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七)量的多元論──原子論

在文檔中 西洋哲學史 (頁 31-36)

量的多元論又稱原子論(Atomism) 。此派的開創者是路西普斯 (Leucippus),據傳他生於 Abdera 地方,著有《宇宙大秩序》一書 和一篇〈論精神〉,但皆散佚不存。也有人認為根本沒Leucippus 這 個人,但是亞里斯多德說他是原子論的創始者。他的弟子德謨克利圖 斯(Demokritos)也出生在 Abdera,曾遊歷列國,探求知識。根據 Diogenes 的《著名哲學家的生涯和學說》的記述,Demokritos 是 個百科全書形的學者,著作涉及倫理、自然哲學、數學、文學、音樂、

繪畫、醫術、建築、農、兵、死後生命等等。由於留下來的文獻極少,難 辨識判定何作品屬於Leucippus,那些作品當歸於 Demokritos。

1.路西普斯(Leucippus)

路西普斯生卒年月不詳。他一方面接受伊利亞學派的存有論,以

「真空」或稱「空虛」為「非有」──伊利亞學派因此排除存有雜多與運 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肯定感覺經驗的多變存有。為說明存有的 雜多與運動,他們承認「真空」具有某種存有的意義。換句話說,「真 空」雖然不是物性的存有,卻是一種特殊意義的「存有」 。

Demokritos 著名的話:「非有與有同樣存在」,即是此派基本立場 的充分表達。

原子論的自然哲學,調和了Parmenides 的存有論與

Herakleitos 的生成論,但排除質的多元論的觀點,而改從量的多 元論的觀點考察自然宇宙的物質構造與生成變化。希臘自然哲學發展 至此,才真正完成了機械論的宇宙觀與唯物論的思想體系,成為近 代物理科學的理論先驅。

(1)原子與真空

從量差的觀點,Leucippus 將 Parmenides 的「存有」分化為無 數的同質元素。因為這些原素是不可再分的單元,特稱之為原子 (Atome) 。原子之間只有量差,沒有性質上的殊異。原子之間的量差 可以歸諸形態、次序、姿勢與體積四種:

1) 原子之間的根本差異在形狀上。這種差異是無窮的,即或有角無角 曲直、凹凸……等,才能說明雜多的自然現象。亞里斯多德在《論 生成和消滅,I, 1》中提及此:「因為他們認為真理在於現象,現 象是矛盾的,無窮多變的,所以他們認為原子的形狀是無窮的。」

2) 原子的相亙關係即「次序」,譬如 AN 與 NA。

3) 原子的不同方向即其「姿勢」,譬如 N 與 Z。

4) 原子在體積上亙不相同。理論上容許有與宇宙同大小的原子存在,

但事實上原子的體積極其微小,以致不能夠被感知。

以上四種量差都屬幾何學的擴展性格。「次序」與「姿勢」顯然依存形 態而成立,因此形態是原子之間最根本的差異所在。

原子是否有重量?對這個問題,學者們的意見紛紜,莫衷一是。

恐怕Leucippus 本人並未曾考慮到重量的問題。此一問題可能到了 另一位原子論者Epicurus 才正式提出。

但在與「真空」的區別下,原子具充實性和不可滲透性,而不可 分割。

所謂生滅交替或增減等自然現象,都來自原子所具形態、次序、

姿勢與大小的差異而形成的。換句話說,生成與消滅來自原子的結合 與分離。

為說明原子的變化活動,Leucippus 設立子「真空」,即「非有」,

但以非「有」的方式存在。因此Demokritos 說:「事實上只有原子與 真空存在著」。

(2)世界的形成

Leucippus 和 Demokritos 似乎未說明原子最初為何與如何在

「真空」內活動起來的。但原子的不可滲透性表達了與「真空」一種抵 抗與容納的對立關係,因此亞里斯多德在《論靈魂》中為

Demokritos 提出了對照的比喻:靈魂原子的運動,如日光下的微 塵,即使沒有風,也向四面八方任意活動,而導致原子與原子之間 的碰撞衝突。然後各種形狀的原子交亙糾結形成許多原子群。接著便 引起一大漩渦,如Anaxagoras 的太初回漩運動,它是世界生成的 始源。

大型原子在衝突抵抗運動中易被中和,運動速度逐漸減低。小且 圓型的原子則繼續維持原來的速度。如此,則大型原子漸次集中在漩 渦的中心,小型原子則向外方運動。同時大小形態相同的原子群亙相 聚合,不相同的原子群則彼此分離。

同類相聚的原理,Demokritos 喻如篩子把玉米、小麥、大麥的 穀子分別聚集,又喻如海邊波浪使長形石頭與圓形石頭個別堆積。

然後無數原子在「真空」運動碰撞的結果,產生了數不清的世界。

一切運動的產生,都依必然性的趨勢,而非偶然。因為一切生成 變化的現象是盲目的機械必然因素所決定,所以沒有所謂原子運動 的動力因。此一機械論見解已孕育對宇宙根本法則的思想幼苗。

2. 德謨克利圖斯(Demokritos, 460-370/371 B.C.)

德謨克利圖斯所處的時代不再只是自然哲學的時期,而是已邁 入人文討論的時期。他已從宇宙論的探討,轉移到行為實踐問題的探 討,以及由其同鄉Protagoras 這位詭辯學派創始者所開拓的知識論 問題。Demokritos 對人文問題的探討可以歸納下面四個主題:靈魂、

感覺、知識與倫理。

(1)靈魂

Psyche 是賦予人存在以生命的一種原理。生命意謂著運動。因此,

Demokritos 看 Psyche 是寄寓在一切生物內使其生存活動的運動 原理。

因為靈魂的原子必須富可動性,Demokritos 限定它們是最微細 最圓的火原子,猶如光塵,到處浮游在「真空」中。經由呼吸作用,浮 游空中的火原子常被攝入體內。身軀對火原子而言,是一種容器,火 原子遍在身軀的容器內。換句話說,呼吸作用的持續意謂生命的延續,

呼吸的停止則是生命的結束。

(2)感覺

所謂感覺,由外界原子影響靈魂原子而產生。當構成外界事物之 特性的原子或「像」從外物發散出來,經過感官「通路」進入體內,與 靈魂原子相接觸,即產生感覺。──顯然是根據了Empedocles 的

「元素片」與「通路」理論,再配合了原子論形成的理論。

分殊感覺藉由原子之間的幾何學差異予以說明。例如味覺的差異,

由於接觸舌頭的原子在形態上顯現的差異。觸覺的變化,從原子的形 態與大小的變化做解釋。色彩方面,則以白、黑、紅、綠為四原色,各 種原色因原子之次序與姿勢的不同而有色度上的區別,其他顏色則 由四原色的種種混合而生。

但是,只有原子所具幾何學的差異才屬客觀的差異;色、味、嗅 等分殊感覺則只是在感官顯現出來的主觀現象罷了。Demokritos 說:

「事物的真理是,原子和虛空存在著…..甜和苦是從俗約定的,熱和 冷是從俗約定的,顏色也不例外,實際上只有原子和虛空。」(殘篇

9)──再進一步即 Locke 所倡導的對事物「初性與次性」的知識。

(3)知識

Demokritos 說:「我們實際上一無所知,蓋因知識處於深淵之 故。」(殘篇117)顯然意謂只憑感覺無法獲致客觀的真理,因為感 覺是一種主觀現象。

他分兩種知識,以對付Protagoras 所提出的知識難題。

1) 通過理智得來的「真實的」知識。

2) 通過感官得來的「虛假的」知識;因為感官沒有正確判別真假的能 力,諸如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當感官的「虛假」知識在細微的領域不再能夠覺知時,理智「真實的」

知識就仍應付有術。(殘篇11)

但由於唯物論觀點,Demokritos 僅能以身體作用說明所謂的

「真實的」知識。因此亞里斯多德評述Demokritos:將知識視如一種 身體作用,所以事實上並未嚴格區分知識與感覺。換句話說,感官知 覺與理智知識只有程度上的差別,因為靈魂同樣是由原子混合成的。

(4)倫理

Hermann Diel’s Vorsokratiker 所收錄 Demokritos’ 309 斷 簡中泰半有關倫理,由此可知,Demokritos 已漸離宇宙論時期,

而對人之存在的問題表示更大的關心。

其倫理學具一種快樂主義的性格:

「有益與無益的判準在乎快與不快」。(殘篇188)

「人過他的一生,最好的辦法是盡多愉快,盡少苦惱」。(殘篇 189)

但非世俗的享樂主義,而更是屬於一種精神方面的「幸福主義」:

「幸福與否,乃屬靈魂之事」。(殘篇170)

「幸福不在於畜群或金銀;靈魂是一個人的神靈(daimon)的居所」。

(殘篇171)

據此,Demokritos 主張生活的目的在於幸福或精神愉悅。而這 種精神狀態應是精神獲得均衡或調和的結果。此說已接近後來

Epicurus 學派所倡導的心靈平靜或不動搖的狀態。因此他對嫉妒和 野心等過激情意衝動不予承認有任何的價值意義。同時強調節制與適 度的必要:「凡想愉快地生活的人一定不要擔負過多的事情,無論是 私事還是公事,也不要擔負超越自然能力的事情。」(殘篇3)

為要維持精神的均衡狀態,知識的協助不可或缺:

「錯誤的原因在對更善者的無知」。(殘篇83)

「無知者只懂得追求沒有快樂的長壽」。(殘篇201)

1) 以幸福為生活的目的;2) 強調知識的必要──如後來的蘇格拉底。

而他們兩人也都推重公共生活的意義,只是Demokritos 更強調 超希臘城邦的一種世界公民的理想。

此外,站在原子論的立場,Demokritos 如下解釋神明信仰的 來源:人類對於火山、地震、慧星、隕石等異常現象抱有恐懼心理而產 生的。

結語:蘇格拉底以前的哲學

這時期的哲學家很合適稱為宇宙論者,因為他們都以外在的世 界為核心。

他們思想的進展正反相續──例如Parmenides 的過分強調

「存有」的一,而無法說明生成與毀滅,Herakleitos 則過分強調生 成──,而成為後來許多哲學立場與學派的種子,諸如:

Parmenides 的「一」,罷黜感覺而獨尊理性,孕發後代的唯心論或      觀念論。 

Anaxagoras 引進「理性」概念,啟發後代的哲學有神論。

Leucippus 和 Demokritos 的原子論,給後代唯物論及機械論奠下 了基石。 

在文檔中 西洋哲學史 (頁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