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嘉慧 1.師生互動融洽,教師使用正向語,學生們樂於學習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嘉慧 1.師生互動融洽,教師使用正向語,學生們樂於學習"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嘉大附小 106 學年度走讀與合作社群研討紀錄 8 一、日期時間:106/12/1 上午 8:00-12:30。

二、地點:二年 5 班教室、一樓教師研究室 三、出席者:參閱簽到表

四、紀錄:陳佳萍

五、主題:跨領域教學觀察與回饋會談紀錄

 教學年級:二年級

 領域:國語、音樂

 單元主題:秋天的詩

 教學者:洪雪華、蔡幸蓉

 教學重點:

1.秋天學習的歷程影片欣賞 2.朗讀五感體驗的詩

3.小組合作創作五感體驗的詩及互相欣賞 4.運用長短節奏進行詩歌朗誦與發表 5.撰寫學習心情小語

六、回饋會談

文雅 1.情境佈置看到老師的用心,過程中兩位老師協同教學、互相觀課,

學習更多。

2.合作學習策略應用非常熟稔,功力深厚。

3.平常建立學習筆記,二年級就有這樣的學習方法,有層次的學習,

足為典範。

4.建議讓每一組上台發表,增進口語表達與台風。

嘉慧 1.師生互動融洽,教師使用正向語,學生們樂於學習。

2.小組內「合作」氛圍濃厚,學生們會努力去幫助其他同組的學生,

高能力的學生會幫助能力較低的學生,低能力的學生在不同的時間 點也會提供不同的貢獻。

3.小組內「責任分工」明確,所有成員都能熟悉彼此的任務,在運 作上也能夠更流暢且自然。

4.教師善於當引導者,指令非常明確,能培植學生們不同的能力,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5.學生分享與表達的能力,透過日積月累的練習,看得出教師下足 苦心,實在是學生的福氣!

佳萍 1.看到老師準備的學習材料,每一小組的小詩創作單,都已經事先 手繪相關填答資料。五感體驗單的設計也很迷人,加上自評表的設 計,令人佩服。

2.從軼事紀錄看到學生的自學、共讀、共學、發表約 30 分鐘時間,

非常充足的讓學生在課堂中享受秋天的詩欣賞與創作,真是太厲害 了。

3.教師協同合作,發揮不同專長,讓課堂學習能充分達到精緻的效

(2)

能。事前已經互相觀課 6 次,彼此互學共學真是最好的學習典範。

4.上課內容安排較多,弱學者可能較難消化,也許可以再放慢,讓 小組發表與回饋更深入。尤其是劉恆武的秋天頌歌這首詩分析比 較,更需要時間處理,可讓小組慢慢發現,討論並達成共識。

5.事先規劃好三行的節奏譜,因為學生創作的詩詞語數量不一致,

造成了朗誦難以完整。建議第三句讓學生自己設計節奏,用長短線 條或者圓圈代表快慢節奏即可,這樣較能連結語言與節奏。

慕亭 1.整堂課充滿驚喜,協同教學將音樂節奏與國語文融和。

2.課堂中學生創作有層次的文字,非常迷人。

3.加入節奏樂器,有更多趣味性與律動感。

4.學生兩人合作,任務明確,提高討論效率。

雪華 1.第一次嘗試兩位老師協同教學,彼此之間已經互相觀課 3 次,每 次都有不同的火花激盪,協同教學可促進老師之間的專業交流。

2.課堂中看到學生秋天的詩創作及學習表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及秋天的觀察作品令人感動,例如雨從天空中慢慢掉下來了,這樣 的作品很迷人,都是孩子的作品,老師沒有潤飾。

3.兩人合作創作小詩,再用四人合作彼此檢視或賞析,可節省老師 一人面對 14 個小組無法一一關注的問題,看到有一組的學生互相提 供修改意見,對二年級來說,是很大的突破。

4.從一年級就開始引導專注聆聽及觀察同學的反應,配對合作學習 讓學生的互學效果更好,二年級開始進行 4 人共同合作學習,小組 學習長期練習,越來越熟練,技巧也越來越好。

5.加入音樂老師專長,詩的朗誦加上快慢、長短節奏後,更具有韻 律感。

幸蓉 1.感謝雪華老師給我這個機會嘗試不同的教學。

2.班級導師很細緻的引導合作學習,這點值得科任老師學習。

3.長短節奏對於學生來說容易理解,但有些小組的歌詞無法對上原 本預設的節奏,需要再調整。

七、教授諮詢輔導紀錄

1.課程由洪雪華老師、蔡幸蓉老師語文、藝術與人文協同教學設計(小二)。該 課程係自編教材,參考多種資料,設計精緻,層次分明,合作學習的主要原則 充分掌握。

2.主要特色為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兩人團體探究法,其間並穿四人一組交錯,頗能 讓學生成為上課主體。直接與間接教學策略花費時間比例合宜,

3.小組人數適當:低年級分組不容易,部分時間採用兩人一組適合低年級年齡特 性。

4.教室空間安排得宜:前一節已經將相關成果完成(包括音樂欣賞、植物認識,

種子採集、配置&「秋天觀察學習單」作品完成)並將作品教室布置提供境教,

上課之初,並配合暖身活動回顧。

(3)

5.相關教具(含布置&學習單)多元豐富;相關教材包含秋天展示區、筆記本、

學習單、壁報紙、節奏樂器、節奏卡、自互評表。教室後展市區中「秋天展示 區」極富特色,含落葉、種子、枯枝、芒草、橘子、美勞作品。

6.教師進行合作學習前,講解合作學習方式&配合事項合宜:角色分工清晰(如1,

2號寫壁報,根據格式),並要求聲量&時間限制(如3分)計時器方便。第二階 段兩小組合併成4人,提供回饋建議。先讀後給建議。(@是否用注音&國字,炎 熱,路?)第三任務:表演內容。

7.教師隨時掌握&適時介入:對於完成仿作有困難時,提供「求救」。兩人一組 完成時,教師特別獎勵合作行為(某人回頭幫助有困難的後面,其他小組)

8.學生積極參與:學生參與度高。第一項任務時僅有左後一女孩獨立作業,其他 人都投入小組;到第二作業她也積極投入,猜想是她能力足以一人完成第一項 作業。

9.評量小組成果:每一項作業後,立即進行小組評量。

10.引起動機時,教師善用學生作品(小組作業,圖文並茂,配合五官感受)事 先整理分類後,挑選具有特色者著開場,作為連結今天主題新詩創作,銜接順 暢。

11.教師善於引導學生;當學生回答不完整甚至略有偏差時,教師和緩輕聲提點 重點,當同學指正時,會以「同學幫忙完整回答」化解發言同學的困窘,並給 予所有發言者(不論是否完整正確)給予加分。

12.8:58:選2組朗讀(表演);每一大組上台朗讀2篇。要求上台者禮節:(第 x組上台一鞠躬,謝謝大家)。演練時有表演者上台多以朗讀為主。

13.音樂老師協同教學階段:配合節奏朗讀。給兩種模式節奏,小組自己選擇一 種,合乎差異化教學。一分鐘小組(2人)討論。兩種節奏都事先黏貼在每一張 桌上,幫助學生掌握。

14.節奏任務發表,也是採自願,教師從中挑選自願。學生普遍踴躍。有少數一 兩組未能舉手。自願與指定更有優點。或是老師可考慮先指定節奏a&b,兩種各 選兩組發表,在相同時間內讓更多組發表,且兩種節奏的發表更為平均)

15.小組發表時,其他人可以做什麼?可增同儕互相評論,如果時間許可。

16.「任務」「秋天,xx的秋天,xxxxxxxxx(9格)(限制字數可配合後續節奏,

但不限制字數可能也可以提升創作空間&減低難度,各有優點)。不過依據原文:

「果實的秋天,開滿果實」,學生的創作似乎也不受格式限制,並未follow , 所以值得依照此一特性來思考未來設計格式的參考。

17.引言時提及「選擇最優秀班級」作為教學觀摩,符合高期望理論。

18.學生國字屢見別字,(如忙碌(路)豐(風)收),對小二無須苛責,靜靜 是否要鼓勵不用注音,值得進一步觀察&實驗來看看。

19.學習單以克漏字方式,讓同學可著重於感官形容詞,值得肯定。

20.班經小技巧(9:10),總結統整時,教師要求桌上現有作品作業收抽屜,改 填寫「總結歸納心得」:包括分享新詩創作朗誦學習的心得、創作心情(我創作 並讀出自己作品。

21.教師設計的「萬用版(護貝)」可重複使用,符合節能。

(4)

22.請學生進行今日學習自我檢核加分。

23.預告下一次上課進行小組完整秋詩仿作作品大節奏朗誦

24.學生回饋整節課主要心得多是緊張開心,或許提示一些方向,才能達成教師 預定的目標。

25.可在發表後提供互相評量機會(若時間許可)。

26.一節課似乎意猶未盡。因為此一單元設計共計長達5節課,因為前三節的適當 暖身預備,讓今天的進行水到渠成,小二同學的表現不輸給有經驗的中高年級。

召集人: 研究處: 校長: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嘉大附小 107 學年度音樂社群研討記錄 5 日期:107/11/20 中午 12:00-13:00. 地點:一樓教師研究室

嘉大附小 109 學年度走讀合作社群研討紀錄 32 一、日期時間:110/5/18 11:00-13:00. 二、地點:育英樓一樓音樂教室

嘉大附小 108 學年度音樂社群研討記錄 7 日期:109/3/10 中午 12:00-13:00. 地點:一樓音樂教室 出席:如簽到表

嘉大附小 107 學年度音樂社群研討記錄 2 日期:107/9/11 中午 12:00-13:00.. 地點:一樓教師研究室

嘉大附小 108 學年度音樂社群研討記錄 6 日期:109/1/14 中午 12:00-13:00 地點:一樓音樂教室. 出席:如簽到表

嘉大附小 108 學年度走讀合作社群研討紀錄 25 一、日期時間:109/6/5 8:30-9:30、12:00-13:00 二、地點:閩南語教室. 三、出席者:參閱簽到表

嘉大附小 104 學年度合作學習暨走讀社群研討紀錄 3 一、日期時間:104/10/23 中午 12:40-13:40。. 二、地點:群英樓一樓教師研究室

嘉大附小 106 學年度走讀與合作社群研討紀錄 9 一、日期時間:106/12/26 上午 11:00-下午 1:00。. 二、地點:一樓教師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