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桃園縣國民小學國樂團發展之調查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桃園縣國民小學國樂團發展之調查研究"

Copied!
14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民族音樂研究所 碩士論文. 桃園縣國民小學國樂團發展之調查研究.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rchestras in Elmentary Schools of Taoyuan County. 研 究 生 :陳. 茂. 元. 指導教授 : 吳舜文博士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

(2)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國民小學國樂團發展現況,以其設有國樂團之 七所學校三百八十二位學生為對象,就學校支持度、教師教學專業度、家 長參與配合度、學生自我評核度等四個層面加以調查,並進一步探析不同 背 景 學 生 對 國 樂 團 看 法 之 差 異 。 研 究 方 法 採 問 卷 調 查 , SPSS10.0 軟 體 , 以 次數分配、百分比、獨立 T 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進行分析及檢驗,獲得具 體結論如下:. 壹、學生對國樂團發展現況的看法 一、各校學生認為學校極為支持國樂團的發展 二、各校學生認同其樂團指導教師具有相當的教學專業度 三、學生認為在家長參與配合度僅具普通程度 四、學生認為練習投入程度及檢視自我學習方面僅達一般水準. 貳、不同背景學生對國樂團發展看法之差異分析 一、不同「學校」學生在學校支持度、教師教學專業度、家長參與配合度及學生自我 評核度等各層面看法均具差異 二、不同「性別」學生在教師教學專業度的看法具有差異 三、不同「年級」學生對於學校支持度及教師教學專業度的看法具有差異 四、不同「演奏樂器」學生在學校支持度、教師教學專業度、家長參與配合度及學生 自我評核度等層面看法均不具差異 五、有無「額外音樂學習經驗」的學生對於學校支持度及教師教學專業度的看法具有 差異 六、「家長有無參與後援會」的學生對於家長參與配合度的看法具有差異 七、「是否擁有個人樂器」的學生對於教師教學專業度的看法具有差異 根據研究結論,研究者並針對家長、學生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字:小學國樂團、音樂社團.

(3) Abstract This st ud y aimed t o invest igat e t he current development o f Chinese Orchest ras in ele ment ar y schoo ls o f Tao yuan Co unt y and 382 students from seven schools had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It focused on t he analys is o f four dimensio ns: 1) t he schoo l suppo rt , 2) inst ruct o rs’ t eaching compet ence, 3) parent al invo lvement and 4) st udent s’self-evaluat io n .The d iffer ences o n t he o p inio ns o f st udent s o f var ious backgro unds wo u ld also be discussed. Methodologies were inclusive of questionnaires and the SPSS10.0 software. Data analysis were made through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test, percentage and ANOVA. The majo r findings are summar ized as t he fo llo wing: I. Students' Opinions of the cu rrent statu s of the orchest ra s 1. Most st udent s co nsider ed schoo l st affs to be highly support ive o f t he develo p ment o f t heir o rchest ra. 2. Most st udent s co nsider ed inst ruct ors of such orchest ras t o have high t eaching co mpet ence. 3. Most st udent s co nsider ed t heir parent s’ invo lvement in t he o rchest ras to be mer ely average. 4.Mo st st udent s co nsid ered t heir devot ion int o self- lear ning o f t he inst ru ment to be o nly averag e. II. Di fferences on the opinions of studen t of variou s backgrounds: 1. St udent s fro m d iffer ent school s had differences on t he four dimensio ns. 2. St udent s o f d ifferent genders had d iffer ence o nly o n t he d imensio n o f “inst ruct o rs’ t eaching co mpet ence ”. 3. St udent s o f d ifferent grades had difference on t he dimensio n o f “t he scho o l suppo rt ” and “inst ruct o rs’ t eaching co mpet ence ”. 4. St udent s who lear ned different inst ruments had no d iffer ences o n t he fo ur d imensio ns. 5. St udent s who had ext ra mu sical learni ng experience had difference on t he d imensio n of “t he scho o l support ” and “inst ructors’ t eaching co mpet ence ”. 6. St udent s wh ose parent s had parti cipat ed in backup support groups had d ifference o n t he d imens io n o f “t he par ent al invo lvement .” 7. St udent s wh o had thei r o wn instrument s had difference only on t he d imensio n of “inst ruct o rs’ t eaching co mpet ence ”. Based on t he resu lt s o f t his st ud y, suggest io ns were provided t o st udent s, parent s, and t he fut ure researches. Keywo rds: Chinese Orchest ra in ele ment ar y scho o ls; musical clu b..

(4) 謝. 辭. 依稀記得曾經於國樂團開會中跟大家共勉:「任何一件傲人的成就都絕非一蹴可 及,必須靠著腳踏實地及堅持到底的精神才有機會完成。」我想今日能夠完成這本論文, 亦是秉持著這股決心及毅力,加上眾多貴人和好朋友的協助鼓勵,才得以讓這份著作在 這一兩年中孕育誕生。以下就讓這些「貴人」一同記錄在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中。 首先,要感謝的是辛苦養育我的父母,母親徐瑜遐女士,從小學栽培我學習多項才 藝:書法、美術、作文、英文、鋼琴、揚琴等,因為有其獨特的「遠見」,造就了孩子 音樂上的啟蒙,也成就了今日的專業,謝謝您!偉大的母親。再者,父親陳昌毅先生, 一直以來灌輸我為人處世的原則,以及勤學不倦的恆心,因為有這堅實後盾,讓孩子遇 到任何挑戰時,勇敢面對,感謝您!親愛的父親。另外還有我的家人好朋友:哥哥茂巍、 妹妹柏雯,拉拔我長大的外婆、祖父母、阿姨們、堂弟茂榜、好友顗丞、亦俊等。 接者,感謝曾經指導過我的老師,「母校」國立楊梅高中恩師陳雋蕙老師、張琪玲 老師,因為有您們無微不至的關心及鼓勵,讓「非科班」的我得以用聯考第一名的成績 進入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系。也感謝大學揚琴李庭耀老師(同時為揚琴啟蒙者)、 陳思伃老師、鋼琴葉添芽老師、指揮瞿春泉教授等,另外 樂海揚琴康鴻玲及陳榮芳老師、 九歌團長孟美英老師、平鎮管樂林俊吉老師以及協助我完成調查研究的老師們。最後, 感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對於研究生的教導,感謝師大音樂學院所有教導過的老師,及論 文口試委員瞿春泉教授、錢善華教授等。當然,最重要的是指導教授吳舜文博士對於學 生論文的引導寫作,尤其是每當遇到寫作瓶頸或是心理障礙時,吳教授總能施展其極優 異的能力對學生指點迷津及安撫心靈,可說是本論文付梓最辛苦的幕後推者。 感謝大家!因為您們,讓這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也讓我完成碩士學位,願將這股 榮耀分享及歸功於諸多「貴人」的提攜。再者,期許各界先進不吝指正。感恩!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 陳茂元 98. 8.

(5)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音樂教育功能………………………………………………………... 7. 第二節 國樂教育……………………………………………………………... 13. 第三節 音樂社團……………………………………………………………...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5. 第四節 研究步驟…………………………………………………………….. 38. 第五節 資料處理……………………………………………………………... 4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1. 第一節 學生對國樂團發展現況的看法……………………………………... 41. 第二節 不同背景學生對國樂團看法之差異………………………………... 6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結論………………………………………………………………….. 103. 第二節 建議………………………………………………………………….. 109. 參考書目………………………………………………………………………... 111. 附錄……………………………………………………………………………... 116. 附錄一 桃園縣國民小學國樂團發展狀況調查問卷(預試用)…………. 116. 附錄二 桃園縣國民小學國樂團發展狀況調查問卷(專家效度用)……. 120. 附錄三 國樂團發展狀況調查問卷之專家效度審查意見表…………….... 126. 附錄四 桃園縣國民小學國樂團發展狀況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132. 附錄五 國樂相關研究摘述……………………………………………….... 136.

(6) 表 次 表 2-2-1. 國樂團編制表………………………………………………………... 16. 表 3-2-1. 樣本人數表…………….……………………………………………..... 34. 表 3-3-1. 內容效度修訂題項…………………………………………………. 37. 表 4-1-1. 「樂團練習時有足夠的打擊樂器」填答之次數分配….…………. 41. 表 4-1-2. 「樂團練習時有足夠的譜架」填答之次數分配………..................... 42. 表 4-1-3. 「樂團定期都有對樂器進行維修保養」填答之次數分配…………. 42. 表 4-1-4. 「樂團有專屬的合奏練習教室」填答之次數分配…………………. 43. 表 4-1-5. 「樂團有專門負責聯絡上課的老師」填答之次數分配……………. 43. 表 4-1-6. 「校長或主任常常來看樂團練習」填答之次數分配………………. 44. 表 4-1-7. 「樂團表演或比賽時校長或主任會出席」填答之次數分配………. 44. 表 4-1-8. 「學校常幫樂團舉辦音樂會或表演活動」填答之次數分配………. 45. 表 4-1-9. 「學校會幫樂團報名參加音樂比賽」填答之次數分配……………. 45. 表 4-1-10. 「我覺得老師的樂器演奏很有水準」填答之次數分配……………. 47. 表 4-1-11. 「我覺得老師對樂團音準及音色要求很仔細」填答之次數分配…. 47. 表 4-1-12. 「我覺得老師每堂課會仔細聽個別的演奏」填答之次數分配….. 48. 表 4-1-13. 「老師會示範演奏所教過的樂曲」填答之次數分配……….……. 48. 表 4-1-14. 「老師會先教導基本練習曲後再教獨奏曲或是合奏曲」填答之次數分配. 49. 表 4-1-15. 「老師會督促樂團的練習」填答之次數分配……….……………. 49. 表 4-1-16. 「當練習特別難的技巧或樂曲時,老師會放慢教學速度」填答之次數分配. 50. 表 4-1-17. 「老師上課的態度很認真 」填答之次數分配……………………. 50. 表 4-1-18. 「老師在練習有進步時會給團員獎勵或讚美」填答之次數分配…. 51. 表 4-1-19. 「我很期待老師每週的上課」填答之次數分配……………………. 51. 表 4-1-20. 「老師會打電話到家裡跟父母討論上課情況」填答之次數分配…. 52. 表 4-1-21. 「父母親在家常陪我們練習樂器」填答之次數分配………………. 53. 表 4-1-22. 「父母親會到學校看樂團的上課」填答之次數分配………………. 54. 表 4-1-23. 「父母親會提供練習的意見」填答之次數分配……………………. 54. 表 4-1-24. 「父母親會常讚美我的練習情況」填答之次數分…………………. 55. 表 4-1-25. 「父母親會聯絡老師關心我的上課情況」填答之次數分配.……. 55. 表 4-1-26. 「父母親會去參加國樂團家長後援會的開會」填答之次數分配…. 56.

(7) 表 4-1-27. 「父母親在樂團有比賽或是表演活動的時候,會擔任義工」填答之次數分配. 56. 表 4-1-28. 「父母親會帶我們去音樂廳欣賞表演」填答之次數分配…………. 57. 表 4-1-29. 「父母親會去看我的音樂表演」填答之次數分配…………………. 57. 表 4-1-30. 「父母親會邀請親朋好友去看我的音樂演出」填答之次數分配…. 57. 表 4-1-31. 「我會利用在學校的時間練習樂器」填答之次數分配……………. 59. 表 4-1-32. 「在家的時候我會主動練習樂器」填答之次數分配………………. 60. 表 4-1-33. 「我每天都會規劃時間練習樂器」填答之次數分配………………. 60. 表 4-1-34. 「我每天練習樂器至少 30 分鐘以上」填答之次數分配…………. 61. 表 4-1-35. 「我覺得練習樂器很快樂」填答之次數分配………………………. 61. 表 4-1-36. 「我常參加各種形式的音樂比賽」填答之次數分配………………. 61. 表 4-1-37. 「參加音樂比賽讓我覺得很光榮」填答之次數分配………………. 62. 表 4-1-38. 「我會定時去參加音樂檢定」填答之次數分配……………………. 62. 表 4-1-39. 「我常去音樂廳欣賞各種藝術表演」填答之次數分配……………. 63. 表 4-2-1. 桃園縣國民小學國樂團學生基本資料……………………………. 67. 表 4-2-2. 「學校」描述性統計量………………………………………………. 69. 表 4-2-3. 「性別」描述性統計量………………………………………………. 80. 表 4-2-4. 「年級」描述性統計量………………………………………………. 84. 表 4-2-5. 「在樂團中演奏的樂器」描述性統計量……………………………. 88. 表 2-4-6. 「國樂團之外的音樂學習經驗」描述性統計量……………………. 94. 表 2-4-7. 「父母有沒有參加國樂團家長後援會」描述性統計量……………. 97. 表 2-4-8. 「是否擁有個人樂器」描述性統計量………………………………. 100. 圖 次 圖 3-1-1. 研究架構…………………………………………………………….. 33. 圖 3-4-1. 研究流程…………………………………………………………….. 39.

(8) 第一章 緒論 中華文化源遠流傳、博大精深,自古以來音樂就與人們生活背景 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傳統的宗教儀式、節慶、典禮等。而中國 傳 統 樂 器 伴 隨 著 時 代 的 變 遷 有 了 更 多 的 發 展 與 創 新,舉 凡 獨 奏、重 奏 、 絲竹室內樂、國樂合奏等都廣為大眾所接受。近年來本土化藝術的推 廣成為政府文化政策的理念,傳統音樂文化再度受到重視。正如陳篤 正 ( 1999) 所 言 :「 中 華 文 化 博 大 精 深 , 而 傳 統 中 國 音 樂 在 歷 史 上 數 千 年的流佈傳遞,體現了屬於這塊瑰寶的珍貴價值。因為有樂、愛樂, 生命隨之豐實。」因此,各級學校紛紛開設中國音樂相關課程,而中 小 學 設 置 國 樂 團,對 於 國 樂 教 育 之 推 廣 與 傳 承 開 啟 了 更 多 務 實 的 做 法。 本研究旨在調查桃園縣國民小學國樂團發展現況,以下就研究背 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名詞釋義分別加以說明,以確立本 研究的方向。. 1.

(9)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音 樂 對 於 學 校 教 育 具 有 極 高 價 值 , 李 永 剛 ( 1987) 表 示 音 樂 能 讓 人修身養性並鼓舞、啟發人的純真和良善,讓人平和理性以至於社會 國 家 和 諧 。 黃 友 棣 ( 1965) 認 為 音 樂 能 培 訓 規 矩 、 秩 序 及 嚴 整 紀 律 , 並 且 陶 冶 品 德 及 意 志 。 范 儉 民 ( 1990) 提 出 在 學 校 教 育 中 多 舉 辦 各 種 活動可以發揮音樂教育的群育功能。 國樂在中華文化的發展中具有深遠的基礎,並逐漸形成了學校教 育 的 學 習 目 標 之 一 , 許 常 惠 ( 1981) 認 為 國 樂 是 我 國 傳 統 音 樂 , 具 有 悠久的歷史淵源和豐富的文化意義;國樂經過歷史發展的影響,加上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及教育的薰陶,各級學校紛紛成立國樂團。董榕森 ( 1975)表 示 ,中 國 音 樂 含 有 深 厚 的 美 學 與 哲 學,能 內 蘊 及 淨 化 人 性 , 且是淬勵情操的有效媒介,國樂在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以後學習的人數 漸 增 , 形 成 了 教 育 上 的 熱 烈 需 求 。 賴 錫 中 ( 1999) 提 出 國 樂 在 歷 史 時 空傳承下累積了豐富的藝術內涵,政府應推動教育以落實發揚國樂文 化 。 黃 文 玲 ( 1999) 提 到 國 樂 在 政 府 教 育 及 職 業 樂 團 推 動 下 , 相 關 活 動發展蓬勃,各級學校成立國樂團並拓增國樂的學習人口。呂鈺秀 ( 2003) 表 示 國 樂 為 當 時 政 治 環 境 下 推 動 中 華 民 族 文 化 的 一 種 重 要 媒 介,因 此 除 了 各 種 國 樂 團 體 相 繼 成 立,學 校 教 育 也 開 始 培 育 相 關 人 才 。 教 育 部 於 2005- 2008 年 以「 創 意 台 灣、 全球 布 局 」為 教 育 施 政 主 軸, 強調國民能各盡其才並強化美育,建立校園特色,此一政策並以達成 「一人一樂器,一校一藝團」為目標,增加學生參加藝文活動之學習 機會,此亦促成各國民小學紛紛實施國樂教育。桃園縣最早成立國樂 團 的 學 校 為 忠 貞 國 小 ( 民 國 七 十 二 ), 此 後 並 有 六 校 陸 續 設 立 , 包 括 石 門國小、建國國小、林森國小、新明國小、田心國小、內壢國小。. 2.

(10) 研究者生長於桃園縣,自小學習揚琴,小學階段曾多次代表學校 參與各類表演及音樂比賽,大學時期也常利用課餘時間在桃園縣國民 小學從事國樂教學及演出的工作,現為桃園縣某小學國樂團指導老 師。因此,研究者在本身國樂學習及指導學生的歷程當中,對於國樂 團在桃園縣國民小學的發展深感興趣,是否各校均支持國樂團設置? 指導教師是否專業?家長是否參與配合?以及學生的自我學習態度如 何?這些發展狀況都值得探討與分析,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在相關研究方面,研究者就國內學位論文加以蒐尋,發現國樂教 育 相 關 研 究 篇 數 近 年 來 逐 漸 增 加,1992 年 及 1997 年 各 有 一 篇,而 2000 年 至 2007 年 則 有 九 篇 , 顯 見 此 議 題 逐 漸 受 到 重 視 ; 但 多 數 主 題 為 制 度 或 樂 器 方 面 之 探 究 , 對 於 小 學 國 樂 團 發 展 之 研 究 , 僅 謝 秀 琳 ( 2005) 一篇。研究者基於本身成長背景,將針對桃園縣國民小學國樂團進行 普遍性之調查,就學校支持度、教師教學專業度、家長參與配合度及 學生自我評核度等四個層面加以分析,並探討不同背景學生對國樂團 看法之差異,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3.

(1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茲將本論文的研究目的歸納如下: 一、瞭解學生對桃園縣國民小學國樂團發展現況的看法。 二、探析不同背景學生對國樂團看法之差異。. 貳、待答問題 基 於 上 述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本研 究 以 桃 園 縣 建 國 國 小、田 心 國 小 、 石門國小、忠貞國小、新明國小、林森國小、內壢國小為研究對象, 待答問題陳述如下: 一、學生對國樂團發展現況的看法為何? (一)學校支持度方面的看法為何? (二)教師教學專業度方面的看法為何? (三)家長參與配合度方面的看法為何? (四)學生自我評核度方面的看法為何? 二、不同背景學生對國樂團看法之差異為何? (一)不同學校學生看法的差異為何? (二)不同性別學生看法的差異為何? (三)不同年級學生看法的差異為何? (四)不同樂器者看法的差異為何?. 4.

(12) (五)不同額外音樂學習經驗者看法的差異為何? (六)家長有無參與後援會者看法的差異為何? (七)是否擁有個人樂器者看法的差異為何?. 5.

(1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使研究範圍更加明確,茲將本研究重要名詞定義如下:. 壹 、 國 樂 團 ( Chinese orchestra) 董 榕 森 ( 1984) 表 示 ,「 國 樂 」 係 指 一 個 國 家 或 民 族 的 正 統 音 樂 。 亦即中國傳統民族音樂。就其整體意義而言,舉凡傳統古樂、民間歌 樂、地方戲曲及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音樂,都可稱為國樂。許常惠 ( 1992) 提 到 , 在 台 灣 , 我 們 稱 呼 以 傳 統 樂 器 演 奏 ( 特 別 是 指 樂 團 的 合奏)的音樂為國樂,這種國樂是民國初年中國音樂受了西方交響樂 的影響而產生,因此樂團編制接近西方管絃樂團編制,只是樂器是中 國傳統的民族樂器為主。本研究所指的「國樂團」,指在國小階段, 由學童組成且依據國樂團編制之演奏團體,依據音樂比賽之項目亦包 括國樂合奏及絲竹室內樂。. 貳 、 音 樂 社 團 ( musical club) 社 團 與 國 家 一 樣, 必 須 含 有 三 個 構 成 要 素,即 人 民、主 權、 領 土 。 人民指的是社員;主權指的是社員的權利與義務;領土指的是社團之 活 動 場 地 ( 蔡 武 志 、 羅 志 明 , 1988)。 民 國 八 十 二 年 教 育 部 編 列 國 民 小 學課程標準,將社團活動分為體育、音樂、美勞、語文、科學、康樂 等六大類。於民國八十五年所出版的「倡導正當休閒活動充實國民生 活內涵」一書,將社團活動依校際社團競賽分為技能性、體育性、學 術性、藝術性、康樂性等五大類。本研究所指的音樂社團,是指由國 小學生所組成音樂類及藝術性的團體,此類團體主要利用課外共同時 間,於共同場所學習音樂技能及知識。. 6.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國民小學國樂團發展之現況,根據研究目 的與問題,就相關文獻加以分析,第一節為音樂教育功能,第二節為 國樂教育,第三節為音樂社團。. 第一節 音樂教育功能 音 樂 的 種 類 可 說 相 當 廣 泛,舉 凡 中 國 音 樂、西 洋 音 樂、流 行 音 樂 、 傳統音樂、舞蹈音樂、戲曲音樂等都屬於音樂的範疇,不論音樂的類 型 為 何 ,其 對 學 校 音 樂 教 育 具 有 同 等 價 值 ,范 儉 民( 1 9 90)從 德 、 智 、 體、群、美五種教育層面,分別探討音樂教育可能達到的功能,畢達 哥 拉 斯( Pythagoras)也 認 為 萬 物 成 立 於 數 的 調 和 之 上 , 並 特 別 主 張 音 樂 為萬物調和的表現,可見音樂教育價值是古今中外學者所認同的。以 下就德育、智育、體育、群育、美育五方面闡述音樂教育的功能。. 壹、德育方面 李 永 剛 ( 1987) 表 示 , 我 國 傳 統 的 音 樂 哲 學 , 重 視 音 樂 教 育 功 能 和 道 德 力 量 , 是 「 為 人 生 而 藝 術 」。 他 認 為 音 樂 可 以 使 個 人 身 心 健 康 、 儀 態 端 莊 、 行 止 有 禮 、 意 志 堅 定 、 精 神 奮 發 。 同 時 , 賴 錫 中 ( 1999) 提到在音樂歷史縱向傳承與藝術橫向的聯結性交織中,可以發現中國 音樂無論是建立在官方意識性或民間自發性的基礎上,對於形式與內 容的展現,實質上都顯示中國藝術對於人們內心教化與感動的作用。 古 代 樂 記 亦 提 到 :「 樂 也 者 , 聖 人 之 所 以 樂 也 。 而 可 以 善 人 心 , 其 感 人 深 , 其 移 風 易 俗 , 故 先 王 著 其 教 焉 。 」 同 時 , 荀 子 樂 論 篇 也 提 到 :「 樂 者,天下之大齊也,中和之紀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夫聲樂之入人 也 深,其 化 人 也 速。」另 外,論 語 泰 伯 篇 中 也 述 及: 「 興 於 詩,立 於 禮 , 7.

(15) 成於樂。」孔子在這九個字中,簡單扼要點出音樂的積極價值。范儉 民 ( 1990) 依 據 上 述 論 點 , 歸 納 我 國 儒 家 教 育 思 想 對 於 音 樂 在 德 育 中 的重要性。 亞 里 斯 多 德( Aristotle 384- 322 B.C. )及 柏 拉 圖( Plato427- 347B.C.) 認為音樂的現象直接與心靈的活動相關,特定系列的聲音可以引起特 定的情感,這是可以預期的。為證實每個聲音效果的好壞,希臘人曾 做 過 嚴 格 的 實 驗 , 當 時 的 學 者 認 為 多 里 安 調 式 ( D oria n mode) 是 可 以 加強人的美德,是可以使人遇危險而勇敢,遇不幸而安於天命的;弗 里 吉 安 調 式 ( Phrygia n mode) 和 奧 羅 斯 ( Aulos) 的 音 色 一 樣 , 有 鼓 舞 精神之功,這是祭祀酒神之歌的調式。畢達哥拉斯則認為萬物成立於 數的調和之上,而特別主張音樂為萬物調和的表現,所以他教育子弟 門人,以音樂為最重要的一科,尤其要求學生在生活方面,起床後與 就寢前必定唱歌,希望學生在生活中,有一顆片刻不離歌唱的心。路 得( L uther 1488- 1646)曾 經 提 到 音 樂 是 萬 德 的 胚 胎 與 泉 源 , 另 外 , 有 「 近 代 教 育 之 父 」 尊 稱 的 裴 斯 泰 洛 齊 ( Pestalozzi 1746- 1827) 也 認 為 音樂是教育兒童、陶冶人性及道德的手段。鈴木鎮一也表示,只是指 導學生拉好小提琴並不算是教育,唯有在演奏的同時,提昇其人性與 品格,才算是真正的教育。豐子楷更認為音樂是最直接且抽象的展現 全人人格的唯一藝術,也是一種最直接、最深刻表達感情的藝術。故 教師應以純正的音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其潛移默化,完成高尚的人 格 , 亦 即 華 爾 特 ( Walter 1876- 1962) 所 主 張 音 樂 之 音 樂 足 以 使 人 德 性 向 上 ( 引 自 范 儉 民 , 1990)。. 貳、智育方面 樂 記 中 提 到 :「 樂 行 而 倫 清 , 耳 目 聰 明 , 血 氣 平 和 , 移 風 易 俗 , 天. 8.

(16) 下皆寧。」由上,聽音樂就是訓練耳朵;讀樂譜,更是訓練眼睛。經 過 了 音 樂 教 育 ,可 使 人 不 論 是 歌 唱、演 奏、欣 賞,均 涉 及 有 關 的 知 識 , 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擴展學習,故以敏銳的感覺去理解音樂、傾聽 音樂、表現音樂,形成處處是智育的學習,例如終止式的了解就像是 文法的學習;歌唱時從音樂結構來注意樂句變化及和聲、曲調之美, 正 是 走 出 了 理 解 音 樂 的 第 一 步 ,( 引 自 范 儉 民 , 1990)。 許 常 惠 ( 1981) 提 及 , 所 謂 國 樂 就 是 指 我 國 的 傳 統 音 樂 , 它 具 有 悠 久 的 歷 史 淵 源 和 豐 富 的 文 化 意 義 。 范 儉 民 ( 1990) 也 提 到 音 樂 的 學 習若擴充與文化各層面相結合,譬如學唱「滿江紅」能與岳飛的歷史 故事相結合,欣賞「馬賽曲」能與法國大革命的歷史相結合,唱義大 利 民 歌 「 可 愛 的 陽 光 」, 則 可 就 義 大 利 的 風 俗 、 習 慣 、 藝 術 、 歷 史 、 地 理等進行理解。其他如音樂涉及與文學、科學、繪畫等關聯的知識, 都可以使學生的視野擴大,智力亦得開展。. 參、體育方面 音樂能夠影響人的情緒,減少人的疲勞,解除人的痛苦,甚至影 響 人 的 血 液 脈 搏 和 筋 肉 的 緊 張 或 鬆 弛。好 的 音 樂,不 但 可 以 陶 冶 身 心 、 輕鬆肌肉、活絡筋骨,增進血液之循環,亦可使悲觀愁悶者的心境改 變 至 正 向 的 層 次 。 樂 記 提 及 :「 樂 行 而 倫 清 , 耳 目 聰 明 , 血 氣 平 和 , 移 風易俗,天下皆寧。」足見音樂對促進身體健康大有幫助(引自何名 忠 , 1974)。 李 永 剛 ( 1987) 表 示 , 音 樂 是 一 種 能 夠 直 達 人 們 心 中 心 靈 的 語 言,其 直 接、親 切 且 力 量 深 厚,好 的 音 樂 能 安 慰 人 的 不 安 和 痛 苦 , 能激勵人的萎靡和頹廢,能鼓舞人的精神和意志,能啟發人的純真和 良善,是個人修身養性最深入的寫照。他更提到音樂可以使個人身心 健康、儀態端莊、行止有禮、意志堅定及精神奮發。就如荀子樂論中. 9.

(17) 提 到 :「 故 聽 其 雅 頌 之 聲 , 而 志 意 德 廣 焉 ; 執 其 干 戚 , 習 其 俯 仰 屈 伸 , 而容貌得莊焉;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而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 西 蕭 ( Seashore ) 表 示 , 若 以 音 樂 的 節 奏 來 說 , 不 僅 僅 是 耳 朵 與 手 指的事。節奏給予人們自由與快樂,帶動人類的力量及刺激人類的官 能,使身體能隨著節奏而動作起來,並安撫情感以促進血液循環、呼 吸以及各種內分泌。這些都是可以證明音樂在體育上的功能(引自郭 長 揚 , 1977)。 范 儉 民 ( 1990) 亦 具 體 指 出 , 指 導 學 生 唱 歌 與 吹 奏 樂 器 的時候,必然會引導其正確的呼吸法,此即與體育習之相關。而體育 課程裡,體操與舞蹈更是需要音樂給予動力。. 肆、群育方面 音樂是群育的工具,個人獨奏一方面是自己的修養之道,一方面 也影響他人的情感,集體演奏及集體合唱更能培養參加者合作的精 神。音樂節奏及規律的社會生活均為國民教育的重要方法,亦即強調 群 育 的 重 要 ( 何 名 忠 , 1974)。 董 榕 森 ( 1987) 也 表 示 , 傳 統 音 樂 在 學 校教育中的生根可分為兩種方式,一為正規的專業學制,一為課餘的 社團活動。前者以訓練各種專業人才為主;特別著眼於未來師資人才 的儲備,而後者則在因應一般在學青年的愛好興趣,有助於傳統文化 的體認,進而培養高尚情操和協調合作的團隊精神。 范 儉 民 ( 1990) 認 為 音 樂 有 一 個 顯 著 特 徵 , 即 「 社 會 性 」, 也 就 是 「 群 性 」。 到 音 樂 廳 欣 賞 音 樂 即 為 一 種 社 會 的 行 為 , 尤 其 進 入 欣 賞 的 最 佳情況時,演奏者與聽眾之間產生一種親密的交流狀態,這就是一種 群性的作用。再者,合奏與合唱當中,團員們與指揮之間極佳的默契 即 屬 群 性 的 顯 露,學 校 音 樂 教 育 應 多 利 用 社 團 活 動、班 級 活 動、朝 會 、 週會等,舉辦各種音樂活動,以發展音樂教育的群育功能,此即樂記 10.

(18) 魏 文 侯 篇 提 到 的:「 君 子 之 聽 音,非 聽 其 鏗 鏘 而 已 也,彼 亦 有 所 合 也。」 ( 引 自 范 儉 民,1990)。黃 友 棣 (1965)亦 提 到,不 獨 要 用 音 樂 以 和 情 , 更要進一步以音樂來使意志一致,發揮集團的精神。同聽樂曲只是音 樂教育的一半工作,還有一半是同歌同舞。故音樂不只是陶冶品德之 用,更是團體合作的最佳方式。. 伍、美育方面 張 渝 役 ( 1995) 表 示 , 音 樂 本 身 就 是 藝 術 , 當 然 與 美 育 有 著 絕 對 緊密的關係。他並提到正統的音樂有別於粗俗的作品,其所以能夠流 傳久遠,原因就在它的美。舉凡作曲家本人的生命、創作的動機、曲 子 的 結 構、演 練 的 過 程 及 演 出 的 修 飾,都 是「 美 」的 呈 現。董 榕 森( 1975) 也表示,中國音樂之所以能隨著歷史的進展而流傳到現在,並且還繼 續呈現出積極發揚光大的趨勢,乃因其本身具有深厚的美學與哲學意 涵,其中包括優美的曲調、別致的音色和獨特的表達方法等。張錦鴻 ( 1953)亦 提 及,在 一 切 藝 術 課 程 中,尤 以 音 樂 更 能 接 近 人 類 的 情 感 , 影響人類的精神,易收陶冶美感的功效,與音樂接觸可使人們身心同 時共鳴共感,養成合乎節度的行動,感受適度的調和與一致,這種高 尚 的 美 感 教 育 價 值 值 得 重 視 。 賴 錫 中 ( 1999) 也 表 示 , 音 樂 歷 史 縱 向 傳承與藝術橫向的聯結性交織中,可以發現中國音樂無論是建立在官 方意識性或民間自發性的基礎上,對於總結至今的形式與內容,一方 面顯示中國藝術對於人們內心教化與感動的作用力,另一方面則綻放 出中國音樂本質的高度精采與美學價值。 綜合以上有關音樂在德育、智育、體育、群育、美育等方面的功 用,研究者認為音樂的教育功能是全面性的,且在欣賞及演奏當中均 能 產 生 潛 移 默 化 的 效 用 。 李 永 剛 ( 1987) 對 於 聆 聽 欣 賞 音 樂 及 中 國 傳. 11.

(19) 統 的 思 想,也 有 獨 到 的 見 解,認 為 不 要 只 聽 優 美 的 曲 調、生 動 的 節 奏 、 豐厚的和聲,以及結構嚴密的曲式,更應該辨別不同音色所表現的事 物和情感。不僅用耳朵聽,更要用心聆聽,要從音樂理論聽到真情的 流露和精神的啟示。欣賞音樂時,要把自己的心靈與音樂的內涵相結 合,使自己得到感應、陶冶、慰藉與鼓舞,這就是音樂的教育功能。. 12.

(20) 第二節 國樂教育 郭 長 揚( 1993)提 及 當 前 我 們 的 音 樂 教 育 迫 切 需 要 加 強 國 樂 教 育 , 由國小開始,音樂教師須應用國樂的素材教導兒童的音樂欣賞,以便 能融入於國樂的美感,使每位國民從小就能接觸屬於自己文化環境的 音樂,感受屬於自我生活情趣的曲調。以下從國樂教育意涵及重要性 談起,並就樂團編制及國民小學國樂教育實施加以探討。. 壹、國樂教育意涵及重要性 何 名 忠 ( 1974) 認 為 「 國 樂 」 乃 國 家 之 音 樂 , 代 表 中 華 文 化 之 音 樂,根據現存臺灣故宮博物院及國立歷史博物館所收藏商、周兩代之 編鐘,其雕刻花紋之精細、和諧,聲音之宏亮、鏗鏘,若非經千百年 之歷史乃不可能之事,由此可知音樂文化之長久、深遠。並且,對於 國 樂 的 特 性 , 他 也 提 到 1. 風 格 高 尚 , 非 靡 靡 之 音 , 即 具 有 民 族 風 格 之 高 尚 音 樂;2.國 樂 無 論 唱 奏 都 具 有 我 國 音 樂 之 特 別 音 色 與 格 調,尤 其 使 用 改 良 或 創 新 之 國 樂 器,所 表 達 之 音 色 更 為 特 別;3.中 華 民 族 其 表 達 於 音樂者,內容豐富,在藝術方面,旋律優美,在民族性方面,則雄壯 奮 發 ; 4.在 演 奏 上 , 國 樂 器 有 傳 統 足 以 表 達 音 樂 中 聲 、 調 、 韻 、 的 綜 合 效果,如古琴的六七十種複雜指法,琵琶、古箏的四十餘種指法,無 論在節奏、旋律、和聲或獨奏上,均能發揮其高度效果。 董 榕 森 (1983 )以 中 華 文 化 的 價 值 觀 點 , 歸 納 傳 統 音 樂 的 價 值 , 如 下: 1.重 視 人 性 價 值 。以 人 與 人 之 間 的 群 體 關 係 為 本,而 非 單 獨 強 調 個 人 的 本 位 主 義 。2.重 視 倫 理 價 值。我 國 自 古 以 來 即 注 意 人 倫 關 係,故 而 慎 終 追 遠 、 飲 水 思 源 、 敬 老 尊 賢 、 長 幼 有 序 。 3.重 視 道 德 的 價 值 。 儒 家 的道德標準以行「仁」為中心,即孔子所說的仁民愛物,民胞物與。 這種道德思想表現在音樂中,便是「真誠」的流露,好的音樂必來自 13.

(21) 內 心 的 真 誠 和 諧。4.重 視 教 育 的 價 值。中 華 文 化 道 統 由 不 斷 的 實 踐 而 形 成,這種貴在實踐的文化,本身即充滿了教育的功能和價值,就傳統 音 樂 內 涵,要 以 樂 德 為 首。孔 子 表 示: 「事不成則禮樂不興」 ,又 說: 「興 於 詩 、 立 於 禮 、 成 於 樂 」; 荀 子 也 認 為 音 樂 可 以 陶 冶 人 的 性 情 , 變 化 人 的 氣 質 , 以 達 到 身 心 的 和 諧 , 又 提 到 :「 金 石 絲 竹 , 所 以 道 德 也 。 樂 行 而民鄉方矣。故樂者,治人之聖也。」音樂除能治人,還可治國。 有 關 國 樂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 董 榕 森 ( 1983) 亦 認 為 其 對 現 代 生 活 具 有 高 度 的 功 能 ,其 理 由 為 :1.國 樂 是 自 己 的 文 化,自 然 有 一 種 民 族 感 情 的 親 和 力 量 。2.國 樂 是 好 聽 的 音 樂,任 何 人 只 要 多 接 觸,必 然 受 其 感 動 而 熱 愛 不 已。3. 國 樂 是 有 益 的 技 藝,不 但 可 以 陶 冶 性 情,增 進 生 活 情 趣, 而且可以培養團隊精神與合群美德,所以受到家庭和學校師長的普遍 倡導與鼓勵。 陳 志 宏 ( 2007) 認 為 國 樂 教 育 對 社 會 教 育 與 現 代 生 活 有 所 影 響 , 如:優雅動聽的音樂能鬆弛身心,國樂容易學習能產生成就感,國樂 樂器價廉物美且方便攜帶,健心修性教育功能高等正面的功能。他並 提到時下社會充滿暴戾之氣,以及青少年犯罪劇增的問題嚴重,大多 由於私欲橫行、身心失衡所致,且無正當之休閒娛樂所致。而中國音 樂所特有的倫理道德本質,乃是疏導、化解這類歪風最好的工具。 綜合以上學者論點,研究者認為國樂教育對現代生活及社會教育 具 有 許 多 益 處,其 重 要 性 包 括:1.在 全 球 化 的 趨 勢 中 突 顯 中 華 民 族 傳 統 文 化 的 特 色。2. 傳 承 珍 貴 藝 文 資 產 於 下 一 代 且 增 強 中 華 文 化 的 全 球 影 響 力 。 3.聆 賞 國 樂 讓 人 心 神 紓 解 且 心 靈 提 升 。 4.國 樂 教 育 使 社 會 大 眾 對 自 身的傳統藝術文化多一份認同感。. 14.

(22) 貳、國樂教育中之樂團編制 王 正 平 ( 1994) 認 為 我 國 傳 統 的 民 間 音 樂 , 依 樂 器 編 制 及 其 配 置 特點可分為鑼鼓樂、吹打樂、絲竹樂、鼓吹樂、弦索樂與獨奏樂等六 種。其共同特性相對於現代的國樂團而言,組成的樂器數量與種類都 較少。而這六類音樂,固然在曲式結構上各有其特性,但樂器本身的 個性似乎較曲式結構更強烈地影響了這些傳統國樂(或民間音樂)的 風格。傳統國樂隊的組織主要是根據以下三大類來決定樂隊性質,即 「 粗 打 與 細 打 」、「 粗 吹 與 細 吹 」 以 及 「 弦 索 」。 鑼 鼓 、 弦 索 與 吹 管 樂 隊 是由同一大類樂器組成的樂隊,而吹打與絲竹樂隊則由兩大類的樂器 組成,是有對比色彩的樂隊。一般而言,由同一大類樂器組成的樂隊 均為小型樂隊或伴奏樂隊,而對比色彩的樂隊均為較大型的獨立性樂 隊 。 陳 勝 田 ( 1995) 認 為 國 樂 是 指 包 含 用 吹 奏 、 拉 絃 、 彈 撥 、 打 擊 等 四類國樂樂器,應用現代演奏技巧,以獨奏、重奏、小合奏、大型合 奏 及 交 響 化 演 奏 等 各 種 型 態 所 演 奏 之 民 間 音 樂、戲 曲 音 樂、宗 教 音 樂 、 鑼 鼓 音 樂 、 曲 藝 說 唱 、 歌 謠 及 器 樂 演 奏 等 傳 統 樂 曲 。 林 一 鳳 ( 2003) 表示,專業國樂團演奏部門分為吹管組、拉絃組、彈撥組、打擊組等 四 個 組 別 。 王 德 愉 ( 2007) 提 出 , 國 樂 團 在 樂 器 的 編 制 上 受 西 方 樂 團 影響,一般來說小型國樂團人數約在四十人左右,中型國樂團人數約 在六十人左右,大型的樂團需要八十人以上。九十六學年度全國學生 音樂比賽辦法中則規定以二十人至八十人為限(得增報三人為候補人 員 ), 含 指 揮 一 人 。 目 前 樂 團 的 編 制 習 慣 上 分 為 : 1.吹 管 樂 器 : 梆 笛 、 曲 笛 、 新 笛 、 笙 、 管 、 嗩 吶 等 。 2.拉 絃 樂 器 : 高 胡 ( 或 板 胡 )、 南 胡 、 中 胡 、革 胡 、倍 革 胡。3. 彈 絃 樂 器: 琵 琶、柳 琴、 揚 琴 、 古 箏 、 中 阮 、 大 阮 。 4.打 擊 樂 器 : 大 鑼 、 大 鈸 、 小 鼓 、 鐵 琴 、 木 琴 、 木 魚 、 響 板 、 鈴 鼓、梆子等。 15.

(23) 國 樂 團 樂 器 如 何 在 各 聲 部 音 色、音 量 的 差 異 當 中,取 得 和 諧 一 致 , 表現合奏的美感,關鍵在創作者的構思與指揮的詮釋。一個樂器的音 量、音色來自於個人的演奏法及技巧,一個樂器聲部的音色音量取決 於聲部中每個人之間的協調統一。因此,現代的國樂團在編制上都不 盡 相 同 。 表 2- 2-1參 考 陳 勝 田 ( 1981) 的 看 法 , 列 出 國 樂 合 奏 編 制 , 樂 團依樂曲需要做適當的配置。 表 2- 2-1: 國 樂 團 編 制 表 樂 器 類 別 管 吹 管 樂 類 類. 型. 態. 絃 樂 類 擊 樂 類. 人數 高、中音笙 梆 笛 曲 笛 律 笛 嗩 吶 擊絃樂器 揚 琴 彈 箏 撥 琵 琶 樂 柳 琴 器 三 絃 中 阮 大 阮 擦 高 胡 絃 南 胡 樂 中 胡 器 革 胡 倍革胡 曲 調 型 打 擊 雲 鑼、鐵 琴、木 琴、銅 樂器 磬、排鼓、木魚 非 曲 調 型 打 大 鑼、大 鼓、大 鈸、小 擊樂器 鑼、小 鼓、小 鈴、響 板、 鈴 鼓、梆 子、碰 鈴、定 音鼓 (資料整理:陳茂元). 16. 40 人 的 配置 2 1 1 1. 3 2 2 2 2 2 8 4 2 2 1. 60 人 的 配置 3 1 2 2 1 1 1 4 3 2 3 3 3 12 6 4 3 2. 80 人 的 配置 4 2 3 3 1 2 1 6 4 3 6 4 4 14 8 6 4 3. 2. 3. 4. 1. 100 人 的 配置 4 2 4 3 1 2 1 8 6 4 8 5 5 16 10 8 6 4 6.

(24) 黃 文 玲 ( 1999) 表 示 , 初 期 樂 隊 規 模 小 , 多 為 十 餘 人 , 隨 著 學 習 人口的增加及樂曲創作之需要,逐步擴大為中、大型管弦樂隊,反映 中國地方色彩之小樂隊編制,隨作品或音樂會主題需要偶而呈現;樂 隊使用之樂器,初始以中、高音國樂器及仿照西洋樂器改革之低音樂 器(如大胡、低胡、革胡)為主,八 0 年代西洋樂器(如低音鼓、大 提琴、低音提琴)直接引進國樂團,成為現今樂隊主要成員之一。 綜合以上學者們對國樂團編制的看法,研究者認為是有所彈性 的,不管小型的國樂團或是中、大型的國樂團,基本的樂器配置均是 必 要 的,也 就 是 說 ,樂 團 的 編 制 規 模 係 依 據「 比 例 原 則 」加 以 規 劃 的 , 即「吹、拉、彈、打」四聲部的架構是不變的,差異點在於各聲部樂 器人數的增減。. 參、國民小學國樂教育的實施 為了解國民小學實施國樂教育的實施概況,以下由國民小學實施 國樂教育的必要性、國民小學實施國樂教育的現況與問題,以及國民 小學實施國樂教育的策略等方面加以探討 一、國民小學實施國樂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時代的變遷及西風東漸的趨勢,傳統文化漸趨式微,尤其傳 統音樂在全盤引用西方音樂教育及接受西洋各種文化的衝擊之際,國 樂 教 育 漸 被 忽 略 ,( 董 榕 森 , 1983)。 郭 長 揚( 1993)即 提 出 國 小 實 施 傳 統 音 樂 教 育 有 其 必 要 性,原 因 包 括:1.當 前 音 樂 教 育 需 要 加 強 傳 統 音 樂 教育,尤其必須根植於國民小學,讓每一個國民從小就能接觸到屬於 自己文化環境的音樂,感受屬於自我生活情趣的音樂,以致愛好自己 的 民 族 音 樂 。2.從 長 遠 的 眼 光 來 看,民 族 音 樂 教 育 若 要 落 實 生 根,必 須 從孩童的音樂教育著手,因為孩童時期對於音樂的接受能力敏銳,孩 17.

(25) 童所喜愛的音樂常可記憶良久,所以從課程上多教導具有民族性格的 音 樂 ,必 能 培 養 愛 好 自 己 的 音 樂,欣 賞 傳 統 音 樂 風 格 的 能 力。3.藉 由 小 學基本音樂教育課程實施國樂教育,可幫助每一個國民認同自己的民 族傳統音樂,融入於自我音樂境界中,以便建立發展中華民族傳統音 樂 教 育 的 正 確 觀 念。4.由 於 國 內 師 資 培 育 機 構 缺 乏 對 國 樂 師 資 的 培 育 , 導致小學國樂教育師資的匱乏,因此,無法於學校教學活動中實施國 樂教育課程,為了達成國民小學國樂教育的施行,最重要的關鍵在於 國樂師資的培養。 研 究 者 認 為 ,目 前 正 值 當 政 府 大 力 推 動「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地 方 政 府無不努力吸引國內外觀光客,我們不妨在此同時思考如何利用傳統 藝術作為推動的方式,如漢朝樂府樂、唐朝詩樂、宋朝說唱藝術及宋 詞、元曲、明清戲曲音樂等,結合相關藝文活動,必能強化我們的文 化 優 勢 。 蕭 萬 長 在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會 議 中 ( 2009) 也 表 示 , 金 融 海 嘯 之 後,台灣作為全球華人文化的中心,擁有一個最佳的戰略位置,因此 透過臺灣擁有的華人傳統文化、固有的海洋文化,以及自由民主的社 會 文 化 , 應 可 發 展 為 世 界 華 人 的 「 文 化 產 業 動 力 核 心 」, 以 創 意 帶 動 經 濟發展。 二、國民小學實施國樂教育的現況與問題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我國固有傳統民族文化帶來一線復甦的生機, 中國傳統音樂對於民族信心、民族認同、及民族自尊,具有不可磨滅 的 價 值 ( 董 榕 森 , 1983)。 欲 重 振 傳 統 音 樂 及 發 揮 教 化 人 心 的 效 果 , 應 從 國 民 小 學 的 國 樂 教 育 著 手 。 教 育 部 鑑 於 傳 統 音 樂 的 重 要 性 , 在 1993 年所頒布的國民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列有多項國樂器樂課程,但因 傳統器樂師資的缺乏,學校行政未能適度的配合,課程標準之理想難 以落實,傳統音樂教育及器樂教學未能普及,以致於學生認同不足, 18.

(26) 甚至排斥。此種現象可能導致傳統音樂有失傳之虞,故各校如能成立 傳統音樂中心或國樂團,並將傳統音樂及器樂教學落實在音樂課程 中 , 即 能 產 生 正 面 效 應 ( 林 月 里 , 2002; 郭 長 揚 , 1993)。 關 於 國 民 小 學的音樂科教學,在樂器的演奏及欣賞課程加入了傳統打擊及若干民 族樂器,也就是所謂的國樂教學的實施。依目前各國民小學音樂科實 施 國 樂 教 學 的 情 況 來 看 , 林 月 里( 2002)提 出 目 前 的 問 題 為 : 1.教 師 對 傳統音樂認識不夠。現今國小教師對傳統音樂有充分了解者不多,在 傳統打擊樂器的指導能力上出現更多能力不足的問題;而運用視聽媒 體來輔助教學,也常造成對課程重點無法掌握,導致教學過程中草率 或乾脆省略不 敎。. 2.敎 材 內 容 缺 乏 趣 味。目 前 的 課 本 在 傳 統 音 樂、傳 統. 器樂以及鄉土的主題並不明顯,且教學補充教材過於老舊,即使在欣 賞 教 學 的 內 容 上 也 僅 運 用 過 去 傳 統 的 樂 曲,很 難 引 起 學 生 興 趣。3.缺 乏 學習的動力和目標。家長的升學主義的狹隘觀念、傳統的崇洋價值觀 和社會的流行風潮,造成學生一窩蜂學習鋼琴、小提琴、管樂器等西 方音樂,的確造成國小推動國樂教育及國樂樂器教學的阻力。 綜合上述學者觀點,研究者認為當今國民小學發展國樂教育的瓶 頸 在 於 : 1.學 校 行 政 態 度 支 持 與 否 。 2. 缺 乏 相 關 課 程 教 案 設 計 。 3..國 樂 師 資 質 量 不 均 。 4.國 人 對 於 傳 統 文 化 藝 術 的 認 同 意 識 不 足 。 5.學 校 缺 乏 足夠經費預算。 三、國民小學實施國樂教育的策略 國民小學要落實國樂教育的實施,必須仰賴完整的規劃,而所牽 涉到的師資素質、補充教材、器材經費、學校政策等實務問題,更應 全面檢討且擬訂實施辦法,方能達成目標,而師資的培訓便成為基本 的 任 務 ( 林 月 里 , 2002; 郭 長 揚 , 1993)。 目 前 各 師 範 院 校 所 培 育 出 來 的音樂教師大多都未具備國樂教學能力,以致於國樂教育無法在國小 19.

(27) 落實,此種缺失必須由教育當局明文規定必修國樂教學領域的學識與 技 能 , 如 此 國 樂 教 育 才 能 紮 根 ( 林 月 里 , 2002)。 充實兒童的文化基礎乃是我們國民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重要工 作之一,給兒童一個純淨的心靈,培養其對於本國藝術的欣賞能力與 興 趣,使 之 將 來 能 為 發 揚 本 國 的 文 化 藝 術,付 出 更 多 的 心 血( 潘 明 利 , 1985)。 目 前 國 樂 教 育 尚 未 重 視 這 個 問 題 , 音 樂 師 資 的 訓 練 課 程 中 , 有 關國樂教育的修習學分和西樂的必修時數相距甚遠,故加強國樂教育 課程方面的教學,使得國樂與西樂的學習能夠並駕齊驅,是當前推展 國 樂 教 育 的 最 重 要 課 題 ( 郭 長 揚 , 1983)。 陳 志 宏 ( 2007) 認 為 在 國 民 小 學 推 展 國 樂 教 育 , 至 少 應 做 到 下 列 七 點 :1. 在 觀 念 上 應 屏 除 崇 洋 心 態,兼 重 西 方 音 樂 與 傳 統 音 樂 之 學 習 。 2.國 樂 的 學 習 並 非 只 是 文 人 雅 士 或 權 貴 士 族 的 專 利,更 非 遙 不 可 及,而 是 分 佈 在 我 們 生 活 四 周 的 音 樂。3.多 讓 兒 童 唱 一 些 我 國 的 童 謠 及 地 方 民 歌,也 讓 兒 童 多 聽 有 關 的 中 國 音 樂,不 要 只 限 於 國 樂 樂 器 演 奏 的 樂 曲 。 4.不 要 太 依 賴 教 科 書,應 就 我 們 的 生 活 四 周 多 留 意,多 蒐 集 我 國 的 鄉 土 音 樂,給 予 兒 童 適 當 的 補 充 教 材。5. 加 強 兒 童 對 於 鄉 土 及 歷 史 情 感 的 關 懷, 以 培 養 對 傳 統 藝 術 文 化 的 熱 忱。6.可 藉 由 小 朋 友 熟 悉 的 教 學 方 法 , 逐漸導入現代國樂樂曲演奏方法,鼓勵兒童學習國家傳統樂器,進而 喜 愛 傳 統 音 樂 及 具 有 民 族 色 彩 的 音 樂。7. 國 民 小 學 之 音 樂 教 育 應 以 培 養 其對傳統音樂之興趣為主。 綜合以上論點,研究者認為在國民小學推展國樂教育應該達成下 列 十 項 目 標 : 1.學 校 行 政 在 課 程 設 計 及 教 材 選 用 時 以 傳 統 文 化 藝 術 為 主 。 2. 教 育 行 政 當 局 應 鼓 勵 教 師 參 與 國 樂 教 育 研 習 。 3.老 師 應 於 課 堂 上 帶 小 朋 友 認 識 樂 器 的 歷 史 背 景 及 發 展。4.藉 由 傳 統 節 慶、宗 教 儀 式 帶 領 學 生 欣 賞 悠 揚 國 樂 。 5.鼓 勵 學 生 學 習 祖 先 留 傳 給 我 們 的 珍 貴 樂 器 。 6.國 20.

(28) 語老師教授唐詩宋詞時可搭配詩樂教學,同時協同音樂老師教孩子唱 唐 詩 及 宋 詞。7. 老 師 教 授 小 朋 友 認 識 傳 統 文 人 雅 士 所 具 備 的 琴 棋 書 畫 。 8.英 文 老 師 教 授 學 生 如 何 介 紹 傳 統 音 樂 給 外 國 朋 友。9.建 立 孩 子 對 於 傳 統 藝 術 強 烈 自 信 的 認 同 意 識 。 10.每 年 度 舉 辦 相 關 藝 文 活 動 、 比 賽 表 演 去培育優秀的演奏人才。. 肆、國樂教育相關研究 目前有關國樂教育的論文共有十篇,大多建立在國民教育體制之 外的主題,除了部分探討影響傳統與現代國樂教育文化層面的要素之 外,還有以國樂教育活動的功能與成效、國樂教育的發展、國樂團的 經 營、國 樂 教 學 等 議 題。以 下 分 別 陳 述 並 將 論 文 相 關 資 料 列 如 附 錄 五 。 一、有關國樂教育活動功能與成效的探究 楊 國 達 ( 1992) 從 音 樂 教 育 的 角 度 探 討 目 前 「 國 樂 器 樂 演 奏 會 」 的教育功能,認為透過演奏會推展國樂教育,參與人員必須有具體的 理念與共識,而演奏會音樂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則有賴於整體活動 的規劃,即節目的選擇、表演方式、節目單的內容及各種文宣都必須 是一貫性的;國樂教育的功能在於增進學生音樂鑑賞的經驗與能力, 提供學生表演和作曲方面的觀摩機會,並強調教育的成效在於提供學 生多元的參與行為及興趣的培養。 彭 鈺 媛 ( 2006) 透 過 我 國 國 樂 考 級 制 度 的 研 究 , 發 現 民 間 團 體 利 用國樂考級方式推動國樂教育的另一面貌,提供非國樂科班背景的學 生參與國樂考級,展現學習成效的多元管道。 陳 志 宏 ( 2007) 研 究 的 焦 點 放 在 學 校 本 位 的 國 樂 教 育 課 程 實 施 的 參與成員扮演的角色與功能、國樂社團的組織運作與學生參加國樂團. 21.

(29) 帶來有關學習方面的影響、以及國樂教學實施的效能探究上,期能運 用質性研究方法,瞭解恩博兒國小學校本位的國樂教育課程的課程規 劃及實施情形,進一步探討參與人員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並且分析 實施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和遭遇的困境,進而探究其採行的因應策略並 了解實施的成效。 二、有關國樂教育發展的探究 黃 文 玲 ( 2000) 採 用 文 獻 蒐 集 方 式 , 主 要 蒐 集 不 同 年 代 的 書 報 雜 誌、期刊、政府出版刊物、大陸出版書籍、學報以及其它與國樂相關 之書籍,對過去國樂教育活動發展之時空背景做更完整清晰的記錄。 劉 文 祥 ( 2006) 論 述 現 代 國 樂 在 政 治 體 制 之 下 所 產 生 的 音 樂 文 化 演變,透過不同時期的執政者所施行的文化政策以及對現代國樂發展 之影響。在今日多元化的社會中,政治往往是影響音樂文化層面最直 接的要素,不論從國民政府、後殖民時期、或是復興中華文化運動等 階 段,甚 至 延 伸 至 文 化 主 體 性 之 論 述 等,每 個 階 段 皆 透 過 政 治 的 操 作 , 進而塑造出一種意識形態的音樂文化。 三、有關國樂團經營的探究 林 一 鳳 ( 2002) 介 紹 我 國 幾 個 不 同 屬 性 的 專 業 國 樂 團 , 說 明 其 設 立沿革、經費來源、經費分配、組織架構、演出內容,以明瞭我國現 有專業國樂團的概況;並提出有關國樂本質、樂團定位、樂界團結等 方面的問題解決關鍵因素,提供樂團營運意見。 謝 秀 琳 ( 2005) 以 台 中 縣 三 所 國 小 之 國 樂 團 為 研 究 對 象 , 發 現 在 國樂團組訓方面,歷年來的經驗累積,無論在指導老師的組織分工、 教學方法上或者是學生參加國樂團帶來有關學習方面的影響,都有值 得探討的地方;學校音樂社團的經營由教師、家長、學生一起來支持 22.

(30) 與參與,使音樂活動成為學校生活的一部分,學校與地方資源結合運 用,讓音樂的種子在學生的生活中深耕萌芽,充實人生。 四、有關國樂教學的探究 陳 俊 吉 ( 2003) 經 由 國 樂 教 學 樂 譜 文 獻 的 整 理 與 解 讀 , 將 當 時 所 演 奏 的 國 樂 合 奏 曲,依 教 學 題 材 的 形 式 分 為 齊 奏 曲、重 奏 曲、合 奏 曲 、 器樂領奏曲等四類來作樂曲實質上的解析。藉由這樣的分類,能將教 學作品的形式做有系統的整理與分類,清楚看出當時不同題材所呈現 出的音樂風格,也能看出整個時代性整體的音樂風格。 郭 秀 容 ( 2004) 研 究 現 代 國 樂 團 樂 器 教 學 之 改 革 , 依 照 作 曲 家 的 作 品 呈 現 國 樂 樂 器 的 音 色 。為 了 讓「 現 代 國 樂 」和「 傳 統 國 樂 」接 軌 , 作曲家與傳統音樂知識的配合是當中的關鍵。除了旋律、節奏、和聲 的音樂因素之外,國樂樂器本身的音色、演奏技法、和特殊的「音腔」 慣性,都必須在教學的歷程中注重和繼承。 孫 沛 元 ( 2007) 以 傳 統 與 現 代 之 間 的 矛 盾 作 為 切 入 點 , 對 照 現 代 國樂的實際發展狀況,來探討相關的問題。除了回顧形成現代國樂的 思想變遷之外,也對現代國樂的內容,包括樂團型制、樂曲內容、樂 譜 制 度、以 及 教 學 方 式 等,探 討 各 個 部 分 的 現 代 化 及 衍 生 的 各 種 問 題 。 基於上述主題,本研究重點為瞭解桃園縣國民小學國樂團發展現 況及學生對國樂團的看法,進一步探討影響國樂團發展之相關因素, 進而對學校及有關當局提出建議及參考。. 23.

(31) 第三節 音樂社團 楊 國 賜( 1989)表 示 社 團 活 動 同 時 提 供 了 學 生 一 個 正 確 而 健 康 的 感 情交融場所與機會,來自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可以透過社團 互 相 交 流,有 助 於 培 養 學 生 健 全 人 格,增 進 學 生 參 與 社 會 的 正 向 經 驗 , 激發其服務社會的熱忱。以下就學生社團的功能談起,並就音樂社團 的價值及運用於音樂社團中之教學策略加以探討。. 壹、學生社團的功能 學 校 對 社 團 的 活 動 有 兩 種 定 位 : 一是 全 人 教 育 ,一 是 休 閒 教 育( 顏 妙 佳 , 1999)。 學 生 社 團 可 以 提 供 學 生 一 個 活 用 知 識 的 學 習 機 會 , 使 其 經由人與人的互動,瞭解自我,瞭解社會,探尋人生的方向與目標, 發 揮 學 生 社 團 的 教 育 性 功 能 ( 邱 皓 政 , 1996)。 而 參 與 正 當 的 社 團 活 動 對於學生人格的發展、人生目標的建立,以及促進身心的健康,甚至 社會文明的提升皆有助益,學生透過社團活動,同時也能達到紓解課 業 壓 力、增 進 人 際 互 動、學 習 關 懷 社 會 與 促 進 自 我 實 現 的 目 的 (黃 玉 , 2000)。 此外,學生透過參與校內學生社團的團體生活經驗,可以學習寬 容、尊重、合作、友愛、守紀律的公民素養,在領導與被領導的歷程 中,培養領導才能,訓練膽識與口才;同時,社團經驗對於擴增個人 的學術研究領域和技藝的學習,也大有助益。學校方面,則可藉由社 團 組 織 的 運 作 與 活 動 領 導,激 發 學 生 服 務 的 熱 忱,進 而 凝 聚 學 生 愛 校 、 愛 鄉 的 向 心 力 ( 何 進 財 , 2001)。 黃 鳳 嬌 ( 1996) 也 指 出 , 參 與 社 團 的 經 驗 可 以 培 養 個 人 能 力 與 興 趣 的 認 知,包 括 一 開 始 選 擇 社 團 時,對 個 人 的 興 趣 與 能 力 的 初 步 認 識 ,. 24.

(32) 以及透過參與活動的勝任及困境經驗,檢視個人原有自我認知的正確 性或差距,藉此進一步瞭解自己。而參與社團也能學習規劃能力與工 作方法,養成協調與溝通能力,增強領導與合作能力,調適並重建個 人觀念,經由社團活動考驗一個人的環境適應能力與反應態度,並培 養學生的自省能力,這些能力都可能成為學生未來生涯規劃時重要判 斷 與 評 估 指 標。她 提 出 下 列 幾 項 學 生 社 團 所 具 備 的 功 能:1.社 團 是 理 想 與現實的拉鋸點-懷抱著理想進入社團的學生,在社團實踐理念的同 時,也 須 考 慮 現 實 條 件 的 配 合。2.社 團 是 知 識 象 牙 塔 與 社 會 脈 動 的 管 道 - 學 生 能 透 過 社 團 活 動 了 解 如 何 結 合 學 校 所 學 與 社 會 所 需。3. 社 團 能 激 發個人潛力與並催化團體動力-個人在社團中發現自己的有限性,也 藉由團體的磨練激發潛能,而團體則經由個別差異,吸引更強的自省 力,澄清其存在意義。 邱 皓 政 ( 1996) 則 從 發 展 心 理 學 的 觀 點 , 提 出 社 團 活 動 具 有 下 列 四 項 功 能 : 1.社 團 活 動 提 供 認 知 社 會 與 服 務 社 會 的 管 道 。 2.社 團 提 供 人 際 互 動 的 廣 泛 經 驗 與 學 習。3. 社 團 活 動 提 供 學 生 多 元 化 學 習 及 探 尋 自 我 潛 能 的 機 會。4.社 團 活 動 提 供 學 生 試 探 性 向 及 發 展 興 趣 的 機 會。社 團 活 動發揮小學教育積極、互補之教育功能,它能達到其他知識性課程無 法 達 成 的 功 能 ( 黃 玉 , 1990), 相 較 於 知 識 性 課 程 , 黃 玉 將 社 團 活 動 發 揮 之 互 補 功 能 歸 納 如 下 : 1.加 強 、補 充、 統 整 各 學 科。 透 過 辦 理 社 團 能 夠結合理論與實際、課內與課外,將各科所學知識在生活中加以統整 運 用 。2. 增 進 自 我 認 知 ,確 定 人 生 方 向。社 團 活 動 的 參 與 能 幫 助 學 生 發 現 自 己 的 興 趣,培 養 個 人 專 長,奠 定 未 來 生 涯 發 展 之 規 劃。3.培 養 創 造、 思考、批判及解決問題能力。社團活動能培養學生思考能力、解決問 題 能 力 、 領 導 能 力 、創 造 能 力 及 終 身 學 習 的 能 力 。 4.增 進 身 心 健 康、 實 踐 道 德 行 為。社 團 活 動 需 要 不 斷 地 練 習,可 培 養 學 生 勤 學 有 恆 的 習 慣 ,. 25.

(33) 而活動過程中需遵守規範、經費管理及事後場地整理等,都能具體實 踐 學 生 的 道 德 行 為 。5.練 習 民 主 法 治,發 展 良 好 群 性。學 生 透 過 自 己 辦 理、負責各種活動,從中學習溝通表達、與人相處、分工合作與尊重 他人,同時培養民主、自治、自律、負責的態度,並學習發展人際關 係 。 6.陶 冶 藝 術 、 人 文 、 科 學 素 養 , 提 昇 休 閒 生 活 品 質 。 透 過 藝 術 、 人 文、科學等社團活動的參與,能提昇學生的審美、創作能力,習得技 能,充實休閒生活,並提升生活品質。 社團活動也配合了各學科,發展學生個性與群性的整體活動。社 團活動將整個教育的計畫,透過了活動過程,使學生獲得身心的正常 發 展 , 也 提 供 了 就 業 與 擴 展 教 育 的 機 會 。 周 甘 逢 ( 1988) 對 於 社 團 活 動 在 團 體 輔 導 方 面 的 功 能,提 供 了 下 列 五 項 看 法:1.滿 足 個 體 需 求 與 自 我實現。透過同儕團體,個體得到他人認可,並使自己的特殊才能得 以 展 現 而 達 到 自 我 實 現 的 滿 足,進 而 增 進 身 心 的 和 諧 和 健 康。2.團 體 治 療的輔導。社團提供了團體活動的情境,若能善用團體輔導,則能幫 助學生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增進自我的認識與了解,並改善人際關 係。3.領 導 才 能 的 培 養 。透 過 社 團 活 動 高 度 自 主 性 的 訓 練,使 學 生 建 立 領 導 的 信 心 , 並 達 成 領 導 的 任 務 。4. 民 主 生 活 的 訓 練 。活 動 過 程 中 ,學 生能實際體驗一些需要團體決定與行動的狀況,藉此培養良好的公民 習 慣 與 態 度 ,增 進 適 應 社 會 的 能 力。5.評 鑑 的 功 能。社 團 的 輔 導 人 員 或 是領導者,能夠藉由社團活動觀察及協助社團成員發揮能力,以解決 難題,有效的執行工作計劃,進而從各個角度進行自我考核。 社團活動同時提供了學生一個正確而健康的感情交融場所與機 會,來自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可以透過社團互相交流,有助 於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增進學生參與社會的正向經驗,激發其服務社 會 的 熱 忱 ( 楊 國 賜 , 1989)。 針 對 國 內 學 者 對 於 社 團 活 動 功 能 的 看 法 , 26.

(34) 林 至 善( 1999)將 之 歸 納 為 下 列 十 點 : 1. 提 供 發 展 多 方 面 興 趣 , 增 加 休 閒 活 動 的 選 擇 。 2.增 進 參 與 社 會 的 正 向 經 驗 , 培 養 學 生 服 務 社 會 的 熱 忱 。 3. 培 養 領 導 的 能 力 與 被 領 導 的 胸 襟 。 4.建 立 良 好 的 人 際 關 係 。 5.訓 練 自 治 自 律 的 能 力 。 6.促 進 自 我 了 解 與 自 我 成 長 。 7.健 全 組 織 發 展 , 在 團 體 互 動 中 , 尊 重 個 性 、陶 冶 群 性 並 增 進 辦 事 能 力。 8.提 供 正 常 的、 健 康 的 情 感 交 流 的 場 所 與 機 會,健 全 人 格 之 發 展。9.透 過 社 團 培 育 學 生 , 可 節 省 未 來 用 人 單 位 訓 練 成 本 , 並 奠 定 未 來 的 就 業 市 場 優 勢 。 10.每 個 參與社團的成員所賦予社團活動的意義與功能。 莊 雅 然( 2005)在 其 研 究 中 亦 提 及 學 生 社 團 的 功 能 如 下 : 1.自 我 發 展與自我實現。學生可以經由社團活動,滿足個體需求,並探尋自我 潛能,激發潛能。而藉由活動也能試探自身的性向與發展興趣,瞭解 自 我 的 才 能 , 進 而 瞭 解 社 會 ,規 劃 人 生 的 方 向 與 目 標 。2. 公 民 素 養。 在 學生自主、自治社團經驗中,學生可以感受到民主活動的訓練,學習 尊重個性陶冶群性。並在活動的舉辦過程中,遵守規範,實踐道德行 為。 而 參 與 技 藝 社 團 的 持 續 練 習,也 能 養 成 勤 學 有 恆 的 習 慣。3.增 進 個 人能力。包括培養領導才能與合作的能力,規劃活動的能力與工作方 法,協調與溝通的能力,創作、思考、批判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治 自律的能力,自省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及從社團中習得的特殊 技藝。而在社團中,這些能力的養成,也有助於節省未來用人單位的 訓 練 成 本 。4.統 整 各 科 教 學。社 團 可 以 將 學 科 的 知 識 落 實 在 實 作 當 中 , 也能透過各種活動統整各科的學習,相較於正規課程的學習,社團的 學 習 更 有 彈 性 ,也 更 加 多 元 化。 5.培 養 服 務 熱 忱 。透 過 社 團 , 學 生 更 有 機 會 認 知 社 會、服 務 社 會,建 立 參 與 社 會 的 正 向 經 驗,同 時 凝 聚 愛 校 、 愛 鄉 的 向 心 力 。6.提 升 休 閒 品 質,培 養 健 全 人 格。以 學 生 興 趣 為 前 提 的 社團,一方面可以紓解學生課業壓力,同時也是其正常、健康的情感. 27.

(35) 交融的場所與機會。而參與社團不但增加了學生休閒活動的選擇,也 提升了休閒生活的品質。學生透過不同屬性社團的參與,可以自然而 然 的 陶 冶 藝 術 、人 文 或 科 學 素 養。7.進 行 團 體 輔 導。社 團 提 供 了 團 體 活 動的情境,指導者可以善用團體輔導的理念,協助學生個人社團的發 展。. 貳、音樂社團活動的價值 黃 克 仁 ( 2002) 表 示 學 生 社 團 的 組 成 係 依 照 自 願 性 、 基 於 共 同 旨 趣 、 完 成 共 同 目 標 而 持 續 進 行 的 發 展 活 動 。 王 惠 雯 ( 2003) 也 指 出 同 學們基於相同的興趣與需要共同的結合,是學校內部學生活動的組 織,也 是 超 越 班 級 界 線 的 團 體。這 群 志 同 道 合 的 同 學,運 用 課 餘 時 間 , 在學校師長的輔導下,一同研討專門知識、技藝或休閒活動,因此學 校的音樂社團對於音樂的學習,無異提供了課堂之外另一個資源豐 富、學習彈性化的場所。這些學習基本上出於學生自願,而且所學的 項目是教室以外的專業或科目,其在校園內外所舉辦的活動也往往影 響 了 校 園 文 化 內 涵。同 時,由 於 社 團 活 動 是 最 常 在 校 園 中 活 動 的 一 群 , 並且容易接觸、結合校園內外的各種資源,也是能夠詮釋與發揮、執 行校園文化政策的主要團體。其主辦的活動,亦帶動營造校園生活文 化的氣氛,不只引發同學們的課外學習,也豐富校園生活的內容。因 此學生社團可說是校園文化的載體,學生藉由學生社團的活動展現出 校 園 文 化 的 品 味 與 風 格 。 黃 鳳 嬌 ( 1996) 則 認 為 學 生 時 代 的 社 團 是 最 真實、誠摯、且創意少有利益色彩的,社團的經驗是成長的痕跡,這 些青春歲月的回憶和真實友誼的誠摯與感動,將會是個人畢生最無價 的資產之一。. 28.

(36) 參、運用於音樂社團中之教學策略 學校音樂社團中的音樂教育型態與一般教育及專業教育雖有差 異,但是音樂教師所具備的專業音樂能力應該是大同小異的。姚世澤 ( 2003) 提 出 一 位 良 好 的 音 樂 教 師 , 應 具 備 下 列 之 音 樂 理 論 基 礎 : 1. 認知方面。重視創造思考的教學法,除了創新教學設計,還必須了解 學 生 的 程 度 與 興 趣 之 差 異 , 隨 機 調 整 教 材 與 課 程 內 容 , 因 材 施 教 。 2. 情意方面。重視學生個人的學習態度、學生的學習是否能夠與生活結 合,以及學生能否善用社會資源,參與、欣賞有意義的藝術表演與展 覽, 此 外 也 鼓 勵 並 參 與 學 生 舉 辦 的 音 樂 會。3.技 能 方 面。除 了 注 重 學 生 演 奏( 唱 ) 能力 和 音 樂 常 識 的 學 習 之 外,也 應 重 視 表 演 活 動 場 地 佈 置 、 節目安排、音響性能與操作、電子數位儀器之應用等。 針對於多元化社團的變遷,在結合音樂教育與資訊媒體網路輔助 教 學 方 面 , 黃 富 暖 ( 2002) 也 建 議 音 樂 教 師 應 善 用 科 技 , 重 視 多 元 化 的教學模式與教材,使教材趣味化、生活化且循序漸進,並可以利用 網 路 線 上 及 時 學 習 評 量 , 強 化 回 饋 與 指 導 。 林 小 玉 ( 2000) 也 提 及 , 具備全校性的參與意願,能夠善用校外的藝術資源,擁有充裕的教師 討論時間,以及彈性架構之運用等因素,才能創造成功的藝術統整教 學 。 此 外 , 莊 雅 然 ( 2004) 也 指 出 , 音 樂 社 團 的 指 導 老 師 若 必 須 監 督 學 生 社 團 的 運 作 , 則 需 要 具 備 社 團 輔 導 的 專 業 知 能 。 趙 光 華 ( 2000) 認為在音樂社團中常可利用輔導的理論,例如鼓勵學生在小型合奏團 體中找到同伴,並學會與人合作,從中贏得自信與友誼。他提出了幾 項 結 合 社 團 活 動 與 學 生 輔 導 活 動 的 方 法:1.代 幣 制 度。將 學 生 曲 目 分 為 初級、中級與高級,讓學生透過各階段曲目的學習,逐漸提升自我程 度 , 讓 學 生 有 明 確 的 階 段 目 標 , 自 我 督 促 、 學 習 。 2. 同 儕 團 體 輔 導 。 藉 由不同聲部分組形成各個小團體,並各自訂定團體成員須共同遵守的 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法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六月二十七日修正之條文施行前,因行為不檢有損師

為使本協定更明確,第 10.04 條及第 11.03 條亦不適用於任何 現行或未來以促進經濟發展為目的之國際合作計畫。.

• 邀請男生女生分別上台進行雨夜花(FLOWERS IN THE RAINY NIGHT) 和丟丟銅仔(CLINKING COINS)合奏,邀請有個別樂器演奏的學生表

一開始,老師先教我們認識 器材,後來就讓我們自己拍 照。我覺得拍蚜蟲的照片很 好玩,因為蚜蟲本來只有一

在選擇合 適的策略 解決 數學問題 時,能與 別人溝通 、磋商及 作出 協調(例 如在解決 幾何問題 時在演繹 法或 分析法之 間進行選 擇,以及 與小組成 員商 討統計研

能見度是指 正常視力 的人能夠看到和辨認出適合目標的最大距離︒...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看現代中國歷史》為題舉行中五級電影欣賞會,選擇合適的時段播放張 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