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LASY 積木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 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LASY 積木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 之影響"

Copied!
12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淑芳 博士

LASY 積木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 之影響

研 究 生: 王心筠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八 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LASY 積木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 之影響

研 究 生: 王心筠 撰

指導教授: 陳淑芳 博士

(4)
(5)
(6)
(7)

謝 誌

感謝主!終於完成論文,回首這四年的研究生涯在教職、課業、

家庭中不斷的奔波,好幾次想要放棄,但感謝老師、同事及同學不斷 的鼓勵,讓我度過那最艱難的時期。

首先感謝指導教授陳淑芳老師的因材施教,讓駑鈍不才的我,每 每有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的感覺;及以無比耐心及細心的指導,引發 我多元的思考方向,得以將論文順利的完成。感謝兩位口委—江淑卿 教授與熊同鑫教授,在百忙之餘,用心的替我審視論文,提出許多精 闢而寶貴的意見,讓我受益匪淺,也使得論文得以益臻完善;感謝在 寫論文過程中,同事丹寧、珈妤、于聖、慶玲、雅莉的挺力支持,同 學阿雅、小蝦、蒨茹、書華、秀敏、美伶遇到困難時互相打氣加油。

最後要感謝的是我最愛的家人,爸媽這四年暑假辛勞幫我照顧兒 子,讓我無後顧之憂的讀書,弟弟在論文上的指點;以及最愛我的外 子冠巖,除了體諒我在寫論文過程中的壓力,也幫忙校對論文內容及 分擔家事。

僅以此成果獻給曾經幫助我、支持我並鼓勵我的所有人,因為你 們的付出,我才能完成順利的完成,再次感謝大家一路上的陪伴。

王 心 筠 謹 致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八月

(8)

LASY 積木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

作 者 : 王 心 筠

國 立 台 東 大 學 幼 兒 教 育 學 系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幼兒建構 LASY 積木的創作表現,以及 LASY 教學方案對幼兒創 造力之影響。採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佐以檔案評量。研究對象為南部地區某 公立幼稚園兩個中班共 48 位幼兒,實驗組接受為期兩個月共十次的 LASY 積木教學 方案;對照組班在自由遊戲時間得以使用 LASY 積木進行創作。兩組在實驗教學前、

後分別完成一份自由創作作品,由專家根據「實作評量檢核表」進行評分,另以「LASY 積木技巧檢核表」分析幼兒作品中技巧使用情形。研究資料以 SPSS 12 進行描述統 計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其他資料來源包括:研究日誌和創意幼兒觀察記錄,進行 質性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幼兒在獨創力、變通力、精密力、流暢力等面向的創造 表現均顯著優於對照組幼兒,表示 LASY 積木教學有助提升幼兒創造力表現。而實驗 組幼兒建構 LASY 積木的創作行為模式相似,但作品表現有個別差異。作品主題以居 家生活為主,作品結構從簡略到複雜、從鬆散到堅固,作品的完整性也隨時間而增 進。創作歷程可分為「先命名」、「邊做邊想」、「後命名」三種類型。幼兒的創造性 人格特質是影響其建構 LASY 積木創造力展現之重要因素,藉由 LASY 教學方案的引 導及學門的激勵,有助提升幼兒的創造力。

關鍵詞:創造力教學、創意積木、幼兒創造力

(9)

The effect of the LASY bolck instruction project on young children’s creativity

Wang, Hsin-yun

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study inquiry into young children’s cre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LASY block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act of a LASY block instruction project on young children’s creativity. A quai-experimental design is used supplemented with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total 48 children of 4-years old from two classes participate in this study. Twenty-four childr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rticipate in LASY block instruction project for two months after pre-test. Instead of the LASY block project, another 24 children as control group have opportunity to play with LASY blocks during free play.

Children’s construction using LASY blocks were collected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project. Their products were scored by five adult experts using a checklist of the creative performance on block construction.

Statistics of descriptive and ANOVA were employed for data analysis. Other data resources include observations of children’s block play and the researcher’s journ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ldr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ignificantly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espect to the creative performance in originality, flexibility, elaboration, and fluency. It indicated that building blocks teaching would be helpful to the creative performance of young children. The most popular theme of children’s products is “home life”. A similar construction model was found with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ut it existe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ir products. The structure of their products evolved from simplicity to complicatedness, and from loose to fixedness. And the completeness of their products improved with time. The creation proces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including “name it first,”

“thinking by doing,” and “name if after.” Creative personality traits of young childre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in their LASY block buildings. It helps to promote the creative performance of young children by the inspiration of the guidance and peers in the LASY instruction program.

Keywords: Creativity Teaching, Blocks Building, Creativity of Young

(10)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4

第三節 研究假設...5

第四節 名詞解釋...5

第五節 研究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幼兒創造力與教學...7

第二節 積木應用於幼兒創造力教學...18

第三節 LASY積木的教與學...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29

第一節 研究現場...29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30

第三節 教學活動設計...34

第四節 研究工具...37

第五節 資料分析...39

第六節 研究步驟...43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47

第一節 幼兒建構LASY積木創作表現...47

第二節 LASY積木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73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83

第一節 結論...83

第二節 建議...85

(11)

參考文獻...88

一、中文部分...88

二、英文部分...93

附錄...95

附錄一 實作評量檢核表...95

附錄二 LASY積木檢核表...96

附錄三 LASY積木教學活動教案...106

附錄四 創意幼兒觀察記錄表...109

附錄五 家長同意書...112

(12)

表 目 次

表 2-1 幼兒創造力之發展...11

表 2-2 幼兒幼兒作品創造力評析...14

表 2-3 積木與幼兒學習的相關研究列表整理...21

表 2-4 積木與創造力相關研究...24

表 3-1 教學主題...29

表 3-2 專家名單...32

表 3-3 實驗組及對照組之基本資料...33

表 3-4 實驗研究教學方案課程綱要一覽表...35

表 3-5 評量向度...37

表 3-6 評分者信度分析...38

表 3-7 量的分析...41

表 3-8 資料文件編碼...42

表 4-1 作品主題次數分配與百分比摘要表...47

表 4-2 先前經驗幼兒作品...50

表 4-3 積木技巧次數與平均數摘要表...52

表 4-4 LASY 積木技巧檢核表 981210...53

表 4-5 幼兒技巧平均數...54

表 4-6 兩組幼兒「獨創力」平均數...74

表 4-7 兩組幼兒「獨創力」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74

表 4-8 兩組幼兒「變通力」平均數...75

表 4-9 兩組幼兒「變通力」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76

表 4-10 兩組幼兒「精密力」平均數...77

表 4-11 兩組幼兒「精密力」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78

(13)

表 4-12 兩組幼兒「流暢力」平均數...79

表 4-13 兩組幼兒「流暢力」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79

表 4-14 高、中、低平均技巧數與創造力之相關...81

(14)

圖 目 次

圖 3-1 研究流程圖...43

圖 4-1 作品四大類主題...48

圖 4-2 男生作品主題...49

圖 4-3 女生作品主題...49

圖 4-4 高社經及低社經作品主題...50

圖 4-5 作品主題變化表現折線圖...51

圖 4-6 平均技巧數高與低幼兒之作品...55

圖 4-7 高創造力幼兒 1 作品之演進...57

圖 4-8 高創造力幼兒 2 作品之演進...58

圖 4-9 高創造力幼兒 3 作品之演進...59

圖 4-10 低創造力幼兒作品之演進...60

圖 4-11 不同階段創作行為之特色...66

圖 4-12 主題:戰鬥機車...69

圖 4-13 同儕之間影響的作品...71

圖 4-14 同儕之間影響的作品...72

圖 4-15 平均技巧數高低與創造力得分高低之作品...81

(15)

第一章 緒 論

本研究以LASY積木教學來探究幼兒的創造力。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 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第三節為研究假設,第四節為名詞 釋義,第五節為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者進入職場後觀察到積木是孩子深深喜愛的玩具。在從事幼教實務工作 多年,積木區是每次孩子在自由探索時間中最熱門的學習區;可在積木區看到孩 子盡情的搭建積木,及與同儕熱烈的討論如何增進改造自己所建構的積木;孩子 們在積木區所表現出來的喜愛、愉悅情緒氛圍連我都能感受的到。在眾多的玩具 種類中,「積木」在外型上是屬於簡單的玩具,它可以誘發出幼兒的自由想像力,

讓他們會堆出各式各樣的東西(王真瑤譯,1997),普瑞特女士(1948)在實際觀 察孩童遊戲她相信:孩童的學習是衍生於其玩耍的過程中;而玩具、教具更是其 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媒介之一,第一個讓她感興趣的「對象」便是─積木(戴 文青,1995;Singletary, 2007),由此可知積木是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玩具。

積木區對創造力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地方(陳鳳娟譯,1999)。根據創造力的 研究,發現當人們做著他最愛做的事時,這時就是他們呈現創造力的時候(Feldman

& Benjamin, 2006);幼兒的創造力與他們的想像力和假想有關,他們以新奇獨創的 方式,運用自己的想像力來組合積木。學齡前的孩子正處於創造新形式、新構想、

(16)

新字、新積木結構與任何新事物的絕佳階段。

歷年來創造力的教學多著重在小學以上,很少探討如何開發學前階段的創造 力;其實創造力的培養與開發愈早愈好,最好能從托兒所、幼稚園即開始(陳淑 芳,2005;Fawcett & Hay, 2001)。因此從文獻中我們可以瞭解在積木區是一個很 好發現幼兒創造力的最佳區域。Moran(1982)認為創造力的培養最好從幼稚園開 始,若能及早確認出有獨特創造能力的孩子,可以進行早期的培養和長期追蹤研 究,對創造力研究之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引自陳淑芳,2004)。

民國 89 年起教育部陸續推動「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期望能更持續與有效地 推動創造力教育。其施行範圍涵括從幼稚園到大學各教育階段,採全方位觀點將 創造力教育融入各生活層面;且自推行之後,各個學校也開始重視學生創造力的 培養,近幾年來在幼兒的各種不同領域中已陸陸續續探討相關幼兒創造力的研 究,從此得知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是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小時候由於家中貧困記得從小的玩具就是童玩,在隨著弟弟的出生後媽媽開 始會添購市面上所販售的玩具;當就讀國中時,媽媽為弟弟買了一箱 LASY 積木,

而那箱 LASY 積木在那個年代裡是屬於昂貴的積木。記憶中弟弟很熱衷於 LASY 積木的組合,他會照著說明書裡的成品去做組合及變化,對他來說當完成作品時 是很有成就感的;不僅如此他還可以利用 LASY 積木組合不同的成品後,玩扮演 的遊戲,在那時我對 LASY 積木留下深深的印象。

而在弟弟長大後,LASY 積木一直被媽媽保存得很好,直到我生了兒子在他就 讀中班時,這箱 LASY 積木就換成我兒子玩。不過兒子對操作性的積木主動性並 不強,所以 LASY 積木在我家裡是一直被晾在玩具室的某一個角落,直到他在就

(17)

讀小一時看到我班上的小朋友在組合,才開始看到他會在家中組合 LASY 積木。

研究者的學校於民國 95 年下半學期因為自辦課後托育,在課程中安排了 LASY 積木的教學,因此園所就購置了許多的 LASY 積木,在本園有一間教室是 操作 LASY 積木的特定教室。而在當時也聘請了專門教導 LASY 積木的老師來園 指導課後托育班的幼兒,所以會到這間 LASY 積木教室玩積木的,似乎只有課後 留園的幼兒才會接觸到;但在 96 學年度課後托育班委外辦理後,學校使用 LASY 積木教室的機率就逐漸減少了。

研究者在班上觀察幼兒在操作 LASY 積木時,幼兒對於 LASY 積木的主動性 並不高;這時研究者思考著 LASY 積木在很早的時候就引進台灣,為何它對幼兒 的吸引力並沒有很高?直到在 96 學年研究者任職的幼稚園舉辦了一項創造力教育 研習,陳淑芳教授帶來了 LASY 積木的創作讓我有機會更進一步的了解 LASY 積 木的特色及魅力。

雖然之前我並沒有學過如何教導 LASY 積木的玩法,但在研習之後,開始在 班上引導幼兒對於他們自己的作品做發表及分享;因此研究者觀察到,當班上老 師開始注意到幼兒的作品,並引導幼兒針對自己創作的作品做分享,班上開始有 這樣子的氛圍後,選擇建構 LASY 積木的幼兒人數變多了,建構的主題也逐漸開 始多元化。因此我們可知成人給予幼兒口頭上的讚美、或恰當的歸功於幼兒的能 力,幼兒參與活動和挑戰自己的意願,將會達到最高成效(谷瑞勉,1999)。

研究者觀察到,當有建構LASY積木經驗背景的幼兒,他們之間會有互相討 論、互相模仿及互相幫忙的鷹架行為出現;孩子會因為這樣子的鷹架行為,在創 作上更加突破及增進,所以同儕是往往影響創作的重要因素之一,連帶有人跟進

(18)

做同樣的事(陳淑芳、簡楚瑛,2004)。再加上老師的鼓勵及支持,幼兒的作品往 往會令人有驚訝的感覺。因此,研究者發現再好的積木若沒有有效的鷹架行為或 是活化的教學,這樣的積木無法產生最好的功效。

因此在97學年上學期研究針對幼兒在LASY積木的表現,先做初探性的研究。

在初探研究結束後,本園在97學年下學期安排了三堂LASY積木課程;在上完課之 後,研究者觀察到孩子在建構LASY積木的技巧有更進一步發展,更能融入於建構 積木中增加了更多的變化;至此有了初探性研究及幼兒上LASY課程的經驗。研究 者想,若把LASY積木教學方案應用在中班的幼兒上,來探究LASY積木對中班幼 兒創造力之影響為何?目前在積木對幼兒創造力影響的文獻仍是少數,因此研究 者希望從以LASY積木來探究幼兒創造力的歷程,以讓未來的研究者或幼教老師做 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

綜合以上所述,擬定本研究之目的有以下幾點:

一、探討幼兒建構LASY積木創作表現。

二、探究LASY積木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探討之問題如下:

一、在LASY積木歷程中,幼兒創作主題、創作技巧和創作行為的表現為何?

二、LASY積木方案對幼兒創造力影響為何?

三、LASY積木組合技巧的數量與創造力之間的相關性如何?

(19)

第三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問題「接受LASY積木方案教學之實驗組與未接受之對照組,在實作 評量檢核表之後測得分上有差異存在」,提出四點假設:

1-1在排除前測之影響後,實驗組在「獨創力」之後測得分高於對照組。

1-2在排除前測之影響後,實驗組在「變通力」之後測得分高於對照組。

1-3在排除前測之影響後,實驗組在「精密力」之後測得分高於對照組。

1-4在排除前測之影響後,實驗組在「流暢力」之後測得分高於對照組。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LASY 教學方案

LASY 教學方案是指以 LASY 積木為教材,讓幼兒依照老師所引導的做延 伸及變化呈現自己創作的作品。

二、幼兒

一般指的是 4-6 歲的兒童,本研究所指的幼兒是 97-98 年出生年足 4 歲就讀 南部地區某公立幼稚園中班兒童。

三、創造力

本研究的幼兒創造力係指幼兒在 LASY 積木實作評量的表現,以獨創力、變 通力、精密力、流暢力為評分向度,採取專家共同評定方式,作品分數總平均分 數在 3 以上的幼兒,表示為高創造力幼兒,總平均分數在 3 以下的幼兒為低創造 力幼兒。

(20)

四、創作表現

本研究的創作表現係指透過自編「LASY 積木技巧檢核表」及陳淑芳和簡 楚瑛(2003)所編「創造幼兒觀察紀錄表」來觀察與紀錄創造力高與低的幼兒在自 由創作中,所呈現作品主題類別的偏好、使用創作技巧數的高低以及創作時展 現出來的人格特質。

第五節 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

以兩個中班班級做為研究對象,研究脈絡因幼兒的個別差異,僅提供相關研究 參考,不宜過度推論。

二、研究工具的限制

本研究以「LASY」積木為創作媒介,幼兒創造力展現可能因 LASY 的特性,

而無法充分的展現。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幼兒創造力與教學

一、幼兒創造力

關於創造力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大多數的學者以創造力四 P 觀點:創造者 (person)、歷程(process)、產品(product)、環境(press)定義來探討。在不同的研究中,

所探討的能力有所不同,有人會針對歷程(process)作為探討,或是以創造者(person) 及環境(press)來探討,但近來年的研究漸漸的傾向以綜合觀點來探究,在綜合論 點中,它包含三個要素,以 Csikszentmihalyi 創造力的生態系統觀點為主,當以 Csikszentmihalyi 創造力的生態系統來看,我們在瞭解幼兒創造力的時候,創造力 是個人(person) 、學門(fied)、領域(domain)三者交互作用形成的,而構成一個文 化演化的循環歷程(陳淑芳、簡楚瑛,2004)。本研究將以 Csikszentmihaly(1999) 系統觀點架構做為理論基礎,以下將以個人(person)、學門(fied)、領域(domain) 來作探討:

(一)個人方面

個人指的是幼兒本身,幼兒本身是沒有創造力的,但幼兒有著強烈的好奇 心,而好奇心是培養與興起創造力的第一步(杜明誠譯,1999)。

Csikszentmihalyi(1999)提到許多創造性人物,幼小時都充滿著濃厚的興趣與好 奇心,研究者認為在幼稚園階段的幼兒,是最具有好奇心,因此進而驅使對所有 事物感到興趣,而創造力往往就此培養而來,由此可知幼兒的個人特質若具有高 度好奇心,其幼兒的創造力將容易被激發。Csikszentmihalyi 探究 91 位當代傑出

(22)

人士,將創造性人物人格特質分為十種(杜明誠譯,1999):

1.精力充沛,亦可沈靜自如。

2.聰明,但有有些天真。

3.結合遊戲與紀律,責任心與無所謂的態度。

4.雖喜歡想像或幻想,但亦有現實的根底。

5.具有內在及外在兩種傾向。

6.既謙卑又自豪。

7.陽剛與陰柔共存一身。

8.叛逆且獨立。

9.對工作既熱情又客觀。

10.常常現於悲喜交雜之境。

以上所舉我們可以得知,凡具有創造力的人格特質都會有很顯明的特徵,在 幼稚園階段的幼兒在人格特質上也是非常的顯明。

(二)學門方面

學門是指能夠影響領域知識結構的人,係指具有守門人角色的學門或行業之 專家(郭奕龍,2007),這些人會負責評定此社會組織中個人的理念與產品,是 否足以成為該領域有價值的創造(葉玉珠,2006)。

守門人從領域中所獲得的共識標準,他們對個體所提出的新產品進行評定,

若新產品被評定是具有創意,因此學門中的守門人也扮演著認可創意產品的角 色,守門人所代表的學門內在判準,對於個人的創意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陳 振明,2004)。

(23)

對於學校而言,教師、同儕、家長就成為學生的守門人,當幼兒個人所生產 創造性的產品,經過了同儕、老師所認可,可能成為幼兒創造文化之範例被保存 下來,藉由展示或教師教學指導傳遞給其他幼兒,或透過媒體傳遞給下一屆幼 兒,若幼兒所創造的產品未被同儕或老師選擇,仍不可能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創造 性產品(李瑞娥,2007;陳淑芳、簡楚瑛,2004)。

家庭也是影響幼兒創造力之因素,父母需負起激勵及引導孩子興趣的責任

(杜明誠譯,1999),所以父母是幼兒最早接觸的教育家,在親子之間的互動方 式及父母社經地位皆可能影響幼兒創造力的發展,眾多的學者會認為高社經地位 的家庭,相對孩子的創造力會比社經地位低的幼兒來得高,陳淑芳(2006)指出 因為社經地位較高的家庭可以提供較充裕的資源給孩子,讓孩子可以奠定下先備 的知識,因此有助於幼兒創造力的發展。

(三)、領域方面

領域即是代表創造產品所在的知識系統、象徵符號系統,而文化就是這些 各種不同的知識系統所組成的(林偉文,2002)。領域有聚焦知識的重要性 (Feldman & Benjamin, 2006),而領域知識能否不斷的進化,創造則扮演重要的角 色,領域知識能否傳承下去與「可接近性」

(

accessible

)

和「可取得性」

(

available

)

有關,「可接近性」指的是個體是否容易取得領域的知識;「可取得性」則是領 域與知識是否易於學習及獲得(葉玉珠,2006)。

在本研究中從領域的角度來看,它所代表的是符號的象徵,這符號就是 LASY 積木,積木對幼兒來說,不論是木製積木或是塑膠鑲嵌積木,真是百玩不厭,越 玩越有創意(王真瑤譯,1997),所以在幼稚園裡,積木是易取得,它的想像空

(24)

間甚大,故幼兒易於學習及獲得其技巧,而產生創造性的產品。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瞭解幼兒的創造力,是個人(person) 、學門(fied)、領域 (domain)三者交互作用形成的。在這三者的交互作用中,是能促進創新的行為 (Feldman & Benjamin, 2006),在本研究中個體是幼兒,幼兒的興趣及特質會影響對 符號的選擇及利用,若幼兒對符號(積木)要表現其創造力,必須對符號熟悉及有其 技巧的基礎,當幼兒對社群互動,會瞭解社群的限制及機會在哪裡,於是社群扮 演著守門員的角色,在教室中守門員就是老師及同儕,當幼兒所創作的作品若能 被接受其創作的作品就是有創造性的產品。

二、幼兒創造力之發展階段

幼兒就像海綿一樣,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不斷地在吸收資訊,能天馬行空 自由思考未知事物,他們對環境充滿好奇、喜歡不斷摸索以滿足其好奇心,其可 塑性高(吳巧瑜,2005)。所以在幼兒發展的階段中,若老師可以應用適當的引導,

把握創造力之關鍵期,以激發幼兒創造力,並助於幼兒未來之學習。

吳美珠、陳英進(2000)及陳美惠、高淑清(2001)提出幼兒創造力發展階 段,研究者做了以下的整理如表 2-1:

(25)

表 2-1 幼兒創造力之發展

學者 吳美珠、陳英進 陳美惠、高淑清

第一期

感覺動作期:出生至 2 歲的嬰兒 透過感官探索表現創造力此時的重點 在於「創造性遊戲」。

烹飪家 0-2 歲幼兒必須透過感官學習,成人的引 導很重要,旁人的鼓勵才是創造力的泉源。

第二期

運思前期:2 至 4 歲的幼兒想像力豐富,

通常以操作的方式來表現其創造力,此 時期的幼兒適合直接學習,成人可用語 言或想像遊戲滿足其好奇心。

信仰者 2-3 歲幼兒因有無生命概念,常有擬人化 的觀念發生。

文學家 3-4 歲幼兒重視生活經驗,著重別人說話 所引起再造想像。

創 造 力 發 展 階 段

第三期

直覺期:4 至 6 歲的幼兒認為所有東西 都有生命。此時的幼兒抽象概念能力提 升,想像力增強,遊戲方式以想像和模 仿,喜愛創造性活動。

藝術家 4-5 歲幼兒繪畫作品會有自己想像內 容。玩遊戲為自我中心,想像與模仿力強,拓展 自己生活經驗,是創造發展自我表達高峰期之 一。

發明家 5-6 歲幼兒喜歡運用各種材料、工具從事 創作性活動。與他人合作觀念增強,提供多元化 的材料就像是發明家一樣,常有令人意料之外的 點子。

資料來源:整理自吳美姝、陳英進,2000;陳美惠、高淑清,2001

綜上所述,學齡前期是啟動幼兒創造力的關鍵期,每一個階段都有發展的特 色,簡楚瑛、陳淑芳和黃譯瑩(2002)指出 0 到 5 歲是創造力發展的第一個顛峰 期,而大班幼兒學會妥協社會要求,順應家庭權威,其創造力不如 3 到 4 歲的中 班幼兒(方啟敖,2004),研究者多年任教幼稚園,觀察中班的幼兒,本身是模仿 力最強及最會天馬行空的想像,處於創造力發展的第一個顛峰期,因此本研究選 取 4-5 歲中班幼兒為研究對象,希望在充滿好奇心及創作性自我表達高峰期的階 段,給予幼兒有計劃性的教育介入,並以啟發幼兒之創造力。

(26)

三、幼兒創造力之特質與價值

在上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幼兒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有特定的創造表現,那 在幼兒創造力之特質又為何呢?我們將在這裡探討幼兒創造力之特質。董奇

(1995)認為兒童的創造力表現與成人是有差異的:

(一)兒童創造力特質

1.兒童的創造力是不斷的發展,兒童創造力不像成人的創造力已經定型了,

兒童創造力會隨著年齡不斷的增長而漸成熟,兒童在社會規範的習得、個性形成、

知識和經驗的豐富,都會促使兒童創造力產生相應的變化。

2.兒童的創造力較為簡單、低層級,學前兒童思考發展正處於直觀動作及具 體的形象思考階段,抽象的邏輯思考形式至多才剛剛萌芽。由於學前兒童還不能 進行系統化的學習,活動範圍小,知識累積較為薄弱;所以學前兒童只能進行直 觀的、具體的、形象的、不符合嚴密性及邏輯性的創作,只是一些簡單、低層級 的創造,不具有什麼社會價值和實用價值。

3.兒童創造力自發性強,針對性較差,藉以表現的活動及領域相當廣泛。兒 童正處於什麼都不懂、也不太清楚的時期,他們對所接觸任何的東西都表現出濃 厚的興趣,而他們總是用自己的方式行動,他們的創造力幾乎是從事全部活動中 都能夠發現。

4.兒童創造力主要表現為創造性想像,幾乎所有的創造活動都少不了創造性 想像,創造性想像和創造性思考被稱為創造力的兩大支柱。幼稚園小班或更小的 兒童的創造實際上是一種無意想像的結果,而中班以上兒童的創造主要是一種有 意想像;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兒童就是藉助想像來創造的。

(27)

(二)兒童創造力價值

董奇(1995)亦認為兒童時期的創造力雖不夠精緻,但也有價值:

1.創造,是經長期發展所形成的,是個體與環境長期交互作用的產物,兒童 創造力的經驗對後來發展的創作活動是極為重要的。

2.有些心理學家認為兒童的創造力,可使兒童得到重大的個人樂趣和滿足,

從而導致他們與社會的良好調節。

3.此外,兒童的創造力在兒童的同伴群體關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任何的 兒童團體中,當頭頭的必須對其領導的團體作出比較突出的貢獻,創造力的表現 是一途徑。

綜上所述,幼兒的創性力特質是不斷的發展且較為簡單,屬於低層次者,創 造力自發性強但因認知上理解有限,所以對任何的人、事、物都具有高度的興趣,

並富有極大的想像力,然而兒童的創造力表現粗糙但其有價值。

四、幼兒作品創造力評量

什麼是創造力的產品呢?創造力產品就是前所未有,是以舊創新的事物,毛連 塭(2003)指出創造品乃是創造活動的最後成果,也是創造人創造能力的具體表現。

又如在幼兒創造力產品中的獨創力與價值性方面,除以幼兒文化社群為參照外,更 重視個人層次的價值性,強調自我比較、突破、創新與成長(江淑卿、馬祖琳,2002)。 董奇(1995)認為「創造力」是根據一定的目的,運用所有已知訊息,產生出某種 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能力。在此幼兒的作品評量以檔案評量及幼 兒作品評量兩個向度來探討:

(28)

(一)檔案評量

檔案評量是評量創造力有效的方法,檔案評量是有目的的收集學生學習表現的 一些訊息,從這些訊息中教師可以知道學生在學習成果中所付出的努力、進步的情 形和達成多少學習的目標。它是一種有實際根據的、連續性的、多元方向的評估學 生學習的表現。

(二)作品評量

針對幼兒作品創造力之評量,本研究參考黃壬來(1999)曾將 Torrance 所主張 的 17 種創造能力,在幼兒創作品分析中之應用,而 17 種評析兒童作品創造力之內 容,整理如表 2-2

表 2-2 幼兒作品創造力評析表

創造能力 兒童創作行為及作品

流暢性 1.兒童針對主題思考各種表現的觀念。

2.兒童在同時間裡能創作多件相關主題的作品。

獨特性 1.兒童以特殊操作的方式使用材料。

2.兒童針對主題會有與眾不同的觀念。

3.多件作品在比較時顯為突出之作品。

掌握本質 1.兒童針對主題加以構思。

2.兒童將作品命名,且具有想像力。

精密性 1.兒童根據提示擴展創作觀念。

2.兒童作品表現,具有精密及有意義的細節。

開放性 兒童利用繪有兩條曲線可畫出各種用此二曲線的形象。

情緒表達 1.兒童透過表演、歌唱、表達其情感再轉化於造形活動上。

2.兒童將聆聽音樂的情感,表現於造形活動上。

3.兒童作品可以表現出多種情緒。

述說故事 兒童根據主題說明具有情節的創作作品。

(29)

2.兒童作品能呈現出各種動作。

題目的表現性 兒童在其作品可以呈現情感的主題。

合成 1.兒童將數個器皿組成有意義的形狀。

2.兒童作品顯示以多種個體而形成一整體。

不尋常視覺 作品以多角度呈現,可以由上往下看或俯瞰等。

內在視覺 1.對創作上的問題思考過可以找到答案。

2.兒童作品能以 X 光透視情形來呈現。

打破界線 1.兒童思考其物品固有功能外另還有其他功用。

2.兒童作品中顯示舊物新用的巧妙應用。

幽默 1.兒童對主題產生有趣的想法,且作品也呈現有趣的內容或造形。

2.兒童在創作前皆具備有趣的內容。

豐富意象 1.兒童根據主題思考多元化與主題有關的議題。

2.兒童作品呈現出多元主題相關。

生動意象 1.兒童對作品想像生動的造形表現。

2.兒童作品整體而言可以有生動的表現。

幻想 兒童作品具有天馬空的表現。

資料來源:黃壬來(1999:46-49)

表2-2針對Torrance對兒童作品創造力之評量觀點,此評量內容取向具多元 化,其創造力能力的分項內容具重疊性,且偏向美勞作品的評量,有些項目在積 木作品無法針對評量內容給予專家評分。於研究者針對Torrance在創造力基本架構 中的獨創力、變通力、精密力、流暢力等四項能力,作為實作評量檢核表的創造 力評量項目,其餘的評量項目較不適於積木作品的評量,故不予選擇。

五、創意教與學

(一)創造力教學

Csikszentmihalyi(1999)認為兒童發展領域專業能力,學校必須扮演引導的 角色,支持兒童追求創新而不是只尋找標準答案,所以學校教育啟發兒童創造力 是很重要的(杜明誠譯,1999)。

(30)

Sternberg與Lubart(1995)認為「發展創造力的最佳方法就是注意、仿效有創意 的角色楷模」(洪蘭譯,1999),而幼兒第一個進入的學習機構就是幼稚園,在幼 稚園裡老師是幼兒的模仿對象,又如陳淑芳(2005)所指的「幼稚園教師的創意行 為可能會影響幼兒對創作思考的興趣和能力」。詹志禹(2001)提到「教師的教學 風格如果能夠活潑而有創意,將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維持快樂的學習氣氛、

容許較寬廣的思考空間」。

教師在兒童創造力培養的角色上,將不再是維謢自我權威和教材的代言人,而 應該是兒童創造能力發展的激發者、培育者和欣賞者,在教學思考上靈活不僵硬、

敏感度高,能接納新知、勇於嘗新、自我反思,並能肯定創造力的價值,允許並欣 賞幼兒行為表現的差異性,能解讀、接納幼兒的不同表現幼稚園的教學強調的是以 學生為本位的學習,以幼兒的興趣為主的學習,就是讓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下學習(李 瑞娥,2007)。

綜上所述,若要提升幼兒的創造力,教師是關鍵的主要推手,教師應用無限的 方式來啟發孩子的創作(Katrina, 2001),而有良好的環境是能增益幼兒創造力。創造 力該如何教呢?研究者彙整學者(葉玉珠,2006;簡楚瑛、黃譯瑩、陳淑芳,2002;

魏麗卿等譯,2004;Sternberg, 2003;Ugur, 2004),將提昇幼兒創造力的教學分別以 教師行為、教學、環境來探討:

1.教師行為

(1)教師的表現讓幼兒感到有興趣,並扮演有創造力的楷模。

(2)鼓勵學生勇於探索及發現、發明、想像及假設。

(3)教學及思考活潑不死板,勇於挑戰及創新、具有自省能力。

(31)

(4)能接受幼兒的個別差異,欣賞其不同之行為表現。

(5)多給予幼兒支持、肯定及鼓勵。

2.教學方面

(1)多給予問題的思考,引發幼兒做多方面的聯想。

(2)利用不同及多元的教學方式。

(3)提供各種感官的體驗,引發幼兒創意的動機及行為。

(4)多給予幼兒創造的表現及機會。

(5)利用幼兒的舊經驗,轉換或延伸更多的想像空間。

(6)適時的提供幼兒成功經驗。

(7)提供與同儕之間的互動和合作機會,讓幼兒彼此可以互相觀摩創意。

3.環境

(1)提供安全、無慮的學習環境。

(2)充滿開放民主的學習氛圍。

(3)佈置豐富多元教材、教具的環境。

(4)多給予非結構性的材料。

(二)創造力教學相關研究

在幼兒創造力教學中,依不同的領域,有許多相關研究取向如:林廷華(1995)

對大班30名幼兒,以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之影 響,研究結果在活動與律動創造思考測驗及陶倫斯圖型創造思考測驗,實驗組的幼 兒優於對照組。黃兆申(2003)黏土創意教學對幼兒立體造型認知影響,研究結果 實驗組的幼兒在黏土表現手法上,可看出較高的完整度,其因是受到創造力的影響。

(32)

郭靜緻(2006)對大班幼兒進行創造性藝術教學,研究結果從幼兒作品創造力分析 得知,多數幼兒作品在流暢力、獨創力、精密力、想像力、好奇心、合成、不尋常 的視覺感受、幻想與命名等方面,皆具有創造力的表現。蘇月霞(2007)對大班25 名幼兒進行繪畫創意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影響,研究結果實驗組幼兒在語文及圖 形的創造力皆有提升。許詒婷(2009)對8位幼兒進行遊戲化音樂教學對幼兒創造力 之影響,研究結果遊戲化音樂教學可以增進幼兒創造力,以上所舉可知創造力是可 以學習、培養及訓練的(洪蘭,1999;陳秀才,2005)。

第二節 積木應用於幼兒創造力教學

一、積木與幼兒學習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在職場上觀察幼兒在積木區操作積木的過程,觀察到積木是如何深深 的吸引孩子,在積木區可看到幼兒自由的建構積木,雖然積木的造型簡單,但它 卻有無限的可塑性。楊秀惠(2007)她認為幼童主動的探索,他們將瞭解各種積 木的形狀、大小等特色,由這些特色,去啟發他們的想像,創造出遊戲。

幼稚園重視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可見遊戲是幼兒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之 一。馬嘉鴻(2005)在一年資料收集研究錄中發現,幼兒在積木角活動幾乎佔了 大部分的時間,發現幼兒因為玩相同的積木,而聚集在一起並組成小團體,當幼 兒在堆疊積木時能盡情的發揮想像力及創造力。在此我們來探討積木對幼兒學習 的相關研究,以下我們逐一做探討:

馬嘉鴻(2005)以任教的幼稚園大班三十位幼兒為研究對象,採取Erickson

(33)

(1992)提出之民族誌學微觀分析法進行研究,資料蒐集方式,包括回憶筆記、

教學省思、現場筆記、事後現場筆記的撰寫、現場錄影。研究目的探究在積木區 幼兒打鬧遊戲的情境脈落中,幼兒與幼兒間及幼兒與研究者的常規間,到底發生 了什麼事?以釐清他們所處的社會結構的限制之下,他們如何透過各種手段和方 法來塑造他們的意義。研究結果顯示孩子想藉由玩具進入他們想像的情節去實現 他們的夢想。遊戲不斷的重複行為被她稱為是一種例行活動,而該班的好學生成 為利己的人,而不能用公平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形成老師眼中另一個不一樣的「好 學生」,而在團體中的小跟班除了需扮演小丑的角色,還必須以送玩具零件來換取 友誼,以利自己繼續生存在小團體中,形成特有的「小跟班的生存之道」。 石素瑜(2007)以臺南市某公立幼稚園大班六位幼兒為研究對象,採取質性 研究法進行研究。資料蒐集方式,包括觀察、錄影、錄音和訪談方式。研究目的 在探討幼兒透過百力智慧片建構多面體所使用的策略,並分析幼兒對多面體的認 識。研究結果顯示幼兒建構多面體時,常使用的建構策略有「以邊相連」、「由 中心發展」和「合併」(以邊相連和由中心發展並用)三種,所使用的建構策略 會因幼兒的建構經驗與多面體的複雜性而異。另外,幼兒會以正確的形狀和片數 描述多面體,並能比較不同多面體間之異同。而幼兒會描繪多面體的展開圖,大 多能依據展開圖的上下顛倒或左右相反辨別其是否重複。

吳雅玲(2007)以台南縣東東國小附幼蘋果班之大、中班混齡二十九位幼兒 為研究對象,採取質性研究法進行研究。資料蒐集方式,包括觀察、隨機訪談、

錄影、錄音、拍照作品和現場札記。研究目的在探討幼兒建構單位積木的遊戲型 態、發展階段之表現特徵、轉變歷程和配件之使用情形。研究結果顯示幼兒之「社

(34)

會性遊戲型態」有旁觀行為、平行遊戲、聯合遊戲和合作遊戲四種;幼兒之「認 知性遊戲型態」有功能性遊戲、建構性遊戲和戲劇性遊戲三種;幼兒積木發展階 段之表現特徵有堆疊、架橋、圍牆、型式與對稱、早期表徵、和晚期表徵;幼兒 在堆疊、架橋和圍牆方面有多元之表現形式;而幼兒建構單位積木之轉變歷程會 受到合作遊戲和建構次數之影響;幼兒使用配件之情形會因遊戲型態、建構物類 型與建構主題、和性別而改變。

劉素妹(2008)以中班兩班幼兒為研究對象,採準實驗研究法,研究目的主 要以樂高積木為媒介的說故事教學活動方式探討對幼兒口語能力之影響。研究結 果顯示接受以樂高積木為媒介的說故事教學活動方式的實驗組在「畢保德圖畫詞 彙測驗」、「故事語料分析中的總句數」都比控制組有顯著的差異。另外實驗組在 實施以樂高積木為媒介的說故事教學活動方式,幼兒的參與態度主動積極有高度 的興趣及有正面的評價。

江秀麗(2008)以大、中班混齡二十一位幼兒為研究對象,採取質性研究法 進行研究。研究目的主要探討幼兒在自發性積木遊戲下進行的樣貌、遊戲主題的 發展及幼兒同儕溝通內容。研究結果幼兒最喜愛的作品主題為「城堡」,幼兒會 和同儕建立積木的運作規則及溝通主題的選擇。

蔡錦豐(2009)以五、六年級四十二位學生為研究對象,採準實驗研究法。

研究目的主要探討Lego Mindstorms主題探究活動對國小學童問題解決能力、科學 態度之改變情形。研究結果大多數學生對老師的教學及自己的學習和課程都有正 面的回應。綜合歸納相關研究(參見表2-3)

(35)

表 2-3 積木與幼兒學習的相關研究列表整理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馬嘉鴻 (2005)

學前幼兒在積木角 中打鬧遊戲歷程之 研究— 一位幼稚園 老師的教學反思

幼稚園大班30位 幼兒

民族誌學微觀分 析法

學生會利用玩具去實現他們 的夢想而老師中的老學生與 幼兒的認知上是有出入的,

在積木角小跟班必須拿出自 己的東西去換與同伴之間的 互動。

石素瑜 (2007)

幼兒百力智慧片之 多面體建構

幼稚園大班6位 幼兒

質性研究法 幼兒建構多面體時使用的建 構策略因著幼兒的建構經驗 與多面體的複雜性而異,幼 兒會描繪多面體的展開圖,

大多能依據展開圖的上下顛 倒或左右相反辨別其是否重 複。

吳雅玲 (2007)

幼兒單位積木的表 現型態與建構歷程 之研究

大、中班混齡29 位幼兒

質性研究法 幼兒遊戲類型大多始於「平 行遊戲」、「建構性遊戲」

而終於「合作遊戲」及「戲 劇性遊戲」,聯合遊戲是邁 入合作遊戲之橋樑,建構性 遊戲為戲劇性遊戲鋪路,戲 劇性遊戲乃建構性遊戲之延 伸。幼兒建構單位之轉變歷 程會受到合作遊戲和建構次 數之影響。幼兒使用配件會 因遊戲型態、建構物類型與 建構主題、和性別而改變。

劉素妹 (2008)

以樂高積木為媒介 提昇幼兒口語能力 之研究

中班兩班幼兒共 58人

準實驗研究法 實驗組的幼兒在興趣及評價 上但獲得很高的支持在「畢 保德圖畫詞彙測驗」、「故事 語料分析中的總句數」都比 控制組有顯著的差異。

(36)

江秀麗 (2008)

自發性積木遊戲 下,積木遊戲進行樣 貌、幼兒遊戲主題內 容的發展,以及幼兒 同儕溝通內容

大、中班混齡21 位幼兒

質性研究法 幼兒對自己積木作品所有權 的宣示,在遊戲時互相表達 意見,建立同儕之間的分享 意義。幼兒遊戲題材內容發 展「城堡」,是幼兒喜愛的 作品主題

蔡錦豐 (2009)

Lego Mindstorms主 題探究活動後對國 小學童問題解決能 力、科學態度的改變 情形。

五、六年級42位 學生

準實驗研究法 問題解決能力實驗組優於控 制組,在好奇心、批判精神、

科學認知與科學行為上並沒 有差異。對此教學活動學生 有正面的回饋。

從表2-3所整理的內容得知,積木應用於幼兒學習上的教學研究方法,大致上以質 性研究為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對象大多數都屬於幼稚園的幼兒,由此可見積木對於 幼稚園的幼兒在教學上的可塑性很高。而研究主題大致上屬於以積木的特性做為探 討的目的,但由相關文獻中可知建構積木可以培養幼兒創造力,在以上研究中對於 這方面的研究並未做探討,本研究一樣以積木做為研究的媒材,但不同的是透過LASY 積木的教學,了解是否可以提升幼兒的創造力。

二、積木與創造力的研究

黃期璟(2003)以幼稚園四至六歲的幼兒與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採非參 與觀察法,研究目的主要從幼兒建構遊戲中,瞭解創造力的表現的過程。研究結果 顯示提供了成人評估幼兒創造力表現的模式架構,重視幼兒創造之「歷程」與「產 品」,直接協助鷹架、間接支持鷹架、未正面支持的鷹架對於啟發幼兒創造力都有助 益。

洪秋萍(2005)以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是採行動研究的方法。

(37)

主要將研究對象依不同性別分成三組,採團隊合作的方式,完成老師課程上所指定 的作業,再由學生的對話內容中,整理以內行分析法探討學生各種功能性角色的扮 演。研究結果顯示在電腦 LEGO 課程採合作學習幫助學生的學習,在樂高課程可以 採不同性別分組的學習方式;男生組別中,功能性角色的出現及創造力的進步大於 只有女生的組別。另外功能性角色的出現影響到創造力的進步,功能性角色出現的 也越多,同時創造力也進步越多。

林智皓(2007)以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採準實驗研究法

。研究目的以動手操作為主的體驗式教學設計,配合樂高(LEGO)創意科學教具 之選用,輔以問題解決導向的情境學習與評量,從而激發、培養與提昇國小學童 之科學創造力。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物理學科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與

「科學創造力」,優於對照組。配合活動的回饋單及個別訪談之分析結果指出實 驗組在學習動機與態度、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意思維上,均感受到有別於過去接受 講述式教學時期的成長;動手做教學模式在科學創造力的培養、學習動機與態度 的增強、學科知識和問題解決能力的遷移以及整體教學效能的提昇上,亦明顯優 於傳統教學模式。

施能木(2007)以國小六年級三十五位學生為研究對象,採準實驗研究法。研 究目的主要探討樂高教學方案對國小生活科技課程的可行性及對學童創造力之影 響。研究結果樂高教學方案亦可提升國小學童部分的創造力。

楊秀惠(2008)以鹽埕國小附幼十六名幼童為研究對象,採用行動研究的方 法。主要的課程策略為練習、探索、參觀、體驗、創意思考以及積木布置遊戲。

研究目的以動手操作為主的體驗式教學設計,配合樂高(LEGO)創意科學教具之

(38)

選用,輔以問題解決導向的情境學習與引導;從而激發、培養與提昇幼稚園幼童 之創造思考力。研究結果顯示鷹架必須在互動的情境中才會產生,它對於幼童的 創造力是有助益的,在經由主題活動實施後幼童創造思考過程獲得啟發;若提供 幼童足夠的遊戲時間、空間與樂高媒材,加上老師或成人支持鼓勵與適當介入,

能有效提升幼童的建構行為。幼童從個別練習完成造型、分組觀摩,進而團體合 作,布置他們平時累積的作品,促使幼童的創意獲得啟發,同時也改善積木角的 學習效果。

廖藪芬(2008)以兩位幼童為研究對象,採個案研究法。研究目的探討兩位 幼童透過樂高積木動手做的歷程,激發內在思維的想像力,運用語言編擬故事,

展現敘說故事的歷程與創意表現。研究結果顯示由樂高媒材的遊戲誘發,提供幼 童足夠的遊戲時間、空間再加上成人的支持鼓勵與適當的介入,更能引發幼童敘 說故事的動機與提昇敘說故事的創意表現。

林庭瑤(2009)以國小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質性研究、文獻探討法、

文件分析法。研究目的探討LEGO Mindstorms學習環境,教師提昇學生創意發展及 問題解決能力之教學設計。研究結果教師以LEGO Mindstorms為教學媒材,對於學 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及創意發展是有助益的。綜合歸納相關研究(參見表2-4)

表 2-4 積木與創造力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黃期璟 (2003)

幼兒操作建構性 玩具之創造力表 現~以「樂高」為 例

4 – 6 幼兒 非參與觀察 法

幼兒創造力表現:提供了成人評 估幼兒創造力表現的模式架構,重 視幼兒創造之「歷程」與「產品」。

直接協助鷹架、間接支持鷹架、未

(39)

正面支持的鷹架對於啟發幼兒創造 力都有助益。

洪秋萍 (2005)

電腦樂高(LEGO Dacta)對學習創造 力的研究:以功能 性角色探討

國小五年級學 生

行動研究的 方法

不同的性別的解決問題方式有不同 的方法,在合作學習方面可以考慮 採取男女混合編組,有助於團隊學 習且解決問題方式較佳。組員間互 動越多,功能性角色出現的也越 多,同時創造力也進步越多。當功 能性角色出現次數的多寡,對創造 力是有影響的,出現次數愈多,則 創造力進步愈大。在功能性角色的 出現方面,給予意見者、細心描述 者及評估者的出現有助於語文獨創 力的進步。

林智皓 (2007)

積木對科學創造 力的影響

國小高年級 (五、六)學童

準實驗研究 法

以科學創造力方面來說國小學童 經由樂高動手做教學所培養之科學 創造力,教傳統教學法佳。

而在以創造性傾向方面樂高動手做 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均未能對國小 學童之創造性傾向產生立即的影 響,但在創造性人格特質樂高動手 做教學法比傳統教學法要來得顯 著。

施能木 (2007)

樂高教學方案對 國小生活科技課 程之可行性及對 學童創造力之影 響

國小六年級 35 學童

準實驗研究 法

樂高教學方案對國小學童的生活 科技課程是有提升的效果,對於學 童的創造力能力只有部分的提升。

楊秀惠 (2008)

運用主題活動提 升幼稚園積木角 學習成效之行動 研究

16 名幼童 行動研究方 法

經由主題活動實施後幼童創造思考 過程獲得啟發,而幼童從個別練習 完成造型、分組觀摩,進而團體合 作,布置他們平時累積的作品,促 使幼童的創意獲得啟發,同時也改 善積木角的學習效果。

廖藪芬 (2008)

兩位幼童在樂高 積木遊戲中展現 敘說故事的歷程 與創意表現

兩位幼童 個案研究法 由樂高媒材的遊戲誘發,提供幼童 足夠的遊戲時間、空間再加上成人 的支持鼓勵與適當的介入,更能引 發幼童敘說故事的動機與提昇敘說 故事的創意表現

林庭瑤 (2009)

在 LEGO Mindstorms 學習 環境中,國小學生 進行創意發展及 問題解決歷程

國小四年級學 生

文獻探討 法、質性研 究法、文件 分析法

教師以樂高機器人組件為教學媒 體,進行教學對學生的創意及問題 解決能力是有幫助的,亦可提升學 生的學習成效。

(40)

由表 2-4 綜合歸納上述的研就可知,積木應用於創造力的教學研究方法,有行 動研究、質性研究、準實驗研究。其研究主題主要探討積木對創造力之影響,研 究對象有幼稚園的幼兒及國小高年級的學生;在上述研究的研究結果顯示積木對 幼稚園的幼兒和國小學童的創造力都有顯著的影響。研究的媒材都是以樂高積木 為主要的研究媒材。在本研究素材上,因研究者學校購置許多的 LASY 積木,研 究者在做初探研究時,對 LASY 積木有更深入的了解,發現 LASY 積木在結構上 比樂高還要有延展性,樂高只能上下左右的組合,LASY 則還能做活動式的組合。

於是本研究將在前人的基礎上,以 LASY 積木為媒材,探究其教學方案對幼兒創 造力之影響,盼更能有發展性之研究。

第三節 LASY 積木的教與學

LASY 積木在 Csikszentmihalyi 系統理論中代表一種符號,積木在幼兒階段中 是個普遍的符號,所以廣受幼兒的接納。早在 1830 年到 1840 年代「幼教之父」

福祿貝爾便在德國開始將玩積木變成他課程中不可或缺少的一部分;他相信幼兒 透過遊戲、自我表達以及對生物和可移動的物品的創造力,其學習效果最好。因 此他發展出一組二十個「玩物」和「作業活動」給孩子們玩,並從中學習(陳鳳 娟譯,1999)。

隨著環境文化的進步在市面上也研發了許多的積木種類,例如:LEGO 積木、

雪花片積木、百立智慧片……等,這些積木的特性都強調讓操作的幼兒可以自由 的建構操作並發揮想像力及創造力去組合自己的所創造出來的作品。陳淑芳

(41)

(2002)指出幼稚園在室內活動中,最受孩子歡迎的還是可建構式的玩具,因為 有組裝的特質,讓孩子可以拼裝自己想玩的東西。也因為如此在幼稚園裡積木區 是最受幼兒所歡迎,由於本園購置有豐足的 LASY 積木放置於各班級供幼兒使用,

所以幼兒對此積木常有操作練習的機會,故本研究選擇 LASY 積木做為研究的工 具,以下就 LASY 積木做更進一步的探討。

一、LASY 積木的由來(樂喜中文分站,2009)

LASY 積木是由德國一位 Peter Laws 先生所研發,Peter Laws 是一位白手起家 的工程師,因為他覺得他之所以會如此成功都要歸功於他可以平衡的增進左右腦的 應用和發展,他之發明創意 LASY 積木的原因,是因他認為有必要去發明一種可以 訓練兒童創造力的計畫 ,於是他積極的設計 LASY 積木並加入科學的概念以促進兒 童的左右腦的結合與運用,也栽培兒童他們在創造力及智力上的思考能力。而 LASY 積木目前有許多的國家採用他們的創造性訓練,也獲得西德的 Spiel Gut 獎,而也獲 得許多的教育界、兒童心理學家、醫生、工程師及家長的讚許。

二、LASY 積木的特色

LASY 積木研發是依循一套邏輯系統他主要著重在教與學之間的互動,LASY 積木的特色(一)強調 3 度空間的結構讓兒童能有立體的概念;(二)設計與拼差實際模 型;(三)結合了科學與技巧的運用;(四)有物理與機械工程的原理;(五)與電腦結合 做操控。

LASY 積木除了著重教與學的互動,他還有為兒童設計創造力訓練計畫,這個 創造力計畫分為四個步驟及三個階段:步驟一為學習運用雙手,讓孩子可以運用自

(42)

己的雙手去組合積木;步驟二為摹仿範例模型,LASY 積木強調的教與學,所以兒 童要有模仿的能力;步驟三為改進模型,有了摹仿的能力組合模型,接下來 LASY 積木強調可以將摹仿的積木加以改造;步驟四為創造新模型,有了舊摹仿的經驗,

這個步驟要讓兒童自己可以有自己的創意創作。

另外三階段分別為第一階段為設計與建構,讓兒童先從結構開始,由日常生活 環境中的事物來設計其功能,並由設計的過程中去思考解決的方法;第二階段為齒 輪動力,這時是要讓兒童瞭解齒輪動力的概念;第三階段為電腦操控,經由電腦操 控讓兒童可以瞭解基本的電子認識及早期的機器人的設計原理,進而可以知道電腦 程式的設計。

由上述可知,LASY 積木都是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指導兒童在積木上的運用,而 本研究的教學方案也著重於教與學的互動,在教案的編排也以積木數量及組合技巧 複雜度由簡至難,循序漸進的教導幼兒。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準實驗不等組設計,探討 LASY 積木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本章共 分成六節,分別為研究現場、研究參與者、教學活動設計、研究工具、資料分析、

及研究步驟。各節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現場

研究現場在高雄市某幼稚園,該園成立於民國五十五年,位於交通便利、住 商混合區、社教資源豐富的社區中。家長的社經地位在中上,微有一些弱勢家庭 及單親家庭;家長普遍重視教育,對於各項活動的配合度頗高。園所的環境設備 有園長室、行政辦公室、保健室、地下室球池、音樂教室、幼兒活動中心、多功 能教室、圖書室、視聽教室。

本園所裡共有 20 班普通班及一班學前資源班。採分齡編班,中班組共有 10 班,大班組共有 10 班。在教學模式有大單元教學或主題式教學,茲整理下表 3-1 呈現。

表 3-1 教學主題

班 別 教 學 主 題 名 稱

中 班 1.寶寶愛上學。2.肚臍的故事。3. 歡樂嘉年華。

4.國王的新衣。5.童話王國。

大 班 1.打狗傳奇。2.符號小精靈。3.小發明大發現。

4.大自然的秘密。5.只要我長大。

(44)

除了教學主題的課程,園所也安排由園外兼任的老師,來園為幼兒上課,如 飛盤課程、客語課程、太鼓課程和 LASY 課程。

實驗組為研究者班上。九點到十點是彈性時間,十點過後進行主要的課程教 學。為了讓 LASY 積木教學方案在充裕的時間上進行,所以與協同教師討論後決 定以每星期三的九點至十點這個時段,進行 LASY 積木教學方案。對照組為同園 另一中班組的幼兒,無特別安排 LASY 積木教學,但在教室裡,積木區放置了 LASY 積木,每天有自由探索時間,讓幼兒自由的操作,兩班在課程上,皆採大單元教 學,教學型態相似,在教學上也以班群的方式一起進行課程,因為對照組班上也 有 LASY 積木可以操作,所以其幼兒對 LASY 積木並不陌生,因此選擇該班作為 此研究的對照組。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一、研究者的背景與角色

研究者於師專二年制幼師科畢業後,進入師院完成幼兒教育學系學士學位。

至今擔任幼教工作邁入第十五年。在民國八十九年,以學前特教老師考上公立幼 稚園任職;在從事五年學前特教老師後,轉任為普幼老師,曾兼任保育組長一職 一年。曾於八十八年曾接受豆子劇團對幼兒戲劇創造力及肢體創作一系列的培 訓,那時開啟了對創造力教學的一扇窗。

96 學年,本園課程特色以「教育戲劇」為主,參予了教育戲劇的創意教學,

讓我感受到專家與同事合作者互動的重要性;因專家及同事之間,大家的分享、

(45)

省思及建議下,令我在幼兒的戲劇課程之創意教學上有很大的進步。九十五年因 園所成立課後托育班,讓我有機會與幼兒一起上 LASY 積木的課程。看到老師生 動的引導,幼兒專注創作,讓我發現 LASY 積木的魅力。

於進行初探研究時,因對幼兒作品無法評定,故將幼兒的創作歷程記錄及作 品檔案向王映人諮詢,與之一起討論幼兒在創作中的表現及作品的特點;得以漸 對 LASY 積木的特色更行了解,也獲知了 LASY 積木的基本組合技巧。於初探時,

觀察幼兒在創作的過程中,會以自己的舊經驗來建構積木;但 LASY 積木有基本 的組合技巧,而若沒有教導這些技巧,幼兒是無法自己摸索出來的;於是研究者 在四月份時,先與王映人進行教學方案的討論,針對四至五歲的幼兒,確定教學 方案後,進行教學方案的師訓;在五及七兩個月於台東,進行學習 LASY 積木教 學方案的組合技巧,除實際的操作積木,也將實作部分錄影下來,作日後練習。

在研究歷程中,教師即研究者;在雙重角色下,研究者很難在教學中要一面 進行教學活動,又要一面客觀的觀察幼兒及記錄。所以為了讓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及現場資料蒐集完善,便有賴於協同教師協助錄音、拍照及錄影運作。

二、協同教師

丁老師畢業於師院幼教系,從事幼教工作十六年,是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 師。丁老師雖僅與我協同教學二年,但之前我們在園內一起負責園所的帶動活動 及訓練幼兒足球比賽已培養出良好的默契。在去年第一次合作帶班,因教育理念 相近,做事有默契;於教學上能相輔相成,並針對實際的問題,做分析及討論。

在九十五年時,丁老師與我一同在課後托育班,上過 LASY 積木的課程,及 96 年參與創意教育的研習。於進行創意積木初探,當幼兒操作 LASY 積木時,她

(46)

很細心的觀察到,不同特質的幼兒,在創作中的行為,並以文字記錄下來;詳盡 的記錄幼兒的創作歷程,並於課後與我討論及分享,因此在此次的研究中需要她 這位盡職觀察者。

三、教學諮詢專家 王映人老師

在 97 學年下學期在國立台東大學創意學程 LOWE 創意積木課程擔任講師,曾 經是 Key School (大世紀) 幼兒全腦創思課程教學研發團隊的創辦人,在全腦開發 教學有 6 年的經歷。王映人目前除了是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研究 生,也擔任 LOWE 創意積木的指導教師,由此可見,映人老師在學前的創意積木 課程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及專業的素養。

四、專家評分

為了瞭解幼兒作品之創造力,研究者邀請四位專家,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幼兒 前、中、後的作品,進行作品創造力的評量,此外除了四位專家評分,研究者也 加入評分行列。專家名單如表 3-2

表 3-2 專家名單

專家 職務、經歷 學歷

A LOWE 創意積木的指導教師 台東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創意木工講師 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研究生 B 大塊設計.木工房負責人

C 自營建築商 高雄中學 D 高雄市立前金幼稚園教師 台南師範學院

(47)

五、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是高雄市立幼稚園二班中班幼兒,並分配一班為實驗組,接受創意 積木教學方案;另一中班為對照組,未接受創意積木教學方案。本研究實驗組則 是研究者擔任創意積木教學方案教學者。以下敘述實驗組及對照組之基本資料如 表 3-3。

表 3-3 實驗組及對照組之基本資料表

基本資料 實驗組 對照組 教師角色 LASY 積木教學者 該班教學者 年齡 35 35

任教年資 15 16

學歷背景 國立台北師院幼教系畢 市立台北師院幼教系畢 幼兒人數 男 13 女 11 男 13 女 12 幼兒平均年齡 4 歲 6 個月 4 歲 6 個月 教學型態 大單元教學 大單元教學

教學理念 以幼兒為本位的教育 以幼兒為本位,設計符合幼兒學習興趣的教學活動 開放活潑的教學風格 各個領域教學遊戲化,學習過程的歡樂與主動性 著重親師溝通 重視親師合作,邀請有特殊專長家長入班教學 創意積木課程 每週一次創意積木教學 自由探索時間幼兒自由創作

由表 3-3 可知,二組教師之學歷背景相仿,並具有 10 年以上的豐富教學經驗。

在教學型態都以採取大單元教學為主,在教學理念皆以幼兒為本位,希望讓幼兒 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下學習,這兩組老師在教學型態及教育理念都有相似理念。

(48)

第三節 教學活動設計

一、教學設計理念

依文獻中簡楚瑛與陳淑芳(2003)所指創造力:「幼兒本身有意圖的、嘗試 解決問題的、應用所學所知的、以及表現自我的創造行為」。本研究教學設計經 由守門人老師的角色教導,啟發幼兒主動應用所學表現於創作積木當中,以達到 本研究教學之成效。

本研究之教學設計,係採用王映人所編制的創意積木教學教案,教案以四歲 至五歲的幼兒為設計的對象,經由同一個教學主題延伸發展不同的作品創作。編 製理念以建構論為該教案編制的理念,學習者必須建構所學知識,幼兒是主動學 習者並強調實際操作,關心幼兒怎麼學,創造自己的理解,意義化自己的學習(魏 美惠,2005);並且結合創造力教學的 4P 理論中,以產品為教學成效的評核;依其 在不同階段:模仿→改進→創造等三大過程中,產生個人創造力的變化,讓創造 力成為帶著走的能力。

本教案設計理念由三大核心理論為基礎:

(一)以幼兒為中心的人本精神適性發展 (二)以 LASY 創意積木組裝技巧社會建構 (三)以建構式教學理論教學

教案教學設計目標為: 1.發展幼兒創意思考技巧與創造力。2.提昇創造自信心 與主動探索動手做。3.培養欣賞他人作品與分享發表個人創作。4.促進積木創作空 間推理與美學素養。

(49)

教案的編製順序為 1.技巧由簡至難。2.積木的數量由少至多。3.積木的種類及 類別。

積木的組裝技法,分為插、接、植、拼、鑲、嵌、套,共七個技法,再與 LASY 積木九大類共 22 種積木塊的組合應用及變化,並與幼兒其社會文化經驗融入在組 合技巧的教學中,幫助幼兒發展其動作與邏輯能力的強化。

二、教學活動內容

本研究之教學規劃每週一次,共十次的教學活動,每次教學活動中,教學流 程為引導→仿作→分享,此外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練習,在同週的星期五安排了 自由創作時間。本實驗研究教學方案課程綱要一覽表,如表 3-4 所示:

表 3-4 實驗研究教學方案課程綱要一覽表 次

項目 日期

創作主題 活動目標 技巧

一 98.10.7 樹 1.察覺身體狀態、感受與想法,進而辦識自己的 創造能力。

2.學習用五感六覺體驗美感及察覺表達自己的 美感經驗。

拼、接 插

一 98.10.9 自由創作 提供幼兒自由創作的機會 自由發揮

二 98.10.14 花 1.察覺身體狀態、感受與想法,進而辦識自己的 創造能力。

2.好奇問題或情境進而發覺他人或環境中的問 題。

插、接

二 98.10.16 自由創作 提供幼兒自由創作的機會 自由發揮

三 98.10.21 毛毛蟲 理解在創作/遊戲過程或結果情緒表現的涵義及 其相關情境。

套、插、

三 98.10.23 自由創作 提供幼兒自由創作的機會 自由發揮

四 98.10.28 蝴蝶 1.理解在創作/遊戲過程或結果情緒表現的涵義 及其相關情境。

套、接、

鑲、拼、

數據

表 4-12  兩組幼兒「流暢力」平均數.............................................................79  表 4-13  兩組幼兒「流暢力」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79  表 4-14  高、中、低平均技巧數與創造力之相關........................................81
表 2-1  幼兒創造力之發展  學者  吳美珠、陳英進  陳美惠、高淑清  第一期  感覺動作期:出生至 2 歲的嬰兒  透過感官探索表現創造力此時的重點 在於「創造性遊戲」 。  烹飪家 0-2 歲幼兒必須透過感官學習,成人的引導很重要,旁人的鼓勵才是創造力的泉源。  第二期  運思前期:2 至 4 歲的幼兒想像力豐富, 通常以操作的方式來表現其創造力,此 時期的幼兒適合直接學習,成人可用語 言或想像遊戲滿足其好奇心。  信仰者 2-3 歲幼兒因有無生命概念,常有擬人化的觀念發生。 文學家 3-4 歲幼
表 2-3  積木與幼兒學習的相關研究列表整理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馬嘉鴻 (2005)  學前幼兒在積木角中打鬧遊戲歷程之 研究—  一位幼稚園 老師的教學反思  幼稚園大班30位幼兒  民族誌學微觀分析法  學生會利用玩具去實現他們的夢想而老師中的老學生與幼兒的認知上是有出入的,在積木角小跟班必須拿出自 己的東西去換與同伴之間的 互動。  石素瑜 (2007)  幼兒百力智慧片之多面體建構  幼稚園大班6位幼兒  質性研究法  幼兒建構多面體時使用的建構策略因著幼
表 3-6  評分者信度分析   *** p<.001  二、質的資料  為了更清楚了解幼兒在 LASY 積木的創作歷程,採質性研究蒐集,本研究蒐 集資料的方法,包括創意幼兒觀察記錄表、研究日誌、訪談記錄、幼兒作品拍照 蒐集。藉此多方面的資料蒐集,期能進行交叉檢核,以增加本研究的可信度。          (一)教學記錄:分為兩個面向,分別為老師教學歷程記錄及幼兒學習歷程記錄。  教師教學歷程記錄主要為~觀察教師 LASY 積木教學的引導方式,與幼兒討論 活動主題內容,並與幼兒做積木操作的互動歷程。幼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Young Achievers' Gallery, Podium, West Block, EDB Kowloon Tong Education Services Centre, 19 Suffolk Road, Kowloon Tong, Kowloon.. 19 Jan 2017 Sharing Session on the Framework of

 To address the developmental needs of young children (0 to 5 years)..  An integrated community-based child and family

Experiment a little with the Hello program. It will say that it has no clue what you mean by ouch. The exact wording of the error message is dependent on the compiler, but it might

The grade of the children, education level of parents, the occupation of parents, and the number of times meals are cooked at home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a perception

Wilson (1996),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Market Structure, Firm Structure, Strategy, and Market Orientation Culture on Dimensions of Small-Firm Performance,” Journal

The objective i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personalities balance in a project management team on the team’s performance..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odel, two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whether the service quality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services and whether the

sentiment expressed by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ystems, emotional robot, to interact with young children in learning language.Comb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human memory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