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語料庫為本之現代漢語口語及書面語體多面向探析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語料庫為本之現代漢語口語及書面語體多面向探析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4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博碩士學位學程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張郇慧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語料庫為本之現代漢語口語及書面語體多面向探析. Nat. n. al. Ch. engchi. er. io. A Corpus-based Study. sit. y.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Spoken and Written Mandarin Chinese:. i n U. v. 研究生:陳宇萱. 中. 華. 民. 國. 一. ○. 三. 年. 七. 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4) 摘要. 本論文從華語學習者以正確句子不適切語境之學習偏誤現象瞭解華語 教學中應建立語體概念的假設,進而探討現代漢語口語及書面語兩大語體 之差異為何,對語體的探究不僅僅從語用層面著手,應從語言本體加以深 究之。以政治大學口語語料庫及筆者蒐集集結的書面語語料作為分析語料 的主要來源,了解兩大語體的差異為何。首先從構詞層面著手,以音節數、 詞素數、構詞形式及詞彙密度分別區辨口語及書面語,口語及書面語雙音. 政 治 大 出兩語體構詞來源及目的之不同,且從詞彙密度瞭解語體之實詞比率進而 立 節數的比率高可彰顯漢語雙音節詞彙的使用傾向,詞素數及構詞形式可看. ‧ 國. 學. 解釋。第二,以詞頻系統統計兩語體高頻語言特徵及詞彙,可發現口語語 言動態性高、書面語描述型態為主,再運用 Biber (1988)的多面向分析,即. ‧. 使用統計軟體 SPSS 之因素分析將漢語語用層面分出四大面向,以各面向. sit. y. Nat. 之適切程度與教學結合,對華語教材做出評析。第三,筆者檢視現今華語. er. io. 中心常用華語教材,進行語體現象的檢視,發現語體概念於華語教學領域. n. 中的不足,故筆者認為語體概念的建立佔據華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部 a v. i l C n hengchi U 分,需要教材、教學內容、教學者之重視才能加以發揚,並做出改變。讓 華語學習者能夠做出適切語境的判斷,適切地說出合語境之句子及完成成 功的華語溝通。. 關鍵字:語體、口語、書面語、語料庫語言學、多面向方法. I.

(5) 謝辭. 從碩二起便開始做論文撰寫的準備,蒐集語料、分析語料及跑統計系 統等,經常因為專業知識而受到阻撓,遇到重重困難使得準備過程停滯, 首先,十分感謝指導教授細細教導,付出許多的耐心及愛心,時常給予我 相關文獻作為參考,也給予許多建議作為論文大方向的基礎,使得我在撰 寫時不會有所偏頗。感念老師的諄諄教誨讓我能夠順利地撰寫完成,今後 若欲追求更高學位希冀能與您再次討教。論文口試時,曹教授跟詹教授所. 政 治 大 們的支持也讓我有意願希冀未來能夠做出針對語體的專門研究。然而在論 立. 給予的建議十分受用,字字句句都能指出未來研究方向的準則,謝謝老師. ‧ 國. 學. 文撰寫的最後一個學期已回家鄉台南,感謝父母能夠體諒並全力支持,讓 我能夠沒有後顧之憂的奮力一搏,他們細心的照顧讓我備受感動,他們的. ‧. 信任讓我能夠勇往直前,希望能夠盡快回報讓他們不再掛念。. sit. y. Nat. er. io. 遇到論文修改及統計等的疑問時,感謝台科大營建工程所偉哲的細心. n. 幫忙及用心修改,使得論文格式無所疑慮,感激政大商管所的奕志能夠傾 a v. i l C n hengchi U 囊相授。口試當天,感謝政大華文所的馥萱及珮如在論文口試時全力支持, 盡心準備讓我在口試當天不需掛念其他事宜僅須努力答辯,感謝華文所助 教的幫忙、細心囑咐,感謝口試這幾天讓我借住的大阿姨跟大姨丈,讓我 能夠吃得好睡得飽,還有溫馨接送。撰寫的這一路上,我覺得真的要感謝 的人太多,細細數來怎麼都寫不完的,僅讓我用這篇謝辭感謝大家的幫忙, 才能成就今天的學位,謝謝大家。. II.

(6) 目錄 摘要 ............................................................................................................................................ I 謝辭 ........................................................................................................................................... II 目錄 ......................................................................................................................................... III 表目錄 ..................................................................................................................................... VI 第一章 緒論 ............................................................................................................................. 1 1.1 研究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3. 政 治 大. 2.1 口語及書面語語體的文獻研究 .................................................................................... 3. 立. 2.1.1 語體定義 ..................................................................................................................... 3. ‧ 國. 學. 2.1.2 口語及書面語的定義 ................................................................................................. 4 2.1.2.1 Ochs (1979):準備好 vs. 無準備語段 .................................................................... 5. ‧. 2.1.2.2 Tannen (1982) ........................................................................................................... 6. y. Nat. sit. 2.1.2.3 Chafe (1987):結合 vs.片段/ 參與 vs. 疏離 .......................................................... 7. n. al. er. io. 2.1.2.4 Biber (1988) .............................................................................................................. 9. i n U. v. 2.1.2.5 小結 ........................................................................................................................... 9. Ch. engchi. 2.2 現代漢語口語及書面語語體的文獻探討 .................................................................. 10 2.2.1 現代漢語語體的分類 ............................................................................................... 12 2.2.2 現代漢語口語及書面語文獻整理 ........................................................................... 1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16 3.1 多面向方法 .................................................................................................................. 17 3.2 因素分析 ...................................................................................................................... 18 3.3 應用 .............................................................................................................................. 19 3.4 研究語料 ...................................................................................................................... 22 第四章 現代漢語口語及書面語語言特徵 ........................................................................... 26 III.

(7) 4.1 現代漢語口語及書面語詞彙特徵 .............................................................................. 26 4.1.1 音節數辨別 ............................................................................................................... 27 4.1.2 詞素數辨別 ............................................................................................................... 31 4.1.3 潛在詞彙構成 ........................................................................................................... 39 4.1.4 詞彙密度 ................................................................................................................... 46 4.1.5 小結 ........................................................................................................................... 48 4.2 口語及書面語語言特徵 .............................................................................................. 50 4.2.1 口語語言特徵及高頻詞彙 ....................................................................................... 51 4.2.2 書面語語言特徵 ....................................................................................................... 64. 政 治 大. 4.2.2.1 書面語之高頻詞彙 ................................................................................................ 65. 立. 4.2.2.2 書面語料中的文言詞 ............................................................................................ 72. ‧ 國. 學. 4.2.3 口語及書面語言特徵區辨 ....................................................................................... 77 4.3 因素分析 ...................................................................................................................... 83. ‧. 4.3.1 面向一:主觀情感 vs. 客觀疏離............................................................................ 83. sit. y. Nat. 4.3.2 面向二:語境依賴較強 vs. 語境依賴較弱............................................................. 85. io. er. 4.3.3 面向三:人際互動性 ................................................................................................ 87. al. 4.3.4 面向四:邏輯式論述 ................................................................................................ 89. n. v i n C....................................................................................... 4.3.5 因素分析之語體辨析原則 91 hengchi U. 第五章 華語教材語體辨析與建議教學 ............................................................................... 93 5.1 口語語體及書面語語體於教材中呈現 ...................................................................... 93 5.1.1 初級教材 ................................................................................................................... 94 5.1.2 中級教材 ................................................................................................................... 96 5.1.3 中高級教材 ............................................................................................................. 100 5.1.4 高級教材 ................................................................................................................. 105 5.2 語體與華語教學 ........................................................................................................ 109 5.2.1 教材中語體評析說明 ............................................................................................. 109 5.2.2 語體研究之重要性 ................................................................................................. 115 IV.

(8) 5.2.3 語體於各級教學階段之體現 ................................................................................. 116 第六章 結論 ......................................................................................................................... 120 6.1 研究結論 .................................................................................................................... 120 6.2 後續研究之建議 ........................................................................................................ 122 參考文獻 ............................................................................................................................... 124 附錄一 ................................................................................................................................... 128 附錄二 ................................................................................................................................... 13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 i n U. v.

(9) 表目錄 表一、口語及書面語特徵.......................................................................................... 10 表二 現代漢語語體分類.......................................................................................... 13 表三、「多面向方法」分析流程................................................................................ 18 表四、政治大學漢語口語語料庫.............................................................................. 22 表五、書面語語料...................................................................................................... 25 表六、口語詞彙音節數.............................................................................................. 28 表七、書面詞彙音節數.............................................................................................. 29 表八、口語詞彙構詞形式.......................................................................................... 32 表九、書面詞彙構詞形式.......................................................................................... 32 表十、口語單純詞之重疊現象.................................................................................. 33 表十一、口語及書面語派生詞綴出現頻率.............................................................. 34 表十二、社論複合詞之構詞方式分布...................................................................... 37 表十三、口語複合詞之構詞方式分布...................................................................... 38 表十四、潛在複合詞.................................................................................................. 40 表十五、短語縮略式複合詞之能產性...................................................................... 41 表十六、各學家之類詞綴研究.................................................................................. 45 表十七、口語詞彙密度.............................................................................................. 47 表十八、書面語詞彙密度.......................................................................................... 47 表十九、口語及書面語的語言特徵百分比.............................................................. 50 表二十、口語高頻普通名詞...................................................................................... 51 表二十一、口語高頻代名詞...................................................................................... 53 表二十二、口語動作動詞高頻詞彙.......................................................................... 54 表二十三、口語狀態動詞高頻詞彙.......................................................................... 57 表二十四、口語語助詞高頻詞彙.............................................................................. 60 表二十五、口語俚語.................................................................................................. 63 表二十六、書面語高頻詞素與詞彙多樣性.............................................................. 65 表二十七、書面動詞釋例.......................................................................................... 71 表二十八、文言詞及其例證...................................................................................... 72 表二十九、高頻文言詞之分布.................................................................................. 74 表三十、 口語及書面語語言特徵對比.................................................................... 77 表三十一、口語高頻關聯連詞.................................................................................. 80 表三十二、書面語高頻關聯連詞.............................................................................. 81 表三十三、面向一因素負荷量.................................................................................. 84 表三十四、面向二之因素負荷量.............................................................................. 85 表三十五、面向三之因素負荷量.............................................................................. 8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10) 表三十六、面向四之因素負荷量.............................................................................. 89 表三十七、各級華語教材選用.................................................................................. 93 表三十八、初級教材簡介.......................................................................................... 94 表三十九、初級教材之面向及語體現象.................................................................. 95 表四十、中級教材簡介.............................................................................................. 96 表四十一、中級教材之面向及語體現象.................................................................. 97 表四十二、中高級教材簡介.................................................................................... 101 表四十三、中高級教材之面向及語體現象............................................................ 102 表四十四、高級教材簡介........................................................................................ 105 表四十五、高級教材之面向及語體現象................................................................ 10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 i n U. v.

(1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I. i n U. v.

(12)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 各國的華文熱正逐漸地升溫,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及教材也如春筍般地 冒出,對於華語教學的語言本體研究也漸趨紮實。筆者觀察華語學習者於 表達時,發現其詞彙、語法等是正確的但其對語境及語言使用的掌握卻是 缺乏的,所以易造成溝通失誤;藉此可發現教導學生表達時需教予學生語 言不僅僅是詞彙及語法的組合,再加上,因人時地的不同,依據文化制約 的原則就會有不同的語體使用,雖母語人士與外國人交談時往往採取寬容 的態度,但是當違反談話準則的行為出現時就會產生文化衝擊,因此讓學. 政 治 大 語老師及學生都難以掌握因文化習慣不同而產生的語體變異, 「語境失誤」 立 生說出適當合宜的話語比起說出正確無誤的語言更來得需要功夫。由於華. ‧ 國. 學. 及「語用失誤」一直都是外語教學中的困難點(丁金國,1998)。此篇將參 考 Biber (1995)之多面向分析作為論文結構的基底,並針對現代漢語中的口. ‧. 語語體及書面語體深入探討。. sit. y. Nat. 華語教學中對於口語及書面語體之間的差異時常不被老師所提及或者. er. io. 教學架構相當鬆散的,抑或教師常以「這個詞彙時常運用在文章中而並非. n. 日常生活中」帶過,華語教師並未更深入地教予學生為何使用口語或書面 a v. i l C n hengchi U 語其中的原因及其分類的緣由;再者,口語及書面語體於語言中的體現不 僅只呈現於辭典中的分類而已,故華語教學者應該對於口語語體及書面語 體於詞彙、語法及篇章中的特徵充分的認知瞭解,試以說明口語及書面語 的使用抑或給予語境教學,清楚地給予學生如何進行有效地溝通的訣竅, 使學生瞭解到語體使用的重要性,否則學習者的溝通模式將如同翻譯系統 似的造出不合語境的句子。語言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流與知識的分 享,而非單純地訓練學生機械式的造句,此種教學只會停留在課室教學, 學生將無法於華語語言的大環境下與人進行語言溝通。. 1.

(13) 1.2 研究目的 當華語教學者聽到不合語境的語體時,多數教師只糾正學習者語言本 體上的錯誤,而非教導該詞彙、語法所適用的語境抑或給予一個適合的通 則。語體使用的適切性應嵌入於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之中,語言使用是流動 且變化的,語體與語言使用的關係實為密不可分,不應該被獨立出來教導 甚或忽略之。若學生能夠適度地了解不同語體於詞彙的體現過程,掌握語 體的使用方針則其溝通的內容及形式都將符合語言實際使用情形。故於此 篇論文中,筆者希望藉由實際語料的分析,從語言各個面向進行整理,從 詞彙、語法等層面進行整理,整理出對口語及書面語教學所適用的規則,. 政 治 大. 以進而發揮於實際課堂教學當中。.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 i n U. v.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口語及書面語語體的文獻研究 2.1.1 語體定義 語體,又稱為語言的功能風格,原先語體一詞使用來自於定義語言運 用的範疇與西方風格論(Stylistics)的引入所提出,提出時易與傳統的文體及 風格兩大概念所混淆,但語體從文體及風格兩者的理論概念衍生而出,萃 取其功能性予以強調,將原本文體所摒棄口語類型納入而成一新概念。語 體,針對人與人交際時,如何依循不同的情境的需要,依從不同的對象、 目的、內容等變項所選擇適當的表達方式,語體的產生並非一朝一夕所能. 政 治 大. 完成的,經由長時間語言使用的累積,便會從一穩定性低落至一穩固的交. 立. 際模式,語言使用者藉由情境的判定予以選擇適當的語體以面對不同的交. ‧ 國. 學. 際模式,無形中所訂定下約定俗成的規則,使得所有語言使用者在同樣的 社會環境下,需要依照其所面對特定語言情境以選擇該語境所訂定的語言. ‧. er. io. a. sit. Nat. 使用的通則,具穩定的語言結構即有語體產生。. y. 使用規則,否則便會被稱為不得體的語言使用。語體代表的一個社會語言. n. iv 語體為配合人際間交流所需,從交際的模式來看便可分為口語及書面 l. n U engchi 語兩大面向。因此,按照詞彙、句法和語用面向的不同,可將不同的語言. Ch. 特徵歸類於口語及書面語二大類語體中。當一個語言交際者於溝通時,期 許能夠表現自我風格的語言交際,不僅需擁有足夠的語言材料及語言手段, 也需要掌握語體,也就是口語語體及書面語語體以完成一段成功的語言交 際。語言是動態性地,語體變異(register variation)更是普遍的語言現象, 語體的研究隨著時間的改變也漸趨轉變,Hymes (1984)認為語體變異的描 述是社會語言學最主要的工作之一,而陶紅印(1999)也提到今後語言研究 的重點將由語體為核心的語言描寫作為基本的出發點。. 3.

(15) 2.1.2 口語及書面語的定義 首先對於口語及書面語的定義進行闡述,普遍定義:口語常與會話相 互連結,由會話所產生及處理最後以面對面的溝通作評斷的表達方式即可 稱為口語,口語因語境的需求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作為表達的基礎。反之 書面語就常以書上的語言及教師所用的解釋語言做連結,且書面語是正式、 學術且已準備好的語體。. 語言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它是人們交流的工具,隨著社會的不斷發 展,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漸漸出現了用於正式場合的書面語以及非正式. 治 政 大 息相關的應是充滿生命力的口語,在文字產生以前,人類的交際主要依靠 立 場合的口語的分化。在語言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中,與人們生活工作最息. 有聲語言--口語進行,所以口語有第一性,更有源頭的重要性。從口語入. ‧ 國. 學. 手研究一門語言才能更全面更科學地看清其全貌,丹麥的著名語言學大師. ‧. 葉斯柏森(Otto Jespersen,1860~1943)對口語非常重視,他認為如果不把. y. Nat. 聽與說的交際過程放在第一位,忘記其實書寫只是另一種代替說話的作用,. er. io. sit. 我們就無法明白語言的本質,也無法洞悉語言的發展進程。口語是語言的 最直接的表達形式,語言的本質從某種意義上說更貼近口語。. n. al. Ch. engchi. i n U. v. 對於口語及書面語的定義,各個語言學家持有不同的假說,如: 陶 (1997)提出了對於語體分類的方式: 表達模式(mode)及傳媒(medium);具 準備(planned)的及無準備的(unplanned);正式的(formal)和非正式的 (informal)等。而從陶的語體分類可作為口語語體及書面語語體作為分類的 大方向,尚有許多不同語言特徵細項未依歸於分類下。研究至今針對口語 及書面語的討論仍多以英文的文獻為主,許多語言學家所持說法雖不同但 皆為定義及區分口語及書面語間的差別,此部分可從不同的文獻可整理出 口語及書面語於語言中的共現特徵,希冀能對書面語及口語有完備的分類 4.

(16) 依據。. 2.1.2.1 Ochs (1979):準備好 vs. 無準備語段 Ochs (1979)以準備好的(planned)及無準備的(unplanned discourse)語段 作為分類口語及書面語的因素,從是否準備好的斷定標準為先見 (forethought)的有無,無準備的語段必然是說話者對其說話內容尚未深思熟 慮過,是自發性、不假思索便呈現的語段,說話者無法將其欲表達的想法 有組織的或者預測將會使用某特定言語行為等;而準備好的語段必然包括 思維的布置及組織使其語段較為完整,Ochs 的定義為:. 治 政 大 無準備的言談是一種缺乏先見及組織化準備的語言形式。 立 準備好的交談是一種考慮周延及組織完整的語言形式。. (Ochs,1979:55). ‧ 國. 學. Ochs 也特別指出,我們每天所面對的各式各樣語段的呈現,並非決斷. ‧. 性的成為準備好或無準備的,因為在日常生活當中,總是會面對一些較難. y. Nat. 抉擇的語段,所以 Ochs 運用三大概括性的特徵藉以分辨準備好的交談及. er. io. sit. 無準備的言談。首先,第一特徵為在無準備的語段,說話者相對於較依賴 即時性上下文解釋前置詞 (Ochs,1979:62)。說話者依賴上下文表達說話. al. n. v i n 主題,如針對指示詞及代詞的使用可確認交際的一致性,上下文可提供對 Ch engchi U 話者雙方於對話時所刪減的某些資訊,因刪減的資訊即為說話者雙方所共 同擁有,如例(1),說話者根據上下文所推論出來的指示詞,故於第四句話 後將 School 此指示詞刪減。相反地,書寫者依據語法結構使得溝通材料得 以完整,因無直接的即時反饋書寫者需要為閱讀者備足結構完整的背景資 訊以免產生誤會。 (1) 兩個女孩(A,B) B:. Uh how’s school goin.. A:. Oh: same old shit. 5.

(17) B:. Hhhh//(really?). A:. ‘have a lotta tough courses (Ochs,1979:63). 第二特徵是在一無準備的語段中,說話者傾向運用從語言發展前段所 擁有的詞素句法,而準備好的語段中,則靈活使用了不同語言發展階段的 詞素句法(Ochs,1979:68)。也就是說說話者傾向運用較簡易的結構表達 而書寫者多選擇繁複的結構傳遞訊息,以指示詞的使用為例: (2) 倫敦地鐵裡(無準備語段) G: I’d done this many times before so I didn’t think twice about it  (I was walk-) I tried to walk between the edge of this platform.. 政 治 大. 倫敦地鐵裡(準備好語段). 立. Squeezing through narrow spaces and finding my way between people  I. ‧ 國. 學. continued in my pursuit of an emptier spot on the train platform (Ochs,1979:68). ‧ y. Nat. sit. 例(2)中可發現在同樣的指示中,可發現準備好的語段運用較精簡的詞. al. n. 名詞來描述。. er. io. 彙及關係子句的句式表達所述,而無準備的語段則是運用這、那等地指示. Ch. engchi. i n U. v. 最後,說話者多以重複或用以取代的同義詞彙表達相同的主題而書寫 者則盡量避免運用同樣詞彙於篇章中,說話者於重複時表示說話者正找尋 更適當地詞彙表達更深入的意義並減少受話者方處理訊息的負擔,而書寫 者須精緻化篇章,便鮮少運用同樣的詞彙重複地表達同一概念,不然易使 篇章顯得冗長。. 2.1.2.2 Tannen (1982) Tannen 的研究旨在論證書寫語的文本中結合了一些原先預期於非正 6.

(18) 式的口語語料中發現的特點,而並非原來預期將於非正式書面語語料中應 出現的特徵,Tannen 將之稱為創意寫作。Tannen 針對口語及書面語的敘 述文體進行對比分析,發現了(1) 口語的語言特徵也會於書面語語料中呈 現,反之書面語的部分語言特徵也出現在口語的語料當中,如: 細節、 想像性、直接引述等表達方法;(2) 溝通策略的焦點與口語語段不符書面 語的溝通策略已超出原本語言內容;(3) 書面語敘述文體結合了 Chafe 所 述口語會話參與的語法複雜性。. 2.1.2.3 Chafe (1987):結合 vs.片段/ 參與 vs. 疏離. 治 政 大 信及學術論文,前兩者文體視為口語的代表,後兩者則為書面語的代表。 立 Chafe 及 Danielewicz (1987)比較語言中的四種文體:會話、演說、書. 由於口語一般發生在特定的語境之中,說話方與受話方有一應一和的互動,. ‧ 國. 學. 人與人間溝通時期待著受話方作出回應,因受話者立即參與的關係所以口. ‧. 語多以簡易的詞彙組成;書面語因不需要受話者的立即反饋所以閱讀書面. y. Nat. 語的文本時並不會預期說話者雙方的合作關係,要求書面語的語言結構精. er. io. sit. 緻化,意義需提煉,並要求特定句法結構的組成應代表不同的表達意義。. al. n. v i n 再加上,Chafe 及 Danielewicz C h 以片段(fragmentation)與結合(integration) engchi U. 以及參與(involvement)與疏離(detachment)兩個面向區分口語及書面語,前. 者表達的是構想密集程度的不同,後者著重於說話者/筆者及觀眾關係的不 同,不管是口語或者書面語的溝通,皆包含說話者雙方、筆者及觀眾,所 以在面對這兩種不同種類的溝通形式時,便會出現不同溝通策略的選擇。 根據 Chafe(1982),一個成功的溝通即說話者於進行面對面溝通時,受話者 能感受自我參與於對話之中,所以說話者會想盡辦法的讓受話者了解所欲 傳達的訊息,便有以下六種策略可使受話者感受參與: a. 第一人稱指示 7.

(19) b. 說話者思量過程的提及 c. 訊息串的監控 d. 冠詞的強調 e. 質詞的強調 f. 模糊不清 g. 直接引述. 除了上述六種策略,Chafe 還提出三項語言現象可證明口語中的參與 特性:非語言行為、懇求協助及重複。當受話者表示無法理解說話者所言, 說話者自然地使用手勢來增強受話者的理解能力,然而當非語言行為的提. 政 治 大. 示無法發揮其作用時,說話者便會以「你知道…? 」等句式詢問受話者理. 立. 解程度。第三種語言現象為重複性,當說話者察覺受話者對於所說而困惑. ‧ 國. 學. 時,說話者傾向將剛才所述再重複一次或者重新釋義,所以重複也可視為 解決溝通困難的策略之一。上述所強調的便是口語表達中所強調的參與性。. ‧. 相反地,疏離便是制壓直接參與的可能性,便是指語篇撰寫者及觀眾間的. y. Nat. sit. 互動關係,由於撰寫者無法直接地與觀眾互動,所以傾向完成連貫性、一. a. er. io. 致性皆高的語言材料,故書面語的語料中包括較多的名詞化動詞、屬格的. n. 主受格、分詞、定語及合併片語,然而筆者所提供的語言材料能夠達到多 iv l. n U engchi 少程度的溝通成果,並不在筆者寫作的目的中。. Ch. 參與(involvement)與疏離(detachment)的面向以聽眾參與、個人參與及 現實參與表述口語中強調社會互動的特點,如人與人之間會話時聽眾參與 佔了重要的層次;再以疏離面向強調書面語學術論文的正式程度,學術論 文不能以筆者主觀觀點研究,而與現實疏離有各樣的表現形式,如抽象主 詞、被動式及可能性的歸納。. 8.

(20) 2.1.2.4 Biber (1988) 首先 Biber(1988)運用四種體裁來體現口語及書面語: 學術散文、 專業書信、大眾媒體及會話。並以三大主要面向囊括口語及書面語的差異 變向,分別是 a. 具互動性或修訂潤飾過的文本 b. 具境況的上下文或抽象的文本 c. 報導題裁或即時題裁 每個面向都代表著語料中所共現的語言特徵。第一個面向互動性或修 訂潤飾過文本體現於四種體裁中,可發現會話跟學術散文為兩個極端,若 是一語料被歸為會話體裁,高度互動性的文本便是該體裁的特徵,所以問. 政 治 大 高度潤飾審慎修訂的文本會多樣性高的詞彙。第二面向具境況的上下文或 立. 句和第一、二人稱代詞等語言特徵便會出現在會話之中;而學術散文即為. ‧ 國. 學. 抽象的文本,會話跟學術散文兩體裁也各據一端,會話是高度境況性的文 本,名詞化及被動式為會話中易出現的語言特徵,學術散文即是高抽象性. ‧. 的文本。第三個面向即時或報導題材所代表的語言特徵是過去式 vs. 現在. sit. n. al. er. io 2.1.2.5 小結. y. Nat. 式 (Biber, 1988)。. i n U. Ch. v. engchi 許多文獻皆提供針對口語及書面語間總的語言特徵差異,普遍認為書 面語, 1.比起口語的語法結構較為繁複且精緻化; 2.較詳盡明確,包含了完整概念及假說的傳達且於文本中呈現了較具 邏輯性的編碼過程; 3.去語境化、且具自發性,不如口語較依賴語境及背景知識; 4.較少私人感官的介入也較有疏離感且比起口語來的抽象; 5.帶入新訊息的頻率較高 6.較慎重地組織語言材料也比起口語準備來得多 9.

(21) 上述為各家學說普遍上對於口語及書面語的概念,更為詳細的差異整 理自霍洛維茲 Horowitz (1987),如表一所示。 表一、口語及書面語特徵 口語. 書面語(文書面語. 說話者雙方面對面對談的相互性 似敘事文體: 行動取向 事件取向 敘述取向 當下;即刻(特定時空) 非正式 第一手語段 不做作、自然的溝通 人與人之間的 即時創作的 共享背景知識的 省略 較無組織結構的 類語言特徵的結合 單一斷言 重複 單一線性結構 短暫的 無意識的. 政 治 大. 學. ‧. ‧ 國. 立. 筆者及讀者面對文字的有限互動性 似評論明註 構想取向 論證取向 辨明取向 未來及過去(無時空束縛) 正式 二手語段 人為溝通 客觀且有距離的 準備好的 無共同背景知識 詳細 結構完整的 詞彙線索的組合 多面向斷定 簡潔 複雜階層結構 永恆的 有意識地重新組合. er. io. sit. y. Nat. al. n. v i n Ch 以上篇章討論多以英語為主要討論的語料來源,但也將口語及書面語 engchi U. 的定義做了清楚的界定,接下來於第二節針對現代漢語口語及書面語作為 討論題材。. 2.2 現代漢語口語及書面語語體的文獻探討 現代漢語對於口語及書面語的討論大多停留於單一語言行為表現,故 筆者於第一部分針對現代漢語的語體於現代漢語中的語言本體表現及分 類進行整理討論;第二部份欲整理文獻中針對現代漢語的口語及書面語於 詞彙、句法及篇章中的語言表現,以奠定此篇論文論述的基礎。 10.

(22) 在我國的學術界,一直以來都是以書面語的研究為主,到了 1968 年, 趙元任的《漢語口語語法》的出現才真正拉開了口語研究的序幕,趙也成 為漢語口語研究的第一人,他對漢語口語的定義是:運用非正式的風格進 行交際的二十世紀中葉的北京方言;再加上,趙在書中描述口語時結合語 音停頓、語音的高低快慢、輕重音、語調等語音現象分析口語的語法結構, 將語音及語法合而研究以揭示口語的語言原貌。. 由於口語詞彙和書面語詞彙為應用於不同語域的詞彙分類,曹煒(2003) 從多個角度量化分析漢語辭典中的書面語詞和口語詞,試圖從兩者的內部 結構探求其產生差異的緣由,是學術界裡少數著眼於口語詞和書面語詞在. 政 治 大. 語言本體上的對比分析。不斷湧現出的大量關於口語的研究著述,足見學. 立. 界日漸重視對口語的研究。. ‧ 國. 學. 口語是人們最常使用的交際用語,因此具有鮮明的語體特徵,馮勝利. ‧. 在其論著中寫道:「倘若依據人們交際的根本屬性來定義語體,那麼它可. y. Nat. sit. 以算是一種語言的功能,是說話的雙方用來調節和確定彼此語義表達的語. a. er. io. 言功能。語體更注重說話雙方的遠近高低的『距離』即所謂的『調距功能』 ,. n. iv 這裡產生的交際距離運用到人類社會活動中就體現為『通俗和莊典』 、 『非 l. n U engchi 正式和正式』的互為對立現象。」馮通過大量的語料考證,論證了語體的. Ch. 語法屬性,強調了存在於功能與形式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對應的規律正是 語體語法理論體系的基礎。口語詞有著非正式和通俗的語體特徵,因此在 語法和構詞特徵上也會受到其不同程度的影響,馮從語體的角度研究口語 語法及口語詞彙具有開拓性意義。. 以上是學界中具代表性的口語研究的部分論著,趙的口語研究側重於 口語在中所呈現出來的語音和語法特點,多層次多角度對其進行了細緻的 分析,為之後的口語研究奠定了基礎。但是趙對口語特點的分析歸納多是 11.

(23) 與書面語比較而得,不具有系統性,同時很多口語中特殊的語言現象沒有 得到很好的揭示。之後的口語研究在這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陳建民、胡 明揚、陸儉明、馮勝利等人針對口語本身特有的現象進行了研究,同時也 拓寬了研究的角度,從文化、語體和社會角度進行了全面的探究。然而這 些研究仍然沒有形成系統觀,對口語特徵的分析大多都建立在現象分析的 表層,較少關注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繫。. 在對外華語教學中,口語教學是重要的一環。第二語言習得最直接目 的是交際,第二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幫助學習者更好地利用所學語言 進行對話。在現今的華語熱潮中,絕大多數的華語學習者是為了通過華語. 政 治 大. 的學習了解中華文化,從而在以華語圈這個日益成長壯大的市場中尋求發. 立. 展,口語教學則可以很好地滿足學習者這方面的要求,因此口語教學是華. ‧ 國. 學. 語教學的中心環節同樣也是個難點。對於口語的研究有助於在對外漢語教 學中更科學更合理地引導學習者高效地掌握漢語交際能力。. ‧ y. Nat. er. io. sit. 2.2.1 現代漢語語體的分類. 語言於交際時所運用的語用規則及文化規範皆是由不同的文化決定的,. al. n. v i n 語用文化是培養交際溝通能力最重要的一環,也是華語文教學所關注的焦 Ch engchi U. 點之一。語體是一個動態的言語現象,其本質是藉由社會作用及言語的相 互所產生的,再藉由個人的語言風格及說話意圖等外在因素包裝,而語體 變異的產生多是由文化制約的作用,有著固定的場合與時機,有的語體因 長年累月的積累,形成了熟語抑或進入了語法的規範,所以對於交際語用 的解讀和語體的選擇,才能夠掌握溝通理解的要鑑。王維成(1988)也觀察 到語言中的超語言因素,認為「社會性」是語體的第一屬性,其是通過語 用環境而得的因素,沒有社會性的制約語體便無從產生。王以「言語性」 為語體的第二屬性,是通過系統的言語風格所體現出來的。王認為語體是 12.

(24) 「社會性」及「言語性」相互作用的綜合體,便構成了語體的本質屬性。 表二是由筆者整理自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2006:10)對語體的分類。. 表二. 現代漢語語體分類. 現代漢語語體分類 語言形式(語式). 語體類型(文類) 報導 評論 廣告或圖文 信函. written(書面語) 書面語. 政 治 大 公告啟事. written-to-be-read(演. 小說故事寓言. written-to-be-spoken. 散文. (劇本、台辭). 傳記日記. ‧. 說明手冊. n. er. io. al. sit. 語錄. y. 詩歌. Nat 口語. 學. ‧ 國. 立. 講稿). Ch. engchi. i n U 劇本. v. spoken (談話). 會話. spoken-to-be-written. 演講. (會議記錄). 會議記錄. 中央研究院「現代漢語標記語料庫」對於書面語及口語的概念是以語 式及文類進而分類整理的,語式標示文檔的呈現方式,可以書面語及口語 的表達方式而將之區分;文類即說明文檔的呈現方式,從中可發現語體分 類及於語言中所呈現的繁複性,各家語言學者對於語體的分類從功能、情 13.

(25) 境、交談對象等都再再地說明語言的動態性,故筆者將以前人的分析結果 作為基礎,進而發展針對口語及書面語於現代漢語中語言特徵上的展現。. 2.2.2 現代漢語口語及書面語文獻整理 現代漢語口語及書面語的基礎孕育於五四運動的產生,如今的書面語 不再是古典文學,而是古典文學及口語的混合體,此部分筆者欲整理文獻 中漢語口語及書面語的分類抑或特徵的展現,此部分將以三大語言面向整 理,分別是詞彙、語法及篇章結構。首先現代漢語的詞彙長度依據 Li & Thompson (1982)所述將書面語及口語所區隔的是語言中的語標本質。書面. 治 政 大 單位及語音單位常是多對一的關係。如今的現代漢語口語以單音節語言作 立. 語中的語意單位及書面語單位(語標單位)是一對一的關係;口語中的語意. 為基礎為求談話的便利性以複合及附加的方式發展成雙音節詞彙。. ‧ 國. 學 ‧. 現代漢語的語法結構可發現書面語的字彙密度較高,字彙密度即句子. y. Nat. 中包含實詞的比率;語料中較常出現名詞片語、名詞化且語料具備文本的. er. io. sit. 獨立性,且由連接詞的使用可反映與理解子句間的邏輯語意和相互依賴的 指標,因此語法結構較複雜的口語其連接詞應比書面語多。再者,書寫語. al. n. v i n 之所以名詞化比率較高由於名詞化須經過語言認知的處理;口語因立即回 Ch engchi U. 饋的壓力無法於短時間內處理,書面語有較多的時間鋪陳。故呂淑湘《語 文常談》中談到口語及書面語的關係時,認為口語「說話總是…句子比較 短,結構比較不完整,有重複,有脫節,有補充,有插說,有填空的『呃、 呃』 , 『這個、這個』。」這是對口語句子特性的描述。另外,在《現代漢 語八百詞》在解釋詞彙時會點出哪些詞彙、語法適用於口語,何種格式又 適用於書面,並在解釋詞彙舉例句時將句子改動,使句子更切合實際會 話。. 14.

(26) 最後從篇章結構談起,趙(1968)於《漢語口語語法》針對漢語主語及 謂語探討,趙提到:「主語及謂語的關係可說是動作者和動作的關係。但 在漢語裡,這種句子的比例是不大的,也許比 50%大不了多少。因此,在 漢語裡,把主語、謂語當作話題和說明來看待,比較合適。」且趙以「他 今兒來。」為例,認為「如把主語理解為話題,是給說話布置場地的,那 麼,正是這種詞序的不同表示說話的人的注意點不同。 『今兒他來』是說 今天的日程,『他今兒來』是說他和他來的日期。」故可歸分口語的主題 串是以主題連續性(topic continuity)及景(scene)或幕(setting)的改變為區分 的依據;書寫語的主題串是以文章中筆者劃分的段落為依據,及每段即為 一個主題串。. 立. 政 治 大. 語料分析顯示中文書寫語較口語有連貫性和一致性,其內容較為嚴謹. ‧ 國. 學. 故主題串較長,而口語因許多外來主題的插入普遍主題串較短,藉此也可 推出口語所包括新訊息的比率較低,書面語則較高。陳建民《漢語口語》. ‧. 也提及上述的語言現象,亦陳述口語交際時,易將先浮現的想法急於說出,. y. Nat. sit. 然而發現之前傳達的訊息不夠完善而做出補充,而此補充的動作就稱「追. a. er. io. 加」(after thought),如: 「來了嗎? 你哥哥。」由 Chang (1996)於語料篇章. n. 的分析上的結果得出,除了代名詞及情態動詞的使用,口語的語言特徵包 iv l. n U e n g c h i ○2 情態動詞的使用並以助動 1 代名詞的使用,尤其是第二人稱代名詞 含○. Ch. 3 片段且不連續的訊息流 ○ 4 語段標記標誌訊息間的關 詞達成正向目的 ○ 5 鬆散的表達方式、即時創作及具有效地表達個人情感或態度的功用。 係○. 從文獻上所整理出口語及書面語的分類依據以及於現今漢語中出現的語 言特徵,但是該語言特徵此篇論文將以此論文作為背景基礎進而印證抑或 修正現代漢語口語及書面語於語言表徵上的差異。. 15.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篇論文所採取的語料以「政治大學國語口語語料庫(The NCCU Corpus of Spoken Chinese)」作為口語的語料來源,其中共 93,757 個詞彙, 此語料庫的主題多元,詳實地記錄下口語語料的真實面貌。編製政治大學 漢語口語語料庫的緣由便是希冀能夠提供日常真實使用的資料,由於口語 語料記錄了人們真實使用語言的行為與習慣,而這些資料對教學和以自然 語言為研究對象的學科,例如語言學、自然語言處理,非常有用。英語是 世界語言,很多人在學習、在研究,所以才建立了這麼多不同類型的語料 庫。同樣的,使用漢語的人口十分龐大,也有很多人在學習和研究,卻沒. 治 政 大 的建立很被期待。語料庫主要工作有三項: (一)口語語料的蒐集與處理, 立. 有一個口語語料庫能夠提供日常真實使用的資料,故一個漢語口語語料庫. (二)資料庫的建構,(三)語料庫網頁的建構。這個口語語料庫讓「說. ‧ 國. 學. 話看得到」,讓瞬間消失的話語可以保存下來,作為教學和研究之用。書. ‧. 面語語料來源將參考聯合知識庫的線上文章,以新聞報導、社論、廣告、. y. Nat. 公告、散文、期刊文章等等作為書面語語料的蒐集,並參照布朗語料庫的. 出現代漢語書面語的原貌,共 96,572 個詞彙。. n. al. Ch. engchi. er. io. sit. 設計規定,擷取的文章以兩千詞為限,以利語料統計計算,欲忠實地呈現. i n U. v. 使用 Biber 多面向方法之前,筆者欲先統計各語言特徵的出現頻率及 於不同語體中常用詞彙的用法。當我們想要了解某個詞在某個語料庫的分 佈情形,我們可以看這個詞所出現的次數。Biber, Conrad & Reppen (1998) 以標準化頻率(Normalization)作為萃取語料頻率的方法,「標準化」 即 將個別語料的原始次數除以語料庫的語料數後再乘上一個基準數。基準數 的數值由語料庫的大小決定。如以下公式, 標準化頻率 =(詞於語料庫中的出現頻率 ÷ 語料庫的全部總詞彙數)× 基準數值 16.

(28) 3.1 多面向方法 語料庫作為研究現代漢語口語及書面語的對象,以 Biber(1988)提 出的「多面向方法」(Multi-feature/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進行語言 單位的因素分析,並運用 SPSS 統計系統計算出現代漢語的語言特徵以進 而分析不同語體於使用時的各種面向。. Biber (1988) 「多面向方法」基於口語及書面語有絕對不同的假設, 運用於尋找系統性地描述不同的體裁,當一段文本呈現時能夠明確地識別 其為口語或書面語。此法運用時有兩觀念需釐清,文本面向(Textual. 治 政 大 同一文本中以標示常見潛在的功能,文本關係指任兩個體裁其語言的相似 立. Dimension)及文本關係(Textual Relation),文本面向指一批語言特徵共現於. 性或者其餘特徵的相似性。多面向方法是以微觀的方式詮釋各面向中的功. ‧ 國. 學. 能再從其中觀察體裁中的關係。. ‧. y. Nat. 「多面向方法」以宏觀及微觀兩項方法分析文本間的變化,以宏觀的. er. io. sit. 方法解釋文本,可全面性地檢視一個語言範圍中的造成語言變化的變量, 並提供特定文本一個探討相似處及相異處的框架;以微觀的方法將提供一. al. n. v i n 個特定語言特徵的交際功能詳盡地說明,且潛在地鑑別提供宏觀研究的重 Ch engchi U 要語言特徵或文體特性。. Biber 的「多面向方法」在方法論上有四個特點: (1). 運用電腦為基礎的文本語料庫可提供標準化的數據及進入更廣泛 地交際語境及目的變異。 (2). 運用電腦程式計算特定語言特徵於文本中出現的頻率以助於分析 語言特徵於各式文本或文體中的分布。 (3). 使用多變異的統計工具,特別是因素分析來決定語言特徵之間的 共現關係。 17.

(29) (4). 藉微觀分析解釋經由量化分析得出的共現模式下的功能參數。 (Biber. 1988:63). 表三是從 Biber (1988:64)分析步驟進而修訂本論文的分析流程。 表三、 「多面向方法」分析流程 前置分析. 文獻分析統整潛在的語言特徵 語料蒐集並檢視是否語料數一致 計算文本中共現特徵. 步驟一: 因素分. 將文本中共現且高頻出現的特徵予以分組. 析. 將分組後的語言特徵後標註為因素,再經由溝通功能的檢 視予以解釋不同面向的產生. 政 治 大. 步驟二: 面向以. 每個特徵予以一因素負荷數. 因素分數的高低. 統計不同體裁中的平均因素負荷數 比較不同體裁中的平均因素負荷數. 學. 定義. ‧ 國. 立. er. io. sit. y. Nat. 3.2 因素分析. ‧. 進一步運用因素負荷數統計不同體裁的呈現便於解釋面向. 因素分析探討矩陣內部變量互相依存關係,將不同的變量利用數學方 a. n. iv l C n 式進行資料縮減(data reduction)和資料彙整(data h e n g c h i Usummarization)的精簡方法. 能將眾多的變數濃縮成為較少的幾個精簡變數。所獲得的精簡變數即是因 素(factor),以呈現再現原始變量與新因素之間的相關關係。在統計學領域. 上,於多元分析的範疇。因素分析模式可以向量及矩陣符號表示為:X=Λf+ε, 其中 X=[X1、X2…Xp]′為(p×1)可觀察的隨機向量,p 為因素個數,Λ=[(rij)] 為(p×q)未知的因素負載矩陣(Matrix of factor loadings),其中未知參數 rij 為第 i 個變數在第 j 個因素上的負載。f=[f1、f2…fq]為(q×1)不可觀察的 因素,q 為不可觀察的因素個數,且由於此因素,係指變數間所共同擁有 的變異。因此,此因素又可稱為共同因素(Common factors)。ε=[ε1、ε2…εp ]′ 18.

(30) 為數(p×1) 不可觀察的誤差項,由於各 εi 是專屬於對應之變數 X1,故又 稱為特定因素(Specific factor)。. 至於因素模式參數之估計,常使用三種方法,包括主成分法(Principal component methods)、主因素法(Principal factor method)、及最大概似法 (Maximum likehood method)。而本研究係採用主成分法,即利用線性方程 式將所有變項加以線性合併(linear combination),計算所有變項共同解釋的 變異量,此線性組合稱為主要成份。經多次嘗試後,其對共變數矩陣維度 有較佳的縮減效果。茲將因素分析的步驟簡略說明如下: (1).計算各變數間的積差相關係數,組成一相關矩陣,並估計共同性。 (2).因素模式的選定。. 立. 政 治 大. (3).因素抽取方法為主成分法,並只抽取至特徵值(Eigenvalue)大於 0.5 之. ‧ 國. 學. 因素。. (4).因素軸的旋轉,目的在使每個變數只歸屬於一個或少數幾個因素,促使. ‧. 因素結構簡單化,以得到已轉軸因素之負荷量,方便因素之命名。. sit. y. Nat. a. er. io. 本研究係採正交旋轉之最大變異法(Varimax rotation)。其可使轉軸後每. n. iv 一共同因素本身內的因素負荷量之差,儘量達到最大,讓因素與因素之間 l. n U e n90g度,可使因素之間提供的訊息不易 chi 沒有相關,因素軸之間的夾角等於. Ch. 重疊,獨立性高。以利於共同因素之辨認和命名,並使因素結構達到簡單 化之目的。. 3.3 應用 本研究論文將運用語料庫語言學的方法處理口語及書面語的語體變異, 以電腦化的方式處理語料庫及統計分析,運用中文斷詞系統、現代漢語語 料庫詞頻統計將語料自動斷詞、詞類標記及統計累積詞類詞頻等,將取代 19.

(31) 傳統人工檢視語料的方式完成語料處理。並且同時間計算出每個語言特徵 在每條語料中的出現的頻率,於本論文中所使用的語言特徵可參見附錄二, 觀察口語及書面語語料中的詞彙特性以作為語言特徵的羅列。. 圖一、書面語料語言特徵統計摘錄.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it. y. Nat. 接著再使用因素分析統計語料中的共現語言特徵,解開語體變異的原 因。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是 Biber「多面向方法」於文本分析中主要的. er. io. 統計工具;先將出現頻率過少的語言特徵刪除,以利運算時的正確性,將 a. n. iv l C n 刪減過的 52 個語言特徵運用因素分析將大量的語料變數簡化至幾組共現 hengchi U. 特徵,而由統計分析下的共現語言特徵就稱為因素。其中 SPSS 操作步驟 如下所列。 1. 數據載入→統計分析→維度縮減 →因子,即會出現因素分析的對 話視窗。 2. 將所要進行因素分析的變項,勾選移至右邊的變數視窗中。 3. 點選右上角描述性統計量的按鈕,會出現對應的視窗。 4. 在描述性統計量的視窗中的統計中勾選未轉軸之統計量,在相關矩 陣中勾選 KMO 和 Bartlett’s 球型檢定等兩項,按繼續按鈕回到因 20.

(32) 素分析對話視窗,點選萃取按鈕,會出現因素分析:萃取的對話視 窗。 5. 在因素分析:萃取的對話視窗中,選取主成分選項,點選陡坡圖選 項,再按繼續按鈕回到因素分析對話視窗,點選轉軸按鈕,會出現 因素分析:轉軸法的對話視窗。 6. 在因素分析:轉軸法的對話視窗中方法內勾選最大變異法選項,按 繼續按鈕回到因素分析對話視窗,點選分數按鈕,會出現因素分析: 產生因素分數的對話視窗。 7. 在因素分析:產生因素分數的對話視窗內,勾選因素儲存為變數中 的 Anderson Rubin 因子分析估計法和顯示因素分數係數矩陣兩項,. 政 治 大. 按繼續按鈕回到因素分析對話視窗,點選選項按鈕,會出現因素分. 立. 析:選項的對話視窗. ‧ 國. 學. 8. 在因素分析:選項的對話視窗內,於係數顯示格式內勾選依據因素 負荷排序選項,按繼續按鈕回到因素分析對話視窗,點選 OK 按. Nat. sit. y. ‧. 鈕,即會進行因素分析統計程序。. a. er. io. 每個因素都代表語料中所皆共有的語言變化現象。建立相關矩陣是因. n. iv 素分析的第一個步驟,相關的大小表示兩個語言特徵之間共變的程度。本 l 研究使用主成分法. n U e n g c analysis) hi (principal components 萃取因素。同時考慮特. Ch. 徵值 (eigenvalue) 及陡坡圖 (scree plot) 得出四因素解,五因素解,六因 素解為可能的因素個數。分別考慮四因素解,五因素解,六因素解後,決 定以四因素為最佳因素解。. 此篇論文將檢視語言特徵及句法形式於語料中所呈現出的頻率予以統 計,希冀能解開口語及書面語間的使用方式。面向則是因素經過解釋的結 果,因素的解釋是基於共現的語言特徵之間有共通的溝通假設;從這些共 通的假設可能具備情境的、社會的或認知的功能。故從多面向探究語體於 21.

(33) 篇章中的關係並予以分析及預期社會互動間語體使用的關係。. 3.4 研究語料 現代漢語的語料多不備載,故筆者以中央研究院對於口語及書面語的 語體類型分類作為蒐集語料的依據(表二),且此篇論文語料來源多源自語 料庫,為求現代漢語語料的真實性,以國立政治大學國語口語語料庫(The NCCU Corpus of Spoken Chinese)作為口語語體的會話語料來源,如表三。 再者筆者欲包括不同面向的語料進行分析,故加上從各式會議的實際紀錄 討論並整理進入口語語料中,以將口語語料囊括完備。書面語的語料來源. 治 政 大 書面語語料的蒐集,並參照布朗語料庫的設計規定,擷取的文章以兩千詞 立. 將參考聯合知識庫的線上文章,以新聞報導、社論、廣告及公告等等作為. 學 政治大學漢語口語語料庫. io. n. al. Ch. M002-CN-NF-FFF-YY 日常會話 Y. 語料內容. y. Nat. M001-CN-NF-FFF-YY 日常會話 Y. 語料長 度. sit. 語料類別. 00:20: 小學生學英文的困境、補習班 老師、實習老師的教學困難、 05 教學方法、高中學生談戀愛、 高中聯考等。. er. 表四、. ‧. 語料名稱. ‧ 國. 為限,以利語料統計計算,目的在於忠實地呈現出現代漢語的原貌。. engchi. i n U. v. 00:21: 照片、男生的審美觀、西門町 的怪伯伯、肯德基的變態、家 19 教學生的視力及長相、東方人 的長相、女生化妝等。. M003-CN-NF-FF-YY. 日常會話. 00:14: 部落格的參訪人數、網站內 容、公司同事惡劣行徑、不平 10 等待遇、出遊計畫、筆記型電 腦、薪資、蓋印、打字等。. M004-CN-NF-FMF-Y YY. 日常會話. 00:20: 參加科管年會、參加科管年會 的同學老師、參加科管年會的 00 經驗、學校課業、製作投影片 的經驗、衣服等。 22.

(34) M005-CN-NF-MFMFMYMY. 日常會話. 00:20: 食物、做小抄、棒球賽、荷蘭 的棒球與足球、買烤鴨、電視 05 內容、火鍋料、簽證等。. M006-CN-NF-FMF-M MM. 日常會話. 00:23: 教會服事事項,睡眠與用藥的 關係,週五的活動,小孩的現 59 況,M 與 F2 的情史等。. M007-CN-NF-FF-YY. 日常會話. 00:20: 鄰居、收集公仔、相機品牌、 隨身碟、帶國中和高職班級的 00 經驗、同學到 F2 家住、F2 表弟 與女友到處旅行等。. M008-CN-NF-FFM-O YO. 日常會話. 00:18: 溜狗、膝蓋無力的糗事、客人 干擾吃飯時間、工作上的問 44 題、吃粿仔條的趣事、男朋友、 親戚身體問題等。. M009-CN-NF-FF-YY. 日常會話. 00:40: 月子中心、產婦憂鬱症、工作、 小寶寶的扶養、婚姻、小孩吵 09 鬧、生小孩、坐月子等。. M010-CN-NF-MM-Y Y. 日常會話. 00:20: 外國人對台灣的認識、工作上 的困擾、情緒與心理學、攀岩 38 的朋友、身體不適、八卦與人 際、打工遊學、外國文化等。. M011-CN-NF-MM-YY 日常會話. 00:19: 電影、演唱會、當教授、上電 視節目、研究所考試、請客、 51 頭髮。. 立. 政 治 大. n. al. Ch. M013-CN-NF-FFF-OO 日常會話 O. 00:21: 補習班、學校社團活動、同學 間的人際關係、社區高中、課 20 外閱讀等。. er. io. 日常會話. sit. y. ‧. ‧ 國. 學. Nat M012-CN-NF-FM-AA. i n U. v. e n00:20: g c h i 外籍新娘、外籍勞工、大陸經 05. 濟發展、前老闆的工廠、照片 等。. M014-CN-NF-MF-M M. 日常會話. 00:21: 同事、換工作地點、買房子、 運氣、食物等。 53. M015-CN-NF-FF-OA. 日常會話. 00:41: 體罰、學校運動會、到姑姑家、 喝水問題、同學、毒奶粉、電 06 影海角七號等。. M016-CN-NF-FFF-AA 日常會話 A. M017-CN-NF-FM-OO. 日常會話. 00:41: 劇本、音樂、住家的地點、咖 啡店、逢甲夜市、國中班遊、 29 日劇、血型、數學競試、高中 入學考試分數、游泳等。 00:20: 去九份金瓜石、電影海角七 23.

(35) 14. 號、同學會、拿藥的事、貼新 磁磚的事等。. M018-CN-NF-FM-OO. 日常會話. 00:21: 沙包的玩法、橡皮筋的玩法、 彈彈珠、掀牌子的玩法、撥錢 42 幣的玩法、紙娃娃的玩法等。. M019-CN-NF-FM-YY. 日常會話. 00:20: 公職的考試、薪水待遇、家人 朋友的工作等。 03. M020-CN-NF-FM-YY. 日常會話. 00:20: 挑食者、環境氣候議題、世界 末日、工作選擇、遊戲、辯論 00 等。. M021-CN-NF-FM-YY. 日常會話. 00:20: 丟垃圾、診所附近的環境、學 校、日本料理餐廳、實驗室的 00 新人及外國人、周末活動、同 事、研究生生活、運動傷害等。. M022-CN-NF-FM-YY. 日常會話. 00:21: 老鼠、衣服上的圖樣、買房子、 茶、媽媽的褲子、腳、眼鏡等。 00. 政 治 大 日常會話 00:20: 部落客、作夢的內容、剪頭髮、 立 開車、日本料理、唸研究所租. M023-CN-NF-MF-YY. 60. ‧ 國. 學. 屋、同事新屋、連假、電視節 目、假睫毛、義大利食物等。 00:20: 蜂窩、老師的個性、佛洛依德 的成長理論、打排球的帥哥、 38 打排球的女生的個性、排球場 地等。. 日常會話. 00:17: 證券交易員的近況、朋友的婚 姻狀況、朋友老婆、共事的人 22 的行事作風和事蹟等。. y. n. Ch. 日常會話. sit. io. M026-CN-NF-FF-YY. al. er. Nat M025-CN-NF-MM-Y Y. 日常會話. ‧. M024-CN-NF-FF-YY. i n U. e n00:21: g c h i 蛀牙、隱形眼鏡、小吃、打籃 23. M027-CN-NF-FF-YY. 日常會話. v. 球、摩托車、夜景、男女朋友 等。. 00:20: 發明與專利、實驗室的報告和 廠商合作事項、講電話的聲音 04 和平時說話的聲音、繳交季報 告的期限、網路影響做事效 率、求職面試與找指導教授、 博士班口試的情形等。. 24.

(36) 表五、書面語語料 書面語料型態. 篇數. 語體數. 社會評論. 31. 25,117. 799. 書面新聞. 24. 20,948. 873. 期刊散文. 14. 20,507. 1,519. 學術論文. 15. 30,000. 2,000. 書面語庫總數. 84. 96,572. 立. 平均詞數.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5. i n U. v.

(37) 第四章 現代漢語口語及書面語語言特徵. 漢語對語體研究常從語用層面著手,從概括性的言語學開始,發揚漢 語研究中注重應用研究和變異研究的傳統,吸收國外社會語言學、應用語 言學、語用學等的學術理論和研究方法,進一步深入地研究漢語使用時種 種變異現象,探究其中規律。關於漢語語言表達中的變異及其規律,由於 依循多樣的社會生活,牽涉層面極廣泛。例如:從語境角度切入的語用學: 從歷史背景、學術流派、作家等方面切入;語言風格學:從交際領域和文 學作品中不同構成面切入;抑或語體學等。故對語體的研究是以語用理論. 治 政 大 ,陶(1999)討論「這」、 構等,從黃(1982)探討「來」 、 「去」於時間、空間之語用 立. 為基礎,探討漢語中核心語用議題,例如指示、言語行為、隱涵、會話結. 「那」於口語交際中的用法,鄭良偉(1997)臺語的代名詞的用法等可了解. ‧ 國. 學. 語言研究之走向,強調言談功能的語用研究不可勝數。然而,語體研究中. ‧. 對於書面語和口語之間的語言本體上的差異仍屬於較片段無系統性,所以. y. Nat. 呂叔湘於(1977)就指出,口語及書面語的區別可從語體的差異對語法的影. er. io. sit. 響著手,還提到「漢語語法規律約束力不強。原因是我們總結規律的時候 沒有區分出不同的語體,各種不同風格的語言現象擺在一起,得出的只能. al. n. v i n 是『最大公約數』。」所以口語及書面語的研究不僅需先分辨語體,再從 Ch engchi U. 語體的制約下討論語言本體上的差異,故此節筆者將從漢語中口語及書面 語詞彙的構詞方式進行分析,即試從語言本體的角度重新了解進行考察。. 4.1 現代漢語口語及書面語詞彙特徵 語言系統架構在無數的語言變異上,正是由於各個語言使用者在面對 不同的語境時而交際,過程中由於不同的交際環境、交際內容和交際目的 等因素,造成各種語言使用的變異。此種變異不斷衝擊語言的規範系統, 使語言系統產生新的調整,有所創新、有所揚棄,故從社會語言學、應用 26.

(38) 語言學、語用學的興起,使語言學的研究多朝向只研究言語變異的語用原 則,以求適應新世代的社會潮流中不斷向前發展。然而構成語言最基本的 語言本體研究在於口語及書面語的研究顯得繁瑣且不周全,口語及書面語 詞彙的差異至少在兩個面向是關乎漢語語言本體的結構和發展的:一是構 成詞彙之方式,二是瞭解詞彙之演變。. 口語通行於口傳之間,口語詞彙首先易著眼於語音,古今的雙聲、疊 韻等連綿詞、重疊詞及合音詞皆為口語交際時造出來的。口語和語言平行 並進,向來常為語言使用者運用,故可以想像未經書面記錄的口語詞隨著 歲月流逝的必然不可勝數,歷史上留存下來的口語語料只是其中的滄海一. 政 治 大. 粟。而書面詞彙往往運用漢字,在字義上延伸抑或精緻化,書面語借助文. 立. 字和典籍則大量流傳、與時俱增,而且不斷去簡存精,削俗留雅,留下了. ‧ 國. 學. 許多富於表現力的語料。. ‧. 再者,從漢語口語及書面語語料中,可發現其具極大差異,比如口語. y. Nat. sit. 詞彙用「一樣」 ,書面語多運用「同」 ,口語用「不用」 ,書面語則使用「不. a. er. io. 宜」 ,假使於政府機關裡以公文形式書寫「…出於同樣的考量,此法不宜. n. iv 施行。」,口語則傾向說「我們跟你想的一樣,這就不用做了。」若是於 l. n U engchi 公文中寫下同樣句子不僅不夠正式,易給受文者不被尊重的觀感,故運用. Ch. 適宜的語體詞彙極其重要。是故以下筆者將以詞彙的分類綜觀口語及書面 語的詞彙,以討論語言本體的方式相較兩者的異同,從音節數量及詞素面 向予以比較以利後來的論述。. 4.1.1 音節數辨別 從詞彙的音節構成可將其概分為單音節詞、雙音節詞及多音節詞。單 音節詞是指由一個音節構成的詞,漢語中由於一個漢字就是一個音節,端 27.

(39) 看語音做判斷。如:人、手、事、天、地、上、下、跑、做、打、坐、站、 等皆為語料中常見的單音節詞彙。雙音節及多音節則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 的音節形式所構成的詞,雙音節詞彙如:學生、英文、覺得、男生、地方、 事情等;多音節詞彙,如:攝影機、單眼皮、神經病、瓦斯爐、隱形眼鏡、 習以為常、順其自然等。從下表了解口語語料中單音節、雙音節及多音節 詞的出現的頻率。 表六、口語詞彙音節數 單音節詞. 雙音節詞. 多音節詞. 28,147. 56,724. 10,866. 29.4%. 59.25%. 11.35%. 政 治 大. 就漢語詞彙的應用而言,依然保存單音的特質,此種情形在文言文的. 立. 方面尤為顯著。而漢語詞彙的雙音化由先秦戰國興起,至今愈加盛行。現. ‧ 國. 學. 代漢語詞彙按其使用的情形進而選擇,依循適宜使用原則,而從語料中可 看出口語詞彙從音節數來看,雙音節詞占語料中絕對多數。運用雙音節詞. ‧. 彙一方面可以避免漢語口語中單音節詞彙所容易造成的同音現象;另一方. y. Nat. sit. 面可以增強漢語獨特的節奏感,這與漢語特有的音韻結構系統息息相關。. a. er. io. 換句話說,詞和詞之間的搭配,出現了一定的規律,那就是音節配合和結. n. v l 構保持勻稱。高本漢 (1923:29-31)提到漢語詞彙的演變,一開始傾向語 ni Ch. U i e h n c g 音的單純化,然而五世紀後已出現過多的同音異義詞彙,對於口語上的瞭 解發生障礙。高認為此現象是由於漢語的音綴數量僅包含四百二十個,一 本小字典中若只包含最基本詞彙,也約有四千二百個單純詞,也就是平均 一個音綴需對應至十個不同的詞彙用以標音,所以才會在單純詞上附加另 一可以表義的詞,最普遍及特別的為同義複合詞,把兩個同義的單純詞連 接再一起,如: 「意思」、 「看見」 ,這種複合開始在漢語中大幅成長,也不 再把它看作是兩個單純詞的複合詞,而是一個單純詞,也就讓漢語成了一 多音節的語言。馮(1996)的研究也證明漢語中的韻律單位是以韻律層級為 基礎,韻律的最底層是「韻素」 ,韻素構成「音節」 ,音節再構成「音步」, 28.

(40) 最後再由音步形成「韻律詞」 。音節是以元音為中音的作為一個完整的音, 漢語單音獨體的特性即是一個字一個音節,而音步是指通常有兩個音節組 成,是漢語實踐節奏的基本單位。. 試觀察口語語料中意義相近的詞彙,選用雙音節的詞彙的比率大大提 升。如:表達對於話語中不確定性的情態助詞「應該」或「該」 ,於口語 語料庫中一共 203 個, 「應該」出現了 197 次, 「該」只有 5 個。或者用以 表達與他者相較之的副詞「比較」 、 「較」,前者出現了 157 次,後者則出 現了 3 次。對等連接詞「而且」於語料庫中有 177 個, 「且」只有三個。 如上述例中所述於表達同義的語言使用,為服從語言均衡美,符合音節的. 政 治 大. 節奏感故選擇雙音節詞彙為較常見的使用方式。. 40.79%. 雙音節詞. 多音節詞. 50,654. 6,529. 52.45%. 6.76%. ‧. 39,389. 表七、書面詞彙音節數. 學. 單音節詞. ‧ 國. 立. sit. y. Nat. er. io. 書面語的詞彙源於古漢語文言文中的詞彙,古代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 n. a 約占 80%以上,如《說文解字》中的 9353 個字都是單音節詞, 《詩經》中 v. i l C n hengchi U 的單音節詞占 90%。故可發現古漢語中的單音特質尤為顯著,發展至今現 代漢語書面語多數仍承襲漢語單音的現象。以口語語料同樣的例證如:情 態助詞「應該」、 「該」 、「應」三者近乎同義的詞彙,於書面語料中出現頻 率分別為 19 次、8 次、62 次。對等連接詞「而且」 、 「而」 、 「且」 ,出現次 數則為 20、152、24 次。標誌過去時間的時間副詞「已經」於書面語語料 庫中, 「已經」及「已」出現頻率為 14 比 73,故可先推論現代漢語書面語 中正式程度高的詞彙可以取雙音節詞中其一音節予以使用,為一「拆雙取 單」的方式,對語言學習者來說可降低其識字時的困難,如學習者學「朋 友」一詞後,必可認知文章中「友」所指稱為何。然而「拆雙取單」後的 29.

(41) 單音節詞仍出現無法單獨使用的情形,如:*您的友來到這裡,我一定會 好好招待。此時畢竟得經過一些詞彙構式的處理,而呈現如:貴友至此, 必熱情相待。此時可看出「友」字需和另一個單音節詞「貴」組成雙音節 的短語才合語法。此法可參照馮(1996)所提出的韻律語法:. 如果該語言的計算系統( Computational System) 必須在韻律規定的條 件下才能合法運作的話, 那麼這種語言的語法就是韻律語法, 亦即韻 律制約下的構詞造句法。 *[ơ] & [ơ ơ] 韻律詞 單音節不足構成一個音步因此不成韻律詞, 故古語必雙而後獨立。. 政 治 大. 文章的內容越莊雅, 韻律詞的要求就越嚴格。. 立. 馮勝利(1996). ‧ 國. 學. 韻律語法是韻律制約下的構詞造句法, 主要體現在詞法和句法兩個方. ‧. 面。在構詞句法模式中, 「單+單」這種運作模式使得大量的文言單音詞沿. y. Nat. sit. 用至今,活躍在現代漢語書面語中,標誌書面語體裡面的正式功能,這是. a. er. io. 現代漢語書面語詞彙的特徵之一。馮勝利(2010)〈論語體的機制及其語法. n. iv 屬性〉中指出,語體的呈現不僅僅是交際溝通的特徵,更可展現在詞彙自 l. n U engchi 身的語法屬性,也就是說語體可以經由語法表現出來,詞彙特徵也為其中. Ch. 之一。 馮也提到若是表達正式語體語法的原則是運用語法手段將表達正 式的語體語法與口語表達的距離大幅拉開。此時提到的語體語法可廣泛地 指廣義的語音、語言型態、詞法與句法;「語法加工」的方法為變形,而 變形的特徵稱為「泛時空化」,即減弱或去掉具體事物、事件或動作中時 間和空間的語法標記。比如:. 1. 單音節名詞→雙音節名詞. 家→家庭. 2. 單音節動詞→雙音節動名詞. 編→編寫 30. 眼→眼睛. 國→國家. 改→改造/修改.

(42) 造→創造/建造 (1—2) 是正式化語法手段中的雙音構詞法。從韻律上講,它們是單音 變雙音; 從語義上講,是從具體到抽象; 從語體上講,是從口語到正式。 漢語中大量“家庭”一類的雙音節名詞和“編寫”一類的雙音動名詞,均 可視為應正式語體的需要而產生的結果。 馮勝利(2010:407). 而筆者從書面語料中也可以大致整理出名詞及動詞的單音節詞轉變為 雙音節詞的例證,如表達數量可運用「數」字,而在語料中僅只運用「數」 無法傳達文章所欲明確指出的「…的數量」 ,故如指數、人數、倍數、坪. 政 治 大. 數,以「數」字作為詞素再造詞以將語詞詞義域精緻化,或運用「數」字. 立. 為首再造詞如數據、數字等。又如以「人」為主,語料中出現華人、國人. ‧ 國. 學. 人民、人才、人口等精煉「人」廣泛使用的語義並加以精煉。而單音節動 詞轉雙音節動詞,可從「編」成「編製」, 「作」成「製作」 ,「改」成「修. ‧. 改」 , 「聽」成「傾聽」等將單音變雙音,語意抽象化的現象觀察之,此類. y. Nat. n. al. er. io 4.1.2 詞素數辨別. sit. 構詞方式筆者將於 4.2.2 再作進一步的深論。. Ch. engchi. i n U. v. 承上小節中從音節數論口語及書面語詞彙的分類,此節將從詞彙之詞 素構式探討詞彙構成,單純詞僅由一個詞素構成,由單音節詞素構成在書 面上用一個漢字表示,如:山、河、人、馬、男、女、好、壞、走、看等。 由雙音節詞素構成的單純詞通常為雙音詞,其構詞形式為疊字詞、雙聲詞、 疊韻詞、連綿詞、象聲詞:如:匆匆(疊字詞)、紛紛(疊字詞)、彷彿(雙聲 詞)、玲瓏(雙聲詞)、爛漫(疊韻詞)、逍遙(疊韻詞)、葡萄(連綿詞)、淅瀝(象 聲詞)、叮噹(象聲詞)。另外音譯詞也屬於單純詞,如:白蘭地、可口可樂、 邏輯等。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he first module, written in assembly language, contains the external procedure. • The second module contains the C/C++ code that starts and ends

• The Java programming language is based on the virtual machine concept. • A program written in the Java language is translated by a Java compiler into Java

畫分語言範疇(language categories),分析學者由於對語言的研究,發現

請聽到鈴(鐘)聲響後再翻頁作答.. Chomsky)將人類語言分成兩種層次,一是人類普遍存在的潛 力,一是在環境中學習的語言能力。他認為幼兒有語言獲得機制(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簡稱

reading scheme, cross-curricular projects and RaC, etc.)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pedagogy and connection with the curriculum of English Language from the case study of exemplars

• helps teachers collect learning evidence to provide timely feedback & refine teaching strategies.. AaL • engages students in reflecting on & monitoring their progress

Teachers may consider the school’s aims and conditions or even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approach according to students’ need and ability; or develop

(d) While essential learning is provided in the core subjects of Chinese Language, English Language, Mathematics and Liberal Studies, a wide spectrum of elective subjects and C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