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四節 三黨合作下的暗潮

國府委員和行政院名單公布後,政府改組可謂告一段落。然而國內政局依 舊動盪不安,政府改組無法遏止國、共衝突的白熱化,再加上民、青兩黨內部 對參加政府改組的技術問題仍有異見,導致若干民、青兩黨人士拒絕就任國府 委員或政務委員,致使政府改組依然餘波盪漾。其中,青年黨與民社黨情況不 同,茲分別論述之。

一、青年黨的內部糾紛

青年黨自創黨以來,即深受國、共兩黨壓迫,歷經訓政、抗戰時期,終能 在戰後看見行憲的曙光,在即將行憲之際,青年黨欲藉參加政府機會,掩護其 黨務發展,爭取民意以擴大發展之動機甚顯。早在1946年的夏天,國、青兩黨 中央,在重慶有所接洽,最初擬議的是國府委員會青年黨可佔四席,行政院則 可任一部一政委,到1947年政府改組行將實現之際,青年黨可在行政院兩部兩 政委。123因此在三黨討論〈共同施政綱領〉時,青年黨特別注重政府的人事安 排,要求各省、市參議會、省級政府、各級軍事機構、金融機構及國營事業等,

應讓各黨派與社會賢達平等參加。青年黨的野心和建議,國民黨當然瞭若指 掌,於是在六屆三中全會,曾一度引起反彈聲浪。就連蔣中正也認為「青年黨 刁難敲詐,不提名單,必欲允其金融與公營事業機關公平用人方可,無理要求 太甚,余之不理,準備舍去該黨獨邀社會賢達參加,即行改組政府。」124因此 三黨簽署〈共同施政綱領〉再度受到延宕。

青年黨藉延遲提交國府委員和行政院名單,希望能藉此使國民黨讓步,接 受其要求,然而國府委員會暨行政院改組勢在必行,青年黨亦不會放過發展黨 務的良機。在此同時,由於張君勱始終堅持本人不參加政府,亦不願民社黨參

123 左舜生,《近卅年見聞雜記》(臺北:中國青年黨黨史委員會,1984),頁 114。選擇農林和 水利部為左舜生所主張,但未得該黨中常會完全同意。

124 《蔣中正日記》,1947 年 3 月 26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加行政院部會,此議與民社黨內多數主張全面參加政府意見不同,增添民社黨 參與行政院改組的變數。本來參加政府改組事宜,青年黨一向與民社黨採取一 致行動,民社黨參加行政院與否,勢必影響到青年黨參加政府的人事佈局。為 此,1947 年 3 月 31 日,青年黨在南京召開中常會,擬定該黨參加國府和行政 院部會的名額。「國府委員訂為五名,在交名單前,並附帶聲明如民社(黨)有 增加,我們亦要增加名額。」同時並提名參加國防部二次長人名交涉。」行政 院方面,農林、水利、經濟、郵電四部由青年黨和民社黨選擇,國民黨本承諾 農林部和水利部給青年黨,將經濟部或郵電部給民社黨,但青年黨內部有不同 意見,幾經討論,有鑑於工商部(按:即後來的經濟部)能夠與工商界人士發生 聯繫,有利於接下來的選舉,並爭取國際視聽之注意。故青年黨中常委多堅持 要工商部;同時郵電部是賠本的,出任未必能扭轉頹勢,故不考慮,水利部與 農林部則希望二者合併為一部,若不行就二擇一。最後決議向政府要求「選取 工商與水利(農林)兩部」,不過仍附帶但書「參加行政院人選須地方政權交涉 確定後再行商量。」125由是觀之,青年黨不甘於僅在國府委員會和行政院「陪 襯」,堅持全面參加地方政權,爭取政府職位以安插黨員從政,才是其要求全 面改組政府之目的。

4 月 2 日,青年黨決議國府委員由曾琦、陳啓天、余家菊、何魯之、常 燕生擔任,126並推左舜生、李璜、余家菊三人,於明午後一時半晉京,將名單 提交政府,暨代表該黨簽字於〈共同施政綱領〉。127正值〈共同施政綱領〉即 將簽署之際,蔣卻離開南京去奉化掃墓,此舉顯示蔣對青年黨堅持全面參加地 方政權之舉感到不滿,因而藉故拖延〈共同施政綱領〉的簽署,由政府代表繼 續談判。

4 月 3 日,青年黨獲悉其國府委員僅有四席。翌日,青年黨開會討論調整

125 王嘯東、梅自芳、潘哲(整理),〈第 133 次會議紀錄〉,《中國青年黨第十屆中常會會議紀 錄》第 3 冊,1947 年 3 月 31 日。

126 王嘯東、梅自芳、潘哲(整理),〈第 134 次會議紀錄〉,《中國青年黨第十屆中常會會議紀 錄》第 3 冊,1947 年 4 月 2 日。

127 〈兩黨府委名單 定今携京提出〉,《中央日報》(南京,1947 年 4 月 3 日),第 2 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人選,常燕生即表示自願留在行政院,李璜則堅持「我們應從地方政權說好後 再談部。」128因此青年黨決定全體中常委回到上海,授權左舜生留在南京繼續 談判。在國府委員名額確定後,接著是談判行政院部會名額。幾經談判,國民 黨對於青年黨要求經濟部有「難色」,且希望行政院少一席(按:青年黨要求五 席),「但可從五院中多擇一院任副院長」,作為補償。129除此之外,1947 年 2-3 月間,民社黨曾傳出由張君勱出任行政院長的消息,對此,青年黨亦希望國民 黨能「公平」以待。曾琦在日記中透露「微聞友邦使者曾向蔣主席進言,改組 政府時,能將五院讓出兩院由在野黨充任,則彼邦人士必覺中國政治民主更民 主化而樂以財力相助。蔣亦甚以為然,派人示意張君勱,張謝不出,其事遂寢。

其實青年黨有二十四年之歷史,人數多於民社黨,力量大於民社黨,出長一院,

自甚合理。」在張君勱婉拒出任行政院長後,曾琦認為「予雖慕元首之虛榮,

然若果得多數信任,而為時勢所需,健康所許,則一度出組責任內閣,亦未嘗 無此自信。」不過曾琦自忖要求過多政府職位,不僅國民黨「對其黨中元老難 以安排」,易招致社會反感,「同志雖有仍主力爭者,予則以不爭為上策。」130 不過國民黨對地方政權等問題遲遲不願讓步,青年黨亦堅持地方政權問題 談妥後,才願意談行政院的人事問題,然此事需蔣回南京後決定,因此政院改 組事仍停頓在開放地方政治問題上。131據報載青年黨向政府提出「青年黨員十 人應分派至各省出任廳長之職,另有現役軍人多人,其中少將以上者有五六十 人要求參加軍事行政體制。」1324 月 15 日,李璜對記者表示開放地方政權的 要求是符合政協決議的,「依據共同施政綱領第一條之規定,為完成實施憲政 程序,自應由中央政權而貫徹至地方政權,尤其在實施憲政進行全面選舉,又

128 王嘯東、梅自芳、潘哲(整理),〈第 136 次會議紀錄〉,《中國青年黨第十屆中常會會議紀 錄》第 3 冊,1947 年 4 月 4 日。

129 王嘯東、梅自芳、潘哲(整理),〈第 137 次會議紀錄〉,《中國青年黨第十屆中常會會議紀 錄》第 3 冊,1947 年 4 月 5 日。

130 〈丁亥日記〉,1947 年 4 月 22 日,收入陳正茂、黃欣周、梅漸濃(編),《曾琦先生文集》

下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頁 1419-1420。

131 〈政府改組事無進展〉,《大公報》(天津,1947 年 4 月 7 日),第 2 版。

132 〈國府委會即將改組〉,《大公報》(天津,1947 年 4 月 10 日),第 2 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期其能選賢任能,此點甚關重要。」133因此,面對青年黨要求國民黨分享地方 政權、軍事行政的權力,習於一黨專政的國民黨並不願與其共享權力,養虎為 患,因此兩黨談判乃陷入膠著。

此間,三黨先於4月18日簽署〈共同施政綱領〉,民社黨亦於4月22日發表 參加政府聲明,國府委員暨行政院名單行將公布。青年黨面臨談判破裂的壓 力,一反先前堅持地方政權開放才談行政院人選的態度,左舜生等人決定妥協。

4月23日,青年黨中常會決議行政院政委人選及部選案,推定左舜生、李璜、

常燕生三人為政委,李璜任經濟部,左舜生任農林部長。至於「地方政權、選 舉比例及軍事同志之任用繼續交涉,期於一月到三月內實現」134。換言之,青 年黨先配合國民黨完成國府和行政院部會改組,地方政權、選舉比例及軍事行 政等議題則留置日後再談。

唯在政府明令公布國府和行政院名單後,李璜卻拒絕就任經濟部長,致使 青年黨參加政府的決議產生變數。李璜堅辭經濟部長原因很多,如:「經濟部 職權太小,吃力不討好,黨徒欲進部者太多,難以完全容納,次長人選爭奪劇 烈,深恐開罪一方;又加以其川康幹部多主張不就任,李璜鑒於種種困難,為 保持其幹部信仰及領導地位,故堅決不就經濟部長,將仍以『民主』姿態從事 活動,並與民盟方面保持相當聯繫。」135再者,「黨內用人不能自主,屬員貪 汙難於防範,以及張岳軍無懇切挽留表示,則其尤要者也。」136

4月29日,李璜自重慶到南京,與曾琦商談,對經濟部長仍擬辭不就職。137 因此青年黨內部對行政院部會人事安排爭議再起。5月3日,曾琦致函陳啟天,

133 〈李璜談片〉,《大公報》(天津,1947 年 4 月 15 日),第 2 版。

134 王嘯東、梅自芳、潘哲(整理),〈第 138 次會議紀錄〉,《中國青年黨第十屆中常會會議紀 錄》第 3 冊,1947 年 4 月 23 日。

135 〈國民黨中央聯秘處關於李璜堅辭經濟部長內幕及青年黨要求參加地方政權目的的專報〉

(1947 年 5 月 31 日),收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青年黨》,頁 306。

136 青年黨內部對政府人事競爭激烈,余家菊日記記載:「幼椿(按:李璜)一辭,喜形於色者 眾」。參見:《余家菊先生日記手稿》,1947 年 5 月 12 日,頁 274。

137 〈丁亥日記〉,1947 年 4 月 29 日,收入陳正茂、黃欣周、梅漸濃(編),《曾琦先生文集》下 冊,頁 142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表明青年黨入閣之原則與擔憂,因李璜不就任經濟部長,「一則慮起當軸之反 感,因經濟部原為吾人所要求,非彼所預定開放之部也」;「二則慮失社會之同 情,因民社黨之陣容大亂,既予社會不良印象,吾人若踵其後。將前將却,畏 首畏尾,在知之者以為確有困難,其不知者將認為權力之爭,如此則在野黨之 信譽一落千丈,將來何以競選」;「三則慮起內部糾紛,聞有主張兩部次長各以 其一專門位置人才者,弟意專門人才,故可藉重黨外,但以次長為部長之左右 手,非同於普通事務官,若不用本黨同志,將何以推行本黨政策,是何異斷其

表明青年黨入閣之原則與擔憂,因李璜不就任經濟部長,「一則慮起當軸之反 感,因經濟部原為吾人所要求,非彼所預定開放之部也」;「二則慮失社會之同 情,因民社黨之陣容大亂,既予社會不良印象,吾人若踵其後。將前將却,畏 首畏尾,在知之者以為確有困難,其不知者將認為權力之爭,如此則在野黨之 信譽一落千丈,將來何以競選」;「三則慮起內部糾紛,聞有主張兩部次長各以 其一專門位置人才者,弟意專門人才,故可藉重黨外,但以次長為部長之左右 手,非同於普通事務官,若不用本黨同志,將何以推行本黨政策,是何異斷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