、界線及在發動強制力範疇與限制等,若無完善的法制 予以規範,不但不能保護人民的權利,反而成為政府戕害人權的利器。因此,曾 引發國內民眾及專家學者廣泛討論,至 2001 年 12 月 14 日由大法官以釋字第 535 號 予以釋憲,暫予平息爭論。政府為使警察職權行使有具體的準則與法律依據,乃 於 2003 年 6 月 25 日制頒警察職權行使法,惟法律公布以來,警察實際執行「臨 檢」相關作為,是否合乎法律規範及憲法之保障人權概念,因為研究時間、空間 有限,筆者擬針對與民眾較為常接觸的「路檢」加以研究探討,以釐清警察保障 人權之作為。 (三)提出改進建議提供警察單位實施「路檢」勤務之參考 「路檢」勤務屬警察強制力作用,勤務實施作為直接影響人民權益,希望本 研究之研究結果,能提出如何正確而適當的實施程序、方法與技巧以符合我國憲 法保障人權及程序正義之建議,使維護治安與保障人權達到平衡,希望本文研究. 4.

(27) 第壹章 緒論 成果能提供警察單位實施「路檢」勤務之參考,係本文探究最重樣之目的。 (四)希望警察的「保障人權」作為,贏得民眾的信賴與合作 民眾對於警察的態度,自 1970 年以來,即成為美國警察機關所重視的議題 (Decker,1981:88)。所謂:「警力有限,民力無限」,能否贏得民眾的信賴與 合作,常影響該國治安的好壞及對政府的觀感與支持度。 雖然筆者是警察,但非上班時間,穿著便服時,也是民眾、也是納稅義務人, 在同理心下,也希望警察能尊重人權,不希望在沒有特殊狀況下,就被警察攔停 路檢;更希望藉由警察執行「路檢」勤務之探討,釐清警察保障人權之相關作為, 以提升警察人員路檢品質,贏得民眾信賴與合作,裨警察任務之遂行。. 第二節 研究範圍、對象、限制與研究架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因時間之限制及研究與論述聚焦之必要,係以「警察對行經指定路段者 實施身分查證之路檢勤務」為主要研究範圍,包含一般查察違法之路檢之法規、勤. 務之實務、相關文獻與德、日、美等國之路檢與人權保障之制度及相關理論、論 著作為研究範圍,並以憲法、警察法規學者、一般接受過路檢之民眾與執行過路 檢勤務之警察人員為訪談研究對象,以受訪者之經驗、認知、理念、感受等陳述, 做為訪談資料研究分析的範圍。.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訪談對象抽樣選取方式說明如下: (一)警察人員:筆者所任職之中央警察大學,設有二年技術系之學士班,該班 學生為來自全國各縣(市)警察局在職進修之警察人員。為求訪談之地區能儘量 分散在全國各地區,以增加效度並瞭解各地區路檢狀況之差異,故先選定全國北、 中、南、東部及離島地區之各縣市警察局為單位,包括本島地區:台北市、新北 5.

(28)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市、桃園縣、台中市、台南市、花蓮縣等縣(市)政府警察局及離島地區之金門 縣政府警察局等,再隨機從 100 多名學生中,服務於上述單之學生,逐一探詢有 路檢驗實務經驗之派出所警員,作為訪談對象實施訪談。 (二)一般民眾:有些民眾是親戚、有些係請北部之同事、中部家鄉親友及南 部親戚,介紹其朋友、同事接受訪談,有些是自行到車站或商店尋找曾接受過路 檢且願意接受訪談之人員,作為訪談對像,包含不同職業,例如國、高中至大學 教師、雜貨店老闆、護士、電訊局技師、家庭主婦、待業中、自由業、醫師等及 各種學歷包括高職、專科、學士碩士等,使職業及學歷儘量多元化,惟考量對於 維護治安與人權保障之意涵能有一定層度的概念,故選擇高中以上程度之人員訪 談之。 (三)專家學者:邀請參與警察職權行使法起草之專家學者及教授憲法與警 察法規之大學教授,計二位學者接受訪談。 表 1-1 訪談對象基本資料一覽表 人次. 編號. 身分. 服務單位. 學 歷. 1. P1. 警員. OOO 警察局 OO 派出所 警察專科學校 101.7.30. 2. P2. 警員. OOO 警察局 OO 派出所 基層特考. 3. P3. 警員. OOO 警察局 OO 派出所 警察專科學校 101.8.15. 4. P4. 警員. OOO 警察局 OO 派出所 警察專科學校 101.8.5. 5. P5. 警員. OOO 警察局 OO 派出所 警察專科學校 101.8.10. 6. P6. 警員. OOO 警察局 OO 派出所 警察專科學校 101.8.19. 7. P7. 警員. OOO 警察局 OO 派出所 警察專科學校 101.8.1. 8. Pe1. 一般民眾. 國中教師. 碩士. 102.8.31. 9. Pe2. 一般民眾. 雜貨店老闆. 高職. 103.2.25. 10. Pe3. 一般民眾. 大學職員. 學士. 101.7.12. 11. Pe4. 一般民眾. 護士. 護專. 101.7.15. 6. 訪談日. 101.8.13.

(29) 第壹章 緒論 12. Pe5. 一般民眾. 高中英文教師. 大學. 101.7.20. 13. Pe6. 一般民眾. 電訊局技師. 碩士. 103.3.28. 14. Pe7. 一般民眾. 家庭主婦. 高中. 102.8.6. 15. Pe8. 一般民眾. 待業中. 學士. 101.8.12. 16. Pe9. 一般民眾. 自由業. 學士. 101.8.12. 17. Pe10. 一般民眾. 醫師. 學士. 102.5.2. 18. A1. 專家學者. 大學教授. 博士. 101.9.6. 19. A2. 專家學者. 大學教授. 博士. 103.4.1. 三、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之訪談對象以接受過「路檢」之民眾及曾執行「路檢」勤務之警察 人員作為資料分析的主要來源,致於路檢效能(路檢人次與發現犯罪之比 率或是嚇阻犯罪率)如何?需要警政高層有意發大量的人力與時間,實施 研究與統計始能達成,實非本研究能力所及,此乃研究限制一。 (二)本研究在訪談實施對象中,民眾對於「路檢」勤務相關法規或人權保障相 關理念有部分可能不夠深入瞭解,致影響部分訪談分析及推論,此乃研究 限制二。 (三)歷年來論述警察「臨檢」職權相關文獻資料及相關的報導(報紙、雜誌、 網)等,不勝枚舉,因時空因素及能力的限制,僅能盡力在有限的時間內 蒐集相關的文獻資料,不易蒐集齊全,恐有影響參考資料及內容的完備性, 為研究限制三。. 四、研究架構 警察「臨檢」職權的範圍過於龐雜,學說紛沓,因限於所學及篇幅,本論文 係以「臨檢」中之「路檢」(行經指定路段及管制站者實施身分查證)為主題, 主要研架構係從人權思想之起源與理論之探究,進而探討我國、各國臨檢制度與 7.

(30)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人權保障之情況、再檢視、探討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之實務狀況,並採用質性 研究,透過對警察人員、一般民眾專及家學者訪談之內容進行分析,以瞭解一般 民眾、警察本身、學者、專家對於路檢的經驗與觀感,以檢視「路檢」對於人民 有關憲法保障人權諸如行動自由權、隱私權、人性尊嚴等人權議題之保障情形。 經過上述各面向研究探討後,綜合提出個人研究後之淺見與建議,雖論述推 理或嫌主觀不夠周全,仍期盼對警察「路檢」法制或執勤作為之改進,能有拋磚 引玉之效。茲將本文研究架構 歸納圖示如下圖: 圖 1-1 研究架構圖;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人權思想之起源與理論 ㄧ、西方人權思想之起源與理論 二、我國人權思想之起源與理論.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之實務探討 ㄧ、警察臨檢影響人權相關議題 二、憲法、解釋、法規 三、我國執行路檢實務概況. 我國與各國警察路檢. 警察執行路檢與人權保. 制度探討與比較. 障問題訪談分析. 一、我國臨檢制度. ㄧ、警察人員. 二、德、日、美、我國. 二、一般民眾. 臨檢制度比較. 三、專家學者. 結論 研究發現 改進建議. 8.

(31) 第壹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探討法 本文將盡可能蒐集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相關之相關法規、政府出版 品、博碩士論文、學術著作與期刊論文、研究論文、學術研討文獻、報導(報紙、 雜誌、網頁)等既有的研究發現及研究成果加以整理歸納、分析以填補本文因採 質化研究,致在量化實證研究上的不足,俾使本研究能更具一定之深度與廣度。 (二)訪談法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以訪談警察人員、專家學者、一般民眾、三面向 人員為主,因本文採質性研究,訪談人數有限,故本文訪談以有「路檢經驗」的 警察人員、警察法規及憲法學者及有被「路檢」經驗的民眾為主要對象,並將訪 談逐字稿資料文件加以歸納分析,從警察人員之訪談以瞭解警察執行路檢之實務 作為狀況、一般民眾被路檢經驗的感受與想法並探詢學者的看法等,做三方面陳 述的綜合研究。. 二、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研究途徑首先確立研究主題與問題,再從國內、外人權相關理論研 究開始,瞭解人類人權觀念的起源與發展,進而蒐集各國(含我國德、日、美) 路檢與人權保障相關臨檢制度及比較之文獻,並探討我國目前警察人員執行路檢 之實務,包含現行法律與行政規定方面及實務上之路檢勤務作為二方面,最後進 行警察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問題訪談分析,包括警察人員訪談分析、一般民眾訪 談分析及專家、學者訪談分析等,完成上述步驟後,加以整理、探討、分析,提 出研究發現與建議。. 9.

(32)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1-2. 研究流程圖;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確立研究主題與問題. 實務探討. 文獻蒐集與探討. 擬定訪談. 進行訪談 論文、著作. 期刊、媒體. 記錄訪談資料 解釋、現行法律. 警察實務機關. 與行政命令. 路檢勤務作為. 資料整理、探討與分析. 撰寫研究論文. 10.

(33) 第壹章 緒論. 第四節 文獻探討與名詞釋義 一、文獻探討 (一)碩士論文文獻探討. 首先探討與臨檢有直接相關之碩士論文文獻計 14 篇,茲將各篇論文之研究 主題、主要內容、結論、與筆者研究相關之論點及筆者心得論述等方面進行探討。 1.曾國昌撰《從警察權之行使論基本人權之保障》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警政. 研究所,1990) (1)本研究論文主題 曾氏從警察權與基本人權談起,再以平等權、人身自由、表現自由為中心, 就警察各項職權行使作為,逐次檢討有關侵犯基本人權之因素,並提出建言。 (2)內容重點及其結論 曾氏認為法治國家的警察,除了提供和保障人民安全的社會環境外,更必須 對基本人權作最大之尊重;否則,必將引起反感,甚或演成對法秩序的抵抗。 該文提出三點結論主要重點為 1.保障人權與維護治安應等量齊觀,絕不能犧 牲一方以成全他方,應權衡輕重,以求調和 2.憲法所保障之基本人權,係人類之 最高價值表現,警察自應予最大尊重,並極力維護-包含禁止沒有法律依據下之 強制行為、禁止未達其他目的而發動警察權、禁止沒有「必要性」之權限行為及 選擇限制基本人權最低(輕)程度之手段。3.應迅速釐清並建立一套,完整、明確、 合理可行的警察權限法制,建議西德與日本之立法例值得參考。 (3)本研究之參考論述 該文提到保憲法所保障之基本人權,係人類之最高價值表現,警察自應予最 大尊重,應禁止沒有「必要性」之權限行為及選擇限制基本人權最低(輕)程度 之手段,此論點值得本文參考。 (4)筆者心得與研析 11.

(34)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該文主要提出警察權發動之維護治安與憲法保障人身自由之基本人權應等量 齊觀,及權衡輕重,以求相互調和,並建議建立一套,完整、明確、合理可行的 警察權限法制,其見解精闢,的確實掌警察權限改進的大方向,惟較偏重於原理 原則的建議,未提出實務上警察權行使之個別法規應如何具體修改或立法以規範 警察權之行使,不免令人覺得有些許遺珠之憾。 2.顏榮泰撰《日本警察盤查法制之研究─兼論我國現行警察盤查法制之整建》碩士 論文(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2000) (1)本研究論文主題 顏氏主要研究日本警察盤查法制,進而論述我國現行警察盤查法制如何整 建。其研究主要主題包括盤查之意義及其法律性、盤查措置行使之法制、日本警 察盤查法制之探討及我國警察盤查法制之商榷等四項重點主題。 (2)內容重點及其結論 顏氏認為我國警察制度源起日本國,並且該國無論在盤查權之立法、法院之 相關判決,或是執行盤查技能方面,皆值得我國參考。本論文主要研究內容為研 究盤查之意義及其法律性質,盤查之手段是屬於強制行為或為任意行為,該文研 究結果,認為,就其法律性質而言,盤查為不產生法律效果之事實行為,請應在 不涉及強制手段之範圍內承認有形力之行使,而未必以完全基於對方任意之配合 為必要。 該研究之主要結論:該文表示我國未有一套良善之警察作用法做為執行盤查 之法律依據,成立警察作用法實刻不容緩。在立法或修法方面之建議重點包含: 明定盤查之主體應以制服警察為主體,便服警察輔之、盤查要件明文化、明定盤 查之對象、明定受盤者應負停止及出示證件之義務、必要時得要求同行至分駐、 派出所、在未涉及搜索之限度內允許一定有形力之發動、明文規定路檢得採取一 齊檢問方式與列舉路撿地點、應增定因合法盤查及其隨附錯置所造成之應得補償 及故意或過失所應得之賠償等相關規定、應明文規定將警察比例原則法理融入警 察盤查權之立法,最後該文提出首先主張應整建一套完整之警察作用法體系,或 12.

(35) 第壹章 緒論 是退而求其次,針對警察勤務條例做局部修正,賦予其作用法之性質。或者緩不 濟急,可考慮法官造法,藉由法院之判決提供警察執行盤查之準則,以濟法令之 不備。 (3)本研究之參考論述 本篇論文有助於筆者明瞭我國警察職權行使法訂定前,有關臨檢盤查法制上 的缺失。 (4)筆者心得與研析 顏氏於 2000 年撰寫研究論文時,我國警察執行臨檢,僅憑警察勤務條例的籠 統規定,不符法律保留原則,為使人民之權利受保障兼顧警察保護公益之權衡, 盤查權相關規定,確實應詳盡納入立法。 3.陳柏年於 2000 年所撰《警察臨檢法制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行政 警察研究所,2000) (1)本研究論文主題 陳氏主要研究警察臨檢法制,先探討警察臨檢法制之理論基礎、警察臨檢法 制之體系建構、提出各國警察臨檢法制之規範並審視我國警察臨檢法制進而臨檢 職權立法例芻議。 (2)內容重點及其結論 陳氏於 2000 年撰寫研究論文時間與上述顏氏相同,處於我國警察執行臨檢, 僅憑警察勤務條例的籠統規定之時期。該論文即以整建警察臨檢法制為研究主 軸,以行政法學的觀點為基礎,探討臨檢相關的法理原則,至於臨檢的法律屬性 定位,該文認為是特殊的行政行為,既非典型的行政處分,亦非單純的事實行為 範疇,而是執兩用中,屬於發生法效力的事實效果行為。本論文主要建構出警察 臨檢法制之體系,定位臨檢的法律性質,據以論述臨檢法律依據、規範模式、發 動臨檢措施的要件、行使程序、法律效果及救濟途徑等,並將研究比較先進的德、 日、美等國家,近似我國臨檢法制的規範情形,以為我國法制化的借鏡參考。 13.

(36)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其重要研究結論與建議為:臨檢係發現治安危害徵候目的,所為之強制職權 係特殊之行政行為,應契合行政法原理要求;係其他公權力措施之處分,可提起 確認之訴;係法定職務行為,應於必要範圍內適正執法;行政檢查侷限主管業務, 非管轄以職務協助為之;警察職權法制不易一蹴而幾,可採取階段式立法,概分 為修正警察勤務條例,賦予臨檢之法源依據、整建警察行政檢查之規範,回歸行 政調查本質及精進臨檢執勤態度與技巧,建立職權法制之根基等方階段進行。 (3)本研究之參考論述 本篇論文提供筆者進一步瞭解比較先進的德國(包含身分盤查權、搜索) 、日 本(包含職務質問、汽車檢問、對公開場所之進入) 、美國(包含美國警察臨檢法 制的規範、Terry 原則、攔阻與拍搜)等國家,近似我國臨檢法制的規範,有助於 筆者從較具代表性的德、日、美等國之法制的瞭解並得與我國法制,作進一步的 比較研究,以提出改進我國法治之參考。 (4)筆者心得與研析 本篇論文就臨檢法制面深入探討,且皆指出基於人權保障之考量,應修正警察 勤務條例,並定立臨檢之法源依據,將盤查權相關規定,詳盡納入立法,言之有 理;惟對於我國實務上實際務執行之運作情形及民眾對於警察執行臨檢盤查之反 應情形較少有研究與探討。 4.宋孔慨撰《警察臨檢法制之研究:從司法院大法官議決釋字 535 號談起》碩士論 文(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2) (1)本研究論文主題 宋氏從警察臨檢法制之理論談起,再研究美、德、日三國的警察臨檢法制、 並探討我國現行警察臨檢法制與執行、進而從司法院大法官議決釋字第 535 號例 釋探究釋憲案與人權保障之關係、釋字第 535 號對當時臨檢法制面及實務面的衝 擊等。 (2)內容重點及其結論 該文在內容重點方面:宋氏首先探究警察臨檢法制之理論基礎,包括警察及臨 14.

(37) 第壹章 緒論 檢意涵的界定、法治國理念的演進、作用法與組織法糾葛的澄清、警察任務與職 權規範的區別,臨檢法制的核心原則(依法行政原則、明確性原則、比例原則、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另敘述美國警察臨檢法制(Terry 原則、攔阻與拍搜)、德 國警察臨檢法制(身分盤查權、查證身份之程序、搜索)、日本的警察臨檢法制 (職務質問、汽車檢問、對公開場所之進入)等國外警察臨檢法制作為本國參考。 進而探討我國當時警察臨檢法制與執行狀況,並提出釋字第五三五號對當時法制 面及實務面的衝擊及對執行之警察人員方面及「警察職權行使法」之立法提出建 議。 該論文之結論與建議如下: 在執行之警察人員方面-應加強人權與自由哲學思維、由管理轉為服務之執勤 理念、培養專業素養與敏銳觀察力、建立完整警察記錄及資料庫、落實臨檢勤務 事先計劃整備、執行督導及成效檢討改進、從警政署以降各縣市警察局成立人權 諮詢小組以減少警民糾紛、加強、法律常識宣導。 在「警察職權行使法」立法方面-建議加速該法草案的審議,絕不能再延宕。 文中提到關於攔阻手段之草案第 7 條中規定警察檢查當事人身體及所攜帶之物 件,以「有明顯事實足認其有攜帶足以自殺、自傷或傷害他人生命或身體之物者 為限」 ,宋氏認為此「明顯事實」之要求,與「合理懷疑」相較,足見係採較高之 標準,並認為如此將不利警察盤查時的自我保護,而使警察擔負更高之風險。 (3)相關論點 宋氏認為臨檢行為發動的本質,是以危害防止之任務為主的「行政偵查」 ,而 非針對特定對象的刑事犯罪偵查;臨檢之目的,係基於社會治安之維護以及預防 犯罪為主軸。至於人犯緝捕或犯罪偵查作為,應是在警察值勤的過程中,衡量現 場緊急情況,基於身兼雙重身分,應有的職權轉換之附加作為。這種具有刑事司 法犯行追緝任務性質,自應受要件、程序限制更為嚴格的刑事司法規範約制,不 可恣意擴張行政職權。 15.

(38)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4)筆者心得與研析 該論文之結論與建議多值得吾人參考,惟關於攔阻手段草案第 7 條中規定警 察檢查當事人身體及所攜帶之物件,以「有明顯事實足認其有攜帶足以自殺、自 傷或傷害他人生命或身體之物者為限」 ,如前述宋氏認為如此將不利警察盤查時的 自我保護,而使警察擔負更高之風險,但筆者認為檢查當事人身體及所攜帶物品, 並非查證身分之必要,且已逾越一般行政調查之範圍,對於個人的自由權及隱私 權與單純的查證身分比較,有較高度的侵犯性,故需有較高的限制,雖然警察在 此限制下固然較有危險性,但仍應以提高警覺性的方式維護安全,確實有明顯事 實足認其有攜帶足以自殺、自傷或傷害他人生命或身體之物時,則取法美國拍搜 之作法,若有進入司法搜索情況時,則進一步依法實施刑事檢查,不宜以合理懷 疑之程度即檢查當事人身體及所攜帶物品,以避免爭端並維護人權。 5.周燕輝,《行政調查法制之硏究-以警察臨檢法規範為核心》,碩士論文(私立 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03 年 6 月) (1)本研究論文主題 周氏從行政調查的意義與基本界限談起,再研究行政調查的法律性質進而探 討行政調查與警察臨檢的關連及檢視我國警察臨檢法制有待商榷之處,並提出構 建行政調查的警察臨檢法制之建言。 (2)內容重點及其結論 周氏感於我國現行行政調查法制尚不完備,屢造成各界不同的爭論,為保持 人民權益保護與社會共同利益間的均衡關係,且防止行政機關為達行政目的,枉 顧正當法律程序,恣意行使職權。故冀能藉由行政機關行政調查及臨檢程序的實 施,提供較具體研究建議,提供行政機關行使職權參考,以建立我國依法行政水 準,提昇國家法治形象。 該論文之結論與建議主要為 1.構建行政調查的警察臨檢法制(含 I 重新定位警 察臨檢法規範、II 研議行政調查通則、III 健全警察職權法制,賦予警察職權行使 法源)2.釐清行政管轄分際,踐行權責橫向分配原則 3.並積極構建警察專業判斷餘 16.

(39) 第壹章 緒論 地空間 3.累積、彙整相關司法判例與司法解釋,做為警察專業判斷餘地的參考 3. 加強舉辦警察職權法制研討會,建立堅實理論基礎)。 (3)相關論點 該文認從大法官釋字第 535 號解釋及我國警察行使法制規定之臨檢於目前警 察職權行使確有其必要性,而主要論點認警察職權行使法條文中增添過多的不確 定法律概念,反而增加警察職權行使臨檢法律規定更為不明的困擾,故主張研擬 提供一般行政機關與警察機關共同適用的行政基準法,列為警察職權行使的上位 職權行使共同準則的法源(如:行政調查通則)等,並特別提出建立警察專業判 斷餘地空間三個途徑如前述「積極構建警察專業判斷餘地空間」所揭櫫內容。 (4)筆者心得與研析 周氏所提「警察職權行使法」對於臨檢要件、程序等之規定,有許多的不確 定法律概念,由現場警察人員依專業判斷,帶給警察人員判斷上的困擾,確實值 得日後修法改進參考。但周氏提出「行政調查通則」雖可統一各行政機關所應遵 循的原則性規範。但既然是通則、是原則性規範,恐仍難以將「警察職權行使法」 的不確定法律概念予明確化,筆者認為若針對此問題,與其增訂通則,未若將不 確定概念之種類適度簡化,似較為適切可行。 6.唐念舜撰《警察「臨檢」職權行使制度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公共政策 所,2005) (1)本研究論文主題 唐氏主要研究警察「臨檢」職權行使制度,從研究警察職權法制之理論基礎, 進而探討警察臨檢職權法制之體系建構、各國警察臨檢法制之規範(包含德國、 日本、美國)、進而審視我國警察臨檢職權法制等。 (2)內容重點及其結論 唐氏認為警察「臨檢」職權的發動行使,涉及人民權利義務的牽動,必 須要有法律的明確授權,始符合法治國家依法行政原則,故本論文以警察「臨檢」 17.

(40)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職權執行制度為研究主軸,以行政法學的觀點為基礎,對警察「臨檢」職權法制 之建構,試探性地將相關學說觀點,加以整合與闡釋,並提出作者個人在實務經 驗上之見解。 (3)相關論點 該文對於德國、日本、美國警察臨檢法制規範與本國作比較之研究及該文所 整理之司法審判實務與以往對警察臨檢之見解,皆值得做為本文研究之參考。 (4)筆者心得與研析 該文對於本國及各國臨檢法制研究甚為深入,制度之比較亦極為詳實,並進 而討論警察臨檢與行政調查、刑事偵查之區別,並提出作者個人在實務經驗上之 見解,惟在民眾對於警察臨檢之感受或反應方面之探究尚有不足,有待吾人進一 步研究。 7.郭耀文撰《警察臨檢與正當法律程序》,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 究所,2005) (1)本研究論文主題 郭氏主要研究我國警察臨檢之程序是否符合正當法律程序,進而論述我國警 察臨檢之法規範基礎,並提出不合法臨檢程序取證之法律效果及臨檢之權利救 濟,最後探討德國、美國、日本警察臨檢制度概況作為參考。 (2)內容重點及其結論 郭氏提出在美國聯邦憲法第五條修正案以及第十四條修正案,對於正當法律 程序已有明文規定,其制定此項原則乃為防止公權力未依法定程序而對人民生 命、自由、財產的非法侵犯及濫權。並於結論提出警察職權行使法 6 條第 1 款、 第 2 款之「合理懷疑其有犯罪之嫌疑」及「有事實足認其對已發生之犯罪知情者」 , 均屬法定盤查之門檻,惟實務判斷上,未若美國、德國之豐富判例可循,且審究 其發動內容多為不確定法律概念之用語,故其實質正當法律程序,仍有待司法審 查,以填補實務操作之困難。另對於於交通工具之臨檢,可同時適用第 8 條(優 先)及第 6 條(補充)之要件規定,建議修法時將該 2 條合併規定。 18.

(41) 第壹章 緒論 (3)有關論點 郭氏所提出國內多數學者認為,憲法第八條之規定,頗為類似「正當法律程 序」之精神,並認為透過對大法官釋字 384 號解釋正式引入正當法律程序之後, 針對多件司法程序及行政程序的釋憲案,已逐漸運用此原則。 (4)筆者心得與研析 本篇論文對於正當法律程序之意義、內涵及從法治面檢視我國警察職權行使 法是否符合正當法律程序之探討極為深入具體,值得吾人參考。惟本文偏重於正 當法律程序部分,郭氏研究我國警察職權行使法之內容後,認為部分執行程序規 定仍存有不確定法律概念,仍有待司法審查,但未具體提出如何改進之建議,稍 有美中不足之感。而交通工具之臨檢,可同時適用第 8 條(優先)及第 6 條(補 充)之要件規定,建議修法時將該 2 條合併規定,值得修法時參考。 8.吳逸夫撰《警察臨檢權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 2006) (1)本研究論文研究主題及內容重點 吳氏主要研究警察臨檢權,從研究我國警察臨檢權的法制規範,進而探討大 陸及英美法系國家警察臨檢權之法制,並討論警察臨檢與行政調查、刑事偵查之 區別與相關問題,最後針對實務作檢討與建議。 吳氏指出現行警察職權行使法以「查證身分」代替了臨檢盤查態樣,而質疑 警察臨檢權之發動是為「純屬臆測」或是「合理的懷疑」抑或是「專業知識及經 判斷」或者是「相當理由進而為有事實足認有人犯罪」等之臨檢發動依據所取得 的證據能力及證據力如何,為其探討的內容重點。亦針對警察臨檢權理論核心與 英美法系及大陸法系國家法律做進一步比較研究,藉以闡述警察臨檢權之精神。 (2)結論與建議 該文有關路檢主要之結論與建議如下臚列: A.警職法實施身分查證之要件與警政署所定警察臨檢作業規定有所不同,故不 19.

(42)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能再依該規定實施。 B.對於犯罪偵查與危害防止,雖亦有其他方法,但臨檢仍不失為一有效之公權力 措施,以我國行之已久的做法而言,仍宜加以保留,所應留意之處為將執行之 要件妥為律定,以及在法治程序下避免被濫用,進一步與刑事訴訟法界分。 C.定期召集實務執行的基層代表,瞭解實務運作上所面臨執行困境或不符合現階 段執行的方法,作統合彙整為將來修法實之參考。 D.臨檢的重點之一為查證身分,但並不是全部,身分查證為其中一部分,臨檢尚 有其他目的,如取締及查察等目的,其範圍較身分查證為廣,故在警執法中, 所應使用之名詞為臨檢,而非查證身分。 (3)本研究之參考論述 本篇論文於大法官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意旨及警察臨檢活動之法律原則等節 次中,所論及人身自由權的保障及合理懷疑與事實認定準則有助於筆者對人身自 由權更深入瞭解。而該文對於英美法系及大陸法系國家法律之比較研究亦可提供 筆者對各國制度研究之參考。 (4)筆者心得與研析 本篇論文對於英美法系警察臨檢法制中,所提英國臨檢法制規範,為其他臨 檢相關論文甚少探討,有其獨特之處。惟其主題為臨檢權之研究,較偏重臨檢權 法制之探討及臨檢與行政調查、司法偵查等問題之探討,對於臨檢實務作為之研 究、探討篇幅較為缺乏。 9.林博雄撰《從法律的觀點探討我國警察臨檢措施》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2006) (1)本研究論文主題 林氏先從我國警察臨檢法制之沿革作探討,並闡述、評析大法官釋字第五三 五號解釋之內涵、警察職權行使法有關臨檢規定之內涵與並檢視其合憲性與妥適 性,進而探討我國現行警察臨檢實務運作之方式與檢視其合法性。 (2)內容重點及其結論 20.

(43) 第壹章 緒論 林氏硏究之主軸,一方面對我國警察臨檢措施從法制面做一系統性之探討, 其內容主要為警察臨檢法制之沿革、大法官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之內涵、警察職 權行使法之合憲性與妥適性之檢視,另一方面則從實務面去硏究警察實施臨檢之 實際執行問題。 該文主要的研究結論與建議如下: A.法治面方面(臚列與路檢有關者) :建議統一警察證件並在制服上標示職別 及姓名、增定「法定障礙事由」 、帶往勤務處所查證似應不侷限於「詢問」 、及「令 出示身份證明文件」 ,可將釋字第 535 號解釋陳述之要件「非經受臨檢人同意或無 從確定其身分或現場為之對該受臨檢人將有不利影響或妨礙交通、安寧者,不得 要求其同行至警察局、所進行盤查。」納入考量、刪除強制帶往勤務處所之規定、 於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7 條第 2 項(帶往勤務處所查證)中增列搜拍,避免警察遭 受危險、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6 條及第 8 條應合併規定、修法明確化警察職權行使 中諸多不確定法律概念。 B.執行面方面;建議警察機關勤、業務之執行程序應隨法律的修訂而隨時調 整、加強員警教育訓練,提升法律專業素養、擴大臨檢似不宜事先規劃、防酒駕 肇事可設替代司機等。 (3)相關論點 本論文建議於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7 條第 2 項(帶往勤務處所查證)增列搜拍、 合併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6 條及第 8 條之規定,筆者亦有同感,於本文進一步研究 釐清確認後,本文將可能再次加入建議的行列。 (4)筆者心得與研析 國內碩士論文之研究多偏向法制面問題之探討,較少針對實務運作問題作研 究,該文於第五章第二節第四項針對員警實際執行路檢勤務及場所之臨檢,整理 員警可能面對之問題一一提出分析與說明,已關心及擴及實務的問題,惟仍較偏 重於合法性之檢視,另建議於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7 條第 2 項之帶往勤務處所查證 21.

(44) 我國警察人員執行路檢與人權保障之研究 規定中,增列搜拍規定,攸關執勤人員之安全,增列搜拍部分,筆者亦有同感。 10.黃俊華撰《警察行政調查權之研究—以臨檢為中心》,碩士論文(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2005) (1)本研究論文主題 黃氏從警察行政調查權及其限制切入臨檢主題,認為臨檢屬於行政行為的一 種,進而探討臨檢行為的性質、要件控制及來自憲法應有的規範內容要件控制等、 並研究臨檢制度的演變及目前法制度面臨的問題、臨檢侵害行為之主要救濟。 (2)內容重點及其結論 黃氏認為「臨檢行為」係較全面的、一般、不特定對人民造成侵犯,理應有 較全面性控制。該文討論之中心—「警察臨檢行為」 ,先從警察行政調查權及其限 制予以探討,認為警察為行政機關之一,其查知行為,在行政法學定義上,則位 於「行政調查」的一環,目的均在於取得達成行政目的所需之資訊,及預防、糾 正或制裁不法行為之作用。另比較德、美、日三國法制,約可瞭解法制上警察臨 檢作用之不同定位。黃氏認為現行法定臨檢的規範要件(發動要件)—原因事實 :合理懷疑(reasonable suspicion)或法定理由(推定合理懷疑,舉證責任置換) 。在臨檢侵害行為之主要救濟途徑方面,黃氏提出法治國原則下,國家關於人民 權力受侵害者,應給予人民適當、立即、有效的救濟。臨檢性質上應適用國家賠 償法第二條第二項前段規定:「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因故意或過失 不法侵害人民權利者,國家應負賠償責任。」之規定。 結論方面:在執行面上,他認為警察人員執法心態必須從壓制到說服,應摒 棄將民眾視為犯罪行為人之心態,應視受檢人為伙伴,以說服其配合共同完成完 成臨檢程序,並認為除非有緊急情況發生,否則必須一步一步進行,任何一步均 須建立更高的合理懷疑始能再進行下一階段對人民更大侵害的檢查,即以階段性 取得之證據程度,作為下階段查知行為之基礎。另外在規範面上,黃氏認為警察 職權行使法應屬於警察行使行政職權的基本法,在法院裁判上越來越明顯以之為 警察職務行為合法與否之判斷依據,其重要性值得執法人員念茲在茲的遵循,亦 2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Examples of items NOT recognised for fee calculation*: staff gathering/ welfare/ meal allowances, expenses related to event celebrations without student participation,

NETs can contribute to the continuing discussion in Hong Kong abou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lish by joining local teachers in inter-school staff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2-1 註冊為會員後您便有了個別的”my iF”帳戶。完成註冊後請點選左方 Register entry (直接登入 my iF 則直接進入下方畫面),即可選擇目前開放可供參賽的獎項,找到iF STUDENT

This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how Master Shandao’s ideology develops in Jap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ree Minds (the utterly sincere mind, the profound mind, and the

多年以來,我們發現同學針對交換生或訪問學生的規劃有幾種類 型:(1) 選擇未來行將深造的國家與學校; (2) 選擇一個可以累積壯遊行 旅的大陸; (3)

專案執 行團隊

Teacher then briefly explains the answers on Teachers’ Reference: Appendix 1 [Suggested Answers for Worksheet 1 (Understanding of Happy Life among Different Jewish Sects in

人權教育(Human Rights Education)的目的,是要使人們了解「作為人 與保持作為人的權利」(the rights to be human and remain human),並且依 世界人權宣言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