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動介入對輕型認知障礙者功能性體適能與認知功能影響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運動介入對輕型認知障礙者功能性體適能與認知功能影響之研究"

Copied!
9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運動介入對輕型認知障礙者功能性體適 能與認知功能影響之研究. 研 究 生:吳韻茹 指導教授:林儷蓉. 中華民國 107 年 02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運動介入對輕型認知障礙者功能性體適能與認知功能影響之研究 2018 年 02 月 研 究 生:吳韻茹 指導教授:林儷蓉 摘要 研究顯示,輕型認知障礙之罹患機率會隨年齡增加,且其中有 10-15%的機率會轉 為失智症,該情況對即將進入高齡社會的臺灣是為迫切解決的問題。目前輕型認知障礙 的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且非藥物治療方法相當多元,其中運動介入方法 能夠透過身體活動使個體大腦增加腦血流量及攝氧量提升,而達到認知功能維持或延緩 退化現象,故運動介入應可改善輕型認知障礙者之認知功能。本研究以探討運動介入對 輕型認知障礙者之認知功能及功能性體適能之影響。研究方法採單組前後測實驗設計, 研 究 對 象 以 輕 型 認 知 障 礙 者 為 主 , 經 簡 易 智 能 狀 態 檢 查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篩案後符合標準為 8 人,施予十二週之有氧運動介入,介入前後施 予認知功能及功能性體適能測驗。研究結果發現受試者認知功能測驗中 MoCA 之記憶能 力與 LOTCA-G 整體部份經由介入後,後測分數顯著高於前測;在柔軟度與敏捷性及動 態平衡能力經由介入後,後測分數顯著高於前測。總言之,連續三個月且每週兩次的中 等強度有氧運動介入對於部份認知功能具改善效果,對於功能性體適能之柔軟度及敏捷 性與動態平衡能力亦具有改善效果。. 關鍵詞:輕型認知障礙、運動介入、功能性體適能、認知功能. i.

(3) Impact of Exercise Intervention for Fitness and Cognitive Functioning on People with Mil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February, 2018 Author: Wu, Yun-Ru Advisor: Lin, Li-Jung. Abstract The findings of recent research indicate that the the rate of suffering from mild cognitive function disorder increases with age. The past researche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nearly 10-15% of them turn into Dementia which 5 times far more over than normal ones, and this is also a vital problem for the aging society of Taiwan. The treatments for these patients are medical and non-medical ones, and the latter ones are multiple. One of non-medical treatments is the exercise intervention which can promote cerebral oxygenation, then move on to better things for people with mild neurocognitive function disorder. This research aimed on the impact of exercise intervention for fitness and cognitive functioning on people with mil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The method of this research is 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and the object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people with mild neurocognitive function disorder, and 8 applicants were screened and met the criterion of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test. The aerobic intervention lasted for 12 weeks. The fitness and cognitive functioning test were taken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results show made a significant progress on flexibility, agility, dynamic balance, memory test in MoCA, and the score of LOTCA-G for the subject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twice-a-week moderate-intensity exercise intervention which had lasted for three months partially improves the functional fitnes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n people with mil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including flexibility, agility, dynamic balance, memory test in MoCA, and the score of LOTCA-G.. Keywords: mil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exercise intervention, functional fitness, cognitive function. ii.

(4) 謝. 誌. 此時此刻看著「謝誌」二字,我還是無法相信自己竟然走到這一步了。原以為寫謝 誌是件簡單的事情,應該是三兩下就能解決的事情,但我錯了,想要寫得內容似乎很多、 想要寫得通順似乎很重要(不!是非常重要,內文總是寫不通順至少謝誌要寫通順吧哈 哈),因此覺得謝誌使我困擾啊,但能走到這一步內心還是欣喜若狂。 在休旅所這兩年的時光,最先要感謝是我的指導教授-林儷蓉老師,在學習方面, 儷蓉老師總是很有耐心的指導我,讓我能夠一直往前進步,雖然只有一點點就那麼一點 點,要怪自己吸收太弱哈哈,但老師也從沒放棄過我。在論文方面,感謝老師給予我實 務操作的機會,讓我接觸新的領域,去帶領高齡者運動,讓我對高齡者擁有更多的瞭解, 真的很謝謝儷蓉老師讓我看見新的世界,這些點滴在畢業以後我都不會忘記的。感謝兩 位口試委員陳喬男老師與李冠逸老師,在這獨特的研究領域上,盡所有一切知識給予建 議,讓學生的論文更加完整,深深的感謝兩位口試委員的幫助。 謝謝最給力的研究夥伴-戴世婷,她與我進行同一個研究,我們一同經歷許多我們 從未涉入的領域還有來回兩小時的車程,先是在景慶社區帶領高齡者踏步運動,接著是 在新莊瓊泰活動中心進行輕型認知障礙患者的實驗研究,我們每天都要想接下來要帶什 麼動作、接下來要做什麼、明天要幾點集合、明天要吃啥早餐…等等一大堆事情,回想 起來真的蠻辛苦的,但似乎也成就我們倆許多以前從未有的經驗,然而我能完成論文, 一半功勞歸於撰寫的自己,一半功勞歸於指導的儷蓉老師,還有一半功勞要歸於世婷, 她真的在論文撰寫上給予我非常多的幫助,真的非常感謝她。 謝謝大研的研究夥伴們(我覺得可寫死小孩們比較貼切):點姊、雷姐羊、曾國分、 敏敏、田、雨晴、土龍、威翰、郭子、婉綺、小 Tri、派翠、奶油獅、莉莉妹,謝謝你 們在研究所生活中被我嘮叨、碎念,然後給我取個 mama 的稱號。想當初晚上有一大半 的時間都在研究室裡度過,卻是歡樂的苦,我們把大研當作自己家一起睡在大研、奮鬥 到半夜一起吃宵夜、一起去買一大堆零食、一起幹一堆蠢事,還有一起過生日等等太多 的事情了。因為一起走過這些日子,我們所擁有的革命情感是難以用言語形容的,這一 iii.

(5) 輩子我都會記得,在我的研究所生活中,有你們這些死小孩們的陪伴!能夠認識你們是 我的榮幸,謝謝你們帶來的回憶。另外特別感謝我的室友:雷姐羊、小 Tri、雨晴,很 喜歡和妳們一起的宿舍生活,一起怒吃、一起怒運動、一起逛街、一起看電影、一起怒 罵,謝謝妳們替我的宿舍生活添加了色彩。非常感謝小魚姊,從我考上休旅所後準備休 學先實習開始,一路幫助我許多事情,休學相關資料、復學後的融入、研究所生活中大 大小小的事,到最後論文格式的修改,真的很辛苦小魚姊,總是為我解決許多事情,真 的非常感謝她。 還要謝謝我的大學同學、學長姊、學弟妹們,住在師大夜市裡的孜孜總是讓我去她 家打擾她還替我準備口試的妝扮,真的很謝謝她的幫忙。謝謝阿蛤但我也忘了他幹嘛去 了(好壞)。謝謝胖哥、小胖學長在論文上給予我許多協助。要非常謝謝我的小柳學姊無 時無刻都給予我最大的幫助,不管是論文、工作還是教檢都一直陪伴在我身邊,也非常 感謝小柳姊的爸媽,他們就像我的第二個爸爸媽媽一樣,謝謝你們的照顧。 最後要感謝我最愛的家人,謝謝你們支持我繼續就讀研究所,謝謝你們體諒我都在 忙沒有每週都回家,從來沒有給我任何壓力,謝謝你們是我最強大的靠山,接下來就換 我來照顧你們了。 寫到這裡,代表我的論文終於要完成了還有我終於要畢業了,在休旅所真的有許多 回憶,那些回憶是非常的珍貴。在半工半讀之下,非常要命的只花了一年半就修完所有 的課,為了拼一個提早畢業,不過最後還是準時兩年畢業,大概是我最無法忘記的一個 回憶,只能說要成為碩士,真的是一場燃燒生命的旅程。 吳韻茹,2018 年 02 月 22 日。. iv.

(6) 目. 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謝. 誌 ..................................................................................................................................................... iii. 目. 次 ...................................................................................................................................................... v. 表. 次 .................................................................................................................................................... vii. 圖. 次 ..................................................................................................................................................... ix.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3.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6. 第一節. 輕型認知障礙 .................................................................................................... 6. 第二節. 認知功能 .......................................................................................................... 10. 第三節. 運動介入 .......................................................................................................... 13. 第四節. 功能性體適能 .................................................................................................. 22. v.

(7) 第參章. 研究方法 ........................................................................................... 2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4.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2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2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30. 第五節. 介入方案 .......................................................................................................... 34. 第六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 .............................................................................................. 40.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 41. 第一節. 受試者基本資料 .............................................................................................. 41. 第二節. 認知功能 .......................................................................................................... 43. 第三節. 身體組成及功能性體適能 .............................................................................. 47. 第四節. 結果與討論 ...................................................................................................... 5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65. 第一節. 結論 .................................................................................................................. 65. 第二節. 建議 .................................................................................................................. 66. 參考文獻 ............................................................................................................ 68 附錄 .................................................................................................................... 81. vi.

(8) 表. 次. 表 2-1. 近五年國內外 10 篇運動介入相關文獻分析........................................................... 18 表 2-1. 近五年國內外 10 篇運動介入相關文獻分析........................................................... 19 表 2-1. 近五年國內外 10 篇運動介入相關文獻分析........................................................... 20 表 2-1. 近五年國內外 10 篇運動介入相關文獻分析........................................................... 21 表 3-1. MMSE 認知檢測內容 ................................................................................................. 31 表 3-2. MoCA 認知檢測內容 ................................................................................................. 31 表 3-2. MoCA 認知檢測內容 ................................................................................................. 32 表 3-3. LOTCA-G 認知檢測內容 ........................................................................................... 32 表 3-4. 運動介入方案............................................................................................................. 36 表 3-4. 運動介入方案............................................................................................................. 37 表 3-4. 運動介入方案............................................................................................................. 38 表 3-4. 運動介入方案............................................................................................................. 39 表 4-1. 受試者基本資料......................................................................................................... 41 表 4-1. 受試者基本資料......................................................................................................... 42 表 4-2. 受試者日常運動項目................................................................................................. 42 表 4-3. MMSE 前後測無母數相依樣本檢定 ......................................................................... 43 表 4-3. MMSE 前後測無母數相依樣本檢定 ......................................................................... 44 表 4-4. MoCA 前後測無母數相依樣本檢定 ......................................................................... 45 表 4-5. LOTCA-G 前後測無母數相依樣本檢定 ................................................................... 46 表 4-5. LOTCA-G 前後測無母數相依樣本檢定 ................................................................... 47 表 4-6. 受試者體適能測驗原始資料比對............................................................................. 47 表 4-6. 受試者體適能測驗原始資料比對............................................................................. 48 vii.

(9) 表 4-7. 身體組成及功能性體適能前後測無母數相依樣本檢定......................................... 49 表 4-8. 體適能常模比較......................................................................................................... 59. viii.

(10) 圖. 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24. 圖 3-2.. 研究流程圖............................................................................................................... 28. 圖 4-1.. 30 秒坐椅站立.......................................................................................................... 50. 圖 4-2.. 30 秒伸屈臂.............................................................................................................. 51. 圖 4-3.. 坐姿體前彎左腳....................................................................................................... 52. 圖 4-4.. 坐姿體前彎右腳....................................................................................................... 53. 圖 4-5.. 抓背測試左手........................................................................................................... 54. 圖 4-6.. 抓背測試右手........................................................................................................... 55. 圖 4-7.. 2.44 起身繞行........................................................................................................... 56. 圖 4-8.. 2 分鐘踏步................................................................................................................ 57. ix.

(11) 第壹章 緒論 本章針對研究主題分為五節論述,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 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名詞釋義;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依各小節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於 2001 年起,我國 65 歲以上的人口持續攀升,現今已為高齡化社會,並即將進 入高齡社會。根據 2016 年內政部統計數據,臺灣 65 歲以上高齡者共有 3,051,893 人, 老年人口佔總人數 13%,而其中輕型認知障礙者預估有 563,147 人,佔 18.45%;失智 症人口約 243,430 人,佔 7.98%;並台灣失智症協會推論於 2060 年,失智總人口數估 計會達 853,700 人,其中罹患輕型認知障礙者大約佔 50%以上 (台灣失智症協會,2015)。 朱育秀 (2013)指出認知功能障礙者在醫療花費逐年增高,2011 年以前相關認知功能損 害及失智症的健保門診費用已高達 130 萬千點值,而照顧重度失智症患者所需求的花 費比輕度失智症患者多出 6 倍以上。且其他相關研究指出,人體機能 30 歲後,每年 1%的比例下降,50 歲下降速率增快,生理機能退化;生活品質下降、社會與醫療成 本提升下,預防及延緩認知功能衰退乃當今重要研究議題 (Jonsson, Jonhagen, Kilander, Soininen, Hallikainen, Waldemar & Wimo, 2006;錢桂玉、劉黃麗娟、許淑芬、沈舒華、 蔡淑鳳,2016)。 輕型認知障礙 (Mil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於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第四版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rth Edition;DSM-IV)當中 稱為輕度認知障礙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並於 2013 年 DSM 第五版 (DSM-5) 更名為輕型認知障礙,因此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專有名詞為輕型認知障礙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孔繁鐘,2010;台灣精神醫學會,2014)。 輕型認知障礙被認為可能是失智症的前期徵兆,若認知功能持續衰退可能會導致 1.

(12) 失智症的產生。輕型認知障礙可能是失智症會經歷的過程,但未必每位輕型認知障礙 者均會轉為失智症。由於臺灣已是高齡化社會,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罹患輕型認知 障礙的人數也隨之增加,據統計結果顯示罹患輕型認知障礙者每年將近 10~15%的人 會轉變為失智症,遠超過正常老化者的 1~2%。正常老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認知功 能逐漸緩慢下降,而罹患輕型認知障礙者之認知功能以非正常老化的速度衰退。目前, 醫學上雖有藥物研發企圖治療,但臨床上仍未有足夠的證據顯示治癒效果,亦無法證 實能有效防止失智症的形成 (王培寧、林克能、劉秀枝,2012;郭旭格,2007)。 輕型認知障礙可被視為引發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目前沒有明確治療或延緩病 程的方法,但許多相關研究發現,有些方法與策略可幫助患者維持或改善大腦認知功 能。過去多數研究中,有氧運動被廣泛運用於運動介入方案藉以改善認知功能。研究 顯示,規律運動能對心臟與血管有所助益,能穩定及增加腦部血流量,如額葉皮質的 灰質明顯增加、血流量增大、最大攝氧量改善 (Kobe, Witte, Schnelle, Lesemann, Fabian, Tesky, Pantel, & Floel, 2016;Silva, Gregory, Gill, & Petrella, 2016;陳妍慧、詹美玲、方 進隆,2014;朱育秀,2013;王駿濠、蔡佳良,2011a)。於提升心肺適能同時提升大 腦的血流量,其能促進海馬迴神經細胞的增生,則記憶能力及學習能力能有所提升 (Suzuki et al., 2012;Nagamatsu et al., 2012;黃盈達、李皓綸、成和正,2012)。若活動 中加入認知功能訓練動作,如進行雙項任務相關訓練時,參與者必須邊走路邊完成複 雜的指令,則能刺激大腦皮質活化,能使注意力與執行能力獲得提升 (Scherder, Van Paasschen, Deijen, Van Der Knokke, Orlebeke, Burgers, & Sergeant, 2005;朱育秀,2013)。 綜合以上,有氧運動對大腦認知功能有正面的效益,可提高額葉區的活化、增強大腦 皮 質 的 活 動 , 進 而 維 持 或改 善 認 知 功 能 並降低 阿 茲 海 默 症 的 罹 患 風 險 (Suzuki, Shimada, Makizako, Doi, Yoshida, Tsutsumimoto, Anan, Uemura, Lee, & Park, 2012)。 由於國內有關輕型認知障礙相關研究數量較少,大多針對一般認知功能者進行研 究,但輕型認知障礙為現今重要的議題,應積極進行輕型認知障礙者的護理,極力避 免狀況轉變為失智症。故本研究希望能以運動介入之方式提升輕型認知障礙者的功能 性體適能,進而改善認知功能問題。 2.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節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衍生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運動介入對輕型認知障礙者認知功能之影響。 二、探討運動介入對輕型認知障礙者功能性體適能之影響。.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本節根據研究目的發展研究問題如下: 一、運動介入是否可提升輕型認知障礙者認知功能? 二、運動介入是否可提升輕型認知障礙者功能性體適能?.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此節針對在本研究中所使用之特定名詞有「輕型認知障礙」、「認知功能」、「運動 介入」、「功能性體適能」,而針對上述名詞釋義分述如下: 一、輕型認知障礙 (Mil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介於正常認知功能與輕度失智症之間的一種過渡階段,其認知功能是漸進性的減 退,但罹患者之認知功能衰退速度會比正常老化者還要快 (李叔穎,2013)。在輕型認 知障礙的診斷標準中包括:(一)患者發覺自我記憶力衰退或由親屬提出此問題,並且 須持續至少兩個星期以上;(二)經由儀器或認知功能檢測工具證明認知功能異常或衰 退;(三)具備正常生活能力,但工作、社交等能力有衰退的趨勢;(四)在客觀檢查上有 記憶損傷或其他認知功能有一項是有障礙的,受損程度是不符合年齡的記憶力衰退; (五)其認知功能衰退並非其他精神障礙症所造成的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3.

(14) 二、認知功能 (Cognitive Function) 是一個概括性的名詞,舉凡與大腦功能相關的能力都視為認知功能,包括知覺 (perception)、注意力 (attention)、記憶力 (memory)、語言能力 (language)、計畫能力 (planning)、執行能力 (execute)、計算能力 (calculation)、判斷力 (judgment)、定向力 (orientation)、空間能力 (visouspatial abilities)、抽象思考能力 (abstract thinking)以及 內涵的程序記憶能力 (implicit and procedural memory)等,且抽象又複雜的整體心智 功能,都可被稱為認知功能 (郭俐秀,2016;林宗緯,2015)。本研究將使用簡易智 能量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台灣版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Taiwan version)以及洛文斯坦職能治療認知評估-老年 (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Geriatric, LOTCA-G),為測量 工具。 三、運動介入 (Exercise Intervention) 運動介入是針對受試者現有的身體健康狀況設計出符合受試者的運動訓練項目, 接著進行長時間性的運動訓練以改善受試者的體適能狀況及預防疾病的發生 (Casperson, Powell, & Christenson, 1985;劉進枰,2007;黃盈達、李皓綸、成和正, 2012;李麗晶、鄭溫暖,2009)。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將依照輕型認知障礙者的身體活動 狀況研發一套以有氧運動及瑜珈兩項運動所組成的運動方案進行運動介入。 四、功能性體適能 (Functional Physical Fitness) 泛指身體的適應能力與健康狀況、身體活動、生活方式、環境、遺傳、年齡、性 別以及個人特質等有相關,而功能性體適能內容包括:肌力、肌耐力、平衡能力、身 體柔軟度、協調能力、身體組成及反應時間 (張耿介、林新龍,2015),且每一項要素 都 必 須 透 過 不 同 形 式 的 身 體 活 動 訓 練 才 得 以 提 昇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2006;李麗晶,2012;謝幸珠,2011)。功能性體適能之測驗項目符合長者 能力與生活需求,測驗內容包含,上下肢肌肉強度、有氧耐力、上下肢柔軟度、敏捷/ 動態平衡,而功能性體適能測驗的項目是根據 Rikli and Jones (2007)所提出來的標準設 定有:(一)30 秒座椅站立、(二) 30 秒伸屈臂、(三)椅子坐姿前彎、(四)抓背測試、(五) 4.

(15) 8 英呎站起行、(六) 2 分鐘踏步走等六個項目 (Rikli & Jones, 2007;陳真怡、林晏如、 翁毓菁、袁素娟,2015;林榆樺、陳坤檸,2014;蔡英美、郭慈安、王俊明,2012; 陳正容,2015;謝忠展,2015;楊蕙芬、蔡永川,201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範圍是以輕型認知障礙罹患者為主,實施運動介入訓練課程檢視患者在功 能性體適能及認知功能之改善情況,研究之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輕型認知障礙為主要對象,於認知功能上的受損,但其程度對患者尚未 嚴 重 影 響 生 活 。 篩 選 的 評 估 工 具 使 用 簡 易 智 能 狀 態 檢 查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檢測為標準,依據受測者的學歷,國小以下及國小畢業者,收案 標準為 21 至 27 分者;國中或國中以上者,收案標準為 24 至 27 分者。研究範圍,以 居住在新北市新莊區的居民為主;研究對象之年齡則選定在 50 歲以上的中高齡者。本 研究以運動介入方案為主,所選定的介入項目包括有氧運動、瑜伽等兩個項目。 二、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運動介入時間為十二週,過程中受試者可因各種因素退出本研究,使本 研究樣本流失。 (二)受試者在實驗過程中,可能參加其他活動而影響認知功能,非純粹因運動介入 而受影響。 (三)輕型認知障礙者的篩選及界定由研究者自行使用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所認定, 與由臨床醫生診斷的方式不同故無法進行推論。 (四)本研究運動介入項目包括有氧運動及瑜珈,因此無法確定其他運動項目是否能 對輕型認知障礙者之認知功能與功能性體適能產生影響。而進行運動介入時亦進行休 閒教育介入,該休閒教育的介入雖不以增進認知功能為目的但可能會影響認知功能的 提升,但不在本次研究資料分析中。 5.

(1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旨在探討運動介入對輕型認知障礙者功能性體適能及認知功能之影響, 本章將針對輕型認知障礙、認知功能、運動介入,及功能性體適能的相關文獻進行分 析及探討,依照前述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輕型認知障礙;第二節為認知功能;第三 節為運動介入;第四節為功能性體適能。. 第一節. 輕型認知障礙. 本節針對輕型認知障礙者相關議題文獻分析後介紹,依序為輕型認知障礙的定義、 輕型認知障礙的盛行率、輕型認知障礙的病理特徵、輕型認知障礙的診斷評估方式與 輕型認知障礙者的治療方法。下為上述議題文獻探討。 一、輕型認知障礙的定義 輕型認知障礙於過去 DSM IV 為輕微認知障礙症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但 於 2013 年 9 月正式發行的 DSM-5 中更名為「輕型認知障礙」 (Mil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台灣精神醫學會,2014)。更改內容為認知能力的評估方式,以往評斷標準 著重於記憶能力表現,並將以往的四項檢測項目,執行能力、學習與記憶能力、語言、 感覺與動作,再增加整體注意力及社交認知這兩項認知能力,並強調說明輕型認知障 礙是介於正常認知功能與輕度失智症之間的一種過渡階段。雖輕度認知障礙 (MCI)在 2013 年出版的 DSM-5 中已更名,但在過往的文獻中還是使用輕度認知障礙 (MCI), 故本研究在資料收集時仍然使用更名前之輕度認知障礙 (MCI)為關鍵字進行搜尋。 一般正常老化在認知功能上是漸進性的退化,而罹患輕型認知障礙者之認知功能 衰退速度會高於正常老化者。罹患輕型認知障礙者,除主觀知覺記憶力變差和維持日 常基本生活功能受影響外,其他認知功能也已受到影響,如語言、注意力、視覺空間 技能和執行功能等 (李叔穎,2013;歐陽文貞,2013),輕型認知障礙患者的認知功能 於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或是嚴重的危害的日常生活,故時常被人們忽略,導致發現時 6.

(17) 已錯過較好的治療與訓練時機。 二、輕型認知障礙之盛行率 輕型認知障礙可為各型式失智症之早期的重要徵狀,例阿茲海默症、血管型失智 症、額顳葉失智症、帕金森病併失智症、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外傷性腦傷引起的認 知障礙症、物質/醫學引起的認知障礙症、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引起的認知障礙症、 多重病因引起的認知障礙症...等 (Alzheimer's Association, 2016;莊閔妃、哈鐵木爾、 辛裕隆,2006;台灣精神醫學會,2014)。因有很大的機率會轉為失智症,故即早預防 輕型認知障礙者轉變為各型式失智症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研究顯示,每年約有 10%-15%之罹患輕型認知障礙者轉變為失智症,遠遠超過正 常老化的 1~2%。臺灣輕型認知障礙者每年平均增加 1 萬人,預計西元 2056 年時罹患 者會達到 62 萬人口。臺灣於 2004 年 65 歲以上高齡者罹患輕型認知障礙轉變為失智症 盛行率為 5.3%,平均每一年約成長 7500 人;於 2009 年,臺灣失智症人口超過 16 萬 人,預估 2031 年失智症人口將會攀升至 27 萬人 (李昭賢,2014;吳思霈、吳肖琪, 2010;盧俊明、徐業良、陳亮恭、林楚卿,2015)。經研究統計,臺灣高齡者之失智症 比例隨年齡提升而增加,65~69 歲為 1.2%、70~74 歲為 2.2%、75~79 歲為 4.3%、80~84 歲為 8.4%、85~89 歲為 16.3%、90 歲以上為 30.9%,故預防及延緩中高齡者罹患輕型 認知障礙症狀是近年研究者致力投入的研究議題 (梁家欣、詹鼎正、陳人豪,2014a; 許雅芬、龍佛衛,2011)。 輕型認知障礙會產生各式的失智症及認知障礙。由統計資料可知罹患輕型認知障 礙患者逐年提升,與年齡呈現正相關,年齡越大罹患機率越大。由此可知輕型認知障 礙有其研究之必要。 三、病理特徵 罹患輕型認知障礙患者之病理特徵主要表現於認知功能,該功能包含學習能力、 執行能力、記憶力、注意力、語言能力、抽象思考能力、空間定向能力、計算能力以 及判斷能力。罹患初期,記憶力較差,偶爾會找不到東西或放錯地方,但尚不足以影 響日常生活,故不易被察覺。罹患後期,記憶力逐漸衰退並趨於明顯,無法處理較複 7.

(18) 雜的工作或問題,並可能出現活動參與次數減少與意願降低的情況;另外,情緒起伏 變大,患者可能多疑或無故發脾氣亂罵人等。此時,輕型認知障礙已嚴重影響患者原 有的工作、社會人際關係及日常生活功能 (梁家欣等,2014a;蔡甫昌、許毓仁、黃宗 正、陳晶瑩、邱銘章,2015;梁家欣、程蘊菁、陳人豪,2014b)。 四、輕型認知障礙的診斷評估方式 輕型認知障礙的診斷是依據醫生的臨床經驗以及精神檢測工具、儀器的診斷,大 部分是以認知評估作為主要鑑別方法;根據 DSM-5 為標準其診斷條件如下:(1)患者 發覺自我記憶力衰退或由親屬提出此問題,並且須持續至少兩個星期以上;(2)經由儀 器或認知功能檢測工具證明認知功能異常或衰退;(3)具備正常生活能力,但工作、社 交等能力有衰退的趨勢;(4)在客觀檢查上有記憶損傷或其他認知功能有一項是有障礙 的,受損程度是不符合年齡的記憶力衰退;(5)其認知功能衰退並非其他精神障礙症所 造成的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劉芸宜,2008;徐榮隆、邱浩彰,2002)。 而輕型認知障礙者與正常個體之差別依賴醫生的主觀性評量,為能確保診斷結果, 臨床醫生多會參考認知檢測量表之數據。以下為目前臨床常用之認知功能評估評量表, 簡易智能量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台灣版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Taiwan version)、聖路易大學心智狀態測驗 (Saint Louis University Mental Status Exam ,SLUMS),以及洛文斯坦職能治療認知評估老年 (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 -Geriatric, LOTCA-G)等 數種方法 (Razali, Li, Jaffar, Ahmad, Shah, Ibrahim, Din, Jaafar, Midin, Sidi, & Ahmad, 2014;Mamikonyan, Moberg, Siderowf, Duda, Have, Hurtig, Stem, & Weintraub, 2009; Erez, & Katz, 2003;鄭婷文,2014;王釧如,2013;胡明霞,2010)。 五、治療方法 目前治療認知功能之方式有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於臨床常用的認知功能藥物 治療有乙醯膽鹼水解酵素,如 donepezil (愛憶欣 Aricept)、rivastigmine (憶思能 Exelon), 以及 galantamine (利憶靈 Reminyl)等,可延緩認知功能的退化。另一類的治療藥物為 NMDA 拮抗物 (antagonist),為可防止 Nmethyl-D-aspartate(NMDA)受體過度興奮,在 8.

(19) 於延緩輕型認知障礙的認知退化 (郭旭格,2007)。雖然在研究顯示上有藥物能讓患者 服用進行治療,但並沒有明顯的證據顯示能減緩輕型認知障礙的轉變及惡化,甚至有 些藥物會使受試者產生副作用,如:臨床常用的乙醯膽鹼水解酵素會使噁心、腹瀉、 頭痛、厭食、嘔吐等副作用;NMDA 拮抗物 (antagonist)會使躁動、尿失禁、眩暈、 失眠、厭食等副作用,抗精神病藥物會使便祕、尿液滯留、血壓降低、顫抖、身體或 四肢僵硬等副作用;抗憂鬱劑會使平衡感差 (王培寧等,2012;梁家欣等,2014)。藥 物副作用會使患者在病程中感到不適,若是能避免掉產生副作用的發生,患者之身心 靈能有較好的感受。雖然藥物治療對患者來說較為方便取得,患者只需要固定回診就 可領取醫院配給固定份量的藥物,但藥物治療會延伸出許多副作用;非藥物治療需要 參與者長期參與且並非立即見效,但鮮少有副作用,對於患者不想經歷副作用來說非 藥物治療是另一選項。 非藥物治療之方式多元,例如:生命回顧療法、懷舊治療、現實定向感治療、多 感官環境治療、運動治療等許多療法 (Cai, & Kathleen, 2015;梁家欣等,2014b;陳榮 基,2012;王駿濠、蔡佳良,2011a;林儷蓉,2015;白明奇,2008;王雅誼、邱震寰、 陳映燁、李恭賢,2011),以下針對上述治療方式進行簡述。 生命回顧療法,引導參與者回憶過往瑣事或生命中的重要事件,透過同伴間相互 交談、分享,拉近彼此的距離。在活動中,患者會對於周遭的事物更加關注,也會增 加參與同伴間談話內容的深度。在許多的研究當中也指出,失智症患者表示透過此方 法能想起許多事情;此外,活動後參與者之認知測驗顯示其認知功能有所提升 (林儷 蓉,2015)。 懷舊治療,為透過團體方式來進行活動,會聊過往的生活回憶、發生的事情與經 驗。治療過程通常會利用照片、日常生活用品、年代音樂、錄音帶或錄影帶等用具, 來協助患者回憶或述說過去的經驗。根據研究顯示,懷舊治療能穩定患者的情緒及增 進認知功能。現實定向感治療,該實行方法為隨時隨地提醒患者周遭的真實情況,如: 日期、時間、地點、天氣、季節以及親朋好友等現況,此方法能夠幫助患者回到現實 的情境中,並能夠提升自尊與減緩問題行為的發生 (白明奇,2008)。 9.

(20) 多感官環境治療,為針對學習功能受限、認知功能下降及察覺周遭環境能力較為 差的個體進行治療。透過多種感官刺激,使患者感受生活的豐富與變化。於研究上, 顯著改善患者的淡漠行為與增加人際互動的頻率 (王雅誼等,2011)。 除了上述的治療方式外,運動治療亦被證實對認知功能障礙有顯著的成效;除此, 對於已有輕型認知障礙或失智症的患者,能有效改善該族群之認知功能 (朱育秀, 2013)。其他研究也特別指出,有氧運動的介入成效為其他運動型態當中最具顯著效果。 從事有氧運動可增加大腦之頂葉、顳葉區的白質與灰質量,及海馬體的容積,或是減 少因為老化而流失之皮質區組織,且同時可改變大腦的活化方式,提高大腦的認知功 能運轉 (王駿濠、蔡佳良,2011a;朱育秀,2013;陳妍慧、詹美玲、方進隆,2014)。. 第二節. 認知功能. 本節就認知功能相關文獻分析,依序為認知功能的定義、認知功能的衰退及病變、 認知功能的評估方式。 一、認知功能定義 研究解釋認知為一概括性的名詞,意指思考的過程,它涵蓋了記憶力、空間能力、 解決問題表徵、語言能力、決策能力、注意力等認知功能 (林宗緯,2015;張育愷、 洪巧菱,2010)。認知的過程可為有意識或無意識進行 (邱莉敏,2015),而其為決定個 體的行為、學習能力以及自我照顧能力的重要因素 (Penke, Valdés Hernandéz, Maniega, Gow, Murray, Starr, & Wardlaw, 2012;賴星蓉,2014)。. 認知功能係指個體舉凡與大腦功能相關的能力,也是為人們訊息處理的一個總稱, 其中包括知覺能力、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計算能力、定向感能力、理解判斷 能力、執行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心理動作技能、計畫能力、精神動作的速度、空間 建構能力、概念形成能力、抽象思考能力、情節與語義記憶、內含的程序記憶等,抽 象且複雜的整體心智功能,都可稱之為認知功能 (Sherwin, & Henry, 2008;Langley, 2000;戴玉慈、葉炳強、黃貴薰、羅美芳,1993;賴星蓉,2014;郭俐秀,2016)。 10.

(21) 二、認知功能衰退與病變 老化是每個人必經且無法避免的過程,老化會使個體生理功能逐漸衰退,而因老 化 所 引 起 的 認 知 功 能 衰 退 之 情 況 被 稱 為 認 知 老 化 (cognitive aging) 或 認 知 衰 退 (cognitive decline)。研究指出,認知功能當中某些特定的能力,如注意力、長期記憶、 短期記憶、中央執行控制能力…等易受老化所影響,另外工作記憶 (working memory) 也是老化相關的高敏感項目之一 (林宗緯,2015;謝弘亮,2015;邱莉敏,2015;翁 菁甫、林坤霈、詹鼎正,2014)。 因罹患輕型認知障礙症而造成認知功能下降,而其衰退的速度比正常老化還要快 速。初期在日常生活上並未有明顯的影響,但輕型認知障礙患者的表現均較正常老化 者差,尤其是啟動力、計畫能力和執行能力上都受到很大的影響 (王培寧、林克能、 劉秀枝,2012)。其中執行功能這一項來自於大腦前額葉皮質的研究,被認為主要由前 額葉調節的一種複雜的認知功能,它影響個體的整體認知輸出的控制歷程,如:決策、 抑制、計劃、認知靈活性、對動作的監控等等 (林宗緯,2015)。 除上述所提到的因素影響認知功能外,有其他研究指出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 糖尿病、中風、肥胖等疾病,與缺乏身體活動、不正常的飲食習慣及抽菸等各種生活 型態都可能會影響到認知功能進而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黃千盈、徐文俊、李佳琳、 邱逸榛,2011)。 三、認知功能評估方法 之前提及,目前常被用於臨床診斷輕型認知障礙之檢測工具為,簡易智能量表 MMSE、聖路易大學心智狀態測驗 SLUMS、蒙特利爾認知評估台灣版 MoCA Taiwan version、洛文斯坦職能治療認知評估-老年 LOTCA-G。並以下依序介紹之。 簡易智能量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為最常使用之檢測工具,其 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使用聲音反應即可,而第二部分則需要受試者具備基本書寫能 力。其認知功能評估內容包含空間定向能力、訊息登錄、注意與計算、短期回憶、語 言與操作能力功能進行測驗。但該檢測項目會受到個體教育程度的影響,使結果易產 生偏誤。此檢測工具使用得分數計算,分數從 0 至 30 分,趨近於 0 分則顯示認知功能 11.

(22) 很差;反之,趨近於 30 分則表示認知功能狀況佳 (梁家欣等,2014a;鄭婷文,2014)。 過往文獻指出此測驗優點是施測時間只需花費 5 到 10 分鐘,使用上非常方便,但其缺 點為只針對部分認知功能進行篩檢,缺少執行功能的測量 (鄭婷文,2014)。 聖路易大學心智狀態測驗 (Saint Louis University Mental Status Exam, SLUMS),是 由 Morley 和 Tumosa 兩位學者在 2002 年開始發展,檢驗項目包含定向力、記憶力、 專注力、執行功能、計算力、命名、大小區辨以及畫時鐘等,共 11 題,總分數為 30 分。此測驗施測方式簡單,僅需準備測量量表、筆以及能有秒針的手錶即可進行施測, 測驗時間約 7 分鐘即可完成 (胡明霞,2010),但此測驗也會因受試者教育程度有所影 響,受試者若是高中以上的教育程度,分數 27-30 分之間為正常範圍;21-26 分之間為 輕度神經認知失常;20 分以下則為失智。若受試者的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下,分數則是 在 25-30 分之間為正常;在 20-24 分之間為輕度神經認知失常;在 19 分以下的話則為 失智 (胡明霞,2010)。 蒙特利爾認知評估台灣版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Taiwan version), 評估測量內容包含,視空間與執行、命名、記憶能力、專注程度、語言能力、抽象概 念、定向能力。相關研究指出此測驗的優點為它是一種高靈敏度的認知測量工具,尤 其針對注意力及執行功能方面的評估,其缺點為受到受試者自身文化上的限制、教育 程度以及對受試者健康狀態要求高,例如受試者視力不良則無法看清楚所給的動物或 無法完成連線測驗等 (Magierska, Magierski, Fendler, Ktoszewska, & Sobow, 2012;曾建 寧、詹惠雅、李欣慈,2011;孫云闖、秦斌,2010;陳寧、何俐,2009)。 洛文斯坦職能治療認知評估-老年 (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Geriatric, LOTCA-G),為質性測量認知功能使用對象以高齡者為主。考量 高齡者因正常老化所產生的不便,更改測量用具體積及相關測驗內容,其中測驗內容 包含七個認知領域,定向能力、視知覺、空間知覺、動作運用、視覺動作、思考運轉、 記憶能力,共有二十三個分項測驗。測驗計分為序數等級,1 至 4 分(1 表示嚴重;4 表示狀態良好),較高分數代表擁有較高水平的認知功能。LOTCA-G 常被復健科診所 用來測量高齡者的認知功能,測驗時間大約 30-45 分鐘 (Li, Hsu, & Lin. 2014;吳東、 12.

(23) 朱崇田,2007;郁可、范建中、李樹雯,2005;蔡佳殷、陳惠媚、蘇純瑩,2007)。 認知功能的操作型定義為研究中所需要的評估量表及測驗內容 (郭俐秀,2016; 賴星蓉,2014),本研究擬將使用之檢測工具為以下,MMSE、MoCA、LOTCA-G 以 上三種量表,並以 MMSE 作為篩案工具,研究之前後測工具則包含 MMSE、MoCA、 LOTCA-G。由於 MMSE、MoCA 針對不同教育程度之受試者有不同的標準,故本研 究將會視個案狀況進行調整。. 第三節. 運動介入. 本節為收集運動介入之相關文獻並分析與討論,該部分分為運動介入的定義、運 動介入的類型、運動介入的強度,以下說明之。 一、運動介入定義 「運動」 (exercise),指有計畫性、組織性,且可重複進行的身體活動,以維持或 增進健康體適能為目 (Casperson, Powell, & Christenson, 1985;劉進枰,2007)。運動能 影響人體生理、心理狀態,於生理面,能改善病症及預防疾病,且若高齡者頻繁參與 運動,其罹患輕型認知障礙之機率較不常參與運動者低。運動可增加腦部血流量、促 進腦部海馬迴神經細胞的增加,所以能提升記憶能力及學習力,而達到預防與減緩失 智症的效果。於心理面,人的心理狀態會受個人行為、性格及情緒影響,另外運動的 類型、強度亦會影響參與者情緒;研究顯示,活動內容若符合參與者需求,則獲得正 面的心理回饋,能提升自我概念及穩定情緒;反之,參與者可能產生活動排斥、低自 尊或低落情緒情況 (黃盈達、李皓綸、成和正,2012)。由上述所之,若從事與自己能 力、興趣、需求相應之運動,除體適能得以提升,亦能夠維持心理狀態的平穩與活化。 「介入」 (intervention)是對著正在進行或發展中事件給予干涉,以避免狀態惡化。 許多研究顯示出現代因人生活忙碌, 「沒時間」一直為多年來人們不運動的第一藉口, 為避免人們因身體活動不足而引發慢性疾病,或為提升健康體適能,故需要由運動介 入使其能達到預防疾病 (李麗晶、鄭溫暖,2009)。 13.

(24) 二、運動介入類型 根據研究目的,進行介入運動類型多元,並經研究發現對減緩或維持輕型認知障 礙之認知功能較有成效的類型,平衡運動、技巧性運動、阻力運動、有氧運動等治療 方式 (朱育秀,2013;黃千盈等,2011;王駿濠等,2011b;陳妍慧等,2014)。以下 為針對上述運動治療方法進行簡述。 平衡運動介入為針對腳部訓練,進行反覆的前伸運動、重心移動活動、單腳站及 腳跟腳尖站進行平衡訓練。高齡者隨著老化的過程,知覺功能逐漸衰退則注意力需求 提高,若注意力不集中高齡者們容易失去平衡而跌倒。於平衡能力不好的狀態下,高 齡者難以從事其他運動訓練,所以學者指出高齡者的平衡能力改善後,其他運動介入 能發揮更大的效益 (夏文賢、蔡崇濱、顏克典,2010;劉守莊、林佩欣、唐翔威,2008)。 技巧性運動係指需要運用到多重感官與肢體之間的協調性,如:桌球運動的手眼 協調、有氧舞蹈的全身性肢體協調、游泳的手腳協調及換氣吸氣的配合等,而技巧性 運動的介入可以改善頂葉的皮質,能夠間接改善高齡者的認知功能,尤其處理認知任 務時能夠減少反應時間、提升執行能力 (王駿濠等,2011a)。 阻力訓練介入為針對下肢訓練,對髖、膝關節伸直肌群給予高強度漸進性的阻力 訓練。研究指出,進行長期的阻力運動可以增加 IGF-1(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等神經傳遞 物質來抵抗高齡者認知功能的下降。每週進行 1-3 次的中高強度阻力運動有助於高齡 者維持或改善其大腦的認知功能 (陳妍慧等,2014;劉守莊等,2008;江宗彥,2014; Spirduso, Francis, & MacRae, 2005)。 有氧運動包含慢跑、水適能、騎自行車、健走、原地跑、有氧健身操、有氧舞蹈 等 (夏文賢等,2010)。研究指出,輕型認知功能障礙患者長期從事有氧運動,可有效 改善參與者的柔軟度、肌耐力、心肺功能且認知功能相關的大腦皮質區體積有顯著增 加,且長期有氧運動能透過不段的刺激 BDNF 進而提升腦部中的表現,使腦部增加更 多的刺激,來增強神經元之間的連結,且 BDNF 可幫助大腦增加 IGF-1,若將有氧運 動及阻力運動組合訓練,可更有效提升高齡者認知功能及健康狀態 (陳妍慧等,2014; 蔡忻林、呂明秀,2003;江宗彥,2014;Churchill, Galvez, Colcombe, Swain, Kramer, & 14.

(25) Greenough, 2002)。 由上述,平衡運動、技巧性運動、阻力運動、有氧運動均各有其訓練效果,根據 研究目的及參與者需求規劃不同類型的介入項目。本研究以提升輕型障礙者之功能性 體適能與認知功能為目的,並以上四項介入類型均有提升認知功能效果,故本研究將 規劃包含此四項類型的運動課程,作為研究之介入方案。 三、運動介入強度 研究指出,高齡者若有持續性規律運動的習慣,可提高生活品質、增加心肺功能、 控制慢性疾病、降低憂鬱及焦慮,及延緩身體機能老化與延長壽命。另一方面在其他 文獻提及,健康高齡者若能維持每週 2 至 3 次的中等強度的體能活動,罹患疾病機率 比從未有運動習慣的高齡者低,且規律運動還能延緩發生的時間 (朱育秀,2013;陳 妍慧等,2014;王駿濠等,2010)。 研究顯示,運動強度對於運動介入改善是最有力的關鍵因素,尤其中高強度的運 動效果最為顯著。中高強度的運動有助於輕型認知障礙者與高齡者提升大腦氧合狀態, 並改善認知功能表現及減緩認知功能下降,亦能協助參與者預防其他疾病 (朱育秀, 2013;陳妍慧等,2014;王駿濠等,2011b)。 常見的強度測量方式有配戴運動心率錶、心跳監測帶及運動自覺強度量表。心率 錶較能準確的測量出受試者在運動中的心跳率,以測量出的心跳率分析受試者負荷強 度,但心率錶須配合心跳監測帶,因此在活動過程中受試者必須配戴心率錶及心跳監 測帶,且收集心率錶資料須於活動結束後,難以於活動中即時監控並調整課程之強度 (鄭文典,2016;劉年傑,2016;江南,2016;賴政宏,2016;蘇輝貿,2015)。 運動自覺強度量表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RPE 是由瑞典生理學家 Gunnar Borg 所發展出來的心理生理量表,為透過知覺上的努力程度而判定的,整合肌肉骨骼 系統、呼吸循環系統與中樞神經系統的身體活動訊息,而建立每個人身體活動狀況的 知覺感受,並研究證實 RPE 與心跳率、最大攝氧量之強度監測方法結果有高度的相關 性 (林正常,2011;李志峰,2013)。RPE 有兩種等級之分,「6 至 20」的運動自覺強 度,及「0 至 10」的運動自覺強度,而中等強度運動的等級在「6 至 20」落於第 12-15 15.

(26) 級,在「0 至 10」落於第 4-6 級,中高強度運動的等級則在「6 至 20」落於第 16-18 級,在「0 至 10」落於第 7-8 級。學者們提到自覺強度容易受到運動者的年齡、安靜 心跳率、運動方式及運動者的個別能力差異影響 (項竣偉,2014;江宗麟、朱真儀、 林貴福,2011,黃耀宗,1998),使用運動自覺強度來判斷運動的強度時,雖僅以心理 與生理感受而進行運動強度的判定,但其簡單方便受試者使用 (李志峰,2013)。 四、運動介入對行為、生理及心理效益 許多研究學者指出運動介入對於認知功能的效益可從行為表現、生理以及心理等 三種層面來探討 (王駿濠等,2011b)。以下針對上述三種層面分別說明。 行為表現方面,高齡者因認知功能下降導致難以處理或無法順利獨自完成較為複 雜的執行動作,而運動治療能幫助個體提升完成日常生活的動作任務之機會。於活動 力,配合個體需求設計活動,如針對下肢肌力訓練,能使個體身體活動力進步且愈發 活躍 (黃盈達等,2012),以正常且認知健全的成人為例,每星期健走 6 哩,於 13 年 內,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將減少五成;而對於輕度認知者,每天大約走 3/4 哩,則 能減緩腦部認知功能與記憶力的衰退 (王秀伯,2011)。於平衡能力,許多與維持平衡 的相關因子(肌力、視覺等)會因老化而衰退,因此若平衡能力改善則能有效的增加高 齡者參與其他活動之機會 (劉守莊、林佩欣、唐翔威,2008)。 生理層面的影響,運動會引起人體內一連串產能、代謝的刺激,引發多種激素與 荷爾蒙的釋放進而使體內的運作產生變化與適應且提升了生理機能。透過活化生理機 減少許多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危險因子;亦可患者減少靜態的生活形式,能培養體力、 增強肌力、促進心肺功能 (黃盈達等,2012)。 於心理層面,運動有助於控制情緒且能使心理活化,並對新事物的認知與學習有 正面影響;而透過運動釋放壓力、排解煩惱思緒,能降低負面思想的產生,而減低焦 慮與憂慮情緒產生 (黃盈達等,2012)。 五、運動介入對認知功能效益 該部分收集與分析近五年間有關運動介入對認知效益成效之文獻,研究發表時間 為 2012-2016 年間,不限定發表區域。經過篩選後,選定 9 篇國外、1 篇國內共 10 篇 16.

(27) 文獻進行分析。依據文獻內的研究對象(條件、年齡、人數)、運動介入方案(項目、頻 率、時間)及介入成效狀況進行說明。可參考表 2-1。 於研究對象部分,該類型研究對象多為高齡者、輕度認知障礙者或兩者合併;年 齡設定最低為 40 歲,但並無最高年齡限制,目前年齡最高者為 93 歲;課程人數總和 最少者為 13 位,最多者為 127 位,並輕型障礙者之介入課程人數約為 33 人,若包含 高齡者參與則約為 50 人。 於介入方案部分,訓練項目多為混和多項訓練要素,其方案內包含有氧訓練者有 8 篇、肌力訓練者有 6 篇、平衡訓練者有 3 篇,與單一活動介入者有 2 篇,並單一項 目為有氧單車訓練與太極拳,該兩項運動均包含有氧、肌力、平衡等訓練要素。於介 入時程,每次訓練 45-60 分鐘、每周執行 2-3 次,並持續 3 至 12 個月。 於介入成效部分,分為認知與生理說明。於認知功能表現方面,依據介入方案的 不同,其記憶力、注意力、執行功能與學習能力具不同程度的改變,以有氧運動介入 為例,該課程將指導參與者將動作分析、拆解、組合,使執行能力與學習能力得以提 升。雖有些研究表明其認知功能的改善並沒有統計上的顯著表現,但總體而言認知功 能因為運動介入而產生明顯進步。於生理方面,通過 fMRI 檢測發現大腦右前額、顳 葉區域之血流量增加,其對於認知功能有維持與改善效果,且運動介入對參與者之最 大攝氧量、肌肉強度、等數值有明顯進步,亦大幅降低高齡者跌倒機率,顯示運動介 入能改善參與者身體能力。 經文獻分析,大部分的研究都指出認知功能有明顯提升,少部分的研究則沒明確 的保證提升認知功能;整體而言,相關研究都不排除運動介入能夠提升認知功能之可 能性。本研究擬參考文獻之介入方法,發展針對中高齡且為輕型障礙者之運動介入計 畫,該計畫為包含有氧運動、肌力訓練、平衡訓練及技巧性運動等四項,並訓練內容 與步驟等由第三章之介入方案說明之。. 17.

(28) 表 2-1. 近五年國內外 10 篇運動介入相關文獻分析 作者 Kobe et al.. 年代 研究對象 條件 2016 輕型認知障 礙者. 年齡 60-80 歲. 人數 共 22 名. 介入方案 項目. 介入成效 頻率. 時間. 有氧運動(以無氧閾 一週 2 次, 每次 45 分鐘 值 強 度 進 行 訓 練 共 6 個月 40%-80%). 有氧的部分:有氧運動能增加 心肺之適應性但與非有氧相 比,則不顯著。認知部分:實 驗組與對照組有細微的不同, 經 過 多 重 比 較 correction for multiple-comparisons,兩組之執 行動作、記憶、感覺運動知覺 與注意力沒有改變,實驗組與 對照組無出現顯著差異之數 值,此研究並未發現顯著差 異,可能為樣本數量較少所致。. Silva et al.. 2016 高齡者. 67 歲. 共 127 位. 有氧運動(步行、有 每週 3 次, 每次 60 分鐘 氧健身操)、平衡訓 共 6 個月. 多模組的運動介入顯著能降低 認知障礙的風險以及心血管疾. 練(動、靜態平衡, 呼吸訓練)、力量訓 練(利用牆壁、椅子. 病死亡率。有氧運動的干預下 對最大攝氧量及血流量的增加 是有顯著性的。. 進行核心加強訓練). 18.

(29) 表 2-1. 近五年國內外 10 篇運動介入相關文獻分析(續) 作者 Duchesne et al.. 年代 研究對象 條件 年齡 2015 帕 金 森 氏 40-80 歲 症、高齡者. Ukropcova et al.. 2015 輕 度 認 知 未 特 別 註 共 13 名 障礙患者 明. Baker et al.. 2015 輕 度 認 知 55-89 歲 障礙患者. 人數 共 39 名. 共 65 名. 介入方案 項目 頻率 時間 心 肺 訓 練 ( 自 行 車 訓 每週 3 次, 每次 60 分鐘 練)、有氧運動 共 3 個月. 介入成效. 有 氧 強 度 運 動 訓 練 每週 3 次, 每次 60 分鐘 ( 最 大 攝 氧 量 監 控 運 共 3 個月 動強度;一次反覆最 大重量,1RM)、肌力訓. 並無顯著之統計證明其認知功 能的提升與有氧訓練有關,但 對於有氧訓練對執行功能的處 理速度有顯著提升,且於步驟 學習的狀況明顯改善,認知功 能與執行功能有顯著之正相 關。 三個月的組合有氧強度運動訓 練提高認知和肌肉功能的表 現,表明組合訓練對輕度認知 損傷老年人的功能能力改善有. 練(上下肢肌力訓練). 顯著效益。. 有 氧 運 動 ( 使 用 社 區 每週 4 次, 每次 45-60 分鐘 六個月的結構化中等至高強度 設 施 進 行 結 構 性 運 共 6 個月 有氧運動減少了磷酸化和總 tau 蛋白的 CSF 水平,也引起的 右前額、顳葉區域血流量的增 加,以及對執行功能的複合測. 動). 量的有利影響。 (續下頁). 19.

(30) 表 2-1. 近五年國內外 10 篇運動介入相關文獻分析(續) 作者 Doi et al.. Wesson al.. 年代 研究對象 條件 年齡 2013 輕 度 認 知 65-92 歲 障礙患者. et 2013 輕 度 認 知 65 歲以上 障礙者、照 顧者. 介入方案 人數 項目 共 50 位 有氧運動(平均強度 是老年預測的最大心 率的 60%)、散步訓練 (室外步行 20-30 分 鐘)、肌力訓練(20 分 鐘肌力)、平衡訓練 (雙人行走和平衡板 上的側向行走) MCI 者 9 力量訓練(站立,小腿 名 抬起和爬上一個正方 照顧者 13 體 ) 、 平 衡 運 動 ( 靜 名. 態:開閉眼站立訓 練,動態:走平衡木 訓練). 介入成效 頻率 時間 一週 2 次, 每次 90 分鐘 共 6 個月. 每週 3 次, 每次 60 分鐘 共 3 個月. 多重組合訓練在此研究與輕型 認知障礙患者能改善身體機能 有顯著效益,且有助於降低轉 變為阿茲海默症的機率。. 在跌倒這部分實驗組與對照組 有明顯差異,實驗組在運動介 入後成功降低跌倒風險,但對 照組則無降低;在認知功能部 分實驗組與對照組無顯著差 異,推估可能是因為運動項目 較為輕鬆故無顯著差異。 (續下頁). 20.

(31) 表 2-1. 近五年國內外 10 篇運動介入相關文獻分析(續) 作者. 年代 研究對象 條件 2013 高齡者. 賴蓉星. Suzuki al.. 年齡 65 歲以上. 介入方案 人數 項目 共 82 位, 太極養身操(重複柔 18 位 男 身十二式的7至12個 性,64 位 招式2回合) 女性. 介入成效 頻率 時間 每 週 3 每次 90 分鐘 次,共 3 個月. et 2012 高齡者、 50 歲 以 共 27 位男 10 分鐘熱身,肌力 一 週 2 每次 90 分鐘 輕度認知 上 、 65-93 性 訓練(20 分鐘),有氧 次 , 共 障礙者. 運動,姿勢平衡再訓 12 個月 練和雙任務訓練(60 分鐘,樓梯踏步、耐. 歲. 實驗、對照組兩組在整體認知功能 表現上,MMSE 組間前測未有顯著 差異,經過 12 週的太極養生操訓練 後,該測驗分數實驗組顯著進步 1.34 分,對照組則顯著退步 1.27 分。 實驗與對照組在 12 個月介入完成 後,以 MMSE 進行後測,在實驗組 有關即時記憶與語言能力有顯著成 長,在有氧運動介入中結果顯示記 憶力與注意力有效性的增加。. 力步行及平衡木上 行走) Nagamatsu et al.. 2012 社區婦女. 70-80 歲. 共 86 位. 阻力訓練(自由重量 每 週 各 每次 60 分鐘 訓練,2-8 組循環訓 2 次 ,. 共 77 人完成全部期程的訓練。有氧 訓練組織整體運動表現與記憶力優. 練)、有氧運動(步行 共 6 個 課程);平衡訓練(伸 月 展運動、關節活動及. 於平衡訓練組。並 fMRI 檢測,阻 力訓練組與平衡訓練組之腦部有關 編碼與回憶功能之部分有些微不. 放鬆). 同;整體而言,訓練效果與記憶功 能相關之部位呈正相關,尤其有氧 訓練組的表現。. 資料來源:由研究者分析完以上 10 篇文獻後,自行整理出來。 21.

(32) 第四節. 功能性體適能. 體適能是指身體的適應能力,其與個體之健康狀況、身體活動、生活方式、環境、 遺傳、性別、年齡與個人特質等有相關。因應對象的不同而分為兩種,一般人健康相 關的體適能稱為「健康體適能」,老人健康相關的體適能則是「功能性體適能」(陳正 容,2015;謝幸珠,2011;謝忠展,2015)。健康體適能是指和健康有關的體適能,為 一般大眾為了促進健康、預防疾病、防止身體機能退化、增加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體適 能 (謝幸珠,2011;謝淑芬、方進隆,2003;王秀華、李淑芳,2009),而功能性體適 能因強調符合長者所使用則被稱之為高齡者體適能。由於本研究之對象為 50 歲以上之 中高齡者,一般體適能測驗難度較高且具有風險性 (陳正容,2015;陳真怡等,2015), 故本研究選擇以功能性健康體適能最為研究之檢測標準。本節針對「功能性健康體適 能」的定義、「功能性健康體適能」的檢測內容及方式,以下進行說明。 一、功能性體適能定義 高齡者的功能性體適能可決定高齡者是否有獨立自理日常生活功能的基本能力; 其訓練目的為讓高齡者能夠提升自我照顧能力、維持日常生活執行功能、協助高齡者 逐漸不聽話的身體避免傷害失能與患病以及維持或改善健康活力等作用 (張耿介、林 新龍,2015;陳正容,2015;謝忠展,2015;許景林、陳秀花、莫金玉,2012;林愉 樺、陳坤檸,2014)。 構成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的要素有八大要素,如肌力、肌耐力、平衡能力、身體 柔軟度、協調能力、身體組成及反應時間 (張耿介、林新龍,2015)。從八大要素延伸 出來測驗內容包括上、下肢肌力、肩部與下肢柔軟度、敏捷/動態平衡、心肺耐力,其 設計目的為評估高齡者日常生活的身體活動能力,進而提早發現問題並預防身體功能 衰退 (Rikli & Jones, 1999;陳正容,2015;謝忠展,2015;楊蕙芬、蔡永川,2013)。 二、功能性體適檢測內容及方式 功能性體適能所檢測的內容是根據 Rikli 與 Jones (2007)所發展的高齡者功能性 體適能為主要測量工具,因一般體適能檢測難度較高,較有跌倒的風險,故不適合用 22.

(33) 於身體活動能力逐漸退化中的高齡者 (鍾佩珍、曾芬郁,2009;陳正容,2015)。功能 性體適能可增強高齡者日常生活功能性行為及延遲身體的衰弱退化,且功能性體適能 測驗可以提早發現並預防上述情形的發生 (謝忠展,2015),其測驗項目包括(一)30 秒 座椅站立、(二) 30 秒伸屈臂、(三)椅子坐姿前彎、(四)抓背測試、(五) 8 英呎站起行、 (六) 2 分鐘踏步走等六個項目。以下將六個檢測項目分為上肢/下肢肌力與柔軟度、心 肺功能、敏捷性與動態平衡性及主要訓練目的簡述說明。 上肢肌力,30 秒伸屈臂,其主要訓練目的為讓高齡者擁有良好的肌力可以輕鬆做 到提、拿、抬以及搬運等動作,日常生活中小事情也可自力完成,且身體動作的效率 也隨即提升。下肢肌力,30 秒坐站,其主要訓練目的為讓高齡者擁有良好的肌耐力可 輕鬆自在地逛街、步行或上下樓梯等動作。心肺功能,2 分鐘踏步,其主要訓練目的 為讓高齡者擁有良好的心肺耐力可以進行長時間的身體活動,如,上下樓梯、健走等, 且研究指出這使高齡者較不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柔軟度,椅子坐姿前彎、抓背測試, 其主要訓練目的為讓高齡者擁有良好柔軟度,可輕鬆做到高舉取物、屈膝坐下以及獨 立完成彎腰穿鞋、綁鞋帶等動作。敏捷與動態平衡能力,8 英呎站起行,其主要訓練 目的為讓高齡者擁有良好的反應能力以及維持身體平衡能力,能進行一些日常生活活 動,如,沐浴更衣、如廁、上下床、起身以及降低跌倒機率等 (謝秋祺,2013;柯姵 均,2016;張耿介,林新龍,2015;賴政宏,2016;張維嶽,2014;李佳倫、鄭景峰, 2010)。 以上六個項目主要是為了能夠評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身體活動能力所設計,實施 測驗所能提供的效益為:(一)了解及預測身體功能性失調的危險性、(二)提供個人化及 具有意義的回饋、(三)激勵高齡者要設立目標、(四)計畫更有效的身體活動課程、(五) 決定協助高齡者的運動項目及內容或轉介給醫生的必要性、(六)測驗的數據能使研究 者跟高齡者有更好的證據去推廣身體活動之效益。且經由施測結果來評估高齡者身體 組織退化與功能性的限制,進而評估功能性體適能衰退所引發的風險 (謝忠展,2015)。. 23.

(34)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章為描述研究設計與實施方法,總共分為六節描述之:第一節研究架構為決定 本研究變項;第二節研究流程說明研究步驟與內容;第三節研究對象為樣本描述與說 明;第四節研究工具為研究之篩案與檢測工具;第五節運動介入方案;第六節資料收 集與分析的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採前實驗設計 (Pre-experimental design)-單組前後測設計,主要目的為探討 運動介入對輕型認知障礙者的功能性體適能、認知功能有何影響。本研究者定自變項 為「運動介入」 ,依變項為「認知功能」 、 「功能性體適能」 ,研究進行三個月密集介入, 並於介入結束後第一個禮拜進行後測。本研究架構圖如圖 3-1 表示如下:. 圖3-1. 研究架構圖. 24.

(35)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節研究流程共分有十二個研究步驟,順序為瞭解研究背景與動機、確定研究主 題、確定研究目的與問題、蒐集並分析相關文獻、建立研究架構、設計運動介入方案、 樣本招募、樣本篩選及前測實施、介入方案、後測實施、資料分析與結果討論、提出 結論與建議。以下針對十二個研究步驟進行簡述說明: 一、瞭解研究背景與動機 國內高齡人口的數量和比例每年逐年上升,在高齡化社會形成之下,罹患輕型認 知障礙症的機率也相對提高,但在輕型認知障礙的醫療部分之藥物治療對於患者來說 負擔龐大,若是能夠研究出真正有效益的非藥物治療方式能讓患者負擔降低達到效益, 是值得重視發展的研究,因此本研究者欲探討非藥物治療中的運動介入對認知功能之 影響。 二、確定研究主題 瞭解研究背景與動機後,研究者將研究主題確定為運動介入對輕型認知障礙者認 知功能與功能性體適能影響之研究,研究運動介入對認知功能及功能性體適能帶來的 影響及效益。 三、確定研究目的與問題 根據研究主題,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有兩項,分別為(1)探討運動介入對輕型認知障 礙者認知功能之影響。(2)探討運動介入對輕型認知障礙者功能性體適能之影響。在依 據以上兩項目的進而擬出研究問題。 四、蒐集並分析相關文獻 依據研究目的與問題,蒐集運動介入、輕型認知障礙、認知功能及功能性體適能 四方面的相關文獻,包括期刊、論文和專書等等,瞭解過去學者對這四項構面的研究 內容,進而歸納整理並進行分析,來撰寫本研究之第貳章文獻探討的部分,作為研究 方法與結果的依據。 25.

(36) 五、建立研究架構 根據緒論及文獻探討部分,建立研究架構將各變相的關係確立,運動介入為自變 項,認知功能、功能性體適能為依變項,瞭解運動介入對於兩者之間影響的關係。 六、 設計運動介入方案 根據文獻探討分析後,找出最具影響力的運動項目來設計課程,文獻分析後最具 有效果的運動為有氧運動,而本研究者挑選兩種運動作為介入項目,包括有氧運動及 瑜珈活動,依照上述兩個項目設計課程順序及課程訓練內容,運動強度使用受試者自 覺運動量表,以心率錶配合 333 原則之脈搏達到 130 下進行強度的輔助判斷,即完成 介入方案之設計 (Scherr, Wolfarth, Christle, Pressler, & Wagenpfeil, 2013)。 七、樣本招募 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新莊地區之弘道老人基金會的日托站的 50 歲(含)以上中高齡者, 招募方式委託弘道老人基金會日托站的內部宣傳,以及張貼研究者所提供的研究相關 訊息海報,並以立意抽樣的方式選取同意參加研究的受試者。 八、樣本篩選及前測實施 經由受試者同意後,在 2017 年 3 月開始進行前測篩選樣本,篩選工具使用 MMSE 進行樣本篩檢,其篩檢標準依據受試者教育程度不同而有所調整。樣本前測使用 MMSE、MoCA、LOTCA-G 以及功能性體適能測驗進行前測實施。 九、介入方案 一週安排兩次訓練,每次活動兩小時,共計三個月的時間,介入課程以有氧運動、 瑜珈為主,訓練受試者增進心肺耐力、肌耐力、平衡、肌力及柔軟度等為主要介入活 動。 十、後測實施 在課程結束後的兩週內進行後測,測驗內容與前測相符,為了檢視運動介入對受 試者認知功能以及功能性體適能改變狀態之影響成效。. 26.

(37) 十一、 資料分析與結果討論 將受試者所填寫的評估工作,以統計軟體 IBM SPSS 22.0 for Windows 套裝軟體之 描述性統計、無母數相依樣本分析進行數據分析,瞭解受試者在運動介入上是否對於 認知功能以及功能性體適能有顯著影響,並在分析後撰寫研究結果,在與文獻探討歸 納之內容進行結果比對之討論。 十二、 提出結論與建議 將分析後的資料並且與相關文獻進行相互比較,再提出本研究的發現之內容整理 歸納出本研究的結論,並針對本研究、現今社會狀態及輕型認知障礙患者給予建議。 研究流程圖如下一頁圖 3-2 呈現:. 27.

(38) 圖3-2. 研究流程圖 28.

(3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節針對研究對象的敘述分為研究對象、研究者兼訓練實施者、實施地點及時間進 一步說明。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弘道老人基金會日托站之 50 歲(含)以上中高齡者,輕型認知 障礙症篩選由研究者根據測驗工具使用 MMSE 進行篩檢,本研究對輕型認知障礙患者 的嚴重程度是剛被診斷的初期輕度狀況。採招募患有輕型認知障礙的中高齡者進行, 受試者需符合下列收案與排除條件才可參與本實驗,收案條件為(一)年齡大於 50 歲, (二)居住於社區,非醫院或養護機構,(三)四肢健全或非中風者,(四)願意簽署實驗同 意書者。排除條件為(一)有中樞神經病患(如中風、失智症、帕金氏森症等),(二)高風 險患者(如心臟病等),(三)無法進行功能性體適能測驗及認知測驗,例如有骨折、扭傷、 身體衰弱者或患有嚴重聽力損傷無法與研究者溝通者。最後總共招募二十二位受試者 進行前測及運動介入,經過前測認知篩選後符合標準者為八位,因本研究於社區執行 為顧及所有受試者權益,其餘十四位雖不符合招募資格仍一起進行運動。 本研究通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之研究倫理審查核可,且基於 研究倫理及研究對象自主原則,本研究在進行前將對研究對象說明本研究目的與方法, 並請受試者簽署同意書。而基於保密原則,在評估量表採編碼方式,所得到的量表數 據、相關資料僅供本研究使用。 二、研究者兼訓練實施者 在本研究當中,研究者本身是對受試者進行介入研究的實施者。研究者大學就讀 體育學系,在就讀大學時專研許多運動項目的訓練也考取許多相關證照,在大學曾修 過身體活動導論、運動體適能、運動評量、運動保健學、運動教練學、動作學習理論、 運動行為學、運動處方與實務、運動訓練法以及各類術科訓練課程(游泳、有氧舞蹈、 球類),且研究者在大學也取得特殊教育學程資格並修習完畢,也在研究所就讀期間考 取 TAFA-AFIC 水中體適能證照,對於運動介入訓練有一定的瞭解與感受。 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神經性膀胱及腸道功能障礙之復健(Rehabilitation of the Neurogenic Bladder and Bowel

教學內容精確:能確認希望學生在課程或 單元結束之後能夠知道哪些知識,以及能

能認知研判所取樣品之 特性、地錨型式,使錨.. (1)

4.促進部分工時勞工受到公平對待:日本在 2008 年共有 1407 萬人從事部分 工時,約占全體勞工的 26.1%。而這些部分工時勞工不僅是補充角色,更承擔職 務責任,其付出卻未被等量對待。因此,2008

5.體能活動與體適能 (Physical activity and fitness) 6.心理健康與心理失調 (Mental health and

[r]

* Attained: Accumulated at least 420 minutes of moderate- to vigorous-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ies across the week (60 x 7 = 420 minutes). 本星期體能活動總時間:

Particularly, combining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he two papers, we may obtain such a conclusion that the merit function method based on ϕ p has a better a global convergence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