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首先從簡述優質學校的意義,進而說明學校行政管理的意涵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本節首先從簡述優質學校的意義,進而說明學校行政管理的意涵"

Copied!
6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針對研究主題的相關文獻進行深入探討,從資料彙整與分析,試圖 瞭解學校的行政管理作為,選取優質學校行政管理指標為典範,以及學校一般行 政管理為探討範圍。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為學校行政管理的意涵及相關理念;

第二節為學校行政管理的相關問題與因應策略;第三節為學校行政管理的相關研 究。

第一節 學校行政管理的意涵及相關理念

行政管理是保障學校教育品質的重要因素,對學校經營有提升效能的功用,

是達到學校優質化的重要手段。因循臺北市優質學校行政管理的理念,包含知識 管理、e 化管理、品質管理、績效管理等指標,以及一般行政創新管理與走動管 理的策略,得以讓學校行政管理更具成效。

本節首先從簡述優質學校的意義,進而說明學校行政管理的意涵。其次,闡 述行政管理的相關理念,包含知識管理、e 化管理、品質管理、績效管理、創新 管理與走動管理等六個層面。最後,針對臺北市優質學校行政管理實務進行探 討,茲分述如下:

壹、學校行政管理的意涵

國民中學在行政組織事務的辦理,應合乎教育原則,有計畫、有方法的進 行相關事務。學校行政具有訂定計劃、支援服務、溝通協調、規劃評鑑等功能。

在學校情境中,校長引領學校團隊,擬訂學校教育目標,提供行政人員與教師遵 循的方向。在學校行政實務面向的教務工作、訓導工作、總務工作、輔導工作、

人事工作與會計工作中,除了讓成員有參與的機會,一起集思廣益共同完成組織 目標,若能參酌優質學校的行政管理模式,將能加速學校優質化的腳步。

一、優質學校的意義

吳清基(2005)指出,品質是價值與尊嚴的起點。「優質教育」(quality education)目的在讓孩子就其資質、潛能的發展,追求政策最基本的「公平」價 值,「潛能性」化為「實在性」,幫助其對自己做親切的體驗與充實,協助其選擇 與決定,負起責任而建立個人人格尊嚴,幫孩子「知自己」,可以把握個人命運,

獲得自我人格的完成,「把每個孩子帶上來」(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領導 者針對學校優劣勢以及思考學校未來願景,訂定帶領師生的優質學校方案,掌握 新世紀發展方向,打造教學專業團隊,形成「卓越、專業、分享」的優質學校氛 圍,領導學校朝著優質願景邁進(丁亞雯,2006),仍是各校持續努力的目標。

(2)

臺北市優質學校係以指標內涵為參照架構與指引,共包括校長領導、行政管 理、課程發展、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專業發展、資源統整、校園營造及校園文 化九大層面如圖 2-1。

課程發展

資源統整 教師教學

學生學習

校園營造 行政管理

知識管理 e化管理 品質管理 績效管理 系統規劃 有效執行 落實評鑑 持續研發

家長正向參與 家長多元參與 善用社區資源 引導社區發展 計畫專業成長 從事教育研究 建立教學檔案 參與學術活動 評估進修成果

優質學校

共塑願景 全員參與 團隊合作 和諧溫馨 持續創新 永續發展

專業發展

安全校園 人文校園 自然校園 科技校園 藝術校園 學會認知體驗 學會悅納自己 學會尊重別人 學會負責做事 學會生涯發展 專業教學 創新教學 有效教學 活力班級 良師典範

圖 2-1 優質學校指標

資料來源:取自吳清基(2005:11)。

一所優質學校係指在校長的領導、行政管理、課程發展、教師教學、學生學 習、全體教職員之專業發展、資源統整、校園營造以及學校的文化和價值等各方 面均有良好的績效,並與精緻教育追求「卓越、績效、科技、創新」的教育取向 相契合的學校(吳清基,2005)。

洪雪卿(2004)指出由於學校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場所」,故「優質學校」

最簡明的詞語釋義即為:能提供優良教育品質的學校。

優質學校係指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的績效。包括校長的領導、學校的行政 與管理、課程發展、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全體教職員之專業發展、資源統整、

(3)

校園營造以及學校的文化和價值等(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

綜合上述,「優質學校」意指經由校長領導,使得學校行政管理、課程發展、

老師教學、學生學習、專業發展、資源統整及校園營造,結合人力、財力、物力 等各項資源的有效運用,呈現溫馨祥和的校園文化,組織目標均有卓越成效,可 以彰顯優質的教育品質,落實精緻教育的學校。

本研究所指「優質學校」,是經由校長領導,在精緻教育為核心的理念帶動 下,深耕打造安全溫馨的教育環境,運用行政管理策略,以知識管理、e 化管理、

品質管理、績效管理為指標,提供卓越的教育品質,創造卓著教育績效,能促進 學校教育品質卓越的學校。

二、學校行政管理的意涵

學校行政是在支援教學,服務老師與學生,運用有效的方法讓組織運作順 暢,提高工作績效的教育手段,吸取標竿學校的成功經驗,發揮行政績效是行政 管理中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

「學校行政」,即學校所處理的一切事務,舉凡人、事、財、物等各方面都 包括在內(吳清山,1993)。

「學校行政」是對學校教學以外的事務作系統化的管理,以求有效而經濟地 達成教育的目標(謝文全,2002)。

學校卓越優質其促成原因固然很多,但各校校長與行政人員皆能強化管理,

改善學校文化,促進教師成長,使校園氛圍溫馨和諧,學生學習成果豐碩,行政 管理的功能功不可沒。

「管理」一詞,根據辭海之解釋為:各級行政人員本其權責就職司之事項予 以處理之謂(熊鈍生,1980)。

「管理」可界定為:根據一定的準則,就人、事、物做必要的處理,以達成 目標的一種歷程(吳清山,1993)。

「管理」代表人們在社會中所採取的一類具有特定性質和意義的活動,其目 的為藉由群體合作,以達成某些共同的任務或目標(許士軍,1993)。

學校行政是系統化的管理或經營。雖然有人認為行政(administration)與管 理(management)不盡相同,但「管理」仍是「行政」一詞的慣用同義字,都 是一種系統化的歷程(謝文全,2002)。

臺北市優質學校行政管理指標分成知識管理、e 化管理、品質管理、績效管 理(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是結合學校資源執行一切事務,組織成員一起合作 為達成任務的過程。亦即,「行政管理」是學校行政分成計畫、溝通、執行、領 導及考核的管理歷程。

(4)

因此,學校校長結合行政資源,運用優質學校知識管理、e 化管理、品質管 理、績效管理的理念,以及一般行政走動管理與創新管理的方法,經過縝密的計 畫,引領組織成員一起合作與合理的權責分工,讓組織成員施展才能。掌握經營 與管理的因素,發揮領導與溝通協調的功能,經常檢視考核行政執行的效能與效 率,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以達成學校教育目標的過程。

貮、學校行政管理的相關理念

二十一世紀的經營理念,有許多來自企業組織,雖然企業與學校組織的目標 有所差異,學校行政仍可吸取企業組織相關理論,加以轉化以符合學校教育目標

(蔡進雄,2003)。國內公立學校之競爭壓力,雖不像企業界那麼強烈,然而,

學校與企業一樣充滿多變與挑戰,要面對外在環境的挑戰,以及社會大眾對學校 提供品質和卓越的期待,無形中增加學校壓力。

他山之石可攻錯,學校多方蒐集資訊,吸取企業在經營管理的價值,並轉化 到學校行政管理相關理念,發展學校特色,促使教育品質達到優質化,蛻變成精 緻卓越的國民中學是大勢所趨。學校行政管理的相關理念,分成知識管理、e 化 管理、品質管理、績效管理、創新管理與走動管理等六個層面。茲分述如下:

一、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起源於企業,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裡,學校應努力於智慧資本、人力 資本、結構資本等理念的著墨,從組織知識的產出、組織創新文化、組織結構再 造,吸收知識管理的精隨,讓學校行政管理加速學校優質化的腳步。學校要實施 知識管理,是有必要塑造出一個合適的組織文化,組織成員的學習意願、學習態 度,以及彼此間的信任關係是其中最重要的面向(吳堂鍾,2002)。

蔡進雄(2003)亦指知識管理是塑造分享、信任的學校文化及建立學習型組 織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更需教職員工願意改善心智模式的開放心胸。對知識管理 視為「學習獲悉什麼是我們所知道的」(王如哲、黃月純合譯,2004),其內涵包 括組織內外部知識的取得、分類、儲存、應用及創新(張明輝,2002),是促使 人員運用知識的一種機制,並使人員能夠在特定的情境中採取有效的行動(王如 哲,2000)。

Beckman(1999)認為知識是資訊與經驗的總和,資訊經過內隱化的過程後,

成為一種無形卻與決策相關的記錄。Sveiby(2000)指出知識管理需有資訊和人 員,可以分為「資訊管理」(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和「人員管理」(management of people)。前者包含資訊科學、資訊管理系統等設備;後者則是評估、改變和 增進個人學習及管理方面。學校教育人員為知識工作者,如能透過對知識進行蒐 集、組織、儲存、傳播、轉化、分享、運用與創新,則能提升學校行政的效能(臺

(5)

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

知識管理是將知識視同資產,在組織中藉由管理的機制,經有效地加以整 理、分類、儲存、擴散以及創新等循環不斷的過程,並運用科技將知識儲存於組 織中,讓組織成員能分享和共用知識,使需要者獲得正確的資訊、在工作中作成 最佳的決策並採取行動,以有效增進知識資產價值的活動。並配合「知識管理的 促進因素」,如:組織創新氣氛、資訊科技與技術以及知識的轉換等,以期有效 地達成組織的「知識取得」「知識流通與擴散」「知識創造」以及「知識蓄積」,

並且適時地將正確的知識傳遞給所需的組織成員,進而幫助成員採取正確的行動 來改善組織績效,達到組織目標的持續性過程。(葉純愿,2006;廖勝能,2000;

鄭曜忠,2000)

(一)知識的產生與行政運用

知識是組織成功的主要動力;知識管理對組織長程的成功是必要的(王如 哲、黃月純合譯,2004)。顏永進(2001)提出重視組織中動態的運作與互動,

講求競爭優勢。趙志揚(2002)指出組織必須重視知識管理的重要性,採取必要 的措施,諸如專責部門與人員的設置以及管理制度的建立,組織成員對知識搜集 與應用能力的強化,都是知識管理的必要配合措施。王如哲(2000)認為學校是 有利於發展出知識分享的文化。創建改革措施,增加學校的責任績效與效率,透 過競爭來吸引學生,教育可以獲得明顯的改善,亦可以提供適當誘因與激勵,使 知識分享成為校園的普遍現象。

學校行政重視效能的發揮,組織文化講求創新,重視資訊科技的應用,

Nonaka 和 Takeuchi(1995)提出知識管理創新理論,要經過 1.共同化(socialization)

由內隱轉換到內隱;2.外部化(externalization)是內顯轉換為外顯;3.組合

(combination)由外顯轉換為外顯;4.內化(internalization)由外顯轉換為內隱,

等四種知識轉化的模式,單一經驗的傳承已無法完全因應世代脈動的改變,重視 教師之間的合作學習,不應侷限在個人的單打獨鬥,學習效果較佳。

蔡進雄(2003)指出在共同化方面,學校行政可以安排資深優秀行政人員帶 領資淺人員或新進人員;外部化部分行政人員可以組成讀書會,分享閱讀心得,

教師透過教學研究交換教學意見;在組合部分可以編印校務章則,將辦理活動整 理歸類成冊,並列入移交;在內化方面,學校行政人員應將平日所觀察與學習心 得,轉換成內隱知識實踐於行政中,並創新改革提高行政效率。

學校如何運用知識管理中有關「知識的產生」理念,使學校行政的效能提升,

顏永進(2001)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實施:

1.知識的迴旋:社會化→表達→整合→內化的過程,產生「知識的迴旋」 把隱性知識轉化成顯性知識,再利用轉化後的顯性知識內化擴大個人的隱

(6)

性知識,是知識迴旋中最關鍵的步驟。

2.轉化的過程:隱喻→類比→模型→是知識轉化的過程。

3.累贅:透過組內競爭、策略性的工作輪調、自由取得學校的資訊等機制,

在員工之間創造「共同的認知基礎」,簡化隱性知識的交流,並將新產生 的顯性知識傳播到整個組織並加以內化。

4.知識的產生:在知識管理的學校裡,新知識的產生並不在於階級而是角 色、職權及資訊貢獻度三者互動交流的結果。

5.知識產生對校長領導之啟示:富使命感,忍辱負重;點子多、工作活力佳;

具備溝通能力,領導團隊,尋求更多的資源;要能建立共識,為全體校園 與社區的學生及家長,共同描繪教育願景。

6.知識產生對學校行政的啟示:在教師方面則是提升專業知能,包括專業知 識、專門知識及專業倫理。一般學習型組織強調權力與部屬分享,應用在 學校行政組織上。學校行政則應透過有效的機制,使個人願意積極參與、

努力投入,在心智模式和信念上作有價值的改變,使個人在創造新知識 時,也重新創造了自己或組織。讓其他人也能使用某個人的個人知識,是 知識創造在學校裡最重要的任務。

知識與教育組織發展兩者間密不可分,教育組織的發展,都依賴於組織的生 產、聚集、更新及創新(施宜煌,2005)。行政人員、教師應具有知識分享的能 力。校長需要盡其所能,積極投入和參與,並且安排妥當各種相關的事務性配合 措施,設計出最有效的激勵措施等(王如哲、黃月純合譯,2004)。教師專業能 力的成長有賴不斷進修學習再學習,加強自我導向的學習,才能勝任劇烈變遷社 會中的教學工作(吳清基,2001)。因為,在知識管理的世界中,成功的組織瞭 解要從本身所得知識以獲取最多利益,同時透過創造知識來開發出新價值。

二、e 化管理

e 化管理包括資訊科技的應用及網路科技的運用兩方面的運作。行政運用資 訊科技的具體內涵包括:人事管理系統、學籍管理系統、課程管理系統、設備管 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網路科技的內涵依其資料形式可以分為 幾種類型:文書通訊網路、語言通訊網路、影像通訊網路、多媒體網路(張明輝,

2005;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

資訊科技快速發展無遠弗屆,電腦成為學校行政管理所必須的工具,建構數 位化的學校內部行政管理系統與學校外部的資源支援系統,提供學校教學、活動 與行政業務「經濟的、有效的、完備的、適切的」服務、協助與研究發展,以奠 定學校「品質管理、知識管理、績效管理」的堅實基礎(張明輝,2005;臺北市

(7)

政府教育局,2004)。學校行政及教學運用網路科技的情形日益普及,資訊與網 路科技的運用對於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教學品質、營造專業成長環境的功能,網 路科技已充分與學校教育相結合,成為提昇學校效能的主要工具(張明輝,2002,

2005)。學校藉由 e 化管理與應用資訊科技的幫助,縮短行政作業時間,提升行 政效率。在做法上,包括建置完善的軟硬體設施,並能有適當的維護管理機制,

適時更新,以保持正常運作。

李呈奇(2002)指出行政 e 化的目的如下:

(一)提供師生更多的服務及更佳的學習環境,讓校園內的每一分子能夠掌握 及運用資訊。

(二)簡化行政流程,提昇工作效率,增加個人生產力,精簡人員,以降低成 本,提昇學校的競爭力與校譽。

(三)灌輸學生e化的概念及運用,提昇就業競爭力。

(四)蒐集校園資訊,供主管作決策管理。

(五)節約能源及環境保護。

行政 e 化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有一個專業的團隊來規劃與推動,經 過執行成效的檢視,才能有助於校園 e 化的進行,確保行政運作順遂與達到教育 目標。成立資訊教育推動小組,規劃及推動資訊教育;辦理資訊素養研習,提昇 教師資訊能力;建置校園無線上網環境,讓資訊垂手可得;推動公文電子化作業,

便捷資料流通;公告最新消息,節省紙張;實施資料夾分享教學檔案,共享教學 資源。e 化縮短資訊傳遞時間,減少資源浪費,增進行政效能,教師運用科技提 供學生多元學習機會,提高學習成效。

將全面 e 化定為學校願景與目標,以 e 化作為行政管理的工具,建置資料 e 化、行政流程 e 化、親師服務 e 化、走動管理 e 化的流程,有效改變行政管理的 質量,利用網路技術讓校務行政工作便捷,提升行政效率。在推行 e 化管理的過 程中,為克服學生家庭之數位落差及避免造成親師生人際疏離,開放學校電腦教 室之因應策略,學校網站功能依據師生需求設置,提供完善網路平台服務,提高 學校競爭力與行政團隊士氣(吳清基等,2006)。

陳昭玲(2006)指出將資訊融入教學採取階段性完成,分成準備期、宣導期 與行動期三階段。

(一)準備期:教師團隊融入相關訊競賽,引發教師的興趣,由獲獎獲得肯定。

(二)宣傳期:運用教師同儕影響,將資訊融入教師生活圈,消除對資訊科技 的恐懼與排斥。

(三)行動期:爭取較充裕經費。

在行政管理上,與其他學校不同的是先由行政規劃,後進行教師執行的方 式,改由教師教師自發性參與,行政團隊從旁協助,組織上沒有一般學校的科層 體制,人員參與彈性,有興趣老師自然形成團隊,不會產生行政規劃教師反彈現

(8)

象。因應科技進步的數位化,教師提昇資訊能力,以面對 e 化潮流,是教育品質 提昇的關鍵因素,資訊科技已經悄悄的進入教學現場,不斷推陳出新的 e 化管理 措施,正主導著學校教育進步與成長。

三、品質管理

臺北市優質學校評選經營卓越學校,是參考企業與教育團體所訂定之品質獎 項內涵,從多元向度比較分析,擘畫精緻教育、落實優質學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指 標。企業界諸多成功創新管理的成功案例,證實創新對於組織發展的必要性與影 響力(張明輝,2006)。學校品質管理可參酌各國企業界品質獎項的設立,從中 華民國國家品質獎(National Quality Award)、美國馬康包利治國家品質獎

(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日本戴明實施獎(The Deming Application Prize)、歐洲品質獎(EFQM,European Quality Award)的評審內容、配 分與評審指標,都可以作為學校行政管理借鏡之處,皆涵蓋最佳教育品質管理與 永續經營的精神,亦彰顯行政管理的功能,隱隱約約闡述著行政績效對學校經營 的價值,學校可以藉此標竿學習,落實精緻教育,提昇行政管理效能與教育品質。

(一)中華民國國家品質獎

行政院在 1988 年核定設置中華民國國家品質獎(NQA),頒予推行全面品 質管理具有卓越績效之企業、機關、團體或參與研究、推廣或實踐有卓越貢獻之 個人(<國家品質獎>,2006)。藉此,激發社會追求高品質、高品級的風氣,

樹立品質管理的典範,及建立企業和國家優良形象,使我們成為現代化和高品質 的國家。國家品質獎評審項目中,在經營績效、領導與經營理念比重最高,尤其 經營績效的部份,兼顧員工與公司利益,訂定個人績效獎金之獎勵措施,藉由員 工實際績效的評比頒發獎金,刺激員工努力提高工作品質及效率,提昇經營績 效,促使企業經營穩健成長。

(二)美國馬康包立治國家品質獎

美國商務部(The U.S. Commerce Department)於 1987 年設置馬康包立治國 家品質獎,藉以鼓勵中小企業和製造業品質管理表現傑出之組織,1999 年增列 教育與醫療機構,只要提供教育或醫療服務者均可申請(張家宜,2004)。美國 國家品質獎卓越績效的評審標準,著重在組織自我評鑑,並為申請者提供回饋資 訊(徐作蓉、余學敏、謝勝隆、王巧媛,2005)。評審標準扮演強化國家競爭力 的三種重要功能:

1.協助改進組織績效、提升組織能力。

2.利於各型組織中從事溝通與分享之最佳實務資訊。

(9)

3.作為瞭解組織經營績效、規畫與學習機會之途徑。

美國國家品質獎的核心價值與概念,包括:願景領導、驅動顧客、組織與人 員學習、重視員工與合夥者、機敏、專注未來、創新管理、依據事實管理、社會 責任、專注成果與創造價值與系統觀點等(徐作蓉等,2005)。核心價值觀與概 念的具體表現在「領導」「策略規劃」「顧客及市場焦點」「評估、分析和知識 管理」「人力資源焦點」「流程管理」「企業成果」等七項評審項目。在評選項 目中,以企業成果所占比例最高,企業尋求永續經營,不斷研究創新、降低成本,

重視產品品質與市場反應,兼具組織領導與經營管理的重要性,提供社會最佳服 務,藉由經營成果鞏固企業地位。

(三)日本戴明實施獎

戴明獎是為了紀念戴明博士的貢獻及友情,並以日本品質管制的普及和水準 的提高為設立目的。戴明獎大致可分成「本獎」和「實施獎」「本獎」是授與對 日本的品質管制、統計方法有極大貢獻的個人。「實施獎」則頒給企業單位(<

談戴明獎>,2006)。

日本戴明實施獎特別強調品質管理,從全面品質管理的向度可分人的品質、

工作流程的品質與產品品質,是資訊科技持續研究發展提昇品質的過程,藉此提 高產品品質及滿足顧客需求。從管理階層的領導,與員工共同擬定組織目標,訂 立願景,改善作業流程,持續革新控制產品的品質,皆為品質管理的努力方向。

(四)歐洲品質獎

歐洲品質獎設立於 1991 年。主辦單位歐洲品質管理基金會(european foundation for quality management, EFQM),是提升歐洲組織的服務及製造業競爭 力,追求歐洲組織卓越性發展,設立歐洲品質獎。歐洲品質管理基金會設立於 1998 年,由歐洲 14 家公司總裁所發起,屬於非營利性組織,主要設立目的係藉 由強而有力的管理網絡及品質管理工具,提供所屬成員追求卓越發展驅動力,並 使歐洲組織達成具全球卓越性之使命。

歐洲品質管理基金會卓越獎特別重視顧客成果,顧客在各行各業永遠是產品 的評審專家,企業要能瞭解顧客的心聲,重新檢視內部流程,研擬競爭策略,能 以顧客的期待為努力目標,促進企業卓越成長。

王弘杰(2006)指出學校經營如同企業經營,唯一不同的是企業以牟取利益 為原則,學校則以培養健全國民為主。蔡進雄(2003)提出從學校行政與企業管 理的比較,如表 2-1。學校行政管理與企業管理是存在許多相似與差異,可以給 予學校行政管理一些啟示:

(10)

(一)目的與動機:堅守服務重於報酬、支援教學的理念。

(二)變通性:應適度調整組織結構,淡化科層體制。

(三)競爭性:學校行政工作者應有危機意識,並提供最佳學習環境。

(四)管理內容:學校行政人員在引用企業管理知識時,要有所轉化。

表 2-1 學校行政管理與企業管理之比較表

項目 學校行政 企業管理

目的動機 支援教學 謀利

變通性

競爭性 較不強調自由競爭 自由競爭 管理內容 教務工作、學生事務、輔

導工作等

生產管理、成本會計、市 場研究等

資料來源:取自蔡進雄(2003:76)。

林天祐(2004)認為品質簡單而言,是判斷好壞、優劣的標準。好壞的判斷 可以透過主觀的決定,也可以透過客觀的決定,如榮獲燈塔學校、九年一貫課程 標竿一百學校、獲得師鐸獎等,都是某種形式的品質保證。國外企業對品質的管 理思維及行動,常是參考戴明(W. Edwards Deming)、朱蘭(Joseph M. Juran)

與柯洛斯比(Philip B. Crosby)等先進的觀點,再由不斷的改進而成管理指標。

(一)戴明全面品質管理的理念

如果管理人員要認真考慮品質的要求,他們就要了解品質失敗的原因(何瑞 薇譯,2001)。戴明(W. Edwards Deming)博士發展 PDCA 循環系統方法解決品 質問題,強調管理者主動參與解決品質問題,認為品質問題之關鍵在於管理,尤 其是上層管理行動和決定(范熾文,2001)。因為學校領導者可以安排教師進修 研習、分配教學資源、形塑促成最佳教學品質的學習環境;至於學校教師得負責 下層的教學工作,促進教學品質卓越。要維持教學品質卓著,有賴行政團隊與全 體教師通力合作來完成。

(二)朱蘭的品質管理

朱蘭(Joseph M. Juran)的品管理論,稱為朱蘭三部曲(Juran Trilogy),朱蘭 認為品質管理包含品質規劃(quality planning)、品質控制(quality Control)、品質改 善(quality improvement) 三個要素。品質的概念是:適用且遠離瑕疵,強調品質 的認知是在符合顧客需求(范熾文,2001)。開發產品與流程以符合顧客的需求;

評估實際的品質績效表現並與品質目標作比較,若有差異則採取行動彌補的品質

(11)

控制步驟;提出品質改善之道。除此之外,朱蘭對於品質的認定為「品質是一種 合用性(fitness for use),目的並不僅是銷售出去而已」,合用性的意義在於「使 產品在使用期間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陳志嘉,2002)。

品質改進只有實際應用才有意義,而應用的方法隨方案變化,所有品質的改 進要一個方案一個方案的進行,別無他法(何瑞薇譯,2001)。因為不斷創新求 變的品質管理措施,提供且滿足顧客的需求,展現品質的價值與吸引力,是品質 管理的最終目的。

(三)柯洛斯比的品質管理理念

柯洛斯比(Philip B. Crosby)致力於品質零缺點將節省成本,而提高利潤,

把事情做好就能節省,他的方法基本上是實際的(何瑞薇譯,2001)。柯洛斯比 的品質管理理念有四個基本信念(范熾文,2001):

1.品質定義是符合需求。

2.品質提升是預防錯誤發生而不是由檢驗得之。

3.品質的標準是零缺點。

4.品質的測量就是品質的成本。

企業要維持市場的競爭力,必須採取有效的經營策略,重視品質管理,生產 出零缺點的產品,運用系統化的管理制度,降低產品單位成本,致力於新產品的 研發,隨時滿足顧客潛在的需求,以追求消費者的高滿意度。

企業管理對學校行政革新之啟示:團隊精神、學習能力、授權領導、彈性結 構與形塑願景皆值得參考(范熾文、周柏昌,2006)。學校匯集教師、學生、家 長會與校友會的力量與資源,在組織上分工,全力投入方案發展,依循戴明之「規 劃-執行-評估-省思(Plan-Do-Check-Act,PDCA)」循環概念,檢視校務發展的背 景分析,依據校務發展及校務經營指標(吳清基等,2006),訂定學校未來發展 之策略性計畫,如長、中、短程計畫,計畫內涵應具未來性、整合性、工具性、

行動性、歷程性、前瞻性、可行性、價值性(林鎮坤,2001;Dror,1973)。研 擬具體可行的方案,透過會議集思廣益,達成共識,並遵循全面品質管理精神與 原則,定期召開會議檢討執行情形。吳清山(2006)指出方案特色具有 PDCA 循環歷程執行之精神,重視全校品質管理;校長及行政團隊展現旺盛企圖心,表 現辦學創意、績效、品質與效益。

企業與學校皆相同,行政管理經由競爭的刺激會激發出不斷創新的信念,對 於品質的要求是高規格,行政團隊運用現代化的資訊設備,提昇行政效能,維護 優良品質的信譽,讓積極的行政作為,逐步將教育的學生推向國際競爭舞台。

(12)

四、績效管理

學校行政是學校運作的主軸,不同的校園文化,學校一般的行政管理在學校 組織中,已經面臨優質化的現實壓力,學校生態改變,學校行政人員彼此價值觀 與專業能力亦有所差異,使得學校行政工作難度日益增高,更彰顯績效管理在行 政工作中的重要。教育品質需要跟上時代潮流,「藍海策略」的邏輯,在於追求 還沒有開發的市場,以及尚未被創造的需求,只要能掌握市場需求與趨勢,便能 轉為企業成長的契機(黃秀媛譯,2005)。相同的,新的學校組織及管理形式正 在產生,較具前瞻性教育系統的管理方式,企圖正在取代過去學校教育管理原則

(高又淑譯,2004)。其中,有效的管理能突顯行政績效的具體成果,行政績效 的好壞即說明對學校的貢獻程度,行政人員的工作表現,也顯示該項職務對行政 單位的價值高低,對學校行政管理有很大影響。

績效管理是考核員工工作表現以及提昇行政績效的工具,學校有效的績效管 理能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幫助教育目標早日實現。實施績效管理的推動過程 中,共同決定策略、獎賞策略、溝通策略與考核策略有助於行政績效的提昇。茲 分述如下:

(一)共同決定策略

學校卓越肯定為全體教職員工所樂見的,至於誰有權力做決定推動成為卓越 學校?校長是學校行政主要決定者(吳清基,2001;陳寶山 2005)。權力是無所 不在,權力的運行是一種策略、一種戰術(張銀富,2002),只要有權力就有反 抗,學校本質上較屬於規範型組織,學校行政人員應採取規範型的權力影響,以 獲致部屬積極性道德型的參與,如此學校整體效能比採取強制型權力結果為佳

(丁一顧,2003)。沒有權力似乎沒有領導(林明地,1998),校長運用權力與有 效的行政管理策略,讓行政績效彰顯學校效能,重要的是行政人員是行政決定的 執行者,學校行政決定的形成與執行,有賴校內全體教職員的努力去完成,有效 率的行政團隊足以創造優質學校。

(二)獎賞策略

績效與待遇二者關係密切。任何制度均有其正負面的觀點,依目前行政人員 待遇是採年資計算,有其年資相同待遇相同的正面公平價值,但負面則成為只計 算年資而不重績效的不同看法。

在行政管理上採用尊重人格、滿足需求、提供參與、充分授權等來提高成員 士氣,進而提高工作績效(周崇儒,2003),尤其論功行賞成效顯著。提供組織 成員合理的獎勵措施,能夠使方案的推動更加速,行政績效更具有正向的效果。

(13)

(三)溝通策略

許多學校行政主管事必躬親,日復一日地做例行性事務,把自己弄得精疲力 盡,然後感嘆太忙;未能運用電腦科技及網路科技,學校行政事務停留在人工作 業,徒增人力與時間的負擔,影響行政效率(陳寶山,2005;張明輝,2001a)。

當行政工作停留在人力資源的運用時,溝通是協商討論,突破僵局的良好策略。

行政人員是行政運作過程的執行者,沒有行政人員的配合與支持,或是溝通 不良,容易造成行政內部的衝突,都使行政績效不彰,阻礙行政運作與成果。當 行政人員能有效的溝通,整合各行政資源,協商討論集思廣益,達到通力合作的 效果,足以彰顯行政績效。

(四)考核策略

任何組織團體皆重視績效表現,並訂定考核機制。行政單位與人員是否有績 效,可透過輸入、過程與產出的程序,考核行政團體與人員的工作表現,檢討修 正工作流程,提升行政效率。

1.輸入:即投入人力。找對的行政人員工作。從組織中選取合適的行政人員 考量其人格特質、意願、平時工作熱忱與能力。

2.過程:行政人員努力程度。行政人員在執行過程付出多寡,是績效評估的 重要指標。從行政人員在執行行政工作,觀察行為表現、付出時間與執勤 態度等,檢討修正進行方式。

3.產出:指成果。產出成果的多寡是績效評估指標,評估內容以客觀的生產 品質為主。

要使學校成為一所績優學校,將企業的創新、效率、積極、品質、服務、市 場、顧客等精神(吳清山,2005c;吳清基,2001),注入學校行政管理中,締造 行政績效最大值,對學校經營有很大的助益,尤其最後是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行 政目標。羅政璋(2006)指出培養卓越學生是每個學校的目標,如何培養學生成 為卓越的人才,是每位教師的課題。校長掌握世代變化的趨勢與先機,訂定周延 的計畫,以孩子為學習主體,將教師視為教育事業成敗的關鍵人物,實施人力調 整與願景共構的策略,展現學校行政卓越與績效(吳清基等,2006)。教師依學 生能力,教導他們允文允武;在有限的空間中,協商讓校園中車輛集中管理,上 下學時間車輛不得進出校園,學校同仁彼此體諒禮讓,還給師生更多的教學空 間,使校園安全更有效的管理(陳昆乾等,2000),皆是貼心服務與教育品質的 保證,也是彰顯行政績效的具體作為。

行政績效是校長經營管理的核心價值。領導者有效引領全體教職員工的意

(14)

向,減少衝突事件發生,創造和諧的校園氣氛,利用團隊精神,都是有效領導的 重要因素。行政管理彰顯行政績效,促進學校目標的早日實現,是每位管理者堅 持與執著的方向。

五、創新管理

學校創新經營是陪伴孩子長成最好的自己,一個人的潛能能得到最大的發 展,就可能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學校營造開放型的組織氣候,建立全校師生共 同信守的理念、強調學習努力和成就的文化規畫,創新經營發展學校特色,將「優 質學校指標」視為「特色」(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面對環境的挑戰,學校 標竿學習優質行政管理指標,引進企業界實施創新管理的觀念,學校領導者與管 理者要有新思維,革新行政環境,改善學校軟硬體設施,加入管理新元素,營造 組織新文化,提昇學校競爭力。

學校的創新概念與使用,包括組織結構與管理創新、學校環境空間的創新、

學生學習活動的創新、學校課程設計的創新與教學的創新與社區互動創新(范熾 文、周昌柏,2006)。運用創新的管理思維,教育功能亦會隨著正向改變,其重 要性,不言而喻。創新管理的功能列舉如下(吳清山,2004):

(一)展現教育活力與創意:由人員的活力與創意配合創新經營,拓展學校生 命力。

(二)豐富教育內涵與活動:有價值與多元的思維,讓學校教育內容多元與多 面向,豐富學生學習內涵與活動。

(三)確保學校生存與發展:善用創新經營,有助於行銷策略,避免學校步入 危機。

(四)引領教育革新與進步:集合組織成員的智慧與創意,讓學校與時俱進,

永續發展。

(五)促進教育品質與卓越:採取創新策略,致力於品質改進與提昇,朝卓越 目標邁進。

顏秀如、張明輝(2005)指出組織創新不僅強調個人創造力,也重視組織團 隊的創意,不僅重視創新,更關心創新的應用、發展與經營。因此學校創新管理 分成創意、創新活動與創新經營三個概念。茲分述如下:

(一)創意:創意的產生除了來自個人的靈感與創造力外,也會受到環境的影 響,若僅憑個人創造力是無法保證創意的產生,創新的組織氣氛是重要 關鍵因素。

(二)創新活動:學校的創新活動是發掘並具體實踐創意的教育價值之過程,

透過創新活動使創意不再止於形而上的靈感,而需進一步落實。

(15)

(三)創新經營:經營是刺激創新的重要因素,也是成功創新的關鍵。

創意是學校創新管理的活源,行政管理者要發揮創意的價值,凝聚行政團隊 的共識,以建立卓越的學校目標,規劃辦理創意活動,研擬創新經營的可行方案,

提供創新與創意的研習課程,以贏得同仁的認同與支持,俾利發展學校特色,維 繫學校競爭優勢,創新管理最終目的則是引導學生向上與向善發展,照顧好每一 位學生。

六、走動管理

學校管理者需要面對行政人員與老師,走動可以發現行政人員作業與教師教 學問題,同時也能有效的解決問題,提供組織成員互動與連絡感情的機會。聽其 言不如觀其行,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皆說明走動管理的重要。錢得龍(2006)指 出學校走動管理十大特點:

(一)走動管理是一種技術: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走動管理是一種行動:行動力就是執行力,臨場視導精準實施。

(三)走動管理是一種示範:領導者有身先士卒的帶頭作用。

(四)走動管理是一種服務:行政支援教學,為老師服務。

(五)走動管理是一種學習:做中學,累積經驗。

(六)走動管理是一種評鑑:走入現場視導校正,防範未然。

(七)走動管理是一種增強:部屬需要讚美,需要激勵。

(八)走動管理是一種溝通:勤於非正式溝通是解決問題的先機。

(九)走動管理是一種決心:具體展現執行的企圖心。

(十)走動管理是一種發展:校務階段性與延續性的推動。

教學巡堂是行政人員走動管理的基本工作,了解教師教學態度,發掘老師的 教學特點;對教學熱忱較不足的老師,給予適時的提醒,對於遲到、晚到老師亦 能及時因應安排代課事宜,以維持教學正常運作。至於校園環境巡視,檢視校園 是否有安全死角問題,掌握校園環境無安全顧慮;環境衛生與整潔的維持,避免 學習環境髒亂不堪等現象,透過走動管理的觀察與溝通,都能夠適時的反應處理 以補足缺損。

鼓勵學校行政人員勤於走動,鼓勵教師以健康的態度來看走動管理,經由真 誠的溝通協商,取得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認同進而合作,行政人員是以服務老師 教學為目的,避免教師監督的負面解讀,一起攜手打造有理想的學校願景,確保 學校永續經營。

(16)

參、臺北市優質學校行政管理實務探討

世界各國在全球化的衝擊下,積極投入教育改革因應。臺北市參考英、美國 家辦學卓越學校的指標,積極研發臺北市優質學校的經營指標,深化精緻教育,

發揚優質學校理念,促進「優質、卓越、精緻、創新」的教育發展,奠定國家競 爭力的前瞻願景(吳清基,2005;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學校教育不只是 迎合學生口味,除了教授學科內容與技術,還讓學生精熟基本知識,這是傳統學 校教育最基本的責任,傳統學校教育似乎與時代變遷劃不上等號,難以滿足社會 期待與學生需求,學校行政管理需要有創新的思維,促進學校精緻教育是努力方 向之一。

一、精緻教育

精緻教育(betterness education)是追求卓越的教育。張明輝(2002)指出 美國推動「2001 年教育法案:把每個孩子帶上來」(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

的教育法案;英國於 1997 年提出「追求卓越的學校教育」教育白皮書,都是追 求卓越的教育政策。吳清基(1998)提出精緻教育的觀點中,強調教育品質不只 是擁有,還需要更好。我國推展精緻教育的概念,係於 1987 年「中華民國師範 教育學會」理監事聯席會中,由伍振鷟先生提出,時至今日,是學校教育努力的 標的。精緻教育的概念源自卓越教育的觀念,為了追求一種「更為美好」的教育 發展結果,都是以提升教育品質為努力方向。吳清基(1990)在所著《精緻教育 的理念》一書,提到精緻教育的三大特性:卓越性、績效性和科技性。學校領導 者掌握精緻教育的方向,行政人員發揮創意創新經營,堅持正確具價值的思維,

積極的行政作為,追求教育品質精緻卓越,皆為學校努力方向。

學校處於開發人類智慧資本的第一線,是培育人才最重要的場所,有如企業 產品要創新,力求品質完美。行政領導者須掌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與「適 性發展」的教育目標,讓孩子豐富學習經驗,全面均衡發展,以「追求卓越,提 高品質」為目標,重視教育發展結果的實際成效。培育人才面對無國界的競爭,

提供學生學習機會,提昇師資素質、補充教學設備,追求卓越的教育品質,確保 學生學習品質精緻化,是學校的努力方向(吳清基 2005;張明輝,2002)。吳清 基(1998)對於精緻教育提出三項規準引導發展的方向:

(一)強調教育品質不只是擁有,還需要更好。

(二)重視教育發展過程的績效,教育內容附加價值的提高。

(三)藉尖端科技的應用改進教育品質。

隨著知識經濟來臨,2003 年又增加創新性,成為精緻教育的四大特性。期

(17)

許學校行政人員遵循卓越性、績效性、科技性和創新性四項規準,支援學校各項 活動發展,朝向優質學校的理想邁進。

應用科技方法以改進教育品質,精緻教育強調結合尖端科技及方法,尋求資 訊科技的進步,以提升教育品質的產出。提供資訊科技俾利教育活動進行,政府 投入教育經費充實教學設備輔助教學,有助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吳清基,

1998)。行政規劃要重視教育內容附加價值的提高,重視學生五育均衡發展的全 人教育,宣導教師強化潛在課程的重要,使其徐徐滴入課程活動中,使教學績效 最大化。強調教育實施「過程績效」的提升,老師在教育過程的用心投入,老師 教導學生能符合社會期望,教授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 度,建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

精緻教育的理念,非常重視「投入-產出」間的「成本-效益」及產出的「附 加價值」的觀念(吳清基,2005;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國家的預算有限,

而有需求者眾多,學校事業在執行之際,其經濟效益廣受關注,在相同的教育經 費下,經過適當教育措施與發展方向,能有最大值產出效果;若投入更多的教育 經費,能改善教育環境,期望有更好教育品質的產出,創造較高精緻教育(秦夢 群,2003)。精緻教育也重視未來導向的教育及生命教育、全人教育、終身教育 的理念實踐,經由優質學校指標的建構和引導,具體呈現行政管理,校園設施、

學生學習及校園中各種教育活動上,使學校教育成果更為美好。

二、領導者

學校精緻教育需要一位好的領導者,好的領導者對於學校的內在與外在環境 要有相當程度的認識,徐月娥(2006)指出良好的優質環境有轉化價值與尊嚴的 功能。在校內尊重學校的校風,認識教職員工之間的非正式組織,體會學生的特 質;瞭解校外社區的地理、經濟、文化與政治環境,爭取資源為學校所用(施明 發,2001)。卓越的校長擁有優質行政團隊,具備策略管理與實施創新管理等關 鍵能力,進而落實精緻教育,可以締造一所優質學校。張明輝(2003)指出卓越 校長應具備的關鍵能力:

(一)策略管理能力:包括對學校組織發展做策略分析、確定學校優劣勢及核 心競爭力,然後將組織人力資源做合理分配,建構學校文化價值等,因 此,一位卓越的校長應該具有統觀全局、創造學校競爭力的策略管理能 力。

(二)執行力:執行力可以導引組織從「優秀」到「卓越」,校長應成為第五 級領導人。

(三)注意力:校長應加強授權,把大部分時間專注於具有特色之學校行政,

或教學事務的推展,並充分掌握校務發展的優先順序。

(18)

(四)默默領導:校長應以自制、謙遜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盱衡情勢、審慎斟 酌,默默為組織及其成員和自己做正確的事。

(五)學校行銷能力:校長應有效拓展學校教育行銷市場,並與上級及學校所 在社區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讓社會大眾瞭解學校組織追求卓越及關懷 人群的一面。

(六)科技運用能力:普遍使用高科技辦公設備,才能提升學校行績效,增進 學校整體競爭力。

(七)創新管理能力:校長應針對學校行政運作的各層面,進一步思考創新服 務的作為,以發揮創新管理的精神。

張明輝(2003)更進一步指出,培養卓越校長關鍵能力的方法:

(一)職務歷練:從實踐與體會中累積經驗。

(二)專業成長:隨時吸取教學專業及行政管理新知。

(三)充分授權:對部屬充分授權,使自己擁有更多策略思考時間。

(四)反省實踐:隨時反省自己在領導溝通及決策的缺失。

校長應充實專業知能,認知能力、行政技巧與行政態度兼顧,並能建立自我 評鑑機制,提升自我形象(蕭穗珍,1999),如能整合學校行政系統和教學系統 間的相依性及分立性,使雙方能相配合達成學校的教育目標,自然可以維持良好 的教育品質(張明輝,1998)。系統理論主張依據不同的情境,採取不同的領導 或管理(周崇儒,2003),學校組織領導者必須具有盱衡未來,為組織創造未來 的領導作為(吳清山、林天佑,2006),領導行為應依團體規模、同質性、彈性、

穩定性、親密關係與管制情形而調整(黃振球,1992),校長扮演轉型領導的角 色,有助於學校變革目標的達成,學校將能有超越期望的卓越表現(林明地,

2006)。在「比馬龍效應」(Pymalion effect)下,當領導者對成員有高期望且對 他們有信心時,則部屬的表現會更好,所以轉型領導者會對部屬表達對他們深具 信心(Yukl,2006)。

校長具備關鍵能力,藉由領導策略克服行政人員與教師慣性思維;施行整合 領導,解決組織人員衝突的問題,卓越校長具備專業能力,協助行政人員與教師 解決專業能力不足的問題,是學校行政人員的助力,能幫助學校行政發展順遂,

解決學校行政與教學的相關問題。校長結合學校行政資源,運用知識管理、e 化 管理、品質管理、績效管理、走動管理與創新管理的策略,追求行政效能與提昇 競爭力,欲達成學校行政目標,領導者會幫助行政人員思考「如何做」及「做什 麼」,可以協助學校成員討論,如何從實務中得到最有用的知識,以及學校「想

(19)

成為的」形象相連結,在與行政團隊討論過程中,校長應肩負價值理念與責任,

成功的領導者應能具體闡述教育理念,並且建立支持經營理念的價值觀,讓行政 管理促使學校效能提昇與學校願景的實現(林明地,1999;高又淑譯,2004;楊 振昇,1999b)。

三、優質學校行政管理模式

學校從追求卓越到精緻教育理念的實踐,必須落實在學校教育上。而學校有 效能的行政管理,攸關政策具體化呈現的結果。教育品質乃是學校整體效能,從 強調績效與卓越具體表徵的觀點談教育品質,實應包括目標、過程與結果等三大 意涵(丁一顧、張德銳;2005);而臺北市優質學校指標的發展與建立,係以「輸 入-過程-輸出」系統模式作思考,其流程如圖 2-2。從企管化的觀點,教育是 種有利的投資,教育經費的使用能參酌企業化的管理方式,從「投入-產出」和

「成本-效益」的角度切入,則一切教育實施之效果將可改善。從學校行政領導 開始,透過學校全員參與運作,形塑學校文化,進而達到經營優質學校的目標(吳 清基,2005)。

圖 2-2 優質學校指標發展與建立系統思考模式 資料來源:出自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7)

參酌臺北市優質學校指標發展模式,採取輸入校長領導,運用行政管理過 程,探討產出有效能學校的流程,茲分述如下:

(一)輸入校長領導

校長領導是行政管理目標實現的推手。態度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朱博 湧,2005)。學校從校長的格局與態度,攸關行政管理績效的良窳。民主式的領 導,強調以輔導代替指揮,以鼓勵代替控制,以參與代替獨裁,以自律代替他律,

是部屬普遍認同的管理方式。在行政管理上特別注重成員需求的滿足,強調人性 輸入要項:

領導(道德 領導、趨勢 領導、專業 領導、整合 領導)

輸出要項:

優質學校 過 程 要 項 :

行 政 管 理 、 課 程 發 展 、 教 師 教 學 、 學 生 學 習 、 專 業 發 展 、 資源統整。

(20)

激發的管理,藉此提高工作績效(周崇儒,2003)。因此,優質的領導者必須具 備良好的理念,包括想法、價值觀、感召力與膽識四大要素(邱如美譯,2004),

茲分述如下:

1.想法:成功的企業都事先有中心想法,學校領導者亦是如此,最瞭解學校 的需求,可以傳遞想法給予行政團隊,並教導他們提出好的想法,引導學 校正確的邁向成功之路。

2.價值觀:價值觀影響作決定的重要因素。校長必須擁有辨別價值的能力,

具備正確的價值觀,並且能將組織的價值傳遞給行政人員、老師與學生。

3.感召力:校長可以同時是有效領導者與有效率的管理者。成功的領導人有 清楚的信念與作為,能感召其他成員,並內化為組織價值;領導人的強烈 動機,也會激發組織成員對變革的熱忱。

4.膽識:學校行政的決定是複雜的,本身學識、經驗與能力,是影響決定品 質的重要因素。校長要展現做好準備的信心,正確與精準做決定的膽識,

皆為領導者應具備的理念。

維繫行政管理的重要策略,首重有效的校長領導。校長雖工作繁重,但其努 力付出對學校影響極為深遠,若能擁有正確的價值教育理念,遵循教育先進的經 驗,引領行政人員不會迷失方向;有了理念才能指引行動,有了行動才能產生力 量,有了力量才會發揮價值(吳清山,2003),有價值領導才是有效的領導,是 解決專業不足的問題,突破慣性思維績效不彰的好方法,對於溝通不良或是衝突 亦能從中化解,行政工作忙碌壓力大的問題,以及資源分配不足的問題,仰賴校 長有效領導是項重要的因應策略。有效領導須具備七個特徵(Colin&

Colin,1989)

1.領導者必須是被看得見的,必須能找出學校的精神,訂定學校教育目標,

並且讓學校老師有認同感。

2.有效的領導要能夠傳達思想、感情,必須是個好傳播者。

3.領導者必須能接受其他意見。

4.領導者必須開放與真誠。

5.領導者必須讓他的老師明瞭他們所做的事為何,給老師一個理由。

6.有效的領導者面對問題,尋找解決之道,並從中學習。

7.有效的領導在遇到特殊事件時會做適當的反應,而非以懲罰性的形式回 應。

有效的組織植基於有效的領導(Colin&Colin,1989)。學校的領導應對員工

(21)

不斷的展現企圖心,校長必須之瞭解組織裡每一個人的職務,統整各處室的工 作,不斷的修正學校的方向,以達到學生的需求(David,Judith&Vernon,1994)。

許多實證研究發現領導者的特質與行為,會影響部屬的態度與表現(林明 地,1998),學校領導者掌握全球多元的教學與學習資源,關心學生特質的轉變 與因應,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勵學生特質的改變,擴大對學生學習的助力,

學校校長施行整合領導,強調組織間的相互關係日益密切,卻需經常面對「相依 性」(interdependent)和「分立性」(diversity)二種衝突力量的影響(張明輝,

1998,2005),深入了解組織脈動,妥善運用領導策略,發揮校園正面價值觀,

健全校園行政和諧運作,是促使校長有效領導應有作為。

臺北市優質學校校長領導指標分別為趨勢領導、道德領導、專業領導與整合 領導(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吳清山、林天祐(2006)指出趨勢領導(trend leadership)的定義:係指組織領導人掌握組織內部的變動情形,以及社會與國 際發展走向,融入策略性組織發展計畫中透過善用關鍵的契機,以帶領組織邁向 優質、卓越的作為。Sergiovanni(1992)提出激發人們行為的領導方式,是以道 德、感情和社會契約的價值和信念為基礎的道德領導。Burns(1978)對於道德 領導提出領導者和行政人員需有共同的價值,部屬要具備足夠的知識和能力,領 導者要對組織承諾負責。張明輝(2005)指出優質學校的專業領導內涵包括:行 政領導、教學領導和課程領導。

1.行政領導:掌握第五級領導人的特質,藉由謙虛的個性和專業的堅持,有 效掌握學校人力資源,充分瞭解學校行政流程,使學校組織成員適才適 所,發揮專業領導的實質影響力,建立持久的卓越績效。

2.教學領導:狹義的教學領導,係指校長所從事與教師教學或學生學習有直 接關係的行為或活動;廣義的教學領導包括所有協助教師教學與影響學生 學習的直接或間接的領導活動。

3.課程領導:指學校相關領導者帶領學校教師,組成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各領域課程小組等相關學習型組織,發揮課程領導的職責,提供必要的資 源與行政服務,協助課程專業發展活動,以提升教學效果。

學校領導者應發揮道德領導的特質,扮演好專業領導的角色,關心學生學習 的趨勢領導,以及整合行政系統與教學系統的整合領導,引領學校優質化,幫助 學生適性發展,發揮潛能。因此,校長領導需衡量本身人格特質,掌握全球教育 資訊,善用管理策略,以激勵行政人員服務熱忱,鼓勵學生努力向上,達到有效 領導的標的。

William(1990)在《優質學校》(the quality schcool)書中指出,要有非強

數據

表 2-2  國民中小學優質學校經營相關研究一覽表  研究者  (年代)  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相關研究發現  濮世緯  (2003)  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 校文化取向 與學校創新 經營關係之 研究  台灣地區 63 所公私立國民小 學 1435 位教 師  文獻分析法與問卷調查法  轉型領導與學校文化取向同為學校創新經營所需要。若校長轉型領導能同時配合促成有助於創新經營之團隊式、權變式學校文化風格,將更有助於學校朝向各方面創新經營實務。其中以「課程與教學」、「資訊科技」與「行政管理」創新
表 2-2  國民中小學優質學校經營相關研究一覽表(續)  研究者  (年代)  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相關研究發現  王嬿淑  (2005)  教育政策行銷之個案研 究—以台北 市教育局精 緻教育政策 為例  臺北市教 育局  個案研究 法、訪談與觀察  一、精緻教育政策行銷仍然按部就班         地大力推動中。教育政策行銷團         隊的行銷策略十分多元,但是         少部分策略落實程度不高。對          政策行銷已有基本概念,只是          程度有待
表 2-2  國民中小學優質學校經營相關研究一覽表(續)  研究者  (年代)  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相關研究發現  陳建志  (2005)  國民小學知識管理缺口 與學校效能 關係之研究  高雄縣市公立國民 小學 校長 或主 任  問卷調查法  知識管理缺口確實顯著影響學校效 能。知識管理活動能夠更有效的應用 在學校當中,促進學校效能的提升,維持學校競爭優勢。  周錫欽  (2005)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知 識管理與教 學效能之研 究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  文獻分析 法、問卷調查法
表 2-2  國民中小學優質學校經營相關研究一覽表(續)  研究者  (年代)  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相關研究發現  林俊杰  (2005)  桃、竹、苗四縣市國民 中學校長教 學領導與教 師知識管理 相關之研究  桃、 竹、苗四縣市國民中學校 長、行 政人 員與 教師 842 人  問卷調查法  一、桃、竹、苗四縣市國民中學校長         與教師普遍均能高度知覺到校         長教學領導;教師普遍均能高度         知覺到教師知識管理。 二、不同性別、學校規模之教師兼任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為了更進一步的提升與改善本校資訊管理系 的服務品質,我們以統計量化的方式,建立

撥予院校的獎 學金

本校秉承校訓「愛主愛人,求道更 新」,本著基督精神,讓學生在優 良及愉快的環境內,善用資訊科技

3) 日常逐步發展不同的學與教策略,尋求校內 ( 行政 ) 與校外 ( 資源 ) 支援,留意機會,以擴闊學生的學習 經驗. 4)

近年,教育改革強調多元化的㈻習模式和「促進㈻習的評估」 ,從而發

注意本文引用的語句典實及其內容。所有典實,不但須說明其意義 來歷,而且須說明其用法之巧拙…

注意本文引用的語句典實及其內容。所有典實,不但須說明其意義

參考教育局提供的多元化甄選工具(建立校本行為 特質量表:《學生校內表現評估輔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