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前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前言"

Copied!
5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前言

誦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因為通過誦讀產生的「聲入心通」效果,

有助我們感受作品的音節、韻律、文氣,進而體會作品呈現的意境和情 韻。誦讀,是兼「誦」和「讀」而言,發聲時都要求「清晰、明亮」,所 以普遍稱為「朗誦」和「朗讀」。朗讀要求準確、流暢、有感情地把作品 讀出來,朗誦則在朗讀的基礎上,加強聲情的演繹,達到藝術表演的要 求。

教育局向來十分重視誦讀的語文學習效益,在中、小學的中國語文課 程指引中,均強調語文學習應以誦讀加深體會。2009 年 10 月 31 日,教 育局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聯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漢語中心、粵語正音推廣協會主辦「標情結響──詩文 朗誦分享會」,供中、小學中文教師參加。分享會的目的是希望加強教師 對朗誦教學的認識,從而可以幫助學生領會如何透過口誦心惟,感受、

理解作品,進而掌握朗誦的技巧,提高對文學作品鑒賞的能力。

當天的朗誦分享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殷巧兒女士、馮祿德先 生,以及招祥麒博士的短談,題目為「朗誦對文學作品的體悟與再創造」; 第二部分是朗誦表演;第三部分則是交流與答問。課程發展處徵得各合 辦單位及朗誦者的同意,將是次分享會的實況製成視像光碟,連同當天 派發的誦材及參考文章,供全港中、小學中文教師參考。各位朗誦者的 表演,聲情並茂,而且形式多樣,有台詞誦法、有韻律誦法,正好體現 各人「對文學作品的體悟與再創造」。為尊重各朗誦者的演繹,我們以實 錄方式展現,其中大醇小疵,容或有之。教師以本實錄作教學之用時,

宜作適當導引。

(2)

教 育 局 課 程 發 展 處 中 國 語 文 教 育 組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漢語中心 粵語正音推廣協會

聯 合 主 辦

標情結響 —— 詩文朗誦分享會

日 期: 2009 年 10 月 31 日(星期六) 時 間: 上午 9 時 30 分至 12 時 30 分 地 點: 教育局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

西座四樓演講廳 程 序 表 9:30 - 9:40 報 到 入 座 9:40 - 9:50 致 送 紀 念 品

9:50 -10:20 短 談 : 朗 誦 對 文 學 作 品 的 體 悟 與 再 創 造 殷 巧 兒 女 士

馮 祿 德 先 生 招 祥 麒 博 士 10:20- 12:00 朗 誦 表 演

何 丹 鵬 先 生 余 敏 生 先 生 宋 立 揚 先 生 招 祥 麒 博 士 施 仲 謀 博 士 殷 巧 兒 女 士 馮 祿 德 先 生 葉 植 興 先 生 劉 衛 林 博 士 顏 春 芳 女 士 嚴 力 耕 先 生 蘇 穎 添 先 生 香 港 詩 歌 朗 誦 團

樂 器 伴 奏 :蘇 文 玖 先 生 、 杜 若 鴻 先 生

(3)

目 錄

前言 程序表

朗誦者及誦材

朗誦者 誦 材 作 者 頁 碼

何丹鵬 詠荊軻

八六子

陶潛 杜牧

7 7

余敏生 哀江南賦序 庾信 8

宋立揚 陋室銘

桂枝香

劉禹錫 王安石

9 9

招祥麒 前赤壁賦(節錄)

高陽臺 西湖春感

蘇軾 張炎

10 11

施仲謀 出師表(節錄)

虞美人

諸葛亮 李煜

12 13

殷巧兒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聲聲慢 秋情

蘇軾 李清照

14 15

馮祿德 始得西山宴遊記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柳宗元 辛棄疾

16 17

葉植興 關山月 李白 18

劉衛林 過零丁洋

和子由澠池懷舊

文天祥 蘇軾

19 20

(4)

伴奏者

頁 碼

蘇文玖 (琵琶) 27

杜若鴻 (洞簫) 27

附錄文章

朗誦與文學修養 蘇文擢 31

獨誦與集誦 宋立揚 36

訓練個人朗誦的幾個要點 招祥麒 40

訓練集體朗誦的幾個要點 蘇文擢 52

(5)

朗誦者及誦材

(6)
(7)

何丹鵬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博士生。

朗誦作品:

詠荊軻 陶潛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君子死知己,

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雄髮指危冠,猛氣衝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

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圖窮事自至,

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疎,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作者簡介: 陶潛﹙公元365?—427年﹚,一名淵明,字元亮,晉代潯 陽柴桑人,安貧樂道,嘗作《五柳先生傳》以自比,世 稱「靖節先生」。其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農村生活情景,

獲推為田園詩之祖。

作品簡介: 《詠荊軻》以戰國時荊軻刺秦王故事為背景,主要描寫 荊軻出發時悲壯肅殺的情景和從容赴義的氣魄;歌頌荊 軻不畏強權,敢於犧牲的俠義精神,是陶淵明一篇少有 的慷慨激昂的詩作。

八六子 杜牧

洞房深。畫屏燈照,山色凝翠沉沉。聽夜雨冷滴芭蕉,驚斷紅窗好夢,

龍煙細飄繡衾。辭恩久歸長信,鳳帳蕭疏,椒殿閑扃。 輦路苔侵。

(8)

余敏生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畢業,肄業期間曾獲蘇文擢老師指點朗 誦竅門;畢業後曾任教於中學,現任職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

朗誦作品:

哀江南賦序 庾信

粵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盜移國,金陵瓦解。余乃竄身荒谷,

公私塗炭。華陽奔命,有去無歸:中興道銷,窮於甲戌。三日哭於都亭,

三年囚於別館。天道周星,物極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無處求生;

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凱之平生,並有著書,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

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喪亂,藐是流離,

至於暮齒。《燕歌》遠別,悲不自勝;楚老相逢,泣將何及!畏南山之雨,

忽踐秦庭;讓東海之濱,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橋羈旅。楚歌非取樂之 方,魯酒無忘憂之用。追為此賦,聊以記言。不無危苦之辭,惟以悲哀為主。

日暮途遠,人間何世!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蕭瑟。

荊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鍾儀君子,入就南 冠之囚;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 淚盡,加之以血。釣臺移柳,非玉關之可望;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

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纔一旅,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人惟八千,

遂 乃 分 裂 山 河 , 宰 割 天 下 。 豈 有 百 萬 義 師 , 一 朝 卷 甲 , 芟 夷 斬 伐 , 如草木焉?江、淮無涯岸之阻,亭壁無籓籬之固。頭會箕歛者,合從締交,

鋤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將非江表王氣,終於三百年乎?

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軹道之災;混一車書,無救平陽之禍。嗚呼!

山 嶽 崩 頹 , 既 履 危 亡 之 運 ; 春 秋 迭 代 , 必 有 去 故 之 悲 。 天 意 人 事 , 可 以 悽 愴 傷 心 者 矣 ! 況 復 舟 楫 路 窮 , 星 漢 非 乘 槎 可 上 ; 風 飆 道 阻 , 蓬萊無可到之期。窮者欲達其言,勞者須歌其事。陸士衡聞而撫掌,

是所甘心;張平子見而陋之,固其宜矣!

作者簡介: 庾信(公元513年—581年),字子山,南陽新野人,是南 北朝文學的集大成者。

(9)

宋立揚

香港學校音樂及朗誦協會中文朗誦委員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 院資優課程榮譽顧問及客席講師。熱愛朗誦藝術,積極從事中、小學教師 朗誦技巧之培訓工作,推動香港學校朗誦節活動不遺餘力。

朗誦作品:

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 高,有仙 則名;水 不在深 ,有龍則靈。斯是陋室,

惟 吾 德 馨 。 苔 痕 上 階 綠 , 草 色 入 簾 青 。 談 笑 有 鴻 儒 , 往 來 無 白 丁 。 可 以 調 素 琴 , 閱 金 經 。 無 絲 竹 之 亂 耳 , 無 案 牘 之 勞 形 。 南 陽 諸 葛 廬 , 西 蜀 子 雲 亭 。 孔 子 云 :「 何 陋 之 有 ? 」 作者簡介: 劉禹錫﹙公元772年—842年﹚,字夢得,原籍洛陽,中

唐詩人,善用民歌改作新詞,作品多反映人民生活和風 土人情,風格自然樸實。

作品簡介: 「銘」是文體的一種,以精約的韻文刻在器物上,借物 抒情,大都有記功述德或警惕嘉勉之意。此文是劉禹錫 被貶到和州任刺史時,借所居之陋室抒發情志的作品。

桂枝香 王安石

登 臨 送 目 。 正 故 國 晚 秋 , 天 氣 初 肅 。 千 里 澄 江 似 練 , 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裏,背西風,酒旗斜矗。彩 舟 雲 淡 , 星 河 鷺 起 , 畫 圖 難 足 。 念往昔、繁華競逐,歎門外樓頭,

悲 恨 相 續 。 千 古 憑 高 對 此 , 漫 嗟 榮 辱 。 六 朝 舊 事 隨 流 水 ,

(10)

招祥麒

珠海書院文學博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培僑中學校長、香港大 學亞洲研究中心訪問學者,為朗誦界資深評判;經常應教育局及大、中、

小學邀請,主持朗誦藝術講座;曾為出版社、香港公開大學、香港中文大 學、香港大學等錄製朗誦聲帶及光碟,並著有朗誦論文多篇。

朗誦作品:

前赤壁賦

(節錄)

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 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 出 於 東 山 之 上 , 徘 徊 於 斗 牛 之 間 。 白 露 橫 江 , 水 光 接 天 。 縱 一 葦 之 所 如 , 凌 萬 頃 之 茫 然 。 浩 浩 乎 如 憑 虛 御 風 而 不 知 其 所 止 , 飄 飄 乎 如 遺 世 獨 立 , 羽 化 而 登 仙 。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 兮 泝 流 光 。 渺 渺 兮 予 懷 , 望 美 人 兮 天 一 方 。 」 客 有 吹 洞 簫 者 , 倚 歌 而 和 之 , 其 聲 嗚 嗚 然 , 如 怨 如 慕 , 如 泣 如 訴 。 餘 音 嫋 嫋 , 不 絕 如 縷 。 舞 幽 壑 之 潛 蛟 , 泣 孤 舟 之 嫠 婦 。 蘇 子 愀 然 , 正 襟 危 坐 而 問 客 曰 :「 何 為 其 然 也 ? 」

作者簡介: 蘇軾(公元1036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父親蘇洵、

弟弟蘇轍世稱「三蘇」,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作品簡介: 蘇軾在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貶謫黃州,期間 常與友人同遊附近的赤鼻磯。本文以借景抒情與主客問 答的手法,表達出他在仕途失意下達觀的人生態度。

(11)

高陽臺

西湖春感

張炎

接 葉 巢 鶯 , 平 波 卷 絮 , 斷 橋 斜 日 歸 船 。 能 幾 番 遊 ? 看 花 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淒然,

萬 綠 西 泠,一 抹 荒 煙。 當 年 燕 子 知 何 處 ? 但 苔 深 韋 曲 , 草 暗 斜 川 。 見 說 新 愁 , 如 今 也 到 鷗 邊 。 無 心 再 續 笙 歌 夢 , 掩 重 門 、 淺 醉 閑 眠 。 莫 開 簾 , 怕 見 飛 花 , 怕 聽 啼 鵑 。

作者簡介: 張炎﹙公元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又號 樂笑翁,南宋亡,潛跡不仕。著有詞集《山中白雲詞》,

又著《詞源》一書討論詞樂。

作品簡介: 這首詞描寫西湖暮春的景物,藉以抒發淒涼幽怨的亡國 哀思。

(12)

施仲謀

香港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亞洲研究中心院士,中南大學兼任教授。

研究範圍包括語言學、對外漢語教學及中華文化等。專著有《語言教學與 研究》、《廣州音北京音對應手冊》、《日本語廣東語辭典》、《延壽與禪宗》、

《紅樓夢詩詞釋義》、《普通話教學理論與實踐》、《中國內地、台灣、香港、

澳門語文能力測試與比較》、《朗誦的技巧與訓練》、《成語典故解讀》、

《中華文化承傳》、《中華文化擷英》、《小學讀書教學百問》、《中學普通 話》、《大學普通話》、“Putonghua for Foreign Learners”、“Cantonese in Hong Kong”、“About Hong Kong”等十多種,分別於內地、台灣、香港 及日本等地出版。曾任美國明德大學訪問學人,香港中文教育學會會長及 香港中國研究生會創會會長,現任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常務理事、全國中語 會學術委員、香港中國研究生會常務顧問及語文現代化學會顧問等職務。

朗誦作品:

出師表

(節錄)

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 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

深 入 不 毛 。 今 南 方 已 定 , 兵 甲 已 足 , 當 獎 率 三 軍 , 北 定 中 原 。 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

而 忠 陛 下 之 職 分 也 。

作者簡介: 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琅邪陽都人,

蜀漢丞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

作品簡介: 「表」是臣下向君主陳述意見的文體。《出師表》是諸 葛亮北伐曹魏前,向後主劉禪表明出師的原因和決心,

勸告後主親賢遠佞,廣開言路。

(13)

虞美人 李煜

春 花 秋 月 何 時 了 ﹖ 往 事 知 多 少 。 小 樓 昨 夜 又 東 風 ,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 君 能 有 幾 多 愁 ﹖ 恰 似 一 江 春 水 向 東 流 。

作者簡介: 李煜(公元937年—978年),字重光,號鍾隱。公元961 年繼位為南唐國君,史稱李後主。李煜早年生活安逸,

文學風格綺艶。公元975年,南唐為北宋所滅,李後主成 為俘虜,作品風格轉向深沉悲哀。

作品簡介: 此詞大約寫於降宋後的第三年,透過對往事的追憶,抒 發亡國之痛。

(14)

殷巧兒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曾任香港電台教育電視總監,退休後投身各類 社會、教育及文化服務,現時擔任多項政府、教育及非牟利慈善團體公職,

包括: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校董、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教育基金會 董事、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羣力資源中心副會長和粵語正音推廣協會主 席等。2004 年獲頒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榮譽勳章。2005 年 5 月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院士銜,同年7 月獲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委任為太平紳士。

朗誦作品: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大 江 東 去 , 浪 淘 盡 、 千 古 風 流 人 物 。 故 壘 西 邊 , 人 道 是 、 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

一 時 多 少 豪 傑 。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 扇 綸 巾 , 談 笑 間 、 檣 櫓 灰 飛 煙 滅 。 故 國 神 遊 , 多 情 應 笑 我 , 早 生 華 髮 。 人 生 如 夢 , 一 尊 還 酹 江 月 。

作者簡介: 蘇軾(公元1036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父親蘇洵、

弟弟蘇轍世稱「三蘇」,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作品簡介: 這首詞是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蘇軾謫居黃 州,遊黃州城外的赤鼻磯時所作。當時他正遭貶謫,在 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雲人物的事跡激發下,借景抒 情,藉此詞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鬱悶。

(15)

聲聲慢

秋情

李清照

尋 尋 覓 覓 , 冷 冷 清 清 , 淒 淒 慘 慘 戚 戚 。 乍 暖 還 寒 時 候 , 最 難 將 息 。 三 杯 兩 盞 淡 酒 , 怎 敵 他 、 晚 來 風 急 ? 雁 過 也 , 正 傷 心 , 卻 是 舊 時 相 識 。 滿 地 黃 花 堆 積 。 憔 悴 損 , 如 今 有 誰 堪 摘 ? 守 着 窗 兒 , 獨 自 怎 生 得 黑 ? 梧 桐 更 兼 細 雨 , 到 黃 昏 、 點 點 滴 滴 。 這 次 第 , 怎 一 個 、 愁 字 了 得 。

作者簡介: 李清照(公元1084年-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 人,宋代女詞人,著《漱玉集》一卷。

作品簡介: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獨居江南感懷身世之作。作者透過 殘秋景象層層的描述,表現孤寂淒清的情思。

(16)

馮祿德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曾任職於中學及香港考試 局,現執教於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學系。

朗誦作品: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自 余 為 僇 人 , 居 是 州 , 恆 惴 慄 。 其 隙 也 , 則 施 施 而 行 , 漫 漫 而 遊 。 日 與 其 徒 上 高 山 , 入 深 林 , 窮 迴 谿 。 幽 泉 怪 石 , 無 遠 不 到 ; 到 則 披 草 而 坐 , 傾 壺 而 醉 ; 醉 則 更 相 枕 以 卧 , 意 有 所 極 , 夢 亦 同 趣 ; 覺 而 起 , 起 而 歸 。 以 為 凡 是 州 之 山 有 異 態 者 , 皆 我 有 也 , 而 未 始 知 西 山 之 怪 特 。

今 年 九 月 二 十 八 日 , 因 坐 法 華 西 亭 , 望 西 山 , 始 指 異 之 。 遂 命 僕 人 過 湘 江 , 緣 染 溪 , 斫 榛 莽 , 焚 茅 茷 , 窮 山 之 高 而 止 。 攀 援 而 登 , 箕 踞 而 遨 , 則 凡 數 州 之 土 壤 , 皆 在 衽 席 之 下 。 其 高 下 之 勢 , 岈 然 洼 然 , 若 垤 若 穴 ; 尺 寸 千 里 , 攢 蹙 累 積 , 莫 得 遯 隱 ; 縈 青 繚 白 , 外 與 天 際 , 四 望 如 一 。

然 後 知 是 山 之 特 立 , 不 與 培 塿 為 類 。 悠 悠 乎 與 灝 氣 俱 , 而 莫 得 其 涯 ! 洋 洋 乎 與 造 物 者 遊 , 而 不 知 其 所 窮 ! 引 觴 滿 酌 , 頹 然 就 醉 , 不 知 日 之 入 , 蒼 然 暮 色 , 自 遠 而 至 , 至 無 所 見 , 而 猶 不 欲 歸 。 心 凝 形 釋 , 與 萬 化 冥 合 。 然 後 知 吾 嚮 之 未 始 遊 , 遊 於 是 乎 始 , 故 為 之 文 以 志 。 是 歲 , 元 和 四 年 也 。

作者簡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人,

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長山水遊記、寓言、傳記和政論 文,當中以山水遊記尤為著名,寫景狀物,多所寄託。

作品簡介: 本文記敘作者發現西山及登山宴遊所得的樂趣及感受,

通過西山景色的描繪,排遣自己被貶後的鬱悶,並借山 以自況,表現自己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

(17)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辛棄疾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

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作者簡介: 辛棄疾(公元1140年-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歷 城人,著有《稼軒詞》,是兩宋存詞最多的作家。其詞 以豪放著稱,多以國家、民族問題為題材,抒發慷慨激 昂的愛國之情。

作品簡介: 這是辛棄疾寄贈陳亮的一首詞,藉以對他勉勵一番。當 中以寫夢憶夢的手法,寫出自己青年時的戎馬生涯與雄 心壯志,表達自己英雄失時的悲慨之情。

(18)

葉植興

從事中、小學師資培訓工作十數年,歷任葛量洪教育學院、柏立基教 育學院及香港教育學院柏立基分校中文系講師,負責中、小學中國語文及 普通話教師等培訓工作,退休前為香港教育統籌局質素保證視學組高級質 素保證主任。多年以來,積極參與各項朗誦活動,如舉辦朗誦講座及不時 作公開朗誦觀摩表演等。

朗誦作品:

關山月 李白

明 月 出 天 山 , 蒼 茫 雲 海 間 。 長 風 幾 萬 里 , 吹 度 玉 門 關 。 漢 下 白 登 道 , 胡 窺 青 海 灣 。 由 來 征 戰 地 , 不 見 有 人 還 。 戍 客 望 邊 色 , 思 歸 多 苦 顏 。 高 樓 當 此 夜 , 歎 息 未 應 閒 。

作者簡介: 李白(公元701年-762年),字太白,原籍隴西成紀,

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後人尊為「詩仙」。

作品簡介: 《關山月》是一首漢代樂府歌曲,李白為之填寫新詞,

內容描繪一幅清冷蒼茫的月夜圖,將關山邊塞風光和戍 邊將士思鄉情懷融入月夜高樓,表達出詩人對征人的關 切和嚮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19)

劉衛林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文學士及哲學碩士,香港大學中文 系哲學博士。曾任教於香港能仁書院,並任康文署中文評審顧問,國立 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現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學及新亞研 究所。專治古典詩詞及文學理論、詩學與禪玄觀念、版本學。出版著作除

《詩學概說》、《詞學概說》、《宋刊劉禹錫文集版本研究》 外,又與本地 學者合編《香港所藏古籍書目》與《香港名家近體詩選》,先後發表學術 論文五十餘篇。

朗誦作品: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 苦 遭 逢 起 一 經 , 干 戈 落 落 四 周 星 。 山 河 破 碎 風 拋 絮 , 身 世 浮 沉 雨 打 萍 。 惶 恐 灘 頭 說 惶 恐 , 零 丁 洋 裏 歎 零 丁 。 人 生 自 古 誰 無 死 , 留 取 丹 心 照 汗 青 。

作者簡介: 文天祥(公元1236年─1283年),原名雲孫,字天祥,

吉州廬陵人,南宋末民族英雄、政治家、詩人。

作品簡介: 南宋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元朝的元帥張弘範率水 陸兩路軍隊直下廣東,以期徹底消滅宋室王朝。張弘範 用戰船把文天祥押解到珠江口外的零丁洋,迫他寫信招 降張世傑。文天祥堅拒,並寫下《過零丁洋》一詩,表 明寧死不屈之志。

(20)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

人 生 到 處 知 何 似 , 應 似 飛 鴻 踏 雪 泥 。 泥 上 偶 然 留 指 爪 , 鴻 飛 那 復 計 東 西 。 老 僧 已 死 成 新 塔 , 壞 壁 無 由 見 舊 題 。 往 日 崎 嶇 還 記 否 ? 路 長 人 困 蹇 驢 嘶 。

作者簡介: 蘇軾(公元1036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父親蘇洵、

弟弟蘇轍世稱「三蘇」,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作品簡介: 這首詩是蘇軾在陝西的鳳翔府任判官,再遊澠池時應和 弟弟蘇轍《懷澠池寄子瞻兄》之作。本詩以懷舊為題意,

表達對人生來去無定的悵惘和往事舊跡的深情眷念,並 以昔日的坎坷艱辛與弟共勉。

(21)

顏春芳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文學學士、文學碩士。曾任教香港神 託會培敦中學,擔任中文科及中國文學科科主任。2008 年 7 月退休。

朗誦作品:

八聲甘州 柳永

對 瀟 瀟 、 暮 雨 灑 江 天 , 一 番 洗 清 秋 。 漸 霜 風 淒 緊 , 關 河 冷 落 , 殘 照 當 樓 。 是 處 紅 衰 翠 減 , 苒 苒 物 華 休 。 惟 有 長 江 水 , 無 語 東 流 。 不 忍 登 高 臨 遠 , 望 故 鄉 渺 邈 , 歸 思 難 收 。 歎 年 來 蹤 跡 , 何 事 苦 淹 留 。 想 佳 人 、 妝 樓 顒 望 , 誤 幾 回 、 天 際 識 歸 舟 。 爭 知 我 、 倚 闌 干 處 , 正 恁 凝 愁 。

作者簡介: 柳永(公元987年-1053年),初名三變,字景莊,後改 名永,字耆卿,以詞著稱於世。他大量製作慢詞,使慢 詞的發展趨向成熟。

作品簡介: 柳永在官場上很不得意,為了求官,也為了生活,不得 不奔波流浪。這首詞寫暮雨後淒清蕭條的秋景,抒發羈 旅漂泊的感慨,語淺情深,是柳永同類作品中藝術成就 極高的一首。

(22)

嚴力耕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並於香港教育學院獲取國際 漢語教學碩士學位。原鳳凰衛視新聞主播,曾任中學教師,現任香港教育 學院普通話導師。

朗誦作品:

歸去來辭 陶潛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 悲。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 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逕就荒,松菊猶存。

攜幼入室,有酒盈罇。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 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

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 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 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 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

泉涓涓而始流。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內 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 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 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作者簡介: 陶潛﹙公元365?—427年﹚,一名淵明,字元亮,晉代潯 陽柴桑人,安貧樂道,嘗作五柳先生傳以自比,世稱「靖 節先生」。其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農村生活情景,獲推 為田園詩之祖。

作品簡介: 東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年),陶淵明棄官歸田所作。

當中寫出他脫離官場的喜悅和隱居後的田園生活樂趣,

從而表達了他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對田園的熱愛及對人

(23)

蘇穎添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博士生。

朗誦作品: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蘇軾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作者簡介: 蘇軾(公元1036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父親蘇洵、

弟弟蘇轍世稱「三蘇」,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作品簡介: 在北宋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蘇軾被貶海南,元符 三年(公元1100年)遇赦北返,途經瓊州海峽時,連日 的風雨突然停止,雲散月明,一派藍天碧海景象,因而 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詩中寄寓了蘇軾堅持操守,

不隨波逐流,以及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合一亭夜吟 蘇穎添

吐露橫江半夕陽,雲山千里沒蒼茫。池亭鏡影芳菲歇,車馬塵喧秋夜長。

世事紛紛風過耳,晴空皎皎月回光。憑欄俯仰天人際,松籟悠然入夢鄉。

作者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博士生。

(24)

香港詩歌朗誦團

香港詩歌朗誦團成立多年,以發揚及推廣朗誦藝術為宗旨。成員除教 師外,還有學生及其他行業的專業人士。該團定期舉辦研習,除就某項朗 誦專題發表個人鑽研所得外,團員間更把心得落實到詩文朗誦實踐中,通 過互相聽賞、觀摩及討論,以提高個人的朗誦素養。為了推廣朗誦藝術,

該團不時舉辦朗誦研討會、講座或研習班,以及朗誦表演會,並與其他文 化團體等舉辦朗誦表演等活動。

參與這次表演的團員如下:

葉植興 (香港詩歌朗誦團團長)

莊曉澄 (拔萃女書院學生)

謝友明 (香港華仁書院學生)

蔡悅君 (銘基書院學生)

朗誦作品:

飲馬長城窟行 陳琳

(合):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

(男一): 「慎莫稽留太原卒!」

(男二): 「官作自有程,舉築諧汝聲。」

(男一): 「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鬱築長城!」

(合聲): 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作書與 內舍:

(男一): 「便嫁莫留住。善事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

(合): 報書往邊地。

(女一): 「君今出語一何鄙!」

(男一): 「身在禍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

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

(女一): 「結髮行事君,慊慊心意關。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作者簡介: 陳琳﹙公元?-217年﹚,字孔璋,廣陵射陽人,漢魏期 間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25)

伴奏者

(26)
(27)

蘇文玖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畢業,現為潮州會館中學副 校長,任教中國文學及中國歷史科。

杜若鴻

香港大學中華文化研究計晝副研究總監,著有《柳永及其詞之論衡》、

《中華文化擷英》、《若鴻的詩》等,為香港音樂文學學會副會長及世界華 文文學聯會副秘書長。

(28)
(29)

附錄文章

(30)
(31)

朗誦與文學修養

香港教師會周年學術研討會講詞(1979 年 12 月)

蘇 文 擢

朗 誦 可 說 是 專 門 藝 術 , 也 該 是 一 種 綜 合 藝 術 ; 它 混 合 了 戲 劇 、 歌 唱 和 演 說 的 成 份 。 而 作 用 也 有 幾 方 面 的 : 從 政 治 功 能 說 ; 它 可 以 鼓 舞 群 倫,組 織 群 眾,導 入 一 種 政 治 上 所 期 求 的 目 標,近 世 朗 誦 詩 起 源 於 抗 日 時 之 激 發 民 心、昂 揚 士 氣,就 是 這 一 功 能 之 表 見。又 從 社 會 功 用 說:它 可 以 在 公 私 集 會 中,作 為 人 際 關 係 或 娛 樂 群 眾 的 聲 情 藝 術。這 一 點 在 我 國 起 源 甚 早,宋 朝 時 代 流 行 的

「 當 廳 致 語 」、「 當 筵 致 語 」、「 樂 隊 致 語 」, 全 是 這 方 面 的 表 見 。 上 述 政 治 和 社 會 兩 種 作 用,其 本 身 仍 是 植 根 於 文 學 作 品,但 由 於 特 定 於 一 種 目 的 上 面 , 而 不 是 客 觀 地 在 反 映 文 學 , 因 而 聲 情 動 態,有 時 可 以 擺 落 了 作 品 之 文 學 性 而 優 先 突 出。即 是 說,聽 眾 們 對 其 文 學 修 養 方 面,不 會 過 於 苛 求。但 當 朗 誦 投 入 語 文 教 育 的 行 列,甚 至 成 為 語 文 教 育 上 聲 情 進 入 的 主 要 活 動,那 末,我 們 面 對 此 一 綜 合 性 的 藝 術,就 不 能 停 留 於 聲 情 動 態 為 滿 足,而 必 須 進 一 步 要 求 忠 於 誦 材 。 我 們 會 覺 察 到 , 一 個 有 戲 劇 歌 唱 經 驗 的 演 員 , 隨 手 拿 起 一 篇 作 品,未 經 分 析,即 行 登 台 朗 誦,他 依 然 可 以 誦 得 七 情 上 面,神 態 飛 揚,而 在 根 本 不 熟 悉 誦 材 的 聽 眾,同 樣 收 到 一 陣 強 烈 的 感 官 刺 激,這 正 符 合 了 上 述 兩 種 作 用( 政 治 的、社 會 的 ) 的 要 求。而 在 文 學 條 件 上,這 種 聲 情 動 態,是 否 恰 如 其 量 地 結 合 於 作 品 要 求 上 面 呢 ? 所 以 ,「 朗 誦 和 文 學 修 養 」 這 一 命 題 , 在 語

(32)

巧 , 必 然 愈 加 準 確 而 深 入 。

但 是 文 學 條 件 是 複 雜 的,文 學 修 養 是 概 念 性 的。這 在 學 術 上 是 研 求 不 盡 的 問 題,而 當 我 們 運 用 到 誦 材 時,必 須 簡 約 明 確 地 使 人 立 竿 見 影 。 我 們 依 據 傳 統 上 體 要 、 體 式 、 體 貌 的 三 分 法 , 轉 化 為 內 容 、 形 式 、 風 格 , 來 分 析 一 篇 作 品 。

文 學 不 論 是 由 現 實 到 想 像 , 由 想 像 到 幻 想 , 歸 納 起 來 不 出 事 、 情 、 景 、 理 四 個 元 素 。 元 素 不 同 , 表 達 方 法 的 重 點 , 因 而 有 別。同 是 敘 事 的 文 章,有 單 一 性 和 多 元 性;前 者 如《 武 松 打 虎 》、

《 醉 打 蔣 門 神 》之 類 , 後 者 如《 鴻 門 宴 》、《 諸 葛 亮 舌 戰 羣 儒 》之 類;前 者 容 許 較 大 的 動 作,以 摹 擬 文 中 動 態;後 者 側 重 於 語 氣 之 分 隔,以 摹 擬 文 中 人 物 性 格,大 抵 敘 事 性 愈 強 愈 具 體,其 近 於 戲 劇 造 型 之 性 能 愈 大,其 得 之 於 形 動 者 多 而 訴 之 於 內 心 者,相 對 減 少 。 我 認 為 這 是 文 學 四 元 素 中 , 較 易 處 理 而 且 容 易 博 取 誦 績 的 。 其 次 抒 情 之 作,無 論 喜 怒 哀 樂,要 當 以 面 部 表 情,透 發 其 內 心 之 感 受。那 些 單 一 性 的 情 感,哀 傷 如《 倩 女 離 魂 》,欣 喜 如 冰 心《 寄 小 讀 者 通 訊 》之 類,自 然 較 易 掌 握。但 當 文 中 情 感 變 化 陷 於 多 元 性 或 強 烈 的 矛 盾 性 時,誦 者 須 變 換 唇 吻 眉 目 表 情 於 俄 頃 之 間。前 者 如《 長 恨 歌 》「 驪 宮 高 處 入 青 雲 」以 下 一 段 , 後 者 如《 竇 娥 寃 》 第 三 折 , 都 充 份 考 驗 誦 者 對 抒 情 作 品 的 敏 感 程 度 。 純 描 景 之 作 , 側 重 於 目 力 焦 點 的 投 射,從 目 光 的 凝 注 中,帶 引 聽 者 投 入 想 像 的 境 界 。 我 前 年 在 校 際 朗 誦 研 討 會 上 , 曾 提 到 「 空 間 九 宮 格 」 法 , 這 是 就 描 景 方 面 來 說 的。如 果 碰 到 情 景 交 融 的 高 層 次 作 品,目 力 投 點 和 面 部 表 情,同 時 提 到 相 等 的 力 度。這 時 基 本 的 音 調,還 要 控 制 得 更 完 美 , 所 謂「 狀 難 寫 之 景 , 如 在 目 前 ; 含 不 盡 之 情 , 見 於 言 外 。 」 從 「 目 前 」「 言 外 」 之 中 , 透 發 了 誦 者 對 誦 材 內 心 之 感 受,比 之 純 乞 靈 於 形 象 的 作 品,難 度 又 加 深 了。( 試 取 杜 甫《 登 高 》和 黃 庭 堅《 登 快 閣 》二 詩 作 對 比 )文 學 中 以 理 境 為 最 高 , 誦 材 中 以 說 理 作 品 為 最 難 。 因 為 無 論 述 事 、 抒 情 、 寫 景 , 到 了 如 何

(33)

但 純 說 理 之 文,儘 管 條 理 明 晰,文 字 流 暢,其 內 蘊 終 究 是 概 念 化 的 , 其 文 章 必 然 是 質 樸 的 。 無 論 文 言 白 話 , 幾 無 韻 律 可 言 。 這 類 誦 材 , 我 們 要 注 意 改 用 說 話 法 和 演 講 式 , 不 要 使 人 覺 得 你 在 誦 讀 , 演 說 學 中 有 所 謂 「 朗 誦 陳 述 法 」。 故 朗 誦 中 不 妨 有 所 謂 演 說 式 朗 誦,其 特 點 大 約 是 情 態 變 換 率 較 多,從 枯 淡 的 說 理 中 注 入 誠 摯 的 情 感。聲 音 抑 揚 律 較 強,從 語 氣 的 堅 定 明 爽 中,發 揮 其 說 服 力 。 前 年 孔 聖 堂 朗 誦 比 賽 公 開 組 誦 材 是 《 禮 運 ·大 同 》 章 , 誰 都 知 道 這 是 近 乎 說 教 的 政 理 文 , 文 字 又 極 其 古 典 , 其 美 誦 性 本 不 強,而 事 實 證 明 了 冠 軍 蘇 蘊 珩 小 姐 以 超 水 準 的 成 績 獲 得 誦 評 界 先 進 的 熱 烈 讚 賞 。 她 的 功 夫 就 在 化 經 典 文 學 為 口 語 , 化 朗 誦 為 演 講。由 此 可 知,分 析 誦 材 的 內 涵 元 素,是 有 利 於 聲 情 動 態 的 恰 當 運 用 。

其 次 體 式 有 兩 方 面:一 是 構 成 作 品 的 語 文 基 因,由 字 音、詞 彙、句 式、段 落,而 至 全 文 結 構。二 是 文 學 作 品 的 體 裁,由 古 文 、 駢 文 、 辭 賦 、 詩 、 詞 、 曲 、 劇 、 白 話 文 、 新 詩 等 等 。 在 分 析 誦 材 時,須 一 一 加 以 辨 別 而 掌 握 其 特 點。時 間 所 限,恕 我 不 能 一 一 論 述 , 這 裏 只 能 提 出 兩 點 來 談 談 。 無 論 文 言 、 白 話 , 更 不 論 何 種 體 裁 , 都 由 單 音 字 組 成 , 所 以 一 個 字 的 「 音 值 」, 即 平 、 上 、 去 、 入 四 聲 和 陰 、 陽 、 清 、 濁 都 要 有 基 本 認 識 。 有 人 說 :「 四 聲 對 節 奏 影 響 甚 微 。 」這 是 極 其 錯 誤 的 引 導 。 姑 無 論 四 聲 不 明 , 足 以 引 致 讀 音 的 錯 誤 , 即 以 抑 揚 的 「 音 高 」 和 快 慢 律 的 「 時 隔 」 而 論 , 也 得 服 從 於 單 字 音 值 而 加 以 調 整。遇 平 去 多 長 而 重,遇 上 入 多 短 而 輕 。 這 在 文 言 作 品 中 如 辭 賦 、 駢 文 、 詩 詞 曲 之 「 人 為 音 律 」,

(34)

文 教 先 進 提 到 古 文 舊 詩,非 吟 誦 不 能 體 會 其 語 氣,而 朱 自 清 更 主 張 學 校 裏 要 吟、讀、說 並 用。「 吟 」即 我 多 年 來 所 講 的「 韻 律 誦 」。

「 讀 」 即 一 般 流 行 的 「 台 詞 誦 」。 而 「 說 」 呢 ? 正 是 我 剛 才 所 講 的 「 演 說 式 的 朗 誦 」。 在 所 有 白 話 作 品 中 , 都 只 能 以 台 詞 誦 或 演 說 式 來 處 理;至 於 韻 律 誦,我 認 為 是 真 正 掌 握 了 中 國 獨 有 的 四 聲 文 學 的 特 質。但 並 不 如 前 輩 所 說,完 全 適 用 於 古 文 舊 詩。從 文 學 四 元 素 上 看 , 敘 事 詩 文 、 說 理 文 , 都 不 可 能 用 韻 律 誦 。 從 文 學 形 式 看 , 陽 剛 性 的 古 文 , 早 期 的 漢 魏 駢 文 , 部 份 的 唐 宋 七 古 , 也 不 可 能 用 韻 律 誦。其 理 由 是 節 奏 容 易 流 於 輕 剽,吐 字 的 詞 語 之 重 力 不 足 。 但 歌 行 體 、 近 體 詩 、 詞 、 曲 中 , 凡 屬 「 宮 徵 靡 曼 , 情 靈 搖 蕩 」之 作 , 必 須 以 韻 律 出 之 , 才 能 感 人 。 所 以 我 希 望 指 導 朗 誦 的 老 師,能 夠 以「 韻 律 誦 」印 取 誦 材 上 情 韻 之 纏 綿,而 以「 台 詞 誦 」 掌 握 誦 材 上 音 步 之 明 爽。前 者 之 華 爾 茲 舞,旋 轉 自 如,而 足 不 離 地 , 其 功 夫 在 氣 韻 。 後 者 比 之 南 北 醒 獅 , 步 伐 鮮 明 , 其 功 夫 在 語 調 。 至 於 選 擇 運 用 , 視 乎 誦 材 內 涵 和 形 式 來 決 定 了 。

最 後 略 談 風 格 。 這 是 文 學 中 最 歸 納 性 的 名 詞 。《 文 心 雕 龍 》 之 八 體 論 ,《 詩 品 》 中 之 二 十 四 品 , 都 是 更 僕 難 盡 的 問 題 。 我 們 所 要 注 意 的,如 何 把 詩 文 風 格 投 入 朗 誦 的 實 證,在 誦 材 中,作 品 本 身 所 呈 現 的 風 格,較 之 作 家 風 格 特 徵 為 重 要 得 多。因 為 同 屬 杜 詩 , 有 雄 渾 , 也 有 飄 逸 ; 同 屬 東 坡 詞 , 有 豪 放 , 也 有 婉 約 ; 同 是 韓 文 , 有 陽 剛 , 也 有 陰 柔 。 故 此 誦 者 進 行 文 學 分 析 時 , 主 要 還 是 就 誦 材 本 身 去 體 會。此 種 體 會 通 常 是 感 性 的,而 必 先 踏 實 於 內 容 形 式 的 知 性 分 析。當 它 凝 聚 而 為 誦 者 感 性 之 時,很 自 然 地 主 宰 你 的 聲 情 動 態,從 而 營 造 出 一 種 忠 實 於 誦 材 的 氣 氛,而 使 聽 眾 獲 得 共 鳴 與 感 染 。 我 們 隨 手 舉 些 例 子 : 陳 恭 尹 的 《 厓 門 謁 三 忠 祠 》,

吳 敬 業 之 《 梅 村 》, 同 是 七 律 。 前 者 悲 憤 沉 鬱 , 適 宜 於 胸 腔 共 鳴 重 濁 音,以 發 沉 重 之 心 情。後 者 清 麗 芊 眠,適 宜 頭 腔 鼻 音 之 清 亮,

以 發 其 瀟 灑 閒 逸 之 態 。 苟 反 其 位 , 兩 者 皆 傎 。 從 我 的 記 憶 中 , 多 年 前 集 誦 冠 軍 誦 讀 蘇 軾 《 月 夜 與 客 飲 杏 花 下 》, 全 隊 採 用 輕 緩 聲

(35)

之 風 格 , 如 果 把 這 一 氣 氛 移 用 於 《 臘 日 遊 孤 山 詩 》, 風 格 便 迷 糊 了 ! 又 記 得 在 一 場 賽 事 中 , 誦 徐 志 摩 的 《 海 韻 》, 有 人 用 分 組 輪 誦 法 , 便 破 壞 了 此 詩 的 豪 放 與 奔 迸 。 另 一 場 誦 讀 朱 自 清 的 《 湖 上 》, 不 少 隊 伍 用 重 音 處 理 , 顯 然 對 詩 中 清 逸 風 格 背 道 而 馳 。 這 是 隨 意 舉 的 例 子,說 得 很 不 周 全。總 而 言 之:文 學 修 養 投 入 朗 誦 準 備 之 過 程 , 為 內 容 事 情 景 理 之 分 析 , 文 學 體 裁 文 學 基 因 之 分 析,進 而 正 確 地 深 入 地 體 會 其 風 格。在 朗 誦 進 行 時,再 由 風 格 之 體 會 控 制 着 內 容 形 式,發 而 為 聲 情 動 態。這 是 很 有 意 義 而 結 實 的 一 個 回 環。由 此 可 知 在 語 文 教 育 的 立 場 來 看 朗 誦,一 切 純 技 術 性 乃 為 文 學 修 養 而 服 務 。 無 論 誦 者 與 聽 者 , 都 可 以 從 健 康 的 誦 材 中 , 接 受 深 刻 的 教 育 。 所 以 , 誦 材 的 選 定 , 必 須 要 求 情 志 事 義 之 真 善,形 式 技 巧 之 完 美,才 值 得 費 那 麼 大 的 勁,不 過 這 不 在 今 天 討 論 範 圍 之 內 了 。

載 《 邃 加 室 講 論 集 》

附 註 : 本 文 所 提 範 作 , 均 為 本 港 校 際 朗 誦 節 之 誦 材 。

(36)

獨誦與集誦

宋 立 揚

香 港 學 校 朗 誦 節 的 比 賽 項 目 主 要 有 兩 大 類:個 人 項 目 及 集 體 項 目。個 人 項 目 以 詩 詞 及 散 文 獨 誦 為 主;集 體 項 目 則 有 詩 詞、散 文 及 詩 文 集 誦 等。本 文 將 從 五 個 方 面 對 獨 誦 和 集 誦 作 出 比 較,希 望 能 幫 助 老 師 、 家 長 及 學 生 對 它 們 有 更 多 的 了 解 。

首 先,讓 我 們 從 朗 誦 的 發 揮 方 面 去 談 一 談。個 人 朗 誦 在 發 揮 的 自 由 度 方 面 較 高,善 於 朗 誦 的 朋 友 能 因 應 聽 眾、場 地 及 臨 場 的 氣 氛 作 出 微 調,使 自 己 的 朗 誦 更 靠 近 聽 眾,與 聽 眾 有 更 緊 密 的 交 流 , 發 揮 更 細 膩 的 感 染 力 。

集 體 朗 誦 在 這 方 面 的 自 由 度 就 較 低。因 為 三 十 至 五 十 名 學 生 經 過 長 時 間 的 訓 練,已 形 成 一 個 整 體,不 論 在 語 調 的 抑 揚、語 氣 的 輕 重 及 節 奏 的 變 化 都 已 形 成 共 識,很 難 因 應 聽 眾、場 地 及 臨 場 的 氣 氛 而 自 主 地 作 出 變 動,因 為 集 誦 是 十 分 講 究 齊 一 性 的。換 句 話 說,獨 誦 具 有 濃 烈 的 個 人 演 繹 的 色 彩;而 集 誦 則 着 重 展 示 集 體 的 力 量 。

第 二 方 面 讓 我 們 比 較 兩 者 的 音 色 。 朗 誦 者 的 發 聲 器 官 的 構 造、氣 息 的 運 用 和 感 情 的 色 彩 都 會 形 成 不 同 的 音 色,在 聽 眾 腦 中 產 生 審 美 的 心 理 活 動。獨 誦 所 產 生 的 音 色 就 遠 遠 及 不 上 集 誦 所 產 生 的 音 色 來 得 豐 富 多 變。打 個 比 方,女 高 音 的 音 色 不 同 於 女 低 音 的 音 色,男 中 音 的 音 色 有 別 於 男 低 音 的 音 色。獨 誦 者 的 音 色 就 是 他 /她 個 人 的 音 色 , 而 集 誦 隊 的 音 色 是 幾 十 人 混 成 一 個 整 體 的 音 色,是 由 男 女 高 中 低 音 編 織 而 成 的,具 有 豐 厚、層 次 鮮 明 及 多 變 的 特 質 , 因 而 能 產 生 宏 大 和 深 刻 的 感 染 力 。

接 着 我 們 比 較 它 們 的 第 三 個 方 面 ──感 染 力 。 朗 誦 者 的 視 覺

(37)

象 , 朗 誦 者 的 音 量 、 音 強 、 音 質 、 語 調 、 語 氣 和 節 奏 的 變 化 構 成 聲 音 形 象,而 綜 合 視 覺 形 象 和 聲 音 形 象 產 生 的 感 情 變 化 就 是 感 情 色 彩。究 竟 個 人 朗 誦 還 是 集 體 朗 誦 產 生 較 大 的 感 染 力 呢 ? 答 案 是 不 一 而 足。正 如 要 問:是 一 具 小 提 琴 產 生 較 大 的 感 染 力 還 是 一 個 管 弦 樂 隊 產 生 較 大 的 感 染 力 ? 其 實 一 首 小 提 琴 奏 鳴 曲 產 生 的 感 染 力 與 一 曲 交 響 樂 產 生 的 感 染 力 是 各 有 不 同 的,但 它 們 都 可 深 深 地 感 動 聽 眾。如 果 聽 眾 追 求 的 是 纖 幼 細 膩、如 歌 似 泣 的 流 露,獨 誦 可 能 會 是 他 們 的 選 擇 , 如 果 追 求 的 是 宏 大 、 寬 廣 、 雄 壯 、 澎 湃 的 流 露 , 則 集 誦 會 是 更 佳 的 選 擇 。

至 於 第 四 個 方 面 ──個 人 朗 誦 和 集 體 朗 誦 的 訓 練 方 法 , 它 們 同 中 有 異。相 同 的 地 方:學 生 在 老 師 的 協 助 下,必 須 掌 握 文 章 的 寫 作 背 景 、 作 者 的 寫 作 動 機 和 目 的 、 文 章 的 佈 局 、 中 心 思 想 、 寫 作 的 手 法 及 文 學 的 藝 術 性 等,並 由 掌 握 字 音 正 讀 到 理 解 誦 材,由 認 知 層 面 到 感 情 的 體 味,以 至 把 握 該 篇 誦 材 的 朗 誦 基 調。學 生 透 過 這 樣 的 學 習 逐 步 加 深 對 誦 材 的 認 識 和 感 受 。

不 同 的 地 方 就 更 多:教 師 可 按 照 參 加 獨 誦 的 學 生 的 資 質 及 經 驗,進 行 個 別 培 訓,採 用 適 合 其 個 人 特 質 的 訓 練 方 法,亦 可 因 應 他 們 的 個 人 特 長 採 用 不 同 的 演 繹 手 法。然 而 集 體 朗 誦 的 培 訓 方 法 在 計 劃 性 及 系 統 性 方 面 要 求 更 高,需 要 的 人 力 更 為 龐 大,例 如 負 責 訓 練 的 教 師 團 隊 中 除 了 中 文 教 師 之 外,還 要 有 音 樂 教 師、視 藝 教 師 及 負 責 實 務 工 作 的 人 士。中 文 教 師 主 力 負 責 朗 誦 的 培 訓,音 樂 教 師 從 音 部 的 安 排 及 混 聲 效 果 上 提 供 專 業 意 見,視 藝 教 師 從 隊 形 的 設 計 及 運 用 方 面 提 出 專 業 指 導,而 特 定 的 工 作 人 員 則 負 責 編

(38)

誦 ? 是 否 適 宜 安 排 領 誦 ? 隊 形 是 怎 樣 的 ? 是 否 適 宜 變 換 隊 形 ? 如 何 安 排 目 力 投 點 和 有 助 流 露 的 各 種 動 作 ?

當 然,集 誦 誦 材 的 分 段、分 句 及 各 項 句 讀 安 排,一 如 個 人 朗 誦 的 誦 材,都 要 妥 為 處 理,還 要 鋪 排 達 致 高 潮 的 種 種 手 段,其 他 諸 如 重 音 、 停 頓 、 語 調 、 語 氣 及 節 奏 也 要 事 先 安 排 好 , 並 訂 出 詳 盡 的 訓 練 步 驟 例 如 講 解、朗 讀、糾 正 錯 音、分 開 音 部 (或 小 組 )練 習 朗 讀 、 全 隊 分 段 朗 誦 、 全 隊 整 體 朗 誦 、 處 理 目 力 投 點 及 表 情 、 加 入 動 作 (如 頭 、 手 、 上 半 身 等 移 動 )、 作 出 微 調 、 整 體 朗 誦 的 成 形 及 鞏 固 等 等。以 上 所 述 的 種 種 事 情,就 是 個 人 朗 誦 及 集 體 朗 誦 在 訓 練 上 之 異 同 。

最 後 談 談 第 五 個 方 面 ──有 關 欣 賞 獨 誦 及 集 誦 。 由 於 獨 誦 有 很 大 的 自 主 性 和 發 揮 的 空 間,所 以 容 易 帶 出 較 多 的 個 人 色 彩。當 然 這 個 發 揮 的 空 間 是 受 制 於 誦 材 本 身 , 因 為 朗 誦 者 必 須 忠 於 原 著 , 不 可 隨 便 改 動 , 不 過 亦 有 頗 大 的 創 造 空 間 , 常 言 道 : 朗 誦 是 對 作 品 的 第 二 次 創 造。在 朗 誦 的 過 程 中,朗 誦 者 不 可 能 不 滲 入 自 己 的 人 生 體 驗 和 感 情 , 也 就 是 在 原 作 者 的 意 念 和 感 情 的 基 礎 上 , 留 下 自 己 的 印 記。獨 誦 表 演 者 的 藝 術 造 詣、個 人 氣 質、對 誦 材 的 處 理 手 法 及 臨 場 發 揮 等 各 方 面 便 形 成 他 /她 獨 有 的 風 格 , 宜 細 加 留 意 。

集 誦 的 表 演 也 同 樣 充 滿 迷 人 之 處,觀 眾 可 從 聽 覺 和 視 覺 兩 個 方 面 去 欣 賞。欣 賞 他 們 眾 心 如 一 的 精 神 面 貌、眾 口 如 一 的 音 韻 跌 宕、眾 目 如 一 的 感 情 流 露。還 有,欣 賞 他 們 富 有 層 次 感 的 混 音 及 諧 協 的 和 音,齊 一 的 動 作 和 悅 目 的 隊 形 及 其 變 化,以 至 高 潮 的 營 造 及 傳 神 的 發 揮 。

由 此 可 見,香 港 學 校 朗 誦 節 設 有 獨 誦 和 集 誦 項 目 的 原 因,是 希 望 讓 每 個 學 生 既 可 以 各 自 發 揮,提 升 個 人 的 朗 誦 技 巧 及 欣 賞 水

(39)

引 起 他 們 的 共 鳴。更 希 望 大 家 在 讚 嘆 之 餘,能 感 受 到 精 彩 演 出 的 背 後,有 參 賽 學 生 孜 孜 不 倦 的 努 力 和 對 誦 藝 的 追 求,有 教 師 付 出 的 心 血 和 辛 勞,有 家 長 無 微 不 至 的 關 懷 和 支 持,也 有 不 少 熱 愛 朗 誦 的 人 士 所 作 出 的 寶 貴 貢 獻 。

(40)

訓練個人朗誦的幾個要點

香港學校音樂朗誦協會中文朗誦講座講詞(2004 年 4 月 24 日)

招 祥 麒

我 與 朗 誦 藝 術 真 正 拉 上 關 係 , 由 教 書 開 始 。 初 出 茅 廬 , 初 生 之 犢 , 一 上 工 , 校 長 說 :「 選 幾 位 學 生 參 加 校 際 朗 誦 比 賽 , 為 校 爭 光 吧 。 」「 為 校 爭 光 」 四 字 換 來 的 是 : 廢 寢 忘 餐 , 精 疲 力 倦 。 記 得 我 在 一 九 八 二 年 第 一 次 訓 練 獨 誦 , 兩 名 學 生 勇 奪 冠 軍 , 稍 後 在 一 九 八 四 年 第 一 次 訓 練 集 誦 , 取 得 季 軍 。 就 這 樣 , 橫 跨 兩 個 世 紀 的 二 十 年,我 由 一 個 朗 誦 的 愛 好 者,進 而 為 訓 練 者,再 進 而 為 評 判 。 我 深 切 體 會 到 朗 誦 的 發 展 根 本 可 自 成 一 門 學 問 , 在 理 論 的 建 立 與 實 踐 的 成 果 兩 者 互 為 作 用 及 推 動 下 , 可 以 獨 立 而 稱 為 「 朗 誦 學 」。

朗 誦 在 中 國 成 為 一 種 專 門 的 表 演 藝 術 , 只 有 幾 十 年 , 但 追 源 溯 始 而 有 文 獻 可 考 的 , 可 以 從 周 朝 說 起 。

《 周 禮 ‧ 大 司 樂 》 談 到 大 司 樂 以 樂 語 教 國 子 , 分 幾 個 步 驟 : 興 、 道 、 諷 、 誦 、 言 、 語 。「 興 」, 舊 解 為 「 以 善 物 喻 善 事 」, 不 妨 用 現 代 語 言 解 作 利 用 其 他 事 物 以 引 起 學 生 對 所 教 內 容 的 學 習 動 機 ;「 道 」, 就 是 「 導 」, 導 引 的 意 思 , 舊 指 「 言 古 以 剴 今 」, 不 妨 逕 指 為 引 導 學 生 認 識 所 教 內 容 ;「 諷 」, 背 文 的 意 思 , 要 求 學 生 背 下 所 教 內 容 ;「 誦 」, 同 樣 是 背 , 但 「 以 聲 節 之 」, 即 用 優 美 的 聲 音 適 當 地 運 用 節 奏 的 技 巧 表 達 出 來 , 這 是 令 學 生 正 式 進 入 歌 唱 前 的 準 備 ;「 言 」, 有 謂 「 直 言 曰 言 」, 即 令 學 生 講 述 所 學 ;「 語 」,「 答 難 曰 語 」,教 者 提 出 問 題,讓 學 生 回 答。其 實,上 面 講 的「 興 」、「 道 」、

「 諷 」、「 誦 」、「 言 」、「 語 」 六 個 步 驟 應 用 於 現 代 的 教 學 , 亦 有 很 高 的 參 考 價 值 。「 誦 」, 即 是 今 天 我 們 所 講 的 朗 誦 了 , 可 見 在 悠 長 的 古 代 直 至 今 天 , 一 直 被 作 為 教 育 學 生 的 一 種 方 法 , 歷 久 不 衰 。

(41)

一 篇 好 的 作 品 , 能 經 時 代 的 洗 禮 而 得 以 保 存 , 必 然 有 它 的 光 芒 , 耀 人 眼 目 , 或 出 於 內 容 的 豐 富 、 思 想 的 純 正 , 或 出 於 技 巧 的 高 超 、 筆 力 的 千 鈞 。 涵 詠 其 間 , 已 能 脫 離 一 己 所 處 、 所 困 的 狹 隘 空 間 與 短 暫 時 間,進 入 另 一 時 空 領 域,神 交 古 人。朗 誦 的 高 境 界 , 直 化 身 為 作 者 , 以 「 我 」 就 是 「 作 者 」 的 身 分 直 道 所 見 、 所 聞 、 所 思 、 所 感 。 晚 清 況 周 頤 《 蕙 風 詞 話 》 說 :

讀 詞 之 法 , 取 前 人 名 句 意 境 絕 佳 者 , 將 此 意 境 締 構 於 吾 想 望 中 。 然 後 澄 思 渺 慮 , 以 吾 身 入 乎 其 中 而 涵 泳 玩 索 之 。 吾 性 靈 與 相 浹 而 俱 化 , 乃 真 實 為 吾 有 而 外 物 不 能 奪 。

讀 詞 而 使 性 靈 能 夠 和 前 人 名 句 意 境 絕 佳 者 相 浹 而 俱 化 , 終 於 將 此 意 境 真 實 成 為 自 己 所 有 而 外 物 不 能 奪 。 其 實 , 讀 詞 如 是 , 讀 詩 讀 文 以 至 其 他 作 品 也 如 是 。 前 人 在 作 品 中 流 露 的 思 想 情 感 與 乎 修 辭 狀 貌 , 果 從 朗 誦 而 得 到 轉 移 , 這 真 是 語 文 教 育 由 吸 收 、 模 仿 到 實 踐 創 造 的 重 要 歷 程 , 也 是 德 性 教 育 感 染 內 化 的 有 效 途 徑 。

每 年 一 度 的 香 港 學 校 朗 誦 節 今 年 進 入 第 55 屆 , 參 與 者 之 多 , 連 同 全 港 青 年 學 藝 古 典 詩 詞 朗 誦 比 賽 , 以 及 地 區 社 團 舉 辦 的 相 關 活 動 , 肯 定 是 各 項 校 際 比 賽 之 冠 ; 由 此 可 見 , 朗 誦 活 動 已 深 入 校 園 , 成 為 眾 多 教 師 指 導 學 生 不 可 或 缺 的 工 作 。 究 竟 訓 練 個 人 朗 誦 有 甚 麼 秘 訣 ? 怎 樣 才 能 出 奇 制 勝 ? 以 下 就 個 人 的 經 驗 提 出 幾 個 要 點 :

(42)

選 角 之 時 , 首 要 考 慮 的 , 是 學 生 的 吐 字 是 否 清 晰 , 音 量 是 否 宏 大 。 能 有 演 戲 天 份 , 不 害 羞 , 不 怯 場 , 舉 手 投 足 自 有 懾 人 眼 目 的 天 賦 的 , 是 為 首 選 。 但 「 完 美 」 的 人 千 中 無 一 、 二 , 後 天 的 補 救 ,「 人 一 能 之 己 十 之 」 的 努 力 , 加 上 老 師 的 鼓 勵 與 栽 培 , 很 多 時 也 能 「 化 腐 朽 為 神 奇 」 的 。

二 、 分 析 誦 材

朗 誦 是 一 種 結 合 文 學、歌 唱 與 戲 劇 元 素 的 綜 合 藝 術,但 一 切 歌 唱 與 戲 劇 的 技 巧,都 須 服 從 於 文 學 條 件。因 此,朗 誦 要 取 得 好 成 績 , 對 誦 材 的 分 析 最 為 重 要 。 劉 勰 《 文 心 雕 龍 ‧ 章 句 》 云 :

夫 設 情 有 宅 , 置 言 有 位 ; 宅 情 曰 章 , 位 言 曰 句 。 故 章 者 , 明 也 ; 句 者 , 局 也 。 局 言 者 , 聯 字 以 分 疆 ; 明 情 者 , 總 義 以 包 體 ; 區 畛 相 異 , 而 衢 路 交 通 矣 。 夫 人 之 立 言 , 因 字 而 生 句 , 積 句 而 成 章 , 積 章 而 成 篇 。 篇 之 彪 炳 , 章 無 疪 也 ; 章 之 明 靡 , 句 無 玷 也 ; 句 之 清 英 , 字 不 妄 也 。

這 是 評 論 字 詞 句 章 與 結 構 的 關 係。我 們 朗 誦 文 學 作 品,重 現 作 家 的 心 畫 心 聲 , 自 然 亦 應 從 此 入 , 細 問 其 中 每 一 個「 字 」的 讀 音 和 意 義 。

字 音 考 究 是 朗 誦 的 第 一 步 , 看 似 簡 單 , 但 卻 關 係 全 局 , 不 得 不 予 重 視 。 學 生 朗 誦 時 經 常 出 現 發 音 不 準 , 讀 音 錯 誤 的 毛 病 , 一 言 以 蔽 之 , 是 由 於 不 小 心 、 不 重 視 使 然 。 其 實 , 除 開 讀 音 錯 誤 不 算 , 學 生 經 常 用 以 講 、 讀 而 發 音 不 正 的 僅 百 多 字 , 詳 見 下 表 :

(43)

聲 母

gw-

瓜 寡 戈 過 果 裹 光 廣 國 幗 郭 廓 槨

kw-

框 鄺 曠 礦 擴

ng-

牙 枒 芽 瓦 雅 訝 崖 捱 涯 艾 刈 餚 爻 咬 巖 癌 顏 眼 雁 贗 危 霓 蟻 毅 魏 藝 勾 牛 偶 藕 銀 韌 兀 翱 傲 俄 娥 鵝 訛 我 餓 卧 呆 外 礙 岸 昂

n-

拿 那 南 男 難 撓 鬧 朽 年 寧 獰 擰 佞 聶 匿 溺 奴 努 怒 內 奈 耐 囊 曩 諾 暖 嫩 妞 紐 朽 撚 能 粒 尼 彌 瀰 你 呢 餌 鳥 裊 尿 拈 黏 念 女 娘 農 濃

韻 尾

-ng

罌 蹦 爭 耕 坑 行 盲 冷 猛 孟 生 甥 笙 橫 鶯 崩 登 燈 轟 恆 幸 杏 盟 萌 朋 巷 吾 梧 吳 五 午 忤 誤 悟 晤

-k

百 白 革 擘 北 仄 錫 腳 墨 策 責 塞 角 殼 酷 鵠

上 表 文 字 的 誤 讀,不 關 係 字 義 的 難 與 奧,而 是 忽 略 聲 母、韻 尾 的 正 確 發 音 。 聲 母gw-和 kw-都 是 圓 唇 音 , 稍 不 小 心 , 便 混 讀 成 g- 和k-,於 是 瓜 [gwaa1]讀 成 家 [gaa1],光 [gwong1]讀 成 江 [gong1],郭 [gwok3]讀 成 角 [gok3]; 鄺 、 曠 、 礦 [kwong3]讀 成 抗 [kong3]; 聲 母

(44)

至 於 韻 尾-ng和 -k的 字 , 發 音 時 舌 尖 要 平 放 , 不 可 上 翹 。 當 說 話 過 急 , 舌 尖 平 放 的 時 間 不 夠 長 , 一 音 未 交 待 完 足 , 便 急 着 翹 起 以 便 發 跟 着 而 來 的 音 時,原 本 鼻 音 韻 尾-ng就 變 成 -n,使「耕 」[gaang1] 讀 成「奸 」[gaan1],「冷 」[laang5]讀 成「懶 」[laan5],「猛 」[maang5] 讀 成 「晚 」[maan5],「恆 」[hang4]讀 成 「痕 」[han4]; 又 塞 音 韻 尾 -k 變 成-t, 使 「百 」[baak3]讀 成 「八 」[baat3],「北 」[bak1]讀 成 「不 」 [bat1],「策 」[caak3]讀 成「察 」[caat3],「塞 」[sak1]讀 成「失 」[sat1]。

當 然,朗 誦 的 字 音 問 題 除 生 理 的 發 聲 要 求 外,到 頭 來 仍 關 涉 到 文 字 的 識 別 能 力。中 國 文 字 一 字 多 音 的 極 為 普 遍,有 因 意 義 不 同 而 讀 音 不 同 的,有 因 詞 性 變 異 而 讀 音 不 同 的,有 意 義 和 詞 性 不 變 但 按 需 要 而 改 變 讀 音 的 。 茲 舉 例 說 明 如 下 :

第 一 、 懶 音 : 不 留 心 聲 母 、 韻 尾 的 要 求 而 誤 讀 。 例 如 時 中 再

《 日 曆 》:「 每 撕 掉 一 頁 日 曆,我 就 有 一 聲 讚 美;新 的 日 子 在 我 的 眼 前 , 亮 起 了 一 片 喜 悅 。 」「 我 」、「 眼 」 二 字 的 聲 母 為 ng, 不 予 留 心,便 會 讀 錯。又 如 綠 原《 雪 》:「 人 們 說:北 方 的 雪 是 猛 烈 的 。 我 真 感 覺 不 出 。 我 看 北 方 的 雪 和 南 方 的 雪 是 一 樣 的 , 一 樣 溫 柔 的,一 樣 叫 人 忘 不 了 的。」「 北 」的 韻 尾 為-k,「 猛 」的 韻 尾 為 -ng,

一 不 小 心 , 也 會 讀 錯 。

第 二、專 名:見 字 讀 字,不 知 專 名 要 求 而 誤 讀。例 如 老 舍《 趵 突 泉 的 欣 賞 》:「 千 佛 山,大 明 湖 和 趵 突 泉,是 濟 南 的 三 大 名 勝。」

「 趵 突 」 屬 專 名 , 音 「 炮 督 」,「 濟 」, 音 「 仔 」, 不 讀 「 際 」。

第 三 、 協 韻 : 一 字 多 音 不 知 協 韻 要 求 而 誤 讀 。 例 如 李 白《 夢 遊 天 姥 吟 留 別 》:「 霓 為 衣 兮 風 為 馬,雲 之 君 兮 紛 紛 而 來 下;虎 鼓 瑟 兮 鸞 廻 車,仙 之 人 兮 列 如 麻。忽 魂 悸 以 魄 動,怳 驚 起 而 長 嗟。」

「 車 」 與 「 麻 」 協 韻 , 要 讀 「 奢 」 音 。

第 四 、 格 律 : 一 字 平 仄 兩 讀 , 不 知 格 律 要 求 而 誤 讀 。 例 如 李

(45)

第 五、字 義:不 知 字 義 變 化 而 讀 音 轉 變 而 誤 讀。例 如 李 白《 宣 州 謝 眺 樓 餞 別 校 書 叔 雲 》:「 蓬 萊 文 章 建 安 骨 , 中 間 小 謝 又 清 發 。 俱 懷 逸 興 壯 思 飛 , 欲 上 青 天 覽 明 月 。 」「 思 」 解 思 緒 , 音 「 試 」。

我 們 由 字 詞 開 始 , 然 後 整 合 為 句 、 為 段 、 為 全 篇 , 了 解 作 家 在 作 品 中 敘 述 的「 事 」、描 寫 的「 景 」、抒 發 的「 情 」和 討 論 的「 理 」, 從 內 容 的 深 究,到 寫 作 技 巧 的 探 討,以 期 獲 知 作 者 為 甚 麼 寫 ? 寫 甚 麼 ? 怎 樣 寫 ?

一 篇 作 品 的 內 容 , 離 不 開 事 、 景 、 情 、 理 四 元 素 , 自 然 並 不 是 任 何 作 品 都 包 涵 四 者,但 可 以 肯 定 地 說,沒 有「 理 境 」、「 理 趣 」 的 作 品 不 可 能 到 達 文 學 的 最 高 境 界 。

陶 潛 《 擬 古 》 第 七 首 云 :

日 暮 天 無 雲,春 風 扇 微 和。佳 人 美 清 夜,達 曙 酣 且 歌 。 歌 竟 長 太 息,持 此 感 人 多。皎 皎 雲 間 月,灼 灼 葉 中 花 。 豈 無 一 時 好 , 不 久 當 如 何 。

首 兩 句 直 道 眼 前 景 , 三 、 四 句 敘 事 , 五 、 六 句 抒 情 , 七 、 八 句 寫 意 中 景,末 兩 句 說 理,短 短 數 十 字,就 具 備 了 詩 歌 中 的 四 大 元 素,

而 且 逐 層 推 進 , 引 出 富 貴 無 常 , 樂 不 可 極 的 哲 理 。 龔 自 珍《 己 亥 雜 詩 》 第 五 首 更 為 精 鍊 , 云 :

浩 蕩 離 愁 白 日 斜,吟 鞭 東 指 即 天 涯;落 紅 不 是 無 情 物 , 化 作 春 泥 更 護 花 。

(46)

下 列 幾 篇 作 品 同 寫 與 女 子 的 關 係 :

晚 妝 初 過 , 沉 檀 輕 注 些 兒 個 。 向 人 微 露 丁 香 顆 , 一 曲 清 歌 , 暫 引 櫻 桃 破 。 羅 袖 裛 殘 殷 色 可 , 杯 深 旋 被 香 醪 涴 。 繡 牀 斜 凭 嬌 無 那 。 爛 嚼 紅 茸 , 笑 向 檀 郎 唾 。( 李 煜 :《 一 斛 珠 》)

彩 袖 殷 勤 捧 玉 鍾 , 當 年 拚 卻 醉 顏 紅 。 舞 低 楊 柳 樓 心 月 , 歌 盡 桃 花 扇 底 風 。 從 別 後 , 憶 相 逢 。 幾 回 魂 夢 與 君 同 ? 今 宵 剩 把 銀 釭 照,猶 恐 相 逢 在 夢 中 !

( 晏 幾 道 :《 鷓 鴣 天 》)

自 春 來 , 慘 綠 愁 紅 , 芳 心 是 事 可 可 。 日 上 花 梢 , 鶯 穿 柳 帶 , 猶 壓 香 衾 卧 。 暖 酥 消 , 膩 雲 嚲 , 終 日 懨 懨 倦 梳 裹 。 無 那 ! 恨 薄 情 一 去 , 音 書 無 個 。 早 知 恁 麼 , 悔 當 初 , 不 把 雕 鞍 鎖 。 向 雞 窗 , 只 與 蠻 箋 象 管 , 拘 束 教 吟 課 。 鎮 相 隨 , 莫 拋 躲 。 針 線 閑 拈 伴 伊 坐 , 和 我 。 免 使 年 少 , 光 陰 虛 過 。( 柳 永 :《 定 風 波 》)

缺 月 挂 疏 桐 , 漏 斷 人 初 靜 。 誰 見 幽 人 獨 往 來 ? 縹 緲 孤 鴻 影 。 驚 起 卻 回 頭 , 有 恨 無 人 省 。 揀 盡 寒 技 不 肯 棲 , 寂 寞 沙 洲 冷 。( 蘇 軾 :《 卜 算 子 》)

金 鞭 珠 彈 嬉 春 日 , 門 戶 初 相 識 , 不 能 羞 澀 但 嬌 癡 , 卻 立 風 前 , 鬢 髮 弄 凝 脂 。 如 今 相 對 渾 無 語 , 只 是 雙 眉 縐 , 不 知 何 日 始 工 愁 , 記 取 那 回 花 下 一 低 頭 。( 王 國 維 :《 虞 美 人 》)

細 心 體 味,不 難 發 現 李 煜 風 格 的 輕 佻,晏 幾 道 的 沉 摯、柳 永 的 纖 仄、蘇 軾 的 超 曠、王 國 維 的 純 真。《 文 心 雕 龍 》因 內 符 外 的 理 論 , 我 們 從 作 品 的 辭 氣 , 沿 波 討 源 , 實 足 想 見 作 家 的 為 人 。

(47)

三 、 練 聲 定 調

清 代 桐 城 古 文 家 很 強 調「 聲 音 證 入 」的 理 論,以 為 閱 讀 古 人 作 品 , 單 用 眼 看 , 不 用 聲 讀 , 便 終 身 是 「 門 外 漢 」。 姚 鼐 《 與 陳 碩 士 書 》 云 :

大 抵 學 古 文 者,必 要 放 聲 疾 讀,祇 久 之,自 悟 。 若 但 能 默 看 , 即 終 身 作 外 行 也 。

劉 大 櫆 《 論 文 偶 記 》 云 :

積 字 成 句 , 積 句 成 章 , 積 章 成 篇 。 合 而 讀 之 , 音 節 見 矣 ; 歌 而 詠 之 , 神 氣 出 矣 。

凡 行 文 字 句 短 長 , 抑 揚 高 下 , 無 一 定 之 律 , 而 有 一 定 之 妙 ; 可 以 意 會 , 而 不 可 以 言 傳 。 學 者 求 神 氣 而 得 之 音 節 , 求 音 節 而 得 之 字 句 , 思 過 半 矣 。 其 要 只 在 讀 古 人 文 字 時 , 設 以 此 身 代 古 人 說 話 , 一 吞 一 吐 , 皆 由 彼 而 不 由 我 。 爛 熟 後 , 我 之 神 氣 , 即 古 人 之 神 氣 , 古 人 之 音 節 , 都 在 我 喉 吻 間 , 合 我 喉 吻 者,便 是 與 古 人 神 氣 音 節 相 似 處,自 然 鏗 鏘 發 金 石。

曾 國 藩 《 家 訓 》 云 :

凡 作 詩 最 宜 講 究 聲 調 , 余 所 選 鈔 五 古 九 家 、 七 古 六 家 , 聲 調 皆 極 鏗 鏘 , 耐 人 百 讀 不 厭 。 …… 先 之

(48)

聲 音 的 處 理 歸 結 到 二 個 字 ── 適 中 , 然 而 聲 音 有 久 暫 、 高 低 、 強 弱 、 輕 重 、 緩 急 、 停 連 之 分 , 加 上 語 氣 和 語 調 的 安 排 , 如 何 做 到

「 適 中 」,實 在 非 常 重 要。從 經 驗 所 得,有 天 賦 的 學 生 着 實 不 多 , 可 遇 不 可 求 , 但 有 潛 質 、 潛 能 的 學 生 比 比 皆 是 , 能 否 脫 穎 而 出 , 就 有 待 老 師 的 獎 掖 扶 進 了 。

談 到 朗 誦 的 表 現 方 式 , 在 誦 壇 上 一 般 以 台 詞 式 的 誦 法 為 主 , 叫 「 台 詞 誦 」, 如 朗 誦 韓 愈 的 《 進 學 解 》( 即 場 示 範 ):

然 而 公 不 見 信 於 人 , 私 不 見 助 於 友 , 跋 前 躓 後 , 動 輒 得 咎 , 暫 為 御 史 , 遂 竄 南 夷 , 三 年 博 士 , 冗 不 見 治 。 命 與 仇 謀 , 取 敗 幾 時 。 冬 暖 而 兒 號 寒 , 年 豐 而 妻 啼 飢 , 頭 童 齒 豁 , 竟 死 何 裨 ! 不 知 慮 此 , 而 反 教 人 為 ?

這 種 方 式 近 似 台 詞 的 獨 白,情 態 的 配 合 較 為 容 易,又 適 宜 於 任 何 風 格、體 裁 的 作 品,所 以 成 為 最 流 行 的 表 現 方 式。另 一 種 常 有 但 不 常 見 的 方 式 , 大 家 聽 起 來 像 歌 唱 的 , 叫 「 吟 誦 」。「 吟 誦 」 又 叫 「 吟 唱 」、 台 灣 地 區 有 叫 「 美 讀 」 的 。 蘇 文 擢 教 授 稱 之 為 韻 律 誦。韻 律 誦 法 若 應 用 於 一 些 風 格 陰 柔、內 容 哀 怨 及 一 些 音 律 性 強 的 作 品 ( 如 詩 、 詞 、 曲 、 駢 賦 ), 則 更 能 突 出 作 品 的 音 樂 特 性 與 纏 綿 悱 惻 。 如 關 漢 卿 的 《 竇 娥 冤 . 法 場 》( 即 場 示 範 ):

【 耍 孩 子 】不 是 我 竇 娥 罰 下 這 等 無 頭 願 , 委 實 的 冤 情 不 淺 ; 若 沒 些 兒 靈 聖 與 世 人 傳 , 也 不 見 得 湛 湛 青 天 。 我 不 要 半 星 熱 血 紅 塵 灑 , 都 只 在 八 尺 旗 鎗 素 練 懸 。 等 他 四 下 裏 皆 瞧 見 , 這 就 是 咱 萇 弘 化 碧 , 望 帝 啼 鵑 。

【 二 煞 】 你 道 是 暑 氣 暄 , 不 是 那 下 雪 天 , 豈 不 聞 飛 霜 六 月 因 鄒 衍 。 若 果 有 一 腔 怨 氣 噴 如 火 , 定 要 感 的

(49)

【 一 煞 】 你 道 是 天 公 不 可 期 , 人 心 不 可 憐 。 不 知 皇 天 也 肯 從 人 願 。 做 甚 麼 三 年 不 見 甘 霖 降 , 也 只 為 東 海 曾 經 孝 婦 冤 。 如 今 輪 到 你 山 陽 縣 , 這 都 是 官 吏 每 無 心 正 法 , 使 百 姓 有 口 難 言 。

【 煞 尾 】 浮 雲 為 我 陰 , 悲 風 為 我 旋 , 三 樁 兒 誓 願 明 題 徧 。 那 其 間 才 把 你 個 屈 死 的 冤 魂 這 竇 娥 顯 。 四 、 流 露 情 感

朗 誦 時 要 注 意 臉 部 表 情 的 變 化。例 如 朗 誦 王 禹 偁 的《 村 行 》:

馬 穿 山 徑 菊 初 黃 , 信 馬 悠 悠 野 興 長 。 萬 壑 有 聲 含 晚 籟 , 數 峰 無 語 立 斜 陽 。 棠 梨 葉 落 胭 脂 色 , 蕎 麥 花 開 白 雪 香。何 事 吟 餘 忽 惆 悵 ? 村 橋 原 樹 似 吾 鄉 !

《 村 行 》前 六 句 寫 景,後 兩 句 寫 情。前 四 句 表 情 微 帶 喜 悅;第 五 、 六 句 , 到 棠 梨 葉 落 、 蕎 麥 花 開 , 轉 思 鄉 , 是 感 情 的 轉 折 處 ; 末 兩 句 刻 意 傳 達 淡 淡 思 鄉 之 情 , 表 情 亦 要 隨 之 轉 變 。

五 、 開 展 想 像

朗 誦 固 然 以 聲 音 為 主,但 作 為 表 演 藝 術,朗 誦 者 的 眼 神 運 用 至 關 重 要。朗 誦 時 目 力 投 點,表 現 出 對 作 品 豐 富 的 想 像,觀 眾 也 隨 誦 者 的 想 像 而 進 入 作 品 , 感 受 作 品 的 真 、 善 、 美 。 以 下 朗 誦 司 馬 遷 的 《 鴻 門 會 》, 請 特 別 留 心 我 的 眼 神 變 化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一、講經文。此為俗講話本正宗。這類作品,大

學校收到有非華語幼兒的在家進 行這個活動的片段分享。學校適 時提供個別支援,從中以多範疇

語音四要素 語音四要素與朗誦的關係 音高 語音的高低抑揚顯示語言的節奏感 音強

第二站 第三站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檢定

此種情況在弱智兒童猶為顯著,大部份弱智兒童的

試以博文中學文化學會主席陸珊珊的身 分函覆顏圓圓, 或 以格物中學文化學會

《梅西爾星團星雲 列表》。查爾斯‧梅 西爾製作該列表的 目的主要是為了幫 助天文學家區分天 空中的永久性天體

(二)衛生技能實作共三站測試,包括化粧品安全衛生之辨識 40 分,消毒液和與消毒 方法之辨識及操作 45 分,洗手與手部消毒操作 15 分,總分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