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職前中學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之探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職前中學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之探究"

Copied!
10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 體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職前中學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之探究. 研 究 生:陳萩慈 指導教授:掌慶維. 中華民國 104 年 6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職前中學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之探究 2015 年 6 月 研 究 生:陳萩慈 指導教授:掌慶維. 摘要 本 文 探 討 職 前 體 育 教 師 在 集 中 實 習 時 實 施 理 解 式 教 學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TGfU) ,針對知覺面、教學面與反思面以探討實際情形,供未來規劃優質 體育師資培育課程與強化教學實踐之參酌。研究方法以質性研究的方式,立意取樣 4 位 (男女各 2 位)。第一、三階段進行個別的半結構式訪談與第二階段與實習指導教師進 行專業對談、撰寫教學反思表等相關資料,以歸納方式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一) 知覺面部分 1.特色:學生為中心及戰術導向之教學法。2.教學能力:表達、創意、 觀察與班級管理能力。3.體育教學實習課程:培養教材教具能力。4.集中實習課程週數 長度與同事間認同感。(二) 實施面部分 1.成功經驗:學生改變。2.限制因素:場地/器材、 秩序、時間與教師本身。3.教學現場:實習輔導教師支持與否與問題解決情境之遭遇情 形。(三) 反思面部分 1.教師本身:過去體育課經驗、專業知能即與知覺上的衝突。2.學 生:學生能力與高國中生階段及動機。3.課程內容:課程流程與評量。4.教學環境:學 校風氣、師資培育單位及場地。研究建議上增加職前體育教師在教學時成功的經驗,如 加入實習輔導教師及實習指導教師的協助、教師專業發展社群與網路平台以及建置理解 式教學資料庫,在師資培育課程中加入訓練、表達及創意等課程,提升職前體育教師教 學自我效能感,以供給師資培育單位參酌。. 關鍵詞:職前體育教師、集中實習、理解式教學. iii.

(3) A Case Study of Student Teachers’ Implementation on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TGfU) June, 2015 Chen, Chiu-Tsu Advisor: Chang, Ching-Wei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student teachers’ (STs)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TGfU) during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in a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 teachers’ perception,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reflection of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were examined during 5 weeks teaching practicum. 4 participants (2 males and 2 females) were purposively selected from the teaching practicum cours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was adopted, including class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and professional dialogue with the university surpervisor, and teaching reflection journals. All the data gathered were transcribed and then analysed with the inductive method. First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s’ perception was on a student-centered orientation and tactical awareness, teaching skills, expression, creativity, observation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skills. Secondly, in terms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the designing games activities, the implementation to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the limits of time and equipment factors, time management, students’ acceptance were the major parts while STs implemented TGfU. Cooperating teachers’ (CTs) support or not and problem-solving context of the situation were encountered during the STs’ implementation. Finally, in terms of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STs’past experienc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ability, students' ability and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different compentency levels, assessment process,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were major parts. Implications extracted for the future showed that: 1.To assist CTs and UTs to buil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twork platform; 2.To build TGfU community data base; 3.To enhance the STs’ self-efficacy.. Keywords: Pre-service teachers, teaching practice program,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iv.

(4) 謝誌 往日回首,從大學到研究所在師大待了六年光陰,培育教育素養與人格發展,能 在國內最好的體育科系就讀,真是我的福氣!碩士班階段,培養口語表達與邏輯思考, 能專精於體育學術之路途,完成碩士論文,在理論與學術上取得平衡,是一位教育工作 者最想達成的目標之一。這一路走來,順利考上正式教職並完成碩士學位,要感謝師大 的師長與研究夥伴,因為有您們,才有現在的萩慈。 首先,我最敬愛的掌慶維老師,從大學階段擔任 101 級導師到碩士班成為我的指 導教授,承蒙您的教導,以教育是種子,身為教師的我們,希望能把愛散播到每位孩 子心中,從相處學習的時光,以掌老師為榜樣,相信人是會朝正向改變的信念,謝謝 老師總是在我最低潮時候,喚起我內心的熱情,時時刻刻注意到彼此的感受。人生的 路很長,放開視野,我知道我會找到最適合的路。 再來,最親愛的掌門 4ever,立偉學長、奎元與采陵,有你們這兩年的陪伴,是我 最可貴的戰友,彼此相互照顧、精進學術,陪我考教甄、面對困難與挑戰,讓我們成 為最強的團隊,感到非常驕傲,能有西班牙 2015 AIESEP 發表是最棒回憶! 再來是我的口試委員,玉枝老師與靜萍老師,有您們的指導,得以讓我順利的完 成論文,能在師資培育領域中得以磨練,還有教育學群的師長、研究室夥伴,在夜以繼 日的碩班生活,苦中作樂的最好的夥伴,以及景美女中師長與學生,同時兼任學生與教 師的雙重身分下,得以讓我在最好的人地時地物學習,我心存感激。最後,要感謝提供 研究的教學實習單位與參與者,有你們的協助讓我能順利完成我的學位論文。 這兩年以來,是我生命中重要的階段,學習分配時間、養成耐心、也更加確定我的 理想與目標,最後終於順利在完成論文的同時也考上正式教師。學習感恩這一切事情的 來臨,我也很謝謝自己的努力,以及大家的支持鼓勵。最後,我最感謝的是我的家人, 爸爸-陳忠雄、媽媽-吳淑琴,以及天上的哥哥-陳炳誠,永遠愛你們。 陳萩慈. v. 謹誌 104 年 7 月.

(5) 目 次.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 ............................................................................. i 論文授權書 ................................................................................................................................ ii 中文摘要 ................................................................................................................................... iii 英文摘要 ................................................................................................................................... iv 謝誌 ............................................................................................................................................ v 目次 ........................................................................................................................................... vi 表次 ........................................................................................................................................... ix 圖次 ............................................................................................................................................ 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四節 研究重要性 ........................................................................................................ 7 第五節 名詞解釋 ............................................................................................................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10 第一節 理解式教學法理論基礎 .................................................................................. 10 第二節 理解式教學法相關研究 .................................................................................. 17 第三節 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相關研究 .................................................. 22. vi.

(6) 第參章 研究方法 ............................................................................................................... 2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8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與場域 .......................................................................................... 29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 .............................................................................................. 31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 34 第五節 研究流程 .......................................................................................................... 38.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39 第一節 職前體育教師對理解式教學法前知覺情形 .................................................. 39 第二節 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中實際情形與問題 .................................. 44 第三節 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後反思情形 .............................................. 56.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67 第一節 結論 .................................................................................................................. 67 第二節 建議 .................................................................................................................. 69 第三節 研究者省思 ...................................................................................................... 70. 引用文獻 ............................................................................................................. 72 中文部分 .......................................................................................................................... 72 外文部分 .......................................................................................................................... 76. vii.

(7) 附錄 ................................................................................................................... 80 附錄一、研究參與者同意書 .......................................................................................... 80 附錄二、實習指導教師對職前體育教師之團體訪談表 .............................................. 81 附錄三、教學流程紀錄表 .............................................................................................. 83 附錄四、觀察紀錄表 ...................................................................................................... 84 附錄五、職前中等體育教師對理解式教學法知覺情形半結構式訪談大綱 .............. 85 附錄六、職前中等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反思情形半結構式訪談大綱 .......... 86 附錄七、職前體育教師之教學反思表 .......................................................................... 87 附錄八、理解式教學法之教案 ...................................................................................... 88 附錄九、理解式教學相關研究之綜整 .......................................................................... 91. viii.

(8) 表 次 表 1 理解式教學法之特色 .................................................................................................... 15 表 2 理解式教學法變項與結果整理 ..................................................................................... 18 表 3 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相關研究 ................................................................. 22 表 4 體育教學實習課程-理解式教學法課程內容 ................................................................ 31 表 5 職前體育教師教學項目、年級、學生人數與時間表 ................................................. 32 表 6 知覺、焦點團體與反思訪談時間表 ............................................................................. 33 表 7 資料來源暨時程………………………………………………………………………. 35 表 8 編碼資料代號說明 ......................................................................................................... 35 表 9 理解式教學法相關文獻之綜整 ..................................................................................... 91. ix.

(9) 圖 次 圖 1 理解式教學法教學模式圖 ............................................................................................. 13 圖 2 理解式課程模式概念架構圖 ......................................................................................... 16 圖 3 研究架構圖 ..................................................................................................................... 28 圖 4 研究流程圖 ..................................................................................................................... 38. x.

(10) 第壹章. 緒論. 本章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研究範圍與 限制;第四節為研究重要性;第五節為名詞解釋,茲依各節詳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教育,國之本」,人民的教育水準與知識程度對國家發展具有其重要性。因此, 教育部於民國 103 年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此教育改革包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及優質銜接五大理念,並且強調適性輔導、品質提升、實施國民小 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等方案,以提升教學學習品質,讓學生將學習能「帶得走」 (教 育部,2013)。同時,為推動全民運動與健康促進,教育部體育署亦公布體育白皮書, 以達成「健康國民、活力臺灣」為最終目標。 其中,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在培養學生運動的興趣,也希望學生能享受運動樂趣, 並能養成終身運動的習慣。因此,不論學生的先天運動能力高低,教師應透過良好的課 程規畫與教材選擇而能因材施教,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證明自己能克服困難,並在生活 中獲得樂趣與成就感 (黃月嬋,2003)。過去的體育教學經驗上,師資培育及運動學習 的過程中受到限制,體育教學往往以達到運動技能精熟的直接教學為主(周宏室、潘義 祥,2002;郭世德,2000;陳則賢,1995)。因應社會快速的變動,配合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的實施,體育教學需要在單一且直接的型式上有所突破,使學生的「學」與教師 的「教」,以互動性方式進行,教學相互成長,讓體育課程能更具豐富性。 理解式教學法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是由英國 Bunker and Thorpe 於 1982 年提出的教學法,強調運動之特性及戰術意識,教學過程中運用團體討論、教師引 導來理解學習所使用戰術,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並提高運動技能表現。理解式教學 法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重視系統化的概念連結,透過教師引導問題,學生建構知識 的教學理論,具有問與答間思考、概念建構與解構之特性,強調學生思考與解決問題能 1.

(11) 力 (闕月清、蔡宗達、黃志成,2008) ,目前經過實踐和不斷改進,被廣泛應用於歐洲、 美國、澳洲、新加坡、香港及中國大陸等地,已被公認是體育教學法的新趨勢 (廖玉光, 2002)。體育課程中,教師為課程引導者,依據學生的能力進行教學;學生為學習主體, 自我探索並有解決問題能力,在活動中學習與玩樂能相互並重,享受運動的樂趣;教師 是課程實施與教學轉化的靈魂人物,所有課程政策的推動與落實都仰賴於教師的專業知 能與素養,也是提昇我國教育品質之關鍵(許宛琪,2009)。國內有許多學者研究使用 理解式教學法是否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提升,大部分文獻內容皆有正面的效果,洪佳穗 (2009) 針對理解式教學工作坊的參與教師進行研究,指出培訓教師在使用理解式教學過 程中,教師面臨理解式教學設計活動能力、教學前準備與教學評量費時費力、單元與教 學時數不足等困難與問題,若將此問題在體育師資培育階段養成並了解職前體育教師在 實施時理解式教學遇到的情形與想法,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知覺是根據感覺所獲得的訊息所產生的心理反應,以過去經驗為基礎,將感覺器官 在環境刺激中所獲得的訊息,給予分析與解釋的心理歷程 (張春興,1991)。職前體 育教師對理解式教學法的想法、實際運用於班級教學的情形、推行上的成效與限制及在 中學體育課程中實施理解式教學法。Hall (1982) 指出,最初的試教經驗將會長久的影響 和形成職前體育教師的教學風格、教育信念與態度,將感覺事件都在我們有關世界的知 識背景中得到處理,並賦予它們意義。職前體育教師於師資培育課程中學習理解式教學 理論基礎,但現場教學應用上卻不知道如何上手,Shaw-Baker (1995) 認為教育實習是 理論與實務交會實踐的場所,亦是師資培育過程中,提供機會給實習教師進行理論與實 踐的統整、考驗並修正個人教學經驗重要階段。教學反思是增進教師專業發展重要的能 力,饒見維 (1996) 認為指導教師的專業知能,不如培養教師的反省能力,使其在具備 反思的習慣與態度,能從不斷的反思中檢討、改進,形成豐富的專業知識。理解式教學 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職前體育教師須透過引導、提問等學科專業知能,過程 中需要不斷修改、更正等,故教師本身的反思能力顯得格外重要。康志偉 (2012) 指出 教師對理解式教學法的反思具有多面向,以教師自身、學生、課程內容、環境的方面為 主,基於此,職前體育教師在集中實習以理解式教學法作為教學反思內容,將理論與實 2.

(12) 務統整為其了解實施情形,故為本研究為動機之二。 近來,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的研究議題受到關注 (陳玉枝,2011; 廖玉 光,2002 ; Light, 2003a; Light, 2003b),有些國家已納入職前體育師資培育課程 (Gurritch, Blankenship, Metzler, & Lund, 2008)。Greene (1978) 認為師資培育者必須重視學生先備 經驗與聲音,因為在學習成為一位教師的歷程,過程中若能夠感受到自己的生活與學習 背景,將比較可能發現問題所在,而進一步尋求自我超越。若能夠重視職前體育教師師 資培育階段亦才能幫助初任教師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且教師若能對自己教學充分的瞭 解,亦將有助於了解自己的學生。為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所帶來的轉變,本研究透 過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之探究,以提供體育師資培育者相關的基礎資料,補 強體育師資生教學模式之運用,顧及體育課中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進而提升學習品質。. 3.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以「職前中學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之探究」為主題, 探討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時所實際的情形為何,下述為研究目的與問題之說 明。. 一、研究目的 基於研究背景與動機,職前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實習課程期間與集中實習進行理解 式教學法,探討實施前的知覺面、實施中的過程面與實施後的反思面,經由職前體育教 師在教學現場面臨情形與困境,運用因應策略與方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作為建議後 續研究將理解式教學法課程納入體育師資培育課程。. 二、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發展之具體研究問題如下: (一) 了解職前體育教師對理解式教學法知覺情形為何? (二) 了解職前體育教師在實施理解式教學中實際情形與問題為何? (三) 了解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後的反思情形為何?. 4.

(1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以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探討在教學現場所實際的情形為何,故 本研究範圍與限制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 研究參與者 本職前體育教師為臺北市某國立大學體育系學生,修習體育教學實習課程,共 41 位職前體育教師,立意選樣對理解式教學法有興趣之研究參與者,共 4 名,分別為男生 2 位,女生 2 位,在 103 年 10 月至 11 月於體育教學實習課程中探討其對理解式教學法, 並在 104 年 3 月至 4 月於臺北市某公立完全中學進行一個月集中實習,。 (二) 研究內容 研究者在體育教學實習課程進入現場參與觀察,探討職前體育教師對理解式教學法 知覺情形,下學期在集中實習時進入教學現場進行影片拍攝,了解實施理解式教學法情 形。職前體育教師將理解式教學法作為試教內容,每位研究參與者實施四週理解式教學 體育課程,共計25堂。研究者對職前體育教師進行課程錄影,之後實習指導教師對研究 參與者進行專業輔導,研究者在旁蒐集資料,作為後續研究將理解式教學法納入師資培 育課程中參考。 (三) 研究時間 本研究以 103 學年度為研究期程,於 103 年 10 月至 11 月探討理解式教學法知覺情 形,104 年 3 月 23 日至 4 月 17 日至臺北市某公立完全中學進行集中實習,依照學校行 事曆 (配合國定假日與學校例行校際活動) 以及體育課程安排,每堂課為 45 或 50 分鐘 (國、高中課堂時間)。研究參與者共計 4 位,總計拍攝 25 堂體育教學影片,資料蒐集過 程中,同時進行資料分析,並於 104 年 6 月提出整體研究報告。. 5.

(15)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為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之探究,學校僅限於臺北市某公立完全中 學,探討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遇到之情形,必須配合學校體育教學項目為 主,職前體育教師進行的教學項目,須以該校所訂定的教學項目為主,故將項目設定以 理解式教學-網/牆性與打擊/守備性體育課程,其他項目則不在本研究範圍內,由於此研 究偏重質性研究,其研究結果將受研究者觀察焦點、主觀者意識及情境之影響。. 6.

(16) 第四節. 研究重要性. 103學年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正式落實,以「三大願景、五大理念、六大目標、 七大面向及二十九個方案」為基本架構,開始在臺灣教育史上進行改革,將過去以九年 一貫的教育體制,逐漸轉變為新一代的教育體制。 身為「教」於「學」的實施者,教師是課程實施與教學轉化的核心人物,因此在師 資培育的過程中,不單只有過去傳統型的教學法,應須增進職前體育教師教材教法的多 元化及其應變能力,不單只有傳統型的教學法,應更加入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以因應教 學時勢需求。過去文獻中提到,理解式教學法對學生學習成效有提升理解式教學法能提 升學生學習成效,並能促進學生思考、戰術運用的能力等。然而,在新的教育體制下, 職前體育教師的師資培育過程顯得格外重要,希冀透過以增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增進,於 未來進入教育現場時,能運用更多樣教學方法,對教師本身學科教學知識有所提升,跳 脫傳統式技能導向教學,翻轉創新體育教學並扎根萌芽。 透過本研究可以更加瞭解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遇到的實際情形,並有助 於職前體育師資培育相關課程規劃與教學實施。. 7.

(17) 第五節. 名詞解釋. 本文依照研究內容解釋相關名詞,下列將理解式教學法、職前體育教師、教學反 思、體育教學實習課程與集中實習說明。. 一、理解式教學法 理解式教學法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TGfU) 是由英國學者 Bunker 和 Thorpe (1982) 所提出的教學法,透過遊戲與比賽進行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強調 戰術策略的認知思考切入教學,主張整體的理解或是主題的概念勝過於個別特徵認識或 分別技能學習,其教學包含六個流程:球類比賽 (game)、比賽賞識 (game appreciation)、 戰術意識 (tactical awareness)、做適當的決定 (making appropriate)、技能執行 (skill execution)、比賽表現 (performance)。本研究所指「理解式教學法」是透過遊戲/比賽等 戰術取向活動,經由職前體育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針對課程內容進行思考,增進運動技 能,並符合體育教學目標。. 二、職前體育教師 師資培育生又稱為職前教師是依教育部所規定,其名額由教育部核定,並通過甄選 流程,於師資培育之大學修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之學生。本研究「職前體育教師」為臺 北市某國立大學具有師資培育資格之體育系學生,並在103學年度修習體育教學實習課 程。. 三、教學反思 Dewey認為反思是一種心智 (mind) 思考活動,透過反思賦予經驗的意義。反思 具有下列的特質: 檢視、反省、主動、深思熟慮的建構過程和轉化過程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Duffy, 2007)。本研究「教學反思」指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的 內在反省歷程,透過教學中團體訪談、教學設計及教學後撰寫教學反思表等方法所蒐集 8.

(18) 資料,所關注的問題與思考內容及他們如何對此想法賦予意義,所呈現出來的主觀資料。. 四、體育教學實習課程 教學實習課程為高、國中教育學程中,其包含參觀、見習、試教,透過實際教學經 驗、瞭解教育對象、熟悉教學方法、啟發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培養體育教師之風 範。本研究「體育教學實習課程」係指臺北市某國立大學具有中等師資培育學程之體育 系學生,所修讀一門必修教育學課程,此課程為學年課程,上、下學期各兩學分,每週 共計四小時。. 五、集中實習 集中實習乃為「中等教育實習」中一環,期通常為二到四週至中等學校實地試教之 活動。它提供職前教師能夠統整併驗證在校所學的教學理論,並藉以熟練教學方法與技 術、探討教育問題,最終能評鑑自身對教育工作的志趣,做為日後選擇教育工作之參考。 本研究「集中實習」為職前體育教師在臺北市某公立完全中學進行一個月的集中實習。. 9.

(1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與問題並彙整專家學者論點,作為本章節討論之依據。本章分為 三節加以討論:第一節探討理解式教學法理論基礎;第二節探討理解式教學法相關研 究;第三節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相關研究。. 第一節. 理解式教學法理論基礎. 本文以探討理解式教學法根源,從歷史起源、理論基礎、教學模式、特色與基本架 構進行分點說明。 一、理解式教學法之起源 1960年代初,英國羅浮堡大學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教授Wade、Worthington 與Wigmorem思慮如何改進體育教學策略,其中發現激起體育教師思考優缺點,找尋更 為適切的教學方法,也思慮到學生學習運動技術能力,即「透過遊戲或比賽的方式進行 教學」,發現學生非常喜歡遊戲與比賽,但體育教師卻普遍忽視,於是嘗試改變過去以 傳統為技能取向教學方法,希望透過比賽或遊戲的策略,達到樂趣化教學的目的,讓還 Thorpe與Bunker深受此觀念影響,進而推廣理解式教學法。 1960年代末期,Thorpe與Bunker發現以傳統技能導向體育教學,不但使學生對體育 課感到無趣,也使教師教學上產生無助感,故在Worthington的修正教學理念影響下,萌 生創新改革的想法,並採用「修正式教學法,即修改器材、設備及遊戲規則,使其適合 學習能力較跟不上的學生,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效」這個概念改變了他們原本以運 動技能取向的傳統教學,進而發展認知取向的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思考有關空間、時 間、進攻、防守位置與擊球角度等觀念,以提高學習動機和興趣 (Thorpe & Bunker, 1986)。. 10.

(20) 二、理解式教學法理論基礎 (一) 建構主義 知識是人主動建構而來的,主要其特色為:一、主動、經驗及互動為三大要素。二、 強調求知精神及經歷。三、教師為導引者、解釋者、分析者及資料提供者。四、目的在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張世忠,2001)。因此體育教師應提供一種使學生能主動 建構知識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自我學習與成長。建構主義理論是關於知識的理論,並 非教學描述的理論,故沒有標準化的教學步驟 (闕月清、蔡宗達、黃志成,2008) 。體 育教師透過教材設計,將學生融入教學情境,在學習歷程中,將知識層層堆疊,基於此, 理解式教學法是以建構主義為基礎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透過概念間彼此關聯 性,提供學生建構與解構間的學習過程 (黃志成,2003)。 教育改革與創新使學校教育的課程和教學有明顯的轉變,以學生為本位的中心,開 始注重學習的認知歷程,強調課程內容應由學生的經驗和生活情境中著手,一切學習以 自然想法開始,逐漸連接到抽象的知識,建構主義已在教育革新掀起一股風潮,強調培 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探索、協同合作等方式來建構知識,亦培養學生建立自我學習知 識的態度和觀念,在各大領域中皆已開始推行建構模式的課程教學,有關實證研究也受 到肯定。在體育創新教學中的理解式教學法除了是一種樂趣化、創造思考、情境探索化 的教學外,仔細觀察其教學程序可知其以建構主義教學哲學觀為基礎,強調學習的知識 獲得、重視經歷事、物的知識組織,追求創造建構事物的核心概念與培養解決面臨問題 的能力。 (二) 認知學習雙走向理論 體育課程學習階段令學生煩惱為枯燥無趣的基礎技能練習,從基礎單一學習階段由 下而上的建立運動技能能力,此階段衝擊許多學習者及學習意願,然而理解式教學法突 破並改善此階段學習者的學習範疇,顛覆以往由下而上的學習模式,以遊戲活動或簡化 比賽規則導入學習初始歷程,以比賽表現代替單一技能評量,且進而發展技能表現靈活 運用,目的透過這些遊戲/比賽學習戰術意識及所需要的技能 (闕月清、蔡宗達,2008)。 教師透過課程規劃將學生融入體育教學情境中,配合技能與戰術,創造出新的策 11.

(21) 略。Vickers (1994) 主張兩種互逆的學習模式走向,其一為「由上而下」(Top-Down), 另一種為「由下而上」(Bottom-Up)。前者是以理解式教學法為基礎概念為精神,為創新 的教學法,重視由上而下的學習模式,強調整體概念的建立先備技能學習來的重要,目 的在使學生更快了解整個主題的輪廓與流程、節奏進而產生技能的需求;後者則為重視 傳統技術取向的教學模式,則強調下而上的學習模式,以個別運動技能為單元基礎,使 學生在漸進單元目標下結合整體運動表現,進而在運動比賽活動時一展所學。. 三、 理解式教學法的教學模式 英國學家 Bunker and Thorpe,首先提出理解式教學法模式圖,包括球類比賽、比賽 賞識、理解戰術、做適當決定、技能執行、比賽表現等六個概念。別於傳統技能導向教 學模式,而這六個概念是以修正後為主要概念,可以使能力不同的學生都能學習到戰術 的應用,學生也會因在設計比賽情境中瞭解某些技能的重要性,進而主動加強技能訓 練,藉此提高學生學習樂趣及學習成效。理解式教學法在世界各地亦提出不同名詞釋 義,如新加坡引自 TGfU 概念,將其改為「Game Concept Approach」,提倡所有體育教 師針對運動項目皆能由比賽切入教學的概念,以「遊戲形式」、「戰術意識」及「技能 執行」三大方面進而簡化流程 (Griffin, 1997)。以下由 Thorpe 與 Bunker (1986) 提出理 解式教學法教學模式,如下圖 1:. 12.

(22) (1) 遊戲/比賽 (2) 運動賞識. (6) 比賽表現. 學習者. (3) 戰術理解. (5) 技巧執行. (4) 做適當決定 做什麼?. 如何做?. 圖1. 理解式教學法教學模式圖 (Thorpe & Bunker, 1986) (一) 遊戲/比賽 (Game) 透過空間與時間等環境,設計出符合課程教學情境,Mitchell, Griffin 與 Oslin (2003) 提出教師適當修正比賽內容,以鼓勵學生思考的戰術意識問題。考慮學生的年齡、體格、 先備經驗與人數多寡,修正場地大小、器材與設備。以不失原本運動項目之特性,使學 生能在相似的教學情境中進行遊戲/比賽,享受運動樂趣並提高學習效能。 (二) 運動賞識 (Game Appreciation) 了解這項運動項目的屬性,在比賽中瞭解遊戲規則。經由教師有系統化、引導同學 互相討論,使學生對該項運動的特點、規則、技巧有基本的認識 (廖玉光,2002)。 (三) 戰術理解 (Tactical Awareness) Hopper (2003) 指出比賽過程中學生學習在尚未持有球的環境下移動,選擇或操作 一個持有球的適當技術。此時體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活動目標,並能夠理解「在目 前情境下該從事怎麼樣的戰術策略」,在修改及簡化的過程中,學生除了要獲得比賽所 需求的技能外,並能從複雜的情境中得到許多對手及隊友互動訊息,使學生在思考過程 中更加投入比賽,透過認知層面帶領學生理解戰術執行。 (四) 做適當的決定 (Making Appropriate Decision) 在比賽過程中,「該做什麼樣決定」是學生身處在比賽情形中最常遇到的問題,學 13.

(23) 生經由不斷去思索,選擇做出適合的決定。這個階段包含兩個基本的決定:「做什麼?」 和「如何做?」前者是學生能在情境下接受多方面來訊息,該決定做什麼;後者是學生 經由學生思考後決定要如何做。由於運動情境不斷在改變,為了要做出最適當的決定, 每個狀況下都需要深思熟慮,以達成最佳的效果。 (五) 技能執行 (Skill Execution) 學生在對比賽中認知某種技能的重要性,此時進行技能教學,最能引起學生高度的 學習動機。Mitchell (2003) 提出在類似運動比賽的情境裡練習技能,經由教師或學生安 排練習的形式。延續前一階段「做適當的決定」,因此技巧運用將是運動表現的組成因 素,而視為個人運動技能的獲得。 (六) 比賽表現 (Performance) 此階段對於運動的屬性、規則、戰術策略已有所理解,才能在比賽時完美表現。從 比賽或遊戲中了解而產生的重要性技能,不單只是單一技巧能力展現而已,而是適用於 比賽情境中能運用的運動技術,體育教師對學生在前五大階段所學習的技能、適當決 定、規則解釋給予回饋,形成新的課題,以利比賽進行而有所學習。. 四、理解式教學法之特色 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教學法,以提升學生對體育課興趣及理解思考戰略為出發點, 教學方式則是修正、簡化規則、時間、空間的教學方法,以戰術理解為核心,透過遊戲 或比賽中讓學生有做決定能力,以下表 1 為闕月清、蔡宗達(2003)整理,更加了解理 解式教學法的特色。. 14.

(24) 表1. 理解式教學法之特色 優點特色 學習目標. 1.偏於認知、情境的學習 2.以學習樂趣及理解思考為出發點. 課程主軸. 以戰術理解為重點核心. 教學方式. 1.修改、簡化規則、時間與空間應用 2.置身類似正規運動情境中學習運動技能. 價值取向. 重視遊戲或比賽的教學價值. 能力培養. 1.加強同儕間的互動關係 2.學習於遊戲或比賽中做決定的能力. 學習遷移. 相似運動項目學習遷移效果佳. 五、理解式教學基礎架構 (一) 理解式教學法模式的理論架構 理解式課程模式的中心是戰術問題,各種不同的運動項目大多呈現出「得分」、「防 止得分」、「開始比賽」和「恢復比賽」等戰術問題,主要是發展戰術架構來確認理解 式課程模式學習內容 (Mitchell等, 2003),如圖2。. 15.

(25) 運動項目. 侵入性. 網 / 牆性. 守備/跑分性. 學習遷移 戰術目標 防止得分. 得分. 標的性. 恢復比賽. 戰術問題的解決方法 (做決定) 技能. 動作. 教學評量 技能. 認知. 情意. 行為與社會. 圖2. 理解式課程模式概念架構圖 (Mitchell, Griffin, & Oslin, 2003) (二) 分類項目內容 以學習遷移為理解式教學法之核心。學習遷移是指學習擴展或類化的現象,在本質 上包括正遷移與負遷移。正遷移又有兩種型式,其一是水平遷移,其二是垂直遷移 (張 春興,1991)。例如同樣是「網/牆性」運動的羽球與網球,戰術與比賽技能相同性高, 教師可以在同一學期內安排羽球與網球項目,利用學生對於動作學習遷移,達到有效的 學習效果。Alomond (1986) 依據運動項目之特性,將分類系統分成四大類型:侵入性運 動 (Invasion Game)、標的性運動 (Target Game)、網/牆性運動 (Net/Wall Game)、守備/ 跑分性運動 (Striking/Fielding Game)。 經由上述理論基礎,理解式教學法以學生為出發點的新式教學法,顛覆傳統技能導 向教學,由遊戲至比賽的課程模式,教師將課程翻轉成學生需求為導向,進而將體育課 程豐富、多元樂趣化。建構主義將知識層層堆疊,將運動項目屬性相似結合,以共有的 戰術理解能力融合,以利學生學習遷移發展。 16.

(26) 第二節. 理解式教學法相關研究. 理解式教學法自 1986 年推展以來,陸續有許多學者針對不同的運動項目來探討學 生學習成效並深入了解其內容。. 一、理解式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上之研究 理解式教學法是建構理論為基礎,進而設計以戰術導向之活動類型,別於傳統要求 技能練習,使所有學生參與各種遊戲活動,最後達到各能力程度的學生皆可享受遊戲的 愉悅與滿足感 (掌慶維,2003),並以其結果與議題、知覺與行動研究等內容進行綜整。 (一) 議題與結果 理解式教學法為創新的體育教學法之一,在研究上更與其他研究議題與結果做討 論,研究者根據年代、數量、變項及方法將所蒐集文獻進行整理,如表 2。 1.研究年代與數量 從 1982 年代起,理解式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上極力推廣,國內外相關文獻研究也慢 慢增加,由於 1991 年以前較無相關研究之文章,因此只取 1991-2014 年間發表之文獻, 1991-1995 年 4 篇、1996-2000 年 5 篇、2001-2005 年 9 篇、2006-2014 年 25 篇,共計 43 篇,由發表文獻中可發現程快速成長趨勢。 2.研究對象與教學項目 主要以國小 (19 篇)、國中 (14 篇)、高中職 (6 篇)、大專生 (2 篇),其餘為國中小 校隊 (2 篇) 在國小及國中學生運動認知、技能表現仍屬萌芽階段,實施理解式教學法 時較能和傳統式教學相互比較。從文獻中得知,教學項目項目集中在侵入式運動 (25 篇)、網/牆性運動 (14 篇)、標的性運動 (1 篇)、打擊/守備性 (3 篇)。目前國內以侵入性 運動為主要教學內容,如足球、手球、籃球及合球。其次為網/牆性運動,如羽毛球、網 球,則其他項目則較少。 3.研究變項 認知教學方面 (32 篇)、情意學習方面 (19 篇)、技能學習方面 (30 篇)、比賽表現方 17.

(27) 面 (36 篇)。顯示研究著重比賽表現教學效果、認知學習方面、技能表現三方面為最多。 4.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大多以量化研究進行分析少數伴隨質性研究,多以半結構式訪談為主、撰 寫教學日誌,而評量方式以球類運動表現評量工具 (GPAI) 為多數。. 表2. 理解式教學法變項與結果整理 理解式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比較 篇數. 評量工具. 共 11 篇. GPAI. 研究變項. 研究結果. 技能、比賽表現. 傳統式教學法:在技能方面表現較好。. 情意、認知表現. 理解式教學法:在比賽表現則比較好。. 理解式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比較 (合作學習、TPSR、概念構圖) 篇數. 評量工具. 研究變項. 研究結果. 共3篇. GPAIx2. 技能、情意. 情意方面皆良好。. TSAPx1. 比賽表現. 技能方面並未融入合作學習有所提升。. 理解式教學法融入體育教學 篇數. 評量工具. 共 29 篇 GPAIx28 CBASx1. 研究變項. 研究結果. 技能、情意. 男女生分別認知、技能、情意與比賽表現上明. 比賽表現. 顯的進步,運用提問方式是否有提升學習效果。. 理解式教學法目前在國內外已發展茁壯,未來可納入師資培育相關課程,基於文獻 回顧所見及國內教師教學研究現況提出小結: 在實施困難面,應找出現職教師在實施理解式教學法時遇到的限制與難題,能將理 解式教學法對職前體育教師之培訓為研究方向,能讓理解式教學法能在未來實際運用在 體育課程。 18.

(28) 研究上大部分文獻皆以現職教師為主,探討學生的學習成效是否經過理解式教學法 後有所提升,大部分在學生情意部分是有正面的效果,若將此研究成果放在體育師資培 育課程中,可以提升實習指導教師對於理解式教學法課程重視程度,並將相關所需實施 能力教導於職前體育教師。 理解式教學法於 2007 年以前的研究,大都以實驗研究法進行,主要探討學生學習 成效、比賽表現、技能表現等量化分析,採取質量並重的實驗設計,變項可分為:不同 運動項目、不同年級、不同教學法融入的比較,以及與傳統體育教學的比較等;2008 年以後開始以行動研究的方式,改以質性資料為主,量化資料為輔,試圖更深入探討師 生互動、學生社會化、學生情意、教師反省與專業知能成長等。 (二) 理解式教學法相關知覺與行動研究 從知覺的研究中,發現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後有興趣,對於學生在認知、情 意、技能與比賽的表現學校效果是具肯定的,以知覺與行動研究進行歸納統整。 1.知覺方面: 從相關文獻中發現參與過理解式教學的體育教師有正向的回應,會嘗試採用理解式 教學法,但也提到現階段理解式教學法可以傳統取向教學法進行交替運用,藉此提高學 生學習動機 (邱奕銓,2004);黃志成 (2004) 以半結構式訪談對國小教師進行研究,指 出理解式教學法對學生體育課的態度層面有提升,能促進學生養成終身運動的習慣;在 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對學生知覺,可分為教師互動、享受運動樂趣、戰術戰略與 規則瞭解、提升技能等 (廖智倩、闕月清,2008)。 2.行動研究: 大多數教師除了肯定學習效果外,同時更加肯定要推展與應用的一種教學法,並運 動到其他體育教學課程中,並建議未來可以建議相關資料庫或架設網站 (吳清池, 2005、呂秀美,2006、姚宗承,2006、張簡振豐,2008);葉人豪 (2007) 指出參與教師 指出理解式巧固球教學能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與興趣,有助於戰略的理解與認知學習的 持久,同時也能夠發展運動技能、激勵團隊的士氣。在評量部分,理解式教學評量中, 可適時應用翻轉課堂的原理及同儕互評,減輕教師評量學生人數上之壓力、比賽影片的 19.

(29) 使用結合資訊的應用提供教學評量的另一種選擇、上課中教師的引導與提問與評量方式 與內容有所關連,因此可增加 TSAP 之評量類目或可與電腦領域教師做協同教學 (翁千 惠,2014)。 李靜宜 (2010) 以理解式教學與發問技巧間,深入探討教師與學生之間發問內容與 學習過程的看法,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能從教師發問的內容中學習到思考與行動,並具 有回答問題的能力,教師能藉由行動研究促進自我省思,改進教師發問技巧,提升教學 效能,教師發問類型可建立在閉鎖式與開放式並重基礎下,能幫助學生學習規則認知與 戰術理解,增進學習興趣,培養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增進教師教學能力並促進專業 知能的成長。 廖玉光 (2002) 指出教學實施中,教師需要更多時間來準備教材,教師也感受到場 地設施的限制、參考資料與教師專業知識不足的困擾,因此理解式教學法相關研究已開 始從學習效果轉移到探討教師要如何設計課程、教學原則之應用與教學評量等考量因 素。 理解式教學法知覺與行動研究等相關議題進行探討,依照文獻內容提出小結: 知覺:教師發現別於傳統體育教學之處、實施的限制與困境-備課時間的增加、學 校場地的限制、不擅設計問題、理論也還是可以實現-折衷作法、彈性運用理解式教學 法等相關內容。 行動研究:價值在於使理解式教學法更貼近實務工作者的教學需求,透過行動研究 修正教學者自身的教學,並精簡理解式教學法的戰術引導技巧以及簡化戰術引導單,提 升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用理解式教學的意願。. 二、本節小結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方式探討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之情形,並與現職教師 關注的焦點進行討論,在教育的潮流中,傳統教師中心的教學將移轉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 學模式,課堂中不再是過度強調的精英式教育,而是更著重於多元智能與性向的發展。經. 由理解式教學法之相關文獻探討進行整理,以瞭解目前對於理解式教學法相關研究方 20.

(30) 向,從實驗研究法方面慢慢轉變成質性研究方向進行,透過數據可以瞭解普遍在實施上 的效果為何,更需要以質性研究的方式深入著墨,了解使用上優缺點與職前體育教師實 施教學時實際情況與省思。. 21.

(31) 第三節. 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相關研究. 理解式教學法從英國傳入美國、澳洲等地後,開始探討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 學法,在師資培育階段培育時培養專業的學科內容知識,能幫助教師未來在職場中更得 心應手,故此階段的養成教育顯得格外重要,本研究蒐集近十年 (2003-2015) 國外職前 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之實證性期刊,共計 9 篇,經整理其相關文獻,根據研究者、 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結果進行分類與綜整,並整理出澳洲、新加坡以及香港三 方國家對於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之研究結果並提出小結。. 一、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之相關文獻 從澳洲、新加玻、香港三個國家進行分類,並依照研究者、年代、研究對象、研究 方法以及結果進行編排,如表 3: 表3. 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相關研究 國家.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1.89%職前體育教師有興趣使用理解式教學法;56%職 前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初期採理解式教學法;4%職. Light (2003). 大二. 量化-問卷. 前體育教師不想使用理解式教學法。. 師資培育. 深度訪談. 2.理解式教學法能促進學生合作學習。. 階段. 參與觀察. 3.理解式教學法會使運動能力受限,但會促進 理解能力提升。 1. 提升身體活動:透過體育課程的改變,為了未來的 孩童,體育教師需要去反省他們自己的教學設計和. 澳洲. Mckeen,. 46 位. 量化. Webb, &. 大三. 質性-訪談. Pearson. 師資培育. 參與觀察. (2007). 階段. 了解技能特性。 2.比賽/遊戲是體育課程中較為重要且吸引,具有挑戰 性的經驗能提供學生不同的程度能力。 3.喜愛理解式教學法高於傳統取向教學法,發現研究 參與者有較多的熱忱,並會促進思考。 4.65%以上的體育教學時間花費在比賽,練習基礎技巧 和活動關係中,孩子有足夠能力的比較 會享受體育課和發展體能活動。 22.

(32) 國家.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1.GCA:實習階段時建立建構主義取向之系統,讓職 前體育教師有成功的經驗。. 訪談. McNeill , Fry,Wright, Tan, & Schempp (2004). 2.建立教師專業發展:鼓勵支持發展 GCA,澄清觀念. 11 位. 參與觀察. 和定義及準備課程,以促進學校基礎的 GCA 工作. 非體育. 反省日記. 坊。. 專長. 3.維持學生興趣:比賽過程中能維持專注力。. 師資培. 4.建立練習社群:在教學時可以組織團隊使能力相互. 育生. 提升。 5.教師提問:避免一堂課都在提問,保持問題的情境 下也要能加強學生理解能力。 6.設備、時間與器材是主要的原因。 1.理解能力上的限制:實習學生彼此關係,技能、比賽 及認知方面。 訪談. Rossia, 新 加 坡. Fry,. 22 位. 內容分. McNeillc,. 實習. 析法. & Tanc. 學生. 2.體育正面取向:在職教師計畫中替代架構。 3.專業發展中輔導教師-實習學生的之間的關係規則、 體制及教師期許的矛盾。 4.比賽進行時,要依照學生的程度進行調整。 5.政府執行理解式教學法計畫是希望能增加思考、創. (2007). 意人材,很有競爭力可促進經濟發展。 1.學習層面:課程內容、學習氣氛、過程,從GCA關 注在比賽占45%、技能占36%及簡單明確的運動占 13%。 2.在過去的活動中有53%的課程在教導課程,而實習學 Wright,. 49 位. 半結構. 生有較多提問和回應情形,有辦法讓學校學生參. McNeill ,. 實習學生. 訪談. 與,並以學生為中心,想要在GCA課程融入認知,. & Fry. 58 位. 問卷. 透過情境式比賽但這些無法完全納入,在問題深淺. (2009). 輔導者 1117 位. 中,多數只能問較淺的問題。 3.近側發展區能提高實習學生學習經驗,透過先備經. 學生. 驗可以完成。 4.實習輔導教師指出在職教師工作坊在戰術取向有利 職前體育教師的正面觀感。 5.社會建構主義中發現與戰術技能導向有高度的連接 性,若學生參與活動或是比賽時間高於教師講課時 間,是比較接近學生中心。 6.最大阻礙實施GCA沒有足夠空間、器材,有40%以 上的學生,同時在上課影響很大,學校學生對於戰 術學習不夠熟、沒有技能及概念。 23.

(33) 國家.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1.理解式教學法是可行的體育教學模式,它能促進學 生智能發展及趣味學習。 2.實習學生認為理解式教學法增進學校學生思考是一 件很有價值的事情。 3.實習輔導教師要幫助實習學生去了解理解式教學 法,實習學生應該去增進自己的教學技能並向實習. 半結構. Li &. 4位. 訪談. Cruz (2008). 實習學生. 反省日記. 輔導教師學習。 4.研究參與者知道教學重點在於遊戲及學生中心,在 有限的教學經驗下,相信理解式教學法可以達成, 小組討論可以提升學生的溝通、整合及主動學習。 5.實施理解式教學法困難處:遇到學生數多,沒有足 夠的空間來運用,對於特定的運動項目缺乏知識,. 香港. 如何去架構中相關的問題;在同事中無法得到認同。. 1.戰術理解:以遊戲中心取向為主,對於教師使用戰 術理解幫助學生達到學習成效並指出實習學生對於 戰術理解是重要先備知識。 2.教師信念:實習學生對理解式教學法的信念。 3.教學及學習經驗:實習學生的求學過程中對體育課 半結構. Wang &. 20 位. 訪談. Ha. 實習學生. 教師教. (2012). 學日誌. 的先備經驗。 4.社會因素影響層面:政府政策、學校體育教師們與行 政對理解式教學法理念認同與支持。 5.認知建構主義與社會建構主義:兩者是個交互的過 程會影響理解式教學法的實施成功與否,若實習學 生搭配近側發展區、鷹架理論與專業學習社群有助 於提升。 6.連接認知和社會建構主義: 近側發展區→社會因素 (學習社群、合作學 習社群)、文化過程→社會文化因素、人類文 化、學校文化、專業文化、建構知識→社會 因素 (互動與同儕、專家、和經驗教師) 7.合作學習近幾年提升在職的專業發展,多數吸 引很重要的學習活動像是專業社群的發展。. 24.

(34) 國家.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1.實習輔導老師:只針對一般性質的問題,例如班級 管理,課程規劃,課室管理等提出意見。 2.實習指導教師:TGfU 的指導非常有效,但想法過於 理想。 3.TGfU 對實習輔導教師的好處:增進專業成長,加強. 10 位. 半結構. &. 實習學生. 訪談. Ha. 9 位實習輔. 教學日誌. (2012). 導教師. Wang. 進修的意願,他們更深入了解 TGfU。 4.TGfU 對實習指導教師的好處:從實習學生身上學 習,認為在指導過程中能 TGfU 更加認識以及成長。 5.整合後的指導模式能讓雙方都可以檢視,分享及產. 3 位實習指. 生的新知識,加強雙方共同的學習。. 導教師. 6.實習指導教師都是透過課堂觀察或課後討論來指 導,因此在此希望可以增加兩者的溝通量,例如電 子郵件、同儕討論及聚會等。. 香港. 1.對TGfU、GCA有正面的態度:六位參與者都有正向 的態度對理解式教學法,他們也有正向的動機採用 理解式教學模式,他們相信理解式教學可以學習中 帶來趣味,提升學生的技能和幫助學生了解比賽。 半結構. Wang &. 六位. 訪談. Ha. 師資培育. 內容分. (2013). 階段. 析法. 2.主觀規範:實習輔導教師和大學同儕與其他教師及 同學,預測到他們會影響職前體育教師使用理解式 教學法。 3.多數的實習輔導教師有興趣在理解式教學法,未來 也希望可以觀察職前體育教師使用理解式教學法, 對職前體育教師是否繼續使用影響深遠的。 4.有三個族群中行為理論因素 (TPB),包括態度 (態 度在理解式教學法上)、社會準則 (實習指導教師、 實習輔導教師、學校教師和同儕) 和理解行為控制 (空間、教室期間、裝備、理解式教學法知能和同儕 技巧及課室管理)。. 經由上表整理,研究者將澳洲、新加坡、香港三個國家在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 學法之結果對未來研究建議如下: (一) 澳洲 1.相關研究皆配合量化探討出學生對此教學法之喜愛程度,加入質性研究能深入了解是 什麼因素讓他們繼續實施理解式教學法。 25.

(35) 2.職前體育教師使用實施理解式教學法後對體育課程有不同態度:對運動及體育持非常 負面的態度、對體育與運動抱持熱情並且認為體育課有其價值的,學校必須給予學校學 生的課程、中等的程度對於體育課程的經驗並不是令人滿意並且表示他們不會想要教體 育課,依然對體育課程保持負面的態度也感受不到理解式教學法所帶來的改變。 3.提供職前體育教師站在學習者角度去體驗理解式教學法,學生對於感受到的那種認 知、情感、社交與問題並沒有一定的解答;有時會引導方向,但是更多時候是師生間不 斷的討論及思考,開放式的提問是理解式教學法之核心,適當的提問可以促進對於比賽 的理解及實際身體的執行,而溝通更是更重要的一部份,可以增強互動、比賽深度之探 討。 (二) 新加坡 1.社會建構主義從戰術技能導向發現有高度的相關性,從職前體育教師的教學分析出學 生參與的活動或比賽時間高於教師講課時間,是較接近學生中心的取向。 2.建議職前體育教師在師資培育機構的專業發展的課程問他們直接性的問題或是帶領他 們提問或如何解決問題,讓他們可以去解決建構主義的問題情境。 3.提問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包含職前體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及實習輔導教師,他們認 為對學習有效是因為課程的改變。 4.新加坡的教育改革計畫是很棒的,很有競爭力的促進經濟發展,尤其是理解式教學法, 有辦法做出正確的決定、在比賽中進行、強調依照學生程度調整並問題解決是非常可行 的,但這種的想法是目前沒有成效,有沒有內外在獎勵是關鍵因素。 (三) 香港 1.影響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在於態度、行為管理 (空間、設備、教室大小和 課室管理) 等。 2.態度和主觀規範具有相關性,實習指導教師和學校其他教師也會影響,因此更加關注 在理解式教學法的正向發展,訪談過程中,指出多數的現職教師不接受理解式教學法, 因為他們不想去做改變,因此需要提供有興趣的資料和成功的教學文件給現職教師,可 以建立在有效的職前體育教師及在職教師的專業社群,而且實習指導教師、實習輔導教 26.

(36) 師應該被建立溝通環境,同時大多數的教師對場地的有負面的感覺,現職與職前教師應 該要提供發展機會去實施理解式教學法。 3.實習指導教師要幫助職前體育教師去了解理解式教學法,如內容知識、一般教學知識 及學科知識,促進職前體育教師對於理解式教學法之學習。 此外陳玉枝 (2011) 指出運用理解式球類教學法,針對國小體育師資生進行學習成 效與歷程進行研究,是以體育師資培育的教學模式,提供有效的基礎證據與實施歷程。. 二、文獻小結: 在進入現場教學前,職前體育教師於師資培育過程若能將理論與實務結合,對專業 成長有所幫助,將能長久的影響職前體育教師的教學風格、教育信念與態度,若加入資 深教師協助發展職前體育教師的近側發展區與鷹架理論,提供機會進行理論與實踐的統 整、考驗並修正個人理論的判斷。 上述為理解式教學理論基礎與相關文獻整理,了解此教學法在目前世界各地為創 新教學法之一,對學生學習成效有所提升;接下來探討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 法,以其了解本研究方法之規劃,過去國外文獻大多採用質性研究為方法,可以更加深 入個案參與者之想法等。基於此,本文以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在集中實習 時所遇到實際情形,使用質性研究方式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以利解決現實中體育師資 培育課程規畫之問題。. 27.

(37)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章主要說明研究方法及步驟,共分成五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研究參 與者與場域;第三節為研究工具;第四節為資料蒐集與分析;第五節為研究流程。茲將 各節詳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根據前述之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與問題及相關文獻之探討,本研究以職前體育教師 於體育教學實習課程對理解式教學知覺情形與集中實習時探討遇到情形為何,經由教學 影片讓實習指導教師與職前體育教師進行專業輔導,增進教學反思,以利後續師資培育 課程規劃與教師專業發展,其研究架構如圖3所示。. 職前體育教師. 理解式教學法. 實施前 知覺面. 實施中 教學面. 教學情形 與 問題. 圖 3. 研究架構圖 28. 實施後 反思面.

(38)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與場域.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希冀在職前體育教師在集中實習能將理解式教學法實施於體育 教學中,研究進行前會請當事人同意,才進行資料蒐集 (附錄一)。研究參與者與場域與 整體研究實質相關,構成出特有的風俗文化,並將研究者的質性研究背景納入進去並做 說明。. 一、立意取樣 (purposive sampling) 根據本研究設計,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故其要對理解式教學法的理論 基礎有所了解,並自身對此教學法有興趣者,為本研究挑選之對象。在此實習指導教師 要協助職前體育教師對此教學法實施上能解決問題,研究者必須以有限的時間與空間將 這兩者之間達到最小範圍限制,將此空間限制於桃園以北,基於研究設計考量,研究者 選取臺北市某國立大學具有中等師資培育單位,並進一步瞭解此單位修習體育教學實習 課程共計有 41 位,民國 103 年 10 月至 11 月時,體育教學實習課程安排理解式教學法 之相關理論基礎課程,共計 5 週,每週 4 小時課程,立意選取出對理解式教學法有興趣 且能在集中實習時能使用此教學法,為本研究參與者,男生 2 位、女生 2 位,採計共 4 位。實習指導教師為此中等師資培育單位體育教學實習課程之授課教師,對理解式教學 法具有相當程度之了解,以下依研究參與者、集中實習場域與研究者質性研究背景分作 敘述。. 二、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職前體育教師皆為臺北市某國立大學體育系學生,修習體育教學實習課程, 在民國 103 年 10 月至 11 月時有實際參與理解式教學法課程,男生 2 位、女生 2 位, 共計 4 位,這四位研究參與者在集中實習時實施理解式教學法,一人教一班,對此教 學法相關理論背景有所了解,對此教學法皆有興趣者,希冀能在集中實習時能運用。. 29.

(39) 三、集中實習場域 集中實習場域為一所座落於臺北市某公立完全中學,班級數為國中 21 班,每班約 30 人、高中 80 班,每班約 40 人。三位研究參與者教高中二年級學生,一位是教國中二 年級學生。校園運動場地與設備完善,室外場地分別是:一座 400 公尺跑道之田徑場、排 球場三面、籃球場四面、50 公尺游泳池;室內場地為:桌球場地八面、羽球場地四面、 排球場兩面、籃球場一面、體操教室一間及重量訓練室,提供學生充足活動之空間。因 應學校場地之充足,體育課程之內容進度表亦安排各式各樣課程於其中,原則是兩週為 一單位進行輪替,依照學校活動安排及場地使用狀況調整。. 四、研究者的質性研究背景 研究者於碩士班階段,修讀體育研究法、質的體育研究法等構築質的研究基礎概 念,學習觀察與訪談等資料蒐集方法及資料分析。同時,發展研究議題時,皆以質性研 究作為方法,最後將具體成果以海報發表、口頭發表等方式發表於學術研討會之中,故 研究者具備質性研究理論知識以及實務經驗,以利於本研究之進行。研究者在民國 103 年 8 月至 10 月完成前導性研究,以教育部辦理 103 年理解式教學工作坊為背景,針對 職前體育教師對理解式教學知覺情形之探討,希冀透過前導性研究能增加研究者之質性 研究能力,以利本研究進行。. 30.

(40)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 本研究為了解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之情形,透過影片實地拍攝,進行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以達本研究之目的,其研究工具如下述:. 一、內容分析法 本研究以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分析職前體育教師修習體育教學實習 課程中蒐集觀察表,課程進度表、理解式教學法之教案、逐字稿、教學反思表等資料, 進行編碼、分析內容、歸納類目。. 二、參與觀察法 教學前進入體育教學實習課程現場、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之教學現場觀 察,藉以探索其實施歷程,表 4 為體育教學實習課程-理解式教學法課程內容。. 表4. 體育教學實習課程-理解式教學法課程內容 日期/時間.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 103 年 10 月 24 日 08:00-12:00. 理解式教學實作與理論-1. 理解式教學法之起源. 103 年 10 月 31 日 08:00-12:00. 理解式教學實作與理論-2. 理解式教學法之理論概念. 103 年 11 月 07 日 08:00-12:00. 理解式教學活動演示-1. 參與理解式教學法之遊戲. 103 年 11 月 14 日 08:00-12:00. 理解式教學活動演示-2. 設計理解式教學與評量. 103 年 11 月 28 日 08:00-12:00. 理解式教學試教與評量. 演示:理解式教學法.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103 學年度第 1 學期體育教學實習課程綱要. (一) 教學影片拍攝 研究者實際進入研究場域進行教學影片拍攝,目的在於提供職前體育教師之教學反 思,教學項目為實習場域課程安排項目,職前體育教師採用理解式教學法進行體育教 31.

(41) 學,每人 5~7 堂體育課程 (配合國定假日與學校例行校際活動),4 位研究參與者,共計 25 堂理解式教學法課程。研究者紀錄教學現場發生的資料,忠實描述現場情境,作為協 助實習指導教師與職前體育教師專業輔導及分析資料,同時以攝影紀錄,全景拍攝教學 過程,提供職前體育教師之教師專業發展,表 5 為職前體育教師教學項目與時間表,如. 下:. 表5. 職前體育教師教學項目、年級與學生人數時間表 代號. 性別. 時間 2015 年. 年級. 學生人數. 項目. 小澤. 男. 3 月 24、26、31 日. 國二. 男女合班. 排球. 32 人. 羽球. 男女合班. 桌球. 22 人. 壘球. 男生. 排球. 28 人. 羽球. 男女合班. 桌球. 46 人. 壘球. 4 月 07、09、16 日. S1 小致. 女 男. S4. 3 月 24、27、31 日. 高二. 4 月 07、10、14、17 日. S3 小融. 高二. 4 月 08、15 日. S2 小典. 3 月 23、25、30 日. 女. 3 月 24、27、31 日. 高二. 4 月 07、10、14、17 日. 備註: 配合國定假日與學校例行校際活動,共計 25 堂課. 三、訪談法 透過參與者表達自己的看法和經驗與創造出對話情境,傾聽其他人發言,彼此發 問、尋求闡釋、評論所聽到的內容,並促使別人透露出更多細節 (Ritchie, Lewis, Nicholls, & Ormston, 2013)。本研究為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法,課程實施前進行一次理 解式教學行前會,之後每週課程結束後 4 位職前體育教師會與實習指導教師進行 3 次理 解式教學法團體訪談,以增進職前體育教師專業發展。 (一) 錄音設備 質性訪談中,錄音設備是研究資料分析中很重要的工具,本研究中是使用錄音筆進 行全程錄音,以便於重複聆聽訪談內容,使研究者在撰寫逐字稿可以精確將資料蒐集, 表 6 為知覺、焦點團體與反思訪談時間表,如下: 32.

(42) 表6. 知覺、焦點團體與反思訪談時間表 知覺訪談時間表 (個別) 人員. 小澤 S1. 小致 S2. 小均 S3. 小融 S4. 時. 2014/12/25 (四). 2014/12/30 (二). 2014/12/23 (二). 2014/12/23 (二). 間. 18:00-18:18. 18:00-18:18. 18:30-18:53. 18:00-18:24. 焦點團體訪談時間表 (全體) 主. 理解式教學法. 理解式教學法. 理解式教學法. 理解式教學法. 題. 行前會. 團體訪談 (1). 團體訪談 (2). 團體訪談 (3). 時. 2015/3/20 (五). 2015/3/27 (五). 2015/4/10 (五). 2015/4/17 (五). 間. 09:00~10:30. 18:10~20:00. 18:20~20:05. 18:00~19:30. 反思訪談時間表 (個別) 時. 2015/4/23 (四). 2015/4/27 (一). 2015/4/20 (一). 2015/4/20 (一). 間. 18:00~18:23. 17:30~17:55. 18:40~19:03. 18:10~18:32. 33.

(43)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質性研究為動態之過程,資料蒐集、處理與分析應是同時操作的,因本研究資料蒐 集與分析方式為教學影片以及訪談,故以製作教學流程表、觀察紀錄表、逐字稿轉譯、 教學反思表為資料處理方式,並針對其資料進行分析,相關資料來源,其過程如下述:. 一、資料來源 (一) 實習指導教師對職前體育教師之團體訪談表 (附錄二). 集中實習期間,實習指導教師每週與 4 位職前體育教師進行團體訪談 (焦點團體訪 談),透過影片記錄彼此間不斷的對話、思考等情境,促進教學反思,研究者在旁進行 資料蒐集以利分析。 (二) 教學流程表 (附錄三) 研究者會進入研究場域進行影片拍攝,並將其教學活動流程分別以準備活動、主要 活動與綜合活動紀錄,結合訪談資料以利資料蒐集與分析更為精確。 (三) 觀察紀錄表 (附錄四) 研究者在進入現場觀察時的紀錄日記所作的筆記,參與觀察體育教學實習課程與集 中實習試教時,能透過觀察記錄使資料更具豐富性。 (四) 知覺與教學反思訪談表 (附錄五、六) 本研究為第一、三階段時採用半結構式訪談來進行資料蒐集,對於職前體育教師修 習理解式教學法課程後探討其知覺面與反省面,選取對此教學法有興趣的研究參與者。 訪談大綱讓研究參與者了解問題,並使訪談內容作為不偏離研究核心的重要工具。本研 究訪談大綱,是由研究者針對研究目的與問題,輔以相關參考文獻自編而成,經由專家 學者檢視後修正,形成最終內容。研究者將蒐集之訪談資料轉譯為逐字稿,待完成逐字 稿後請研究參與者進行資料檢核,確認研究者轉譯無誤後,方進入資料分析,本研究將 訪談記錄轉譯成逐字稿為兩部分,第一、三階段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實習指導教 師對職前體育教師專業輔導對談 (焦點團體訪談)。 34.

(44) (五) 教學反思表 (附錄七) 職前體育教師經課程教學後,對自身的教學有所反思以作紀錄,研究者利於訪談稿 與資料核對分析。 (六) 理解式教學法之教案 (附錄八) 研究者蒐集每堂課程職前體育教師之理解式課程教案,以利課程流程與觀察紀錄表 等資料能夠完整,表 7 為資料來源之時程表,如下: 表7. 資料來源暨時程表 時. 程. 資料來源 觀察/流程表. 2014. 2014. 2014. 2015. 2015. 2015. 2015. 2015. 10 月. 11 月. 12 月. 01 月. 02 月. 03 月. 04 月. 05 月.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訪談稿. v. v. 教案 教學反思表. (七) 資料編碼 以利研究資料分析,研究者將所蒐集資料進行資料編碼,其編碼方式如下表 8。 表8. 編碼資料代號說明 編碼工具+研究主體代號 (S:職前體育教師; R:研究者; CT 實習指導教授)+日期 編碼 研究主體. 意義 R. 表示研究者. S1、S2…….. 表示編號 1 號、2 號. CT. 實習指導教師. S1 教 0301-01-01 研究工具. S1 觀 0301-05-06 CT 訪 0301-03-08 S1 思 0301-03-08. 1 號職前體育教師 3 月 1 日教學流程表第 1 頁第 1 行 1 號職前體育教師 3 月 1 日觀察紀錄表第 5 頁第 6 行 實習指導教師 3 月 1 日訪談逐字稿第 3 頁第 8 行 1 號職前體育教師 3 月 1 日教學反思表第 3 頁第 8 行. 35.

(45) 編碼代號舉例: 編號S2研究參與者在12月01日時進行訪談,而訪談逐字稿文本在第1頁第 10行,如下。. 用遊戲開始整個課程,將樂趣加進去,讓他們體驗你要教的東西, 再將技能放進去。 (S2 訪 1230-01-10). 二、訪談流程 本研究採用資料為半結構式訪談與焦點團體訪談。依據研究者以親自向研究參與者 進行聯繫詳述研究目的,並書面方式將同意書與訪談大綱交給研究參與者並詳細說明解 釋大綱之內容,第一、三階段進行一對一訪談,時間控制在三十分鐘至一小時;第二階段 為實習指導教授進行專業輔導對談 (焦點團體訪談),訪談時間大約控制在一至兩小時, 可做彈性的調整,在訪談開始前,會經由研究參與者同意後進行全程錄音,以撰寫訪談 日誌,並進行資料分析。. 三、資料分析 將訪談後謄寫逐字稿、觀察紀錄表、教學流程表、教學反思表與理解式教學法教案 進行持續比較 (constant comparison) 進行分析。以類目歸類,進行主題編碼,在編碼過 程中,以歸納方式給予主題命名,以利研究發展過程,對職前體育教師實施理解式教學 法之情形為探討。. 四、資料信效度 信效度檢核,是不可或缺的環節,信度是檢驗資料的可信度,效度是檢驗資料之正 確性。本研究透過三角驗證法 (研究者、研究參與者、實習指導教師) 以佐證資料來源 及編碼等相關文件,以利研究資料完整及具可靠性。在資料部分,透過研究參與者回答 問題的真實,與其確認逐字等轉譯是否正確後,分析資料部分,待資料經由研究者詮釋 36.

(46) 與研究參與者是否有誤解之意,並在研究期間密切與指導教授討論,避免資料有個人偏 見,以便呈現研究最真實之研究結果。. 五、研究倫理 本研究為質性研究資料,資料蒐集以人的行為與特質為主要依據,本研究會特別重 視研究應該遵守倫理規範,首先會以個人意願為優先考量,基於保障個人基本人權,經 當事人同意才進行研究等資料蒐集,再者確保個人隱私,影片與訪談資料經研究參與者 同意與集中實習學校同意方可放入研究中,最後會遵守誠信原則與客觀的分析結果,不 將個人偏見與情感帶入本研究中,以利研究可信程度提升。. 37.

(47) 第五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具體研究流程與實施步驟,第一階段為準備期;第二階段為活動期;第三 階段為總結期,共計三階段,並以如下圖4所示:. 準. 研究問題產生. 相關文獻蒐集. 彙整相關問題 備 確認研究題目 期. 第一階段 (實施前/知覺面) 1.半結構式訪談 1 次。 2.理解式教學法知覺。 3.有興趣實施理解式教學者。. 立意取樣. 第二階段 (實施中/教學面) 1. 集中實習,觀摩課堂教學、錄影。 2. 蒐集理解式教學教案。 3. 教學流程表、觀察紀錄表。 4. 實習指導教師焦點團體訪談 4 次。. 活 進入研究情境 動. 期. 第三階段 (實施後/反思面) 1.半結構式訪談 1 次。 2.蒐集教學反思表。. 資料蒐集與處理 總. 資料轉錄與建檔. 資料編碼與分析 結. 研究結果歸納 期. 撰寫研究報告 圖 4. 研究流程圖 3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倍思科學」教育系統,是由國內長期推動科學教育的專家學者和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共同規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設有文教法律碩士班及原住民文

學校管理層有責任了解和監察 教師選取或編訂 的 教材的內容和質素 ,並要考慮到教材是否切

• 第三種教學觀認為,教學的目的是改變學生對事物、現象 的理解。教學( Teaching )的焦點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和掌握。教師須瞭解學生想什麼

教育部國教署 2022 年補助全臺 86 所高級中等學校辦理戶外教學,鼓勵學校推 動戶外教育,提供真實情境的體驗,奠定素養導向的教學本質。國教署於

 TPR教學法是一種利用肢體動作和聲音 連結的直覺教學法,研究發現TPR教學

探究式學習 教學類型 (四種類型).. 探究式學習教學 常見模式及實施 Stripling Model of Inquiry.. Connect, wonder, investigate, express

並以較淺易的方式進行評估,為學生建立學習成就感。整體而言,大多數政治演變的課題,會以概覽式課題的方法處理,即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