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部地區學齡前幼兒飲食行為與排便習慣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部地區學齡前幼兒飲食行為與排便習慣之相關研究"

Copied!
20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駱明潔. 博士. 中部地區學齡前幼兒飲食行為與 排便習慣之相關研究. 研究生:李小芬 撰 中華民國一○三年六月.

(2) 謝 誌 終於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碩士論文了,要感謝一路所有貴人的相助。 首先要感謝的是我最親愛的指導教授駱明潔老師,老師總是耐心、細心、不厭其煩 的教導我、包容我,從研究架構一直到論文所有的細枝末節,都非常用心的指導,並且 時時鼓勵與支持,老師對研究的專業及堅持,讓我獲益良多,敬佩萬分,我才能順利的 完成這篇論文;另外,要感謝敬愛的姿儀老師,老師總是親切和善的給我關懷指導、加 油打氣,很感恩能成為老師的學生;同時要感謝系上所有的老師,感謝您們對專業知識 的啟迪及品格的薰陶。並感恩弘光科技大學王如玉教授,在百忙中撥冗擔任口試委員, 提供寶貴意見,讓我的論文能更加完整。 其次感謝,鼓勵我考研究所的蕙娟學姐,謝謝妳對我學業及工作的關心,妳是我生 命中的貴人;謝謝學校同仁—婉滋主任和淑慧姐姐的鼓勵包容;情同姐妹的好友--美秀, 總是不嫌麻煩的溫馨接送及時時的加油支持,因為有妳們,我才能順利完成學業;還要 感謝班上所有的好同學們,唸研究所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你們,和你們一起求學,是人生 中一段美好的回憶。 最後,要感謝我摯愛的家人,謝謝親愛的老公,總是無怨無悔的陪我逐夢,謝謝乖 巧懂事的兒子和女兒,讓我能無後顧之憂的圓夢;感謝公公、婆婆和媽媽、姐姐的支持, 謝謝兩位小嬸玫宏和淑玲,每當為了報告及論文忙的昏天暗地,無法顧及家裡事物時, 感謝你們的體諒與包容,感恩生命中許許多多的貴人,謝謝這一切的美好,和你們分享 這喜悅!. 小芬 謹誌 2014.06.

(3) 中部地區學齡前幼兒飲食行為與 排便習慣之相關研究 李小芬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部地區學齡前幼兒飲食行為與排便習慣之現況及差異情形,並分 析幼兒飲食行為與排便習慣之相關性及預測作用。採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探究,以自編 「中部地區學齡前幼兒飲食行為與排便習慣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採分層隨機抽樣 方式抽取中部地區就讀於公私立立案幼兒園 1,145 位之 3-6 足歲幼兒,回收樣本數為 1,074 人,有效樣本數為 1,012 人。研究中以描述性統計、獨立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中部地區幼兒飲食行為及排便習慣現況 (一)幼兒飲食行為三層面之表現,以「每日零食攝取情形」之得分最高,其它依序為 「六大類食物攝取情形」及「食物喜好情形」;而「飲食行為總量表」之表現為中 上程度,顯示中部地區幼兒整體飲食行為表現正向。 (二)幼兒排便習慣表現正向良好。 二、本研究探討幼兒性別、年齡、出生序、居住地區、幼兒體型、幼兒與主要照顧者的 關係及主要照顧者的年齡等 7 個背景變項與其飲食行為表現之差異情形,結果發 現幼兒整體飲食行為表現,會因其「出生序」 、 「居住地區」及「不同年齡的主要 照顧者」等之不同,而呈顯著差異,其餘變項則無顯著差異。 三、中部地區幼兒之排便習慣,會因「性別」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其中男生排便習慣 優於女生。 四、中部地區幼兒的「六大類食物攝取情形」、「食物喜好情形」、「每日零食攝取情. I.

(4) 形」及「飲食行為總量表」與「排便習慣」呈現正相關。 五、本研究探討幼兒背景變項對飲食行為表現之預測分析,結果顯示,幼兒之「出生序」、 「居住地區」及「主要照顧者」對於「飲食行為總量表」具預測力。 六、幼兒個人背景變項之「性別」與「六大類食物攝取情形」 、 「食物喜好情形」 、 「每日 零食攝取情形」及「飲食行為總量表」對「排便習慣」具預測力。 依據本研究發現,培養幼兒均衡健康的飲食行為,對於其正常及規律之排便習慣是 有所助益的。. 關鍵字:幼兒、飲食行為、排便習慣. II.

(5) Correlation of Dietary Behavior and Bowel Habits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Central Taiwan Lee, Hsiao-Fen Abstract This research surveys the current state and the variation of dietary behavior and bowel habits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central Taiwan. Additionally, analyses on the correlation and predictability of dietary behavior and bowel habits are performed. The survey titled “Dietary Behavior and Bowel Habits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Central Taiwan Questionnaire” was created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Using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the survey was sent to 1,145 children between the ages of 3 to 6 enrolled in registered private and public kindergartens in central Taiwan. One thousand and seventy-four survey samples were returned, and the effective sample size is 1,012. This research utilize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t test,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s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to analyze the data.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Current state of dietary behavior and bowel habits of children in central Taiwan. (1)Of the three categories assessing children’s dietary behavior, survey respondents scored the highest in “Daily Junk Food Intake,” followed by “Six Major Food Group Intake,” and then “Food Preferences.” “Overall Dietary Behavior Score” is in the mid-upper range, signifying the overall dietary behavior in children in central Taiwan is positive. (2)Survey assessment of Children’s bowel habits is positive. 2.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following seven demographic variables that contribute to variation of children’s dietary behavior: child gender, age, birth order, location of residence, child size, relationship to the child’s primary caregiver, and age of the. III.

(6) primary caregiver. It is found that birth order, location of residence, and age of the primary caregiver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actors that affect a child’s dietary behavior. All other factors are insignificant. 3. There i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bowel habits and gender of children in central Taiwan. Specifically, bowel habits of boys are better than girls. 4. Bowel habits of children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ix Major Food Group Intake,” “Food Preferences,” “Daily Junk Food Intake,” and “Overall Dietary Behavior Score.” 5. A child’s birth order, location of residence, and relationship to primary caregiver, can be used to predict “Overall Dietary Behavior Score.” 6. A child’s gender, “Overall Dietary Behavior Score,” “Food Preferences,” “Daily Junk Food Intake,” and “Overall Dietary Behavior Score”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child’s bowel habits.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encouraging children to have a balanced and healthy dietary behavior is helpful to establishing normal and regular bowel habits in preschool children.. Keywords: preschool children, dietary behavior, bowel habits. IV.

(7)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Ⅲ 目次 …………………………………………………………………………………………Ⅴ 目錄 …………………………………………………………………………………………Ⅴ 表目錄 ………………………………………………………………………………………Ⅶ 圖目錄 ………………………………………………………………………………………Ⅹ.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幼兒飲食行為與背景變項之相關研究……………………………………11 第二節 幼兒排便習慣與背景變項之相關研究……………………………………31 第三節 幼兒飲食行為與排便習慣之相關性 ………………………………………4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5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6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86 第五節 研究實施程序………………………………………………………………90. V.

(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93 第一節 幼兒飲食行為和排便習慣之現況分析……………………………………93 第二節 幼兒背景變項在飲食行為之差異情形……………………………………107 第三節 幼兒背景變項在排便習慣之差異情形……………………………………125 第四節 幼兒飲食行為與與排便習慣之間的相關情形……………………………130 第五節 幼兒背景變項對飲食行為之預測分析……………………………………133 第六節 幼兒背景變項與飲食行為對排便習慣之預測分析………………………14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5 第一節 結論…………………………………………………………………………155 第二節 建議…………………………………………………………………………159. 參考文獻 ……………………………………………………………………163 中文部份 ……………………………………………………………………………163 英文部份……………………………………………………………………………171. 附錄 ………………………………………………………………………… 179 附錄一 專家意見表………………………………………………………………… 179 附錄二 專家意見彙整表…………………………………………………………… 187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92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95. VI.

(9) 表 目 錄 表2-1-1 飲食行為定義………………………………………………………………………13 表2-1-2 幼童性別與其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17 表2-1-3 幼童年齡與其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20 表2-1-4 依研究地區歸納之學齡前幼兒飲食行為相關研究………………………………22 表2-1-5 3-6歲幼兒的體型判斷標準…………………………………………………………23 表2-1-6 幼童體型與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24 表2-1-7 不同關係之主要照顧者與幼童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27 表2-1-8 主要照顧者的年齡與幼童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29 表2-2-1 國內外專家學者提出之便秘定義…………………………………………………33 表2-2-2 國內外幼童性別與其排便習慣的相關研究………………………………………39 表2-2-3 國內外幼童年齡與其排便習慣的相關研究………………………………………40 表2-3-1 3-6 歲適度活動量之幼兒每日飲食建議攝取量…………………………………43 表2-3-2 形成便秘原因的飲食行為…………………………………………………………45 表2-3-3 六大類食物攝取情形與排便習慣之相關研究……………………………………47 表2-3-4 國內外幼童偏食之現況……………………………………………………………49 表2-3-5 幼童食物喜好情形與便秘之相關研究……………………………………………50 表2-3-6 國內外幼童零食攝取之現況………………………………………………………53 表3-2-1 預試問卷回收狀況…………………………………………………………………59 表3-2-2 中部地區公私立幼兒園幼兒人數統計……………………………………………60 表3-2-3 正式問卷取樣人數分佈情形………………………………………………………62 表3-2-4 幼兒背景變項分析…………………………………………………………………64 表3-3-1 問卷內容效度之專家學者及實務工作者名單……………………………………68 表3-3-2 問卷內容效度審查後之題數修正…………………………………………………69 表3-3-3 幼兒飲食行為量表項目分析結果…………………………………………………71 表3-3-4 排便習慣項目分析結果……………………………………………………………74 表3-3-5 幼兒飲食行為總量表(刪除攝取5、攝取7和喜好13後)之因素分析…………76. VII.

(10) 表 3-3-6 幼兒飲食行為量表之預試問卷信度分析………………………………………78 表 3-3-7 幼兒排便習慣量表之預試問卷信度分析………………………………………79 表 3-3-8 正式問卷與預試問卷題數比較明細……………………………………………80 表 3-3-9 幼兒飲食行為量表正式問卷內容明細…………………………………………81 表 3-3-10 幼兒排便習慣量表正式問卷內容明細…………………………………………83 表 3-3-11 幼兒飲食行為量表預試問卷與正式問卷信度分析比較………………………84 表 3-3-12 幼兒排便習慣量表預試問卷與正式問卷信度分析比較………………………85 表 3-4-1 研究之目的、研究問題及統計方法………………………………………………89 表 4-1-1 飲食行為總量表及其得分情形 ……………………………………………… 95 表 4-1-2 幼兒飲食行為量表總排序 …………………………………………………… 98 表 4-1-3 六大類食物攝取情形題目分析 ……………………………………………… 99 表 4-1-4 食物喜好情形題目分析………………………………………………………… 101 表 4-1-5 每日零食攝取情形題目分析 ………………………………………………… 103 表 4-1-6 幼兒排便習慣量表得分情形 ………………………………………………… 101 表 4-1-7 幼兒排便習慣量表之各題目分析…………………………………………… 106 表 4-2-1 性別不同之幼兒在飲食行為總量表的獨立 t 檢定分析 ……………………108 表 4-2-2 年齡不同之幼兒在飲食行為總量表之變異數分析…………………………… 110 表 4-2-3 出生序不同之幼兒在飲食行為總量表之變異數分析……………………… 113 表 4-2-4 居住地區不同之幼兒在飲食行為總量表之變異數分析…………………… 115 表 4-2-5 體型不同之幼兒在飲食行為總量表之變異數分析………………………… 117 表 4-2-6 與幼兒關係不同的主要照顧者其教養之幼兒在飲食行為總量表之變異數分析 ……………………………………………………………………………………119 表 4-2-7 不同年齡的主要照顧者其所教養之幼兒在飲食行為總量表之變異數分析…122 表 4-2-8 幼兒背景變項在六大類食物攝取情形、食物喜好情形、每日零食攝取情形與飲 食行為總量表之差異情形統整…………………………………………………124 表 4-3-1 性別不同之幼兒在排便習慣量表的獨立 t 檢定分析………………………126 表 4-3-2 背景變項不同的幼兒,其在排便習慣之變異數分析…………………………128 表 4-4-1 幼兒飲食行為與排便習慣之相關情形分析……………………………………132. VIII.

(11) 表 4-5-1 幼兒背景變項對六大類食物攝取情形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136 表 4-5-2 幼兒背景變項對食物喜好情形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137 表 4-5-3 幼兒背景變項對每日零食攝取情形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139 表 4-5-4 幼兒背景變項對飲食行為總量表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140 表 4-5-5 幼兒背景變項對六大類食物攝取情形、食物喜好情形、每日零食攝取情形、飲 食行為總量表及排便習慣之逐步多元迴歸預測顯著水準分析……………… 143 表 4-6-1 幼兒背景變項與六大類食物攝取情形對排便習慣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146 表 4-6-2 幼兒背景變項與食物喜好情形對排便習慣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147 表 4-6-3 幼兒背景變項與每日零食攝取情形對排便習慣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150 表 4-6-4 幼兒背景變項與飲食行為分量表及總量表對排便習慣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151 表 4-6-5 幼兒背景變項與六大類食物攝取情形、食物喜好情形、每日零食攝取情形及飲 食行為總量表對排便習慣之逐步多元迴歸預測顯著水準分析………………153. IX.

(12) 圖 目 錄 圖3-1-1 研究架構…………………………………………………………………………58 圖3-5-1 研究實施流程……………………………………………………………………92. X.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以問卷調查方式,瞭解中部地區 3-6 足歲學齡前幼兒飲食行為與其排 便習慣之現況。本章內容包含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名詞釋義以及研究範 圍與限制等四節,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行政院衛生署 2013 年 6 月 6 日公布 2012 年國人主要死因統計結果:十大死因順位 與比率依序為:一、惡性腫瘤 28.4 %;二、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除外)11.1 %;三、 腦血管疾病 7.2 %;四、肺炎 6.1 %;五、糖尿病 6 %;六、事故傷害 4.5 %;七、慢 性下呼吸道疾病 4.1 %;八、高血壓性疾病 3.2 %;九、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3.2 %;十、 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2.8 %,其中除了肺炎及事故傷害與飲食相關性較低外,其 餘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等八項皆與飲食行為有密切相關(行政院衛生署,2013; Horton, 2009) 。上述慢性疾病的危險因子實能透過改變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來預防,從 營養的認知、食物的選擇到飲食行為的改變著手(張李淑女、張育嘉、林慧美,2013)。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七成的淋巴組織分布於此,如果健康情形不佳, 對病毒、細菌的抵抗力將下降,容易導致腸癌等疾病,便秘也可能誘發高血壓、 心血管問題(賴英秀、羅煥奎,2009;Nellesen et al., 2013)。許多癌症及成人疾病雖 然好發在中年以後,但多種因於年輕時期沒有注意保養腸道 (臺灣乳酸菌協會, 2005)。由此可知,排便習慣對身體健康之影響是不容小覷的。. 1.

(14) 一項針對全台灣 2,375 名 7 -12 歲兒童之飲食與排便習慣的調查,有 32.2 % 的便 秘者,其發生便秘的主要原因是蔬果等膳食纖維攝取不足(Wu et al, 2011)。由於時代與 社會的急速變遷,臺灣的飲食文化在傳統飲食之外,也加入了西方的速食,外食人口急 遽增加,連鎖速食店四處可見,使得便秘成為一般門診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小兒科的一 般門診中,便秘的病患約佔 3%;若是小兒胃腸專科門診,該類病患則約佔 10 %到 30 %(陳偉燾,2013;Nelhans & Williams, 2010)。在其它國家也不例外,愛爾蘭梅奧 總醫院兒科學系對 135 名兒童進行飲食研究,70%未含有足夠的纖維,便秘的發病率為 13.6% (Glackin, Fraser, & O’Neill, 2008)。由上述可見幼兒的便秘問題與飲食行為關係密 不可分。 家庭是人類出生後最早接觸的環境,也是形成個人飲食行為最早之處,幼兒對食物 的喜好常取決於家長的飲食習慣(周玥靚,2010;許惠玉,2003; Jansen et al., 2012; Elfhag , Tholin & Rasmussen, 2008),飲食行為的基礎是從童年就開始建立,並可能持續到成年 (Michels et al., 2012),研究者蒐尋國內外相關文獻後發現,影響幼兒飲食行為的因素十 分多元,包括幼兒的性別、年齡、體型和主要照顧者等(黃曼音,2013;周玥靚,2010; Frazier et al., 2012; Jansen et al., 2012; Elfhag et al., 2008; Russell & Worsley, 2007);幼兒 性別的差異對於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多數研究呈現「性別與幼兒飲食行為無顯著差異」 (黃曼音,2013;陳靜珮,2012;周玥靚,2010;施素蓁,2010;陳怡臻,2010;張錦 媛,2010) ;幼兒年齡的差異對於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在周玥靚(2010)與林佳蓉(2006) 的研究中發現,隨幼兒年齡增加,其飲食行為表現較佳;但在陳靜珮(2012)及張錦媛 (2010)的研究中卻發現,幼兒年齡與其飲食行為,沒有顯著性差異。國內針對幼兒出 生序不同對飲食行為表現之研究,目前僅有陳靜珮(2012)以臺中市 4-6 歲幼兒為研 究對象,其研究發現,在飲食行為方面,「排行老大」的幼兒,分數顯著高於 「獨生 子女」的幼兒;幼兒體型與飲食行為之相關研究(黃曼音,2013;陳靜珮,2012;陳怡 臻,2010)3 篇,結果顯示,無顯著關聯;林佳蓉(2006)的研究,則顯示幼兒實際體. 2.

(15) 型越大者,其飲食行為愈差;幼兒主要照顧者與其飲食行為之相關研究:只有周玥靚 (2010)與林佳蓉(2006)2 篇研究結果指出,母親為主要照顧者,幼兒的飲食行為較 佳,呈現顯著差異;另外 3 篇,皆為無顯著差異(黃曼音,2013;陳靜珮,2012;張 錦媛,2010)。年齡不同的主要照顧者,會影響幼兒飲食行為之表現只有 1 篇(陳靜 珮,2012),其他呈現未達顯著差異(黃曼音,2013;周玥靚,2010;張錦媛,2010; 郭蕙慈,2003)。因此幼兒飲食行為之現況及不同背景變項之學齡前幼兒在飲食行為的 差異情形為何?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研究者於 2014 年 1 月 10 日,從臺灣期刊索引與全國碩博士論文網站,蒐尋並 閱讀國內近 10 年與飲食相關之文獻資料,發現國內以飲食為議題的研究期刊有 64 篇、碩博士論文有 308 篇,合計 372 篇,其中以國小學童為主要研究對象 59 篇、青 少年 44 篇與大學(大專生)37 篇、成人 47 篇、老人 20 篇及健康醫療和飲食相關 類 176 篇。以 3-6 足歲學齡前幼兒為研究對象的飲食行為相關研究,僅有 9 篇,全 部皆以單一縣市為研究區域,其中 4 篇雖以中部地區為研究範圍,但均以單一縣市為 研究區域,黃曼音(2012)針對臺中市 5 足歲幼兒,進行飲食行為之研究;施素蓁(2010) 以彰化縣某國小附幼幼兒為對象,進行營養教育介入對其飲食行為影響之研究;陳怡臻 (2010)針對臺中縣某公立托兒所幼兒,以繪本引導對其飲食習慣表現之研究及林佳蓉 (2006)探討臺中市幼兒之體位、體型意識與飲食行為之現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者任 職於中部地區幼兒園,因此選擇中部地區 3-6 歲學齡前幼兒為研究對象,調查其飲食 行為之現況為何?以及居住地區不同的幼兒,其在飲食行為上是否有所差異? 研究者蒐尋臺灣期刊論文索引與全國碩博士論文網站,與排便相關之研究,大部份 是老人照護或長期臥病在床患者相關護理方面之研究;有關飲食與排便之相關研究僅蒐 尋到 2 篇:謝佩宸(2009)針對大學生生活型態與排便習慣相關之研究及傅安弘與簡 嘉靜(2009)以臺灣地區大學生為對象,針對性別與蔬果攝取量對排便頻率之差異進行 探討。上述研究並未論及幼兒飲食行為與排便習慣之關聯性為何?此為本研究動機之. 3.

(16) 一。 研究者從事幼教工作多年,在幼教現場發現隨著時代社會變遷,幼兒的飲食行為, 從早年的什麼都好吃、什麼都吃,到近幾年需有策略鼓勵幼兒嘗試各類食物(施素蓁, 2010;陳怡臻,2010),甚至於有一部份幼兒是到入學才學習吃固體食物,因為幼兒飲 食行為改變,隨之而來的排便問題也有漸增的趨勢(王資惠,2013)。因此本研究以中 部地區 3-6 足歲學齡前幼兒為研究對象,探討幼兒飲食行為與排便習慣之現況及兩者 間的相關性,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學齡前幼兒在飲食行為與排便習慣的差異情形,以 及探討學齡前幼兒背景變項與幼兒飲食行為對排便習慣之預測性。. 4.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主要針對中部地區 3-6 足歲學齡前幼兒飲食行 為與排便習慣做相關研究調查。本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歸納如下:. 一、研究目的 (一)瞭解中部地區學齡前幼兒飲食行為與其排便習慣之現況。 (二)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幼兒其在其飲食行為之差異情形。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幼兒其在排便習慣之差異情形。 (四)探討幼兒飲食行為與其排便習慣之相關情形。 (五)分析幼兒背景變項對其飲食行為之預測力。 (六)分析幼兒背景變項與飲食行為對其排便習慣之預測力。. 二、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六項研究目的,本研究問題共有下列六項,敘述如下: (一)中部地區學齡前幼兒飲食行為與其排便習慣之現況如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幼兒其在飲食行為之差異情形為何? 2-1:「性別」不同的幼兒,在飲食行為上是否有差異? 2-2:「年齡」不同的幼兒,在飲食行為上是否有差異? 2-3:「出生序」不同的幼兒,在飲食行為上是否有差異? 2-4:「居住地區」不同的幼兒,在飲食行為上是否有差異? 2-5:「體型」不同的幼兒,在飲食行為上是否有差異? 2-6:「與幼兒關係不同的主要照顧者」其教養之幼兒,在飲食行為上是否有所差. 5.

(18) 異? 2-7:「不同年齡的主要照顧者」,其教養之幼兒在飲食行為上的表現是否有所差 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幼兒其在排便習慣之差異情形為何? 3-1:「性別」不同的幼兒,在排便習慣上的表現是否有差異? 3-2:「年齡」不同的幼兒,在排便習慣上的表現是否有差異? 3-3:「出生序」不同的幼兒,在排便習慣上的表現是否有差異? 3-4:「居住地區」不同的幼兒,在排便習慣上的表現是否有差異? 3-5:「體型」不同的幼兒,在排便習慣上的表現是否有差異? 3-6:「與幼兒關係不同的主要照顧者」,其教養之幼兒在排便習慣上的表現是否 有所差異? 3-7:「不同年齡的主要照顧者」,其教養之幼兒在排便習慣上的表現是否有所差 異? (四)幼兒飲食行為與其排便習慣之相關情形為何? 4-1:六大類食物攝取情形與其排便習慣之相關情形為何? 4-2:食物喜好情形與其排便習慣之相關情形為何? 4-3:每日零食攝取情形與其排便習慣之相關情形為何? 4-4:幼兒飲食行為總量表與其排便習慣之相關情形為何? (五)幼兒背景變項對其飲食行為之預測力為何? 5-1:幼兒背景變項對六大類食物攝取情形之預測力為何? 5-2:幼兒背景變項對食物喜好情形之預測力為何? 5-3:幼兒背景變項對每日零食攝取情形之預測力為何? 5-4:幼兒背景變項對飲食行為總量表之預測力為何?. 6.

(19) (六)幼兒背景變項與飲食行為對其排便習慣之預測力為何? 6-1:幼兒背景變項與六大類食物攝取情形對其排便習慣之預測力為何? 6-2:幼兒背景變項與食物喜好情形對其排便習慣之預測力為何? 6-3:幼兒背景變項與每日零食攝取情形對其排便習慣之預測力為何? 6-4:幼兒背景變項與飲食行為總量表對其排便習慣之預測力為何?. 7.

(20) 第三節 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相關之重要名詞,以概念性及操作型定義釋義如下:. 一、幼兒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13)第一章第二條第一點將幼兒定義為 2 歲以上至入國民 小學之人。 本研究中所指幼兒係為就讀中部地區:苗栗縣、臺中市、南投縣、彰化縣和雲林縣 五縣市公、私立幼兒園 3-6 足歲之學齡前幼兒。. 二、幼兒飲食行為 幼兒飲食行為係指在進食的過程中,一切因內在意識與外在刺激,而顯現出來的外 顯行為,包括對食物的喜好、選擇、接受、進食等的反應與做法(黃曼音,2013;吳源 美,2010;周玥靚,2010;Goncalves, Moreira, Trindade, & Fiates, 2013)。 本研究所指幼兒飲食行為分類為「六大類食物攝取情形」、「食物喜好情形」、「每 日零食攝取情形」三項;以自編之「幼兒飲食行為量表」作為量化的工具,測得總分越 高者,表示幼兒飲食行為越佳。. 三、幼兒排便習慣 排便習慣是一種自主性的生理機能,可經由條件反射及中樞神經的成熟,而於意志 下所控制(駱明潔,2009)。. 8.

(21) 本研究幼兒排便習慣係指排便次數、解便狀態及出現便秘徵象與症狀的情形。以自 編之「幼兒排便習慣量表」作為量化的工具,測得總分越高者表示幼兒排便習慣越佳。. 9.

(2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由於人力、時間及空間因素,本研究之主要限制包括研究範圍、研究方法、研究工 具及研究對象四部份,並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係以中部地區 3-6 足歲學齡前幼兒,為母群體進行研究,因此研究結果, 不宜過度推論至其他地區之幼兒。.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橫斷式取樣方法及量化的研究方式進行,因此無法長時間探究幼兒飲食行 為與排便習慣的關係。.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自編結構式問卷,但影響幼兒飲食行為及其排便習慣的因素非常多,本 研究受限於人力、時間、及問卷題數的影響,無法涵蓋所有相關因素。. 四、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問卷由幼兒主要照顧者填寫,主要照顧者雖然與幼兒接觸時間最長,但是 可能因個人、環境因素,或是對問卷解讀錯誤及填答態度等因素,所以填答內容可能會 與實際情況產生誤差,故推論時應謹慎小心。. 10.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根據相關文獻進行歸納整理,共分三節,包括:第一節幼兒飲食行為與背景變 項之相關研究、第二節幼兒排便習慣與背景變項之相關研究,以及第三節幼兒飲食行為 與排便習慣之相關性,茲分別加以說明如下。. 第一節 幼兒飲食行為與背景變項之相關研究. 本節分為「飲食行為之定義」與「影響幼童飲食行為的因素」兩部分,以下詳細說 明之。. 一、飲食行為之定義 飲食是維繫生命所需不可或缺的一環,資治通鑑記載「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而人生必需的四項東西,「食、衣、住、行」,「食」更是排在第一位,可見飲食在中國 人的文化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者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後,並針對飲食行為之 定義依序說明如下: (一)國內部份 綜觀國內相關研究顯示,探討飲食行為的研究對象涵蓋了不同年齡層與特定族群, 包含有學前幼兒、國小、國中、高中及大專院校學生、婦女、老年人,甚至是軍人、客 家人或原住民等。對飲食行為的定義會因研究對象之不同,而有不同的詮釋,但是都以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所公布之「國民飲食指標」及「每日飲食指南」為基礎去進行 發展(國民健康局,2012)。針對老人的研究;飲食行為定義主要為「飲食內容」、「進 食狀況」 、 「是否攝取營養補充品」 、 「攝食頻率」及「飲食禁忌行為」等(王冠今、張元 玫、葉明莉、張玉梅、白瑞聰,2010;李宜靜,2007;林薇、李雅雯、李蘭,2004)。. 11.

(24) 針對大學生的研究:飲食行為係指「三餐的進食頻率」、「飲食內容」、「外食頻率」、 及「零食攝取」等(柯澍馨、吳佩怡,2010;何智靖、賴香如、姚友雅,2009;黃彬璽, 2009;傅安弘、簡嘉靜,2009)。中學生的相關研究:飲食行為是指「均衡飲食攝取」、 「進食的行為」 、 「飲用含糖飲料情形」 、 「飲食控制行為」及「高熱量攝取技巧」等(李 清珍,2012;吳源美,2010;陳妍伶,2008;曾美娟、高毓秀、李裕菽,2007)。針對 國小學童的研究:飲食行為定義為「均衡飲食狀況」、「高熱量食物進食行為」、「飲 用含糖飲料情形」、「節制飲食行為」、「白開水攝取情形」、「食物偏好情形」 與 「低熱量進食技巧」等(李麗惠,2010;張耀雯,2009;廖彬如,2009;張琪敏,2008; 許惠玉,2003)。針對學齡前幼兒的研究:飲食行為是指在進食過程中,一切因內在意 識與外在刺激而顯現出來的外顯行為,包括「均衡飲食攝取」、「衛生禮儀行為」、「食 物接受性」、「食物選擇偏好」、及「飲食態度」等(黃曼音,2013;周玥靚,2010; 梁藝馨,2004)。. (二)國外部份 Dubois et al. (2013)針對 2.5 - 9 歲的雙胞胎兒童所進行之研究,飲食行為包括進食 狀態、食物的接受和攝食模式的特點等。Goncalves et al. (2013)檢索 49 篇,從 2007-2011 年間,以葡萄牙語和英語所發表,針對不同年齡層,由幼兒至青少年的飲食行為相關研 究中,飲食行為被定義為攝食方式、進食頻率和飲食模式行為等。Michels et al. (2012) 針對 5-12 歲兒童的飲食行為進行研究,其飲食行為包含對高脂肪食物、甜食、零食、 水果和蔬菜的食用頻率。研究者茲將國內外針對不同研究對象之飲食行為定義重點摘要 於表 2-1-1。. 12.

(25) 表 2-1-1 飲食行為定義 研究者 (年代) 黃曼音 (2013). 幼 兒. 國 小. 周玥靚. 研究對象. 飲食行為定義. 5 足歲幼兒. 飲食行為指在進食過程中,一切因內在意識與外在刺激 而顯現出來的外顯行為。包括「均衡飲食攝取」 、 「衛生 禮儀行為」、及「飲食態度」三大面向。. 3-6歲幼兒. 在飲食過程中,一切因外在環境刺激及內在影響而表現. (2010). 出的可觀察行為,包含對食物的選擇偏好、反應、接受 度、廢棄物處理、飲食態度等。. 梁藝馨 (2004). 3-6歲幼兒. 幼兒之飲食行為區分為幼兒「一般進食狀況」、「食物 接受性」、「食物可獲性」。. 李麗惠 (2010). 國小五、六 年級學生. 飲食行為定義為「均衡飲食狀況」、「高熱量食物進食 行為」、「飲食控制行為」與「低熱量進食技巧」等。. 廖彬如 (2009). 國小六年級 學生. 飲食行為是針對飲食狀況,包括:食物的選擇、偏食情 形、高膽固醇、脂肪食物、高鹽食物、甜點、零食、喝 白開水及三餐定時等攝取情形。. 張琪敏 (2008). 國小高年級 學生. 將飲食行為分為飲食型態與飲食內容兩個部分。飲食型 態即攝食的狀況,係分為偏食、吃過量、吃零食和不吃 正餐的情形;而飲食內容包括攝取高鈉食品、含糖食 品、含脂肪和膽固醇食品以及糙米飯和全麥食品的頻 率。. 許惠玉 (2003). 國小三、 四、五年級 學生. 內容包括均衡飲食、一般健康飲食、高脂肪高糖飲食、 節制飲食、嘗試新食物行為等項目。. (續下頁). 13.

(26) 研究者 (年代). 青 少 年. 研究對象. 飲食行為定義. 吳源美 (2010). 國中學生. 飲食行為包括「均衡飲食狀況」、「三餐食用高油、高 量的食物」、「飲用含糖飲料情形」、「攝食技巧」及 「飲食控制行為」等。. 陳妍伶 (2008). 國中學生. 飲食行為分成「進食習慣及飲食頻率」與「實踐營養」 兩部份。. 李清珍. 高中學生. 飲食行為可歸類為「均衡飲食攝取」 、 「進食的行為」及. (2012). 大 學 生. 「熱量攝取技巧」等。. 何智靖、賴香 如與姚友雅 (2009). 大學生. 指研究對象在過去一個月內吃早餐、吃零食、吃宵夜、 吃蔬果、喝牛奶、喝含糖飲料與水分、攝取適當熱量飲 食、使用調味料與吃油炸食物等飲食行為的狀況。. 黃彬璽 (2009). 大學生. 飲食行為係指飲食狀況,包括食物的選擇及飲食型態。. 傅安弘與 簡嘉靜 (2009). 大學生. 飲食行為是對食物攝取所採取的行動,為生活型態的一 部分,含三餐的進食頻率、飲食內容及外食頻率等。. 王冠今等 (2010). 60 歲以上 老年人. 飲食行為主要為飲食內容、進食狀況、是否攝取營養補 充品 3 項。. 李宜靜 (2007). 具客家血緣 的50歲中老 年人. 飲食行為是指,受訪者口述攝食食物之頻率及飲食內 容。. 林薇、李雅雯 與李蘭 (2004). 65歲以上老 年人. 飲食行為分成「飲食禁忌行為」及「其他飲食相關行為」 兩部份。飲食禁忌行為以量表評估老年人在日常飲食是 否對某種食物有禁忌;其他飲食相關行為則包括三餐規 律性、飲食營養訊息來源及關心度。. 老 人. (續下頁). 14.

(27) 研究者 (年代) Dubois et al. (2013). 2.5-9歲的 雙胞胎兒童. 飲食行為包括進食狀態、食物的接受和攝食模式的特 點。. Goncalves et al. (2013). 幼兒至青少 年. 飲食行為被定義為攝食方式、進食節奏和飲食模式行 為。. Michels et al.. 5-12歲兒童. 飲食行為包含對高脂肪食物、甜食、零食(高脂肪和糖. (2012). 研究對象. 飲食行為定義. 份)、水果和蔬菜的食用頻率。. 綜合國內、外對飲食行為的定義得知,飲食行為是所有受內在意志影響與外在環境 刺激,在進食過程中,表現於外,可觀察的攝食行為;本研究調查之幼兒飲食行為,包 含六大類食物攝取行為、食物喜好情形及零食攝取情形三個向度。. 二、影響幼童飲食行為的因素 人類出生皆由攝取單一食物,發展到食用多種食物,對吃什麼、吃多少、如何吃等 飲食行為,皆是在成長過程中,飲食經驗的累積結果(Siegler, DeLoache, & Eisenberg, 2006)。研究者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後發現,影響幼兒飲食行為的因素非常多,包括幼 兒的性別、年齡、體型和主要照顧者等(黃曼音,2013;周玥靚,2010;Frazier et al., 2012; Jansen et al., 2012; Elfhag et al., 2008; Russell & Worsley, 2007)。. 本研究欲探討幼兒性別、年齡、出生序、居住地區、體型、與主要照顧者的關係、 主要照顧者的年齡等 7 個背景變項與幼童飲食行為的關係;但國內外針對學齡前幼兒 背景變項與飲食行為關係的相關議題研究並不多,為了使本研究參考之文獻更具豐富 性,將國小學童的相關實證研究一併納入,並以幼童為統稱,以下就不同背景變項與幼. 15.

(28) 童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分別探討: (一)幼童性別與其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 幼童性別的差異對於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大致上可以分為「女生飲食行為較佳」 和「性別與飲食行為無顯著差異」兩種結果,整理如表 2-1-2。 1. 女生飲食行為較佳 從王美晴(2013)、陳素芬、林美聲、何忠鋒、胡雲雯與黃松元(2012)、傅安弘 與簡嘉靜(2012)、許筑婷(2010)、許雯絨(2008)、陳素芬與黃松元(2005)、黃 上芙(2005)、何英忠(2004)和許惠玉(2003)研究中發現,國小女童的飲食行為較 男童為佳。 2. 性別與飲食行為沒有顯著差異 從黃曼音(2013)、陳靜珮(2012)、李麗惠(2011)、周玥靚(2010)、施素蓁 (2010)、陳怡臻(2010)、張錦媛(2010)、廖彬如(2009)、林佳蓉(2006)、郭 蕙慈(2003)的研究中發現,除了李麗惠(2011)及廖彬如(2009)2 篇是針對國小高 年級的研究外,其他 8 篇有關學齡前幼兒飲食行為之研究中發現,性別與飲食行為沒 有顯著差異。. 16.

(29) 表 2-1-2 幼童性別與其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 性別與飲食 研 究 者 行為之關聯性 (年代) 王美晴 (2013). 女 生 飲 食 行 為 較 佳.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 研究地區 及研究對象 臺中市 國小高年級學生. 整體飲食行為女生 顯著優於男生。. 研究結果. 陳素芬 等人 (2012). 問卷調查. 新北市 國小高年級學生. 女生飲食行為得分 較男生高。. 傅安弘與 簡嘉靜 (2012). 問卷調查. 臺灣本島 國小高年級學生. 飲食行為以女生較 健康。. 許筑婷 (2010). 問卷調查. 臺北市 幼稚園大班及 小學二、四、六 年級學生. 男童不良飲食行為 頻率,較女童高。. 許雯絨 (2008). 問卷調查. 屏東縣 國小五、六年級 學童. 國小女童,在飲食行 為表現較佳。. 陳素芬與 黃松元 (2005) 黃上芙 (2005). 問卷調查. 臺北縣林口鄉 國小高年級學生. 飲食行為女生較男 生好。. 問卷調查. 臺北市 國小高年級學生. 女生在一般飲食行 為得分,顯著優於男 生。. 何英忠 (2004). 問卷調查. 苗栗縣 國小高年級學生. 女生的飲食行為,比 男生的得分高。. 臺北市 國小三、四、五 年級學生及其 主要照顧者. 女童飲食行為顯著 優於男童。. 許惠玉 (2003). 問卷調查. (續下頁). 17.

(30) 性別與飲食 行為之關聯性. 無 顯 著 關 聯. 研究者 (年代) 黃曼音 (2013).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加 訪談. 研究地區 及研究對象 臺中市 5 足歲幼兒. 研究結果 飲食行為不因幼兒性 別,而有顯著的差 異。. 陳靜珮 (2012). 問卷調查. 臺中市 4-6 歲幼兒. 不同性別幼兒,飲食 行為無顯著差異。. 李麗惠 (2011). 問卷調查. 臺北市北投區 國小高年級學 生. 飲食行為,不因學童 性別而呈顯著差異。. 周玥靚 (2010). 問卷調查. 屏東地區 3-6 足歲幼兒 之主要照顧者. 幼兒的飲食行為,不 因性別而有所差異。. 施素蓁 (2010). 準實驗研究 設計法. 彰化縣 國小附幼 4-6 歲的混齡班幼 兒. 實驗後不同性別之幼 兒在飲食行為方面, 無顯著差異。. 陳怡臻 (2010). 準實驗研究 設計法. 臺中縣 某公立托兒所 小班幼兒. 飲食行為,不因幼兒 性別的不同,而有差 異。. 張錦媛 (2010). 問卷調查. 臺北縣瑞芳鎮 鎮立托兒所的 幼兒及其主要 照顧者. 不同性別之幼兒,在 飲食行為上並無顯著 的差異。. 廖彬如 (2009). 問卷調查. 臺灣地區 國小六年級學 生. 性別在學童飲食行為 上,無顯著差異。. 林佳蓉 (2006). 問卷調查. 臺中市 4-6 歲幼兒. 不同性別之幼兒飲食 行為,無顯著差異。. 郭蕙慈 (2003). 問卷調查. 花蓮縣 5 歲幼兒. 不同性別之幼兒,飲 食行為無顯著差異。. 18.

(31) 由表 2-1-2 之研究中發現,性別不同之國小學童其飲食行為表現,女童優於男童, 但在學齡前幼兒階段,多為未達顯著差異的結果,且國內研究多以單一縣市為調查區 域,因此中部地區 3-6 足歲幼兒之飲食行為與其性別的關係,值得進一步探究。 (二)幼童年齡與其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 幼童年齡的差異對於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大致上可以分為「年長者飲食行為較佳」 、「年幼者飲食行為較佳」和「無顯著差異」三種結果(如表 2-1-3)。 1. 年長者之飲食行為較佳 周玥靚(2010)、林佳蓉(2006)的研究中發現,隨幼兒年齡增加,其飲食行為表 現較佳。 2. 年幼者飲食行為較佳 陳素芬等人(2012)、許筑婷(2010)、何英忠(2004)的研究中發現,年幼者之 飲食行為較佳。 3. 無顯著差異 陳靜珮(2012)、傅安弘與簡嘉靜(2012)、李麗惠(2011)、施素蓁(2010)、 張錦媛(2010)、廖彬如(2009)、陳素芬與黃松元(2005)、黃上芙(2005)、許惠 玉(2003)的研究中發現,幼童年齡與其飲食行為,沒有顯著性差異。. 19.

(32) 表 2-1-3 幼童年齡與其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 年齡與飲食 研究者 行為之關聯性 (年代) 周玥靚 (2010) 年長 者之 飲食 習慣 林佳蓉 較佳 (2006). 年 幼 者 飲 食 行 為 較 佳. 年 齡 與 飲 食 行 為 無 關 聯 性. 研究地區 及研究對象 屏東地區 3-6 歲幼兒 之主要照顧 者. 5 歲以上的幼兒,飲食行 為較 4 歲以下幼兒好。. 問卷調查. 臺中市 4-6 歲幼兒. 幼兒年齡增加,飲食行為 及飲食態度愈佳。. 陳素芬 等人 (2012). 問卷調查. 新北市 國小高年級 學生. 五年級飲食習慣行為得分 優於六年級。. 許筑婷 (2010). 問卷調查. 臺北市 幼稚園大班 及小學二、 四、六年級 學生. 隨年級增加,正常體位的 男童及女童,飲食行為表 現不佳。. 何英忠 (2004). 問卷調查. 苗栗縣 國小高年級 學生. 五年級學生的飲食行為比 六年級的得分高。. 陳靜珮 (2012). 問卷調查. 臺中市 4-6 歲幼兒. 飲食行為不因幼兒年齡的 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 傅安弘 與 簡嘉靜 (2012). 問卷調查. 臺灣本島 國小高年級 學生. 不同年級學生飲食行為無 顯著差異。. 李麗惠 (2011). 問卷調查. 臺北市北投 區 國小高年級 學生. 整體飲食行為,不因年齡 而呈顯著差異。.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 研究結果. (續下頁). 20.

(33) 年齡與飲食行 研究者 為之關聯性 (年代) 施素蓁 (2010). 年 齡 與 飲 食 行 為 無 關 聯 性. 研究地區 及研究對象 彰化縣 國小附幼 4-6 歲的混 齡班幼兒. 研究方法 準實驗研 究設計法. 研究結果 營養教育介入 8 週之準 實驗研究後,不同年齡之 幼兒,在飲食行為表現 上,並無顯著差異。. 張錦媛 (2010). 問卷調查. 臺北縣瑞芳 鎮,鎮立托 兒所的幼兒 及其主要照 顧者. 不同年齡幼兒,在飲食行 為上,並無顯著差異。. 廖彬如 (2009). 問卷調查. 國小六年級 學生. 性別在學童飲食行為 上,無顯著差異。. 陳素芬與 黃松元 (2005). 問卷調查. 臺北縣林口 鄉國小高年 級學生. 飲食行為與年齡無顯著 差異。. 黃上芙 (2005). 問卷調查. 臺北市 國小高年級 學生. 年齡在飲食行為表現 上,呈無顯著相關。. 許惠玉 (2003). 問卷調查. 臺北市國小 三、四、五 年級學生及 其主要照顧 者. 飲食行為,不因兒童之年 級不同,而有所差異。. 由表 2-1-3 之研究中發現,幼童年齡不同其飲食行為表現未有定論,而中部地區 3-6 足歲幼兒之飲食行為表現與其年齡的關係為何?值得研究者進一步探究。 (三)幼童出生序與其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 陳靜珮(2012)以臺中市 4-6 歲幼兒為研究對象,其研究發現,在飲食行為方面, 「排行老大」的幼兒,分數顯著高於 「獨生子女」的幼兒;與許惠玉(2003)以臺北. 21.

(34) 市國小三、四、五年級兒童及其主要照顧者進行之研究,其研究發現,非獨生子女之飲 食行為較佳,且家中「排行老大」之兒童飲食行為,比「排行中間」之兒童飲食行為佳, 兩人研究結果相同。另外何英忠(2004)以苗栗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之問卷調 查顯示,出生排行不同和飲食行為上並無顯著差異。上述研究均以單一縣市為研究區 域,而中部地區 3-6 足歲幼兒之飲食行為表現與出生序的關係為何?值得研究者進一 步探究。 (四)幼兒居住地區與其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 學齡前幼兒飲食行為相關研究,依其研究地區可歸納為「臺北市」、「臺北縣」、 「臺中市」、「臺中縣」、「彰化縣」、「屏東縣」及「花蓮縣」,歸納整理如表 2-1-4。. 表 2-1-4 依研究地區歸納之學齡前幼兒飲食行為相關研究 研究地區. 研究者(年代). 篇數. 臺北市. 許筑婷(2010). 1. 臺北縣. 張錦媛(2010)、梁藝馨(2004). 2. 臺中市. 黃曼音(2013)、陳靜珮(2012)、林佳蓉(2006). 3. 臺中縣. 陳怡臻(2010). 1. 彰化縣. 施素蓁(2010). 1. 屏東縣. 周玥靚(2010). 1. 花蓮縣. 郭蕙慈(2003). 1. 由表 2-1-4 可知,學齡前幼兒飲食行為相關研究以「臺中市」研究最多,臺灣各地 美食非常多,各縣市皆有美食地圖及特色小吃,但卻沒有任何一篇研究討論到幼兒之飲 食行為表現與居住地區的關係。因此研究者將針對中部地區,包括:苗栗縣(市)、臺. 22.

(35) 中市、南投縣(市)、彰化縣(市)和雲林縣五縣市,3-6 足歲幼兒之飲食行為與居住 地區的相關因素,進行探究。 (五)幼童體型與其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 幼童體型之評估方法有很多,包括: 「生長曲線圖」 、 「皮下脂肪厚度」 、 「重高指數」 及「身體質量指數」等(王惠姿,2008),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於 1983 年會議中決議用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來當作兒童及青少年體 型的界定,臺灣地區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公布之兒童及青少年肥胖定義,也是以 BMI 的 百分位作為評定標準(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2011;Tell, Tuomilehto, Epstein & Strasser, 1986)。BMI 計算方式:BMI = 體重(公斤)/ 身高(公尺)²。 本研究使用 BMI 來計算幼兒體型,並採用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2011)之定 義,依據不同性別、年齡將幼兒的體型分為:過輕、正常、過重、肥胖四種體型,當 BMI 超過同年齡層的 85 % 時為過重,BMI 超過同年齡層的 95 % 時則為肥胖,3-6 歲幼 兒的體型判斷標準,見表 2-1-5。. 表 2-1-5 3-6 歲幼兒的體型判斷標準 年. 男生 正常範圍 過重 (BMI介於) (BMI≧). 齡. 過輕 (BM≦). 3. 14.8. 14.8-17.7. 4. 14.4. 5 6. 女生 正常範圍 過重 (BMI介於) (BMI≧). 肥胖 (BMI≧). 過輕 (BMI≦). 肥胖 (BMI≧). 17.7. 19.1. 14.5. 14.5-17.2. 17.2. 18.5. 14.4-17.7. 17.7. 19.3. 14.2. 14.2-17.1. 17.1. 18.6. 14.0. 14.0-17.7. 17.7. 19.4. 13.9. 13.9-17.1. 17.1. 18.9. 13.9. 13.9-17.9. 17.9. 19.7. 13.6. 13.6-17.2. 17.2. 19.1. 資料來源:兒童及青少年肥胖定義(BMI 標準)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2011)。 說明:以一位 5 歲女生幼兒為例,身高 113 公分,體重 19 公斤,BMI計算方式如下: 19 / (1.13) ² =14.88(此位女生體型落在正常範圍)。. 23.

(36) 食物能提供幼兒成長所需之營養素、熱量及維持生命,當飲食中熱量攝取不均衡 時,容易造成熱量過剩或是熱量不足,而影響體型的發展(黃韶顏、倪維亞,2013;王 惠姿,2008),而幼兒的飲食行為與體型之間,彼此互相影響(Jansen et al., 2012)。國內 外針對幼童體型與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如表 2-1-6。. 表 2-1-6 幼童體型與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 體型與飲食 研究者 行為之關聯性 (年代) 黃曼音 (2013). 無 顯 著 關 聯.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 加訪談. 研究地區 及研究對象 臺中市 5 足歲幼兒. 研究結果 飲食行為,不因幼兒的體 型不同,而有顯著的差 異。. 陳靜珮 (2012). 問卷調查. 臺中市 4-6 歲幼兒. 不同體型的幼兒,在飲食 行為上,未達顯著差異。. 陳素芬等 人(2012). 問卷調查. 體型在飲食行為上,無顯 著差異。. 李麗惠 (2011). 問卷調查. 陳怡臻 (2010). 準實驗研 究設計法. 新北市 國小高年級 學生 臺北市北投 國小高年級 學生 臺中縣 某公立托兒 所之小班幼 兒. 廖彬如 (2009). 問卷調查. 臺灣地區 國小六年級 學生. 體型在學童飲食行為上, 無顯著差異. Mackenb ach et al. (2012). 問卷調查. 美國 3-4 歲的兒 童. 飲食行為與幼兒BMI,無 顯著相關。. 整體飲食行為不因體型, 而呈顯著差異。 飲食行為的整體表現,不 因幼兒的體型不同,而有 顯著的差異。. (續下頁). 24.

(37) 體型與飲食 研究者 行為之關聯性 (年代) 林佳蓉 (2006). 有 顯 著 關 聯.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 研究地區 及研究對象 臺中市 4-6 歲幼兒. 研究結果 幼兒實際體型越大者,其飲 食行為愈差。. 黃上芙 (2005). 問卷調查. 臺北市 國小高年級 學生. 1. 幾乎每天吃早餐的學 童,體位較無此習慣的 學童低。 2. 口渴時喝白開水的兒 童,體位顯著的較以其 它飲料解渴的兒童低。 3.過重肥胖組在點心零食 攝取習慣的得分上,顯 著高於正常組。. 陳素芬 (2004). 問卷調查. 林口鄉 七所縣立國 小五年級、六 年級學生. BMI「過輕」及「正常者」, 飲食行為顯著優於「過重 者」。. Jansen et al. (2012). 問卷調查. 美國 4 歲幼兒. BMI「過重」及「肥胖者」 與情緒性暴飲暴食飲食行 為呈高度相關。. 由表 2-1-6 之國內外研究結果得知,體型與飲食行為在幼童之研究結果可分為無顯 著相關及有顯著相關兩類,體型與飲食行為呈現相關者有 4 篇,BMI「過輕」及「正 常者」,飲食行為顯著優於「過重者」;上述研究中,針對學齡前幼兒的研究有 4 篇, 都是以單一縣市為區域的研究,而且年代較近的 3 篇研究結果,幼兒體型與飲食行為 呈現無關聯性,因此中部地區 3-6 足歲學齡前幼兒之飲食行為表現與體型的關係為 何?值得探究。. 25.

(38) (六)主要照顧者與幼童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 針對與幼兒不同關係的主要照顧者,其教養之幼兒的飲食行為之相關研究,大致上 可以分為「母親為主要照顧者,兒童的飲食習慣較佳」和「不同關係的主要照顧者與幼 兒飲食行為表現無顯著相關」二種結果(如表 2-1-7)。 1. 媽媽為主要照顧者,兒童的飲食習慣較佳 周玥靚(2010)、林佳蓉(2006)、及Elfhag et al. (2008)之研究發現母親為主要照 顧者,其幼兒的飲食習慣較佳。 2. 無顯著相關 黃曼音(2013)、陳靜珮(2012)與張錦媛(2010)之研究,不同關係的主要照顧 者與幼兒飲食行為表現呈無顯著相關。. 26.

(39) 表 2-1-7 不同關係之主要照顧者與幼童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 不同關係之主要 照顧者與幼童飲 食行為之關聯性. 無 顯 著 關 聯. 有 顯 著 關 聯. 研究者 (年代). 研究方法. 研究地區 及研究對象. 黃曼音 (2013). 問卷調查 加訪談. 臺中市 5 足 歲幼兒. 不同的幼兒飲食主要 照顧者,與其飲食行為 的表現,沒有顯著的關 聯。. 陳靜珮 (2012). 問卷調查. 臺中市 4-6 歲幼兒. 與幼兒關係不同的主 要照顧者,在幼兒飲食 行為上未達顯著差異。. 張錦媛 (2010). 問卷調查. 臺北縣瑞芳 鎮鎮立托兒 所的幼兒及 其主要照顧 者. 不同幼兒主要照顧者 在幼兒飲食行為上,並 無顯著差異。. 周玥靚 (2010). 問卷調查. 屏東地區 3-6 足歲幼 兒之主要照 顧者. 主要照顧者為母親 者,幼兒的飲食行為表 現較好,而主要照顧者 為奶奶者,幼兒的飲食 行為表現最不好。. 林佳蓉 (2006). 問卷調查. 臺中市 4-6 歲幼兒. 母親為主要照顧者,幼 兒的飲食行為較佳。. Elfhag et al. (2008). 問卷調查. 瑞典 1,441 個家庭 (雙親和他. 孩子的飲食行為,主要 受母親影響較大。. 們 12 歲的孩 子)及另外的 354 位母親和 30 位父親。. 27. 研究結果.

(40) 由表 2-1-7 之研究中發現,與幼童關係不同的主要照顧者,會影響幼童飲食行為的 研究有 3 篇;1 篇為臺中市的研究,屏東地區 1 篇及國外 1 篇。而與幼兒關係不同 的主要照顧者,對於中部地區 3-6 足歲幼兒飲食行為表現是否有所影響,值得研究者 進一步探究。 (七)主要照顧者年齡與幼兒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 不同年齡的主要照顧者,與其教養之幼童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其研究結果可分為 「未達顯著差異」和「達顯著差異」: 1. 未達顯著差異 黃曼音(2013)、周玥靚(2010)、張錦媛(2010)與郭蕙慈(2003)的研究中發 現,主要照顧者的年齡與幼兒飲食行為,未達顯著相關。 2. 達顯著差異 陳靜珮(2012)以臺中市 4-6 歲幼兒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達顯著差異。主要照 顧者的年齡與幼童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整理如表 2-1-8。. 28.

(41) 表 2-1-8 主要照顧者的年齡與幼兒飲食行為的相關研究 主要照顧者的年 研究者 齡與幼童飲食行 (年代) 為之關聯性 黃曼音 (2013). 周玥靚 (2010) 無 顯 著 關 聯. 張錦媛 (2010). 研究 方法. 研究地區 及研究對象. 問卷 調查 加訪 談. 臺中市 5 足歲幼兒. 不同年齡的幼兒飲食主要照顧 者,在幼兒飲食行為的表現, 沒有顯著的差異。. 問卷 調查. 屏東地區 3-6 歲幼兒 之主要照顧 者. 照顧者年齡與幼兒飲食行為之 關係,並無顯著差異。. 問卷 調查. 臺北縣瑞芳 鎮鎮立托兒 所的幼兒及 其主要照顧. 不同年齡之幼兒主要照顧者, 與幼兒飲食行為表現,並無顯 著差異。. 研究結果. 者 郭蕙慈 (2003). 問卷 調查. 花蓮縣 5 足歲幼兒. 不同年齡之幼兒照顧者,與其 照顧之幼兒飲食行為,並無顯 著關聯。. 陳靜珮 (2012). 問卷 調查. 臺中市 4-6 歲幼兒. 照顧者年齡為 31-35 歲的幼 兒,其飲食行為表現顯著高於 30 歲(含)以下者所照顧的幼 兒;另外照顧者年齡為 36-40. 有 顯 著 關 聯. 歲的幼兒,其飲食行為,顯著 高於 30 歲(含)以下與 41 歲 (含)以上者所照顧的幼兒。. 29.

(42) 由國內調查結果發現,臺中市年齡不同的主要照顧者會影響 4-6 歲幼童飲食行為 之表現(陳靜珮,2012),但也有未達顯著差異的結果(黃曼音,2013;周玥靚,2010; 張錦媛,2010;郭蕙慈,2003)。因此不同年齡的主要照顧者對於中部地區 3-6 足歲 幼兒飲食行為表現是否有所影響,值得研究者進一步探究。 綜合以上敘述,幼童飲食行為會因不同性別、年齡、出生序、居住地區、體型、幼 童與主要照顧者的關係與主要照顧者的年齡等 7 個背景變項而有所差別,因此本研究 以中部地區現階段 3-6 足歲幼兒為調查對象,並探討其飲食行為與個人背景變項的關 係。. 30.

(43) 第二節 幼兒排便習慣與背景變項之相關研究. 本節分為「排便習慣與便秘之定義」、「便秘的分類」、「影響排便習慣之因素」 與「幼兒背景變項與其排便習慣之相關研究」四個部份,以下詳細說明之。. 一、排便習慣與便秘之定義 以下針對排便習慣與便秘之定義,說明之: (一)排便習慣之定義 排便是人類身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之一(賴英秀、羅煥奎,2009),也是一種反射作 用,排便的動作,是包括了腸道內壓力的運作、骨盆腔內的相關肌肉的協調、肛門直腸 之間角度的拉直和肛門內外括約肌的全然放鬆,進而達到排放的目的(許重得,2013); 當糞便被大腸的集團運動推進到直腸時,會刺激直腸壁的機械受器,當充漲壓力達到一 定程度,衝動會經由骨盆神經與下腹神經的傳入纖維,傳達至腰薦部脊髓的初級排便中 樞,造成直腸收縮、腹肌收縮和肛門內括約肌放鬆,各種反應相互配合完成排便動作(蘇 子華、蔡毓源、文士祺、項正川,2009)。 未滿 2 歲幼兒的排便是反射性動作,常無法自我控制,當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成熟 後才能控制(蘇子華等人,2009;賈璟祺譯,2005)。 排便習慣是一種自主性的生理機能,可經由條件反射及中樞神經的成熟而於意志下 控制(駱明潔,2009)。 綜上得知,排便習慣是包括肛門括約肌、腹部肌肉及中樞神經等生理機能的成熟, 由條件反射意志下,將從口攝取的食物,經過消化道消化和吸收後,剩下的渣滓和從消 化道分泌出來的消化液及分泌物混合後的物質,可自主控制的將其從肛門排出之排泄行 為。. 31.

(44) (二)便秘之定義 便秘為全世界現代人,不分老人與小孩都相當盛行的疾病(蘇子華等人,2009;吳 子聰、陳亮恭、許曉琦、黃信彰,2004) ,另有學者專家指出,便秘是一種常見的症狀, 而非疾病(賴英秀、羅煥奎,2009;邱瓊令、陳英貞、林明興,2007;李宏昌,2004)。 便秘的定義是解出較硬的糞便、排便困難、腹部脹痛、排便次數減少、排便疼痛 、 或需要動手幫助排便及排便未淨感(許重得,2013;陳慧玲,2013;張翠芬,2010、王 昭文、黃麗珠,2009;邱瓊令等人,2007;吳子聰等人,2004)。 醫學上便秘的定義是使用羅馬診斷準則,即過去 1 年的時間內,至少長達 12 週出 現下列 2 項以上的診斷準則(Kranz, Brauchla, Slavin, & Miller, 2012): 1. 至少 25 %的排便會有疼痛、絞痛的情形 2. 至少 25 %的排便為乾、硬的糞塊 3. 至少 25 %的排便有排便不完全的感覺 4. 一週排便 3 次以下 研究者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後,將便秘之定義,整理如表 2-2-1。. 32.

(45) 表 2-2-1 國內外專家學者提出之便秘定義 專家學者. 年代. 陳慧玲. 2013. 是指大便乾燥和堅硬、排便困難及疼痛感。. 胡芳雯、廖悅. 2011. 指每星期排便少於 3 次、需用力解便、解出硬便或塊狀、. 如與陳清惠. 便秘定義. 解便不完全感、感覺肛門直腸有阻塞感、需用手促進排便。 至少出現其中 2 個症狀或以上,且有 12 星期之久。. 張翠芬. 2010. 指排便困難、大便質地乾硬、排便困難等。. 蘇子華等人. 2009. 根據Rome III準則: 一、符合以下 2 項(含)以上相關症狀,持續時間已經出 現 6 個月,且最近 3 個月內符合下列診斷條件,即可以 診斷為便秘。 1. 超過 25% 解便過程會需用力 2. 超過 25% 解便過程解出成塊或硬的糞便 3. 超過 25% 解便過程有解不完全的感覺 4. 超過 25% 解便過程有肛門直腸口塞住的感覺 5. 超過 25% 解便過程需用手指摳挖肛門口幫助排便 6. 每週解便次數小於 3 次 二、不使用緩瀉劑則很少有鬆軟的糞便 三、表現不足以診斷腸躁症. 黃建勳等人. 2009. 以每週未能自動且完全解便 3 次或 3 次以上、解便費 力、解硬便、解不乾淨或腹部不適,作為便秘的定義。. 賴英秀與 羅煥奎. 2009. 解便時要很用力、糞便很硬、感覺解不乾淨、感覺肛門口 阻塞、要用人工方式解決的情形超過 1/4 比率,或每週解 便少於 3 次,排便次數減少、排便時困難和感覺疼痛,糞 便成粒狀或解便解不乾淨,都可稱之為便秘。 (續下頁).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Food handler touches contaminated surface and then touch the ready-to-eat food?.  Contaminated towel touches food preparation or

• The 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L) is the highest nutrient intake value that is likely to pose no risk of adverse health effects for individuals in a given age and gender

Maxim’s Caterers Ltd – operating fast food, Chinese and Western fine dining restaurants; and.. – King Parrot Group ( 景樂集團 )

EdD, MEd, BEd Adjunct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Member, Centre for Child and Family Science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When an algorithm contains a recursive call to itself, we can often describe its running time by a recurrenceequation or recurrence, which describes the overall running time on

Education must be oriented not the yesterday of child..

Education must be oriented not the yesterday of child?.

幼童 小學及中學生 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