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東大學特教系畢業生 職涯發展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臺東大學特教系畢業生 職涯發展之研究"

Copied!
8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吳勝儒 博士 魏俊華 博士

臺東大學特教系畢業生 職涯發展之研究

研究生:楊雅涵 撰

中華民國 一O六 年 六 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吳勝儒 博士 魏俊華 博士

臺東大學特教系畢業生 職涯發展之研究

研究生:楊雅涵 撰

中華民國 一O六 年 六 月

(4)
(5)
(6)

謝誌

從大四預研生身分到研究生身分的這兩年,以及轉學進東大的大學階段兩年,

回想起在東大求學的種種歷程,心中真有些依依不捨。

本篇論文能夠完成,必須誠摯地感謝這兩年來所有貴人與師長的指導與協助。

首先感謝吳勝儒教授與魏俊華教授的悉心指導,每當我遇到任何問題,總是能給 予我精闢的建議,讓我得到更多的啟發與收穫。感謝這兩年教導過我的師長們在 專業知識的啟發與傳授,讓我認識這廣闊的特教領域,更能體悟當教師的決心。

再來必須感謝口試委員張勝成教授,在口試前細心閱讀我的論文,口試時給予寶 貴的意見,使本文更趨於完善,特此感謝。

在寫論文的日子裡,特別感謝碩士班同學伊虹、彥良、桂瑤、姿廷、佳宜於 我論文研究過程中不厭其煩地在觀念上即時解惑,一起討論、一起腦力激盪,以 及不斷地鼓勵我,讓我能有繼續往前走的動力。感謝所有幫我填答問卷的每位校 友,讓我的研究能夠順利的完成。感謝我的摯友們,當我抱怨時,給我溫暖及打 氣,讓我能立即轉換心情,重新接受挑戰。

當然我也很感謝我的家人及男友,也因為有你們的支持與諒解,我才能走過 這一段身心都難熬的日子。我也相信因為先有這一段的磨練過程,更能激發我當 教師的決心與毅力,讓我能在未來高競爭的考試裡不會退卻,更勇於接受挑戰。

最後再次感謝在我求學路途中遇到的所有貴人,此生能和你們相遇,真的萬 分感謝。

謹將此文獻給所有我愛的人以及愛我的人。

楊雅涵 謹誌 2016/06

(7)

I

臺東大學特教系畢業生 職涯發展之研究

楊雅涵

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東大學特教系畢業生的職涯發展相關因素。研究方法採用 問卷調查法,以改編陳和棋(2014)「特教系大學生職涯發展之研究問卷」為主要 研究工具,並以臺東大學特教系 102-105 級畢業生為調查對象,運用獨立樣本 t 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對問卷結果進行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壹、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相關因素「所欲從事之其他職業因素」

與「求職必備能力因素」有明顯的顯著差異。男性對於追求自己的未來比較 有想法及了解。

貳、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相關因素「特教相關機構因素」有明顯 的顯著差異。新制的 104、105 級較舊制的 102、103 級對「特教相關機構因 素」有更高的了解程度,對於未來進特教相關機構比較有意願及想法。

參、不同師資身分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相關因素「自我了解因素」、「升 學規劃因素」、「多元專長能力規劃因素」、「國小身障類教職因素」、「特 教相關機構因素」及「求職必備能力因素」有明顯的顯著差異。在 83 位研 究參與者中,有 30 位除了有特教資格,還有小教資格。而這 30 位對於上述 因素有較高的自我了解程度,對自己的未來較有想法及規劃。

肆、合格教師身分對於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相關因素「升學規劃因素」、「多 元專長能力規劃因素」、「國小身障類教職因素」、「求職必備能力因素」

有明顯的顯著差異。由此可知,教師證對於規劃未來職業為當老師有相當的 影響力。

伍、不同就職現況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相關因素「自我了解因素」、「國 小資優類教職因素」、「所欲從事之其他職業因素」、「求職必備能力因素」

有明顯的顯著差異。有穩定工作的正式教師或是其他行業的研究參與者,以 上述的因素來看,有非常高的自我了解程度。

關鍵詞:特教系畢業生、職涯發展

(8)

II

Study on Career Development of Graduates of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Ya-han Yang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factors of career development of graduates in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Research method is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earch tool is based on the revision of Chen’s (2014)

“questionnaire on career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pecial education department” and subjects are Degree 102-105 graduates of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This study analyzes questionnaire results by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and one-way ANOVA.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shown as follows:

1. Graduates of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with different genders reve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factors of career development, “other occupations desired ” and “essential competence to seek for job”. Males have more thoughts and knowledge regarding their future.

2. Graduates of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of different grade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career development factor, “special education related institutions”. In comparison to Grade 102 and 103 of old system, Grade 104 and 105 of new system have more knowledge about “special education related institutions” and they have higher intention and thoughts to enter special education related institutions.

3. Graduates of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with different teacher qualification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career development factors, “self-recognition ”,

“advanced study planning”, “multiple specialty and competence planning”,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ly disabled post”, “special education related

(9)

III

institutions” and “essential competence to seek for job”. Among 83 participants, 30 teachers are qualified not only in special education, but also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e 30 teachers have higher self-recognition regarding the previous factors and they have more ideas and planning for their career.

4. Qualification as teachers reve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graduates of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regarding career development factors, “advanced study planning”, “multiple specialty and competence planning”,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ly disabled post” and “essential competence to seek for job”. Therefore, teacher certificat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future career planning as teachers.

5. Graduates of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with different current jobs reve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career development factors, “self-recognition”,

“elementary school gifted education post”, “other occupations desired” and

“essential competence to seek for job”. Based on the previous factors, full-time teachers with stable work or participants of other occupations show extremely high degree of self-recognition.

Keywords: graduates of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career development

(10)

IV

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IX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3

第三節 名詞解釋...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內師培大學學生之特質...7

第二節 職涯發展之內涵與重要性...13

第三節 影響大學生職涯發展因素之相關研究...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19

第二節 研究對象...20

第三節 研究工具...21

(11)

V

第四節 實施程序...2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24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臺東大學特教系畢業生背景變項之分析...25

第二節 不同性別臺東大學特教系畢業生職涯發展上之差異...28

第三節 不同年級臺東大學特教系畢業生職涯發展上之差異...33

第四節 不同師資身分臺東大學特教系畢業生職涯發展上之差異...39

第五節 合格教師身分臺東大學特教系畢業生職涯發展上之差異...44

第六節 不同就職況現臺東大學特教系畢業生職涯發展上之差異...4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56

第二節 建議...58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59

貳、西文文獻...61

附錄

附錄一 問卷授權同意書...62

附錄二 特教系大學生職涯發展問卷...63

(12)

VI

表次

表 2-1 單一制與多元制的師資培育制度之優缺點比較...10

表 2-2 大學生職涯發展的相關研究...15

表 3-1 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02-105 級畢業學生人數...20

表 4-1 102 -105 級畢業學生人數及回收問卷份數...25

表 4-2 性別人數比例...25

表 4-3 畢業級別填答人數比例...26

表 4-4 師資別人數比例...26

表 4-5 教師證人數比例...27

表 4-6 就職現況人數比例...27

表 4-7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九大相關因素問題的結果...28

表 4-8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自我了解因素」的結果...28

表 4-9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升學規劃因素」的結果...29

表 4-10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多元專長能力規劃因素」的結果...29

表 4-11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國小身障類教職因素」的結果...30

表 4-12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國小資優類教職因素」的結果...30

表 4-13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公職考試因素」的結果...31

表 4-14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特教相關機構因素」的結果...31

表 4-15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所欲從事之其他職業因素」的結果...32

表 4-16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求職必備能力因素」的結果...32

表 4-17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九大相關因素問題的結果...33

表 4-18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自我了解因素」的結果...34

表 4-19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升學規劃因素」的結果...34

表 4-20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多元專長能力規劃因素」的結果...35

表 4-21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國小身障類教職因素」的結果...35

(13)

VII

表 4-22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國小資優類教職因素」的結果...36

表 4-23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公職考試因素」的結果...36

表 4-24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特教相關機構因素」的結果...37

表 4-25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所欲從事之其他職業因素」的結果...38

表 4-26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求職必備能力因素」的結果...38

表 4-27 不同師資身分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九大相關因素問題的結果...39

表 4-28 不同師資身分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自我了解因素」的結果...39

表 4-29 不同師資身分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升學規劃因素」的結果...40

表 4-30 不同師資身分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多元專長能力規劃因素」的結果...40

表 4-31 不同師資身分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國小身障類教職因素」的結果...41

表 4-32 不同師資身分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國小資優類教職因素」的結果...41

表 4-33 不同師資身分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公職考試因素」的結果...42

表 4-34 不同師資身分之特教系畢業生在「特教相關機構因素」的結果...42

表 4-35 不同師資身分之特教系畢業生在「所欲從事之其他職業因素」的結果.43 表 4-36 不同師資身分之特教系畢業生在「求職必備能力因素」的結果...43

表 4-37 合格教師身分在職涯發展九大相關因素問題的結果...44

表 4-38 合格教師身分在「自我了解因素」的結果...44

表 4-39 合格教師身分在「升學規劃因素」的結果...45

表 4-40 合格教師身分在「多元專長能力規劃因素」的結果...45

表 4-41 合格教師身分在「國小身障類教職因素」的結果...46

表 4-42 合格教師身分在「國小資優類教職因素」的結果...46

表 4-43 合格教師身分在「公職考試因素」的結果...47

表 4-44 合格教師身分在「特教相關機構因素」的結果...47

表 4-45 合格教師身分在「所欲從事之其他職業因素」的結果...48

表 4-46 合格教師身分在「求職必備能力因素」的結果...48

(14)

VIII

表 4-47 就職現況...49

表 4-48 不同就職現況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九大相關因素的結果...49

表 4-49 不同就職現況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自我了解因素」的結果...50

表 4-50 不同就職現況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升學規劃因素」的結果...51

表 4-51 不同就職現況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多元專長能力規劃因素」的結果...51

表 4-52 不同就職現況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國小身障類教職因素」的結果...52

表 4-53 不同就職現況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國小資優類教職因素」的結果...52

表 4-54 不同就職現況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公職考試因素」的結果...53

表 4-55 不同就職現況之特教系畢業生在「特教相關機構因素」的結果...53

表 4-56 不同就職現況之特教系畢業生在「所欲從事之其他職業因素」的結果.54 表 4-57 不同就職現況之特教系畢業生在「求職必備能力因素」的結果...55

(15)

IX

圖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19 圖 3-2 研究實施程序...23

(16)

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的緒論內容分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並針對相關重 要名詞予以適當之解釋,並且說明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年來隨著少子化的日益嚴重,學校班級數量逐漸縮減,對於學校教師的需 求量也逐漸下降,但國內培育的累計教師人數卻一直增加。

在民國八十三年明令公布的《師資培育法》與民國八十四年公布施行的《教 師法》,使國內師培育制度走向現代、開放與多元化。採行多元化師培政策後,

教師需求變成「市場儲備制」。根據台灣省教育會的統計資料顯示,104 學年度 教育部核定師資培育量為 8,298 人,104 年通過教師資格檢定取得教師證書者為 4,287 人,錄取公立教師甄試者為 3,596 人,離退職人數為 5,819 人。幼兒園錄 取率 9.83%、國小 10.14%、國中 7.99%;高中普通科錄取率則最為慘烈,報 考人數 9,841 人,僅錄取 702 人,錄取錄 7.13%。由此可知,中小學教育領域 已呈現失業率偏高的現象(教育部,2016)。

由於教育市場供需不平衡,過低的教甄錄取率造成許多師培體制出來的學生 就業不易,加上私人教育機構升遷制度與福利制度未必健全,導致師培體制的畢 業生傾向選擇非教育相關的職業。除非師培體制的畢業生有第二專長,否則常會 造成「學非所用」或「從頭學起」的窘境。由於未來可能出現就業困境,使得教 育大學學生就學期間不再以教職為目標,生涯規劃也不一定以教師為志業。師範 院校改制為教育大學後,系所、師資與課程多元化,學生開始把教育大學當作跳 板,參加高普考、研究所考試或安排非教職的生涯規劃,以能進入其他行業。此 與過去師範院校學生修習教育學分以取得教師資格為目的,顯著的不同。

雖然《師資培育法》強調多元開放,但未做足人口趨勢調查、未來師資需求 及師資培育總量管制等配套措施,因此目前不少特教系的畢業生也面臨畢業後何 去何從,是否成為流浪教師的一員等等的社會現實問題。而研究者本身係特教系

(17)

2

畢業生,深刻體會近年來教育市場需求的改變以及對未來的茫然感,因此也極度 關心特教系畢業生職涯發展的相關議題。

國內博碩士論文中,少有關於特教系學生職涯發展的相關研究(陳和棋,黃 榮真,2012/2014;黃榮真,2004a/2004b/2004c/2005a/2005b;黃榮真,謝麗明,

2012)。因此有關特教系畢業生職涯發展之議題值得特殊教育學者與研究者付出 關心,此為動機之一。

根據《師資培育法》民國一0三年修訂後,自 104 級特教系學生入學之後,

採新制的教育學程修課模式,104 級以前的學生即有直接修讀國小一般教育學程 之機會,而 104 級以後的學生,則是必須經過師培中心筆試,及教育系教授面試 篩選後,才有機會修習國小一般教育學程。令研究者關注的是,修習新制教育學 程修課模式的 104、105 級畢業生,是否會因另外考試,而對擔任普通班教師意 願有所差異。而研究者希望透過本研究能提供大學特教系在協助學生生涯發展或 是幫助學生做出適合的決策,選擇適合的未來進路之參考,此為動機之二。

(18)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基於如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目的如下所示:

一、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相關因素之自我了解程度差異。

二、不同背景因素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相關因素之自我了解程度差異。

(一) 探討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相關因素之自我了解程度差異。

(二) 分析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相關因素之自我了解程度差異。

(三) 分析不同師資身分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相關因素之自我了解程度差異。

(四) 探討合格教師身分對於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相關因素之自我了解程度差 異。

(五) 探討不同就職現況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相關因素之自我了解程度差異。

(19)

4

貳、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之研究目的列舉欲探討之待答問題如下所示:

一、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相關因素之自我了解程度差異為何?

二、不同背景因素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相關因素之自我了解程度差異為何?

(一)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相關因素的自我了解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二)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相關因素的自我了解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 不同師資身分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相關因素之自我了解程度是否有顯著 差異?

(四) 合格教師身分對於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相關因素之自我了解程度是否有顯 著差異?

(五) 不同就職現況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相關因素之自我了解程度是否有顯著 差異?

(20)

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依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為使本研究的意義較為明確,針對重要名詞範疇 及意涵加以界定,茲分述如下:

壹、 特教系畢業生

本研究所稱之特教系畢業生,係指於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02-105 級畢業之學生。

貳、 職涯發展

「職涯發展」(career development)是指一生中連續不斷的歷程,以發展 個人對自我及生涯的認同,並且增進生涯的規劃與生涯成熟度,屬於終生的行為 過程與影響,導引出個人的工作價值、職業選擇、生涯型態、角色整合、教育水 準和相關現象等。透過社會、教育以及諮商輔導的努力,生涯發展協助個人建立 實際的自我觀念,且熟悉以工作為導向的社會價值觀,並且將其融入個人價值體 系中,藉由生涯選擇、生涯規劃以及生涯目標的追求加以實現,期使個人能有成 功美滿而有利於社會的生涯發展(呂春嬌,2012)。

本研究所指稱之職涯發展,係指陳和棋(2014)所編訂之「特教系大學升職涯 發展之研究問卷」中的九大相關因素,分別為 1.自我了解、2.升學規劃、3.多 元專長能力規劃、4.國小身障類教職、5.國小資優類教職、6.公職考試、7.特教 相關機構(如兒童發展中心、早療機構、教養院等)、8.所欲從事之其他職業、9.

求職必備能力。問卷得分越高即代表研究參與者的自我了解程度越高。

(21)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之範圍與限制,依照研究變項、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依序說明如下:

壹、 研究變項

本研究主要探討大學生對職涯發展九大相關因素的關係,而其他影響學生成 績高低或工作穩定與否的變項,本研究不予深入討論。

貳、 研究對象

限於研究者的人力、時間及研究對象數量,又受到地區性的影響,故選取符 合背景條件之研究對象。

參、 研究方法

由於時間、財力與人力的困難,本研究僅採量化的問卷結果做分析與解釋,

在研究設計及研究對象抽樣方面,須透過文獻探討與指導教授討論來進行推廣。

(22)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為國內師培大學學生之特質,第二節為職涯發展之內 涵,第三節為職涯發展之影響因素,第四節為大學生職涯發展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國內師培大學學生之特質

壹、 大學生之身心發展特徵

張春興(2013)認為大學生屬於青少年後期,是青少年與成年之間的一個發展 過度期。艾里克森(Eric Homburger Erikson)相信青少年期的主要課題在於解決 認定與認定混淆的衝突,成為一個獨特的成年人,在生活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也認為青少年期的過度的時間會造成過度的身心變化,但現代與本世紀初的青少 年在意義上有大的差異,因此在探究青少年身心發展前,首先須認識現代社會青 少年人顯著的特徵,再談其心理發展,因大學畢業生大多為 22~25 歲的青少年與 成年人,生理發展已成熟愈穩定,故為本研究探討之對象。

一、 青少年期的特徵

近年來,由於社會產生大變遷,影響成長中的青少年其身心發展特徵異於前 人,而且這些特徵不但出現在現代我國社會,在世界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均 是如此,特徵如下所列(張春興,2013):

1. 青少年期的期限不定

青少年期的界定不已年齡為根據,而是以各別的心理、生理、社會三方面的 發展程度為標準。青少年期的上限是以心智與社會發展成熟為止,而人類的心理 成熟,沒有客觀的標準。一般根據個體的三種行為來觀察評量:一是智力發展到 頂峰,即個體在智力測驗上表現的能力,不再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提升;二是情緒 趨於穩定,能自我控制,不再經常情緒激動;三是社會成熟,會待人接物,能對 自己的份內事務負責,且稍微具有獨立生活之能力。以上述三個標準,美國心理 學家將一般青少年上限訂為大學畢業 22 歲左右,而本世紀出的青少年期在 13~18

(23)

8

歲之間期,其年齡上限有很大的改變,也使青少年不穩定的因素增多,此即近年 來青少年心理研究受到重視的原因。

2. 身心發展失卻平衡

根據青少年期上限延伸的事實,往昔青少年生理成熟較晚,心理成熟較早,

而現代青少年則剛好相反。根據調查研究情形卻是如此。往昔生活艱苦,兒童自 幼參與成人生活從事生產,復以人類壽命較短,有些十幾歲便負起家庭生活的責 任,其身心成熟早必屬當然。現代青少年,身體早熟心理晚熟的結果,形成身心 發展失衡,其心智能力無法控制身體成熟而衍生的衝動,這是現今青少年行為問 題增多的原因。

3. 自我追尋中感困惑

現代社會的多元、教育的普及化,青少年在生涯發展上面對的出路和選擇也 越來越多。然而,選擇須要能力,而身在科技時代發達年代的青少年,其自我追 尋、適當的選擇能力與遠離誘惑的克制力,卻不易獲得。於是,在客觀出路寬廣 而主觀條件不足的矛盾情形下,多數的青少年對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

二、 心理發展

張春興(2013)指出大學生的心理發展,在 Kohlberg 的道德發展理論的三期 六段中,是屬於後習俗道德期(postconventonal level)第五階段社會法制取向 階段,大約在青少年後期接近人格成熟時開始,已有成人法治觀念的基礎。而 Erikson 的心理社會發展論中,將人生分為八期,每一期均視為危機與轉機的關 鍵,而且 Erikson 特別重視第五期的青少年期階段,也就是「自我統合」與「角 色混亂」的發展關鍵。

張春興(2013)認為除了前述現代社會在自我追尋中易感到困惑或迷失,在現 代社會多元化與教育普及的今天,多數青少年無法子承父業,必須在教育上、職 業準備上與職業選擇上,學習去走自己的路。青少年期開始後,個體主觀的認知 能力提升,教育的內容與要求改變了,父母的期待、同儕團體間的壓力,都是青

(24)

9

少年面對選擇未來的壓力。因此 Erikson 的心理社會發展論中,較重視青少年得 心理危機,以下提出 Erikson 的心理社會發展論中青少年期理論的三點要義(張 春興,2013):

1. 自我統合

是一種個體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故而其意義解釋為「自我統合感」,青少 年會產生許多思考「自我」的問題,並試圖以「我是誰?」,「我將走向何方?」回 答自己,因此,自我統合乃青少年自我了解與自我追尋的歷程。

2. 統合形成

指青少年期自我統合歷程中所能達到的統合狀態(identity status)。青少 年因年齡、能力、經濟、家廷背景等因素的不同,每人有不同的統合狀態,根據 研究歸納出下列四種不同的統合狀態:

(1)定向型統合:化解發展危機而臻於定型定向者。

(2)未定型統合:發展危機尚未完全化解而仍自我追尋者。

(3)迷失型統合:屬發展危機無法化解而陷入困境者。

(4)早閉型統合:屬自己無定見,未來一切由家長安排。

3. 統合危機

自我統合歷程中所產生的危機感,為適應與化解危機,個體須按照自己的條 件去統合,但統合危機未必人人可化解,如為化解統合危機,將會造成「角色混 淆」現象,也就是個體的方向迷失,行為與自己應有的角色不相符合,可能遇到 事情時會退縮、墮落,也可能在適應環境時學到不當的異常行為。

綜上所述,大學生屬於青少年後期,影響大學生的因素中除了自身背景的年 齡、能力、經濟、家庭背景等,也因為環境多元、身心發展失衡、心理認同、發 展關鍵、自我統合歷程等因素,不但影響其心理變化,也影響青少年人面對未來 的生涯決策感到困惑,因此,本研究以心理層面上的職涯發展相關因素,探討其 生涯決策上的影響,使學校與社會了解今日大學生的特質,以幫助學生作出適合

(25)

10

的生涯決策。

貳、 師培大學學生面臨的培育制度更替

隨著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社會多元化等改革浪潮的激盪,新的師資培 育法在民國八十三年通過了,我國師資培育制度從此正式走向開放之路。由「師 範教育法」的師資一元化、師範校院單獨培育、公費養成、政府負責分發制度,

到「師資培育法」的師資培育多元化、公私立院校共同培育、自費養成為原則、

教師資格檢定制度等重大師資培育變革,在此時空背景下,促成「師資培育法」

於民國八十三年二月公布實施(曹仁德、梁忠銘,2002),經過民國九十一年的修 訂後,目前已民國一0三年六月四日再修訂後的「師資培育法」為實施師培制度 之依據,其與過去制度之優缺點比較,如表 2-1 所示。

表 2-1

單一制與多元制的師資培育制度之優缺點比較

制度 單一制 多元制

優點

1.針對當時教師所必須具備之素 質及條件對師範院校作統一控管 較易維持教師的品質。

1.增加師範生、其他學生課程接 觸的機會,培養出來的教師較為 多樣化,視野較為多元開闊。

2.針對數年後教師的需求量控制 師範院校招生人數實施計畫教 育。

2.一般科系的學生也可以修習教 育學程,各類科的師資來源較為 充沛。

缺點

1.師範院校長久以來逐漸形成封 閉體系,培養出來的教師易趨於 保守。

1.各大學院校均可開設教育學 程。學生修讀教育學分的機會增 多,學生素質難控制,恐怕培養 出來的師資素質較為參差。

2.部分需求量少的教育人員,如 高職的航海漁撈等,無法由師範 院校提供師資培育中心設立與浮 濫。

2.各大學院校均可開設教育課 程,修的學生多經年累月易造成 日後師資供過於求,形成人浪費 的現象。

資料來源:李永發(2016)。從師資培育制度探討流浪教師問題,頁14。

(26)

11

由表 2-1 可得知,民國一0三年後所修訂的師資培育制度影響師培大學學 生的層面,下列將個別闡述之:

一、 多元培育制度,影響師資過剩

過去,中小學師資由師範院校壟斷師資培育市場,使得中小學教育呈現相當 程度的一元化特色。師資培育法公布後,其中師資培育法第五條明定師資及其他 教育專業人員之培育可由師範院校及沒有教育院系所或教育學程的大學院校培 育,而在教育部所認可之國外大學院校畢業,修滿規定之教育學分者,經過半年 實習及教師資格檢定後,亦具備有擔任教師之資格;但我國社會已經進入少子化 時代,少子化對於教育產生極大的衝突,由其在教師員額方面,由於出生率不斷 下降,減校減班的情況有增無減,師資多元化反而強化教職員僧多粥少的窘境。

二、 教師身分的改變

過去的師範院校學生大多是公費分發制學校服務,保障師範院校學生的職業,

如今自費為主公費為輔的師培制度,教育大學學生需自行參加教師甄試以獲取正 式教師資格,而師範院校及大學教育學程每年培育出八千多位自費的師資畢業生,

而市場卻只有一千多個教師缺額,造成教師一職難求的現象。

三、 取得師資培育生資格的改變

自 104 學年起,入學的師範院校學生只能有一種師資身分別。例如,特殊教 育系的特教師資生只能教特殊教育。若是要教一般國民小學,只能參加該院校師 資培育中心辦理的教育學程師資生考試,才能有機會取得另一種教師身分。

綜上所述,多元的師資培育制度造成教師供需失衡,教師競爭市場激烈、教 師資格的改變使得考取正式教師資格不易,教育大學學生就業失去保障,從入學 後便要思考是否修習師資培育課程,或是放棄師資生身分,找尋其他專長培養,

在畢業前確立未來的就業方向;以師資身份之畢業生,也需要撐過無薪的半年考 取教師證,但若是沒考取教師證,未來又該如何取捨。由此可知,師培大學學生 從入學到畢業後接會面臨重要的生涯決策,因此當助師培大學學生建立成熟的職

(27)

12

業自我概念及生涯規畫能力,進而改善師培大學學生畢業後就業的窘境,是目前 重要的課題。

(28)

13

第二節 職涯發展之內涵與重要性

壹、 職涯發展之內涵

職涯(career)一詞元自於拉丁文的 carrus,意指駕著馬的戰車,或裝載貨 物的馬車。而 career 一詞在國內多譯為生涯、生計、職涯或職業。在《牛津字 典》中則有做道路(roads)解釋之意,又引申為一生的道路或進展途徑;而作動 詞使用時,則有人或車輛急駛、猛衝之意;做形容詞使用時,則多做為職業來解 釋:例如 career woman 意指職業婦女(鐘思嘉,2008)。

然而,近代對職涯一詞的定義,則多包涵了不僅只於工作或職業,而是有關 生活風格的概念,包含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所從事的一系列與工作生涯有關的所有 活動(吳芝儀,2000)。Ladkin(2002)則指出職涯是一種個人在工作的領域及對未 來的期許下,對於工作長時間的安排,而且職涯發展的路徑會引導各人自我的實 現。而最廣被使用的定義則為 Super 於 1976 所提出的:「職涯是生活中各種事件 的演進利成,統合了個人一生中各種職業生活的角色,由此表現出個人獨特的自 我發展組型。職涯是人生字青春期以迄退休之後,一連串有酬或無酬職位的綜合,

除了職位之外,尚包括任何和工作有關的角色,如負業、家庭和公民的角色等。」

綜上所述,研究者將職涯發展定義為:「個人在一生中連續發展且持續改變的 歷程,其發展包括個人生活中的所有層面以及在不同階段理所扮演的各種角色。

不同年齡、階段的個體,有該生命階段所需承擔的任務,其中包括在職場上的、

非職場中的角色任務。不同個體因本身的獨特性,會走出個別風格的生涯道路。」

貳、 職涯發展之重要性

職涯規劃的重要性,並不是朝未來職涯發展的遠處觀望,訂定遠大的志向而 無所行動,而是要協助我們突破自己的障礙,在有限的環境條件下,發揮自己的 潛能。因此進行職涯規劃,擬定目標時有三部曲可以進行(陳筱婷,2011):

(29)

14

一、 知己

可以時常思考對自己的看法與興趣,邀請別人給自己回饋,具體的方法可以 透過參加社團活動、選修有興趣的課程、以及嘗試新鮮的事物,或者是參加自我 探索、生涯探索團體,也可以到心理輔導組做性向或生涯相關測驗,並與輔導教 師討論等等方式,來幫助自己了解興趣、能力、性向的內涵,並且探索對於生涯 的價值觀與個人期待。

二、 知彼

學習探索外在的環境的條件,第一是在職業的部分,利用不同管道,了解自 己所感興趣的職業特性、工作內容、工作發展前景,或職業薪資待遇等等資訊;

第二,針對個人本身,規劃累積所需能力,並且得知就業的管道。而具體的方式 建議同學們可以先嘗試閱讀有興趣領域的書籍雜誌,或是與相關領域的交談認識,

例如已出社會的學長姐、師長,也可以參加學校或校外所舉辦的相關研習講座,

來增加自己對於該職業的認識。

三、 知己知彼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就是要了解自己與環境的關係。包含在自己與環境上 的助力為何?例如專長的培養、教育的程度;相對的,也必須了解阻力為何?例 如身體的負荷量、對於該工作的興趣程度。此外,家庭的因素也是經常被納入考 量的重點之一,如父母對於自己的期待,甚至是學校課程帶來的幫助與影響,都 有可能對於職涯規劃有不同的助力與阻力。

職涯規劃是可以長遠,也可以簡單做起的!透過考量自己的興趣、能力以及 外在的現實環境三大面向,能夠幫助自己去檢視未來的職涯發展如何規劃,人生 是一段不斷了解自己、摸索與嘗試、練習並運用的過程。因此也別忘記生涯興趣 與未來工作規劃是有可能會變動的,更沒有絕對或一定的答案,唯有當下的行動,

才能夠了解哪些資訊需要蒐集、哪些地方需要努力,再慢慢調整。

(30)

15

第三節 影響大學生職涯發展因素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於「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以「大 學生」、「職涯發展」、「生涯發展」等為關鍵詞,查詢近十年的相關論文,將有關 大學生職涯發展的相關研究共有 8 篇整理如下表 2-2 所示:

表 2-2

大學生職涯發展的相關研究 作者

(年代) 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結果 李 易 中

(2008)

教育大學學 生職涯發展 需求之研究

台 北 市 立 教 育 大 學 與 國 立 台 北 教 育 大 學 大 四 學 生 與 大 五 實習學生

問卷調查法 與訪談法

1.教育大學學生目前面臨 多元壓力,以「就業壓力」

最大,值得多加關注。

2.教育大學學生在「升學進 修探索」、「國小教職探 索」、「各類公職探索」層 面已獲得較多資訊與協 助,因此需求較低;相反 地,在「職涯準備」、「非 教職、公職探索」、「職業 抉擇與規劃」、「自我探 索」需求等層面較為缺乏 協助,因而有高度的需 求。

3.學校宜留意不想從事國 小教職的學生並在「自我 探索」與「職涯抉擇與規 劃」上給予適當協助。

(續下頁)

(31)

16

作者

(年代) 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結果 周 文 菁

(2015)

大 學 生 職 涯 資 本 指 標 建 構之研究

畢 業 兩 年 2 年 內 成 功 找 到 工 作 的 大 學 畢業生

問卷調查法 與訪談法

1.大學生的溝通能力是邁 入職場的重要條件。

2.理論與實務相結合有助 於學生提升能力。

陳 和 棋

(2014)

某 大 學 特 教 系 學 生 職 涯 發展之研究

某 國 立 大 學 特 殊 教 育系學生

問卷調查法 與訪談法

1.學校部分應提供多元化 之職涯相關研習機會,來 幫助對職涯定向不明確 之學生積極實施職涯輔 導與準備。

2.有工作與實習體驗之學 生對於未來職涯發展有 相當程度的影響。

3.應提早對高中學生進行 職涯發展宣導,避免錯選 興趣。

張 莉 足 (2008)

論 大 學 生 之 學 習 歷 程 與 就業-以逢甲 大學為例

逢 甲 大 學 94 年度畢 業學生

問卷調查法 1.大學生的性別與學院別 會影響其對於學習歷程 的選擇與職涯的發展。

2.大學生的學習歷程與畢 業後就業情況的關聯極 低。

張 菀 玲

(2011)

大 學 生 生 涯 準備之研究- 以 台 灣 南 部 地 區 大 學 生 就 業 焦 慮 感 受為例

南 部 地 區 一 般 大 學 學 生 及 科 技 大 學 學 生

問卷調查法 1.大學生的就業焦慮感受 以就業環境最高。顯示大 學生相當擔心未來收入 不穩定的問題以及從事 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

(續下頁)

(32)

17

作者

(年代) 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結果 莊 馥 瑄

(2012)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畢 業 生 生 涯 發 展 之 研 究-以一所大 學 的 教 育 學 系為例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畢 業 生

訪談法 1.就讀師培系的學生會期 望學校所學的教育相關 專業,能在未來生涯中學 以致用。

2.影響就讀師培系的畢業 生對個人發展方向之選 擇因素為學校課程、個人 在實務經驗中的體會以 及人際同儕因素。

3.師培系的畢業生對於自 我生涯發展想法與規劃 會受到個人際遇以及學 習與工作中的經驗影響 而轉變。

4.對於已投入教育相關職 業的師培系的畢業生而 言,欲轉換生涯的因素在 於發現個人價值觀、理想 抱負與工作環境不符。

楊 珮 琳 (2007)

師 範 院 校 體 育 系 學 生 生 涯 發 展 與 收 涯 阻 隔 之 研 究

師 範 院 校 體 育 系 學 生

問卷調查法 與訪談法

1.師範院校體育系學生在 生涯發展分量表中,對於

「生涯發展」之發展較 佳;在「生涯定向」及「生 涯規劃」之發展較差。

2.師範院校體育系學生會 因為性別、就讀學校、年 級的不同、和有無修習教 育學程,在生涯發展與阻 隔上有差異。

(續下頁)

(33)

18

作者

(年代) 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結果 饒 紋 慈

(2010)

教 育 大 學 學 生 工 作 價 值 觀 與 生 涯 自 我 效 能 關 係 之研究

教 育 大 學 學生

問卷調查法 1.教育大學學生相當重視 工作價值觀,由其是組織 安全及人際互動。

2.教育大學學生的生涯自 我效能表現良好,由其是 問題解決部分。

3.有修畢教育學程的教育 大學學生,其生涯自我效 能表現優於未修習教育 學程的學生。

針對上述所蒐集到的大學生職涯發展相關論文,發現僅有陳和棋(2014)「某 大學特教系學生職涯發展之研究」及莊馥瑄(2012)「師資培育學系畢業生生涯發 展之研究-以一所大學的教育學系為例」與本研究對象背景有關聯性,對於探討 特教系畢業生職涯發展的相關研究並不多,學校部分很難依照學生的需求去提供 相關服務,更無法針對學生突發問題給予相關回應。為了讓學校能提供多元化之 職涯相關研習機會,來幫助對職涯定向不明確之學生積極實施職涯輔導與準備;

更應提早對高中學生進行職涯發展宣導,避免錯選興趣以及在師培系就讀的學生 會期望學校所學的教育相關專業,能在未來生涯中學以致用。因此提供學校及系 所對於畢業生職涯發展之相關參考意見是迫切需要的。據此,研究者認為探討特 教系畢業生職涯發展的相關研究應具有極大的開發空間,也期望更多相關團體能 給予重視與期待。

(34)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畢業生對職涯發展規劃的了解 程度,改編陳和棋(2014)編製之「特教系大學生職涯之問卷」,以問卷調查法進 行量化資料的分析與探討,藉以提出對特教系學生未來出路之建議,作為推展特 教系學生職涯多元發展之參考。

本章分別針對研究架構、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研究步驟及資料處理與分析 等項目進行說明。

第一節 研究架構

依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綜合文現探討,擬定本研究架構,本研究架構如 圖 3-1 所示。

背景變項 依變項

圖 3-1 研究架構圖

特教系學生背景因素

1.性別 2.年級 3.師資身分 4.教師身分 5.就職現況

職涯發展 1. 自我了解 2. 升學規劃

3. 多元專長能力規劃 4. 國小身障類教職 5. 國小資優類教職 6. 公職考試

7. 特教相關機構

8. 所欲從事之其他職業 9. 求職必備能力

(35)

2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02-105 級畢業學生(如表 3-1 所示) 為問卷調查抽樣的對象,而依研究目的又可分為舊制教育學程修課模式對象與新 制教育學程修課模式對象。

壹、 舊制教育學程修課模式對象

本研究所稱舊制教育學程修課模式對象為 102-103 級畢業學生,即進入大學 後,修畢系上所開課程,即能擁有報考國小普通班老師之資格學生。

貳、 新制教育學程修課模式對象

本研究所稱新制教育學程修課模式對象為 104-105 級畢業學生,即必須經過 師培中心的考試才有機會修習國小一般教育學程之學生。

表 3-1

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02-105 級畢業學生人數

年級 男 女 總人數

102 級 10 29 39

103 級 11 34 45

104 級 12 29 41

105 級 11 26 37

資料來源 : 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2016)提供。

(36)

2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經徵詢同意(如附錄一),使用陳和棋(2014) 所編製「特教系大學生職涯發展之研究問卷」成為本研究蒐集資料之問卷(如附 錄二)。

壹、 問卷內容

本研究問卷分為基本資料以及職涯發展相關因素探討等兩部分。

一、 基本資料

基本資料部分包括性別、年級、師資身分、有無教師證及就職現況。

二、 職涯發展相關因素探討

內容共 45 小題,分為 9 個相關因素:1.自我了解,2.升學規劃,3.多元專長 能力規劃,4.國小身障類教職,5.國小資優類教職,6.公職考試,7.特教相關機 構,8.所欲從事之其他職業,9.求職必備能力,每個相關因素設計 5 小題,作答 方式係在「非常了解」、「了解」、「不了解」、「非常不了解」中勾選,記分方式採 四點方式計分,即「非常了解」、「了解」、「不了解」、「非常不了解」,分別給予 4、3、2、1 分。

貳、 問卷的信度與效度 一、 專家效度

本研究使用之問卷經有經驗的學者專家、教授及現職特教老師針對內容審查,

提供修改意見及建議,建立專家效度。

二、 預試結果信度分析

尋求 100-103 級學生,共 161 位學生進行預試。並將回收的 161 份問卷以 SPSS 18.0 版電腦統計軟體進行信度分析,採用 Cronbachα係數,α係數越高則 代表各分層面的內部一致性越高。而問卷內容的信度分析部分,共包含 9 個層面 進行信度分析,以考驗各層面內部的一致性。

(37)

22

根據統計結果顯示各層面之 Cronbachα係數總量表為.96,自我了解為.86,

升學規劃為.84,多元專長能力為.92,國小身障類教職為.86,國小資優類教職 為.85,公職考試為.88,特教相關機構為.92,其他職業為.90,求職必備能力為.91,

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38)

23

第四節 實施程序

本研究之實施程序首先為確定研究主題,接著蒐集國內外職涯發展之文獻資 料,透過整理與分析相關文獻,建立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再找尋符合研究主題之 問卷,針對欲調查對象進行問卷發放,待問卷回收後整理問卷相關資料,並分析 其結果,最後依據研究結果,並提出建議,完成論文。本研究實施程序如圖 3-2。

圖 3-2 研究實施程序

擬定研究主題

蒐集相關文獻

建立研究架構

選擇適合問卷

提出結論與建議 調查研究對象人數

發放問卷

資料分析與討論

(39)

2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以「特教系大學生職涯發展之問卷」作為資料蒐集之工具,以下就本 研究採用之資料處理與統計方式進行說明 :

壹、 資料處理

問卷回收並確認無漏答之題項後,便將回收問卷於史資料登錄於 SPSS18.0 版統計軟體中成為資料檔,並將資料列印成報表,研究者逐一檢查各項資料輸入 之正確性,並以 SPSS18.0 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貳、 資料分析

一、 百分比(%)(percentage)和次數分配(frequency distribution) 此項主要在描述填答對象之基本資料的分布情形。

二、 獨立樣本 t 考驗(t-test)

此法適用於考驗兩組無關聯性之母群體平均數有無差異,故將之用於考驗填 答對象的背景變項中,不同性別、年級、師資身分及教師身分(有無教師證)對職 涯發展相關因素的差異情形。

三、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此法適用於僅一個自變項下,考驗數個平均數間差異顯著性,故本研究將之 用於考驗填答對象的背景變項中,因就職現況之不同對職涯發展相關因素的差異 情形。若差異達到顯著水準,則再以雪費法(Scheffé method)進行事後比較,

以瞭解就職現況之不同對職涯發展相關因素的差異情形。

(40)

2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主要是根據研究問題,將調查問卷所得之資料結果進行分析,以探究臺 東大學特教系畢業生職涯發展之差異情形。

第一節 臺東大學特教系畢業生背景變項之分析

本研究依各年級人數隨機抽樣取 50%的對象發放問卷,回收之有效問卷共有 83 份,如下表 4-1 所示。

表 4-1

102-105 級畢業學生人數及回收問卷份數

年級 總人數 回收問卷份數

102 級 39 20

103 級 45 23

104 級 41 21

105 級 37 19

總和 162 83

一、性別

由表 4-2 可知,填答問卷的 83 位畢業生中,男性為 19 人,女性則為 64 人,

依據性別比例上以女性為多數來看,與臺東大學特教系之女多於男的現象比例大 致相符。

表 4-2

性別人數比例

性別 人數 百分比(%)

男 19 22.9

女 64 77.1

總和 83 100.0

(41)

26

二、年級

由表 4-3 可知,填答問卷的 83 位研究參與者中,102 級的人數為 20 人(24.1%),

103 級的人數為 23 人(27.7%),104 級的人數為 21 人(25.3%),105 級的人數為 19 人(22.9%)。

表 4-3

畢業級別填答人數比例

畢業級別 人數 百分比(%)

102級 20 24.1

103級 23 27.7

104級 21 25.3

105級 19 22.9

總和 83 100.0

三、師資身分

在 83 位研究參與者填答問卷中,其師資身分只分為兩類,一為只有特教師 資身分,另一則是具有雙師資(特教+小教)身分的人,如下表 4-4 所示。

表 4-4

師資別人數比例

師資別 人數 百分比(%)

特教 53 63.9

特教+小教 30 36.1

總和 83 100.0

(42)

27

四、教師證(合格教師身分)

從表 4-5 中,可看出填答問卷的 83 研究參與者中,有 38 人有考過教師證,

則另外 45 人還未考過教師證。

五、就職現況

由表 4-6 中可知 83 位研究參與者的就職現況。而其他部分裡包含服務業 11 人,全職考生、研究生 13 人。

表 4-5

教師證人數比例

教師證 人數 百分比(%)

有 38 45.8

無 45 54.2

總和 83 100.0

表 4-6

就職現況人數比例

就職現況 人數 百分比(%)

教師 58 69.9

服務業 10 12.0

升學 8 9.6

其他 7 8.5

總和 83 100.0

(43)

28

第二節 不同性別臺東大學特教系畢業生職涯發展上之差異

本節將探討不同性別在職涯發展九大相關因素之間是否達到顯著差異,並說 明統計結果。

一、在整體得分之差異

以整體來看,由表4-7的結果顯示,特教系畢業生會因為性別而產生職涯發 展上選擇的差異。明顯地是男性比女性對職涯選擇有更高的自我了解。

*p < .05

根據張莉足(2008)及楊珮琳(2007)所做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性別會影響 其對於學習歷程的選擇與職涯的發展。與本研究的研究結果相符合。

二、在各層面得分之差異 1.自我了解

由表4-8中,可發現不同性別的特教系畢業生在「自我了解因素」結果上並 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自我了解因素」的自我了解 程度並不會因為性別而有所差異。

表 4-8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自我了解因素」的結果

因素一 性別 n sd t值 p

自我了解

男 19 3.53 .513

2.03 .145 女 64 3.17 .703

表 4-7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九大相關因素問題的結果

性別 n sd t值 p

男 19 3.22 .684

2.04* .045 女 64 2.89 .706

(44)

29

2.升學規劃

由表4-9中,可發現不同性別的特教系畢業生在「升學規劃因素」結果上並 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升學規劃因素」的自我了解 程度並不會因為性別而有所差異。

表 4-9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升學規劃因素」的結果

因素二 性別 n sd t值 p

升學規劃

男 19 2.84 .958

1.04 .301 女 64 2.63 .745

3.多元專長能力規劃

由表4-10中,可發現不同性別的特教系畢業生在「多元專長能力規劃因素」

結果上並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多元專長能力規劃 因素」的自我了解程度並不會因為性別而有所差異。

表 4-10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多元專長能力規劃因素」的結果

因素三 性別 n sd t值 p

多元專長能力規劃

男 19 3.42 .692

1.58 .118 女 64 3.13 .724

4.國小身障類教職

由表4-11中,可發現不同性別的特教系畢業生在「國小身障類教職因素」結 果上並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國小身障類教職因素」

的自我了解程度並不會因為性別而有所差異。

(45)

30

表 4-11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國小身障類教職因素」的結果

因素四 性別 n sd t值 p

國小身障類教職

男 19 3.37 .684

1.07 .290 女 64 3.19 .639

5.國小資優類教職

由表4-12中,可發現不同性別的特教系畢業生在「國小資優類教職因素」結 果上並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國小資優類教職因素」

的自我了解程度並不會因為性別而有所差異。

表 4-12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國小資優類教職因素」的結果

因素五 性別 n sd t值 p

國小資優類教職

男 19 2.58 .902

1.273 .215 女 64 2.30 .634

6.公職考試

由表4-13中,可發現不同性別的特教系畢業生在「公職考試因素」結果上並 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公職考試因素」的自我了解 程度並不會因為性別而有所差異。

(46)

31

表 4-13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公職考試因素」的結果

因素六 性別 n sd t值 p

公職考試

男 19 2.79 1.084

1.47 .156 女 64 2.41 .635

7.特教相關機構

由表4-14中,可發現不同性別的特教系畢業生在「特教相關機構因素」結果 上並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特教相關機構因素」的 自我了解程度並不會因為性別而有所差異。

表 4-14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特教相關機構因素」的結果

因素七 性別 n sd t值 p

特教相關機構

男 19 2.74 .933

.022 .982 女 64 2.89 .645

8.所欲從事之其他職業

由表4-15中,可發現不同性別的特教系畢業生在「所欲從事之其他職業因素」

結果上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所欲從事之其他職業因 素」的自我了解程度會因為性別而有所差異,男性比女性更了解自己未來想做的 事。而在其他參考文獻中,並無相關資料顯示性別對於「所欲從事之其他職業因 素」有顯著差異。

(47)

32

表 4-15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所欲從事之其他職業因素」的結果

因素八 性別 n sd t值 p

所欲從事之其他 職業

男 19 3.53 .722

3.75*** .000 女 64 2.75 .797

***p < .001 9.求職必備能力

由表4-16中,可發現不同性別的特教系畢業生在「求職必備能力因素」結果 上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求職必備能力因素」的自我 了解程度會因為性別而有所差異,男性比女性更了解求職的必備能力。而在其他 參考文獻中,並無相關資料顯示性別對於「求職必備能力因素」有顯著差異。

表 4-16

不同性別之特教系畢業生在「求職必備能力因素」的結果

因素九 性別 n sd t值 p

求職必備能力

男 19 3.74 .562

2.33* .022 女 64 3.38 .604

*p < .05

(48)

33

第三節 不同年級臺東大學特教系畢業生職涯發展上之差異

本節將探討不同年級在職涯發展九大相關因素之間是否達到顯著差異,並說 明統計結果。

一、在整體得分之差異

以整體得分平均來看,由表4-17的結果顯示,特教系畢業生並不會因為年級 而產生職涯發展上選擇的差異。研究者認為新制部分學生也有進修小教學程,與 舊制課程內容有諸多相同,所以沒有產生職涯發展上選擇的差異。

根據楊珮琳(2007)所做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會因為年級的不同而影響其對 於生涯發展與阻隔上有差異。本研究與楊珮琳(2007)的研究結果有所出入。

二、在各層面得分之差異 1.自我了解

在表4-18中,可發現不同年級的特教系畢業生在「自我了解因素」結果上 並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自我了解因素」的自我了 解程度不會因為年級而有所差異。

表 4-17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九大相關因素問題的結果

年級 制度 n sd t值 p

102級

舊制 43 2.96 .627

.36 .719 103級

104級

新制 40 2.98 .832 105級

(49)

34

表 4-18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自我了解因素」的結果

因素一 制度 年級 n sd

變異數分析

SS df MS F p

自我了解

舊制

102級 20

3.28 .666

2.00 35.68

3 79

.668 .452

1.48 .227 103級 23

新制

104級 21

3.23 .698 105級 19

2.升學規劃

在表4-19中,可發現不同年級的特教系畢業生在「升學規劃因素」結果上並 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升學規劃因素」的自我了解 程度不會因為年級而有所差異。

表 4-19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升學規劃因素」的結果

因素二 制度 年級 n sd

變異數分析

SS df MS F p

升學規劃

舊制

102級 20

2.67 .778

2.17 38.79

3 79

.725 .491

1.48 .227 103級 23

新制

104級 21

2.68 .829 105級 19

(50)

35

3.多元專長能力規劃

在表4-20中,可發現不同年級的特教系畢業生在「多元專長能力規劃因素」

結果上並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多元專長能力規劃 因素」的自我了解程度不會因為年級而有所差異。

表 4-20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多元專長能力規劃因素」的結果

因素三 制度 年級 n sd

變異數分析

SS df MS F p

多元專長能力 規劃

舊制

102級 20

3.14 .675

4.17 38.74

3 79

1.39 .49

2.84 .447 103級 23

新制

104級 21

3.25 .776 105級 19

4.國小身障類教職

在表4-21中,可發現不同年級的特教系畢業生在「國小身障類教職因素」結 果上並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國小身障類教職因素」

的自我了解程度不會因為年級而有所差異。

表 4-21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國小身障類教職因素」的結果

因素四 制度 年級 n sd

變異數分析

SS df MS F p

國小身障類 教職

舊制

102級 20

3.26 .727

1.16 40.36

3 79

.39 .51

.76 .522 103級 23

新制

104級 21

3.13 .723 105級 19

(51)

36

5.國小資優類教職

在表4-22中,可發現不同年級的特教系畢業生在「國小資優類教職因素」結 果上並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國小資優類教職因素」

的自我了解程度不會因為年級而有所差異。

表 4-22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國小資優類教職因素」的結果

因素五 制度 年級 n sd

變異數分析

SS df MS F p

國小資優類 教職

舊制

102級 20

2.30 .773

1.50 39.66

3 79

.50 .50

.99 .400 103級 23

新制

104級 21

2.42 .636 105級 19

6.公職考試

在表4-23中,可發現不同年級的特教系畢業生在「公職考試因素」結果上並 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公職考試因素」的自我了解 程度不會因為年級而有所差異。

表 4-23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公職考試因素」的結果

因素六 制度 年級 n sd

變異數分析

SS df MS F p

公職考試

舊制

102級 20

2.49 .798

4.49 47.75

3 79

1.497 .604

2.47 .067 103級 23

新制

104級 21

2.50 .751 105級 19

(52)

37

7特教相關機構

由表4-24中,可發現不同年級的特教系畢業生在「特教相關機構因素」結果 上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特教相關機構因素」的自我 了解程度會因為年級而有所差異,且新制>舊制。顯示新制的畢業生對於特教相 關機構有更多的了解。

表 4-24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特教相關機構因素」的結果

因素七 制度 年級 n sd

變異數分析

SS df MS F p

Post Hoc (Scheffé法)

特教相關機構 舊制

102級 20

2.88 .697

4.37 32.60

3 79

1.46 .41

3.53 .019* 新制>舊制 103級 23

新制

104級 21

2.90 .709 105級 19

*p < .05

8.所欲從事之其他職業

在表4-25,可發現不同年級的特教系畢業生在「所欲從事之其他職業因素」

結果上並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所欲從事之其他職 業因素」的自我了解程度不會因為年級而有所差異。

(53)

38

表 4-25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所欲從事之其他職業因素」的結果

因素八 制度 年級 n sd

變異數分析

SS df MS F p

所欲從事之其 他職業

舊制

102級 20

3.07 .704

3.70 38.71

3 79

1.24 .49

2.52 .064 103級 23

新制

104級 21

2.95 .904 105級 19

9.求職必備能力

在表4-26中,可發現不同年級的特教系畢業生在「求職必備能力因素」結果 上並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求職必備能力因素」的 自我了解程度不會因為年級而有所差異。

表 4-26

不同年級之特教系畢業生在「求職必備能力因素」的結果

因素九 制度 年級 n sd

變異數分析

SS df MS F p

求職必備能力 舊制

102級 20

3.44 .629

5.15 31.09

3 79

1.72 .39

4.36 .117 103級 23

新制

104級 21

3.40 .709 105級 19

(54)

39

第四節 不同師資身分臺東大學特教系畢業生職涯發展上之差異

本節將探討不同師資身分在職涯發展九大相關因素之間是否達到顯著差異,

並說明統計結果。

一、在整體得分之差異

以整體得分來看,由表4-27的結果顯示,特教系畢業生會因為進修小教學程 而產生職涯發展上選擇的差異。

*p < .05

根據饒紋慈(2010)所做研究結果顯示,有修畢教育學程的教育大學學生會影 響其對於工作價值與職涯的發展。與本研究的研究結果相符合。

二、在各層面得分之差異 1.自我了解

由表4-28中,可發現不同師資身分的特教系畢業生在「自我了解因素」結果 上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自我了解因素」的自我了解 程度會因為師資身分而有所差異,且具有雙身分者對自我有更高的了解。

表 4-28

不同師資身分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自我了解因素」的結果

因素一 師資身分 n sd t值 p

自我了解

特教 53 3.11 .725

-2.58* .012 特教+小教 30 3.50 .509

*p < .05.

表 4-27

不同師資身分之特教系畢業生在職涯發展九大相關因素問題的結果

師資身分 n sd t值 p

特教 53 2.87 .640

-2.68* .011 特教+小教 30 3.14 .730

(55)

40

2.升學規劃

由表4-29中,可發現不同師資身分的特教系畢業生在「升學規劃因素」結果 上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升學規劃因素」的自我了解 程度會因為師資身分而有所差異,且具有雙身分者對升學規劃有更高的了解。

表 4-29

不同師資身分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升學規劃因素」的結果

因素二 師資身分 n sd t值 p

升學規劃

特教 53 2.92 .781

-3.33** .001 特教+小教 30 3.47 .571

**p < .01

3.多元專長能力規劃

由表4-30中,可發現不同師資身分的特教系畢業生在「多元專長能力規劃因 素」結果上有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知,特教系畢業生對於「多元專長能力規劃 因素」的自我了解程度會因為師資身分而有所差異,且具有雙身分者對多元專長 能力有更高的了解。

表 4-30

不同師資身分之特教系畢業生在「多元專長能力規劃因素」的結果

因素三 師資身分 n sd t值 p

多元專長能力規劃

特教 53 3.04 .795

-2.91** .005 特教+小教 30 3.47 .571

**p < .01

數據

圖 3-1 研究架構圖.................................................19  圖 3-2 研究實施程序...............................................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tage 6 Special Program of Study – Personal Development,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Life

Hong Kong Education Department (1998).Review Report on the Pilot Project on the Grow with Guidance System – Development of Whole School Approach to Guidance. Hong Kong:

Stage 6 Special Program of Study – Personal development,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life

(1)領有社會工作師、心理師證書或取得 GCDF(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 tator)全球職涯發展師證書、CDFI(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

(1)領有社會工作師、心理師證書或取得 GCDF(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全球職涯發展師證書、CDFI(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

(1)領有社會工作師、心理師證書或取得 GCDF(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全球職涯發展師證書、CDFI(Career Development

協助青年適才 適性發展,提 供學生 職業試 探 機會,以建 立正確之職業 價 值 觀 。9. 培養臺灣傳統 技藝及區域產 業人才,提升

(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out of school traffic guidance staff with different gender, job title, guidance counselors seniority and age in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