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與 學校行政效能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與 學校行政效能之研究"

Copied!
1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程鈺雄 博士 戰寶華 博士

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與 學校行政效能之研究

研究生:劉時享 撰

中華民國一OO年八月

(2)
(3)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與 學校行政效能之研究

研究生:劉時享 撰 指導教授:程鈺雄 博士 戰寶華 博士

中華民國一OO年八月

(4)
(5)
(6)

終於完成了碩士學業,真慶幸自己有如此多的貴人相助,首先要感謝我的指 導教授程鈺雄老師與戰寶華老師,您們的教導與關懷,學生受益良多,銘感五內。

口試委員吳永怡老師,謝謝您對本論文所提出的寶貴建議,本論文因之更臻完善。

感謝丁秀如小姐慷慨將您寶貴的研究成果與後學分享。

感謝我的主任班同學志遠、一梅、榮富、富聰、晉華、麗君、文懋、文彬、

建樹、春伸、慶忠及老同事培昌主任、郁勳主任、健旺主任,謝謝您們全力協助 本研究問卷的發放與催收,讓我的論文得以如期完工。

感謝新北市各國民小學不吝撥空協助填寫並寄回問卷的行政主管及行政人 員,謝謝您們的大力幫忙,使本研究得以順利進行。

同窗好友秉翃、紹娥、麗蘋、靜芳、隨憙、明雄、鐙富、世豪、志偉、文潔、

瑛砡、麗娜、麗英、秀珠、綉敏、文啟、黎雯、雅純、明慧、曉鈴、世育、冠翰,

您們是最可愛的一群,也是最好的學習夥伴,有榮幸與您們共同學習,是此生最 難忘最美好的經驗。特別感謝我的研究夥伴益欣及銘華,若是沒有您們兩位的協 助,不知道已開幾次天窗了。

感謝我的老長官劉文章校長、曾俊凱校長及林瑞昌校長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 給予協助及建議。也感謝大學同窗好友楊明忠給予鼓勵及支持。

感謝我的學務處工作夥伴銘峰、騰逸、乃君,謝謝您們在我進修期間分擔處 室工作,讓學務處工作得以順利推行,不致耽擱。

感謝我的家人,爸爸與五個活潑的姐姐,若沒有你們的支持,我便不能如此 安心於求學。最後還要特別感謝我的太太許玉婷,謝謝妳辛苦照顧我們可愛的女 兒沛妮及兒子宸愷,讓我得以無後顧之憂,專心於學業,順利完成碩士論文,感 覺有妳真好。

劉時享 謹誌 民國 100 年 8 月

(7)

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與 學校行政效能之研究

作者:劉時享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摘要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知識管理與學校行 政效能的知覺現況,以及比較不同背景因素的行政人員在知識管理及 學校行政效能間的差異情形,並探討行政人員知識管理與學校行政效 能二者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採分層隨機比例抽樣方式,以 99學年度新北市69所公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為本研究之母群體,共計 發出問卷822份,回收有效問卷702份。問卷調查結果以次數分配、百分 比、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積差相 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所獲致之主要結論如下:

一、 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知覺屬中上程度。

二、 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學校行政效能知覺屬中上程度。

三、 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知覺會因性別、年齡、服務年

資、教育程度、擔任職務、學校規模、創校歷史等背景變項的不

同而有所差異。

(8)

四、 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學校行政效能知覺會因性別、年齡、服 務年資、教育程度、擔任職務、學校規模、創校歷史等背景變項 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五、 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與學校行政效能之間屬高度 正相關,顯示知識管理愈佳,則學校行政效能愈高。

關鍵字: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學校行政效能

(9)

A Stud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School Administration Effectiven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in New Taipei City

Author:   Liu, SHIH-HSIANG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how the administrator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 knows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school administration effectiveness, and to compare difference betwee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school administration effectiveness, these administrators had different background as well as disco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school administration effectiveness of a administrator.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was appli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population based on administrators of 69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in 2010. 822 copies of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and 702 effective copies were receive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frequency of distribution, percent, means, Standard Deviation, one-way ANOVA,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Main conclusions made up from the research are as the following:

1.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dministrators’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s was all above average.

2.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dministrators’ school administration effectiveness of elementary schools was all above average.

3.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administrators in New Taipei city elementary schools varied by variables such as gender, age, length of service, qualifications, position, school size and founding history.

4.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effectiveness of administrators in New Taipei city elementary schools varied by variables such as gender, age, length of service, qualifications, position, school size and founding history.

5. Betwee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school administration

effectiveness have high correlativity of the administrato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and this unveils the fact that the better

(10)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the higher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effectiveness will be.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knowledge

management, school administration affectiveness

(11)

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 ... 4

第三節 研究假設 ...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知識管理相關理論探討與研析 ... 11

第二節 學校行政效能相關理論探討與研析 ... 24

第三節 知識管理與學校行政效能關係探討與研析 ... 35

第四節 綜合討論 ... 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3

第二節 研究步驟 ... 45

第三節 研究樣本 ... 4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50

第五節 實施程序 ... 53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54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57

第一節 有效樣本基本背景資料分析 ... 57

第二節 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之現況 ... 59

第三節 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學校行政效能之現況 ... 61

第四節 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之差異比較 ... 62

第五節 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學校行政效能之差異比較 ... 76

第六節 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與學校行政效能之相關 ... 8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91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 91

第二節 結論 ... 96

第三節 建議 ... 99

參考文獻 ... 105

(12)

中文部分 ... 105

西文部分 ... 111

附錄一 ... 115

「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與學校行政效能之研究」問卷 ... 115

附錄二 ... 119

問卷使用同意書 ... 119

(13)

表次

表 2-1-1 知識管理的定義 ... 19

表 2-1-2 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應用情形之相關研究 ... 22

表 2-2-1 效能與效率比較表 ... 25

表 2-2-2 學校效能的定義 ... 27

表 2-2-3 國內外學者對學校效能特徵一覽表 ... 28

表 2-2-4 學者對學校效能評量指標之看法 ... 31

表 2-2-5 學校效能評量指標一覽表 ... 33

表 2-3-1 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相關性之研究 ... 36

表 2-4-1「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整體層面相關性研究結果彙整表 ... 39

表 3-3-1 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九大區各規模學校校數統計 ... 47

表 3-3-2 取樣學校校數分配情形 ... 48

表 3-3-3 研究樣本抽樣一覽表 ... 49

表 3-3-4 正式問卷抽樣摘要 ... 50

表 3-4-1 知識管理問卷編製表 ... 51

表 3-4-2 行政效能問卷編製表 ... 52

表 4-1-1 有效樣本背景變項基本資料分析統計(N=702)... 59

表 4-2-1 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之得分情形摘要 ... 60

表 4-3-1 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學校行政效能之得分情形摘要 ... 61

表 4-4-1 不同性別的行政人員之知識管理差異情形 ... 62

表 4-4-2 不同年齡的行政人員之知識管理差異情形 ... 64

表 4-4-3 不同教育程度的行政人員之知識管理差異情形 ... 66

表 4-4-4 不同服務年資的行政人員知識管理之差異情形 ... 68

表 4-4-5 不同擔任職務行政人員知識管理之差異情形 ... 70

表 4-4-6 不同學校規模的行政人員之知識管理差異情形 ... 72

表 4-4-7 不同創校歷史行政人員知識管理之差異情形 ... 74

表 4-4-8 背景變項在知識管理各構面差異情形摘要 ... 76

表 4-5-1 不同性別的行政人員學校行政效能差異情形 ... 77

表 4-5-2 不同年齡的行政人員學校行政效能之差異情形 ... 78

表 4-5-3 不同教育程度的行政人員學校行政效能之差異情形 ... 80

表 4-5-4 不同服務年資的行政人員學校行政效能之差異情形 ... 82

表 4-5-5 不同擔任職務的行政人員學校行政效能之差異情形 ... 84

表 4-5-6 不同學校規模的行政人員學校行政效能之差異情形 ... 85

表 4-5-7 不同創校歷史的行政人員學校行政效能之差異情形 ... 87

表 4-5-8 背景變項在工作倦怠各構面差異情形摘要 ... 88

表 4-6-1 行政人員知識管理與學校行政效能之相關矩陣(N=702)... 89

(14)

圖次

圖 2-1-1 知識的構面 ... 13

圖 2-1-2 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之轉化 ... 14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 43

圖 3-2-1 研究流程圖 ... 46

圖 3-5-1 問卷調查實施程序 ... 53

(15)

第一章 緒論

二十一世紀儼然已是知識經濟的時代,面對全球化、國際化社會的來臨,誰 能探索知識、掌控知識、創新知識、進而實踐知識,誰就能掌握競爭優勢。國民 小學是實施啟蒙教育之主要場域,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國民小學應如何變 革、創新、永續發展以提升學校行政效能,實為未來小學教育發展上之一大課題。

本研究主要在闡述目前知識管理在教育發展上之脈絡,並瞭解目前新北市公立小 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與學校行政效能之現況,以利提供建議並為各相關單位參考。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節主要在闡述本研究之動機與目的,茲分別說明如下:

壹、研究動機

1996 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發表「知識經濟報告」,明確指出以知識為本位的經濟 即將改變全球經濟發展型態;而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新世紀第二期國家建設計 畫中也提出全球化、知識化兩股力量方興未艾,將持續主導世界經濟發展,並邁 入穩定繁榮的另一個黃金十年(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6)。當前的世界由 於資訊科技日新月異且全球性的競爭愈來愈激烈,二十一世紀已演變成一個以 知識(Knowledge)為主軸的時代。「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名言正印證了知識在 現今社會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這資訊科技時代,知識已經變成個人及組織 最珍貴的資源。

廿一世紀是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y)的資訊時代,一切講求資訊化、

網路化、科技化、數位化及知識化。知識可以創造許多無限的可能,並使組織或

(16)

個人具有能力,但是知識必須經由妥善的管理才能提升其價值並發揮其功能,

否則就成了資訊垃圾。為了不讓知識成為資訊垃圾,並將之轉化為有價值的資 產,於是掀起了「知識管理」的風潮,並成為二十一世紀企業管理的新課題。

近年來,社會結構與環境急遽改變,教育變革儼然成為世界的潮流,為了因應 教改的需求,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的觀念也被導入了學校組織。

二十一世紀初,知識管理運動開始興起(王如哲,2000;伍忠賢、王建彬,2001;

鄭曜忠,2001),知識管理在管理學與行政學領域的重要地位逐漸突顯,可說接替 了1980 年代的「品質運動」(Quality Movement) 和1990 年代的「流程再造」(Process Reengineering),成為新的焦點並深具重要性(王如哲,2000)。隨著我國政府於 2000年「知識經濟方案」之推行,國內企業界如台積電、宏碁集團、台塑企業等知 名企業已然進行了知識管理的革命(洪儒瑤,2000)。然而,觀察國內外關於知識 管理的論述,多數仍以營利性質的企業組織為主要探討對象,較少研討屬於非營 利組織性質的學校(葉連祺,2001)。其實,學校行政組織的運作與企業組織有許 多相似之處,學校行政欲提高其行政效率進而提升整體學校行政效能,可以借助 企業管理的經驗,重視知識管理所能帶給組織的實質效益,提升整體效能。如何 在學校中導入知識管理,建立有效的知識分享與管理機制,增進學校行政效能,

實為一值得探討的議題(鄭曜忠,2001)。且現代化的政府是服務導向的政府,學 校行政單位與政府機關一樣,只不過服務的對象不同;因此建立良好知識管理的 系統,使行政人員迅速得到所需的資訊,並建構有效率的行政團隊,此為研究動 機之一。

再者,教育是主導社會進步,衡量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指標,世界各國無不藉 助教育的力量提升國民素質、培養優秀人才。所有能夠在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 代中屹立不搖的組織,正是那些掌握知識經濟命脈的主導者。而「知識就是力量」

這句話,更在知識經濟時代中,獲得了最佳的印證(吳清山,2001)。學者蔡志恒、

范祥偉(1999)指出:美國的公務人力管理也是經驗、文化的學習過程,強調預見

(17)

環境變革及調整適應的重要性,其最終的企圖其實不僅限於人事體制而已,而是 一個學習型政府的再造,它界定知識應用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填補差距的過程,也 肯定知識界結合實務界產出創新(Innovation)的價值。在教育的立場上,林天祐

(2000)也認為從因應社會變遷以及促進變遷的觀點,教育人員宜認識並接受知識 經濟時代的來臨、具備電腦網路的知能、實施創意的教學,行政體系宜提供創意 的教學與學習環境,以共創「知識社會」的美好未來。由於近年來,學校組織與 企業組織一樣,均處在充滿了多變與考驗的時代,教育部諸多教育政策,如卓越 學校、小班教學、學習型組織等,均為學校行政組織提供調整變革的方向;因此,

將「知識管理」的概念落實在學校行政單位上,是學校謀求改進及提升行政效能 的途徑,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在知識管理的流程中,組織賴以溝通、協調的管理制度、分享文化與資訊 工具,就成為建立知識管理的關鍵核心(馬曉雲,2000)。好的經驗是透過創 造、學習而來,在這個過程當中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分享,透過知識的分享,擴 大知識的價值。總言之,知識管理涉及的層面包含了「資訊和通訊科技」加上

「新的工作組織」(王如哲,2000)。

知識管理理論在企業界創下的成就看似完美,在 1998 年歐洲一項有關企 業實施知識管理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在 1997 年有高達三分之一的企業視知識 管理為一種時尚,但是到了 1998 年只剩下 2%的企業持此種看法,這顯示企業 已經慢慢體會知識管理的重要性(許史金譯,2001)。今日學校經營理念的趨 勢逐漸邁向企業化,學校組織的結構也漸由封閉保守的養護型組織轉向複雜開 放的競爭型組織(廖春文,2001),於是知識管理的模式運用於學校也有如企 業的需要,因此本研究試圖就國內外相關研究為主,輔以國內的教育環境現 況,對知識管理與行政效能進行探究,以具體歸納出教師兼任行政人員對知識 管理所應有的實務行為,此結果可作為學校組織及教育行政單位未來推動知識 管理和變革時的參考依據,此為本研究主要動機之三。

(18)

貳、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下列數項:

一、瞭解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與「學校行政效能」的現況。

二、探討不同背景因素的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知覺的差異 情形。

三、探討不同背景因素的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學校行政效能」感受的 差異情形。

四、探討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與「學校行政效能」二者之 間的關係。

第二節 待答問題

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在探討以下之問題:

壹、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應用「知識管理」的現況如何?

貳、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的「學校行政效能」現況如何?

叁、不同背景因素的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知識管理」知覺上是否具 有差異?

肆、不同背景因素的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學校行政效能」感受上是 否具有差異?

(19)

伍、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與「學校行政效能」二者之間的 相關情形為何?

本研究嘗試瞭解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的知識管理與學校行政效能的 現況,並整理出相關研究變項與知識管理、學校行政效能變項之關係,以及知識 管理、學校行政效能變項之關係。期望能瞭解不同屬性的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行 政人員對知識管理與學校行政效能的知覺程度。

第三節 研究假設

依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之探討,本研究在驗證下列假設:

假設一、不同背景變項的學校行政人員知識管理知覺上有顯著差異。

1-1 不同性別的學校行政人員在知識管理知覺上有顯著差異。

1-2 不同年齡的學校行政人員在知識管理知覺上有顯著差異。

1-3 不同服務年資的學校行政人員在知識管理知覺上有顯著差異。

1-4 不同教育程度的學校行政人員在知識管理知覺上有顯著差異。

1-5 不同職務的學校行政人員在知識管理知覺上有顯著差異。

1-6 不同學校規模的學校行政人員在知識管理知覺上有顯著差異。

1-7 不同創校歷史的學校行政人員在知識管理知覺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二、不同背景變項的學校行政人員在學校行政效能感受上有顯著差異。

2-1 不同性別的學校行政人員在學校行政效能感受上有顯著差異。

2-2 不同年齡的學校行政人員在學校行政效能感受上有顯著差異。

2-3 不同服務年資的學校行政人員在學校行政效能感受上有顯著差異。

2-4 不同教育程度的學校行政人員在學校行政效能感受上有顯著差異。

2-5 不同職務的學校行政人員在學校行政效能感受上有顯著差異。

(20)

2-6 不同學校規模的學校行政人員在學校行政效能感受上有顯著差異。

2-7 不同創校歷史的學校行政人員在學校行政效能感受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三、不同程度的知識管理在學校行政效能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四、知識管理與學校行政效能有顯著的相關。

第四節 名詞解釋

為使本研究所探討的問題意義明確,便於分析與討論,茲將有關的重要名 詞界定如下:

壹、國民小學行政人員

係指新北市 99 學年度教育局公布之公立國民小學(含完全國中小) 現職 校長及兼任行政工作之教師,包含教師兼主任及教師兼組長。

貳、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是組織為了創造價值、達成目標或願景,而以有效的管理策略,在 適當時機運用科技蒐集知識,藉由知識的取得、組織、儲存、流通、分享與應用 等方式,擴充知識效益,使組織成員在工作中作出正確決策,以有效行動提升組 織的效能,創造組織的智慧,達成組織永續發展目標(鄭芳枝,2009)。

本研究知識管理是指,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運用系統化的策略與 過程,收集在學校內所有流通的知識資產,包含有形與無形的知識資產,並加 以分享應用。這些資產包括學校的文件檔案、科技設備、教師與行政人員的經 驗與專業能力等,並配合學校組織分享文化的營造、學校人員良好的教育訓練 與學習機制等,促使教師與行政人員藉由獲取、分享與應用知識,提昇行政的

(21)

效能,進而提昇學校的效能,以達到學校的永續經營與不斷創新的目標。

同時,本研究亦將「知識管理」劃分為「知識移轉」、「知識儲存」、「知 識分享」、「知識擴散」、「知識創造」五個層面,各層面之定義說明如下:

一、知識移轉

所謂知識移轉,係指當組織認知到組織內缺乏某種知識時,便產生「知識的 落差」,因此就需要將知識自組織外部引進或移轉過來。知識移轉的過程包含了 傳達與接收這兩個步驟(Gilbert & Gordey- Hayes, 1996)。

二、知識儲存

知識儲存是組織自外部取得所需的知識之後,將知識整理並儲存成易懂得型 式或符號,提供給需要的人使用,以利組織知識的再使用以提高組織內部知識(鄭 曜忠,2001)。

三、知識分享

知識分享的層面是內隱知識透過某種方式的轉換,形成外顯知識後,經由適 當的管道分享給組織中的成員(劉淑娟,2000)。

四、知識擴散

學校知識擴散是指學校將蓄積在學校內的知識透過教育訓練、研習進修、資 料庫學習、工作輪調等方式,使知識蓄積的涵蓋面更廣,以利知識的創造。擴散 的方式可利用建立工作團隊、師徒制、研習進修等方式,讓學校成員將取得的知 識實際運用在學校工作中,而達成知識擴散的目的(丁秀如,2007)。

五、知識創造

知識創造係指當組織無法獲得外來的知識,而既有的知識又無法因應環境 時,組織便需要克服既有知識的困境而自力創新知識(鄭曜忠,2001)。

(22)

叁、學校行政效能

學校行政效能乃是學校以目標為工作核心,為了順利達成目標,舉凡與學校 運作有關之事務,都必須視情境與現況作通盤考量,透過綿密有計畫的行動方案,

以獲致令人滿意的結果,亦即學校在行政運作達到預定目標之程度。

本研究「學校行政效能」分為「行政領導」、「學校環境與設備」、「行政 運作品質」、「學校氣氛」四個構面,各構面之定義說明如下:

一、行政領導

係指校長及單位主管能凝聚全體行政同仁之共識,廣納意見,創造溫馨、專 業與良性溝通的校園文化,並能利用激勵、關懷與合作精神等,來達成學校既定 教育目標。

二、學校環境與設備

係指行政辦公室的工作環境與各項軟硬體設備均能滿足行政人員之工作需 求,足以提升行政效率。

三、行政運作品質

係指基於防患於未然的理念,以有動力的行政團隊全面參與、全程掌控,學 校行政需要創造新思維與新作為,才能有效提升學校行政效率。

四、學校氣氛

係指學校中各組織份子密切互動的歷程中,所建構而成的一種組織行政同仁 對團體的知覺程度。

(2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文獻探討僅就曾經進行過的相關研究議題內容作一文獻與理論基礎 之檢視彙整,為求研究範圍的焦點化,僅以知識管理與學校行政效能之關係在新 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的情形為主要研究重點。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新北市的公立國民小學為本研究之取樣範圍,不包含私立國民小 學。研究對象以 99 學年度學校校長、兼任主任與組長之教師為主,採分層叢 集抽樣法選擇取樣來源,以瞭解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與學校 行政效能之關係。

貳、研究限制

一、就研究對象及研究結果推論限制而言

本研究以新北市現任之公立國民小學校長及兼任行政人員之教師為研究 對象,並採取分層叢集抽樣法來抽取樣本。因此研究結果的推論,有一定之限 制,不宜過度推展至其他範圍。再者,因抽取學校人數可能因學校人數差異或 地緣關係而分布不均,故易產生取樣偏差,而導致高估或低估某樣本層代表性 的問題,因此在結果的推論上亦形成另一項的限制。

二、以研究方法限制而言

本研究主要採用文獻探討法來蒐集國內外有關知識管理方面的理論及實 證研究,並透過問卷調查方式蒐集國內行政人員對知識管理與學校行政效能知 覺差異情形。雖然文獻分析本身可提供變項之界定、變項間關係之確定、理論 概念之內容分析、實證研究結果及未來研究之趨勢等功能,然本研究經文獻探

(24)

討後發現,大部分知識管理理論及實證均屬企業界研究,且目前可參考的國內 文獻不足,因此在綜合及比較方面無法兼顧企業與教育,國內外的的平衡比 重。另外,問卷調查法僅能針對現象的呈現與了解,並且以被調查者心裡知覺 和願意表達者為限,而無法對現象作深入的解釋,此乃本研究之限制所在。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第一部份首先探討知識管理相關理論,其內容包含知識之意涵、知識管 理之理論架構、以及過去學者所提出之學校知識管理研究;接著第二部份,則是 探究學校行政效能之相關理論,其探索層面涵蓋學校行政效能之意義及其衡量準 則,另外,本研究亦整理出國內外學校行政效能之相關研究;第三部份,加以彙 整知識管理與學校行政效能之相關研究,以其過去相關之重要文獻進行探討分析 與比較;最後部分,就這些文獻的研究結果、研究方法、評量工具以及相關之研 究、實證加以列述,以作為本研究之架構之理論依據。

第一節 知識管理相關理論探討與研析

「知識」為一眾所周知且耳熟能詳之名詞,然而在知識管理的領域中,知識 有別於我們一般對知識的認知,在此所指之知識乃是組織當中「具有資產價值的 知識」,也就是「有助於組織營運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存在的形態不盡相同,

有的是抽象地存在於人腦當中,有的則是以符碼化或文件化的方式呈現。然而知 識為什麼需要管理?其所需要管理之知識內容與一般之知識有何差異?實值得深 思。在此節中,本研究將對於知識及知識管理之內涵分別深究之。

壹、知識的內涵與分類

知識管理顧名思義即為管理知識,而所謂知識應涵蓋怎樣的內容?不同學者 各有其看法及見解,試就研究者所蒐集的資料歸納整理如下:

一、就知識所涵蓋的對象而言,可以包含四個概念,如圖2-1-1所示(王如哲,2000a;

(26)

吳清山、黃旭鈞,2000;劉京偉譯,2000;Brooking, 1999)。

(一)資料(data):即原始資料。有關各種事件的簡單、明確、客觀的事實,亦 於結構化、取得、溝通,並且容易傳達給他人。

(二)資訊(information):將資料進行有系統、有目的整理,藉以傳達特定意念 的訊息。即將資料加以分析並賦予意義,可能同時結合兩個以上的事實而產生另 一新的事實。

(三)知識(knowledge):在深入瞭解資訊後,進一步加以專業的分析研判,而 得到開創價值所需的直接材料。

(四)智慧(wisdom):以知識為基礎,透過個人行動力,應用創造價值。智慧 是在許多地方實踐多次後累積而成的,是一種解決個別問題的對策。

從管理的層面上,知識的管理與經驗的傳承,應該要相輔相成、搭配運用,

才能將「知識」與「經驗」,轉換為解決問題的「智慧」(吳清山、黃旭鈞,2006)。

而知識,雖然不如資料與資訊數量多,卻是普遍可以交流分享、累積運用,而又 不像智慧深入僅個人領會獨有的。因此,知識管理中所要管理的是在四者中價值 較高的知識與智慧,期望透過分享,加強組織知識創新與智慧資本的產生。

(27)

圖 2-1-1 知識的構面

資料來源: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27 頁),勤業管理顧問公司,2000。(劉京偉 譯)。臺北:商周。

二、就知識在組織運作中的重要性而言

就知識在組織內部運作的重要程度,可以分為以下四個層次,愈後面的層次 愈重要(吳清山、黃旭鈞,2000;張玉文譯,2000;吳毓琳,2001;鍾欣男,2001):

(一)認知性知識(cognitive knowledge):即所謂「知其然」(know-what),經 由基礎訓練和通過檢定取得認證之後,精通某個領域的基本知識。

(二)先進的技能(advanced skills):即「知其所以然」(know-how),轉化書中 學到的知識為有效的實際行動,是創造價值的專業技能層次。

(三)系統式的理解(systems understanding):即「知道為何如此做」(know-why),

此乃以前二者為基礎,經深入瞭解某種知識背後複雜交錯的各種因果關係,除能 執行任務外,還能進一步解決更複雜的問題,並創造極大的價值。是一種經過高

智慧 

知識 

(Knowledge) 

資訊 

(Information) 

資料 

(Data)

(28)

度訓練後的直覺判斷力。

(四)自發性的創意(self-motivated creativity):即「關注為何如此做」(care-why),

包含了成功的意願、動機和適應力。動機強烈、創意十足的團隊,其表現往往比 擁有實質或財物資源雄厚的團隊還好。

三、就知識的外顯性與內隱性而言

Nonaka 與 Takeuchi (1995)認為知識管理的一個內涵就是知識轉化的過程,

轉化的主要目標即是個人、團體或組織間之外顯知識與內隱知識。個人與個人、

個人與團體、個人與組織、團體與團體、團體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將存有共 同化、外在化、內在化與連結化四種知識轉化策略(廖春文,2001),如圖2-1-2 所 示。

圖 2-1-2 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之轉化

資料來源: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35 頁),勤業管理顧問公司,2000。(劉京 偉譯)。臺北:商周。

 

    4.內化      1.共同化   

 

3.連結      2.外化        組織層面 

  個人層面 

團體層面 

1.從內隱知識到內隱 知識

身體力行以致知 

2.從內隱知識到外顯 知識

用語言、形式將想法 與訣竅表現出來 4.從外顯知識到內隱

知識

掌握語言形式 

3.從外顯知識到外顯 知識

組合語言與形式 

(29)

(一)外顯知識:是指可以符號化與檔案化提供他人檢視的知識,可以透過書面 或言辭等方式予以說明或呈現,例如分析、手冊、報告、電子郵件等。顯性知識 具有廣泛性、一致性及共通性,所以易於他人的取得與運用。

(二)隱性知識:是指由於擁有知識的人不知或根本不可能傳遞與溝通,致使未 能外顯化的知識,通常以專業技能與實務經驗的形式存在於個人的行為中,如習 慣、信仰、洞察力與偏好等。隱性知識一旦經由外顯化的程序,而能在組織中流 動以方便其他成員使用之後,便成為組織的知識資本。有效的知識管理應能建立 促使個人知識外顯化的機制,成功轉化個人知識資產成為組織資產,方能達到有 效應用知識,創造知識的價值(王如哲,2000a;尤曉鈺,2001)。

貳、知識的特性

有關知識的特性,綜合國內外研究者的觀點(吳毓琳,2001;林朝枝,2005;

陳承賢,2005;劉淑娟,2000; Davenport & Prusak, 1998),指出「知識」具有隱 性、可流通性、無窮累積、不可逆轉及複雜等特性,茲分述如下:

一、知識具有隱性的特徵

知識是無形無相的,也無法以清晰的規劃與演算法證明;對個人而言,它屬 於個人的直覺與認知,對組織而言,它是一組工作人力知識的總和,這類知識的 精華是無法以文件或是資料重現的。

二、知識具有流通性

知識可以藉由不同管道移轉到不同的情境與個人之中,顯性知識可以透過文 件、電子郵件等傳達到其他人;而隱性知識也可以藉由肢體語言、對話等管道來 加以傳送。藉由知識具流通的特性,知識可以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分享與擴散。

(30)

三、知識具有無窮累積的特性

知識可以經由不斷的累積、成長,不像各類商業產品、土地、資本,一經使 用即產生折舊或消失;相反地,它具有可擴充性,可永續的運作與複製,甚至透 過互動的過程來擴增知識,同時亦可於互動與競爭的過程中,使原有的價值成倍 數擴展。

四、知識具有不可逆轉的特性

知識不同於土地、資本或勞動力等要素一經使用過後便會耗損,相反地,知 識反而是愈利用成長愈快速,價值也愈高,經由知識的運用,融合個人、環境的 經驗與特質,創新新知識,知識的價值將更為提升。

五、知識具有複雜性

Davenport 和 Prusak (1998) 在其《知識管理》(Working Knowledge)一書 中指出知識的另一種特性-複雜性。認為知識並非是單一性質的僵硬結構,正因 其具有複雜性,故而能夠以複雜的形式來處理複雜的事務。當遭遇難題時,人們 往往會傾向以簡單的答案來應付,或是假裝沒看到不清楚的部份,雖然說簡單的 答案意味著比較清楚或明確,但是,當人們懂得愈多之後,所做的決定就會愈好。

因為單單僅聚焦於清楚、明確的解決方案,反而會忽略掉許多重要的環節。誠如 威克(Karl Weick)在其《知識的感應(Sense Making in Organizations)》一書中所 指出:「唯有複雜的感應系統,才能紀錄與規範複雜的事務」。胡瑋珊譯(2001)

指出知識的複雜性,便有助於人們在這瞬息萬變的環境中,採取適當的行動來處 理所遭遇的難題。

由上可知知識的相關特性,如能掌握其所具有的特性,進一步善用並經由評 估與取得、清查與儲存、流通與應用、整合與分享、保護與創新等方式,將組織 中的知識作善佳運用,將有助於創造出知識的最佳價值。

綜上所述,知識是一種複雜的概念,內容包羅萬象,每個人著重的角度不同

(31)

時,其分類與解釋亦會有些差異。是故,知識的分類大致上可分為(1)依知識的 外顯性與內顯性分類;(2)依知識個人化與組織化來分類;(3)依知識的專屬 來分類;(4)依知識的可移動性來分類;(5)依知識的內涵來分類;(6)依智 慧資本來分類。知識管理的重點在於組織必須將儲存在個人的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化為外顯知識(Explicit Knowledge),再將其轉換成組織的規章制度,

才能發揮知識管理的功效。

叁、知識管理的意義與內涵

一、知識管理的定義

知識管理一詞雖然已被廣泛使用,但定義多元而分歧,尚難有一致性的定義。

例如,王如哲(2000a)認為知識管理的意涵為:一、知識管理等於資訊和通訊科 技加上新的工作組織;二、知識管理強調無形資產的管理;三、知識管理是一種 有意的策略;四、知識管理的對象是智慧資產;五、知識管理是將隱性知識外顯 化的過程;六、強調知識循環的知識管理;七、主張知識管理是整合的知識系統;

八、知識管理是透過資訊管理和組織學習來改進組織知識知使用。

劉京偉譯(2000)在「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中曾指出,知識管理並不只是蒐 集過去數據的資料庫,也不是支援沒有創造力的人,而是為了敏銳對應外部環境 的改變所從事的資訊蒐集、決定及行動,以協助企業不斷進行自我改造,知識管 理可以提昇組織內創造性知識的質與量,並強化知識的可行性與價值。書中亦指 出知識管理與文件管理的差異,知識管理強調未來導向,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創造 力,並追求質量的並進;而文件管理重在記錄管理,以收集、閱覽、參考為主,

是量的擴充與蒐集。

綜合專家學者對知識管理的定義,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吳清山、林天祐,2000;

楊振昇,2001;劉淑娟,2001;Nijhof, 1999):

(32)

(一) 知識管理為組織內的資訊與人員,進行有效的整合,透過組織成員知識的 共享、轉化、擴散等方式,成為團體內部的知識,並藉由知識的不斷創新,以增 進組織的資產,擴增組織的財富,創造組織的智慧。管理只是手段,其最終目的 乃在於提昇知識的創造性價值。

(二) 知識管理是管理概念的一種,指藉由管理的機制,尋找組織內外部所有內 隱知識與外顯知識,並配合組織文化、領導與資訊科技等促進因素彼此互動,以 其有效運用知識取得、分享、應用與創新等知識流程,進而改善組織文化。

(三) 知識管理是一種將知識視同資產進行管理的活動,並能有效增進知識資產 的價值,而重點在於將個體知識團體化、內隱知識外顯化、外部知識內部化及組 織知識產品化,以利組織追求更高的績效、成長能力與更好的競爭力(鍾欣男,

2001)。

(四) 知識管理是智慧資產的確認、最佳化及完善的資訊管理與學習實務,而智 慧資產則是指包括人工成品具有的顯性知識,或是個人、社群擁有的隱性知識(樂 為良譯,1999;Broadbent, 1998;Snowden, 2000)。

由上述可知,知識管理是一種有意的策略,以使正確的知識在適當的時機傳 達給適當的人,並幫助成員分享且以能夠改進組織表現的方式將資訊付諸行動;

同時知識管理也是一種複雜的過程,必須有強力的促動要素為基礎來加以支援,

對組織中的知識進行蒐搜尋、組織、儲存、轉換、擴散、轉移、分享及運用,經 由這一連串的過程,促進組織知識的不斷創新與再生,以提高組織的生產力,增 加組織的資產,並藉此提昇組織因應外部環境的能力,及不斷自我改造的動力(吳 清山、黃旭鈞,2000;吳毓琳,2001)。

「知識」已成為二十一世紀最主要的競爭利器孫本初(2001)指出如何管理知 識即成為重要的課題。知識管理的意義,更因不同的研究者而有不同的研究取向,

造成定義的紛歧;因此,研究者茲將國內外多位研究者對知識管理的定義,彙整

(33)

如表2-1-1,以作為歸納出知識管理定義之依據。

表 2-1-1 知識管理的定義

研究者(年代) 知 識 管 理 的 定 義

引自劉京偉譯(2000) 係指為了敏銳因應外在環境的變遷,所從事的資訊蒐集、決定和行動,

協助企業不斷進行自我改造,以提升組織內創造性知識的質與量。

王如哲(2000) 係指關注「人力資本」層面,亦即個別人員擁有的知識力量;對象是人 員知道如何的能力,以及目標在於提升組織生產力與創新的能力。

吳清山 和 林天祐

(2000)

係指有效管理與整合組織內的資訊和人員,透過組織成員知識的共享、

擴散與轉化等方式,成為制度化的知識,促進知識的創新與累積,達到 擴增組織的財富與創造組織的智慧。

Snowden(2000) 知識管理是智慧資產的確認、最佳化與積極管理,這種智慧資產包括人 工成品具有的顯性知識,或是個人、社群擁有的隱性知識。

鍾欣男(2001) 係指一種策略與過程,透過系統化的流程,以知識取得、累積、流通、

創造與擴散等過程,對個體知識能力與潛能的開發或組織整體績效與競 爭力的提升,達成組織發展的目標與維持其競爭力。

鍾欣男(2001) 係指一種有意向的策略,是在恰當的時間,蒐集正確的知識傳達給正確 的人,並且幫助人們分享知識與輸入資訊,以實現能夠提升組織競爭力,

改善組織效能的行動上。

林東清(2003) 組織為了提昇存活能力與競爭優勢, 對於存在組織內外部的個人、群組

或團體內有價值的知識,進行有系統定義、獲取、儲存、分享轉移、利 用與評估等工作。

資料來源:改自丁秀如( 2007)

綜合上述專家學者從各種觀點提出的見解,本研究對「知識管理」的定義如 下:知識管理乃是組織運用資訊科技,配合領導與策略、組織文化、績效評量等

(34)

特性與活動,以知識取得、累積、流通、創造與擴散等過程,提升個體知識能力 與潛能開發及組織整體績效與競爭力,以達成組織發展的目標。

二、知識管理的內涵

知識管理的研究議題,由近年來的研究,可彙整為知識移轉、蓄積、流通、

分享、轉換、應用、創造、整合與擴散等。本研究根據知識管理的定義並參考林 朝枝(2005)與丁秀如(2007)之研究,將知識管理的內涵架構統整歸納為知識移 轉、知識儲存、知識分享、知識擴散、知識創造等五個層面,並以此架構為基礎,

對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的情形作深入之探討。茲統整歸納相關研究 如下:

(一) 知識移轉

學校知識移轉係學校透過各項專業成長活動,將學校成員內隱知識外顯化,

以及自外部引進知識的動作。學校應透過各種研習、進修及研討會等方式將行政 人員內隱知識外顯化;外部知識則結合教育行政機關,協助推動學校專業成長活 動。

本研究之知識移轉係指學校:1.引進校外資源,協助行政人員解決問題;2.辦 理各項研習活動,塑造學習型組織的環境;3.辦理校長、一級主管與行政人員座談 會,並提供協助;4.架構完善的資訊網路搜尋系統,引導行政人員快速尋找所需資 料。

(二) 知識儲存

知識儲存的目的在使組織外來知識與內創知識能儲存為「組織記憶」,提供 給其他成員擷取與參考,以利組織知識的重複使用。並將知識透過科技媒體或電 腦技術加以分類、彙整、編碼、儲存及建檔,以加速知識的流傳與擴散。

本研究之知識儲存係指:1.學校行政人員能將工作上獲得的經驗及知識存檔或 彙整成冊,以供教學或行政參考;2.相關資料及會議紀錄建檔,並分類儲存檔案庫;

(35)

3.設有專責人員負責知識管理系統並提供行政人員使用。

(三) 知識分享

知識分享層面是「知識擁有者」或「知識提供者」將組織或個人內隱知識透 過「對話」的傳達過程「外顯化」,進而將知識結構化。資訊科技與網路的應用,

可使得知識分享層面更為廣泛且快速達成知識分享的目的。

本研究之知識分享係指:1.學校行政人員樂於分享自身擁有的專業知識與工作 經驗;2.行政單位之間彼此分享行政資源;3.運用各種管道即時提供校園資訊;4.

運用各種激勵措施,鼓勵行政同仁分享彼此工作經驗與心得。學校必須塑造組織 分享文化,讓成員願意將其所學新知及經驗提供分享,以達成學校知識的累積。

(四) 知識擴散

學校知識擴散是指學校將蓄積在學校內的知識透過教育訓練、研習進修、資 料庫學習、工作輪調等方式,使知識蓄積的涵蓋面更廣,以利知識的創造。

本研究之知識擴散係指:1.學校行政人員能將進修研習所得之專業知能,應用 在行政工作實務中;2.能充分運用網路訊息提供即時資訊;3.定期實施職務輪調制 度,促進行政人員彼此間的工作分享與成長。

(五) 知識創造

學校知識創造指學校經由內部與外部知識的取得,透過一系列的實作、實驗、

共享的討論等應用知識的結果。

本研究之知識創造係指:1.行政人員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工作上,並持續改革 創新;2.鼓勵行政人員運用創新的方法解決問題;3.建立學習型組織,鼓勵行政人 員終身學習;4.設立分享窗口,鼓勵行政人員樂於分享知識及創造知識的心得與看 法;E.對所承辦的業務工作擁有自主權。

(36)

肆、知識管理之相關研究

知識管理目前受到企業界及教育界相當的重視,此方面的研究相當蓬勃,2000 年以後教育界相關的研究文獻急速增加,顯示這個議題已積極被引入教育領域。

以下所搜尋的文獻僅就「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應用情形的相關研究主題彙整如 表2-1-2。

表 2-1-2 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應用情形之相關研究

年代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與工具 主要研究發現

2001 張志明 劉淑娟

知識管理在學校 營繕工程之運用

文獻分析法 焦點團體法 問卷調查法

訪談法

1.營繕工程是總務處最困難的業務。

2.總務主任的知識是知識管理最重要 的關鍵。

3.學校總務主任對網站有高接受度。

4.網站設計強調簡單,以實用為取向。

5.網站資料的正確與豐富有助提昇處 理速度學校總務人員能接受行政網路 化趨勢。

2001 尤曉鈺 臺北市、嘉義縣 市公立國民小學 知識管理現況之 調查

問卷調查法 2.資深教育人員和校長知覺到的學校 現階段知識管理程度較高。

3.新設國民小學的知識管理程度較高。

4.北市、城市地區,以及學校規模較大 的國民小學,知識中心建置的程度較 高。

2001 鍾欣男 知識管理在學校 本位國小教師專 業成長運用之研 究

問卷調查法 文獻分析法 自編「知識管理 在學校本位國小 教師專業成長之 研究」調查問卷

1.國小教師對整體知識管理認知情況 普通。

2.男性教師、資深教師、研究所畢業與 師專畢業教師及兼任行政職務教師,以 及鄉鎮地區的學校、創校年數低對知識 管理認知情況較佳。

3.學校知識管理情形愈佳,則學校本位 國小教師專業成長愈佳。

(37)

表2-1-2 (續)

年代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與工具 主要研究發現

2002 高義展 國民小學教師知 識管理、學習型 態、專業成長與 專業表現關係之 研究

問卷調查法 文獻分析法

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學習型態、專 業成長與專業表現大致良好;國民小學 教師的知識管理與學習型態、知識管理 與專業成長、以及學習型態與專業成長 等表現,共同運作相輔相成,始能有效 提升專業表現。

2002 李瑪莉 公立國民小學教 師在知識管理與 教師專業成長的 研究

問卷調查法 文獻分析法

國民小學知識管理情況尚待加強,教師 專業成長情況相對較佳。學校知識管理 情形愈佳,教師專業成長也愈佳。

2002 廖進安 桃園縣、新竹縣 市、苗栗縣之公 立國民小學教育 人員調查國民小 學知識管理與學 校效能之研究

問卷調查法 文獻分析法

在知識經濟策略量表上以「網路顛覆傳 統」、「科技主導創新」、「速度決定 成敗」、「分享以求整體進步」、「資 源與社區結合」、「變革成為常態」、

「集中走向開放」、「運用知識強化競 爭力」表現上較佳

2003 楊金量 國民小學教育人 員知識管理知覺 與 運 用 之 研 究 --- 以 台 灣 中 部 地區為例

問卷調查法 文獻分析法

國小教育人員知識管理知覺與實際運 用尚有落差;國小教育人員知識管理知 覺對知識管理運用具有預測力。

2004 林國賢 桃竹苗四縣市國 民小學知識管理 與教師教學效能 關係之調查研究

問卷調查法 文獻分析法

訪談法

1.國民小學教師對整體知識管理知覺 的現況皆持正面肯定的態度。

2.國民小學教師對整體教學效能效能 現況具有正面評價。

3.國小教師對知識管理認知情況以男 性教師、年長、資深教師、兼任行政職 務及研究所畢業之教師為佳。

4.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 密切,具有顯著的正相關。

5.國小教師對教師教學效能之認知情 況以男性教師、年長、資深教師、兼任 行政職務及研究所畢業之教師為佳。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38)

綜上所述,知識管理概念的導入,將促使學校行政潛能得以被激發,整合行 政組織成員的知識能力,並促使學校行政組織能透過知識管理的觀念及運作模 式,以維持競爭優勢,掌握先機,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與信賴。對於人力資源發 展的投資,將是知識管理成功的要素,組織在進行科技與硬體面的投資之時,應 同步投資於人力發展的工作,建構學習型知識管理組織(蔡良文,2007),在『全 球化』(globalization)觀念的發展趨勢下,未來學校所培育之人才,需面對全球無 國界之競爭,因此學校更應提出有效的經營管理機制,以提升學校之競爭力。

第二節 學校行政效能相關理論探討與研析

學校教育的主體一是施教者(如教師),另一位是受教者(如學生),施教 者為了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除了依賴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外,學校行政的支 援是不可或缺的要件。因為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學設備或學習環境的提供,有 賴學校行政支援,才能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吳清山,1992)。目前我國所積極推 動的教育革新,在追求卓越教育品質和績效的學校教育政策前提下,皆仰賴學校 行政之運作,藉以提供適切的行政支援,促進師生間的良性教學互動,以激發學 生學習潛能,實現教育目標。

為建立本研究有關學校行政效能的理論基礎,以下分別就學校行政效能的意 涵及學校行政效能的評量指標二方面進行剖析探討。

壹、學校行政效能的意涵

一、效能的定義

學校是一種社會系統的組織,組織中每一個成員相互依賴,也和社會網路結 合、互動,並受社會環境影響(吳宗立,1998)。學校中的資源、政治、競爭各方

(39)

面,都足以影響學校組織內部的運作,學校組織從環境中獲取人力、物資、經費 等資源,並將這些資源投入教育轉化的歷程,最後產出學生成就、校長領導、教 師成長、家長支持等效能。

效能的概念既是為於組織分析的最頂端,也是最底層。它是最頂端的,因為 所有組織和行政實務理論的最終目標,在於指認和創見有效的表現。它是最底層 的,因為組織效能理論和標準項目,既不是評價此項概念所必要的,也不是充分 的(林明地等譯,2003)。所以效能不是一種事務,不是宜以單一層面加以定義。

效能(effectiveness)與效率(efficiency)是在組織運作中經常被提及的概念,其意 相似卻經常被混用,為釐清其差異,許多政治學者和管理學者就針對效能和效率 的意義做比較:

Barnard(1971)認為效能指組織目標的達成,而效率則是組織成員需求的滿足。

Robbins(1998)指出效能是目標的達成,效率是為達到目標的投入與實際產 出之比值。

而根據張慶勳(1996)將兩者的意義一併探討,析述如下表 2-2-1:

表 2-2-1 效能與效率比較表

效能 效率

強調組織目標的達成 強調組織成員個人需求的滿足

強調資源運用的結果 注重資源輸入與產出結果間的比值

考慮輸入-運作過程-產出的循環 考慮輸入-產出的關係

強調作對的事 強調把事情作對

強調領導策略的運用 強調管理技術的層面

兼顧組織內外在環境的要求與標準 較偏向組織內部的狀況

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偏向解決問題的「經濟」層面

對有限資源作最佳的利用 保護資源

(40)

表 2-2-1(續)

效能 效率

追求利潤 降低成本

講求績效 負責盡職

資料來源:張慶勳(1996)。

吳清山(1998)指出效能與效率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前者重視組織目標的達成,

後者強調資源的有效利用;所以有效率的組織不一定是指有效能的組織;有效能 的組織也不完全是有效率的組織。一般而言,組織所追求的目標要比資源的運用 更為重要。因此,組織效能的研究,受到學者們所重視。

張潤書(1998)認為效率與效能是一體兩面,所謂效率是指運用資源的程度與 能力;而效能則為達成目標的程度,是指資源運用以後所產生的結果。

吳清基(2001)認為效率與效能是一體之兩面,前者強調將組織內的人力、物 力、財力與時間作妥善的分配,重視組織資源運用的投入與產出的比率,導向個 人目的;而後者強調組織資源運用所達成目標的程度,重視實際產出與期望產出 的差距,導向組織目的。

綜觀上述分析,研究者認為:效率著重在個人需求的滿足、經濟及資源利用 的程度;效能則著重在組織目標的達成,實踐組織存在的價值。組織的一切作為 都是以達成效能為目的,因此,對組織而言,效率是「必要條件」,但效能卻是

「充分條件」,效能的重要性大過於效率,如是,效能的研究也逐漸受到重視。

二、學校效能的定義

「學校效能」(school effectiveness)是教育人員經常研討的主題,早期研究多 以學生學業成績為重心;近年來受到教育行政研究者的重視並積極的投入研究,

多以學生學習、教師教學或行政人員等不同層面來進行探討,或從組織氣侯、校 長領導及組織人格特質等面向進行分析,俾使學校效能的概念更具週延。

(41)

以下列舉並整理學者專家對於學校效能意義的看法及觀點如表2-2-2,以利闡 述學校效能的意義。

表 2-2-2 學校效能的定義

研究者(年代) 學校效能的定義

吳清山(1997) 學校效能是指一所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的績效,它包括學生的學業成 就、校長的領導、學校的氣氛、學習技巧和策略、學校文化和價值,以及 教職員發展等,因而能夠達成學校所預訂的目標。

Young(1998) 學校效能指的是學校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表現於學生學業成就和提振教 師工作士氣的程度。

蔡進雄(2000) 學校效能是指學校在教育目標達成的程度,它包括:行政溝通、環境規劃、

教師工作滿意、教師教學品質、學生行為表現、學生學習表現、家長與學 校關係等方面的表現與達成程度。

林婉琪(2000) 學校效能為學校為達成教育目標而產生的教學、行政上預期的結果,同時 它具有許多普遍共同的特性,包括教師教學品質、學生學習表現、教師工 作滿足、師生溝通互動、社區家長支持、行政溝通協調等。

許孝麟(2001) 學校效能係學校組織目標達成程度的動態歷程,除組織目標最終結果之呈 現外,行政領導、教學活動、資源運用等運作歷程,以及組織目標及成員 滿足之兼顧,品質之提升與學校之發展,都是學校效能關注之焦點。

郭慶發(2001) 學校效能是指一所學校在整體的表現上有良好的成績。包括環境設備、行 政領導、教師教學、學生表現、社區支援、學校氣氛等方面,皆能達成學 校預懸的教育目標。

江照男(2003) 學校校能指行政服務上有良好的績效,教師們能有高品質的教學專業表 現,學生們能有高度的成就表現、社區及家長們能認同支持且感到滿意的 狀況

(42)

表2-2-2 (續)

研究者(年代) 學校效能的定義

石遠誠(2003) 學校效能乃學校為達成教育目標,在校園環境設備、行政溝通協調、學校 氣氛、課程教學安排、教師教學品質、學生學習表現、師生互動關係、社 區家長參與及教師工作滿足等各方面均有良好的成效,學校中的校長、行 政人員、老師、學生、家長等五方面必須依照學校所設定的目標而努力。

鄭芳枝(2009) 學校效能是學校為達成其教育目標,有計畫、有系統的透過內、外在教育 資源的結合與運作,在投入、過程和產出等方面都有優良的表現,能滿足 成員需求與社會期望,達成學校預定的目標。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以上學者看法及參考林朝枝(2005)與丁秀如(2007)對學校效能的定義,

學校效能乃是指學校透過系統性將內、外在教育資源的結合與運作,以達成教育 目標,並且在學校行政效能、教師教學效能、學生學習效能、社區認同支持等四 方面具有良好的特質績效,滿足成員需求與社會期望,達成學校預定的目標。

三、學校效能的特徵

學校效能是學校透過內、外在教育資源的結合與運作,有效地達成教育目標 的程度,然而教育目標具多元性、多面性、整體性的性質,如果只單從其定義來 闡述「學校效能」,似乎稍嫌不足,從學校效能的特徵著手也是瞭解其內涵及本 質的一個管道。茲擇要彙整國內外學者對學校效能的研究特徵,歸納如表2-2-3:

表 2-2-3 國內外研究者對學校效能特徵闡述一覽表

研究者(年代) 學校效能特徵

吳清山(1992) (一) 強勢的行政領導(二) 和諧的學校氣氛和良好的學校文化

(三) 重視學生基本能力的習得(四) 對學生有高度的期望(五)

教師有效的教學技巧(六) 經常督視學生的進步(七) 教職員的 進修與發展(八)妥善的學校環境(九)社區、家長的參與和支持

(43)

表 2-2-3(續)

研究者(年代) 學校效能特徵

林月盛(1995) (一) 學生學習的成績表現。(二) 對學生的照顧。(三) 家 長及社區人士的支持。(四) 有效的行政領導。(五) 學校的環 境設備。(六) 整體的團隊精神。

林明地等人(2000) (一) 以學校為基礎的管理(school-site management)以及民 主式的做決定,亦即個別學校對於教育問題的解決有更大的自主空 間,並承擔更大的責任。(二) 來自學區的支持,以增加學校定 義及解決重要教育問題的能力。(三) 強勢的領導,這可以來自 行政人員,或是小組成員。(四) 教職員的穩定性,這可以助長 一個強烈且具凝聚力的學校文化。(五) 有計畫、統整的課程。

(六) 全校性的教職員專業發展。(七) 家長參與及支持。(八)

對於學業成功的全校性認同。(九) 強調用於教學與學習的時間,

減少臨時活動的干擾。(十) 合作性的計畫與同僚專業互享關係。

(十一) 學校有一種猶如社區的感覺(sence of community),

成員彼此互相分享。(十二) 共享的明確目標與高度可成就的期 望。(十三) 秩序與紀律的共識。

Weber(1971) (一) 強勢的課程領導。(二) 對學生高度的期望。(三) 良 好的氣候。(四) 重視閱讀。(五) 拼音的利用。(六) 個別 化教學。(七) 仔細的評量學生的進步。

Reid, Hopkins 與 Holly

(1990)

(一) 學校領導。(二) 學校管理。(三) 學校精神。(四) 學 生紀律。(五) 教師與教學。(六) 課程。(七) 學生學習。

(八) 閱讀。(九) 學生照顧。(十) 學校建築。(十一) 學 校規模。

Creemers(1996) (一) 強有力的教育領導。(二) 對學生高成就的期望。(三)

對基本技巧的強調。(四) 一個安全且有秩序的氣氛。(五) 對 學生的進步經常加以評鑑。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上述可知,對學校效能的說法、看法雖多且分歧,但從各家所舉有效能學 校的特徵中,仍大致可以統整並歸納出具有效能的學校狀況。本研究援用陳承賢

(2004)、林朝枝(2005)的論點,認為有效能的學校特徵,不外反應在學校行 政效能、教師教學校能、學生學習效能及社區的認同與支持等四大方面,在學校 行政管理方面有強勢的領導、明確的目標、高度的期望、良好的服務及適切的環

(44)

境規劃與運作等;在教師專業方面則表現在教師認真、投入、滿意、成長、與具 有團隊精神等;而在學生學習成就表現方面,則是反應在學習的參與、投入及滿 意、各學科的成就及情意方面的表現;在社區認同支持方面,則表現在家長及社 區民眾的認同、支持、參與與聯繫、滿意感、協助等,因此,以上這些顯項均可 成為探討學校效能時適切的切入點。

四、學校行政效能的內涵

教育環境包括有形的校園、校舍、教室及辦公室的布置,及無形的校園氣氛 與文化的陶融。美好的教育環境,基本上,有形的環境必須是整齊的、清潔的、

高雅的;無形環境是安定的、溫馨的、祥和的,使學生喜歡上學,安心向學,老 師願意奉獻心力,熱心教學,而職員、工友樂意為師生服務,社會各界也願意支 持學校(陳義明,2005)。學校行政乃是學校機關依據教育原則,運用有效和科學 的方法,對於學校內人、事、財、物等業務,作最妥善而適當的處理,以促進教 育進步,達成教育目標的一種歷程(吳清山,2005),而學校行政則是為了達成教 育目標,透過計劃、溝通、協調、組織等程序的管理方式進行相關學校事務運作。

學校行政效能建構的目的在於提高行政效率、增加效益,使各個管理環節能 夠充分協調、高效運作,讓每個教職員工有深刻的認同感與共同目標。學校行政 效能提升,校長與行政人員是主要的實踐者,校長正確的策略、適度的授權;行 政人員專業的行政管理與追求卓越的品質,共同為達成學校目標而努力不懈。

貳、學校行政效能之評量指標

學校效能必須透過具體化的評量指標來加以評量,從前述文獻探討分析得 知,研究者對學校效能的定義及特徵看法分歧,因此在學校效能指標之訂定,也 同樣呈現多元化,計有江志正(2000)、蔡進雄(2000)、林婉琪(2000)、廖進 安(2002)、江照男(2003)、張順發(2003)、石遠誠(2003)、陳淑華(2003)、

(45)

陳建志(2006)、鄭芳枝(2009)、Rajek (1997)、Bald, Coney,Farding,& Thomas,

(1993)等,茲就所探討之文獻資料擇要彙整如表2-2-4:

表 2-2-4 研究者對學校效能評量指標之看法

研究者(年代) 論文題目 學校校能評量指標

江志正(2000) 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 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 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行政服務績效、教師專業品質、學生成就表現、

社區認同支持

蔡進雄(2000) 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 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 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行政溝通、環境規劃、教師工作滿意、教師教學 品質、學生行為表現、學生學習表現、家長與學 校關係。

林婉琪(2000) 國民小學教師士氣與學 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 台灣北部地區三縣為例

教師教學品質、學生學習表現、教師工作滿足、

師生溝通互動、社區家長支持、行政溝通協調等。

廖進安(2002) 國民中小學行政人員運 用知識經濟策略與學校 效能關係之研究

環境設備、行政領導、教師教學、學生表現、

社區支持、學校氣氛

江照男(2003) 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 校效能之相關研究

行政服務績效、教師專業品質、學生成就表現、

社區認同支持 張順發(2003) 國民小學學校知識管理

的運作與學校效能關係 之研究

行政領導(校務發展、校長領導、行政管理、學 校氣氛)

教學效能(含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社區資源 環境設備(含校園環境、教學設備)

石遠誠(2003) 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 校效能之研究

校長效能、行政效能、教師效能、學生效能、

家長效能 陳淑華(2003) 桃園縣國民小學知識管

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

學校組織過程中的管理效能 學校組織過程中的教學效能 學校組織本身能力的效能 學生學習表現的效能 學校人員心理感受的效能

其他特徵(家長參與、學區支持)

陳建志(2006) 國民小學知識管理缺口 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學生學習表現、行政績效、教師教學品質、社區 支持、學校組織氣氛、校長領導效能

數據

圖  2-1-1  知識的構面  資料來源: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27  頁),勤業管理顧問公司,2000。(劉京偉                      譯)。臺北:商周。  二、就知識在組織運作中的重要性而言          就知識在組織內部運作的重要程度,可以分為以下四個層次,愈後面的層次 愈重要(吳清山、黃旭鈞,2000;張玉文譯,2000;吳毓琳,2001;鍾欣男,2001):  (一)認知性知識(cognitive  knowledge):即所謂「知其然」(know-what),經 由基礎訓
表  2-2-1(續)    效能  效率  追求利潤  降低成本  講求績效  負責盡職  資料來源:張慶勳(1996)。          吳清山(1998)指出效能與效率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前者重視組織目標的達成, 後者強調資源的有效利用;所以有效率的組織不一定是指有效能的組織;有效能 的組織也不完全是有效率的組織。一般而言,組織所追求的目標要比資源的運用 更為重要。因此,組織效能的研究,受到學者們所重視。          張潤書(1998)認為效率與效能是一體兩面,所謂效率是指運用資源的程度與 能力
表  2-2-4(續)    研究者(年代)  論文題目  學校校能評量指標  鄭芳枝(2009)  台北市國民小學知識管 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 究  學校行政成效、教師教學品質、學生學習表現、 社區家長認同支持
表  2-3-1 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相關性之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  吳毓琳  (2001)  知識管理在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應用之研究。  1.知識管理適合應用於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並可提升學校行政效率。  2.學校行政主管與基層人員的認知存有差異。  鄭曜忠  (2001)  高級中學行政主管知識管理態度、學校組織文化 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1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Schools can administer APASO-II scales/subscales at diff erent times of the school year to achieve different purpose s, e.g..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intervention progra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is research explored the school concern on contracting the school building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to the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ies.. To understand th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of the homeroom teacher by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The campus of an existed elementary school was this object of research which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tables of biodiversity, greenery and on-site water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ompare how a traditional narrative teaching method and a GeoGebra-based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al method affect

The DEMAT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key factors on elementary school parents' school choice.. According to analysis result, the most influencing parents to choose school factor i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