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高鐵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國高鐵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東亞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立. 政 治 大. 中國高鐵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 ‧ 國. 學. The Role of China High Speed Rail. Nat. al. er. io. sit. y. ‧. in Public Diplomacy. n. v i n Ch e n g邱坤玄 c h i U 博士 指導教授 : 研究生 : 楊家豪 撰. 中華民國一○七年五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謝辭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碩士班三年的日子即將結束。能夠來到政大東亞所就 讀對我而言是一段意義非凡的機遇,在這受益良多,獲得許多寶貴回憶,東亞所 給予我相當特別的歸屬。在這三年的碩士生涯給我幫助最大的莫過於我的指導老 師——邱坤玄老師,謝謝邱老師在我對論文開題階段徬徨無助時給予我一個思考 方向,並在我論文撰寫期間給予我許多指導建議與關懷,讓我的論文能夠順利完 成。另外,也相當謝謝另外兩位口試委員朱新民老師、張五岳老師給予我的論文 許多寶貴建議,使我的論文能夠更加完整、專業性,發揮更大的學術價值。這三. 政 治 大. 年的碩士生涯讓我的人生相當充實,相當感謝東亞所的老師、同學們,還有所辦. 立. 張姐的協助,因為有你們的協助與關懷,成就一個更優秀的我。相當謝謝曾經在. ‧ 國. 學. 碩士生涯協助我、砥礪我的人,衷心地謝謝你們!. ‧. 最後,特別感謝我的父母給予我就讀研究所的機會,給予我最大的支持與幫. sit. y. Nat. 助,提供我衣食無虞的生活環境,讓我專心完成學業。另外,還願意成就我的願. io. al. n. 伴我成長茁壯,讓我能夠順利完成碩士學業。. Ch. engchi. er. 望,讓我能夠前往上海復旦大學交換一學期。因為你們給予我的鼓勵與關懷,陪. i n U. v. 感謝東亞所這三年充滿酸甜苦辣的生活,因為各位的參與,豐富了我的人生, 讓我的人生有這段美好的回憶。期望自己能夠持續朝夢想前進,在曲折蜿蜒的人 生道路上能夠不畏艱辛持續向前,成就更完整、更強韌的我。. 楊家豪謹書 107 年 5 月.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5) 摘要 近年,中國高鐵的快速發展受到國際的矚目,中國已然成為全世界高鐵發展 最高、營運里程最長、營運時速最快、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中國高鐵不僅僅在 中國國內持續的擴展,也開始向外輸出,高鐵不僅僅是單純的交通運輸工具,更 扮演著更重要的戰略角色,中國的「高鐵外交」因而誕生。「高鐵外交」是透過 正式與非正式的外交行動,從事高鐵領域相關的外交活動,目的是為了實踐中國 國家利益與完善外交戰略。簡單來說,高鐵外交的目的是利用高鐵走出去,促進 國家利益的實踐,完善外交政策與國家戰略。. 政 治 大 根據《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 2016-2017》顯示,海外認知度最高的中 立. ‧ 國. 學. 國科技成就中,「中國高鐵」以 36%獲得第一,高鐵成為科技創新的國家形象。 因此,本文將從「公共外交」的角度出發,去整理與分析「高鐵」在中國公共外. ‧. 交政策中扮演何種角色,它將如何影響中國的對外關係。本文發現中國的「高鐵. sit. y. Nat. 外交」與「公共外交」是呈現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在中國的對外關係中將. io. al. er. 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深深影響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倡議的實踐。中國高鐵. n. 已然成為中國的國家門面,對於中國的國家形象將有所提升。. Ch. engchi. i n U. v. 關鍵詞:中國高鐵、高鐵外交、公共外交、軟實力、國家形象.

(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7) 目錄 緒論 ...........................................................................................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貳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文獻檢閱............................................................................................ 5 研究途徑與方法 ............................................................................. 21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 23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 24.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中國高鐵外交的發展與地位 .................................................27 中國高鐵的歷史發展 ..................................................................... 27 中國高鐵外交的地位 ..................................................................... 35 中國高鐵外交的發展與現況 ......................................................... 39. 中國公共外交的發展與特色 .................................................47. 第一節. ‧ 國. 學. 第參章. 政 治 大 小結.................................................................................................. 44 立 ‧. 開展公共外交對中國的意義 ......................................................... 55 中國公共外交的特點 ..................................................................... 59 小結.................................................................................................. 63. y. sit. 第肆章. Nat.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公共外交的發展與定義 ................................................................. 47. 中國高鐵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與影響 .................................65. io. al. 國家營銷.......................................................................................... 65 傳媒宣傳.......................................................................................... 69 旅遊外交.......................................................................................... 73 小結.................................................................................................. 76. 第伍章. n.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er. 第壹章. Ch. engchi. i n U. v.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中國高鐵外交的機遇與挑戰 .................................................79. 第陸章. 中國高鐵外交的機遇 ..................................................................... 79 中國高鐵外交的困境與挑戰 ......................................................... 83 中國高鐵外交的勁敵:日本 ......................................................... 90 小結.................................................................................................. 96. 結論 .........................................................................................9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99. 第二節. 未來展望與建議 ........................................................................... 106. 參考文獻 ...............................................................................................109 i.

(8) 圖次 圖一 國家營銷對中國高鐵品牌國際化效用 ........................................................ 20 圖二 世界高鐵營運里程數前十名 ........................................................................ 8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9) 表次 表一 輪軌高鐵與磁懸浮高鐵的比較 .................................................................... 30 表二 中國高鐵承接的海外項目表 ........................................................................ 43 表三 李克強總理對外高鐵推銷成果表 ................................................................ 67 表四 中日兩國在東南亞、印度高鐵競逐項目表 ................................................ 9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i. i n U. v.

(1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n U. v.

(11)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 研究動機 2008 年金融海嘯席捲全世界,全球經濟遭受嚴重打擊,尤其是已開發國家 歐美等國受到衝擊劇烈,發展中國家逐漸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對世界重大的政. 政 治 大 中國與東亞更是在這波金融海嘯後受到重視與矚目,中國依靠「中 立. 治與經濟議題扮演關鍵角色,以及世界秩序將由全球性機制與地區性基礎互補狀 態與平衡。1. 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挺過這場金融海嘯災難,促使中國的國際地位向上. ‧ 國. 學. 提升,讓國際社會開始省思以西方資本主義為首的發展模式是否是唯一的選擇。. ‧. 然而,由於中國出口市場多屬已開發國家,其經濟受到金融海嘯衝擊,進而也對. sit. y. Nat. 中國產品的出口受到影響,而其經濟成長率也逐漸放緩,無法像過去呈現雙位數. io. er. 的成長。2013 年,中共新一代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上任,針對中國經濟提出 「新常態」,並且針對國內經濟體制改革、結構調整作出指導,第一,擴大內需. al. n. v i n Ch 市場,透過中國龐大的人口市場緩解當前出口所造成的經濟衝擊;第二,將國內 engchi U 過剩的產能、資本向外輸出;第三,全面推進創新,進而改變過去中國的經濟型. 態。2 高鐵正是符合中國想要積極改變其經濟發展型態的重要策略,因此高鐵發 展的重要性也隨之提升,高鐵輸出成為了中國對外關係的關鍵支柱。 2016 年 12 月 28 日,中國高鐵「四縱四橫」中最長的「一橫」從東部沿海到 大西南地區的「滬昆高鐵」正式通車,中國的高鐵網絡基本已成型。目前中國鐵. 肖剛、陳俊峰,「金融海嘯:世界秩序重建的機遇與挑戰」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第 20 卷 第 3 期(2009 年) ,頁 40-45。 2 李文, 「世界經濟的『新常態』與中國的『新常態』」 ,當代中國史研究,第 23 卷第 5 期 (2016 年) ,頁 4-15。 1. 1.

(12) 路運營里程已達 13 萬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鐵路超過 2 萬公里,超過世界高鐵總 里程一半以上。3 由此,中國對於其高鐵集成技術、施工技術、裝備製造技術和 運營管理技術等充滿高度自信,逐步要將其高鐵技術向國外輸出,展現中國為世 界一流的高鐵強國。中國高鐵的發展不僅僅是基於國內的發展,亦是對外戰略的 重要工具,當 2013 年習近平宣佈中國未來的大戰略「一帶一路」後,中國將透 過基礎建設、貿易、投資強化區域整合,這將重塑中國的戰略環境與展現中國的 經濟實力,中國高鐵將成為支撐一帶一路大戰略的重要支柱,中國將利用高鐵的 鋪展,促使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連結起來,進而增進經濟、文化、人民之間的交. 政 治 大 的空缺相當巨大,中國欲利用此機會,將其創新研發「中國品牌」的高鐵對外輸 立. 流與合作。4 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屬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在基礎建設方面. 出,以擴大其海外市場,對外展現中國的實力。根據中國國務院於 2016 年修改. ‧ 國. 學. 的《鐵路中長期規劃》表示,中國分別從西北、西南、東北三個方向修建跨境鐵. ‧. 路,以推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並於 2030 年基本實現國內外的互聯互. y. Nat. 通。5 中國的「高鐵外交」也將進入快速擴展時期,從 2014 年中國海外合建首. er. io. sit. 條的高鐵在土耳其通車後,陸續與俄羅斯、泰國、印尼、寮國簽署合約,顯現中 國高鐵對於許多國家展現高度的吸引力,因此中國的高鐵外交受到國際高度關注,. n. al. Ch. 也逐漸成為學術界中國研究的重要議題之一。. engchi. i n U. v.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綜合國力的快速增長,中國近年來逐漸成為國際 矚目的市場、國際政治中的主角,各國與中國的交流互動日益加深,然而也伴隨 著對於中國崛起的恐慌使得「中國威脅論」的聲浪充斥整個世界,尤其是周邊國 家對於中國威脅感擁有更深感受。對於需求穩定的國際環境的中國,才能夠穩健. 「中國高鐵: 『四縱四橫』改變中國」 ,中國青年報,第 3 版,2016 年 12 月 29 日 (檢索日期: 2017 年 5 月 2 日) 。 4 Michelle Ker, China’s High-Speed Rail Diplomacy (Washington: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2017), pp.3-8. 5 「中長期鐵路規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6 年 7 月 13 日, <http://www.sdpc.gov.cn/zcfb/zcfbghwb/ 201607/W020160802639956019575.pdf> (檢索日期: 2017 年 5 月 2 日) 。 3. 2.

(13) 的進行國家發展,而消除中國威脅論的聲浪,藉以塑造對其友善的國際環境被中 國視為首要任務。6 「公共外交」因此成為了中國消弭中國威脅論重要的外交策 略,一般認為中國想利用公共外交達到的目的有兩項:第一,塑造中國是負責任 大國的形象,以減少他國對中國崛起的擔憂;7 第二,塑造中國是一個值得信賴、 合作、愛好和平的夥伴,對於世界穩定的發展是不可或缺的,藉以提高中國的吸 引力。8 中國在後冷戰時期定調的時代主題是「和平」與「發展」 ,除了應對外部 的挑戰亦著眼於內部目標,在穩定的國際環境下持續的國家整體發展,期望將中 國建設成社會主義小康社會,而中國外交政策的調整,對公共外交的重視也逐漸. 政 治 大 的吸引力以在國際社會獲得更大的影響力與權力,像是乒乓外交、熊貓外交、孔 立 增加,並且制定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外交,以形塑良好的國家形象,增進中國. 子學院等,9 甚至是最近的高鐵外交。. ‧ 國. 學. 近年,中國高鐵也逐漸成為公共外交的關鍵角色,中國想藉由自主創新、高. ‧. 技術水準的高鐵改變中國長期處於低階製造業、低毛利商品、低品質的印象,甚. Nat. sit. y. 至是扭轉「山寨王國」的稱號,想利用中國高鐵的輸出讓「中國製造」 (Made in. n. al. er. io. China)賦予新的名聲與意涵,藉以增進中國的國家形象,進而吸引其他發展中. i n U. v. 國家對其自主研發創新過程的肯定與效法。另外,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在. Ch. engchi. 海外出訪時,或於國內接待貴賓時,兩位都積極的推銷高鐵,讓中國高鐵持續地 在國際社會曝光,基於中國領導人的推銷更為中國高鐵的品牌給予肯定與信心, 中國高鐵「和諧號」有如「和平之車」將為其它國家的發展帶來幫助與和平,中 國期望高鐵將成為中國國家品牌的一顆新星,為中國在國際社會獲得更大的影響 秦亞青,「中國特色外交思想和外交理論」,秦亞青主編,國際體系與中國外交(北京:世 界知識出版,2009 年),頁 243-248;Yunling Zhang & Tang Shiping “China’s Regional Strategy,” in David Shambaugh, ed., Power Shift: China and Asia’s New Dynamics (Berkeley,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7 Ingrid d’Hooghe, “Public Diplomac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Jen Melissen ed., The New Public Diplomacy: Soft Power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oundmills: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pp.88-103. 8 Zheng Bijian, “China’s ‘Peaceful Rise’ to Great-Power Status,” Foreign Affairs, Vol. 84, No. 5 (September/October 2005), pp. 18-24. 9 Huang Chin-Hao, China’s Soft Power in East Asia: A Quest for Status and Influence (Washington: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2013), pp. 10-12. 6. 3.

(14) 力與地位。10 因此,中國高鐵逐步扮演起公共外交的角色,中國政府開始利用中 國高鐵打造新的科技大國形象,讓其他國家民眾認識到中國的發展與進步。 中國高鐵逐漸成為世界的風潮,高鐵不僅僅是改變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型態, 現今也將對外輸出而改變世界。2017 年 5 月 14-15 日於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 際合作高峰論壇」中,習近平主席宣佈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將分 別提供 2500 億元和 1300 億元等值人民幣專項貸款,用於支持「一帶一路」基礎 設施建設、產能、金融合作,11 顯現中國對於一帶一路加大的投資力度,以及實 踐的決心,高鐵的輸出將成為一帶一路成功的關鍵支柱。中國高鐵在論壇期間也. 政 治 大. 一再受到重視,14 日中國與印尼正式達成「雅萬高鐵」的貸款協議,中國國家開. 立. 發銀行與「印尼中國高鐵有限公司」簽約,正式向印尼貸款 45 億美元(新台幣. ‧ 國. 學. 1360 億元),興建雅加達通往萬隆的高鐵工程。12. ‧. 中國高鐵以「跨越式發展」的方式,挾帶自主創新的能力,對高鐵已掌握全 面的智慧財產權,奠定中國高鐵走出去的優勢基礎。中國高鐵外交配合著一帶一. y. Nat. io. sit. 路戰略倡議逐步開展,越來越受到世界的矚目,在學界也逐步開始針對中國高鐵. n. al. er. 外交進行探討與研究,但是當前臺灣對於這方面的研究仍明顯不足,主要以政策. Ch. i n U. v. 評論、新聞報導居多,因此本研究想要對此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另外,高鐵. engchi. 為何會成為中國公共外交的新寵兒,它會如何改變中國的國家形象,扭轉中國長 期在製造輸出的負面與論,而成為創新、高水準的製造大國,本研究將從「公共 外交」的角度切入,去解釋近年中國高鐵在公共外交中扮演的角色與作用,這將 是本研究想要回答的問題。. 姜岩、董大海、胡左浩,「中國高速鐵路品牌化的內涵與路徑研究」,鐵道運輸與經濟,第 38 卷第 7 期(2016 年) ,頁 66-71。 11 「堅持市場化運作,辦好一帶一路專項貸款」,人民網,2017 年 5 月 16 日, <http://hb.people.com.cn/BIG5/n2/2017/0516/c194063-30186407.html> (檢索日期:2017 年 5 月 18 日) 。 12 「印尼雅萬高鐵專案貸款協定正式簽署」 ,新華網,2017 年 5 月 15 日, <http://news.xinhuanet.com/money/2017-05/15/c_1120973322.htm> (檢索日期:2017 年 5 月 18 日) 。 10. 4.

(15) 二、 研究目的 綜上所述,本研究的目的,即在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大戰略下,試圖 解釋有關中國「高鐵外交」對外策略應用的相關問題,而主要的問題如下: (一). 試圖理解中國的「高鐵外交」與「公共外交」擁有什麼特點。. (二). 「高鐵」在中國公共外交政策中扮演何種角色,它將如何影響中國. 的對外關係? (三). 中國「高鐵外交」具備何種優勢?「高鐵外交」過程中碰到的困難. 與挑戰是什麼?. 立. 政 治 大 第二節 文獻檢閱. ‧ 國. 學. 一、 軟實力與公共外交. ‧. 「軟實力」(soft power)這個詞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Joseph. sit. y. Nat. S. Nye)首先提出的,其主要包含了政治價值觀吸引力、文化吸引力、建構國際. io. er. 規則吸引力,以及決定政治議題的能力。13 軟實力不只是一種說服力,說服他國. al. 同意本國的價值與利益,而是一種吸引力,吸引力往往使別人順從同意。軟實力. n. v i n Ch 的核心價值在於國家如何運用其吸引力,而非強制力,來促使其目標實現,並使 engchi U. 其他國家依照本國方式與本國國家利益界定他國的利益。 14 奈伊曾經做過此論 述:「一個國家使其他國家願意支持、追隨其所制定的議題與國際體系。這種權 力,讓別人想要你所追求的,這種吸引力可以建立於國家理念的吸引力,或者是 形塑他人的偏好、建設議題的能力。」15 奈伊認為美國在 911 恐怖攻擊事件後攻 打阿富汗、2003 年攻打伊拉克是美國單邊主義所造成的,而使得美國的國際聲. 13. Joseph S. Nye 著,吳家恆、方祖芳譯,柔性權力 (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臺北:遠流,2006) ,頁 20-22。 14 Joseph S. Nye, “Soft Power,” Foreign Policy, Issue 80, Fall, 1990, pp.165-168. 15 Joseph S. Nye,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0), pp.31-35. 5.

(16) 望低落,因此可以看到就算美國的軍事實力有絕對的優勢,仍無法解決國際上許 多爭端議題,即奈伊所謂的「美國權力的矛盾」。軟實力的培養與操控是解決此 矛盾的不二法門,也造就美國未來對於軟實力的操作更為重視。16 21 世紀世界各國對於軟實力越來越重視,在國際政治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 色,國際行為者在強化本身經濟、軍事、政治權力的同時,亦重視自身文化、價 值觀等無形資產的獨特與優點,並將其作用有效發揮。國際政治理論由於軟實力 概念的提出,提供了更多元的思考,各國針對軟性外交的施展投入更多的努力, 由於軟實力的頻繁展現,讓國際政治的衝突對立面降低不少。軟性外交的靈活運. 政 治 大. 用將會在現今的國際舞臺上成為重要的國際行為,而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 立. 就是當中重要的一種類型。. ‧ 國. 學. 普遍認為公共外交是由美國塔夫茨大學佛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院長艾德蒙.. ‧. 古裡奧(Edmund Gullion)於 1965 年所創建的,並且設立愛德華.默羅(Edward R. Murrow)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針對公共外交領域的研究正式開啟。根據當時. y. Nat. io. sit. 古裡奧對公共外交的定義為:「超越傳統外交的國際關係層面,包含處理公眾態. n. al. er. 度對於外交政策形成與執行的影響;在其他國家公眾對政府與論的培養;一國的. Ch. i n U. v. 私人團體或利益團體與其他國家的相互影響與作用;外交官與外國記者之間都溝. engchi. 通與互動;以及跨文化之間交流的過程等。」17 然而,並非由美國人首先使用「公 共外交」 ,而是 1856 年 1 月一位英國《泰晤士報》 (The London Times)的一篇專 欄提出,當時被用在禮貌性批評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皮爾斯(Franklin Pierce), 認為「美國政治家們務須謹記,假若他們想要像其所期望的那樣給我國的民眾留 下某種好印象,那就應當給他們本國的民眾率先垂範,而像公共外交這麼有感染 力的例證是再合適不過了」 ,此處的「公共外交」用作「舉止禮儀」 (civility)的. Joseph S. Nye,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pp.9. 17 Nicholas J. Cull, “Public Diplomacy’ Before Gullion: The Evolution of a Phrase,” USC Center on Public Diplomacy, April 18, 2006, <https://uscpublicdiplomacy.org/blog/public-diplomacy-gullionevolution-phrase> (Review Date: May 11, 2017). 16. 6.

(17) 同義詞。18 直到 1871 年 1 月《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首次使用「公 共外交」這個詞,才將「公共外交」帶入美國,並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廣泛用 於描述一系列新的外交手段。19 然而,古裡奧對於公共外交原始定義範圍較為廣泛,不足以具體呈現世界各 國日益發展的公共外交政策。1990 年, 〈美國之音〉前執行主任漢斯.塔克(Hans Tuch)針對古裡奧提出的公共外交定義提出批評,認為太過廣泛,大大超出人們 對「外交」一詞的理解。塔克認為:「公共外交是美國政府與外國民眾的溝通過 程,美國政府試圖藉由這樣的過程,使得外國民眾理解美國的意圖和想法、制度. 政 治 大. 和文化,以及美國的目標和現行政策,以避免誤解和衝突產生。」20 由於塔克的. 立. 定義較為簡明與清晰理解,符合現實情況與理解上的便利,因此他所提出的公共. ‧ 國. 學. 外交定義較為多數學者認同。此後,西方國家對於公共外交的討論與研究逐漸增 加,而各國根據公共外交的定義與理解也出現不同。以美國而言,根據美國國務. ‧. 院《國際關係辭典》(1987 年)的定義,公共外交是指「一國政府發動的計畫,. Nat. sit. n. al. er. io. 民意」。21. y. 主要透過出版、電影、文化交流、無線廣播和電視等方式告知、影響國外公眾的. Ch. i n U. v. 中國對於公共外交的理解大概在 20 世紀 90 年代才開始,中國國務院於 1991. engchi. 年設立「新聞辦公室」,專門對外介紹中國,以及說明中國的政策。起初,中國 對公共外交的研究都聚焦在「民間外交」層面,包括民間外交的基本內涵、發展 背景、歷程、意義,以及民間外交發展的困境等。直到美國「911 事件」發生後, 才真正興起公共外交的研究,中國更將資源開始大量投入至公共外交領域。22. 檀有志,「美國學界的公共外交研究簡況」 ,美國研究,第 2 期(2013 年) ,頁 128-143。 Nicholas J. Cull, “Public Diplomacy before Gullion,” in Nancy Snow & Phillip Taylor eds., Routledge Handbook of Public Diplomacy (New York: Routledge, 2009), pp. 19-21. 20 Hans N. Tuch, Communicating with the World: U.S. Public Diplomacy Overseas (New York: St. Martin’s, 1990), pp. 3. 21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erms (Washington: Department of State Library, 1987), pp. 85. 22 趙玉潔,「中國公共外交的構建:從『文化傳播』到多元擴展」 ,山東大學國際關係碩士班學 位論文(2012 年) ,頁 6-8。 18 19. 7.

(18) 2004 年,中國外交部新聞司正式設立「公眾外交處」 ,23 2005 年,時任國務院新 聞司主任的趙啟正重新詮釋了中國對於公共外交的理解,他認為公共外交「是能 夠對中國的歷史和社會發展有信心地予以說明的途徑」。24 2009 年 10 月,外交 部新聞司「公共外交處」升格為外交部新聞司「公共外交辦公室」 ,並於 2012 年 升格為「外交部公共外交辦公室」 ,全面負責公共外交事務,主要宣傳外交政策, 以及協調指導各領事館公共外交工作,向國內外公眾說明對中國公共外交政策的 疑惑。從以上的變遷顯示中國官方對於公共外交的日益重視,公共外交的運用成 為中國政府重要的外交手段。. 政 治 大. 2009 年 7 月,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第十一次駐外使節會議上論述了. 立. 公共外交在中國外交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開展公共外交直接關乎中國. ‧ 國. 學. 國家形象,是新形勢下完善我國外交部局的客觀要求,要進一步加強公共外交和 人文外交,開展各種形式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紮實傳播中華優秀文化。25 這顯. ‧. 示公共外交正式的被納入政府的議事議程之中。2010 年 3 月 7 日,時任外交部. Nat. sit. y. 長楊潔篪在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問題答記者問表示:「公共外交是中國外交重要. n. al. er. io. 的開拓方向……現在是因運而生,正逢其時,大有可為。」26 楊潔篪認為,中國. i n U. v. 公共外交緊密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以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為根本出發點. Ch. engchi. 本……將注重弘揚中華文明與借鑑吸納其他文明有機結合, 27 他清楚點出中國 的公共外交要有自己特色,指出未來中國公共外交的發展特色。2013 年中國共 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會議報告中第一次明確提到「中國將紮實推進公共外交」 , 這說明公共外交已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習近平上任為總書記後,亦不斷在各種. 2008 年更名為「公共外交處」 。 趙啟正,向世界說明中國——趙啟正演講談話錄(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 年) 。 25 「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出席第十一次駐外使節會議」 ,新華網,2009 年 7 月 20 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7/20/content_11740850_1.htm> (檢索日期:2017 年 5 月 16 日) 。 26 「楊潔篪就我國對外政策和對外關係問題答記者問」,中國網,2010 年 3 月 7 日, <http://big5.china.com.cn/guoqing/2012-03/31/content_25039481.htm> (檢索日期:2017 年 5 月 16 日) 。 27 楊潔篪,「公共外交與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 ,求是,第 4 期(2011 年) ,頁 43-44。 23 24. 8.

(19) 場所提倡公共外交的重要性,習近平在闡述中國夢與中國軟實力時強調,要注重 中國國家形象,明確瞭解中國政府對外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闡明中國 價值的基本路徑,28 這也正是中國公共外交的主題,亦表明從戰略層次再次強調 了公共外交的重要性。 中國學界對於公共外交的使用也隨著政府的日益重視開始熱烈討論,2010 年中國第一個也是至今唯一有正式刊號的《公共外交雜誌》成立,豐富了中國公 共外交領域的知識,而 2012 年由中國政府支持的「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成立, 由前外交部長李肇星擔任會長,為中國公共外交領域提供豐富的討論平臺。至今,. 政 治 大. 也有十幾個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在中國各大學成立,顯示中國學界對於公共外交的. 立. 重視,並提供中國政府厚實的諮詢與建議。. ‧ 國. 學. 針對中國的公共外交發展有眾多學者進行討論,唐小松、王義桅和檀有志等. ‧. 人從戰略層面解釋公共外交的成因,各國將視其需求不同而產生不同種類的公共 外交政策,而其邏輯出發是戰略管理。29 趙可金系統性闡述公共外交的起源、理. y. Nat. io. sit. 論、組織體制、目標使命,並針對各國的公共外交實踐進行比較分析,他認為各. n. al. er. 國根據其資源發展出各自不同的公共外交政策。 30 趙可金對於公共外交系統性. Ch. i n U. v. 的分析,為中國學界在公共外交領域帶來相當大的變化。 而有學者視公共外交. engchi. 為中國軟實力的運用,著眼於議題制定能力以及與國際行為者之間的互動。31 中 國使用公共外交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公共外交用來向世界解釋中國;第二, 公共外交是幫助中國創造良好國家形象的工具;第三,公共外交的目的是為了實. 趙啟正、雷蔚真,「中國公共外交事業的興起」,趙啟正、雷蔚真主編,中國公共外交發展報 告(2015 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年) ,頁 1-3。 29 唐小松、王義桅,「國外對公共外交的研究」 ,國際問題研究,第 1 期(2005 年) ,頁 60-63; 檀有志,「公共外交中的國家形象建構─以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為例」 ,現代國際關係,第 3 期 (2012 年) ,頁 54-56;Wang Yiwei, “Public Diplomacy and the Rise of Chinese Soft Power,”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Vol. 616, No. 1 (March 2008), pp.257-273. 30 趙可金,公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年) 。 31 James F. Paradise,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Harmony: The Role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in Bolstering Beijing's Soft Power,” Asian Survey, Vol. 49 No. 4 (July/August 2009), pp.649–669. 28. 9.

(20) 踐中國國家利益。32 學界也開始針對公共外交的子領域進行研究,像是乒乓外交、 熊貓外交、孔子學院、夫人外交等,孔子學院作為中國特色的公共外交,以文化 傳播為核心,應當依託民間身份,並淡化官方色彩,藉由文化交流的方式讓外國 人認識中國,以增進中國的國家形象。33 第一夫人外交透過女性的獨特魅力吸引 著全世界人民的關注,擁有可以代表國家軟實力的特徵,她涉及慈善、教育、文 化、醫療衛生等領域,來增加國家間的信任,增進彼此友誼。另外能夠透過交流, 增強國際社會認同,作為文化使節,傳達文化的價值,以讓彼此瞭解,有效的消 除敵意。34. 政 治 大. 目前,對於中國公共外交做出最全面、系統性詮釋的是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新. 立. 聞學院院長、《公共外交季刊》總編輯的趙啟正,亦是受到多數研究公共外交領. ‧ 國. 學. 域的學者推崇與認同的。他認為參與公共外交的各方以各種適當方式向外國公眾 表達本國國情、說明本國政策、解釋外國對本國的不解之處,同時在國際交流中. ‧. 瞭解對方的有關觀點,進而影響外國政府對本國的政策,以及維護國家利益的作. Nat. sit. y. 用。35 公共外交的基本任務是以與論贏取「國緣」 ,中國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對. n. al. er. io. 外傳播」的能力,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傳達真實的一面而不穿鑿附會、加油添醋, 才能增進中國的國家形象。36. Ch. engchi. i n U. v. 現有文獻多將重點集中在何謂公共外交、公共外交的重要性、如何提升公共 外交和公共外交的種類等。眾多文獻在討論中國如何透過公共外交改善中國國家 形象,許多學者將公共外交視為消弭中國威脅論、改變不利中國的國際與論環境 的重要法寶。近年來,高鐵的迅速發展亦被認為是中國另外一個公共外交的重要 法寶,然而現今學術對於高鐵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討論相當稀少,但這卻是一個 32. Falk Hartig, Chinese Public Diplomacy: The rise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New York: Routledge, 2016), pp.58-61. 33 樊釘, 「孔子學院對公共外交的啟示」 ,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38 卷第 6 期 (2013 年) ,頁 120-124。 34 牛彥歡,「 『第一夫人』外交角色研究」,品牌,第 6 期(2015 年) ,頁 325。 35 趙啟正,公共外交戰略(海南:學習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14 年) ,頁 8-14。 36 趙啟正,公共外交與跨文化交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年) ,頁 53-57。 10.

(21) 進行式且相當重要的議題,因此本研究將要針對此現況不足加以討論,提供一種 系統性的觀察與研究。 二、 中國高鐵外交 近年來,中國對於高鐵技術的掌握逐漸成熟,經由技術的引進與吸收,到能 夠自主研發高鐵新技術,這短短十幾年的「跨越式發展」令世界感到相當驚奇。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高鐵已經成為與載人航太、探月工 程、載人深潛、超級計算機並列的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成果。37 因此,中國對 其高鐵技術的成就感到高度自信,認為高鐵不僅僅是一種在國內改變中國發展型. 治 政 態的高技術承載工具,中國更要將其高鐵對外輸出,它將對中國未來的外交開展 大 立 扮演更加關鍵的角色,將會成為中國對外展現與交往的新工具。「高鐵外交」就 ‧ 國. 學. 此成為中國與世界熱烈討論的議題, 「高鐵外交」這個詞彙最早是在 2010 年「兩. ‧. 會」期間媒體所使用的一個熱門詞彙,最早來自於香港的媒體《南華早報》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內容提到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表示中國正在與 17 個國. y. Nat. io. sit. 家展開建設高鐵網絡的談判,這些國家大部分都是中亞和東南亞國家,由於這些. n. al. er. 國家資金相當缺乏,因此傾向運用本身之天然資源與中國換取高鐵建設資金援助,. Ch. i n U. v. 並針對中國這樣的行為稱作「高鐵外交」。38 隨後「高鐵外交」就成為了官方、. engchi. 學界、媒體針對中國將高鐵網絡跨越國境鋪設到世界或者輸出高鐵技術的描述, 達成與世界各國的合作交往的統稱。 當前關於中國高鐵輸出的研究與討論相當繁多,鑒於習近平成為中共領導人 後所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高鐵的重視程度上升至中國的國家戰略層級,針 對高鐵研究的智庫、研究中心相繼成立,例如西南交通大學中國高鐵發展戰略研. 「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2012 年 11 月 17 日, <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_2.htm> (檢索日期:2017 年 5 月 2 日) 。 38 “China plans Asia-Europe rail network,”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March 8, 2010, <http://www.scmp.com/article/707972/china-plans-asia-europe-rail-network> (Review Date: May 2, 2017). 37. 11.

(22) 究中心(2014 年 6 月成立) 、中國高鐵網智庫網站(2015 年 9 月成立)等,還有 相當多的研討會、期刊針對中國高鐵輸出進行研究與討論,「高鐵外交」、「高鐵 輸出」 、 「高鐵走出去」成為近期學術界相當熱門的主題,顯現中國政府與學界對 於高鐵作為支撐「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工具相當重視。 本研究發現目前關於中國高鐵輸出的相關文獻著作與討論可以將其歸類為 四個層面,前面兩種偏向國內層次、後面兩種偏向國際層次:第一,中國高鐵輸 出旨在改變中國的經濟結構與發展方向,並且透過高鐵輸出改變中國長期發展不 平衡的情況;第二,透過高鐵輸出換取發展中國家的資源,藉此大幅提升資源獲. 政 治 大. 取量,以及使資源獲取管道多元化,提升中國的資源安全;第三,由中國的海陸. 立. 權的地緣戰略角度切入,透過高鐵輸出改變中國當前在海上的受阻,以「西進」. ‧ 國. 學. 進行戰略突破,塑造安全穩定的生存環境;第四,將高鐵作為中國對外宣傳的新 工具,透過高鐵輸出展開公共外交,以塑造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 ‧. (一) 經濟結構與發展方向的改變. y. Nat. io. sit. 2008 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這次危機對於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巨大的衝擊,. n. al. er. 這些中國產品的主要輸出市場呈現經濟低迷,對於中國的出口造成嚴重影響,並. Ch. i n U. v. 且發達國家要求人民幣應當升值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也造成中國產品出口的國際. engchi. 競爭力逐漸下滑,造成中國經濟成長率呈現趨緩狀態。發達國家市場的疲乏、中 國勞動成本不斷升高,造成過去長期賴以維生的藍海戰略受到衝擊,而中國政府 為了應對當前的經濟疲乏的困局,將以兩個主要的政策作為緩解之道:第一,擴 大內需市場,透過中國龐大的人口市場緩解當前出口所造成的經濟衝擊;第二, 希望藉由提升製造業的價值鏈地位,從當初低廉的衣服、玩具代工等低階、低毛 利的製造導向,轉向成技術驅動與品牌營造等高端、高獲利率的導向。39 甘鈞先、毛豔認為「高鐵外交」主要是服務於中國的經濟結構與發展改革的 Linda Yueh, “China’s Strategy towards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Economic Reform,” in Nicholas Kitchen ed., China's Geoeconomic Strategy (London: LSE IDEAS, 2012), pp. 38-42.. 39. 12.

(23) 外交手段,目標是建立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並且利用與周邊國家交 通網絡的改善,加強「西部大開發」戰略,以改善中國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的現況。 40. 韓國延世大學金凱(Jin Kai)教授表示,中國已經透過高鐵的擴展改變國內的. 經濟發展型態,現今中國靠著高鐵海外輸出,藉由強化高速的交通網絡來增進中 國的經濟發展,未來 30 年中國將藉由高鐵找到快速穩定的發展模式。41 整體來 說,中國目前想調整過往的國家經濟發展方向,藉由高技術的高鐵輸出,重振中 國的經濟發展,而高鐵也因此成為當前重點發展項目,依靠「高鐵走出去」政策 尋找更多有潛力的新興市場,藉以解決中國產能過剩、國內經濟疲乏等困境。42 (二) 資源安全的鞏固. 立. 政 治 大. 由於高鐵屬於高投入、高成本,以及低效益、低回報的大型交通建設,全世. ‧ 國. 學. 界至今只有少數幾條高鐵線路接近持平,或者已經持平而開始呈現盈餘狀態,而 在中國只有「北京至上海」的線路已經呈現回本狀態。43 由此可見,高鐵的建設. ‧. 需要龐大的資金成本,然而目前中國高鐵洽談合作興建的對象幾乎是發展中國家,. Nat. sit. y. 國內並未有龐大的資金支持其建設高鐵這種高成本的大型基礎設施,因此需要中. n. al. er. io. 國提供優渥的貸款援助與支援。然而,雖然這些發展中國家未有龐大的資金,但. i n U. v. 卻有豐富的能源與原物料,因此就成為了雙方合作中的重要籌碼。. Ch. engchi. 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當前需要龐大的資金來進行大型基礎建設的鋪展,但 是資金方面卻是一大問題,於是選擇以自身擁有的能源、天然資源做為交易籌碼, 藉以換取中國高鐵對於資金貸款的優惠;對於中國而言,由於國家發展對於能源 與資源的需求日益擴增,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報告顯示,中國於 2009 年石油. 甘鈞先、毛豔,「絲綢之路的復活:中國高鐵外交解析」 ,太平洋學報,第 18 卷第 7 期 (2010 年) ,頁 23-30。 41 Kai Jin, “China's Economic Miracle, As Seen Through Its Trains,” The Diplomat, December 29, 2015, <http://thediplomat.com/2015/12/chinas-economic-miracle-as-seen-through-its-trains/> (Review Date: May 2, 2017). 42 王永中,「 『一帶一路』建設與中國開放型經濟的轉型發展」,學海,第 1 期(2016 年) ,頁 118-124。 43 李萍、賈博群,「反思中國高鐵建設的指導理念」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33 卷第 1 期(2017 年) ,頁 56-62。 40. 13.

(24) 消費總量高達 22.52 億噸,相比美國石油消費總量 21.70 億噸高出 4%,成為全球 第一大能源消費國。44 因此,中國越來越重視海外能源與資源的獲取,希望藉由 高鐵輸出換取更多的能源與資源,保障其海外資源的獲取與多元化,以鞏固其能 源安全。最著名的案例則是 2013 年 10 月 11 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前往泰國 訪問時,與時任的泰國總理盈拉(Yingluck Shinawatra)達成協議,共同簽署《中 泰關係發展遠景規劃》,表示中國有意參與廊開至帕棲的高鐵建設,泰國將以大 米抵償部分項目費用,45 而此合作模式被媒體稱作「高鐵換大米」 , 「高鐵換什麼」 逐漸成為中國高鐵外交的重要焦點。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門洪華. 政 治 大 逐步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程度,藉以實現中國能源和重要原物料進口多元化, 立. 表示,中國必須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大力開拓世界市場和原物料供應基地, 46. 而使能源消費日益增加的中國能夠鞏固其能源安全,以保障中國持續穩定發展。. ‧ 國. 學. 「高鐵輸出」便是今日中國保障海外能源與資源的重要戰略。. ‧. (三) 地緣戰略的轉變. Nat. sit. y. 本研究發現從「地緣戰略」角度看待中國高鐵外交是當前學界最多人研究與. n. al. er. io. 討論的,不論是中國本身還是其他國家。中國高鐵的快速發展,其發展創新使中. i n U. v. 國高鐵已經成為世界「領跑者」之一。歷史證明,交通運輸工具的大革命能夠改. Ch. engchi. 變世界政治與經濟的格局,從 18 世紀蒸氣輪船的誕生,打破了全球的疆界,而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開啟了大航海時代,透過輪船跨國貿易逐漸興盛,將傳統的 「陸權時代」 ,轉變為以海洋國家為主的「海權時代」 。高鐵的誕生,也逐漸改變 現今世界的地緣格局,尤其在中國成功發展高鐵之後,要將其具有優勢的低成本 高鐵積極推銷向世界,當中國高鐵開始蔓延擴展之時,新的「陸權時代」似乎即. Institute for Energy Research, “China: World’s Largest Energy Consumer; Surpasses the U.S.,” Institute for Energy Research, August 6, 2010, <http://instituteforenergyresearch.org/analysis/chinaworlds-largest-energy-consumer-surpasses-the-u-s/> (Review Date: May 9, 2017). 45 潘旭濤、王璐、肖暘,「中國高鐵駛向東南亞」,人民日報海外版,第 2 版,2013 年 10 月 22 日(檢索日期:2017 年 5 月 9 日) 。 46 門洪華,「中國國家戰略利益的維護與擴展」 ,王逸舟主編,中國學者看世界:國家利益卷 (香港:和平圖書有限公司,2006 年) ,頁 361-362。 44. 14.

(25) 將來臨。47 高鐵成為中國對外發展的重要戰略工具,不僅是改變中國的對外發展 政策,也是提醒中國重新審慎思考長期以來「海權」與「陸權」之爭的路線。 鑒於美國的重返亞太政策(Pivot to Asia),美國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 (TPP) 、在海上爭端對中國的強勢態度,特別是在東海、南海與其在亞洲的盟友、 朋友共同圍堵中國,似乎呈現海上圍堵之勢,讓中國備感壓力與威脅,「一帶一 路」戰略的提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將中國發展戰略向西走,以實踐對美 國為首陣營的突破。高鐵不僅能夠幫助推動雄心勃勃的「一帶一路」戰略的互聯 互通,更是「一帶一路」戰略能否成功的核心關鍵。48 前中國鐵道部總工程師何. 政 治 大. 華武認為,中國已依靠「跨越式發展」快速吸收與自行研發高鐵技術,未來中國. 立. 高鐵技術將實施「走出去」的整體戰略規劃,大力挺進國際市場,打造中國品牌. ‧ 國. 學. 的鐵路技術與標準。中國高鐵藉由「性價比高、工期短、適應性強」等優勢對外 輸出,延續陸上絲綢之路,妥善利用中國的地緣戰略,將中國的貨物、技術、文. ‧. 化快速傳播出去。49. y. Nat. io. sit. 高鐵作為中國的全球戰略轉變提供重要的動力,在「一帶一路」戰略之下,. n. al. er. 高鐵成為重要的支柱,發揮著不同凡響的影響力。西南交通大學中國高鐵戰略研. Ch. i n U. v. 究中心主任高柏認為,海上由於受到美國、日本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若從海上. engchi. 走,等於是要以「破」為主,挑戰美國主導的海上秩序;若中國向西部建立交通 基礎設施,建設高鐵和鐵路,從而增加自身影響力,則是以「立」為主,中國能 夠從頭建立屬於自己的勢力。若沒有陸權掩護,就沒有確立海權的有利條件;若 能夠建立陸權,就能為海權建立有利條件。這就是為什麼要從戰略角度來看高鐵. 張東勝,「中共『走出去』戰略中的『高鐵外交』 :以泛亞高鐵為例」 ,國防雜誌,第 31 卷第 4 期(2016 年) ,頁 87-112。 48 Dingding Chen, “3 Ways China’s High Speed Railway Technology Can Help Its Foreign Policy,” The Diplomat, February 17, 2015, <http://thediplomat.com/2015/02/3-ways-chinas-high-speedrailway-technology-can-help-its-foreign-policy/> (Review Date: May 9, 2017). 49 何華武,「中國高鐵:『追趕者』何以變成『領跑者』」,電氣時代,第 2 期(2011 年) ,頁 35。 47. 15.

(26) 價值,而不是就高鐵討論高鐵。50 中國高鐵可以推動歐亞大陸的經濟整合,為國 際經濟創新創造新的需求,從而注入新的活力,亦為中國帶來一個「新陸權」戰 略,藉此凸顯中國地緣戰略的優勢,藉此高鐵為中國帶來全球戰略的「對沖」選 擇。51 由於中國長期缺少一種全球層面上的戰略對沖態勢,習近平等新的領導班 子上任後開始有明朗的改變,「一帶一路」大戰略的提出,顯示中國正在全球戰 略層面上建立起「對沖」格局,而高鐵就是當中最重要的工具。52 西南交通大學 校長徐飛針對中國高鐵「走出去」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並認為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的主旨就在於推動「交通成和」、助力重建「絲. 政 治 大. 綢之路」 ,最後以「路權」支撐新「陸權」打造新「海權」的重要任務與使命。53. 立. 然而,針對高鐵帶來「戰略對沖」的格局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中國人民大. ‧ 國. 學. 學國際關係學院吳征宇教授對此表達反對,他認為中國高鐵輸出對歐亞大陸的整 合造成的陸權戰略風險極大,無助於規避中美之間的戰略矛盾或衝突,而也一旦. ‧. 「戰略對沖」成功實踐,極有可能影響中俄關係,造成新的「政經分離,選邊站」. Nat. sit. y. 的局面,而促使中國重新回到海陸兩難的局面,嚴重衝擊中國日後的發展。中國. n. al. er. io. 不應該在海洋發展受到阻礙就暫緩,而應該正視問題與困境,進而完善中國海洋. i n U. v. 發展的路徑。54 另外,也有學者提出若將中國高鐵過度賦予政治戰略意圖,會讓. Ch. engchi. 中國高鐵走出去遭受困境與打擊,將會得不償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許利平 就認為,中國鐵路走出去的過程中,不能過分戰略化,否則會成為對方向中國要 高價的籌碼。55. 鄭凱峰、紹海濤、郝佳佳, 「中國高鐵走出去的積極意義和應對措施: 『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高 峰論壇』嘉賓發言綜述」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15 卷第 1 期(2014 年) ,頁 24。 51 高柏,高鐵與中國 21 世紀大戰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年) ,頁 7-14。 52 高柏, 「新陸權時代的中國高鐵大戰略」,海峽評論,第 291 期(2015 年) ,頁 64-72。 53 徐飛, 「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主旨、方略、舉措」 ,中國工程科學,第 4 期(2015 年) ,頁 4-8。 54 吳征宇,「向『陸』還是向『洋』?—— 對〈高鐵與中國 21 世紀大戰略〉的再思考」,二十 一世紀評論,第 135 期(2013 年) ,頁 105-113。 55 江瑋, 「中泰鐵路變局」 ,財經雜誌,2016 年 4 月 18 日,<http://magazine.caijing.com.cn /20160419/4107646.shtml> (檢索日期:2017 年 5 月 4 日) 。 50. 16.

(27) 中國的「高鐵外交」逐漸受到世界重視,尤其在「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後, 中國更加投入至高鐵輸出的項目,也逐漸獲得成效,開始贏得許多訂單,而許多 國家也逐漸感到擔憂,中國是否依靠高鐵的對外輸出,成為改變國際政治與經濟 格局的重要一步。著名的中國與東南亞研究學者韋傑夫(Geoff Wade)認為, 「高 鐵外交」將是未來幾十年在中國對外關係中重要的應用機制,高鐵將成為中國的 經濟與外交手段,並透過昆明為樞紐進軍東南亞,中國高鐵將成為一個地緣戰略 遊戲規則改變的重要工具。56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馬修.古 德曼(Matthew Goodman)與強納森.希爾曼(Jonathan Hillman)表示,未來幾. 政 治 大 國的一帶一路戰略要將歐亞大陸進行整合,以推動更大的地緣戰略利益。作為長 立 十年亞洲的經濟舞臺將會透過新的道路、高鐵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而展開,中. 期擁有龐大利益在亞洲的美國應加強亞洲基礎建設的投資與建設,保持美國在亞. ‧ 國. 學. 洲的影響力與地位,避免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損害美國的國家利益。57. ‧. 日本作為亞洲傳統的強權,長期與中國呈現地緣政治競爭,而近年與中國在. Nat. sit. y. 政治、經濟、外交等各領域的競爭態勢日益白熱化。中國的「高鐵外交」更讓日. n. al. er. io. 本感到擔憂,深怕中國靠著高鐵強化其在地緣政治、地緣經濟的影響力,對日本. i n U. v. 的國家利益造成衝擊,甚至將日本排除在這波亞洲快速發展的潮流中。安倍晉三. Ch. engchi. 成為日本首相後,積極的對外推展「新幹線」,以實踐安倍經濟學中的出口成長 戰略,這也促使中日高鐵的正面對決,尤其在東南亞的互相角逐更是激烈,雙方 皆拚上「國家顏面」要贏得這場戰局。日本首相資深顧問和泉洋人表示,在這場 高鐵的競爭中,不僅關係到綜合國力與影響力的競爭,更關係到的地緣政治和外 交政策等複雜因素。日本將依靠在印度高鐵的勝利站穩腳跟,展開示範效應,未 來在其他國家超越主要的競爭對手中國。58 東京財團研究員小原凡司認為,中國. Geoff Wade, “Changing Asia: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 diplomacy”, 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December 2, 2013, <https://www.aspistrategist.org.au/changing-asia-chinas-high-speedrailway-diplomacy/> (Review Date: May 9, 2017). 57 Matthew P. Goodman & Jonathan E. Hillman, “Asia’s Next Act: Infrastructure Reshapes the Region,” Global Economics Monthly, Volume 5, Issue 10 (October 2016), pp.1-2. 58 Isabel Reynolds, “Abe eyes India to cement high-speed rail dominance over China,” The Japan 56. 17.

(28) 想依靠「一帶一路」戰略增進中國的對外影響力,並且利用港口與高鐵的投資與 建設深入東南亞、南亞、西亞、中東,甚至是歐洲,這是否將促使國際上出現一 個以中國為核心的巨大經濟集團,甚至包含政治、軍事方面,這是日本需要擔憂 與防範的。59 (四) 公共外交的塑造 高鐵在公共外交扮演的角色將是本研究想要去回答的問題,高鐵輸出不僅僅 是解決中國國內經濟發展問題、資源安全的鞏固,或者服務於「一帶一路」藉以 擴張中國的地緣政治影響力,更加重要的是高鐵作為中國「公共外交」的一張新. 政 治 大. 的國家名片,是近年中國積極應用於改善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國利. 立. 用高鐵的對外輸出,讓其他國家理解與認識中國的進步發展。尤其針對周邊國家. ‧ 國. 學. 長期瀰漫的「中國威脅論」,對於中國一直有著戒備與懷疑的態度,中國高鐵將 是化解與消弭其疑慮的「和平之車」,中國將投入大量資金與力道改善其交通狀. ‧. 況,藉由高鐵的建設帶動該國經濟發展,並讓當地人民瞭解中國高鐵的精神,即. Nat. sit. n. al. er. io. 角色。60. y. 「產業報國,勇於創新,為中國夢提速」,高鐵將扮演中國對外門面擔當的重要. Ch. i n U. v. 當高鐵深入至當地國建設,若是過多的政治、經濟利益,將會遭到當地民眾. engchi. 的反感與厭惡,因此必須設法讓當地民眾一同加入至高鐵建設中,利用此機會施 展公共外交,讓他們更加認識與理解中國高鐵與中國。施張兵認為,中國高鐵外 交是一種複合型外交,除了經濟利益,還有公共外交領域,因此需要注重東道國 的切身感受,應加大東道國人民參與高鐵建設力道,以協助解決就業問題,並且 讓中外員工在建設高鐵中相互交流與理解,這將增進雙方人民友誼,進而推進兩. Times, November 11, 2016, <http://www.japantimes.co.jp/news/2016/11/11/business/abe-eyes-indiacement-high-speed-rail-dominance-china/> (Review Date: May 9, 2017). 59 小原凡司,「中國對外戦略の展開」 ,東京財團,2015 年 3 月 25 日,<https://www.tkfd.or.jp/ research/china/a00550>(檢索日期:2017 年 5 月 9 日) 。 60 鄔群亮、徐鴻斐,「深植創新基因,打造高鐵名片」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第 11 期(2016 年) ,頁 23-25。 18.

(29) 國關係的發展。61 趙偉認為中國高鐵輸出應積極推動「本土化」戰略,適應東道 國的經濟、政治、人文等方面的環境,並淡化企業的母國色彩,注重當地人才的 培養與雇用,並在技術、材料等方面也要實現本土化,並且還要增強企業履行社 會責任意識,以廣泛獲得當地人民的認同與支持,建設良好的形象,以達到公共 外交的目的。62 國際宣傳也是中國高鐵發揮其公共外交角色重要的一環,高鐵在中國不僅僅 只是企業販售輸出的運輸工具,更是代表國家的顏面。國家在對外宣傳銷售就成 員相當重要的角色,尤其當前的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在國外訪問時積極推. 政 治 大. 銷中國高鐵的行為受到國際矚目。從國家層面宣傳中國高鐵將能夠讓世界各國充. 立. 分瞭解高鐵對中國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國際形象提升等方面的積極效應,. ‧ 國. 學. 擴大中國高鐵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澳洲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研究員 Peter Cai 認為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為. ‧. 中國高鐵「超級銷售員」是相當成功的,已經贏得印尼、匈牙利、塞爾維亞高鐵. Nat. sit. y. 訂單。中國將藉由高鐵的輸出打造中國品牌的優勢,以及將中國標準向外擴展,. n. al. er. io. 藉以取得全球價值鏈中更高階的地位,展現中國的國際形象。63. Ch. i n U. v. 有學者利用公共外交中「國家營銷」的方式來說明中國高鐵如何幫助中國提. engchi. 升國家形象,胡海晨、林漢川、張思雪提出中國高鐵透過自主創新、示範效應、 國家營銷提升高鐵品牌的核心價值與競爭力,藉此提高中國高鐵品牌在國際市場 的知名度、品牌形象以及用戶認可的品牌國際化模式。作者從品牌銷售、國際行 銷角度進行切入,提出「三重效用疊加」的「國家營銷」方式對中國高鐵品牌國. 施張兵,「新絲綢之路時期的中國高鐵外交研究」 ,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15 卷第 9 期(2016 年) ,頁 70-76。 62 趙偉, 「『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高鐵『走出去』政治風險研究」 ,對外經貿,第 8 期(2016 年) ,頁 53-58。 63 Peter Cai, “Li’s Pitch on High-speed Trains Part of China Regional Push,” 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 March 25, 2017, < https://www.lowyinstitute.org/publications/li-s-pitch-highspeed-trains-part-china-s-regional-push > (Review Date: May 10, 2017). 61. 19.

(30) 際化的提升,64 藉此強化「中國製造」的品牌塑造,並對中國國家形象能夠有我 提昇(如圖一)。. 品牌國際化. 中國國家形象傳播. 廣告效用. 政府首腦高鐵外交. 對外主題廣告. 信用背書效用. 國家營銷 國家營銷對中國高鐵 品牌國際化的效用. 政 治 大 圖一立 國家營銷對中國高鐵品牌國際化效用. ‧ 國. 學. 資料來源:筆者整理自胡海晨、林漢川、張思雪,「三重效用疊加的中國高鐵品牌國際化發展模 式及啟示」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16 卷 2 期(2017 年) ,頁 34-40。. ‧. 另外,也有學者以企業作為主體角色做分析,以企業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為與 責任為出發,透過「個案研究」進行分析。盧暄針對中小企業在中國高鐵輸出中. y. Nat. io. sit. 扮演的角色進行切入,以「青島美萊軌道股份有限公司為例」,他認為在中國高. n. al. er. 鐵輸出不僅僅是政府、國企、大型企業為主體,中小企業在更是這波「高鐵外交」. Ch. i n U. v. 的隱藏主體,而不僅僅是這一政策的簡單跟隨者。中小企業能夠以更加靈活、精. engchi. 緻的做法,而青島美萊透過積極參與國際鐵路展,積極於相關的國際企業合作交 流,並且配合戰略規劃,積極延攬海外人才,以大力創新研發,體現出「小而美」 、 「小而優」的特點,以此發揮其企業特色優點,完善其「企業外交」主體的功能, 藉此在高鐵領域中打造出「小企業大品牌」的形象。65 綜合上述文獻分析與檢閱,筆者發現當今關於高鐵外交方面的文獻雖逐年增 加,但整體來說仍然不足,多數文獻屬於雜誌、評論居多,以碩士、博士論文為 胡海晨、林漢川、張思雪, 「三重效用疊加的中國高鐵品牌國際化發展模式及啟示」 ,北京交通 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16 卷 2 期(2017 年) ,頁 34-40。 65 盧暄, 「『高鐵外交』與中小企業海外拓展——以青島美萊軌道股份有限公司為例」 ,公共外交 季刊,第 3 期(2016 年) ,頁 13-18。 64. 20.

(31) 例,筆者透過關鍵字「高鐵外交」 、 「高鐵輸出」 、 「高鐵走出去」進行搜尋,兩岸 這方面的碩士、博士論文加總只有約 20 多篇,而多數還是屬於工程、營運商業 模式領域,顯現目前對於「高鐵外交」方面的研究仍屬不足的狀況。66 本研究的 重點將是回答中國高鐵在公共外交扮演的角色與作用,但這方面的文獻筆者發現 目前仍不足,多數文獻仍集中在高鐵在地緣政治中發揮的作用與影響,或者是屬 於鬆散的討論,並未有系統性的梳理與討論,但中國高鐵在公共外交扮演的角色 卻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議題,是理解現今中國「高鐵外交」政策中重要的一個思維。 因此,本研究將重點放置於高鐵在公共外交層次上面的分析,提供系統性的脈絡. 政 治 大 乏的研究,進而達到本研究的學術貢獻。 立.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學 ‧. 一、 研究途徑. ‧ 國. 而使讀者理解,期望有助於豐富現有研究領域,將能夠有助於補足這方面略顯缺. y. Nat. sit. 研究途徑是指選擇問題與相關資料的標準,闡明研究者將由何種層次、角度. n. al. er. io. 為出發點進行觀察與分析。 67 公共外交策略逐漸成為中國政府積極運用的對外. i n U. v. 關係舉措,尤其在習近平時代公共外交已經升級成「國家戰略」層級,故本研究. Ch. engchi. 將以「公共外交」作為主要的研究途徑,以此視角深入探討「中國高鐵」在公共 外交政策中的角色,探究其將如何影響中國的對外關係。本研究將利用公共外交 概念試圖分析近年日益提升的高鐵外交,不僅僅是從地緣戰略的角度去分析與研 究高鐵外交,高鐵在公共外交的作用更是重要,中國如何透過高鐵來提升其國家 形象,展現其大國的吸引力與影響力,進而為本研究理出清晰輪廓並完善本研究, 因而對中國的高鐵外交提供不一樣的視角切入,能夠較為清晰的理解近年中國高 筆者透過關鍵字「高鐵外交」 、「高鐵輸出」 、「高鐵走出去」進行文獻搜尋,臺灣方面以國家 圖書館的「台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進行搜尋;中國方面以中國國家知識基礎設施的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進行搜尋。 67 孫本初,「如何寫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 ,發表於撰寫碩博士論文與投稿期刊學術論壇, (台北:台北大學,2005 年) 。 66. 21.

(32) 鐵外交的特色,以及其與公共外交之間的關係,以此期盼能夠增進本研究的學術 貢獻與價值。 二、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指蒐集與處理相關資料的程式與手段,主要是針對自己所欲探究 的主題與相關問題,擬定如何進行蒐集與分析資料。 68 本文欲使用文獻分析法 (Document Analysis)、歷史研究法(Historical Method)為主要研究方法。具體 的研究方法如下:. 政 治 大 文獻是紀錄人類知識的載體,文獻分析法則是透過具有系統並且客觀地去界 立. (一) 文獻分析法. ‧ 國. 學. 定、證明以及評鑑的方法,藉由文獻分析法我們可以確定過去在歷史上所發生過 的事件之確實性以及結果,並且也可以經由資料的分析而獲取我們所需要的研. ‧. 究內容。其分析的順序有四步驟,即閱讀與整理(reading and organizing) 、描述. sit. y. Nat. (description) 、分類(classifying) 、詮釋(interpretation) ,文獻分析法主要的目. al. er. io. 的在於瞭解過去、洞悉現在、預測未來。69 本研究將以文獻分析法為主要研究方. v. n. 法,透過蒐集與「公共外交」、「中國軟實力」、「國家營銷」、「中國高鐵外交」、. Ch. engchi. i n U. 「中國高鐵輸出」 、 「中國高鐵走出去」等相關中外文獻,以及中國高鐵相關宣傳 片、宣傳文宣、紀錄片、影視節目等視聽資料,藉以去分析、探究高鐵在中國公 共外交政策中的角色與影響。在文獻資料的來源部分則以相關書籍、學術期刊論 文、相關官方出版品、新聞報導、中國官方或國際組織相關數據與資料為主,期 望透過更加多元的文獻資料,結合高鐵相關的影音資料,使本文能更加充實與完 整,以求更學術貢獻價值。. 李琳山,「研究方法(一):基本概念」,朱汯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 中出版社,1999 年) ,頁 160-162。 69 葉志誠,社會科學概論(臺北:揚智文化,2000 年) ,頁 102-103;葉志誠、葉立誠,研究方 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2001 年) ,頁 100-102。 68. 22.

(33) (二) 歷史研究法 歷史研究法是以歷史作為研究的材料,它是一種研究過去發生事實的方法, 並以科學的態度蒐集材料、進行考證和證實,而透過系統性的整理與解釋,將用 以描述事實與建立事實與事實之間的因果關聯為目的,可以重建過去並預測未 來,因屬於經驗研究領域。70 本研究將透過中國高鐵的發展歷史、相關政治人物 的重要談話、政策之制定等,進而梳理中國高鐵發展的前後因果關係以及內外環 境因素,如何將外部技術引進與吸收,經由跨越式的創新發展,創造出中國品牌 高鐵,甚至開始對外銷售。由此,將可以明確透過歷史而討論現況發展,進而推 測未來。. 立. 政 治 大.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 ‧ 國. 學. 一、 研究範圍. 由於世界各國對於高鐵的定義不盡相同,根據國際鐵路聯盟(International. y. Nat. sit. Union of Railways, UIC)的定義:新建的高速鐵路系統時速須達 250 公里以上,. n. al. er. io. 或是經過升級改造的高速鐵路時速須達 200 至 220 公里以上才符合標準。71 目. i n U. v. 前,中國對於高速鐵路最新的定義是由中國鐵道部 2015 年 2 月 1 日實施的《高. Ch. engchi. 速鐵路設計規劃》,其表示中國高速鐵路系統是在時速 250 公里至 350 公里,並 明文規定只能運行動車組列車,禁止傳統列車上高鐵。72 由於目前中國高鐵的海 外項目仍甚少,多數屬於發展中國家,基於成本問題以「預留」時速為主,因此 本文在下列討論的高速鐵路將以國際鐵路聯盟(UIC)為主要基準,並且包含預 留時速,以較為寬鬆的定義去探討中國高鐵外交的項目。. 顧力仁,「歷史法及其在圖書館學研究上的應用」 ,書府,第 18-19 卷(1998 年) ,頁 48-62。 “The High speed Definition of European Union,” 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ilways, <http://www.uic.org/highspeed#General-definitions-of-highspeed> (Review Date: May 22, 2017). 72 「國家鐵路局批准發佈《高速鐵路設計規範》」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局,2014 年 12 月 22 日,<http://www.nra.gov.cn/xwzx/xwdt/xwlb/201412/t20141222_9474.shtml> (檢索日期:2017 年 5 月 22 日) 。 70 71. 23.

(34) 由於中國的高鐵外交是試圖以改善既有的交通運輸模式,達到與周邊國家與 地區間更加緊密的「互聯、互通、互往」關係,進一步將歐亞各國與中國本身做 連結,達到有效的整合,以提升中國的綜合實力與影響力,故討論時將考量到政 治、經濟、外交、軍事、社會、文化等多元層面,這將會使本研究的焦點模糊。 故本研究試圖從「公共外交」角度出發,將「高鐵外交」與「公共外交」進行結 合探討,以清楚剖析中國高鐵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以及其所發揮的影響作用。 二、 研究限制 本研究欲採用文獻分析法、歷史研究法、訪談研究法,然而中國新聞媒體、. 治 政 期刊論文、官方資料仍多受限制,再加上由於高鐵外交屬於國家戰略層次議題, 大 立 或者是商業機密部分,因此許多檔資料取得有窒礙難行之處,故本文只能夠從公 ‧ 國. 學. 開資訊、網路資料與相關著作文獻中蒐集與整理,因而影響本研究的完整性與正. ‧. 確性,這是本研究的限制之一。由於本研究將焦點放置公共外交層面,除了中國 本身,當事國的感受更加重要,因此當事國書籍著作、期刊論文、新聞媒體就相. y. Nat. io. sit. 當重要,然而這將包含許多語言,筆者不諳多種語言,因此在相關資料選擇上面. n. al. er. 將會有所受限,故作者將以當事國以英文為主的重要智庫、媒體、專家學者的文. Ch. 章作為彌補,這是本研究的限制之二。. engchi. i n U. v. 最後,即使研究者以理性分析為基礎,仍然在資料採用、文獻引用、理論選 用解釋過程中,都會涉及到主觀意識與個人背景經濟的影響。因此,筆者在進行 研究分析與價值判斷前,將盡量採取各種文獻、角度,以盡量降低主觀態度對研 究影響的偏差,因而保持研究的客觀性與事實性。.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本文主要分為五個章節,第壹章為緒論、第貳章為中國高鐵的發展與策略、 第參章為中國公共外交的發展與特色、第肆章為中國高鐵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與 24.

(35) 影響、第伍章為中國高鐵外交的機遇與挑戰、第陸章為結論。 首先第壹章包含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檢閱、研究途徑與方法、研究範圍與 限制,以及章節安排,此為一描述性的研究,目的是對本研究所欲探討之主題做 一基本性概述與理解。 第貳章主要論述中國高鐵的發展現況,藉由高鐵的發展歷史的探討,理解中 國高鐵如何透過短短幾十年的「跨越式發展」,經由引進、吸收、創新,最後輸 出,已成為國際矚目的高鐵大國之一。特別是在創新到輸出階段的理解,將有助 於本研究理清歷史的來龍去脈,以及對於高鐵外交的重要影響。另外,探究中國. 治 政 高鐵外交的起源與核心,理解中國高鐵在中國對外關係佈局中的角色,並從中國 大 立 高鐵外交的現況的整理,清晰理解中國高鐵外交至今的走向與成果。 ‧ 國. 學. 第參章將針對中國的公共外交發展進行回顧,藉由歷史的理解去探究中國對. ‧. 公共外交的目標與期望,以此對現今高鐵作為公共外交的新項目有所啟示。另外,. sit. y. Nat. 也將中國開展公共外交的意義進行整理與理解,並且歸納出中國公共外交的特色,. al. n. 進而改善中國的國家形象,以及增加其國際影響力。. Ch. engchi. er. io. 以此理解中國如何透過中國特色的公共外交對外發展,以消弭中國威脅論的聲浪,. i n U. v. 第肆章將為本研究的主軸,也就是探討中國高鐵在公共外交中所扮演的角色, 以及如何對中國的公共外交產生重大影響,並且將從各角度去探究:國家營銷、 傳媒宣傳、旅遊外交。由此,探討高鐵將如何為中國的公共外交增添風采,傳播 中國的國家形象與中國的價值理念,進而促使外國對於中國的好感度有所提升。 第伍章將討論中國高鐵外交的機遇與挑戰,探究中國高鐵外交擁有那些主要 優勢,如何透過這些優勢幫助中國高鐵順利走出去。然而,中國高鐵外交開展的 過程中也將遇到許多困境與挑戰,理解中國高鐵對外輸出中所面臨的主要困境, 以及各國對其的擔憂。另外,中國在高鐵外交中出現一個主要的競爭者:日本,. 25.

(36) 安倍晉三成為日本首相後,也大力向外推薦日本新幹線,並且在許多個國家與中 國展開正面交鋒,雙方的競逐呈現白熱化局面。 最後是結論的部分,首先將闡述中國高鐵外交的意圖與影響,並且分析中國 透過哪些層面影響其公共外交政策,對外道出一則則中國高鐵的「好故事」,以 此塑造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而增進外國對中國的好感度;再次,討論與分析中 國高鐵外交遇到的困境與挑戰,探討中國高鐵是否是公共外交的兩面刃,它既是 消弭中國威脅論的利器,亦是增添中國戰略意圖的不確定性,並且對本研究進行 總結;最後,將探討本研究在未來能夠延伸討論之部分與方向,希冀能將此論文. 政 治 大. 研究在未來加以完善、擴大與增加其學術貢獻。.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6. i n U. v.

(37) 第貳章. 中國高鐵外交的發展與地位. 第一節 中國高鐵的歷史發展 中國高鐵的發展相當迅速,短短幾十年所累積的技術便能與傳統的高鐵大國 日本、德國、法國、加拿大等並駕齊驅,甚至在某些技術層面上已經是先驅,像 是「流動式架橋機」技術的應用,讓高鐵運行的高架橋能夠快速建成。因此透過 中國高鐵的歷史發展回顧,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中國高鐵如何能從無到有、由弱到. 政 治 大. 強,最後走出了一條後來居上的「跨越式發展之路」,至今擁有全世界營運里程. 立. 最長、營運時速最高等世界第一的成就。1 現今,中國高鐵秉持著高技術、低成. ‧ 國. 學. 本、建設快等優勢「走出去」,開始將高鐵技術輸往世界各地,展現其高鐵實力, 並藉以塑造中國國家形象。. ‧. 中國高鐵歷史的發展一般認為是在2004年中國國務院通過《中長期鐵路網規. y. Nat. io. sit. 劃》,確立「京滬高鐵」將招標引進國外高鐵技術作為中國高鐵發展元年,2 但. n. al. er. 實際上在2004年之前中國高鐵的技術發展就早已展開,先前的技術試驗對於後面. Ch. i n U. v. 引進外國高鐵技術的吸收消化奠定相當重要的基礎。本文將針對中國高鐵的發展. engchi. 歷史分為四個階段:技術累積時期(2004年以前) 、技術引進消化時期(2004~2008 年)、自主創新時期(2009~2015年)、高鐵走出去時期(2015年~迄今)。 一、 技術累積時期(2004年以前) 1978年10月鄧小平受日本政府邀請進行為期8天的國是訪問,在考察日本新 幹線時接受日本媒體訪問,他說:「搭乘新幹線很快,像風一樣快!有催人跑的 意思,我們現在正合適坐這樣的車。我們現在很需要跑!」此時中國列車最高時 劉憶魯、劉長銀,「中國高鐵發展的模式概述」,現代商業,第 12 期(2016 年) ,頁 36-37。 「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人民日報,01 版,2004 年 01 月 08 日(檢索日期:2017 年 12 月 5 日) 。. 1 2. 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請研習學員於早上 08:00 在臺中烏日高鐵站 2 樓大廳的 4B 號出口外廣場集合,由本校

國中國小組 J-8 高中高職組 J-9 大專院校組 J-10 國中國小組 J-11 高中高職組 J-12 大專院校組 J-13

國立旗美高級中學、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國立臺東女子高

國立政治大學應用數學系 林景隆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 許元春召集人.

林景隆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 楊肅煜 召集人.

並以中科園區核准進駐事業單位中已建廠完成且投入實際生產的廠 商作為資料蒐集的基礎。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園區協調小組 公布資料指出,統計至 96 年 6

‘What Works and for Whom: A Review of OECD Countries’ Experiences with Active Labour Market Policies’, Swedish Economic Policy Review, 8(2): 9-56. ‘Do Wage Subsidies

第一節 中國和朝鮮的數學交流 第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