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體育班實施現況與發展困境之研究-以新北市立永和國民中學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中體育班實施現況與發展困境之研究-以新北市立永和國民中學為例"

Copied!
14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國中體育班實施現況與發展困境之研究 -以新北市立永和國民中學為例. 研 究 生:吳思源 指導教授:石明宗. 中華民國 101 年 6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國中體育班實施現況與發展困境之研究 -以新北市立永和國民中學為例 研 究 生:吳思源 指導教授:石明宗.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永和國中體育班實施現況與發展困境,並 具體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提供新北市永和國中體育班未來執行之 策略。本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研究對象為新北市 永和國中體育班之相關行政人員、導師、各代表隊教練、家長後援會 會長及學生等。研究結果如下:一、實施現況分為七個面向:(一) 永續發展; (二)行政組織;(三)教練及師資來源; (四)經費來源; (五)學生來源;(六)訓練情形; (七)學生課業輔導。二、發展困 境包括: (一)經費不足; (二)學生招收不易;(三)課業輔導績效 不彰。三、發展策略為: (一)確立學校運動發展方向;(二)提升學 生學習成效; (三)爭取教育主管機關經費及招募地方資源。. 關鍵詞:實施現況、發展困境、發展策略 i.

(3)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fficulties which an athletic class in junior high faces-A case study in Yong-ho Junior High School, New Taipei City. Student: Wu Szu-yuan Advisor: Prof. Shin Ming-taung.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know the situation of the athletic classes in Yong-ho Junior High School and the difficulties they face when they want to get further development. The thesis was progressed with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depth interview. The staffs, tutors, coaches, parents, and students were interviewed. The consequences are as follows: 1. The current situation are divided into seven aspects. Eternal development; The organizaion of administration; Coaches and teachers; Fund; Students; Training; Guidance for lessons. 2. There are three difficulties: The shortage of money; The difficulty to attract students; The low achievement of the students’ studies. 3. The research provides three strategies: To make sure of the direction to develop school sports; To elevate the grades of the students. To ask the government for more money and get money from local area.. Keywords: current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development dilemma, development strategy. ii.

(4) 謝. 誌. 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畢業後,就開始從事教職工作,八 年後,我又再次重回母校修讀碩士學位;在這三年裡,雖平日的教職 工作相當忙碌,假日還得回師大上課,但我還是甘之如飴,因為學習 是快樂的,所以我也更加珍惜學生生活。 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先誠摯的感謝指導教授石明宗博士,在撰寫 論文的過程中不斷給予指導及適時的關懷,老師對治學的嚴謹更是我 學習的典範,也為我建立正確的學術觀念。同時也要感謝口試委員徐 耀輝教授及陳錦龍教授,在論文口試中撥冗細審與指正,惠賜寶貴的 建議,讓我在研究過程受益匪淺,使本篇論文更臻嚴謹。 其次要感謝永和國中的何文慶校長、各位行政同仁、老師及教練 們的支持與協助,讓我能兼顧學校工作與進修,順利完成學業,在此 獻上衷心的謝意。 最重要的是要感謝我的家人,適時的給我鼓勵與關懷,在我撰寫 論文的過程中更無後顧之憂,專心投入,再次感謝你們。也期許未來 自己能在工作崗位上更加精進,發揮研究所所學,造服更多人。. 吳思源 謹誌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中華民國 101 年 6 月 iii.

(5) 目. 第壹章. 錄.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6. 第三節. 研究問題………………………………………………6. 第四節. 研究之重要性…………………………………………7. 第五節. 研究範圍………………………………………………8. 第六節. 研究限制………………………………………………8. 第七節. 名詞解釋………………………………………………9. 第貳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學校優秀運動人才培育之意涵………………………10. 第二節. 學校體育班運作發展與實務探討……………………20. 第三節. 學校體育班運作發展的影響因素……………………36. 第四節. 本章總節………………………………………………42.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44. 第一節. 研究方法………………………………………………44. 第二節. 研究對象………………………………………………45.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46 iv.

(6) 第四節. 資料收集方法…………………………………………50. 第五節. 資料處理………………………………………………53. 第肆章. 永和國中體育班之實施現況………………55. 第一節. 永和國中體育班之實施現況…………………….…....55. 第二節. 永和國中體育班行政組織與經費來源…………….…58. 第三節. 永和國中體育班學生來源與教練及師資來源…….…61. 第四節. 永和國中體育班訓練情形與學生課業輔導…….……65. 第伍章. 永和國中體育班之發展困境與發展策略…70. 第一節. 永和國中體育班之發展困境…….……………………70. 第二節. 永和國中體育班之發展策略…………….……………77.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83. 第一節. 結論………………………….…………………………83. 第二節. 建議……………………………….……………………86. 第三節. 研究者反思…………………………………………….89. 參考文獻………………………………………………91 中文部分………………………………………………………….91 英文部分………………………………………………………….97. 附錄 附錄一. 訪談大綱…………………….…………………………98 v.

(7) 附錄二. 研究邀請函…………………………………………….99. 附錄三. 訪談同意函……………………………………….…...100. 附錄四. 訪談手札………………………..……………….…….101. 附錄五. 檢核函…………………………………………..……..102. 附錄六. 訪談逐字稿………………………………….....…...…103. vi.

(8) 表. 次. 表 3-1 新北市永和國中體育班訪談對象一覽表……………….……45 表 4-1 永和國中運動代表隊發展項目與訓練場地一覽表………….57 表 4-2 永和國中運動代表隊 100 年度各項補助款暨經費結算一覽表 ………………….…..60 表 4-3 永和國中體育班近三年招生人數一覽表………………….…62 表 4-4 永和國中各運動代表隊教練經歷一覽表………………….…64 表 4-5 永和國中各運動代表隊練習時間一覽表………….…………65 表 4-6 永和國中各運動代表隊近三年成績一覽表………………….66 表 4-7 永和國中體育班增設課業輔導一覽表………………….……68 表 4-8 永和國中各代表隊近三年升學情形一覽表….……..………..69. vii.

(9) 圖. 次. 圖3-1 研究流程圖………………………..……………………………47 圖3-2 研究架構圖…………………………..…………………………49 圖4-1 一百學年度永和國中體育班行政組織圖……………..………58. viii.

(10) 1. 第壹章. 緒論. 本章共計六節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之重要 性、研究範圍、研究限制及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背景. 體育班設立的概念,乃是從初期運動代表隊的組訓轉化為依據各 級學校的體育實施辦法來規劃及發展運動績優學生的教育。 「體育班」 雖然解決運動代表隊所衍生的問題,例如:行政、教學、訓練及生活 輔導等,但在這當中,亦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如:從「運動代表隊 之訓練」轉化為「運動成績優良學生之教育」的適應後,教練及師資 的不足、學業成績低落、升學及就業情況不明等,這些問題我們應即 刻面對並解決。 體育發展的程度代表著該國人民生活品質與國家富強的重要指 標,世界先進國家無不致力於加強體育建設、發展體育文化、強健國 民體質與提升運動競技實力,而我國體育政策之執行與願景亦逐步邁 向此世界潮流。目前,我國的體育政策分為兩大目標:一是以全民健 康為福祉,增進國民健康,充實國民生活為依歸的全民運動;二是培.

(11) 2. 養優秀運動員,提高運動水準,提升運動競技成績、奪取金牌為導向 (翁志成,1992;蔡崇濱,1996)。體育亦是國家興盛的表徵,是促 進個人健康、提昇生活品質、導正社會風氣的重要途徑。對於現今體 育教育的蓬勃發展,政府單位大力倡導基層體育班的成立,其目的在 於及早發掘並培植優秀運動人才,提昇我國競技運動水準,且亦可發 展成為各校之運動特色(張大昌,2003)。 學校體育乃為社會體育及國家體育之基石,是落實競技運動與全 民運動之橋樑,更是體育運動發展的基礎(洪嘉文,2001)。國民體 育法(2000)第六條規定,「各機關及各級學校應依有關法令規定, 配合國家體育政策,確實推動體育活動;前項各級學校體育之目標、 教學、活動、選手培訓及其他相關事項之實施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教育部(2002)為了取得法源依據,新修正公布「各級學校體育實施 辦法」第十六條:「各校應選擇具有特色之運動種類,加強培育優秀 運動人才,並得組成運動代表隊,聘請具有專長之教練擔任訓練工 作。各校運動代表隊之組訓、教練之聘請、優秀運動員、教練及有關 人員之獎勵等規定,由各校定之。」其中校隊組訓,積極參加校外比 賽,更是學校體育的重大環節,不僅能為校增光,提高校譽,且進而 培養優秀運動員,為國家增取更高榮譽(包德明,1989)。據此,中 央主管教育行政單位機關針對學校運動代表隊有關的法令規定相當.

(12) 3. 明確,各級學校應積極參與校際運動競賽,培育優秀運動人才。依據 學校目標、學校條件、學生條件及社會資源,落實成立運動代表隊(駱 士傑,2008:2)。各級學校應配合國家政策成立體育班,及早挖掘 具體育專才之學生,並提供升學管道,以利銜接具體育專才之學生的 教育與體育培訓計畫,達成培訓優秀體育人才的一貫體系。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之設置對於國家競技運動的發展有其 必要性,因其為國家培養優秀運動選手的搖籃,亦為建置連貫運動選 手培訓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國家體育政策若能從國中、小體 育班開始著手,積極推展,發掘有潛力之優秀運動員,循序漸進,按 部就班,必能提振競技運動水準(簡曜輝,2000)。 我國為了培養學生運動競技專長,對運動有潛能的學生,施以系 統化的專業訓練,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於民國91年1月12日召開「國家 競技運動發展會議」,在其「加強運動員培訓,有效提昇競技實力」 會議結論中提及,請教育部配合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重點發展項目,於 國小、國中及高中(職)整體規劃設置體育班,並輔導大專院校建立 發展特色運動或成立輔導區,以系統化銜接運動訓練任務。 教育部於民國73年頒訂『國民中小學體育班實施計劃』 (教育部, 1984),期間歷經三次修正。自民國79年第三次修正頒布迄今已為國 內發掘出具有運動潛能之學生,施以有系統之體育教育,培植了不少.

(13) 4. 優秀體育運動人才,使各個體育班學校建立了學校特色,成果輝煌, 享有盛譽。 張浩桂(2003)在「運動代表隊經營現況之研究以臺北市國中為 例」其研究中發現,影響國中運動代表隊成立的因素中,以學生家長 反對、學校經費不足及後援會難成立的因素比例最高。彭煥章(2006) 在「臺灣地區國小體育班實施現況之研究」也發現臺灣地區國小的體 育班發展運作上同樣面臨著,選手招生困難、經費不足、家長學業重 於訓練觀念、國中延續銜接困難、訓練場地有限、選手與教練獎勵制 度不健全及教練素質不夠等因素。 李坤培(1999)指出,由於運動代表隊選手分散於各個班級,相 對地衍生出許多問題或爭議,諸如:行政管理不便、教師教學困擾、 訓練時間不一與生活輔導困難…等,其中學業與訓練衝突最廣受討 論。因此,學校為解決上述問題,配合中央多元化教育理念與政策, 提供優秀選手有理想學習環境與升學機會,並給予妥善訓練計劃, 「體 育班」的成立於是成為時代需要下的產物,以提供運動員最佳的成長 環境。 各級學校因環境的不同,對於運動代表隊的組訓的態度不一致, 是否能依循教育局的規定選擇重點項目,發掘優秀選手,並永續發展 運動代表隊,實為需要深入探討的議題。成立體育班,確實有不少的.

(14) 5. 問題需要面對,不祇是體育班學生的訓練與運動成績的問題,學業及 學校適應也需考慮,更重要的是,輔導學生培養生涯規劃的理念,以 及在升學及就業方面作出適當的抉擇,並獲得人生的成就。故研究者 希望藉由本研究能夠分析新北市國中體育班的實施發展及困境,進而 擬出相關改善策略,以提供各校及相關行政單位在體育班經營整體規 劃上,有更完善的具體作法及發展策略。 研究者於民國90年起任教於新北市立永和國中,擔任過的職務包 括生教組長、衛生組長、體育組長、田徑隊教練及籃球隊助理教練, 目前的職務為體育組長,研究者一直以來皆協助學校各項運動代表隊 組訓工作及相關行政作業。學校均要求每一位運動選手於德、智、體 三方面能均衡發展,體育班學生不僅術科要好,學科亦同等重要,生 活教育方面亦特別要求;運動代表隊堅持以升學為導向,不僅要代表 國家參賽,更要通過體育保送甄試,往高中、職繼續升學,未來考上 優質大專院校,學術兼修為人生美好階段奠定基礎。 因此研究者希望藉由本研究來分析新北市立永和國中體育班之 實施現況及發展困境,進而提出更為妥善之執行策略,以提供各級學 校體育班在經營管理上有更臻完善的具體計畫與實施方案。.

(15) 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立永和國中體育班實施現況及發展過程 中所面臨的困境,並且尋求解決之道,以利於日後體育班之運作及永 續經營。鑑此,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分析新北市永和國中體育班之實施現況。 二、瞭解新北市永和國中體育班之發展困境。 三、提出新北市永和國中體育班之發展策略。.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研究問題如下: 一、新北市永和國中體育班之實施現況為何? 二、新北市永和國中體育班之發展困境為何? 三、新北市永和國中體育班之發展策略為何?.

(16) 7. 第四節 研究之重要性. 提升國家競技運動的實力,必須從基層紮根開始做起,學校體育 亦是推動國家體育的基礎。國民中小學階段是以培養學生對運動之興 趣與認知為主;高中階段則著重於遴選具潛能之運動人才,接受長期 計畫性之基礎運動訓練;大學階段則延續高中養成訓練,接受更專業 之運動訓練,以期參加國內競賽,創造佳績。至於在國家培訓階段, 則以獲取國際賽事,甚至奪取奧運會金牌為主要目標(詹俊成,2003, p.40)。目前在政府單位大力倡導各基層學校成立體育班之情況下, 政府專業人員訪視的結果及相關研究之發現,體育班在執行上依然潛 藏許多的危機及阻礙。為了有效地解決問題及做好延續性的培訓工 作,本研究透過深入訪談所得的資料,將有助於體育班之發展策略的 制定與困境的克服。.

(17)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資料收集及深入訪談之研究方式,並依研究目的探討新 北市永和國中設置體育班之實施現況及發展困境,藉由本研究希望能 發掘出體育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及相關因素,並從本研究結果中,提 出可對學校行政及教育主管單位作為因應策略之建議。. 第六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對象侷限於新北市永和國中體育班的相關行政人員、導 師、教練、家長及學生;唯本研究礙於時間限制,亦無法擴增調查人 數。所以在訪談研究結果的解釋與推論上,將會受到研究對象之限 制,僅能針對同性質學校做解釋,無法類推到其他學校。.

(18) 9. 第七節 名詞解釋. 一、永和國中體育班 本研究所稱永和國中體育班,係指經新北市教育局認可所設立之 體育班,本校第一屆體育班設立於民國98年,至今已第三屆。. 二、永和國中體育班之實施現況 本研究所指實施現況與發展困境之調查,係指針對新北市永和國 中體育班其永續發展、行政組織、教練及師資來源、經費來源、學生 來源、訓練情形、學生課業輔導等現況。. 三、永和國中體育班之發展困境 本研究研究結果發現永和國中體育班之發展困境為:經費不足、 學生招收不易、課業輔導績效不彰等問題。. 四、永和國中體育班之發展策略 未來永和國中體育班之發展策略可分為以下三點,(一)確立學 校運動發展方向; (二)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三)爭取教育主管機關 經費及招募地方資源。.

(19) 10.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乃蒐集相關文獻資料及彙整國內外專家長學者之看法及意 見,以作為本研究主題之重要理論及依據。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 學校優秀運動人才培育之意涵;第二節學校體育班運作發展與實務探 討;第三節學校體育班運作發展的影響因素;第四節本章總結。. 第一節 學校優秀運動人才培育之意涵. 一、資優的定義 資優的定義種類眾多,以往學者或從外顯的行為對它加以界定; 或從內隱的特質加以界定(Sternberg & Devidson,1986),其主要的 觀點大致可區分:(一)心理計量的觀點;(二)特質導向的觀點; (三)環境導向的觀點;(四) 教育導向的觀點( Feldhusen & Jarwan,1993)。但無論觀點的差異程度如何,資優的概念在國際教育 學術界均已朝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主張多元概念的學者,最著名的 包含Guilford(1965)所提出的「智力結構模式」(Structure of Intellect),指出智力組成的因素有一百八十種能力。Taylor(1968) 之「多元才能圖騰」,強調學校應重視與發掘科學才能以外的才能,.

(20) 11. 包含:創造才能、決定才能、預測才能、計劃才能、溝通才能等。 資優是一個抽象複雜且多元的概念,其定義不下百種。由於目前 對資賦優異的界定採多元化解釋,凡在任何有價值的領域裡,有具體 優異的表現,或有深厚的潛能者,都屬於資賦優異(陳龍安,1983)。 Ogilivie 則對於資賦優異採較廣泛地界定,認為資賦優異是在某些相 關的領域裡具有傑出的普通或特殊能力,通常可包括身體的才能、機 械設計的才能、視覺和表演的能力、創造力、高智力等六項範圍(陳 龍安,1983)。而運動才能是被歸類屬於身體才能的特殊能力之一。 Gardner 從發展的觀點來探討智力,並在1983 年發表的「心智結構」 (Frames of Mind)一書中,提出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的 理論,強調人類認知的跨文化觀點。認為人類所擁有的寬廣能力可分 為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動覺智能、人際關係 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智能等八項總括性的種類(林幸台等, 1999)。 Stankowski 則以五個分類系統探討資優概念衍生的表現範疇, 分別是(一)根據事實來界定,例如有顯著成就的事實;(二)據IQ 分數達某個臨界值來界定;(三)據在藝術或學術上有突出的表現稟 賦來界定;(四)據佔該族群的百分比之前端的比例來界定;(五) 據在某個特殊的領域中的原創性和產量的創造力來界定。這五個分類.

(21) 12. 系統所鑑定的資優表現之範疇包括智力、藝術、音樂、數學、科學及 其他美感或學術表現等(Gagne,1993,轉引自簡茂發、蔡崇建、陳玉 珍,1997,頁3-20)。由於資優概念的多元化,美國早在1975 年將 資優教育對象界定為五類:(一)一般能力優異;(二)學術性向優 異;(三)創造能力優異;(四)領導才能優異;(五)視覺及表演 藝術能力優異。而1988年頒布之資優教育法案更以「特殊才能」 (exceptional talent)一詞代替「資優」(giftedness),期望改變傳統 以高智商鑑定資優的觀念,重視兒童在各領域的實際表現 (Piirto,1994)。 教育部於民國八十六年修定頒布之「特殊教育法」中,將資優學 生的定義由原本的一般資優、學術性向、特殊才能等三類修改擴充為 六類,此種改變應能符合世界的潮流。民國八十七年十月教育部通過 訂定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基準、鑑定原則」將各類資優 定義如下: (一)一般智能優異:指在記憶、理解、分析、綜合、推理、評鑑等 各方面較同年齡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 (二)學術性向優異:指在語文、數學、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等學術 領域,較同年齡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 (三)藝術才能優異:指在視覺或表演藝術方面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

(22) 13. 表現者。 (四)創造能力優異:指運用心智能力產生創新及建設性之作品、發 明、或問題解決者。 (五)領導能力優異:指具有優異之計畫、組織、溝通、協調、預測、 決策、評鑑等能力,而在處理團體事務上有傑出表現者。 (六)其它特殊才能優異:指在肢體動作、工具運用、電腦、棋藝、 牌藝等能力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而運動資優是被鑑定 屬於其它特殊才能優異者。. 二、特殊才能之界定 美國在西元1970年代,把特殊才能的概念納入資賦優異的界定 中,此舉擴展了資優的定義。有些教育學者以「資賦優異」表示具有 傑出的智力,而以「特殊才能」表示在某個特殊領域具有很高的潛能 與技巧或成就。「特殊才能」一詞,在一般文獻多指在藝術方面的才 能,如過去我國的「特殊教育法」(教育部,1984)將特殊才能,分 成美勞、音樂、運動、舞蹈等表演藝術方面的特殊成就。郭有遹(1994) 認為「特殊才能」指的是高於常人的能力與性向(含智、情、意), 也就是說某種文化成就(例如音樂、美術等)特別有關一組能力的總 合。郭靜姿(1986)則認為資賦優異(giftedness)與特殊才能(talent)常.

(23) 14. 為一般人所混淆,且文獻上也甚少有人刻意對這兩者加以明顯的區 隔。她更進一步舉出,Ward將資優分成兩類:一類為普通的智慧能 力,常以智商代表之,另一類為特殊性向,亦即特殊才能,常以實際 工作表現評量之。. 三、運動才能之意涵 運動才能之發展,乃起源於「資優教育」之理念。「運動才能」 意指在運動方面具有特殊性及天賦潛能,並經由後天在完善的學習環 境中成長發展,而顯露出優異的運動成就之能力(詹俊成,2003)。 依據教育部民國86 年修訂頒布之「特殊教育法」中明定:所謂資賦 優異,係指在下列領域中有卓越潛能獲傑出表現者:ㄧ般智能;學術 性向;藝術才能;創造能力;領導能力;其他特殊才能(教育部,1999) 等六項,基此「運動才能」被歸類屬於其它特殊才能範疇。教育部在 「中等以上學校運動績優生「升學輔導辦法」中指出:所謂的運動績 優生係指:(ㄧ)曾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性各種運動錦標者;(二)參 加全國各種運動會且獲得團體競賽項目前三名或個人競賽項目前六 名或創新大會紀錄者;(三)代表學校參加大專院校運動會或大專體 育總會主辦之各項運動錦標賽或團體競賽項目前兩名或個人競賽項 目前三名或創新大會紀錄者。.

(24) 15. 四、台灣地區體育資優教育之發展 台灣地區的體育專業教育始於民國35 年省立師範學院體育科之 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之前身),民國37 年省立師範學院 體育專修科改制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而台灣地區的體育資 優教育,制度化是在民國60 年代之後才建立的,若以體育相關教育 法規與時代的變遷,可概分為以下四個階段,茲將各階段發展分述如 下: (一) 萌芽時期 台灣地區最早的體育資優教育發展於民國60 年,我國退出聯合 國,國際活動受到擠壓,因此便積極參加國際運動競賽以拓展外交空 間。民國62年教育部成立體育司專責推展我國學校體育工作,以提升 我國競技運動實力,更以積極培育優秀運動人才列為重點工作計畫之 一。民國64 年教育部頒布「重點發展學校單項運動辦法」,由省市 教育廳局遴選運動成績優良之中等學校,作有計劃性之長期訓練,以 發展其優異專長技術,當時推展之項目為田徑、游泳、體操、桌球等 四項(曾瑞成,2000;引自彭煥章,2006:12)。也因此單項重點運 動項目體育班在中學開始設置,而當時設置體育班的中學都是極負盛 名的名校,如臺中一中、臺中女中(葉憲清,2002)。.

(25) 16. (二) 實驗時期 為發展國家實質外交、提昇運動技術水準,教育部於民國68 年7 月頒布「長期培育中小學優秀運動人才實施要點」,規定高級中學除 應正常體育教學外,並配合學校環境與師資等各種條件,選擇重點運 動項目二至三項,並遴選有運動潛能之學生,組隊長期規劃培養訓 練,以造就國家級選手,為國增光(徐元民,1985)。同年八月頒訂 「積極推展全民體育運動計劃」,其推展目標之一即為培養運動人 才,激發忠勇奮發合作的團隊精神,隨時準備參加國際運動競賽,提 高運動技術水準,爭取國家榮譽。民國69 年訂頒「積極推展全民體 育運動重要措施計劃」,提列十二項推展競技運動重要工作,政府以 積極提昇運動成績作為主要政策導向,鼓勵各級政府及有關單位,應 培養優秀運動人才,建立教練、裁判制度,獎勵運動競賽,加強國際 體育交流活動(曾瑞成,2000)。至此,培育優秀運動人才已成為推 展學校體育重要目標之一,與推行普及化之教育理念並列為學校體育 發展兩大主軸(詹俊成,2003)。 (三) 特殊教育法時期 民國72 年教育部頒布「長期培養大專院校優秀運動人才實施要 點」,遴選大專院校優秀運動人才,施以計劃性培育,提昇國家競技 運動實力,以期參加國際性賽事時,能夠爭取佳績。民國73 年教育.

(26) 17. 部公布「特殊教育法」,學校體育班正式納入資賦優異教育範疇,並 訂定「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辦理中等學校運動績優生 保送甄試與甄審。我國參加第二十四屆韓國漢城奧運會,未獲得任何 正式比賽項目之獎牌,隨即引起國人質疑我國推展競技體育政策之績 效。有鑑於此,教育部乃於民國78 年頒布由行政院核定之「國家體 育建設中程計劃」,以積極培訓重點項目優秀運動人才,使我國之運 動成績能獲得突破性進展,俾於奧運會和亞運會上爭取獎牌,並建立 專任教練制度,開拓優秀運動選手之出路,以保障優秀教練和運動員 之生活(教育部體育司,1990)。 民國86 年前台灣省政府教育廳頒布「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體育 班實施計劃」,於隔年87 年修訂「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試辦體育班 實施計劃」及訂定「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學生成績考查辦法」, 藉以對具有運動潛能之中學生,施以系統化之專項運動訓練,以培育 國家優秀運動人才。在「特殊教育法」的範疇下,台灣地區的體育班 皆是以「特殊班」的方式設置。 (四) 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時期 民國八十五年,教育部長吳京其「體育改革」目標為「落實體育 教學,提升教學品質」、「加強選手培訓,締造競賽佳績」及「增進 國民體能,提高人力素質」,提倡競技運動仍為主要體育政策之一。.

(27) 18. 吳氏並進一步提出「建立選手、教練分級制」、「輔導亞、奧運選手、 教練擔任專任教練或教師」、「彙整有利奪牌運動項目,由各縣市配 合教育部,長期培育人才」、「區運會改為一年舉辦亞、奧運比賽種 類,隔年舉辦非亞、奧運比賽種類」等具體推展競技運動之策略(民 生報,1996,轉引自曾瑞成,2000,頁402)。 民國八十六年,前台灣省政府教育廳頒布「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 體育班實施計畫」並實施之。惟因省府業務功能與組織自八十九年調 整後,相關規定配合停用。而教育部為瞭解高中體育班實施成效與問 題,乃於九十年針對台灣省高中體育班進行訪視,結果指出:「高中 體育班之設置對於提升我國競技運動水準與發展具有正面性意義,應 加以妥善規劃設立」(教育部,2001);另,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於九 十一年召開「國家競技運動發展會議」決議亦明確宣示:請教育部配 合體委會重點發展項目規劃設置各級學校體育班。而適逢九十年「行 政程序法」之實施,教育部乃於九十一年增訂「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 法」第十六條之一,中等學校得依本身需求,提出計畫報經該主管教 育行政機關核定成立體育班,使學校體育班在「特殊教育法」外,有 更明確的法源依據,增強其設置之適法性(教育部,2002)。 綜上所述,法規對於台灣的體育資優教育發展影響甚鉅,而由「特 殊教育法」對資優教育的內容界定可知,「體育班」亦屬於學校資優.

(28) 19. 教育的範疇,其設立之目的乃在於早期發掘具有運動潛能之學生,施 以計畫性與系統化之教育,傳授體育專業理論與技能,使其潛能得以 充分發揮(教育部,1990)。因此,體育班之設立,對我國體育資優 生的發掘培育及對我國專業體育教育之長期發展,具有規劃、輔導與 紮根的重要功能。再者,「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授權各主管教育 行政機關可依本身需求及區域性發展體育特色成立體育班,其最大意 義在於肯定高中體育班對於國家競技運動發展具有正面性意義與貢 獻。.

(29) 20. 第二節 學校體育班運作發展與實務探討. 本節擬從體育班「發展項目原則」、「人才甄選」、「教練來源 及篩選」、「學校團隊人力資源」、「教練與選手獎勵方式」、「經 費來源及運用方式」、「場地設施支援」及「學生相關輔導工作」, 分別探討體育班發展與實務。學校體育班發展運作經營,是一項有計 畫、有組織、有領導,而且有目標的教育工作。其目的在於配合國家 重點運動發展,於國民中小學階段早期發掘具發展運動潛能之運動人 才,提供國民中學運動績優學生進入高級中等學校繼續升學,銜接中 學階段優秀選手繼續培訓,並建立優秀運動人才一貫培訓體系為目的 (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修正要點,2007)。施教 重點可分為:「體育知能之傳授」、「運動專長項目之訓練」、「運 動精神及群育之培養」、「健全人格之陶冶與發展」 (教育部,1990)。 有鑑於此,學校體育班須有完整的發展運作策略及學校行政的配合, 根據科學訓練理論與方法,擬定優秀運動人才培訓計畫,並確實依照 計畫進行訓練,才能達其功效。以下將針對學校體育班運作與實務, 分別加以描述: 一、發展項目原則 各級學校欲成立體育班並長期性培訓運動團隊,在人力、物力有.

(30) 21. 限資源下,各校應有全盤的考量及審慎的評估,選擇適當運動項目, 擬定學校運動發展特色。劉建興(1995)建議選擇運動項目發展可以 從承襲既有的發展項目、選擇較適合大眾性(全校性)的運動、配合學 校體育設施、教師的專長、人數考量,作為選擇。包德明(1989)認 為需考量學校之目標、設備、經費、教練師資、選手來源等客觀條件。 藍金香(1996)則指出學校運動項目發展原則應以重點項目、運動項 目普遍為發展原則,另考量運動項目配合社區的需求及重視學生興 趣。. 二、人才甄選 張浩桂(2003)認為運動競技場上,沒有選手就無法比賽,運動 競技可以沒有教練,但不能沒有運動員。詹清泉(1990)指出,選手 與選手間的培訓階段不應有斷層現象,要有儲備隊員的銜接組成。所 以招募優秀運動人才是組訓運動代表隊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成立學 校體育班之人才遴選,是成班後運作的首要工作。學校應成立甄選小 組,訂定甄選辦法報請所屬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後,正式公開辦理 甄選工作。翁志成(1999)認為,一個知名度高、形象良好的運動團 隊,自然造就許多人慕名而來,選手招收來源就能提昇不少。孫顯鋒 (2000)對於優秀人才選拔標準及要求,教育部早在民國24年訂頒「各.

(31) 22. 級學校選派運動代表規程」明令,招收學生除需具有該項運動潛能 外,品德行為及學業方面亦須有基本的要求。張浩桂(2003)指出組 訓學校運動代表隊重點之一,在於科學化選材。而科學選材是把少數 真正具有運動潛力人才,在早期階段發掘出來,並在有計劃、有目的、 有監控環境下,給予專業的訓練,使他們先天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和 發展,進而達到具有高度的競技水準和取得優秀的成績。從運動技術 要求角度來看,選拔運動員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經驗選才,二是科 學預測選才(全國體院統編,1991)。唯,林德隆(1987)在選材的 看法上引用Everett的看法:「用具體測驗方法遴選球員,比感覺上的 選取,更為有效且可減少錯誤。」王宗進(1992)、包德明(1989)、 余美麗(1991)指出學校老師可利用學校體育課、透過校內運動競賽、 運動專長調查、張貼招生佈告來挑選優秀運動人才。另外彭煥章 (2006)茲以竹東縣竹東國小體育班招生策略行動研究為例建議可利 用:(一)溝通親師觀念,建立體育班訓練課程的共識、多元教學活 動;(二)增進學生羽球知識;(三)辦理比賽活動,提昇學生參與 羽球的技巧;(四)關懷接納學生,鼓勵發展多元智慧活動;(五) 運用各種方式,展現體育班教學成效;(六)尋求協同夥伴,提供成 員支持環境;(七)聯繫附近國中及高中。相關策略來招募選手及解 決招生不足的現象。.

(32) 23. 三、教練來源及篩選 一位成功的運動員背後一定有位好的教練,一位好的運動教練除 須具備運動專業技能及豐富的運動知能外還須要有敬業精神,而教練 任務在於造就一個成功的運動員,能將傳授所有專業知能及運用資源 來幫助選手,發揮他們的潛能,成為優秀的運動員。所以教練在運動 團隊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他不但是成員的依循與效法的精神指 標,更肩負著團隊勝負優劣的重大任務(陳玉娟,1994)。目前各校 體育班教練來源上,葉憲清(2005)指出各級學校運動教練人選分別 有:體育教師、校內有運動專長之教職員、校外有運動專長之人士、 運動專任教練。孫顯鋒(2000)指出學校的運動教練多為學校體育教 師兼任,在無法同時兼顧情形下,無法全心專注於培訓工作,必須要 有專任運動教練的設立,再由體育教師輔助培訓。教育部於2003年公 佈並實施「專任運動教練聘用辦法」,內容中明定各級學校可以聘任 專門從事運動團隊之訓練或比賽指導之教練,此辦法是臺灣地區各級 學校體育班發展運作的一項助力,也是培育校園運動人才,提昇競技 運動水準的一項利多。張勝輝(2003)針對學校運動代表隊建議教練 聘任應注意兩方面:(一)提高兼職教師的工作意願;(二)改善專 任教練的工作意願。而在提高兼職教師的工作意願方面,姜茂勝 (1992)建議爭取教練指導費,特別比照導師費支付。陳建興(1989).

(33) 24. 則認為,(一)設置專業教練;(二)減少體育教師授課時數;(三) 增加講習或進修機會;(四)術德兼備、寧缺勿濫。另外在改善專任 教練的工作意願上,張宏亮(1992)指出學校專任教練欠缺獎勵制度、 建議從績效評分方式考量,給予優良教練物質上鼓勵以激勵其士氣。 許振明(1997)則建議:(一)重視行政管理培訓課程,加強運動教 練行政工作能力培養;(二)確立運動教練角色與地位,以減輕教練 工作外無謂負擔;(三)重視運動教練薪資,提高運動教練待遇。(四) 建立獎勵制度、提供進修、升遷管道。張勝輝(2003)提供參考,學 校教練也可尋求教育學程畢業校友返校實習,協助行政工作及擔任學 校助理教練。鍾伯光(2000)指出一位成功的教練,不能光賴個人在 運動場上的經驗和對運動技術的瞭解,還需具備下列各項條件,包 括:領導能力、幽默感、管理能力、具個性、信心、知識、熱心、耐 性、不屈不撓的精神、鬥智、果斷、智慧、典範等。. 四、學校團隊人力資源 學校運動代表隊是講求團隊合作及科技的整合,無法只單靠教練 一個人單打獨鬥,而能盡全功(張浩桂,2003)。為使教練心無旁騖 專心於訓練工作,運動教練能全心放在團隊上,體育運動主管應全權 負起支援工作。「行政支援」應作制度性的分工,以盡團隊合作,才.

(34) 25. 能力求團隊組織之績效。所以必須設置一些行政人員,如秘書人員、 採購助理人員、會計人員及學生助理人員等,來協助處理運動代表隊 組訓相關事務(國立體育學院,1989)。翁志成(1994b)研究指出 運動團隊人力資源的任用,首先必須要有規劃及籌組階段然後再進行 任用階段。而在規劃階段必須考量學校目標、學校條件、學生條件、 社會資源等因素,以作為成立運動代表隊的因素可行性。. 五、教練與選手獎勵方式 (一)獎勵的原則: 邱金松(1990;引自彭煥章,2006:20)認為運動聯賽獎勵制度, 應重視以下原則;(1)獎勵採多種方式:獎勵宜採多樣化,以免失 去功用,諸如獎章、獎狀、獎金、獎盃、獎牌、表揚、記功、對運動 員參與聯考加分、保送等,都有其不同的效果;(2)獎勵宜針對被 獎勵對象的願望與需求:不同的對象採用不同的獎勵方式,才能發揮 其效果;(3)獎勵須及時:及時的獎勵,不但可增強激勵作用,更 可增加被獎勵者的珍惜,逾時的獎勵,不僅會失去獎勵的意義,更會 對獎勵產生漠視的心理。 (二)臺北市體育獎勵金發給要點: 1.臺北市政府為獎勵優秀運動選手及教練提高運動水準,特訂定.

(35) 26. 臺北市體育獎勵金發給要點。要點所稱優秀運動選手及教練, 是指指導該優秀運動選手之教練,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具體 要點大致如下: (1)本市立大專院校參加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運動會及大專盃錦 標賽,獲得前三名或破大會紀錄者。 (2)代表本市參加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獲得前三名或破大會 紀錄者。 (3)代表本市參加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以外之全國性錦標賽, 且有八所學校組隊參加,獲得前三名或破大會紀錄者。 (4)代表本市參加全國性國小單項運動競賽,且有八所以上參 加,獲得前三名或破大會紀錄者。 (5)參加本市中等學校運動會、國民小學運動會,平全國中、 小學運動會紀錄以上者。 2.獎勵金核發標準如下: (1)選手個人競賽項目: 1.符合1(1)、(2)、(3)、(4)者,破大會紀錄者新 臺幣(以下同)參萬元。第一名,貳萬肆仟元;第二名,壹 萬貳仟元;第三名,玖仟元。 2.合於1 (五)者:參萬元。.

(36) 27. (2)團體競賽部分:以該項目規定參加比賽人數乘以個人獎勵 標準百分之五十核發。 (3)教練部分: 1.個人競賽項目:以運動選手獎勵金標準額之二分之一核 發。 2.團體競賽項目:以該項目規定參加比賽人數乘以教練個 人獎勵金標準額核發。 (三)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 本獎學金以鼓勵基礎體育,強調普遍性及具客觀比較標準之運動 項目(田徑、游泳項目)為原則。 1.本體育獎學金分為國小組、國中組、高中組(含五專前三年)、 大專組(未設體育科系之一般大專院校)、體育專業組等五組。 另設特別組,凡品學兼優之殘障同學參加運動比賽成績優異者 亦可申請。 2.各組名額及獎學金數額如下: 國小組二十名,每名參千元;國中組十五名,每名肆千元;高 中組十名每名伍千元;大專組十名,每名陸千元;師資組六名, 每名柒千元。.

(37) 28. 六、經費來源及運用方式 陳建森(1997)指出經費為庶政之母,在執行行政業務或推展各 項活動時,若缺乏經費資源,即使有周延縝密的計畫或完整的組織陣 容,亦難達成組織預定的目標。因此,培養學校運動團隊需要龐大的 經費,包括車馬費、膳食費、營養費、集訓費、器材設備及材料費等, 往往造成學校沈重的負擔,使得部份學校在審慎評估下,畏於發展運 動團隊的經營(劉仲成,1995)。所以發展學校運動團隊,須要經費 因應,才能順利推展。 (一)學校體育班經費來源 陳龍雄(1987)認為學校體育經費來源有:(1)教育部補助: 本項經費需要舉辦大型校際活動特殊原因或重點發展單項運動,指定 學校有具體成效者;(2)後援會:分為家長、學生與校友三方面熱 心人士自願籌集;(3)廠商捐助;(4)地方人士熱心捐助;(5) 學校編列預算。彭煥章(1995)以新竹縣竹東國小體育資優班為例, 分析其經費來源包括:(1)由教育局每年補助30萬元的專款費用; (2)由家長會與校外廠商贊助;(3)校外比賽由選手家長贊助;(4) 學生收費;(5)校外比賽獎勵金。 張浩桂(2003)以臺北市立大同高中體育班為例,分析其經費來 源有:(1)由教育局每年補助70萬元的專款費用;(2)由家長會與.

(38) 29. 校外廠商贊助;(3)羽球隊由電腦公司贊助;(4)田徑隊校外比賽 由選手家長贊助。 由上述的經費來源方式,足見經費之負擔除企業機構外,仍以政 府為主體。因此,學校運動團隊經營上,單靠每年政府機關補助是不 夠的,應由學校行政主管來爭取協助籌措體育發展經費。而教練則須 在訓練成績受到肯定,才有益於獲得贊助廠商的支持及大力資助,所 以唯有分層負責才能解決經費上的問題(張大昌,2003)。 (二)學校體育班經費運用 陳朝陽(1987)指出學校有關體育班經費運用之範圍,各校則視 情況不定,主要以下列項目為主:(1)業務費:如文具紙張、班際 競賽獎品、錦旗、獎狀等;(2)活動費:運動員集訓費、舉辦比賽 經費;(3)場地設備費:興建場地或運動設施,所需經費較龐大; (4)維修費:體育器材修繕及養護;(5)旅運費:旅費、運費;(6) 材料費:各類球鞋、釘鞋,參加各項運動表演之材料;(7)獎助學 金:依運動表現設立優秀選手體育獎金。 (三)爭取企業贊助經費 張雅棻(2001)指出學校運動團隊經費大多由學校補助,財務開 銷龐大,對一般學校來講,是一項沈重負荷。體育經費不足是目前各 級學校面臨最大的問題,為求抒解學校龐大的體育經費問題,尋求企.

(39) 30. 業贊助是目前熱門的一種方式。韓大衛(1994)認為企業贊助學校的 體育運動,有下列三種類型:1.獨家贊助:只有一家企業贊助學校的 運動比賽、項目、運動代表隊或選手;2.主要贊助:由數家企業共同 出資贊助運動代表隊,而其中一家企業出資較多;3.附屬的贊助:指 除了現金之外,亦以其他產品或服務的方式贊助運動代表隊。. 七、場地設施支援 陳炳楓(2006)認為學校硬體設備最能直接影響學生對運動的參 與及訓練的意願。目前學校在訓練場地規劃上,學校運動場地使用辦 法大多數以體育正課為優先,其次為運動代表隊使用,再則為各項競 賽活動。蔡金霖(1996)建議,為了不影響學校上課進度及運動團隊 訓練場地有相互衝突,各校教練應在每學期開學之前,事先應與學校 負責排課處室及相關人員協調溝通,共同規劃場地使用情形,在全盤 考量運作之下,縱使同一時段有多班級上課,仍須空留場地作為運動 團隊平日練習之用。而在器材方面的爭取,則可透過承辦各級運動比 賽而取得(張勝輝,2003)。器材數量多寡則會影響訓練的效率,購 置特殊訓練輔助器材,可營造良好的訓練環境氣氛(蔡崇濱,1996)。 因此,有完善的場地設備,除可提升學校運動風氣亦可讓運動團隊全 心投入訓練,提升學校運動競賽水準。.

(40) 31. 八、學生相關輔導工作 (一)生活輔導 劉仲成(1995)認為學校體育運動代表隊,正處於各學習階段, 所以,在生活上可能面臨許多問題,因此,運動選手比一般學生相比 較之下更顯得辛勞。然而,最讓人擔憂的是,運動團隊常因為運動成 績有所成就,則養成驕傲、自大、偷懶等許多不良習性,在溺愛姑息 氣息瀰漫的運動環境中迷失自己,全心只想追求運動技能和有傑出的 表現,而忽略了平日常規及待人處世之道,最後落得身敗名裂,自毀 前程(陳建興,1989)。而在選手生活管理制度與方法的設計上,住 宿統一,一方面可解決住的問題、另一方面則可杜絕社會環境不良習 性的利誘;而集中於某一「體育班」,則可利於管理與訓練安排。因 此,運動選手的生活要比一般學生,更加嚴格、規律、節制,是必要 也是必然的,唯有如此,才能讓社會大眾對選手有另一番評價(張浩 桂,2003:31)。 另外臺北市立大同高中運動代表隊的生活管理輔導方式,該校因 為各項運動代表隊選手大部分以台北縣市為主,少部分遠從桃園、彰 化、高雄等地區來就讀。所以在田徑項目的外縣市學生規定住宿,柔 道與羽球項目學生也規定一律住宿,以便於管理。而至於管理方面, 則由實習教師兼任舍監負責管理,週一至週五晚上8點至10點於教室.

(41) 32. 進行晚自修與點名,10點30分就寢(張浩桂,2003)。 (二)課業輔導 劉仲成(1995)認為學校運動代表隊在學校課業方面,一直是被 外界詬病的問題,選手長年在追求運動成果之下,即產生學業荒廢的 情形。目前各級學校體育班練習時間皆依規定排定專項術科課程,但 因訓練項目不同及訓練時間有限,平日經常得利用早自修及放學時間 甚至得犧牲假日做加強訓練,一旦進入比賽期,又外出比賽而耽誤到 正課,經年累月的累積,自然而然課業進度落後他人。詹俊成(2003: 78)指出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常認為,運動選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在學業方面總是貶多於褒,然而經過許多科學家的驗證,發現許多優 秀運動選手,不僅在身體能力方面有優異的天賦,其在智力方面亦有 高人一等的潛能。基此,給予學生適度的學業輔導及補救教學確有其 必要性。 陳龍雄(1989)認為學校代表隊大部分的時間及精力全投注於訓 練及運動活動中,而影響到學校課業的專注力,這是無可避免的事 實。但是,不能因而放棄學生學習的本分,所以在訓練之餘,應利用 夜間補習課業或運用學長及熱心教師、家長來加強輔導,使代表隊每 一位成員都能積極努力練習也能顧及到課業,達到學術兼修、文武皆 宜。.

(42) 33. (三)升學輔導 國中體育班在經過三年艱辛的專項基礎訓練及計畫性的培訓,若 畢業後無法進入理想的學校就讀,延續運動訓練生涯,將會埋沒許多 優秀人才及浪費當初所投入的經費及人力資源。張浩桂(2003)指出, 教育部在民國55年訂頒了「中等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 法」之後,因而有許多運動成績優秀的運動員受惠此辦法,運動成績 優異的運動員可申請免試甄審或甄試升學或參加聯考時降低錄取標 準,對長年辛苦績優運動員而言是一大鼓勵。中等學校運動成績優良 學生升學輔導辦法(民國81年8月1日教育部訂定施行),第一條開宗 明義指示:為獎勵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致力於各項運 動,提昇運動水準,培養優秀運動人才,特訂定本辦法。第二條至第 十條明確規定國民中學高級中學之學生,參加各項比賽成績合於各款 規定之一者,可以甄審或甄試,輔導其升學至發展同一運動項目之 公、私立大專院校或高級中等學校。 陳建興(1989)認為,許多運動選手及教練已把運動當成升學的 踏板早已深植人心。對於升學輔導可分為兩部分:(1)取得保送資 格後的輔導:通常選手在取得保送資格後,具甄試時間,長者一年, 短者一個月,在這段時間,訓練暫時停止,集中起來協調各科任課教 師從事課業輔導;(2)甄試落榜及沒有保送資格的輔導:這些選手.

(43) 34. 適切的升學輔導比之前者,更為重要。因為他們要必須有一個環境, 繼續訓練,因此,此時教練必須透過各種管道,為這些選手找到理想 的學校,作為升學保障。 綜上所述,學校體育班運作發展在實務方面上應需考量,選擇學 校運動發展項目、體育班人才甄選策略、體育班教練來源及篩選原 則、學校的團隊人力資源、體育班教練及選手獎勵方式、體育班經費 來源及運用方式、學校場地設備支援、體育班學生生活、課業及升學 輔導相關工作等客觀條件。在選擇運動項目方面,則應考量學校發展 特色、場地設施的配合、經費來源,選手來源及教練師資等基本條件 原則。在人才甄選策略方面,學校應成立優秀運動人才甄選小組並公 開甄選,以利用科學化及經驗選材方式有效遴選出優秀有潛力之人 才,另外也可利用學校體育課、透過校內運動競賽、運動專長調查、 張貼招生佈告來挑選優秀運動人才。在教練篩選方面,應由學校具有 運動專長且意願高之教師或聘請專任運動教練擔任。在經費籌組及運 用方面原則,應以縣市政府編列之體育班經費及體育發展基金經費為 主,亦可爭取學校家長會或地方企業資源並開源節流妥善規劃經費運 用。在教練及學生獎勵方式上,應訂定獎勵辦法,事實給予精神及實 質方面的鼓勵。而在學生生活、課業及升學輔導方面,應同時兼具, 注重選手品德教育,提高學習動機,減少學習困難並輔導優秀運動人.

(44) 35. 才進入理想學校,延續運動生涯,有效提昇運動水準。.

(45) 36. 第三節 學校體育班運作發展的影響因素. 陳建興(1989)認為學校代表隊組訓之成功與否,除了最重要的 選手與教練外,學校行政的配合、經費的籌措、主管的支持,家長的 配合,都是成功之關鍵。本節研究者則將影響學校運動代表隊的因素 分為「學校行政」及「選手自身」兩方面加以闡述。. 一、學校行政方面 張勝輝(2003)研究指出影響學校運動代表隊的主要因素;(一) 學校目標及領導者企圖心;(二)教練意願及能力問題;(三)選手 招募;(四)經費因素;(五)行政支援因素;(六)場地、設施、 器材因素。 (一)學校目標及領導者企圖心 翁志成(1994a)指出學校運動代表隊的發展首先要思考發展方 向及設定學校目標,因為有具體明確的目標,在運作推展上才有依據 及共同遵循的方向。另外在各校顧及均衡發展的教育目標,同時尚需 要考量學校的主客觀有利的因素及條件,再衍生出重點發展的主要目 標。而各校校長及各主管將可依據各種理念及資源,包括人力、物力、 時間、經費等因素,邀請各級相關人員,共同研商計畫內涵和研討各 種細節及評估其發展的可行性,並督促執行之(張天津,1989)。領.

(46) 37. 導者有了強烈的企圖心,將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學校目標,也會改善學 校方面的有利條件,營造良好的培訓環境(楊漢琛,2002)。 (二)教練意願及能力問題 教練是運動團隊最直接的領導者,也是團隊中最具有專業知識的 領導者,負責整個團隊的訓練與比賽。因此,教練的能力及素質是成 功運動團隊的必要條件(許振明,1997)。一個運動團隊的成功與否, 除了優秀選手之外,教練佔有決定性的地位,而體育班學生皆是經過 挑選出來而具有優秀運動才能之學生(葉憲清,1993)。因此,對教 練專業能力的要求自然有別於一般教師。所以在教練聘用方面尚需考 量以下兩個問題。 1.教師兼任教練意願及能力的因素 根據翁志成(1992)研究結果發現,我國學校運動代表隊教練來 源,各校運動教練大多數由各校體育教師兼任或外聘校外人士來「兼 任」,也常因教師與教練工作的沈重負擔而難以兼備,以導致體育教 師意願低落而缺乏積極態度或是在各項專業素養上和能力上都有不 及的現象。而每一項運動都有其特殊性。因此,教練專業技能,並不 是每一位體育從業人員都能擁有,所以對於教練聘用應審慎考量(陳 建興,1989)。.

(47) 38. 2.專任教練職業保障問題 孫顯鋒(2000)指出目前學校的代表隊教練大多為校內教師來兼 任,較無法專注於整合訓練工作,必須要有專任運動教練的設立,再 由校內體育教師輔助訓練。專任教練是教練來源之一,但目前面臨的 問題則包括:教練角色定位、升遷問題、進修管道、考核制度、福利 問題、未受相關單位重視、選手選材及來源問題、退休制度、任職學 校無法配合、學校額外安排其它工作事務(劉秋琴,1999)。以致於 專任教練工作意願偏低,在學校專任運動教練離職率過高(張宏亮, 1992)。 (三)選手招募 Broyles 認為選手數量與素質是運動團隊成功的重要因素,選手 的數量多,較容易從中挑選出更優秀傑出之運動人才,來提昇運動水 準;素質好的選手能在比賽中能隨時調整掌控自身之各種狀況,力求 最高表現(張勝輝,2003)。因此,學校教練在招募選材時所面臨的 困擾,在學生本身對運動發展項目的興趣和家長支持度,以及學校在 升學主義掛帥下和講求文憑的現行社會裡,皆影響家長及學生本身的 選擇性其加入代表隊的意願。因此,許多國小、國中及高中更是在升 學的壓力下,埋沒了許多運動優秀人才(蘇秦玉,1999)。.

(48) 39. (四)經費因素 學校體育相關活動推展必須仰賴足夠的挹注,否則就像沒有脊椎 的人,徒具其型無法發揮作用。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任何一 個組織要能有效的運作及經營經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張大昌, 2003)。有了充裕經費,才能創造一個優質訓練環境,吸引學生參與 訓練的興趣。另外李俊杰、林東興(1998)也指出,學校單位是消費 單位,不是生產單位,因此經費主要來源是靠上級補助,可是上級補 助也因國家政策逐年減少,如何開闢財源使學校校隊能維持正常運 作,確實是一個頭痛的問題。 (五)行政支援因素 陳政雄(1984)對於學校體育所面臨的問題,歸納後結果以「行 政支援」為問題的主要癥結之一,而且關係到學校體育的成敗。在現 行的各級學校有關法規制度下,學校體育所相關聯的行政單位,包括 校長、人事室、會計室、教務處、總務處等處室,所以學校行政支援 的合力,對運動代表隊的成立及發展是有最直接的影響。 翁志成(1994a)指出學校運動團隊的行政支援如下:(1)品德 教育;(2)課業輔導;(3)心理輔導;(4)就業輔導;(5)升學 (進修)輔導;(6)成立後援會;(7)獎勵制度;(8)膳食供應; (9)集中住宿;(10)集中訓練;(11)場地設備;(12)運動營.

(49) 40. 養諮詢;(13)運動傷害防護及保健;(14)安排;(15)體檢(健 康管理);(16)保險制度;(17)家長聯繫。而學校運動代表隊如 何受到各行政單位的支援也是我們至為關切的問題。 (六)場地、設施、器材因素 許振明(1997)指出運動場地設施包括運動場地、設備與器材, 是學校體育經營最基本的硬體設施,對於學校體育教學、訓練及整體 學校體育發展均為至關重大之影響。教育部(1994)為提供我國運動 場地規劃與管理參考,委託田文政等多位學者專案研究,發現我國現 階段運動場地數量有限、缺乏經營理念、存在著內外因素的缺失,如 排水不良、動線不佳等問題。因此,在運動設施、場地器材經營管理 上,除了積極尋求拓展運動場地設施,改善目前學校體育場地不足現 象外,應善用學校目前運動設施與器材,並且有計畫的維護、保養、 更新與添購,改善場地內外因素的缺失。尤其更要建立場地設施與器 材設備管理之經營理念。. 二、選手自身方面 張浩桂(2003:34)指出運動代表隊同學長期接受嚴格的訓練, 在學業與術科無法兼顧之下,常承受很大壓力。再加上日常生活中與 師長、父母、同學相處的問題,同儕間競爭,容易引發內心情緒的不.

(50) 41. 穩定、低落、運動傷害等現象發生。另外選手在學校也同時扮演著「運 動員」及「學生」的雙重角色,在面對社會大眾及媒體,又肩負了「社 會角色」,因此,其任務與一般的學生就大不相同。對於選手生活管 理、課業壓力、運動傷害、運動生涯、教練領導行為、家長問題(與 家長的溝通)等,皆是影響選手繼續參與訓練意願以及妨礙學生參加 運動團隊的原因(許建民,1998)。 綜上所述,體育班運作發展影響因素包括學校目標不明確、教師 兼教練意願低落及素養不足、行政支援有限,選手來源缺乏、經費短 缺、場地設備器材不足等因素,因此,如何充分發揮資源效益,有效 因應體育班各項發展影響因素,則有賴學校事先的妥善規劃及分工, 使學校體育班能有完善的建構及發展。.

(51) 42. 第四節 本章總結. 在體育教育蓬勃發展的今日,政府單位大力倡導基層體育班的成 立,其目的在於及早培育優秀運動人才,提高我國競技運動水準,讓 優秀運動人員發揮專才,且各校也可發展屬於該地區之特色運動種 類。體育是民族盛衰的表徵,亦是促進個人健康、提昇生活品質、導 正社會風氣之主要途徑;台灣地區近二十年來在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 下,不論是體育行政組織、學校體育教學、全民體育活動、優秀選手 培訓、國際體育交流、等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張大昌,2003)。 學校體育是社會體育的搖籃,亦是推動國家體育的基礎,更是影 響國家體育政策執行成效的重要關鍵。所以在學校體育發展的過程 中,透過體育班運動代表隊的組訓,以發掘具有天賦的選手,進而為 國家爭取最高的榮譽。因此,學校運動代表隊的發展關係著國家體育 發展,更是達成國家體育政策的關鍵之一。 政府單位積極鼓勵學校成立體育班,其目的除了在於發掘具有天 賦潛力之運動人才施以計畫性培育,以提高我國競技運動水準,為我 國爭取最高榮譽外,亦可促使學校體育班的運動發展成為各校的發展 特色之一。因此,各級學校體育班的發展,應配合國家體育政策發展, 同時考量各級學校的目標、領導者的理念及學校的主客觀條件,訂定.

(52) 43. 學校體育發展的目標,並聘請專任運動教練及甄選具有運動天賦及潛 能之學生,在長期且有計畫的系統下,積極培養出優秀的運動人才。 學校選擇招收體育班,就應負起輔導的責任;但學生的組成及困 擾因素不盡相同,導致體育班學生學業、訓練及學校適應的問題亦不 相同。本研究將以國中體育班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瞭解其對學習適應 情形,及發現學習適應不良之因素,進而改善學習成效。 招收體育班學生,實有不少的問題需要面對,不祇是體育班學生 的訓練與運動成績問題,學業及學校適應也需考慮,更重要的是,輔 導學生培養生涯規劃的理念,以備在升學及就業方面作出適當的抉 擇,獲得人生的成就。.

(53) 44.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擬探討新北市永和國中體育班,主要目的旨在探討體育班 之實施現況與發展困境。為進一步分析與驗證,本章擬分為六部份, 敘述本研究之研究設計與實施方式:一、研究方法;二、研究對象; 三、研究流程與架構;四、資料收集方法;五、資料處理。.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及深度訪談等二種研究方式,探討新北市永 和國中體育班之實施現況與發展困境,並依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擬以 自編訪談大綱為研究工具,並對本校相關行政人員、學科教師、教練、 導師、家長及學生進行深度訪談以實際瞭解對體育班之看法及建議。.

(54) 4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係以新北市永和國中體育班之相關行政人員、導師、教 練、家長及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如表3-1所示。. 表3-1 新北市永和國中體育班訪談對象一覽表 代號. 性別. 年齡. 體育班相關經歷. A. 男. 50. 現任校長. B. 男. 50. 學務主任. C. 男. 38. 教務主任. D. 男. 35. 學科教師. E. 女. 40. 九年級體育班導師. F. 男. 35. 教師兼任籃球隊教練. G. 女. 35. 籃球隊專任教練. H. 男. 36. 教師兼任田徑隊教練. I. 女. 42. 籃球隊後援會家長. J. 男. 15. 九年級體育班學生. K. 男. 15. 九年級體育班學生.

(55) 46.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本研究先著手於蒐集與研究主題相關之文獻並加以分類彙整,進 行文獻分析,同時確定本研究之方向與受訪者名單。接著根據研究問 題,擬定訪談大綱,請專家學者審視後,進行深度訪談,訪談後將訪 談資料繕打成文字稿,並依據研究目的進行描述分析,再與相關文獻 資料進行比對,最後再綜合本研究之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本 研究流程如圖3-1。.

(56) 47. 一、研究流程. 界定研究方向與目的. 確定主題. 文獻蒐集與探討. 確立研究方法. 文獻分析. 擬訂訪談大綱. 深度訪談. 專家效度檢測. 資料處理與分析. 測試與修正研究計畫. 研究結果與討論. 結論與建議. 圖 3-1 研究流程圖.

(57) 48. 二、研究架構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永和國中體育班實施現況及發展困境,進 而提出有效之發展策略。本研究首先探討新北市永和國中體育班運作 實施現況,包括永續發展、行政組織、教練來源、經費來源、學生來 源、訓練情形、學生課業輔導等現況,其所面臨之困境問題,如圖3-2 所示;其次,探究我國體育資優教育之發展、學校體育班運作發展與 實務及學校體育班運作發展的影響因素,以建立體育班運作發展的完 善制度,最後將其具體結果予以探討與分析。其經上述之探究,將可 具體提出新北市永和國中體育班運作之發展策略。.

(58) 49. 實施現況 1.永續發展. 2.行政組織. 發展困境. 3.教練及師資來源 1.經費不足 4.經費來源. 5.學生來源 2.學生招收不易. 6.訓練情形 3.課業輔導績效不彰 7.學生課業輔導. 發展策略 1.確立學校運動發展方向 2.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3.爭取教育主管機關經費及招募地方資源. 圖 3-2 研究架構圖.

(59) 50. 第四節 資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設計包括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等二種研究方式並製作 一種研究工具調查與收集資料,茲說明如下:. 一、文獻分析 文獻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在蒐集運動相關才能之概念、國家競技運 動發展政策、全國各級學校體育班之運作發展議題及相關的研究報告 及綜合評論,以瞭解全國各級學校體育班的實施現況。本研究所採用 文獻分析包括,先蒐集資優教育理論及定義、學校體育班設立的相關 研究資料及法令,再分析探討學校體育班發展運作經營與實務、國家 競技運動發展重要性及建立學校運動教練制度等相關文獻。. 二、深度訪談 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法,以訪談大綱做為收集資料的輔助工 具,除了訪談大綱中的「學校體育班目前發展運作所面臨的困境及解 決方式」、「體育班發展之重點」、「學校對政府機關在體育班制度 上應有的具體作為」等項目外,並於訪談過程中根據訪談內容延伸相 關問題,以配合研究資料之蒐集。.

(60) 51. (一)訪談大綱 本研究採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進行資料蒐集,訪談大綱是依據研 究目的、相關論文與著作閱讀,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擬定訪談大綱, 以確實掌握研究中所有相關的主題都能含括在訪談的內容中。 本研究之訪談大綱是依據研究目的,以及參考相關書籍與論文, 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所擬定;訪談大綱參考徐郁婷(2006)之桃園縣 高中體育班發展現況與問題之探討;陳秉洋(2009)之臺北市國中體 育班實施現況及發展困境之研究;陳隆明(2011)之體育班經營管理 個案研究-以新北市立光榮國中為例;黃富建(2010)之桃園縣國中 體育班發展現況與問題探討-以仁和國中為例等文獻。. (二)訪談過程 在與研究參與者進行訪談時,須規劃舒適安全且不被打擾的環 境,使研究參與者自在的表達意見,讓受訪者在感覺較輕鬆的情境中 回答問題,每次訪談時間約50分鐘左右,以個人訪談為主;為避免訪 談過程紀錄有所缺漏,在進行訪談時全程錄音,供日後方便繕打成逐 字稿,俾利後續資料的分析。.

(61) 52. (三)訪談手札 訪談手札主要記錄訪談者的基本資料及訪談過程中的重要訊息, 並記錄受訪者在訪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特殊狀況,包括肢體動作的表 達、情境脈絡的描述、受訪者非語言的訊息、訪談者與受訪者互動的 感受、訪談者於訪談後的感想,及研究者聽訪談錄音,繕打成逐字稿 時的特殊紀錄與想法等。. (四)檢核函 檢核函主要在瞭解研究參與者在閱讀研究者所整理之訪談資 料,符合研究參與者內在主觀世界的程度,作為檢核之用。.

(62) 53. 第五節 資料處理. 資料分析的目的是根據研究結果,將所獲得之原始資料做系統 化、條理化的陳述,以逐步集中和濃縮的方式將資料反應出來,最後 對資料進行有意義的解釋(陳向明,2002)。在訪談結束後,將訪談 內容繕打成逐字稿,以利於資料的分析與處理;訪談過程中若在第一 次訪談時有遺漏之處,擬進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訪談,以求獲得完整 之資料,於訪談資料繕打完畢後,研究者以檢核函E-mail之方式,交 由受訪者進行確認,待確認無誤後將逐字稿內容進行編碼、登錄、分 類然後進行分析,並做研究報告的撰寫。本研究資料處理過程可分為:. 一、文獻資料處理與分析 文獻分析的進行首先須反覆閱讀相關文件及記錄筆記,並參考文 獻,從反覆閱讀當中,逐步整理受訪者的內容敘述,並對同一事件進 行交叉比對,以便掌握更清楚的實際狀況與脈絡。. 二、訪談資料處理與分析 在訪談結束後,隨即進行訪談資料之整理與分析工作,其步驟如 下:.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bstract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 Based on

By using Balanced Scorecard (BSC),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indicators of school management wit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for L junior high school in

The study applies Discriminate Analysis to discuss the aspec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ving Adjustment Scale and then develops a scale to be the standard of Junior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boriginal areas in term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