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義木雕產業市場概況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4-57)

第四章 三義木雕產業沿革、市場概況與個案公司介紹

第二節 三義木雕產業市場概況

根據李聲富(1999)對於三義木雕行銷經營調查研究,可知早期外銷時期以工廠的 型式居多,後期轉為內銷之時,雕刻師便轉向以個人工作室為基本單位。現今木雕產 業的行銷方式,已由小家庭的副業邁向專業化,也由家庭的加工業轉變為企業化的經 營。當時,小型工廠如雨後春筍般的林立,大街小巷,家家戶戶幾乎都從事與雕刻有 關的行業,使三義成為台灣地區的雕刻中心。

三義木雕經歷過鼎盛期的日、美外銷、全球不景氣的內銷、木雕博物館的建立,

以及木雕產業的行銷轉型期,在此四個變遷過程之中經歷許多的變數,如1973年的世 界能源危機、1978年退出聯合國,到近年來大陸木雕產業引進台灣(江韶瑩,2000),

使得行銷的模式不斷的在更迭,順勢發展出一種演進過程。

從1980年中期至1990年中期之間稱為三義木雕發展第三代,因轉向於內銷,加上 國人對藝術品的消費能力增加及師父雕刻朝向創作,所以原先以大量生產製造雕刻作 品大幅減少。木雕產業再現榮景轉型為國內銷售市場,產業聚集牽連到商業活動因素 包括距離因素、可及性和行業特性,木雕產業之改變可見於水美街和神雕村,直到1995 年木雕博物館成立後,三義木雕業慢慢恢復過去景象,博物館的建造也帶動木雕產業 邁向藝術化之國際殿堂。三義木雕產業結構變化,從早期手工生產的型態,逐漸變成 商業銷售之專業形態,聚落變遷再次使三義木雕產業邁向三級產業之路。

從 1991 年中期至 2001 年中期,木雕產業結合觀光產業已有初步雛型。早期從事 量產的小型工廠,不再是主要的經營型態,已演變為個人工作室兼商店經營,以藝術

創作為主要藝品生產。依據資料顯示,2000 年從事木雕業者約有千餘人,直接或間 接靠木雕維生的人口超過六千人,約佔三義鄉三分之ㄧ人口數。

1990 年開始,苗栗縣美展將木雕獨立為競賽項目,木雕創作紛紛朝向成立木雕 個人工作室,延聘學院老師講課,裕隆金質獎的設立等事件,使三義木雕走向了新的 階段。1992 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研議核定列入六年國建,撥款五千萬作為展示 工程,而 1995 年木雕博物館的成立,也讓三義木雕邁向新里程,帶動了四周的商機,

也讓三義木雕有一個展示、教育的空間,2002 年獲文建會補助經費,進行博物館擴 建工程,增設典藏、維護庫房,增建木雕教學、展示、圖書資料室等空間,以保存木 雕藝術,維護地方產業,並發揮博物館研究、推廣功能。

自 1995 年至今稱為三義木雕發展第四代,第四代在美學風格上,因為受西方雕 塑觀念影響很深,因而發展出表現主義與抽象造型。目前三義木雕協會還設立了一個 文化村,用標準的客家話來解說俚語,從中深入了解當地原始、特有的文化,刻有俚 語的匾額展示於木雕文化村內,未來還計劃在國際機場展示,以木雕作品結合客家俚 語來呈現道地的客家風情。另外,由於木雕開始走向工藝化,為了讓遊客親自體驗木 雕的樂趣,在微風徐徐吹拂的桐花季節與大自然景緻的環繞下,希望藉由木雕 DIY 讓遊客來感受客家風情,也能帶回一份三義木雕之旅的紀念品,這樣的概念,同時也 帶動許多木雕商店轉型成為加入體驗活動的觀光工廠型態經營。

三義木雕產業,過去與現今發展歷程面臨的困境,受到內部與外部環境影響,使 得銷售經營狀況呈現波動起伏明顯,在 1971 年代至 1980 年代中期呈現一段衰退的局 面後,於 1980 年末期受到國內景氣復甦、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的熱絡而振興起來,

以及國人對藝術欣賞提昇。木雕藝品是奢侈品,價格與銷售量必定受到經濟變化影 響。現階段面臨大陸和東南亞之低廉勞工,加上大陸仿冒品猖獗的威脅,更有商人將 台灣優秀木雕作品型錄拿去大陸請大陸雕刻工模仿雕刻,然後低價銷回國內,對於本 土木雕創作的打擊更是雪上加霜,三義木雕業未來前途似乎面臨危機。大陸雕刻品雕 工比不上三義師傅們的作品精細,非行家還是難以鑑別,本土木雕創作的銷售市場因

此面臨大陸貨的擠壓。從東南亞取得木材成本昂貴,間接影響到三義木雕製造成本高 於大陸、東南亞,因價格競爭影響到顧客的選購意願,導致銷售狀況已經大不如往昔。

傳統木雕以樹莖(樹身)作為雕刻材料,而三義木雕除用樹身雕刻外,大部分作 品皆以樹根作為雕刻材料。樹身以「才」為計價單位,材料成本很高,而樹根為樹料 棄物,以「公噸」作為計價單位,成本低廉。三義木雕因需大量外銷,本島木材現今 已不敷使用,轉而向全世界進口樹根,木材種類變得更加多品種,各國廢棄之樹根賣 給台灣,三義木雕師傅刻成屏風或藝術桌椅,行銷本島及世界各國。

早期,三義的木雕多以神像、工藝品為主,近年來,由於個人風格的藝術創作風 氣大開,各式各樣題材的雕刻作品不斷的推陳出新,令人嘆為觀止!在政府機關與地 方上的協助下,三義多次舉辦了木雕藝術節、木雕嘉年華會、木雕博覽會等活動,還 有裕隆汽車公司每年舉辦的「木雕金質獎」比賽,讓木雕家得以藉比賽互相觀摩作品、

研究雕刻創作技巧,並藉以吸引觀光人潮,對三義木雕師傅技術的提昇與知名度的宣 傳也大有助益。茲將三義木雕發展歷程四個階段整理如表3所示。(三義木雕博物館,

http://wood.mlc.gov.tw)

表3 三義木雕發展歷程表

第一代

(1918-1945)

起源於日據時代,三義的木雕多以神像、工藝品為主,主要生 產成品以供應日本市場為主,木雕品具有日本禪風的風格,以 天然造型奇木為主體,有不少虎、鷹等題材的動物雕刻,以及 日本人喜愛的福神雕刻。

第二代

(1950-1974)

韓戰爆發的 1950~1960 年間,台灣因中美合作成為重要戰略位 置,此時的木雕品主要外銷市場轉為美國。後來 1960 年代日本 的景氣復甦後,日本商人紛紛到三義大量訂購木雕藝術品,日 本又再度成為三義木雕外銷市場。這個階段由於受美、日買主 的喜好影響,雕刻風格偏向概念性的寫實。

第三代

(1980-1990)

此階段在美學風格上,主要是沿續第二代寫實風格,寫實程度 更勝以往。而這時期因台灣經濟大幅成長,木雕作品也在內銷 市場開始興盛。這一代作品多為鄉土題材與關公、達摩等人物 雕像為大宗。從早期手工生產的型態,逐漸變成商業銷售之專 業形態,聚落變遷再次使三義木雕產業邁向三級產業之路。

表3 (續)

第四代

(1995-至今)

許多木雕競賽項目與活動從 1990 年代開始舉辦,包括裕隆木雕 金質獎的設立、木雕研討會與交流、木雕嘉年華會、假面藝術 節的舉辦等。而木雕博物館在 1995 年成立,是國內唯一的木雕 博物館,蒐集、典藏了許多優秀木雕作品,並定期舉辦木雕研 習講座,對於鼓勵木雕家創作革新與技術提昇有正面幫助,更 讓三義木雕邁向新里程,可稱為第四代。創作風格因深受西方 藝術風潮影響,發展出自我意識強烈的個人風格與抽象造型,

除了純粹木雕作品之外,還出現結合木雕的複合媒材作品,題 材更為寬廣。木雕開始走向工藝化,為了讓遊客親自體驗木雕 的樂趣,在微風徐徐吹拂的桐花季節與大自然景緻的環繞下,

希望藉由木雕 DIY 讓遊客來感受客家風情,也能帶回一份三義 木雕之旅的紀念品。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4-57)