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作家的啟蒙觀──以龍瑛宗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作家的啟蒙觀──以龍瑛宗為例"

Copied!
6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老師:劉季倫教授.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作家的啟蒙觀──以龍瑛宗為例. Ch. engchi. i n U. 研究生:楊宏彥. 中華民國一○一年一月. v.

(2) 摘要. 龍瑛宗以其敏感、深刻的創作知性,剖析日治時期人與社會的盤根錯結 的關係。龍瑛宗對殖民、傳統、現代的交互作用有深入的描繪和探討,讓他成 為日治時期最具世界性的作家。因為他有最足以代表當時台灣作家的世界性,. 政 治 大 日治時期到戒嚴後,超過五十年。第二章是「無能為力的啟蒙」,主要是討論 立 他的啟蒙觀也就最值得研究。本文的研究範圍是龍瑛宗的整個創作生涯,涵蓋. ‧ 國. 學. 啟蒙沒有發揮其該有的、應允的作用──進步和幸福,反而把龍瑛宗筆下的角 色一一帶入了倒退和墮落的處境。第三張是「啟蒙與殖民的交織與抗衡」,此. ‧. 章更著重在殖民與啟蒙間的互動。日治時期殖民和啟蒙是台灣社會無法分割的. sit. y. Nat. 整體,而啟蒙始終處於下風。本文試圖了解和分析龍瑛宗、啟蒙、殖民三者間. n. al. er. io. 的對話,藉由這些對話,重組出龍瑛宗對啟蒙的看法與評價。. Ch. 關鍵字:龍瑛宗、啟蒙、殖民。. engchi. -1-. i n U. v.

(3)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3. 第二節. 前行研究回顧……………………………………………5. 第三節. 研究方法…………………………………………………8. 學. 第二章. ‧ 國. 立. 政 治 大. 無能為力的啟蒙. ‧. 知識帶來不幸的知識有害論……………………………9. 第二節. 新時代舊體制:女性、戀愛與婚姻……………………16. 第三節. 知識分子的幻想與敗北…………………………………24. er. io. sit. y. Nat. 第一節. al. 第四節. n. v i n Ch 迷信、宿命論與神秘主義的無藥可醫…………………31 engchi U. 第三章. 啟蒙與殖民的交織與抗衡. 第一節. 經濟的壓榨與教育的差別待遇…………………………38. 第二節. 啟蒙的目的是成為日本人………………………………43. 第三節. 台灣文化與龍瑛宗的文化啟蒙…………………………49. 第四章. 結論:再怎麼微弱也是光…………………………………61. 參考文獻………………………………………………………………63 -2-.

(4)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啟蒙是人之超脫於他自己招致的未成年狀態。未成年狀態是指無他人底指 導即無法使用自己的知性(Verstand)的那種無能。如果未成年狀態底原因不 在於缺乏知性,而在於缺乏不靠他人底指導去使用知性的決心和勇氣,這種未 成年狀態便是自己招致的。勇於求知吧(Sapere aude)!鼓起勇氣去使用你自. 政 治 大. 己的知性吧!這便是啟蒙底格言。 1. 立. ‧ 國. 學. 台灣自一八九五年受日本統治以降,面臨了由前現代農業社會過渡到現代 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型期。在這青黃不接、新舊並陳的轉型期當中,啟蒙思想也. ‧. 藉著翻譯、報刊等大眾媒介以及留學等文化交流的方式進入台灣。啟蒙思想中. sit. y. Nat. 的種種觀念,如理性、理性主義、除魅、實證主義科學、主體、自由、人權、. al. er. io. 民主,也一一被移植、轉譯到台灣;又因為台灣處於被殖民的特殊地位,整體. v. n. 的文化歷史背景也和十八世紀的歐洲有極大差異,啟蒙在台灣於是產生了不同. Ch. engchi. 於歐洲、日本、中國的發展和性質。. i n U. 當時最容易接觸啟蒙思想的無疑就是知識分子。雖然台灣沒有如五四運動 和明治維新這麼明確的事件,但是台灣也興起了有別於中國和日本的啟蒙運動 ,「救亡與啟蒙」的精神也以類似而不盡相同的方式在台灣扎根。台灣的知識 分子從中國和日本的先例中汲取養份,開啟了一波波的文化、政治、社會運動 ,有意識地在西潮衝擊、勢不可擋的氣氛中,尋求台灣的出路與建立台灣的主 體性。 無獨有偶的,啟蒙思想自然也會反映在其時台灣作家的作品和相關的文字 1. 康德(Immanuel Kant)原著,李明輝譯注,(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臺北市,聯經,2002 年,頁 27。 -3-.

(5) 記錄中。台灣與歐洲、中國、日本皆有著時間、空間和歷史這三方面的不同, 啟蒙思想輾轉傳到了台灣之後,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演變出哪些歧義;台灣 作家是如何接受啟蒙,如何看待啟蒙這件事情,又如何反映在他們的作品當中 ;啟蒙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在文本中,在文本當中又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對各個人物有何影響,人物接受啟蒙的方式有何不同,接受啟蒙與否決定了什 麼,以上皆是本論文試圖要探討的。 另一方面,選擇龍瑛宗作為本論文的討論對象,有以下幾點理由。首先, 龍瑛宗以描繪知識分子的心靈、心理現象與內在思維著稱,相較於其他走現實. 政 治 大 石濤曾說:「……以他的文學天才而言,他很可能成為日據時代最有世界性規 立 主義路線的作家如楊逵、呂赫若等人,有著更為明顯的啟蒙軌跡可供爬梳。葉. 模的作家;因為他的現代人知識分子的氣質和敏銳的思考,在那時代是獨樹一. ‧ 國. 學. 幟的罕有資質,台灣新文學因他的出現而開闢了更前衛而深刻的境界。」 2龍瑛. ‧. 宗的世界性和現代知識分子的特質,明顯突出於同時期的其他作家。筆者認為. y. Nat. 研究啟蒙這個核心議題,以龍瑛宗為例是有一定程度代表性的。. er. io. sit. 其次,龍瑛宗作品大致上自傳性質濃厚,對於要從其作品和其他相關文字 記錄切入的本文來說,會更容易貼近、拼湊出龍瑛宗其人的啟蒙觀。. al. n. v i n 最後,龍瑛宗於1937年發表他的第一篇作品《パパイヤのある街》(植有 Ch engchi U. 木瓜樹的小鎮),獲得日本文藝雜誌《改造》的年度小說佳作獎,值得特別注 意的是龍瑛宗點出了殖民同化的問題,在殖民與啟蒙之間展現了與眾不同的掙 扎與糾葛。殖民與啟蒙之間的互動,究竟是角力還是協力,還是有不同於角力 和協力的第三、第四種互動方式,對於龍瑛宗啟蒙觀的形成,的確有值得深入 探討的意義和價值。. 2. 葉石濤,〈論龍瑛宗的客家情節〉,收於《杜甫在長安》,臺北市,聯經,1987 年,頁 5。 -4-.

(6) 第二節. 前行研究回顧. 過往龍瑛宗的相關研究,博碩士論文部分共有十一篇。其中作家作品論類 型的論文,就有四篇。張郁琦的《龍瑛宗文學之研究》,詳述了龍瑛宗的生平 、背景、著作年表,親自訪談龍瑛宗本人,並且指出龍瑛宗的創作力最旺盛的 時期就是台灣總督府對台灣人民控制得最嚴重的時期。 3許維育的《戰後龍瑛宗 及其文學研究》 4把目光集中在戰後的龍瑛宗以及戰後龍瑛宗重返文壇創作的〈 媽祖宮的姑娘們〉、〈夜流〉、〈月黑風高〉、《紅塵》、〈杜甫在長安〉等. 政 治 大 研究》 ,則著重在龍瑛宗小說的主題、自傳性質和藝術成就,勾勒出龍瑛宗較 立 作品,呈現出較為人所遺忘的龍瑛宗後期的著作生涯。陳貞吟的《龍瑛宗小說 5. 為完整的文學脈絡。李秋慧的《龍瑛宗及其小說研究》 6,焦點和結構大體上與. ‧ 國. 學. 陳貞吟的《龍瑛宗小說研究》一致,另外花了較多功夫在處理龍瑛宗的文學養. ‧. 成,以及來自日本、西方的文學養份。羅成純的《龍瑛宗研究》 7,對於殖民地. y. Nat. 文壇有很詳細的描述,並且點出龍瑛宗在其中的抑鬱不得志,對於殖民地文學. er. io. sit. 的特性也有很深入的分析。以上龍瑛宗的作家作品論類型論文,已經很全面地 整理出龍瑛宗其人、其文學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龍瑛宗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而. al. n. v i n 作家作品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議題也差不多到了功成身退的時候。 Ch engchi U. 以比較文學為研究方法的論文則有三篇。朱家慧的《兩個太陽下的臺灣作. 家--龍瑛宗與呂赫若研究》 8,以寫實主義的呂赫若和現代人心靈的龍瑛宗互 相比較,認為呂赫若和龍瑛宗在民族解放和階級解放的夢想破滅之時,皆以書. 3. 張郁琦,《龍瑛宗文學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年。 許維育,《戰後龍瑛宗及其文學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年。 5 陳貞吟,《龍瑛宗小說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年。 6 李秋慧,《龍瑛宗及其小說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年。 7 羅成純,《龍瑛宗研究》,日本筑波大學碩士論文,現收錄在龍瑛宗作,張恒豪編,《龍瑛 宗集》,台北,前衛,1991 年。 8 朱家慧,《兩個太陽下的臺灣作家--龍瑛宗與呂赫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 士論文,1995 年。 -54.

(7) 寫女性角色為出路。大藪久枝的《戰前日本文壇重視的三篇臺灣小說研究》 9則 選取了呂赫若的〈牛車〉、楊逵的〈送報伕〉以及龍瑛宗的〈植有木瓜樹的小 鎮〉,以日本人的角度闡述了這三篇小說的寓言和在日本文壇的重要性。蔡鈺 淩的《文學的救贖:龍瑛宗與爵青小說比較研究(1932-1945)》 10把龍瑛宗和 另一個殖民地--滿洲國的小說家爵青相互比較,描繪了龍瑛宗和爵青各自的 文學演變軌跡和殖民地現代主義的差異,點出龍瑛宗和爵青的思考同樣由個體 轉向群體,兩人卻得出了相異的結論。龍瑛宗的特殊性,藉由這三篇論文的不 同比較對象而體現出來:龍瑛宗作為現代社會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代言人,. 政 治 大 瑛宗悲觀地看待殖民同化,也與爵青的普世性思考明顯不同。 立. 和楊逵、呂赫若等人的左翼思考、寫實主義有別;而同樣身為殖民地作家,龍. 再者,從一個議題為主要切入點探討龍瑛宗的論文有兩篇。蔡茂豐的《日. ‧ 國. 學. 本領台時代的台灣人作家所描寫的公學校教師形象》 11 的研究方法為比較和中. ‧. 心議題併用,比較了楊逵、龍瑛宗、呂赫若、陳火泉等四個作家小說中的公學. y. Nat. 校教師形象,呈現、並列出公學校體罰學生、文化殖民、懷才不遇等各種形象. er. io. sit. 。余崇生的《龍瑛宗小說中的知識分子與社會》 12 則與本論文的相關程度最高 ,分析了龍瑛宗小說內的知識分子的類型和思想,以及在皇民化政策下的台灣. al. n. v i n 社會現象。公學校教師顯然是當時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一種,也由此可見龍 Ch engchi U 瑛宗特別擅長描寫這類型的角色,在殖民地社會的處境和心境。. 學位論文的最後一個部分則是龍瑛宗的單篇或數篇作品的專論。鄧延桓的 《龍瑛宗研究-論〈植有木瓜樹的小鎮〉,〈黃家〉,〈蓮霧的庭院〉》 13,集. 9. 大藪久枝,《戰前日本文壇重視的三篇臺灣小說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年。 10 蔡鈺淩,《文學的救贖:龍瑛宗與爵青小說比較研究(1932-1945)》,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年。 11 蔡茂豐,《日本領台時代的台灣人作家所描寫的公學校教師形象》,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所 碩士論文,2003 年。 12 余崇生,《龍瑛宗小說中的知識分子與社會》,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 年。 13 鄧延桓的《龍瑛宗研究-論〈植有木瓜樹的小鎮〉,〈黃家〉,〈蓮霧的庭院〉》,輔仁大 學日本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 -6-.

(8) 中焦點在這三篇小說,分別從同化、後殖民、身份認同等角度對三篇小說進行 分析。蔣淑貞的《小說與人生:龍瑛宗〈趙夫人的戲畫〉之析論》 14 ,以通俗 文學、通俗小說的觀點、文學社會學的方法研究連載中篇小說〈趙夫人的戲畫 〉,談及性別、藝術與人生等議題。 綜觀研究龍瑛宗的學位論文,不難發現以下幾點:作家作品論的研究範疇 、取材雖廣,卻難免有焦點不夠集中,論點流於浮泛之嫌,而且這種研究方法 已經處理過很多次,研究成果已相當豐碩,要再求突破不太容易。以比較文學 取徑作為研究方法的論文,要在一篇論文中處理兩個或多個作家,也很難面面. 政 治 大 過所分析的文本不限於小說;如最後兩篇論文,篇幅通常都較為短,由一篇或 立. 俱到。而以一中心議題為切入點的論文,本論文也試圖採取此研究方法,只不. 數篇小說發展成一篇論文,架構方面可能會略嫌簡單,一般來說比較不常見。. ‧ 國. 學. 台灣啟蒙的相關論文:林佩蓉的《抵抗的年代.交戰的思維-蔡培火的文. ‧. 化活動及其思想研究(以日治時期為主)》 15 ,以蔡培火的一生來觀察日治時. y. Nat. 期知識分子的思想架構,論及基督教思想、啟蒙、台灣民族主義等多種論述互. er. io. sit. 相影響和建構,以及抵抗殖民性與接納現代性之間的角力。簡素琤的《日治時 期啟蒙思想的五個面向:台灣殖民地現代性的建立與張深切思想的指標性意義. al. v i n ,以民族主義、自由主義、社會主義、理性宗教觀、文化哲學觀這五個面 Ch engchi U n. 》. 16. 向來分析日治時期知識分子張深切,旁論當時台灣的其他文化啟蒙者,企圖為 張深切在此台灣啟蒙過程中的角色和重要性作定位,以及試圖找出台灣處於西 方、中國、日本文化啟蒙駁雜的交界處的現代性樣貌。. 14. 蔣淑貞的《小說與人生:龍瑛宗〈趙夫人的戲畫〉之析論》,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 家社會與文化教師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7 年。 15 林佩蓉,《抵抗的年代.交戰的思維-蔡培火的文化活動及其思想研究(以日治時期為 主)》,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 16 簡素琤,《日治時期啟蒙思想的五個面向:台灣殖民地現代性的建立與張深切思想的指標性 意義》,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 年。 -7-.

(9)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文以龍瑛宗為研究對象,又以啟蒙為探討的核心,必然會援引啟蒙思想 與現代性理論作為切入的視角以及文本分析的方法。 從龍瑛宗的作品中尋找啟蒙的蛛絲馬跡,並且與啟蒙思想做對照,看看是 否有若合符節之處。龍瑛宗是否透過他的作品來傳達對啟蒙思想的認同、反對 或轉化。龍瑛宗的啟蒙觀是否與啟蒙時期的啟蒙思想有所出入,是否與現在認 知的啟蒙相異,或者他如何衍生出他自身獨有的對啟蒙的看法和態度。. 政 治 大 與眾不同的地方,若有的話,他的獨特性究竟為何?在這整個台灣啟蒙的過程 立. 最後,龍瑛宗在眾多受啟蒙思想影響的日治時期台灣作家中,是否真有他. 中他扮演的角色又是什麼?有何重要性可言?會是在最後這個部分試圖定義和. ‧. ‧ 國. 學. io. sit. y. Nat. n. al. er. 釐清的。. Ch. engchi. -8-. i n U. v.

(10) 第二章 無能為力的啟蒙. 第一節. 知識帶來不幸的知識有害論. 「那當然,沒有認真去思索過社會是真的。雖然知道社會是複雜而又波濤 洶湧的,但卻沒想到這麼厲害。社會這個無可動搖的命運就像巨岩一般壓下來 ,被壓扁的我們是比土偶還可憐的存在呀!」 17 「也就是說生活沒有創造性。不過,我認為我們必須努力使我們的生活具. 政 治 大 「你還是個理想主義者。做學問--就是自學勉勵創造自己的生活。可是 立. 有創造性。」. ‧ 國. 學. 衝破那充滿苦鬥的難關而勝利之日時,等待著你的是什麼?不過是一成不變的 拮据生活的變形罷咧。這聽起來也許像逆說,但是現代,我們站著的時代正是. ‧. 這種逆說的現象。」. sit. y. Nat. 「不過我說,假定我的第一目的在於改善自己的境遇,它由於時代的潮流. al. er. io. 變成不可能,但因讀書獲得知識,人格的陶冶這種第二目標是抹煞不了的。」. v. n. 「哦哦,讓狗去吃那知識吧。知識將使你的生活不幸吧。不管你如何提高知識. Ch. engchi. i n U. ,當你碰上現實,也許那知識反而會成為你幸福的桎梏。還有,在這樣的鄉下 ,要準備律師考試,怎麼行呢?」 「知識怎麼會讓我們陷入不幸呢?不是唯有知識才是我們生活的開拓者嗎 ?」 18 「當知識擁抱著華麗的幻影時,會緩和一些生活的痛苦吧。可是不久幻影 將會支離破碎。把喪失掉幻影的知識與生活結合在一起時,生活的痛苦只會變 得更加痛楚而已。」 17.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26。 18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27。 -9-.

(11) 「誠然,隨著知識增加也有使生活更加豐富、愉悅,向上的人吧。然而那 是只有少許特定被選擇的人。」 19. 這段陳有三與廖清炎的論辯,是〈植有木瓜樹的小鎮〉中最重要的關於啟 蒙的談話,甚至可以說是龍瑛宗啟蒙觀的核心。啟蒙主義思想家對知識和進步 帶來的改變並非全然樂觀,不過像廖清炎口中「讓狗去吃那知識吧。」的對知 識悲觀、負面的態度則幾乎未得能見。「培根著名口號『知識即力量』」 20、「 羅馬古諺『人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 21,與廖清炎對知識的看法恰恰相反。廖. 政 治 大 只是讓痛苦更加清楚之物。陳有三則被廖清炎視為「理想主義者」,小說進行 立 清炎不但不認為知識能改變人生或命運,還覺得知識只會帶來不幸,甚至知識. 到結尾時,很明顯廖清炎的說詞更接近陳有三的命運。. ‧ 國. 學. 更加值得進一步探討的是這兩句話「但是現代,我們站著的時代正是這種. ‧. 逆說的現象。」,以及「假定我的第一目的在於改善自己的境遇,它由於時代. y. Nat. 的潮流變成不可能」。時代並無帶來進步或變革,讓人能改善自身的處境,反. er. io. sit. 而阻礙了啟蒙實現它的美好承諾。人無可奈何地成為命運之輪轉動下的犧牲者 ,這種人在命運之前的無能為力的狀態,與前現代的宿命論並無二致。只有少. al. n. v i n 許人的生活會因知識而變得更好的看法,也與追求普遍性,透過教育解放大眾 Ch engchi U 的啟蒙邏輯大相逕庭。啟蒙讓人自主和自由的方程式,在龍瑛宗的筆下顯然沒 有那麼適用。 廖清炎對知識的看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知識無法對抗現實。知識無法 改變命運。知識無法改善人生。知識只會帶來不幸。這一切都是與啟蒙的目標 背道而馳的。. 19.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28。 20 彼得.蓋伊(Peter Gay)著,《啟蒙運動》,劉森堯、梁永安合譯,臺北縣,國立編譯館, 立緖文化,2008 年,頁 32。 21 彼得.蓋伊(Peter Gay)著,《啟蒙運動》,劉森堯、梁永安合譯,臺北縣,國立編譯館, 立緖文化,2008 年,頁 31。 - 10 -.

(12) 而陳有三回想起的黃助役的話,也和廖清炎的說法不謀而合。. 「我認為社會不幸的原因總是在於知識過剩哩。知識總是伴隨著不滿的, 因為它使對社會沒有客觀性認識的偏激青少年,或反抗社會,或陷於自暴自棄 。 22. 黃助役也肯定了知識會帶來不幸,同時進一步地的指出知識與社會運作有 某種意義上的對立關係:知識會妨礙社會運作,對社會不了解的人若有知識只. 政 治 大 」有異曲同工之妙:知識作為認識痛苦、認識不滿的管道和工具的功能倒是相 立 會造成不滿和反抗。這段話與前述廖清炎所言「生活的痛苦只會變得更加痛楚. 當得到肯定。. ‧ 國. 學. 「馬克思.韋伯已經預見到,啟蒙運動的精神將『無可挽回地凋敝』,一. ‧. 個充滿『沒有精神的專業人員、缺乏心靈的感覺論者』的世界將會出現。」 23這. y. Nat. 段話與前述陳有三所說的「生活沒有創造性」,與「在這裡是不得不變成無智. er. io. sit. 的機器的呀!」 24,有著驚人的相似性。智識在整體化、普遍化之後帶來的結果 是抺殺創造性、心靈、個人性、差異,抹殺這些讓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不同的因. n. al. Ch. 素,這幾句話已經體現了這點。. engchi. i n U. v. 啟蒙發生在愈多人身上,啟蒙的程度愈高,當然愈能達成啟蒙的理想,這 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啟蒙過分地要求一致性和普遍性,每個人都必須理性,每 個人都必須自由,每個人都必須做自己的主人,每個人都必須成熟,為自己負 起責任,這些使得啟蒙的有機性大為降低,而機械性則大幅提高,獨立的理性 畢竟是無法複製的東西。 〈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另一個要角林杏南長子的半獨白更加值得玩味: 22.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31。 23 斯蒂芬.布隆納著,殷杲譯,《重申啟蒙》,江蘇人民出版社,頁 18。 24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32。 - 11 -.

(13) 「不過,直到我的肉體和精神消失於永恆的虛無的瞬間之前,我都要追求 真實,我不會放棄我的希望。橫阻在我們眼前的黑暗絕望時代會永遠那個樣子 嗎?還是我們以為烏托邦的快樂社會將會以其必然性出現呢?這只有不挾雜感 傷和空想的嚴正科學思維才能給予我們明確的答案吧。也許真實的知識要解釋 現象時,會把我們拖向深沈的痛苦,不過,我認為一切現象就是歷史法則顯示 的姿態,是不該詛咒的。幸福沒有痛苦和努力是無法達成的吧。只是我認為我 們面對這個陰鬱的社會,就要以正確的知識來看清歷史的動向,不要陷入徒然. 政 治 大. 的絕望和墮落,必定要正直地活下去。」 25. 立. 比起陳有三,林杏南長子更像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林杏南長子認為可以藉. ‧ 國. 學. 由科學和知識,來尋求歷史法則和真實。但是另一方面林杏南長子是絕望而虛. ‧. 無的,對烏托邦與更好的生活的存在充滿懷疑;現實雖然合理,歷史也按照其. y. Nat. 法則運作,但是一切都是這麼的不確定,充滿痛苦和絕望。林杏南長子的話完. er. io. sit. 全符合「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26的狀態。林杏南長子問了很多問題,不 過最後的結論還是完全不具體的「要正直地活下去」。知識會帶來痛苦的概念. al. n. v i n 再三地出現在〈植有木瓜樹的小鎮〉中,幾乎可以說這是中心思想。對於知識 Ch engchi U 如何帶來幸福或追求真實,不論是林杏南長子還是陳有三都沒有答案;對於歷 史、現實、社會、命運的智力對抗也是如出一轍。最重要的是,啟蒙就是要讓 人有力對抗,讓人透過對抗得到進步和自由,不論其對抗的對象是什麼。而林 杏南長子與陳有三對一切都無能為力,只能漸漸地墮入痛苦和絕望的深淵。「 陽光照耀中的所有人都是自由的,他除了自己的理性,不知道有任何別的主人. 25.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42。 26 Karl Marx and Friedrich Engels,《The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Section 1, paragraph 18,lines 12-14。 - 12 -.

(14) 」 27,如此的啟蒙理想並未在這兩人身上發生。. 「我由於深邃的思維和真實的知識得以詮釋事象了。 28 現在雖然無限地黑暗悲哀,但不久美麗的社會將會來訪的。 我願一邊多采多姿地想像人間洋溢幸福的景象,一邊走向冷冷的地下而長 眠。」 29. 林杏南長子雖然肯定了自身的理性,然而他到底能詮釋什麼事象則是無從. 政 治 大 他無法到達的未來,因為他無法到達所以存在的美好未來。對林杏南長子而言 立 得知,似乎他唯一能詮解的只有自身的絕望。他只能把希望寄托於未來,那個. ,唯一現實的是美麗的幻想,唯一確定的是自身的虛無,而唯一存在於現在的. ‧ 國. 學. ,是永遠不會存在的未來。. ‧. y. Nat. 「比如說,鄰人遭到飢餓而快死的時候,在他的旁邊演奏多麼好的音樂給. er. io. sit. 他聽,結果並不會救助他,反而催他進入焦躁的絕望感而已。還不如給他一片 食物,才會讓他復生而得到幸福吧,不是嗎?我是這麼想,藝術當然尊貴,不. n. al. Ch. 過,吃的、活的,不是比那更重要嗎?」. engchi. i n U. v. 「啊,對你真沒有辦法。你就是卑俗的現實主義者。還年輕就抱著這種想 法是悲哀的。不論怎麼講,藝術就是莊嚴的。為了藝術而殉身的人多得很。因 為藝術有其尊嚴啊。不過,不要再談了,再談也談不清。」 30. 在兄弟二人的論辯中,無用的東西不再是知識,而是藝術。和知識的差異 27. 斯蒂芬.布隆納著,殷杲譯,《重申啟蒙》,江蘇人民出版社,頁 25。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47。 29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48。 30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187。 - 13 28.

(15) 處在於,若麗不認為藝術有功利性,甚至說出「藝術是從貧困裡誕生的 31」這樣 的話,並且覺得藝術可以洗盡世俗的骯髒。若彰的看法則是,和藝術相比,生 存下去更加基本和重要,如果沒有這些足以謀生的事物,藝術無法讓人得到幸 福。若麗提到了一個很關鍵的詞,年輕。若麗口中「還年輕就抱著這種想法是 悲哀的。」這句話的潛台詞是,等到年紀大一點之後,抱持著這種想法就沒什 麼可悲哀。易言之,若麗表面上唱著高調,實際上也不否認若彰說的話有道理 ;只是如果自己的夢想因為這麼三言兩語就崩壞,而感到心有不甘罷了。因此 若麗主動結束了這段論辯。. 政 治 大 我在此看著你的復活,而且是健全的人的復活。 立 32. 現在的青年很明顯有了精神上的改變,我們不留神的話會被稱為是舊體制. ‧ 國. 學. 的人啊。時代的變換如此激烈。無論如何,我們是活在人類有史以來最壯大的. Nat. y. ‧. 一個時代,這是沒有錯的。這正是偉大的遭遇。 33. er. io. sit. 這番出自〈死於南方〉裡的「我」的豪言壯語,其基礎是日本殖民政府的 皇民化行動。對當時的台灣人而言,這個偉大的時代,既是啟蒙,也是殖民。. al. n. v i n 然而在〈死於南方〉與〈午前的懸崖〉中,殖民對「你」和張石濤影響,顯然 Ch engchi U 是相當正面的,都成功地改造了他們的精神,把他們從沈迷於女性的自甘墮落 的狀態下拯救出來。 啟蒙帶來的知識卻只會造成痛苦,讓人喪失行動力。可以得出這樣的模式 :原來健全的人受到教育與啟蒙,成為知識分子之後,開始產生夢幻華麗的希 望,卻難以達到,於是人變得殘缺不全,沈淪在自身的悲哀。心理或生理殘廢. 31.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186。 32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二,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24。 33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二,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25。 - 14 -.

(16) 的人,如果能得到日本化、皇民化,就會拋棄掉自身的絕望,努力地為這個時 代和歷史服務,重新成為一個健全的人。啟蒙無法驅除蒙昧的奴役狀態,而殖 民其實只是另一種蒙昧的奴役狀態;為傳統和舊體制服務,與為時代和殖民政 府服務,本質上沒有什麼分別。換言之,這樣的進步只是從一個舊的集權主義 體制內,逃到一個新的集權主義體制內。「時代進步所意味的,不過是壓迫、 剝削他們的力量換上前所未有的新裝。」 34啟蒙不但沒能驅散舊世界的黑暗,反 而把原來健全的人,放逐到新世界的黑暗中。.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34. Ch. engchi. i n U. v. 彼得.蓋伊(Peter Gay)著,《啟蒙運動》,劉森堯、梁永安合譯,臺北縣,國立編譯館, 立緖文化,2008 年,頁 29。 - 15 -.

(17) 第二節. 新時代舊體制:女性、戀愛與婚姻. 「哈!你是說有知識的女人和沒知識的女人不一樣嗎?照我看來,有知識 的女人比沒有知識的女人更應該懂得順從才行。有知識的女人怎麼可以不拿出 她的知識來捍衛擁護婦德。愈說愈難了,那麼,婦德是什麼呢?我剛才也說了 就是順從。順從事實上就是婦德的中心,是所有女性的moral──,moral呢就 是最近常常出現在雜誌上的詞,也就是道德的意思。嗯──也就是說,moral就 是從那中心思想延伸出來的。. 政 治 大 積中得到的行動規範具體化的結果,所以是有它的尊嚴性的。怎麼樣?有點兒 立. 剛才我說的三從四德這句諺語,可是把人類從長久以來的社會生活經驗累. 難,妳到底聽懂了沒有?妳的丈夫可不是普通的酒鬼,是相當有學問的。」 35. ‧ 國. 學 ‧. 這段話點出了知識本身的中性。培根的著名口號「知識即力量」,雖然主. y. Nat. 要是站在知識具有解放、批判以及創造能力的立場提出的,但是力量並沒有善. er. io. sit. 惡、對錯、好壞的分別。換句話說,如果知識能用來達到解放和自由,那也一 定能用來達到壓迫和奴役。啟蒙的工具性在此展露無遺。. al. n. v i n 自古以來知識都是一種特權,唯有特權階級才能習得知識。當啟蒙試圖藉 Ch engchi U. 由知識來自由化普羅大眾時,一方面的確減少了原有的特權階級如貴族、教會 和人民間的差距,削弱了特權階級加諸在人民的壓迫;但是另一方面也產生了 新的壓迫和操縱形式,也就是所謂的知識分子、專家和一般人之間的特定的主 從關係,陳有三自認為是新知識階級因此高人一等的想法就是來自於此。 「理性之愛(rational love)──男女雙方相互尊重,相互體貼的愛──被 高舉為社會理想。」「但到了啟蒙時代,婚姻卻被說成是一種夥伴關係,是夫. 35.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92。 - 16 -.

(18) 妻間的契約,高貴而嚴肅,但本質上是世俗的。」 36趙俊馬和趙夫人之間的關係 ,全然是舊式的婚姻制度。若以契約的角度觀之,傳統的聘金制婚姻制度並非 夫妻間的契約,而是男性買賣女性的契約,賣家是女性的家長。趙俊馬要求趙 夫人三從四德的態度,也顯然不是互相尊重和體貼的愛。趙俊馬的專制婚姻, 最後引起了趙夫人的反抗。. 「世俗之根深蒂固真的很可怕。」 「這就好像代代以來覆在整個社會外層的厚厚青苔,不是普通的力量就可. 政 治 大 「可是,就是因為老像隻棉羊一樣,溫馴的躲在因循的世俗裡過日子,我 立. 以去除的。」. 們才會到現在都還不見天日。」 37. ‧ 國. 學. 「怎麼會不懂呢?就是說,每一個時代的社會制度都是那一個時代的產物. ‧. ,都有它的時代意義,所以時代變了,社會制度也要跟著改變才行。結果大家. y. sit. io. er. 。」. Nat. 都想把舊的東西都塞到新的時代來,這也就是我們之所以會發生悲劇的原因了. 「這樣我就懂了。可是,個人是不能改變什麼的,不是嗎?」. n. al. Ch. 「是有無力感。但是不去爭取是不行的。」. engchi. 38. i n U. v. 在〈午前的懸崖〉裡,「我」與張石濤及其妹妹的這兩段對話,表達了求 新求變反傳統的啟蒙精神,同時也符合龍瑛宗向來的悲觀態度:儘管很想要透 過勇敢的奮鬥來改變世界,不過無力感卻從未遠離。 「擇夫或擇妻關乎男女雙方的幸福多於他們父母的幸福。承受選擇結果的. 36. 彼得.蓋伊(Peter Gay)著,《啟蒙運動》,劉森堯、梁永安合譯,臺北縣,國立編譯館, 立緖文化,2008 年,頁 56。 37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217。 38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232。 - 17 -.

(19) 是他們本人,因此應該由他們自己選擇配偶。」 39時代也是常常出現在龍瑛宗小 說中的關鍵詞。小說中的人物因為處於這個特定的時代,所以企圖得到在這個 特定的時代,才能得到的特定的東西。在〈午前的懸崖〉中,這個特定之物是 自由戀愛,以及能由談戀愛的雙方自主決定的自由婚配制度。因為相信在這個 時代,社會制度能隨著時代而改變,因此才有了如此的希望。當發現這個時代 並沒有把希望轉化成現實的能力時,無力感、挫敗與絕望也就油然而生。發覺 自己高估了這個時代是悲觀的來源。. 政 治 大 比起來,總是多了幾分覺醒,是沒有辦法接受自己充當男性的玩物、或在專制 立. 再怎麼說,一個受過近代高等教育的女性和生活在傳統封建社會中的女性. 下委曲求完全的。. ‧ 國. 學. 這些女性或者是在觀念上,或者是在行動上,總是比較容易反抗。 40. ‧. y. Nat. 「啟蒙思想家盡力把女性視為平輩,甚至把她們的權益納入改革議程。但. er. io. sit. 啟蒙思想家雖然在某個意義下可稱為女性主義者,卻又是有包袱的女性主義者 。」 41「狄德羅的百科全書力言,女性許多被認為不如男性的地方,都只是男性. al. n. v i n 不論女性主義者是否同意啟蒙思想家是某個意義下的女性 Ch engchi U. 宰制的邪惡結果。」. 42. 主義者這個說法,但是至少可以說啟蒙思想家多少有以不同於傳統的方式看待 女性或關注女性的需要。可是趙俊馬對待趙夫人的態度看來,趙俊馬認為知識 是用來讓女性更順從的道具,甚至把知識和遠古的三從四德連結起來,完全無 視知識用於思考、創造、改變、反抗的能力。以趙俊馬曾到東京留學的經歷而. 39. 彼得.蓋伊(Peter Gay)著,《啟蒙運動》,劉森堯、梁永安合譯,臺北縣,國立編譯館, 立緖文化,2008 年,頁 56。 40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116。 41 彼得.蓋伊(Peter Gay)著,《啟蒙運動》,劉森堯、梁永安合譯,臺北縣,國立編譯館, 立緖文化,2008 年,頁 57。 42 彼得.蓋伊(Peter Gay)著,《啟蒙運動》,劉森堯、梁永安合譯,臺北縣,國立編譯館, 立緖文化,2008 年,頁 58。 - 18 -.

(20) 言,也許啟蒙有發生在趙俊馬身上,卻沒有產生啟蒙該有的效果。趙俊馬對待 女性和知識的態度頗為類似,總是帶著瞧不起和嘲弄的意味,覺得知識和女性 是他擁有之物,功能是服務他、順從他,而無法對他產生改變。. 以前遺產都是只有男生才可以繼承的。但是現在時代改變了,女生也有遺 產繼承權。也就是說,妳父母留下的財產,就算是出嫁的女兒也有權利繼承的 。這是在法律上給予保障的權利啊! 43 不管誰怎麼說,都不要猶豫,極力向娘家爭取應有的權利。這才是新時代 的女性啊! 44. 立. 政 治 大. 雖然王秀山是基於自己的利益才和媳婦說這些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隨. ‧ 國. 學. 著時代的進步,女性的地位、權利與自由,的確是以緩慢的速度漸漸提昇。女. ‧. 性可以繼承財產的重要性在於,女性可以擁有財產,不再是財產的一部分。儘. y. Nat. 管買賣婚姻和買賣養女的陋習舊俗依然在持續發生中,由法律來保障女性權利. er. io. sit. 終究是一種進步。. 王秀山對媳婦施壓,要她去爭奪遺產,才是新時代的女性。這樣的說詞是. al. n. v i n 典型的舊時代的產物。啟蒙其中一個的關鍵概念是獨立自主,一個依賴順從的 Ch engchi U 人必須靠自己成為獨立自主的人,個人的獨立自主仰賴理性和知識;如果一個 社會中獨立自主的人普遍存在,那麼這個社會才有辦法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社 會,社會的獨立自主則要透過教育、民主政治與合理的法律來達成。一切都要 靠自己並不舒服,甚至很辛苦、很可怕,然而這就是成為一個成熟、能自己做 決定並負起責任的人(或社會)的必經之路。王秀山對媳婦說的如同命令的話 ,完全扭曲和踐踏了新時代女性這幾個字,也完全扭曲和踐踏了啟蒙。. 43.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四,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154。 44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四,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156。 - 19 -.

(21) 總之,女性對科學的事物抱持興趣,女性間的讀書風潮如此熱絡,對文化 而言是一件可喜之事。 45 例如哲學、經濟、科學類的書籍,希望女性能夠去閱讀。女性必須讀哲學 類的書籍,確立身為女性或作為一個人的人生觀。 46 懷疑與批判是進步之母。因此,女性為了進步,必須以批判性的眼光來閱 讀。 文化並非使人類陷於不幸,而是為了促進人類的幸福。女性原本就是擔負. 政 治 大. 文化重擔的舵手。文化之途既崎嶇且遙遠,為了人類的幸福,女性必須辛苦地. 立. 學. ‧ 國. 走文化之道。. 47. 龍瑛宗在〈女性與讀書中〉論及女性讀書的幾個面向。以現代的角度觀之. ‧. ,其中還是有相當多的性別刻板印象。包括龍瑛宗以為女性讀較多的文學,而. y. Nat. 且是通俗文學,將誤了女性的前途。以為女性閱讀就會相信書中的內容,或是. al. er. io. 有的理性。. sit. 就會接受龍瑛宗說的「反動的意識型態」,其實是低估了女性作為一個個人能. n. v i n 還有以女性要教育小孩為由來要求女性必須具備足以教養的知識,而沒有 Ch engchi U. 必要研讀專業知識。這種把女性等同於母親的概念,其實正是傳統社會長久以 來用來壓迫女性的最主要手段。透過運用理性來習得知識,任何人都有得到專 業能力的機會,這點也是啟蒙很注重的一部分。性別是男是女並不影響這件事 ,也不應該產生任何影響。. 龍瑛宗甚至在〈婦女與天才〉中這麼解釋婦女解放:「婦女解放運動絕非. 45.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五,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217。 46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五,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218。 47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五,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219。 - 20 -.

(22) 婦女威風八面主導男性,忘了家庭的義務。婦女解放是要女性習得深厚的教養 ,具備高尚的淑德,成為男性的輔助者,為更美好的社會而工作。」 48這聽起來 實在很像是更有學問版本的趙駿馬講出來的話,完全看不出來到底解放了什麼 。 考量到龍瑛宗撰寫這些評論的年代,也許不應太苛責當時的他有這些迄今 仍沒消失的性別偏見。 就比較正面的部分來談,龍瑛宗希望女性能多閱讀哲學、經濟、科學方面 的書籍,來認識並理解現在的社會的運作方式、系統和體制。龍瑛宗希望女性. 政 治 大 性閱讀」的概念在龍瑛宗談文學創作或閱讀的評論中多次出現,這也相當符合 立 能盡可能從多方面吸引知識,培養自身的判斷力,建設自我的人生觀。「批判. 啟蒙要求人應具備批判理性的觀念。啟蒙的理想就是,社會中的每個個人,都. ‧ 國. 學. 不會輕信任何未經證實的說法,並且合理地懷疑所有事物存在的正當性,對所. Nat. y. ‧. 有造成不公不義現象的事物採取批判、改革的姿態。. er. io. sit. 「杜桑,你不是比我小幾歲就好了,我覺得可惜。我問過父母親,假使我 嫁給台灣人,父母親的意見怎麼樣?父母都大加反對。我們讓你讀到醫學院,. al. n. v i n 竟嫁個清國奴,不但鬧成大笑話,而且是日本人的奇辱,我們沒有面見親戚朋 Ch engchi U 友了,尤其父親已暴跳起來。」. 由兵藤睛子的口中說出的,正是日本人和台灣人永遠也無法超越種族差距 的事實。不論日本人表面上是如何地願意對台灣人一視同仁,推行多少同化政 策,實質上還是把台灣人當成外國人來看待,而且是低等於自己的外國人。一 方面日本人希望台灣人能像日本人一樣為日本政府效力,甚至給予台灣人只要 為日本政府有所貢獻和服務就能成為日本皇民的希望。另一方面還是採取了日 48.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五,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257。 - 21 -.

(23) 本人和台灣人的隔離政策,公學校和小學校就是最好的範例。 另一點很重要的是,杜南遠和兵藤睛子無法通婚,當然不是因為兵藤睛子 年紀較大的關係,也並非完全因為一人是台灣人,而另一人是日本人的關係。 如果不是日本女性嫁給台灣郎,而是日本男性要娶台灣女性,那一切就會容易 得多。種族與文化的位階要與性別的位階相符合,男性-統治階級-日本人, 與女性-被統治階級-台灣人,這樣的配對才能被那個時代接受。. 關於內台結婚是幸福、抑或不幸,雖然曾經想過,不過,現在不想述說。. 政 治 大. 只是內台結婚的都盡是在內地結婚的人們,在台灣雖然頒布了共婚法,卻未曾 聽過有結過婚的例子。. 49. 立. ‧ 國. 學. 龍瑛宗在〈雜記〉中,語帶保留地談到了他看完《陳夫人》 50的感想。龍瑛. ‧. 宗特別提到了他沒有聽過日本人和台灣人結婚的例子,更別提《陳夫人》中是. io. er. 備這樣的特殊性,才足以作為小說的題材。. sit. y. Nat. 日本女性嫁給台灣男性,婚後定居台灣的這種更為罕見的例子,也許是因為具. 在龍瑛宗實際的生活經驗中,他聽到的都是在日本結婚的例子,此間並未. al. n. v i n 提到性別,但至少能判斷婚後是要在日本生活的。這是很典型的高文化位階的 Ch engchi U 國家與低文化位階國家的通婚方式。文章中,龍瑛宗也提到他問過一個日本女 子嫁給台灣男子的可能性,而該女笑著拒絕。由此可見,當時的日本台灣通婚 ,其實也只是傳統買賣婚姻的變形。除了有形的金錢以外,無形的文化也成為 買賣婚姻的資本,高文化等同高價,低文化國家的男性自然「買不起」高文化 國家的女性。. 49.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四,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95。 50 庄司總一著,原名《陳夫人》,現在的中文譯本譯為《嫁台灣郎的日本女子》,黃玉燕譯, 九歌出版社,2002 年。 - 22 -.

(24) 對於當時的學生們來說,一生的願望就是當醫生。自己的天資適不適合醫 生,那是無關緊要的。總之,就是醫學校畢業,要開醫院。沒有走向關在研究 室,一天到晚研究病理和實驗的生活之路的。簡單一句話:那不是致富之道。 還有要嫁給醫生的姑娘也很多。那是因為有妙齡女兒的父母親卻比女兒更加熱 心的緣故。 51. 自由的其中一個內涵是,個人可以發揮其才能,提昇自身的社會地位和生 活水平,不受其出身、性別、種族、信仰等差異而被剝奪其權利,而政府必須. 政 治 大. 提供如此的社會條件。當然,發覺才能是每個個人自身的責任。啟蒙嘗試造就 的是以下兩件事:. 立. 一、具備足夠理性了解和判斷自己有何才能並有行動力完成之的個人。. ‧ 國. 學. 二、具備合理資源分配系統的社會制度,讓人民有足夠的權利和自由追求. ‧. 幸福與希求的生活方式。. y. Nat. 而在〈媽祖宮的的姑娘們〉中,這兩點顯然都是失敗的。由上述的引文可. er. io. sit. 以看出,當時的學生追求的是致富,至於醫生是不是適合他們天賦的職業,或 是醫生的生活方式是不是適合他們,當醫生是不是能實踐他們的理想,他們是. al. n. v i n 否具備足夠的心智成熟度來判斷,這些事情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才發財,並 Ch engchi U 且能因此在舊式的婚配制度下取得優勢。. 51.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三,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1。 - 23 -.

(25) 第三節. 知識分子的幻想與敗北. (沒志氣的傢伙。如果你過著正經些的生活,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臨到 死了還受這些可哀的羞辱。為什麼要讓那些下賤又厚顏無恥的傢伙們來侮辱你 呢。你不是村子裡堂堂正正的知識階級嗎?結果,只因你向那些無聊的人借那 麼點小錢,使神聖的臨終都受到污染了。) 52. 〈宵月〉裡的敘事者「我」和陳有三有著類似的自我認知。「我」認為彭. 政 治 大 知識階級。這種「與眾不同」的自我感覺不是遭到嘲笑就是遭到非議,愈覺得 立 英坤是知識階級,曾和彭英坤一起就學和就業的「我」,自然也是與眾不同的. 周圍的人和日常生活俗不可耐,愈是無法逃離這種處境,愈覺得這種境況難以. ‧ 國. 學. 忍受。「我」在中學校時期對彭英坤有著崇拜情緒。但是當彭英坤過著比自己. ‧. 還不如的生活時,那種崇拜和憧憬就變成了憐憫和懷舊。. y. Nat. 龍瑛宗在小說中慣用的手法是代表現實和理想的角色間的相互對照,在〈. er. io. sit. 植有木瓜樹的小鎮〉是陳有三、林杏南長子作為理想組,廖清炎則是現實的代 表。在〈宵月〉中,「我」是現實,過世的彭英坤則是理想。以此觀之,象徵. al. n. v i n 理想的角色,最後的結局不是沈淪便是死亡;而象徵現實的角色,他們也並非 Ch engchi U 飛黃騰達,只是相較於理想組,他們更快、更成熟地接受現實之為何物,不再 對未來和自我懷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 學校裡舉辦辯論大賽的時候,彭英那美麗的前額,洋溢著年輕的熱情,以 「青年與努力」為題,他談論只要努力,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達成目的。尤 其青年,未來一片開闊,而且富有勇氣。因此,他激昂地結論:切莫虛擲青春. 52.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150。 - 24 -.

(26) ,要為社會的發展向上而努力,同時謀求自己的榮耀與進步。 53. 彭英坤完全是陳有三的翻版。對未來抱著期望,相信只要靠自己努力就能 進步與達成目標。在眾多的龍瑛宗研究中,「敗北感」是一再被提起的關鍵字 。敗北感固然來自於對現實生活的無能為力,不過其實龍瑛宗小說中的大多數 角色對現實都是無能為力的。而幾個主角之所以敗北感特別強烈、深刻,是因 為他們都是受過現代的知識分子,是啟蒙的產物。 洛克曾經樂觀地說:「可以這樣說. 就我們所遇到的一切人中,十之八九. 政 治 大 筆下的主角們,他們並沒有因為教育,而比那些未受過教育或教育程度較低的 立 是因為教育的不同而成為不同的人──善或惡、有出息或沒出息。」 54在龍瑛宗. 人更有出息,而這正是敗北感的來源。. ‧ 國. 學. 懷舊情緒也再三地出現在龍瑛宗的小說中。年輕時的滿腔熱血,充滿希望. ‧. ,未來有無限可能,還有趙夫人難忘的中學情人,如果不曾有過這些東西,也. y. Nat. 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對青春、年輕歲月的逝去的感嘆。沒有這麼強烈的懷舊情. er. io. sit. 緒,也就不會有這麼強烈的敗北感。反之亦合理。敗北感與懷舊情緒到底哪個 先出現,哪個為因哪個為果,或者只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描述一種感覺,很. n. al. 難做出判斷。. Ch. engchi. i n U. v. 「在伏爾泰看來,懷舊就像牧歌,本質上只是一種抱怨的形式,而抱怨與 批判不同:批判可以激起人的行動意志,而抱怨只會麻木這意志。」 55麻木行動 意志這件事確實有在陳有三、彭英坤等人身上發生。對陳有三等人而言,遭遇 挫敗就是放棄努力的開始,再來就變得麻木、意志消沉,最終則走上墮落而無 力掙扎的下場。. 53.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151。 54 彼得.蓋伊(Peter Gay)著,《啟蒙運動》,劉森堯、梁永安合譯,臺北縣,國立編譯館, 立緖文化,2008 年,頁 596。 55 彼得.蓋伊(Peter Gay)著,《啟蒙運動》,劉森堯、梁永安合譯,臺北縣,國立編譯館, 立緖文化,2008 年,頁 131。 - 25 -.

(27) 拿出來一看,是中學時代的國文教科書。彭英坤又說: 「撕一張給我。」 彭英坤拿了一張紙,便把紙揉一揉,用來擦孩子的屁股。 56. 這一段極具象徵性的描述,與〈植有木瓜樹的小鎮〉中廖清炎對知識的看 法是互相呼應的。廖清炎對知識的不屑和不以為然,彭英坤拿了曾經很用功唸 過的教科書擦小孩子的屁股,兩者形成了動機和行動之間的因果關係。一言以. 政 治 大 知識的存在只是一再地提醒現在的挫敗和痛苦,讓人無時無刻都忘記不了現實 立 蔽之,知識還不如手紙,毫無價值可言,根本無法讓人得到幸福,實現理想。. 的不幸。. ‧ 國. 學 ‧. 不過,若彰很容易對未來抱持著華麗的幻想。──天才畫家、羨慕的眼神. y. Nat. 、嫉妒的眼神、讚仰的眼光、東京、上野之森、巴黎、拉丁區、展覽會、個人. 留給後代、和平的晚年、死、痛惜……。 57. n. al. Ch. engchi. er. io. sit. 展、美的戀愛、充滿幸福的生活、神聖的愉悅、含淚的感激、超越俗界、傑作. i n U. v. 這一段若彰的幻想,是龍瑛宗筆下人物的典型幻想。即使志趣各不相同, 眾多角色的幻想卻是如出一轍。也許可以這樣理解,龍瑛宗的所有小說都是同 一篇小說,全部是〈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的不同版本。相同的幻想往往帶來相 同的下場。弟弟若彰想當畫家,哥哥若麗想當音樂家,兩人對未來都還有著幻 想或希望;東京是承載著他們的夢想的城市,同時也承載了當時千千萬萬人的 夢想,正如同紐約、巴黎、倫敦一樣。其實沒有一個地方,載得了這麼多的夢. 56.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156。 57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184。 - 26 -.

(28) 。若麗與若彰不同的是,若彰較能接受現實,願意做肖像畫家來維生;而若麗 已經開始墮落,用酗酒來麻木自己和逃避現實。. 「悅樂的反面是勞苦,勞苦的反面是悅樂,這確實是奇妙的事實。可是人 們,尤其是我們都不索求勞苦,只想索求悅樂。這本身就是一種奇態,不合邏 輯。對不對,我們必須要這樣瞭解。悅樂和勞苦是住在同一個地方,所以要索 求悅樂就首先要勞苦,所以我們要辛勞痛苦才是。」 58. 政 治 大 即使對現實的妥協程度不同,廖清炎、若麗、〈宵月〉裡的敘事者「我」,以 立 相對於最終墮落或死亡的敗北者,龍瑛宗的小說中總有一種現實主義者。. 及〈死於南方〉裡的敘事者「我」,都是屬於這一類型的人物。和敗北者相比. ‧ 國. 學. ,他們更快地放棄不切實際的夢想,腳踏實地的工作著,並試圖把敗北者拉回. ‧. 自己的陣營,即使往往無功而返。. y. Nat. 這整段話其實就是林杏南長子所說的「幸福沒有痛苦和努力是無法達成的. er. io. sit. 吧。」縱然分屬不同陣營,〈死於南方〉裡的「我」和林杏南長子的看法並無 二致。在這些看起來很實際也很有道理的說詞中,更顯見龍瑛宗的悲觀。只要. al. n. v i n 歷經痛苦就能達到幸福,只要努力就能成功,這些事情當然不會在敗北者身上 Ch engchi U 發生。不僅如此,這些事情也從未在這些現實主義者身上發生。這些現實主義 者沒有懷抱著難以企及的夢想,可是他們的人生也沒有比敗北者好上多少,也 並沒有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啟蒙允諾的自由,獨立,成熟,幸福,進步,理 性,他們身上也沒有這些東西,而永遠處於一種追求中的狀態。換言之,龍瑛 宗小說中的男性角色,不是已經沒有機會得到幸福,就是還在努力地追尋幸福 ,得到短暫幸福的人隨即遭逢不幸,已經得到長久幸福的人並不存在。龍瑛宗 有多麼悲觀,就有多麼現實。 58.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二,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19。 - 27 -.

(29) 教育是啟蒙大眾的重要手段,幾乎能說是唯一手段。沒有教育就無法散布 啟蒙之光,沒有教育就無法讓無知的人民成為有文化、有理性的公民。如果人 無法教育人,那就要永遠仰賴神的教育。沒有教育,人就不會追求民主和政治 改革。然而在龍瑛宗筆下,是沒有教育就沒有敗北。. 「我努力過,可是失敗了。我感到無能為力。說什麼理論呢?全都是騙人 的!連堅信不移的都已經不能再相信了,你能瞭解我現在的心情嗎?再活下去 已經沒有意義了。永別了!永別。」 59. 政 治 大 張石濤的書信徹底傳達了他對這個時代的抗議和絕望。正如龍瑛宗多篇小 立. 說的情節是如此的類似,必然有角色墮落至難以復加的地步,或是乾淨俐落的. ‧ 國. 學. 死亡。墮落者有陳有三、若麗等人,而死亡者則有林杏南長子、彭英坤。在龍. ‧. 瑛宗的小說中,樂觀進取向上的人,是不會死去的。. y. Nat. 廖清炎所說的:「把喪失掉幻影的知識與生活結合在一起時,生活的痛苦. er. io. sit. 只會變得更加痛楚而已。」在龍瑛宗的小說中,似乎是不變的真理。甚至可以 公式化這些角色共同的啟蒙軌跡:時代帶來知識和藝術,知識和藝術帶來理想. al. n. v i n 和希望,然後現實和社會和傳統擊潰這些理想和希望,角色開始墮落,絕望, Ch engchi U 產生挫敗感與無力感,以及自我嫌惡感,最後自我嫌惡感帶來自我毀滅。. 「我的口袋裡藏著用來結束生命的東西。然而,就在這個車站,我看到了 一個另人動容的畫面。那是士兵出征的畫面。手裡搖著小旗子來送行的人的熱 情、以及抱著必死的決心踏上征途的士兵的感動畫面。我反身自省,馬上覺悟 到士兵才是背負著崇高的使命面臨生死的人。而我卻是為了一個女人就想尋死. 59.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235。 - 28 -.

(30) ,這是多麼的愚蠢呢!」 60. 張石濤是個例外,因為他得到了他以為是救贖的事物。這個類似救贖之物 不是別的,正是日本政府軍事行動。在失敗的時代這個體制下無法得到救贖的 張石濤,轉而投入日本殖民政府這個體制。從一個體制投入另一個體制,實在 很難說這是一種救贖。張石濤只是從台灣社會的親權極大的家長制,投奔到日 本殖民政府的皇權極大的家長制,要面對的其實是更加嚴格、粗暴的身體控管 ,與更低的身體自主性。. 政 治 大 因為認為你哥哥大學畢業之後,必會擔任偉大的官吏、或者是做醫生,能 立. 夠賺大錢,宣揚家名,走富貴的路。當然啦,人們除了物質的幸福以外,其他. ‧ 國. 學. 甚麼都沒有想過嘛。可是把抓住物質的尾巴當做最重要的事,不由得令人覺得. er. io. sit. y. Nat. 排除的,只是我們需要多追求精神性的事象才行。 61. ‧. 悲哀。應該要有昇華精神的東西才對。怎麼樣?當然,物質的幸福是不能一概. 〈死於南方〉裡的「你哥哥」,和陳有三、彭英坤等人有著相同的敗北。. al. n. v i n 而他們周遭的人,也同樣地把取得物質幸福的能力──賺錢的能力,視為他們 Ch engchi U 唯一的價值。他們無論在精神上、知識上或文化上獲得怎樣的提昇,對他們自 身以外的人而言,皆是毫無意義的。提昇收入才是唯一獲得幸福的方式。在物 質上的停滯不前,也直接導致了他們在精神上的敗北,而精神上的敗北也直接 導致了身體上的敗北。在身體和心靈都遭到重創的情況下,死亡就成為僅有的 逃生管道。〈死於南方〉中,「你哥哥」則是心靈、精神上的死亡,也就是發 瘋。. 60.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237。 61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二,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14。 - 29 -.

(31) 「那是因為去內地唸了書才會那樣身敗名裂」 62 「尤其對青年們的教育更重要。要讓青年們立志於讀書,培育有用的人物 啊,精神改造更是必要。像以往只貪金錢慾望是沒有用的。」 63. 教育帶來敗北和知識帶來痛苦只是同一概念用不同的方式陳述。光憑如此 ,也許要導出啟蒙會帶來不幸這個結論有點牽強。然則可以肯定的是,啟蒙在 龍瑛宗的小說中,並沒有帶給任何人幸福。連醫學這麼實用的學科,都無法為. 政 治 大 的學校畢業,一起成為敗北者。在〈黃家〉中承載著若麗和若彰兩兄弟夢想的 立 張石濤帶來成功和幸福。〈死於南方〉的「你」和「你哥哥」,兩人都從內地. 內地日本,並非夢想成真之地,而是夢想幻滅之地。朝思暮想著去東京就能改. ‧ 國. 學. 變人生的若彰和若麗,如果他們真的去了東京然後學成歸國,等待著他們的,. ‧. 也只會是〈死於南方〉的結局。〈青雲〉中的陳浩川去了東京,等待著他的也. n. al. er. io. sit. y. Nat. 只是一次又一次的研究失敗。. 62. Ch. engchi. i n U. v.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二,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19。 63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二,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20。 - 30 -.

(32) 第四節. 迷信、宿命論與神秘主義的無藥可醫. 「可是醫生說病勢相當嚴重。媽媽沒有知識,才會占卜、信神而慌張,那 樣子病是不會好的。」 「亂講,你這個酒鬼無賴。以往根本就沒有西醫,村裡的人不也都醫好病 。你嚷著要住院、住院,你不知道張家的老闆,因為去住院才死了抬回家,不 是嗎?聽說住院了就不給東西吃,又抽取重要的血液。現在不是也說,不要給 貞尉吃鹹的或肉類,真是胡鬧。這怎能叫人相信。」. 政 治 大 「媽,那是迷信嘛!我不相信,所以不要喝。」 立. 「還有,你不信神,這是很狂妄的事,會給黃家帶來災禍的。」 64. 但母親卻依然說:「拜託,你要喝!你還年輕,所以不懂世故呀,不久你. ‧ 國. 學. 也會變得相信神明的。」 65. ‧. y. Nat. 現代醫學一直在啟蒙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西方如此,在東方也是如此,魯. er. io. sit. 迅與賴和這些學習現代醫學的人成為極具代表性的啟蒙者,並非偶然或巧合。 「醫學是啟蒙思想家賴以透過經驗測試他們哲學的方法,換言之,醫學同時是. al. n. v i n 新哲學的楷模,又是其有效性的證明。」 「從一開始,醫學與科學革命就血肉 Ch engchi U 66. 相連,而後者實際上是一場哲學革命。這革命的先行者自視為大夫,要為生了 病的社會文化把脈用藥。」 67「醫學是執行中的哲學,哲學則是為個人與社會服 務的醫學。」 68. 64.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一,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190。 65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二,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244。 66 彼得.蓋伊(Peter Gay)著,《啟蒙運動》,劉森堯、梁永安合譯,臺北縣,國立編譯館, 立緖文化,2008 年,頁 37。 67 彼得.蓋伊(Peter Gay)著,《啟蒙運動》,劉森堯、梁永安合譯,臺北縣,國立編譯館, 立緖文化,2008 年,頁 38。 68 彼得.蓋伊(Peter Gay)著,《啟蒙運動》,劉森堯、梁永安合譯,臺北縣,國立編譯館, 立緖文化,2008 年,頁 42。 - 31 -.

(33) 總結以上這三段引文,醫學之於個人,猶如啟蒙之於社會;醫學是個體啟 蒙,而啟蒙是總體醫學。藉由證明醫學比巫術和祈禱有效,能讓人活得更久、 更健康,啟蒙就能證明自己有效。 黃母得知貞尉而要住院和控制飲食的反應,完全是前現代的。她寧願相信 沒有真憑實據的傳統醫學和求神問卜,也不願意相信西醫。迷信與固執的黃母 ,正正是啟蒙試圖要改變、解救的人。當然黃母並非完全無憑無據,她有訴諸 於經驗,醫院醫死張家老闆就是她唯一的證據。可是深究事實,在沒有西醫之 前,難道村子裡就不會醫死人嗎?. 政 治 大 方面,若麗明知道要送貞尉去醫院,卻始終自我囚禁在無力感中,沒有實質行 立. 之後貞尉病情惡化,黃母還是只相信祖傳秘方,及以祈求神明保祐。另一. 動。就因為如此,貞尉就過世了。黃母的迷信,與若麗的缺乏行動力,導致了. ‧ 國. 學. 貞尉的死亡。. ‧. 〈故園秋色〉裡的沈茂亭,被妻子彩雲傳染了傷寒後,沈母的處理方式和. y. Nat. 黃母無異,拿了香灰和偏方給沈茂亭服用,而沒有送沈茂亭到台北就醫,沈茂. er. io. sit. 亭最後也和貞尉一樣難逃一死。. 相較於前現代的西方社會,當時的台灣殖民社會,並沒有像基督教這種鋪. al. n. v i n 天蓋地、包山包海、體系龐大的宗教信仰,然則迷信這點並無二致。黃母提出 Ch engchi U 醫院醫死張家老闆這件事情,只是要正當化她已經擁有的信仰。沒有迷信自然 也就沒有虔誠。啟蒙精神相信人的問題只能由人來解決,發生在人身上的好事 壞事都是自然發生的,而黃母說不信神會帶來災禍;人的世界是由人作主,而 不是神,這樣的說法被宗教人士視為一種對神的褻瀆,同樣的衝突在西方也發 生過。. 「這就是日本人的偉大之處,讀了哲學、文學等書,不但視野變得較寬廣 ,又能提昇自己未來的世界觀。」 - 32 -.

(34) 「這恐怕不一定吧!日本優秀的官僚中全都是東大畢業的學生,他們所擅 長的技術不就是追求國家的利益嗎?到底為亞洲人做了些什麼樣的事?」 「因為理論與現實是不一樣的。可是東大不斷地培養出日本右翼及左翼陣 營所需要的人材,即所謂一手包辦。它的原因無法推測,這大概可稱為天下奇 觀吧!」. 69. 日本在世界史上能完成令人驚訝的發展,是據於有能的指導者們的科學主 義吧!可是,還是有憑藉神意的東洋神秘主義,想要封閉日本:但是,造就偉 大日本的,是富於科學精神的知性才對吧! 70. 政 治 大 這裡提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啟蒙的範圍和有效性到底能拓展到哪裡 立. ?孟德斯鳩:「『倘若我知道有什麼是有益於吾身而無益於吾家者,我會把它. ‧ 國. 學. 逐出腦海。倘若我知道有什麼是有益於吾家而無益於吾者,我會設法把它忘掉. 71. ‧. 。倘若我知道有什麼是有益於吾國而無益於歐洲,或是有益於歐洲而無益於全. y. Nat. 人類者,我會視之為罪行。』」 孟德斯鳩的想法極度樂觀甚至天真,也極度偉. al. er. io. 少,甚或根本不存在。. sit. 大而無私,不過實際上,能以此宏願為信仰和主張並實踐之人,恐怕是少之又. n. v i n 無庸置疑的,日本的最重要的啟蒙階段是明治維新。在明治維新之後,富 Ch engchi U. 國強兵的政策最終產生了軍國主義。維新時日本推行四民平等,後來卻四處發 動戰爭和殖民,製造新的次等公民甚至奴隸階級。雷厲風行地推動新式教育, 最終目標是要超克現代的日本,卻灌輸自己的人民天皇即神、為天皇而死是無 上的光榮,這些傳統而古老的忠君思想。龍瑛宗也注意到了日本這種一邊啟蒙 一邊愚民的雙重國格,在〈東京鄉下佬〉這篇隨筆中,就點出了日本政府同時 69.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三,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164-165。 70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六,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113。 71 彼得.蓋伊(Peter Gay)著,《啟蒙運動》,劉森堯、梁永安合譯,臺北縣,國立編譯館, 立緖文化,2008 年,頁 61。彼得.蓋伊引此文是在談人道精神,不過筆者以為這段話亦適用於 整個啟蒙。 - 33 -.

(35) 使用科學主義和神秘主義。科學主義讓日本開放而富強,而神秘主義讓日本保 守然後封閉。 這樣的啟蒙因為受到限制,所以不完全,而導致失敗。統治階級根據其利 益來取捨和使用啟蒙,讓啟蒙變得有害甚至邪惡。啟蒙可為善亦可為惡的工具 性不證自明。總的來說,日本經歷過的是扭曲而偏頗的啟蒙,然後這種啟蒙把 進步和倒退都帶給了日本和其殖民地。可怕的事情是,不論啟蒙是用來解放還 是剝削,是用來創造還是毀滅,是用來批判還是壓迫,它都一樣有用。. 政 治 大. 與中國相比之下,日本國土較狹小,且為單一民族,因此明治維新運動得. 立. 學. ‧ 國. 以一舉成功。. 72. 明治維新若以富國強兵來論,它是成功的。明治維新讓日本富強,日本沒. ‧. 有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還成為東方少數的殖民國家;若以啟蒙來論,則明. io. al. er. 治維新造成的結果也是好壞參半的。. sit. y. Nat. 治維新是非常失敗的。它帶給亞洲的災難遠遠多於進步;而且對日本而言,明. n. v i n 人向大自然挑戰的努力是堅強,它可以靠科學這東西來完成。其行為就是 Ch engchi U. 創造。. 少年陳浩川的希望擴大起來,生機甦醒似地充滿了精神。 73. 人對自然和神的看法產生變化,是啟蒙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在神的舊世界 秩序下,神創造了自然,神創造了人,自然和人皆從屬於神,人的地位高於自 然並低於神。在啟蒙之後,「啟蒙思想家的哲學人類學曾經把人從對上帝的恭. 72.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三,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167。 73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二,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66。 - 34 -.

(36) 順依賴中解放出來,使他成了自然的一部分。」 74「人與自然的關係可以視為一 種合作或對決,而這關係是親密、無可逃避和排他的。」 75本來人與自然都受神 支配,是從屬於神的存有;啟蒙則試圖否定神的全能控制,讓人與自然成為互 相依賴的存有,人存在於自然之中,但也要從自然中取得物質來加以利用。要 了解、探索甚至對抗和征服自然,則唯有透過科學。「笛卡爾談到有一門實用 科學說不定將可使人成為『大自然的主人和佔有者』」 76。從這當中可以歸納出 人與自然的三階段論: 一、人與自然都是神的創造物,人比自然更接近神。. 政 治 大 自然有對抗、征服的關係,也有合作、依賴的關係。 立. 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要和自然共處,並且從自然中取得資源。人與. 三、人是自然的主人,人擁有自然,人為主體,自然為客體的二元論於此. ‧ 國. 學. 定調。和第一個階段相似之處在於,人的地位皆高於自然;不同的是,在第一. ‧. 階段人之所以高於自然,是因為人有更多神性。而在第三階段,人也高於自然. y. Nat. ,但這是因為人已經取神而代之,成為世界和自己的主人。. al. er. io. sit. 〈青雲〉中的陳浩川要向大自然挑戰的想法,很明顯還停留在第二階段。. n. v i n 不過,轉個念頭又想,人的生死,早已由神命定了,就是怎用力掙扎也無 Ch engchi U. 可奈何的。 77. 如此的歷史宿命論正是啟蒙想要擺脫的。前現代的時間觀是循環的,歷史 是周而復始地發生;現代的時間觀是前進的,歷史不斷地向前飛奔。導致這兩. 74. 彼得.蓋伊(Peter Gay)著,《啟蒙運動》,劉森堯、梁永安合譯,臺北縣,國立編譯館, 立緖文化,2008 年,頁 202。 75 彼得.蓋伊(Peter Gay)著,《啟蒙運動》,劉森堯、梁永安合譯,臺北縣,國立編譯館, 立緖文化,2008 年,頁 204。 76 彼得.蓋伊(Peter Gay)著,《啟蒙運動》,劉森堯、梁永安合譯,臺北縣,國立編譯館, 立緖文化,2008 年,頁 31。 77 龍瑛宗,《龍瑛宗全集》,中文卷二,林志潔、葉笛、陳千武譯,陳萬益主編,臺南市,國 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年,頁 67。 - 35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相當清楚的是, Avalokiteśvara 這個複合詞是由 avalokita 跟 īśvara 結合而成。avalokita 為觀,而 īśvara 為自在,所以譯為 觀自在。因為連音或連聲 (saṃdhi)的關係,avalokita

被賦予「算聖」之稱的關孝和,是和算史上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和算自他開始進入

這些 dimensions 之間的關係, 而這些關係和 ordered basis 的選取無關, 所以 A, B associated λ 的 elementary Jordan matrices 的各個階數的個數會相同, 也就是 A,B 可以化為相同的

然而另一方面,蒙古人的統治,相對其他文化而

KU 群至常奪透遊 性家希、過戲 的庭望甚學規 發以別至習則 展外人攻 -o 依擊漸 一由從性漸 這於他的變 時他們行成 期們的為使 的仍主出與 兒處意現別 童於行。人

你是否同意,及至 200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 1980 年代的改革開放改善了與 亞洲其他國家的關係?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亞洲任何一個國家的關係,解釋你 的觀點。. 建議答題方向

文學賞析能力:形式、節奏的感 悟、從詩歌與政治的關係了解詩 歌的怨刺作用,探討深層的主題

印尼人信奉伊斯 蘭教 ( 回教 ) , 每年伊斯蘭教九 月 是齋戒月,教徒 在三十日內,由 日出到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