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第一階段:立法院、監察院、參政會、憲政實施促進會擴大名額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國民黨將改組政府以容納黨外份子。5

由此看來,改組政府實為國民黨是否有「誠意」結束訓政,實行憲政的重 要指標。由於中共和民盟已抵制制憲國大,不可能參與政府改組。國民黨面對 中共與民盟的挑戰,亦不願背負一黨包辦的批評。於是政府改組一事,自然需 要拉攏參與制憲的青年黨、民社黨加入。所以,改組政府一事,便圍繞在國民 黨、青年黨、民社黨三方面的政治協商進行。6

一、第一階段:立法院、監察院、參政會、憲政實施促進會擴大名額

基本上,國民黨對改組政府極為重視,早在制憲國大籌備期間,陳誠與陳 立夫即認為:

查此次國府改組實與以前歷次改組之意義完全不同,不但影響當前政 局甚鉅,且與下屆國大之召開、代表之產生及憲法之施行均有密切關 係。蓋國府改組後,國防最高會議即不存在,而國府即成為政治上最 高決策而兼執行之機關,與以前國府性質不同府委四十名額中,本黨 二十席必須慎重遴選,除五院院長參加外,人選標準應如下列各點:

(1)黨的意識濃厚;(2)政治見解卓越;(3)精神充沛具有政治鬥爭經驗,

並能經常到會者;(4)應注重南北及一般地域關係,並須顧及蒙藏新疆 之特殊地位,至於資歷地位及年齡似尚為次要條件。7

此外,陳誠、陳立夫還向蔣提供候選名單以備遴選,現任國府委員 29 人,

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會常務委員 35 人,老同志 13 人,無黨籍人士 9 人。8

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臺北:2011 年 6 月 27 日-29 日。

5 《王世杰日記》第 6 冊,1947 年 1 月 7 日,頁 4。

6 關於 1947 年政府改組的研究,可參見:吳淑鳳,〈行憲前後的政黨協商(1946-1948)〉,收入

《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三屆討論會)》(新店:國史館,1992),頁 829-836。汪朝光,〈蔣 介石與 1947 年國民政府的改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蔣介石與現代中國再 評價」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臺北:2011 年 6 月 27 日-29 日)。

7 〈陳誠陳立夫委員上蔣總裁推薦中國國民黨籍國府委員候選人備供參考簽呈〉(1946 年 12 月 9 日),《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七編戰後中國(二),頁 789-790。

8 在國府委員人選,蔣中正亦考慮邀請張伯苓、胡適等無黨籍人士入閣。見〈蔣主席致張群主 任促請張伯苓參加國府改組電〉(1947 年 2 月 17 日),〈王世杰部長呈蔣主席告胡適之態 度電〉(1947 年 2 月 24 日)《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七編戰後中國(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組政府既然勢在必行,但如何安排黨外人士入閣和國府委員的分配;以及行政 院各部會人選的選拔,均是蔣要慎重考慮的,其中尤以邀請民、青兩黨人士入 閣更為緊要。因此,1946 年 12 月 26 日下午,蔣召集黨政重要幹部,決定由 張群、吳鐵城、吳鼎昌、陳布雷、陳立夫、陳誠等組成政府改組籌備小組,負 責具體事務,同時「研討改組政府與對各黨派方針。余意對於參加國大與政府 之黨派,應誠意相與合作,但其對共黨政策不能有必須和解之條件,以對共能 否和解全視共黨之形態而定,我政府只處於被動地位矣。」9由此看來,蔣認 為一方面國民黨應與民、青兩黨保持合作,另一方面國共談判端視中共誠意而 定,不可一味妥協,陷入政治被動之局面。為此,當日下午,蔣速委雷震去上 海與民、青兩黨談判,並叮囑雷震應先說服張君勱,才能促成民、青兩黨同時 參與政府改組,並告知每方面可給兩個部會和兩個不管會的政務委員。而國民 政府委員會委員,每方面可分配四名至五名。這些都是符合政治協商會議的決 定,至於共產黨和民主同盟,雖不參加,但位置還是保留的。10

雷震到上海後,首先與左舜生、李璜談及政府改組事宜,兩人答以青年黨 原則上贊成參加,第一個條件是:以民社黨參加為前提,民社黨如果不參加,

青年黨也不參加,所以必須先和民社黨談通,然後才能談到第二個條件,第二 個條件是:青年黨要有保證,而且是「書面保證」,口頭不算數,即保證青年 黨參加政府之後,青年黨要和國民黨一樣,可以「自由行動」,而不再受到國 民黨和特務機關的迫害。11因此雷震繼而與張君勱商談,然而張君勱表現的十

頁 791。

9 《蔣中正日記》,1946 年 11 月 26 日。

10 雷震(原著),薛化元(主編),《中華民國制憲史:制憲國民大會》,(臺北:自由思想學術基 金會出版,稻鄉出版社印行,2011),頁 201-202。

11 青年黨之所以提出兩個條件,李璜曾向雷震談到「過去在青年黨未參加制憲國民大會之前,

青年黨黨員名單未經公布,出了事情就不會牽連到青年黨黨人身上,現在青年黨參加國民大 會後,這些參加人的名字,地方上的國民黨黨部和特務機關知道了,地方上一出事情,就來 找這些青年黨人的麻煩。……我們參加國民大會之後,這種事情就接二連三的出現,將來我 們參加政府了,那麻煩一定會更增多。青年黨黨員一定要埋怨我們只曉得去做官,不曉得去 保護他們。因此,國民黨這一回如果沒有書面保證,青年黨是不會參加政府的。」參見:雷 震(原著),薛化元(主編),《中華民國制憲史:制憲國民大會》,頁 203-2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李大明六人正式討論改組問題,然後再共同約青年黨諸人討論」。同時陳啟天 和盧廣聲皆主張,在談政府改組事宜時,「作一對共和談之姿態,俾彼等對和 談問題有一交代。」221 月 8 日,陶希聖在南京惇信路與民社黨中常委湯薌銘 會面,湯薌銘表示「民社黨並不知君勱對岳軍(按:張群)、儆寰(按:雷震)提 出行政院長問題,彼將與陳修平(按:陳啟天)晤後,最好不以政院院長人選為 參加政府之前提。」由此可見,儘管張君勱向張群、雷震婉拒參加政府,但僅 是其個人意見,這並未經過黨內討論一致認可。再者,民社黨內部已有由張君 勱出任行政院長組閣之意見,為避免此議導致談判陷入僵局,陶希聖亦透過湯 薌銘和陳啟天力促民社黨能進一步與政府合作。1 月 9 日,陳啟天告知陶希聖,

其正在說服民社黨,不迴避參加政府事宜,亦可同時主張先和談後改組,藉此 促成民社黨與國民黨合作。同時告知陶,青年黨中央「開始擬訂改組政府之方 案:一、政策包括對共政策在內;二、全盤改組中央政府;三、地方政府亦應 於一年內改組,以符合憲政之省縣制。」23

經雷震、陶希聖等人的努力,蔣中正逐漸明瞭民、青兩黨對國共和談、政 府改組之意見,1 月 13 日下午,蔣約見孫科、張群,研商改組政府問題,蔣 認為「改組政府計畫,各小黨皆以美國對華政策企待組織各黨派聯合政府之 故,彼等乃以奇貨自居,高價自沽,不願輕易加入。」然而蔣為顧全大局,希 望「政府改組必須於三月間莫斯科外長會議以前實現,免諸俄國藉口干涉我內 政之提議,故不得不有一具體方針之決定,積極進行。約有三種方式。一、本 黨單獨改組,二、邀約無黨無派之中立知名之士先行參加,三、各黨派與中立

22《陶希聖日記》,1947 年 1 月 7 日。陶希聖於 1 月 6 日下午四時半訪民社黨中常委盧廣聲,

盧氏指出「民社黨時對參加政府尚未具體提出問題,君勱不能代表全黨談話,對雷儆寰交換 意見,亦只是廢話而已。」由上述資料可見,國民黨一方面透過雷震、陶希聖等人與民社黨 重要幹部協商,另一方面則透過盧廣聲等人獲得民社黨內情,以收「裡應外合」之效。至於 為何陶希聖得以盧廣聲互通聲氣,實因盧廣聲為保密局人員。保密局長鄭介民曾於 1947 年 3 月 17 日上簽呈給蔣,「盧廣聲同志於廿九年二月參加生局工作,任直屬通訊員,現任民主社 會黨中常會委員,深為張君勱及各派系所信任,並能依據指示,籠絡該黨重要幹部,配合 本黨策略,歷年情報成績優異,此次民社黨參加政府行政機構時,政府酌情如能予以適當 位置,更可順利推展工作」。參見:〈鄭介民呈蔣中正民社黨參加政府行政機構名單並請予 盧廣聲適當位置〉,新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1947 年 3 月 17 日,典藏號:

002-080200-00315-051,〈一般資料—民國三十六年(三)〉。

23 《陶希聖日記》,1947 年 1 月 8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份子共同參加。此三式應先從中立分子接洽,然後再約各黨派參加或較易行 也。」24

1 月 14 日,蔣約見張群,查詢各黨派與改組政府問題,並得知「青年、

民社兩黨參加政府問題核心為:一、改組後之政府共同政策之諒解。二、國府 行政院改組,其地位分配之實況,立法、監察兩院及參政會參加名額之分配,

彼等希望政府準備一方案,秘密開誠一談也。」25於是蔣遂囑雷震翌日去上海,

邀請民、青兩黨領袖來南京協商。青年黨曾琦、左舜生於 1 月 16 日到南京,

雷震則於翌日偕同張君勱、伍憲子、徐傅霖、萬仞千、蔣勻田及孫寶毅夫婦回 南京。1 月 18 日,雷震向蔣報告「其邀請民、青兩黨代表來京共商和談方案 經過。」26當國民黨準備與民、青兩黨商談時,中共也發表聲明,強調談判必 須以恢復去年 1 月 13 日前之軍事位置及取消憲法為談判之先決條件。是日下 午,雷震等人決定請政府發表一聲明,以為最後之努力。

1 月 19 日下午,蔣邀約民、青兩黨來京代表張君勱、伍憲子、曾琦、左 舜生等談話,政府方面代表張群、王世杰、雷震等亦在座。當與兩黨代表就時 局作廣泛之討論。兩黨代表對中共拒絕和談至表惋惜,一致向蔣建議,應由政 府發表聲明,將「中共」此次拒絕和談及一年來談判之經過公布。至對政府改 組事兩黨代表亦皆熱烈發表意見。蔣表示「政府決按貫徹政治民主化之既定方 張與步驟進行改組,不因『中共』拒和而受影響也。」關於政府改組究應採取 何一方案,當經指定張群代表政府,再約兩黨代表繼續商談。27民、青兩黨來

1 月 19 日下午,蔣邀約民、青兩黨來京代表張君勱、伍憲子、曾琦、左 舜生等談話,政府方面代表張群、王世杰、雷震等亦在座。當與兩黨代表就時 局作廣泛之討論。兩黨代表對中共拒絕和談至表惋惜,一致向蔣建議,應由政 府發表聲明,將「中共」此次拒絕和談及一年來談判之經過公布。至對政府改 組事兩黨代表亦皆熱烈發表意見。蔣表示「政府決按貫徹政治民主化之既定方 張與步驟進行改組,不因『中共』拒和而受影響也。」關於政府改組究應採取 何一方案,當經指定張群代表政府,再約兩黨代表繼續商談。27民、青兩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