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八年級學生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屏東縣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八年級學生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屏東縣為例"

Copied!
12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班 碩士論文 The Thesis for Master of Fine Arts Department of Music,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八年級學生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 -以屏東縣為例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Eighth Graders’ Satisfaction of Alto Recorder Learning: Taken an Example of Pingtung County. 研 究 生 : 周禾韻. 撰. 指導教授 : 吳舜文 博士. 中華民國 101 年 06 月.

(2) 謝. 誌. 終於,本論文順利完成!我靜靜回想這三年從屏東搭乘臺鐵、轉乘高鐵與捷 運負笈北上求學的過程,心中充滿了感恩與感謝。 首先要感謝恩師吳舜文博士的指導,從研究題目、研究方法、問卷編制、資 料分析到論文修正,吳老師一路傾囊相授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意見,在老師悉心的 指導下,讓我逐步完成研究,同時也看見老師對音樂教育之熱忱及對學術研究嚴 謹的態度,是我學習效法的典範,對我影響深遠!感謝陳靜慧教授及楊雅惠教授 在百忙中撥冗審查論文,以及在論文口試時提供多方的指導與寶貴的研究建議, 精闢的見解讓我受益良多,也使論文內容可以修改得更加周詳與完善。 感謝楊雅惠教授、謝苑玫教授及徐淑貞老師提供本研究問卷初稿寶貴的意 見,以及謝謝屏東縣國中教務主任、教學組長、音樂教師與學生們的熱心協助, 使本研究問卷能夠如期發展、寄出與寄回,讓本研究得以順利產生。並且感謝所 服務學校–屏東縣內埔國中,許世燦校長及諸位同事們給予的支持與協助,讓我 能兼顧研究所學業。 感謝臺師大所上師長們給予我重新當學生的機會,學生會謹遵您們的指導與 教誨。另外,也謝謝所有教導過我的師長們,由於您們音樂與教育專業知識的教 導,讓學生於音樂教學碩士班求學的過程中,獲得許多音樂教育專業的知識。 感謝全體 98 級音樂教學班的同學們,從碩一開始,大家一起修課,相互學 習、關心、幫忙與惕勵,讓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同儕情誼,永生難忘。謝謝「師 大 98 文文俱樂部」的同窗好友在 Facebook 上討論個討時間、論文進度,並且互 相加油打氣,尤其感謝倩如、艷秋、嫻芳、巽俐、文君同學在關鍵時刻鼎力相助, 讓我的研究得以順利進行。 最後,要感謝我生命中最摯愛的家人:謝謝啟蒙我學習鋼琴的媽媽柯玉嬌女 士,無怨無悔的栽培我學習音樂,因為媽媽的支持與鼓勵,讓我有勇氣負笈北上 進修,在論文寫作期間,常與國中教學經驗豐富的媽媽討教,使得本研究可以順 利完成;謝謝姐姐周心韻協助我解決電腦軟硬體方面的問題,與論文口試時的錄 影工作,讓我可以從容的完成論文口試。謹以此論文獻給我敬愛之師長、關心與 愛護我之親友,謝謝你們,感恩! 周禾韻 謹誌 於臺師大音樂學系研究所 中華民國 101 年 7 月.

(3) 摘. 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屏東縣八年級學生對中音直笛之學習滿意度,並探討不同背 景變項之學生對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形。根據本研究目的,研究者自編 「八年級學生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分層隨機取樣從 29 所學校抽取 26 個班級,計發放問卷 1029 份,回收 1005 份,得有效卷 928 份, 可用率為 92.3%。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及雪費法事後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獲致研究結論為: 壹、屏東縣八年級學生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介於普通至滿意之間且教師教學與人 際關係構面滿意程度均達滿意 貳、不同性別屏東縣八年級學生在整體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達顯著差異且女生學 習滿意度較男生為高 參、屏東縣學校規模 15 班以下小型學校八年級學生在整體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 較 16 班~36 班中型學校及 37 班以上大型學校為高 肆、家長有無音樂專業背景對屏東縣八年級學生整體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未具差 異但在學習成果構面具顯著差異 伍、個人音樂學習資歷越豐富之屏東縣八年級學生其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也較高 研究者依據結論提出針對學校單位、音樂教師、家長與學生,以及未來後續 研究之建議,以供教育理論與實務之參考。. 關鍵詞:中音直笛學習、學習滿意度、八年級學生、國中音樂教學.

(4)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understand the eighth-grade students’ alto recorder learning satisfaction at junior high schools in Pingtung County. It also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caused by background variables.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a survey is designed and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eighth-grade students’ alto recorder learning satisfaction at junior high schools. 29 schools were selected by the stratified random and cluster sampling survey method. The constructed is distributed to 1029 eighth-grade students in Pingtung. Among 1005 received surveys, 928 copies contain valid data. The effective percentage was 92.3%. All survey results are processed through data analyses including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independent samples, one-way ANOVA, and Scheffe’ methed. The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eighth-grade students choose “fair” to “satisfying” about their alto recorder learning satisfaction. Among all aspects, the “teaching method”, “relationship” stands out to be the most satisfying and reaches the level of “satisfying”. 2. Eighth-grade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 in overall alto recorder learning satisfaction reach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result was that alto recorder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female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male students’. 3. The eighth-grade students’ alto recorder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small-scale schools are the highest. 4. That won’t affect the overall alto recorder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the eighth-grade students whether the parents have music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or not. It differs significantly only in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aspect. 5. The eighth-grade students’ personal music qualifications are more abundant which alto recorder learning satisfaction was also higher. The researcher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of reference for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music teachers, parents and students, as well as follow-up study suggested that for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Keywords: Alto recorder learning, Learning satisfaction, Eighth Graders, 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teaching.

(5)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 名詞釋義----------------------------------------------. 1 4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學習滿意度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第二節 中音直笛教學及相關研究--------------------------------. 7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研究架構---------------------------------------------研究對象---------------------------------------------研究工具---------------------------------------------資料處理與分析---------------------------------------研究步驟----------------------------------------------. 35 36 40 44 4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9. 第一節 屏東縣八年級學生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之分析-------------第二節 不同背景屏東縣八年級學生對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之差異分析. 49 5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結論-------------------------------------------------第二節 建議--------------------------------------------------. 79 81. 參考文獻---------------------------------------------. 85. 壹、中文部分-----------------------------------------------貳、外文部分-----------------------------------------------参、網路資訊------------------------------------------------. 85 88 89. 附. 錄-----------------------------------------------.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附錄五. 學生學習滿意度相關學位論文---------------------------直笛教學相關學位論文---------------------------------專家效度評估與建議-----------------------------------預試問卷---------------------------------------------正式問卷----------------------------------------------. i. 90 90 96 100 110 114.

(6) 附錄六. 致教學組長的信----------------------------------------. 表. 118. 次. 表 2-1-1 表 2-1-2 表 3-2-1 表 3-2-2 表 3-3-1 表 3-3-2 表 3-3-3 表 4-1-1 表 4-1-2 表 4-1-3 表 4-1-4 表 4-1-5 表 4-1-6 表 4-2-1 表 4-2-2 表 4-2-3 表 4-2-4 表 4-2-5 表 4-2-6 表 4-2-7. 國外學者對學習理論的性質描述--------------------------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之背景變項--------------------------屏東縣國中八年級實施中音直笛教學之現況----------------研究樣本母群體與抽樣狀況------------------------------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量表構面與題項內容------------------專家效度之學者名單與背景------------------------------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之各構面信度分析摘要表--------------屏東縣八年級學生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之得分情形----------屏東縣八年級學生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在教材內容之得分情形屏東縣八年級學生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在教師教學之得分情形屏東縣八年級學生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在人際關係之得分情形屏東縣八年級學生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在學習成果之得分情形屏東縣八年級學生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在學校資源之得分情形不同性別之人數分配表----------------------------------不同性別在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之 t 檢定及差異情形摘要表----不同學校規模之人數分配表------------------------------不同學校規模在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不同學校規模在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之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學生家長有無音樂專業背景之人數分配表------------------家長有無音樂專業在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之 t 檢定及差異情形 摘要表------------------------------------------------表 4-2-8 學生個人音樂學習資歷之人數分配表----------------------表 4-2-9 學生個人音樂學習資歷在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表 4-2-10 學生個人音樂學習資歷在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之事後比較分析 摘要表-------------------------------------------------. 圖. 8 19 37 39 40 43 43 50 53 54 55 56 57 58 60 63 66 66 70 71 73 75 75. 次. 圖 3-1-1 研究架構----------------------------------------------ii. 35.

(7) 圖 3-5-1 研究步驟實施流程圖------------------------------------圖 3-5-2 研究進度甘特圖-----------------------------------------. iii. 47 48.

(8)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八年級學生對中音直笛學習之滿意度。本章共分為四 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接續第三節有關研究問題之陳述與 第四節之重要名詞釋義,依序分述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藝術是人類文化的結晶,也是生活的重心之一,更是完整教育不可缺少的一 環(教育部,2008) 。我國從民國 92 年起實施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至今已經 10 個年頭,各個領域的教師們努力把繁瑣的知識教材,轉變成培養學 生可以帶著走的基本能力,音樂教師也不例外,在實施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透過 演唱歌曲、樂器習奏等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學習音樂上的知識與技能,體驗音樂 之美感經驗,進而陶冶身心和發展健全的人格。近幾年來,在樂器習奏方面,直 笛因為價格便宜、容易攜帶、學習不必尋求特殊的練習場地等因素,加上諸多學 者和音樂教師們的推廣下,現在走進國內中小學的校園裡,可以聽聞悠揚的直笛 笛聲。林淑芬(2005)稱直笛學習為能夠「帶著走的技能」。趙景惠(1986)也 提到,學習鋼琴、小提琴等樂器,至少需要 2 至 3 年的學習歷程,才能有所成就, 學習比較簡單的曲調樂器,也需要有 3 至 5 個月的學習時間,要學生自備樂器且 在經過練習後,達到演奏程度者,非直笛莫屬。 直笛教學的實施,並非培養優秀的直笛演奏者,而是將直笛視為一種輔助性 質居多的教學樂器,其主要作用仍在促動學生多方面基本音樂素養與能力的達成 (吳舜文,1991)。在教學方面,直笛教學能增進學生學習各種基本音樂能力如 認譜、音感、節奏、音樂句法、創作及欣賞能力等。透過學習直笛的過程,學會 正確的呼吸方法,鍛練手指的靈活度,為將來學習管樂器做準備,涵養音樂美感 的表現力,進而建立合群的美德(吳舜文,1991;吳榮桂,1986;林鎧陳,1989a;. 1.

(9) 張瑞瑂,1988;楊文碩,2004) 。在學生身、心理層面,國中學生正面臨變聲期, 音樂教師可以將直笛與歌唱教學交替運用(吳舜文,1991),作為變聲期歌唱教 學之替代。趙景惠(1986)也認為直笛可以幫助所謂五音不全或音感不好的學生, 在音樂課程中重新拾回信心與成就感。 研究者目前擔任國中音樂教師,連續 7 年將中音直笛教學納入音樂教學課程 中,發現直笛教學可以輔助變聲期的國中學生,不受歌唱能力的限制,仍可以學 習各種基本音樂能力,根據研究者在教學現場的實際體驗與觀察,剛進入國中的 七年級新生,在學習中音直笛時,較容易產生不適應的挫折感,原因是大部分的 新生,都是第一次學習中音直笛,中音直笛音孔與音孔之間的距離,比高音直笛 音孔間的距離寬,再者,有些已經學習過高音直笛的學生,會以高音直笛指法轉 換成中音直笛指法,結果產生混淆,經過一年的學習後,學生們逐漸知道如何吹 奏這樣樂器,在演奏上也比較得心應手,卻也開始出現不同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 效,瑞士兒童心理學家 Piaget 倡導之認知發展論(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提到第四時期以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為主,是指 11 歲以上青 少年認知發展的階段,此時期認知發展達到形式運思期的水準,代表個體的思維 能力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張春興,1996)。換言之,國中階段的學生已經逐漸 不需要透過具體事物,就能進行抽象性思考,具備邏輯推理的能力,雖然了解別 人和自己的的想法可能不同,但常以自己的想法去推估別人的想法,形成特有的 自我中心現象(李惠加,1997),因此,對於音樂課中的中音直笛學習或許會有 自己不同的想法和意見。 當代最具權威的青年心理學家 Erikson 曾提出心理社會發展論,將人生全程 按危機性質的不同,分為 8 個時期,其中第 5 個時期是 12 至 20 歲的青年期,此 一時期是人生全程 8 階段中最重要的時期,可以說是人格發展歷程中多個關鍵中 的關鍵,其發展危機是自我統合對角色混亂(張春興,1996)。此時若青少年能 充分了解自我,確立人生目標,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未來方能扮演合適的社會角 2.

(10) 色,否則將會自我認定困難而迷失自己,逃避責任導致適應不良(李惠加,1997) 。 因此,面對自民國 75 年即於中小學推展之直笛教學,音樂教師亦有必要了解學 生對此類課程之想法,包括對於師資的教學、教材的提供、課程的設計、評量的 實施、設備的要求及學習的成果等,是否感到滿意?抑或不滿意的部分是哪些? 這些都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部分,也許透過學生的想法,未來音樂教師可以更知 道自己的重點教學安排、教材選用等可以規劃的方向,也能夠賦予學生適度的期 望值,不會產生對學生過高或不足的要求,人本主義心理學家 Maslow 主張學習 不能外鑠,只能靠內發,教師不能強制學生學習,學習的活動應由學生自己選擇 和決定(引自張春興,1996: 261)。 研究者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自 1992 年吳舜文第 1 篇關於國中直笛教 學的研究後,這 20 年來已有多位研究者以直笛教學為題撰述論文,包括教材教 法、資訊融入教學、教學策略、教師專業與進修、合奏團組訓、教學歷程、音樂 教育發展、教學評量、特殊教育、學生學習興趣與態度、音樂比賽、學習理論、 和學習困難等,與學生想法較直接相關者有興趣與態度、學習困難等,但尚未見 以學習滿意度為變項之研究。Fujita-stank 及 Thompson(1994)認為透過學習滿 意度的研究,可以了解課程缺失並且加以改善,以增進學習者的利益,引導教學 發展之方向,因此,激發研究者想要以所任教之屏東縣國民中學八年級學生為對 象,探查其對中音直笛學習之滿意度,而透過學習滿意度相關學位論文研究,歸 納出學習滿意度所含之構面,並將以教材內容、教師教學、人際關係、學習成果、 學校資源等為滿意度之各構面,期能透過本研究之結果,提供直笛教學未來參考 之方向。. 3.

(1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壹、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以屏東縣八年級國民中學學生為對象,探討其對音樂課之中音直 笛教學的滿意度。而根據本研究之研究動機,其研究目的有二: 一、了解八年級學生對中音直笛學習的滿意度。 二、分析不同背景學生對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之差異。. 貳、研究問題 研究者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提出下列待答問題: 一、了解屏東縣八年級學生對於中音直笛學習之滿意度為何? 1-1 屏東縣八年級學生對教材內容之滿意度為何? 1-2 屏東縣八年級學生對教師教學之滿意度為何? 1-3 屏東縣八年級學生對人際關係之滿意度為何? 1-4 屏東縣八年級學生對學習成果之滿意度為何? 1-5 屏東縣八年級學生對學校資源之滿意度為何? 1-6 屏東縣八年級學生對整體之滿意度為何? 二、不同背景屏東縣八年級學生對中音直笛學習之滿意度是否具有差異? 2-1 不同性別之屏東縣八年級學生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是否具有差異? 2-2 學校不同規模之屏東縣八年級學生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是否具有差 4.

(12) 異? 2-3 家長不同音樂專業背景之屏東縣八年級學生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是否 具有差異? 2-4 個人不同音樂學習資歷之屏東縣八年級學生中音直笛學習滿意度是否 具有差異?.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學習滿意度(Learning satisfaction) 學習滿意度是指學習者對於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感覺,這種感覺是由於學習 者喜歡學習活動,或是其願望及需求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獲得滿足(Tough, 1982) 。 本研究所探討的學習滿意度,係指八年級學生對於中音直笛學習活動的感覺,這 種感覺表示學生對於學習活動的喜歡程度、願望與需求獲得滿足或目標達成與否 的程度表現,研究者自編「國中學生直笛學習滿意度量表」包含教材內容、教師 教學、人際關係、學習成果及學校資源等五個構面,各構面得分愈高表示滿意度 愈高,反之則滿意度愈低。. 5.

(13) 6.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透過問卷調查了解八年級學生對中音直笛學習之滿意度。為達到 本研究之目的,研究者蒐整相關文獻以作為編輯問卷和撰寫研究結果之依據。本 章共分為兩節,第一節為學習滿意度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第二節為中音直笛教 學,依序分述之。. 第一節 學習滿意度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 壹、學習滿意度之涵義 一、 學習 學習(learning)一詞根據張氏心理學辭典(1989)指個體經由練習或經驗後, 致使其行為產生較為持久改變的歷程或結果;黃希庭(2005)主編之簡明心理學 辭典認為學習是個體在一定的情境下,由於經驗的或練習的原因,使行為或行為 潛勢發生較為持久的變化過程,亦即獲取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過程;溫世頌(2006) 則認為學習是指經由經驗而獲得的相當持久性行為改變的歷程,這裡所指的行為 是廣義的,包括外顯行為與內在的行為潛勢。 Arthur S. Reber(1995/2002)所編著的心理學辭典將學習界定為:1.掌握知 識的過程或知識的真正占有;2.在 Kimble 的術語中,學習是指「作為被強化練 習的結果而發生的反應潛能性上的相對永久性的變化」 。Hergenhahn 修正 Kimble 的學習定義,認為學習是較持久的行為或行為潛力的改變,此乃由於經驗而獲得 的的結果,不能將之歸因於如疾病、疲勞或藥物所招致的暫時性身體狀態(王文 科主譯,1989) 。國外有多位學者提出關於學習理論方面的特質敘述,如表 2-1-1 所示。. 7.

(15) 表 2-1-1 國外學者對學習理論的性質描述 學者 Edward L. Thorndike. 學習理論. 特. 試誤學習理論. 點. Thorndike 是心理學史上第一位用動物實驗研 究學習的人,他揭示動物試誤學習的過程, 用刺激-反應之間的直接連結,取代傳統聯 想主義觀念之間的聯想,從而奠定聯結主義 心理學的基礎。. Ivan P. Pavlov. 條件作用理論. Pavlov 把比較精確而又客觀的方法,引入對 動物學習的研究,把心理與生理統一起來, 對高級的心理活動進行卓有成效的研究,從 而對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Burrhus F. Skinner. 操作學習理論. Skinner 提出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原理,設計以 研究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實驗裝置-斯金納 箱,並對各種強化程序安排的效果,作了詳 細而又比較科學的考察。. Jean Piaget. 認知發展理論. Piaget 對心理科學的發展有卓越的貢獻,尤其 是關於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的理論,現在已經 成為一個完整地心理學體系的核心。. Robert M. Gagné. 累積學習理論. Gagné 認為人類學習的複雜程度是不一樣 的,是由簡單到複雜的。其學習理論最大的 優點在於注重應用,即把學習理論研究的結 果,運用於教學實踐。. Benjamin S. Bloom. 掌握學習理論. Bloom 認為教師在新學期開始時,已經把學生 的目標都固定下來:好學生總是好學生;差 學生仍然是差學生。這種預期是目前教育制 度中最有害的一面。在他看來,只要恰當注 意教學的主要變量,就有可能使絕大多數學 生(90%以上),都達到掌握水平(得 5 分)。. Carl R. Rogers. 人本主義學習理. Rogers 致力於呈現大量的實驗經驗和對方法. 論. 的描述,然後才提出從中概括出來的原理。 在他看來,人本主義的、以個人為中心的和 以過程為定向的學習方式,已經取得很大的 進展。. 資料來源:施良方,1996 施良方(1996)將許多學習理論家對學習所下的定義歸納,分為三類(吳銘 輝,2000):1.學習是指刺激-反應之間聯結的加強(行為主義) 。2.學習是指認 8.

(16) 知結構的改變(認知學派) 。3.學習是指自我概念的變化(人本主義) 。不同學派 學者對學習定義各有他們獨到的見解,但亦可從不同角度來了解學習的性質。施 良方(1996)在分析眾多學習理論後,認為學習是指學習者因經驗而引起的行為、 能力和心理傾向的比較持久的變化,這變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藥物引起的,而 且也不一定表現出外顯的行為。 二、 滿意度 張氏心理學辭典對滿意度(satisfaction)之界定有二:1.指個體動機(生理的 或心理的)促動下的行為,在達到所追求目標時產生的一種內在狀態;2.指個體 欲望實現時的一種心理感受。心理學辭典(溫世頌,2006)指因需求的滿足而引 起的喜悅感。Arthur S. Reber(1995/2002)指因達到某個目標而產生的一種情緒 狀態。Mattin(1988)把滿意度定義為個人對經驗的預先期望,和感受到該經驗 的實際結果之間的一致性,亦即當實際經歷的結果符合或是超越個人的預先期 望,即是滿意;反之則稱為不滿意。 教育領域學者對於滿意度的看法也可分為兩種(馬芳婷,1989),包括:1. 滿意是一種感覺或態度;2.滿意是指願望或需求的達成。有關滿意度是一種感覺 或態度,Houle(1961)和 Sheffied(1944)在其研究中,強調指出滿意是指能引 起學習者良好的感覺;而 Spencer(1964)認為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滿足; 另 Vener & Davis(1962) 、Though(1982)等人亦均指出滿意度為學生對學習活 動的感覺或態度,也就是高興的感覺或積極的態度是滿意,不高興的感覺或消極 的態度是不滿意。而針對滿意度是指願望或需求的達成,Spence & Evans(1965) 認為,每個人在不同的生命週期會有不同的學習需求或願望,如果個人能夠達成 這些願望或是需要,個人則會感到滿意,反之,則會感到不滿意而可能不再參加 學習。Boyd(1965)、Douglah(1970)和 Kidd(1973)等許多學者皆認為要辦 好教育,必須了解學生參與之目的、願望或需求。. 9.

(17) 三、 學習滿意度 「學習滿意度」係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感覺或態度,這種感覺或態度的形 成顯示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喜歡程度,或願望、需求得到滿足或目標達成的程度(蔡 明砡,1991);Fujita-Starck 及 Thompson(1994)認為學習滿意度係指心理活動 的一種感覺或態度,這種感覺或態度來自學習者對整體學習活動的喜愛程度,或 學習者透過學習滿足其需求與達成願望的程度(張崇玲,2006)。簡言之,學習 滿意度包含:1.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喜歡程度,如高興的感覺或積極的態度則表 示滿意,不高興的感覺或消極的態度表示不滿意。2.學生的願望與需求獲得滿足 或目標達成的程度。. 貳、學習滿意度相關理論基礎 一、需求層次理論(Needs-hierarchy Theory) Argyris(1964)認為個人需求與組織要求存有衝突時,假如衝突過高,則形 成個人的不安與不滿(馬芳婷,1989),在學習活動中,學生的需求與學習環境 需求產生交互作用,假如兩者之需求相互配合,學生意識或不意識到的需求不被 壓抑,學生則感到愉快;反之則感到不愉快及不滿意。Argyris(1964)並根據 Maslow 的理論,認為人類的需求是有層次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 Maslow(1970) 提出「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的多種需求,按其性質由低而高分為 7 個層次, 層次與層次之間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後順序之別,只有基本需求層次獲得 滿足之後,高一層次的需求才會產生(張春興,1996)。此理論經由 McGregor 修正後,將需求層次由低而高分為 5 個層次(馬芳婷,1989) :生理需求(physical needs)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 、愛與隸屬的需求(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s) 、 自尊需求(esteem needs) 、及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等。Maslow 的需求層次理論有其特定順序,但是個人有可能在同一時間有一種以上的需求, 因此無法正確預測或安排學習情境,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滿意度。不過卻由此可知 10.

(18) 學生的需求會因個別差異和情境之不同而有差異,故需要了解學生的背景,妥善 安排學習情境,這將有助於提高學習的滿意度(黃靜儀,2009)。 二、雙因子理論(Two-factor Theory) 雙因子理論為 Herzberg 等人提出關於工作滿意的理論,認為個人與工作的關 係與其工作態度對工作的績效影響很大,當人們工作時感覺特別愉快,多與工作 內容和工作經驗有關;當感覺不愉快時,則多與工作環境有關。形成了兩組因素: 1.工作內容令人們感覺滿意稱為激勵因素(motivator factors) ;2.工作環境令人感 到不滿意稱為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王詩帆 2009;張志偉,2005)。 Domer(1983)將 Herzberg 的雙因子理論運用在學生學習滿意度,認為影響 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因素亦有二(馬芳婷,1989):1.激勵因素:學生本身內在的 因素如學習成就感、教師與同學的認同、學習本身等。2.保健因素:外在的學習 環境如學習環境、人際關係、機構行政措施等。Domer 指出激勵因素若存在,會 使學生感到滿意,激勵因素若不存在,學生也不會感到不滿意;保健因素若不存 在,會使學生感到不滿意,反之學生也不會感到滿意。 三、差異理論(Discrepancy Theory) 差異理論是一種心理學用以解釋工作滿意的理論。Domer 等人將差異理論應 用於學生學習滿意度方面,認為學生學習的滿意度取決於個人期望水準與實際所 得結果之差異,此差異程度是相對而非絕對,並且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滿意度,當 期望水準與實際所得結果的差異程度愈小,學生感覺到愈滿意,差異程度愈大, 則感到愈不滿意(馬芳婷,1989)。 四、投入-產出理論(Input-output Theory) 學習滿意度之教育經濟學基礎,是投入-產出理論,蓋浙生(1979)根據 Bowles 的研究,提出「教育投入與產出群因互動模式」,以教育經濟學為基礎的角度來. 11.

(19) 談投入(input)-產出(output)的理論,將學校視為一種生產系統來衡量學校教 育的效益與品質。Bowles 認為影響學校生產過程的投入因素,可以歸納為三大 類:1.學校環境:學校教學的內容、設備、師資及學生學習時間的長短等因素。 2.家庭環境與背景:包括父母親的教育程度、職業及所得收入等因素。3.學生本 身的投入因素:包括學生本身的學習動機、學習能力等因素。 五、場地論(Field Theory) 完形心理學派 Lewin(1936)所創的場地論,重視個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認為個體的行為反應不僅是單獨受到刺激所引起,還會受到當時整個情境的影 響。場地論重視個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個人的心理現象同時受所在環境影響, 進一步說明了需求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即便在同一環境,對不同學生卻有不同之 滿意情形(劉安倫,2000)。林寶山(1995)指出班級學習環境對學生學習有重 要的影響,班級學習環境也稱為班級的心理社會環境。在溫暖的氣氛環境中,充 滿了有愛及接納;在愉快的氣氛環境中,教室充滿歡樂,師生同享學習的樂趣; 在支持性的教室氣氛中,則充滿鼓勵和幫助(李詠吟、丘上真、柯華葳、杜正治、 陳慶福、洪榮照、韓凱聖、董力華,1995)。即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學習, 則較容易獲得較高的滿意度(溫紫雲,2003)。Anderson(1982)並將學校環境 分為生態、心理、社會系統、及疲倦等 4 個層面,且將學生學習滿意度視為心理 層面之一項特質。因此在研究有關學校氣氛的量表大多包括學習滿意度之項目 (馬芳婷,1989)。. 參、學習滿意度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依照「學習滿意度」和「國高中生」關鍵字,蒐尋學習滿意度相關學 位論文研究,因為篇數極多,研究者僅採近 10 年的學位論文,從西元 2000 年起, 截至西元 2011 年 10 月止,共 16 篇,請見附錄一所示。以下分別探討之。. 12.

(20) 一、學習滿意度所含構面 吳銘輝(2000)將臺北市高職工業類科學生對新課程的學習滿意度分為課程 教材、教師教學、學習環境、學習態度、教學輔助、教學評量等 6 個構面。簡美 姿(2002)研究國中舞蹈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提出教師教學與專業 能力、場地器材設備、同學關係、課程規劃等 4 個構面。涂國祥(2002)探究臺 灣北區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滿意度時,將內容分為課程教學、教師教學、學習環境、 學習態度、實習設施、生活教育、生活輔導、學習成果、人際關係等 9 個構面。 朱文揚(2003)研究臺北市公立高中女生體育教學滿意度其構面包括教師專業能 力、同儕關係養成、運動學習成效、體育行政配合、場地設施完備等 5 項。胡平 夷(2003)探究綜合高中學生選修學術學程之學習滿意度提出課程教材、教師教 學、學習環境、學校輔導、學習態度、學習成果等 6 個構面。溫紫雲(2003)研 究中投區綜合高中商業管理學程學生學習滿意度則有教師教學、同儕關係、學業 成就、課程安排與教材內容、學習環境等 5 個構面。黃識融(2004)探究實施多 元入學方案後臺灣南部地區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滿意度,其構面包括教學設施、課 程安排、學校行政、教師教學、學習成效、人際關係等 6 項。王淑珍(2005)研 究高中職美容科學生學習滿意度分為學習成果、師生互動、人際關係、教師教學、 學校環境設備、課程教材等 6 個構面。張志偉(2005)探究臺北縣國中技藝教育 學程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提出學習課程、學習環境、教師教學、學 習成果等 4 個構面。曾煥琪(2005)研究南部地區國中學生對生涯發展教育課程 學習態度與滿意度相關因素時,分就課程安排、學習環境、教師教學、人際關係、 生涯發展等 5 個構面加以探討。楊士昌(2005)研究臺灣北部地區高職機械科學 生學習滿意度則包括課程內容、教師教學活動、學習環境、人際關係、學習態度 等 5 個構面。張崇玲(2006)研究臺北市立國中學生游泳課學習滿意度其構面為 教師教學、場地設施與衛生安全、學校行政、同儕關係、學習效果等 5 個構面。 廖建春(2007)研究高職輪調式建教班機械群學生學習滿意度則有學校課程教材. 13.

(21) 內容、學校教師教學活動、學校學習環境、工廠生活輔導、工廠技術學習、工廠 學習環境等 6 個構面。黃靜儀(2009)探究嘉義市國中學生在表演藝術課程中, 不同人格特質、學習壓力及學習滿意度之關係時,其構面包括身心健康、人際關 係、課程內容等 3 項。錢玉玲(2009)研究國中學生班級氣氛、學習滿意度、導 師領導行為與班級生活幸福感之關係時,其滿意度構面為教師教學、同儕關係、 學習成果等 3 方面。廖于萱(2010)研究雲林縣國高中藝術才能音樂班學生學習 滿意度則分為環境設備、教師教學、課程教材、人際關係、學習成果等 5 個構面。 綜合上述文獻觀點,各研究依照研究目的和研究對象之不同而設定不同的滿 意度構面,其由多至少依序為教師教學、人際關係、課程教材、環境設備、學習 成果、行政支援。黃政傑(1987)提到,教材是教學內容之依據,學生與教材互 動的時間並不少於與老師互動時間,教材包含的內容幾乎是學生可能學到的內 容,故研究者將學習滿意度設定為教材內容、教師教學、人際關係、學習成果、 及學校資源等 5 個構面,作為研究分析之基礎。 二、學習滿意度相關背景變項 以下針對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提及之背景變項加以探析,包含學生本身、家 庭、教師、學校等方面。 1.學生本身方面 就高中職階段學生相關研究之蒐整,吳銘輝(2000)以臺北市高職工業類科 學生對新課程學習滿意度為題之研究發現不同性別學生其學習滿意度並無顯著 差異;學業成績不同之學生其學習滿意度有顯著差異,學業成績中上者其滿意度 較高;對高職就讀意願不同之學生其學習滿意度無顯著差異;對就讀科別興趣不 同之學生其學習滿意度有顯著差異,科別興趣較高之學生滿意度高於興趣較低之 學生。涂國祥(2002)在臺灣北區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發現不同 性別對生活教育滿意度構面上,男生較女生滿意度為高,而實習設施滿意度構面 14.

(22) 則女生較男生滿意度為高。朱文揚(2003)在臺北市公立高中女生體育教學滿意 度之調查發現不同學生背景變項對體育教學滿意度在分班方式達顯著差異,男女 分班滿意度大於男女合班;年級則未達顯著差異。不同規律運動習慣在體育教學 滿意度方面達顯著差異;其中高參與者及中參與者滿意度均大於未參與者;不同 體育成績表現在體育教學滿意度方面則未達顯著差異。胡平夷(2003)在綜合高 中學生選修學術學程之學習滿意度研究中發現,不同學校隸屬、學校類型、就學 地區、性別、及家長學歷的學生,對整體滿意度而言並無顯著差異;不同選修組 別者對整體滿意度而言具有顯著差異,選自然組之滿意度高於選社會組者;不同 選修學術學程原因者對整體滿意度而言具有顯著差異,依自己興趣選修之滿意度 高於同學影響、學校分配等原因者。溫紫雲(2003)在中投區綜合高中商業管理 學程學生學習滿意度研究中,發現性別、選擇商業管理學程動機、學習興趣、職 業檢定證照取得、進路規劃、智育成績等不同之學生及曾否接受過性向測驗者, 其學習滿意度具顯著差異。黃識融(2004)在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後臺灣南部地區 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發現學生在性別、入學方式、及未來進路規 劃之學習滿意程度具顯著差異;整體學習滿意度以女生、都市學校、登記分發及 畢業後繼續升學的學生具有較佳的滿意度。王淑珍(2005)在高中職美容科學生 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發現對學習滿意度影響較顯著的背景變項為選讀動機;智 育成績和證照取得情形與學習滿意度無顯著相關;二年級學生在學習成果構面之 學習滿意度高於三年級學生;登記分發學生在人際關係構面之學習滿意度高於保 送或推薦甄試及其他管道入學的學生;不同選讀動機之學習滿意度,由高至低依 序為被分發的、自己的興趣、教師家長意見、受同學影響等;進路規劃為升學之 學生在人際關係構面之學習滿意度高於進路規劃為就業及尚未決定者。楊士昌 (2005)在臺灣北部地區高職機械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發現機械科日間部學 生在不同就讀年級的整體學習滿意度總和均有顯著差異存在,二年級優於三年 級。. 15.

(23) 就國中階段學生相關研究之蒐整,簡美姿(2002)在我國國中舞蹈班學生就 讀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發現不同就讀年級、區域別和習舞背景,在學習 滿意度有顯著差異;就讀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量表之間有典型相關存在。張志偉 (2005)在臺北縣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發現 影響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因素包括學習動機強度、內在學習動 機、外在學習動機等;女生在整體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均較男生為高。曾煥琪 (2005)在南部地區國中學生對生涯發展教育課程學習態度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 研究中,發現南部地區國中學生因性別和學業成績不同而在生涯發展教育課程的 學習滿意度有顯著性差異;在生涯發展教育課程之整體學習態度與學習滿意度呈 現顯著正相關。張崇玲(2006)在臺北市立國中學生游泳課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發 現性別和游泳能力之不同的臺北市立國中學生,在游泳課學習滿意度皆達顯著差 異。廖建春(2007)在高職輪調式建教班機械群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發現 在對於工作崗位的技能學習、對於工作崗位的輪調,二年級的學習滿意度高於三 年級。黃靜儀(2009)在不同人格特質、學習壓力及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發現 不同人格特質之國中生於學習壓力、學習滿意度無顯著差異存在。錢玉玲(2009) 在國中生班級氣氛、學習滿意度、導師領導行為與班級生活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中,發現國中生之學習滿意度在性別有顯著差異,在年級無顯著差異。廖于萱 (2010)在雲林縣國高中藝術才能音樂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發現性別在學生 整體及各構面之學習滿意度皆未具差異;年級僅在環境設備之學習滿意度具差 異,年級愈高學生有高學習需求、低學習滿意度之現象;音樂學習背景在部分構 面之學習滿意度具差異,曾就讀藝術才能音樂班學生對下一學習階段會產生較高 層次的學習需求與期待;課後練習時間在部分構面之學習滿意度具差異,練習時 間長短與學習滿意度未必有正向關係,但有足夠的練習時間才能有較好的學習滿 意度;就讀動機在整體、人際關係與學習成果構面之學習滿意度具差異。. 16.

(24) 2.家庭方面 吳銘輝(2000)研究臺北市高職工業類科學生對新課程學習滿意度發現監護 人教育程度不同之學生其學習滿意度有顯著差異,監護人教育程度較高學生其滿 意度低於監護人教育程度較低學生。溫紫雲(2003)研究中投區綜合高中商業管 理學程學生學習滿意度發現與家長(監護人)親子關係不同、家長(監護人)教 育期望不同及家中學習環境不同的綜合高中商業管理學程學生,在學習滿意度亦 有顯著差異。而王淑珍(2005)在高中職美容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發現 父母親的教育程度和父母升讀期望及職涯期望與學習滿意度無顯著相關。楊士昌 (2005)在臺灣北部地區高職機械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發現每週在家學習共 同科目時間及每週在家學習專業科目時間其學習滿意度總和均達顯著水準;家中 有無機械領域背景指導者的學生其學習滿意度則無顯著差異。 3.教師方面 朱文揚(2003)在臺北市公立高中女生體育教學滿意度之調查發現不同教師 背景變項對體育教學滿意度在是否兼任行政職務達顯著差異;學生對未兼任行政 職務教師滿意度高於兼任行政職務教師;教師性別則未達顯著差異。楊士昌 (2005)在臺灣北部地區高職機械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發現就課程規劃方向 不同的學生其學習滿意度在總和等方面均有顯著差異存在。廖建春(2007)在高 職輪調式建教班機械群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發現滿意度最佳為對於實習課老 師的實務經驗,而在學校課程與教學、學校學習環境、工廠生活照顧,學生學習 滿意度表現於導師之變項依序為開明型、權威型、放任型。錢玉玲(2009)在國 中生班級氣氛、學習滿意度、導師領導行為與班級生活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中,發 現國中生之導師領導行為,在性別變項無顯著差異,在年級變項有顯著差異;導 師領導行為與學習滿意度間有二組典型相關。. 17.

(25) 4.學校方面 吳銘輝(2000)在臺北市高職工業類科學生對新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發 現,公私立學校學生之學習滿意度有顯著差異,公立學校學生高於私立學校學 生。涂國祥(2002)以臺灣北區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滿意度為題之研究中,發現教 師教學之構面滿意程度上,私立綜合高中的學生學習滿意程度高於公立綜合高中 學生,而在學習環境及實習設備這兩個構面上,公立綜合高中學生之學習滿意程 度則高於私立綜合高中的學生;不同就讀地區學習滿意度差異比較結果,也呈現 出不同就讀地區的綜合高中學生在各構面均有不同的差異情形。胡平夷(2003) 在綜合高中學生選修學術學程之學習滿意度研究中發現,學校隸屬及就學地區與 選修的原因之間有相關存在;學校隸屬、性別及就學地區與選修的組別之間有相 關存在。溫紫雲(2003)在中投區綜合高中商業管理學程學生學習滿意度研究中 發現學校屬性不同、學生性別不同、選擇商業管理學程動機不同、學習興趣不同、 職業檢定證照取得不同、進路規劃不同、智育成績不同、曾否接受過性向測驗之 綜合高中商業管理學程學生,在學習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黃識融(2004)在實 施多元入學方案後台灣南部地區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發現,台灣南 部地區綜合高中學生在就讀學校所在地區,對其學習滿意程度層面有顯著差異, 而在整體的學習滿意度上,以女生、都市學校、登記分發及畢業後繼續升學的學 生,具有較佳的滿意度。王淑珍(2005)在高中職美容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中,發現對學習滿意度影響較顯著的背景變項有學制和學校地域別:公立學校學 生在學習成果因素構面之學習滿意度高於私立學校學生;學制為高中之美容科學 生在各構面之學習滿意度高於高職之美容科學生;不同學校地域別之高中職美容 科學生的學習滿意度,由高至低依序為東部、南部、中部、北部。張志偉(2005) 在臺北縣國中技藝教育學程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發現:在學校規 模方面,小型學校在整體學習動機與整體學習滿意度較中型學校及大型學校高; 在學程開辦方面,與高職合作式的學生整體學習動機高於國中自辦式的學生。曾. 18.

(26) 煥琪(2005)在南部地區國中學生對生涯發展教育課程學習態度與學習滿意度相 關之研究中,發現南部地區國中學生因為學校所在縣市和學校規模之不同,而在 生涯發展教育課程的學習滿意度上有顯著性差異。張崇玲(2006)在臺北市立國 中學生游泳課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中發現,臺北市立國中學生在性別、就讀學 校有無附設游泳池設施和學校規模不同,在游泳課學習滿意度皆達顯著差異。廖 建春(2007)在高職輪調式建教班機械群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發現不同背景 因素有顯著差異:在我對於專業科目課程內容、我對於老師的成績評量方式,私 立學校學生之學習滿意度高於公立學校。廖于萱(2010)在雲林縣國高中藝術才 能音樂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中發現,升學意願因素在環境設備構面之學 習滿意度具差異性。 研究者將以上論文研究者在其研究結果,發現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之背景變 項與內容,彙集如表 2-1-2 所示。 表 2-1-2 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之背景變項 背景變項. 內容. 學生. 學生性別、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成果、學習經驗、人格特質及進路 規劃. 家庭. 家長(監護人)的教育程度、家長(監護人)對子女的教育期望、家長(監護人) 對子女的親子關係及家庭學習環境. 教師. 教師的專業知能、教學方式、民主程度及師生關係. 學校. 學校地域、學校隸屬、學校屬性、學校規模、學校環境及學校設備.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小結 綜合本節文獻資料,研究者發現學習滿意度是指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喜歡程 度,或是願望與需求獲得滿足或目標達成的程度表現,而本研究所探討的學習滿 意度,係指八年級學生對於中音直笛學習活動的感覺,這種感覺表示學生對於學 習中音直笛的的喜愛程度、學習需求獲得滿足或目標達成與否的程度表現。國內. 19.

(27) 各研究者依照研究目的和研究對象之不同,而設定不同的滿意度構面,多以教師 教學、人際關係、課程教材、環境設備、學習成果、行政支援等作為評量學生學 習滿意度之構面,以學生、家庭、教師、學校等為主要探討之背景變項,本研究 根據本研究目的和研究對象,將學習滿意度設定為教材內容、教師教學、人際關 係、學習成果、及學校資源等 5 個構面,以學生本身、家庭、學校方面等為主要 探討之背景變項。. 第二節 中音直笛教學及相關研究 壹、直笛的發展簡史 直笛又稱為木笛,英語學名是 recorder,意思是「像鳥兒一樣的唱歌(to sing like a bird)」 (范儉民,1990)。直笛音色甜美柔和,源起於中世紀,是文藝復興 時期最重要的樂器之一,根據現存的文獻資料,直笛的輪廓最早出現於 11 世紀 的法國精密工筆繪畫裡,在 12 世紀時,英國就有使用直笛的歷史記載,很多古 老教會牆上的雕刻,有手執雙管直笛的人像,直到 1450 年,才有關於直笛的文 字記錄(陳國泮,1987)。直笛這項木管樂器,從中世紀時就非常受到歡迎,常 在歌唱或是舞蹈場合擔任重要的伴奏樂器,在 15 世紀左右,直笛的使用普遍程 度,已經到了連農夫都人手一支(吳舜文,1991)。 巴洛克時期歐洲的社會結構產生了極大改變,隨著羅馬梵蒂岡教廷權勢的瓦 解,在政治上,各國的國王及貴族們漸漸有了屬於自己的財力與權勢,不再依附 於羅馬教廷,也不再受制於教廷的政權;在經濟上,中產階級興起,漸漸成為社 會的重要階層。這些轉變使得巴洛克音樂發展多樣且豐富,在器樂方面,直笛以 獨奏樂器的角色占極重要的地位,此時期的音樂家如 G. P.Telemann、G. F. Handel 和 J. S. Bach 等,為直笛創作不少樂曲,使得直笛在此時期進入全盛時期(蔡曄 20.

(28) 琳,2005) 。到 18 世紀中葉,由於德國人 Theobald Böhm 改革長笛,使得長笛的 優點超越直笛,加上管弦樂的興起,直笛因為音域狹窄和音量小等無法克服的缺 點,逐漸被新的管樂器所替代,慢慢地被人們所遺忘,不再被世人談論(范儉民, 1990;陳國泮,1987)。 沉寂 150 年後,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興起古樂復興運動,英國學者 Arnold Dolmetsh 是這股木笛及古樂復興運動的先驅者,他出版 17、18 世紀音樂演奏專 書,於 1919 年製作古樂器運動中第一支仿製巴洛克形式的直笛,並且成立自己 的古樂器製作工作室,第一本現代直笛教學手冊出版於 1928 年,1935 年在倫敦 三一音樂學院(Trinity College of Music)確定直笛為教學的樂器,並介紹給在學 校的兒童,1937 年,Dolmetsh 等人組織直笛演奏者學會,發展活動、出版樂譜 和雜誌,使得直笛進入另一個巔峰期,德國吉他演奏家及樂器製作者 P. Harlan 將 Dolmetsh 所製的直笛帶回德國,並且嘗試製作,當時的作曲家 Paul Hindemith, 寫道: 「在羞怯的嘗試後,人人都能立即吹奏出美好的聲音。」由於這樣的認知, 直笛被運用於音樂教育,使得直笛更大眾化(范儉民,1990;蔡曄琳,2005)。. 貳、直笛音樂教育在臺灣之發展 來自比利時的蘇恩世神父(Rev. Alphonse Souren Cicm)於 1969 年在臺北市 光仁小學設立臺灣第一所「兒童音樂教育卡爾奧福教學法研究中心」,為實施奧 福教學(Karl Orff Schulwerk) ,全面教授直笛吹奏,不僅為奧福教學播種,也間 接為臺灣的直笛吹奏撒下第一把種子。1971 年,洪海東在深刻體認推廣直笛的 先決條件後,自創品牌,研究生產鹿鳴高音及中音直笛,並且創立鹿鳴出版社, 積極推動直笛音樂教育。1974 年,林榮德創立「榮德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直笛遊戲吹奏、重奏、合奏等諸多相關教材及有聲軟體,開啟臺灣地區兒童 學習直笛之先導風氣。1981 年,臺灣省立交響樂團擬定直笛輔導小組計畫,並 且在全省各縣市輔導推展,為直笛教學培育種子教師(林淑芬,2005)。. 21.

(29) 我國音樂教育體制從早期設置「樂歌」一科開始,音樂課程內容幾乎侷限在 歌唱教學和一些簡易的樂理。民國 51(1962)年頒布「初級中學音樂課程標準」, 始納器樂學習課程,但僅有鍵盤樂器(教育部,1962) 。民國 72(1983)年配合 國民教育法,增列「美育」目標,修訂「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加入吉他、中國 樂器(二胡、梆笛) 、直笛等器樂教學,正式將直笛納入國一的樂器教材綱要, 其主要包含直笛的指法練習與直笛的簡易合奏曲等兩個部分(教育部,1983)。 為使國民中小學課程能適應時代變遷和青少年身心發展,民國 83(1994)年, 教育部修訂「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器樂部分包含中音直笛基本練習、高音及中 音直笛吹奏、直笛合奏與重奏等,明訂中音直笛為主要學習樂器,兼以複習高音 直笛。對有演奏樂器能力之學生,並鼓勵以獨奏、重奏、合奏等方式發表,且除 課堂表演外,也可舉辦校內比賽(教育部,1994)。 為提升國民之素養與增進國家競爭力,我國自民國 92(2003)年實施國民 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包含音樂、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教材編選內容在音 樂技能包含音感、認譜、歌唱、樂器、演奏等(教育部,2003) 。民國 94(2005) 年公布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六年級、九年級基本素養指標解說手冊」,音樂 部分六年級提出「能運用一種樂器,能表現個人唱奏能力並能主動參與音樂活 動。」九年級提出「能熟悉一種樂器,能個別或與他人唱奏樂曲」 (教育部,2005) 。 民國 97(2008)年頒布「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附錄部分增列教材內 容,第 4 階段(國中一至三年級)的音樂方面提到「以模仿或視譜等方式,演奏 多種文化風格的樂曲」 (教育部,2008) 。由此可見,直笛教學如今能夠在臺灣普 及發展,與直笛課程正式納入課程標準而成為體制內的學習材料與內容有關,再 由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觀之,雖無明文規定樂器教學須為中音直笛,但多數音樂教 師仍沿用直笛於課堂之樂器教學(徐千智,2002)。 除了正式課程,每年度全國音樂比賽的直笛合奏項目,各校參賽十分踴躍。 推動這股直笛合奏音樂比賽風氣的幕後功臣是陳忠秀校長,陳校長對音樂活動及 22.

(30) 音樂教育都非常熱心。民國 71 年,陳校長擔任臺中縣輔導團音樂科召集人時, 連續三年寒暑假皆舉辦直笛研習會。民國 74 年,臺中縣教師直笛團隨後成立, 當「勵學會」(該會是臺中縣海線鄉鎮一些成功企業家,基於自幼無法安心求學 而回饋社會,提供獎學金給清寒家庭的民間社團組織)徵詢陳校長舉辦「勵學杯」 國中小師生直笛吹奏比賽,此促成臺中縣第一屆直笛合奏比賽,每屆與賽人數超 過 1200 人,當時臺南縣、新竹縣皆派人前往觀摩,作為該縣音樂教育推廣工作 之參考, 「勵學杯」所催生的國中小師生直笛吹奏比賽舉辦至今已趨近 30 年,不 僅首開風氣,也肩負臺中縣示範與推廣直笛教育之重任,實為臺灣大規模推動直 笛教學發展之先驅(林淑芬,2005;張碧蓮,1987)。 民國 69 年,當時的省立交響樂團實施「直笛輔導小組計畫」,由 17 至 18 位教師組成,聘請指導教授密集指導 1 至 2 年後,到各縣市輔導推廣。民國 74 年暑假舉辦直笛指導教師夏令營及直笛合奏巡迴研習暨演奏會。至民國 77 年, 已有臺中、新竹等各縣市先後成立 7 至 8 個教師合奏團,並且經常舉辦教學觀摩 會,當時臺灣省教育廳音樂輔導團以極有限的經費辦理全省北、中、南三區直笛 比賽成效斐然,而也由於比賽與教學合而為一,這種模式受到各界諸多肯定與認 同,於是直笛便被納入臺灣省年度音樂比賽個人與團體組項目(趙景惠,1986; 張碧蓮,1987;林淑芬,2005)。 直笛教學在臺灣蓬勃發展,除了學校設立直笛課程、國中及國小直笛教學普 及、全國音樂比賽納入直笛項目之外,民間音樂團體的推廣也很重要。在臺中縣 教師木笛團成立後,各縣市之教師直笛合奏團紛紛成立,民間的音樂團體如卡農 木笛合奏團(國內第一個專業的直笛演奏團體)、臺北木笛室內樂等,提供教師 與各地直笛愛好者及演奏專業人士交流的機會,近年來,民間與政府合作舉辦國 際性直笛研討會,邀請國外專業演奏家來臺演出,或是開授大師班示範教學;國 內也有個人及合奏團體遠赴日本、荷蘭、德國等國家,參加和觀摩國際性比賽, 彼此交流蔚為風氣(張碧蓮,1987;林淑芬,2005)。 23.

(31) 參、中音直笛教學對音樂教育的功能與價值 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 Carl Orff 將直笛應用於兒童音樂教育並加推廣,歐美 音樂教育也利用直笛作為培養學生音樂基本能力的工具(陳國泮,1987)。研究 者蒐集直笛教學者與音樂教育專家的論點,綜合歸納後,探討直笛教學對於音樂 教育的功能與價值,以下分述之。 一、 增進基本音樂能力 直笛教學可以增進音樂的基本能力,包括認譜、音感、節奏、音樂句法、創 作及培養欣賞的能力。吳榮桂(1986)認為藉由直笛的教學,能一音一音地進行 認譜教學,以聽音演奏方式訓練音感,感受正確的音樂節奏,學習基礎的音樂句 法。趙景惠(1986)提到直笛教學,可以讓音樂教師在創作教學中更得心應手。 郭惠嫻(1987)認為直笛吹奏可以訓練學生節奏感、音感及即興創作的能力,加 強閱讀樂譜的能力,使得讀譜的速度提高。張瑞瑂(1988)提到利用直笛教學, 對學生認譜、音感、節奏的學習很有幫助,更可進一步嘗試作曲。林鎧陳(1989a) 提出直笛在音樂教育有多種的優越功能,包括能幫助認譜教學,訓練學生節奏 感、旋律感、和聲感以及即興創作和協助音樂句法的訓練。吳舜文(1991)則認 為直笛是一種輔助性質居多的教學樂器,可以在音樂教學上作為認譜、音感、節 奏、創作及欣賞等音樂學習項目之輔助教學,其主要作用在促動學生多方面基本 音樂素養與能力的達成。楊文碩(2004)提出直笛的教學功能:藉由直笛的實際 操作,能加速學生的認譜能力,訓練曲調感及旋律感的聽音能力,提升節奏感能 力和學習音樂樂句的詮釋。 二、培養器樂演奏 吳榮桂(1986)認為直笛吹奏是必須追求正確的呼吸法,努力做好開放喉嚨, 運作下沉的橫膈膜抗力,來控制平穩平順的氣流,學會理想的腹式呼吸法,以作 為日後學習長笛、喇叭等管樂器的基礎。郭惠嫻(1987)認為直笛吹奏能使手指 24.

(32) 運作靈活,便於其他樂器的學習。張瑞瑂(1988)提到直笛可以吹奏美妙的單旋 律,也可以成為合奏的一部分,進而體驗合奏的樂趣,對於變聲期的青少年而言, 學習直笛可以為將來提供學習管樂的準備。林鎧陳(1989a)提出直笛在音樂教 育上,可以學習正確的運用呼吸法和鍛鍊手指靈活運作。楊文碩(2004)認為經 由直笛吹奏,能學會正確的呼吸法,有助於日後學習其他管樂器的基礎,而運指 的靈活度,則可以類化在其他的木管樂器的學習如長笛、豎笛等。 三、輔助歌唱教學 趙景惠(1986)認為直笛可以幫助所謂五音不全或音感不好的學生,在音樂 課程中重新拾回信心與成就感,也可以協助變聲期的男生所遭受到的困難,讓音 樂教師在歌曲教學中更得心應手。郭惠嫻(1987)提到吹奏直笛能夠正確的運用 呼吸方法,對說話及唱歌有很大的助益。吳榮桂(1986)也認為直笛吹奏可以學 會理想的腹式呼吸法,作為日後學習聲樂歌唱的基礎。吳舜文(1991)認為直笛 教學在變聲期可與歌唱教學交替運用,也可以協助音樂表情的處理,並且培養正 確的呼吸法。 四、建立合群美德 吳榮桂(1986)認為直笛是合乎經濟,人人可以學習的大眾化樂器,參與樂 隊合奏可滿足另一層面的需求,達到群育的目標。林鎧陳(1989a)提出直笛屬 於家族樂器,有各種不同音域的直笛,非常適宜合奏,藉著與他人合奏的過程, 建立合群的美德。吳舜文(1991)提到直笛在音樂教學方面,可以增加合奏的群 體經驗。楊文碩(2004)指出直笛合奏如同一個小團體,藉由演奏與練習,可以 讓學生學習到對團體的歸屬感與責任感,建立合群的美德。 五、其他功能與價值 吳榮桂(1986)認為直笛的吹奏是一種美的感受與表現的方式,藉著學生「玩 樂器」的好奇與意志,進而提高親近音樂的興趣,強化表現音樂,滿足他們音樂 25.

(33) 方面的成就感。郭惠嫻(1987)認為學生在與人合奏中,可以獲得更多的學習機 會和樂趣。林鎧陳(1989a)提到直笛教學在音樂教育上,能培養學生美的感受 與表現。吳舜文(1991)認為直笛教學帶給學生新的音響體驗,拓展學生更寬的 音樂學習領域,促進樂思與肢體動作配合的靈敏度,以及涵養音樂美感的表現 力。楊文碩(2004)指出直笛學習容易入門,可以驅使學生主動學習,藉著鼓勵 和刺激學生勇於發表及演奏,讓學生真正體驗音樂美的感動。 吳舜文(1991)認為除了教學上的重要性之外,直笛教學在個人、學校、家 庭以及社會等各層面,亦有它的實質功能:1.個人方面,直笛教學可以增加個人 樂器學習經驗,並且透過各類型演奏活動,如獨奏、重奏、合奏等,培養個人健 康與均衡的身心;2.學校方面:利用直笛教學,可以豐富課程多樣性,拓展課外 藝術活動的領域,並且擔任日常集會的音樂伴奏角色;3.家庭方面:藉由直笛簡 易的特性,帶動家庭音樂會的風氣,使音樂成為親子以及兄弟姊妹之間良好的溝 通橋樑,並且建立和諧的倫理關係;4.社會方面:結合個人、學校與家庭各個層 面的直笛音樂經驗,引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歷程,在質與量方面提昇音樂人口, 涵蘊良好至善的禮樂風氣與時尚。. 肆、直笛教學的內容 直笛簡單、容易吹奏,能引起中小學童的學習動機(邱家麟,1985),但是 教學者和學習者也不可忽視演奏這項樂器的技巧,研究者綜合國內、外專家論 述,整理分析直笛演奏的技巧為吹奏姿勢、運氣、運舌及運指,以下分述之。 一、吹奏姿勢 (一)身體姿勢 雖然直笛經歷過幾個不同的音樂時期,吹奏時的標準身體姿勢一直未有改 變。18 世紀 Jacques–Martin Hotteterre 以文字敘述吹奏姿勢:吹嘴的部分儘量往. 26.

(34) 前放在上下唇之間,直拿著笛子使腳節向下,並且與身體保持約 30 公分(或 45 度角)的距離,讓雙手能夠自然地放在笛子上,手肘不要往上抬高,也不要緊夾 住胸腔,而是放鬆地垂在身體兩側(蔡曄琳,2005)。 (二)持笛姿勢 18 世紀初之前的持笛姿勢很自由,在 Sebastian Virdung 的論述中發現:吹奏 者可以依自己的喜好選擇左手在上方而右手在下方,或是右手在上方而左手在下 方;在 Sylvestro Ganassi dal Fontego 所著的《La Fontegara》中發現:當時封面版 畫上有三位直笛吹奏者,其中兩位左手在上方而右手在下方,另一位的吹奏者則 是右手在上方而左手在下方;在 Martin Agricola 所出版的《Musica instrumentalis》 中發現:他要求吹奏直笛時,應將右手放在上方。巴洛克時期,在 Hotteterre 的 書中則發現:他教導學習者將左手放在上方,右手放在下方。這樣的持笛姿勢普 遍沿用到今日,未再改變(蔡曄琳,2005)。 笛子的重量最主要放在嘴唇(尤其下唇)與右手大拇指這兩個點上,這兩點 提供的是向上的力,因此需要一個向下的力量來制衡。Marin Mersenne 提出,可 用右手的無名指來當作支撐手指,而從 Hotteterre 書中的指法表可以很清楚看到 右手的無名指在吹奏大部分的音時,都是保留在按孔上,這個技巧可以使直笛在 吹奏當中,得到極穩當的平衡,但是,這個技巧在一些直笛上,會造成音準的偏 差,因此,有些人不運用這個技巧,有些人則加以變通,例如將右手的無名指略 微移動,改放在前面的第六孔旁,如此一來,不僅不會影響音準,又能平穩地持 笛(蔡曄琳,2005)。 二、運氣 「氣」是運氣技巧最主要的,它提供製造及維持聲音的能量,演奏者要注意 運「氣」時,要用力但不能使盡全力吹,必須要放鬆,可以藉著對直笛自然地「嘆 氣」來學習,嘆氣是一種完全放鬆地呼吸狀態,不需要費任何一點力,氣吸足之 27.

(35) 後再平穩且均勻的慢慢送出,開始和結束的音,力度始終要保持一致,呼吸法以 腹式呼吸最為適宜,這與歌唱呼吸法相似,讓吸入的氣流自然地進入橫膈,再從 腹中將氣流輕長而均勻的吹出,故吹奏直笛的呼吸法可說是以歌唱為範本。 Agricola 說:「如果你想擁有穩固的基礎,並且藝術性地吹奏笛子,那麼歌唱對 你有很大的幫助。」 ;Ganassi 也在論述中說明直笛的職責在於模仿人聲,吹奏直 笛時力度的用法與歌唱相同 (邱家麟,1985;郭惠嫻,1987;蔡曄琳,2005; Wollitz, 1966/1993) 。 三、運舌 舌頭是一個活門,藉著通過或切斷氣流,而使聲音進行或停止,當它在硬顎 前輕輕頂住齒槽時,可以阻止氣流向外運動,而縮回時,則是可使氣流通過。運 舌時,舌頭觸點(舌尖)出現的正常位置,在門齒稍稍向上、向後一點的地方, 如果舌頭碰觸到牙齒,或猛然地向硬顎捲曲,它的靈活度就會受到嚴重的限制。 吹奏開始前,可先將舌頭放鬆,輕輕舐住下牙齦,接著向外送氣的同時發出無聲 的 du、dü、de、te、tu 或 tü 來輔助,透過舌頭觸及口腔上顎不同動作,產生了 輕重不同層次。16 世紀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史上第一本內容廣泛且完整的直笛 教本《La Fontegara》中,將舌頭動作分為三種基本形式: 「te che」 (ch 發音為 k) 是較硬且較重的運舌;「te re」是結合軟硬輕重的運舌; 「te re」則是較軟且較輕 的運舌。《La Fontegara》的作者 Ganassi 建議學習者可將 e 換成其他母音來練習 (例如:a、i、o、u)就成了「tar、ter、tir、tor、tur」 、 「dar、der、dir、dor、dur」、 「char、cher、chir、chor、chur」或是「ghar、gher、ghir、ghor、ghur」 ,實際練 習運舌時,先選擇自己能流暢發出的母音,直到能以極快地速度念之為止。 Hotteterre 在書中說明吹奏直笛時,運舌以 tu(法文發音ㄊㄩ)為主,tu 多用在 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以及同音或跳進的八分音符。當八分音符是級進上 行或下行時,則 ru(ㄌㄩ)與 tu 交替使用。吹奏低音時必須從很輕的氣開始, 這一瞬間舌尖也必須離開上顎,吹奏升 C’以上的音時,吐氣必須要快,其所需 28.

(36) 速度要能正確地吹奏出才行,這時舌頭是離開上顎的(郭惠嫻,1987;蔡曄琳, 2005;Wollitz, 1966/1993)。 四、運指 手指負責按孔來決定不同的音高,運指時,雙臂自然下垂,肩膀、手臂、手 腕和手指關節放鬆,並且以指腹肉厚平軟的部位來按音孔,而不是以指尖或其他 部位按孔,手指關節必須微彎隆起,不可過度用力而下凹,手背盡量放鬆,讓手 指能夠靈活運動,為使得換音的速度能夠正確,手指的按、放不宜過高,並且從 容不迫、平穩自然,如此一來,運指就能達到順暢流利,注意左手小指,雖然不 用按孔,但仍要放鬆而自然地垂下,不可彎曲或靠在直笛上,以免影響快速運指 時的速度(邱家麟,1985;郭惠嫻,1987;Wollitz, 1966/1993)。Jacques–Martin Hotteterre 所著的《Principes de la flûte traversière》中,在直笛的章節裡,敘述了 直笛的持笛姿勢、常用指法、顫音(triller)指法及其他裝飾音,在他所附的指 法表中,列有中音笛最低音升 f 與升 g 音的指法,所繪直笛最下方的兩個按孔皆 有雙孔,由此可以推測最早設計雙按孔直笛的或許是奧特泰爾家族。他說明手指 的形狀及按孔位置:雙手自然地放在按孔上,右手小指必須伸直,才能按到第八 孔(最下方的孔),兩手的中指較長,因此,手指要稍微彎曲並且稍往前移,使 指尖部分超過按孔約 8~10mm,使指腹恰好蓋滿孔。左手大拇指在第一個八度音 內(f1–f2)要蓋住後面的按孔,升 f2、g2 以及升 g2(降 a2)是完全打開的,a2 以 上的音則需要經由彎曲大拇指靠近指尖的第一關節,使得這個孔打開約 1/10,指 甲會稍微進入按孔內(蔡曄琳,2005)。手型位於上方的左手在樂器按孔時,各 手指呈弧型:第一和第二手指微微彎曲以「指腹」按孔,第三手指是打直且傾斜 向下伸出以便「指腹」能按到第三孔,左手拇指以它的上方指肉(靠近進指甲部 分)來按孔,這個部分能控制吹奏高音時「開放拇指孔」技巧的精確性;位於下 方的右手在按孔時,各手指也呈弧型:第一和第二手指微微彎曲,第三手指則需 伸直,在小指按第七孔的時候,整個手要往下移動,並且伸直小指使其傾斜蓋住 29.

(37) 雙孔(Wollitz, 1966/1993)。. 伍、直笛教學相關研究 截至 2011 年 10 月止,研究者蒐整直笛教學相關研究計有 59 篇,其包括 13 個面向:13 篇關於教材教法,7 篇關於資訊融入教學,8 篇關於教學策略,10 篇關於教師專業與進修,8 篇關於合奏團組訓,1 篇關於教學歷程,2 篇關於音 樂教育發展,3 篇關於教學評量,1 篇關於特殊教育,2 篇關於學生學習興趣與 態度,1 篇關於音樂比賽,4 篇關於學習理論,1 篇關於學習困難。若依研究法 來看,調查研究法 24 篇,實驗研究法 17 篇,行動研究 9 篇,內容分析法 4 篇, 個案研究法 7 篇,因本研究係以調查研究法探查學生對中音直笛學習之滿意度, 以下僅就以學生為研究對象的問卷調查相關研究加以敘述,各論文簡述請見附錄 二。 一、中音直笛教學層面 (一)教學內容 吳舜文(1992)在國中直笛教學之探究中發現,直笛教學對於基礎訓練、歌 唱、樂器、創作及欣賞等音樂課程,均有其實質的價值與功能。 (二)教學策略 林宜玫(2006)在國中直笛教學實施合作學習之實驗研究中,發現合作學習 在中音直笛吹奏技能與一般傳統教學方式比較之下,合作學習班成績較一般教學 班學生成績高,且達到顯著差異;多數學生肯定合作學習方式能提昇其在中音直 笛上的學習成就,學生認為合作學習有組員積極的互相勉勵、學習、切磋,可提 高學習成果,上課方式及氣氛活潑,可以訓練良好人際關係等優點,缺點則是小 組競賽令人有壓力,有時因為緊張,表演成績打折扣,時間很緊迫,在有限的時 間內要熟練樂曲很有壓力。施融樺(2006)在臺中市國小四年級學童直笛學習興 30.

(38) 趣之調查研究中,發現學童直笛學習興趣與學生音樂能力、教師教學效能、同儕 關係、學習動機等因素達顯著性高相關,並且以教師教學效能得分最高。陳涵婷 (2009)在中音直笛數位教材之教學輔助功能設計中,發現國中音樂教師能適切 運用教材之功能輔助直笛教學,並且融入個人教學方式,而國中學生對研究中所 設計之數位教材持正向看法。 (三)學習成果 黃豑嫻(2011)在臺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直笛學習困難之研究中發現,學習 直笛年數不及一年的學童,其直笛學習困難在個人面向、制度/組織面向、其他 面向分別顯著高於學習直笛年數一年以上的學童,在環境面向,學習直笛一至三 年的學童,顯著高於學習直笛年數不及一年及三年以上的學童。練習直笛時數不 到半小時的學童,其直笛學習困難在個人面向、環境面向、制度/組織面向、其 他面向顯著高於練習直笛時數超過半小時以上的學童。 (四)學校資源 施融樺(2006)在臺中市國小四年級學童直笛學習興趣之調查研究中,發現 有無成立直笛團之學校背景對學生的直笛學習興趣無明顯差異。 二、中音直笛教學相關背景變項 (一)性別 施融樺(2006)在台中市國小四年級學童直笛學習興趣之調查研究中,發現 不同背景變項對學生之直笛學習興趣差異性,如不同性別對學生的直笛學習興趣 有顯著性差異,女生的直笛學習興趣高於男生,且在學生音樂能力、教師教學效 能、同儕關係、學習動機等因素的直笛學習興趣皆高於男生。黃詩涵(2007)在 臺北縣國小四年級學童直笛學習態度之調查研究中,提到女生對個別、教師和環 境因素層面之直笛學習態度,明顯高於男生。黃豑嫻(2011)在臺南市國小高年.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revalence of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is making the study of In-service student satisfaction very important.. This study aims at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 satisfaction

(計畫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 提升學習動機與解決實務問題能力於實用課程之研究- 以交通工程課程為例/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actical

This paper uses learning motivation, educational service quality,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as scheme and uses one private university students as

Given different levels of homeroom teacher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egarding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Students hav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ehaviors of a low-carbon diet among with different mother’s occupations.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gained among knowledge attitudes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gender on motivation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in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A case study of a contented-based classroom. Using game-based learning to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ntrolled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in score of the scale of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Natural Science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