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之研究 ---以台東大學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之研究 ---以台東大學為例"

Copied!
17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何俊青 先生

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之研究 ---以台東大學為例

研 究 生: 謝豐昌 撰

(2)

國立台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之研究 ---以台東大學為例

研 究 生: 謝豐昌 撰

指導教授:何俊青 先生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七 年 八 月

(3)
(4)
(5)

謝 誌

三年前懷著一顆學習的心,來到了台東大學,展開了學習之旅。

剛開始到台東大學社會科教學碩士班時,程度一直跟不上其他同學,

幸虧其他同學不斷的鼓勵與教導,才逐漸趕上進度,適應碩士班的學 習生活。

轉眼之間,三年多的時間已經過去,而論文也即將完成。論文得 以順利完成,多虧指導教授 何俊青老師,從論文題目的擬定到論文 相關資料的蒐集與撰寫,何老師都不斷的指引、批改與修正,並且何 老師還犧牲自己假日休息的時間協助我們修改論文,老師不辭辛勞的 指導,讓我獲益良多;而在論文計畫的修訂中,感謝 侯松茂老師與 郭明堂老師細心的批改,指正出許多錯誤的地方,並提出多方的觀 點,讓我有更多元的角度去修正論文,使論文更加完善。

如今論文能夠順利完成,要感謝我的內人能夠在家務上無怨無悔 的付出,讓我無後顧之憂,能夠全力衝刺。並感謝同學姿君、雅娟、

慧玲、坤昌、秀慧與昌雄的的不吝指教,以及學妹怡菁的幫忙回收問 卷,另外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只能感謝上蒼讓我能遇見這麼多貴 人,讓論文能如期完成。

論文的完成不是自己的功勞,要感謝這麼多人的協助,謹以此謝

誌感謝大家,願大家永遠幸福平安。

豐昌 謹誌

2008 年 8 月

(6)

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之研究 --以台東大學為例

作者:謝豐昌

國立台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

中文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師資培育學系的學生,在 1994 年 2 月 7 日師資培育法公 布以後,面臨師資培育數量大幅增加,與「少子化」雙重夾擊下,師資培育學系 的學生,如何重新評估個人的生涯規劃。本研究以台東大學師資培育學系的學生 為受試對象,以自編的「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問卷,採分層叢集抽樣的 方式,由台東大學各年級學生中各抽取四班學生做為正式施測對象,所得的資料 以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重比較雪費法、皮爾森積差相關、迴歸 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各變項間的關係,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一、台東大學師資培育學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各層面的表現以「自我覺察」層面的 得分最高,其次為「生涯覺察」層面。

二、女生在「生涯教育與生涯輔導」層面的得分顯著高於男生,其他層面則無顯 著差異。

三、不同年級在「生涯教育與生涯輔導」、「自我覺察」與「生涯抉擇」層面上有 顯著差異。而在「生涯覺察」與「生涯規劃量」表上,不同年級則無明顯差 異。

四、不同科系在「生涯教育與生涯輔導」、「自我覺察」、「生涯覺察」、「生涯規劃」

層面有顯著上差異,在「生涯抉擇」層面上無明顯差異。

五、不同族群在生涯規劃各層面上皆無顯著差異。

六、在生涯教育與生涯輔導的認同程度,有實習意願的學生顯著高於沒有實習意 願的學生。而在自我覺察、生涯覺察、生涯規劃與生涯抉擇量表上,有無實 習意願則無顯著差異。

七、生涯教育與生涯輔導層面對於自我覺察、生涯覺察、生涯規劃與生涯抉擇四 個層面的解釋變異量分別為 7.9%、11.2%、9.5%與 8.2%。

根據以上的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對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與未來研究 的建議,以供師資培育學系學生、學校行政當局與未來研究者參考。

關鍵詞:師資培育學系、生涯規劃

(7)

A Study on Career Planning of Students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Taitung University

Feng-cheng Hsieh

Graduate Institute of Social Studies Education,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how the students of teacher education department reevaluate their personal career planning when they face the surplus of teacher preparaton and decline of the birth-rates phenomenon after “ Teacher Education Act” was proclamed in 1994.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was applied to this study. The subjects were students of teacher education department in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We sampled one class from each of the first to fourth grade to do the formal study.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Career Planning of Students of Teacher Education Department was administered. Statistical method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were t 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 Multi-compared method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mai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

1. Students of teacher education department in Taitung University achieved the highest score on “self-awaeness”, followed by “career-awareness.”

2. Female students attaine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 on “career education and career counselling” than male studen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other parts.

3. Results of different grade studen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career education and career counselling", “self-awaeness” and “career selection.” No difference was shown on “career-awareness” and “career planning scale.”

4. Results of different departments studen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career education and career counselling", “self-awaeness” ,“career awareness” and “career planning.” It showed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career selection.”

5. Different groups had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each section of “career planning.”

6. Students who are willing to practice teaching identified more highly with “career education and career counselling" than students who are not willing to practice

teaching. However, both of them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8)

7. “Career education and career counselling” could forecast

“self-awarness” ,“career awareness” , “career planning” and “career selection” of 7.9%, 11.2%, 9.5% and 8.2%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offer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suggestions on career planning. Suggestions to the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and school administration are provided for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depart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career planning

(9)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方法………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台東大學師資培育學系的歷史沿革、現況與分析………11

第二節 師資培育之相關研究 ………14

第三節 生涯規劃理論與相關研究 ………24

第四節 大學生涯教育與輔導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40

第五節 自我覺察與生涯覺察理論與相關研究 ………53

第六節 生涯抉擇理論與相關研究 ………57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6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3

第二節 研究假設 ………6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65

第四節 研究對象 ………67

第五節 研究工具 ………70

第六節 資料處理 ………8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89

(10)

第二節 基本資料差異分析 ………105

第三節 生涯規劃各層面表現之相關分析 ………116

第四節 生涯教育與輔導對自我覺察、生涯覺察、生涯規劃與生涯抉擇的 預測分析 ………11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19

第一節 結論 ………119

第二節 建議 ………122

參考文獻 ………

127

中文部份 ………127

西文部份 ………139

附錄 ………

141

附錄一 近五年來國小新生人數變化 ………141

附錄二 不做任何努力下,全國未來五年國小教師超額情形 ………141

附錄三 教育部降低國小班級人數方案 ………141

附錄四 「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問卷專家效度邀請函 ………142

附錄五 「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問卷專家效度檢核表 ………143

附錄六 專家對問卷之修正意見及其處理情形 ………152

附錄七 「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預試問卷 ………154

附錄八 「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正式問卷 ………160

(11)

表 次

表 2-1 台東大學最近五學年度師培生人數統計表……… 12

表 2-2 台東大學師資培育學系學生之 SWOTS 分析表 ………13

表 2-3 2004 至 2007 年六所教育大學師資培育數量統計表 ……… 15

表 2-4 師資培育素質提升方案………16

表 2-5 傳統與多變的生涯比照表………21

表 2-6 生涯定義總表………25

表 2-7 Ginzberg 的生涯發展論 ………29

表 2-8 國內外學者對於生涯規劃的定義………34

表 2-9 大學不同年級的生涯輔導重點……… 48

表 2-10 生涯輔導活動相關研究結果表 ……… 51

表 3-1 台東大學 96 學年度現有師培生人數統計表 ……… 68

表 3-2 專家效度名單……… 72

表 3-3 預試對象背景資料描述性統計表……… 74

表 3-4 極端組檢核結果表 ……… 75

表 3-5 同質性檢核結果表 ……… 75

表 3-6 因素分析適合度表 ……… 77

表 3-7 因素分析逐題檢核表 ……… 77

表 3-8 因素分析刪除題目列表 ……… 80

表 3-9 預試信度分析結果表 ……… 81

表 3-10 逐題移出信度分析結果表 ……… 82

表 3-11 預試分析刪除題目列表 ……… 83

(12)

表 4-1 各分量表現況………90

表 4-2 各層面變異數分析表……… 90

表 4-3 生涯教育與生涯輔導細部現況………93

表 4-4 自我覺察細部現況………95

表 4-5 生涯覺察細部現況………96

表 4-6 生涯規劃細部現況………98

表 4-7 生涯抉擇細部現況 ………100

表 4-8 性別差異分析表 ………105

表 4-9 年級差異分析表 ………107

表 4-10 科系差異分析表………109

表 4-11 族群差異分析表………112

表 4-12 實習意願差異分析表………113

表 4-13 背景變項差異結果表………114

表 4-14 Person 積差相關係數表 ………116

表 4-15 生涯教育與生涯輔導對生涯規劃各層面迴歸分析表………117

(13)

圖 次

圖 2-1 生涯規劃圖示………35

圖 2-2 生涯規劃的步驟流程圖………37

圖 2-3 生涯準備的途徑………41

圖 2-4 生涯教育的階段………42

圖 2-5 個人 SWOT 分析流程圖 ……… 54

圖 2-6 生涯抉擇流程圖………58

圖 2-7 生涯抉擇考慮要素………60

圖 3-1 研究架構圖………63

圖 3-2 研究流程圖………66

(14)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隨著 1987 年 7 月 17 日政府解除戒嚴,進行一連串的政治改革開始,

台 灣 的 社 會 變 遷 也 隨 著 加 速 化 和 多 元 化 。 社 會 各 界 對 於 教 育 改 革 的 呼 聲 , 也 日 漸 高 漲。有 關 教 育 政 策 與 制 度 的 改 革,更 是 列 為 首 要 目 標。自 從 1994 年 2 月 7 日將「師範教育法」改為「師資培 育法」以後,國內的師資培育 政 策 , 開 始 由 一 元 化 、 計 畫 制 、 分 發 制 、 公 費 制 轉 變 為 多 元 化 、 儲 備 制 、 甄 選 制 、 自 費 制 ( 林 新 發 、 王 秀 玲 、 鄧 佩 秀 ,2007),原本來只能由師範 院 校 專 門 培 育 的 師 資 來 源 , 逐 漸 開 放 。 並 且 , 中 小 學 師 資 培 育 方 式 由 「 計 畫 制 」 改 為 「 儲 備 制 」, 國 內 各 大 學 院 校 自 84 學年度起紛紛設立師資培育 課 程 , 師 資 培 育 課 程 的 數 目 逐 年 增 加 , 至 93 學年度全國總師資培育課程 數 已 達 96 所,其中中學教育學程 55 所,國小教育學程 21 所,幼教學程 21 所,特教學程 3 所(蔡明學,2006),師範院校和一般大學畢業的國中 小 師 資 數 量 大 增 , 造 成 師 資 就 業 市 場 上 , 出 現 嚴 重 的 「 供 過 於 求 」, 許 多 實 習 教 師 實 習 期 滿 取 得 合 格 教 師 資 格 後 , 跑 遍 全 台 參 加 教 師 甄 試 , 卻 依 然 無 緣 成 為 正 式 教 師 。 因 為 需 少 供 多 , 很 多 合 格 教 師 找 不 到 工 作 , 但 師 資 培 育 體 系 每 年 還 是 培 育 成 千 上 萬 師 資 ( 王 玲 惠 ,2006)。教師甄試的競爭壓 力 , 越 來 越 大 , 以 2006 年為例,全國各縣市國中 、國小教師聯合甄選的 錄 取 率 奇 低,國 中 只 有 5.63%,國小更只有 0.78%(台灣省教育會,2006)。

雪 上 加 霜 的 是 : 近 幾 年 來 , 由 於 社 會 型 態 與 價 值 觀 的 改 變 , 結 婚 與 生 育 年 齡 雙 雙 延 後 , 年 輕 人 甚 至 不 婚 或 不 想 生 育 。 根 據 行 政 院 主 計 處 統 計 , 2007 年三十至四十四歲男性未婚比率達 29.1%、女性則是 20.8%,而每名 婦 女 平 均 生 育 數 則 由 2003 年的 1.23 人降至 2007 年只剩 1.1 人(鄭琪芳 , 2008)。此種社會現象的變化導致台 灣出現少子化趨勢。

受 少 子 化 趨 勢 的 影 響,國 小 新 生 人 數 大 幅 銳 減( 見 附 錄 一 )。並 且,各 縣 市 政 府 為 了 節 省 教 育 經 費 支 出 , 對 於 偏 遠 學 生 人 數 不 滿 五 十 名 的 學 校 採 取 裁 併 政 策 , 根 據 教 育 部 統 計 ,2001 年到 2004 年各縣市辦理的國民中小

(15)

學 裁 併 總 計 有 91 校,其中本校、分校及分班廢除者有 55 所(孫曜樟,2006), 造 成 教 師 缺 額 大 幅 縮 減 。

國 小 如 果 按 每 班 班 級 人 數 上 限 35 人的方式編班的話,從 96 學年度到 100 學年度共五個學年度,國小一共減班 9970 班,扣掉退休教師人數後,

預 估 產 生 超 額 教 師 共 4774 人(見附錄二)。就算依教育部新方案小一新生 每 班 班 級 人 數 上 限 至 100 學年度降至 29 人的話(見附錄三),每年也只能 提 供 約 300 名缺額供聘用新進教師(黃致誠,2006)。教師就業市場,出現 非 常 嚴 重 的 供 過 於 求 。 這 和 師 資 培 育 法 通 過 以 前 , 師 範 生 享 有 公 費 , 實 習 期 滿 保 證 分 發 擔 任 教 師 , 絕 大 部 分 的 師 範 院 校 學 生 , 都 以 擔 任 教 師 為 終 身 志 業 ; 二 者 所 面 對 的 教 育 環 境 , 真 的 有 如 天 壤 之 別 。 現 在 面 對 前 途 茫 茫 然 的 不 確 定 感 , 帶 給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莫 大 的 刺 激 與 壓 力 。 。

金 樹 人、林 清 山、田 秀 蘭(1989b)針對大專學生的相關研究指出:大 專 學 生 對 輔 導 的 需 求 , 以 生 涯 輔 導 位 居 首 位 。 黃 惠 惠 (1994)的研究也發 現 尋 求 輔 導 的 大 專 學 生 , 以 生 涯 問 題 最 多 。 由 此 可 見 , 生 涯 發 展 問 題 在 大 學 生 發 展 過 程 中 居 關 鍵 地 位 。 因 此 大 學 生 應 儘 早 針 對 生 涯 問 題 , 利 用 學 校 輔 導 資 源 , 進 行 自 我 探 索 與 生 涯 覺 察 , 做 好 生 涯 規 劃 , 為 未 來 的 生 涯 發 展 做 好 準 備 。

孔 子 曾 說:「 吾 十 有 五 而 志 於 學,三 十 而 立,四 十 而 不 惑,五 十 而 知 天 命 , 六 十 而 耳 順 , 七 十 而 從 心 所 欲 , 不 踰 矩 。 」 由 這 段 話 可 以 得 知 : 在 人 生 每 一 階 段 , 都 有 不 同 的 認 知 與 發 展 任 務 。 而 生 涯 規 劃 , 就 好 像 在 建 構 人 生 的 燈 塔 一 樣 , 為 人 生 釐 清 和 指 引 出 一 條 努 力 的 方 向 , 使 我 們 能 發 揮 出 自 己 的 潛 能 , 建 立 自 我 的 信 心 , 面 對 未 來 不 再 茫 茫 然 不 知 所 措 。

生 涯 規 劃 , 首 重 認 識 自 己 , 瞭 解 自 己 的 人 格 特 質 、 優 缺 點 、 專 長 技 能 等 個 人 條 件 。 其 次 再 認 識 周 遭 環 境 , 瞭 解 外 在 大 環 境 的 變 化 、 社 會 的 脈 動 及 社 會 的 需 要 。 然 後 再 根 據 自 己 的 個 人 條 件 、 所 受 的 專 業 訓 練 與 對 周 遭 環 境 的 認 知 , 擬 定 生 涯 目 標 , 做 出 生 涯 抉 擇 , 最 後 再 以 具 體 的 行 動 去 實 踐 , 達 成 自 己 的 生 涯 規 劃 。

大 學 時 期 是 一 個 人 學 習 的 黃 金 時 期 , 在 生 涯 發 展 階 段 屬 於 職 業 探 索 、

(16)

要 的 意 義 與 作 用 , 可 以 說 是 生 涯 發 展 的 關 鍵 時 期 。 本 研 究 者 觀 察 周 遭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畢 業 的 實 習 老 師 , 他 們 面 對 未 來 都 感 到 茫 茫 然 而 有 強 烈 的 不 確 定 感 , 不 知 道 下 一 步 該 怎 麼 走 ? 大 學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面 臨 整 個 教 育 大 環 境 的 急 遽 變 化,與 前 所 未 有 的 嚴 峻 挑 戰,面 對 未 來 的 生 涯 發 展,該 何 去 何 從 ? 外 界 大 環 境 的 急 遽 變 化 是 否 對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的 生 涯 規 劃 產 生 影 響 呢 ? 而 相 關 針 對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的 研 究 , 都 發 表 在 師 資 培 育 法 通 過 之 前 , 因 此 本 文 將 就 師 資 培 育 法 通 過 之 後 ,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受 師 資 培 育 數 量 大 增 與 少 子 化 現 象 的 雙 重 影 響 下 , 在 生 涯 規 劃 教 育 與 輔 導 、 自 我 覺 察 、 生 涯 覺 察 、 生 涯 規 劃 及 生 涯 抉 擇 方 面 , 作 深 入 的 研 究 與 探 討 , 以 做 為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 學 校 行 政 及 教 育 行 政 當 局 之 參 考 。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問題

壹、研究目的

基 於 上 述 的 研 究 動 機 , 本 研 究 訂 定 以 下 之 研 究 目 的 : 一 、 瞭 解 學 校 實 施 生 涯 教 育 與 輔 導 之 現 況 。

二 、 瞭 解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的 自 我 覺 察 與 生 涯 覺 察 程 度 。 三 、 瞭 解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的 生 涯 規 劃 與 生 涯 抉 擇 情 形 。

四 、 比 較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的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的 生 涯 教 育 與 生 涯 輔 導 、 自 我 覺 察 、 生 涯 覺 察 、 生 涯 規 劃 、 生 涯 抉 擇 的 差 異 情 形 。

五 、 分 析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所 受 的 生 涯 教 育 與 輔 導 對 學 生 的 自 我 覺 察 、 生 涯 覺 察 、 生 涯 規 劃 和 生 涯 抉 擇 之 預 測 力 。

貳、待答問題

根 據 上 述 研 究 動 機 與 研 究 目 的 , 本 研 究 提 出 下 列 待 答 問 題 : 一 、 學 校 系 實 施 生 涯 教 育 與 輔 導 之 現 況 為 何 ?

二 、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的 自 我 覺 察 與 生 涯 覺 察 情 形 為 何 ? 三 、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的 生 涯 規 劃 與 生 涯 抉 擇 情 形 為 何 ?

四 、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的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在 生 涯 教 育 與 生 涯 輔 導 、 自 我 覺 察 、 生 涯 覺 察 、 生 涯 規 劃 、 生 涯 抉 擇 方 面 是 否 有 顯 著 差 異 ?

五 、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所 受 的 生 涯 教 育 與 輔 導 對 學 生 的 自 我 覺 察 、 生 涯 覺 察 、 生 涯 規 劃 和 生 涯 抉 擇 之 預 測 情 形 為 何 ?

(1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師資培育學系

本研究所指的師資培育學系是指 1994 年 2 月 7 日師資培育法公布以 後 , 大 學 依 照 該 法 成 立 師 資 培 育 機 構 , 為 培 育 專 業 國 小 師 資 而 設 立 的 學 系 , 本 研 究 以 台 東 大 學 為 研 究 對 象 , 並 將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簡 稱 為 師 培 系 ,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簡 稱 師 培 生 。

貳、生涯教育與輔導

將各種生活規劃理念統整在一起,以系 統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個體能 夠 有 效 的 進 行 自 我 覺 察 與 職 業 探 索 ,擬 定 並 實 現 個 人 的 生 涯 規 劃 , 並 針 對 個 體 未 來 生 涯 發 展 的 需 求 , 配 合 個 體 的 生 涯 發 展 階 段 , 提 供 相 關 的 資 訊 與 訓 練 , 使 個 體 能 夠 有 充 分 的 自 我 覺 察 與 完 備 的 生 活 技 能 , 發 揮 自 我 潛 能 , 適 才 適 所 , 輔 導 個 體 圓 滿 地 達 成 自 我 的 生 涯 目 標 。 此 種 教 育 與 輔 導 過 程 , 稱 為 「 生 涯 教 育 與 輔 導 」。 本 研 究 以 自 編 之 「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生 涯 規 劃 量 表 」 檢 核 受 試 者 在 校 所 受 的 生 涯 教 育 與 輔 導 完 備 程 度 , 在 生 涯 教 育 與 輔 導 層 面 所 得 的 分 數 越 高 , 代 表 受 試 者 所 受 的 生 涯 教 育 與 輔 導 越 完 備 。

參、自我覺察

個體透過自我探索、反省與分析等 方式,對自己的各項特質,作深入 的 瞭 解 與 認 識。本 文 以 SWOTS 分析法,分析個體自我的優點(Strengths)、

缺 點(Weaknesses)、可能機會(Opportunities)、威脅點(Threat)與採取 的 行 動 策 略 (Strategy),來幫助個體進行自我覺察 ,作為個體生涯規劃與 生 涯 抉 擇 的 參 考 。 本 研 究 以 自 編 之 「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生 涯 規 劃 量 表 」 檢 核 受 試 者 的 自 我 覺 察 程 度 , 所 得 的 分 數 越 高 , 代 表 受 試 者 的 自 我 覺 察 程 度 越 高 。

肆、生涯覺察

個體透過蒐集相關資訊,覺察外在環境 的工作型態、特性與存在哪些

(19)

工 作 機 會 , 瞭 解 並 分 析 外 在 世 界 的 各 種 工 作 要 求 與 發 展 趨 勢 , 以 協 助 自 己 做 出 最 有 利 的 生 涯 規 劃 。 本 研 究 以 自 編 之 「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生 涯 規 劃 量 表 」 檢 核 受 試 者 的 自 我 覺 察 程 度 , 所 得 的 分 數 越 高 , 代 表 受 試 者 的 生 涯 覺 察 程 度 越 高 。

伍、生涯規劃

個體面對未來生涯,根據對自我的瞭解,做出認為最適合自己的安排 與 計 畫 , 並 能 夠 運 用 環 境 資 源 , 充 分 發 揮 自 我 潛 能 , 運 用 策 略 有 系 統 地 執 行 各 階 段 的 生 涯 計 畫 , 最 終 達 到 自 我 實 現 的 境 界 , 圓 滿 地 完 成 既 定 的 生 涯 目 標 。 這 樣 的 人 生 規 劃 , 稱 之 為 「 生 涯 規 劃 」。 本 研 究 以 自 編 之 「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生 涯 規 劃 量 表 」 檢 核 受 試 者 的 生 涯 規 劃 能 力 , 所 得 的 分 數 越 高 , 代 表 受 試 者 的 生 涯 規 劃 能 力 越 強 。

陸、生涯抉擇

個體針對個人的自我特質 與專業技能,配合外界 主客觀環境的變化,

進 行 審 慎 的 分 析 與 判 斷 ,面 對 未 來 的 生 涯 發 展 與 選 擇 的 職 業 類 別 , 做 出 最 適 合 且 有 利 於 自 己 的 抉 擇 。本 研 究 以 自 編 之 「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生 涯 規 劃 量 表 」 檢 核 受 試 者 的 生 涯 抉 擇 確 定 程 度 , 所 得 的 分 數 越 高 , 代 表 受 試 者 的 生 涯 抉 擇 方 向 越 明 確 。

(20)

第四節 研究方法

本 研 究 採 用 以 下 的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研 究 :

壹、文獻分析法

收集相關文獻,加以探討與分析,歸納出大 學師培系實施生涯規劃教 育 與 輔 導 之 現 況 , 與 影 響 大 學 師 培 生 生 涯 規 劃 的 因 素 有 哪 些 ? 並 據 此 編 製 成 量 表 及 問 卷 。

貳、問卷調查法

本 研 究 主 要 採 量 化 研 究 , 採 用 問 卷 調 查 法 , 以 問 卷 調 查 方 式 讓 大 學 師 培 生 填 答 , 本 研 究 以 國 立 台 東 大 學 的 學 生 為 例 , 抽 樣 調 查 國 立 台 東 大 學 實 施 生 涯 規 劃 教 育 與 輔 導 之 現 況 及 學 生 的 生 涯 規 劃 情 形 。 再 利 用 教 育 統 計 法 , 配 合 利 用 SPSS 10.0 軟體做相關方面的統計,分析各種變項之間的關 係 , 並 歸 納 研 究 結 果 , 提 出 具 體 的 結 論 與 建 議 。

(21)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一、在研究對象方面

本 研 究 以 台 東 大 學 師 培 生 , 作 為 研 究 母 群 體 及 調 查 研 究 的 對 象 。

二、在文獻分析方面

本研究深入探究國內外文獻,分析 生涯規劃有關之內容、理論與類 型 , 作 為 研 究 的 理 論 基 礎 , 來 探 究 當 前 大 學 師 培 生 生 涯 規 劃 的 情 形 。

三、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屬於量化研究為主,先作有關生 涯規劃的文獻分析,再以問卷 調 查 法 調 查 分 析 , 作 深 入 探 討 , 最 後 歸 納 出 本 研 究 的 結 論 與 建 議 。

貳、研究限制

一、就研究樣本而言

本 研 究 以 台 東 大 學 師 培 系 為 例 , 僅 以 台 東 大 學 師 培 生 作 為 調 查 研 究 的 樣 本 。 研 究 取 樣 的 範 圍 未 能 擴 及 全 國 其 他 地 區 , 故 研 究 結 果 若 要 推 論 至 其 他 地 區 , 尚 須 藉 進 一 步 研 究 才 能 確 認 。 另 外 , 礙 於 時 間 的 限 制 , 本 實 驗 只 能 以 96 學年度的台東大學師培生作為調查研 究的對象,無法了解不同年度 的 變 化 情 形 。

二、就抽樣方式而言

本 研 究 受 限 於 受 試 者 的 填 答 意 願,無 法 要 求 每 一 隨 機 抽 取 的 受 試 者 都 能 填 答 問 卷 , 所 以 無 法 採 隨 機 抽 樣 方 式 , 而 改 以 分 層 叢 集 抽 樣 方 式 , 每 年 級 選 擇 願 意 接 受 施 測 的 四 班 實 施 問 卷 調 查 , 其 中 社 教 系 填 寫 問 卷 的 配 合 度 較 高 , 導 致 所 佔 的 比 例 偏 高 , 可 能 因 此 影 響 研 究 結 果 的 客 觀 性 與 代 表 性 。

三、就研究變項而言

本 研 究 以 背 景 變 項 ( 性 別 、 年 級 、 就 讀 科 系 、 族 群 別 、 參 加 教 育 實 習 意 願 等 ),作 為 生 涯 規 劃 相 關 分 析 的 焦 點。未 能 將 其 他 影 響 因 素( 如 人 格 特 質 、 工 作 價 值 觀 、 家 長 社 經 地 位 等 ) 列 入 考 慮 , 這 是 因 為 時 間 、 人 力 、 物

(22)

四、就研究工具而言

本研究工具以「台東大學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量表」進行問卷 調 查 , 本 量 表 所 測 得 的 分 數 僅 限 於 推 論 台 東 大 學 師 培 生 在 上 述 量 表 中 的 表 現 , 無 法 推 論 至 其 他 層 面 。

五、就問卷填答方式而言

本研究以自陳量表讓受試者回答,填答 結果由受試者主觀知覺反應所 左 右,與 實 際 的 情 況 可 能 會 有 所 出 入。另 外,填 答 者 受 到 個 人 的 過 去 經 驗 、 情 緒 、 態 度 所 影 響 , 對 問 卷 題 目 的 認 知 , 彼 此 可 能 有 不 一 致 的 地 方 , 也 可 能 對 一 些 題 目 的 解 讀 有 所 偏 差 , 進 而 影 響 到 問 卷 調 查 結 果 的 客 觀 性 。

(23)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 章 主 要 在 探 討 生 涯 規 劃 的 相 關 理 論 , 全 章 共 分 為 六 節 , 第 一 節 台 東 大 學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的 歷 史 沿 革、現 況 與 分 析,第 二 節 師 資 培 育 之 相 關 研 究,

第 三 節 生 涯 規 劃 理 論 與 相 關 研 究 , 第 四 節 大 學 生 涯 教 育 與 輔 導 之 理 論 與 相 關 研 究 , 第 五 節 自 我 覺 察 與 生 涯 覺 察 之 理 論 與 相 關 研 究 , 第 六 節 生 涯 抉 擇 理 論 與 相 關 研 究 。 茲 將 各 節 內 容 分 別 敘 述 如 下 :

第一節台東大學師資培育學系的歷史沿 革、現況與分析

壹、台東大學師資培育學系的歷史沿革

國 立 台 東 大 學 的 前 身 為 省 立 台 東 師 範 學 校,創 立 於 1947 年 8 月 1 日,

為 一 所 招 收 初 中 畢 業 生,以 公 費 培 育 國 小 師 資 的 三 年 制 學 校。1967 年 5 月 改 制 為 省 立 台 東 師 範 專 科 學 校 , 升 格 成 一 所 招 收 初 ( 國 ) 中 畢 業 生 的 五 年 制 專 科 學 校,也 是 以 公 費 培 育 國 小 師 資 為 主。至 1987 年 7 月改制為省立台 東 師 範 學 院,1991 年 7 月 1 日升格為國立台東師範學院,二者都是以招收 高 中 畢 業 生 為 主 的 四 年 制 大 學 院 校 , 此 時 期 也 延 續 以 往 的 傳 統 , 同 樣 以 公 費 培 育 國 小 師 資 為 主 。 直 至 本 時 期 為 止 , 政 府 都 以 升 格 或 改 制 的 方 式 逐 步 提 升 國 小 師 資 培 育 機 構 的 素 質 , 而 且 完 全 以 公 費 方 式 培 育 國 小 師 資 。 直 到 1994 年 2 月 7 日政府將「師範教育法」改為「師資培育法」以後,公費生 逐 年 減 少 , 台 東 師 院 逐 漸 轉 型 為 自 費 生 為 主 , 公 費 生 為 輔 的 師 範 院 校 。 直 至 2003 年 8 月 1 日改名為國立台東大學後,逐步轉型為綜合大學,此時期 開 始 師 培 生 逐 年 減 少 , 同 時 受 國 小 教 師 錄 取 率 逐 年 降 低 的 影 響 , 師 培 生 畢 業 以 後 也 不 再 以 擔 任 國 小 教 師 為 唯 一 出 路 。

貳、台東大學師資培育學系現況與生涯輔導實施情況

受到師資培育法公布以後各大學紛 紛成立師資培育學系,與當今社會 少 子 化 現 象 導 致 國 小 教 師 缺 額 大 幅 縮 減 的 影 響 , 師 培 生 的 就 業 市 場 呈 現 嚴

(25)

重 的 供 過 於 求 , 教 師 甄 試 的 錄 取 率 也 逐 年 降 低 , 師 培 生 畢 業 後 擔 任 教 師 的 傳 統 出 路 受 阻 , 導 致 現 今 台 東 大 學 師 培 系 的 班 級 數 與 師 培 生 的 人 數 呈 現 逐 年 減 少( 請 見 表 2-1),師培生接受專業師資培育訓練畢業後擔任老師的機 會 也 越 來 越 少 , 面 臨 生 涯 轉 型 的 問 題 , 連 帶 導 致 師 培 生 不 再 以 畢 業 擔 任 老 師 為 唯 一 生 涯 規 劃 , 生 涯 規 劃 的 模 式 逐 漸 由 一 元 走 向 多 元 。

表 2-1 台東大學最近五學年度 師培生人數統計表 學

年 度

教 育 系

語 教 系

社 教 系

數 教 系

體 育 系

幼 教 系

美 教 系

特 教 系

音 教 系

自 教 系

資 教 系

計 92 337 344 358 173 377 184 173 159 104 203 158 2570 93 292 298 341 138 340 176 173 164 109 201 127 2359 94 331 330 287 82 385 180 162 160 123 188 86 2314 95 292 267 245 45 327 180 168 165 91 199 43 2022 96 247 188 202 0 281 181 130 163 65 142 0 1599 合

1499 1427 1433 438 1710 901 806 811 492 933 414 10864

資 料 來 源 : 國 立 台 東 大 學 (2007):最近五學年度師培生人數統計表。

同 樣 的 , 台 東 大 學 的 生 涯 輔 導 機 構 也 反 映 外 在 大 環 境 的 變 化 , 由 實 習 輔 導 處 轉 型 為 實 習 暨 就 業 輔 導 處 , 從 傳 統 的 針 對 師 培 生 的 實 習 輔 導 與 教 師 甄 試 、 分 發 輔 導 等 業 務 外 , 擴 大 到 第 二 專 長 培 訓 、 就 業 研 習 與 就 業 資 訊 提 供( 如 就 業 考 試 資 料、相 關 法 規、工 作 機 會 與 就 業 網 站 等 ),並 邀 請 傑 出 校 友 到 校 演 講 與 座 談 , 分 享 工 作 經 驗 與 提 供 建 議 , 從 傳 統 的 實 習 輔 導 擴 大 到 實 習 輔 導 與 就 業 輔 導 並 重 。

參、台東大學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之分析與策略

台 東 大 學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在 面 對 外 界 環 境 的 轉 變 與 競 爭 , 可 運 用

(26)

境 中 有 何 優 勢 與 機 會 、 自 己 的 弱 勢 與 威 脅 、 以 及 應 採 取 何 種 行 動 策 略 ( 請 見 表 2-2),以做出最適合自己的生涯規劃。

表 2-2 台東大學師培系學生之 SWOTS 分析表 因

S 優勢

(Strengths)

W 弱勢

(Weaknesses)

O 機會點

0pportunities)

T 威脅點

(Threats)

S 行動策略

(Strategy)

自 我 條 件

擁 有 優 良 的 師 培 傳 統 與 師 資,所 受 的 師 資 培 育 訓 練 較 為 紮 實 。

授 課 內 容 以 培 育 國 小 師 資 為 主 , 課 程 內 容 缺 乏 彈 性 與 第 二 專 長 的 培 訓 。

面 對 中 國 崛 起 , 海 外 需 要 更 多 的 華 語 師 資 。

除 所 受 的 師 培 訓 練 外 , 缺 乏 第 二 專 長 與 核 心 競 爭 力 。

加 強 第 二 專 長 與 外 語 能 力 訓 練 , 爭 取 海 外 華 語 教 學 機 會 , 並 努 力 考 取 相 關 證 照 , 增 加 自 己 的 競 爭 力 。

外 在 環 境

學 校 環 境 單 純 , 校 風 純 樸,所 受 的 干 擾 、 誘 惑 較 少。學 校 並 積 極 擴 展 知 本 新 校 區,未 來 的 發 展 潛 力 較 大 。

學 校 地 處 偏 遠 , 文 化 刺 激 薄 弱 , 與 社 會 環 境 的 互 動 及 對 社 會 趨 勢 的 瞭 解 較 為 不 足 。

現 今 家 長 較 重 視 子 女 教 育 , 幼 教 、 才 藝 與 補 教 市 場 擴 大 。

受 少 子 化 影 響 , 師 資 缺 額 大 幅 減 少 。 並 且 , 各 大 學 紛 紛 設 立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 彼 此 競 爭 激 烈 。

邀 請 傑 出 校 友 回 校 做 經 驗 分 享 與 交 流 活 動 , 聘 請 不 同 領 域 的 師 資 或 企 業 人 才 進 行 組 織 變 革 與 學 校 轉 型 。 並 與 國 際 名 校 聯 盟 或 交 流 , 設 計 全 球 化 與 多 元 化 的 相 關 課 程 , 培 養 學 生 的 國 際 視 野 。

資 料 來 源 : 研 究 者 整 理 。

透過 SWOTS 分析法,台東大學行政當局與師培系學生可藉此補強自 己 的 弱 勢 , 化 解 威 脅 , 並 掌 握 機 會 , 發 揮 優 勢 , 做 出 最 完 善 的 行 動 策 略 與 生 涯 規 劃 。

(27)

第二節 師資培育之相關研究

壹、國小師資培育政策沿革

我 國 的 師 資 培 育 政 策 早 期 以 師 範 教 育 為 主,最 早 由 盛 宣 懷 於 1897 年在 上 海 創 辦 南 洋 公 學 的 師 範 院 開 始 , 光 復 初 期 , 台 灣 的 國 小 師 資 培 育 制 度 承 襲 自 大 陸 時 期 的 師 範 教 育 制 度 , 將 日 據 時 代 的 師 範 學 校 更 名 , 或 設 新 師 範 學 校 。 在 此 時 期 , 所 有 的 師 範 學 校 均 為 公 立 , 所 有 的 師 範 生 均 享 有 公 費 , 並 且 有 服 務 義 務。至 1960 年,將原本高中程度的師範學校,改制為三年制 師 範 專 科 學 校,招 收 高 中( 職 )畢 業 生;及 至 1963 年,將三年制師範專科 學 校 改 為 五 年 制 師 範 專 科 學 校 , 招 收 初 中 ( 職 ) 畢 業 生 , 以 培 育 國 小 師 資

( 林 曉 萍 ,2002)。

1979 年「師範教育法」公布以後,師範院校 成為我國中小學師資的主 要 培 育 機 構,至 1987 年將九所師範專科學校改制 為師範學院,使往後國小 師 資 學 歷,提 升 至 大 學 程 度。並 於 1991 年 將 八 所 省 立 師 範 學 院 改 為 國 立 , 透 過 升 格 為 師 範 學 院 與 改 為 國 立 的 方 式 , 提 升 師 範 學 院 的 教 育 經 費 與 師 資 素 質 。

直至 1994 年「師資培育法」公布後,整 個師資培育制度產生徹底的 改 變 。 開 始 由 一 元 化 、 計 畫 制 、 分 發 制 、 公 費 制 轉 變 為 多 元 化 、 儲 備 制 、 甄 選 制、自 費 制,師 資 來 源 由 中 央 控 管 走 向 多 元、開 放 與 自 由 競 爭 機 制( 林 新 發 、 王 秀 玲 、 鄧 佩 秀 ,2007)。

雖然「師資培育法」強調多元開放,符合解 嚴後的社會發展趨勢,但 未 做 好 人 口 趨 勢 調 查 、 未 來 師 資 需 求 及 師 資 培 育 總 量 管 制 等 配 套 措 施 , 造 成 師 資 培 育 數 量 嚴 重 過 剩 , 流 浪 教 師 日 漸 增 加 , 形 成 人 力 資 源 的 浪 費 。 所 以,部 分 原 師 資 培 育 學 校 也 反 映 此 一 趨 勢( 如 表 2-3),逐步縮減師資培育 人 數 。( 教 育 部 中 教 司 ,2005)

(28)

表 2-3 2004 至 2007 年六所教育大學師資培育數量統計表

年 度 學 校 校 名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國 立 花 蓮 教 育 大 學 844( 100% ) 459( 54% ) 474( 56% ) 312( 37% ) 國 立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776( 100% ) 625( 81% ) 485( 63% ) 345( 45% )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747( 100% ) 533( 74% ) 355( 48% ) 260( 35% )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1156( 100% ) 799( 69% ) 651( 56% ) 462( 40% ) 國 立 新 竹 教 育 大 學 857( 100% ) 510( 60% ) 313( 37% ) 266( 31% ) 台 北 市 立 教 育 大 學 866( 100% ) 576( 67% ) 459( 53% ) 319( 37% ) 合 計 5246( 100% ) 3522( 67% ) 2737( 52% ) 1964( 37% ) 資 料 來 源 : 中 教 司 (2005)。 教 育 部 電 子 報 : 93 至 96 年 度 六 所 教 育 大 學 師 資 培

育 數 量 。

並 且,有 鑑 於 師 培 生 的 供 需 狀 況 出 現 嚴 重 的 供 過 於 求,教 育 部 於 2004 年 12 月起開始推動「師資培育 數量規劃方案」,逐步對師範院校、大學師 資 培 育 中 心 、 與 學 士 後 教 育 學 分 班 三 方 面 積 極 落 實 師 資 培 育 數 量 控 管 , 預 定 三 年 內( 即 至 九 十 六 學 年 度 )減 少 師 資 培 育 數 量 50%,且師資培育機構 評 鑑 結 果 評 為 三 等 者 2007 年立即停止招生,藉以淘汰不合適的師資培育機 構 , 改 善 師 資 培 育 人 數 供 過 於 求 現 象 , 達 到 「 質 優 適 量 」、「 汰 劣 保 優 」 的 師 資 培 育 政 策 目 標( 教 育 部,2004;教 育部,2006;引 自 林 新 發 等,2007:

60)。另外,教育部於 2006 年 2 月 23 日公布「師資培育素質提升方案」,

針 對 師 資 培 育 的 五 大 層 面 訂 定 九 項 行 動 方 案 ( 如 表 2-4),預計從 2006 年 推 動 至 2009 年,希望在為期四年的時間能促 進師資培育能更加專業化、優 質 化 與 卓 越 化 ( 林 新 發 等 ,2007:60)。

(29)

表 2-4 師資培育素質提升方案

五 大 層 面 九 項 行 動 方 案

方 案 一 : 建 立 標 準 本 位 師 資 培 育 政 策 方 案 二 : 協 助 師 範/教育大學轉型發展 師 資 養 成 層 面

方 案 三:規 範 師 資 培 育 之 大 學 績 效 評 鑑 與 進 退 場 機 制 教 育 實 習 層 面 方 案 四 : 增 強 教 育 實 習 效 能

資 格 檢 定 層 面 方 案 五 : 健 全 教 師 資 格 檢 定 制 度

教 師 甄 選 層 面 方 案 六 : 建 置 師 資 人 力 供 需 資 料 系 統 與 督 導 機 制 方 案 七 : 提 高 高 級 與 中 等 以 下 學 校 師 資 學 歷 方 案 八 : 強 化 教 師 專 業 能 力

教 師 專 業 成 長 層 面

方 案 九 : 推 動 表 揚 優 良 教 師 與 淘 汰 不 適 任 教 師 機 制 資 料 來 源 : 引 自 林 新 發 等 ,2007。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我國中小學師資

培 育 現 況 、 政 策 與 展 望 。3(1),頁 60。

另 外,自 1994 年師資培育法公布以後,傳統 師範院校面臨極大的競爭 與 挑 戰,原 師 範 院 校 面 臨 大 學 數 量 暴 增,但 大 學 就 學 的 學 齡 人 口 逐 年 降 低,

分 配 到 的 高 等 教 育 經 費 日 益 緊 縮 , 學 校 校 務 基 金 負 擔 日 益 沈 重 , 而 且 畢 業 生 面 臨 就 業 困 難 的 多 重 打 擊 , 承 受 相 當 大 的 轉 型 壓 力 。 教 育 部 亦 針 對 師 範 院 校 的 轉 型 發 展 與 定 位,提 供 四 個 規 劃 方 向:一、獨 立 升 格 為 綜 合 大 學( 如 國 立 台 東 師 範 學 院 升 格 為 國 立 台 東 大 學 、 國 立 台 南 師 範 學 院 升 格 為 國 立 台 南 大 學 )。二、與 鄰 近 的 大 學 合 併 為 綜 合 大 學( 如 國 立 嘉 義 師 範 學 院 與 國 立 嘉 義 技 術 學 院 合 併 為 國 立 嘉 義 大 學 )。三、各 師 範 院 校 彼 此 整 合。四、單 獨 發 展 為 教 育 大 學 ( 如 國 立 台 北 、 新 竹 、 台 中 、 屏 東 、 花 蓮 師 院 和 台 北 市 立 師 院 改 制 為 教 育 大 學 )( 中 教 司 ,2005 年 10 月 27 日;歐用生等,2006)。

綜合我國的師資培育政策的演變,發現我國傳統師資培育政策以師範 教 育 為 主,並 以 升 格 或 改 制 的 方 式 提 升 師 範 院 校 的 素 質,直 至 1994 年師資 培 育 法 公 布 以 後 , 為 師 資 培 育 政 策 帶 來 徹 底 的 改 變 , 從 此 師 資 培 育 的 管 道

(30)

由 一 元 走 向 多 元 , 帶 來 自 由 競 爭 的 市 場 機 制 , 但 也 使 得 師 資 培 育 的 數 量 嚴 重 超 過 市 場 的 需 求 , 形 成 人 力 資 源 的 浪 費 。 所 以 , 展 望 未 來 師 資 培 育 政 策 的 擬 定,應 做 好 完 善 的 配 套 措 施,才 能 減 少 執 行 的 阻 力,增 加 成 功 的 機 會 。

貳、當前師資培育的問題與改進

師資培育多元化之後,雖然可以為師資 培育機構及師培生帶來競爭與 挑 戰 , 增 加 學 校 選 擇 良 好 師 資 的 機 會 , 但 張 茂 源 (2005)指出毫無規劃的 實 施 下 卻 帶 來 以 下 的 危 機 :

一、師資培育自由化的危機

師資培育機構如何客觀評 鑑?如何汰劣擇優?修畢教育學分後,教師 之 教 學 專 業 地 位 、 師 資 素 質 真 能 提 升 嗎 ?

二、供需失衡的市場化危機

師資培育數量出現嚴重的供過於求,教師甄選舞弊的疑雲與流浪教師 充 斥 教 育 市 場 , 凸 顯 師 資 培 育 課 程 開 設 浮 濫 及 教 育 市 場 供 需 失 調 的 問 題 。

三、形式檢定的虛擬化危機

依 照 教 育 部 九 十 一 年 修 正 發 佈 之 「 中 小 學 教 育 學 程 科 目 及 學 分 審 核 原 則 」、「 領 域 任 教 專 門 科 目 認 定 參 考 原 則 及 內 涵 」,未 來 教 師 資 格 檢 定 考 試 之 形 式 化 現 象 和 虛 擬 化 問 題 將 更 形 嚴 重 。

四、對修習師資培育課程學生的影響

教育實習由一年縮短為一 學期,即使畢業通過教師資格檢定,但因師 培 生 人 數 眾 多 , 最 終 能 通 過 甄 試 成 為 教 師 的 機 會 越 來 越 渺 茫 , 這 將 衝 擊 修 習 師 資 培 育 課 程 之 學 生 。

五、師資培育與小學實際需求出現落差與斷層

大 學 師 培 課 程 無 法 隨 著 小 學 課 程 改 變 作 調 整 因 應 , 加 上 師 資 培 育 機 構 在 課 程 養 成 與 教 導 階 段 無 法 有 效 統 合 , 以 及 在 教 育 實 習 階 段 無 法 給 實 習 教 師 協 助 與 支 援 , 在 實 際 學 校 的 需 求 往 往 容 易 出 現 斷 層 或 落 差 。

六、師資培育量大增,需求量降低

各大學自八十四學年度開 始增設教育學程,至 93 學年度全國各大學 院 校 已 設 立 九 十 六 個 教 育 學 程 , 小 學 師 資 培 育 量 , 包 括 原 有 之 師 範 院 校 教

(31)

育 學 分 班 及 各 教 育 學 程 , 每 年 培 育 出 近 一 萬 名 師 資 。 但 近 年 來 由 於 學 齡 兒 童 數 量 急 遽 下 降,教 師 需 求 量 也 跟 著 降 低,教 育 市 場 出 現 嚴 重 的 供 過 於 求。

根 據 1996 年 12 月完成的「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 行 政 院 教 改 審 議 委 員 會 ), 對 於 當 前 的 師 資 培 育 與 教 師 素 質 , 認 為 有 以 下 的 問 題 :

一 、 師 資 培 育 功 能 未 充 分 發 揮 。 二 、 實 習 制 度 有 待 落 實 。

三 、 教 師 進 修 管 道 亟 須 改 善 。

教改會認為計畫式的師資培育無法 反映社會現實及市場需求,師範生 長 期 受 到 過 度 保 障 , 缺 乏 競 爭 及 學 習 激 勵 , 教 育 專 業 精 神 未 能 提 昇 。 而 師 資 培 育 多 元 化 之 後 , 師 範 院 校 定 位 不 明 , 又 受 經 費 及 法 令 的 諸 多 限 制 , 功 能 不 易 發 揮 。 至 於 一 般 大 學 附 設 的 教 育 學 程 , 經 費 與 編 制 不 足 , 課 程 缺 乏 彈 性 , 學 校 配 合 措 施 不 夠 , 師 資 培 育 並 未 因 多 元 化 而 有 所 改 進 。 因 此 教 改 會 對 於 提 昇 教 師 專 業 素 質 提 出 以 下 建 議 :

一 、 鼓 勵 各 校 辦 理 具 有 特 色 之 師 資 培 育 課 程 。 二 、 強 化 實 習 制 度 。

三 、 合 理 規 劃 教 師 檢 定 辦 法 。 四 、 建 立 教 師 進 階 制 度 。

五 、 鼓 勵 師 範 院 校 的 整 合 或 轉 型 。

( 高 強 華 ,2004)

但 師 資 培 育 法 通 過 與 教 改 推 行 十 年 之 後 , 師 資 培 育 出 現 以 下 的 問 題 : 一、師 資 供 需 嚴 重 失 調,待 業 教 師 問 題 日 增,「 教 師 市 場 」不 可 等 同「 商 業

市 場 」。

二 、 師 資 培 育 中 心 數 量 遽 增 , 修 習 門 檻 過 低 , 良 莠 不 齊 。

三 、 教 育 實 習 與 檢 定 考 試 先 後 順 序 值 得 商 榷 。 並 且 , 實 習 半 年 易 流 於 打 雜 式 之 教 育 實 習 , 實 習 學 校 亦 感 困 擾 。

四 、 教 師 資 格 檢 定 只 考 國 語 文 能 力 及 教 育 專 業 科 目 , 且 偏 重 記 憶 背 誦 的 測 驗 題 型 。

五、師 院 升 格 為 教 育 大 學,只 有 形 式 放 大,未 必 較 壯 大;其 經 費 投 注 漸 多 ,

(32)

六 、 師 資 多 元 培 育 十 餘 年 , 現 在 才 開 始 建 立 評 鑑 , 退 場 機 制 又 何 在 ?

( 台 灣 教 育 ,2006。教改總體檢“每月一報”第 3 報。)

教師工作是一種「志業」,而非普通職業,針對師資 培育的問題,提 出 以 下 的 改 進 意 見 :

一 、 適 度 計 畫 性 調 控 師 資 培 育 機 制 , 以 因 應 少 子 化 衝 擊 , 並 維 持 師 資 生 素 質 程 度 。

二 、 恢 復 一 學 年 之 實 習 , 以 提 供 實 習 教 師 較 完 整 實 習 經 驗 , 減 少 師 資 培 育 機 構 及 實 習 學 校 行 政 作 業 之 困 擾 。

三 、 規 劃 教 師 資 格 檢 定 採 兩 階 段 篩 選 制 度 , 採 行 先 檢 定 , 後 實 習 。 四 、 有 效 嚴 格 篩 選 師 資 生 並 強 化 其 專 業 素 養 。

五 、 教 師 甄 選 應 公 開 、 公 平 , 資 格 檢 定 考 宜 增 加 作 文 及 申 論 題 , 對 於 進 入 職 場 教 師 較 有 實 質 幫 助 。

六 、 嚴 格 擬 定 師 資 培 育 機 構 審 核 標 準 , 建 立 績 效 評 鑑 與 進 退 場 機 制 。 七 、 擴 大 師 培 中 心 功 能 , 非 僅 培 育 中 小 學 師 資 一 途 , 或 可 開 發 課 後 輔 導 等

相 關 功 能 , 如 協 助 家 長 帶 小 孩 、 創 設 安 親 班 與 親 子 相 處 溝 通 等 課 程 。

( 台 灣 教 育 ,2006。教改總體檢“每月一報”第 3 報。)

綜合上述對師資培育的改進意見,內容包括師資培育與實習制度素質 的 提 升 , 開 源 ( 擴 大 師 培 中 心 功 能 ) 與 節 流 ( 調 控 師 培 生 數 量 、 建 立 師 培 機 構 退 場 機 制 ) 等 三 方 面 , 以 健 全 師 資 培 育 機 制 , 協 助 師 培 生 獲 得 良 好 的 生 涯 發 展 。

參、師資培育學系學生面臨的問題與生涯改變的壓力

綜合上述研究,本研究者認為當前 國小師培生面臨以下的問題:

一、由 於「 少 子 化 」的 影 響,造 成 國 小 教 師 缺 額 大 幅 減 少,但 在 1994 年師 資 培 育 法 公 布 以 後 , 師 資 培 育 政 策 由 一 元 走 向 多 元 , 師 培 生 人 數 大 幅 增 加 , 導 致 教 師 甄 試 錄 取 率 大 幅 降 低 , 很 多 師 培 系 畢 業 的 學 生 考 不 上 正 式 教 師 , 形 成 所 謂 的 「 待 業 教 師 」 或 「 流 浪 教 師 」。

二 、 國 小 師 培 系 的 課 程 針 對 國 小 「 包 班 制 」 的 授 課 方 式 而 設 計 , 課 程 內 容

(33)

涵 蓋 國 小 課 程 的 七 大 領 域 , 內 容 涵 蓋 的 層 面 太 過 廣 泛 , 雖 然 師 培 系 也 細 分 成 許 多 專 門 的 學 系 , 但 要 兼 顧 國 小 「 包 班 制 」 的 授 課 方 式 , 師 培 生 所 學 的 「 專 門 學 科 」 內 容 無 法 深 入 而 專 精 。

三 、 國 小 師 培 系 課 程 原 先 是 針 對 國 小 授 課 內 容 而 設 計 , 現 在 大 部 分 的 師 培 生 因 為 教 師 甄 試 的 錄 取 率 太 低 , 將 來 都 無 法 成 為 國 小 教 師 , 但 他 們 又 沒 有 受 過 專 精 的 特 殊 專 長 訓 練 , 所 以 無 法 形 成 有 競 爭 力 的 第 二 專 長 。 四 、 由 於 師 培 生 對 未 來 前 途 感 到 茫 茫 然 , 懷 疑 現 在 所 學 的 師 資 培 育 課 程 究 竟 有 何 用 ? 但 又 不 知 道 未 來 該 學 什 麼 或 做 什 麼 才 好 , 面 臨 舊 的 出 路 已 封 閉 , 但 新 的 出 路 又 不 知 道 在 哪 裡 ? 導 致 現 今 師 培 生 產 生 很 強 烈 的 生 涯 不 確 定 感 。

五 、 設 有 國 小 師 培 系 的 學 校 本 身 也 感 受 到 師 資 培 育 系 統 出 現 嚴 重 的 供 過 於 求 的 壓 力 , 但 受 限 於 原 有 的 師 資 設 備 , 尤 其 是 面 臨 原 來 學 系 的 師 培 師 資 該 如 何 安 置 的 問 題 , 導 致 學 校 本 身 也 感 受 到 極 大 的 轉 型 困 難 與 轉 型 壓 力 。

綜合起來,師培系的學生和學校本身都 來到轉型的十字路口,有極大 的 轉 型 ( 生 涯 改 變 ) 壓 力 , 急 需 尋 找 未 來 的 定 位 與 出 路 。

Young 和 Rodgers(1997)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探討生涯改變,視生涯 改 變 為 整 合 自 我 的 機 會 。 他 們 將 生 涯 改 變 分 為 四 期 : 第 一 期 是 明 朗 期 , 生 涯 改 變 的 最 初 為 覺 察 到 希 望 促 進 個 體 與 組 織 原 則 的 一 致 性 。 第 二 期 是 沈 默 醞 釀 期 , 個 體 會 掙 扎 、 恐 懼 改 變 、 對 自 己 的 組 織 原 則 感 到 不 信 任 。 第 三 期 是 瓦 解 期 , 個 體 認 知 到 自 己 的 不 快 樂 , 對 生 活 改 變 的 可 能 性 感 到 掙 扎 。 第 四 期 是 調 整 期 , 他 們 開 始 會 辨 別 、 認 知 到 內 在 一 致 的 好 處 , 重 新 認 同 、 整 合 出 更 一 致 和 諧 的 認 同 架 構 ( 引 自 林 佩 芬 ,2001:15)。

Bailey(1989)提出在成人工作生涯中, 平均而言有五次重要的職業 轉 變 , 而 這 些 轉 變 會 影 響 個 人 的 生 活 、 經 濟 收 入 、 社 會 地 位 、 自 我 形 象 、 自 信 心、智 能 與 情 緒 的 狀 態( 引 自 林 佩 芬,2001:15)。同樣的道理,在這 個 社 會 快 速 變 遷 且 價 值 多 元 的 時 代 , 工 作 環 境 和 社 會 結 構 已 產 生 巨 大 的 變 化 , 修 習 國 小 師 資 培 育 課 程 的 大 學 生 , 已 無 法 用 傳 統 一 元 的 價 值 觀 ( 修 師

(34)

career)這種概念。所謂「多變的生涯」是指個體會因個人興趣、能力、價 值 觀 及 工 作 環 境 的 改 變 而 經 常 變 化 生 涯。跟 傳 統 的 生 涯 作 比 較( 如 表 2-5), 多 變 的 生 涯 認 為 個 體 應 對 其 生 涯 擔 負 主 要 的 責 任 ( 蕭 翌 興 ,2003)。

表 2-5 傳統與多變的生涯對照表

構 面 傳 統 生 涯 多 變 的 生 涯

目 標 心 理 契 約 職 位 移 動 管 理 責 任

型 態 專 業 程 度

發 展

晉 升 或 薪 水 的 增 加 雇 用 保 障 承 諾

垂 直 公 司 直 線 或 專 家

Know how 非 常 仰 賴 正 式 的 訓 練

心 理 的 成 功 轉 換 職 業 的 彈 性

水 平 員 工

急 速 上 升 及 短 暫 無 常 Learn how

大 多 仰 賴 關 係 和 工 作 經 驗 資 料 來 源 :Noe R.A(1996) “Is career management related to employee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7, 119-133。

在 1994 年 2 月 7 日師資培育法公布之前,修習師資培育課程的學生絕 大 部 分 都 能 分 發 擔 任 教 師 , 擁 有 一 份 固 定 的 工 作 。 但 在 師 資 培 育 法 公 布 之 後 , 由 於 外 在 環 境 的 改 變 , 使 得 政 府 對 修 習 師 資 培 育 課 程 的 學 生 不 再 提 供 雇 用 保 障 。 因 此 , 修 習 國 小 師 資 培 育 課 程 的 大 學 生 必 須 做 好 生 涯 規 劃 , 多 方 面 訓 練 自 己 與 發 揮 自 己 的 專 長 , 增 加 自 己 的 競 爭 力 來 取 代 政 府 的 就 業 保 障 。

肆、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相關研究

綜 觀 國 內 外 關 於 師 資 師 資 培 育 學 系 學 生 的 相 關 研 究 相 當 眾 多, 以 下 茲 以 適 應 問 題 、 專 業 信 念 與 任 教 意 願 及 滿 意 度 三 方 面 進 行 探 討 。

一、適應問題方面

簡 茂 發 等(1995)以問卷調查國立及市立台 北師院學生之適應問題與

(35)

求 助 需 求 , 發 現 師 院 生 一 般 困 擾 為 : 課 程 與 教 學 之 方 法 及 其 適 應 、 社 交 與 休 閒 活 動 、 與 他 人 關 係 、 對 自 己 態 度 等 四 方 面 。 師 院 女 生 在 生 理 自 我 、 心 情 調 適 、 人 際 關 係 等 低 於 男 生 , 但 求 助 態 度 較 男 生 積 極 。 而 男 生 與 女 生 的 輔 導 需 求 頗 為 一 致 。 師 院 生 最 感 需 要 的 輔 導 活 動 為 個 人 價 值 、 工 作 態 度 及 生 涯 規 劃 、 男 女 交 往 、 寂 寞 或 心 情 調 適 及 未 來 發 展 前 途 等 。

二、專業信念與任教意願方面

湯 宗 岳 (2002)進行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師培生 教育專業信念與任教意 願 相 關 研 究 , 發 現 :

一 、 師 培 生 整 體 而 言 具 有 正 向 積 極 之 教 育 專 業 信 念 與 任 教 意 願 。

二 、 男 女 生 之 間 僅 在 教 育 專 業 信 念 中 之 「 專 業 成 長 」 層 面 , 及 任 教 意 願 中 之 「 任 教 環 境 」 層 面 達 到 顯 著 差 異 。

三 、 大 學 部 中 , 四 年 級 師 培 生 在 教 育 專 業 信 念 與 任 教 意 願 及 其 下 數 個 層 面 中 , 表 現 優 於 其 他 三 個 年 級 之 師 培 生 。

四、實 習 教 師 在 教 育 專 業 信 念 與 任 教 意 願 層 面 中,表 現 優 於 在 學 之 師 培 生。

五 、 三 種 師 資 培 育 管 道 中 , 以 師 資 班 師 培 生 其 教 育 專 業 信 念 及 任 教 意 願 最 高 、 研 究 所 師 培 生 次 之 、 大 學 部 師 培 生 最 低 。

六 、 少 數 師 培 生 其 教 育 專 業 信 念 與 任 教 意 願 發 生 衝 突 , 主 要 原 因 在 於 其 具 有 正 向 教 育 專 業 信 念 , 任 教 意 願 卻 並 不 積 極 。

三、滿意度方面

葉家富(2004)以台東大學 90 級師範生為例,進行師範生的社會網 絡 資 源 、 教 師 職 業 取 得 與 工 作 滿 意 之 研 究 , 發 現 :

一 、 師 範 生 有 半 數 以 上 對 目 前 的 教 職 工 作 感 到 滿 意 。

二 、 留 在 原 實 習 學 校 的 畢 業 生 工 作 滿 意 較 高 , 是 因 為 留 在 原 實 習 學 校 服 務 之 師 範 畢 業 生 大 多 取 得 正 式 教 職 。

三 、 社 會 網 絡 資 源 對 於 畢 業 生 取 得 正 式 教 師 職 位 沒 有 顯 著 影 響 力 。

四 、 社 會 網 絡 資 源 變 項 會 影 響 畢 業 生 工 作 滿 意 , 與 協 助 者 ( 協 助 取 得 教 職 者 ) 有 認 識 的 畢 業 生 對 工 作 滿 意 影 響 達 到 統 計 顯 著 。

五 、 本 研 究 結 果 支 持 「 社 會 網 絡 資 源 影 響 工 作 滿 意 」 的 假 設 。

(36)

業 這 項 議 題 進 行 調 查 研 究 , 發 現 在 大 學 部 的 學 生 中 以 幼 教 系 及 數 教 系 對 學 校 的 滿 意 度 最 高 。 而 有 關 就 業 與 生 涯 教 育 問 題 , 學 生 對 學 校 感 到 不 滿 意 的 服 務 事 項 可 歸 納 為 以 下 五 項 : 一 、 專 業 及 有 關 就 業 的 課 程 有 待 加 強 。 二 、 就 業 訓 練 、 資 訊 、 輔 導 不 足 。 三 、 選 課 作 業 系 統 及 加 退 選 制 度 有 待 改 善 。 四、行 政 服 務 態 度 與 效 率 不 佳。五、實 施「 教 學 評 量 」難 以 改 善 教 學 成 效 。 在 建 議 方 面 : 認 為 實 習 暨 就 業 輔 導 處 的 功 能 可 以 再 提 昇 , 對 學 生 就 業 協 助 可 更 積 極 , 建 議 自 大 三 做 起 , 應 公 布 各 縣 市 的 缺 額 統 計 及 教 學 市 場 、 校 友 就 業 人 數 , 積 極 蒐 集 與 就 業 、 甄 試 相 關 資 訊 與 甄 試 、 就 業 輔 導 。 並 希 望 能 加 強 未 來 就 業 輔 導 講 座 , 提 供 最 新 市 場 就 業 資 訊 , 掌 握 市 場 脈 動 , 和 101 人 力 銀 行 合 作 為 學 生 找 工 作 , 或 實 施 第 二 專 長 訓 練 , 輔 導 學 生 轉 往 其 他 行 業 發 展;建 議 設 置「 就 業 協 助 網 站 」,加 強 研 究 所 考 試 之 輔 導 及 資 訊 蒐 集 , 提 供 遊 學 資 訊 。 並 在 課 程 方 面 建 議 加 強 培 育 學 生 第 二 專 長 的 技 術 課 程 , 增 加 輔 系 之 選 擇 性 , 積 極 與 外 校 或 企 業 建 立 建 教 合 作 機 制 , 保 障 學 生 就 業 出 路;另 增 設 中 等 教 育 學 程,提 供 畢 業 出 路 的 參 考 指 標 與 輔 導,並 提 供 能 力 、 證 照 檢 定 及 研 習 , 加 強 專 業 課 程 與 甄 試 相 關 科 目 , 提 高 學 生 外 語 能 力 , 增 加 有 利 就 業 的 課 程,以 增 加 學 生 就 業 優 勢。另 外,在 2003 年 4 月的調查中,

學 生 亦 針 對 生 涯 教 育 內 容 提 出 : 實 習 、 甄 試 及 就 業 問 題 應 特 別 重 視 , 建 議 學 校 應 協 助 同 學 蒐 集 教 師 甄 試 資 料 , 並 加 強 學 生 的 英 文 能 力 , 實 施 能 力 、 證 照 檢 定 等 , 以 增 加 學 生 就 業 優 勢 。

蔡明學(2006)進行我國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調查之研究,結果 發 現:目 前 國 中 小 教 師,其 教 學 方 法 均 能 達 到「 教 學 目 標 」;而 師 培 機 構 也 願 意「 配 合 教 改 」政 策 的 執 行,「 圖 書 資 料 」也 能 滿 足 師 培 生 之 需 求。但 受 訪 者 亦 表 示 師 資 培 育 「 多 元 開 放 」 並 未 達 到 原 有 理 想 與 功 能 ; 師 培 生 投 入 教 職 後 , 在 教 師 專 業 精 神 方 面 之 表 現 也 不 盡 理 想 , 且 師 培 機 構 的 校 園 文 化 未 能 激 勵 師 培 生 教 育 熱 忱 。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師培生具有正 向積極之教育專業信念與任教意 願 , 也 逐 漸 感 受 到 師 資 培 育 法 通 過 以 後 所 帶 來 的 競 爭 壓 力 , 對 實 習 、 甄 試 及 就 業 問 題 應 特 別 重 視 , 急 需 生 涯 輔 導 、 就 業 輔 導 、 職 業 資 訊 的 提 供 與 第 二 專 長 的 訓 練 。

(37)

第三節 生涯規劃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 節 將 就 生 涯 的 定 義 與 特 性 , 生 涯 發 展 的 概 念 與 相 關 理 論 及 生 涯 規 劃 的 意 涵 , 作 深 入 的 研 究 與 探 討 。

壹、生涯的定義與特性

一、生涯的定義

生涯(Career)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 提起的一個名詞,「Career」在 英 文 的 意 義 原 是 指 兩 輪 馬 車 , 引 伸 為 道 路 , 亦 即 是 人 生 的 道 路 或 發 展 途 徑

( 行 政 院 青 年 輔 導 委 員 會 ,2002)。

生涯(Career)最早被應用始源於心理學 與輔導理論,其概念的演進 可 追 溯 到 1950 年代的「工作選擇」(occupation choice),1960 年代以後,

「 生 涯 」 的 概 念 才 開 始 被 廣 泛 的 運 用 ( 李 俊 杰 ,2004)。但是,早期對生 涯 的 解 釋 以 工 作 或 職 業 發 展 為 主 , 後 來 才 逐 漸 注 重 心 理 特 質 的 分 析 與 瞭 解 , 最 後 轉 變 為 強 調 一 個 人 終 生 的 發 展 歷 程 。

因為各人的生活經驗不同,所以每個人 對生涯的定義也不盡相同,以 下 表 2-6 將生涯的定義依照年代先後順序排列,列舉出國內外學者對「生 涯 」 一 詞 所 下 的 定 義 。

(38)

表 2-6 生涯定義總表

資 料 來 源 : 研 究 者 整 理

學 者 年 代 定 義

Cascio 1995 生 涯 是 在 生 命 的 過 程 中,由 人 所 佔 有 的 一 系 列 職 位 。

Zunker 1998 生 涯 是 綜 合 休 閒、職 業 與 工 作 等 活 動 及 職 位 的 總 和 , 也 與 個 人 終 生 所 從 事 之 事 業 息 息 相 關 。

Mondy,Noe

&Premeaux

1999 個人選擇以追求完滿工作生活之一般行動過程。

Greenhaus, Callanan&

Godshalk

2000 生涯是跨越個人一生中與工作有關經驗的型態。

饒 達 欽 1982 生 涯 意 指 一 個 人 生 命 歷 程 中 所 經 歷 的 一 系 列 職 業、工 作 或 職 位,亦 即 生 活 中 與 工 作 角 色 有 關 的 經 驗 順 序 。 金 樹 人 1987 原 意 是 指 兩 輪 馬 車 , 引 伸 為 道 路 , 即 人 生 的 發 展 道

路 , 亦 即 個 人 一 生 所 扮 演 的 系 列 角 色 和 職 位 。 楊 朝 祥 1984 生 涯 就 是 一 個 人 在 就 業 前、就 業 中 以 及 退 休 後 所 擁 有

的 各 種 重 要 職 位 與 角 色 的 總 和 。

張 添 洲 1994 生 涯 是 一 個 人 生 命 歷 程 中 所 經 歷 的 一 系 列 執 掌 與 工 作 , 其 涵 蓋 範 圍 及 於 個 人 一 生 。

李 鍾 桂 1995 生 涯 所 包 括 的 並 不 只 限 於 職 業 或 事 業,從 個 人 的 出 生 開 始,其 自 我、家 庭、情 感、學 業、婚 姻、事 業,乃 至 於 健 康、休 閒,以 及 生 活 當 中 所 包 羅 的 萬 象,全 都 在 生 涯 之 中 。

張 振 成 1997 生 涯 係 自 出 生 開 始 至 退 休 以 後 的 發 展 過 程,它 包 括 : 有 酬 和 無 酬 的 職 位,其 內 容 涵 蓋 了 職 業、家 庭、休 閒、

社 會 活 動 等 角 色 。

(39)

綜 合 表 2-6 各學者對生涯的定義,發現生 涯的範圍不僅包括工作和「職 業 」, 還 涵 蓋 人 一 生 從 事 的 所 有 活 動 和 各 個 生 活 層 面 , 包 含 個 人 終 生 發 展 的 所 有 歷 程 。

整體而言,生涯是一種連續發展的過程,強調「整體性」與「連續性」,

因 此 本 研 究 對 生 涯 所 下 的 定 義 : 生 涯 包 括 個 人 一 生 中 所 有 生 活 層 面 的 總 和 , 涵 蓋 個 人 生 命 全 程 的 延 續 與 發 展 , 範 圍 包 括 工 作 、 職 業 與 各 個 生 活 層 面 。

二、生涯的特性

生 涯 的 範 圍 涵 蓋 個 人 一 生 的 發 展 歷 程 , 瞭 解 生 涯 的 特 性 , 將 有 助 於 我 們 進 行 有 效 的 生 涯 規 劃 。 張 德 聰 (1998)在綜和國內外學者對生涯所下的 定 義 與 觀 察 後 , 將 生 涯 依 原 文 CAREER 拆解出以下的特性:

( 一 )C(ontinous) Development:連續 發 展 性。認為 生 涯 涵 蓋 人 的 一 生 , 具 有 終 生 發 展 的 意 涵 。

( 二 )A(ware):察覺性。生涯是由自我性向、興趣、價值觀之覺察開始 體 驗 , 生 涯 規 劃 必 須 具 備 多 元 覺 察 性 , 逐 漸 由 知 己 、 知 人 、 知 時

( 瞭 解 時 機 、 配 合 生 涯 發 展 任 務 )、 知 境 ( 瞭 解 外 在 客 觀 環 境 )、

知 止 ( 瞭 解 自 己 的 生 涯 目 標 ) 而 融 入 時 代 趨 勢 中 。

( 三 )R(ole) Playing:角色扮演的獨特性。個人在群體中會有獨特的自 我 發 展 , 應 與 個 人 一 生 中 各 種 職 業 和 生 活 角 色 統 合 , 學 習 抉 擇 與 扮 演 好 當 下 的 生 涯 角 色 。

( 四 )E(xploration):探索性。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生涯發展目標與 任 務 , 每 一 階 段 都 需 要 整 理 過 去 的 生 涯 路 徑 , 進 行 重 新 探 索 、 確 定 或 修 正 目 標 。

( 五 )E(ducation):終生教育性。各生涯階段 所需的能力不同,為因應 變 動 與 追 求 生 涯 發 展 , 需 不 斷 追 求 教 育 成 長 的 機 會 。

( 六 )R(espect) & R(esponsibility):尊重及責任性。對於生命的尊重 及 負 責 也 是 生 涯 是 否 成 功 的 關 鍵 , 尊 重 生 命 的 意 義 與 盡 責 規 劃 生 涯 才 能 使 人 生 更 有 價 值 ( 引 自 蔣 永 勝 ,2004)。

(40)

( 一 )、 生 涯 發 展 是 一 生 中 連 續 不 斷 的 過 程 。

( 二 )、 他 包 含 了 個 人 在 家 庭 、 學 校 和 社 會 中 與 工 作 有 關 的 活 動 經 驗 。

( 三 )、 這 種 經 驗 塑 造 出 獨 特 的 生 活 方 式 。

綜 合 國 內 各 學 者 對 生 涯 的 看 法 , 本 研 究 認 為 生 涯 包 含 以 下 特 性 :

( 一 ) 連 續 性 : 生 涯 的 發 展 是 一 個 連 續 不 斷 的 過 程 , 涵 蓋 從 出 生 到 死 亡 的 所 有 生 命 歷 程 。

( 二 ) 獨 特 性 : 個 體 間 存 在 個 別 差 異 , 每 個 人 的 生 涯 發 展 過 程 都 是 獨 一 無 二 , 必 須 予 以 尊 重 並 作 適 性 發 展 。

( 三 ) 發 展 性 : 生 涯 的 發 展 是 一 種 動 態 發 展 歷 程 , 每 個 人 的 生 涯 發 展 必 須 依 照 各 階 段 的 發 展 任 務 與 自 我 計 畫 , 作 自 我 調 整 , 不 斷 的 蛻 變 與 成 長 。

( 四 ) 統 整 性 : 生 涯 的 發 展 , 涵 蓋 工 作 與 生 活 的 所 有 範 圍 及 相 關 的 活 動 經 驗 , 統 整 人 生 整 體 發 展 的 各 個 層 面 。

貳、生涯發展的概念與相關理論

一、生涯發展的概念

孔子曾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 命 , 六 十 而 耳 順 , 七 十 而 從 心 所 欲 , 不 踰 矩 。 」 由 這 段 話 可 以 得 知 : 在 人 生 每 一 階 段 , 都 有 不 同 的 發 展 與 認 知 。 現 代 生 涯 發 展 的 概 念 源 自 R. J.

Havighurst 於 1953 年提出的發展任務概念,強調個體在某一階段所完成的 任 務 若 能 成 功 , 則 有 助 於 下 一 個 階 段 的 生 涯 發 展 。 由 此 可 知 生 涯 發 展 是 一 個 持 續 變 化 而 逐 漸 發 展 的 過 程 , 無 法 中 斷 或 半 途 暫 停 , 惟 有 打 好 先 前 的 基 礎 , 才 能 讓 後 續 的 發 展 順 利 完 滿 ( 引 自 徐 明 志 ,2001)。

二、生涯發展的相關理論

在生涯發展的理論中以 Super 和 Ginzberg 的生涯發展理論最為完備,

最 常 被 各 界 學 者 引 用 , 以 下 分 別 介 紹 Super 和 Ginzberg 的生涯發展理論。

( 一 )Super 的生涯發展論

Super(1957)認為生涯包含一個人一生 的整體發展歷程,就時間而 言 , 由 出 生 至 死 亡 可 以 劃 分 為 五 大 生 涯 發 展 階 段 , 分 別 為 : 成 長 期 、 探

數據

表 2-3 2004 至 2007 年六所教育大學師資培育數量統計表  年 度 學 校 校 名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國 立 花 蓮 教 育 大 學  844( 100% ) 459( 54% ) 474( 56% )  312( 37% ) 國 立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776( 100% ) 625( 81% ) 485( 63% )  345( 45% )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747( 100% ) 533( 74% ) 355( 48%
表 2-4  師資培育素質提升方案   五 大 層 面 九 項 行 動 方 案  方 案 一 : 建 立 標 準 本 位 師 資 培 育 政 策 方 案 二 : 協 助 師 範 /教育大學轉型發展 師 資 養 成 層 面  方 案 三:規 範 師 資 培 育 之 大 學 績 效 評 鑑 與 進 退 場 機 制 教 育 實 習 層 面  方 案 四 : 增 強 教 育 實 習 效 能 資 格 檢 定 層 面  方 案 五 : 健 全 教 師 資 格 檢 定 制 度 教 師 甄 選 層 面  方 案 六 : 建
表 2-6  生涯定義總表   資 料 來 源 : 研 究 者 整 理學 者年 代 定 義Cascio 1995  生 涯 是 在 生 命 的 過 程 中,由 人 所 佔 有 的 一 系 列 職 位 。Zunker 1998  生 涯 是 綜 合 休 閒、職 業 與 工 作 等 活 動 及 職 位 的 總 和 ,也 與 個 人 終 生 所 從 事 之 事 業 息 息 相 關 。Mondy,Noe &Premeaux 1999  個人選擇以追求完滿工作生活之一般行動過程。 Greenhaus, Callana
表 2-7 Ginzberg的生涯發展論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o provide career and life planning education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to develop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mselves in the context of whole-person development.

1.5 In addition, EMB organised a total of 58 forums and briefings (45 on COS and 13 on special education) to explain the proposals in detail and to collect feedback from

2   OLE,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senior secondary curriculum, consists of five areas, i.e. Moral and Civic Education, Community Service, Career-related Experiences,

1 The five components of OLE are: Aesthetic Development, Physical Development, Moral and Civic Education, Community Services, and Career-related Experiences.. learning

Reflection 反思 經過反思後,可再作選擇 Your Career, we Care..

- Highlights of course content, briefing on further study pathways and career prospects -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functions and required skills of public relations (PR) -

(2011).Linking learning to the 21st Century:Preparing all students for college, career, and civic participation.Boulder, CO: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Center.

品德培育、知 識增潤及體藝 培訓 5個培育 範疇編制,以 檢視學生自我 效能感及全校 生涯規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