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國小教師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 選用因素與使用滿意度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臺北市國小教師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 選用因素與使用滿意度之研究"

Copied!
14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侯松茂 先生

臺北市國小教師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 選用因素與使用滿意度之研究

研 究 生:江芊褕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八年八月

(2)
(3)
(4)

謝 誌

就讀臺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研究所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即將要畫上句點,

內心的喜悅難以用言語形容,回想起這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師長們的諄諄教 誨,同學間的琢磨學習,這一切都將成為我甜美而難忘的回憶!

論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謝恩師 侯松茂教授平日孜孜不倦的教誨與指導,從 新生入學開始,侯老師擔任我們的導師,讓我有機會了解到老師的研究專長與治 學態度。老師總是細心的與我商討研究方向,給予啟發與指導,這三年來老師對 於論文各方面的教導與鼓勵,真的讓我受益良多。幸蒙 侯老師之指引,個人的 學識得以日漸精進,對於論文的撰寫更是多所裨益,受惠良多。再來要感謝兩位 口試委員魏俊華教授與范熾文教授細心、精闢的指導,您們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指 導本論文,啟發我更多的思考,心中萬分感謝。

在研究所進修的期間,感謝臺東大學施孟隆教授、廖秋娥教授、賴亮郡教授、

許慈君助教等師長的悉心教導與提攜,更要感謝研究所同學之間相互砥礪與切 磋,課業上互相關照、打氣,這些都成為我面對困難的動力,真的感謝你們的陪 伴,讓我永誌於心。

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除了要感謝協助問卷審查的專家學者外,也要感謝東湖 國小校長、主任及珍梅老師的幫忙,更要感謝所有參與填寫問卷的臺北市各校主 任、組長及其所屬的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協助問卷的填答,能夠提供您的寶貴意 見,致上最高的謝意,感謝你們的幫忙。

最後,要將本論文獻給我最親愛的朋友—仲哲,還有親愛的爸媽、妹妹,以 及所有愛我的家人,感謝你們的支持與體諒,讓我可以無後顧之憂,全力以赴。

謹以此論文,獻上我最誠摯的感謝,感謝所有曾參與此論文的每一個人!

芊褕 98.08.13

(5)

臺北市國小教師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因素與使用滿意度之研究

研究生:江芊褕

國立臺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

中 文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背景、教科書選用考量因 素及使用滿意度,並綜合研究結果,提出對國民小學社會領域教科書選用之建 議,並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參考。

以臺北市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用自製問卷調查方式,寄出 700份問卷,共回收509份,回收率為72.71%,並將結果以SPSS for Windows 11.5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項目分析、信度分析、因素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考 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法及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所獲得的結 果,獲得結論如下:

一、國小教師普遍認同社會領域教科書的選用因素。

二、師專學歷的教師最認同選用規準對教科書選用的影響。

三、年齡30歲以下的教師認為選用流程與選用規準對於教科書選用的影響度 相對較低。

四、年資20年以上的教師最認同選用人員、流程及規準對教科書選用的影 響。

五、擔任行政工作的教師較重視選用人員及選用流程的選用因素。

六、國小教師對於目前所使用的社會領域教科書滿意度頗高。

七、20年以上服務年資和師範體系的教師對於教科書的物理屬性呈現正面肯定 的態度。

八、教師越重視教科書的選用因素,教科書的使用滿意度會越高。

基於上述的研究發現,有關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與使用及對後 續研究所提出的建議。

關鍵詞:教科書、使用滿意度、社會學習領域

(6)

T h e s t u d y o f t e x t b o o k s e l e c t i o n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a n d satisfac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Social Science.

Author:Cian Yu Jiang

Master Class of Instruction of Social Study,Graduate School Education,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textbook selection consider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Social Science Learning Area in Taipei county, and to offer feasibl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Subjects of the study wer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education in Taipei county. A self developed questionnaire was conveyed to gather data.70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509 were valid responded orresponding with a 72.71 of return rate. Item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é method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re managed for data analysis by means of SPSS 11.5 for Windows package software.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included:

1.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selection was identified by teachers in generality.

2. The teachers who graduated from traditional Normal Educational system reach the agreement-“The standard of the selection should be taken more considerations”.

3. The teachers who aged under 30 years old reach the agreement-“The process and standard of the selection have lower influence”.

4. The teachers who have more than 20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s reach the

agreement-“The complement process and standard of the selection should be taken more considerations”.

5. The teachers who’s current position is in administration of the school reach the agreement-“The complement and process of the selection should be taken more considerations”.

6. The high usage satisfaction of the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was identified by teachers in generality.

7. The teachers who have more than 20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s,graduated from traditional Normal Educational system have highscores at the items about the textbook’s Physical-Related Attributes.

(7)

8.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book selection consideration and edition satisfac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above, the researcher provided some issues about social science learning area textbook selection and usage in the social studies domain in Night-Year-Integrated Curriculum Guideline. The researcher also provided the direction and suggestion for future works.

Keywords: textbook, Social Science Learning Area, Social Science Learning Area

(8)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4

第三節 名詞解釋………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社會學習領域之意涵………9

第二節 教科書選用之意涵………13

第三節 影響社會領域教科書選用的因素………22

第四節 滿意度之意涵………35

第五節 教科書選用之相關研究………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47

第二節 研究假設………49

第三節 研究對象………50

第四節 研究方法………53

第五節 研究工具………53

(9)

第六節 研究流程……… 67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樣本之基本資料分析……… 71

第二節 社會領域教科書選用因素之分析……… 73

第三節 社會領域教科書使用滿意度之分析……… 91

第四節 社會領域教科書選用因素與使用滿意度之相關性分析 10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11

第二節 建議……… 114

參考文獻

………

……… 119

附錄

附錄一:臺北市臺北市國小教師使用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

意見調查問卷(預試問卷)………125

附錄一:臺北市臺北市國小教師使用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

意見調查問卷(正式問卷)………129

(10)

表次

表 2-1 滿意度定義之歸納表………35

表 2-2 教科書選用相關研究彙整表………40

表 3-1 預試抽樣學校及回收表………50

表 3-2 預試問卷樣本基本資料統計表………51

表 3-3 正式抽樣學校與抽樣數統計表………52

表 3-4 建立專家效度專家學者名單………54

表 3-5 專家意見統計與修正結果表………55

表 3-6 預試問卷項目分析表………58

表 3-7 選用因素預試問卷因素分析摘要表………61

表 3-8 使用滿意度預試問卷因素分析摘要表………63

表 3-9 選用因素預試問卷信度分析表………64

表 3-10 使用滿意度預試問卷信度分析表………64

表 3-11 正式問卷第一部分題目摘要表………65

表 3-12 正式問卷第二部分題目摘要表………66

表 4-1 有效樣本基本資料之描述統計分析表………71

表 4-2 選用因素各層面描述統計摘要表………73

表 4-3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對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因素之

t 考驗摘要表………76

(11)

表 4-4 不同學歷的國小教師對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因素之 t 考驗摘要表………78 表 4-5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對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因素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

80 表 4-6 不同年資的國小教師對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因素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

82 表 4-7 不同職稱的國小教師對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因素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

85 表 4-8 社會領域教科書選用因素研究結果差異情形摘要表...88

表 4-9 使用滿意度各層面描述統計摘要表………92

表 4-10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對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使用滿意

度之 t 考驗摘要表……… 94 表 4-11 不同學歷的國小教師對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使用滿意

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96 表 4-12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對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使用滿意

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98 表 4-13 不同年資的國小教師對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使用滿意

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00 表 4-14 不同職稱的國小教師對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使用滿意

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02

表 4-15 社會領域教科書使用滿意度研究結果差異情形摘要表…105

表 4-16 教科書選用因素與使用滿意度之相關分析表………107

(12)

圖次

圖 2-1 教科書選用流程圖………28

圖 3-1 研究架構圖………48

圖 3-2 研究流程圖………68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究臺北市國小教師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因素與使用滿 意度之研究。本章共分四節,分別陳述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待 答問題、名詞解釋、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問題背景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立國根基,是提昇國家競爭力與國民生活品質的重要 指標。面對二十一世紀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的衝擊,臺灣在政治面與經濟面的 變遷異常迅速,教育環境也因此產生了劇烈的變化,社會日趨民主開放,價 值觀日趨複雜多元,學校教育的形式與內容已產生重大的轉變,所以各界對 於教育的期盼越來越殷切,教育改革已成必然趨勢。在經濟發展與自由民主 的浪潮不斷推湧之下,一元化的公共教育已經不能滿足國民,近年來,要求 開放與選擇的呼聲漸高,尊重多元與多元發展已成為教育場域的主軸(康瀚 文,2003)。

民國五十七年我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教科書屬於統編本,所有教 科書的編輯、審查、印行等都由國立編譯館掌控。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

環境的改變,教育改革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人們開始對統編本教科書產生 批評,國民小學教科用書的革新更是首當其衝。長久以來,國家意識型態以 統編制的教科書來影響國民中小學的課程與教學,當社會開始從一元化走向 多元開放之際,廢除統編制的呼聲逐漸升高。就在改革開放的意識與民間教 改運動的推動,教科書乃從民國七十八年開始逐步走向審定制,將選用的權 力下放給學校(康瀚文,2003)。於是教育部因應教育改革情勢,乃宣布自民 國八十五年度起,國民小學教科書的編制全面開放,改為審定制(中華民國教 材研究發展學會,1996)。九年一貫課程持續推動實施,強調鬆綁、能力本位、

注重銜接、強調統整、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注重彈性並兼顧本土化與國際化,

增進課程設計與教學評量的密切結合;為達課程統整之具體目標,新課程以

「學習領域」代替原來的「學科」(洪孟珠,2003)。我國在這波教育改革的 浪潮中,多元發展取代了以往的統編本,教科書不再是統一的教學媒介,各

(14)

家出版商大量投入教科書的編製與設計,將教科書選用的權利下放給中小學 教師,把關教育品質的重責大任則落在學校人員身上。新的課程改革以學校 本位課程發展為主要模式,統整學科知識成為學習領域,取代現行分科教學,

落實教師專業自主,提供發展課程設計及更多彈性教學空間,以培養現代國 民所需的基本能力為課程設計的核心,加強學校及教師的績效責任(詹美華,

2003)。

教育部在民國八十五年『教育部教育改革報告書』提出,要提高教育品 質先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將「提昇教師專業素養」列為未來教育革新的 十項行動之一,教師專業能力的成長與專業地位的建立,係教育品質提升的 關鍵(沈坤鴻,2006)。教科書的選用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影響因素之 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使得教科書的選用十分複雜。因此,選用教科書時,

必須充分了解影響教科書選用之相關因素,藉以尋求最周延的選用方式。如 何選擇最適合的教科書,教師就必須具備選用的專業知能,葉彭鈞(2002)指 出教師選用教科書所需的專業知能,除了對教師教學內容及學生學習內容了 解外,更須擁有對教科書與出版商的評鑑能力,讓自己具備教科書選用之專 業倫理,這讓教師現今所需的專業能力和推動九年一貫前產生了很大的差別。

隨著國小教科書編寫的開放,象徵著多重的意義,包括思想的開放、言 論的自由與民主政治的落實,當然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指標,代表著學習內 容的開放。藉由編輯內容的多元化,提供師生選擇教材的機會,帶動教材研 究的風氣,培養教師專業自主的發展,對於國家與社會有著深遠的意義(李進 丁,2003)。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來,教科書的開放擴大了教師對課程與教學 的自主權,這讓教師的專業知能逐漸提升,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與實質的影 響。

貳、研究動機

教科書開放至今,如何從眾多各具特色的版本中,選用一本最適合老師 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教科書,益顯重要。歐用生(1997)認為一本好的教科書,

可以在良好教材內容的保障下,維持一定水準的教學品質,所以教科書內容 的優劣,實在關係著萬千學子的學習福祉。而且教科書是最具體的教育內容,

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來源,一直被視為學校中學童主要的學習材料、教師

(15)

教學的主要依據,是中小學階段最主要的學習資源(洪孟珠,2003)。教科書 一直居於教育系統的核心地位,它不僅是教學的主要資源,更傳遞了文化的 精華,型塑了社會的價值,對於個人的知識發展及國家的文化水平扮演了不 容忽視的角色(陳怡芬,2003)。它不僅是傳授知識最簡捷、最直接的傳遞媒 介,更是教師、學生在學校中最方便、最經濟的學習教材,對於文化的傳遞 與知識的發展,都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教科書的品質影響到整個社 會價值的形塑,更應該要嚴格的把關。

民國八十八年公佈的國民教育法增修條文第八條之二明訂:「國民小學 及國民中學之教科圖書,由學校校務會議訂定辦法公開選用之。」其目的是 希望學校透過公開、民主的過程,真正發揮教師的專業自主,並維護學生的 學習權益,但是也衍生出許多問題。鄧鈞文(2001)認為教師選用教科書之經 驗與專業能力不足,多數教師以明顯易見的教具作為評選教科書的主要依 據。蔡清田與謝慧伶(2003) 認為教科書開放,各版本依課程綱要編輯出來的 課程內容,產生一綱多本的差異,形成轉學生不同版本的適應問題。紀薇婷 (2005)指出有部分出版公司為爭取首次訂購權或繼續保有市場高占有率,乃 競相投入教具、贈品之經費,並採取免費贈送教具、贈品之行銷行為,間接 導致學校以出版事業免費贈送教具、贈品之多寡作為評選教科書之衡量標 準。林倫全(2006)認為,市場結構與廠商競爭行為會影響教科書的使用,乃 至教育品質的維持造成相當程度的衝擊,對教育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以上 所述都顯示出:評選教科書的機制建立仍未健全,教科書的選用仍有許多問 題存在。所以研究者欲了解現階段的國小教師是如何在眾多版本的教科書 中,做出最適切的專業判斷,選用最適合學校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的教科書,

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教科書開放審定,代表著肯定中小學教師的專業判斷能力,同時也提供 學生更多元的學習素材,開啟學生更廣的學習領域。開放教科書是將教科書 品質管制的權力下放至第一線的教育人員,賦予教師自由選擇教科書的權 利。在一綱多本的教科書制度下,該如何選擇出最適合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最適於師生使用、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教科書,是現今的教育工作者面臨之重 大責任。各家出版商所出版的教科書,皆有其優劣點,包括教學內容是否連 貫、編輯團隊是否存有意識型態、是否忽略的學童個別差異性…等,但是現 今各校在選用教科書並沒有統一的標準流程及選用規準,每一位教師所偏重

(16)

的選用因素各有不同,許多客觀或主觀的因素都有可能影響了選用教科書的 機制,許多教師是根據上學期的使用經驗去選擇下一學期的教科書,缺乏客 觀性與系統性的選用方式,引起研究者想要了解影響國小階段社會學習領域 教科書的選用因素,是有何差異性存在,藉以提昇教師選用教科書的專業知 能,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教師是教科書選用的品管員,必須衡量教科書的優劣,但是教科書選用 不只是書本的選擇過程,選後的檢核與回饋更是重要。學校教師是否對於自 己所選擇出來的教科書,有持續進行二度的評鑑,建立選用教科書的資料庫,

作為下次選書的客觀參考。所以本研究欲了解教師對於自己選擇出來的教科 書使用滿意度為何?以檢視教科書的使用成效,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三。

教育是協助個人發展潛能、實現自我、適應環境並進而改善環境的一種 社會化歷程,因此,社會學習領域之學習乃是國民教育階段不可或缺的學習 領域(教育部,2003)。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不但能引導學生學習將來適應生 活應有的知識與技能,並且教導學生如何探究事實真相,學會適應變化萬千 的社會,扮演的角色如此重要。因此研究者選擇以社會學習領域來作為本研 究的主題,藉以探討目前影響臺北市國小教師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的選用因 素及使用滿意度,做為日後臺北市教師選用教科書時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基於本研究之動機,期能達成下列之具體目的:

一、瞭解臺北市國小教師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的選用因素與使用滿意度之現 況。

二、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臺北市國小教師在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的選用因素 之差異情形。

三、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臺北市國小教師對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的使用滿意 度之差異情形。

四、探究臺北市國小教師在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因素與使用滿意度之相 關性。

(17)

貳、待答問題

基於本研究之目的,研究者提出下列待答問題:

一、臺北市國小教師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的選用因素為何?

二、臺北市國小教師在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的使用滿意度情形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臺北市國小教師在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的選用因素之差 異情形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臺北市國小教師在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的使用滿意度之 差異情形為何?

五、臺北市國小教師在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因素與使用滿意度的相關性 為何?

第三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針對主題中「臺北市國小教師」、「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教 科書選用」、「使用滿意度」的部分作名詞釋義,使研究在分析和探討時更 加明確,茲將界定如下:

壹、臺北市國小教師

本研究所謂的臺北市國小教師係指,九十七學年度任職於臺北市立國民 小學的正式教師,包括主任、組長、級任及專任教師。

貳、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

社會學習領域」係指教育部於民國九十二年公布之「國民中小學九年 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中所規範之內容,學習內容涵蓋了「人與自己」、

「人與人」和「人與環境」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教育部,2003)。

「教科書」係指教學工具或教學資源之統稱,也包括教科書、教師手冊、

學生習作、掛圖、儀器、標本等(國立編譯館,1990)。

本研究所指的「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係指教育部審查合格,依照課 程標準之出版教材,將教學內容作有系統的組織與編排,作為教師教學與學 生學習的主要教材,包含教科書、教師手冊、學生習作、掛圖及錄音帶、光 碟、幻燈片等教學媒體,以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的教科書為限。

(18)

參、教科書選用

所謂教科書選用,是指依據既定的規準,由學校的教育人員針對教科書 進行客觀的判斷與選擇,從眾多審查合格的備選教科書中,選出最適合學生 學習的教科書,以增進教學成效。本研究的教科書選用因素包含了選用人員、

選用流程、選用規準及其他因素四個構面,並以研究者自編之臺北市國小教 師使用社會領域教科書意見調查問卷第一部分─「社會領域教科書的選用因 素」上之得分表示之,得分越高,表示該選用因素對教科書選用的影響越大。

肆、教科書使用滿意度

陳怡芬(2003)指出使用滿意度為教師經由選用,決定教科書版本之後,對 於所選用的教科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針對教科書作一評估。本研究所稱之

「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使用滿意度」係指教師對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在內容 屬性、教學屬性、物理屬性及出版屬性這四個構面之使用後的感受,並以研 究者自編之臺北市國小教師使用社會領域教科書意見調查問卷第二部分─

「社會領域教科書的使用滿意度」上之得分表示之,得分越高,表示對教科 書之滿意度越高。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本研究旨在了解臺北市國小教師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因素與使 用滿意度,研究範圍和限制說明如下: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方面

在國民小學教科書全面開放民間編輯與審查後,教師需要擁有專業知能 來審查教科書,教師的角色更顯重要,因此研究對象是臺北市141所市立小學 中,任教社會學習領域的國小正式教師,不包括校長、實習教師、代課教師 及特殊班教師。

(19)

二、研究地區方面

本研究的地區設定為臺北市,行政區域劃共分為北投區、士林區、大同 區、中山區、松山區、內湖區、信義區、南港區、萬華區、中正區、大安區、

文山區,共十二個行政區,研究者將本研究的地區設定為這十二個行政區域。

三、研究內容方面

本研究只針對臺北市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的情形與使用滿 意度做調查,至於教科書的發展、編輯、審查和內容的分析都不在本研究的 探討範圍內。

本研究以臺北市市立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所探討的變項如下:

(一) 個人背景變項:包含性別、最高學歷、年齡、教學年資及現任職稱 等五個變項。

(二) 教科書選用因素:包含選用流程、選用人員、選用規準及其他因素,

共四個構面。

(三) 教科書使用滿意度:包含內容屬性、教學屬性、物理屬性及出版屬 性,共四個構面。

四、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及問卷調查法,以了解當前臺北市國小教師社會學 習領域教科書的選用因素及使用滿意度。問卷內容包含兩個部分,第一部分 為「教師基本資料」,第二部分為問卷內容,包括「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的選 用因素」與「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的使用滿意度」兩部分。

貳、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是探討臺北市國小教師教科書選用之相關問題,對象是針對臺北 市國民小學中參與教科書選用過程的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未將教科書出版 商、家長代表、專家學者和社區團體人士納入研究對象,針對本研究所分析 出的結果,其中可能涉及教師個人的主觀價值,所分析出來的結果僅能適用 於教師的觀點,對研究結果會造成些許影響,此為本研究對象的限制。

(20)

二、研究地區方面

因為臺北市部分私立小學是由校方統一規定使用版本,所以本研究的研 究地區以臺北市立國小為主,結果只能推論至臺北市的市立小學,未將私立 國小的選用機制納入。

三、研究內容方面

第一,本問卷調查的內容旨在了解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社會學習領域 教科書選用的實際情形,其專業知能是否能勝任教科書選用的工作,未能在 選項中呈現。另外教師教科書選用專業知能較難定出其規準與項目,所以在 文獻資料上沒有探討到,為本研究的限制。

第二,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臺北市國小教師教科書選用因素與使用滿意 度,其中在「選用因素」的變項中,「其他因素」這個構面是從相關論文中 歸納出校外因素與校內因素兩部分,探討的變項有限,尚有其他影響因素無 法納入,無法完全顧及所有的相關變項,為本研究的限制。

四、研究方法方面

第一,本研究的抽樣收集是採郵寄的方式送達,拜託委託人幫忙收發,

委託人可能未盡如研究者之本意,採隨機抽樣發放問卷。再者,填答者可能 因為時間的關係隨意填答,或對學校的教科書評選制度了解上不夠清晰,也 會相對影響研究的結果。

第二,本研究的問卷是由研究者根據文獻探討、參考相關論文、訪談專 家學者及國小主任教師而成,在有限的題目下欲探討全面現況有其限制。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分成五個部分來探討相關文獻與研究,分別為社會學習領域之意 涵、教科書選用之探究、影響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的因素、滿意度之意 涵及教科書選用之相關研究。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社會學習領域之意涵

隨著社會環境與世界潮流的變動下,我國進行了多次的教育改革,社會 科的課程經過不斷的修訂,以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綱要」取代了過去社會 科的「課程標準」,本節從社會學習領域的內涵、社會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 與課程目標、社會學習領域的改革趨勢來探討社會學習領域的意涵。

壹、社會學習領域的內涵

「 社 會 學 習 領 域 」 是 統 整 人 與 環 境 間 之 互 動 關 係 所 產 生 的 經 驗 性 知 識

(Experienced knowledge)的一個學習領域(黃炳煌,2002)。教育部公佈九年一 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其中提出以課程統整為核心理念,強調以學生生 活經驗及社會議題為課程設計的中心,希望讓學生所學不再是分割、零碎的 知識,並達到有意義的學習(吳俊憲,2000)。九年一貫的社會課程打破各科互 不連貫的現象,整合自然科學、地理學、歷史學、政治學、法律學、社會學、

哲學、道德、宗教與藝術等學科間的互動關係,將傳統的內容與其他學科或 領域作有系統的統整與連結,使學生能夠把所學的各種課程貫通串連起來,

進行統整的學習(陳國彥、吳宗立,2002)。

社會學習領域除「認知」、「情意」、「技能」的學習外,更應提供學生社 會參與學習、體驗生活的機會,培養學生群體互動,作計畫、作決定,分析 衝突爭論的能力,實現公民責任,並具有改善人類環境及參與群體活動的行 動力(洪孟珠,2003)。社會學習領域以「學習領域」取代「學科知識」,培養 學生具備現代國民所需之基本能力,提升教師專業自主,讓教師成為課程設 計的主人,擁有更加彈性的空間與時間來進行教學,不但改善過去用分科的 方式,有利於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強調學生基本能力取向的學習,

注重生活實用性,培養「帶著走的基本能力」,而不再是「背不動的書包與學

(22)

習繁雜的知識教材」(林清江,1998)。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無非 是為了讓學生在充滿人性化、多元化與生涯化的二十一世紀中,具備批判思 考、價值判斷、解決問題、和了解社會組織及運作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 養,亦正是社會科教育的主要目標(陳聖芳,1998)。

根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所示,社會學習領域是統整自我、人與人、人與 環境間互動所產生的知識領域。主要內涵為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社會制度、

道德規範、政治發展、經濟活動、人際互動、公民責任、鄉土教育、生活應 用、愛護環境與實踐等方面的學習。課程內容採用「主題軸」的模式,作為 課程設計的內容,分別是「人與空間」、「人與時間」、「演化與不變」、

「意義與價值」、「自我、人際與群己」、「權力、規則與人權」、「生產、

分配與消費」、「科學、技術、與社會」與「全球關連」 (教育部,2003)。 九年一貫課程以「九大主題軸」為核心,組織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內容,再 進一步發展出每一主題軸的階段「能力指標」,強調的是學科知識的學習,而 非零散的學習,提供彈性規劃課程的空間,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其強調的重心 (王淑芬,2001;秦葆琦,2000)。

社會學習領域的知識強調的是統整的知識,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情 形因材施教,發展學校本位特色,課程設計不再只是知識的累積,重視生活 經驗的累積,學習認知、情意、技能三方面的能力,以人為核心,將自我連 結群己,培養出良好的社會公民。

貳、 社會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

根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所示,社會學習領域是統整自我、人與人、人與 環境間互動所產生的知識領域。主要內涵為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社會制度、

道德規範、政治發展、經濟活動、人際互動、公民責任、鄉土教育、生活應 用、愛護環境與實踐等方面的學習,研究者就教育部公佈的課程綱要,歸納 如下(教育部,2003):

一、基本理念

(一)學習社會學習領域的理由:

個人不能離群而索居,教育則是協助個人發展潛能、實現自我、適應環 境並進而改善環境的一種社會化歷程,因此,社會學習領域之學習乃是國民 教育階段不可或缺的學習領域。

(23)

(二)社會學習領域的性質

社會學習領域是統整自我、人與人、人與環境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知識 領域。

(三)統整的功能

每一學科雖有其獨特的研究範疇、組織體系以及探究方法,但這些獨特 性是來自研究角度的取捨;若就現象本身而言,人、時、空與事件卻是不可 分割的。過去的分科設計可能利於「教」,卻不利於「學」。此次課程設計之 主要考量乃在「協助學生之學習」,而不在「便利教師之教學」。教師需透過 各種成長方式與進修管道,配合課程精神,改善教學,以協助學生之學習。

二、課程目標

第 1 至 3 條目標偏重認知層面,第 4 至 6 條目標偏重情意層面,第 7 至 10 條目標偏重技能層面。三種層面當中,情意目標最不易具體化,而且最難 被評量,因此性質較為特殊,但其重要性並不減,分述如下:

(一)了解本土與他區的環境與人文特徵、差異性及面對的問題。

(二)了解人與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之多元交互關係,以及環境保育和資源 開發的重要性。

(三)充實社會科學之基本知識。

(四)培養對本土與國家的認同、關懷及世界觀。

(五)培養民主素質、法治觀念以及負責的態度。

(六)培養了解自我與自我實現之能力,發展積極、自信與開放的態度。

(七)發展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培養社會參與、做理性決定以及實踐的能力。

(九)培養表達、溝通以及合作的能力。

(十)培養探究之興趣以及研究、創造和處理資訊之能力。

社會領域的課程目標除了縱向的延伸,應要注重橫向的連結,將傳統的 內容與其他領域做系統性的統整,課程設計著重在「學生學習」,而不在是

「教師教學」,發揮社會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培養學生擁有適應全球化社 會變遷的能力。

(24)

參、 社會學習領域的改革趨勢

我國過去社會科教科書的發展,主要以國立編譯館的『舟山模式』、臺灣 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的『板橋模式』及教育部人文及社會指導委員會的『南 海模式』為主(吳俊憲,2000)。然而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臺灣的政治、經 濟和社會也面臨了劇烈的變化,我們的教育體制和內容必須符合新時代需 求,我們要透過教育來培養下一代學童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 育部在民國90年實施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以合科統整的學習領域 代替傳統的分科教學,以基本能力取代學科知識。

陳國彥(2001)指出教育改革後,社會領域課程的特色:(一)強調知識領域 統整與協助學生社會化的基本理念。(二)以學生本位及培育公民能力的目標。

(三)超越各領域的主題軸中心課程分段。(四)分段能力指標具有課程與教學評 鑑的功能。所以社會科的課程進行了多次的修訂,目標是培養健全的社會成 員,因應社會環境與國際潮流的變動,符合社會真正的需求。

九年一貫課程成為臺灣近年來教育改革的一件大事,而九年一貫課程綱 要的內涵、精神所朝向的就是一種「民主、開放、鬆綁而授權」的信念(林殿 傑,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動實施,強調鬆綁、能力本位、注重銜接、強 調統整、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注重彈性並兼顧本土化與國際化,增進課程設 計與教學評量的密切結合(洪孟珠,2003)。新課程以學習領域取代傳統的教學 科目,強調「活潑、合科統整與協同教學」,打破各學科之間不相關的現象(詹 美華,2003)。其修訂的目的是希望重新調整國民教育階段的知識結構,以學 生生活經驗為導向,將之融入教育情境中,建構易學實用的課程目標、內涵 與基本能力指標,以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需求。釋放課程決定權與選擇權,

以課程綱要取代課程標準,賦予教師彈性教學空間,展現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及教師專業自主的理念。整合國民中小學課程的內涵,作為未來中小學教育 改革的依據。建立國民中小學課程發展應以「人的生活」為中心,並尊重多 元文化價值的理念,培養學生具備科學知能及適應現代生活所需要的能力(教 育部,2003)。

綜合上述,社會學習領域是一門統整的學科,不論是課程設計或是教材 教法都應該要有所調整,除了教導社會科的知識外,更應培養學生擁有帶得 走的能力,適應多元變遷的社會,成為一位有效的社會公民。

(25)

第二節 教科書選用之意涵

九年一貫課程開始實施後,國小社會學習領域開放由各校自行選用教科 書,以下分別從教科書的意義與功能、教科書選用的意義與原則來了解教科 書選用的意涵。

壹、教科書的意義與功用

一、教科書的意義

教育的首要目的旨在增進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在這個教育體系裡,教科 書扮演著核心角色,傳遞了文化的精華與社會的價值。因此教科書有其重要 的意義,研究者將專家學者對教科書的定義整理如下:

國立編譯館(1990) 認為教科書是指教學工具或教學資源之統稱,也包括 教科書、教師手冊、學生習作、掛圖、儀器、標本等。

黃政傑(1994) 認為教科書是教材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屬於指定的課程。

它是教室活動中師生「教」與「學」互動的主要具體媒介。

歐用生(1996a)認為教科書不僅是文化的產品,更是經濟的產品,教科書 制度不僅是一種文化政策,更是經濟的政策。教科書不僅只是事實的傳遞系 統,而且是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活動。

李宗薇(1998)教科書是課程的重要部分,不僅是教材內容的主要來源,

也是奠定知識、培養情意、演練技能的重要工具。

吳俊憲(2000)教科書是最具體的教育內容,國人一向將教科書視為教師 實施教學與評量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

李麗娥(2002) 認為課程、教材與教科書三者,猶如一個同心圓,而教科 書就是同心圓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學校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亦是學生學習 的主要來源。

葉彭鈞(2002) 認為教科書一般係指根據課程理論、學習理論、教學需 要,將各科教材排列組織,供教師教學及兒童學習使用的圖書。

林玫伶(2002) 指出教科書是指根據課程理論、學習理論、教學需要,將 各科教材排列組織,供教師教學及兒童學習使用的教材。其包括課本、習作、

教學指引、掛圖、儀器、標本、錄影帶、錄音帶、光碟等教學媒體。是老師 和學生為營造有效的學習環境所使用的中介教材,也是用來幫助學生達成學

(26)

習目標的一種材料或工具。

詹美華(2003)認為教科書是學校知識形式的體現,是教師「教」與學生

「學」的媒介,居學校課程的核心。

陳怡芬(2003)指出教科書是課堂裡所出現的教學工具,但是基於經濟及 方便性等種種因素考量之下,是課堂中教師進行教學時最主要的教學工具。

張美齡(2005)則認為(一)教科書是課程的媒介者:教科書無疑是課程 轉化系統中的一環,課程經由轉化,從理想到經驗課程、指定課程到接受課 程,教科書無非是課程具體化步驟的最佳媒介者(二)教科書是課程的控制 者:教科書控制了課程的實施內容與進度,不僅便於統一教材、教學進度,

齊一各地學生的程度,更可以有效控制教學內容、實現國家的教育目標。

凌赫(2005)指出若採取「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科圖書審定辦法」所採 取的狹義定義,即是將所謂的「教科書」,定位為是一種由制度創設的產物,

亦即認為唯有經過國家透過國家創設的制度,所認可的書籍才能夠稱為教科 書;若採取教育學門的廣義定義,則所謂的「教科書」既然不限於是經審定 的教科書,自然範圍相當廣泛,除了任何的書籍都可以為中小學教師所用,

作為教學上的「教科書」外,甚至書籍以外的教材也可以視之為教科「書」。

綜合以上所述,研究者認為教科書是教材最重要的組成部份,是最具體 的教育內容,根據各領域的課程綱要、課程標準、學習理論、教學需要所編 寫出來的學習材料,是老師進行教學最主要的教學資源,也是奠定知識、培 養情意、演練技能的重要工具,讓學生有系統的學習,增進學習效能,成為 學生學習的主要來源。

二、教科書的功能

教科書的影響無遠弗屆,除了引導教學活動的安排,更能提升教學效果,

確實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以下分別從文獻中來探究教科書的功能:

黃政傑(1997b)指出教科書的主要功能在於提供學校教學的依據或參 考,因此教科書的內容實應符合教學的需要,或對教學具有指引作用,才能 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標。

李麗娥(2002) 認為教科書的功能為國家實施意識控制的合法工具與重 要管道,透過學校中教科書的使用,由上而下的實行國家對學生在社會文化、

價值觀念、意識型態上的意圖。

(27)

葉彭鈞(2002)指出教科書有以下的功能:

(一) 有助於教學或學習:教科書將知識以系統化與邏輯性地予以整合呈 現,有助於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

(二) 節省師生時間:由於教科書具有文字、圖片、圖表、作業與評量等 項目,省卻教師選擇、排列教材的時間,也節省學生抄寫、準備資料的時 間。

(三) 縮短城鄉教育差距:由於教科書編輯為全國性的,因此內容豐富,

對於各地區展現多元呈現、文化與價值觀,能夠彌補因地區、文化、種族 等所造成的差距縮小。

陳怡芬(2003) 曾在研究中歸納出教科書的功能如下:

(一)對整體教育而言

1.便於統一教學進度,劃一全國水準及配合世界潮流。

2.可以有效地控制教學內容,實現國家的教育目標。

(二)對教師而言

1.節省編選教材的時間和精力,將時間和精力用在教學活動或學習指導 上。

2.提供教學的重要依據,彌補教師課程設計能力之不足。

3.內容充實、結構嚴謹的教科書,堪作教學的楷模。

(三)對學生而言

1.教科書由優良教師或學者專家編輯,品質優於一般教師自編之教材,

提供學生較可信賴的內容,促進學習的進步。

2.使學習、自修、評量有固定明確的範圍,學生準備有所依據,可減低 焦慮。

3.省略學生筆記的時間,且減免錯誤或遺漏重要教材。

4.印刷精良、文字生動的教科書,足以引發學生的興趣,而且保存容易,

可以反覆使用。

(四)對家長而言

減低家長對學生學習環境、教師素質、教學設備水準不一的疑慮,

給予家長安全感。

(28)

張美齡(2005)將教科書的功能依使用者身份的不同,歸納如下:

(一)對教師而言

1.節省編選教材時間與精力,減少自編教材可能的缺失,可以將更多的時 間與精力用在教學活動或學習指導上。

2.提供學習的重要依據,代替教師部分的工作,彌補教師課程設計能力之 不足及不合格教師能力之不足。

3.內容充實、結構嚴謹的教科書,堪作教學的楷模。

(二)對學生而言

1.教科書是學生最能把握的對象,印刷裝訂較為理想,保存容易,可以隨 時反覆利用。

2.教科書由優良教師或學者專家編輯,品質優於一般教師自編之教材,提 供學生較可以信賴的內容,促進學習的進步。

3.使學習、自修、評量或聯考有固定明確之範圍,學生準備有所依據,可 減低焦慮。

4.節省學生筆記的時間,減少錯誤或遺漏重要的教材。

5.印刷精良文字生動的教科書,足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保存容易,

可以反覆使用。

(三)對家長而言

1.減低家長對學生學習環境、教師素質、教學設備水準不一的疑慮,給予 家長安全感。

2.減少尋找及比較選購教材的時間及困擾。

3.價錢便宜。

4.可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

(四)對整體教育而言

1.便於統一教材、教學進度,齊一各地學生的程度。

2.集思廣益,豐富教育內容。

3.可以有效控制教學內容,實現國家的教育目標。

(29)

綜合以上所述,研究者歸納教科書的功能如下:

(一)對教育而言

1.國家實施意識控制的合法工具與重要管道,有效控制教學內容,實現國 家的教育目標。

2.統一教材、教學進度,劃一全國水準

3.按照課程標準綱要提供教材,提供國家信息。

4.教科書編輯為全國性與多元性的,縮小了因為城鄉、文化、種族與經濟 等所造成的差距。

(二)對教師而言

1.成為教學的指引,提供學校教學的依據或參考。

2.便於系統化與邏輯性的組織教材,引導教學程序,提高教學效果。

3.省卻選擇及排列教材的繁瑣,節省編選教材的時間和精力。

4.提供教學的重要依據,彌補教師課程設計能力之不足。

5.內容充實、結構嚴謹的教科書,堪作教學的楷模,彌補教師課程設計能 力之不足及不合格教師能力之不足。

(三)對學生而言

1.省卻學生做筆記的時間,而且能減少錯誤或遺漏重要教材的機會。

2.學生可以通曉學科內容,預知其梗概。

3.引刷精良、文字生動的教科書,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4.教科書具有文字、圖片、圖表、作業與評量等項目的應用,可以鞏固學 習到的知識。

5.使學習、預習、複習、評量等有固定具體的範圍,學生準備有所依據,

可減低焦慮。

6.印刷裝訂較為理想,保存容易,可以隨時反覆利用。

7.教科書由優良教師或學者專家編輯,品質優於一般教師自編之教材,提 供學生較可以信賴的內容,促進學習的進步。

(四)對家長而言

1.減低家長對學生學習環境、教師素質、教學設備水準不一的疑慮,給予 家長安全感。

2.價錢便宜,購買方便,減少尋找及比較選購教材的時間及困擾。

3.可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藉以了解教師教學方式與內容。

(30)

貳、教科書選用的意義與原則

教科書是師生進行教學活動時的主要材料,選用教科書時必須具備專業 知能,因此進行教科書選用前,對於教科書選用的意義和原則應有所了解,

才能選擇出最適合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教科書。

一、教科書選用的意義

教育改革引領了課程自由化的浪潮,相對地,也帶動了教科書自由化與 市場化的機制,加強了學校教育人員對教學設計的專業知能,教科書選用與 評鑑也越來越重要,國內研究者對於教科書的選用提出以下看法:

賴光真(1996)認為教科書選用的意義為「教科書選用者針對(審查合格的)

教科書,根據若干評鑑規準,有系統的確認與蒐集教科書相關資訊,進行優 劣與適切性與否之描述分析、評定、價值判斷,並做出教科書選用決定之歷 程。」

李麗娥(2002)教科書選用是指在師生使用之前依據學校的情境,綜合判 斷、審慎評估,選擇適合師生需求的教科書,以增進教學成效。

葉彭鈞(2002)認為「教科書選用」是指以學校或地方為選用層級,教 科書選用者針對學校、教師、學生的需求為考量,在審查合格的教科書中,

根據若干評鑑、選用規準,有系統的蒐集教科書相關資訊,進行品質、內容 上的優劣與適切性之描述分析、評定、價值判斷,而做出教科書選用決定之 歷程。

林玫伶(2002)在研究中指出教科書選用係指教師在教學之前,參與選擇 教學所用的教材及相關資源與過程之方法與歷程,歸納如下:

(一)「教科書的選用」指地方或學校實際評價教科書優劣過程,其參與選用 人員包括教師、家長、學生及學校行政人員等,為了提升教科書的品質,

對於教科書所做的價值判斷的過程。

(二)所謂「教科書選用」即指地方或學校在評價教科書優劣和考量應用情 境後,加以綜合判斷、審慎選擇的過程,其目的在於提供學生最適合的 教科書,以增進教學成效。

(三)「教科書的選用」是指教科書選用者有系統地正確蒐集教科書之相關資 料,進行優劣與適當與否之描述、分析、評定、價值判斷,並做出教科 書選用的歷程。

(31)

謝惠伶(2003)指出教科書選用(textbook selection)係指學校內部全體 教職人員、學生、家長等相關人士訂定屬於自己學校的選用規準,透過一定 的選用程序,對於各版本教科書的內容、品質、可讀性或發行特性的優劣、

差異進行評比,並選擇出適合學校特性、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教科書。

康瀚文(2003)認為教科書選用(textbook selection)指選用人員訂立選用 規準,透過一定的選用程序,對教科書的優劣、差異進行比較,並選擇出適 合學校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教科書。

李宗緯(2006)指出教科書選用是指以學校為主體,賦予地方或學校教育人 員專業自主權和責任,根據學校情境、社區特性與學生需求,自主的對教科 書進行判斷與選擇的過程,以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材,達到多元文化社會 的教育目標。

羅昌龍(2007)認為教科書選用是一種價值判斷的過程,選用人員訂立選用 規準,透過一定的選用程序,對所評選教科書的優劣進行比較,並選擇適合 學校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教科書。

綜合以上所述,研究者認為教科書選用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配合學校 本位發展,賦予地方或學校教育人員自主的選擇權,依據既定的規準,由學 校的教育人員針對教科書進行客觀的判斷與選擇,發揮了教育人員最大的專 業與自主,從眾多審查合格的備選教科書中,選出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教科書,

以增進教學成效。

二、教科書選用的原則

學校選用教科書必須要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依照選用的原則進行篩選 比較,並且客觀的、公開的選出最適當之教科書版本。李麗娥(2002)認為在選 用教科書時,需要注意教科書的選用原則,惟有遵循客觀的標準經過審慎的 選擇,才能使選用原則,達到時勢所需的目標,並符合實際需要。研究者將 國內學者對教科書選用原則的看法整理如下:

黃政傑(1996)即認為,教科書選用時應遵循以下七大原則:

(一)廣泛參與原則

(二)倫理原則

(三)質先於量及質量兼顧原則

(四)民主原則

(32)

(五)整體原則

(六)持續原則

(七)合作原則

陳伯璋(1996)指出選擇教科書的原則:

(一)尊重教師專業自主

(二)因地制宜

(三)教師專業團體評鑑

(四)經驗分享

(五)非利益考量原則

(六)非專業人員的干預原則

(七)教材耐用性的原則

陳怡芬(2003)在研究中指出教科書選用的原則:

(一) 廣泛參與原則:參與人員應考量各方面代表性,選用人員更應 充分反應學校教師、學生及社會意見與需求。

(二) 重視教師專業自主原則:教科書選用避免書商利益輸送,選用 人員應秉持專業自主及強調倫理法則,並以學生利益為重,進行選 用工作,才能使評選出的教科書真正適合學生需要。

(三) 經驗分享原則:教科書的評選過程,應重視團體協調共議方式,

尤其是利用教學研討會或教師進修時的交流,經由廣泛蒐集選用相 關資料及經驗分享,共同決定教科書版本,提出建議,作為選用時 的參考。

(四) 民主原則:理性而週延的規劃選用流程,確定選用依據,使整 個選用工作在公平、公正及公開的原則下完成。

(五) 整體考量原則:教科書評選除了重視教科書內容之外,如何配 合地方特性的需求,與學生生活相連結,發展社區需要,都是教科 書選用所應整體考量的重點。

(六) 持續與評鑑原則:教科書選用之後,如何持續的定期進行評鑑,

教科書多元開放後,版本品質管制的重要依據。書商是否有永續經 營的能力,定期檢討工作,是教科書持續使用的重要因素,更是教 材連貫性與統整性重要考量原則。

(33)

(七) 協力合作原則:共同參與討論,團體合作協調,是教科書選用 組織的共同使命,也是評選教科書的重要原則。

葉彭鈞(2002)在研究中歸納出選用教科書遵循以下四大的原則:

(一) 擴大參與原則:參與教科書選用的人員應考量各方面的代表

性,選用委員更需廣納眾議,充分反應學校教師、學生、家長與社 區意見的反應。

(二) 尊重專業原則:教科書選用人員應秉持專業自主及強調專業倫 理,以專業的角度出發,以學生學習利益為重、教師教學為先,避 免書商利益輸送、非專業因素干預,才能使選用出的教科書真正適 合學生需要。

(三) 民主公開原則:理性而週延規劃的選用流程,使整個選用工作 充分表現出公平、公正與公開的原則下完成教科書選用工作。

(四) 因應個別差異原則:學生之間個別差異、地區性的差異情形,

在教科書選用時必須被考量,因人、因時、因地作最佳選用的程序。

綜合以上所述,在教育改革這波浪潮中,教育選擇權逐漸下放,教科書 的選用權交給學校教育人員,使學校教師從學校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校 知識的選擇者,提升了教師專業性自主性,「選擇最合適教科書」的責任教師 責無旁貸,必須依循選用教科書的原則,研究者歸納出以下六項原則:

(一) 擴大參與原則:選用委員需要廣納眾議,充分反應學校教師、學生、家 長與社區的意見。

(二) 合法民主原則:教科書的選用程序一定要合於法律規範,以公平、公正、

公開的原則下執行。

(三) 尊重專業原則:秉持專業自主及倫理,避免書商不當的利益輸送或行銷 策略。

(四) 全方位考量原則:全面考量學校本位發展、地方特性、社區文化、城鄉 差距、個別差異,以及學生的生活經驗。

(五) 合作交流原則:透過充分的溝通與討論,團體合作協調提出建議,作為 選用時的參考。

(六) 追蹤與評鑑原則:教科書選用後需要定期對書商作系列性的追蹤,讓書 商能持續改進與進步。

(34)

第三節 影響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的因素

教師在選擇教科書時,影響選用的因素很多,除了從教科書本身的編輯 內容外,仍然有很多非教科書本身的因素,卻也影響著教師的選擇。研究者 參酌國內、外學者在這方面的相關研究,將影響教科書選用的因素分成選用 層級、選用人員、選用流程、選用規準、其他因素五個方面,將蒐集的文獻 資料歸納如下:

壹、 選用層級

教科書的開放,強調的是多元化與地方性的教學目標,不再是是由教育 部頒布一套統一的「課程標準」,選用層級也和以往不同。黃志成(1997)認為 臺灣的國民中小學教科書選用層級規定,就實際執行情況而言,選用教科書 層級包含了縣市層級、校際合作層級與學校層級。但是張祝芬(1994)以為目 前教育環境中,多以地方學區或學校為選用單位較為適切,能針對各校差異 選出最適合社區特性與學生需求的教科書,將社區資源與文化運用於教學,

也間接提升教師專業的發展。

自民國88年國民教育法修訂後,增訂第八條第一項及第二項條文,自此 教科書選用單位乃下放到學校層級。陳怡芬(2003)在研究中將選用層級分成,

中央、州選、地方學區、學校及班級等五個不同的層級,其中指出學校層級 選用較重視教師專業自主性,能配合學校社區的教育需求,溝通協商比較容 易,能提供多元文化教育內容。

葉彭鈞(2002)指出目前我國選用教科書的層級,臺北市、高雄市與各縣市 教科書選用的辦理,皆以學校作為選用作業單位。

貳、選用人員

國編本教科書在編審的過程中,以國家整體的觀念為先,再輔以各學科 課程綱要來編訂教材,雖能達致提昇教育的結果,然而在學童的個別化、文 化差異及環境背景等的因素上,均未能兼顧發展,較易造成城鄉差距,缺乏 教學內容的活潑性和自主性,以及區域上的問題(黃志生,2002)。在這一波的 教育改革下,國民的選擇意識提高,教科書選用的開放呈現了多元與民主,

從以往的一綱多本轉變為多元開放選用的審定制度,誰有權決定學童使用哪

(35)

一本教科書,是十分重要的課題。專家學者認為組成教科書選用的團體組織 成員至少應包括教師、行政人員、學者專家、家長或社區人士、學生,研究 者將相關文獻整理如下:

一、教師

教育權下放後,強調教師專業自主、「賦權增能」,認為教師具有行動研 究的能力,惟有透過教師行動研究的歷程,才能呼應學校組織情境與教育革 新之需求(李麗娥,2002)。教科書開放選用,教師選用教科書的專業知能才 是維護教科書品質最重要的關鍵。

陳怡芬(2003)在研究中指出教師在選用教科書的重要性:

1. 教師擔任選用人員最能選擇符合學生需要和興趣的教科書。

2. 教師是使用教科書教學的人,所以應該讓教師參與選用教科書。

3. 教科書選用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增加其學科專業知能,熟悉課程標準、對 各版本教科書的優缺點及限制也有較深刻的瞭解,教師等於接受了教科書 使用的初步訓練。

Hampton(1988)指出教師參與教科書選用能增進教師專業自主的權力,

而國內在教師專業自主的呼聲下,教師也已逐漸成為教科書選用的主體(引 自詹志禹,1995)。West(1982)認為教師是教育領域中的第一線人員,與 教科書的接觸是最直接的,參與教科書選用能提升教科書的使用效能,能藉 過教學活動,並將教科書的知識完整的呈現給學生,最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最能掌握現場的教學情境。因此教師應是選擇教科書最重要的角色。

二、行政人員

學校行政人員除了落實學校體制的運作,更需整合學校資源協助教師解 決教學上的困難,工作瑣碎繁忙。Derose 與 Whittle(1976)認為辦理教科書 選用之行政業務,是極為繁瑣的工作,教師平日又須為教學而準備,因此,

選用教科書的行政業務,大多由行政人員負責規劃。在學校體制中,行政人 員多半是扮演規劃的角色,校內行政人員必須擬定評選教科書的計畫,並協 助教師評選教科書的相關細節,使這項工作順利進行。吳靜惠(2005)認為行 政人員的支援是促使教學順暢和增進教學效率的重要影響,有助於行政資源 的合理分配,來使教科書的選用順利完成。所以行政人員規劃的方式、流程、

時間都可能影響教科書的選用。

(36)

三、專家學者

學者專家的學術涵養豐富,可協助教育現場第一線的教育人員相關理論 基礎與專業建議,讓教科書的選用過程更加客觀與理想。吳靜惠(2005)認為學 者專家對於教科書的影響,主要在於理論和觀念上,他們所提出的理論有助 於評選人員的選用。張祝芬(1994)認為學者專家在教科書選用的角色中,

主要是扮演著專業諮詢、指導者評鑑的角色,但是Tyson 與 Woodard(1991)

指出專家學者所評選出的教科書時常是以一般師生的狀況與教學情境作出判 斷,所評選出的教科書不一定適用於特定地區的師生及教學情境。

四、家長或社區人士

家長和社區人士能夠從不同於學校的角度廣泛提出意見,歐用生(1999) 指出教科書並不是聖經,教科書的內容要隨時代和環境修訂,家長要扮演一 部分的責任,要參與評鑑教科書內容,提供修定的意見。Almoh'd(1987)指出 家長或社區人士參與教科書選用委員會能夠增加選用委員會的代表性,廣納 不同的意見,同時也能事先預防一些爭端(引自呂經偉,2003)。

謝育音(2002)的研究中指出臺北市教師傾向家長代表應列席,認為最理想 的方式以家長會推薦代表列席提供意見為主,且人數應佔選用會議的四分之 ㄧ以下的席次。康瀚文(2003)指出家長擁有為子女決定教育的權利,學校 許多的決策均需要家長的支持才得以推動。依據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修訂公布 的「臺北市公私立國民中學教科圖書選用原則」第二條第一款規定,選用人 員應包括家長代表。

目前大部分縣市所規定之「教科圖書選用採購作業注意事項」中都明列 有教科書選用委員,除了教學及設備組長、學年代表、教師代表外,尚須包 含家長會代表(陳怡芬,2003)。由此可知,家長對教科書選用有參與的權利,

因此,家長對教科書的意見,也是影響教科書選用的因素之一。但是張祝芬 (1994)則認為一般家長或社區人士大多缺乏評選教科書的專業訓練與專業知 能,對於教科書的選擇容易局限在特定問題上。謝育音(2002)也指出學校應在 教科書選用前舉辦教科書說明會,讓家長參與,並且要編製關於教科書選用 的指導手冊供家長取用。蔡清田與謝慧伶(2003)認為教育行政機關應宣導家長 參與教科書選用的理念,強化家長參與教科書選用的能力,並給家長充裕的 時間,落實家長參與教科書的選用。

(37)

四、學生

有些學者學生視為選用人員之一,如張祝芬(1994)認為學生是教科書的真 正使用者,學生是否應擔任選用委員須視其年齡及成熟度而定,若學生年齡 大、成熟度較佳,則學生代表可以參與教科書選用,以了解學生對教科書的 意見和理解程度。李麗娥(2003)認為學生對教科書的觀點,應在教科書選 用時納入考量中。

但是呂經偉(2003)認為學生的年齡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如果是國小學 童,多半不被認為具有選用教科書的相關能力,張祝芬(1994)也認為中小 學學生的成熟度和意見,不適合選用教科書,對於學生是否參與教科書的選 用,並未有一致的看法。目前仍有許多學者對於學生是否參與教科書選用有 不同的看法(吳正牧,1994;張祝芬,1994;鄧鈞文,2001;陳錦波,2001;

康瀚文,2003;李麗娥,2003)

綜合以上專家學者對教科書選用人員的研究,認為教師、學者專家、行 政人員、家長或社區人士、學生的意見會影響教科書的選用。

參、選用流程

教科書的選用人員必須以系統化的方式來達成選用教科書的任務。而「教 科書選用流程」是指為選出適合學校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需要的理想教科 書,盡可能的權衡各套教科書之利弊得失,從中選擇一套較佳教科書,以增 進學習效果的歷程(黃儒傑,1997)。

Gall(1981)指出教科書的選用包含以下基本步驟:1.確認需求;2.確定 課程專家所扮演的角色;3.決定預算;4.組成選用委員會;5.接近教材;6.分 析教材;7.評鑑教材;8.作成採用的決定;9.選定後的措施-公告、實施、追 蹤評鑑;10.處理版權及審查問題。

黃儒傑(1997)則將教科書選用過程區分為準備規劃、分析比較、決定 版本與追蹤評鑑四個階段。

葉彭鈞(2002) 認為「教科書選用流程」其主要目的在於協助教科書選用 人員,以有系統的方式來達成選用教科書的任務。在研究中歸納為「準備規 劃」、「評比」、「選用」、「評鑑」四個階段:

1. 準備規劃階段:(1)訂定工作進度(2)進行需求評估(3)成立教科書 選用委員會(4)蒐集各版本教科書、相關教材及有關資訊

(38)

2. 評比階段:(1)建立選用標準(2)分析比較各套教科書(3)進行部分 教材的試教(4)徵詢其他學校教師的意見(5)觀察採用該版本教科書之 學校的使用情形(6)討論與諮詢

3. 選用階段:透過參與選用教科書的人員之間的意見交流,蒐集更充分的資 訊,包括各套教科書的優缺點、特色、使用的經驗等資訊,以獲得充分資 訊的情形下,進行各版本教科書價值判斷與取捨的溝通、協調,以選擇一 套合意的教科書。

4. 評鑑階段:(1)選用結果的公佈(2)檔案紀錄的留存(3)教科書使用 的研習(4)教科書使用情形的瞭解。

謝慧伶(2003)綜合許多國內外學者的觀點,歸納出下列四個步驟:「準備 階段」、「評選階段」、「決定階段」、「使用階段」:

1. 準備階段:(1)制訂學校教科書選用辦法(2)組成教科書選用委員會或 選用小組(3)收集各版本教科樣書(4)收集各版本教科書相關資訊(5)

辦理選用相關研習或書商說明會。

2. 評選階段:(1)建立教科書評選標準(2)比較各版本優缺(3)收集各 方意見(4)召開版本評比討論會議

3. 決定階段:(1)召開表決會議決定版本(2)公佈確定版本(3)檢視所 決定版本並留存記錄(4)填表呈報教育局備查。

4. 使用階段:(1)瞭解師生與家長之反應(2)追蹤學生學習成效(3)留 存教科書使用記錄(4)檢視內容並向出版商反應缺漏(5)持續追蹤評鑑。

陳怡芬(2003) 在研究中將選用流程歸納為「準備」、「選用」、「檢討」、

「回饋」四個階段:

1. 準備階段:(1)了解相關法令及政策(2)確認需求(3)蒐集備選教科 書教科書版本的蒐集(4)蒐集選用相關資料(5)辦理教科書選用相關活 動研習。

2. 選用階段:(1)組成選用委員會(2)建立選用教科書規準(3)分析、

比較與評價教科書(4)試用(5)決定教科書版本(6)公佈選用程序、

理由及說明使用方法。

3. 檢討階段:(1)實施與檢討(2)追蹤評鑑。

4. 回饋階段:反省選用過程和結果的品質,並建立教科書使用情形的回饋系 統,以做為日後改進的參考。

數據

表 4-4  不同學歷的國小教師對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因素之   t 考驗摘要表…………………………………………………78  表 4-5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對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因素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  80  表 4-6  不同年資的國小教師對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因素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  82  表 4-7  不同職稱的國小教師對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因素之          單因子
圖 2-1 教科書選用流程圖……………………………………………28
表 3-11(續)  29  選用教科書時會受到該版本的廠商所提供的教具的影響  30  選用教科書時會受到其他教學經驗豐富的同儕影響  31  選用教科書時會受到行政單位提供的資訊或研習所影響  32  選用教科書時會受到選用時間的安排所影響  33  選用教科書時會考慮學生本身學習狀況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表3-12  正式問卷第二部分題目摘要表  題號  內容  1  課文內容之社會性  2  課文內容之趣味性  3  習作難易程度  4  習作提供學生多元的題型練習  5  習作與課本間的搭配
表 4-3(續)  性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整體選  用因素  (A)男  137  3.96 .40  .117  (B)女  372  3.96 .34  (一) 在「選用人員」層面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其對選用人員的差異情形,男性(M=3.52)、 女性  (M=3.50),經 t  考驗分析後,性別不同,其對選用人員無顯著 差異(t=.385,p>.05)。  (二) 在「選用流程」層面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其對選用流程的差異情形,男性(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In this study,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corporate image, service quality, perceived value,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was explored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investigate the geometric design of curvic couplings and their formate grinding wheel selection, and discuss the geometric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er’s 19 years learning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tial arts as a form of Serious Leisure and then to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