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兒童科普活動營隊師資專業能力內涵 與分級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兒童科普活動營隊師資專業能力內涵 與分級之研究"

Copied!
1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 科學教育碩士學位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黃鴻博 博士. 兒童科普活動營隊師資專業能力內涵 與分級之研究 A Study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and Levels in Teaching Popular Science Camp for Children. 研究生:黃子峻 撰. 中華民國 一零三年一月.

(2) 誌謝 時光飛逝,研究所這兩年的學習對我而言意義非凡,除了知識的學 習外,對於獨立思考、問題解決、自我成長等重要能力的培養,如此的 學習經驗更顯得彌足珍貴。首先,誠摯的感謝指導教授黃鴻博博士,謝 謝老師對於研究方法與論文撰寫等細心指導,老師不僅傳授科學教育領 域的學問,更教導我許多做人處世的人生哲理,學習以多元的視野、正 向開闊的胸襟面對這個世界,使我獲益匪淺。 其次,非常感謝論文口試委員王教授國華與靳教授知勤於百忙之中 協助審查論文,並提供許多精闢的意見與建議,並提出許多值得進一步 思考之問題,使論文更臻完善。本論文的完成另外亦得感謝參與研究訪 談的專家群,感謝專家們不吝分享其寶貴經驗,因為有您們的幫忙,使 得本論文能夠更完整而嚴謹。 從大學部到碩士班的日子,感謝游教授淑媚與黃教授旭村帶領我踏 入學術殿堂,張主任嘉麟的鼓勵以及系上其他所有教授的指導,感謝倩 瓊、靜儀、資幸、家美、逸聰、偵權、家維、國弘、憲璋、昭元、銘烽、 武章、朝尹、芊佐、薇棋、俊輝、羿丞、政翰、瑜華、佩玲、雅筠、宇 祥、紫君、婉容、越順、祖祺、翊翔、旻哲、哲維、永晟,以及其他曾 經幫助過我的同學、朋友,你/妳們的陪伴讓兩年的研究生活變得多彩燦 爛。 此外,感謝 COSTCO 好市多台中店的言店長宏光、張經理秀玉與其 他許多主管與同事的的支持、鼓勵,讓我能心無旁騖的完成論文與學位 考試,兼顧學業與事業,感謝你們。 最後,謹以此文獻給我摯愛的雙親,感謝我的家人,他們總是在背 後的默默支持、體諒與包容,更是我前進的動力。期許自己在未來能更 加努力,保持勤奮、堅強、熱誠與活力,也祝福身邊的人平安、健康、 快樂!. 黃子峻. 謹誌. 中華民國一零三年一月.

(3)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兒童科普活動營隊師資之專業能力項目與能 力分級。研究方法為質性研究,研究對象為產業界經營者、非營利組織 主管與教師、學校教師等合計 9 位所組成的專家群,研究者先以文獻分 析統整近年來國內外有關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並予以歸納整理,根據文 獻分析結果,發展專業能力層面與向度構念。接著,依照構念發展訪談 大綱,進行半結構式訪談。訪談完成後,將晤談內容轉成逐字稿,採用 恆常比較法(Constant-comparison method)進行分析,進而建立兒童科普 活動營隊師資能力內涵與能力分級。研究結果為: 一、 兒童科普活動營隊師資專業能力內涵共可分為規劃執行與行政管 理等 4 大層面、營隊規劃等 10 大向度與 40 項能力項目。 二、 兒童科普營隊活動師資專業能力分級為「隊輔」 、 「助理講師」 、 「專 家講師」 、 「經營者」四個職級,與不同職級師資應具備之專業能力。 三、 無論是哪一職級,皆重視「個人特質與專業態度」。. 最後針對未來研擬兒童科普活動營隊師資的認證模式、研究方法與 內容等提出建議,以作為後續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非制式科學教育、師資培育、專業能力. I.

(4)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in teaching popular science camp for children, and development the rating system. In this qualitative study, subjects were 9 experts include NPO executives and teachers, school teachers and industry managers. Researcher used document analysis to integrate literatures recent years about profession competence indicators, and build the construct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domains and dimensions. Then, developed interview framework and conduct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After that, transcribed verbatim and used. constant-comparison. method. to. analyze. thereby. establishing. competencies and levels of childre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camp teacher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and listed below: 1..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in teaching popular science camp for children could divided 4 domains, 10 dimensions, and 40 competencies.. 2..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vels in teaching popular science camp for children could divided “Counselor”, “Assistant teacher” , “Expert teacher”, “Executive”. And each levels have their own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3.. No matter what levels are emphasis on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fessional attitude”. According to research results, suggestions are made towards develop. teacher certification model, study methods and content in teaching popular science camp for children as references for future researches. KEY WORDS: informal scienc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eacher education II.

(5) 目次 誌謝 ..................................................................................................................II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II 目次 ................................................................................................................ III 表目錄 .............................................................................................................. V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名詞解釋 .......................................................................................... 7 研究範圍及限制 ............................................................................10 研究的重要性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4 第一節 科普活動營隊與非制式科學教育 ................................................14 第二節 科學教育師資培育與專業成長 .................................................... 21 第三節 科普活動營隊師資之專業能力 ....................................................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47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研究情境與研究對象 ....................................................................47 研究設計 ........................................................................................ 49 研究流程 ........................................................................................ 51 研究工具 ........................................................................................ 53 資料收集與分析 ............................................................................5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58 第一節 兒童科普活動營隊師資專業能力內涵 ........................................58 第二節 發展兒童科普活動師資能力分級與內涵 ....................................8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9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9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101 參考文獻 .......................................................................................................104. III.

(6) 一、 中文文獻.................................................................................... 104 二、 英文文獻.................................................................................... 108. IV.

(7) 表目錄 表 2-1-1:臺灣地區科學教育與自然史博物館名單與簡介……………….16 表 2-1-2:臺灣地區科普活動營隊辦理機構彙整表…………………........18 表 2-2-1:各縣市教育局夏令營及相關假期活動實施要點法規師資規範 表……………………………………………………....................24 表 2-3-1:國內教師專業標準模式內涵………………….………..….……32 表 2-3-2:各國教師專業標準模式內涵………………….………..…....….33 表 2-3-3:近十年教師專業能力文獻歸納分析表……….………..…....….34 表 2-3-4:科普活動營隊師資專業能力向度與近十年文獻整理雙向對照 表……………………………………………….………..…....….46 表 3-1-1:不同機構師資比較表………………..……….…………….…....47 表 3-1-2:訪談對象選擇說明表…………..…………….……………....….48 表 3-4-1:訪談主要內容說明表……………………..….……………....….50 表 4-1-1:營隊規劃向度訪談結果…………………….…………..…....….60 表 4-1-2:課程規劃向度訪談結果…………………….…………..…....….62 表 4-1-3:行政管理向度訪談結果…………………….…………..…....….65 表 4-1-4:規劃執行與行政管理層面能力內涵……….…………..…....….67 表 4-1-5:教學能力與經驗向度訪談結果…………….…………..…....….70 表 4-1-6:安全維護向度訪談結果…………………….…………..…....….73 表 4-1-7:科學教育活動實作經驗層面能力內涵……..…….……….....….75 表 4-1-8:課程知識向度訪談結果…………………….…………..…....….76 表 4-1-9:學生學習成果評量向度訪談結果………….…………..…....….78 V.

(8) 表 4-1-10:專業成長向度訪談結果………………….…………....…....….80 表 4-1-11:科學教育活動理論基礎層面能力內涵……….….………....….81 表 4-1-12:個人特質向度訪談結果……………………………….……….83 表 4-1-13:專業態度向度訪談結果……………………………….……….85 表 4-1-14:個人特質與專業態度層面能力內涵………………….……….86 表 4-2-1:科學教育活動營隊師資分級與描述………….…………......….89 表 4-2-2:隊輔人員專業能力指標………………….……..….………...….90 表 4-2-3:助理講師專業能力指標………………………...…………....….92 表 4-2-4:專家講師專業能力指標………….…………..……………....….94 表 4-2-5:經營者專業能力指標…………….………….…….………....….96. VI.

(9) 圖目錄 圖 2-3-1:核心與表面的才能……………………………………………...27 圖 2-3-2:兒童科普活動營隊師資專業能力層面與向度………...…...….44 圖 2-3-3:兒童科普活動營隊師資分級初步規劃………………...…...….45 圖 3-2-1:研究設計架構………………………………...……………...….49 圖 3-3-1:研究實施程序流程圖…………………………...…………...….52 圖 3-5-1:指標系統架構建立流程範例……………………………......….57 圖 4-2-1:營隊組織架構對照圖………………………………………..….87 圖 4-2-2:不同層級應具備之能力向度對照圖………………………..….97 圖 5-1-1:科學教育活動營隊師資能力層面與向度…………………..….98 圖 5-1-2:學教育活動營隊師資能力內涵與與分級關係圖…………….100. VII.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敘述進行本研究主要原因,並闡明欲了解之問題。本章共分為 五節,第一節: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了解研究目的與提出待答問 題;第三節:解釋重要名詞;第四節:界定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五節:研究 的重要性。.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科學」應是所有國民終生持續學習及關注的領域,它不但是國家發展 的基礎,更是社會進步的動力。為了提升全民科學素養,除了實施學校正式 科學學習課程,更需要推動科學普及(簡稱「科普」)教育,以奠定全民終生學 習科學的基礎 (國科會,2013)。科學普及的目的是將科學知識傳達給社會大 眾,使大眾能了解科學系統如何運作,並進一步肯定科學研究、科學方法、 科學精神的價值與重要性,使科學活動成為社會文化活動的一環(陳政宏, 2002)。科普的範圍相當廣泛,並且利用出版品、多媒體、玩具、博物館等許 多不同管道傳播。科學教育白皮書(2003)揭櫫我國科學教育的目標為:使每位 國民能快樂學習,並了解科學之用、喜歡科學之奇、欣賞科學之美,期望能 藉由科學教育使科學扎根於生活與文化之中,民眾也能應用科學方法與科學. 1.

(11) 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理性批判社會現象,培養正確的科學態度與價值觀, 並對公共事物做出明智的抉擇。 隨著大眾科學的普及與科學教育意識的興起,非制式科學教育的發展在 臺灣逐漸受到重視,市場上科學普及的活動也日益增多,坊間林立許多科學 教育相關的科學營隊、補習班、才藝班等,活動種類多元並且以企業化的方 式強力推廣與行銷,科學普及已逐漸從公益性走向營利性的科普產業 (陳江 洪,2006),這些新型態的機構注重創新、服務與經濟效益,在定價、行銷、 設計的策略上也較以往不同。 雖然在業者的強力推銷與行銷策略的運用下,愈來愈多的家長願意花費 大筆金錢,為孩子在一般假日或寒暑假課餘時間安排參加科學教育活動。然 而,目前市面上並無完善的評鑑指標與認證制度確定活動師資之良窳,其中 擔任科普活動的指導員或協助活動執行的隊輔,常缺乏所需之「專業能力」 , 這些「專業能力」並不只侷限於學科知識,科普活動的指導員與隊輔除了專 門知識外,從事專業活動時,也需要注重責任、倫理、執業道德、自主權及 不斷充實自我等服務態度(王喜青,2002; 陳美芬、張瓊月,2008),若無法 達成上述目標,活動舉辦的品質與成效便可能有待商榷,除此之外,也無法 長久經營或建立口碑。 研究者於就讀大學時期曾協助系上舉辦兒童科普營隊,擔任隊輔總連絡 人,負責聯繫調配各梯次由系上大學部一、二年級同學擔任之隊輔,與協助. 2.

(12) 處理營隊行政庶務等相關事宜,也前往各梯次地點觀察各班運作情形,並多 次參與活動前籌備會與活動後檢討會。在多次的參與經驗中,觀摩到許多優 秀專家講師的授課,並體會帶領非制式的科普活動有別於制式的教學,參與 活動的人員,必須具備一定之特質與專業能力,方能使活動圓滿順利。期間 也觀察到部分隊輔同學在多次的參與經驗下,逐漸成長,但也有部分隊輔, 面臨突發狀況時,無法有效立即解決問題,或是欠缺該活動所需具備之能力, 尚須資深隊輔或講師或研究者從旁協助方能順利運作。由此可知,了解兒童 科普活動營隊人員所需要的專業能力內涵是必要的,甚至針對不同職級建立 階梯式有系統的學習進程,相信對非制式科學教育的師資與學生的學習皆有 所助益。 許多研究者皆呼籲須確立營隊指導員之專業能力,並研擬指導員之專業 能力培訓課程或參考國外建立認證制度(鄭志富等人,1999; 王怡菁,2001; 詹文男、1987; 劉文禎、李健美、2002),國內解說人員目前在博物館或是 國家公園等環境教育有較完整的規劃,除此之外,政府對於科學教育活動專 業人員方面並無相關規範,李明芬等人(2012)指出,臺灣非制式教育認證制度 於 2005 年開始規劃,至今仍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例如法令的周延性,非制 式教育與制式教育的接軌等爭議,並提出必須兼顧前瞻性、全面性及可行性 的思考,建立認證制度的定位與配套規劃,使非制式教育朝向專業化與優質. 3.

(13) 化邁進。教育活動除了趣味與新奇,更應提供實質的教育內涵與知識,並且 注意活動之安全(吳崇旗、翁綾君,2011)。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優秀的教師,才會有好的教育, 唯有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教育才會有所進步。教師的素質近年來成為世界各 國教育改革的重點,國外如日本、澳洲、紐西蘭、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國 家皆訂定教師專業標準,以建立優秀專家教師的形象與專業能力指標 (Brouwer, 2007; Gilis, Clement, Laga, & Pauwels, 2008; Huntly, 2008; Koster, Dengerink, Korthagen, & Lunenberg, 2008 ; Tang, 2008)。而國內也有許多研究 針對訂定各師資類科教師專業表現之標準計畫(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2007; 何福田與羅瑞玉,1992; 張俊紳,2000; 張德銳、吳武雄、曾燦金、許籐繼、 洪寶蓮與王美霞,2004; 楊深坑、黃嘉莉、姚佳雯,2011; 潘惠玲、王麗雲、 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陳淑敏、蔡濱如,2004)。由此 可見,科學師資的養成與其專業成長皆為值得關注的重要課題,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在 2009 年出版的 Learning Science in Informal Environments: People, Places, and Pursuits 書中提到非制式環境下的科學學習經驗對於孩童 在學校的科學學習有正面的幫助,這些將使他們未來考慮從事科學有關的職 業或養成透過愛好和其他日常活動終身學習科學(NRC, 2009),由此可見,非 制式科學學習與制式學習同等重要,非制式科學活動的師資也應受到重視, 各師資培育機構必須思索如何能提升科學教師素質的師資培育方案,以建立. 4.

(14) 科普活動師資「評鑑指標」 ,提升教學專業與教師地位,除了成為專業社群的 共識,以作為修正專業表現之基礎,亦能樹立對外界的專業形象(潘惠玲等人, 2004)。 科學教學現場是複雜且多變的,有效的專業學習與成長,無法一朝一夕 達成,必須藉由師資培育的訓練以及與教學現場的經驗累積,才能達成建立 科學教師之專業形象與能力指標 (連思漢、熊召弟,2010)。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快速變遷與新型態的科普活動興起,科普活動師資 所具備的專業能力與強調之內涵也有所不同,有需要重新檢視,本研究藉由 專家訪談,諮詢相關人員的看法,建立科普活動營隊師資之專業能力內涵與 分級,研究結果可提供國內科普師資培育機構及教師專業成長之參考。. 5.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基於以上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訪談產業界、學校、非營利組織等不 同機構的看法探討兒童科普活動營隊師資之職級與應具備之專業能力內涵, 以作為未來師資培育之參考。 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下列待答問題: 一、 兒童科普活動營隊師資專業能力內涵為何? 二、 兒童科普活動營隊師資之專業分級為何?. 6.

(16)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以下將對本研究有關之重要名詞加以界定與解釋,使本研究的範圍能 更清楚明白:. 一、 科普活動營隊 科學普及又簡稱科普,利用出版品、多媒體、玩具、博物館等許多 不同管道將科學知識傳達給社會大眾,使大眾能了解科學系統如何運作, 並進一步肯定科學研究、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的價值與重要性,使科學 活動成為社會文化活動的一環。 本研究所指之兒童科普活動營隊為針對國小一至六年級學童舉辦之 課後短期科普活動營隊,課後指得是每日放學後時間、週末假期、寒暑 假,內容有趣味科學遊戲、趣味科學實驗等動手做之科學課程,課程設 計包含操作、思考、解題、創造、科學原理的認知以及態度的養成等元 素。. 二、 專業能力內涵 專業能力係指在該職務之職責及任務所應具備的能力,也可稱為職 能(competence),Spencer 和 Spencer(1993)提出:職能是一種以能力為基 礎的管理模式,目的在於找出並確認哪些是導致工作上卓越績效所需的. 7.

(17) 能力和行為表現,以協助組織或個人了解,並提升工作績效。以教師而 言,其範圍涵蓋與教學有關的知識、技能及態度,透過這些能力,從而 勝任此項教學工作,以展現教師的專業水準。 本研究所指之專業能力內涵為擔任兒童科普活動營隊師資需具備之 能力,研究者依據文獻分析,提出規劃執行與行政管理、科學教育活動 實作經驗、科學教育理論基礎與個人特質與專業態度等四大層面。各層 面可再分為營隊規劃、課程規劃、行政管理、教學能力與經驗、安全維 護、課程知識、學生學習成果評量、專業成長、個人特質、專業態度等 向度,最後再藉由專家訪談之結果統整歸納出兒童科普活動營隊師資專 業能力內涵。 三、 專業分級(職級) Berliner (1988)將教育專業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生手(任教第一年的 教師)、資深初任者(任教二年至三年經驗)、有能力的教師( 三年至四年經 驗)、幹練的教師(五年經驗)、專家教師(第四個階段之後)。 Joel 和 Karla(2011)在 Camp Counseling: Leadership and Programming for the Organized Camp 一書中提出營隊組織架構圖,職級由低至高依序 為 Assistants、Program specialists、Program director、Director,職級的劃 分乃依照實作經驗、能力、管理監督等角色為區分,本研究所指的分級 為參考 Berliner 與 Joel 等人的研究,依據營隊活動中不同專業角色的分工,. 8.

(18) 提出科普活動人員能力分級為隊輔、助理講師、專家講師、經營者,再 藉由訪談結果歸納各職級所應具備之專業能力,除了考慮教學年資外, 尚須考量該教師於科普活動帶領之經驗,以避免該教師於制式場域教學 經驗豐富,卻缺乏非制式科學教育等相關科普活動帶領經驗,造成研究 結果之偏誤。. 9.

(19)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本研究主要利用文獻分析、半結構式晤談,發展「兒童科普營隊活動師 資專業能力內涵」,茲分別將本研究的範圍與限制整理如下:. 一、. 研究範圍.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 9 位專家群,分別為 3 位產業界經營者、3 位非營利組 織主管與教師、3 位學校資深教師。 (二) 研究場域 本研究場域以北部科學教育公司、中部地區之公立國民小學、國立大 學與非營利組織為限。. 二、. 研究限制. (一) 研究範圍的限制 本研究主要以中部地區現職國小教師、中部地區非營利組織機構以 及北部產業界經營者,在研究結果推論上有人數與地域性的限制。 (二) 研究領域的限制 「兒童科普活動師資專業能力內涵與分級」提供科普師資培育、養 成方向之參考,可能無法涵蓋其他科目之師資培育內容。. 10.

(20) (三) 研究者的限制 研究者由於時間與人力的限制,僅能透過專家深入訪談、相關質性 資料之分析進行瞭解,然而,每位訪談對象的立場皆有所差異,因此難 免會加入主觀的信念或對於提供之意見有所保留因此,訪談資料的代表 性與客觀性有其限制,但研究者仍嘗試的收集多元的資料,力求研究之 客觀性。. 11.

(21) 第五節. 研究的重要性. 一、對教育產業 從事科學教育相關活動的產業愈來愈多,發展的形式也漸趨多元, 但如同研究者在研究背景與動機提及,若無完善的評鑑指標與認證制度 確定活動師資之良窳,活動舉辦的品質與成效便可能遭受質疑。教育產 業界與教育消費者(家長)的關係如同商店與客戶,提供的產品品質若不穩 定,或無法提供良好且持續的服務,勢必難以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甚 至可能遭到淘汰。建立指標可增進社會大眾對教育的認識,並提供教育 消費者在選擇時所需要的相關判斷資訊(Elliott,1991;Mayston & Jesson, 1991)。因此身為經營者,必須能夠確保師資的水準,取得消費者的信任, 建立專業形象,期能長久經營。. 二、對師資培育 傳統師資培育機構培育的對象侷限於制式教育的師資,蕭佳純等人 (2009)指出我國正面臨少子化的危機,師資培育供需失衡,每年培育的師 資僅有少部分可獲得教職。因此,各師資培育大學的師培生也不宜將「在 學校當老師」作為畢業後的唯一出路。郭添財( 2005 ) 提出,人口遞減下, 教育目標應有所調整,並在教學內容中強化「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 學習觀念,以因應少子化的衝擊。隨著社會快速變遷與新型態的科普活 12.

(22) 動興起,非制式教育下的科普活動師資的需求也大為增加,而科普活動 師資所具備的專業能力與強調之內涵也有所不同,有需要重新檢視,本 研究之結果能提供未來進行科普活動師資培育的建議與實務運作之參 考。. 三、對學術研究 目前探討非制式科學教育領域的文獻較少,較多專業能力與指標的 研究仍著墨在制式教育的科學教師中,不同的教學情境與領域所建立的 指標也會有所不同,因此,研究者認為有需要進一步探討;另一方面, 指標建構的方法有許多,建立指標的工作也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個 成熟的教育指標系統必須經過研究、試驗、修正、再試驗、再修正等不 斷的循環歷程以提升指標系統的價值,甚至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得以完 整發展(郭昭佑,2001),因此,期望本研究作為一試探性的出發點,並提 供後續研究者未來研究之方向。. 13.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本研究所涉及之理論基礎和相關文獻,作為研究之參考, 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科普活動與非制式科學教育;第二節述及科學教育師 資培育與專業成長;第三節則為科普活動營隊師資之專業能力。 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科普活動營隊與非制式科學教育. 本節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討科普活動的意涵;第二部分探討臺灣 地區之科普活動與營隊;第三部分則探討非制式科學教育與其重要性。. 一、科普活動之意涵 科學普及(Science popularization)就是將科學普及化。利用科學傳播 的方法將科學知識、科學觀念、科學方法等推廣、普及於一般外行人(謝 瀛春,2006)。陳政宏(2002)也提到科學普及的目的是將科學知識傳達給 社會大眾,使大眾能了解科學系統如何運作,並進一步肯定科學研究、 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的價值與重要性,使科學活動成為社會文化活動的 一環。. 14.

(24) 英國物理學家兼小說家 Snow 於 1959 年提出 The Two Cultures,指 出人類社會中科學家與非科學家之間缺乏溝通,就像是兩種不同文化的 人們。彼此互不相識,漸行漸遠,甚至對科學、科學知識的普及等問題 存有歧見,成為社會進步的重大障礙,所幸近數十年來,這種氣氛逐漸 消弭,許多科學家、教育工作者開始致力於科學傳播(Science communication),以提升民眾的科學素養(Scientific literacy)。 在強調終生學習的今天, 「科學」應是所有國民必須持續關注的領域, 除了實施學校正式科學學習課程,更需要推動科學普及教育,以奠定全 民終生學習科學的基礎。. 二、臺灣地區之科普活動與營隊 臺灣進行科學教育約 40 年,在博物館推廣科普活動方面,臺灣自民 國 45 年起,成立第一座科學教育中心(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往後陸續 興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國立科學工藝博 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與最近即將完工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等非 制式科學教育機構,各機構之整理如下表 2-1-1 所示。. 15.

(25) 表 2-1-1 臺灣地區科學教育與自然史博物館名單與簡介 成立年代. 機構名稱. 簡介 常設展區包含生命科學、物理、化學、數學與地球科學等. 1957.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豐富的展示內容,每年定期舉辦的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與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並架設網路科教館與全國行動科 學館巡迴教育。 以科際整合、生活化、藝術化及以人為中心之主題,如太 空劇場、科學中心、生命科學廳、人類文化廳、地球環境. 1986.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廳等,啟發社會大眾對科學之關懷與興趣,協助各級學校 達成其教育目標,並收集自然物標本及其相關資料,供典 藏、研究、展示及教育之用。.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 1997. 育館. 藉由展示、視聽解說及觀測,充分達到天文科學教育成 果,奠定國人科學基礎知識,館內設施包括宇宙探險區、 宇宙劇場、天文教室、圓頂天文觀測室等。 蒐藏及研究科技文物、展示與科技相關主題、引介重要科. 1999.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技之發展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並推動科技教育暨提供 民眾休閒與終身學習為其主要功能。. 2000.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以海洋生物為主題,規劃臺灣水域、珊瑚王國、世界水域 三大主題展示館。 以學校和家庭團體為目標觀眾,激發觀眾「親近海洋、認. 2013.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識海洋、善待海洋」 ,呈現與詮釋有關海洋科學與科技的 發展與應用、臺灣海洋文化的形成、海洋生態的演化,及 人類與海洋的關係。.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根據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2010)的統計資料顯示,臺灣共計有 646 家博物館屬於廣義博物館範圍,較符合博物館專業標準者,則有 221 家, 其中,自然史與科學博物館共有 80 所,佔 17.7%,是各類型中比例最 高的種類,郭瑞坤(2012)認為臺灣的博物館在近數十年來,不論規模大 小,數量快速成長,代表我們的社會與生活空間中散佈著對於科學普及 意識的氛圍。這些機構成立之目的除了蒐藏、研究外,也兼具休閒性、 16.

(26) 娛樂性與教育內涵等多重特色,不但提供民眾豐富的展示內容、動手操 作來體驗科學的機會,更能啟發社會大眾對科學之關懷與興趣,為自然 科學的長期發展建立基礎。近幾年來,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為推廣大 眾學教育,實施科普活動計畫,常利用假日於科博館等場域,辦理一系 列以創新、多元、通俗及趣味的科普活動,內容包含科普演講,科學展 示、動手做、趣味科學等,以促進民眾對科學的興趣。 而謝瀛春(2006)指出在國外科學普及則有更悠久的歷史,例如英國 的「公眾理解科學」運動,藉由媒體來增進成年人、家庭與社區團體對 科學的興趣和認識,而美國則透過全國科學基金會(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贊助大眾媒體之科學傳播活動,並以「非正式科學教育」為 名,編列推動社區性的科學傳播計畫預算,並且製作科學性的廣播節目、 獎勵良好的科學新聞報導、拔擢對科普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 在營隊方面,李榮晉(2008)整理夏令營營隊類型可分為:住宿營、 旅遊營、日歸營、特殊營與學校及戶外教育營。而本研究之科普活動營 隊之性質則偏向特殊營,提供了科普活動相關課程給兒童。研究者整理 臺灣地區經常舉辦之科普活動相關營隊,因舉辦機構眾多,僅列出規模 較大或歷史悠久等指標性機構,如表 2-1-2 所示。由表中可知,舉辦的 機構大致可分為產業界、非營利組織、學校等三大類型,活動對象通常 為國小至國中階段學生,課程內容包含趣味科學遊戲、趣味科學實驗等. 17.

(27) 動手做之科學課程,課程設計包含操作、思考、解題、創造、科學原理 的認知以及態度的養成等元素,研究者以「科學營隊(科普營隊)」為關 鍵字輸入 GOOGLE 搜尋引擎得到 9,350,000(833,000)項結果,若設定條 件限制於臺灣、繁體中文、過去一年,則約有 194,000(11,100)項結果, 其資料量仍然十分可觀,可見臺灣地區對於科學營隊的需求與市場相當 龐大,也有許多機構致力於科學普及與辦理科學營隊,推廣科學教育。. 表 2-1-2 臺灣地區科普活動營隊辦理機構彙整表 類 型. 舉辦單位. 活動名稱(僅列該. (依筆畫數. 機構其中一活動. 排序). 為代表). 中華少年成. 主題營隊-科學小. 長文教基金. 芽子寒假冬令營. 會. 隊. 物理、化學、應用科學、生物等主題營隊。. 國小. 臺北市立天 文科學教育 103 年寒假天文營 館 非 營. 東元科技文 教基金會. 東元寶寶科學活 動營、東元創意 少年成長營. 利. 國小至國. 使用天文館之各項設施,增進學童對於天文科 學的認識與愛好。. 中. 國小至國 中. 藉由系統化兼具趣味易學的科學課程推動「創 造力教育」 。 針對不同屬性觀眾,利用現有展示及蒐藏,設. 組 織. 簡介. 招生對象. 國立自然科 103 年寒假趣味科 學博物館. 技探索研習營. 幼稚園至. 計多樣性的教育活動,以生動活潑、寓教於樂. 社會大眾. 的方式,提供有關自然科學的知識,進而提升 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包含:半日營、一日營、二日營…及五個半日. 國立臺灣科. 2014 年科教館寒. 學教育館. 假科學營隊. 幼稚園中. 營,內容涵蓋: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 大班至九. 數學、應用科學…等學科領域,除讓孩子體驗. 年級學生. 科學現象外,也提供孩子創意想像的空間及提 升邏輯思考能力。 (續下頁). 18.

(28) 表 2-1-2(續) 遠哲科學教. 2014 遠哲科學冬. 育基金會. 令營. 藉由動手做的過程,讓學生體驗科學的樂趣, 國小. 進一步引發其學習動機,並能以科學方式尋找 問題的解答。 從多媒體教材中學習科學基礎知識。透過機器. 國立交通大 學 校. 學推廣教育. 2014 魔法機器人. 國小五、六. 人實物展示介紹與操作,增加對智慧機器人的. 科學營. 年級、國中. 瞭解與認識。利用分組闖關與成果競賽遊戲,. 中心. 累積團體活動的同儕學習經驗。 國立臺中教. 2014 小愛因斯坦. 育大學. 科學營. 藉由精心設計之科學課程、闖關活動、晚會等,. 國小. 讓孩童快樂學習科學知識與動手玩科學。 飛機營、火箭營、造船營、昆蟲營、天文營等 不同類型營隊,讓兒童能夠「從做中學習科. 大自然科學 教育中心. 科學專題營隊. 國小. 學」 ,,充份滿足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以激 發兒童的科學興趣,啟發兒童的科學觀念,建 立兒童的科學態度。. 力翰文創. 2014 元智科學冬 令營. 舉辦各式主題冬夏令營隊,科學社團、課後安 國小. 親班,藉由各種科學遊戲啟發學童對科學的興 趣。. 產 業 界. 國小科學班課程 倍思科學. 設計規劃(各式科. 設計之系列課程與主題課程蘊含科學知識及科 國小. 學技能,循序漸進的激發孩子的科學興趣和科. 學營隊課程). 學能力。. 科學班課程涵蓋國小課本所有實驗,訓練了小 國語日報科 學班. 朋友動手操作科學實驗技能,並培養其探究科 科學班與專題班. 國小. 學態度、方法與興趣;專題班則包 含天文班、 昆蟲班、恐龍班、發明班、 氣象班、食品科學 班、太空科學班、兒童醫學班、創意科學班等。.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上所述,雖然臺灣推行科學普及的時間比起歐美國家短許多,但 許多學者與教育工作者仍努力於推廣科學,市場上科學普及的活動也日 益增多,許多坊間補習班、才藝班紛紛開設科學教育相關的課程或在寒. 19.

(29) 暑假舉辦營隊,陳江洪(2006)指出這種以企業化的方式強力推廣與行銷 之新形態行業顯示科學普及已逐漸從公益性走向營利性的科普產業。然 而,國內較少有關於營隊的研究,研究的主題多數聚焦於規劃設計、消 費行為、滿意度、成果報告等,較少針對工作人員或師資等專業能力方 面進行探討,因此,研究者認為有必要再針對科普營隊方面的師資專業 能力進行了解。. 三、 非制式科學教育與重要性 非制式科學教育的發展逐漸受到重視,NSTA (1999) 指出非制式教 育是由一些組織或機構所發展出教室外的課程或體驗,這些組織或機構 包含營隊、博物館、戶外教學、在家學習。非制式的組織或機構具有重 要的角色,它能與制式教育達成互補也能對科學素養的提升有所貢獻 (Laherto, 2012)。不同的教學情境與領域所建立的評鑑指標也會有所不同, 非制式科學教育的師資也有建立評鑑與認證制度的必要性,因此本研究 針對科普活動營隊,詢問專家在非制式科學教育場域的經驗並探討科普 活動營隊師資應具備之能力進行研究。. 20.

(30) 第二節. 科學教育師資培育與專業成長. 本節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討科學教育師資培育之意義;第二部分 說明科學教育師資培育與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最後一部分說明臺灣科普活 動師資現況。. 一、. 科學教育師資培育之意義 我國科學教育白皮書(2003)指出,科學教育師資培育是科學教育目標. 的一環,教師的素質決定了教育的品質,因此科學教育師資培育應有其 重要性,科學教師應能理解科學教學目標、課程、教學、學習、評量之 主要內容,協助學生培養探究與創造的精神。而科學普及的目的是要讓 大眾培養基本的科學知能與態度,並樂於學習與欣賞科學之美,最終能 將所學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以培養具有科學素養的公民。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 2012)提出新的科學教育架構,提供標 準制定者、課程設計者、評量發展者、地區科學主管機關、科學教師的 專業責任以及在非制式環境工作的科學教師參考,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 有很多,其中教師角色是其中之一,例如老師在教學上的知識與實務, 將會影響課程的品質,與學生學習的成效,NRC 希望藉由建立從標準到. 21.

(31) 評量的完整架構能促進 K-12 的科學教育,並且培養出具有科學教學知專 業素養與批判能力的科學教師。 綜上所述,科普師資的培育有其重要地位,若能多進行與科學教育 師資培育相關之研究,將有利於建構良好之科學學習環境,與培養優秀 的科學教育師資與人才。. 二、. 科學教育師資培育與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 過去幾年來,許多學者皆對科學師資培育進行探討(林陳涌,2012; 靳. 知勤,2009; 賴慶三,2010; Arnon, Reichel, 2007; Katz, McGinnis, Hestness, Riedinger, Marbach‐Ad, Dai & Pease, 2011 ),探討範圍從小學到大學,從單 一科目到整體師培系統,並整理當教育專業課程實施概況,提出具體建議, 以作為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參考。而非制式的學習環境相較於學校體系複 雜許多,Rennie(2007)指出在非制式的學習環境中的經驗,可以讓教師獲 得知識和實務,補充與加強正規科學教育,有了非制式科學教學的經驗可 讓新手教師(師培生)更容易理解學習理論並且轉而運用至實務上。 曾崇賢、段曉林與靳知勤(2011)指出教師專業成長為個人不斷吸收新 的知識與觀念以增強其自我教學效能,在教學信念上,強調態度、精神, 於教學實務上,注重學科教學知識、教學知識。劉文通(2010)指出專業成 長是專業人員的自主性成長,為了充實專業知能與提升專業精神,透過許 多方式,追求更好的專業表現。陳燕嬌和范熾文(2007)指出教師專業發 22.

(32) 展是教師能主動積極進修以在專業知能及品德修養上獲得成長,使自己在 各方面歷程如教學知能、班級經營、學生輔導、專業態度、人際溝通、研 究發展等有所提升。 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於 1970 年代, 「關於教師地位之建議案」 中,即肯定教育應被視為專門的職業,教師是專業人員,而 2009 年 Joint ILO/UNESCO Committee of Exper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commendations concerning Teaching Personnel 年會報告指出,教師在現 今的世界每天面臨挑戰,因此我們必須要維持教育的服務與終生學習,持 續的專業成長是即時的,且能促進新的教育政策或改革的發展。 綜上所述,科學教育師資培育有其意義與重要性,相關的研究多聚焦 在制式的學習環境,而非制式的學習環境對於學生與老師都有正面的幫助, 研究者認為,我們應將非制式科學教育視為制式科學教育與傳統師資培育 的延伸,在非制式科學教育領域情境下,其師資所應具備之課程、教學等 能力相較於制式科學教育教師略有不同,在強調師資培育的重要性下,非 制式的科普教師培育也不應忽略,另外,教師的專業必須不斷成長,老師 的品質對於學生的學習成就是很重要的,雖然不同的人對於其定義不盡相 同,但核心的想法還是認為專業教師必須透過專業成長的教育使其專業表 現達到成熟。. 23.

(33) 三、. 科普活動師資現況 鄭志富等人(1999)於中小學課後及假期體育育樂營課程規劃研究中. 指出,相關機構必須要界定與確立師資與指導人員的專業,並加強師資 培訓過程。李榮晉(2008)整理各縣市依據中小學課後及假期體育育樂營實 施要點建立之師資相關規範,包含師資的條件、責任及來源等,如表 2-2-1 所示,從各縣市根據教育部於 1999 年頒布中小學課後及假期體育育樂營 實施要點之規範可以了解,各單位辦理活動時應聘請該領域專長之合格 教師或符合兒少福利機構專業人員資格者負責指導。. 表 2-2-1 各縣市教育局夏令營及相關假期活動實施要點法規師資規範表 教育局. 基隆市. 師資相關規範 1..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合格教師。. 2.. 曾任國民小學兼任、代理、代課教師或教學支援人員,且表現良好者。. 3.. 公私立大專校院以上畢業,並修畢師資培育規定之教育專業課程者。. 4.. 符合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專業人員資格者。但保母人員不包括在內。. 5.. 高級中等以上學校畢業,並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自行或委託辦理之 三百六十小時專業課程訓練結訓者。. 1.. 以園內教師為主,在校(園)內師資不足情形下,得利用社會資源,由學 校聘請社會人士擔任指導工作。. 新北市. 2.. 前項所指社會人士應具備大專以上程度或具特殊專長者。. 3.. 助理人員應具備高中(職)以上程度。. 臺北縣. 遴聘校內、校外具專長教師或社會人士、義工人員等擔任。. 桃園縣. 無相關內容 各校得利用具專長人士或家長,協助學校辦理假期學習活動,並鼓勵學校採校. 新竹市. 際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師資設備,以交換或共同使用,互通有無,提高學習活 動效果。. 臺中市. 寒暑假學藝活動及課後輔導之師資,各校得視需要外聘。 (續下頁) 24.

(34) 表 2-2-1(續). 彰化縣. 1.. 學校辦理本活動應聘請具有專長之合格師資負責指導。. 2.. 學校得利用社會具備專長人士或家長協助辦理本項活動,並鼓勵採校際合 作方式,充分利用師資設備,以交換或共同使用,提高學習活動效果。. 1.. 指導教師每班至少編配一人,以校內教師為優先。. 2.. 校內資源不足之情況下,得利用社會資源(包括家長會、社區人士、大專. 雲林縣. 院校社團),聘請具有特殊專長、才藝之社會人士擔任指導工作或協助辦 埋,以提高活動效果。. 嘉義市. 嘉義縣 臺南縣. 高雄市. 高雄縣 宜蘭縣. 臺東縣 連江縣. 學校應主動規劃辦理寒暑假學(才)藝育樂活動,並依學生實際需要,結合社區、 家長、社教機構及大學校院社團等安排師資及活動內容。 辦理活動之學校師資以校內教師優先,教師自願參加。校內師資不足時得善用 社會資源含家長會、社區人士、大專校院社團等,聘請社會人士擔任指導工作。 以校內之教師負責指導,亦得聘請具備專長之社會人士擔任。 1.. 現任教師、代理教師或兼代課教師。. 2.. 接受已立案之民間機構或團體的相關課程訓練合格,領有證書者。. 3.. 具特殊專長或才藝者。. 各活動營隊之指導教師,應聘請具有專長與愛心之師資。 各營隊在校內資源不足之情況下,得利用社會資源,聘請具有特殊專長之家長 或社會人士協助辦理,提高活動效果。 各校辦理假期學習活動,應聘請具有專長教師負責指導,並擔任活動工作。除 有特殊緣故不能擔任指導工作之教師外,均應負有指導之責任。 無相關內容. 資料來源:李榮晉(2008)。運動夏令營活動指導員專業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臺北市。. 在營隊活動人員方面,陳麗敏(2005)指出參與營隊的人員一般分為三 級,分別為第一線管理人員(first-level managers) ;中間管理人員 (middle-level manager)及高階經理人(top executives) 。美國營隊協會 (ACA, 2013)公布之營隊工作人員訓練認證制度,將營隊參與人員分為入 門(Entry-Level Program Staff Certificate)、經驗(Experienced Program Staff. 25.

(35) Certificate)、中階管理(Middle Manager Certificate)、營隊總監(Camp Director Certificate)等四個層級,以提供工作人員對於不同專業需求、時 間與興趣給予個別化的訓練,Joel 和 Karla(2011)在 Camp Counseling: Leadership and Programming for the Organized Camp 一書中提出營隊組織 架構圖,其職級分別為 Assistants、Program specialists、Program director、 Director。綜合以上不同營隊職級規畫後,可以發現,營隊組織具有高度 的專業化與分工化,安排各種不同之角色,由職級低至高大致可分為入門、 進階、專業、管理等四個層級,各司其職,以將營隊的功用發揮至最大。 綜上所述,雖然各縣市教育局對於學校及補習班之課後活動制定相關 的規範,所辦理的活動講師多數也由學校現任專長教師擔任,但尚未針對 一般民間產業或部分非營利組織所舉辦的營隊擬定相關指標與認證管理 制度,又國內科學教育師資培育之系所與機構有限,難以應付科學教育市 場之龐大師資需求,雖部份辦理活動單位有規劃相關師資培訓流程或規範, 或參考營隊模式建立工作人員職務與分工,但尚無詳細建立各職務工作之 能力指標。部分辦理活動單位甚至無相關師資能力或培訓規劃,其師資的 品質與活動的成效便可能遭受質疑,對於學童學習的發展也會有些許影響, 因此,建立科學教育活動師資相關規範是目前亟待解決之重要課題。. 26.

(36) 第三節 科普活動營隊師資之專業能力. 本節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討能力指標之建構;第二部分為專業能 力之內涵;最後一部分為專業能力指標分析。. 一、. 能力指標之建構 Spencer & Spencer (1993)針對職能(專業能力)做出定義:職能是一項. 潛在的個人特質,並且可經由這些特質看出個人在執行複雜工作或擔當重 任時的工作表現,並提出的「冰山模型」概念說明了職能的內涵,如下圖 2-3-1 所示。. 圖 2-3-1 核心與表面的才能 資料來源:魏梅金(譯)(2002) 。才能評鑑法─建立卓越績效的模式(頁 20)。臺北市: 商周。. 核心動機與個人特質位於屬於核心的人格,位在冰山底下,較難以探 索與發展,必須藉由「甄選」來選才,而表面的知識與技巧,則較容易發 展,利用教育訓練來提升員工的能力是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說,職能是一 種以能力為基礎的管理模式,目的在於找出並確認哪些是導致工作上卓越 27.

(37) 績效所需的能力和行為表現,以協助組織或個人了解,並提升工作績效。 以教師而言,其範圍涵蓋與教學有關的知識、技能及態度,透過這些能力, 從而勝任此項教學工作,以展現教師的專業水準。 在指標方面,先前研究者對指標的定義並不一致,郭昭佑(2001)整理 指標之定義認為教育指標具有以下特徵: (一) 教育指標雖能指引教育事物狀態,但僅為概括而非深入的描述。 (二) 教育指標結合相關概念的意義,以呈現教育制度縮影。 (三) 教育指標的數值須與參照點比較,並進行價值判斷。 (四) 教育指標是可量化的,並應依所建構之原則,解釋其意義。 教育指標的適用性是短暫的,僅適用於某時期或部分時間。 而其功能為: (一) 陳述教育期望 (二) 管制與評鑑教育品質 (三) 提供教育決策的資訊 (四) 提供教育消費者選擇所需之資訊. 相關單位在選拔人才時,可以利用建立之評鑑指標,選擇具有核心動 機與個人特質的人才(態度),再針對工作上需要之知識與技巧(技能)給予 指導與訓練,應較能符合成本效益,上述利用選擇態度,再教育知識與技 能等三要素,亦為構成職能(專業能力)之核心元素,與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28.

(38) 職業訓練局(2013)發布之「職能發展及應用推動要點」中對於職能的定義 概念相同:指完成某項工作任務或為提高個人與組織現在及未來績效所應 具備之知識、技術、態度或其他特質之能力組合。研究者藉由以上之指標 特徵及功能,確定建立專業能力內涵之必要性,並根據職能之定義與三大 核心元素配合文獻進行後續探討。. 二、. 專業能力內涵 潘慧玲等人(2004)指出清楚的界定教學專業能力內涵,即可建立對教師專. 業能力的共識,作為討論與修正的建議,建立師資評鑑指標希望能達成以下 目標: (一) 培養教師教學反思 藉由建構專業能力指標,作為教師自我檢核與反思的參考。 (二) 增長教師專業權能 重新檢視教師專業與教學,並且參與課程、教學等規劃以培養新能力及增 長專業權能。 (三) 提升教師專業發展 藉由專業能力指標的建立,改進教學品質,並促進其專業發展。 (四) 增進教師績效責任 提供教師自我增能,反思、專業成長的機會,並強化教師績效責任的觀念。 (五) 促進學校發展 29.

(39) 將教師個人之成長與學校連結,亦即,教師的成長應為學校發展的一部 分。 (六) 完善教學專業 建立師資的評鑑與認證系統,有助於保證教師之素質,對於教學專業之發 展,有正面的功用。 現在的教學環境不僅僅侷限於學校中的制式環境,非制式場域中的教 與學也應該受到重視,不同領域的師資培育應有不同的評鑑標準,科普活 動營隊的性質有別於制式環境,而教師所應具備的能力也有所不同,隨著 課程的改革,許多過去較少被重視或不被納入的能力,有必要重新檢視, 因此評鑑指標應定期檢討與修正,若能發展一連結教學現場實務,並融合 專家與教師的觀點建立一套評鑑系統,將有其價值與研究之延續性。本研 究參考潘慧玲等人(2004)的指標架構邏輯順序,建立科普營隊活動師資之 專業能力層面與向度。. 三、專業能力指標分析 本研究回顧過去教師專業標準研究,國內有許多研究針對訂定各師資 類科教師專業表現之標準計畫如下頁表 2-3-1,而國外如荷蘭、英國、澳 洲、美國、德國、日本、新加坡、紐西蘭等國家皆訂定教師專業標準,以 建立優秀專家教師的形象與專業能力指標,如下頁表 2-3-2 所示,由這些 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得知,教師的專業是必須具備綜合且多元的能力,建立 30.

(40) 這些標準對於教師專業發展具有引導之價值。另一方面,許多學者強調, 發展教師專業標準,必須以教學現場實務為基礎,才能使標準在實際應用 時獲得理解與認同。又以文獻探討法進行指標建構的限制是若該評鑑指標 若尚未廣為研究或有相當之文獻,可能無法建構完整的指標 (郭昭佑, 2001),因此本研究考慮科普營隊活動之性質,以深入訪談法詢問資深教 師、經營者等專家的參與,期望能連結教學現場,結合專家學者與現場教 師的觀點。. 31.

(41) 表 2-3-1 國內教師專業標準內涵 何福田與 羅瑞玉. 張俊紳. 張德瑞等人. 潘慧玲等人 1. 規劃能. 中華民國師 範教育學會. 1. 教師專. 1. 安排學. 1. 掌握教. 業知能. 習情境. 學目標. 2. 教師專. 2. 培養學. 2. 活用教. 業訓練. 生正確. 學策略. 專. 3. 教師專. 的價值. 3. 營造學. 業. 業組織. 標. 4. 專業服. 準. 務. 內. 5. 教師專. 的教學. 5. 增進有. 容. 業倫理. 態度等. 效溝通. 6. 教師專. 68 項能. 展與進. 力. 修. 業自主. 判斷 3. 秉持熱 誠、認真. 習環境 4. 善用回 饋評量. 力. 1. 教師專 業基本. 吳淑禎 1. 規劃能 力. 2. 教學能. 素養. 2. 教學能. 力. 2. 課程設. 力. 3. 管理能. 計與教. 3. 管理能. 力. 學. 力. 4. 評鑑能. 3. 班級經. 4. 評鑑能. 力. 營與輔. 5. 專業發. 導. 展. 4. 研究發. 7. 教師專. 5. 敬業態. 業成長. 度與精. 力 5. 專業發 展能力. 神 資料來源:出自何福田與羅瑞玉(1992);張俊紳(2000);張德銳等人(2004);潘慧玲等人(2004); 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協會(2007);吳淑禎(2011)。. 32.

(42) 表 2-3-2 各國教師專業標準內涵 荷蘭. 英國. 澳洲. 1.. 內容知識. 1.. 專業知識與理解. 2.. 教學知識. 2.. 專業實務與技能. 3.. 組織能力. 3.. 專業特質. 4.. 團體動力與溝通能. 個人發展與成長. 6.. 教師態度與信念. 專業知識. 1.. 與理解 2.. 專業實務. 3.. 專業特質. 了解教學主題並知道 如何將內容交給學生. 2.. 與技能. 力 5.. 1.. 美國. 有管理及監督學習者 的責任感. 3.. 有系統化的思考教學 實務並從經驗中學習. 4.. 教學及學習者具有責 任感. 5. 專. 是學習社群中的成員 對學生承諾. 業 標. 德國. 準. 1.. 學科知識與教學. 1.. 教學. 1.. 專業知識. 1.. 專業知識. 內. 2.. 營造學習情境. 2.. 製作教材. 2.. 專業技能. 2.. 教學專業領域. 容. 3.. 促進學生學習能力. 3.. 指導學生. 3.. 專業價值. 3.. 專業領導. 4.. 問題解決. 4.. 班級經營. (包括以. 4.. 專業實踐. 5.. 診斷學生問題. 5.. 理解學生. 學習者為. 5.. 專業關係. 6.. 記錄學生成就. 6.. 具有認知多元、. 中心、教. 7.. 認識學生. 社會常識、人際. 師認同、. 8.. 支持學生. 關係與溝通能力. 對教育專. 9.. 了解教師特殊責任. 能夠對學生關懷. 業與社區. 與責任心. 服務). 日本. 7.. 與義務. 新加坡. 紐西蘭. 10. 持續學習 11. 參與學校的改革等 資料來源:吳淑禎(2011),中等學校師資培育課程的發展特色與教育專業課程的能力指標分析, 教育研究集刊,57(4),P.7. 研究者經文獻收集與整理後,將兒童科普活動營隊師資專業能力參照前 述對職能之定義與國內外教師專業標準模式之內涵,藉由技能、知識與態度 三要素,可再分類為四大層面,技能包含規劃執行與行政管理與科學教育活 動實作經驗兩層面;知識為科學教育理論基礎層面;態度為個人特質與專業 態度層面。接著,列出近十年各文獻提出之專業能力項目如下表 2-3-3 所示。 33.

(43) 表 2-3-3 近十年教師專業能力文獻歸納分析表 研究者. 題目 中小學科學領導教師. 賴慶三. 的核心能力指標之研 究. 專業能力歸納. 發表年. (一)課程、教學與領導的重要知識 (二)課程發展與教學實施的能力 (三)評鑑及探究課程與教學品質的能力. 2012. (四)課程與教學領導的能力 彭文萱 林容妃 陳景期. 國小優質科學教師教. (一) 班級經營與實驗室管理能力. 學專業發展指標及權. (二) 專門學科知能. 重分配系統之建置:. (三) 教學專業知能. 2012. 科學教師社群之觀點 (一) 教學. 林清章. 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 (二) 輔導. 指標之建構. (三) 服務. 2012. (四) 專業 中等學校師資培育課 吳淑禎. 程的發展特色與教育 專業課程的能力指標 分析. (一) 規劃能力 (二) 教學能力 (三) 管理能力. 2011. (四) 評鑑能力 (五) 專業發展能力 (一) 領導管理. 吳崇旗. 戶外冒險教育營隊指. 翁綾君. 導員專業能力之研究. (二) 專業技術 (三) 專業證照. 2011. (四) 課程設計 (五) 基本能力及基本知識 (一) 技術操作能力 (二) 環境保護能力. 吳崇旗. 戶外冒險教育營隊指. 翁綾君. 導員之專業能力初探. (三) 領導能力 (四) 安全維護能力. 2009. (五) 規劃 (六) 執行能力 (七) 專業證照 (續下頁). 34.

(44) 表 2-3-3(續) 研究者. 題目. 專業能力歸納. 發表年. (一)學生遴選 (二)師資組成 (三)設備、資源及人力 (四)課程規劃與教學 中等科學師資培育機 靳知勤. 構評鑑指標之發展研 究. (五)教育實習規劃及輔導 (六)畢業生所養成的態度與能力. 2009. (七)校內環境及體制下之動態關係 (八)公開資訊與社會服務 (九)自我評鑑機制 (十)畢業生就業輔導. 青少年運動夏令營主 李君惠. 辦單位對指導員與輔 導員專業能力重視程 度差異之研究. (一) 專業知識 (二) 專業技能 (三) 行政管理. 2009. (四) 專業態度. (一) 課程發展與決定 (二) 教學專業知能 (三) 專門學科知能 (四) 班級經營與實驗室管理能力 國小科學教師教學專 吳季玲. 業發展評鑑工具之發 展編製. (五) 評量與輔導 (六) 專業精神與態度. 2008. (七) 專業發展與進修 (八) 人文關懷與個人心理特質 (九) 教學資源及運用 (十) 跨領域教學能力. 洪維忼. 臺灣地區登山活動指 導員專業能力之研究. (一) 登山活動指導員所應該具備的專業登山 活動知能. 2008. (二) 登山活動指導員在教學上應具備的知能 (一) 教師專業基本素養. 中華民國師 範教育學會. (二) 課程設計與教學 教師評鑑與專業成長. (三) 班級經營與輔導. 2007. (四) 研究發展與進修 (五) 敬業態度與精神 (續下頁). 35.

(45) 表 2-3-3(續) 研究者. 王靜如. 題目. 專業能力歸納. 國小職前教師科學專. (一) 專業知識. 業基準與發展(含實. (二) 教師專業成長面向. 發表年. 2007a. 習)之研究 (一) 班級經營與管理 (二) 教學相關知識(CK, PK, PCK) (三) 教學信念 (四) 與同儕相處能力. 陳彥廷 柳賢. 從理論與實務面向建 構中學數學實習輔導 教師能力指標之初探. (五) 學生評量結果判斷 (六) 師生互動關係 (七) 教學與學習環境的營造. 2007. (八) 與社區連結 (九) 研究能力. (一) 基本理念 王靜如. 國小教師數理專業基. (二) 內容知識. 準與成長之研究. (三) 教學與評量. 2007b. (四) 專業成長. 高熏芳. 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專 業標準發展之研究. 以模糊德菲術建構國 江鴻鈞. 民小學校長領導能力 評鑑指標之研究. (一) 專業知識 (二) 專業表現. 2007. (三) 專業態度 (一) 理念態度 (二) 認知 (三) 技能. 2006. (一) 基礎課程. 陳麗敏. 組織型露營課程領導 人員證照制度之研究. (二) 操作性與價值性技能 (三) 環境覺察與環境倫理. 2005. (四) 課程方案的規畫執行與評鑑 (五) 其他專業能力 (一) 專業知識. 李榮晉. 運動夏令營活動指導 員專業能力之研究. (二) 行政管理能力 (三) 專業技能. 2005. (四) 專業態度 (五) 其他相關能力 36. (續下頁).

(46) 表 2-3-3(續) 研究者. 題目. 專業能力歸納. 發表年. (一) 規劃. 潘慧玲. 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 專業能力指標之發展. (二) 教學 (三) 管理. 2004. (四) 評鑑 (五) 專業發展 (一) 規劃能力 (二) 教學能力. 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 (三) 管理能力. 研究. (四) 評鑑能力. 王靜如. 發展國民中小學教師. 2004. (五) 專業發展能力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研究者根據上表結果歸納出科普活動人員所需之專業能力十大向度,分 別為:營隊規劃、課程規劃、行政管理、教學能力與經驗、安全維護、課程 知識、學生學習成果評量、專業成長、個人特質、專業態度,並建立表 2-3-4 之雙向對照表,以全盤了解先前研究重視或提及之專業能力向度,並將其內 容說明如下。. 一、 規劃執行與行政管理層面與向度 (一). 定義 一個成功的科學教育活動或課程,需要有完善的規畫執行與行政管理,. 「規劃執行」指得是參與活動營隊人員有能力針對營隊活動、課程、教學 等進行規畫,而「行政管理」則是有能力針對組織中的人力、財務、領導、. 37.

(47) 行銷等資源加以經營管理或妥善運用,其內涵包括營隊規劃、課程規劃與 行政管理三部分。. (二). 內涵. (1) 營隊規劃 吳崇旗與翁綾君(2011)指出營隊指導員必須了解營隊活動能帶給 學員什麼,再進行活動規劃與設計。洪維忼(2008)也提及活動指導員應 具備活動規劃的能力,有了完整的活動設計與流程規劃,活動方可順利 進行與達成活動目標。從先前的研究中發現,只有與營隊相關的研究會 提及此內涵,其可能原因是具有營隊性質的活動較重視活動的規畫與設 計(活動內容可能包含戶外活動、團康、大地遊戲等),有別於在課室中 的課程,需要另外規畫,因此必須加以討論。 (2) 課程規劃 多數文獻皆強調課程規劃的重要性,賴慶三(2012)針對科學領導教 師的角色與功能,認為科學領導教師必須擁有課程發展與教學實施以及 課程與教學領導的能力,活動人員必須了解課程之基礎知識,並設定課 程目標,課程對象、設計教學大綱、教學活動、開發教材教具等。 (3) 行政管理 彭文萱、林容妃、陳景期(2012)認為優質的科學教師應具備自然科 之班級經營與實驗室管理能力與跨領域教學能力。潘慧玲(2004)認為管 38.

(48) 理能力就是將人、事、物、時間等要素加以規畫、執行、處理與管制, 吳淑禎(2011)也提到管理之重要性,管理的內涵大致可分為人員、財務、 領導、行銷,如何尋求資源、運用資源並且提出領導策略與行銷,都對 營隊活動的舉辦品質與成效關係密切,其中,李君惠(2009)與李榮晉 (2007)的研究中「行政管理」較不受重視,其原因是他們認為行政管理 工作應交由團隊中的高階主管負責,而一般的行政庶務則交由行政人員 處理,對此,王怡菁(2001)則有不同之看法,本研究後續將藉由訪談對 象了解實務運作之情形,以了解此向度之需求與必要性。. 二、 科學教育活動實作經驗層面 (一) 定義 科學教育實作經驗,其內涵包括教學能力與經驗與安全維護二部分, 「教學能力與經驗」指得是活動人員具有參與科學教育活動的經驗,能營 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並且運用教學方法與資源,清楚的表達教學內容,以 達成教學目標;「安全維護」是指活動人員隨時具有安全意識,盡可能避 免危害發生,並遵循正確的流程,處理突發的危機狀況,營造安全的學習 環境。. 39.

(49) (二) 內涵 (1) 教學能力與經驗 先前研究者皆提到教學能力與經驗的重要性,教學是具有多樣性且 複雜的問題解決歷程,教師是否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並能於教學中展現 教學能力,一直為人們所重視,彭文萱等人(2012)以 A-AHP 分析科學 教師社群的看法,可發現教師認為「教學專業知能」的重要程度最高, 意指教師有能力將課程計畫落實於教學中,並利用多元的教學方法與資 訊融入教學,滿足學生個別需求;黃嘉莉(2012)於美國加州檢核職前教 師表現制度之研究中,指出加州政府官方文件《教學專業標準》中提到 創造與維持有效學生學習的環境以及為所有學生計畫教學與設計學習 經驗,意味著教師必須於教與學中展現教師的專業,促成有效教學。潘 慧玲(2004)指出要達成有效的教學,教師不僅需要掌握教學原則,更要 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非制式科學教育活動性質多屬於動手做等實際 體驗課程,活動場域也不侷限於課室中,其教學能力與經驗應有別於制 式科學教育師資,因此其內涵宜再向實務工作者多作探討。 (2) 安全維護 從先前的研究發現,只有半數文章提及此向度,研究性質大多是營 隊、冒險、登山、童軍等動態主題,制式的科學教育文獻則較少提及此 向度或將其涵蓋於教學能力中,其可能原因是制式的科學教育場域較不. 40.

(50) 像非制式科學教育場域複雜多變,發生安全危害的風險較低。然而,王 文君(2008)指出動態課程的營隊學員,在身體和心理的風險都顯著高於 其他營隊,另外,許雅婷(2007) 從活動規劃角度分析兒童夏令營規劃 之重要性評估因素發現家長最重視營隊的風險管理能力,也就是說「安 全」的確是需要重視的課題,現今非制式科學教育活動的舉辦型態多為 短期課程(如夏令營、週末課後社團),因此學員的來源較為多樣,學習 的課程若為實物操作時,可能需要使用許多器材,此時,活動人員對於 安全維護的概念便顯得格外重要,若發生安全危害的問題,對於學員與 營隊活動工作人員,甚至是活動舉辦機構,都是不利的,因此,研究者 認為此向度有必要獨立出來加以討論。. 三、 科學教育活動理論基礎層面 (一) 定義 科學教育理論基礎為科學教育活動人員應了解之 CK、PK、PCK 等 知識。另外,也能掌握評量的知識與技巧,對學生的學習適度地給予回饋, 或修正教學,若能統整 CK、PK、PCK 的知識,便能幫助教師解決教學 上的難題,並且達成專業成長的目的,其內涵包括課程知識、學生學習成 果評量與專業成長三部分。. 41.

(51) (二) 內涵 (1) 課程知識 連思漢(2009)指出若要成為一有能力教學者,就有必要了解 PCK 等知識,吳崇旗與翁綾君(2011)也指出,在營隊中,技能固然重要,但 若無基礎理論與基礎知識的支持,便會會降低營隊活動的教育價值,理 論與基礎知識乃是技能發揮的基石,雖然不是最重要,但卻不可或缺。 (2) 學習成果 評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以調整 教學策略,王靜如等人(2007a)的研究中指出,專家普遍認為教師能利 用評量確認學生的學習是否達到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 利用多元評量方式評量學生的過程技能與科學概念理解程度,檢核是否 達到教學目標,並協助學生反思自我的學習情況,另外,教師若具備較 多教育理論、教學原理或教學評量的知識,在教學理念的應用與引導策 略的技巧也較為理想。 (3) 專業成長 面對現在多元的環境,若能持續之專業成長,建立自身專業之理論 基礎,並加以肯定與認證,如此才能因應環境中的問題,然後持續於教 學歷程中檢視與進步 (陳彥廷、柳賢,2007)。高熏芳(2007)也指出教師 應該具備持續自我教學反思的態度與專業成長的精神,這與潘惠玲等人. 42.

(52) (2004)提出之《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發展》中建立教師 專業能力指標系統所預期達成之目標之一為「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研 究結果相同。. 四、 個人特質與專業態度層面 (一) 定義 面對複雜多變的教學現場,活動人員必須具備良善之心理特質,如良 好的情緒管理、抗壓性、積極、負責任、樂於學習等。在工作或教學方面, 能與他人團隊合作,展現其專業態度,其內涵包括個人特質、專業態度二 部分。. (二) 內涵 (1) 個人特質 陳麗敏(2005)的研究中指出,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在研議戶外教育 領導人員證照制度時認為價值性技能(soft skill)很重要,但因為較難評 量,因此尚有爭議,也缺乏深入探討。林清章(2012)建構幼兒園教師專 業能力指標並分析其權重分配發現,其中指標權重最高為輔導層面,其 次為教學層面,分別重視的內容包含與幼兒積極互動以建立良好之師生 關係、與同仁建立良好之人際關係,互助合作、真心接納班級的每一幼 兒,主動關心他們的需要等富含個人特質之指標項目。江鴻鈞(2006)建. 43.

(53) 構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能力評鑑指標,其層級結構為「向度-核心能力-指 標」,其中兩大向度分別為理念與態度,屬於一級指標,其核心能力為 挫折容忍、壓力調適、積極進取、終身學習、全球思維、創新求進、統 觀洞察、歷史視野等,以上先前研究者之發現表示個人特質於教師專業 中具有重要地位,值得進一步探討。 (2) 專業態度 靳知勤(2009)的研究發現科學教師是否具備熱忱的態度與好奇心 位居前幾項最重要指標之一,顯示受諮詢的學者重視教師之教學熱忱與 態度。李榮晉(2005)訪問產業界專家,專家認為擁有具備良善正面的工 作態度,才能夠提供完善的服務,專家甚至認為具備良善正面的工作態 度甚至比專業知識與技能重要,因為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不足,可以藉由 虛心學習與服務熱忱的態度彌補。. 圖 2-3-2 兒童科普活動營隊師資專業能力層面與向度. 44.

(54) 藉由以上文獻探討與分析,研究者歸納兒童科普活動營隊師資專業能力 層面與向度如上圖 2-3-2 所示以及兒童科普活動營隊師資專業能力分級初步 規劃如下圖 2-3-3 所示。綜上所述,雖然目前在國內尚未完全實施教師認證與 分級,但是對於教師之專業成長與檢核教師專業能力及維持教學品質上,這 項議題是值得我們持續努力的目標與方向,在坊間林立許多科學營隊,使家 長等消費者感到無所適從的今天,建立營隊師資之專業能力內涵與分級,提 供家長對於營隊品質之保障,更顯得格外重要。. 圖 2-3-3 兒童科普活動營隊師資分級初步規劃. 4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是所有正向指標中最低者;其次是「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固定資 本形成之變動率」與「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 GDP 成長率」,二者 的平均值分別為 5.10 分與 5.13

計畫推動持續在學科建立團隊共識。專業研習 的部分則以PLC核心成員為主做課程研發,再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 投分署、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鄭宇峯 豫洋科技有限公司.

亞洲‧矽谷學院 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訊工業策進會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

構面 指標 說明 要求條件 3.3 職能內涵 職能基準中 的對應「職能內涵. (知識、技能與態度)」,應涵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 培養具問題解決 能力之進階幼托 專業實務、研究

就學與就業之職能 治療暨實習、職業 輔導評量學暨實 習、職業復健暨實 習、職能評估與職 業復健暨實習、職 業輔導評量專題研 究、職業輔導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