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護教者

在文檔中 西洋哲學史 (頁 104-107)

知識主義利用聖經中的「創造」和「降生救贖」的思想來發展哲學,

算是一種附會。馬齊盎和摩尼的見解則是走向了極端。他們不但沒有 解消理性和信仰之間的對立,反而增加了二者之間的距離。

針對這些思想,教會中出現了一些學者,他們一方面指出知識 主義的錯誤,並修正馬齊盎和摩尼的偏激;另一方面他們設法用希 臘哲學的體系,來解釋及支持自己的信仰。

1. 儒斯定(Justinus, ca.100-165)

氏為第一位學者,用理論為教會信仰做辯護,也是第一位寫了

《辯護》(Apologiai)書籍。「護教學」從此開始。

他的哲學方法是溝通┌聖經信仰的至上神雅威「我是存在本身」

         └與希臘哲學的最高概念,

而把雅威看成「善本身」;同時也把雅威比作亞里斯多德的「不動的原 動者」。

這樣,聖經信仰的有位格的神滲進了希臘哲學中,而希臘哲學 的形上思想也給了聖經信仰作辯證。

這樣,希臘哲學的最高層存在,就是聖經信仰的至上神。

接著是「分受」(Methexis)的問題:即這最高的存在如何把自己 本身的美善分施給外物。

這「分受」有層次之別:首先「分受」的是「神的言語」。神的 Logos 就是存在的第二階層,而這個「神的言語」就是耶穌,正如若 望福音中所記載的:「聖言(Logos)降生成人,取了肉體」。

耶穌之下,接受到這些分施的,尚有希伯來民族的祖先亞巴郎 和先知厄利亞,以及希臘哲學家Plato 和亞里斯多德。他們都聽了

「神的言語」。這「言語」有時用「聲音」呼叫亞巴郎,有時用「善」吸引 柏拉圖。因為他們都聽了「言語」,他們也就都分享了「言語」,同時 也分享了說出「言語」的神——存在本身,善本身,「不動的原動者」。

再進一步,世上的一切,都「分受」了「存在」,因而也都淵源於 神。「分受」得特別多的是人類。人既「分受」了「存在」,又「分受」了

「言語」。因此,人的「理性」和「信仰」根本來自同一泉源,哲學和神 學本來就是同一的,都「分受」了「神的言語」。因此,理性與信仰並 立,不但相亙間沒有矛盾或相反情形,反而是相輔相成。

2. 依雷紐士(Irenaeus ca.126-202)

氏著《反對異端》一書,是為「護教學」第二部名著。

這部著作┌消極方面,反對知識主義,反對他們知識高於信仰的說     │     法。

    └積極方面,要把教會的信條理論化,用希臘哲學辯證的       方法,說明創造和救贖的兩種工程,只是一       體的兩面;以為舊約和新約也是一貫不可分       的。

至於世界來源的問題,氏主張「創造」,亦即「從無創造天地」,

而且這「創造」出自神的自由意志。這自由意志的發揮,是因為神就是 善本身,要將自己的美善顯示於外。

神創造的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但以「人」為最好,因為人不 但有屬於世界的肉體,而且有靈魂;靈魂不屬於這個世界,但卻與 肉體結合成為不可分的一體。

這靈肉一體說,給予中世哲學很大的啟示。

3. 戴爾都良(Tertullianus, ca.150-220)

氏為北非一學者。他首先發現理性的極限。以為理性永遠不能懂 得信仰,因而哲學亦永遠無法懂得神學。他以為人的智慧在神的智慧 前,實在算是愚蠢。塵世間的智慧與天上的智慧不能調和,聖經信仰 與希臘哲學亦不能調和。

因此,有了啟示的真理之後,人類就不必再從哲學中去找真理,

而應該在聖經內去找。他說:「因為荒謬,我才相信」(credo, quia absurdum est),道出了他對信仰和理知不調和的看法;也暗中指 出,信仰之不可理喻。也就是說,人有理知的極限;理知所達不到的 真理,唯有靠「信仰」才能使自己超升,走出理知的極限。

4. 奧里真(Origines, 185-254)

他想融和柏拉圖哲學和基督宗教的信仰。

在柏拉圖和新柏拉圖主義的影響之下,他主張神是純精神的,

祂是超越真理和理性,超越本質和存有的,是獨一的。

神從永恆以及祂本性的必然性創造了世界。神是善,祂永不會是

「不動的」,因為善總是要自我溝通,自我擴散的。

惡是一種缺乏,而不是某種正面的東西,因此不可說神是惡的 創造者。

Logos 是受造物的原型,是理型的理型,藉著 Logos,萬物被 造,Logos 扮演著神和受造物之間的媒介。

神所造的靈魂,每一個在質上都是絕對相同的,然而在預先存 在的狀態中,罪引誘他們穿上肉體的外衣,因此靈魂之間質的差異 乃是由於他們在未進入這個世界之前所行所為的結果。

所有的靈魂,甚至惡人和魔鬼的靈魂,經過淨煉的痛苦之後,

終究會與神聯合。這就是萬物復原原理,萬物都將回歸於終極原理神,

神將為萬主之主,萬王之王。

在文檔中 西洋哲學史 (頁 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